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诺登事件的后续及影响
爱德华·斯诺登事件的影响
爱德华·斯诺登事件的影响周浩然之前,一个叫爱德华·约瑟夫·斯诺登的人,他工作在美国国家安全局。
他把美国的“棱镜”窃听计划曝光了,目标有欧洲国家还有日韩两国的大使馆。
这在国际社会上引起了轩然大波,美国也多次向斯诺登逃往的俄罗斯“要人”。
我想提一个问题:爱德华·斯诺登事件的影响是什么?首先可以肯定的是美国的“自由,民主和人权斗士”的形象会消失的无影无踪。
本来美国,英国都是最标榜自由,民主和人权的,但是美国这种行为,使他配不上民斗(也就是民主斗士,笔者注)这一个称号。
其次,从斯诺登曝光的计划来看,美国的窃听对象不仅包括了美国的敌人,还有不少美国坚定的盟友。
这样的话美国与欧盟与日韩会出现一道裂痕,而且除非美国正式结束“棱镜”计划,否则北约,美日韩同盟,中东条约组织(美国和以色列等中东国家建立的,笔者注)内部会发生矛盾。
这里面对中国的影响最大的应该是美日韩同盟出现裂痕。
现在,钓鱼岛争端中日双方剑拔弩张,如果日本和韩国认为美国不可靠了。
会出现两种可能。
第一种:日本国会的亲美派比如说自民党下台,然后换了一个左翼政党,最后中日韩迅速走近。
不仅可以形成中日韩自由贸易区,还有可能出现美国佬担心的“亚元”或者“东亚元”。
最终就会导致美国霸权的总结。
第二种:日本的亲美派比如说自民党下台后,换了一个非常强硬的右翼政党,比如桥下彻的日本维新会,石原慎太郎的太阳党。
到时因为此时朝鲜拥有核武器,又因为之前日本还有韩国认为美国不可靠了,导致日韩都对美国的核保护伞(就是支撑核保护伞的美国可以在被保护的国家受核威胁时对威胁的发出国进行先发制人的核打击,或者后发制人的核反击,笔者注)持怀疑态度。
这样的话日韩两国会迅速开始研发核武器,到时东北亚地区就成了核武器最密集的地区,军备竞赛更加激烈,甚至爆发毁灭性的核大战。
这对中国很不利。
还有,现在美国的窃听计划是包括欧盟国家的,这已经引起了欧盟核心即法德两国的强烈抗议。
爱德华斯诺登现代信息安全的重要人物
爱德华斯诺登现代信息安全的重要人物爱德华·斯诺登(Edward Snowden):现代信息安全的重要人物引言:现代社会,信息安全问题日益突出,各类黑客攻击、网络欺诈等威胁层出不穷。
在这个背景下,出现了许多重要的人物致力于保护和维护信息安全。
在这些人物中,爱德华·斯诺登无疑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人物,他的曝光揭示了政府和企业在信息安全领域存在的问题,引起了世界范围内的关注与讨论。
一、爱德华·斯诺登的背景介绍爱德华·斯诺登,1983年出生于美国,曾在中央情报局(CIA)和国家安全局(NSA)工作。
2013年,斯诺登向媒体透露了美国政府对全球范围内的通信监控行为,引起了轩然大波。
他的行动被一些人称为勇敢,也有人批评他违反了职业道德和法律。
二、斯诺登事件对信息安全的影响1. 曝光了大规模监控行为爱德华·斯诺登向媒体透露了美国政府通过PRISM计划等手段对全球范围内的通信监控行为。
这一事件引起了人们对于隐私权和信息安全的关注,促使各国政府及国际组织对监控行为进行审查和改革。
2. 引发全球信息安全辩论斯诺登的行动引发了全球范围内的信息安全辩论,各界人士对于政府和企业在信息收集和使用方面的行为进行了激烈的讨论。
这场辩论推动了信息安全法律和政策的制定和完善。
3. 提醒人们对个人信息保护的重要性斯诺登事件向全世界警示了个人隐私和个人信息保护的迫切性。
人们开始关注自己的个人信息安全和网络隐私,更加重视加强个人信息的保护和保密措施。
三、斯诺登对现代信息安全的启示1. 强调政府监管的必要性斯诺登事件表明,在信息时代,政府监管的必要性变得更加重要。
政府应制定合理的法律和政策,严格规范信息的收集、使用和保护,确保公民的隐私权和信息安全不受侵犯。
2. 倡导企业责任和透明度斯诺登事件揭示了很多科技公司为政府提供用户数据的行为,引发了人们对于企业责任和透明度的质疑。
企业应该自觉履行社会责任,重视用户隐私保护,加强信息安全的技术和管理措施。
斯诺登事件对中美网络争端的影响
思想潮IXIANGCHAO S 84 May. 2016 May随着全球网络应用的广泛化,网络促使中美两国间联系愈发紧密,但同时也造成矛盾争端的不断提高。
斯诺登事件对中美网络争端产生了很大影响。
一、中美网络争端的概念根据美国《基督教科学箴言报》网站2012年11月14日发表记者马克•克莱顿的一篇题为《美国网络安全报告把矛头指向中国》的文章,14日公布了一项新政府报告称,中国针对美国频繁发起的不断复杂化的网络间谍活动“使中国成为网络空间中最有威胁的角色”。
报告中显示,尽管目前尚不清楚中国黑客的确切身份,但随着技术的进步,追踪者发现一些网络间谍“运动”源自中国。
根据美中经济与安全评估委员会向国会提交的年度报告,罪魁祸首可能包括:中国人民解放军;非正式的“网络战义勇军”,由从事专注于军事通信、电子战争、计算机网络操作等高科技工作的人组成;从事情报和安全工作的三大系统;出于民族主义热情从事间谍活动的爱国黑客;为私人、国有或政府客户从事工业间谍活动的黑客罪犯;大型信息技术公司及通信企业。
