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青岛市2021届高三期初调研检测化学试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山东省青岛市【最新】高三期初调研检测化学试题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单选题
1.有些古文或谚语包含了丰富的化学知识,下列解释不合理的是
A.A B.B C.C D.D
2.化学与生活、生产、环境密切相关,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硒是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但不宜摄入过多
B.我国最早使用的青铜器主要成分是铜、锡等金属
C.用CO2合成可降解的塑料聚碳酸酯,实现“碳”的循环利用
D.某种验钞笔中含有碘酒溶液,遇假钞呈现蓝色,其原理是葡萄糖遇碘变蓝3.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为N A。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1LpH= 2的H2SO4溶液中,含有0.02N A个H+
B.2.3g钠在足量氧气中充分反应,常温和燃烧条件下转移的电子数均为0.1N A C.常温常压下,28 g乙烯和乙烷的混合气体中含有的碳原子数为2N A
D.室温下,0.lmol·L-1CH3COONH4溶液的pH=7,1L该溶液中NH4+离子数为0.1N A 4.常温下,下列各组微粒在指定溶液中能够大量共存的是
A.中性溶液中:Ag+、NO3-、K+、Cl-
B.稀硫酸中:CH3CH2OH、Na+、MnO4-
C.c(Fe2+)=1 mol·L-1的溶液中:Na+、NH4+、ClO-、SO42-
D.c(OH-)=l.0×10-13 mol·L-1的溶液中:Mg2+、Cu2+、SO42-、K+
5.下列指定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
A.钠与水反应:Na+2H2O=Na++2OH-+H2↑
B.用CH3COOH 溶解 CaCO3: CaCO3+2H+=Ca2++H2O+CO2↑
C.向 FeCl3 溶液中加入少量 KSCN 溶液:Fe3++3SCN-=Fe(SCN)3
D.NaHSO4溶液与 Ba(OH)2溶液反应至中性:H++ SO42-+Ba2++OH-=BaSO4↓+ H2O
6.下列关于有机化合物的说法正确的是
A.C8H10含苯环的烃的同分异构体有4种
B.氨基酸和蛋白质遇重金属离子均会变性
C.乙酸乙酯在碱性条件下的水解反应称为皂化反应
D.等质量的乙烯和乙醇完全燃烧时,消耗氧气的量相同
7.下列两种化合物的结构或性质描述正确的是
A.两种物质可用滴有酚酞的NaOH溶液来区分
B.两种物质的分子式皆为C10H12O2,二者互为同分异构体
C.两种物质均能发生加成反应、取代反应、酯化反应、氧化反应
D.两物质都含有不饱和键,因此都能使溴的四氯化碳溶液因发生加成反应而褪色8.短周期主族元素X、Y、Z、W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X原子核外最外层电子数是其电子层数的2倍,X、Y的核电荷数之比为3∶4。
W-的最外层为8电子结构。
金属单质Z 在空气中燃烧生成的化合物可与水发生氧化还原反应。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X与Y能形成多种化合物,一般条件下都能与Z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发生反应B.原子半径大小:X<Y,Z>W
C.化合物Z2Y和ZWY3都只存在离子键
D.Y、W的某些单质或两元素之间形成的某些化合物可作水的消毒剂
9.a、b、c、d是四种常见的短周期主族元素,其原子半径随原子序数的变化如下图所示。
已知b、c两种元素的单质是空气的主要成分,d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与Ne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相差2。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b、c、d处于同一周期
