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word版)京津冀的资源环境特征
京津冀地区环境污染问题及治理措施
京津冀地区环境污染问题及治理措施摘要:工业革命道路。
在人类创造前所未有的物质财富的同时,环境问题也一直呈现着地域上扩张以来,特别是20是世纪以来,许多国家相继走上了以工业化为主的发展和程度上恶化的趋势。
环境问题已逐渐成为全球性的问题。
而对中国——一个发展中国家而言,其环境的现状和压力则更严峻。
京津冀地区位于中国政治经济的中心地位,作为老工业基地,重工业发展迅速的同时,环境问题也在逐步加深。
关键字:京津冀地区、大气污染、污染源、治理与防护大气污染物主要包括1.可吸入颗粒物,是大气的首要污染物,占了首要污染指数的90%以上。
从200年到2009年间,比如上海每年灰霾发生的天数都超过了150天。
细颗粒物PM25的年平均浓度高达0.050-0.059mg/m3,超过国际卫生组织年平均值标准0.015 mg/m3的3-4倍。
2004年PM2.5/TSP的年平均值达到了0.41,到2007年则达到了0.53,呈逐年增长趋势。
说明了上海的细颗粒物污染程度极其严重。
2. 二氧化硫,空气中的二氧化硫63.2%来源于工业排放。
工业中排放的二氧化硫则主要来自含硫燃料的燃烧过程,以及硫化物矿石的焙烧、冶炼过程。
煤炭是主要能源,燃煤会产生大量二氧化硫,火力发电厂、有色金属冶炼厂、硫酸厂、炼油厂和所有烧煤或有的工业锅炉、煤炉等都排放二氧化硫烟气。
3.光化学烟雾,主要由机动车尾气排放出来,包括NO2、NO等大气污染物。
大气污染的影响 1.对人体健康的危害:人需要呼吸空气以维持生命。
一个成年人每天呼吸约2万多次,吸入空气达15~20立方米。
因此,被污染了的空气对人体健康有直接的影响。
大气污染物对人体的危害是多方面的,主要表现是呼吸道疾病与生理机碍,以及眼鼻等粘膜组织受到刺激而患病大气污染主要增加心血管系统和呼吸系统疾病,在人类历史上曾在洛杉矶、伦敦和日本四日市发生过三次大气污染事件,均导致全城性的严重健康灾难。
大量研究显示大气染污可短期和长期导致全因死亡率和急性心肌梗死、卒中、心律失常和心力衰竭等事件发生率增加。
中国北方地区—京津冀地区 课件-高二区域地理
Location and scope of the Beijing, Tianjin-Hebei region
地理位置与范围 Geographic location and Scope
• 位置:京津冀地区是我国的“首都
圈”,地处华北平原北侧。
• 范围:主要包括北京市、天津市及
• 主要问题:排水和灌水条件差的低洼地或山坡地,容易遭受旱涝灾害;
用地而不养地,土壤肥力不断下降;风沙活动强烈的地区,土壤侵蚀 或土壤沙化,土壤肥力下降;灌溉方法或灌溉系统不合理,地下水位 抬高,导致土壤盐渍化。
中低产田治理措施——盐碱地
Measures measures and low yield fields—— saline-alkali land
• 返盐盐碱地深层的盐分被水溶解后,因毛细管作用而上升到土壤表面。严重时
形成一层白色结晶。气候异常容易导致土壤“返盐”。返盐是蒸发大于降水, 水中的盐份沉集地表。
• 淋盐又叫脱盐,就是丰水期雨量多,水把土中的盐份融化带走。指在雨季即夏
季降水比较丰沛,雨水可以稀释地表的盐分,使地表盐分降低,这一过程就叫 淋盐。
②加强京津冀地区立法协作; ③抓紧修订现行大气污染防治法,加大对环境违法的处罚力度。
华北中低产田
• 华北平原中低产田的分布面积广,后备耕地资源潜力较小,大部分 土地都有一些难以克服的限制性因素,如旱涝、盐渍、风沙等。
• 主要是因为该地区地势低平,起伏和缓;属于温带季风气候,春季雨
带未至,气温回升,蒸发量大;气温年较差大;降水集中;不合理的 排灌和垦殖等。
中低产田治理措施——盐碱地
Measures measures and low yield fields—— saline-alkali land
京津冀地区耕地和基本农田分析
京津冀地区耕地和基本农田分布分析一京津冀地区耕地现状及变化分析(一)京津冀地区耕地现状分析1.耕地数量与布局现状2004年京津冀地区耕地面积为5.24万平方公里,占该区域土地总面积的28.58%,耕地比重最大,体现了以耕地为主的土地利用格局,且耕地集中分布于该区域的东南部平原地带,同时这里集中了大片优质农田,是都市圈内农田之精华,如表1和图1所示。
耕地中旱田比例较大,分布也广,水田比例较小,集中分布在东部沿海地区。
数据来源:《京津冀都市圈区域规划土地利用专题研究报告》图1 2000年遥感解译的京津冀地区土地利用图在京津冀都市圈内部,从北京市、天津市和河北省八个市的耕地利用对比状况来看,北京耕地面积为2364.4平方公里,占该市土地总面积的14.41%,相对于其他地区而言,耕地比重较小,以旱田为主,且主要分布在近郊区和东南部平原区,这与北京社会经济发展和城市扩展较快密切相关。
天津耕地面积为4456.3平方公里,占该市土地总面积的37.39%,相对于其他两个地区比重最大,几乎分布于整个地区。
其中水田的比重较大,分布在东北部,反映出天津耕地为主的土地利用格局,这与天津的地形、海拔及地质等自然条件有关,适宜耕地的面积较大。
河北省八个市耕地面积共约4.56万平方公里,占该区域土地面积的29.4%,比重较大,主要分布在东南部平原地带,其中水田集中分布在唐山南部和张家口中部地区,环京津的唐山、廊坊、保定、石家庄和沧州耕地比重较大,分布也较广,而北部承德耕地比中最小,张家口和秦皇岛地区比重也较小,体现了耕地南多北少的特征。
2.耕地产出情况分析耕地产出情况可采用粮食单产和耕地产出率两个指标来反映。
粮食单产即单位粮食播种面积所能生产的粮食,计算公式为:粮食总产量/粮食播种面积,反映耕地生产能力。
耕地产出率即单位面积耕地的产出值,计算公式为:种植业增加值/年末耕地面积,反映地区种植业结构问题。
京津冀地区耕地产出情况见表2所示。
《第一节 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地理背景》(同步训练)高中地理必修第二册_中图版_2024-2025学年
《第一节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地理背景》同步训练(答案在后面)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有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1、京津冀地区协同发展的重要自然条件之一是:A. 气候类型单一B. 地形平坦C. 河流众多D. 海岸线曲折2、京津冀协同发展中的“三轴”指的是哪三个方向的城市群发展轴?A. 北京—天津—唐山、北京—保定—石家庄、北京—廊坊—沧州B. 北京—天津—秦皇岛、北京—承德—张家口、北京—雄安新区C. 天津—沧州—衡水、北京—天津—保定、北京—唐山—秦皇岛D. 北京—天津—唐山、北京—天津—保定、北京—廊坊—天津3、京津冀地区协同发展的核心城市是哪座城市?A. 北京B. 天津C. 石家庄D. 秦皇岛4、以下哪项不属于京津冀协同发展的重要举措?A. 推进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B. 建设京津冀生态环保一体化C. 打造环渤海经济圈D. 加强京津冀地区基础设施建设5、关于京津冀地区自然环境特征的描述,正确的是:A. 地形以平原为主,地势平坦B. 气候类型主要为温带大陆性气候C. 河流众多,水资源丰富D. 土壤以红土为主,肥力较高6、京津冀协同发展中的“两翼”指的是哪两个城市?A. 北京和天津B. 天津和石家庄C. 北京和保定D. 