吸波材料的研究进展
基于石墨烯吸波材料的研究进展
基于石墨烯吸波材料的研究进展石墨烯是一种具有单层碳原子组成的二维结构材料,具有独特的物理性质和广泛的应用前景。
石墨烯在电子学、光学、催化、传感等领域都有着重要的应用。
近年来,人们对石墨烯在吸波材料领域的研究越来越多,取得了一系列的研究进展。
石墨烯在吸波材料领域的应用主要基于它的优异的电磁波吸收性能。
由于其单层结构和高表面积,石墨烯可以吸收广泛的电磁波频段,包括微波、红外和可见光等。
此外,石墨烯还具有高导电性、热稳定性和机械强度等优点。
这些特性使得石墨烯成为一种有潜力的吸波材料。
石墨烯在吸波材料方面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是石墨烯的制备方法和结构调控。
石墨烯的制备方法有很多种,包括机械剥离、化学气相沉积和化学剥离等。
不同的制备方法会对石墨烯的结构和性能产生影响。
在吸波材料的应用中,石墨烯的结构对其吸波性能有很大的影响。
因此,研究人员通过结构调控来提高石墨烯的吸波性能。
例如,通过调控石墨烯的层数、缺陷和形状等参数,可以增强其吸波性能。
其次是石墨烯复合材料的设计和制备。
石墨烯可以与其他材料复合,形成复合吸波材料。
这些复合材料可以进一步提高石墨烯的吸波性能。
例如,将石墨烯与金属或其他纳米材料复合,可以实现宽频段和多频段的吸波性能。
石墨烯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有很多种,包括化学还原、溶胶-凝胶法和热还原等。
这些方法可以调控石墨烯与其他材料之间的相互作用,从而改变复合材料的吸波性能。
第三是石墨烯的吸波机理研究。
石墨烯的吸波性能与其导电性、介电性和磁性等有关。
石墨烯的吸波机理主要有电磁波的电导损耗、介电损耗和磁性损耗三部分构成。
石墨烯的电导损耗和介电损耗主要是由于其高导电性和高介电常数引起的,而石墨烯的磁性损耗主要是由于其磁性质引起的。
研究石墨烯的吸波机理,可以为进一步提高石墨烯的吸波性能提供理论基础。
最后是石墨烯在实际应用中的研究。
石墨烯的吸波材料在电磁波隐身、雷达探测以及太阳能电池等领域都有着广泛的应用。
吸波超材料研究进展
吸波超材料研究进展一、本文概述随着现代科技的不断进步,电磁波在通信、雷达、军事等领域的应用日益广泛,然而,电磁波的散射和干扰问题也随之凸显出来。
为了有效地解决这一问题,吸波超材料应运而生。
吸波超材料作为一种具有特殊电磁性能的人工复合材料,能够实现对电磁波的高效吸收,因此在隐身技术、电磁兼容、电磁防护等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本文旨在综述吸波超材料的研究进展,包括其基本原理、设计方法、制备工艺以及应用现状等方面。
将介绍吸波超材料的基本概念和电磁特性,阐述其吸波原理及影响因素。
然后,将综述近年来吸波超材料在结构设计、材料选择以及性能优化等方面的研究成果。
接着,将讨论吸波超材料的制备方法,包括传统的物理法和化学法以及新兴的3D打印技术等。
将展望吸波超材料在未来的发展趋势和应用前景。
通过本文的综述,读者可以对吸波超材料的研究现状有全面的了解,并为进一步的研究和开发提供有益的参考。
二、吸波超材料的基本原理吸波超材料,作为一种人工设计的复合材料,其基本原理主要基于电磁波的干涉、散射、吸收和转换等物理过程。
吸波超材料通过特定的结构设计,能够有效地调控电磁波的传播行为,从而实现高效的电磁波吸收。
吸波超材料的设计往往采用亚波长结构,这种结构可以在微观尺度上调控电磁波的传播路径,使得电磁波在材料内部发生多次反射和干涉,从而增加电磁波与材料的相互作用时间,提高电磁波的吸收效率。
吸波超材料通常具有负的介电常数和负的磁导率,这使得电磁波在材料内部传播时,会经历与常规材料不同的物理过程。
当电磁波进入吸波超材料时,由于介电常数和磁导率的负值特性,电磁波的传播方向会受到调控,从而实现电磁波的高效吸收。
吸波超材料还可以通过引入损耗机制,如电阻损耗、介电损耗和磁损耗等,将电磁波的能量转化为其他形式的能量,如热能,从而实现电磁波的衰减和吸收。
这种损耗机制的设计对于提高吸波超材料的吸收性能至关重要。
吸波超材料的基本原理是通过调控电磁波的传播路径、改变电磁波的传播方向以及引入损耗机制,实现电磁波的高效吸收。
基于石墨烯基复合吸波材料的构筑及其研究进展
基于石墨烯基复合吸波材料的构筑及其研究进展
石墨烯复合材料是将石墨烯与一些传统的吸波材料进行复合,以提高吸波材料的吸波性能。
目前比较常见的复合材料有石墨烯和金属氧化物、石墨烯和碳纳米管等。
与单一材料相比,石墨烯复合材料的吸波性能更加优越,可以有效地吸收电磁波,而且具有较好的稳定性和耐久性。
石墨烯纳米复合材料是将石墨烯与纳米颗粒进行复合。
纳米颗粒的特点是具有良好的吸波性能,可以增强复合材料的吸波性能。
常见的纳米颗粒有氧化铁、氮化硼等。
石墨烯与氧化铁、氮化硼等纳米颗粒复合形成的材料具有较宽的吸波带宽,可以实现对较宽范围内的电磁波的吸收。
当前,石墨烯基复合吸波材料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1)石墨烯与金属氧化物复合的吸波材料:石墨烯与金属氧化物复合的材料可以在较宽的频率范围内表现出较好的吸波性能,而且具有较好的稳定性和可重复性。
目前石墨烯与氧化铁、氧化铜、二氧化钛等金属氧化物复合的吸波材料已经得到了很好的发展。
(2)石墨烯与碳纳米管复合的吸波材料:石墨烯与碳纳米管具有良好的相容性,可以形成高效的复合吸波材料。
目前石墨烯与碳纳米管复合的吸波材料在吸收微波和毫米波方面表现出了出色的性能。
总之,石墨烯基复合吸波材料具有良好的吸波性能和稳定性,将成为未来电磁干扰防护领域的重要材料之一。
未来值得期待的是,石墨烯基复合吸波材料的研究将会朝着更加理论化和系统化的方向发展,优良的材料性能将使其在电磁防护、航空航天、雷达隐身等方面得到广泛应用。
