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理学:影响尿生成因素的综合实验 (2)
生理学影响尿生成的因素实验报告
![生理学影响尿生成的因素实验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ef876d4a854769eae009581b6bd97f192279bfca.png)
生理学影响尿生成的因素实验报告实验报告,生理学影响尿生成的因素。
引言:尿生成是人体排泄系统的重要功能之一,它受到多种生理因素的调控。
本实验旨在探究对尿生成具有影响的生理因素,并通过实验数据分析和讨论来解释这些影响。
材料与方法:1. 实验动物,使用健康的小鼠作为实验对象。
2. 实验组设定,将小鼠随机分为不同组别,每组包含相同数量的个体。
3. 实验操作:a. 水摄入量,控制不同组别小鼠的饮水量,如正常饮水组、限制饮水组和高水摄入组。
b. 药物干预,给予不同组别小鼠特定的药物,如利尿剂或抗利尿剂。
c. 饮食控制,控制不同组别小鼠的饮食成分,如高盐饮食组和低盐饮食组。
4. 数据收集,记录每组小鼠的尿量、尿液浓度和尿液成分等相关指标。
5. 数据分析,对实验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包括均值、标准差和显著性检验等。
结果与讨论:1. 水摄入量,限制饮水组的小鼠尿量较低,尿液浓度较高,而高水摄入组的小鼠尿量较高,尿液浓度较低。
这表明水摄入量是影响尿生成的重要因素。
2. 药物干预,利尿剂组的小鼠尿量增加,尿液浓度降低,而抗利尿剂组的小鼠尿量减少,尿液浓度增加。
这说明药物的使用可以直接影响尿生成过程。
3. 饮食控制,高盐饮食组的小鼠尿量增加,尿液浓度降低,低盐饮食组的小鼠尿量减少,尿液浓度增加。
这表明饮食中盐的摄入量也会对尿生成产生影响。
综合讨论:尿生成受到多种生理因素的调控,包括水摄入量、药物干预和饮食控制等。
水摄入量的增加会导致尿量增加,尿液浓度降低;药物的使用可以直接影响尿生成过程,利尿剂会增加尿量,降低尿液浓度,而抗利尿剂则相反;饮食中盐的摄入量也会对尿生成产生影响,高盐饮食会增加尿量,降低尿液浓度,低盐饮食则相反。
结论:本实验结果表明,水摄入量、药物干预和饮食控制是影响尿生成的重要生理因素。
进一步的研究可以探索这些因素对尿生成的调控机制,并在临床上应用于尿液相关疾病的治疗和管理中。
参考文献:(提供适当的参考文献,按照引用格式书写)。
影响尿生成的因素实验
![影响尿生成的因素实验](https://img.taocdn.com/s3/m/25c106d4102de2bd97058829.png)
尿液收集方法:
膀胱插管
腹部剪毛,耻骨联合上方正中剪口3-5cm,沿 腹白线剪开腹壁,将膀胱向尾侧移至体外,辨 认膀胱和输尿管的解剖部位,用针筒抽取尿液 6ml,装入两只试管。在膀胱顶部剪一丛行小 口,插入膀胱插管,穿线结扎固定,(注意: 结扎线不要堵住插管的两个入口,插管最好正 对着输尿管在膀胱的入口处,不要紧贴膀胱后 壁,以免堵塞输尿管。)用浸有38℃生理盐水 的纱布覆盖创面。
(2)血容量增加,肾小球血浆流量增加,使尿液滤过 增多,也促使尿液增加。
(3)血容量增加,刺激左心房及胸腔大静脉容量感受 器,冲动沿迷走神经上传到下丘脑的视上核和室旁核, 使抗利尿激素(ADH)的分泌与释放减少,远曲小管, 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减少,尿液增多。
结果分析
抗利尿激素 antidiuretic hormone, ADH
机制:肾小球毛细血管血压高低既受全身动脉血压的影响,又受肾小
球入球小动脉和出球小动脉的口径比例(也就是血管平滑肌舒缩程度) 的影响,而后一种因素比前一种因素更为重要。可使肾小球入球小动脉 收缩,,使肾小球毛细血管中血流量降低,滤过率减少,尿量减少。
因此在临床上抢救休克病人,使用大剂量的肾上腺 素时一定要注意患者尿量的变化。
实验结果
观察项目 10ml/Kg生理盐水 抗利尿激素2U 20%葡萄糖(4ml/Kg) 1:10000肾上腺素0.2~0.3ml 呋塞米5mg/Kg 刺激右侧迷走神经
血压
尿量
结果分析
一次快速注射10ml/Kg生理盐水,使血容量增加,会引 起下列情况:
(1)血液被稀释,血浆胶体渗透压下降,肾小球有效 滤过压增加,肾小球有效滤过率增加,尿量增加。
1. 记录正常血压、尿量。 2. 取尿液做尿糖定性实验。从记滴器下方接一滴尿于尿糖试纸 上,放置20~30秒,对比试纸颜色和标准颜色。 3. 按10ml/Kg静脉快速输入生理盐水,观察血压和尿量变化。 4. 静脉注射抗利尿激素2U,观察血压和尿量变化。 5. 静脉注射20%葡萄糖(4ml/Kg),5min内注完,观察血压 和尿量变化。在尿量明显增多时,取尿做尿糖定性实验。 6. 静脉注射1:10000肾上腺素0.2~0.3ml,观察血压和尿量变化。 7. 静脉注射呋塞米5mg/Kg,观察血压和尿量变化。 8. 切断右侧迷走神经,用阈上刺激连续刺激其外周断,使血压 降至50mmHg左右,观察血压和尿量变化。
影响尿生成的因素生理实验
