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诺登事件原委
斯诺登棱镜门
斯诺登事件的看法美国防务承包商前雇员斯诺登向媒体曝料,代号“棱镜”的监控项目引发全世界哗然。
该事件蕴含着诚信、安全与个人隐私问题,这恰恰与我们自身与国家所面临的最大隐患,若掉以轻心,则会带来不可设想的巨大灾难。
与此同时,我们应正式的认识到美国的虚伪性,理性的面对现实和采取相应的措施,并坚信一切的“自由和民主”都是在一定的限制内的。
在自身隐私上,我们应该持更谨慎的态度,要意识到“有网络连接的地方,就有被监控的可能性”,并小心使用电脑、手机。
根据报道,美国情报人员可以通过“后门”进入9家主要网络科技公司的服务器,包括微软、雅虎、谷歌、Facebook、PalTalk、美国在线、Skype、YouTube、苹果。
可以说,世界互联网用户被监控了,我们已经被完全监控了,所以在没有连接网络的时候,则是我们最安全的时候,我们可以把自身重要的资料存储到移动硬盘上。
在国家安全上,要大力发展本地通讯设备,逐渐摆脱美国的介入。
美国在信息技术领域处于领先地位,掌控全球大部分互联网资源和关键基础技术,一网独大,若美国单方面发动信息战争,我国的电子系统将会瞬间奔溃,瞬间倒退回几十年前,科技、军事、教育、医学等方面都会显得无用武之地。
在美国诚信上,要看穿“民主、自由”的骗术,坚持本国的原则,以本国核心利益为出发点。
在事件透漏之前,美国总是贼喊抓贼,诬陷中国用黑客来攻击五角大楼,但是,当棱镜门曝光后,才知道美国完全可以直接监控,完全不用黑客;而在中兴、华为与美国政府打官司事件中,中国公司被美国以安全威胁为由而拒绝,这则显示出美国心虚,因为美国就是用监视的方法来对待外国的;美国总是以“民主、自由”的理念来强行干扰它国政权,这次,美国政府竟然窥视自己国家的公民,公民的自由权被完全漠视,完全没有隐私可言。
在斯诺登事件上,我们应该以此为戒,并呼吁“高科技的发展不是为了对抗,而是为了融和;不是为了攻击,而是为了互助”,各国家也应该时刻监督美国,若美国继续损害全世界各国的利益,将得到全世界的讨伐。
斯诺登事件与孙子兵法
斯诺登事件与孙子兵法——用孙子兵法分析斯诺登事件(网络安全事件) 一、斯诺登事件:爱德华·约瑟夫·斯诺登,前美国中央情报局雇员,亦担任美国国家安全局的美籍技术承包人。
2013年6月将美国国家安全局关于PRISM监听项目的秘密文档披露给了《卫报》和《华盛顿邮报》,随即遭美国政府通缉,事发时人在香港,随后飞往俄罗斯。
6月21日,斯诺登通过《卫报》再次曝光英国“颞颥”秘密情报监视项目。
2013年7月1日晚,维基解密网站日前披露,美国“棱镜门”事件泄密者爱德华·斯诺登在向厄瓜多尔和冰岛申请庇护后,又向19个国家寻求庇护。
委内瑞拉、尼加拉瓜和玻利维亚3国已经表示愿意为他提供庇护。
2013年8月1日,斯诺登离开俄罗斯谢列梅捷沃机场前往莫斯科境内,并获得俄罗斯为期1年的临时避难申请。
二、斯诺登事件中的几个细节:(1)、斯诺登2009年离开中情局,为戴尔公司工作,随后作为博思艾伦公司雇员在国安局工作4年。
他在做好披露机密的准备后,向公司请假,于2013年5月20日离开夏威夷前往香港,藏匿在一家酒店。
孙子兵法观点:“孙武的备战理论”(谋攻篇):用兵的法则是,不要寄希望于敌人不来,而要依靠自己做好充分的准备;不要急希望于敌人不进攻,而要依靠自己拥有使敌人无法进攻的力量。
分析:2009年离开中情局,时隔4年才做好准备,在这4年里,斯诺登的确做了很多事,甚至可以说这是一场蓄谋已久的“战略部署”,在2009年有过揭穿中情局不轨计划的想法后,斯诺登并没有急于速成,而是选择先默默离开,为一切做好思想和行为上的准备,他不曾寄希望于敌人不攻击自己,而是真正拥有了足够反击的力量。
(2)、斯诺登在《卫报》采访的视频中表示,藏身香港,是因为香港承诺保障言论自由及政治异见人士。
他说,中国大陆的确限制自由言论,封锁网络,但香港人一直有街头游行、表达自己观点的传统,而且香港的网络非常自由。
斯诺登还认为,香港政府在与很多其他主要西方国家政府的关系上实际上是独立的。
斯诺登事件的背后阴谋 东方时事评论
斯诺登事件的背后阴谋 :东方时事评论资料:土耳其示威民众开创静止站立新形式副总理批准【东方档字NO.201306200302】据媒体报道,土耳其副总理19日同意了一种新的和平示威形式,这种形式19日在土耳其广泛传播开来。
据美联社报道,虽然18日夜,警方还在驱散土耳其两大城市示威民众竖起的人墙,但暴力的反政府示威已经部分演变成被动的抵抗方式,人们静止站立。
在几个城市的主要街头,数百名示威民众在广场上一站就是几个小时。
他们纷纷模仿星期一(17日),一名男子在伊斯坦布尔塔克西姆广场开创的形式,被戏称为“静止人”。
土耳其政府19日首次对这种新的示威方式表态,副总理亚林科对记者说,站立的示威方式是和平的,“赏心悦目的”。
但是他敦促示威民众不要阻断交通,小心不要对自己的健康构成危险。
他说,这不是暴力的行为,政府不会谴责。
伊斯坦布尔市政府去年底开始对塔克西姆广场实施改造,根据计划,政府将拆毁广场附近的盖齐公园,改建购物中心,但遭到当地民众静坐抵制。
警方动用武力驱散示威者很快点燃了土耳其民众的愤怒。
抗议活动很快蔓延至全国。
示威者和警察多次爆发激烈冲突土耳其总理埃尔多安16日为警方驱散伊斯坦布尔示威民众的行为作出辩护。
他表示,警方的行动已经结束,而驱散示威者则是他的职责.俄罗斯石油公司计划在25年内对华供应3.65亿吨原油【莫斯科消息】据媒体报道,俄罗斯石油公司总裁伊戈尔·谢钦向媒体记者表示,公司计划在25年内对华供应3.65亿吨原油,总金额约达2700亿美元。
他说:“25年内供应3.65亿吨,预计交易金额可达2700亿美元。
”他指出,将从今年7月开始供应。
俄能源部长亚历山大·诺瓦克周四在圣彼得堡国际经济论坛期间的非正式会谈中表示,计划在论坛框架下签署俄罗斯石油公司对华供油合同。
他表示,该合同的各项指标不一定会与3月份签署的协议条款有所区别。
文件称今年将供油规模增至80万吨,明年增至200万吨,2015年增至1500万吨。
从国际法角度探讨斯登案件
·性质:绝密电子监听计划
·监听对象:任何在美国以外地区使用参与计 划公司服务的客户,或是任何与国外人士通 信的美国公民
2020/3/4
“
谁
棱
是
镜
“
”
棱
靠
镜 计 划 ” 的 “
什 么 “ 偷 窥 ” 我
帮
们
凶
的
”
隐
?