改性铁氧体复合吸波材料研究进展
改性铁氧体复合吸波材料研究进展目录1. 内容概览 (2)1.1 研究背景 (2)1.2 研究目的 (3)1.3 研究意义 (5)1.4 国内外研究现状 (6)2. 改性铁氧体吸波材料概述 (7)2.1 铁氧体材料特性 (8)2.2 改性铁氧体吸波材料分类 (9)2.3 改性铁氧体吸波材料制备方法 (10)3. 改性铁氧体吸波材料的性能研究 (12)3.1 电磁屏蔽性能 (13)3.2 吸收性能 (15)3.3 温度稳定性研究 (17)3.4 其他性能研究 (18)4. 改性铁氧体吸波材料的应用研究 (19)4.1 军事领域应用研究 (20)4.2 航空航天领域应用研究 (21)4.3 汽车电子领域应用研究 (22)4.4 其他应用领域研究 (24)5. 改性铁氧体吸波材料的发展趋势及展望 (25)5.1 技术发展趋势 (26)5.2 产业发展趋势 (27)5.3 存在的问题与挑战 (28)5.4 未来研究方向 (29)6. 结论与建议 (30)6.1 主要研究成果总结 (31)6.2 建议与展望 (32)1. 内容概览随着无线通信技术的快速发展,对吸波材料的需求也日益增长。
改性铁氧体作为一种具有优异电磁性能的材料,近年来在吸波材料领域取得了显著的研究进展。
本文将对改性铁氧体复合吸波材料的研究方向、主要研究内容和发展趋势进行概述,以期为该领域的研究者提供参考。
本文将介绍改性铁氧体的基本性质和优点,包括其较高的磁导率、低的介电常数和良好的可塑性等。
本文将重点关注改性铁氧体复合吸波材料的研究进展,包括其制备方法、结构设计、性能优化等方面。
本文还将对改性铁氧体复合吸波材料在射频、微波和毫米波频段的应用进行探讨,以及在5G通信、物联网、雷达等领域的潜在应用前景。
本文将对改性铁氧体复合吸波材料的发展趋势进行展望,包括新型结构设计、高性能基材的选择以及与其他吸波材料的耦合等。
1.1 研究背景随着现代电子技术的飞速发展,电磁波的干扰问题日益突出,对电磁兼容性的需求也日益增长。
电磁屏蔽和吸波材料的研究进展
电磁屏蔽和吸波材料1、引言随着现代电子工业的快速进展,各种无线通信系统和高频电子器件数量的急剧增加,导致了电磁干扰现象的增多和电磁污染问题的日渐突出。
电磁波辐射已成为继噪声污染、大气污染、水污染、固体废物污染之后的又一大公害。
电磁波辐射产生的电磁干扰〔EMI〕不仅会影响各种电子设备的正常运行,而且对身体安康也有危害。
目前,主要的抗电磁千扰技术包括:屏蔽技术、接地技术和滤波技术。
其中,屏蔽技术的主要方法是承受各种屏蔽材料对电磁辐射进展有效阻隔与损耗。
吸波功能材料的争论是军事隐身技术领域中的前沿课题之一,其目的是最大限度地削减或消退雷达、红外等对目标的探测。
世界上多个国家相继开放了对战机、巡航、舰艇等军事用吸波材料的争论。
由于电磁屏蔽材料和吸波材料在社会生活和国防建设中的重要作用,因而其争论开发成为人们日益关注的重要课题。
2、电磁屏蔽和吸波材料的根本原理材料对电磁波屏蔽和吸取的程度用屏蔽效能〔SE〕来表示,单位为分贝(dB),一般来说,SE 越大,则衰减的程度越高。
2.1屏蔽体对电磁波的衰减机理屏蔽体对电磁波的衰减机理有3 种: (l)空气·屏蔽体界面的阻抗不连续性,对入射电磁波产生反射衰减; (2)未被外表反射而进入屏蔽体内的电磁波被屏蔽材料吸取的衰减; (3)进入屏蔽体内未被吸取衰减的电磁波到达屏蔽体一空气界面时因阻抗不连续性被反射,并在屏蔽体内部发生屡次反射衰减。
屏蔽效能可用下式表示:SE = SET + SER+ SEA M(1)式中:SE 表示反射损失,SE 表示吸取损失,SE 表示屡次反射损R A M失。
2.2吸波材料的根本物理原理吸波材料的根本物理原理是,材料对入射电磁波实现有效吸取,将电磁波能量转换为热能或其它形式的能量而损耗掉。
该材料应具备两个特性即波阻抗匹配特性和衰减特性。
波阻抗匹配特性即制造特别的边界条件是入射电磁波在材料介质外表的反射系数r 最小,从而尽可能的从外表进入介质内部。
铁氧体吸波材料研究进展
铁氧体吸波材料的研究进展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凝聚态物理罗衡102211013摘要:铁氧体吸波材料是既具有磁吸收的磁介质又具有电吸收的电介质,是性能极佳的一类吸波材料。
本文对铁氧体吸波材料的工作原理、研究进展作了系统的介绍,并指出了铁氧体吸波材料的发展趋势。
关键词:铁氧体吸波材料研究进展0 引言近年来,随着电磁技术的快速发展,电磁波辐射也越来越多的充斥于我们的生活空间,电磁波辐射已成为继噪声污染、大气污染、水污染、固体废物污染之后的又一大公害。
如电磁波辐射产生的电磁干扰(EMI)不仅会影响各种电子设备的正常运行,而且对身体健康也有危害。
在军事高科技领域,随着世界各国防御体系的探测、跟踪、攻击能力越来越强,陆,海、空各军兵种军事目标的生存力,突防能力日益受到严重威胁;作为提高武器系统生存、突防,尤其是纵深打击能力的有效手段之一的隐身技术,正逐渐成为集陆、海、空、天、电、磁五位一体之立体化现代战争中最重要、最有效的突防战术手段。
目前一般采用的手段是利用电磁屏蔽材料的技术,来进行抗电磁干扰和电磁兼容设计,但是屏蔽材料对电磁波有反射作用,可能造成二次电磁辐射污染和干扰,所以最好的解决办法是采用吸波材料技术,因为吸波材料可以将投射到它表面的电磁波能量吸收,并使电磁波能量转化为热能或其他形式的能量消耗而不反射[1-3]。
用于隐身技术的雷达吸波材料已达十几种之多,与透波材料相比,吸波材料研究得更为成熟,其中应用较广的几类吸波材料有铁氧体、金属微粉、纳米吸波材料、导电高聚物和铁电吸波材料等。
在众多吸波材料中,磁性吸波材料具有明显优势,而且将是主要的研究对象。
磁性吸波材料主要包括铁氧体、超细金属粉、多晶铁纤维等几类。
