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C潜规则:投资人谋求控股 把创始人当小弟
风险投资实践VC里面的秘密
风险投资实践VC里面的秘密随着经济全球化和市场化进程的不断深入,风险投资实践在全球范围内呈现出蓬勃发展的趋势。
而作为风险投资的重要环节,VC (venture capital)投资机构则成为了风投市场中的佼佼者。
在VC的背后,有着无数的成功案例和失败案例,也有着许多隐藏的秘密。
一、链条上下游的合作与竞争VC的投资经验和成功案例的积累,往往并非仅仅靠一家投资机构或一名投资人的力量可以完成。
相反,VC机构往往会选择在一个生态系统中运作,与链条上下游的企业、专业服务机构、孵化器等合作共赢,提升整个生态系统的繁荣度。
当然,这种合作中也有着某种程度的竞争关系,不同VC机构为了抢占市场份额和获得更多的资源往往也会陷入激烈的竞争中。
二、把握行业发展趋势是成功的关键VC机构需要不断地关注市场发展趋势,尤其是针对未来行业中的潜在“独角兽”企业。
在实践中,VC机构通过深入了解行业赛道的意义、规模、风险、创新等方面来挖掘出更多的机会。
同时,VC机构也会积极采取技术创新手段,例如AI算法、数据挖掘等,提升自身的信息处理和筛选能力,提高整个投资链条的效率和准确性。
三、知人善用、找准创业项目找到了优秀的创业项目,与之紧密合作并为其注入足够的资本,对VC机构来说意义重大。
在选择创业团队时,不仅要看其寒门背景、行业经验、项目执行能力和市场把握能力,更重要的是需要VC机构对创业团队的人际关系透彻了解。
通过人脉等角度了解创业者,VC机构可以更好地知人善用,挑选出真正适合的创业项目,同时在后期的合作中也可以更好地厘清利益分配、管理风险。
四、了解法律与合规在VC投资的过程中,法律与合规是非常重要的一环。
VC机构需要了解不同国家的法律法规,遵守各种规范和准则。
在投资交割、融资方案设计、投资结构规划等方面,VC机构需要通过法律顾问和财务专业人才等多方背景支持,确保整个投资项目的合法性和合规性。
总之,VC投资的过程中有着无数的秘密和需注意点,对成功的VC 机构来说,必须要经历各种莫测的挑战,不断摸索和创新,发掘出更好的成功路径。
创业融资VC十大忽悠语言揭秘
VC十大忽悠语言揭秘1、保持联络。
这句忽悠用语的频率是最高的,一个活泼的VC或许一天就要用这句话忽悠10个创业者,简直能够成为他们的口头禅了。
在某个会议论坛上,一群创业者将某个年夜牌VC团团围住,VC逐个分发手刺今后,有一两个幸运儿拉住VC要交流一下他们的商业方案,3分钟今后,VC为了连忙脱节,跟创业者握手及挥手:“保持联络!”然后一路小跑溜之年夜吉。
在VC的会议室,你和你的创业团队给VC做融资演示,1个小时今后,你们兴高采烈地迈出VC年夜门,依依不舍地跟VC道别,VC握着你的手说:“保持联络!”这个忽悠用语极具迷惑性,初度触摸VC的创业者一般会十分振奋,认为VC真的还会跟他保持联络,正本这朴实即是一句礼节用语,跟“再会”一个意思。
假如 VC真的对创业者的项目十分感爱好,他们会立刻查一下等级更高的“领导”的时刻表,连忙摆设下一次会晤,要是跟VC演示完今后,他们说:“张总,咱们基金的主管开伙人本周五下午有空,到时分咱们再具体交流一次,您看时刻便利吗?”再VC送创业者脱离时,必定不会说“保持联络”的。
跟这个忽悠用语相似的还包含:“咱们研究一下再跟你联络。
”“稍后给你电话。
”一般情况下,潜台词是:“有多远走多远,今后别再来烦我了!”2、我还有个会。
VC做得最多的一件事即是开会了,他们的日程一般被各种会议塞得满满的,而跟创业者碰头、交流项方针会则是最多的一种,也是他们用来忽悠创业者常用的一个托言。
仍是在VC的会议室,你和你的创业团队给VC做融资演示,100页的PPT,你激情汹涌地讲到第30页,对面的几个VC却开始面色板滞了,2个资深的VC 打断你的话,说:“抱歉啊,张总,咱们后边还有一个会,先过去一下,你们持续。
”所以只留下一个出资经理、分析员之类的小角色陪你们持续后边的演示。
要是真的是好项目,VC撵都撵不走。
VC要是这么忽悠你,证实他现已对你的项目掉掉爱好了,这要么是项目自身的疑问,要么是你演示得太烂。
风险投资潜规则
风险投资VC的潜规则在马云的诚信事件当中,对于VIE结构和遭受损失的投资者,很多舆论在讲风险、投资和回报,他们把中国概念股票给投资人所带来的高回报看做是完全理所当然的,中国网络行业取得的投资大量是外国的,他们给出了中国资本所难以企及的对价,他们取得利益难道就真的那样的阳光吗?这里我要说的就是风险投资的一些潜规则,其获利的方式和途径完全不像外界包装的那样阳光,为了维护中国经济的核心利益,与之博弈完全不用有什么道德负担。
而且现在很多人对于马云的支付宝事件,说成了导致风险投资的减少的最主要原因,似乎风险投资没有了,中国的创新产业也就没有了,但是如果你知道其中的潜规则,就知道这样的话语权当中是被加入了利益取向的,有了风险投资导致中国的创意都被控制、被盗取、被外流以及黑色资金流入等等,其总体意义如何是需要全面评估的。
我们的境外风险投资在中国的活动是风风火火,他们给出的天价融资让所有的中国创业者趋之若鹜,风投公司成为了他们的上帝,一切的信息都向风投公司公开。
收集情报本身是有巨大价值的。
风险投资不仅仅需要了解企业的情况,还要了解企业所处的市场、企业创业者的人脉,想要获得投资的企业都把这些信息尽可能的告诉VC,同时把经营的智慧和思路告诉他们。