私
?
美国“棱镜”监控项目监控等级地图
2013.6.5 《卫报》《华盛顿 邮报》相继报道 “棱镜”
德国:此事无关人权保护 冰岛:庇护需在领土范围内 意大利:需在领土范围内或边境上 爱尔兰:必须在该国领土范围内 荷兰:不在荷兰领土申请会被拒 挪威:斯诺登的避难申请将被拒 波兰:不会对申请给予“积极建议” 申请
玻利维亚:会考虑避难申请 委内瑞拉:会考虑避难申请 巴西:不会给斯诺登避难申请 古巴:没表态 厄瓜多尔:没有考虑避难申请 中国:没有这方面信息.呵呵
2、国际庇护
小组发言代人:王晓倩 关键词:
庇护原因:政治原因 国际法并未赋予各国庇护外国人的义务 庇护又称“政治避难”
2020/3/4
申请避难国家表态
奥地利:需在奥地利提交申请 无效 芬兰:不会受理斯诺登避难申请 法国:不是很重要的问题
西班牙:不在西班牙领土申请
瑞士: 使馆已不接受人道庇护 尼加拉瓜:没表态
印度:找不出任何理由接受
委内瑞拉总统捷纳斯诺登:年 轻人 ,你受帝国迫害 来这吧!
2020/3/4
• 2013年7月1日,俄罗斯外交部证实,斯诺登已向俄罗 斯提出政治避难请求。2013年8月1日,斯诺登获得了 限期为一年的俄罗斯临时难民身份。
从国际法角度探讨斯诺登案件
2013年7月 1日,斯诺 登向俄罗 斯在内的 19个国家 提出避难。
2013年8月 1日,斯洛 登在俄罗 斯接受了 避难请求 后,进入 俄境。
三 震惊世界
棱镜
2015/11/14
计划
US-98任美国总统布什
·实施者:美国国家安全局 美国联邦调查局
·性质:绝密电子监听计划
2015/11/14
PPT模板下载:/moban/ 节日PPT模板:/jieri/ PPT背景图片:/beijing/ 优秀PPT下载:/xiazai/ Word教程: /word/ 资料下载:/ziliao/ PPT课件下载:/kejian/ 范文下载:/fanwen/ 行业PPT模板:/hangye/ PPT素材下载:/sucai/ PPT图表下载:/tubiao/ PPT教程: /powerpoint/ Excel教程:/excel/
机场国际中转区:谁的领土?该谁管辖?
1机场过境区的领土属性问题 2民航机场过境区对外国人的管辖权问题。
1中转区是当地国领土的一部分,属于继承所属国家司法管辖权 之内。由于转机只是一种临时性过境,为了方便旅客,许多国 家对外国转机旅客实行了免签证制度,但一般不允许出机场。 因此在此区域的乘客,要么是还未办理入境手续,要么是已经 办完了出境手续,要么是免于办理入境手续。国际中转区是机 场整体建筑的一部分,其状态并不是处在无人管辖中,该区域 在机场当局的规章制度下运作,遵循的是机场所属国法律。 2国际法上的国家管辖权是指国家对其领土内的一切人、物和所 发生的事,以及对在其领土外的本国人行使管辖的权利。普遍 性管辖权:根据国际法,国家对于危害全人类利益的国际罪行, 无论犯罪人的国籍如何,也无论他在何处犯罪,均有权实行管 辖。通常而言,只要明确了一国的领土所在,属地管辖也就确 定无疑。
从斯诺登事件看网络信息安全范文精简版
从斯诺登事件看网络信息安全从斯诺登事件看网络信息安全摘要引言斯诺登事件是指美国国家安全局前雇员爱德华·斯诺登于2013年6月向媒体披露美国政府大规模监控全球互联网用户的计划。
这一事件引发了全球范围内对于网络信息安全的关注和讨论。
斯诺登事件揭示了网络信息安全领域存在的诸多问题,为我们分析和解决这些问题提供了借鉴和启示。
网络信息安全的重要性网络信息安全是指保护网络系统和信息免受未经授权的访问、破坏、篡改、泄露以及有害软件和恶意攻击等威胁的活动。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网络安全问题变得愈发突出。
个人隐私泄露、网络诈骗、数据泄露等事件屡见不鲜,给个人和企业的利益造成了严重影响。
保护网络信息安全是保护个人隐私、维护社会秩序、促进信息化进程的必然要求。
斯诺登事件揭示的问题大规模监控斯诺登事件揭示了美国政府在全球范围内进行的大规模监控行为。
对于个人和组织来说,这种无差别收集和存储海量信息的做法,严重侵犯了隐私权。
个人和组织应意识到,他们的行为和数据可能处于被监控的状态之下,主动采取措施保护自己的隐私变得尤为重要。
数据安全问题斯诺登事件暴露了国家和企业在处理用户数据时存在的安全风险。
大量用户数据的泄露可能导致诈骗、恶意攻击等后果,威胁着个人和组织的利益。
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个人数据的收集和使用越来越频繁,保护用户数据安全成为了迫切的任务。
加强网络信息安全的措施加强法律法规建设针对网络信息安全问题,国家和组织应加强相关法律法规的建设。
完善个人信息保护法律、加强网络安全监管,对于违法行为给予惩罚,可以有效地提高网络信息安全水平。
国家和组织还需加强国际合作,共同应对跨国网络安全威胁。
提高个人信息保护意识个人在使用互联网时,应加强对个人信息的保护意识。
合理设置密码、定期更新软件、谨慎对待个人敏感信息的泄露等都是保护个人信息安全的重要措施。
个人还可以通过加密通信、使用虚拟专用网络(VPN)等工具来加强个人信息的保护。
斯诺登自述
U N |非洲象,逃离猎杀奥朗德和他的女人们砰,一声短而沉重的枪响划破了非洲草原的宁静,一头中年母象笨拙庞大的身体在摇摇晃晃几秒钟后,轰然倒下。
20米开外,麻醉师莫凯尔带着他的小分队躲在半人高的灌木丛中,耐心观察着眼前的这个庞然大物的反应。
莫凯尔是非洲哺乳动物医学组织最知名的兽医之一,也是非洲大象的保护神。