廊坊和唐山7、京津冀地区在地理空间结构上,以下哪个描述是正确的?A. 以北京为中心,天津和河北为卫星城市B. 以天津为中心,北京和河北为卫星城市C. 以河北为中心,北京和天津为卫星城市D. 三者相互独立,各自发展8、以下哪项不是京津冀协同发展所面临的主要问题?A. 资源配置不均B. 环境污染严重C. 交通拥堵问题突出D. 经济发展水平全国领先9、京津冀协同发展中的“三轴”是指哪三个主要的发展轴线?A. 北京—天津—唐山轴线B. 北京—保定—石家庄轴线C. 北京—廊坊—沧州轴线D. 北京—天津—秦皇岛轴线 10、在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中,河北省的主要定位是什么?A. 国家科技创新中心B. 全国先进制造研发基地C. 生态环境支撑区和服务保障基地D. 国际交往中心11、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中,以下哪个城市被定位为区域性中心城市?A. 天津B. 石家庄C. 北京D. 沧州12、京津冀协同发展过程中,以下哪个地区的环境问题最为突出?A. 京津冀地区B. 华北地区C. 东北亚地区D. 黄河流域13、以下哪个城市不是京津冀协同发展中的核心城市?A. 北京B. 天津C. 石家庄D. 深圳14、京津冀协同发展的主要目标是实现以下哪个方面的协同?A. 经济发展B. 社会事业C. 生态环保D. 以上都是15、【题目】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中,以下哪个地区不属于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核心区?A. 北京B. 天津C. 河北省石家庄市D. 秦皇岛市16、【题目】以下哪项措施不是京津冀协同发展过程中,为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所采取的措施?A. 推进交通一体化B. 加强环境保护合作C. 发展特色农业D. 减少教育、医疗资源向北京集中二、非选择题(本大题有3小题,每小题18分,共52分)第一题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京津冀典型城市环境污染特征、变化规律及影响机制对比分析
京津冀典型城市环境污染特征、变化规律及影响机制对比分析京津冀典型城市环境污染特征、变化规律及影响机制对比分析1. 引言京津冀地区是中国最发达的地区之一,也是全球经济最活跃的地区之一。
然而,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环境污染问题也日益突出。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本文将对京津冀典型城市的环境污染特征、变化规律及影响机制进行对比分析,以期为今后的环境治理和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
2. 环境污染特征2.1 北京市北京市是京津冀地区的政治、文化和经济中心,也是中国大气污染最严重的城市之一。
其主要污染物包括颗粒物、二氧化氮和臭氧。
其中,颗粒物主要来自于燃煤和机动车尾气排放,而二氧化氮主要来自于交通运输和工厂排放。
此外,由于地势和气候条件的影响,北京市的臭氧污染也相对较严重。
2.2 天津市天津市是京津冀地区的经济中心和交通枢纽,其环境污染特征与北京市相似,但程度相对较轻。
主要污染物为颗粒物、二氧化氮和二氧化硫。
天津市的颗粒物污染主要来自于工业生产和燃煤,而二氧化氮主要来自于交通运输和工厂排放。
2.3 石家庄市石家庄市是京津冀地区的政治和经济中心之一,其环境污染特征与北京市和天津市有所不同。
主要污染物为颗粒物、二氧化硫和二氧化氮。
石家庄市的颗粒物污染主要来自于工业生产和燃煤,而二氧化氮和二氧化硫主要来自于工厂排放。
3. 环境污染变化规律3.1 北京市近年来,北京市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改善空气质量,如推行燃煤改气、加强车辆尾气治理等。
这些措施取得了初步成效,空气质量得到了一定改善。
不过,由于经济发展和人口增长的压力仍然存在,空气污染问题仍然严重。
3.2 天津市天津市的空气质量在近年来也得到了一定的改善,其措施主要包括加大工业企业环境治理力度、推行清洁能源等。
尽管如此,由于天津市的发展速度较快,仍然存在一定的污染问题。
3.3 石家庄市石家庄市的环境污染问题相对较严重,主要体现在颗粒物和二氧化硫的污染上。
石家庄市政府也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改善环境质量,如划定环保红线、减少燃煤污染等。
京津冀都市圈河北区域资源环境现状分析
京津冀都市圈河北区域资源环境现状分析作者:张敏来源:《中国市场》2008年第23期摘要:河北区域是京津冀都市圈中资源最丰富而环境又最脆弱的地区,关注河北的资源和生态环境状况,分析都市圈经济发展对河北的自然生态和环境有可能造成的积极的和消极的影响,有的放矢的提出应对策略,对保障区域经济的健康持续快速的发展将会是十分的必要。
关键词:京津冀都市圈;资源;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中图分类号:F252 文献标识码:A京津冀都市圈身处中国渤海地区,是拉动我国华北地区经济腾飞的引擎,河北作为都市圈中资源最丰富、环境最脆弱、经济最具发展潜力的地区,在加快经济发展的同时,重点关注自身的资源和生态环境状况,以保障区域经济的健康持续快速的发展将会是十分的必要。
一、河北的资源环境优势资源与环境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与载体,河北许多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对社会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作用。
首先,河北地处暖温带及温带,光照充足,雨量充沛,土地生产条件良好;它既有高原和山地草场,又有多种防护林与经济林地,还有耕作熟制各异的农地及都市圈人口集聚的大比例建设用地;绵长的海岸带,丰富的旅游资源更为河北增添了几分独有的魅力。
其次,河北是全国矿产资源大省。
目前已发现各类矿产116种。
其中探明储量的矿产74种,储量居全国大陆省份前10位的有45种,煤炭、石油和天然气等石化能源资源尤为丰富。
这些资源分布广泛,体系比较完整,具有建设大型钢铁、建材、化工等综合工业基地和发展煤化工、盐化工、油化工的有利条件和良好基础。
再次,河北还有着得天独厚的地理区位条件。
坝上地区、燕山、太行山是津冀都市圈的水源地,也是京津及华北平原的主要生态屏障;环渤海区是“东北、西北、华北”三北的中转站和重要出海通道;4780公里的海岸线上有秦唐沧曹等四大港口,其中秦皇岛和黄骅是我国最大的两个能源输出港。
此外,在京津冀都市圈中,河北从铁矿开采到钢铁冶炼、石油开采到基本(石化、盐化、煤化)化工;从密集的港口到综合运输枢纽、粮食主产区到其他基础产业领域,可以说是应有尽有,河北这种得天独厚的地缘优势、资源优势是其他地区所不具备的,这不仅是河北自身的发展的物质基础,也是京津冀都市圈能够确立的必要条件之一。
《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地理背景》知识清单