其中金属吸收剂具有使用温度高、饱和磁化强度和磁损耗能力大等特点,但也存在一些自身的缺点:如频率展宽有一定难度,这主要是由于其磁损耗不够大,磁导率随频率的升高而降低比较慢的缘故;化学稳定性差;耐腐蚀性能不如铁氧体等[4];而对于铁氧体来说,除了具有吸收强、吸收频带宽、成本低廉、制备工艺简单等优点外,还因为具有较好的频率特性(其相对磁导率较大,而相对介电常较小),更适合制作匹配层,相对于高介电常数高磁导率的金属粉,在低频率拓宽频带方面,更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5-8]。
磁性吸波材料的研究进展及展望
磁性吸波材料的研究进展及展望王磊,朱保华(桂林电子科技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广西桂林541004)摘要:综述了磁性吸波材料的研究现状;总结了铁氧体磁性吸波材料、金属微粉磁性吸波材料、多晶金属纤维磁性吸波材料和纳米磁性吸波材料的最新研究进展;指出了目前研究存在的一些问题。
通过对比发现,磁性吸波材料研究的主要趋势为尺度纳米化、结构复合化以及形貌纤维化。
不同损耗机制的复合化将是目前磁性吸波材料的重要发展方向。
关键词:吸波材料;铁氧体;金属微粉;多晶纤维;纳米材料中图分类号:T M25;TM27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1-8887(2011)02-0037-04Research Pro g ress and Pros p ectsof Ma g netic Absorbin g MaterialsW AN G Lei,Z H U Bao-hua(School o f M aterial s Sci ence and En g ineer in g,G uili n Universit yo f Electro ni c Science and T echnolo gy,Guil in541004,China)Abstract:The recent research st ate o n ma g net ic absorbin g m ateri al s w as reviewed.T he lat est p ro g r ess o f elect rom a g net ic w ave abso rbents in f er rit e,metal p ow der,p ol y cr y_ stall ine met al f ibers and nano_mat erials w as summari zed.Some def iciencies in curr ent re sear ch.w as p ointed o ut.B y com p arison,the main t rends of ma g neti c microw ave absorbent s were f or ward t o nano_scale,com p o si te str uctur e and f ibrous mo r p ho lo gy.T he com p osit e of dif f erent loss mechanism wil l be an im p o rt ant di rect ion o f microw ave absorbers.Ke y words:abso rbin g mat erials;f err it e;m et al p owder;p ol y cr y st alline f ibers;nano_mater ials1引言随着电子技术的飞速发展,人们日常生活中受到的电磁辐射不断增多;同时为适应现代战争的需要,隐身材料在武器中将被广泛应用,因此,吸波材料的研究具有重要的实用价值。
新型纳米吸波涂层材料的研究进展
新型纳米吸波涂层材料的研究进展:1引言随着现代军事技术的迅猛发展,世界各国的防御体系被敌方探测、跟踪和攻击的可能性越来越大,军事目标的生存能力和武器系统的突防能力受到了严重威胁。
隐身技术作为提高武器系统生存、突防,尤其是纵深打击能力的有效手段,已经成为集陆、海、空、天、电、磁六维一体的立体化现代战争中最重要、最有效的突防战术技术手段,并受到世界各国的高度重视。
现代化战争对吸波材料的吸波性能要求越来越高,一般传统的吸波材料很难满足需要。
由于结构和组成的特殊性,使得纳米吸波涂料成为隐身技术的新亮点。
纳米材料是指三维尺寸中至少有一维为纳米尺寸的材料,如薄膜、纤维、超细粒子、多层膜、粒子膜及纳米微晶材料等,一般是由尺寸在1~100nm的物质组成的微粉体系。
2纳米吸波涂层的吸波原理和结构特性吸波材料的吸波实质是吸收或衰减入射的电磁波,并通过材料的介质损耗使电磁波能量转变成热能或其它形式的能量而耗散掉。
吸波材料一般由基体材料与吸收介质复合而成。
吸波材料可以分为电损耗型和磁损耗型2类。
电损耗型材料主要靠介质的电子极化、离子极化、分子极化或界面极化来吸收、衰减电磁波。
磁损耗型材料主要是靠磁滞损耗、畴壁共振和后效损耗等磁激化机制来引起电磁波的吸收和衰减。
由于纳米晶粒细小,使其晶界上的原子数多于晶粒内部的,即产生高浓度晶界,使纳米材料有许多不同于一般粗晶材料的性能。
纳米微粒具有小尺寸效应、表面与界面效应、量子尺寸效应、介电效应和宏观量子隧道效应等。
纳米材料之所以具有非常优良的吸波性能,主要是以下原因:首先,纳米材料具有高浓度晶界,晶界面原子的比表面积大、悬空键多、界面极化强,容易产生多重散射,在电磁场辐射作用下,由于纳米粒子的表面效应造成原子、电子运动的加剧而磁化,使电磁能更加有效地转化为热能,产生了强烈的吸波效应;其次,量子尺寸效应的存在使纳米粒子的电子能级发生分裂,分裂的能级间隔正处于微波的能级范围,从而成为纳米材料新的吸波通道;此外纳米离子具有较大的饱和磁感、高的磁滞损耗和矫顽力,使得纳米材料具有涡流损耗高、居里点及使用温度高、吸波频率宽等性能。
