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菌的遗传分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野生型大肠杆菌能利用不同碳源,具有分解代谢功能。 • 降解功能的实现也需要许多有关基因的表达,其中任
何一个基因的突变都会影响降解功能的实现。 e.g. Lac-突变型不能分解乳糖,因此就不能生长在以乳
糖为唯一碳源的基本培养基中,而野生型Lac+细 菌都能利用乳糖。 Lac-表型可能是因为lacZ+或lacY+基因发生突变, 分别产生了基因型为lacZ-或lacY-的突变型菌株。 这种菌株亦是条件致死突变型。
➢ 若不同基因突变可能表现出相同的营养缺陷型表型, 那
么具有这些突变的细菌基因型则用小写斜体字母表示。
e.g.
-
metA

-
metB
突变是野生型基因
+
metA

metB
+突变
的等位基因。每个突变型的表型都是Met-,这是因为
metA+和metB +这两个基因都是甲硫氨酸合成必需的。
2)分解代谢功能的突变型(catabolic functional mutants)
Question?
• 这种与亲代不同的能在基本培养基上生长的细菌不一定
是基因型的改变,可能是培养上的互补,即一些物质从
一个品系的细胞中泄漏出来而被另一个品系的细胞所吸
收呢?
• 还是另一种可能,是基因型的改变,但不一定是由于两
个品系间的杂交,而是一个品系的DNA片段逸出细胞后,
携带着相应的基因(如
+
e.g. azir 基因出现最早, 24分钟时达到90%的F- 菌落;gal+基因出现最迟, 60分钟取样,仅30%的 菌落属于能利用型。
这说明上述四个基因在混合后24分钟内,以一定的顺序 和时间间隔,先后从Hfr F+进入F-的细菌中去。
• 根据中断杂交技术,用杂交后Hfr基因最初在受体细菌 中出现的时间作为指标,可以作连锁图。这里距离的 单位是min,如ton在azi开始进入F-细胞后2min进入, 那么azi和ton相隔2单位。
的生物不同。 •Hayes做了一个杂交实验,用的品系与Lederbery用的相似。
品系A:met-thr+ Leu+ thi+ (Donor) male
品系B:met+ thr-Leu-thi(Receptor) female
① Streptomycin 处理 A × B MM
原养型重组体
② 对照 A × B MM
细菌的遗传分析
概述
• 细菌、放线菌和蓝细菌等均属于原核生物(prokaryotes)。 • 主要特征:没有核膜,其核基因组是由一个裸露的环状
DNA分子构成,称为拟核。细胞内没有以膜为基础的 细胞器,也不进行典型的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 • 细菌是单细胞生物,结构简单,繁殖能力强,分布广, 世代周期短,个体数量多,在正常条件下,完成一个世 代仅20 min, 较容易诱变和筛选各类型突变。 • 细菌不仅是许多病毒的宿主细胞,而且有自身的遗传特 性,又易于培养建立纯系,长期保存,成为遗传学研究 的常用实验材料。
“ 拟核”区域中,这种结构有利于外源DNA的插入。 拟核结构 (nucloid)
• 有些细菌还含有小的,可自我复制的环状DNA分子, 被称为质粒。
大肠杆菌基因组DNA在松弛状况:1 300 μm,而要装入 一长2μm、宽1 μm的细胞中,是其细胞长度的1000倍, 必须压缩最少1000倍后才能装入细胞中,对拟核成分分 析表明,DNA占80%,其余为RNA和蛋白质。
有少量叠氮化物抗性的菌落,少数
azir 基因进入F -细胞。但对T1菌噬
9'
体敏感,tonAr基因还未进入F-细胞
11'
• 11分钟时: 出现抗菌噬体T1的F-细菌。
18'
• 18和25分钟时:
分别出现乳糖和半乳糖发酵基因,