报告称:“中国的网络能力为北京实现国家目标提供了一个日益强大的工具。
在一个严重依赖网络间谍活动的战略框架中,各种各样的中国黑客利用其窃取的信息加快实现政治、经济以及安全目标。
”尽管网络空间最初被认为是全人类共同的财产,但事实上它离一个中立的、自由的和独立的空间相去甚远。
目前中美这两个世界最大经济体之间的“网络冷战”有日趋恶化的危险。
与以往超级大国的冲突不同,从某些方面来说“网络冷战”没有那么危险,但从另一些方面来说,它却更加复杂、破坏性更强。
面对美国这一言论,中国大使馆发言人通过电子邮件对一项有关网络间谍活动的政府报告做出回应表示,中国的快速发展和繁荣归功于健全的国家发展战略和中国人民的辛勤劳动,以及中国与其他国家之间不断增进的、对所有人都有利的经济和贸易合作。
二、斯诺登事件的发生爱德华·约瑟夫·斯诺登是一名前美国中央情报局雇员,也曾担任美国国家安全局的美籍技术承包人。
2013时事评论——斯诺登事件[5篇模版]
2013时事评论——斯诺登事件[5篇模版]第一篇:2013时事评论——斯诺登事件近日,前美国中央情报局(FBI)国家安全局技术承包人斯诺登,可谓是世界政治、金融圈的不二话题。
斯诺登,于2013年6月将美国国家安全局关于PRISM(棱镜)监听项目的秘密文档披露给了《卫报》和《华盛顿邮报》,后逃亡到香港,据港媒报道,香港特区政府已经掌握了斯诺登的动向,并有“专人”提供保护,以防出事。
至于斯诺登的去向,最终仍需他本人决定。
目前斯诺登正在逃避美国政府及英国政府等情报及安全单位的刑事追捕。
一部涉及尖端级国家机密、潜逃、缉拿、钢管舞女友、善意的谎言、恋人的生离死别、个人隐私和国家利益矛盾冲突的大戏,正粉墨登场。
爱德华·斯诺登出生于北卡罗莱纳州伊丽莎白市。
2004年5月7日,斯诺登加入美国陆军,几个月後,他在训练事故中,折断了他的双腿,而在9月28日被除役。
2007年,美国中央情报局将其派驻瑞士日内瓦负责维持电脑网络安全,斯诺登在2009年离开CIA,前往一家美国驻日美军基地中的国家安全局设施,为一家私营承包商工作。
在2013年5月离开美国时,他已在国防承包商博思艾伦谘询公司工作了不到三个月,职务是在夏威夷的一处国家安全局设施内担任系统管理员。
2013年5月,斯诺登以治疗癫痫为由申请暂时离职并获得批准。
5月20日,他飞抵香港,入住一家酒店,在此将秘密文档披露给英国《卫报》并接受该报采访,披露美国政府的一项秘密情报监视计划(棱镜计划)让世界为之一震。
一场空前大戏至此拉开序幕。
棱镜计划是美国政府的一项秘密情报监视计划,这个项目从2007年开始运作,现已成为美国总统每日简报的最大的消息来源,参与该计划的公司都是美国赫赫有名的互联网公司,包括微软、雅虎、谷歌、Facebook、youtube以及苹果等9家公司,美国国家安全局和联邦调查局从这些公司的内部服务器中收集公众的大量数据,其中包括音频、视频、照片、电子邮件、以及文档,棱镜计划被美国国家安全局定为高度机密,在被斯诺登曝光之前,从未被公开披露过。
从斯诺登事件看网络信息安全
从斯诺登事件看网络信息安全近年来,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网络信息安全问题日益突出。
全球范围内发生的斯诺登事件成为了一个引人关注的转折点。
本文将从斯诺登事件的背景、影响以及对网络信息安全的启示三个方面,探讨网络信息安全问题。
斯诺登事件的背景斯诺登事件指的是2023年美国国家安全局前承包商员工爱德华·斯诺登泄露了大量的国家安全机密文件事件。
斯诺登通过公开媒体透露了美国政府对全球通讯监控和网络侵入的广泛程度,引发了全球范围内的关注和讨论。
斯诺登事件的影响斯诺登事件对全球的网络信息安全产生了深远的影响:1. 公众意识提高:斯诺登的披露揭示出了政府的网络监控行为,引发了公众对个人隐私保护的关注和反思。
2. 法律法规改革:斯诺登事件促使各国对网络信息安全的法律法规进行了修订,加强了对网络监控和数据隐私的保护。
3. 国际形势变化:斯诺登事件对各国之间的关系产生了重大影响,引发了一系列的外交纠纷和政治动荡。
斯诺登事件对网络信息安全的启示斯诺登事件揭示了网络信息安全面临的严峻挑战,也给我们提供了一些重要的启示:1. 个人隐私保护的重要性:个人隐私是人权的一部分,保护个人隐私权应成为网络安全的重要目标,需要建立较为完善的法律和制度。
2. 加强网络安全意识教育:公众和企业需要加强对网络安全的教育和培训,提高网络安全意识,增强对网络威胁的警惕性。
3. 国际合作与规范制定:网络信息安全是全球性的问题,各国应加强合作,制定一系列的规范和共识,共同应对网络安全挑战。
斯诺登事件引发了全球范围内对网络信息安全的关注,揭示了网络监控和个人隐私保护的紧迫性。
作为普通用户和企业,我们应加强网络安全意识,提高个人和组织的网络信息安全能力。
各国应加强国际合作,共同应对网络安全威胁,建立更加安全和可靠的网络环境。
参考文献:1. Michael G. Resnick, \。
斯诺登事件找到了替罪羊
斯诺登事件找到了替罪羊
斯诺登事件使得美国的情报体系和美国政府在全球遭遇尴尬,显著影响了美国的外交。
这一事件最终需要一个交待,据透露,美国国家安全局(NSA)的正、副局长可能于未来数月内下台,而美国国安局与网络司令部也可能分拆。