B.氢化物的稳定性:d>c
C.a、c、d可形成强弱程度不同的含氧酸
D.b、d的最简单氢化物可相互化合形成共价化合物
1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容量瓶、滴定管和量筒均标有“0”刻度线,水洗后均需润洗
B.为测定新制氯水的pH,用玻璃棒蘸取液体滴在pH试纸上,与标准比色卡对照即可C.除去蛋白质溶液中少M量的NaCl, 可将装有混合液的半透膜袋浸入流动的蒸馏水中D.检验溶液中是否含有Fe2+:取少量待检验溶液,加入少量新制氯水,再滴加KSCN溶液,观察实验现象
11.下列实验装置能达到其实验目的的是( )
A.制取少量H2
B.验证Na和水反应放热
C.分离Na2CO3溶液和CH3COOCH2CH3的混合物
D.蒸干NH4Cl饱和溶液制备NH4Cl晶体
12.电解法制备MnO2的装置如图。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离子交换膜可选用质子交换膜
B.阳极反应式为Mn2++2H2O-2e-= MnO2+4H+
C.阴极区溶液的PH增大
D.导线中通过1mol电子时,理论上阳极区溶液质量减少44.5g
13.甲醇脱氢可制取甲醛CH 3OH(g)HCHO(g)+H2(g),甲醇的平衡转化率随温度变化曲线如图所示。
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该反应的正反应为放热反应
B.600 K时,Y点甲醇的v(正)<v(逆)
C.从Y点到Z点可通过增大压强实现
D.从Y点到X点可通过使用催化剂实现
14.pOH值指的是溶液的碱度,以溶液中OH-浓度来表示,与pH所表示的溶液酸度相对应,pOH等于OH-的浓度的负常用对数。
下图分别表示的是在25℃和100℃下水的电离平衡曲线。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曲线B表示的是25°C时水的电离平衡曲线
B.25°C时,向pH=1的稀硫酸中逐滴滴入pH=11的稀氨水至过量,反应过程中水的电离先促进后抑制
C.Q点对应的溶液中,可同时大量存在K+、Fe3+、NO3-、SO42-
D.100°C时,将pH = 2的硫酸与pH=12的氧氧化钠溶液等体积混合,溶液显中性
二、有机推断题
15.已知有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A、B、C、D、E五种短周期元素和过渡元素F,其相关信息如表所示:
(1)上述六种元素中,金属性最强的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是__________________。
(2)分子式为B5A l2且其一氯代物只有一种的有机物的名称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C元素的气态氢化物与其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化合生成M,M的水溶液呈
______性;将M的浓溶液滴加到Mg(OH)2悬浊液中,描述现象并解释产生该现象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
(4)D元素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与E元素的单质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_______________。
(5)F与B形成的合金在潮湿的空气中易发生电化学腐蚀形成红棕色固体,腐蚀过程中正极的电极反应式为__________________。
16.有机物A (C7H8)可以合成一种药物的中间体G,其合成路线如下:
(1)A的结构简式是______;D分子中官能团的名称是_____________。
(2)由A生成B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由C生成D的反应类型是______。