即lac+和galb+进入F-细胞。
25'
从下图可以看到,从Hfr菌株的基因在F-细菌中出现开始, 随着时间的推移,具有这一基因的菌落逐渐增加,直到某 一百分数为止;出现的时间愈早,它所达到百分数也愈高。
4)F+细胞通常阻止与另一个F+细胞 接触,通常不转移F基因组到F+细胞。
5)偶尔,F因子将自己整合进宿主细 菌染色体上(a)。出现这种情况后,F 因子也能与它自己的DNA一起转移宿 主染色体基因(标记)到受体细胞 (b)。
6)整合的F也能离开细菌染色体回到 细胞质中,少数情况下,脱离染色体 时,可以携带下寄主的少数基因,形 成环状的F。这种含有细菌染色体基 因的F因子叫做F’(F prime)因子, 带有lac基因的F’叫做F’(lac)。
细菌的培养与突变型筛选
细菌突变型的筛选——影印法
黎德伯格等(Lederberg J. 1952)设计
Lederberg J., 1958 Nobel奖获得者, 发现细菌转导和接合
细菌的培养与突变型筛选
• 糖发酵性突变株Lac-选择: 伊红-美蓝培养基,Lac+紫色,Lac-白色菌落;
• 抗性突变选择: 直接涂布到含有某种噬菌体或抗生素的培养基,形成菌落;
细菌的细胞结构:简单 (原核生物) • 基本结构: 细胞壁 (cell wall), 细胞膜 (cell membrane); 拟核 ( nucleoid ),核糖体 (ribosome), 细胞质 (cytoplasm),内含物等;
• 特殊结构: 一定条件下具有的结构 e.g. 荚膜 (capsule) 和鞭毛 (flagella)
原养型重组体
③A × streptomycin处理B MM
无原养型重组体产生
证明:这是单向的遗传物质转移。
F因子(Fertility factor) 1953年,Hayes获得证据:
E.coli 的遗传交换仅供体细胞→受体细胞。 E.coli 两个品系间遗传物质的转移是通过 一个Sex factor F 因子介导实行。 供体细胞有F因子→F+ ,受体细胞缺乏F因子→F- 现在已经证实F因子是一种质粒(plasmid),能够 自我复制的环状DNA分子,作用像一个微型染色体 (minichromosome),包含约接近100个基因。 F因子结构包含3个区域:
用基因符号图解表示:
•E.coli 遗传物质的单方向(one-way)转移:上述的解释 虽然比较正确,但其中有一点却被Hayes的一个意外发 现所否定。
e.g.两个亲本类型对后代的遗传贡献并不相等,有些 亲本基因的组合会在后代出现,有一些则不会出现, 而且所有后代中出现的基因都是连锁的,因此,E.coli 的有性过程应该是异宗配(heterothallic)。 证明: E.coli遗传物质的传递方式与具有典型减数分裂
1)原点 (origin)
2) 致育基因 (fertility gene)
3)配对区(pairing region)
F 因子的重要性质: 1)F因子能够复制它的DNA(a); 2)携带F因子的细胞产生伞毛(pilin)(b); 3)F+细胞能够转移新合成的环状F基因
组拷贝到受体细胞( F-) (c)。 F+×F-→F+
• 涂布和繁殖:每个细胞在较短时间 内能裂殖到107个子细胞成为肉眼可见 的菌落或克隆(clone)。
繁殖:双链环形DNA分子 随着细胞伸长而采取二分 分裂的方式分开。 世代时间短: 20 min繁殖 一代,容易得到生化突变型。
Binary fission
细菌的基因组
• 大多位于裸露的环状闭合DNA双链---细菌染色体 长度为250~35 000μm (p156),没有组蛋白和其 他蛋白质结合,也不形成核小体结构,位于细胞内的
Question
• 我们已知在F+×F-杂交中,几乎所有F-细菌变 为F+, F+×F-→F+;
• 而在Hfr ×F-杂交中,尽管出现高频重组,但F- 细菌很少转变为F+细菌。这个问题使遗传学家感 到迷惑不解。?