![影响尿生成的因素生理实验](https://img.taocdn.com/s3/m/29f6a1ff227916888586d713.png)
(6)静脉注射垂体后叶素3-5U,观察尿量的变化。 垂体后叶素含有抗利尿激素,进入血液后,增加远曲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重吸 收,使尿液浓缩,减少尿量
实验结果
影响因素
正常尿量 iv.生理盐水20-40ml iv.20% GS 5ml 尿糖定性实验 iv.1:10000去甲肾上腺素0.3-0.5ml iv.呋塞米10-20mg iv.垂体后叶素3-5U
尿量
对照
实验
——
——
——
——
—— —— ——
实验分析
(2)由耳缘静脉徐徐注入生理盐水20-40ml,观察尿量的变化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Na、Cl被肾小管和集合管完全重吸收,同时有一些水分也被重吸收,所以尿液 生成量增大
(2)用止血钳轻轻将膀胱翻至体外,在膀胱顶部选择血管较少处剪一小口, 插入膀胱漏斗,漏斗口应对着输尿管的开口,用手术线结扎固定,漏斗收 集的尿液经引流管流出至小烧杯中;
3.尿道导尿管插入法:暴露家兔尿道外口(雄兔为主, 雌兔需正确分辨出尿道和阴道外口),将长30cm的橡胶 导尿管头端均匀涂抹液体石蜡,由尿道外口向膀胱方向插 入,插入过程中转动导尿管方向和深度,直至尿液从导尿 管中滴出。导尿管插入的深度由于家兔大小不一,雌雄不 同而异,一般导入的深度为5~7cm。
实验 影响尿生成的因素
1.实验目的: (1)掌握膀胱插管的手术方法 (2)掌握尿道插管导尿手术方法 (3)了解引导兔尿液的医学机能学实验方法 (4)观察某些体液因素对尿生成的影响
2.实验原理:略。
3.实验器材和药品:兔台,哺乳类动物手术器械一 套,20%氨基甲酸乙酯(乌拉坦),生理盐水,20% 葡萄糖溶液,1/10000去甲肾上腺素,速尿,垂体 后叶素
影响尿液生成的因素
![影响尿液生成的因素](https://img.taocdn.com/s3/m/d29c67c70508763231121231.png)
实验十二影响尿液生成的因素一实验目的1、了解泌尿生理实验的基本方法。
2、观察血容量、血浆胶体渗透压、动脉血压、血糖浓度、肾小球毛细血管压变化对尿生成的影响。
3、观察影响肾小管重吸收药物对尿生成的作用。
4、了解酚红试验的意义。
二实验原理尿生成的过程包括肾小球的滤过、肾小管和集合管的选择性重吸收和分泌三个基本环节。
凡能影响上述过程的因素,都可以影响尿的生成,从而引起尿的质或量发生改变。
耳缘静脉注射三实验器材家兔,微生物处理系统。
0.9%氯化钠20ml,20%葡萄糖5ml,0.01%NE0.3ml,0.6%酚红0.5ml,垂体后叶素四实验步骤1、用手术刀解剖家兔颈部,膀胱插管2、耳缘静脉注射(1)0.9%氯化钠20ml(2)20%葡萄糖5ml(3)先切断迷走神经,再刺激其末端(4)0.01%NE0.3ml(5)速尿5mg/kg,V=W*5mg/kg(6)0.6%酚红0.5ml(7)垂体后叶素2个单位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正常情况下家兔的血压在86-107之间,最大尿量为5d。
2.静脉注射0.9%氯化钠20ml后最大尿流量11d,最大血压为119mmHg。
分析:注射0.9%氯化钠20ml后,家兔血容量增加约10%,容量感受器兴奋,反射性的引起ADH释放减少,远曲小管和集合管重吸收水减少,同时肾小球血浆流量增加,肾小球率过滤怎家导致滤液增加,最终使尿液增加;另外血浆胶体渗透压下降,有效滤过压增加导致肾小球滤过率增加,滤液增加,导致尿量增加。
3.静脉注射葡萄糖5ml后最大尿流量d,最高血压110mmHg。
分析:注射葡萄糖5ml后,家兔血糖浓度上升,近曲小管不能完全重吸收小管液中的葡萄糖,小管液溶质浓度增加,小管液渗透压上升,对抗肾小管,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肾小管和集合管重吸收水下降,导致尿量增加。
4.先切断迷走神经,再刺激其末端最小尿流量5d,最高血压87mmHg。
最低血压44mmHg分析:先切断迷走神经,再刺激其末端,导致动脉血压下降,一方面引起肾小球毛细血管压下降,有效滤过压下降,滤液量降低,另一方面,反射性的引起ADH释放增加,远曲小管和集合管重吸收水增加,两者共同导致尿量下降。
影响尿生成的因素实验报告
![影响尿生成的因素实验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45abb753f08583d049649b6648d7c1c708a10b8f.png)
影响尿生成的因素实验报告影响尿生成的因素实验报告概述:尿液是人体代谢产物的主要排泄物之一,它的生成和排泄对维持人体内环境的稳定起着重要作用。
本实验旨在探究影响尿生成的因素,并通过实验结果分析其机制。
实验一:饮水量对尿量的影响实验目的:通过控制饮水量,观察尿液产量的变化,以验证饮水量对尿量的影响。
实验步骤:1. 将实验对象分为两组,每组10人。
2. 实验组每人饮水量为2000ml/天,对照组每人饮水量为1000ml/天。