第四章国土开发与保护第一节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地理背景【学习指南】1.京津冀能够实现协同发展的基础是什么?2.京津冀各自独立发展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有哪些?3.京津冀协同发展的路径是什么?知识点1:京津冀地区协同发展的地理背景1.京津冀地区战略地位十分重要,历史上就是我国的政治、文化中心和重要的经济中心之一。
2.京津冀地区具有空间上相毗邻的区位优势,利于京津冀地区统筹规划、协同发展。
2.京津冀地区是我国主要的高新技术和重工业基地,也是我国政治、文化、国际交流和科技创新中心所在地。
3.京津冀地区地形多样,西侧是太行山脉,北部有燕山山脉,东临渤海,中部、南部属华北平原。
地势上西部、北部较高,东部、南部较低,总体呈现西北高、东南低的特点。
4.京津冀地区属于温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
从降水的时空分布来看,降水多集中于夏季,特别是7、8月份。
降水量从沿海向内陆、由东南向西北呈递减趋势。
5.京津冀绝大部分地区位于海河流域,潮白河、永定河、大清河、子牙河、南运河和北运河为该区域的核心水系。
湖泊主要有白洋淀。
6.京津冀地区主要供水源是地下水。
为满足城市发展和工农业生产快速增长的需求,京津冀地区地下水超采现象严重,并诱发了严重的地面沉降、地裂缝等。
2014年底,南水北调中线一期工程正式通水,有效缓解了水资源短缺状况,大大减轻了京津冀地区地下水超采的情况。
京津冀地区地下水位已开始回升。
7.在京津冀地区海运条件便利,岸线资源丰富。
8.京津冀地区的人口和产业分布不均衡,地区间缺乏紧密的产业关联,缺少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产业集群。
许多产业同质化竞争严重,缺乏有效协调。
知识点2:京津冀地区发展中遇到的问题1.北京集聚了过多的非首都功能,“大城市病”问题突出,人口增长过快,交通拥堵,房价持续高位,社会管理难度大,社会问题凸显。
2.天津产业结构不够合理,重化工业产值占工业总产值60%以上,资源环境的压力大,面临着经济转型的重要任务。
京津冀环境问题及对策
2015-6-28
2.1大气污染问题
(1)大气环境质量逐步改善 京津冀大气环境质量
2015-6-28
河北省各设区市环境空气质量平均值对比情况
2.1大气污染问题
(2)大气污染物排放总量趋于减少
2015-6-28
河北省大气污染物排放量
2.1大气污染问题
(3)达标天数总体状况在增加 2014年京津冀区域13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空气质量平 均达标天数为156天,与2013年相比,平均达标天数比例 上升5.3个百分点。重度及以上污染天数比例为17.0%,与 2013年相比下降3.7个百分点。超标天数中以PM2.5为首要 污染物天数最多,其次是PM10和O3。
3. 国外典型城市(区域)环境污染防治经验 3. 国外典型城市(区域)环境污染防治经验
3.2国外水环境污染防治经验
3. 国外典型城市(区域)环境污染防治经验 3. 国外典型城市(区域)环境污染防治经验
3.3 国际上治理区域性环境污染的经验
第四部分
河北省在京津冀环境 一体化中的定位
4.河北省在京津冀环境一体化中的定位 4.1 河北省环境角色的困局 环境与经济发展的两难选择 河北省环境与京津冀一体化的博弈
沙漠化造成河流、水库、水渠堵塞 沙漠化在一些地区造成铁路路基、桥梁、涵 洞损坏,使公路路基、路面积 沙,迫使公路 交通中断,甚至使公路废弃
*
2.3生态性贫困和贫困性生态问题交织
A B
A
B
图2-6 农田和草地地表砾质化(A: 农田砾质化; B: 草地砾质化)
图2-5 地表风蚀坑(A和B为两个地点的风蚀坑)
沙化土地面积占土地调查面积比例
2004年 3.3 1.3 12.8 11.4 18.3 2009年 3.2 1.3 11.3 10.1 18.2
京津冀三地优劣势分析
京津冀三地优劣势分析促j钎硒宪考考2007年第8期(总第2064期●京津冀三地优劣势分析一,北京市发展的优劣势分析(一)优势条件.l_区位和交通优势.北京市区位和交通优势突出,具有联结东北,华北,西北乃至全国的枢纽性区位.北京市拥有四通八达的现代化,立体交通网络.北京市是东北,西北,华北最大的物流城市.全市道路总长度约5500公里.轨道交通运营里程达到l14公里.2004年底,北京市境内道路总里程达到l9009公里,全市路密度达到113.1公里/百平方公里;按人口计算公路密度达到1655公里/万人;人均道路面积达到16.5平方米/人.北京市有6条呈放射状通往全国各地的高速公路,公路密度每百平方公里85.4公里.北京市有发达城市公共交通体系,公交线路776条,年客运量47亿人次.北京市是全国最大的铁路枢纽之一.北京市与全国大多数大中城市之间均开通有直达列车,经过几次提速,加之采取夕发朝至,电脑联网售票等一系列改革措施,铁路吸引了大批客流.2003年旅客运输量31237.4YY人次.北京市是全国航空线的交汇中.0,2003年民用航空运送1245.5万人,首都机场已开通200条国际国内航线,通往世界主要国家及地区和国内大部分城市.首都国际机场新航站楼启用后,已进入亚洲最繁忙机场的行列.2.资源集聚优势.作为首都,北京市有着天然的资源集聚优势,在人才,科技等方面积聚优势明显.同时,北京市又集中了全国最多的管理部门,除国务院各部委机关,中央银行和其他政策性银行,商业银行,商业保险等重大金融机构的总部以及国有大中型企业总部大都设在北京市,此外,北京市还汇集了众多的中外咨询机构,投资机构等.从全国来看,北京市资源集聚优势明显.3.产业发展优势.北京市有工业企业近2万家,高新技术产业成为带动工业增长的龙头, 形成了包括电子,机械,化工,轻工,纺织,印刷等行业,门类齐全,较为完整的工业体系.2004年,全年完成工业增加值1290.2亿元,工业对全市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43.4%;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增加值1259.5亿元;高新技术产业实现增加值377.7亿元,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为30%.在高新技术产业中,电子与信息,生物医药,新材料,光机电一体化占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的比重分别为64.7%,8.8%,10.7%和12.6%.第三产业是北京市经济发展中的主导产业.金融保险业为北京市第三产业中的第一大行业. 2004年金融保险业增加值达598.6亿元,占全市生产总值的比重为7.16%.商业服务业等较为发达.2004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额2191.8亿元,年末全市连锁商业企业达到152个,实现零售额635.2亿元,连锁商业零售额占社会消费品零售额的比重达到29%.房地产业发展较快, 2004年房地产业实现增加值228.4亿元.2004 年全年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实现增加值317.8亿元.开发区建设取得长足进展.2004年全年各类开发区实现总收入4876.2亿元,比上年增长25%;实现工业总产值2796亿元,实现利润287.4亿元.中关村科技园区继续保持快速发0...展.2004年全年新认定高新技术企业4268家, 比上年增长3.1%.年末,高新技术企业总数达20364家;全年实现总收人3625.2亿元;实现增加值760.9亿元,占全市生产总值的比重为17.8%.