据了解,美国国安局长亚历山大(Keith Alexander)于2005年8月上任,至今已经8年,在位时间最长;他同时也是国防部“网络司令部”(US Cyber Command)的司令。
因为国安局外包前雇员斯诺登曝光了国安局的秘密监控项目,亚历山大可能将失去局长之职。
副局长殷格里斯(John Chris Inglis)最初在国安局做电脑科学家,2006年成为国安局的二把手。
有美国官员透露,亚历山大将于明年3、4月前离职,副局长殷格里斯也将于今年年底退休。
虽然他们两人都是自愿离职,但两人实际上是在斯诺登事件负责,成为该事件的“替罪羊”。
面对国安局长与网络司令部司令两个空缺的职位,许多国安局要员建议由不同的人来执掌,因为网络司令部拥有参与网络防御与攻击的权限,其重要性可见一斑。
爱德华斯诺登故事美国的信息安全专家和泄密者
爱德华斯诺登故事美国的信息安全专家和泄密者爱德华·斯诺登故事:美国的信息安全专家与泄密者在信息时代,信息安全成为了全球范围内的重要议题。
而爱德华·斯诺登,以其泄密和揭露美国国家安全局(NSA)的秘密行动而闻名于世。
作为一名美国的信息安全专家,斯诺登的行动不仅震撼了世界,也引发了广泛的讨论和争议。
本文将以故事的方式为您展示他的经历与影响。
第一章:初露锋芒在美国国家安全局工作的爱德华·斯诺登是一名天才的计算机专家。
年轻有为的他不仅拥有出色的技术能力,还对信息安全问题保持着极高的关注度。
然而,通过接触各种高度机密的情报资料,他逐渐对美国政府的大规模监控行为产生了质疑。
第二章:艰难抉择面对曾经为之工作的机构所从事的行为,斯诺登面临着内心的挣扎。
他意识到这些监控措施涉嫌侵犯公民个人隐私权,并对全球产生巨大的影响。
为了揭露这些秘密行动,斯诺登经历了漫长而艰辛的决策过程。
最终,他决定将这些实情公之于众,以引起社会对于隐私权保护的关注。
第三章:揭露真相斯诺登的决定并不轻易得以实现,他必须绕过各种安全措施,搜集证据并将其带出机构。
为了确保安全,他选择了与一些媒体机构合作,在他们的协助下,斯诺登成功地将相关文件公之于众。
泄密事件立即引起了轩然大波,成为全球焦点。
第四章:全球影响斯诺登的举动对于美国政府和全球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美国国家安全局的监控行为被揭露,引发了广泛的争议和辩论。
一方面,有人认为这种监控是为了国家的安全和恐怖主义的打击所必须的;另一方面,也有人批评这种行为严重侵犯了公民隐私权。
第五章:斯诺登的命运揭露真相后,斯诺登成为了美国政府的通缉对象。
他被指控违反了国家安全法,面临许多法律问题。
为了逃避美国的追捕,他流亡至俄罗斯,并获得了临时的庇护。
斯诺登的命运成为全球关注的焦点,有人称他为英雄,有人将其视为叛逆。
第六章:反思与启示斯诺登事件引发了人们对于信息安全与个人隐私权的思考。
爱德华斯诺登美国计算机专家和信息自由活动家
爱德华斯诺登美国计算机专家和信息自由活动家爱德华·斯诺登(Edward Snowden),美国的计算机专家和信息自由活动家。
在2013年,斯诺登曝光了美国国家安全局(NSA)的大规模监控计划,引发了全球范围内对个人隐私权的关注和讨论。
本文将从斯诺登的背景介绍、他的行动与影响以及相关讨论展开探讨。
一、斯诺登的背景介绍爱德华·斯诺登于1983年出生在美国北卡罗来纳州。
他在年轻时就显示出对计算机科学和技术的出色才华,并成为一名声誉卓著的计算机专家。
在之后的职业生涯中,他曾在美国中央情报局(CIA)和国家安全局(NSA)等机构工作,积累了丰富的计算机安全和网络监控方面的经验。
二、斯诺登的行动与影响2013年,斯诺登向《卫报》和《华盛顿邮报》等媒体披露了美国国家安全局的大规模监控计划,并提供了大量机密文件证据。
他揭露的内容显示,NSA通过监控全球范围的电话通讯、电子邮件、社交媒体等方式,收集和分析大量无辜民众的个人信息。
这一曝光引起了震动,并引发了全球各地对隐私权和个人自由的讨论。
斯诺登曝光的监控计划引发了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和争议。
一方面,有人称赞斯诺登是“信息自由的英雄”,他的行动揭示和阻止了政府滥用权力、侵犯公民隐私的行为。
他的行动在一定程度上促使了政府监控机构的改革,并引发了全球范围内对隐私保护的重视。
然而,斯诺登的行为也激起了针对他个人的批评和指责。
有人认为他是“国家叛徒”,泄露机密信息威胁了国家安全。
他的举动引起了美国政府的强烈反应,指控他犯有间谍罪并要求将他引渡回国受审。
斯诺登被迫离开美国,流亡到俄罗斯,并获得了临时庇护。
三、斯诺登的行动对个人隐私和信息自由的意义斯诺登的行动引发了全球对信息自由和隐私权的广泛关注和讨论。
他揭示的监控计划揭露了政府滥用权力、侵犯公民隐私的行为,引导了人们对个人隐私和信息保护的深思。
随着科技的快速发展和信息社会的到来,个人隐私和信息自由成为了当代社会面临的重要议题。
斯诺登事件原委
斯诺登事件原委2013年6月,前中情局职员爱德华·斯诺登将两份绝密资料交给英国《卫报》和美国《华盛顿邮报》,并告之媒体何时发表。