位于非洲中部的刚果(金)因自然禀赋优越,矿产丰富,是很多不法之徒觊觎的暴富之地。
国内多年战乱,政府无钱无力保护本国动物资源,于是非法猎杀大象、犀牛等罪恶行径每天在这里上演。
上世纪70年代,刚果(金)境内有非洲象20000多头,如今剩下不足2000头,还随时面临被枪杀的危险。
现在,工作人员给大象戴上特制的项圈,里面安有芯片可以进行G S 定位跟踪。
目前已经给6头大象戴了项圈,希望能尽快给更多的大象都戴上这种护身符。
法国总统奥朗德的私生活“成绩”无疑能深入人心。
上任两年多来,频频爆发的“女友门事件”让这位钻石王老五总统吸足了眼球,也给他的执政理国带来不少干扰。
在2012年大选前夕,奥朗德宣布和共同生活了三十多年并育有四个子女的罗亚尔分手。
入主爱丽舍宫时,奥朗德已经携着女友瓦莱丽特里耶韦莱的手了。
然而这个政治记者出身的女强人,却不受法国老百姓的待见,认为她“追逐权力和名望,狂妄自大”。
果然,性格暴躁、嫉妒心强的瓦莱丽,很快就让奥朗德招架不住,今年年初,奥朗德亲口向瓦莱丽承认自己“移情别恋”,和女演员茱莉加耶偷偷幽会。
可茱莉也没给这总统多少面子,二人交往关系公开不到两个月就各奔东西。
如今,奥朗德又恢复了单身汉的自由身。
私生活如此折腾,法国人民自然不买账,最近一期民调机构公布的结果显示,奥朗德是第五共和国以来最不称职的总统。
《巴黎竞赛画报》/2014年4月30日至5月6日刊法国时政周刊《快报》/第3277期斯诺登自述2014年4月30日,美国国家研究院和菲特尔基金会在华盛顿全国记者俱乐部举行仪式,将年度瑞登奥尔揭发真相奖授予纪录片导演波伊特拉斯和前美国国安局雇员斯诺登。
从国际法角度探讨斯诺登案件
言论自由与情报监控的界限
言论自由
言论自由是国际法保护的基本人权之一,但在某些情况下,国家可以对言论自 由进行限制。在斯诺登案件中,言论自由与情报监控的界限是模糊的,需要探 讨如何在保护国家安全的同时保障言论自由。
合法性原则
国家对情报监控的限制必须符合国际法的规定,包括人权法和刑法的规定。在 斯诺登案件中,美国政府的情报监控行为是否合法,是国际社会关注的焦点之 一。
评、建议、调查等,以应对侵犯人权行为。
国际刑事法院在跨国案件中的管辖权
国际刑事法院具有管辖跨国案件的权力
根据国际刑事法院规约,该法院对犯有战争罪、危害人类罪等严重罪行的个人具有管辖权 ,不论这些个人所属的国家是否加入了国际刑事法院规约。
国际刑事法院的管辖权基于国家合作
国际刑事法院的管辖权基于各国的合作,需要各国将案件提交给国际刑事法院审理。
涉及美国政府大规模 的监听计划
揭示了美国政府对国 内外个人的监视行为
包括“棱镜”等秘密 项目
斯诺登的逃亡过程
2013年6月,斯诺登向媒体披露 了机密文件
随后在香港逗留期间,向多国记 者提供了机密文件
2013年8月,斯诺登获得俄罗斯 临时庇护,目前定居在俄罗斯境
内
02
国际法在斯诺登案件中THANKS
感谢观看
国际组织在保护人权方面的责任
国际组织具有监督和促进人权保护的职责
01
国际组织通过制定国际人权标准和准则,监督各国对人权的尊
重和保护情况。
国际组织提供人权保护的机制
02
国际组织可以采取各种措施,包括提供技术援助、开展宣传活
动等,来促进各国的人权保护工作。
国际组织在应对侵犯人权行为中的作用
03
从斯诺登事件看网络信息安全[1]
从斯诺登事件看网络信息安全从斯诺登事件看网络信息安全简介网络信息安全是当代社会中一个不可忽视的重要话题,它涵盖了保护个人隐私、防范黑客攻击、保护商业机密等方面。
斯诺登事件作为近年来备受关注的大规模网络安全事件之一,为我们提供了重要的参考和教训。
本文将从斯诺登事件出发,深入探讨网络信息安全的重要性和相关的安全措施。
斯诺登事件的背景斯诺登事件发生于2013年,当时一位前美国国家安全局(NSA)的承包商员工爱德华·斯诺登泄露了大量美国政府的机密信息,揭露了NSA在全球范围内进行的监控活动。
这次事件引发了广泛的关注和讨论,让人们开始重新审视网络信息安全的重要性。
网络信息安全的重要性网络信息安全对于个人和组织来说都至关重要。
以下是几个方面的重要性:1. 保护个人隐私:在数字化时代,大量的个人信息被存储在各类互联网平台上,如社交媒体、电子邮件和在线银行。
保护个人隐私,防止个人信息被泄露和滥用,是网络信息安全的重要任务。
2. 防范黑客攻击:黑客攻击是网络信息安全中最常见的威胁之一。
黑客可以通过各种手段,如、、钓鱼等方式,获取个人或机构的敏感信息。
建立有效的网络安全防护措施,能够防范黑客攻击,保护信息的安全。
3. 保护商业机密:对于企业来说,商业机密是保持竞争优势的重要资产。
网络信息安全是保护商业机密的重要手段。
通过加密技术、访问控制和安全审计等措施,可以确保商业机密不被泄露给竞争对手。
斯诺登事件的启示斯诺登事件揭示了网络信息安全面临的严峻挑战,同时给我们带来了一些重要的启示:1. 政府监控的风险:斯诺登事件揭示了政府机构可能滥用其权力进行全球范围内的大规模监控活动。
这使得公众更加关注个人隐私保护的重要性,并对政府在这方面的立法和监管提出更高的要求。
2. 多层次的网络安全防护:斯诺登事件揭示了单一的网络安全防护措施的脆弱性。
我们需要采取多层次的网络安全防护措施,包括网络防火墙、入侵检测系统、加密技术等,以提高对抗各种网络攻击的能力。
80年代初驻外使馆惊现窃听器
80年代初驻外使馆惊现窃听器作者:郗照明来源:《世界博览》2014年第19期2013年6月,美国前中情局和国安局网络情报人员爱德华·斯诺登大曝美国“棱镜门”监控丑闻,其涉秘之深,部门之广,政要之多,骇人听闻,舆论哗然。