(3)D与F反应生成G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
(4)B有多种同分异构体,写出同时满足下列条件的同分异构体的结构简式_____(任写一种)。
①含有苯环②能与碳酸氢钠反应也能与盐酸反应。
三、实验题
17.某酸性溶液X可能含有Na+、Al3+、NH4+、I-、SO32-、SO42-离子,为探究该溶液的成分,进行了如下实验:
(1)操作①用到的玻璃仪器是________;操作②的名称为______________。
(2)实验室中检验气体B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写出生成气体A的离子反应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该实验能否说明一定存在Al3+_________(填“能”或“否”),依据是_____________。
18.为了探究浓硫酸与蔗糖的炭化产物,设计下图装置进行实验(a和b分别为两个气球)。
已知:CO气体通入氯化钯溶液,溶液变为黑色。
实验过程如下:
I .按图示连接好仪器,然后检验装置的气密性。
II.在双通玻璃管中①②③④处分别放罝滴有酸性高锰酸钾溶液的滤纸、滴有品红溶液
的滤纸、浸有氯化钯溶液的滤纸和浸有溴水的滤纸。
III.夹好止水夹K,向三颈烧瓶A中的蔗糖上滴3~4滴蒸馏水,再加入3 mL浓硫酸,玻璃管中③处滤纸由白色变为黑色。
IV.打开止水夹K,使烧瓶内气体缓慢通过B和C装置,一段时间之后,发现④处的滤
纸颜色没有发生变化,C中的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1)装置A中盛装浓硫酸的仪器名称为______;上述实验体现了硫酸的那些性质_____。
(2)实验步骤III中,向蔗糖上滴水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
(3)若反应生成两种碳的氧化物相同条件下的体积相同,写出蔗糖炭化后发生反应的化
学反应方程式_________。
(4)步骤IV的实验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该实验体现了“微型实验”绿色环保的优点,有人建议将装置B改为滴有酸性高锰
酸钾溶液的滤纸置于后面的双通玻璃管中,你对该改进建议的评价是_________。
四、结构与性质
19.CO是生命体系气体信号分子,它具有参与调节神经信号传递、舒张血管减轻高血压的功能。
回答下列问题:
(1)几种共价键的键能如下表所示:
已知:O2(g)+2C(s)=2CO(g) △H= -220kJ·mol-1,则H2O(g)+C(s) = CO(g)+H2(g) △H=___ kJ·mol-1。
(2)200℃时,将物质的量均为1mol的CO2和C(s)加入2L的密闭容器中,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反应:CO 2(g)+C(s) 2CO(g) △H,平衡时CO的体积分数为40%。
①下列事实能够说明该反应达到平衡状态的是____________。
a.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不变
b.该反应的△H不变
c. CO2和CO的生成速率相等
d.混合气体的密度不变
②达到平衡时CO2的转化率为__________________。
③若在300°C时,将物质的量均为lmol的CO2和C(s)加入1L的密闭容器中,平衡时CO的体积分数为50%,则该反应的△H_____0 (填“>”或“<”)。
20.由金属Na、Cu、C、N、B等元素组成的物质在生活和工业上有着广泛用途。
(1)基态Cu+的外围电子轨道式为_______。
(2)H3BNH3是储氢材料,其制备原理为:3CH4+2(HB=NH)3+6H2O→3CO2+6H3BNH3,其中(HB=NH)3是一种六元环状化合物。
化合物H3BNH3中B原子的杂化方式为_______;1个(HB=NH)3分子中含有___个σ键。
(3) B、C、N、O原子的第一电离能由大到小的顺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
(4)金属晶体的四种堆积如下图,金属钠的晶体堆积模型为____(填字母)。