按照设定的计划,6月5日,英国《卫报》先扔出了第一颗舆论炸弹:美国国家安全局有一项代号为"棱镜"的秘密项目。
6月6日,美国《华盛顿邮报》披露称,过去6年间,美国国家安全局和联邦调查局通过进入微软、谷歌、苹果、雅虎等九大网络巨头的服务器,监控美国公民的电子邮件、聊天记录、视频及照片等秘密资料。
美国舆论随之哗然。
这项代号为“棱镜”的高度机密的行动此前从未对外公开。
《华盛顿邮报》获得的文件显示,美国总统的日常简报内容部分来源于此项目,该工具被称作是获得此类信息的最全面方式。
一份文件指出,“国家安全局的报告越来越依赖‘棱镜’项目。
该项目是其原始材料的主要来源。
报道刊出后外界哗然。
保护公民隐私组织予以强烈谴责,表示不管奥巴马政府如何以反恐之名进行申辩,不管多少国会议员或政府部门支持监视民众,这些项目都侵犯了公民基本权利。
这是一起美国有史以来最大的监控事件,其侵犯的人群之广、程度之深让人咋舌。
斯诺登在离开美国时,他已在国防承包商工作了不到三个月,职务是在夏威夷的一处国家安全局设施内担任系统管理员。
他有着丰厚的年薪,与女友一起过着舒适的生活。
但他愿意牺牲这一切,因为对美国政府的秘密监控工程感到良心不安。
针对公开这些机密文件举动,斯诺登表示:“我知道我的举动会让我经受灾难,但如果联邦政府的秘密法令、不平等赦免以及不可抗拒执行力量等这些支配着我所深爱的世界时,这些被立即曝光出来,我会非常满足。
”维基解密网站披露,美国“棱镜门”事件泄密者爱德华·斯诺登在向厄瓜多尔和冰岛申请庇护后,又向十多个个国家寻求庇护。
后在俄罗斯获得同意政治避难。
斯诺登实名披露了包括“棱镜”项目在内的美国政府多个秘密情报监听监视项目。
美国利用黑客手段在互联网空间窃取他国信息,是海盗行为,这种做法与美国所倡导的“信息自由”理念背道而驰。
《谍影重重5》:后斯诺登时代的终结
《谍影重重5》:后斯诺登时代的终结1. 引言1.1 斯诺登时代的影响斯诺登事件是当代世界隐私保护和自由言论的标杆之一,斯诺登揭露的美国国家安全局(NSA)大规模监控全球公民的行为震惊全球。
这一事件引发了关于政府监控和个人隐私之间权衡的讨论,让人们开始重新审视数字时代的信息安全和个人隐私权。
斯诺登事件也影响了全球的情报机构和政府,让他们意识到网络安全和信息保护的重要性。
很多国家开始加强网络安全措施,整顿情报机构的行为,并制定更加严格的监控法律。
斯诺登事件在《谍影重重5》这部电影中也得到了体现,主角面临的挑战和情节都受到了斯诺登事件的影响。
这部电影通过主角的身份转变、情报机构的新挑战等情节,呈现了一个后斯诺登时代的终结,并引发了观众对于政府监控和个人隐私权的思考和反思。
1.2 《谍影重重5》的主题《谍影重重5》的主题主要围绕着后斯诺登时代的终结展开。
电影通过描述主角杰森·博恩的身份转变,展现了一个在情报机构新挑战面前苦苦挣扎的特工形象。
故事也强调了网络安全的重要性,让观众意识到在科技高度发展的今天,隐私和政府监控之间的平衡问题变得更加紧迫。
电影通过对现实的深度反思,呈现了一个充满挑战和危机的时代背景。
在隐私泄露和网络攻击频发的局势下,电影令人深思未来的走向以及社会对个人隐私权的保护问题。
通过《谍影重重5》,观众可以看到后斯诺登时代的特点,了解电影所反映的社会现状,以及对未来的启示。
2. 正文2.1 主角的身份转变在《谍影重重5》中,主角杰森·伯恩经历了身份的转变。
起初,他是一个失忆的特工,试图寻找自己的真实身份和过去。
随着剧情的发展,他逐渐意识到自己是一个被利用、被操纵的工具,他开始挣脱控制,寻求自由和正义。
他不再是简单的执行命令的机器,而是一个拥有良知和自我意识的人。
随着身份的转变,伯恩开始重新审视自己的使命和信念。
他不再盲目地服从指令,而是开始思考背后的动机和目的。
他开始怀疑权威和权力的真实意图,开始追求真相和正义。
从国际法角度探讨斯诺登案件
言论自由与情报监控的界限
言论自由
言论自由是国际法保护的基本人权之一,但在某些情况下,国家可以对言论自 由进行限制。在斯诺登案件中,言论自由与情报监控的界限是模糊的,需要探 讨如何在保护国家安全的同时保障言论自由。
合法性原则
国家对情报监控的限制必须符合国际法的规定,包括人权法和刑法的规定。在 斯诺登案件中,美国政府的情报监控行为是否合法,是国际社会关注的焦点之 一。
评、建议、调查等,以应对侵犯人权行为。
国际刑事法院在跨国案件中的管辖权
国际刑事法院具有管辖跨国案件的权力
根据国际刑事法院规约,该法院对犯有战争罪、危害人类罪等严重罪行的个人具有管辖权 ,不论这些个人所属的国家是否加入了国际刑事法院规约。
国际刑事法院的管辖权基于国家合作
国际刑事法院的管辖权基于各国的合作,需要各国将案件提交给国际刑事法院审理。
涉及美国政府大规模 的监听计划
揭示了美国政府对国 内外个人的监视行为
包括“棱镜”等秘密 项目
斯诺登的逃亡过程
2013年6月,斯诺登向媒体披露 了机密文件
随后在香港逗留期间,向多国记 者提供了机密文件
2013年8月,斯诺登获得俄罗斯 临时庇护,目前定居在俄罗斯境
内
02
国际法在斯诺登案件中THANKS
感谢观看
国际组织在保护人权方面的责任
国际组织具有监督和促进人权保护的职责
01
国际组织通过制定国际人权标准和准则,监督各国对人权的尊
重和保护情况。
国际组织提供人权保护的机制
02