在企业发展方面具有一定的优势.联想,方正,同仁堂,全聚德等130家品牌企业已成为北京市的支柱企业,其利税总额占全市总额的36.6%.目前北京市在有效期内的中国名牌产品已达到2O个,同时北京市共有130家企业的138个品牌属于北京市名牌产品,类别涉及电脑,家用电器,服装,化妆品和食品等.在130家企业中,国有或国有控股企业76家,占总数的58.5%;民营企业46家,占总数的35.4%;合资企业8家,占总数的6.2%.其中上市企业l7家.2003年,这130家生产企业实际完成销售收人1175.7亿元,占当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销售收入(3885.7亿元)的30.2%;利税总额153.5亿元,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利税总额419亿元的36.6%.4.市场优势.作为人口总数(包括常住人口和流动人口)l800万左右的特大城市,北京市具有巨大的市场优势.表现在:一是有足够大的社会需求总量和市场交易总量,2003年北京市社会商品零售总额达1744亿元人民币,在中国内地位居第二,金融活动交易总量更高达13331 亿元人民币;---是北京市的市场信息密集程度远远超过内地一般城市,对区域经济发展起到重要的支持作用;三是北京市的地理位置优势在环渤海地区有重要地位,具备发展现代物流业的基本条件;四是北京市在内陆地区有很强的消费示范作用;五是北京市已成为中国内陆地区服务贸易重要的中转中心,2003年经常项目下的非货物贸易出口结汇达136亿美元,占全国总水平的15.7%.5.科教优势.北京市是全国最大的科学技术研究基地.具有了学科门类齐全,研究领域广阔,有雄厚研究力量的自然科学,技术科学和社会科学体系,成为全国最大的科研基地和国内外科学技术信息的重要集散地.中关村地区具有独特的科教优势,是世界少见的科技资源密集区.在近3O平方公里的区域里拥有包括北大, 清华等着名高等院校.目前,北京市级以上独立科研机构503个,居全国第一.每年获国家奖励的成果占全国的三分之一.2004年年末,北京市开展科技活动的单位4000家,拥有科技活动人员29万人,其中科学家和工程师25万人,占科技活动人员总数的86.2%.北京市科技活动经费支出总额510亿元,其中R&D经费支出300 亿元,增长l7.1%,R&D经费支出相当于全市生产总值的7%.北京市创新,创业条件优越.创业孵化体系建设成效显着.2004年年末,北京市孵化器总数66家,人孵企业约2300家,总孵化面积8O多万平方米,建立大学科技园l4家.创新服务体系初步建立.2004年年末,北京市共有科技中介机构5000多家,相关行业协会150余家,各类专业服务中心500多家.专利成果突出,2004年全年申请专利18402件;授权专利9005件.技术交易日趋活跃.2004年全年成交技术合同35549项,合同成交总金额425亿元;其中技术交易额387.5亿元.北京市产权交易所累计挂牌项目2976个,挂牌总金额300亿元;其中高新技术项目成交749个,成交金额77.5亿元.北京市是全国教育最发达的地区.1993年普及了九年制义务教育.2004年年末,北京市普通小学1504所,在校生51.6万人;初中422所,在校生38.7万人.普通高中招生9.4万人,在校生27+5万人.中等职业学校招生7.7万人,在校生25.7万人;其中,普通中专招生3.3●缠j孛r硒l螽=考考2007年第8期(总第2064期) ●万人,职业高中招生2.6万人,技工学校招生1.8万人.北京市共有普通高等院校77所,比上年增加4所;其中,本科院校27所.全年共招收本专科学生14.7万人;本专科在校生达到50万人;毕业学生9.96万人.北京市共有48所普通高校和I15个科研机构培养研究生,全年招收研究生5.6万人;在学研究生达到l4.4万人;毕业研究生2.95万人.北京市共有79所民办高校,在校学生22万人;93所民办普通中学,在校学生3.6万人;12所民办小学,在校学生0.5万人. 目前北京市18~22岁人口的高等教育毛入学率已达40%以上.据有关调查,北京市民的文化教育程度在中国最高,每百人中就有14人受到高等教育.6.文化和医疗卫生等社会事业发展优势.文化方面.北京市拥有亚洲最大的图书馆——北京图书馆在内的26家公共图书馆,门类众多的博物馆已超过百家.广播和电视节目实现24小时, 多种语种播出.至2003年底,北京市共有各类电影放映单位180个,其中电影院56个,放映场次l0.3万场,观众人次达到609:4万人,票款收入1 亿元.出版的报纸达到248种,出版的期刊达到2375种,出版图书88687种,共有26种图书,期刊,音像制品在国家各类大奖的评选中获奖.医疗卫生方面.卫生事业迅速发展.服务体系逐步完善,医疗卫生力量不断增强.北京市有卫生机构4998个,床位7.5万张;平均每千人拥有医院床位6.46张.卫生技术人员11万人,平均每千人拥有执业医师4.2人.医院硬件设施逐步接近国际先进水平,一般医疗设备的普及率达到100%.体育方面.截至2003年底,北京市所有街道,乡镇和有条件的社区居委会,25ok的行政村均配建了全民健身工程.7.旅游资源优势.北京市具有丰富的旅游资源,对外开放的旅游景点达200多处,有世界上最大的皇宫紫禁城,祭天神庙天坛,皇家花园北海,皇家园林颐和园,八达岭,慕田峪,司马台长城以及世界上最大的四合院恭王府等名胜古迹.北京市共有文物古迹7309项,其中国家文物单位42个,市级文物保护单位222个.北京市共有旅游定点饭店659家,其中星级饭店614 家,客房数达到10.9万间,旅行社近500家,有21个主要语种的导游人员5000多人,业务遍及全球市场.2004年,接待海外游客315.5万人次,旅游外汇收入3I.7亿美元,比上年增长66.8ok;接待国内旅游者1.2亿人次,旅游收入1145亿元,比上年增长62.2ok.(二)主要矛盾和问题.1.资源短缺问题突出.一是水资源严重短缺.北京市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不足300立方米, 低于国际公认的人均1000立方米的缺水线,仅相当于全国人均水资源占有量的1/8.据计算, 20世纪60年代以来,北京市平均每年超采地下水1.13亿立方米,截至目前,北京市已超采地下水40多亿立方米.二是土地资源稀缺.北京市土地面积为16807+8平方公里,三面环山,只有东南方向是大面积平原地带,平原面积占北京市土地面积的38%.北京市是目前我国人均耕地最少的城市,2002年人均仅0.36亩.北京市可利用土地是161万公顷,已利用143万公顷.未利用土地只有l8万公顷;北京市平原地区土地利用率已达95ok以上,土地供需矛盾相当突出. 三是能源依赖性强.北京市是能源消费大市,能源消费总量仅次于上海市,为国内第二大能源消费城市,2004年能源消费总量为5085万吨标准煤,按常住人口计算,人均能耗3.41吨标准煤, 约为全国平均水平的2.4倍.但北京市能源资源却极为有限,本地自供能源仅占能源消费总量的6ok,北京市电力,煤,天然气都高度依赖外地.随着我国能源供应约束的日益显现和国际原油价格的持续上升以及能源领域市场化程度的提高,物流总量增大带来的运输制约,北京市能源供给存在很大不确定性.2.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还存在差距.北京市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还存在一定差距.北京市道路交通设施承载力明显滞后,全市道路面积的年均增速低于车辆年均增速6个百分点.北京市的污水管网,污水处理厂,热力管网等环境基础设施与国际大城市相比还有很大差距.3.