电磁屏蔽及吸波材料的研究报告进展
电磁屏蔽与吸波材料的研究进展摘要:阐述了研究电磁屏蔽材料和吸波材料的重要性,分析了电磁屏蔽与吸波材料的工作原理,综述了电磁屏蔽材料与吸波材料国外研究进展与应用。
关键词:电磁屏蔽材料、吸波材料1引言随着科学技术和电子工业的开展,各种电子设备应用的日益增多,电磁波辐射已经成为一种新的社会公害。
电磁波辐射造成的电磁干扰不仅会影响各种电子设备的正常运转,而且对身体安康也有危害。
特别是塑料制品对传统金属材料的替代,电磁屏蔽技术就显得尤为重要了。
据估计,全世界电子电气设备由于电磁干扰发生故障,每年造成的经济损失高达几亿美元。
科学研究证实,人长期处于电磁波辐射环境中将严重损害身心安康。
目前播送电视发射塔的强电磁波辐射,城市电工、医疗射频设备附近的电磁辐射污染,移动的电磁波辐射等已经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
因此,世界上一些兴旺国家先后制定了电磁辐射的标准和规定,如美国联邦通讯委员会制定了抗电磁干扰法规〔FCC法〕和"Tempest〞技术标准,其中"FCC〞规定大于1000HZ的电子装置要求屏蔽保护,并持EMI/ RFI合格证才允许投放市场;我国在八十年代相继制定了"环境电磁波卫生标准"和"电磁辐射防护规定"等相关法规;国际无线电抗干扰特别委员会〔CISPR〕也制定了抗电磁干扰的CISPR的国际标准,供各国参照执行。
另外,现代高科技战争中的新型电子对抗技术,其核心之一是释放宽频率和波长的强电磁波来破坏对方军事设施中电子装备的遥测、遥感和遥控等功能,使对方的军事设施处于失控状态,到达突袭的目的。
吸波材料在军事隐身技术中有着广泛的应用,特别是美国U-2高空侦察机、B-2隐形轰炸机以及F-117和F-22隐形战斗机的出现,更是代表了吸波材料实际应用中的巨大成就。
由于电磁屏蔽与吸波材料在社会生活和国防建立中的重要作用,因而电磁屏蔽与吸波材料的研究开发成为人们日益关注的重要课题。
低频宽带薄层吸波材料研究进展
低频宽带薄层吸波材料研究进展随着电磁波应用的广泛,人们对宽带薄层吸波材料的需求越来越多。
低频宽带吸波材料在电磁兼容、雷达隐身、通信保密等领域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本文将就低频宽带薄层吸波材料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一、低频宽带吸波材料的发展历程随着雷达、电子对抗、通信系统等领域的飞速发展,对低频宽带吸波材料的需求也日益增加。
传统的吸波材料往往只在特定频率范围内具有良好的吸波性能,而无法满足宽带频率的需求。
因此,研究人员开始着手研发低频宽带吸波材料,以满足不同频率范围内的吸波需求。
二、低频宽带吸波材料的研究现状目前,低频宽带吸波材料的研究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复合材料的设计与制备:研究人员通过改变材料的成分、结构和添加掺杂物等手段,设计和制备出具有良好吸波性能的复合材料。
这些复合材料通常包括导电性材料、磁性材料和吸波介质等组分,通过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实现吸波效果。
2.结构优化与调控:通过对复合材料的微观结构进行优化和调控,可以有效提高材料的吸波性能。
例如,通过控制纳米颗粒的分散度和形貌,调节复合材料的电磁性能,进而实现宽带吸波效果。
3.新型吸波机理的探索:传统的吸波机理主要包括吸收损耗和反射损耗两种,而在低频宽带吸波材料中,还存在其他吸波机理,如界面极化、多重散射等。
研究人员通过对这些新型吸波机理的探索,不断拓展材料的吸波性能。
4.技术应用与展望:低频宽带吸波材料已经在航空航天、军事装备、电子产品等领域得到广泛应用。
未来,随着新材料、新技术的不断涌现,低频宽带吸波材料的研究将会取得更大的突破。
三、结语通过对低频宽带吸波材料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我们可以看到,在这一领域研究人员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为宽带频率范围内的吸波需求提供了新的解决方案。
未来,低频宽带吸波材料将继续发展壮大,为电磁应用领域带来更多的创新和突破。
石墨烯在电磁屏蔽与吸波材料方面的应用及研究进展
石墨烯在电磁屏蔽与吸波材料方面的应用及研究进展石墨烯是由碳原子以六边形晶格形式排列而成的一种二维材料,其具有独特的结构和性质,因此在电磁屏蔽与吸波材料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石墨烯具有出色的电导率,高可伸缩性和优异的力学性能,使其成为一种理想的电磁屏蔽和吸波材料。
石墨烯作为电磁屏蔽材料,能够有效地阻挡和反射电磁波的传播,具有良好的电磁屏蔽性能。
石墨烯的单层结构使其具有很高的电导率,使其在电磁屏蔽中能够快速地消除电磁波的能量,从而有效地降低电磁辐射对周围环境和人体的伤害。
此外,石墨烯还具有极高的力学强度和韧性,可以制成具有强度和韧性的电磁屏蔽材料,能够承受较大的外力而不易破裂。
石墨烯在吸波材料方面的研究也取得了一系列进展。
通过控制石墨烯的结构和化学成分,可以实现对其在特定频率范围内的电磁波的吸收。
石墨烯材料可以在广泛的频率范围内实现高吸波性能,包括可见光、红外光和微波等。
此外,石墨烯还可以结合其他吸波材料来增强吸波性能。
例如,通过将石墨烯与金属或聚合物复合,可以实现更高效的电磁波吸收。
近年来,研究人员还将石墨烯与其他材料相结合,以进一步提高电磁屏蔽和吸波性能。
