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高校发展社会服务职能的思考
地方高校社会服务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社会服务是高校的三大职能之一。
地 方高校的社会服务是高校与地方经济社 会联系的桥梁和纽带,社会服务搞得好, 高校和地方就会相得益彰,相互促进,共 同发展;搞得不好,对双方来讲不仅是一 大遗憾,更是一种巨大的浪费。
鉴于此,笔 者根据多年的实际工作经验归纳一下地 方高校社会服务方面存在的问题,谈谈自 己的感悟和体会。
1地方高校社会服务综述我国地方高校的社会服务是指地方 高校对区域发展提供的人才培养、科研和 咨询等方面的服务。
目前,我国地方高校 社会服务的内容和形式主要包括以下几 个方面:一是人才培养培训服务,其形式 包括地方高校培养本地人才和地方高校 与当地企业联合培养人才两种。
二是应用 型科技成果研发服务,形式有高校与企业 合作创办研发中心、建立科技园区、高校 自主创办高薪技术企业或以技术、专利入 股的方式合办企业、建立企业孵化器等。
三是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服务,其形式包括 理论研究和重大现实问题研究。
四是地方 咨询决策服务,一方面高校要与地方政 府、部门、企业开展业务合作,为政府和企 业提供有益的信息;另一方面高校要在服 务的同时,创建适合地方经济社会的科学 研究专业特色,拓展信息资源。
2地方高校社会服务中存在的问题目前,我国地方高校社会服务处于非 常尴尬的境地,存在着以下几方面的问 题。
2.1人才培养不能满足地方社会经济 发展的需求地方高校是为地方社会经济服务的, 其人才培养必须紧贴地方社会经济发展作者简介:郭正斌,男,1968年出生,陕西合阳人,副教授,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理论与 思想政治教育。
渭南师范学院 郭正斌的需求。
但是,由于种种原因,地方学校在 人才培养方面还存在一些脱离实际的情 况:⑴专业设置脱离地方经济社会的实际 情况,使培养的人才与地方经济社会严重 脱节,呈现两张皮;(2)地方院校的毕业生 外流严重,失业率较高。
地方高校培养人 才具有很大的地方性倾向,但是大部分毕 业生毕业后都离开了本地,造成了人才浪 费。
论地方公立高校的社会服务职能
论地方公立高校的社会服务职能地方公立高校作为地方教育系统的一部分,除了教学科研之外,还承担着一定的社会服务职能。
这些社会服务职能包括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服务地方文化建设、服务地方社会管理、服务地方民生保障等方面。
地方公立高校的社会服务职能能够有效地促进地方社会经济的发展、加强地方文化软实力、提高地方人民的生活水平,对于地方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地方公立高校作为科研机构,具有较强的科研和技术人才优势,能够为地方经济社会的发展提供支撑。
高校可以结合地方的产业结构和经济发展需求,开展相关的科研项目和技术服务,为地方企业提供技术支持和创新服务。
通过合作研究、成果转化、技术培训等方式,帮助地方企业提升技术水平,提高产业竞争力,推动地方经济的升级和转型。
高校还能够通过文化建设来弘扬地方文化和传统文化,增强地方文化软实力。
地方公立高校可以开展各类文化传承和传播活动,组织地方特色文化节目和展览,举办地方历史文化讲座和研讨会等,激发和培养地方学生对地方文化的兴趣和热爱,传承和弘扬地方文化传统。
高校还可以通过开设地方文化相关课程和专业培养人才,为地方文化产业的发展提供人才支持。
地方公立高校还承担着服务地方社会管理的职能。
高校可以参与地方社会治理体系的建设,开展公共管理和社会治理相关研究,提出符合地方实际的治理方案和措施。
高校还可以通过组织学生参与社会实践和志愿服务活动,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地方公立高校还可通过提供各类服务来满足地方民生保障的需要。
高校可以开展健康教育、心理咨询、法律援助等服务,为地方居民提供健康、心理、法律等方面的支持和帮助。
高校还可以积极参与社会公益活动,为困难群众提供帮助和带来温暖。
五大发展理念对于提升高校社会服务质量的思考
五大发展理念对于提升高校社会服务质量的思考当今社会,高校不仅仅是传授知识的地方,更是承担着社会服务的重要使命。
为了提升高校社会服务的质量,必须运用好五大发展理念,积极引导高校教育与社会服务相结合,不断推动高校社会服务工作向更高水平迈进。
一、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
高校在开展社会服务工作时,应不断加强创新意识,通过专业知识和技术优势,为社会解决各种问题提供新的方法和途径。
高校可以通过建立科研成果转化平台,将科研成果转化为社会需求的产品和技术,为社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高校可以积极推动跨学科合作,加强学科之间的融合,推动科研成果的跨领域应用,为社会服务打下更为坚实的基础。
二、协调是推进发展的重要保障。
高校在开展社会服务工作时,应不断加强与政府、企业和社会组织的合作,形成合力,共同推动社会服务工作向更高水平发展。
高校可以与政府部门合作,共同开展社会调查和政策研究,为政府决策提供依据;与企业合作,共同开展科技研发和人才培养,为企业解决实际问题;与社会组织合作,共同开展公益活动,为社会提供更多的服务。
三、绿色是永续发展的必然选择。
高校在开展社会服务工作时,应不断强化环境保护意识,积极推动绿色发展理念在社会服务中的应用。
高校可以主动承担环境保护和资源利用的社会责任,开展环境保护和资源循环利用的科研和技术推广工作;可以积极倡导绿色生活方式,推动社会对绿色理念的认同和践行;可以通过绿色教育和绿色项目,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绿色社会建设,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环保行为。
四、开放是世界发展的潮流。
高校在开展社会服务工作时,应不断加强国际合作,借鉴国外成功经验和先进技术,为国内社会服务工作提供更多的思路和资源。
高校可以通过建立国际合作研究平台,邀请国外专家学者来校交流,开展国际合作项目,积极参与国际合作竞争,提升高校社会服务工作的国际影响力和竞争力。
五、共享是共同发展的底气。
高校在开展社会服务工作时,应不断加强与社会各界的沟通和交流,主动倾听社会需求,不断丰富和完善社会服务内容和方式。
论地方公立高校的社会服务职能
论地方公立高校的社会服务职能地方公立高校是地方政府直接管理的高等教育机构。
作为地方政府的一部分,地方公立高校不仅承担着培养人才的使命,还应当承担着为地方社会发展提供服务的职责。
地方公立高校的社会服务职能是指其在教育教学以外,为地方社会提供各种类型的服务活动。