一年过去,“棱镜门”监控丑闻持续发酵,爆料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德国总理默克尔、巴西总统罗塞夫、中国南非土耳其等国家领导人以及许多国际组织都一直被监控。
美国这种粗暴践踏人权、侵犯隐私的霸道行径受到世人的强烈谴责。
震惊全球的斯诺登窃听事件勾起我对上世纪80年代亲历的一桩窃听事件的回忆。
阿方要求三天内搬进新使馆1983年,我奉命出任中国驻阿尔巴尼亚大使,8月下旬,我们抵达阿尔巴尼亚首都地拉那国际机场,阿尔巴尼亚外交部礼宾司司长约万·安东尼前往迎接。
待办完入境手续后,约万走过来对我说,“告诉大使一个好消息,阿方为中国大使馆新建了一处馆舍,地点很好,希望你们三天后就能搬迁过去。
”我听了深感突然,因为我在国内一直分管阿尔巴尼亚事务,当时约万在阿驻华使馆任参赞,经常同我打交道,关系挺熟,但他从来没有提及过为中方修馆舍的事,使馆没有汇报过有关这方面的信息。
我很敏感,便对他表示:我刚刚到达贵国,还没有递交国书,尚未履行大使职责,你一见面就提出要我们搬迁使馆,这不是强人所难吗?再说搬迁使馆也不是件轻而易举的事,等我把情况搞清楚再交换意见吧。
他未置可否便走开了。
在回使馆的路上我反复琢磨,总觉得不大对劲,恐怕有不可告人的名堂。
到了使馆即向参赞和主要外交官通报了约万在机场与我的谈话。
大家认为阿方很可能在新馆舍做了手脚,否则不会这么迫不及待。
鉴于此,我一方面报告国内,请求速派安检人员来对新馆舍进行全面检查,另一方对阿方要求我三日内迁馆的意见不予以理会。
过了一个多月,使馆主要外交官到新馆舍实地查看,认为新馆舍根本不具备办公、对外活动、馆员正常生活的必备条件。
于是向阿方提出,必须对新馆的庭院、门厅、锅炉、厨房等十余处进行改造,否则没有搬进新馆的可能。
解密斯诺登:逃亡的泄密者
解密斯诺登:逃亡的泄密者作者:来源:《记者观察》2013年第07期爱德华·斯诺登,29岁的美国中情局前技术助理,放弃稳定的工作、舒适的生活,选择逃亡海外、向媒体揭发美国情报机构的“棱镜”(PRISM)计划,该计划监控互联网活动、秘密收集电话记录。
微软、雅虎、谷歌、Facebook、PalTaIk、美国在线、Skype、YouTube、苹果这9家科技公司参与其中,为美国情报机构提供信息。
“老大哥”盯着世界上每一个人,这在美国国内和德国等多国都引发轩然大波,而泄密者斯诺登,他好莱坞谍战大片般的人生才刚刚拉开序幕。
曾在CIA任职过着舒适生活近日,美国《华盛顿邮报》、英国《卫报》等媒体所披露的美国政府监听计划“棱镜”(PRISM)闹得沸沸扬扬。
包括Google、Facebook、微软、雅虎、苹果等在内的9家科技公司被指为美国政府提供服务器接人,对外输出用户的私人信息。
就在当局和互联网巨头们纷纷出面辟谣之际,此次监听计划的告密者爱德华·斯诺登主动向世人曝光。
现年29岁的斯诺登曾经在美国中情局(CIA)担任过技术助理一职,现在他是美国国家安全局(NSA)的外包商博思艾伦咨询公司的一名合同工。
经过几天的采访后,在斯诺登本人的要求下,英国《卫报》披露了他的身份。
从他决定向公众披露多份绝密文件的那一刻起,他就下决心要公开自己的身份。
“我没有想要隐匿自己的身份,因为我没有做错。
”斯诺登说。
斯诺登将加入丹尼尔·艾尔斯伯格(1971年五角大楼文件的泄露者、被基辛格称为“美国头号危险分子”的美国国防部前分析员)和布拉德利-曼宁(为维基解密提供机密文件的一名美国士兵)的行列,成为美国历史上最重要的告密者之一。
他泄露了美国国家安全局(NSA)的机密文件。
在斯诺登提供的第一份机密资料中,他写道:“我明白我将为我的行为付出代价”,不过“如果联邦政府的秘密法律、不公平的赦免和不可阻挡的行政权力被公之于众,我就满足了”。
斯诺登向何处去
如果不是29岁的爱德华·斯诺登,美国民众不会知道美国国家安全局一项代号为“棱镜”的秘密项目,不会知道他们的私人电话、互联网信息、甚至每封邮件都可能受到美国政府的监控,更不会掀起一场对奥巴马政府“窃听”私人信息的指责。
有人说,斯诺登和将美国外交密件交给维基解密的士兵曼宁一样,是卑鄙的告密者;也有人说,他将美国政府伸向民众的“黑手”公之于众,是不折不扣的英雄。
但无论如何评价,有了曼宁被捕的前车之鉴,斯诺登显然做了“更聪明”的打算。
斯诺登个人档案爱德华·斯诺登出生于美国北卡罗莱纳州伊丽莎白市。
父亲是一名美国海岸警备队的官员。
母亲是一个马里兰区美国地方法院的办事员。
他有一个做律师的姐姐。
1999年,斯诺登举家搬迁到马里兰州埃利科特市,他在安妮·阿伦德尔社区学院学习计算机专业,以获得必要的学分用以获得高中文凭,但他没有完成课程,其后他获得普通教育发展证书。
在动斯诺登向何处去?Where is Snowden Going to?斯诺登6月6日在香港接受媒体采访的资料照片“棱镜门”事件占据世界主要媒体头条FOCUS ON 关注身前往香港之前,斯诺登与他的女朋友住在夏威夷、西欧胡岛、维帕。
2004年5月7日,斯诺登自愿加入美国陆军,同时希望最终能参加特种部队。
他说:“我要争取参加伊拉克战争,因为我觉得作为一个人,我有责任,帮助人们摆脱压迫”,但仅仅几个月后,他在训练事故中,折断了双腿,9月28日被除役。
后来他曾在国家安全局设置于马里兰大学的一处隐蔽设施担任警卫。
在此之后,他又在中央情报局(CIA)担任与信息技术安全有关的职务。
2007年,CIA将其派驻瑞士日内瓦负责维持计算机网络安全,并给予其外交身份掩护。
2009年,离开中情局,为戴尔计算机公司工作,随后供职于美国国家安全局的一家合同承包公司。