VC会接触所有行业内想要融资的企业,而中国行业内资金奇缺,都有此需求,导致信息制高点被VC占据。
想要创业找风险投资公司融资的人都是中国的精英,掌握所在行业的核心信息资源,他们的信息全部被少数垄断的国际风险投资公司套取,中国的各行各业的核心信息就全部被风险投资公司所掌握。
然后得到风投公司投资的创业者就如同彩票中奖了一样,只有极少数的创业者可以得到风投的青睐,同时这些幸运儿被包装成为天才,因为在资本市场上资产的价值、市场的价值、技术的价值都可以评估,而天才是不能评估的无价的东西,可以任意发挥人的想象,最具备在资本市场炒作的价值。
而这些天才们的想法,更多的是来自于风投们从其他创业者那里套取的创业思路,然后让他们的“天才”们去执行,你是无法以保密协议约束他们的,因为你可以想到的想法他们的“天才”理所当然的能够“想到”。
VC投错公司
VC投错公司,坏掉的是哪一环?曾经有一家网络直销服装公司的创始人对时下上市公司生产链做过一个“击鼓传花”的比喻:公司创始人通过忽悠将问题公司传给了投资人,投资人忽悠第二轮投资人,接着第二轮投资人忽悠投行,一举上市,各家纷纷套现退出之后,问题公司交给了最后一棒——二级市场投资人。
这个比喻可能有失偏颇,并且把一批“聪明人”刻画成狡猾之徒,将二级市场投资人贬为“笨人”,但事实就在现实生活中。
这个链条中,本来存在于公司的一粒沙砾,因为“掩饰”代替了“解决”,最后演变成为大雪球。
故事的结尾似乎“笨人”和“雪球”结合产生的破坏力也难让“聪明人”置身于事外。
2008年就出现了一系列这样的故事。
这还不是句号。
大部分投资人认为过去风险市场资金泛滥,公司估值过高,上市速度过快带来的后果将在未来进一步扩大。
坏戏还在后头。
这不禁让人询问,这个链条上哪个环节出了问题?第一环:企业者心态华登国际董事总经理王一敏在首要一环找出了一丝线索:企业者的心态。
曾经有一个企业家告诉她做企业的动力只是“想在美国敲一下钟”。
她更愿意把此当作一个玩笑。
但抱有“短期心态”的绝不是少数。
普凯基金主管合伙人姚继平无法接受有一些创始人想套现而给出的原因——打理其自己的私人投资业务。
“你作为公司创始人都这么做,你的投资人怎么看你?”很不凑巧的是,这些创始人的短期心态没有在和资本的结合过程中得到修正,而相反,其中的一些被强化了。
这在双方对待第二环节——尽职调查(DD)过程中表现得淋漓尽致。
第二环:尽职调查姚继平承认在DD过程中,确实有少数投资人被企业方(包括创始人和管理团队)欺骗的可能性存在。
但事实上,往往后者的放任心态可能性更大。
从2006年下半年A股疯狂反弹至2008年上半年的两年中,市场进入剧烈竞争状态。
清科每个季度报告不断显示基金募集金额、投资金额创下新纪录(直到2008年上半年受次贷危机影响有所放缓)。
在这种狂潮中,出现了不少跳出合理区间的市场行为。
PEVC投资的潜规则——对赌协议中隐藏的致命陷阱
对赌协议双方中,公司与公司大股东一方处于相对弱势的地位,只能签订「不平等条约」,业绩补偿承诺和上市时间约定是协议中的重要条款,而对赌协议,则是 PE、VC投资的潜规则。
以下推文总结出对赌协议中常见的18种条款,也可以说是18个陷阱进行逐条解析。
一起来学习吧!对赌协议双方中,公司与公司大股东一方处于相对弱势的地位,只能签订「不平等条约」,业绩补偿承诺和上市时间约定是协议中的重要条款,而对赌协议,则是PE、VC投资的潜规则。
当年,蒙牛VS摩根士丹利,蒙牛胜出,其高管最终获得价值高达数十亿元股票。
反之,也有中国永乐与摩根士丹利、鼎晖投资对赌,永乐最终输掉控制权,被国美收购。
作为「舶来品」,对赌在引进中国后,却悄然变味。
企业方处于相对弱势地位,签订「不平等条约」。
于是,越来越多投融资双方对簿公堂的事件发生。
接下来将从总结出的对赌协议中常见的18种条款,也可以说是18个陷阱进行逐条解析。
01 财务业绩这是对赌协议的核心要义,是指被投公司在约定期间能否实现承诺的财务业绩。
因为业绩是估值的直接依据,被投公司想获得高估值,就必须以高业绩作为保障,通常是以「净利润」作为对赌标的。
案例分析:某家去年5月撤回上市申请的公司A,在2011年年初引入PE机构签订协议时,大股东承诺2011 年净利润不低于5500 万元,且2012 年和2013 年度净利润同比增长率均达到 25% 以上。
结果,由于A公司在2011年底向证监会提交上市申请,PE 机构在2011年11月就以A公司预测2011年业绩未兑现承诺为由要求大股东进行业绩赔偿。
另一家日前刚拿到发行批文的公司B,曾于2008年引进PE 机构,承诺2008-2010年净利润分别达到4200万元、5800万元和8000万元。
最终,B公司2009年和2010年归属母公司股东净利润仅1680万元、3600万元。
业绩赔偿的方式通常有两种,一种是赔股份,另一种是赔钱,后者较为普遍。
业绩赔偿公式:T1 年度补偿款金额=投资方投资总额×(1-公司T1 年度实际净利润/公司 T1 年度承诺净利润)T2 年度补偿款金额=(投资方投资总额-投资方T1 年度已实际获得的补偿款金额)×〔1-公司 T2 年度实际净利润/公司 T1 年度实际净利润×(1+公司承诺 T2 年度同比增长率)〕T3 年度补偿款金额=(投资方投资总额-投资方T1 年度和T2 年度已实际获得的补偿款金额合计数)×〔1-公司T3 年实际净利润/公司T2 年实际净利润×(1+公司承诺T3 年度同比增长率)〕注:业绩赔偿的计算方式也很有争议。
周永信律师:创始人为什么会被资本赶出自己创办的公司