这些服务活动包括了学术研究、人才培养、科技创新、技术转移、社区服务等一系列服务,为地方经济发展、社会进步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
本文将就地方公立高校的社会服务职能进行详细的探讨。
地方公立高校的社会服务职能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学术研究,地方公立高校应当在学术研究领域发挥引领作用。
通过开展科学研究,促进科技创新,为地方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提供智力支持。
高校作为科研机构,有着丰富的学术资源和人才优势,可以利用这些资源积极投入到地方的学术研究中,为解决当地的科技难题提供思路和解决方案。
高校还可以组织各种学术活动,邀请国内外学者进行学术交流和合作,促进当地学术研究的发展。
人才培养,地方公立高校是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重要渠道,其社会服务职能也体现在了人才的培养上。
高校的教学机构和师资力量都非常雄厚,可以通过教学和实践相结合的方式,培养出具备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人才,为地方的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输送各类人才。
高校还可以开设各种职业技能培训班,为社会各层次的人才提供更多的培训机会,进一步提高当地的人才储备和整体素质。
科技创新,地方公立高校还可以通过科技创新来为当地的经济建设和社会进步做出贡献。
高校可以依托自身的科研优势,为地方企业和政府提供科技咨询和技术支持。
通过产学研合作,将高校的科技研究成果转化为具体的产品和技术,从而促进当地的科技创新和产业升级。
高校还可以与政府和企业合作开展科技项目,共同攻克关键技术难题,为当地的经济发展注入新的动力。
社区服务,地方公立高校的社会服务职能还包括了社区服务。
高校可以通过开展各类文化活动、社会实践活动等,参与到地方社区建设和社会管理中。
论地方公立高校的社会服务职能
论地方公立高校的社会服务职能地方公立高校作为服务地方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举足轻重的社会服务职能。
面对日益复杂多变的社会需求和教育改革的挑战,地方公立高校不仅仅是教育机构,更是社会服务的重要力量。
本文将就地方公立高校的社会服务职能展开探讨,从教育、科研和社会服务三个方面进行分析,探讨地方公立高校的社会服务职能在当今社会中的重要意义。
地方公立高校的社会服务职能体现在其教育功能上。
地方公立高校作为教育机构,其最基本的社会服务职能就是为社会培养高素质的人才。
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进程中,高校应当与社会需求相结合,紧密联系产业和经济发展,培养适应时代发展需要的高素质人才。
与此高校应该注重学生的全面素质培养,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社会服务意识。
只有这样,才能使高校培养的人才真正服务于社会,为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做出贡献。
地方公立高校的社会服务职能还体现在科研科技创新方面。
地方公立高校作为科研机构,在科技创新领域为地方社会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高校承担着科研任务,开展科学研究,推动科技创新,不断提高科技水平和科学素质。
地方公立高校的科研成果不仅可以为地方经济发展提供智力支持,还可以解决地方社会的实际问题,为地方政府决策提供科学依据,促进地方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地方公立高校的科研职能是地方社会服务的重要一环,也是其社会服务职能的重要体现。
地方公立高校的社会服务职能还表现在其社会服务方面。
地方公立高校应当积极开展社会服务,满足地方社会需求,促进地方社会的发展。
高校可以通过开展各种形式的社会实践活动,为地方社会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
高校还可以与地方政府、企业、社会组织等开展合作,共同参与社会公益事业,为地方社会提供各种服务。
通过这些社会服务活动,高校可以不断提高自身的社会影响力,增强地方社会的发展活力,为地方社会的繁荣做出贡献。
论地方公立高校的社会服务职能
论地方公立高校的社会服务职能地方公立高校作为我国高等教育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除了开展教学和科研工作,还具有一定的社会服务职能。
地方公立高校的社会服务职能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人才培养地方公立高校通过开展各类培训班、继续教育、职业技能培训等形式,为社会提供各类专业技能人才。
高校可以与地方政府合作,共同成立职业培训学院或技术学院,培养适应当地产业发展需求的高素质技术工人。
高校还可以与企事业单位合作,开设专业职称培训班,帮助员工提升专业素质。
二、科研服务地方公立高校作为科研机构,具备丰富的科研力量和技术资源。
高校可以积极开展科技成果的转化和技术服务,为地方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提供支持。
高校可以与企事业单位合作,开展技术咨询和技术支持,提供解决实际问题的科研成果。
高校还可以开展技术合作与转让,将科研成果转化为实际应用,促进科技创新与产业发展的结合。
三、社会实践与实习地方公立高校可以为学生提供丰富的社会实践和实习机会,促进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和社会经验积累。
高校可以与当地政府、社会组织、企事业单位等合作,开展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了解社会现实和社会问题,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
高校还可以与企事业单位合作,为在校学生提供实习机会,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和提升自己的专业素质。
四、文化传承与推广地方公立高校作为文化的传承者和创造者,可以开展丰富多样的文化活动,传播优秀传统文化,推广现代文化。
高校可以举办文化艺术节、学术讲座、文化论坛等活动,邀请知名学者、艺术家等人士来校演讲和交流,丰富师生的文化生活。
高校还可以开设人文科学课程、艺术类课程等,培养学生的文化修养和艺术素养。
五、社会公益活动地方公立高校可以积极参与社会公益活动,承担社会责任,回报社会。
高校可以组织学生开展志愿服务活动,关心和帮助弱势群体、残疾人等,促进社会公平和社会和谐。
高校还可以联合其他社会组织,共同开展扶贫攻坚、环保行动等公益活动,推动社会进步和可持续发展。
论地方公立高校的社会服务职能