例如,将石墨烯与氧化物、金属或聚合物复合,形成具有多层结构的复合材料,能够在各个频率范围内实现优越的电磁屏蔽性能。
这些复合材料能够同时具备石墨烯的优点和其他材料的特性,从而提高电磁屏蔽和吸波效果。
此外,石墨烯与纳米材料的复合也是电磁屏蔽和吸波材料研究的一个热点。
通过控制纳米材料的形貌、尺寸和含量,可以实现更好的电磁波阻抗匹配,从而提高吸波性能。
例如,将石墨烯与二维过渡金属碳化物MXene复合,可以显著提高电磁波吸收能力。
这种复合材料具有大量的界面,能够增加电磁波与材料之间的相互作用,从而提高吸波性能。
总的来说,石墨烯在电磁屏蔽和吸波材料方面具有巨大的应用潜力。
通过不断地探索石墨烯的性质和与其他材料的复合,可以开发出更高效、更可靠的电磁屏蔽和吸波材料。
电磁吸波材料研究进展
电磁吸波材料研究进展引言: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电磁吸波材料作为一种能够吸收和衰减电磁波的材料,日益受到人们的。
电磁吸波材料的研究对于提高电磁设备的性能、降低电磁干扰以及保护人体健康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详细介绍电磁吸波材料的基本原理、研究现状和发展前景,以期为相关领域的研究提供参考。
电磁吸波材料的基本原理:电磁吸波材料主要通过磁导率、介电常数和电阻率等参数来吸收电磁波。
磁导率是衡量材料对磁场响应能力的参数,介电常数则反映了材料在电场下的响应能力,而电阻率则决定了材料对电磁波的损耗能力。
常见的电磁吸波材料包括金属吸波材料、碳基吸波材料、导电高分子吸波材料等。
金属吸波材料如铁、镍、钴等,具有高磁导率和介电常数,能够吸收大量的电磁波。
但是,金属吸波材料的电阻率较低,容易导致电磁波的反射和二次辐射。
碳基吸波材料如石墨、碳纤维等,具有高导电性和介电常数,能够吸收一定量的电磁波。
但是,碳基吸波材料的磁导率较低,吸收效果有限。
导电高分子吸波材料如聚酰亚胺、聚苯胺等,具有高导电性和磁导率,能够吸收电磁波。
然而,导电高分子吸波材料的稳定性较差,使用寿命较短。
电磁吸波材料的研究现状:电磁吸波材料在各个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如电磁屏蔽、隐身技术、微波器件等。
在军事领域,电磁吸波材料可以用于降低舰船、飞机等军事目标的雷达反射面积,提高其隐身性能。
在民用领域,电磁吸波材料可以用于手机、电脑等电子设备的电磁屏蔽,减少电磁辐射对人体的影响。
目前,国内外对于电磁吸波材料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新型材料的研发、制备方法的改进以及应用领域的拓展等方面。
研究者们不断探索新的电磁吸波材料,如纳米吸波材料、复合吸波材料等,以获得更好的吸收性能和更广泛的应用。
电磁吸波材料的发展前景: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电磁吸波材料的研究也将不断深入。
未来,电磁吸波材料将朝着以下几个方向发展:1、高性能化:研发具有更高吸收率和更宽吸收频带的电磁吸波材料,以满足不同领域的需求。
碳基吸波材料的研究进展
2、市场需求
随着无线通信、航空航天、军事等领域的快速发展,对吸波材料的需求日益 增长。尤其是在5G、6G通信技术的发展中,由于其高频段的特点,对吸波材料的 要求更加严格。因此,市场对高效、轻质、环保的碳基碳基吸波材料方面取得了许多重要成果。例如,中国科 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成功制备出了具有优异吸波性能的碳化硅纳米线,其吸收 电磁波的频率范围较宽,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此外,还有研究者在石墨烯中引 入磁性元素,制备出了具有磁性的石墨烯复合材料,从而拓展了其应用范围。
1、卫星导航系统
在卫星导航系统中,由于高频率电磁波的干扰,会对定位精度和稳定性产生 不利影响。碳基吸波材料可以有效地吸收这些干扰电磁波,提高卫星导航系统的 性能。
2、光电探测器
光电探测器在军事、航空航天、环境监测等领域有着广泛应用。在这些领域 中,探测器需要尽可能地减少外部电磁场的干扰,以获得准确的光电信号。碳基 吸波材料可以有效地吸收电磁场,提高光电探测器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应用前景
由于碳基复合吸波材料具有优异的电磁吸收性能和稳定的物理化学性质,因 此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例如,它可以应用于军事装备中,吸收雷达波和无线电 信号,提高装备的隐身性能;可以应用于室内装饰材料中,吸收电磁辐射,保护 人体健康;可以应用于汽车、高铁等交通工具中,吸收电磁噪声,提高乘坐舒适 度;还可以应用于电子设备中,吸收电磁干扰,提高设备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参考内容
引言:
随着现代科技的快速发展,电磁波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与此电磁波的污染问 题也日益严重。为了有效吸收和衰减电磁波,吸波材料成为了研究的热点。碳纳 米管作为一种新型的纳米材料,具有优异的物理化学性能,近年来也被广泛应用 于吸波材料领域。本次演示将详细介绍碳纳米管吸波材料的研究进展。
新型纳米吸波材料研究现状与进展
新型纳米吸波材料研究现状与进展前言:随着现代无线电技术和雷达探测技术的迅猛发展,飞行器探测系统的搜索和跟踪目标能力获得了很大提高,传统作战武器系统受到的威胁越来越严重,隐身技术作为提高武器系统生存、突防及纵深打击能力的有效手段,已经成为各军事强国角逐军事高新技术的热点之一[1,2]。