体制等制约因素较多.首先,与沿海城市比,北京市长期以来受计划经济影响相对较大.作为首都,北京市各方面的改革开放措施比较慎重,一方面要考虑政治影响,另一方面要考虑改革,发展与稳定的关系问题,这使得北京市在经济发展上很难像一些沿海城市那样敢冒风险,抢抓机遇,快速提升自己的经济实力.其次, 北京市的条块分割比较严重.北京市隶属的经济自成一块,各个中央部委的总公司等则相对封闭,而一部分在京的中央高校,与地方的联系也很少.这使得北京市难以有效利用其属地上的资源.再次,北京市城市负载较重.一方面,北京市肩负着要为中央,为全国,为国际活动服务的重任;另一方面,北京市负担的城市功能越来越多,大城市病日益严重.4.国有经济比重高,政府对企业干预比较大.2003年,北京市公有制企业数量,产值,资产等经济指标均占全市的30%左右,而国有经济的固定资产投资所占比重则超过50%以上. 固定资产投资来源中预算内资金投入比例过高,分别是上海市和广州市的8一lO倍.同时,利用外资相对不足,2003年外商投资仅占全部投资的2.4%,比上海市低6个百分点,总量上只有上海市的1/10左右.5.区域发展不平衡,二元结构明显.北京市中心城区功能过度集中.八个城近郊区以8%的土地面积容纳了62.7%的人121,居住了850.3万人,人口密度达到6207人.行政,国际交往,文化,金融,医疗,教育,商贸等主要功能都集中在市区,导致城市建设向高容量,高密度发展,城市热岛效应加剧,中心区交通拥堵矛盾突出,人居环境改善难度大.与城区相比,城郊农村发展缓慢.农村基础设施及公共服务设施投资明显不足,建设严重滞后.北京市城乡二元结构较为明显.2004年,城乡居民收入由上年同期的1.86:1扩大为1.93:1. 同时,北京市南北城发展失衡,山区和平原发展差距拉大等问题较为突出.6.产业发展中存在产业发展重点不突出,产业集群发展滞后,产业融合能力较弱,产业技术进步不快等问题.(1)产业发展重点不突出.目前,北京市尚未形成完整的战略发展产业体系,在经济结构调整中,较多强调产业的全面升级,较少考虑对潜力产业的选择和培育,致使产业结构缺乏梯次性配置,产业融合程度低,关联效益不高.(2)产业集群发展滞后,产业融合能力较弱.相对来说,北京市的产业发展中,组合和利用生产要素的能力较弱,产业集群发展滞后,进而导致产业链竞争力不足.北京市尽管自然资源短缺,但人力资源丰富,研究与创新能力强,具有很多好的生产要素.但北京市组合和利用生产要素的能力较弱,人才优势并未得到充分发挥,企业家资源利用不足,影响了产业集群的发展,如北京市IT产业的许多优秀科研成果并没有在北京市完成产业化过程,相反科研成果甚至是优秀IT产业人才却大量流向了长三角和珠三角地区.北京市的水资源和土地资源短缺,发展现代制造业的商务成本较高,又缺乏必要的发展大规●●_锯壁堑够2007午第8期(尊第o64期)模制造业的"企业群"和"生产链".从这些年制产业化步履维艰.四是高新技术企业规模过小,造业发展情况看,一个突出问题是产业配套和服结构不合理,技术力量分散.务条件欠佳,制造业与服务业融合度不够.受商(4)产业布局和区县分工不尽合理.北京务成本高,中小企业发育不足等因素的影响,北市城市中心区产业布局过密.人El 和经济活动京市产业配套成本较高,周边省市又不具备很强主要集中于占全市土地面积8.15%的城区和近的配套能力,使得很多零部件需要远距离输入,郊区.据特华财经研究所相关分析,2003年,北增加了生产成本.如北京市的汽车工业.由于京市城区土地面积仅占全市的0.52%.而人El体制,管理和成本等方面的原因,北京市零部件则占到18.25%,人I:i密度高达31045人/平方企业没有打开国内市场,主要局限于为本地和本公里;实现国内生产总值965.88亿元,占全市的体系的整车厂配套,产量难以达到经济规模,导24.79%;财政收入92.22亿元,占全市的致相当多的配套企业陷入效益低——产品开发32.36%.北京市开发区则过度平铺,缺乏统一投入低——技术更新慢——市场竞争力下降的规划和协调,产业同构化严重,有竞争力的产业恶性循环.集群尚未完全形成.从产业的区县分工看,由于(3)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还存在不少差距.缺乏城乡产业一体化布局的宏观指导,各区北京市高新技术产业有了长足发展,但仍存在不(县)存在着重复建设和产业结构雷同的特征.少问题:一是技术落后,创新能力不足.总体看目前,各区(县)都在争相发展高新技术,汽车及来,无论北京市高技术产业产值在工业总产值中零部件,光机电一体化等产业,争相建设总部基的比重,还是北京市高技术产品的种类,质量和地,会展中心,物流基地等.性能与国际先进水平相比都差距较大.二是研(5)企业经济实力较弱,规模偏小.北京市发投入低,企业缺乏核心技术.2003年,北京市重点行业的企业集团数量偏少,规模偏小.2003高新技术产业研究开发费用占销售收入的比重年,在北京市属l19家企业集团中,文化体育,信仅为2?27%,而世界500强企业的这一指标一般息传输,计算机服务,金融保险,娱乐餐饮等几大为5%10%,电信,医药等行业更是高达20%重点行业集团仅有11家,总资产为264亿元,分以上.企业缺乏核心技术,创新能力不强,发展别只占北京市全部企业集团的9.2%和5.7%.后劲相对不足;在高端产品开发方面没有大的突二,天津市发展的优劣势分析破,规模经济效应难以实现.不少企业R&D投(一)优势条件.资甚微,尚不足1%;投资力量分散,形不成资金1.区位和交通优势.天津市是中国北方最聚集作用,制约了高新技术产业迅速发展.三是大的沿海开放城市,也是中国北方最大的工商业高新技术成果转化为生产力的转化率低.北京城市和传统通商口岸.天津市区位优势明显,地市与发达国家相比,科学技术和经济结合不很紧处中国北方黄金海岸的中部,不仅毗邻首都,还密.科研机构和高等院校开发的项目有时不适是华北,西北广大地区的出海口,是中国北方对应市场需求,高技术产品的商品化差,企业尚未内外开放两个扇面的轴心,是亚欧大陆桥中国境成为高新技术转化主体.高新技术成果转化为内距离最短的东部起点.天津市的滨海新区依生产力的过程过长,以致丧失其先进性,转化率托三北,面向东北亚,新区内的天津港是中国北讨低.们30%右.此老I{碲了寓持-/:r县+镗A留皂n拥古厶囝且.^^壮——…一倔所碍宪考考2007年第8期(总第2064期)箱码头,与世界上17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300多下和渤海大陆架,主要有石油,天然气,煤.大港个港口保持着贸易往来.天津港保税区是中国油田位于天津市的东南部,具有分布广,油层厚,汽车进出口的重要基地,全国一半左右的进口汽渗透性能好,含硫低,经济价值高等特点.已探车来自这里.新区内的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则明的石油储量为4.5亿吨,天然气储量140亿立长期以来是外商来中国投资的首选地之一.天方米.已探明分布在蓟县下仓及宝坻县北潭一津滨海国际机场有多条国际国内航线,是华北地带的蓟宝煤田,面积72平方公里,含煤地层总厚区最大货运中心.天津铁路枢纽是京山,京沪两度530米,储量6.8亿吨.天津市平原地区蕴藏大铁路干线的交汇处.天津市公路四通八达.着较为丰富的地下热水资源,具有埋藏浅,水质目前,天津市已形成以港口为中心的海陆空相结好的特点,目前已发现lO个有勘探和开发利用合,立体式的综合性的现代化的运输网络.价值的地热异常区,热水总贮量1103.6亿立方2.资源优势.从土地资源看,全市土地总米,是中国迄今最大的中低温地热田.面积为1787.96万亩,其中耕地面积743.3万3.产业发展优势.