(5)已知NaCl的摩尔质量为Mg·mol-1,密度为pg·㎝-3,阿伏加德罗常数为N A mol-1,在NaCl晶体中,两个距离最近的Cl-中心间的距离为____________。
五、填空题
21.氰化氢是剧毒物质,含有氰的废水对环境的污染和人体的危害非常严重。
(1)氢氰酸(HCN)的电子式为______。
(2)用电解的方法可以除去含有CN-、Cl-废水中的CN-,其原理是控制溶液pH为9-10,利用阳极产生的ClO-将CN-氧化为两种无污染的气体。
①阳极的电极反应式:_________。
②除去CN-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
(3)已知25℃时,HCN的电离常数Ka=4.9×10-10,则25℃时0.1mol/L 的HCN溶液中c(H+)=_____mol/L。
NaCN溶液中加入盐酸至恰好完全反应,溶液中所有离子浓度的关系为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A
【解析】
A、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此诗句的反应有:石灰石加热分解生成CaO和二氧化碳,生石灰与水的反应,氢氧化钙与二氧化碳的反应,皆为化学变化,故A错误; B.“曾青”是CuSO4溶液,铁与CuSO4发生置换反应,故B正确;C.“豆箕”是大豆的秸秆,主要成分为纤维素,燃烧纤维素是把化学能转化为热能,故C正确;D.“闪电下雨”过程发生的主要化学反应有:N2+O2=2NO,2NO+O2=2NO2,3NO2+H2O=2HNO3+NO,HNO3与土壤中的弱酸盐反应生成硝酸盐,农作物吸收NO3-中化合态的N,其中第一个反应是“将游离态的氮转化为化合态氮”,属于自然界固氮作用,故D正确;故选A。
2.D
【解析】A.硒是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摄入过多,会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故A正确B.青铜是铜锡合金,是我国使用最早的合金,故B正确;C.利用CO2合成聚碳酸酯类可降解塑料,实现“碳”的循环利用应用,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故C正确;D.葡萄糖遇碘不变蓝,遇碘变蓝的是淀粉,故D错误;故选D。
3.B
【解析】A. 1LpH= 2的H2SO4溶液中,氢离子的物质的量为1L×0.01mol/L=0.01mol,数目为0.01N A,故A错误;B、2.3g钠的物质的量为0.1mol,而钠反应后变为+1价,故0.1mol 钠转移0.1N A个电子,故B正确;C、乙烯和环丁烷的最简式均为CH2,故28g混合物中含2molCH2,则含2N A个碳原子,故C错误;D、铵根离子为弱碱阳离子,在溶液中和醋酸根相互促进水解,故溶液中的铵根离子的个数小于0.1N A个,故D错误;故选B。
4.D
【解析】A. 中性溶液中:Ag+与Cl-能够反应生成氯化银沉淀,不能大量共存,故A错误;
B.酸性溶液中高锰酸钾能够氧化乙醇,不能大量共存,故B错误;
C. Fe2+能够被ClO-氧化,不能大量共存,故C错误;
D. c(OH-)=l.0×10-13 mol·L-1的溶液显酸性,在酸性溶液中,
Mg2+、Cu2+、SO42-、K+离子间不发生反应,能够大量共存,故D正确;故选D。
点睛:解决离子共存问题时要注意题目所隐含的条件,如:溶液的酸碱性;溶液的颜色;氧化还原反应等。
本题的易错点为B,要注意酸性高锰酸钾溶液具有强氧化性。
5.C
【解析】A. 钠与水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2Na+2H2O=2Na++2OH-+H2↑,故A错误;B.
CH 3COOH 为弱酸,用化学式表示,故B 错误;C. 向 FeCl 3 溶液中加入少量 KSCN 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Fe 3++3SCN -=Fe(SCN)3,故C 正确;D. NaHSO 4溶液与 Ba(OH)2溶液反应至中性的离子方程式为2H ++ SO 42-+Ba 2++2OH -=BaSO 4↓+ 2H 2O ,故D 错误;故选C 。