3. 每组实验对象在实验开始前3天不进行任何特殊饮食或运动。
4. 分别记录两组实验对象的尿液产量。
实验结果与分析:实验组的尿液产量明显高于对照组。
这是因为饮水量的增加导致体内水分增加,进而刺激肾脏排尿。
实验结果表明,饮水量是影响尿液产量的重要因素之一。
实验二:饮食成分对尿液成分的影响实验目的:通过调整饮食成分,观察尿液中各种成分的变化,以验证饮食成分对尿液成分的影响。
实验步骤:1. 将实验对象分为两组,每组10人。
2. 实验组饮食中添加高蛋白食物,对照组饮食保持常规。
3. 每组实验对象在实验开始前3天不进行任何特殊饮水或运动。
4. 分别收集两组实验对象的尿液样本,并进行尿液分析。
实验结果与分析:实验组的尿液中尿素氮、尿酸等成分的浓度明显高于对照组。
这是因为高蛋白饮食会增加氮负荷,肾脏需要更多的工作来排泄代谢产物。
实验结果表明,饮食成分的改变会影响尿液中各种成分的浓度。
实验三:运动对尿液成分的影响实验目的:通过控制运动量,观察尿液成分的变化,以验证运动对尿液成分的影响。
实验步骤:1. 将实验对象分为两组,每组10人。
2. 实验组进行每天30分钟的中等强度有氧运动,对照组保持常规生活方式。
3. 每组实验对象在实验开始前3天不进行任何特殊饮食或饮水。
4. 分别收集两组实验对象的尿液样本,并进行尿液分析。
实验结果与分析:实验组的尿液中乳酸和尿酸浓度明显高于对照组。
这是因为运动时,肌肉代谢产生的乳酸和尿酸会通过尿液排出体外。
尿生成影响因素实验报告
![尿生成影响因素实验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8e73d2399a6648d7c1c708a1284ac850ac020451.png)
一、实验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影响尿生成的各种因素,包括神经体液因素、药物因素和环境因素等,并通过实验验证这些因素对尿生成的影响。
通过对尿生成的影响因素进行深入研究,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尿生成机制,为临床治疗相关疾病提供理论依据。
二、实验材料与仪器1. 实验动物:家兔(体重2-3kg)2. 实验试剂:生理盐水、葡萄糖、去甲肾上腺素、呋塞米、垂体后叶素、肝素、氨基甲酸乙酯等3. 实验仪器:手术器械、生理信号采集系统、压力传感器、注射器、膀胱插管、输尿管插管等三、实验方法1. 实验分组:将实验动物随机分为对照组、神经体液因素组、药物因素组和环境因素组。
2. 实验操作:(1)对照组:给予生理盐水灌胃,观察尿生成情况。
(2)神经体液因素组:给予生理盐水灌胃,并注射神经体液因素(如去甲肾上腺素、呋塞米、垂体后叶素等),观察尿生成情况。
(3)药物因素组:给予生理盐水灌胃,并注射药物(如呋塞米、甘露醇等),观察尿生成情况。
(4)环境因素组:将动物置于不同温度、湿度等环境条件下,观察尿生成情况。
3. 数据收集:通过膀胱插管或输尿管插管收集尿液,并记录尿量、尿比重、尿pH值等指标。
四、实验结果1. 对照组:尿量为100-150ml/24h,尿比重为1.015-1.020,尿pH值为5.5-6.5。
2. 神经体液因素组:- 去甲肾上腺素组:尿量显著增加,尿比重降低,尿pH值降低。
- 呋塞米组:尿量显著增加,尿比重降低,尿pH值降低。
- 垂体后叶素组:尿量显著增加,尿比重降低,尿pH值降低。
3. 药物因素组:- 呋塞米组:尿量显著增加,尿比重降低,尿pH值降低。
- 甘露醇组:尿量显著增加,尿比重降低,尿pH值降低。
4. 环境因素组:- 高温组:尿量增加,尿比重降低,尿pH值降低。
- 低湿度组:尿量增加,尿比重降低,尿pH值降低。
五、讨论与分析1. 神经体液因素对尿生成的影响:去甲肾上腺素、呋塞米、垂体后叶素等神经体液因素均可通过调节肾小球滤过率、肾小管重吸收和分泌等过程,影响尿生成。
影响尿生成的因素实验报告
![影响尿生成的因素实验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9d7f620d2e60ddccda38376baf1ffc4ffe47e20d.png)
影响尿生成的因素实验报告影响尿液生成的因素尿的生成过程:血液流入肾小球入球i小动脉,进入毛细血管网,滤过后形成的原尿进入肾小管中,由于肾小管有重吸收的功能, 可以把很多一部分水和几乎所有的葡萄糖,氯化钠等重吸收回血液中,之后肾小管还有排秘功能,能排酸,排钾.形成尿液尿生成是在肾单位和集合管中进行的,包括三个环节:①肾小球的滤过作用;②肾小管与集合管的重吸收;③肾小管与集合管的分泌作用。
一:肾小球的滤过作用:血液流过肾小球毛细血管时,血浆中一部分水、电解质和小分子有机物(包括少量分子量较小的血浆蛋白)都可通过滤过膜进入肾小囊内形成原尿的过程称为肾小球的滤过作用。
凡能影响肾小球的滤过作用的因素都能影响尿的生成。
影响肾小球滤过的主要因素是:滤过膜的通透性和滤过面积、有效滤过压和肾血浆流量。
1.滤过膜的通透性和滤过面积滤过膜上有许多裂隙,形成大小不等的小孔,滤过膜的通透性就是以物质分子量大小是否能通过小孔来决定的(图6 -2)。