(这家名为布兹-艾伦-汉密尔顿的公司发表声明,确认斯诺登是公司的员工。
声明说,如果报道是真实的,斯诺登的所作所为让人“震惊”,也违反了“公司的行为准则和核心价值”)。
斯诺登事件
Does a government have the right to snoop around(窥探) its citizens’privacy(隐私) on the pretext of (借口)protecting the country from terrorism? The US has been debating this question in the past few days.一个国家的政府是否有权以保护国家不受恐怖袭击为由去窥探公民隐私呢?在过去几天里,美国上下正就这一问题展开争论。
On June 9, a 29-year-old former CIA (Central Information Agency中央情报局)employee admitted responsibility for one of the most extraordinary leaks(泄漏)of classified(机密的,分类的)information in US history. Edward Snowden told The Guardian (英国卫报)he exposed the documents because he thinks Americans should know how the government hasintruded on(侵犯)their privacy.6月9日,前美国中央情报局工作人员、29岁的爱德华•斯诺登承认自己对外披露了美国政府的特别机密,成为美国史上最大的泄密者之一。
他在接受英国《卫报》采访时称,他之所以会泄露这些机密文件,是因为在他眼中,美国人民有权知道美国政府是如何侵犯自己的隐私的。
“I can’t in good conscience(本着良知,the Voice of Conscience)allow the US government to destroy privacy, Internet freedom and basic liberties (自由)for(属于)people around the world with this massive surveillance machine(大规模的监控机器)they’re secretly building,” Snowden told The Guardian in an interview.“出于良知,我不能眼看着美国政府利用他们秘密打造的大规模监控网络来侵犯全世界人民的个人隐私、网络自由和基本自由。
斯诺登
获取数据。
各方对斯诺登案件态度
• 澳大利亚、新西兰 • “棱镜门”事件爆发后,在太平洋另一端,与美国共享安 全情报的澳大利亚和新西兰安全机构同样面临国内质疑。 一些澳大利亚政界人士9日要求政府说明是否借用“棱镜” 数据搜集情报。
各方对斯诺登案件态度
欧盟 • 美国的行动惹恼了欧盟: • 最新曝出的秘密文件显示,美国对欧盟驻华盛顿外交使团和 驻联合国办事机构大楼、欧盟总部大楼、38国驻美机构等长 期进行监听,欧洲尤其是法德两国对此反应激烈,称“不能 接受”、“无法容忍”,甚至号召终止与美国的一切谈判。
望斯诺登的个人行为损害俄与美的关系。他还说,斯诺登抗
议美国政府干预个人隐私,要为人权而战,“别捎带上我们, 我们另有需要为之抗争的东西”。
各方对斯诺登案件态度
• 俄罗斯 • 斯诺登揭露“棱镜门”计划,对美国的国际形象无疑是一 记有力的重锤,但普京对其思想、动机并未因此产生“天 然”的亲近感。俄罗斯非常清楚,斯诺登行为的出发点是 基于其个人对所谓“人权”、“自由”的价值观念,与俄 罗斯反对美一超独大、霸权主义、争取俄大国利益不仅
各方对斯诺登案件态度
欧盟 • 欧盟司法委员维维亚娜· 雷丁于10日致信美国司法部部长埃 里克· 霍尔德,指出“棱镜”这类项目及其所依据的法律可 能会给欧盟公民的基本权利带来严重的负面影响”,要求 美国政府澄清欧洲公民是否是“棱镜”项目的实施对象, 欧洲人能否发现他们的数据被截获。
• 欧盟官员还批评美国的做法破坏了双方的信任,要求“美
他补充说,―总统欢迎对安全和公民自由的取舍展开讨论。
各方对斯诺登案件态度
• 美国 国家安全局局长詹姆斯· R· 克拉珀则在一份声明中说,―只 有在美国以外的非美国人‖才是监视的对象。他补充道,监 视行动曾接受严格的法律审查,为的是―将意外得到的美国 人信息的获取、保留和传播最小化。‖ 国会众院情报委员会主席、密歇根州共和党众议员麦克· 罗
从国际法视角看斯诺登案
分裂 国家 、 煽 动 美 国联邦 宪 法 第 3条 第 3款 , 间谍 罪 依 据 的是 美 国 别行 政 区应 自行 立 法禁 止任 何 叛 国 、 《 反 间谍 法》 的规 定 。但 就 美 国的先 例而 言 , 叛 国罪 在 叛乱 、 颠 覆 中央人 民政 府及 窃 取 国家 秘 密 的行 为 。就 香 港本 地 围绕这 一 条 文 的本 地 立法 争 议 颇 二 战后 几乎 没 有 出现 过 , 直到2 0 0 6年 “ 贾达恩案” 才 目前 而 言 , 多 , 因此 香港 本地 法 律并未 对 于斯 诺 登 指 控 的叛 国罪 被控 诉此 罪名 , 但 是 时至 今 日也 未 判决 。而 间谍 罪 是