论地方公立高校的社会服务职能地方公立高校作为地方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除了教学科研之外,还承担着一项重要的社会服务职能。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变革,地方公立高校的社会服务职能也在不断发展和完善。
本文将围绕地方公立高校的社会服务职能展开论述,探讨其在社会服务领域中的作用与意义。
地方公立高校作为地方教育资源的集中地,其社会服务职能主要包括教学科研服务、人才培养、社会服务和文化传承等方面。
作为教学科研的主要场所,地方公立高校在提供教学服务的也积极开展科研活动,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提供理论和技术支持。
地方公立高校还承担着人才培养的重要责任,通过教学实践和实习实训等方式,为地方培养输送各类专业人才。
地方公立高校还开展各类社会服务项目,如技术咨询、科技成果转化、人才交流等,助力地方经济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地方公立高校还不断丰富和发展校园文化,传承和弘扬地方文化传统,丰富地方文化生活,促进地方社会和谐稳定。
地方公立高校的社会服务职能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作用。
地方公立高校通过开展社会服务活动,可以更好地与地方经济社会融合,提升自身的知名度和社会影响力,为地方的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地方公立高校通过社会服务活动,可以为地方社会培养输送各类专业人才,满足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实现人才与地方经济社会的精准对接。
地方公立高校通过丰富校园文化和传承地方文化,可以为地方文化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和动力,推动地方文化事业的繁荣和发展。
地方公立高校的社会服务职能也面临一些困难和挑战。
由于一些地方公立高校在办学条件、教学资源和科研水平等方面与国内一流高校仍存在一定差距,其对地方社会服务质量和水平的影响有所限制。
地方公立高校在开展社会服务活动时,也面临着一些难题,如融资难、人才引进难等,使得其社会服务活动受到一定的制约。
地方公立高校在开展社会服务活动方面,也需要更多地加强与地方政府、企业和社会机构的合作,共同推动地方高校社会服务事业的深入发展。
为了更好地发挥地方公立高校的社会服务职能,可以在以下几个方面加以完善和推进。
对高校社会服务职能内涵的思考
对高校社会服务职能内涵的思考[摘要]对社会服务职能的探讨既是一个理论问题,又是一个与实践紧密相关的问题。
高校三大职能中,人才培养是本体职能,科学研究是附属职能,社会服务是派生职能。
作为本体职能和附属职能的延伸,社会服务的地位日益凸显,内容不断扩展,形式日趋多样。
文章从社会服务的产生历史考察出发,对社会服务进行精确化定义,在此基础上,分别从广义和狭义的视角挖掘社会服务的内涵。
[关键词]高校社会服务概念内涵形式在高校的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三大职能中,人才培养是本体职能,科学研究是附属职能,社会服务是派生职能。
作为本体职能和附属职能的延伸,高等学校社会服务(以下简称“社会服务”)职能的重要性日益凸显,内容不断扩展,形式日趋多样。
尽管人们对“社会服务”一词并不陌生,但未必能对“社会服务”的基本问题做到全面、正确的理解。
一些研究者对其内涵做出的表述也不尽一致。
本文试图在已有表述的基础上,对“社会服务”的内涵做进一步的探讨。
一、高校社会服务职能的历史回顾高校的社会服务职能以适应社会、服务社会的理念为导向,是高校与社会关系变化的结果。
自中世纪以来,大学基本上处于封闭状态,虽然也有打开校门直接联系社会的情况,但这些现象总的来说是零星的、个别的,只能称为社会服务职能的萌芽。
社会服务这一办学理念萌发于19世纪中叶以后美国建立的赠地学院。
1862年7月2日,美国总统林肯颁布了《莫雷尔法案》。
法案规定,根据各州的国会议员人数,由联邦政府按每名议员拨地三万英亩给各州,各州用这些土地的收入至少举办、资助一所农工学院。
法案颁布以后,绝大多数州都按照法案的要求相继建立起农业和机械工程学院,这就是著名的“赠地学院”。
最能体现《莫雷尔法案》精神的是“威斯康星思想”。
威斯康星大学建于1848年,之后得到赠地而发展起来。
1904年,范·海斯(Van Hire)就任校长,他认为“州的边界就是大学校园的边界”,主张在教学和科研的基础上,通过传播知识和专家服务等渠道,着力发挥大学的社会服务职能,积极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
对地方高校开展社会服务工作的思考
( 地方高 三) 校的信息资源优势。 地方
都持积极支持的态度 。全 国教育科学“ 十 广和转化为现 实的生产力畏难发愁; 自己 高校 频繁 的学术 交流活动使地方 社会能
五’ , 规划项 目“ 地市高等教育 发展战 略研 缺乏把 科研成果转 化为社会现 实生产力 及时了解新的信息和技术 , 高校 的信息资
巧, 使学生走 向社会的适应期缩短 , 通过 之 一,会计学专 业被 评为江西省 品牌专 培养模式探索 [] 北京: M. M 中国出版集 团现
。 对学生会计 从业 资格考试 通过率 的统计 , 、 l
代教 育出版社 ,0 8 20.
衄
《 合作经济与科技》 2 1 0 2年 1月号上( 第 4 2期) 总 3
会发展服 务, 但现今能直接 为社会发展服 在政策和 资金上给予适当支持。 在地 方高 务的不多, 影响科研成 果转化为生产力。
( ) 方 社 会 对 地 方 高 校 的 认 可 程 二 地
校和企业 中充 当红娘的角色, 促进联系和 度 不高。 很多地方政府和地方企业在对高
3 、社会服务活动 的种 类有待进 一步 沟通,营造一个 良好的社会服务环境, 促 校 的社会服务有所需求时, 通常首先考虑
高校社会服务 的一个重要 形式是开 农林大学 承担了 16 9项多 国家和 省级 ,3
开办各种培 重大科研项 目,形成 了大批研 究成 果, 具 本, 但也 不能只局限于适应地方 、 区域 的 展各种形式的教育拓展服务 ,
产 经济发展, 地方高校负有对 区域社会社会 训 班及成人业余 教育传播高等教育 的知 有 重 要 的应 用 价值 , 生 了 良好 的社 会 效 判 断 能 力 ,还 培 养 了学 生 的 团 队合 作 意 接 受过 会 计 实 践 教 学 的 同学 , 过 率 达 到 主要参考 文献 : 通 识 , 炼 了 学 生 的 沟 通 能 力 、 策 能 力 和 9 . 锻 决 32 %,未接受会计实践教学的同学的通 [ 李江萍. 计本科 实验教 学研 究 [ . 1 】 会 J 】 动 手 实 践 能 力 。 查 显 示 ,2 %的学 生 认 过率为 6 。%。 调 8. 4 9 3 在近 2 年参加“ 用友杯 ” 全 财 会 通讯 , 0 9 7 2 0. .