国际组织可以采取各种措施,包括提供技术援助、开展宣传活
动等,来促进各国的人权保护工作。
国际组织在应对侵犯人权行为中的作用
03
爱德华斯诺登的历史故事
爱德华斯诺登的历史故事爱德华斯诺登(Edward Snowden)是美国一名计算机专家和前中央情报局(CIA)员工,他因揭露美国国家安全局(NSA)大规模监控计划而闻名于世。
他的故事引发了全球关于隐私和政府监控的广泛讨论。
1. 背景介绍爱德华斯诺登出生于1983年,在计算机领域展示出了出色的才能。
他曾在多家技术公司工作,并为美国政府机构提供技术支持。
他最初以支持美国政府的行动而为人们所知,但他的看法发生了转变。
2. 发现监控计划在2013年,斯诺登泄露了大量的机密文件,揭示了美国国家安全局的监控计划。
这个计划被称为PRISM,它允许NSA以大规模收集并监视全球范围内的电子通信和数据。
这个发现震惊了世界,引发了公众对于隐私权和权力滥用的关注。
3. 后果与逃亡斯诺登意识到他的生活将会受到严重威胁,他决定逃离美国并前往香港。
在那里,他继续透露更多关于NSA和其他情报机构的秘密。
斯诺登的行动引起了美国政府的愤怒,他被起诉为叛国者。
4. 向全球媒体披露爱德华斯诺登选择逃往俄罗斯,并最终获得临时庇护。
在俄罗斯,他继续向媒体披露有关美国政府监控计划的信息,并与一些记者进行了深入的采访。
他的行动引起了国际社会对于隐私权和言论自由的广泛关注。
5. 讨论和影响斯诺登披露的信息引发了全球范围内对于政府监控和隐私权的激烈辩论。
一些人认为他是英雄,揭示了政府的滥权行为,保护了公众的隐私;而另一些人认为他是叛徒,他的行为暴露了国家安全并损害了国家的利益。
6. 法律后果斯诺登仍然因违反了美国的间谍法而被通缉,他无法回国而继续生活在俄罗斯。
虽然有些人赞赏他的勇气和揭露了政府滥权的意义,但也有人认为他应该接受法律的追责。
这衍生出了持久且复杂的法律争议。
7. 个人信念斯诺登一直坚持他的行动是出于对公众利益的关心。
他认为政府应该对其行为负责,并为大规模监控计划引起的问题作出解释。
结论爱德华斯诺登的历史故事引发了全球关于隐私、权力滥用和公民自由的讨论。
斯诺登事件 斯诺登详情
4.美害怕引起连锁反应。在曼宁揭露美国大兵肆意屠杀伊拉克平民罪恶行径不久,即发生斯诺登事件,不是偶然的。联系此前“占领华尔街革命”,这一系列正义举动,像极了“人民的起义”。说明有正义感的美国民众再也无法忍受美国统治者的虚伪、粗暴和狡诈,不畏凶险,纷纷挺身而出,大胆揭露美的黑幕。对此,美国的统治者不会不心惊胆战,不会不担心出现多米诺骨牌效应,形成无法阻挡的革命(叛国)风暴。
五是多家网络公司卷入。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包括微软、雅虎、谷歌、脸谱、PALTALK、美国在线、SKYPE、YOUTUBE、苹果等九家公司参与同美国政府的合作。由此可以断定,这是有预谋、有计划、有组织的大规模、经常性网络攻击行径。
斯诺登公开披露这一信息后,立即遭到美国政府和议会的猛烈抨击——
美国是拥有这样的革命基础的。民调显示,美国人对这一问题存在尖锐分裂,12日的盖洛普民调显示,44%的美国人认为斯诺登的揭密是“正确的”,而42%的人表示“错误”。路透社和益普索市场调查公司12日公布的民调得出同样结论:有约23%的受访者表示,斯诺登是一名叛国者,而有31%的人认为他是一名爱国者。说斯诺登“正确”、认为斯诺登是“爱国者”的人数,远多于认为斯诺登“错误”、是“叛国者”的人数。
因为,他公开披露美国“棱镜”计划的义举所造成的震动,完全不亚于9.11事件对美国的震撼。
所不同的是,9.11针对的是建筑学意义上的“帝国大厦”,而斯诺登针对的是政治学意义上的“帝国大厦”。9.11因其针对平民的恐怖主义行径而遭到全球一致谴责和打击;而斯诺登针对的是美帝依靠网络优势监听平民通讯和窃取他国机密的恶劣行为。斯诺登因此被冠以“叛国英雄”的雅号。
世界经常因小人物而改变。马拉松之所以成为世界性体育项目,不过因为一个战场通讯员的昼夜狂奔。有人说这源于最后“一棵稻草现象”,当量变达到一定程度,最后一棵轻如鸿毛的稻草,就成为压垮骆驼的那一关键变量。那么,小人物斯诺登会是压垮美帝国的最后一棵稻草吗?估计还不会。
斯诺登“棱镜门”事件给中国信息安全发展带来的新启示
斯诺登“棱镜门”事件给中国信息安全发展带来的新启示第一篇:斯诺登“棱镜门”事件给中国信息安全发展带来的新启示斯诺登“棱镜门”事件给中国信息安全发展带来的新启示2013年,“棱镜门”等事件震惊了世界,各国纷纷调整在网络空间的战略部署,网络空间格局面临重大变革。
展望2014年,网络空间竞争将更加激烈,国家间网络冲突将逐步浮现,这给我国信息安全带来严峻挑战。
我从三个方面给出了判断分析和对策建议。
一、对2014年形势的基本判断(一)全球爆发大规模网络冲突的风险将进一步增加随着网络空间地位的日益提升,世界各国逐步明确在网络空间中的核心利益,不断加大在网络空间的部署,爆发国家级网络冲突的风险不断增加。
首先,网络空间“军备竞赛”初见端倪。
联合国裁军研究所6月份的调查结果显示,已有46个国家组建了网络战部队,而欧美一些国家仍在加强网络部队建设,如美国3月份表示将新增40支网络小队。
其次,世界各国网络空间安全投入不断加大。