点睛:本题中D 选项,可以假设1mol NaHSO 4,与 Ba(OH)2溶液反应至中性,需要0.5mol Ba(OH)2,因此反应后硫酸根离子会剩余,反应的硫酸根氯气和氢离子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2。
6.A
【解析】A .C 8H 10的芳香烃满足C n H 2n-6的通式,取代基可为1个乙基或两个甲基,同分异构体有,故A 正确;B .重金属盐能使蛋白质发生变性,但不能使氨基酸发生变性,故B 错误;C. 皂化反应指的是油脂在碱性条件下的水解反应,故C 错误;D .等质量的乙烯耗氧量128×(2+44)=3
28,乙醇完全燃烧消耗氧气的量=146×(2+64-12)=346,等质量的乙烯和乙醇完全燃烧消耗氧气的量不相同,故D 错误;故选A 。
7.B
【解析】A. 物质I 含有羧基,能够使滴有酚酞的NaOH 溶液褪色,物质Ⅱ含有酯基,也使滴有酚酞的NaOH 溶液褪色,现象相同,不能用滴有酚酞的NaOH 溶液来区分,故A 错误;B .二者分子式都是C 10H 12O 2,但二者分子式相同结构不同,属于同分异构体,故B 正确;
C. 物质Ⅱ没有羧基,也没有羟基,不能发生酯化反应,故C 错误;D .两种物质中都存在碳氧双键,但不能和溴发生加成反应,故D 错误;故选B 。
点睛:明确官能团及其性质关系是解本题的关键。
注意:羰基和碳碳不饱和键能和溴发生加成反应,但酯基、羧基不能和溴发生加成反应,易错选项是D 。
8.D
【详解】
短周期主族元素X 、Y 、Z 、W 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X 原子核外最外层电子数是其电子层数的2倍,则X 为C 元素,X 、Y 的核电荷数之比为3:4,则Y 为O 元素,W -的最外层为8电子结构,W 为F 或Cl 元素,金属单质Z 在空气中燃烧生成的化合物可与水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则Z 为Na 元素,W 只能为Cl 元素,则
A .X 与Y 形成的化合物有CO 、CO 2等,Z 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为NaOH ,CO 和NaOH
不反应,故A错误;
B.一般说来,电子层数越多,原子半径越大,电子层数相同,质子数越多,半径越小,则原子半径大小X>Y,Z>W,故B错误;
C.化合物Z2Y和ZWY3分别为Na2O、NaClO3,NaClO3存在离子键和共价键,故C错误;D.Y的单质臭氧,W的单质氯气,对应的化合物ClO2,可作为水的消毒剂,故D正确。
故选D。
9.C
【解析】X、Y、Z、W是四种常见的短周期元素,b、c两种元素的单质是空气的主要成分,c的原子序数大于b,可推知c为O、b为N,d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与Ne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相差2,则W最外层电子数为6,原子半径大于O原子半径,故W为S元素;a的原子序数小于N元素,而原子半径小于N原子,故a为H元素。
A.根据上述分析,b、c位于第二正确、d位于第三周期,故A错误;B. 非金属性越强,氢化物越稳定,非金属性O>S,稳定性:c>d,故B错误;C. a、c、d可形成强弱程度不同的含氧酸,如次氯酸和高氯酸等,故C正确;D. b、d的最简单氢化物分别为氨气和氯化氢,相互化合形成氯化铵,属于离子化合物,故D错误;故选C。
10.C
【解析】A.容量瓶、量筒和滴定管上都标有刻度,使用时避免热胀冷缩,所以标有使用温度,量筒“0”刻度就是底座、容量瓶只有最大容量的一个刻度,所以两者都无“0”刻度,使用时滴定管水洗后还需润洗,但容量瓶水洗后不用润洗,故A错误;B.氯水中含HClO,具有漂白性,则不能利用pH试纸检验,应选pH计,故B错误;C.蛋白质不能透过半透膜,而离子可以,则除去蛋白质溶液中少量的NaCl,可将装有混合液的半透膜袋浸入流动的蒸馏水中,故C正确;D.向其中加入少量新制氯水,可氧化亚铁离子,应先加KSCN溶液无现象、再加少量新制氯水,检验亚铁离子,故D错误;故选C。
11.B
【详解】
A.气体易从长颈漏斗下端逸出,长颈漏斗下端应放置到液面下,故A错误;
B.若U形管中红墨水左低右高,则图中装置可验证Na和水反应放热,故B正确;