吸波材料是实现武器装备隐身的重要手段,其开发和应用是隐身技术发展的重要内容。
近年来,国内外诸多学者在研究并改进传统的吸波材料的同时,对新型吸波材料进行了一些有益的探索,吸波材料的超细化成为目前国内外研究重点之一。
纳米材料是指材料的组份特征在纳米量级(1nm~100nm)的材料,纳米晶粒和由此产生的高浓度晶界是它的两个重要特征[3]。
纳米材料的独特结构使其具有量子尺寸效应、表面与界面效应、体积效应以及宏观量子隧道效应等,在光、电、磁等物理性质方面发生质变,不仅磁损耗增大,且兼具吸波、透波、偏振等多种功能。
因此,纳米吸波材料在具有良好吸波性能的同时,兼备了宽频带、兼容性好、质量轻、厚度薄等特点,是一种极具发展前途的隐身材料,美、俄、法、德、日等国都把纳米材料作为新一代吸波材料加以研究和探索[4]。
美国研制的一种“超黑粉”纳米吸波材料对雷达波的吸收率大于99%,该方面的研究正向覆盖厘米波、毫米波、红外、可见光频段的纳米复合材料扩展[5]。
法国研制的一种宽频吸波涂层由粘结剂和纳米级微屑填充材料构成,纳米级微屑由超薄无定型磁性薄层(厚3nm)及绝缘层(厚5nm)堆叠而成,绝缘层可以是碳或无机材料。
这种多层薄膜叠合的夹层结构材料具有很好的微波磁导率,在0.1~10GHz 宽频带内磁导率的实部和虚部均大于6;与粘结剂复合成的吸波涂层在50MHz~50GHz 频率范围表现出良好的吸波性能[6]。
1 纳米材料的吸波机理纳米吸波材料对电磁波,特别是高频电磁波具有优良的吸波性能,但其吸波机理相当复杂,国内外尚没有统一的观点,通常都是从普通纳米材料本身的性质出发,提出若干可能的吸波机理。
吸波材料的吸波原理及其研究进展
吸波材料的吸波原理及其研究进展一、本文概述随着现代科技的飞速发展,电磁波在各个领域的应用日益广泛,但同时也带来了电磁干扰和电磁辐射污染等问题。
为了有效应对这些问题,吸波材料作为一种能够吸收并减少电磁波传播的材料,受到了广泛关注。
本文旨在探讨吸波材料的吸波原理及其研究进展,以期为相关领域的科学研究和技术应用提供参考。
本文将简要介绍吸波材料的基本概念、分类及其应用领域。
在此基础上,重点分析吸波材料的吸波原理,包括电磁波的入射、吸收和散射过程,以及吸波材料内部结构与电磁波相互作用的机理。
通过对吸波原理的深入剖析,有助于理解吸波材料的性能特点及其优化方向。
本文将综述近年来吸波材料的研究进展。
包括新型吸波材料的开发、性能优化、应用拓展等方面。
通过对比分析不同研究团队的研究成果,揭示吸波材料领域的发展趋势和研究热点。
也将探讨当前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和挑战,为未来研究提供思路和建议。
本文将对吸波材料的未来发展进行展望。
结合当前科技发展趋势和市场需求,预测吸波材料在未来可能的应用领域和市场前景。
针对吸波材料研究中存在的难题和挑战,提出可能的解决方案和发展方向,以期推动吸波材料领域的持续进步和发展。
二、吸波材料的吸波原理吸波材料是一类能够有效吸收并减少电磁波在其表面反射的特殊材料。
其吸波原理主要基于电磁波的入射、传播和衰减过程。
当电磁波入射到吸波材料表面时,会发生一系列复杂的物理和化学作用,这些作用共同作用导致电磁波能量的减少和吸收。
吸波材料的表面通常具有一定的粗糙度或特殊结构,这些结构能够有效地增加电磁波在材料表面的散射和漫反射,从而减少电磁波的直射反射。
这种表面散射和漫反射的过程可以降低电磁波在材料表面的反射率,使得更多的电磁波能够进入材料内部。
吸波材料内部通常含有一些特殊的电磁介质,如磁性材料、导电高分子等。
这些介质能够有效地吸收电磁波的能量,并将其转化为其他形式的能量,如热能、化学能等。
磁性材料能够通过磁化过程吸收电磁波中的磁场能量,而导电高分子则能够通过电子的迁移和碰撞吸收电磁波中的电场能量。
吸波材料理论设计的研究进展
万方数据 万方数据吸波材料理论设计的研究进展/王晨等7。
图1多层吸波材料结构图Fig,1Structuredrawingofmultilayerabsorbingmaterials按图1中从右到左的顺序迭代计算Zm(1)、磊(2)……直到Zm(行),得到了自由空间界面处的输入阻抗,代入式(2)即可得到反射率损耗。
同济大学的Shen等L3们用Sol-gel法制备了钡钴铁氧体,并引入了镧元素掺杂。
他们用传输线法公式计算了2层材料的反射率,得到了以La掺杂铁氧体/环氧树脂为外层、厚0.5mm,以碳纤维/环氧树脂为内层、厚1.5mm的设计方案。
此方案在12~18GHz频段有较好的吸收效果,16GHz处最强吸收可达一18.6dB。
跟踪计算法是一种新型的设计方法。
其基本原理在于模拟入射电磁波在吸波体中的传播过程。
入射电磁波在吸波体中每遇到一个界面都要发生折射和反射。
折射波和反射波的最终结果有2种,一种是射出吸波体外,成为吸波材料对电磁波的反射波;另一种是在吸波体内部衰减成为一个很小的值,如果小于预定精度,就可以忽略不计。
跟踪计算法就是在电磁波发生折射、反射后,对折射波和反射波进行跟踪,反复计算跟踪电磁波的吸收情况,直到全部损耗殆尽或射出吸波体外。
对射出吸波体外的电磁波求和即得到反射波强度。
利用计算机的数值计算方法,配合适当的优化方案,能够较为快速、精确地对候选材料进行方案组配、性能预报和评价[31’3引。
张铁夫等[32]利用跟踪计算和频带优化的方法对某纳米吸波剂多涂层材料进行了理论计算。
结果表明此方法拟合出的吸收曲线与实验曲线的峰位基本相符,可以较准确地预测实验曲线的趋势。
2.3优化方法多组分与多层复合材料计算是计算量很大的工作,需要通过优化处理来使设计工作更有效率[3}39。
在材料要求的性能指标,如工作带宽、反射率、厚度等为已知的情况下,优化设计过程可以用式(12)表示:F一∑cot(DIRI(12)式中:F为目标函数,n为在指定频带内的采样点,R为采样点的反射率。