由于血浆中小分子的葡萄糖、尿素、尿酸、肌肝和各种离子等物质都可以滤过,因此,滤液中这些物质的浓度都与血浆内的浓度近似。
大分子物质如白蛋白(分子量为6.9万)极少滤过。
分子量超过7万的物质如球蛋白、纤维蛋白等则不能滤过。
一般以分子量7万为滤过膜通透性的界限。
Hb(血红蛋白)的分子量虽6.4万,但它和血浆中的结合珠蛋白相结合,成为分子量较大的复合物,所以也不能滤过。
只有当Hb大量被破坏,产生溶血,Hb浓度超过结合珠蛋白所能结合的量时,末结合的Hb才能进到滤液中,从尿中排出,这种尿液称为血红蛋白尿。
在一般情况下,肾小球滤过膜的通透性是比较稳定的。
2.有效滤过压①肾小球毛细血管压是推动血浆通过滤过膜的主要力量,用微穿刺法直接测得鼠的肾小球毛细血管压平均为45mmHg。
②肾小囊内压是阻止血浆滤过的力量,平均为lOmmHg。
③肾小球毛细血管内血浆胶体渗透压是阻止血浆滤过的主要力量,在入球端约为2OmmHg,随着水分滤出,胶体渗透压不断上升,在出球端约为35mmHg。
综合实验二影响尿生成的因素
![综合实验二影响尿生成的因素](https://img.taocdn.com/s3/m/c135bc719ec3d5bbfd0a74e2.png)
综合实验二影响尿生成的因素同组实验人员姓名及学号:郑扬波200709155169姜熊200705172045吴茜200709155200黄孝锋200609155041周静200709155193夏德强200709155189实验地点:65408 实验日期:2009-9-18指导老师:王育斌前言尿生成的过程包括肾小球的滤过、肾小管和集合管的重吸收和分泌凡能影响血压形成和尿生成过程的任何一个环节(特别是滤过和重吸收)都可影响尿量的改变。
本实验的目的在于观察生理、病理因素及药物对家兔泌尿功能的影响。
具体说来,本实验是通过生理盐水加大血容量影响心血管中枢来改变血压,从而改变肾小球滤过率;利用高浓度葡萄糖令原尿中葡萄糖浓度超过肾糖阈,造成小管液渗透压升高,阻碍水和氯化钠的重吸收,不仅尿中出现葡萄糖,而且尿量也增加;而速尿剂则是通过影响肾小管的重吸收来达到利尿的目的;垂体后叶素通过增加肾小管的重吸收来产生抗利尿作用。
本实验利用在生理、病理因素及药物作用下家兔泌尿功能改变来进一步讨论和论证各种影响因素对家兔泌尿的作用。
材料方法 实验对象:家兔 试剂和器材:哺乳动物手术器械一套、 20%葡萄糖溶液、呋塞米(速尿)、0.6%酚红注射液、班氏试剂、生理盐水、乌拉坦、 10%氢氧化钠、输尿管插管、注射器( 1ml 2ml 5ml 10 ml )、输液用头皮针、试 管、酒精灯、培养皿、输液装置、纱布、手术线。
实验方法及步骤一、 麻醉、固定、备皮 耳缘静脉缓慢注入 25%乌拉坦麻醉,剪去耻骨联合以上腹部的毛二、 手术输尿管插管 打开腹腔,暴露膀胱三角,仔细辨认输尿管(区分 输尿管与输精管和输卵管) ,将输尿管轻轻游离 1~2cm , 将细塑料管 插入肾的方向 ,用线结扎固定,进行导尿。
实验项目1. 记录正常情况下的尿量 (滴 /分),用试管取 1-2ml 尿液进行尿糖试验,以作对照。
2. 快速经静脉注射38° C 生理盐水30ml ,增加血容量,观察对尿量的影响。
尿生成的影响因素实验报告
![尿生成的影响因素实验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47de1a0c376baf1ffc4fad42.png)
尿液生成的影响因素一、实验目的学习膀胱插管技术,学习尿量的记录和测量方法。
观察神经体液因素(生理盐水、葡萄糖、去甲肾上腺素、呋塞米、垂体后叶素)对尿生成的影响,并分析其作用机制。
二、关键词尿生成;尿量;影响因素三、实验材料家兔;氨基甲酸乙酯、生理盐水20ml、20%葡萄糖5ml、0.01%去甲肾上腺素0.3ml、呋塞米1.5ml、垂体后叶素0.33ml;手术剪、镊子、止血钳、玻璃分针、兔手术台、膀胱插管、注射器及针头、微机生物信号采集处理系统、棉线若干、婴儿秤。
四、实验步骤1.静脉麻醉从兔耳缘静脉注射氨基甲酸乙酯。
待兔麻醉后将其仰卧,先后固定四肢及兔头。
2.颈部手术剪去颈前部兔毛,正中切开皮肤5~6厘米,用止血钳纵向分离软组织及颈部肌肉,暴露气管及与气管平行的右血管神经鞘,细心分离出右侧鞘膜内的迷走神经,在神经下穿线备用。
3.腹部手术从耻骨联合向上沿中线作长约4厘米的切口,沿腹白线打开腹腔,将膀胱轻拉至腹壁外,先辨认清楚膀胱和输尿管的解剖部位,用止血钳提起膀胱前壁(靠近顶端部分),选择血管较少处,切一纵行小口,插入插管后膀胱即随着尿液的流出而缩小。
如膀胱壁较松驰而膀胱容积仍较大时,可用粗线将膀胱扎掉一部分,使膀胱内的贮尿量减至最少。
用线结扎膀胱颈部以阻断膀胱同尿道的通路。
使插管的引流管出口处低于膀胱水平,用培养皿盛接由引流管流出的尿液,手术完毕后,用温热的生理盐水纱布覆盖腹部创口,并关闭腹腔。
5.改变影响因素(1).快速注射生理盐水20ml,记录尿量变化。
(2).快速静脉注射20%葡萄糖5ml,记录尿量变化。
(3). 静脉注射去甲肾上腺素0.3ml,记录尿量变化。
(4). 静脉注射呋塞米5mg/kg,记录尿量变化。
(5). 缓慢静脉注射垂体后叶素2单位即0.33ml,记录尿量变化。
五、实验结果六、讨论分析1.快速注射生理盐水静脉快速注射大量生理盐水后,在2~3分钟后尿量稍有增加。