斯 诺登 更 接 近 于埃 尔 斯 伯 2 0 1 3年 6月 , 美 国 中情 局前 职员 爱德 华 ・ 斯诺 登 未被控 诉此 罪 。在本 案 中 , 在 中 国香 港爆 料美 国监 控 国 内外 的“ 棱镜 ” 窃 听计 划 , 格, 而 和前 述 被 控诉 的贾 达恩 、 马 丁在 动 机 上 存 在 着 马 丁 以获 取 成 为全 球关 注 的政 治 事 件 。之后 虽 然 斯 诺 登 自由离 很 大 的 区别 。贾 达 恩 以对 抗美 国为 目的 , 开香 港 前往第 三 国 , 但 是对 于 其 当时 在香 港 的身 份 和 经济利 益 为 目的 , 这 二 人 的 动 机 都 直 接 损 害 美 国 利 而 埃尔 斯伯 格 与斯诺 登均 认 为 自己 的行 为最 终 是 地位 问题 , 依 然 引 发 了对 香 港 法 治 的 巨大 冲 击 。 因 益 , 此, 该案 的理 论探 究对 于香 港 政府 今 后处 理 类 似 事件 出于 监 督 批评 政 府 、 捍 卫公 众 利 益 的 目的 , 民调 显 示
斯诺登事件 斯诺登详情
4.美害怕引起连锁反应。在曼宁揭露美国大兵肆意屠杀伊拉克平民罪恶行径不久,即发生斯诺登事件,不是偶然的。联系此前“占领华尔街革命”,这一系列正义举动,像极了“人民的起义”。说明有正义感的美国民众再也无法忍受美国统治者的虚伪、粗暴和狡诈,不畏凶险,纷纷挺身而出,大胆揭露美的黑幕。对此,美国的统治者不会不心惊胆战,不会不担心出现多米诺骨牌效应,形成无法阻挡的革命(叛国)风暴。
五是多家网络公司卷入。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包括微软、雅虎、谷歌、脸谱、PALTALK、美国在线、SKYPE、YOUTUBE、苹果等九家公司参与同美国政府的合作。由此可以断定,这是有预谋、有计划、有组织的大规模、经常性网络攻击行径。
斯诺登公开披露这一信息后,立即遭到美国政府和议会的猛烈抨击——
美国是拥有这样的革命基础的。民调显示,美国人对这一问题存在尖锐分裂,12日的盖洛普民调显示,44%的美国人认为斯诺登的揭密是“正确的”,而42%的人表示“错误”。路透社和益普索市场调查公司12日公布的民调得出同样结论:有约23%的受访者表示,斯诺登是一名叛国者,而有31%的人认为他是一名爱国者。说斯诺登“正确”、认为斯诺登是“爱国者”的人数,远多于认为斯诺登“错误”、是“叛国者”的人数。
因为,他公开披露美国“棱镜”计划的义举所造成的震动,完全不亚于9.11事件对美国的震撼。
所不同的是,9.11针对的是建筑学意义上的“帝国大厦”,而斯诺登针对的是政治学意义上的“帝国大厦”。9.11因其针对平民的恐怖主义行径而遭到全球一致谴责和打击;而斯诺登针对的是美帝依靠网络优势监听平民通讯和窃取他国机密的恶劣行为。斯诺登因此被冠以“叛国英雄”的雅号。
世界经常因小人物而改变。马拉松之所以成为世界性体育项目,不过因为一个战场通讯员的昼夜狂奔。有人说这源于最后“一棵稻草现象”,当量变达到一定程度,最后一棵轻如鸿毛的稻草,就成为压垮骆驼的那一关键变量。那么,小人物斯诺登会是压垮美帝国的最后一棵稻草吗?估计还不会。
斯诺登
张可琳平面114 2011012582斯诺登与“棱镜门”监控丑闻2013年5月20日,美国中央情报局技术助理和防务承包商博斯公司雇员爱德华·斯诺登放弃年薪20万美元的工作,抛下在夏威夷的同居女友和父母,只身前往中国香港。
6月5日、6日,英国《卫报》和美国《华盛顿邮报》曝光了美国政府代号“棱镜”的秘密项目:要求电信巨头上交用户通话记录,实时跟踪互联网用户上网信息。
从此,斯诺登成为超级明星,有关美国监视全世界的消息不断爆出,一场场的辩论从未停歇,而一场惊心动魄的“猫捉老鼠”的游戏也在上演,引起全世界的媒体高度关注。
国家利益在博弈中的体现国家利益决定国家关系,共同利益是国家间合作的基础,而利益对立则是国家间冲突的根源。
斯诺登从香港飞往俄罗斯首都莫斯科正是考虑到这一点,当时美国与俄罗斯的关系相当紧张,2013年3月,叙利亚政府和反对派武装相互指责对方在阿勒颇地区使用了化学武器。
叙利亚政府随后请求联合国就化学武器问题开展专业、公正和独立的调查,然而,在调查起未介入时,6月13日,奥巴马政府突然宣布加强对叙利亚反对派武装的军事援助,包括向叙利亚反对派最高军事委员会提供包括军事援助在内的直接援助。
这显然激怒了克里姆林宫,并遭到普京的无情抨击。
普京直言不讳地警告美国及其盟友,不要武装叙利亚反对派,他称俄罗斯将坚决支持阿萨德政权。
而俄罗斯显然会适当地利用斯诺登作为博弈的筹码,为自己与美国在处理利亚问题方面创造更大的胜算。
另外俄罗斯的情报部门也呼吁政府不要错过这次与斯诺登合作的机会,要牢牢把握住这位情报人员,因为美国一直是这么做的。
此外,厄瓜多尔总统斐尔·科雷亚,这位“反美斗士”曾经表态支持斯诺登,很大程度上也是为了巩固自己总统的地位,赢得更多的民意支持。
这些都体现了国家利益在博弈中是无处不在的,它决定着国家间的行动方式,影响着事态的发展方向。
综合国力在博弈中的体现在斯诺登滞留在莫斯科国际机场期间,他曾向21个国家申请政治避难,可结果相当有意思,要么不知情、要么拒绝、要么原则上支持,尽管后来有少数拉美国家表示同意接受,但这种情况足以表现出他们在害怕某个东西,幕后的施压者——美国。
国际法案例分析
国际法视角下的斯诺登事件事件回顾:2013年6月,前中情局(CIA)职员爱德华·斯诺登将两份绝密资料交给英国《卫报》和美国《华盛顿邮报》,并告之媒体何时发表。
按照设定的计划,2013年6月5日,英国《卫报》先扔出了第一颗舆论炸弹:美国国家安全局有一项代号为"棱镜"的秘密项目,要求电信巨头威瑞森公司必须每天上交数百万用户的通话记录。