市场研究公司asdreports最新研究显示,2013-2023年间美国网络安全开支将达940亿美元,其后是欧洲250亿美元,亚太230亿美元,中东228亿美元,拉美16亿美元。
再次,网络冲突已经成为现实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
3月初,马来西亚与菲律宾黑客相互进行网络攻击,以配合两国地区武装冲突;2013年以来,亲叙利亚总统的黑客组织“叙利亚电子军”频繁出击,为政府军争取利益。
最后,“棱镜门”引发网络空间新型对抗。
随着6月份“棱镜”项目的揭露,美国及其盟国打造的网络空间监控体系呈现在世人面前,国际社会开始针对这些监控行为采取反制措施。
如,印度政府9月份要求全国50多万官员在官方通信中禁用美国的电子邮件服务;9月份,巴西计划和阿根廷共同建立专属互联网体系,以摆脱美国的监控。
2014年,世界各国会进一步加强网络空间部署,网络摩擦也会不断增多,对我国网络安全形势带来严峻的挑战。
(二)贸易保护“安全壁垒”将波及整个信息技术产业2013年以来,贸易保护“安全壁垒”被广泛使用,其影响范围正不断被扩大。
危及网络安全事例
危及网络安全事例在过去的几年里,全球范围内发生了许多威胁网络安全的事件。
以下是其中一些具有代表性的例子:1. 美国国家安全局 (NSA) 斯诺登事件:2013年,前美国国家安全局承包商爱德华·斯诺登泄露了该机构大量的机密文件。
这些文件揭示了NSA在全球范围内进行大规模的监控活动,引发了关于个人隐私权和网络安全的广泛讨论。
2. 网络病毒 WannaCry:2017年,WannaCry是一种以勒索为目的的恶意软件,利用Windows操作系统的漏洞感染了全球超过200,000台计算机。
此次攻击直接危及了许多企业、机构和个人的数据安全,造成了巨额损失。
3. Equifax数据泄露事件:2017年,美国信用评级公司Equifax 遭到黑客攻击,导致超过1.4亿美国人的敏感信息,包括社会安全号码和信用卡号码等个人数据被泄露。
这次事件对个人的金融和身份安全产生了重大影响。
4. 剑桥分析公司数据滥用事件:2018年,剑桥分析公司被曝光滥用Facebook用户数据,以影响选民行为。
这次事件揭示了个人私密数据被滥用的潜在危险,引发了对数据隐私保护和社交媒体平台监管的讨论。
5. 俄罗斯黑客组织对美国大选的干扰:2016年,据称俄罗斯黑客组织参与了美国总统选举期间的网络攻击行动,试图干扰选举结果。
这次事件引发了关于国家安全和网络防御的广泛关注和辩论。
这些事件都凸显了网络安全面临的威胁和挑战,并促使各国政府、组织和个人更加重视网络安全的重要性。
为了应对这些威胁,需要采取综合的安全措施,包括强化网络防御能力、加强法规和政策制定,以及提高个人的网络安全意识和技能。
从斯诺登事件看网络信息安全范文精简处理
从斯诺登事件看网络信息安全从斯诺登事件看网络信息安全事件概述2023年6月,前美国国家安全局(NSA)承包商、前中央情报局(CIA)员工爱德华·斯诺登揭露了美国政府窃听全球方式和网络通信的秘密行动,引发了全球范围内的关注和争议,成为当今信息安全领域的重大事件之一。
后果和影响斯诺登事件的曝光引起了人们对网络信息安全的广泛担忧和重新认识。
以下是一些事件的后果和影响:社会观念变化斯诺登事件揭示了政府窃取个人隐私的能力和行为,使人们开始反思自己的信息安全问题。
随着公民对信息安全的重视,网络隐私权的保护成为人们追求的目标,相关法律和制度也开始发生变化。
全球范围的争议斯诺登事件引发了全球对美国政府侵犯隐私权和网络监控行为的争议。
不同国家和地区对此作出了不同的反应,有的加强了本国的信息安全防护措施,有的对美国进行了指责和谴责。
技术创新的推动为了应对类似的信息安全事件,各方开始加大在网络安全技术方面的研发投入。
网络安全防护技术和加密技术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和完善,新的安全标准和协议得以制定,从而提高了网络信息安全保障的能力。
国际政治关系调整斯诺登事件对国际政治关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关国家在信息安全问题上的立场和合作关系发生了调整,网络战争、网络间谍活动和网络攻击等问题逐渐成为国际政治关系的重要议题。
阐述斯诺登事件的启示与反思斯诺登事件对网络信息安全的启示和反思是多方面的:个人隐私保护的重要性斯诺登事件让人们意识到个人隐私的保护至关重要。
在网络时代,我们应该更加重视个人信息的保护,避免敏感信息被滥用和泄露。
政府监管与隐私保护的平衡斯诺登事件引发了对政府监管和隐私保护之间平衡的思考。
政府需要对网络进行监管和维护国家安全,但也必须在保护公民隐私方面采取适当的措施。
技术与法律的协同应对网络信息安全问题需要技术和法律两个方面的协同应对。
技术手段可以提供网络安全防护,加密技术可以保护数据隐私。
法律法规则可以为网络信息安全提供法律保障和规范。
棱镜门事件
国际社会对于“棱镜门”反应