创始人为什么会被资本赶出自己创办的公司作者:周永信律师来源:9C顾问()投资人需要创始人去为他们挣钱,需要依赖创始人的智力和努力,来让所投资本增值。
但为什么还是有很多的创始人,被资本赶出了自己所创办的企业呢?这其中的原因当然很复杂。
但既然这些事件都是由资本发起并主导的,那就可以从资本的角度来分析这个问题。
资本之所以将创始人赶跑,一般出于以下两种原因:一种原因是,资本没办法,被动的迫使创始人出局。
资本入股企业,有两点最基本的要求和意愿。
第一是资金要安全,不能被创始人掏空;第二是资本要增值,以使投资人能够顺利退出,所以创始人不能老让企业亏损。
资本在这两个问题上是不能也无法让步的,因为这是原则问题。
所以只要资本发现企业在这两个方面出现了问题,必然不会放任不管,肯定要采取措施进行纠正。
一开始可能是比较缓和的方式,当缓和的方式不足以解决问题时,资本就有可能采取最终的手段,那就是让创始人出局,由自己安排的人主持这个企业。
还有一种原因就是,资本是有意的。
在投资之后,由于出现了控制这个企业的机会,资本生出贪念,然后采取措施将创始人赶走。
甚至还有一种更极端的情况,就是在投资之前,资本就有控制这个企业的打算,然后逐步采取措施获得这个企业的控制权。
这一种类型的资本是投资领域的害群之马,属于极少数,但他们对行业所造成的影响是极坏的。
第一种原因是资本的无奈,但第二种原因就是资本有意为之的了,这是一种恶意的资本,创始人一定要小心并远离他们。
对每一个企业的创始人来说,自己创办的企业,就像自己的孩子。
企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是自己一点一点做起来的,其中蕴含了创始人太多的心血和情感。
创始人为了企业,一般都在家庭生活方面做出了重大牺牲。
很多人都没有休息日,很少有时间陪家人和孩子。
甚至有些创始人还由于长时间的超负荷劳动,在身体方面也付出了巨大代价。
也正是因为创始人对自己创办的企业有如此深厚的感情,所以,一般情况下,他们是不会离开自己的企业的。
给创业者:风险投资的十二条潜规则
给创业者:风险投资的十二条潜规则1,VC确有等级;2.为好企业不惜贵;3,信任是关健;4,交流方便也很重要;5,要算自己的大蛋糕是否更大;6,本来创业投资追求十成一二;7,上市当然可能回报最高但兼并也可能高收益;8,有气节的创业家才会得到尊重;9,会鼓励也会严厉;10,变脸会事先写在合同中;11,创投看中行业领袖潜质;12,短平快是全球特征都是投资逼良为娼。
规则一:原先VC也讲等级资本市场本身就是多层级的,投资机构与企业的位置泾渭分明。
在智慧方面大基金与小基金没有必定的差别,就象卡车司机不一定比跑车司机技术高超一样。
两者的区别首先资金运规模,大项目私募时金额已经相当可观、IPO时更涉及数十亿计的股票承销。
其次是成本,不一致水准的基金运作成本天差地远,重量级不够的项目取得的投资收益根本无法覆盖大基金的成本。
大型投资机构是摩根、凯雷、软银;中型的有联想投资等大陆、港台风投机构与刚刚进入中国试水的海外基金;小型基金多由海外证券机构或者华人发起,对行业的专注度较高。
风投领域虽无明文规定却是等级分明,具体企业适于那个级别的风投机构是不言自明的。
规则二:越投越贵,越贵越投风投最先在国内“试水”阶段投资的项目通常只有是几十万,一百万的很少见。
随着中国概念在国际资本市场名声鹊起,专利投资中国的VC募集到的金额日益庞大。
对VC来说,投资200万美金的项目与2000万美的项目花费的时间基本相同。
因此总的来说呈现越投越贵、越贵越投的现象。
但投资机构又有分散风险的理念,计划投入中国IT业的1亿美元分散投到50家比集中投入5家风险小得多。
为此风投选择结伴而行,比如2002年10月,摩根、英联、鼎辉三家联手向投蒙牛投入2600万美元。
分别管理着成百亿资金的三家投资机构这样做的目的无非分散风险。
还有一重动机是搭便车,一家机构花精力考查项目、其它机构直接跟进。
被搭便车的机构不仅不以为忤、反而将其视为四两拨千斤的杠杆。
比如完成对项目的审查后投入1000万、其它3家机构各跟进1000万(企业共获得4000万),对牵头机构来说等于以1块钱带动了4块钱,杠杆比为1:4。
北极光邓锋谈VC的最怕:公司领头人不行-管理资料
北极光邓锋谈VC的最怕:公司领头人不行-管理资料在目前阶段,中国的VC所投资的范围比较宽泛,其实,几十年前,美国VC的投资范围也是比较宽的,这之间经历了一个从相对盲目的开放到有针对性开放的过程,这是行业发展的必由之路。
所以,今天的中国VC一定要明白:目前,中国的VC行业要采取平衡的战术,既要投资消费类行业又要投资高科技行业、清洁科技、先进制造业……但是5年、10年以后,中国的VC肯定更专业。
我希望,到那时的北极光的投资领域能够以科技为主,以早期为主。
以投资早期为主,是和北极光的DNA相关的。
从模式上讲,VC和PE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
VC追求的是投入一元能够赚十元,而不提倡投入十元赚一元,即不是靠钱来赚钱的。
这就决定了VC的赚钱方式依靠的是创新——依靠创新带来竞争力,用创新来赚钱。
那么,怎样才能创新?只有两种:科技方面创新和商业模式方面创新,以创新性模式为特点的企业也可以投,但是不太容易成功,原因在于不是所有的创新模式都能建立竞争壁垒。
创新模式很容易被竞争对手复制,无法形成竞争力,只得杀价、同质化竞争,最终陷入价格红海,很难做大,很难赚钱。
所以,技术创新更容易建立竞争壁垒,也更受VC青睐。