6月6日,美国《华盛顿邮报》披露称,过去6年间,美国国家安全局和联邦调查局通过进入微软、谷歌、苹果、雅虎等九大网络巨头的服务器,监控美国公民的电子邮件、聊天记录、视频及照片等秘密资料。
美国舆论随之哗然。
2013年6月7日,在加州圣何塞视察的美国总统奥巴马做出回应,公开承认该计划。
他强调说,这一项目不针对美国公民或在美国的人,目的在于反恐和保障美国人安全,而且经过国会授权,并置于美国外国情报监视法庭的监管之下。
2013年6月11日,泄露美国监测项目的爱德华·斯诺登离开他居住的香港酒店后去向不明。
2013年6月23日,中国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就斯诺登事件发表声明,称斯诺登已自行循合法和正常途径,离开中国香港,前往第三国。
《南华早报》证实,斯诺登23日上午10时55分左右离开香港,乘坐俄航SU213航班飞往莫斯科。
而莫斯科并不是斯诺登的最终目的地,他可能由该地继续前往冰岛或厄瓜多尔。
俄罗斯驻中国大使馆没有对这一消息进行证实,而俄在香港的领事馆则拒绝发表评论。
据俄媒援引机场内部人士的消息,斯诺登的飞行路线是今天从香港乘坐俄航su213航班飞抵莫斯科,明天中午乘坐su150飞往古巴的哈瓦那,当天再飞往委内瑞拉的加拉加斯。
俄罗斯航空已确认斯诺登飞往古巴哈瓦那的行程。
2013年6月24日,据外媒报导,美国国安网路窃听行为泄密者斯诺登正式向拉丁美洲国家厄瓜多尔寻求庇护。
厄瓜多尔外交部部长在社交网站推特上证实,美国国家安全局前雇员斯诺登向该国寻求政治庇护。
美国正式对斯诺登提出刑事指控 罪名包括间谍盗窃等
美国正式对斯诺登提出刑事指控罪名包括间谍盗窃等
2013年06月22日09:09
来源:凤凰卫视
美国联邦执法者21日正式对“棱镜”事件主角斯诺登提出刑事指控,罪名包括间谍活动、盗窃以及转换政府财产。
据《华盛顿邮报》报道,联邦检察官已经向弗吉尼亚州东部区法院递交了一份密封的文件,正式对“棱镜”事件主角斯诺登提出刑事指控,罪名包括从事间谍活动、盗窃以及转换政府财产。
弗吉尼亚东部区法院,位于斯诺登前雇主、中情局承办商博思艾伦总部所在地区,也是长期负责关乎国安案件的地区。
报道还称,美国已经向香港提出,以临时逮捕令将斯诺登拘留。
司法部官员表示,向斯诺登提出刑事指控,意味着美国下一步向香港提出要求有了法律基础。
执法者现在有60天递交起诉书,之後将有权将斯诺登引渡回美国受审。
不过报道指出,斯诺登也可以向美国的引渡要求提出上诉。
由于香港引渡程序复杂,且重视人权,相关程序或需时数月可为斯诺登争取些时间。
29岁的前情报分析员斯诺登本月在香港爆出美国“棱镜”监听丑闻,引发热议。
最新消息指,斯诺登已经从一家中国公司租赁了私人飞机,准备前往冰岛申请政治避难。
凤凰卫视刘冰莹纽约报道
1。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斯诺登事件原委
2013年6月,前中情局职员爱德华·斯诺登将两份绝密资料交给英国《卫报》和美国《华盛顿邮报》,并告之媒体何时发表。
按照设定的计划,6月5日,英国《卫报》先扔出了第一颗舆论炸弹:美国国家安全局有一项代号为"棱镜"的秘密项目。
6月6日,美国《华盛顿邮报》披露称,过去6年间,美国国家安全局和联邦调查局通过进入微软、谷歌、苹果、雅虎等九大网络巨头的服务器,监控美国公民的电子邮件、聊天记录、视频及照片等秘密资料。
美国舆论随之哗然。
这项代号为“棱镜”的高度机密的行动此前从未对外公开。
《华盛顿邮报》获得的文件显示,美国总统的日常简报内容部分来源于此项目,该工具被称作是获得此类信息的最全面方式。
一份文件指出,“国家安全局的报告越来越依赖‘棱镜’项目。
该项目是其原始材料的主要来源。
报道刊出后外界哗然。
保护公民隐私组织予以强烈谴责,表示不管奥巴马政府如何以反恐之名进行申辩,不管多少国会议员或政府部门支持监视民众,这些项目都侵犯了公民基本权利。
这是一起美国有史以来最大的监控事件,其侵犯的人群之广、程度之深让人咋舌。
斯诺登在离开美国时,他已在国防承包商工作了不到三个月,职务是在夏威夷的一处国家安全局设施内担任系统管理员。
他有着丰厚的年薪,与女友一起过着舒适的生活。
但他愿意牺牲这一切,因为对美国政府的秘密监控工程感到良心不安。
针对公开这些机密文件举动,斯诺登表示:“我知道我的举动会让我经受灾难,但如果联邦政府的秘密法令、不平等赦免以及不可抗拒执行力量等这些支配着我所深爱的世界时,这些被立即曝光出来,我会非常满足。
”维基解密网站披露,美国“棱镜门”事件泄密者爱德华·斯诺登在向厄瓜多尔和冰岛申请庇护后,又向十多个个国家寻求庇护。
后在俄罗斯获得同意政治避难。
斯诺登实名披露了包括“棱镜”项目在内的美国政府多个秘密情报监听监视项目。
美国利用黑客手段在互联网空间窃取他国信息,是海盗行为,这种做法与美国所倡导的“信息自由”理念背道而驰。
一直宣称维护个人自由的美国却在私底下收集别人的隐私,充分暴露了美国人权观的虚伪性,同时也暴露出美国长期推行霸权主义的阴暗心理,体现出其担忧西方资本主义没落和仇视共产主义的冷战
思维。
斯诺登于7月31日再度将美国更大规模监控计划“Xkeyscore”的细节曝光。
他曾形容这个计划,只要有相应的电子邮件地址,他可以对任何人进行监控,下至平民百姓,上至法官总统。
后斯诺登继续爆料:美国正在研发的一项网络安全工具“怪物大脑”不仅能识别、追踪和阻止潜在的计算机攻击来源,还能在无人监督的情况下自动反击。