棱镜计划曝光后世界上大多数国家都对美国的行为表示震惊,强烈反对该项计划, 谴责美国的行为,要求美国立即出面澄清。但是极度重视隐私权的日本,却对国际舆 论热议的“监视门”无甚共鸣 ,而俄罗斯、厄瓜多尔、委内瑞拉等国家则表示会考虑 给予斯诺登政治庇护,2010年维基解密网站的爆料人阿桑奇现就在厄瓜多尔的英国大 使馆避难,中国外交部表示美国应该向国际社会做必要解释,认为美国的行为是无益 于解决网络安全问题。
简要介绍
• • • • • •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棱镜计划揭秘者 棱镜门事件概要 美国的反应 国际社会的反应 棱镜门事件的影响 我对棱镜门事件的看法
爱德华·斯诺登,1983年6月21日出生在美国北 卡罗来纳州,后来搬到马里兰州。他高中没毕业,曾 到当地的社区学校学习计算机来获得必要的学分,最 终没获得高中文凭。2003年,他加入美国陆军特种部 队,但因在训练中受伤离开部队。退役后,他被安排 在美国中央情报局(CIA)当技术助理。2007年,作 为中情局信息技术员,他被派驻瑞士日内瓦工作,曾 在那里接触到一些机密文件。2009年,斯诺登离开中 情局,开始为NSA承包商工作。随后,他作为博斯公 司雇员在国安局工作4年,开始接触并复印监听计划 的机密材料。 他在得到监听计划的机密材料后,斯诺登向国安 局主管请假,他称需要离开几周治疗癫痫病。当他收 拾行囊时,他告诉女友要离开几个星期,但对离开的 原因却含糊其辞。2013年5月20日,斯诺顿放弃年薪 20万美元的工作,抛下在夏威夷的同居女友和父母, 只身前往香港。 斯诺登在揭秘棱镜计划后随即遭到美国的全球通 缉,因为他的行为激怒了美国政府,让美国政府陷入 一个尴尬无比的境地,遭到通缉是必然的,还可能面 临叛国罪或者间谍罪等罪名的起诉目前斯诺登正身处 俄罗斯。
斯诺登事件
《斯诺登事件》后的思考“民主”与“法制”不是目的。
由于《斯诺登事件》的爆料,美国在国际、国内的民主与人权方面,出现前所没有的信任危机。
从深层次来看,由于长期片面追求民主,把它作为目的。
因此出现了斯诺登的叛逃爆料的阳盛阴衰的乱象。
现代阴阳学认为:民主(阳)法律(限)是手段,不是目的。
目的只有一个,通过民主与法制的运作,人是否能享受自由、幸福安康。
为了达到这个目的,必须不断加强对人民进行法制与民主的阴阳平衡的教育。
两种情况并不少见两种竞争、对抗的政经实体,为了超越,战胜对方往往互派情报人员搜集情报,古往今来,并不少见。
而两种政经实体的情报人员,由于种种原因向对方叛逃、爆料,也不少见。
关键是所爆的资料利用率有多大。
据悉,由于斯诺登只是一名低级情报人员,所爆之料,利用率有限。
可能只有泪水为了反恐对社会进行监管与为了压民对社会进行的监管,是两种性质截然不同的监管。
前者:为民主自由而监管。
后者:为独裁专政而监管。
界线绝对不能含混。
斯诺登为了追求一种个人或少数人的绝对民主,反对美国政府为反恐而进行的社会监管,投奔主张群雄各据的他国,为了讨好他国,并以不断爆料,使他国反美的愤怒,失放出一种前所没有的快感,“哈哈哈哈,你也不过如此”。
但是,斯诺登你可曾想过,你所追求的绝对民主在“有的一党独大”,“有的一党独秀”能否找到一丁点救命稻草,你的后半生怎样度过,可能只有泪水。
世界是有希望的九一一后,世界反恐巳取得阶段性胜利:一、绞死了萨达姆二、推毁了塔里班三、炸死了本拉登使有组织、有计划、有目的大型恐怖行为得到有效扼止。
但是由于像波士顿那种小型的恐怖活动,斯诺登不利于反恐的信息爆料,国际民主化,国家民主化,停滞不前,大大阻碍了人类前进步伐。
随着国际形势变化,当前在国际事务中必须善用语言交流加快国际民主化进程;在国内事务中善用新闻、游行、言论自由加快国家民主化进程。
在理论上必须善用天人合一的阴阳平衡取代资本主义民主的资本翻利润,无产阶级民主的消灭私有制。
斯诺登事件前后启示
2013年6月,前中情局(CIA)职员爱德华·斯诺登将两份绝密资料交给英国《卫报》和美国《华盛顿邮报》,并告之媒体何时发表。
按照设定的计划,6月5日,英国《卫报》先扔出了第一颗舆论炸弹:美国国家安全局有一项代号为"棱镜"的秘密项目。
6月6日,美国《华盛顿邮报》披露称,过去6年间,美国国家安全局和联邦调查局通过进入微软、谷歌、苹果、雅虎等九大网络巨头的服务器,监控美国公民的电子邮件、聊天记录、视频及照片等秘密资料。
美国舆论随之哗然。
这项代号为“棱镜”(PRISM)的高度机密行动此前从未对外公开。
《华盛顿邮报》获得的文件显示,美国总统的日常简报内容部分来源于此项目,该工具被称作是获得此类信息的最全面方式。
一份文件指出,“国家安全局的报告越来越依赖‘棱镜’项目。
该项目是其原始材料的主要来源。
报道刊出后外界哗然。
保护公民隐私组织予以强烈谴责,表示不管奥巴马政府如何以反恐之名进行申辩,不管多少国会议员或政府部门支持监视民众,这些项目都侵犯了公民基本权利。
这是一起美国有史以来最大的监控事件,其侵犯的人群之广、程度之深让人咋舌。
斯诺登在2013年5月离开美国时,他已在国防承包商Booz Allen Hamilton工作了不到三个月,职务是在夏威夷的一处国家安全局设施内担任系统管理员。
他约有20万美元的年薪,与女友一起过着舒适的生活。
但他愿意牺牲这一切,因为对美国政府的秘密监控工程感到良心不安。