原因可能是是静脉快速注射大量生理盐水后,血浆蛋白被稀释,使血浆胶体渗透压降低,肾小球有效滤过压增加。
影响尿生成的因素(2).ppt
![影响尿生成的因素(2).ppt](https://img.taocdn.com/s3/m/a0e945fb453610661fd9f4a4.png)
影响尿生成的因素
总结
影响尿生成的因素
实验目的
学习用膀胱插管法记录尿量的方法。 观察各种因素或药物对尿生成的影响。
实验原理
•尿生成过程:肾小球滤过、肾小管和集合管的重 吸收及分泌
•影响肾小球滤过率的因素: 肾小球滤过膜的面积和通透性、 有效滤过压、肾血浆流量
•影响肾小管和集合管重吸收和分泌的因素: △小管液溶质的渗透压 △神经和体液调节 交感神经、 ADH、 RAAS、ANP
正常 20ml 生理盐水iv 刺激迷走神经外周端 20% 葡萄糖5ml iv
(试纸测尿糖)
1:10 000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甲肾 iv 速尿5mg/kg iv 垂体后叶素2单位 iv
影响尿生成的因素— 注意事项
☆实验中需多次行静脉注射,可用头皮针留置, 注意防止凝血块堵塞针头。 ☆实验顺序的安排是:在尿量增多的基础上进行 尿量减少的实验,在尿量减少的基础上进行促进 尿生成的实验,后面的实验项目应待前面的实验 项目效应消失后在开始。
实验动物
家兔
影响尿生成的因素—实验步骤
称重,麻醉,固定。
分离右迷走神经,左颈总动脉分离插管。
膀胱插管收集尿液
BL-420系统:“实验项目”—“泌尿 实验:影响尿生成的因素”;
动脉插管
膀胱插管
影响尿生成的因素—实验方法
影响尿生成的因素—实验结果记录
表一:家兔血压与尿量
血压(mmHg) 尿量(ml)
尿生成的影响因素实验报告
![尿生成的影响因素实验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170e1724a55177232f60ddccda38376baf1fe023.png)
尿生成的影响因素实验报告实验目的:探究影响尿生成的因素及其对人体健康的影响。
实验材料和方法:
1. 实验材料:实验室提供的标准化尿样品、不同浓度的水、尿道模型、实验记录表等。
2. 实验步骤:
a) 将标准化尿样品注入尿道模型中;
b) 分别给不同组的尿道模型注入不同浓度的水,观察尿生成的情况;
c) 记录每组实验的尿量、尿液浓度和相关观察结果;
d) 对实验数据进行分析和总结。
实验结果:
经过实验我们得知,尿生成的主要影响因素有水的摄入量、体内代谢情况以及身体健康状况等。
在实验中,随着水摄入量的增加,尿生成量也相应增加,但同时尿液的浓度会相对减少。
这表明饮水量的增加可以促进尿液的生成,有利于人体的排泄功能。
但是,如果长期饮水过多或过少,都会对身体健康产生不利影响。
结论:
通过本次实验我们可以得出结论,尿生成受多种因素综合影响,其
中水的摄入量是影响尿生成的一个重要因素。
保持适量的水分摄入,
有利于维持身体健康和正常代谢。
尿生成的正常与否直接关系到身体
的健康状态,因此我们应当注重饮水量的控制,保持合理的饮水习惯。
实验报告结束。
影响尿生成的因素实验
![影响尿生成的因素实验](https://img.taocdn.com/s3/m/30093ba8988fcc22bcd126fff705cc1755275f3c.png)
影响尿生成的因素实验尿液是人体代谢废物和多余水分的主要排泄物之一、影响尿生成的因素可以分为内部因素和外部因素两类。
内部因素主要包括肾脏功能、水分摄入、尿液浓度调节机制等。
肾脏是尿液形成的主要器官,其功能的好坏直接影响尿液的生成和排泄。
实验中,可以通过测量尿量和尿液中的代谢产物来评估和比较不同生理状态下的尿液生成量。
外部因素主要包括饮食、运动、环境温度等。
饮食中的水分含量、电解质浓度以及摄入的药物等都会影响尿液的生成。
实验中可以通过调整不同饮食组的成分和水分摄入量来观察尿液的变化。
此外,运动可以通过增加代谢产物的生成,促进尿液的生成,而高温环境则会增加尿液中水分的丢失。
以下是一个可能的实验设计:实验目的:研究不同因素对尿液生成的影响。
实验步骤:1.随机选取一组实验对象,将其分为几个组别,每组5人。
2.实验前一天,要求实验对象按要求进食,保持同样的饮食结构。
3.实验当天,每个组别采取不同的处理方法:-组别一作为对照组,保持正常饮食和水分摄入量。
-组别二改变饮食结构,增加水分摄入量。
-组别三进行剧烈运动(如慢跑或游泳),并保持正常水分摄入量。
-组别四进行剧烈运动,并增加水分摄入量。
-组别五置于高温环境下(如温室),并保持正常饮食和水分摄入量。
4.分别在实验开始前和结束后的24小时内,收集每个实验对象的尿液样本,并记录相关数据。
实验结果的分析:根据实验结果,可以比较不同组别之间的尿液生成量和尿液的浓度。
对于饮食组别,可以观察到增加水分摄入量是否会导致尿液生成量的增加或尿液浓度的降低。
对于运动组别,可以观察到剧烈运动是否会增加尿液生成量,以及水分摄入量是否可以进一步增加尿液生成量。
对于高温组别,可以观察到高温环境下尿液生成量是否会受到影响,以及水分摄入量是否可以减少尿液中水分的丢失。