C.乙酸乙酯难溶于水,Na2CO3溶液和CH3COOC2H5的混合物分层,应选分液漏斗分离,故C错误;
D.加热时,氯化铵会分解,不能通过蒸干NH4Cl饱和溶液制备NH4Cl晶体,故D错误;
答案选B。
12.C
【解析】电解时硫酸锰失去电子生成二氧化锰,被氧化,因此a为阳极,电极反应式为
Mn2++2H2O-2e-= MnO2+4H+,则b为阴极,阴极上氢离子放电,生成氢气,电解过程中阴极区生成硫酸,因此阳极生成的氢离子有一半向阴极区移动,使得阴极区溶液的pH基本不变,离子交换膜可选用质子交换膜;因此AB正确,C错误;根据阳极反应式为Mn2++2H2O-2e-=
×(55+36-2)=44.5g,故D MnO2+4H+,导线中通过1mol电子时,阳极区溶液减少的质量为1
2
正确;故选C。
点睛:本题的易错点为氢离子的移动方向和数目。
根据阳极反应式为Mn2++2H2O-2e-= MnO2+4H+,阳极区正电荷数目增多,阴极区电极反应式为2H+ + 2e-- == H2,阴极区正电荷数目减少,为了变成溶液的电中性,阳极区只有一半的氢离子通过离子交换膜。
13.B
【解析】A、由图可知,温度越高甲醇平衡转化率越大,说明升高温度化学平衡正向移动,因此甲醇脱氢反应为吸热反应即△H>0,故A错误;B、600K时Y点甲醇转化率大于X点甲醇平衡转化率,说明反应逆向进行即:υ(正)<υ(逆),故B正确;C、由图可知Y点和Z 点甲醇转化率相等,若增大压强,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甲醇转化率减小,则甲醇的转化率将小于Z点甲醇转化率,故C错误;D、Y点和X点两点甲醇的平衡转化率不同,如果从Y 点到X点平衡发生移动,所以不是使用催化剂,故D错误;故选B。
14.B
【解析】A. 25℃是K w=10-14,因此曲线A表示的是25°C时水的电离平衡曲线,故A错误;
B. 25°C时,pH=1的稀硫酸中氢离子抑制了水的电离,逐滴滴入pH=11的稀氨水至过量,氢离子浓度逐渐减小,水的电离程度逐渐增大,过量后氨水中的氢氧根离子抑制水的电离,水的电离程度又逐渐减小,故B正确;
C. Q点对应的溶液呈正性,Fe3+水解生成氢氧化铁沉淀,不能大量存在,故C错误;
D. 100°C时,将pH = 2的硫酸中c(H+)=10-2mol/L, pH=12的氧氧化钠溶液中c(OH-)=1 mol/L,等体积混合,氢氧化钠过量,溶液显碱性,故D错误;故选B。
点睛:本题考查了水的电离及其影响因素,明确水的离子积与温度有关,与溶液酸碱性无关为解答关键,D为易错点,注意100℃时,pH=12的氧氧化钠溶液中c(OH-)=1 mol/L。
15.第3周期IA族2,2—二甲基丙烷(新戊烷)酸溶液变澄清,悬浊液中存在
Mg(OH)2(s)Mg2+(aq)+2OH-(aq) ,NH4+与OH-结合使其浓度降低,平衡正移
2Al+2OH-+6H2O=2Al[OH]4-+3H2↑O2+4e-+2H2O=4OH-
【解析】
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A、B、C、D、E五种短周期元素和过渡元素F,D的常见化合物的焰色反应为黄色,D为Na,B的最高正价与最低负价的代数和为0,则B为C元素;A与C 形成化合物的水溶液呈碱性,则A为H,C为N;E是同周期中简单离子半径最小的元素,E为第三周期,则E为Al元素;
(1)上述六种元素中,金属性最强的元素为Na,在周期表中的位置为第3周期IA族,故答案为第3周期IA族;
(2) 分子式为C5H l2的为烷烃,其一氯代物只有一种的有机物为C(CH3)4,名称为2,2—二甲基丙烷,故答案为2,2—二甲基丙烷;
(3)氨气和硝酸化合生成硝酸铵,水解溶液显酸性;将硝酸铵的浓溶液滴加到Mg(OH)2悬浊液中,悬浊液中存在Mg(OH)2Mg2+(aq)+2OH-(aq) ,NH4+与OH-结合使其浓度降低,平衡正移,使溶液变澄清,故答案为酸;溶液变澄清;悬浊液中存在Mg(OH)2(正)
Mg2+(aq)+2OH-(aq) ,NH4+与OH-结合使其浓度降低,平衡正移;
(4) 氢氧化钠和铝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2Al+2OH-+6H2O=2Al[OH]4-+3H2↑,故答案为
2Al+2OH-+6H2O=2Al[OH]4-+3H2↑;