中断杂交实验 (Interrupted-mating experiment)
Wollman 和 Jacob进行中断杂交实验:
细 菌 (bacteria)
细菌: 真细菌(eubacteria) e.g. 大肠杆菌 古细菌(archaebacteria)e. g. 詹氏甲烷球菌
存在:多种形态 球菌(cocci), 杆菌(bacilli ), 螺旋菌(sprilla)
大小: 随种类不同而异 杆菌一般长1~5 ㎛,宽0.5~1 ㎛; 球菌以直径大小表示,一般为0.5~1 ㎛; 螺旋菌则测量弯曲长度一般长为1~50 ㎛,直径为0.5~1 ㎛
• 营养型突变的筛选: e.g. 选择氨基酸营养缺陷型 1)处理过的细菌涂布在含20种氨基酸的培养基上; 2)待菌落出现后,用印迹法影印到基本培养基,鉴定; 3)从母版上选择的克隆,培养在缺失某种氨基酸的培养基,判定。
细菌的遗传分析
细菌的遗传重组可以通过三种途径来实现: •接合(conjugation)
• 如果让Hfr F+ ×F-杂交 继续进行,长达二小时, 然后使之中断,发现某些F-受体转变为Hfr F+,这说明 Hrf F+的全部基因已转移完毕,排在最后的F因子最后 转移到受体,使它成为供体,但效率很低,是线性染色 体的最后 一个单位,可得下图:
3)抗性突变型(resistant mutants)
•对噬菌体的抗性突变往往是以某种方式改变细菌的膜蛋白, 而使得噬菌体不能吸附或吸附在这种突变细菌上的能力降低。 •对抗生素产生抗性的突变是一个严重的公害问题,所以究 得较深入,且细菌对各种抗生素的抗性机制各不相同。
e.g. 对T1噬菌体抗性表型以T1r表示,对T1噬菌体敏感 (sensitive)表型则以T1S表示;对链霉素(streptomycin) 抗性表型以Strr,对链霉素敏感型以Strs表示。
结论:细菌的染色体以高度组装的形式存在。
大肠杆菌的突变类型
1)合成代谢功能的突变型 (anabolic functional mutants)
➢ 概念:野生型/原养型、营养缺陷型 (p157)
➢ 营养缺陷型细菌的命名:根据该菌株所不能合成的物质
命名,前三个字母,第一个大写;
-
e.g. Pur
purine (嘌呤)
• 接合能传递大段的DNA,在细菌的遗传重组中效率最高。
பைடு நூலகம்
细菌经典的杂交实验
不同营养缺陷型的菌株:
A菌株:met- bio- thr+ leu+thi+ , B菌株:met+ bio+ thr- leu-thi-,
•A和B是营养缺陷型,不 能在基本培养基上生长。 •A+B菌株混合培养,在培 养基上,涂布基本培养基, 长出原养型菌落。
Hfr : thr+ Leu+ azir tonr Lac+ gal+ strs ×
F- :thr- Leu- azis tons Lac- gal- strr
azi:叠氮化钠; ton:噬菌体T1; str:链霉素; Lac:乳糖; gal:半乳糖
结果发现Hfr的未选择性标记基
因进入F-所需时间: • 9分钟时:
met
bio+)进入另一个品系的细胞,
因为这种转化作用而产生了上述的营养型?
1950年Davis:U型管实验,有力的支持了细菌菌株杂交的判断。
Conclusion:
要有原养型细 胞的形成,两 个菌株间的直 接接触必不可少。
Explanation
Lederberg根据实验,认为上述原养型是两个亲本基因的重组体。 在E.coli 中基因重组经一系列步骤进行: • 细胞融合:亲本细胞的遗传物质经过融合形成二倍体合子; • 遗传物质发生交换的合子经过减数分裂产生了带有重组基 因的子代细菌。 • 实质:在两个亲本细菌之间,就象真核细胞的有性过程一样, 发生了杂交和遗传物质的交换,产生了基因重组体。
高频重组(high frequency of recombination, Hfr):
在E.coli 的F因子整合进细菌染色体的雄性细胞,当F因子促 进与雌性细胞(F-)接合时,雄性细菌的基因高频率地转移 到雌性细胞中, 叫高频重组。
带有一个整合的F因子的细胞叫做高频重组细胞:Cavalli和 Hayes先后从能育的A(F+)品系中分离出了两个新的品系,它 们和菌株B(F-)杂交时,出现的重组体频率很高,通常比 A F+×B F-杂交组合高出一千倍,这个新菌株叫做 Hfr菌株。
通过供体与受体之间的接触而传递DNA; •转化(transformation)
游离的细菌DNA片段被吸收到细菌细胞内; •转导(transduction)
指一种细菌的DNA片段经过噬菌体传递给另一种细菌。
接合(Bacterial conjugation)
• 经细菌细胞的直接接触,把一个细胞(供体)的遗传 物质传递给另一个细胞(受体),从而实现遗传重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