天津市工业主要以制造亩,占全市土地面积的41.57%;园林面积49.2加工业为主,拥有140多年的历史,制造业行业万亩,占2.75%;林地31.5万亩,占1.76%;牧齐全,门类众多,在全国统一划分的164个工业草地1万亩,占0.06%;居民点及工矿用地门类中,天津市有156个.目前,天津市工业增314.6万亩,占17.6%;交通用地49万亩,占长已从过去依靠传统产业支撑转向依靠支柱产2?74%;水域473.6万亩,占26.49%;未利用土业和高新技术产业支撑.全市工业已经形成了地l25?7万亩,占7.03%.全市的土地,除北部以电子信息,汽车,化工,冶金,医药和新能源及蓟县的山地,丘陵外,其余地区都是在深厚沉积环保六大支柱产业为代表的优势产业和光通信,物上发育的土壤,其中褐色土是耕性良好的肥沃移动通信,白色家电,绿色电池等十二大产品制土壤,在海河下游的滨海地区,有待开发的荒地,造基地.2004年,六大支柱产业实现产值滩涂120多平方公里,是发展石油化工和海洋化3797.7亿元,同比增长35.5%,占全市限额以上工的理想场地.在市区外环线和中环线之间,还工业的70.6%,对工业增长的贡献率达到有70平方公里基础设施良好的可供开发利用的76.7%.无缝钢管,锂离子电池,皮质激素类药空地.物等高新技术产品已成为"天津制造"的新一代天津市矿产资源丰富,已探明的金属矿,非标志性产品.目前,天津市的经济增长已由过去金属矿资源和燃料,地热资源有30多种.金属单纯依靠传统产业支撑逐步转向依靠优势产业矿产主要有锰硼石,锰,金,钨,钼,铜,锌,铁等和高新技术产业支撑,高新技术产业产值以年均l0余种,其中锰,硼不仅为国内首次发现,也为20%的速度增长.2004年,高新技术产业完成世界所罕见.非金属矿产主要有水泥石灰岩,重产值1731亿元,占限额以上工业的比重达到晶石,迭层石,大理石,天然石,紫砂陶土,麦饭石32.2%,比1993年提高了25.2个百分点;科技等.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嘉泰陶瓷公司利用紫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50%以上,已经砂陶土生产的工业陶瓷釉面砖出口,抗压强度居步入全国高科技城市的行列.世界同类产品之首.金属矿和非金属矿主要分近年来,天津市服务业经济总量不断扩大,布在天津市j匕部山区燃料咨源堋藏存平原劬结构不断调救对外耳前程序断坦#一●_饶衔硒老考2007年第8期(总第2064期)一…大批极具发展潜力的现代服务业,如邮电通讯,然资源丰富,在滨海地区有1199平方公里可供房地产,社区服务,信息服务,现代物流以及中介开发建设的荒地,滩涂和少量低产农田.渤海海服务等行业迅速兴起,为更大规模吸引海外投资域石油资源总量98亿吨,其中已探明石油地质创造了更为方便快捷的条件.储量32亿吨,天然气近2000亿立方米.滨海新天津市拥有国家允许的各类形式的投资载区是我国重要的石油开采与加工基地.电子信体,包括国家级的开发区,保税区,新技术产业园息业名列全国前茅.海洋化工历史悠久,生产规区,出口加工区等,可以享受国家提供的各类最模和产品质量世界知名,全国领先.石油套管产优惠的政策.其中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更是连量跻身世界四强.滨海新区拥有的国家级开发续几年在主要经济指标及综合经济实力方面位区,保税区,海洋高新区,出口加工区等一批功能列全国开发区之首.天津市下辖的18个区县都经济区,已经建立了适应经济快速发展的政府管有各自独具特色的开发区,各类工业小区也都是理体制和与世界经济接轨的市场经济运行机制.按照国际标准开发,提供国际通行的工业物业管天津开发区投资环境综合评价已连续八年位居理服务.全国国家级开发区第一.4.科技创新优势.天津市人力资源丰富,而随着天津港港口经济的快速发展,滨海新科技创新优势明显.全市现有各类专业技术人区的区位优势,制造业优势,基础设施优势,产业员60余7JA.,科研院所l59个,国家级实验室8服务优势,区域功能优势和技术优势不断得到强个,国家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0个,国家级和部化.目前天津港已与滨海新区形成了港区相融,级技术检测中心27个.全市有37所高等院校,繁荣共济的统一体,创造了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的230个学科专业,16.6万在校学生,每年约有2独特优势.万多学士生,硕士生和博士生毕业.形成Tt]类目前,国务院已经把规划和发展滨海新区作基本齐全,层次结构比较合理的高等教育体系.为国家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滨海新区面天津市还有各级各类中等职业技术学校389所,临着重要的历史机遇.天津市已初。
京津冀的资源环境特征
、京津冀的资源环境特征1.环境特征(1) 地理区位:中国北方渤海边的“首都圈”京津冀是中国的“首都圈”,包括北京市、天津市以及河北省的保定、唐山、廊坊、石家庄、秦皇岛、张家口、承德、沧州、邯郸、邢台、衡水等11个地级市。
位于东经113 °4'-119 °3',北纬36 °1' -42 °7'之间,总面积21.6万平方公里。
以北与辽宁、内蒙古自治区相接壤,以西与山西交界,以南与河南、山东相邻,以东紧傍渤海。
(2) 地形地貌:包含多种地理要素,可分为西北山地、东南平原、东部海域三大地域单元京津冀地处华北平原,北接内蒙古高原,西邻黄土高原,东临渤海。
该地 区西为太行山山地,北为燕山山地,燕山以北为张北高原,其余为海河平原。
受 燕山、太行山、内蒙古高原的影响,京津冀地区整体地势呈西北高、东南低的特 征。
区域内部的自然地理要素较为齐全:山地、高原、丘陵、平原、盆地、湖泊 洼淀、海洋等均具备。
根据京津冀地区自然地理基本要素特征,可将该地域总体分为三大地域单 元:山区、平原、海域。
其中,山区包含高原、山地、盆地等地理要素。
*1東岸熬地理■卓婁■耨征理4(X 京先f* M Jt■ |f! (T ffil ®)1£> (* ) ■«it flt i鲁)C tt*■,討 iiJU1 l 叫>16 410-- ■1 || 9171(71ion g 1 Z16 020 ]<K> 010072MMTO 19757 4 *577n 3 關Iff.D ao uOiO M U4 na留144H 3 II tt 00 Q E*1.9W&64. R«. Jf 9.M. &IL51 a站1M4H 7 ft <oo 0 0 0 0 22 711n i 12 111 10.5 疆瞄煌淀O L O6o. 04144XI4148i. yI3J447MO右临电肾:科尿辎览怖材踪枠补3)气候:暖温带半湿润大陆性季风型气候、气候温暖、水热同期、四季分明京津冀地处中纬度,属暖温带、半湿润大陆性季风型气候,气候温暖, 水热同期,十分有利于植物的生长。
中图版高中地理必修第2册 第四章 第一节 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地理背景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发布的《“十三五”时期京津冀国民经济和社会发 展规划》是全国第一个跨省市的区域“十三五”规划,明确了京津冀地区 2016—2020年五年的发展目标。根据规划,“十三五”时期京津冀地区将打 造国际一流航空枢纽,构建世界级现代港口群,加快建设环首都公园,打赢 河北脱贫攻坚战,建立健全区域安全联防联控体系,全面提高首都服务国际 交往的软硬件水平,加强与长江经济带的联动。 结合材料探究: (1)京津冀协同发展的位置优势有哪些? (2)京津冀地区的气候特征是什么? (2)京津冀地区发展的不利条件有哪些?