通过这个实验设计,可以更好地理解影响尿液生成的因素,并评估不同因素对尿液生成的相对重要性。
这些结果对进一步了解人体代谢和尿液形成机制具有重要的科学和临床意义。
影响尿生成的因素实验报告
![影响尿生成的因素实验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9904c022cd1755270722192e453610661fd95a73.png)
影响尿生成的因素实验报告
影响泌尿生殖的因素
泌尿生殖过程包括肾小球过滤以及肾小管和收集管的重吸收和分泌。
肾小球滤过的动态力是有效滤过压,主要取决于以下三个因素:肾小球毛细血管血压,血浆胶体渗透压和囊内压力。
1.注射生理盐水后,血液被稀释,血浆胶体渗透压降低,肾小球有效滤过压力增加,有效滤过率增加,尿量增加。
当全身血压超过肾脏血流的自我调节范围时,会导致肾小球有效滤过压力和肾小球滤过率降低,最终导致尿量减少。
3.静脉注射葡萄糖使血浆中的葡萄糖浓度超过了肾脏葡萄糖阈值,导致肾小管液中的葡萄糖浓度增加和渗透压增加,从而阻止了肾小管对水的重吸收,从而增加了尿量。
2.将葡萄糖溶液直接注入血液循环会增加肾脏血管的血流量,而肾小管和收集管仅在人体不缺水时才重新吸收葡萄糖,因此葡萄糖溶液中的所有水都会通过肾小管形成尿液。
?静脉注射葡萄糖后尿量增加。
近端小管对葡萄糖的重吸收机制称为肾葡萄糖阈值。
在实验中,葡萄糖的注射量已经超过了肾小管的吸收极限,并且在管状液体中将存在葡萄糖。
然后,管状流体的溶质浓度增加,并且渗透压增加,这阻碍了肾小管特别是近端小管对水的再吸收。
管状液体中的Na浓度被稀释并降低,因此Na的重吸收也减少,氯化钠和水的排放增加,尿液量增加。
静脉注射去甲肾上腺素减少尿量。
机制去甲肾上腺素可收缩肾血管并减少肾血流量,从而降低肾小球毛细血管血压和有效滤过压力。
尿生成的影响因素实验报告
![尿生成的影响因素实验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0ceae847fbd6195f312b3169a45177232f60e429.png)
尿生成的影响因素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本实验旨在探究多种因素对尿生成过程的影响,通过观察和分析实验结果,深入理解尿生成的生理机制,以及这些因素如何调节肾脏的功能。
二、实验原理尿生成过程包括肾小球的滤过、肾小管和集合管的重吸收和分泌。
肾小球滤过率取决于有效滤过压,而有效滤过压受肾小球毛细血管血压、血浆胶体渗透压和肾小囊内压的影响。
肾小管和集合管的重吸收和分泌则受到激素(如抗利尿激素、醛固酮)、小管液溶质浓度等因素的调节。
三、实验材料与方法(一)实验动物健康成年家兔一只。
(二)实验器材哺乳动物手术器械一套、兔手术台、压力换能器、生物信号采集处理系统、动脉插管、输尿管插管、注射器、输液装置、生理盐水、20%葡萄糖溶液、去甲肾上腺素、呋塞米、垂体后叶素等。
(三)实验步骤1、麻醉与固定:家兔称重后,于耳缘静脉注射 20%乌拉坦溶液(5ml/kg)进行麻醉,仰卧固定于手术台上。
2、颈部手术:分离一侧颈总动脉,插入动脉插管,连接压力换能器,用于测量动脉血压。
3、腹部手术:在耻骨联合上方做一纵行切口,暴露膀胱,分离双侧输尿管,在输尿管下方穿线备用。
在输尿管靠近膀胱处做一“V”形切口,向肾脏方向插入输尿管插管,并用线结扎固定,以收集尿液。
4、连接实验装置:将输尿管插管与刻度试管相连,用于收集尿液并测量尿量。
压力换能器与生物信号采集处理系统相连,记录动脉血压。
5、观察项目(1)记录正常情况下每分钟的尿量和动脉血压。
(2)静脉注射 20%葡萄糖溶液 5ml,观察尿量和血压的变化。
(3)静脉注射去甲肾上腺素 03ml,观察尿量和血压的变化。
(4)静脉注射呋塞米 5mg/kg,观察尿量和血压的变化。
(5)静脉注射垂体后叶素 2 单位,观察尿量和血压的变化。
四、实验结果(一)正常情况在实验开始时,家兔的平均动脉血压为____mmHg,每分钟尿量约为____ml。
(二)静脉注射 20%葡萄糖溶液注射后,尿量明显增多,在注射后的 10 分钟内,尿量达到峰值,约为____ml/min。
尿生成的影响因素
![尿生成的影响因素](https://img.taocdn.com/s3/m/795762a0988fcc22bcd126fff705cc1755275fee.png)
尿生成的影响因素第三临床医学院一、实验目的学习输尿管插管或膀胱插管技术和尿的收集方法。
观察静脉注射生理盐水、葡萄糖、去甲肾上腺素等药物对尿量及尿中某些成分的影响,并分析作用机制。
二、实验原理尿生成过程包括肾小球的滤过作用及肾小管与集合管的重吸收和分泌作用。
肾小球滤过作用的动力是有效滤过压,而有效滤过压的高低主要取决于以下三个因素:肾小球毛细血管血压、血浆胶体渗透压和囊内压。
正常情况下,囊内压不会有明显变化。
肾小球毛细血管血压主要受全身动脉血压的影响,当动脉血压为80~180mmHg时,由于肾血流的自身调节作用,肾小球毛细血管血压均能维持在相对稳定水平,但当动脉血压高于l80mmHg或低于80mmHg时,肾小球毛细血管血压就会随血压变化而变化,肾小球滤过率也就发生相应变化。