(5)F与碳形成的合金在潮湿的空气中易发生电化学腐蚀形成红棕色固体,则F为铁,腐蚀过程中正极上氧气得到电子被还原生成氢氧根离子,电极反应式为O2+4e-+2H2O=4OH-,故答案为O2+4e-+2H2O=4OH-。
点睛:解答此类试题的关键是正确推导元素,根据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周期表的相关知识解答。
本题的易错点为电极方程式和离子方程式的书写。
16.氨基、羧基还原
【解析】
有机物A (C7H8)的分子式满足苯的同系物的通式,因此A为甲苯,甲苯在浓硫酸作用下与硝酸发生硝化反应生成B,根据G的结构可知,B为,B中苯环上的甲基被高锰酸钾氧化生成C,C为;C中硝基被还原生成D,D为;根据G的结构,F为苯甲醇,则E为。
(1) 根据上述分析,A为甲苯;D为,含有的官能团有氨基、羧基,故答案为
;氨基、羧基;
(2)由A生成B的化学方程式为;由C生成D的反应类型是还原反应,故答案为;还原;
(3) D与F发生酯化反应生成G的化学方程式为
,故答案为
;
(4)B为。
①含有苯环,②能与碳酸氢钠反应,说明含有羧基,也能与盐酸反应,说明含有氨基,满足条件的同分异构体有,故答案为
(任写一种)。
17.漏斗、烧杯、玻璃棒分液用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靠近气体,试纸变蓝
6I-+2NO3-+8H+=3I2+2NO↑+4H2O能溶液E中通入过量CO2产生沉淀
【解析】
向X中加入硝酸钡溶液,有气体生成,在酸性溶液中,可能是硝酸将I-或SO32-氧化,本身被还原为一氧化氮,因此A为NO;同时生成沉淀,沉淀A只能是硫酸钡,因此X中含有SO32-、SO42-中的一种或2种;溶液B中加入苯萃取后,上层为紫色溶液,说明溶液B中含有碘单质,因此溶液X中含有I-;下层溶液D中加入过量NaOH溶液并加热,有气体生成,说明X中含有NH4+,生成的溶液E中通入二氧化碳生成沉淀B,说明溶液E中含有偏铝酸根离子,则X中含有Al3+,不可能含有SO32-,则一定含有SO42-,因此X中含有
Al3+、NH4+、I-、SO42-,可能含有Na+。
(1)操作①为过滤,用到的玻璃仪器有漏斗、烧杯、玻璃棒;操作②为分液,故答案为漏斗、烧杯、玻璃棒;分液;
(2)实验室中检验气体氨气的方法为:用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靠近气体,试纸变蓝,故答案为用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靠近气体,试纸变蓝;
(3)硝酸将I-氧化生成气体NO的离子反应方程式为6I-+2NO3-+8H+=3I2+2NO↑+4H2O,故答案为6I-+2NO3-+8H+=3I2+2NO↑+4H2O;
(4)根据上述分析,X中一定存在Al3+,是因为溶液E中通入过量CO2产生沉淀,故答案为能;溶液E中通入过量CO2产生沉淀。
点睛:本题考查了常见离子的性质及推断。
明确常见离子的性质为解答关键。
本题的易错点和难点是硝酸钡与X反应有气体产生,容易忽略酸性溶液中硝酸钡具有氧化性。
18.分液漏斗吸水、脱水性、强氧化性少量水稀释浓H2SO4时放出的热,能加快蔗糖的脱水速度2C+3H2SO4 (浓) CO↑+CO2↑+3SO2↑+3H2O检验产物CO2的存在
酸性离锰酸钾溶液的用量过少,不能保证SO2的完全吸收,影响CO2的检验
【解析】
(1)装置A中盛装浓硫酸的仪器为分液漏斗;蔗糖上滴3~4滴蒸馏水,再加入3 mL浓硫酸,浓硫酸吸水稀释放热,使蔗糖脱水碳化,浸有氯化钯溶液的滤纸变成黑色,说明生成了一氧化碳,是因为浓硫酸具有强氧化性,该实验体现了硫酸的吸水性、脱水性和强氧化性,故答案为吸水性、脱水性和强氧化性;
(2)步骤III中,向蔗糖上滴水,稀释浓H2SO4时放出的热,能加快蔗糖的脱水速度,故答案
为少量水稀释浓H2SO4时放出的热,能加快蔗糖的脱水速度;
(3)根据题意,C中的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说明生成了二氧化碳,若反应生成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在相同条件下的体积相同,则蔗糖炭化后发生反应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2C+3H2SO4 (浓) CO↑+CO2↑+3SO2↑+3H2O,故答案为2C+3H2SO4 (浓) CO↑+CO2↑+3SO2↑+3H2O;