2014年10月10日,爱德华斯诺登再度爆料,披露美国国家安全局最高级别的“核心机密”行动,称美国国家安全局在中国、德国、韩国等多个国家派驻间谍,并通过“物理破坏”手段损毁、入侵网络设备。
而在美国历史上,像斯诺登一样的“泄密者”还有曼宁、艾尔斯伯格,身为美国人,他们为何要揭露自己国家的丑闻?英国《卫报》的评论也许是一个合适的解释“他们在美国‘自由精神’的熏陶下长大,又经历了被召唤去监控或行使美国力量的现实。
而随着时光流逝,平衡这两者的冲突,让他们的世界观混乱。
美国以反恐名义发动战争,伤害其他国家的人民,侵犯本国公民的隐私。
对斯诺登们来说,一方面是忠于旗帜和制服,另一方面是忠于旗帜和制服所曾象征的理想,他们被迫做出选择。
在理想和现实之间,他们选择忠于美国所宣称的理想。
他们并非叛徒,而是美国新一代爱国者。
”就我个人来说,我认为斯诺登是一个民族英雄,为了争取真正的民主自由,他放弃了高薪的工作、安逸的生活、似锦的前程,选择揭露美国政府监听真相,选择独自承受内心道德的压力,这是没有几人能做得到的。
但从美国公民来说,比较国家安全与个人自由后,也许更多人会认为他是美国的“叛徒”。
在整件事件当中,美国一直给人以消极的态度,应对世人的质疑,模糊回答,企图蒙蔽过关。
这与其大国的地位完全不对等,与其应当承担的责任完全不匹配。
这充分的反映了美国网络霸权的无孔不入使得各国网络安全形势严峻,网络成为了一个没有硝烟的战场,并且会比现实的战争更加残酷,大国网络安全博弈水涨船高,全球网络竞争加剧,这会增加国与国之间的对抗情绪,并且不利于全球经济的发展。
基于网络的非国家行为的个人或者团体已经成为影响国际格局的重要新变量,譬如阿桑奇,斯诺登,这两个影响了近二十年国际网络的风云人物,通过一个人或者团队的努力,将网络化作手中的武器,对霸权主义进行斗争,为了人类
的自由,舍弃自己的利益,揭开了众多隐藏在背后的阴谋,使人们可以很好地看清这个世界,看清所谓的“美国式自由”。
认清楚美国的真面目,还世人一个没有修饰的真相。
美国的行为就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违背了自己所提倡的自由主义精神。
人的生命、自由和财产等权利是不可剥夺的自然权利。
美国的众多计划已经严重侵犯了民众的隐私权,并通过民众的隐私为自己的政权牟利,巩固自己的专政霸权的领导。
政府权力来源于人民的同意和授予。
美国进行“棱镜计划”并没有经过人民的同意,是在人民不知情情况下进行的,而事实证明人民厌恶这种行为。
这种行为完全是不道德不符合规定流程的,当然,美国会为了自己的利益修改这些人为的规定,借助权力实现自己的目的。
国家权力必须受到限制,仅限于保护个人权利,特别是私有财产权。
美国的这些计划,也体现了政府权力的无序扩张。
或许这一系列行为有利于保护国家安全,但也侵犯了个人权利,在一个如此重视个人人权的国家,显然这种做法是自己往自己脸上抹黑。
美国的这种做法,也许开始是为了阻止对美国本土的袭击,但是很快这种目的被不断的不正当的拓展,已经严重的影响到个人的隐私权力,是对自由的深深的破坏。
因而许多人士将斯诺登当成一个英雄,美国政府的大多数人将斯诺登视为叛国贼。
对斯诺登定性之争,归根结底是国家安全与个人隐私关系的争议。
美国国内人民也意识到了这点,并组织起来起诉政府这样的侵权行为,即起诉政府违宪,其他国家的政府和团体也不断声援支持,美国的这种行为已经严重影响到美国的盟友关系,美国的盟友也同样在监听的名单中,这令许多国家的领单人感到沮丧和愤怒。
世界经常因小人物而改变。
马拉松之所以成为世界性体育项目,不过因为一个战场通讯员的昼夜狂奔,斯诺登对棱镜计划的披露无疑在全球范围内造成了巨大震动,同时引发了我们的思考:国家安全与公民隐私之间,孰重孰轻?当生活被无孔不入的监视入侵时,我们是否仍能安枕?谁来监视那些监视者?
斯诺登事件充分反映了当今世界一超多强格局下,美国的霸权野心与霸道行径,但也体现了美霸权的两重性:一方面,虽然在金融危机及在中东地区的战争中受挫,但美霸权仍在,尤其在网络通讯领域遥遥领先;另一方面,美国所谓的“世界警察”的形象已无法维持,斯诺登事件招致全球范围内的不满。
工业和信息技术发展到今天,传统的安防监控随处可见,人们也习以为常,但由斯诺登而起的“棱镜门”事件及背后的互联网、移动通信等安全和监控问题还是让人们大吃一惊。
“棱镜门”事件本身就像一个棱镜,折射出现代社会大至国家安全,小至个人隐私的信息安全问题。
对于我们广大发展中国家来说,“棱镜”计划只是美国庞大的信息劫掠系统的冰山一角,其实美国国家安全局一直都通过路由器监控着中国网络和电脑,这给中国维护信息安全敲响了警钟。
加强网络信息安全刻不容缓,已经有报道称政府网络和高校的服务器都被入侵,提高网络信息安全的紧迫性与日俱增。
随着大数据、云计算等IT技术的进一步发展,越来越多的大数据将出现在云端,并在各行各业中发挥作用,但是互联网的无国界性也使得全球化的网络犯罪更容易实施。
如何保护和适度利用这些大数据,是国家、社会和产业界需要共同面对的。
中国不仅要打造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软硬件产业链,还要积极参与跨国性网络保密技术标准与法律规定的制定,参与网络信息安全国际合作。
“数据安全”必须作为国家新的建设方向大力发展。
通过斯诺登的事件,我们可以清楚的看清美国的真面目,口是心非,表里不一,所有的证据都可以证明美国在人权这个问题的冷漠、践踏,但与此同时,又拿人权的问题指责其他国家,现在看起来这就是一个天大的笑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