吸波材料的研究现状与进展
二、铁氧体吸波材料
当前吸波材料发展的主体仍是磁性材料。铁氧体价格便宜、化 学稳定性好,是发展最早、较为成熟的吸波材料。按微观结构 的不同,铁氧体可分为尖晶石型、石榴石型和磁铅石型,它们 均可作吸波材料。许多研究表明,三种铁氧体中六角晶系磁铅 石型吸波材料的性能最好。六角晶系磁铅石型铁氧体为片状颗 粒,而片状颗粒是吸收剂的最佳形状;其次六角晶系磁铅石型 铁氧体具有较高的磁性各向异性等效场,因而有较高的自然共 振频率。
三、莫来石吸波材料
莫来石陶瓷具有耐高温、抗氧化、低热导率、低膨胀系数、低 蠕变、低弹性模量、高温下强度不会衰减等优良特性,加之化 学稳定性好、抗腐蚀耐磨、来源方便、价格便宜,可作为优质 的高温结构材料,在航空航天领域有着极好的应用前景,其适 中的复介电常数将有利于制备出具有良好力学性能和吸波性能 的高温吸波材料。莫来石陶瓷复介电常数的实部和虚部与莫来 石陶瓷的烧结致密度、烧结助剂有关。烧结致密度升高时,莫 来石陶瓷复介电常数的实部和虚部均升高,添加MgO烧结助剂 后,莫来石陶瓷复介电常数的实部和虚部也有所升高,直接提 高材料的吸波性能;且其复介电常数无明显频散效应。
二、碳纳米管吸波材料
碳纳米管是一维纳米材料,纳米粒子的小尺寸效应、量子尺寸 效应和表面界面效应等使其具有奇特的光、电、磁、声等性质, 从而使得碳纳米管的性质不同于一般的宏观材料。一般认为, 纳米吸波材料对电磁波能量的吸收是由晶格电场热运动引起的 电子散射、杂质和晶格缺陷引起的电子散射,以及电子与电子 之间的相互作用等3种效应决定的。碳纳米管具有特殊的螺旋 结构和手征性,这也是碳纳米管吸收微波的重要机理。碳纳米 管具有特殊的电磁效应,表现出较强的宽带吸收性能,而且具 有比重小、高温抗氧化、介电性能可调、稳定性好等优点。
雷达吸波材料研究进展
科技论坛雷达吸波材料研究进展伊翠云(哈尔滨玻璃钢研究院,黑龙江哈尔滨150036)人类对吸波材料的研究始于二战期间,西方国家为实现军事领先,投入巨资研究吸波材料,其目的是最大限度地减少或消除雷达、红外等对目标的探测特征,也就是所谓的隐身技术。
吸波材料的发展和应用是隐身技术发展的关键因素之一,其研究日趋火热。
1吸波机理及吸波途径的研究电磁波与介质相互作用的重要参数为介电常数ε和磁导率μ。
在一般情况下,介电常数ε和磁导率μ具有复数性质:式中和分别为吸波材料在电场或磁场作用下产生的极化和磁化强度的变量。
损耗因子为:tanδ可由下式表示:可见:随和的增大而增大。
设计吸波材料除了要尽可能提高损耗外,还要考虑另一关键因素即波阻抗匹配问题,使介质表面对电磁波的反射系数为0,电磁波入射到介质表面能最大限度地透入介质进而被吸收。
由电磁理论可知,垂直入射介质时:其中E为电场强度;H为磁场强度。
当Z2=Z1时,称波阻抗匹配,γ=0,接近于全吸收。
2吸波材料国内外研究进展目前国内外研究与应用较多的吸波材料有以下几种。
2.1铁氧体吸波材料铁氧体吸波材料是研究比较多也比较成熟的吸波材料。
由于其具有吸收强,频带较宽,成本低,在高频下有较高的磁导率,电阻比较大,电磁波易进人并快速衰减,被广泛地应用在雷达吸波材料领域中。
除1981年日本杉本光男制得非晶结构的铁氧体外,铁氧体按晶体结构分类,主要有六角晶系磁铅石型、立方晶系尖晶石型和石榴石型3大类型。
目前用于电磁波吸收剂的铁氧体主要是尖晶石型和磁铅石型铁氧体2种类型。
铁氧体对电磁波的吸收包括介电性和磁性两方面的原理,一般认为工作在微波频段的铁氧体吸收剂产生损耗的机制主要是剩余损耗中的自然共振。
铁氧体微波吸收剂的纳米化是很有前途的新兴隐身材料研究领域。
国内外均对此进行了一定的研究,并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1-3]。
2.2碳纤维吸波材料碳纤维是由有机纤维或低分子烃气体原料加热所形成的纤维状碳材料,是不完全的石墨结晶沿纤维轴向排列的物质,其碳含量在90%以上。
电磁吸波材料的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
电磁吸波材料的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资料,如教育随笔、日记赏析、句子摘抄、古诗大全、经典美文、话题作文、工作总结、词语解析、文案摘录、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 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materials, such as educational essays, diary appreciation, sentence excerpts, ancient poems, classic articles, topic composition, work summary, word parsing, copy excerpts, other materials and so on, want to know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一、研究现状电磁吸波材料是一种能够吸收电磁波能量的材料,在军事、航空航天、通信和电磁兼容等领域有着重要的应用价值。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吸波材料的研究进展
摘要:吸波材料的研究是隐身技术发展的关键,吸波剂的好坏对于吸波材料的性能有很大的影响。
本文在对吸波材料以及其吸波原理进行介绍的基础上,大体阐述了有关吸波材料的研究进展,通过对几种常用的微波吸波剂的介绍,提出了未来吸波材料的发展将向着”薄、轻、宽、强”和耐腐蚀性等方面进行研究。