但是,并不是所有的商业模式的创新都不能投,那些做的很好,有品牌的企业,也是可以投资的。
如教育行业,谁都可以进入。
但是清华、北大那样的品牌,却不是随便哪个人可以轻松获得的。
这需要时间的积累,动辄几十年,而VC行业恰巧不给你这些时间,其投资回报期相对短。
所以,这也就是今天的中国VC行业大量投资消费类企业的根本原因——我们是在摘果树上最低最容易摘的果子。
但是当这些容易摘的果子摘完了,再摘更高的果子时,就比较困难了。
对于VC行业来说,投错人是最大的败笔。
风险投资的行业性质决定了这么一点:当所有人都完全看清楚了一个企业的价值,再投资一定是晚了。
风险投资一定是这样的情况——找到自己觉得时机对,而别人都认为时机不对的点。
风险是一定会有的。
十大财经媒体声音
十大财经媒体声音、配送、供应链、仓储、资金、人才,以及链条上的每一个环节。
坐在南京徐庄苏宁总部会议室,张近东气势如虹,“我们有一个同行发微博,说他比苏宁 ( 易购 ) 增长多,我说他要比苏宁 ( 易购 ) 增长多的话,苏宁送给他!”。
苏宁正计划彻底转型—从线下家电连锁企业变身为同时拥有线上、线下两个渠道,销售包括家电、日化、百货等全品类产品的“沃尔玛 + 亚马逊”。
“我们的竞争对手就剩下苏宁了,这也是京东最后一场恶战。
”8 月 20 日,北京北辰世纪中心办公室内,刘强东告诉媒体,“如果打输了就是找死,打赢了就超过它了。
”《销售与市场》——非对称营销企业与客户、企业与企业、投入与产出、广告的投放与效果……应该说,企业的营销战略选择该是对称的,但是,市场竞争中出现的非对称现象越来越多:大品牌拼命脱下华丽外壳往底下钻,跨国巨头争抢耕耘小店小站;小品牌死了心地要跳龙门,热衷大卖场想找好靠山;众多传统品牌挟线下渠道优势频频“触网”,纷纷宣称新战略……这些现象都证明了同一个答案,企业即使具有某种优势而保持着自己在竞争中的有利位置,却没有企业能因此而保持永久的竞争力。
企业必须因时而变,而无论哪一种类型的企业,一旦跨越自己熟悉的领域,往往是用自己的劣势去 PK 对方的优势,这样的做法犹如虎口夺食。
不对称的格局看似强者不可侵犯,其实不然,市场随时都在上演巨人倒下和新人崛起的一幕。
非对称营销是一种在势能不对称、信息不对称、资源不对称的情况下细分与争夺顾客群的营销战,企业应该在看似非对称的环境下找到突破口,创造属于自己的奇迹。
《财经》——光伏生死劫中国光伏产业正处于生死存亡之秋。
9 月 6 日,欧盟委员会宣布启动对中国出口的所有光伏组件和部件 ( 包括太阳能电池片、硅片 ) 进行反倾销调查。
这是迄今为止欧盟委员会立案的最大金额反倾销调查,也是中国迄今遇到的金额最大的贸易诉讼。
根据欧盟的计算,2011 年中国向欧盟出口了总价值 210 亿欧元的太阳能面板和相关部件,出口量占中国光伏制造业总产量的 70%。
盘点创业者应避免的8种天使投资人
盘点创业者应避免的8种天使投资人天使投资(Angel Investment),是权益资本投资的一种形式,是指富有的个人出资协助具有专门技术或独特概念的原创项目或小型初创企业,进行一次性的前期投资。
它是风险投资的一种形式,在根据天使投资人的投资数量以及对被投资企业可能提供的综合资源进行投资。
但是这个纯洁的名字不能代表天使圈的全部,在这其中也有谎言与欺诈,投资者应擦亮眼睛,找到真正适合自己的投资人。
天使圈五大谎言不得轻信谎言1:“我很有钱”真相:借高利贷完成GP很多刚成立的基金公司都处在创业阶段,难免会夸大融资规模。
就像创业者普遍会夸大融资额一样,这也就是说,VC夸大自己基金的融资额其实是行内的潜规则。
一位风险投资人曾描述过一个真实的故事。
有创业者被高利贷人士追债,创业者说他们没有借过高利贷,后来追债人表示是他们的投资人借了高利贷。
由此可见,很多风险投资人急功近利,为了忽悠有限合伙人(LP)投资进入他们普通合伙人(GP)的基金,不惜借高利贷完成自己的GP投入基金的份额,这样做其他LP才会汇款到账。
谎言2:“我肯定会投”真相:骗取计划书这种谎言往往也会出自刚成立不久的基金公司。
当LP的钱还没融到时,他们要假装成一个像模像样的基金公司,打着学习项目的幌子招揽商业计划书,实际上是在浪费创业者充满激情的推介。
创业者应该聘请口碑好的财务顾问、法律顾问、财经公关公司、金融咨询机构等获得联系投资人的渠道,一定小心不要受骗上当。
曾经有创业者花2万元买了一个天使投资人的手机号码,类似这样的事件是让人哭笑不得的。
谎言3:“所有要求都能满足”真相:满足需求要另收费投资行业鱼龙混杂,如果明码标价收费合理,这是很正常的。
但是目前的市场上有一些害群之马,用欺骗的方式收取费用,比如承诺可以融资打包上市。
最让人不解的是,很多创业者明知道会上当受骗,但还是情愿孤注一掷,真正受骗上当后又不肯接受现实。
目前的问题是,很多创业者都愿听阿谀奉承和冠冕堂皇的谎言,很多人并不知道融资和上市的艰难,不了解自己的短处,这就非常容易受骗上当。
VC吐槽不靠谱创业者的15个细节
VC吐槽不靠谱创业者的15个细节创业者呛声这10类VC不靠谱文/宋玮转自:Late news by小晚/GPLPVC投稿:不靠谱创业者的15个细节下面是一封供职于某顶级美元VC机构的投资人给本公众号的投稿,记录的是他平时观察到的一些细节,据说,「一旦这些细节在一个创业者身上出现超过两三个,我几乎就肯定不会投资给他(至少暂时),不管产品、市场多好,一刻钟内我一定会离桌而去」。
我仔细看了他的来信,从我的角度看,多少有些偏见和歧视。
但作为实际工作一线人员,或许有些偏见才能提高他的效率。
所谓常识就是多数人的偏见,请读者们批判地阅读即可。