地方高校服务社会职能的思考——以温州高校为例
地 方 高校 服 务社 会 职 能 的思 考
— —
以温州高校 为例
林 扬 帆
( 州市教 育局 ,浙 江温 州 温
摘
352 ) 2 0 7
要 :地 方高校植根 于地方,要适应迅速 变化 的新 形势,实现可持 续发展 ,必须在服 务地 方中寻 求
新的发展 动力.从温 州高等教 育全局视 角,结合温 州地 区经济社会发展特征 ,概括地 方高校服 务社会 职能发展 的外部 需求和 内在动 力,分析温 州高校服务地方 的现状 ,发现地方 高校发挥服务社会职能取
提 出建议 .
1地方高校服务社会 职能发展 的外部需求和 内在动力
11 区域 社会经 济 的发展 是推 动地方 高校 服务 社会 职能 发展 的外部 需求 .
Jn bod等认 为 J o g le ,高等 教育 不仅 仅被 期望 提供优 秀 的教育 和研 究 ,而 且其提 供 教育与 研究 的途 径 、数量和 形式 还必 须与 形成 知识社 会 的要求 相符合 .随着 地方 经济 发展 水平 提高 ,高重对成果的转化和地 方政府对 良好政策环境与社会氛 围的营造 .
关键 词 :地 方 高校 ; 服 务 社 会 ; 职 能 中 图分 类号 :G 4 66 文 献 标 志 码 :A 文 章 编 号 : 17 —5 32 1 )60 4 —5 6 43 6(0 00 —0 1 0 本 文的 P DF文 件 可 以从 x ea . t d . 获 得 ub o 1 u n WZ . c e
改革 开放 以来 ,温 州经 济在 以轻 工业 为主 体 的产业 集群 带领 下 高速增 长 ,但 是其产 业低 端
收 稿 日期 :2 1 —70 0 00 —8
作者简介 :林扬帆 (9 8 ,女 ,浙江温州人,讲师,硕士,研 究方 向:教育管理 17 一)
论地方公立高校的社会服务职能
论地方公立高校的社会服务职能地方公立高校是地方政府举办的高等教育机构,其社会服务职能是指以自身在地方经济、社会、文化中的资源和专业优势为依托,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服务的职能。
地方公立高校的社会服务职能既是地方高校的社会责任所在,也是地方高校与地方政府、产业、社会各方面深度融合发展的重要保障。
本文着重探讨地方公立高校的社会服务职能实施的意义、影响因素以及发展路径。
地方公立高校作为地方政府举办的高等教育机构,其目标不仅仅是培养人才,更重要的是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服务。
地方公立高校的社会服务职能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重要意义。
1、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智力支持地方公立高校拥有丰富的师资力量和科研资源,可以为地方政府和企业提供专业的咨询服务、技术支持和人才培养等方面的支持,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智力支持。
2、促进产学研深度融合地方公立高校与地方政府、企业、社会的深度融合,有助于促进产学研深度融合,引导高校科研成果转化为实际生产力,促进地方经济产业的优化升级。
3、提升地方公立高校的影响力和社会声誉通过积极履行社会服务职能,地方公立高校可以提升自身在地方社会中的影响力和社会声誉,有利于吸引更多的优秀教师和学生,增加社会支持和资源投入。
4、实现高校可持续发展地方公立高校通过与地方政府和社会各界深度合作,可以为高校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更多的资源和支持,使高校在竞争激烈的教育市场中立于不败之地。
二、影响地方公立高校社会服务职能实施的因素地方公立高校要实施社会服务职能,需要考虑多方面的因素,其中包括政策、资源、人才等方面的因素。
1、政策导向因素地方政府出台相关政策导向对地方公立高校实施社会服务职能具有重要的引导作用。
政府对高校的社会服务进行相关政策和法规的制定和支持,是实施社会服务职能的前提和保障。
2、资源优势因素地方公立高校的资源优势主要包括师资力量、科研设施、实验室、图书馆等硬件设施。
资源的充分利用是高校实施社会服务职能的重要条件。
对地方高校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思考——以荆楚理工学院为例
的地理位置 , 决定 了地方高校 在 自主办学 的前提下 , 同时也需要政府 的宏观管理。地方政府应根据高校 的实际办学需要 , 校企合 作 、 目引进 、 在 项 人才 培养 方面为高校提供必要 的政 策和制度 支持 , 使得 地方 高校的发展做到有法可依 , 有章可循 。 荆 楚理工学 院作为新 生的地市级本科 院校 , 虽 校园的主体建设 已完成 , 配套设施 和公共服 务体 但
J u n lo ig h i e s y o e h oo y o r a f n c u Un v r i f c n lg J t T
21 0 1年 1月
Jn 2 1 a.0 1
对地方高校服务地方 经济 社会发展的思考
— —
以荆 楚理 工 学 院 为 例
杨 成梅
动发展上达成共识 , 为在知识经济 时代 , 认 地方本 科 院校应 紧紧依托 区域 经济发 展 , 走与 区域经 济结 合 之路 , 为本 区域经济 、 文化 和社会发展服务 。荆楚理
工学 院是经教育部批准 , 荆 门职业技术学 院、 在 沙洋
1 地方高校为地方经济发展提供 了人力资本 。 、 知识 经济 的两大支柱 是人力 资源和科 技创新 , 而其 中人力资源 又是科技 创新 的必要条 件 , 没有人 力 资源根 本就谈 不上技 术创新 。同时 , 力 资源具 人
以分为 四个层次 : 国家重 点建 设创 办 的世 界一 流大 学; 国家重点建设 的在 国际上 有影 响 的国 内一 流大 学; ( 、 省 市 自治 区 ) 国家有 关 部 门重 点支 持 的高 和
一
、
为 地 方 经 济 社 会 发 展 服 务 是 地 方
高校在 发展 中的必然选择
论地方公立高校的社会服务职能
论地方公立高校的社会服务职能【摘要】地方公立高校作为地方教育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社会服务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本文旨在探讨地方公立高校的社会服务职能,并分析其在教育、科研、人才培养和文化传承等方面的作用。
地方公立高校通过教育功能培养人才,通过科研功能推动社会发展,通过人才培养助力地方经济发展,通过文化传承传承地方文化。