另外,血浆胶体渗透压降低,会使有效滤过压增高,肾小球滤过率增加。
影响肾小管、集合管泌尿机能的因素,包括肾小管溶液中溶质浓度和抗利尿激素等。
肾小管溶质浓度增高,可妨碍肾小管对水的重吸收,因而使尿量增加;抗利尿激素可促进肾小管与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导致尿量减少。
三、实验器材与对象(1)动物:家兔(2)器械:动物手术器材(手术刀、手术剪、止血钳、玻璃分针,动脉夹,丝线,注射器,兔台、培养皿、膀胱插管、引流管),体重秤(3)药品和试剂:氨基甲酸乙酰、生理盐水、葡萄糖、去甲肾上腺素、垂体后叶素、呋塞米(速尿).四、实验方法和步骤1 麻醉固定:家兔称重后,20%氨基甲酸乙酯按1g/kg体重,耳缘静脉注射麻醉。
待兔麻醉后,将其仰卧,先后固定四肢及兔头,注意前肢缚线必须背侧交叉固定于对侧兔台钩上。
2 手术:平皮肤剪去颈前部兔毛,颈前正中切开皮肤6~8cm,直至下颌角上1.5~2cm,用止血钳钝性分离软组织及颈部肌肉,暴露气管及与气管平行的左、右血管神经鞘,细心分离两右侧鞘膜内的颈总动脉和迷走神经,在神经下穿线备用。
3 腹部手术:从耻骨联合向上沿中线作长约4cm的切口,沿腹白线打开腹腔,将膀胱轻拉至腹壁外,先辨认清楚膀胱和输尿管的解剖部位,用止血钳提起膀胱前壁,选择血管较少处切一纵形小孔,插入插管后结扎。
生理学实验:影响尿生成的因素
![生理学实验:影响尿生成的因素](https://img.taocdn.com/s3/m/a1e959fe0129bd64783e0912a216147917117ec6.png)
二、腹部手术——输尿管插管术或尿道导尿术
※注意:分离输尿管要辨认清楚; 尿道插管要注意技巧;
三、耳缘静脉注射0.9% NaCl溶液20 ml,观 察尿量变化;
四、耳缘静脉注射20% 葡萄糖溶液5 ml,观 察尿量变化;
五、耳缘静脉注射速尿1-2 ml,观察尿量变 化;
六、如何记录尿量:记录1 min内的尿滴数。
肾小球滤过
肾小管和集合管 重吸收
肾小管和集合管 分泌和排泄
终尿量=原尿量-(重吸收量+分泌量)
凡能影响上述过程的因素都可影响尿的 生成,从而影响尿量变化。
影响尿生成的主要因素包括: (一)肾小球
1、有效滤过压 2、肾小球滤过膜的通透性和面积 3、肾小球血浆流量 (二)肾小管 1、小管液中的溶质浓度 2、抗利尿激素(ADH) 3、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ARRS)
注意事项
为保证动物在实验时有充分的尿液排出,实验 前给兔多食菜叶或给兔用水灌胃。 手术操作应尽量轻柔,腹部切口不可过大,避 免损伤性闭尿。剪开腹膜时,注意勿伤及内脏。 在前一项实验产生的效应基本消失后,再做下 一步实验。
思考题
1、一次口服大量清水和静脉快速滴注大量生理 盐水时,尿量变化有何异同?其作用机制。
影响尿生成的因素
Factors Affecting Urine Formation
实验目的
学习从输尿管或尿道收集尿液的方法。 观察影响尿生成的若干因素,
加深对尿生成过、最重要的排泄器官, 排泄的种类多、数量大。通过泌尿形式: ①排出体内代谢废物 ②调节机体电解质平衡 ③调节机体水和渗透压平衡 ④调节机体酸碱平衡
2、静脉注射20%葡萄糖溶液对尿量的影响如何? 说出其作用机制。
3、切除动物的一侧肾脏,尿的生成会有什么影 响,为什么?
影响尿生成的因素实验
![影响尿生成的因素实验](https://img.taocdn.com/s3/m/d8f4e257c4da50e2524de518964bcf84b9d52dbd.png)
影响尿生成的因素实验首先,饮水量是影响尿生成最直接的因素之一、饮水量的增加会刺激肾脏排尿,导致尿量的增加。
反之,饮水量的减少会使尿量减少。
为了探究饮水量对尿生成的影响,我们可以进行以下实验:实验目的:探究饮水量对尿生成的影响。
实验步骤:1.随机选择一批实验对象,确保他们的身体状况和年龄相似。
2.将实验对象分为三组,每组包含相同数量的人数。
3.第一组(组A)被要求每天饮水量维持在正常水平(约2000毫升)。
4.第二组(组B)被要求每天增加饮水量(约3000毫升)。
5.第三组(组C)被要求每天减少饮水量(约1000毫升)。
6.对实验对象进行为期一周的实验,记录每天的饮水量和尿量。
7.每天收集尿液样本,并测量其尿量和浓度。
8.在实验结束后,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比较三组实验对象的尿量和尿液浓度的差异。
预期结果:1.预计组B的实验对象尿量会增加,尿液浓度会降低,因为饮水量的增加刺激了肾脏的排尿机制。
2.预计组C的实验对象尿量会减少,尿液浓度会增加,因为饮水量的减少导致肾脏减少了尿液的排出。
3.预计组A的实验对象的尿量和尿液浓度在正常范围内。
此外,饮食也会对尿生成产生影响。
例如,高蛋白饮食会增加尿素生成,从而增加尿液中的尿素含量。
不同药物也会改变尿生成。
例如,一些利尿剂会刺激肾脏排尿,导致尿量增加。
而利尿剂的滥用可能导致脱水和尿液浓缩,增加尿酸和尿钾的排泄。
此外,体育活动过后的尿液相对比较浓缩。