这些会被他认定为是不靠谱创业者的细节是:1、迟到+屡次修改时间。
连自己时间都管不好,能管好公司吗?既然做了创业者,创业就是他生命中最重要的事,这次塞车,下次送孩子上学,再下次老婆生病。
别解释说这只是运气不好,运气不好的人我为啥要投?2、年龄偏大。
走进会议室的第一眼,发现创业者已经秃顶或者白发斑斑,外加大腹便便。
这次会议肯定时间长不了。
数量化来说,如果一个创业者是第一次创业,而又是一个60后,那这个项目基本不会投。
我自己最喜欢的创业者年龄是30~35岁上下。
3、没赚过大钱的,要慎重对待。
如果你23岁没钱创业我能理解。
但如果已经创业过好几次,或者有多年职场经验,但依然连创业启动的几十万人民币都拿不出,这样的人难以成功,能力结构多半有缺陷。
再迷信一点说,赚钱是有命的,有些人做什么都能赚,有些人则没这个运气。
4、公司成立时间过长的。
一听公司历史,发现公司已经成立8年10年了,不管之前是一直在研发,还是产品转型了,这样的公司多半再也没机会成功。
我们有时候开玩笑说,公司的年龄就像女大学生,毕业第二年第三年最适合结婚。
5、富二代、官二代要绕开。
人家家资亿万,父母姑姑都是部级领导,创业目的不是为了钱只是为了证明自己不比家里人差为了证明自己长大了。
对不起,资源型的我不投,我们愿意跟创业者一起承担市场风险产品风险竞争风险,不愿意承担你爹被人搞下台公司一夜倒闭的风险。
创始人是如何被资本踢出局的
创始人是如何被资本踢出局的2015年06月01日 16:49作者:仲继银来源:编辑:东方财富网创始人欲利用资本使公司发展壮大;资本也可能会利用股权结构中的漏洞使创始人出局,二者既是合作关系也存在博弈。
?创始人欲利用资本使公司发展壮大;资本也可能会利用股权结构中的漏洞使创始人出局,二者既是合作关系也存在博弈。
创始团队和资本的博弈并非当下才有的话题,许多全球知名企业的创始人也未能逃出被资本踢出局的命运。
比如思科和古奇,一个是高科技互联网+基础设施提供商,一个是时尚奢侈的箱包鞋帽生产商。
当人们提及这两大在不同领域闻名世界的品牌时,会赞叹创始人的伟大。
但如今,这两大品牌的运营早已与创始人及其家族无关。
思科,致命的利益交换如果没有思科的路由器,也许就不会有互联网+。
思科创始人莱恩和桑迪这对夫妇的伟大想法从某种意义上说成就了一个新的时代。
莱恩和桑迪都在斯坦福大学任职的年代正值局域网兴起,各个局域网的相互连接需要路由器。
综合斯坦福大学研究院比尔·耶格尔的研究,莱恩和程序员柯克开发了互联网操作系统(IOS)。
莱恩萌生了要将路由器商业化的创业想法,这一想法遭到了斯坦福大学的反对,因为斯坦福大学仅允许学术人员进行商业目的的研究成果开发,其他员工则不可以。
莱恩和桑迪冒着可能会被起诉的危险于1984年注册了思科系统公司。
可以说,美国极低的创业门槛给了思科生存的机会。
思科系统公司以5美元注册,办公地点就在两位创始人自家的客厅里,这对当年的中国创业者而言,是不可能实现的。
和现在很多创业者的窘境相似,创业初期的莱恩和桑迪迫切需要风险投资,他们总计找了75家风险投资企业,但都没有成功,没有资本愿意投给一个尚在客厅里制造路由器而且可能会被斯坦福大学因专利问题起诉的小公司。
1987年,红杉资本向思科投资250万美元,得到思科29.1%的股份,彼时,桑迪和莱恩各持思科17.6%的股份,但红杉资本要求对公司日常运营进行控制,两位创始人抵制这一要求。
VC的十大黑暗
鳖 ”V C 的崛起 .加上在 中国市场环境 的耳濡 目染后 .这个群体 中有些个体 已经开始 出现 变质和病态
V C 行业的基本准 则。但随着更多海外V C的 涌 入 以及
大量 “ 土 鳖 ”VC的崛 起 ,加 上 在 中 国市 场 环 境 的 耳 濡
袖 子 照 搬 来 自 己做 ;还 有 ,他 们 也 可 以 先投 资 一 家 公 司 ,然 后 再 把 几 家 竞争 对 手 的 商 业 模 式 及 计 划 全 部 复
制过来。
5 0
I nt er nat i onal Fi nanci ng
De c e mb e r 2 0 1 3 陶际 融 资
一
棵 树 上 吊死 ,他 们 融 资 的 时 候 ,恨 不 得 一 口气 跟 所 VC “ 抢 项 目 ,主要 有 这 么几 种方 式 :第 一 种 是
V C 通 常 会 标 榜 自 己会 守 信 用 并 且 不 会 泄 露 你 的 任 何 秘 密 ,如 果 你 相 信 的话 ,那 你 就 是 一 个 天 大 的 傻 瓜 。 因为 有 些 VC 可 能 很 喜 欢 你 的 创 意 ,但 却 想 资 助别 的人 去 做 。在 V C 公 司 里 通 常 有 一 种 合伙 人 , 叫做 创 业 合伙人 ( E n t r e p r e n e u r i n R e s i d e n c e ,E I R),他 们
目染 后 ,这 个 群 体 中 有 些 个 体 ( 注 意 :是 个 体 ,不 是 整 体 ) 已经 开 始 出 现 变 质 和 病态 。有 道 是 :卑 鄙 是 卑
鄙 者 的通 行 证 ,高 尚 是 高 尚 者 的墓 志铭 。
【VC功效】VC的五大功效
到各种各样的问题,而创业者常常缺乏处理这些问题的经验,他们也需要有一个参谋在旁边给予指点。
最直接的是两个方面,一是战略方向上,公司的(三年、五年)发展规划、市场定位、商业模式、产品等;二是企业内部管理上,VC进来之后,公司的管理上要正规化、制度化,尤其是在财务管理上,更是如此。