地方公立高校也在服务社会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本文认为地方公立高校在社会服务中具有巨大潜力,同时提出加强地方公立高校的社会服务职能的建议,以更好地服务社会发展的需要。
通过深入研究地方公立高校的社会服务职能,可以更好地推动地方教育事业的发展,实现高校与社会的良性互动与共赢。
【关键词】关键词:地方公立高校、社会服务、教育功能、科研功能、人才培养、文化传承、作用、潜力、建议。
1. 引言1.1 地方公立高校在社会服务中的重要性地方公立高校在社会服务中的重要性体现在多个方面。
地方公立高校作为地方教育系统的一部分,承担着培养人才、传承文化、推动科研和服务社会等重要职能。
地方公立高校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密切相关,为地方经济结构升级和社会发展提供智力支持。
地方公立高校在推动地方文化传承与发展、服务地方社会公益事业等方面也发挥着重要作用。
地方公立高校在社会服务中的重要性不可忽视,其在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中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和作用。
通过发挥自身优势和特色,地方公立高校能够更好地为地方社会提供优质教育资源、科研成果和人才培养服务,推动地方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和提升。
1.2 本文研究的目的本文旨在探讨地方公立高校在社会服务中的重要性以及其社会服务职能。
通过对地方公立高校的教育功能、科研功能、人才培养以及文化传承等方面进行分析,揭示地方公立高校在服务社会中的作用和潜力。
本文也将提出建议,以加强地方公立高校的社会服务职能,促进地方公立高校与社会之间的互动和合作。
通过本文的研究,希望可以进一步探讨地方公立高校在社会服务中的发展方向和策略,为地方公立高校的社会服务工作提供参考与指导。
地方高校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实践与思考
结构不合理 、 培养规格单一 、 培养方案不尽符合实际情况等
问题。有些学校 还考虑为 了某些专业的教师而不得不开一
( 企业对地方高校缺乏 了解与信任 六)
~
方面地方高校与本地 区企业之 间缺乏沟通联 系。另
技术服务需求较小。有些 中小企业虽然对科学技术有一定
大学 、 教学 研究型大学 相比 , 高校 的科研还存在 着实力 地方 薄弱 , 科研成果转化率低 , 缺乏 竞争力 等问题 。近年来 , 各
难 以转化为现实的需 求 , 在一定程 度上制 约了地方 高校 这
社会服务职能的发挥。
地 方高校也都重视科研 工作 , 大部分 教师是 为晋升 职称 但 而从事科研 , 科研成果大多数 以发表论 文或 出版著作 为 主 要形式 , 造成成 果转化率 不高。
如何将高校的人才和科技 优势有效地转 化为产 业优 势 , 从
而 服务和推动地方经济社 会发展 , 是地方 高校急需 深 入 这 研 究和实践 的重要课题 。
一
全, 没有相应的工作管 理机构 , 没有专 人负责 ; 有些 高校重 计划无落 实 , 口号无行动 , 有 措施 不力 , 会服务 仅仅注重 社
些没有多大市场需求 的专业 , 有些课程 还存在 “ 因人设 课 ” 现象 , 不能按照地 方经 济社 会发 展 以及 支柱产 业 、 点企 重
业、 优先发展行业对专业技 术人才 的需 要有针 对性地 培养
人才。
一
方面许多企业对地方高校 的社会服 务状态 缺乏 了解 , 甚
至对地方高校的社会服务能力持怀疑态度 。尽管有些地方
论地方公立高校的社会服务职能
论地方公立高校的社会服务职能地方公立高校作为地方教育系统的一部分,除了承担教学和科研任务外,还承担着丰富和发展地方社会的义务。
地方公立高校在肩负社会服务职能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通过教学、科研和社会实践,为地方社会经济发展和综合实力提升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本文将从不同的角度探讨地方公立高校的社会服务职能,以期更好地了解和发挥地方公立高校在服务地方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地方公立高校在社会服务方面发挥作用的一个重要方面是教学服务。
高校的教学任务是培养人才,为社会输送专门技术人才和高层次人才。
地方公立高校通过多种方式为地方经济和社会服务,例如专业课程设置的时候,可以根据地方的需求,设置适合本地的专业课程,培养符合地方发展需求的专门技术人才。
高校还可以与地方企业、机构合作,开展双元培养计划,将学生送到企业中实习,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适应能力,同时也为地方企业输送人才。
地方公立高校通过科研服务为当地社会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
通过科研成果转化、技术服务和产业协同创新,高校可以有效地服务地方社会发展。
地方公立高校需要不断加强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的转化能力建设,促进科研成果的有效转化和应用,为地方经济发展提供新的动力和支撑。
高校还可以通过科技成果孵化基地、技术中介服务机构等方式,将科研成果转化为实际产出,为地方的经济建设和产业升级做出贡献。
地方公立高校还可以通过社会实践和社会服务项目,促进地方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高校可以与地方政府、社会组织合作,通过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公益项目等方式,为地方社会提供丰富多彩的服务。
高校可以组织学生赴农村、社区开展志愿服务活动,为当地居民提供健康、教育、就业等方面的服务,同时也可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社会责任感的培养。
地方公立高校还可以通过专家智库、人才咨询等方式,为地方政府和企业提供专业化的服务。
高校拥有丰富的人才资源和专业知识,在政策咨询、技术服务、管理培训等方面可以为地方政府和企业提供有力支持,加强地方治理和产业发展。
论地方公立高校的社会服务职能
论地方公立高校的社会服务职能地方公立高校作为地方大学,除了承担教育培养学生的责任外,还肩负着承担社会服务职能的使命。
地方公立高校的社会服务职能,不仅仅是为了提高学校的社会影响力和知名度,更是为了回馈社会、服务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