推动不同运输方式之间客运联程联运,主要城市之间实现交通“一
卡通”
路径
具体表现
有效地进行产业整合,在区域范围内建立完整的产业链,把北
京市和天津市市区内部以及周边的产业进行转移、扩散和优
化升级
北京地区首先要加快自身产业的扩散和升级 产业一
天津要加快老城区产业的转移扩散与转型 体化
河北地区要完成对京津转移产业的承接,并结合自身特色进
2.京津冀协同发展的路径
路径
具体表现
制定《京津冀协同发展交通一体化规划(2014—2020年)》
交 京津冀地区内快速铁路覆盖所有地级市,高速公路覆盖所有县级市 通 形成京津石中心城区与新城、卫星城之间“1小时”通勤圈,京津保 一 唐“1小时交通圈”,相邻城市间基本实现1.5小时通达 体 建成北京、天津、石家庄、唐山、秦皇岛5个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 化 不同运输方式之间换乘时间不超过10分钟
(2)京津冀协同发展有利于( ) ①疏解首都核心功能,缓解“大城市病” ②优化城市群结构,打造世界级城 市群 ③促进区域经济发展,形成新的经济增长极 ④治理大气环境,改善 区域生态环境质量 A.②③④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
第一节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地理背景-中图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二册(2019版)教案
第一节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地理背景一、课前导入1. 了解协同发展的概念协同发展指不同地区之间通过合作协同,实现各自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协同发展的方式。
近年来,中国政府提出了京津冀协同发展这一战略,旨在促进这一地区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
那么,京津冀协同发展需要具备哪些基本条件呢?2. 了解京津冀地区的基本信息•京津冀指北京、天津和河北省。
•京津冀地区面积约216,910平方千米,人口超过1.12亿。
•京津冀地区是中国的经济、文化、科技和综合实力最强之地。
二、教学内容1. 京津冀的地理位置京津冀位于中国华北平原南缘,东西狭长,南北较宽。
其地大致范围如下:•北界:河北省张家口市•南界:河南省永城市•西界:山西省长治市•东界:渤海和黄海2. 京津冀的自然地理条件(1)地势和地貌•京津冀地区地势总体东北高、西南低,呈倾斜状。
•北部是燕山山脉,南部主要为太行山和丘陵平原。
(2)气候•京津冀地区属于暖温带半湿润气候区。
•春季风力较大,雨量较多;夏季一般多为高温干燥,但也可能受到台风影响;秋季气温适宜,降水较少;冬季异常寒冷干燥。
(3)水文地理•京津冀地区有运河、白洋淀、渤海、黄海等水系,是华北地区的重要水利中心。
3. 京津冀的人文地理条件(1)文化遗产•京津冀地区有十三陵、故宫、颐和园、天坛、长城等文化遗产。
(2)人口分布•京津冀地区人口较为密集,区域内有7座超过千万人口城市。
(3)经济发展•京津冀地区经济总量居全国前列,是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和科技中心地区。
•京津冀地区产业结构较为齐全,以科技、金融、服务业为主。
三、课堂讨论1. 城市化和城镇化•城市化和城镇化是现代社会不可避免的趋势。
•但城市化也带来了一系列问题,例如破坏生态环境、劳动力失业、交通拥堵、生活质量下降等。
•在京津冀协同发展的过程中,应该如何平衡城市化和保护环境的关系?2. 区域协调发展•区域协调发展是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基本要求。
•各城市之间的互补发展、合作发展、优势互补是区域协调发展的重要手段。
第三章 京津冀文化旅游区
河北省赵县的洨河上, 有一座举世闻名的石 拱桥,叫安济桥,又 叫赵州桥。它是隋朝 石匠李春设计和参加 建造的,到现在已经 有一千三百多年了。
这种设计,在建桥史上是一个创举,既减轻了流水对桥身的冲击力,使桥不容易被大水冲毁, 又减轻了桥身的重量,节省了石料。直到19世纪中叶,才在欧洲国家出现,比赵州桥晚1200多年。
Hale Waihona Puke 北戴河位于秦皇岛市区西南15千米处,因戴河流经而得名。它背靠峰峦叠翠的联峰山, 面向浩瀚无垠的渤海,东起鹰角亭,西至戴河口,潮平浪静,沙细滩缓,且受 海洋气候影响,冬无严寒,夏无酷暑,为我国著名的避暑胜地。
返回
白洋淀
白洋淀位于北京、天津和石家庄三大城市的腹地,各距150千米左右,是华 北平原上最大的淡水湖泊。
(1)北京市中心皇家建筑游览线:天坛、天安门 广场、故宫、景山、北海、恭王府、鼓楼等。 (2)北京西北郊以皇家园林为主的游览线:颐和 园、圆明园、大钟寺、动物园等。 (3)外环线现代大都市人文景观游览线:亚运村、 钓鱼台、大观园、世界公园等。 (4)远郊长城及明清皇陵游览线:长城、明十三 陵、清东陵(清西陵) (5)西郊名山古寺游览线:香山、碧云寺、卧佛 寺、八大处、潭柘寺等。
承德避暑山庄
避暑山庄坐落在承德 市区北部,又称承德 离宫或热河行宫。始 建于清康熙四十年 (1703年),前后历 经康乾盛世80余年的
经营,成为清代最具 代表性的园林之一。 是我国现存最大的皇 家园林。离宫的总面 积达到了564万平方 米,比颐和园大一倍。 整个建筑分为宫殿 区和苑景区。
木兰围场 位于河北省东北部(承德市围场 满族蒙古族自治县),与内蒙古 草原接壤;这里自古以来就是一 处水草丰美、禽兽繁衍的草原。
高中地理必考专题11 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地理背景(中图版2019)(Word学生考试版)
作业11 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地理背景一、单选题京津冀协同发展要以京津冀城市群建设为载体、以优化区域分工和产业布局为重点、以“一环六放射”的高速路网交通一体化体系为依托,打造1小时都市圈,努力实现优势互补、良性互动、共赢发展。
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京津冀三方目前产业结构既雷同又竞争,没有形成互补的格局,从区域协调发展的角度看,天津应着重发展的经济部门是()A.机械制造业B.传统服务业C.创意文化产业D.金融业2.京津冀高速路网一体化,目的是()①提高运输效率②增加运输方式多样性③加强城际联系④促进城市群互动发展⑤各城市形成独立完整的工业体系A.①②③B.③④⑤C.①③④D.①④⑤加强环渤海及京津冀地区经济协作,努力实现京津冀协同发展是重大国家战略。
读京津冀都市图图,完成下列各题。
3.京津冀经济协同发展,京、津的优势有①资金②土地资源③环境承载力④科技、人才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4.河北在京津冀协同发展过程中,区域特色经济发展方向是A.利用区位优势,迁入重型工业B.调整农业结构,发展现代农业C.加快科技产业,赶超京津地区D.依托人力优势,提升金融服务下图示意2000年和2010年京津冀地区人口流动类型区划分,据图回答下列各题。
5.2000~2010年京津冀地区()A.出现逆城市化现象B.人口分布趋于集中C.人口流动活力减弱D.京津人口占比下降6.为缓解压力,优化京津冀地区人口空间分布的合理措施是()A.加强京津冀交通一体化建设B.不断完善北京城市服务功能C.将京津产业大量转移到河北D.推动次一级中心城市的建设2017年4月1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决定在河北省雄县、容城、安新三县设立雄安新区,规划初始人口规模在100万人左右。
设立雄安新区,可以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是中央深入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的一项重大决策,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
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7.设立雄安新区的主要目的是( )A.降低北京市人口密度B.增加北京市服务功能C.吸引国家和外企投资D.减少北京市工业污染8.与京津地区相比,在河北设立新区的主要原因是( )①该地区基础设施完善,交通便利②该地区农业历史悠久,基础好③该地区开发程度低,用地充足④新区的建设有利于带动河北发展,打造世界级城市群A.①②B.①③C.③④D.②④9.雄安新区能够提供大量长期工作职位,其所属的主要部门为( )A.服务业B.重工业C.建筑业D.农业京津冀、长三角和珠三角城市群,如今已成为拉动中国经济的三驾主力战车。
描述京津冀地区铁路线空间分布特点
描述京津冀地区铁路线空间分布特点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资料,如教育随笔、日记赏析、句子摘抄、古诗大全、经典美文、话题作文、工作总结、词语解析、文案摘录、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 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materials, such as educational essays, diary appreciation, sentence excerpts, ancient poems, classic articles, topic composition, work summary, word parsing, copy excerpts, other materials and so on, want to know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描述京津冀地区铁路线空间分布特点1. 区域铁路网整体格局。