关键词:吸波材料吸波材料分类研究进展
一、吸波材料的简介
吸波材料是指能将投射在它表面的电磁波能量吸收并通过材料介质损耗转变为热能等其他形式的能量的一类材料,一般由基体材料(或粘结剂)与吸收介质(吸收剂)复合而成。
在工程上应用的吸波材料不仅在较宽频带内对电磁波的吸收率较高,还应该具备质量轻、耐高温、耐潮湿、抗化学腐蚀等特性。
一般情况下,吸波材料需要最大限度地使入射电磁波进入到吸波材料内部,从而减少电磁波的直接反射,即要求材料满足阻抗匹配;并且进入材料内的电磁波能迅速地被全部衰减掉,即要求材料满足衰减匹配[1]。
二、吸波材料的分类
目前吸波材料分类较多,分类方法也有多种,现大致分为以下四种。
1.按材料成型工艺和承载能力,可分为涂型吸波材料和结构型吸波材料
前者是将混合后的吸收剂(金属或合金粉末、铁氧体、导电纤
维等)与粘合剂涂覆于目标表面形成吸波涂层,其具有操作方便,吸波性能好、工艺简单和容易调节等优点,广泛受到世界各国的重视。
后者是具有承载和吸波的双重功能通常将吸收剂分散在层状结构材料中,或是采用强度高、透波性能好的高聚物复合材料(如玻璃钢、芳纶纤维复合材料等)为面板,蜂窝状、波纹体或角锥体为夹芯的复合结构。
2.按吸波原理,吸波材料又可分为吸收型和干涉型两类
吸收型吸波材料通过本身对雷达波进行吸收损耗可分为复磁导
率与复介电常数基本相等的吸收体、阻抗渐变/宽频0吸收体和衰减表面电流的薄层吸收体三种基本类型;干涉型吸波材料则是利用吸波层表面和底层两列反射波的振幅相等相位相反进行干涉相消,这类材料的缺点是吸收频带较窄。
3.按材料的损耗机理,吸波材料可分为电阻型、电介质型和磁介质型三大类
碳化硅石墨等属于电阻型吸波材料,电磁能主要衰减在材料电阻上;电介质型吸波材料的机理为介质极化驰豫损耗,如钛酸钡之类;铁氧体、羟基铁等属于磁介质型吸波材料,它的损耗机理主要是铁磁共振吸收。
4.按研究时期,可分为传统吸波材料和新型吸波材料
铁氧体、钛酸钡、金属微粉、石墨、碳化硅等属于传统吸波材料,通常都具有吸收频带窄、密度大等缺点。
铁氧体吸波材料和金属微粉吸波材料性能较好。
新型吸波材料包括纳米材料、导电高聚物、
多晶铁纤维等,它们的吸波机理和传统吸波材料有所不同。
其中纳米材料和多晶铁纤维是性能最好的两种。
三、吸波材料的研究进展
为适应实际使用的需要,吸波材料要满足“薄、轻、宽、强”和耐腐蚀性等要求,国内外所使用和开发的吸波剂还存在很大的缺陷,应用范围受到一定的限制。
常用的微波吸收剂主要有主要有金属超细微粉吸收剂、多晶铁纤维吸波剂、铁氧体吸波剂等,吸收剂也在向“高效、轻量化和复合化”方向发展。
纳米吸波材料不仅具有良好的吸波性能,而且其质量轻、吸收频带范围宽、具有良好的兼容性,是未来吸波材料发展的另一大热点。
1.金属超细微粉吸波材料
金属超细微粉是指粒度在 10 μm甚至 1 μm以下的粉末,主要包括金属铁粉、铁合金粉等,其主要通过磁滞损耗、涡流损耗等吸收衰减电磁波。
细化的粒子,其活性大大增加,在微波辐射下,分子、电子运动加剧,促进磁化,使电磁能转化为热能。
金属超细微粉具有较大的磁导率,与高频电磁波有强烈的电磁相互作用,理论上,金属超细微粉吸波材料具有高效吸波性能。
jin 等利用在矾土合金体上进行微波弧氧化制得含铁钒土合金薄膜并通过分析发现:质量分数为16.16%钒土合金薄膜的介电常数和磁导率都与微波相匹配,当匹配厚度为2mm时,在9.6 ghz频率点的最小反射达
-10.5db 、16.3ghz处的最小反射率为-9.1db。
2.多晶铁纤维吸波材料
多晶铁纤维吸收剂包括 fe、co、ni 及其合金纤维吸收剂,具有很好的磁滞损耗、涡流损耗及较强的介电损耗,并且是良好的导体,在外界电场作用下,其内部自由电子发生振荡运动,产生振荡电流,将电磁波的能量转化成热能,从而削弱电磁波。
刘爱祥等[2]成功合成轴径比为20~35 的多晶铁纤维,在8.5~14.6 ghz范围内反射损耗小于-10db,在11.3ghz处最大损耗为-21.8db。
3.铁氧体吸波材料
铁氧体吸波材料是一种由铁元素与氧元素形成的具有铁磁性的
金属氧化物,属亚铁磁性材料,它的吸波性能源于其亚铁磁性和介电性能,由于相对磁导率和相对介电常数均为复数形式,它既能产生介电损耗又能产生磁损耗,具有良好的微波性能。
铁氧体吸波材料是目前研究较多的也是较为成熟的一种吸波材料。
铁氧体吸收剂的吸收电磁波的能力强,吸收的频带较宽,其抗腐蚀性强,而且成本低,但是它也存在密度大,耐高温性能差等缺点。
将铁氧体与其他吸波材料复合可以满足吸波剂的质量轻,厚度薄,以及吸收频带宽等要求。
四、结束语
邱琴等认为“吸波材料的发展趋势为:纳米化、多元化和多介质化”,在纳米铁氧体中掺杂不同的金属元素,或空心微珠等多孔介质,可以提高其吸波性能,拓宽其吸波频段,并可以克服金属、铁氧体材料密度大的缺点[3]。
未来的吸波材料将向着“薄、轻、宽、强”以及耐腐蚀性、耐候性等多个方面进行研究,不同种类吸波材
料的复合能够在较大程度上提高材料的吸波性能。
纳米吸波材料对微波、红外都有很好的吸波特性,其吸收频带宽,具有极好的兼容性,而且其质轻,厚度薄,是一种具有很大发展空间的吸波材料。
参考文献
[1]毕松等.涂覆型雷达/红外复合隐身材料研究现状.化工新型材料,2006,34(3):8~11.
[2]刘爱祥,茹森焱,孟凡君等.多晶铁纤维的合成与微波吸收性能的研究[j] .无机化学学报,2004 ,20(3):358~362.
[3]邱琴,张晏清,张雄. 电磁吸波材料研究进展 [j].电子元件与材料,2009 ,28(8):78~81.
作者简介:崔志萍(1990-)女,汉族,河南新乡人,河南大学化学化工学院,研究方向:应用化学。
李小博(1991-)女,汉族,河南商丘人,河南大学化学化工学院,研究方向:材料化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