本文将从多个角度探讨地方公立高校的社会服务职能,分析其特点和重要意义。
地方公立高校在社会服务职能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地方公立高校位于城市或者乡村,与当地社会密切相关,其办学目标就是培养服务当地需要的人才,因此具有天然的地方服务属性。
地方公立高校凭借自身的师资力量、科研实力和教学资源,可以为社会提供多方面的服务,如技术咨询、科研成果转化、创新创业培训等。
通过这些社会服务,地方公立高校可以为当地的经济社会发展做出积极贡献。
地方公立高校在服务地方经济发展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地方公立高校通过服务地方企业和政府,对当地的科技创新和产业发展起到了重要推动作用。
高校可以与当地企业、政府合作开展科技研究、技术转移和创新培训,帮助提升当地企业的竞争力和创新能力。
高校还可以为地方政府提供政策咨询、智力支持和人才培养等服务,助力地方经济发展和社会治理。
通过这些服务,地方公立高校可以增强与地方经济的互动与融合,推动地方经济的升级和转型。
地方公立高校在服务社会民生方面也发挥了重要作用。
地方公立高校依托自身的教育和科研资源,可以为当地社会提供教育培训、健康保健、文化传播等多方面的服务。
高校可以开设社会公益课程、义工服务项目,支持扶贫攻坚、乡村振兴和环境保护等社会公益活动。
地方公立高校还可以通过科研成果转化、社会实践活动等形式,为社会提供技术支持和智力支持,提升社会力量的服务水平和服务能力。
地方公立高校在服务地方文化建设方面也具有独特优势。
地方公立高校作为地方教育文化的重要载体,具有丰富的文化资源和创新能力,可以为地方文化传承和创新提供坚实支撑。
高校可以开展文化类专业的教学和研究,培养文化艺术人才,支持本地文化产业的发展。
关于高校社会服务的几点思考
关于高校社会服务的几点思考人才培养、科学研究与社会服务被称为现代高等学校的三大职能。
从历史角度看,培养人才、科学研究这两项职能最先得到重视和发展。
英国的大学素以高质量的教学闻名于世,德国的大学因科研闻名遐迩,美国大学则打破了传统大学的封闭模式,特别是《莫雷尔法案》的颁布及“威斯康星观念”的形成,社会服务作为高校职能被确立下来,服务形式越来越多、服务内容更趋丰富。
相对于欧美发达国家,我国的高校社会服务还处于发展阶段,在理论探讨方面还处于借鉴和引用阶段,实践方面存在服务领域狭窄、服务能力不强、效益低等问题。
高校提升社会服务能力是我国高校提高办学水平和影响力亟待需要解决的问题之一。
一、高校社会服务内容及特征阿什比认为,“大学为公众服务的工作不是我们常见的美国农工学院所一贯承担的社会推广工作,而是把大学独具的多种学科的多类智慧,用来解决适应社会变化的研究中去”。
广义的社会服务,是指高校的社会功能和角色,它包括培养人才、发展科学技术以及直接为社会服务等。
就内容来说,高校的社会服务职能除了经济的之外,还包括社会的、政治的、文化的和教育的等各方面,就服务项目的性质来说,既包括有偿的,也包括公益性的或无偿的。
狭义的社会服务,就是高等学校以直接满足社会的现实需要为目的,以培养专业人才职能和发展知识职能为依托,有目的有计划地向社会所提供的具有学术性的服务。
高校社会性服务有着显著的以下几个特征:首先社会服务的双向性。
高校的社会服务并非只是高校向社会提供服务的单向性活动,而是高校与社会有关部门或社区相互协作、相互参与对方的活动以满足双方各自的需要,它们之间是一种逐步发展的伙伴关系、合作关系。
一方面,高校与企业联合办学、向企业转让科研成果,实现了理论与实践、科学技术与生产实际相结合,双方相互促进、互惠互利,学校得到了资助为其发展提供了更加雄厚的物质条件,另一方面,具有雄厚科研实力的高校也成为地方经济发展不可缺少的动力源,企业则由于得到高校科学技术的支持,提高了经济效益和员工的素质,双方实现了“ 双赢”。
关于地方本科院校社会职能的思考
关键词 : 地 方本科 院校
会 发展
等教育体 系中一批分 布在省会城市 、地市及 以下所 在 城市 , 由省 、 ( 州 ) 人 民政府直接管理 , 市 主要为地方政 治、 经济 、 文化发展服务 的一般本科 院校 。 地方本科 院校 的基本 内涵包 括 : 首先 , 方本科 院 地
社会职 能
地 方经 济社
一、 地方本科院校的概 念 我 国普 通 高 校 按 行 政 隶 属 关 系 来 划 分 可 分 为 两
之奋斗的动力和目标 ,也是高校对 自身科学定位的前 提和基础。一般来说 , 大学的社会职能经历 了三个进化 发展阶段 , 即人才培养 、 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不 同阶 段大学社会职能的表现有所不同,而大学社会职能的 每一次进化, 既是大学 自身的一次革命 , 也带来 了社会 的变革与进步。
校是按学校的行政隶属关系来划分的,它们与国家部 委属本科院校相区别 ;其次, 地方本科院校指的是一般 性普通本科院校 ,它与国家重点建设的本科院校相 区 别 ; 最后 , 地方本科院校主要为当地政治 、 经济 、 文化 、 科技发展 而服务 ,它与地方经济社会存在着密不可分
的联 系 。
知识经济时代 , 国际竞争是综合 国力的竞争 , 是科 学技术的竞争 , 其本质是人才的竞争。发展高等教育, 培养高素质人才 ,已经成为世界各国经济发展的战略
论地方公立高校的社会服务职能
论地方公立高校的社会服务职能地方公立高校是服务于本地区的公立高等教育机构,其在地方社会中具有重要的社会服务职能。
这些公立高校在教育、科研和社会服务方面具有比较深厚的底蕴,可以为地方社会提供多层次、多领域的社会服务。
本文将重点探讨地方公立高校的社会服务职能。
(一)人才培养地方公立高校的第一大职能便是人才培养。
高等教育的本质就是培养高素质人才,这是高校的使命所在。
地方公立高校要是不能为地方提供高素质、适应当地岗位需求的人才,就难以肩负起自己的职能。
为此,高校要深入了解当地社会和经济发展情况,设计并实施本地特色课程和良性循环的人才培养体系,为当地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提供人才智力支持。
(二)产学研合作地方公立高校拥有一批优秀的教师和科研人员,其团队研究成果能够为地方经济转型升级和产业发展提供有力支持。
产学研合作是高校为地方社会提供服务的核心内容,高校可以与当地企业开展技术合作、人才培训等各种形式的合作,共同突破技术难题,转化科技成果,推动当地经济发展。
(三)社会公益作为地方公立高校,其所在地区的发展和繁荣是高校成就自身的基础。
高校应该在发挥自身优势的同时,积极参与当地的公益事业,像救助贫困学生、提供志愿服务、开展文化活动等,发挥其在地方社会中的积极作用,体现其职能。
(四)文化传承地方公立高校不仅传承着知识文化的基础,而且也是当地人类文明的重要载体之一。
