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谈你对美国棱镜门及斯诺登的看法
斯诺登棱镜门
斯诺登事件的看法美国防务承包商前雇员斯诺登向媒体曝料,代号“棱镜”的监控项目引发全世界哗然。
该事件蕴含着诚信、安全与个人隐私问题,这恰恰与我们自身与国家所面临的最大隐患,若掉以轻心,则会带来不可设想的巨大灾难。
与此同时,我们应正式的认识到美国的虚伪性,理性的面对现实和采取相应的措施,并坚信一切的“自由和民主”都是在一定的限制内的。
在自身隐私上,我们应该持更谨慎的态度,要意识到“有网络连接的地方,就有被监控的可能性”,并小心使用电脑、手机。
根据报道,美国情报人员可以通过“后门”进入9家主要网络科技公司的服务器,包括微软、雅虎、谷歌、Facebook、PalTalk、美国在线、Skype、YouTube、苹果。
可以说,世界互联网用户被监控了,我们已经被完全监控了,所以在没有连接网络的时候,则是我们最安全的时候,我们可以把自身重要的资料存储到移动硬盘上。
在国家安全上,要大力发展本地通讯设备,逐渐摆脱美国的介入。
美国在信息技术领域处于领先地位,掌控全球大部分互联网资源和关键基础技术,一网独大,若美国单方面发动信息战争,我国的电子系统将会瞬间奔溃,瞬间倒退回几十年前,科技、军事、教育、医学等方面都会显得无用武之地。
在美国诚信上,要看穿“民主、自由”的骗术,坚持本国的原则,以本国核心利益为出发点。
在事件透漏之前,美国总是贼喊抓贼,诬陷中国用黑客来攻击五角大楼,但是,当棱镜门曝光后,才知道美国完全可以直接监控,完全不用黑客;而在中兴、华为与美国政府打官司事件中,中国公司被美国以安全威胁为由而拒绝,这则显示出美国心虚,因为美国就是用监视的方法来对待外国的;美国总是以“民主、自由”的理念来强行干扰它国政权,这次,美国政府竟然窥视自己国家的公民,公民的自由权被完全漠视,完全没有隐私可言。
在斯诺登事件上,我们应该以此为戒,并呼吁“高科技的发展不是为了对抗,而是为了融和;不是为了攻击,而是为了互助”,各国家也应该时刻监督美国,若美国继续损害全世界各国的利益,将得到全世界的讨伐。
爱德华·斯诺登事件的影响
爱德华·斯诺登事件的影响周浩然之前,一个叫爱德华·约瑟夫·斯诺登的人,他工作在美国国家安全局。
他把美国的“棱镜”窃听计划曝光了,目标有欧洲国家还有日韩两国的大使馆。
这在国际社会上引起了轩然大波,美国也多次向斯诺登逃往的俄罗斯“要人”。
我想提一个问题:爱德华·斯诺登事件的影响是什么?首先可以肯定的是美国的“自由,民主和人权斗士”的形象会消失的无影无踪。
本来美国,英国都是最标榜自由,民主和人权的,但是美国这种行为,使他配不上民斗(也就是民主斗士,笔者注)这一个称号。
其次,从斯诺登曝光的计划来看,美国的窃听对象不仅包括了美国的敌人,还有不少美国坚定的盟友。
这样的话美国与欧盟与日韩会出现一道裂痕,而且除非美国正式结束“棱镜”计划,否则北约,美日韩同盟,中东条约组织(美国和以色列等中东国家建立的,笔者注)内部会发生矛盾。
这里面对中国的影响最大的应该是美日韩同盟出现裂痕。
现在,钓鱼岛争端中日双方剑拔弩张,如果日本和韩国认为美国不可靠了。
会出现两种可能。
第一种:日本国会的亲美派比如说自民党下台,然后换了一个左翼政党,最后中日韩迅速走近。
不仅可以形成中日韩自由贸易区,还有可能出现美国佬担心的“亚元”或者“东亚元”。
最终就会导致美国霸权的总结。
第二种:日本的亲美派比如说自民党下台后,换了一个非常强硬的右翼政党,比如桥下彻的日本维新会,石原慎太郎的太阳党。
到时因为此时朝鲜拥有核武器,又因为之前日本还有韩国认为美国不可靠了,导致日韩都对美国的核保护伞(就是支撑核保护伞的美国可以在被保护的国家受核威胁时对威胁的发出国进行先发制人的核打击,或者后发制人的核反击,笔者注)持怀疑态度。
这样的话日韩两国会迅速开始研发核武器,到时东北亚地区就成了核武器最密集的地区,军备竞赛更加激烈,甚至爆发毁灭性的核大战。
这对中国很不利。
还有,现在美国的窃听计划是包括欧盟国家的,这已经引起了欧盟核心即法德两国的强烈抗议。
透过“棱镜门事件”和“水门事件”看美国
透过“棱镜门事件”和“水门事件”看美国近日,美国中情局前职员爱德华·斯诺登爆料,美国国家安全局有一项代号为"棱镜"的秘密项目。
从2007年的小布什时期开始,美国情报机构便通过九家在美国的互联网公司对民众电话的通话和网络活动进行了监听和监视。
棱镜门事件让人不得不联想到上世纪七十年代的“水门事件”。
1972年,美国现任总统、共和党总统候选人尼克松指使手下潜入民主党总部办公室水门大厦,在哪里安装窃听器并偷拍民主党有关竞选活动的相关机密资料。
事情败露后,美国舆论哗然。
在巨大的压力下,尼克松宣布辞职。
尼克松成为美国历史上首位辞职的总统。
“水门事件”后,美国的反应像火山一样爆发,抗议电报像雪片一样铺天盖地,舆论将尼克松与希特勒相提并论。