针对公开这些机密文件举动,斯诺登表示:“我知道我的举动会让我经受灾难,但如果联邦政府的秘密法令、不平等赦免以及不可抗拒执行力量等这些支配着我所深爱的世界时,这些被立即曝光出来,我会非常满足。
”维基解密网站披露,美国“棱镜门”事件泄密者爱德华·斯诺登在向厄瓜多尔和冰岛申请庇护后,又向19个国家寻求庇护。
后在俄罗斯获得同意政治避难。
斯诺登于2013年7月31日再度将美国更大规模监控计划“Xkeyscore”的细节曝光。
美国斯诺登事件观后感
美国斯诺登事件观后感"美国斯诺登事件观后感"斯诺登事件是近年来备受关注的一起涉及国家安全和信息监控的事件。
美国前国家安全局(NSA)合同员工爱德华·斯诺登泄露了大量有关NSA的机密文件,揭露了美国政府秘密侦听和监控全球网络通信的活动,引发了全球范围内的争议和讨论。
对于斯诺登事件,我有着复杂的思考和观点。
一方面,斯诺登的行为可能会被视为破坏国家安全的行为,对美国的情报收集能力造成了重大损害,这是绝对不能被忽视的。
另一方面,斯诺登的举动也揭示了一个令人担忧的事实,即政府机构在追求国家安全的同时,侵犯了公民的隐私权。
首先,斯诺登事件引发的全球范围内的讨论和争议,使人们开始重新审视国家安全与个人隐私之间的平衡。
政府机构从事大规模的数据收集和监控,可看作是以防止恐怖主义和维护国家安全为名义的一种侵犯个人自由和隐私权行为。
斯诺登的行为使人们开始对这种隐私侵犯提起质疑,反思政府机构的权力扩张和信息监控的合法性。
其次,斯诺登事件揭示了政府机构对于公民隐私权的侵犯,并引发了一系列监管和法律改革的讨论。
斯诺登泄露的文件揭示了NSA在全球范围内的大规模监控活动,包括监听电话通话、收集电子邮件、截获网络通信等等。
这些活动超越了多数人的想象,并引发了公众的强烈愤慨和对政府机构的不信任感。
斯诺登事件也使人们深思现代社会的信息安全问题。
在数字化时代,信息安全已经成为一个全球性的挑战。
政府机构的数据收集和监控活动有助于提高国家安全,但也给个人和组织带来了巨大的风险。
斯诺登的行动向人们展示了他们可能正处于一个无形监控的状态,个人的隐私权正受到侵犯,这引发了对数字化时代信息安全保护的迫切需求。
斯诺登事件还引发了人们对个人勇气和犯罪行为的讨论。
斯诺登为了遵循自己的良知,冒着身份暴露和丧失自由的风险,选择揭示了NSA的秘密活动。
他对权力的质疑和对公民权利的捍卫,使得一些人将他视为英雄,而另一些人将他视为叛国者。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斯诺登事件的后续及影响
斯诺登事件后续
6月23日:斯诺登离开香港,飞抵莫斯科,滞留在机场中转区
7月2日:斯诺登向中国等21个国家申请政治庇护
7月6日:委内瑞拉给斯诺登提供政治避难
7月12日:斯诺登与人权人士举行会谈,并向俄提出避难申请
7月24日:美正是要求俄移交斯诺登
7月31日:美国政府被迫主动解密了与斯诺登泄露的“棱镜”网络监控计划及电话监听计划这两大秘密情报监控项目相关的三份文件。
8月1日:斯诺登离开莫斯科机场中转区,获得为期一年的临时难民身份。
斯诺登事件影响
对美国情报系统及国家形象造成巨大打击
*令美人权自由价值观的“卫道士”“传教士”形象大打折扣——人权,自由
*令美对中国的无理指责苍白无力——美指责华为中兴等企业网络攻击
*令美国拒绝将根服务器交联合国管理的做法彻底失去合法性——13个根服务器中9个在美国,为美国大肆入侵计算机内部提供方便
*冲击美对外安全战略——基地分子已作出调整,反恐难度加大
总结:斯诺登事件充分反映了当今世界一超多强格局下,美国的霸权野心与霸道行径,但也体现了美霸权的两重性:一方面,虽然在金融危机及在中东地区的战争中受挫,但美霸权仍在,尤其在网络通讯领域遥遥领先;另一方面,美国“世界警察”的形象已无法维持,斯诺登事件招致全球范围内的不满。
加剧美欧猜疑,对盟友互信造成冲击
2013年7月8日至12日,美国和欧盟进行了为期一周的“跨大西洋贸易与投资伙伴关系协定”(TTIP)谈判,双方原打算借此加固盟友关系以共同应对新兴大国。
“棱镜”曝光在大西洋彼岸引发哗然。
一些欧洲议会议员警告,如果美方用这些秘密项目监视欧盟成员国公民,将重新审查欧美之间关于数据共享的协议。
棱镜门事件使美欧互信受损,盟友关系新添裂痕,美欧联手重塑与主导国际经贸新规则短期难有突破。
斯诺登事件给我们的启示
*美国网络霸权无孔不入使得各国网络安全形势严峻
*大国网络安全博弈水涨船高,全球网络竞争加剧
*基于网络的非国家行为体已经成为影响国际格局的重要新变量——“独行侠”阿桑奇,斯诺登,“四两拨千斤”——个人以网络作为利器,对国家乃至世界造成巨大震动
*加强网络信息安全刻不容缓——政府官员,清华大学,香港中文大学等被入侵,提高网络信息安全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日益增加
结语
世界经常因小人物而改变。
马拉松之所以成为世界性体育项目,不过因为一个战场通讯员的昼夜狂奔,斯诺登对棱镜计划的披露无疑在全球范围内造成了巨大震动,同时引发了我们的思考:
国家安全与公民隐私之间,孰重孰轻?
当生活被无孔不入的监视入侵时,我们是否仍能安枕?
我们不禁追问:谁来监视那些监视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