高校应当积极参与到当地人类文明的传承中去,如加强中华传统文化的教育、传承本地文化历史等,引导学生爱国、时代感,传承优秀文化传统。
(五)社会公信力设计和提升高校作为地方公共服务领域的一员,其公信力的提升对于地方社会的和谐稳定和发展至关重要。
高校应该积极开展公共事务,保持透明,增强沟通,倾听各方声音,构建健康的公共服务生态,进一步提升高校的社会认同度。
总之,地方公立高校拥有多重的社会服务职能,每个高校在提供社会服务方面都应该按照自身特点和地域文化特征积极探索,探索出符合本地实际的服务方式和路径,更好地服务于地方社会发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地方高校发展社会服务职能的思考—以云南高校为例(2010-02-22 18:43:31)转载李丽忠(云南财经大学党委组织部,云南昆明 650221)摘要:云南高校发展社会服务职能的过程中,逐渐形成了与云南自然资源、区位特点和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地方化”特色服务路径:一是开展人才培训,二是引领思想文化进步,三是发挥政府和企业决策的智囊作用,四是发挥科技成果的“孵化器”作用,五是架起次区域合作与交流的桥梁。
针对云南高校发展社会服务能力和水平受限于云南高等教育发展总体水平和各高校个体能力,社会服务还不能完全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问题,笔者提出以下对策:一是统筹发展高校三大职能,提升高校服务社会的能力和水平。
二是找准学校定位,培育服务特色,确保高校服务社会职能的可持续发展。
三是找准着力点和结合点,推进科技创新,增大云南高校对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率。
关键词:高等学校社会职能云南省我国的高校社会服务职能基本符合世界高等教育发展的共同规律,也是在培养人才和发展科学两项职能之后才发展起来的。
建国以来我国高校以培养人才为主要职能,直到80年代,明确了“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社会主义建设必须依靠教育”的办学指导思想之后,社会服务的职能才迅速发展起来[1]。
云南高校发展社会职能起步晚,底子薄,但经过半世纪特别是近二十多年的探索和实践,发展势头良好,规模初步形成,社会效益显现。
一、云南高校发展社会服务职能的路径云南高校发展社会服务职能主要通过以下几种途径来实现:一是开展人才培训,二是引领思想文化进步,三是发挥政府和企业决策的智囊作用,四是发挥科技成果的孵化器作用,五是架起次区域合作与交流的桥梁。
(一)开展人才培训西部要发展,人才是关键。
目前西部地区人才队伍建设存在主要问题,一是人才总量不足;二是人才分布不合理;三是现有高层次人才流失加速,考取外地的大学生、研究生不回云南工作,人才呈加速递减趋势[2]。
云南高校担负起了为国家和本省培养高层次复合型人才的重任,在为社会输送大批高素质全日制毕业生的同时,以函授、夜大、短期培训等形式,积极为政府、企事业单位和社会开展人才培训服务。
近年来,在司法考试、医师资格考试、会计师资格考试等系列执业资格考试以及行业制度化建设中,发挥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云南高校开展人才培训的范围和领域不断扩大,培训人数不断增多,云南高校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智力支持地位作用更加明显。
(二)引领思想文化进步大学从其诞生以来,聚集大批科技、文化精英,通过知识传播、知识创造,以及与社会的互动而对社会文化有着巨大的影响。
大学有着科学、民主、创新的精神理念,有开放、平等、自由的学术氛围,有几十年的文化积淀,因此不断激励着新思想、新学术的产生,为人类社会的文化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3]。
高校已逐渐成为云南社会思想文化发展的中心。
一是云南高校大力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并通过文化、科技、卫生、法律等到农村、进社区等方式,发挥了高校先进思想文化的辐射作用。
二是云南高校一批知名学者积极开展科学研究,并通过学报、报纸、杂志、广播、电视等媒体,把先进的思想文化向社会大众推广普及,引领社会思想文化进步,云南大学赵仲牧、金子强、苏升乾等一批学者从“象牙塔”走进大众的视野,并为人们耳熟能详。
三是云南高校凝练的校训对社会具有示范作用。
比如,云南大学的“会泽百家、至公天下”的“云大精神”,云南师范大学继承和发扬了西南联大“刚毅坚卓”的校训和“爱国民主科学”的精神,形成“学高身正,明德睿智”的新校风,激励并深刻影响了一批又一批的学子,并被广泛传播到了边疆民族地区的各个领域,生根发芽,开花结果。
(三)发挥政府和企业决策的智囊作用高校是学术性专门组织,具有学术自由、学术独立的品质和追求民主、科学的传统,是参与经济社会发展的一支重要力量,在政府和企业决策方面可以发挥独特的作用。
云南高校从各自学科、专业和人才等实际出发,结合地方经济社会特点,建立了一批适用对路、有较高科研水平的科研院所(中心),发挥了政府和企业的智囊作用。
以云南财经大学为例[4],该校根据云南特有的西部、边疆、多民族和连接东南亚、南亚等区域特点,把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作为学校的根本任务,建立了经济、金融、投资、现代企业、区域发展、国土资源、财政税收等科研院所集群,使学校的发展与经济社会的发展溶为一体,互相促进。
经过多年的发展,实际上已成为云南省的经济与管理人才培养中心、经济与管理理论研究中心和经济与管理政策咨询服务中心。
云南高校在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并为政府和社会所认可,高校的改革和发展问题也从社会的边缘逐渐成为社会关注的中心。
(四)发挥科技创新的“孵化器”作用云南的高层次人才相对集中于高校的特点比较突出,云南高校建立起了一批初具规模的科研院所、实验室,产生了一批较高水平的科技成果。
“十五”以来,一批具有国际、国内先进水平的科技项目的关键技术奖取得了重大突破。
全省共取得268l项重大科技成果,获国家科学技术奖一、二等奖成果15项,获省科学技术奖成果1021项[5]。
突出表现出了以下特点:一是科技创新重大成果集中在高校。
云南大学侯先光院士、昆明理工大学戴永年院士、云南农业大学朱有勇教授分别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奖一等奖,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国际生物多样性领导奖、国际稻米年科学研究奖等国内、国际大奖7项[6]。