综上所述,尿生成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
因此,在设计实验时,需要考虑到这些影响因素,并进行详细的实验设计和数据分析,以得出准确的结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注意事项
• 要重视实验对照,在尿量基本稳定的基础上才可进 行实验观察,以排除其它因素对实验结果的影响。
• 要耐心观察刺激因素对尿量影响的全过程,包括变 化的峰值和持续时间。
• 每次给药后均以少量生理盐水冲洗注射器,以保证 药液完全进入体内。
• 保持动脉导管畅通,血压监测的正常进行。 • 刺激迷走神经时,注意刺激的强度不要过强,时间
终尿生成量=超滤液量-重吸收量+分泌量
凡能影响上述过程的因素都可影响尿的生成, 从而引起尿量的改变。
实验目的
➢ 观察常见影响尿量的体液因素,并分析 其作用机制
➢ 观察血压与尿量之间的关系 ➢ 收集尿液,作生化分析
方法和步骤
1. 麻醉、固定,20%乌拉坦5ml/kg,耳缘静脉 注射
2. 颈部手术,分离右侧迷走神经,左侧颈总 动脉插管,接压力换能器
➢ 每作完一项,要注意及时标记。
观察项目--观察尿量的变化
1. 正常尿量(滴/分)。 2. 静脉注射生理盐水20ml,1 min内。计尿
量(滴/分) 3. 静脉注射1:10000去甲肾上腺素1ml。计尿
量(滴/分) 4. 静脉注射20%葡萄糖3ml。计尿量(滴/分) 5. 静脉注射ADH(血管升压素)1ml论
一次快速注射20ml生理盐水, 血容量增加15%,血压
血浆胶体渗透压 有效率过压
肾血浆流量
容量感受器反射 ADH分泌
肾小球滤过率
水的重吸收
尿量增多
静注大剂量去甲肾上腺素
外周小动脉平滑肌 收缩
血压上升
肾小球入球小动脉 收缩
肾小球毛细血管 中血流量
肾小球滤过率 (GFR)
将膀胱向尾侧移至体外
在膀胱顶部剪一小口
插 结入 扎膀 固胱 定插 。管
,
注意事项
➢ 要重视实验对照,待前一项实验效应基本消失, 尿量基本稳定后,再做下一项实验观察。
➢ 注意各因素对尿量影响的全过程(峰值、持续 时间)
➢ 刺激迷走神经时,刺激强度不要过强,时间不 要过长。
➢ 各实验项目中,反应时间短的,采用每分钟尿 滴数来观察尿量的变化;反应时间长的,采用 5或10分钟尿滴数来观察尿量的变化。
手术器械
麻 醉
20%乌拉坦5 ml/kg
麻醉 20%乌拉坦5 ml/kg
进针位置
慢!
留针,固定
下腹部手术
1. 于耻骨联合上方正中,做一 2~3cm的纵行皮肤切口
2. 沿腹白线剪开腹壁
3. 将膀胱向尾侧移至体外
4. 在膀胱顶部剪一小口,插入 膀胱插管,结扎固定。
切 口
耻骨联合
沿腹白线剪开腹壁
迷走兴 奋
心输出量减少
尿 量 减 少
思考与探讨
1. 观察迷走神经对尿量的影响时,是刺激 完整神经好,还是刺激迷走神经外周端 或中枢端好,为什么?
2. 有人说:“全身血压升高,尿量一定增 多;血压下降,尿量一定减少。”这话 对吗?为什么?
3. 下腹部手术,膀胱插管,接记滴器
麻醉
• 药物:20%乌拉坦,麻醉过程平稳,持续4-5 小时
• 计量:5ml/公斤 • 注射部位:耳缘静脉,充盈血管(3种方法),
由远到近 • 推注过程要慢,前1/3可略快,后2/3要慢 • 麻醉成功的标志:角膜反射消失
呼吸变深慢 肌张力消失 • 推药后期注意观察兔子,若已出现上述标志, 则停止打药;若麻药打完仍不出现,则每次加 药1-2ml
体竞争性结合 阻碍Cl-与载体结合 抑制
NaCl的重吸收 肾髓质高渗梯度
肾小
管液渗透压
尿液浓缩作用减弱
水的
重吸收
尿量增加
生化检验尿中的NaCl含量明显增多。
髓 袢 升 支 粗 段
ADH作用机理: ADH与远曲小管 后段、集合管上 皮上的受体结合 后,可以使其对 水的通透性增高, 也就是“水通道 开放”,使得水 重吸收增多,尿 量减少。
影响尿生成因素的综合实验
Factors Affecting Urine Formation
肾脏(kidney)是维持机体内环境相对稳 定的最重要的器官之一。通过尿的生成和排 出:
①排除代谢终产物及异物; ②调节细胞外液量和渗透压; ③维持电解质平衡; ④维持酸碱平衡。
尿生成的三个基本过程:
1. 肾小球的滤过 (filtration) 2. 肾小管和集合管的重吸收
尿量减少
葡萄糖3ml注入后
血糖值超过肾糖阈(renal
threshold for glucose) 小管液中葡萄糖不能
被肾小管上皮细胞全部重吸收 肾小管液渗透压
水的重吸收 尿量增加(渗透性利尿osmotic
diuresis )
此时尿液作生化实验,可检测出尿糖。
近 曲 小 管
静注速尿 与髓袢升支粗段管腔膜载体上Cl-载
(reabsorption) 3. 肾小管和集合管的分泌
(secretion)
影响肾小球滤过的因素
1. 滤过膜:面积,通透性 2. 肾小球有效滤过压 =肾小球毛细血管血压 -(血浆胶体渗透压+ 肾小囊内压) 终尿生成=滤过液(原尿)-重吸收量 +分泌(少,可不考虑)
有效滤过压(effective filtration pressure) =肾小球毛细血管压-(血浆胶体渗透压+囊内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