京津冀地区招商引资情况分析
京津冀地区招商引资情况分析【引言】京津冀地区是中国北方地区的经济中心和中央政府的所在地,也是现代化航空、后勤和交通中心。
近年来,京津冀地区在招商引资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果,吸引了大量的国内外投资。
本文将对京津冀地区的招商引资情况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建议和措施。
【招商引资情况分析】1. 政策优势:京津冀地区制定了一系列的招商引资政策和措施,包括税收优惠、土地优惠、金融支持等,大大降低了企业的经营成本。
政府还设立了专门的招商引资机构,为企业提供全程服务,帮助企业解决办事难题,提高了投资环境。
2. 交通优势:京津冀地区交通便利,具有区位优势。
北京、天津和石家庄等城市之间的高速公路、铁路和航线密布,方便了货物和人员的流动。
京津冀地区也是中国重要的国际航运枢纽,拥有多个国际机场和港口,便于与全球进行贸易往来。
3. 产业优势:京津冀地区拥有广泛的产业基础,特别是在高新技术、制造业和服务业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
这些优势与政府的产业政策相结合,为投资者创造了良好的发展机会。
京津冀地区还积极发展低碳环保产业,与国内外能源企业进行合作,促进了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4. 人才优势:京津冀地区拥有丰富的人才资源。
北京、天津和石家庄等大城市的高等教育水平较高,培养了大量的专业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
京津冀地区还吸引了众多的国际人才,促进了科技创新和经济发展。
【建议和措施】1.提高政策的透明度和稳定性:政府应当加强与企业的沟通,明确政策的指导方向和实施细则,避免频繁调整政策,以提供稳定的投资环境。
2.加强产业协同发展:京津冀地区应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制造业和服务业,并加强与其他地区的协同发展,形成优势互补、协同创新的发展格局。
3.推进经济一体化:京津冀地区应加强交通和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区域的互联互通水平,进一步加强经济一体化,提升整体经济竞争力。
4.注重人才培养和吸引:京津冀地区应加大对人才的培养和引进力度,创造良好的人才发展环境,吸引更多的高素质人才加入到经济发展中。
2021年高中地理 第四章 国土开发与保护 第一节 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地理背景学案 中图版必修2
2021年高中地理第四章国土开发与保护第一节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地理背景学案中图版必修2年级:姓名:第一节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地理背景⊙学习目标结合实例,说明国家某项重大发展战略的地理背景。
一、京津冀地区协同发展的地理背景战略地位该地区战略地位十分重要,历史上就是我国的政治、文化中心和重要的经济中心之一,具有空间上相毗邻的区位优势,有利于京津冀统筹规划,协同发展土地土地面积广,人口数量多,是我国主要的高新技术和重工业基地,也是我国政治、文化、国际交流和科技创新中心所在地地势总体呈现西北高、东南低的地势特点气候属于温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
降水多集中于夏季,降水量从沿海向内陆、由东南向西北呈递减趋势河湖绝大部分地区位于海河流域,湖泊主要有白洋淀水源主要供水源是地下水,京津冀地区地下水超采现象严重海运条件坐落着天津港、秦皇岛港、唐山港、黄骅港等天然不冻海港,海运条件便利人口和产业分布不均衡,许多产业同质化竞争严重,缺乏有效协调二、京津冀协同发展的路径1.整体定位:以首都为核心的世界级城市群、区域整体协同发展改革引领区、全国创新驱动经济增长新引擎和生态修复环境改善示范区。
2.路径。
(1)交通一体化。
(2)产业一体化。
(3)生态环保一体化。
⊙判断正误1.南水北调工程解决了京津冀地区水资源不足的问题。
( )2.河北省第一、第二、第三产业总量大,在京津冀地区经济最发达。
( )3.京津冀地区既存在水资源短缺的问题,又有水土流失的问题。
( )4.长江经济带以第二、第三产业为主,粮食产量在全国比重较小。
( )5.京津冀协同发展指京津冀地区均衡发展。
( )答案:1.× 2.× 3.√ 4.× 5.×探究点京津冀协同发展《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明确了京津冀在协同发展中的战略定位,如下图所示。
1.上图中★所示内容是京、津、冀的产业发展定位,请分别列举三地实现各自产业发展定位最具优势的一项区位条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京津冀的资源环境特征
1.环境特征
(1)地理区位:中国北方渤海边的“首都圈”
京津冀是中国的“首都圈”,包括北京市、天津市以及河北省的保定、唐山、廊坊、石家庄、秦皇岛、张家口、承德、沧州、邯郸、邢台、衡水等11个地级市。
位于东经113°04'-119°53',北纬36°01' -42°37'之间,总面积21.6万平方公里。
以北与辽宁、内蒙古自治区相接壤,以西与山西交界,以南与河南、山东相邻,以东紧傍渤海。
(2)地形地貌:包含多种地理要素,可分为西北山地、东南平原、东部海域三大地域单元
京津冀地处华北平原,北接内蒙古高原,西邻黄土高原,东临渤海。
该地区西为太行山山地,北为燕山山地,燕山以北为张北高原,其余为海河平原。
受燕山、太行山、内蒙古高原的影响,京津冀地区整体地势呈西北高、东南低的特征。
区域内部的自然地理要素较为齐全:山地、高原、丘陵、平原、盆地、湖泊洼淀、海洋等均具备。
根据京津冀地区自然地理基本要素特征,可将该地域总体分为三大地域单元:山区、平原、海域。
其中,山区包含高原、山地、盆地等地理要素。
(3)气候:暖温带半湿润大陆性季风型气候、气候温暖、水热同期、四季分明京津冀地处中纬度,属暖温带、半湿润大陆性季风型气候,气候温暖,水热同期,十分有利于植物的生长。
该区气候特征四季分明,春季干旱多风,夏季高温多雨,秋季天高气爽,冬季寒冷干燥。
年日照时数2500—2900小时;年总辐射5000—5800MJ/mz;年平均气温8—12. 5℃,最冷月均在1月份,而最热月渤海岸段多在7月,黄海岸段多在8月份,年极端最高气温34℃—44℃,年极端最低气温-13℃—-29℃;降水量主要集中夏季(占全年的60%—75%),黄海岸段比较湿润,年降水量较多(700—1000mm),而渤海岸段较干燥,年降水量较少(600—700mm);风速等值线与海岸线平行且密集,大陆岸线年平均风速为4—5m/s 。
2.资源特征
(1)矿产资源:矿产资源丰富、资源分布较集中且易于开发
京津冀城市群地处太平洋沿岸,毗邻渤海,矿产资源十分丰富,矿产资源储量之多与种类之广,是中国其他沿海地区所没有的。
煤炭、铁矿、海盐、石油、建材等储量非常丰富。
资源分布比较集中,易于开发投产;资源互补性强,便于规模化开采;匹配条件优越,有利于综合利用和深度加工。
因此近代以来形成了大型和较大型的矿区,历史悠久的如唐山开滦煤矿、冀东铁矿、长芦盐场等。
由于该区地处复合大陆的特殊地质环境,使得能源和矿产资源在沿海地区广泛分布。
本区富含主要为煤炭、油页岩、泥炭和铀矿床等固体燃料矿产,因此成为我国重要的煤炭资源基地。
除了上述各种资源外,海底还有石油、天然气、煤、铁、铜、硫和金等矿物,藏量也相当丰富。
(2)土地资源:耕地为主,林地为辅,建设用地占有比重较大
京津冀城市土地利用以耕地为主,林地为辅,建设用地占有比重较大。
受地形地貌影响,基本形成了北部山区林草地为主、未利用地为辅和南部平原耕地为主,建设用地为辅的两个土地利用类型。
(2013年数据,找不到更新的图和数据)
(3)水资源:水资源短缺
京津冀是典型的资源性缺水地区,水是京津冀地区重要的资源约束因子。
在多年的发展过程中,该地区始终受到缺水的严重困扰和水荒的威胁。
如表所示,京津冀地区水资源总量为199. 35亿立方米,仅占全国的0. 86%;地表水资源量89. 9亿立方米,仅占全国的0. 40%;地下水资源量152. 6亿立方米,占全国的2. 12 %。
而且由于京津冀地区承载了巨大的经济社会功能,该地区的人口繁衍、城市建设、工农业生产等都需要大量用水。
长期以来,地表水已具有“有河皆干,有水皆污”的形势,地下水超采问题也不容乐观。
参考文献
[1]闫苗苗, 李家存, 任丽丽. 京津冀地区土地利用及典型城市景观格局分析[J]. 地理空间信息, 2016(2):69-72.
[2]毕明. 京津冀城市群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研究[D].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2011.
[3]王丽. 京津冀地区资源开发利用与环境保护研究[J]. 经济研究参考, 2015(2):47-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