二是科技含量高、创新性强的高校企业、校企合作经济实体为地方经济建设作出了积极的贡献。
云南大学校办企业—“云南大学科技产业服务有限公司”,在“云大—120”成功开发上市后,又在细胞工程技术方面,成功开发出LH单克隆抗体快速检测试纸的三个产品,并形成产业化[7]。
昆明理工大学云南铜业集团等单位成立“昆明永年锂业有限公司”,以戴永年院士等人的专利技术“真空炼锂”实施无污染冶金高新技术项目,替代了国内外延用了100年多年的传统冶金工艺,带动了我国新型材料和新型航空材料等基础材料的制备加工工业的发展[8]。
三是高校科研院成为企业科技创新的“内核”。
比如,依托昆明理工大学建成固体废弃物资源化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在资源化处理科技攻关等方面取得重要成果[9]。
云南高校在知识创新、技术创新、发展高科技,实现产业化中,有着重要的不可替代的战略地位作用,高校已越来越成为高科技产业中的重要环节。
(五)发挥次区域合作与交流的桥梁作用云南作为大湄公河次区域合作组织中国方面的主要代表省份,在与次区域的经济、教育、文化、贸易等合作与交流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
近来年,云南积极推动高等教育“走出去”战略,云南高校次区域交流与合作取得了明显成效。
据《中国教育报》报道[10],到2005年,云南全省高校招收留学生达3000余人,中外合作办学机构已达12个,汉语桥工程开始实施,云南师范大学、云南大学分别在泰国和孟加拉国创办了孔子学院,云南师范大学在越南的孔子学院正在筹备之中。
在云南大学、红河学院设立了3个国家汉语培训中心。
此外,云南省委、省政府今后将重心扶持和建设10所左右具有较高水平的国际人才培养基地,在省属重点科研院校中扶持建设一批对周边国家经济、文化教育等进行专门研究的科研院所,增设有关东南亚、南亚国家的语言及文化背景课程。
云南高校正成为推进次区域经济合作的桥梁。
二、云南高校发展社会服务职能面临的难题(一)高校发展社会服务能力受限于云南高等教育发展水平云南高等教育发展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11],一是高等教育规模较小,发展缓慢,不能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
二是高等教育质量不能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
主要表现为本科生源质量差,博士、硕士学位授权学科专业少,国家重点学科、省级重点学科及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少,研究生在校生人数少。
三是高等教育结构不能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
主要表现为地区间布局结构失衡,专业结构调整滞后于产业结构的调整,高等教育的层次结构不合理。
四是高等教育投入经费不足。
云南高等教育经费有缺口,且经费主要来自政府,来源渠道单一,高校教育生均经费、生均拥有教学用房、教学设备、实验室等低于全国水平,直接影响了云南高校发展社会服务能力和水平。
(二)从高校个体社会服务能力来看,还不能完全适应云南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求从高校个体来看,主要存在以下几个问题,一是高校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意识还没有深入人心。
二是有短期行为。
社会服务过多地注重短期效益和经济效益,不重视长远规划和社会效益,学校和社会之间还远没有形成比较稳定的供求合作关系。
三是覆盖面不广。
偏重于针对中心城和大企业中发展服务项目,在偏远地区特别是广大农村地区开拓不足。
四是内涵发展不足。
各高校忙于新增专业,对学科课程建设、师资队伍建设、教学条件建设等方面还没还不及深入思考,就加入争夺生源,开拓市场的行列,人才培训质量得不到有效保证,社会服务项目的含金量不足。
五是高校科技创新与经济增长的结合存在障碍,产、学、研还没有形成有效的机制[12]。
一方面西部大专院校、科研院所在研究开发阶段,课题与区域经济和经济发展脱节,相当高的科技游离于企业、市场之外。
成果转化阶段,产、学、研三方面知识产权、收益分配等问题较多,难以协调。
另一方面,中国科学院、国家各部(委、办、局)、军队、普通高校、企事业单位、民营企业等各级科研、技术机构相互分隔,难以发挥整体优势,科技成果商品化、产品化的中间环节相当薄弱,以及科技成果转化率很低。
由于受到云南高等教育发展整体水平和高校个体能力的限制,云南高校发展社会服务的总体水平还不高,与云南经济社会发展水平需求之间仍存在较大差距,云南高校发展服务水平还有很大的潜力可挖,发展云南高校服务社会职能,仍然是一个紧迫和重要的课题。
三、云南高校发展社会服务职能的基本思路云南高校发展社会服务职能加快发展模式从规模数量向质量效益转变,进一步推动云南经济社会发展,从高校个体层面而言,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一)统筹发展高校“三大职能”,提升高校服务社会的能力和水平积极为地方经济服务,在服务中求生存与发展,对于云南高校,特别是新建本科院校的生存和发展,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现在普遍认同高校具有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服务社会的三大职能。
“如果说教育是大学的生命,那么研究就是大学的灵魂,而社会服务,则是校园功能的扩展”[13]。
随着经济社会发展,高校逐渐从社会边边缘进入了社会的中心,高校“三大”职能“三位一体”的趋势更加明显,共同推动着高校的改革和发展。
如果离开了人才培养、科学研究这两个传统的基本职能去谈社会服务,甚至偏好于追求经济利益,最终只会损害高校的发展。
而放弃社会服务这个高校的重要拓展职能,同样也会丧失高校自身发展的机遇。
哈尔滨工业大学威海分校是的成功案例值得借鉴。
该分校1987年才创立,1988年正式招生,1997年,哈尔滨工业大学紧紧抓住韩国大宇公司在烟台建立亚洲最大的汽车发动机厂,对汽车专业与技术的需求趋旺的契机,把汽车工程学院从校本部全部迁至威海,这一决策给分校带来了新的活力,十几年来,分校承担了3000多项合作科研项目,部份科研项目达到国内领先水平,分校赢得了各级政府的重视和社会好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