扮演销售员角色创业企业最困难和最重要的事可能是推销产品、赢取客户了。
而一个默默无闻的小公司在向大客户推销产品的时候,可能找不对门路。
而对于VC来说,他们的“关系”非常广泛,可以帮助自己投资的小公司牵线搭桥,联系客户。
越是大的、知名的VC越容易做到这一点。
因为这些VC整天都在跟不同的公司打交道,哪家公司的产品适合谁、哪家公司需要谁的产品,他们心里有数,而且这些都是最前沿的信息。
另外,他们自己也投资了大量的公司,很多公司也可以直接成为商业伙伴。
当然,VC的关系网对被投资公司更重要的帮助是吸引后续融资或者帮助找到买家。
被VC投资过的公司,是经过专业投资人评估和审查过的,只要在接受VC投资后发展正常,后续融资应该相对容易。
前期投资的VC一方面可能会追加投资,另一面可以联络其他VC,让他们补充投资进来。
这样,对于后期投资的VC,他的投资流程会简单一点,风险也会小一些。
另外,在VC投资的不同公司之间,可能也会存在并购重组的可能,并且操作起来也很方便。
比如,KPCB早期成功地投资Sun公司后,就一直担任其董事,利用这个便利,KPCB把它自己后来投的很多小公司卖给了Sun ,这些小公司对Sun是否真有价值就不得而知了,但是,VC的钱是收回来了,创业者的努力也得到了客观的回报。
人才发掘“VC是不是要控制公司?找个CEO来换掉我?”这是很多不了解VC的创业者最为关心的问题。
VC为了保证自己的投资安全,首先他们是愿意给公司找一个新的财务总监(CFO)的,他们看着公司是怎样花钱和怎样挣钱的,这个人如果是公司原来的财务人员,那么,他会让VC感觉不太放心。
VC大佬阎焱被曝逼退吴长江
VC大佬阎焱被曝逼退吴长江:涉嫌操纵雷士股价来源: 南方都市报时间: 2012-07-04 15:31 作者:字体:大中小创业者与投资人在根本利益上是一致的,他们是成功的搭档,一荣俱荣,一损俱损。
“创业者与投资人在根本利益上是一致的,他们是成功的搭档,一荣俱荣,一损俱损。
”今年4月,软银赛富基金首席合伙人阎焱在某论坛上呼吁,套利型VC会给社会带来灾难。
2个多月后,南都记者收到的一封匿名邮件披露,阎焱不仅是逼退雷士照明创始人吴长江的幕后主谋,更涉嫌操纵雷士股价,从中获取不可告人的利益。
匿名邮件详述了阎焱操纵股价的四大证据,包括告知朋友及机构可以抄底雷士照明等,建议香港联交所和证监会就此进行立案调查。
雷士照明发言人石勇军向南都记者表示,“阴谋论”建立在假设基础上,无法回应。
并称目前雷士的订单没有减少,经销商也没有出现问题“经营一切顺利”。
阎焱被指操控雷士股价邮件中称,据多名机构人士透露,吴长江辞职公告发布前,阎焱亲自打电话通知身边的朋友及熟悉的机构,提前告知该消息,并表示吴长江辞职后,可以抄底雷士照明。
5月25日,雷士照明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吴长江突然辞任,引起市场巨大波动,全天跌20%至1 .76港元,创上市一年来新低。
邮件指,吴长江辞职公告发布后,雷士股价果然迅速下跌,“在公告发布后的第二、第三天,阎焱安排林和平(现任雷士照明非执行董事)及身边的人去找持有雷士照明股票的机构,告诉机构雷士照明利空,他们可以接盘雷士照明股票”。
自吴长江离职后,雷士股价持续震荡下跌,自昨日以1.48港元收盘,较5月24日2 .36港元的开盘价大幅下跌了近4成。
“在雷士照明股票下跌时,雷士照明董事会已经通过了最多回购金额达到3 .88亿元的股票回购方案,但是由于阎焱不同意立即行使回购授权,一再拖延时间,导致雷士照明股价不断下跌,损失惨重。
而他本人却通过有关相熟机构回收股票。
”匿名邮件称。
石勇军则表示,股市当然会有波动,这是市场变化决定的,完全正常。
被并购公司老板的阴险手段,差点让我一败涂地!
如何试探别人的套话技巧?一位车贩子给了我一个教训并教了我一种万能的试探方法,这个方法对于熟人尤其有效,它被称为“场景加代入加方案”。
在我以前工作在广告公司的时候,我的投资者并购了另一家与我们公司类型和业务相同的公司。
当时,我的任务是将这两家公司整合在一起,但这家被并购的公司的老板被边缘化了。
为了保持稳定,投资者没有直接解雇他。
然而,如果你将自己想象成你的公司被收购且你将被整合进其他公司,你会意识到一旦整合完成,很可能会被淘汰出局。
因此,这位老板极力阻挠我的整合工作,甚至使用各种不正当手段试图除掉我,然后将我的公司并入其中。
结果,这位老板用了一个非常卑鄙的手段,差点干掉了我。
当时,我本来通过各种渠道调查他公司的核心管理层,结果发现有一位运营总监和他的人事部门与这位老板不对付。
这家公司本身有很多裙带关系,看起来很大,实际利润却不多,这也是他卖公司的一个主要原因。
当时,这位运营总监一直被老板的一个亲戚压制,他干活,功劳归他,亲戚出了问题他也扛雷,非常不爽。
人事部门对老板的管理方式也感到非常烦恼,而且由于涉及裙带关系等问题,每次给老板提建议都会挨骂。
因此,我私下里利用这个机会将这两个人纳入了我们公司的核心管理团队,组建了一个称为“收编小战队”的小组。
然而,由于组建这个收编小战队,我差点失败了整合,甚至差点被老板真的干掉。
这是因为一位内鬼揭露了我制定的计划,老板采取了一些高明的手段收编这名内鬼。
说实话,这非常巧妙,我还特意将这个案例写入了我的翻身新法中,并与大家分享。
我们就此案例进行了讨论,讨论如何将这家新公司整合进来。
首先,我们必须确保整合不会对我的现有公司产生影响;其次,必须确保整合后这家被收编的公司的业务稳定。