(4)步骤IV中生成的气体通过酸性高锰酸钾溶液,除去反应生成的二氧化硫,便于具有是否生成二氧化碳,故答案为检验产物CO2的存在;
(5) 若酸性离锰酸钾溶液的用量过少,不能保证SO2的完全吸收,影响CO2的检验,故答案为酸性离锰酸钾溶液的用量过少,不能保证SO2的完全吸收,影响CO2的检验。
19.+130ad25%>
【解析】
(1)根据几种共价键的键能可知,①2H2(g)+O2(g)═2H2O(g);△H=反应物总键能-生成物总键能=2×436+496-4×462=-480 kJ·mol-1,又已知②O2(g)+2C(s)=2CO(g) △H= -220kJ·mol-1,根据
盖斯定律,将1
2
×(②-①)得:H2O(g)+C(s) = CO(g)+H2(g) △H=
1
2
×[(-220)-(-480)]=
+130kJ·mol-1,故答案为+130;
(2) ①a. CO 2(g)+C(s) 2CO(g)反应中,气体的质量和物质的量均发生变化,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不变,说明气体的质量和物质的量不变,能够说明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正确;b.反应的△H与反应的限度无关,错误;c. CO2和CO的生成速率相等,表示正反应速率大于逆反应速率,不是平衡状态,错误;d. CO 2(g)+C(s) 2CO(g)反应中,气体的质量发生变化,而体积不变,因此混合气体的密度不变,说明气体的质量不变,能够说明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正确;故选ad;
②设反应的二氧化碳的物质的量为x,
CO 2(g)+C(s) 2CO(g)
起始(mol)1 1 0
反应(mol)x 2x
平衡(mol)1-x 2x
则
2
(1)2
x
x x
-+
×100%=40%,解得x=0.25mol,则达到平衡时CO2的转化率为
0.25
1
mol
mol
×100%=25%,故答案为25%;
③若在300°C时,将物质的量均为lmol的CO2和C(s)加入1L的密闭容器中,平衡时CO的
体积分数为50%,说明升高温度,平衡正向移动,正反应为吸热反应,△H >0,故答案为>。
20.
sp 3 12 N>O>C>B d
【解析】
(1)Cu 原子失去1个电子生成Cu +,Cu +核外有28个电子,失去的电子数是其最外层电子数,根据构造原理知Cu +基态核外电子排布式1s 22s 22p 63s 23p 63d 10,外围电子轨道式为
,故答案为 ; (2)化合物H 3BNH 3中B 原子与3个H 原子和一个N 原子相连接,价层电子对数=4,杂化方式为sp 3;1个(HB=NH)3分子中硼原子与氮原子间以σ键结合,而剩余的p 轨道形成一个共
轭大π键.B-H 键有3个,N-H 键有3个,B-N 有σ键有6个,故一共12个,故答案为sp 3;12;
(3) B 、C 、O 、N 元素都是第二周期非金属元素,同一周期元素自左而右第一电离能呈增大趋势,但N 元素原子2p 能级是半满稳定状态,能量较低,第一电离能高于同周期相邻元素,故第一电离能N>O>C>B ,故答案为N>O>C>B ;
(4)金属钠为体心立方结构,故选d ;
(5)设晶胞边长为a ,在NaCl 晶胞中,含Cl -4个;含Na4个,根据密度公式ρ=3
4A M
N a ,可
得
,而两个距离最近的氯离子中心间
点睛:晶胞中微粒间的距离计算为本题的难点。
解答的关键是熟悉氯化钠的晶胞结构,以及两个距离最近的Cl -中心间的距离为晶胞面对角线的一半。
21. Cl --2e -+2OH -=C1O -+H 2O H 2O+5C1O -+2CN -=2CO 2+N 2+5Cl -+2OH - 7×10-6 c(Na +)= c(Cl -)>c(H +)>c(CN -)>c(OH -)
【解析】
(1)氢氰酸(HCN)的电子式为,故答案为;
(2)用电解的方法可以除去含有CN -、C1-废水中的CN -,其原理是控制溶液PH 为9~10,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