因此,我们提出了三个步骤:第一步,先梳理这家公司的财务信息;第二步,了解裙带关系并解决一些老板的亲戚等问题;第三步,将客户整合进来。
然而,这个时候我的核心团队出现了一个内鬼,他开始为我设置陷阱。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VC潜规则:投资人谋求控股把创始人当小弟在创投关系中,像雷士照明创始人吴长江和投资人阎焱(微博)那样出现尖锐矛盾的,并不鲜见。
其中的是非曲直,只有当事人最清楚。
而站在创业者的角度,一些投资人的行为习惯可能让他们伤痕累累。
更有甚者,有的投资人在职业操守方面也可能出现问题。
有鉴于此,《创业家》杂志调查177位创始人,在本期封面推出“2012年度最受创业者尊敬的VC投资人”榜单。
在此基础上,我们还访问多位圈内人士,勾勒出“VC潜规则”。
谁是公司的主人?投资人谋求对被投公司的控股。
《创业家》调查显示,36.13%的创始人非常厌恶这种行为。
如果失去对公司的控制权,你会比马云(微博)更有办法吗?看到下面的数据,如果你是创始人,心里会怎么想?7天连锁酒店,中国第一家登陆纽交所的酒店企业。
IPO之后,创始人郑南雁持股13.4%,公司董事长何伯权(前乐百氏创始人、今日投资董事长)持股35.3%,华平资本迟淼持股22.8%,英联中国总经理林明安持股16.6%。
世纪佳缘,中国最大的网络约会平台之一。
在纳斯达克(微博)上市后,公司创始人兼CEO龚海燕持股20.27%,公司董事长钱永强(新东方联合创始人之一、天使投资人)持股23.13%。
淘米,中国最大的在线儿童娱乐公司。
在纽交所上市后公司创始人兼CEO 汪海兵持股12%,公司董事局主席曾李青(德迅投资有限公司董事长、腾讯5大联合创始人之一)持股18.7%,启明创投主管合伙人甘剑平持股17.3%。
科兴生物,中国第一家在美国上市的疫苗公司。
公司创始人尹卫东持股11.4%,赛富4期基金通过二级市场买入公司股票,持股达15%(截至2011年7月16日),赛富高级副总裁李坚进入董事会。
几乎每位创始人让投资人变成公司大股东,都有些情非得已。
创业新手易被控股。
比如龚海燕,2005年复旦大学硕士毕业后,她决定全职经营世纪佳缘的时候还是一个小姑娘,那时她四处寻求融资,却屡屡碰壁。
“我这个人是农村出来的,很朴素,不擅长忽悠,看上去不是一个能成功的人。
海归投资人没法判断我是不是能够成功,他们可能更喜欢与他们背景有点相似的创业者。
”她曾经说。
这时,钱永强站出来,给她投了200万美元,并要求做董事长。
再如汪海兵2007年创立淘米公司时,年仅27岁,而给他投了600万元占大股的曾李青,不但是汪在腾讯时的老领导,还是腾讯联合创始人之一。
着急用钱被控股。
吴长江当年就因为闹分家,急需一笔钱给分家的股东,“当初他(阎焱)进来,我为什么这么低的价格给他?那时候雷士正在分家,他承诺给我6000万元过桥,给分家的股东。
他最后不给我,我没办法才很便宜地卖给毛区健丽(赛富投资雷士的中间人)3亿股,1股两毛四,卖了7200万元。
她马上卖了1亿股,4000万元。
”这次交易为后来赛富成为雷士照明大股东埋下大伏笔。
接受战略投资被控股。
2005年,雅虎以10亿美元投资加上中国雅虎的资产成为阿里巴巴集团大股东,持股40%。
艰难度日的库巴网2010年11月出让约80%股份,国美成为大股东。
被增持控股。
赛富曾谋求通过购买科兴生物国有股东的股份进入董事会,未果。
但赛富还是通过二级市场购买足够多股票成为科兴生物的大股东,这让创始人尹卫东在股东大会上徒叹“自己没钱成为更大的股东”。
业绩不好或创始人有问题被控股。
红孩子从2005年开始因业绩不好和创始人陆续离场,最后由投资方控制了公司60%以上股份,变成基本是VC在亲自操刀管理的公司。
华兴资本副总裁周翔说,VC控股红孩子恐怕是不得已而为之,因为公司运营出现问题,没钱烧下去了。
而且,对投资人而言,钱不是他们自己的,是融来的钱,对有限合伙人(LP)要有交代。
奇虎公司董事长周鸿祎还讲过一个被“骗子投资人”控股的故事:投资人答应投1000万元,占50%股份,然后对创业者说,先拿100万元去用吧。
结果,出了100万元之后,投资人马上派来财务人员,控制了创业者的公司。
2012年8月24日,尹卫东给《创业家》黑马营学员讲课。
课间,他被问到,赛富早在去年即成为科兴生物的大股东,会不会担心发生类似雷士照明的事件?他自信地表示,自己掌控着公司董事会,赛富没有插手公司日常管理。
实际上,一旦投资人成为创业公司的第一大股东,公司的发展在很多情况下已经由不得创始人团队做主。
2012年2月24日,尊酷网创始人侯煜疆像往常一样正常上班,一到公司,发现A轮投资方好望角启航电商基金合伙人黄峥嵘、天使投资人闫志峰、尊酷网常务副总裁文颐都在会议室,临时告诉他说要开董事会。
侯煜疆随即被宣布出局。
“资方也好,创业者也好,都有一种膨胀心理—包括我在内—总以为自己能控制对方,结果投资方和我的合伙人一起把我干掉了。
”侯煜疆对《创业家》感叹,“江湖之地,不是你干掉别人,就是被别人干掉。
”食神摇摇创始人吴世春则遭遇“被卖身”。
2009年10月,酷讯被卖给旅游评论网站TripAdvisor。
“虽然是风险投资,但是特别害怕风险,一到行业变冷,或者经济周期低谷,就想着怎么先跑,先把公司卖掉,强制卖掉,不顾创始人的感受”,身为酷讯联合创始人的吴世春至今怒气难消,“酷讯就是被强制卖掉的。
”经纬中国创始管理合伙人张颖说,与承担巨大风险、在最艰难的第一线冲锋陷阵的创业者相比,个人天使或机构投资者无论如何也不应占有企业大部分股权。
一些人甚至在没有站得住脚理由前提下,把原始的灵魂创业者挤出公司、将公司占为己有,从本质上损害了创投行当的名声。
对创始人而言,如果采用境外控股结构,可借鉴扎克伯格等人的二元制股权结构,将公司控制权掌握在自己手中。
此外,也可考虑获得其他分散股东的投票授权。
京东商城创始人刘强东在《创业家》杂志7月刊封面文章中就表示,“一般创始人总觉得投资人不会动他,董事会离开他企业就没法管了,所以不做约定,这是一个误区。
必须通过合同来控制,而不是拿到钱之后再由绵羊变成狼,那是不诚信。
”大部分投资人其实不喜欢控股创业公司,以及撤换担任CEO的创始人。
一方面是投资人要看很多项目根本没时间,另一方面,“在中国环境下要换一个CEO(创始人)其实非常难,我觉得大部分情况下,如果CEO真的不行,你(投资人)输的可能性就占了多半。
”君联资本董事总经理刘二海不得已处理过类似的案例,都是残局。
在麦考林,VC一直占据控股地位,创始人兼CEO顾备春更像是一位职业经理人。
2008年2月,沈南鹏操刀,红杉中国用8000万美元收购华平集团及其他少数股东股份,控股麦考林。
2010年10月,麦考林成为中国第一家在纳斯达克上市的B2C公司。
但VC主导并未给公司带来什么好业绩。
两年过去,公司股价已从上市当天的17美元以上跌至1美元以下。
“VC这个生意是从美国舶来的。
在美国,VC不满意司机了,可以请司机坐到后排,然后找一个职业司机继续开车,但(代驾)这件事情在中国是没有成功案例的。
有的副驾驶说,靠边,我要找一代驾,基本上就是在抢夺方向盘。
一辆在高速行驶的车,副驾驶和司机抢夺方向盘,结果可以想象,要么司机来个大拐弯把副驾驶甩出车外;要么就是车毁人亡。
”UC公司CEO俞永福说。
把创始人当小弟不尊重创始团队,过度干预企业经营。
《创业家》调查显示,50.32%的创始人非常厌恶上述行为。
这也是最不受尊敬的投资人行为。
与投资人谋求控股相比,创始人更加讨厌投资人的“老大”心态。
海豚浏览器创始人杨永智是位80后,他在融资时曾被某著名VC投资人召见。
他向《创业家》抱怨,这位投资人对他“没有最基本的尊重”。
于是,他只待了40分钟,拔腿就跑,“我觉得他不认同这个投资领域和方向,寒暄几句就算了(嘛)。
但见了面之后,不是问一些合理的问题,而是噼哩啪啦地把我说一通,跟教育小孩子一样,显示自己很牛。
你不认同,干嘛还找我?”后来,杨永智获得了红杉中国和经纬中国的投资。
还有一些投资人投资之后,会对创始人团队表示出不信任的姿态。
2010年,世纪佳缘大股东钱永强曾请来前空中网副总裁方清源出任世纪佳缘首席运营官,龚海燕(微博)很大程度上被架空。
后来,在员工和其他股东支持下,创始人龚海燕才重新控制公司。
但到了2012年3月,世纪佳缘又任命前空中网副总裁吴琳光与龚海燕共同担任联席CEO。
了解钱永强风格的投资人分析,这意味着龚海燕的权力受到削弱,存在再度被架空的可能。
此外,有不少投资人有这种观念:不管投多少股份,我投给你钱,就是你的再生父母,没有我的钱就没有你的未来。
“这种投资人我觉得是最可怕的,非常深度干涉企业运营。
”聚美优品CEO陈欧说。
某家互联网上市公司的投资人,有时会一天写多封邮件,极其细致地指出创始人工作中的各种问题,而且将邮件抄送给一大群人,让创始人相当难堪。
有的投资人,在签订投资协议书时会把一票否决权范围从公司资本层面延伸到人事任命、具体业务发展方向等日常管理层面,公司大小事宜都要经过投资人的“审批”。
还有一些从煤矿等传统行业转过来的投资人,习惯于派亲信“监控”自己的钱被怎么花掉。
启明创投主管合伙人童士豪自己创过业,对于创业者的感受深有体会。
他说,投资人站着说话不腰疼、不懂装懂,自己压力大了就频繁找创业者抱怨,逼创业企业早点上市,是他遇到过的创业者最反感的三件事情。
在刘二海看来,部分强势投资人简直是将创始人当“小弟”。
“创业家刚开始拿投资的时候往往比较弱小,部分投资人起了老师、教练的作用。
”他说,“可是今天创业家已经长大了,他原来手下有三五个人,现在有三五千人,他原来没什么钱,现在身价也几亿美金了。
这时候再把人家当小弟,肯定不行了。
”俞永福分析说:“创业者天生不安分,要做一个事,要做得很牛,要证明自己。
说白了,就是不愿意在别人之下,要自己当老大。
”童士豪也说,五年、十年前,VC和PE没那么多,竞争没那么激烈的时候,这样的做事方法似乎非常自然。
但是,时代在变,创业家起来了,VC和PE 之间也在争夺好的项目,这就产生很多的不平衡和冲突。
光速中国董事总经理宓群认为,在理想的创投关系中,投资人给创业者的帮助一定是他真正的需求,投资人可以分享自己的经验和建议,但决策让创始人做。
张颖也强调,创投是一个需要极大耐心和风险承担能力的行业,不能夹杂丝毫的投机心态。
但少数投资人却没有给企业充分探索试错的机会,盲目为高速增长摇旗呐喊,强行干涉企业发展。
而错误的扩张节奏不仅让企业发展缺乏效率,更可能瓦解整个企业的未来。
不尊重商业机密不尊重商业机密,获取企业信息后转投资竞争对手。
《创业家》调查显示,48.39%的创始人非常厌恶这种行为。
被“出卖”的感觉让很多创业者心痛不已。
多位投资人告诉《创业家》,投资人要投一个项目,必然要“打探”公司和项目具体情况。
这无可厚非,但基本操守是,不能把从A公司获取的信息泄露给B公司。
华兴资本副总裁周翔与各种投资人和创业者打过交道,当被问到创业者比较讨厌投资人哪种行为,他脱口而出,“窃取商业机密,同时投竞争对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