美国议会决定对总统进行弹劾,美国的检测机构决定对尼克松提起诉讼,美国的法院决定对尼克松进行审判。
“棱镜门”事件发生后,美国从白宫到参、众两院,从总统到民主、共和两党领袖,从检察机关到高等法院,没有谁对美国情报部门的行为作出一丁点谴责,但对爆料人斯诺登,那些人模狗样的美国国家机构,不仅表达了最强烈谴责,而且强烈要求美国司法部门采用一却手段,把斯诺登引渡回美国给予严惩。
不论是“水门事件”还是“棱镜门事件”,都严重违反了美国的相关法律和联合国的人权宣言。
美国宪法第四修正案:“任何人的人身、住宅、文件和财产不受无理搜查和查封”。
《世界人权宣言》和《公民权利和政治权利国际公约》中有“任何人的私生活、家庭、住宅和通信不得任意干涉”。
“棱镜门事件”和“水门事件”有着非常惊人相似的一幕。
这两件事都是在美国现任总统的示意下,对他人或他组织的机密材料、隐私进行窃听。
但“水门事件”和“棱镜门事件”在美国的反应冰火两重天。
一个肇事者不仅受到舆论最严厉的谴责,而且受到了严厉的惩罚,但另一个不仅没有对肇事者进行半点谴责,反而对揭黑幕者进行迫害。
这其中包含了什么道理?尼克松的行为虽然代表了一些的资产阶级的利益,但他的行为侵犯了另一些资产阶级的利益。
2013时事评论——斯诺登事件[5篇模版]
2013时事评论——斯诺登事件[5篇模版]第一篇:2013时事评论——斯诺登事件近日,前美国中央情报局(FBI)国家安全局技术承包人斯诺登,可谓是世界政治、金融圈的不二话题。
斯诺登,于2013年6月将美国国家安全局关于PRISM(棱镜)监听项目的秘密文档披露给了《卫报》和《华盛顿邮报》,后逃亡到香港,据港媒报道,香港特区政府已经掌握了斯诺登的动向,并有“专人”提供保护,以防出事。
至于斯诺登的去向,最终仍需他本人决定。
目前斯诺登正在逃避美国政府及英国政府等情报及安全单位的刑事追捕。
一部涉及尖端级国家机密、潜逃、缉拿、钢管舞女友、善意的谎言、恋人的生离死别、个人隐私和国家利益矛盾冲突的大戏,正粉墨登场。
爱德华·斯诺登出生于北卡罗莱纳州伊丽莎白市。
2004年5月7日,斯诺登加入美国陆军,几个月後,他在训练事故中,折断了他的双腿,而在9月28日被除役。
2007年,美国中央情报局将其派驻瑞士日内瓦负责维持电脑网络安全,斯诺登在2009年离开CIA,前往一家美国驻日美军基地中的国家安全局设施,为一家私营承包商工作。
在2013年5月离开美国时,他已在国防承包商博思艾伦谘询公司工作了不到三个月,职务是在夏威夷的一处国家安全局设施内担任系统管理员。
2013年5月,斯诺登以治疗癫痫为由申请暂时离职并获得批准。
5月20日,他飞抵香港,入住一家酒店,在此将秘密文档披露给英国《卫报》并接受该报采访,披露美国政府的一项秘密情报监视计划(棱镜计划)让世界为之一震。
一场空前大戏至此拉开序幕。
棱镜计划是美国政府的一项秘密情报监视计划,这个项目从2007年开始运作,现已成为美国总统每日简报的最大的消息来源,参与该计划的公司都是美国赫赫有名的互联网公司,包括微软、雅虎、谷歌、Facebook、youtube以及苹果等9家公司,美国国家安全局和联邦调查局从这些公司的内部服务器中收集公众的大量数据,其中包括音频、视频、照片、电子邮件、以及文档,棱镜计划被美国国家安全局定为高度机密,在被斯诺登曝光之前,从未被公开披露过。
棱镜门事件反思
棱镜门事件反思网络与信息安全的攻防是高科技较量唐岚经过“棱镜”事件,中国上下必须重新认识网络安全问题的战略意义,真正看到网络经济创新力和信息安全保障力。
如何抓住在全球各个网络节点穿越的信息流和数据流,更成为美国技术研发的重点。
“谁掌握了信息,控制了网络,谁就将拥有整个世界。
”——阿尔文·托夫勒《第三次浪潮》日前,美国国家安全局前雇员爱德华·斯诺登曝光了包括“棱镜”在内的美政府多个秘密监视项目。
尽管美国及其盟友铺设的全球监控网一直是个公开的秘密,但此次曝光揭露的监视范围之广、程度之深以及数据量之大,仍引起全世界震惊。
“棱镜”等系列项目的曝光再次揭示了中国与发达国家在网络领域的实力差距。
我们应该借此机会深刻反思,抓住新一轮信息技术革命的机遇,全面筹划构筑牢固的网络防线。
反思之一:网络与信息安全应上升为国家战略美国的霸权地位一直由三个因素来支撑,即军事力量、美元体系和科技创新。
金融危机致使美元体系摇摇欲坠,而且受伊、阿战争拖累,美国难有足够精力连续发动战争来转移国内危机。
与此同时,以金砖国家为代表的新兴经济体发展迅猛,美国衰弱论一时间甚嚣尘上。
美国只有也必须发动一场新的技术革命才能化解危机,保住已有的霸权和优势。
毋庸置疑,信息通讯技术就是这场新革命的主战场。
2009年奥巴马刚履新,就宣布经济刺激资金将会投入到宽带网络等新兴技术中去——毫无疑问,这就是美国在21世纪保持和夺回竞争优势的方式。
但这一切能否实现,有一个前提条件——“美国21世纪的经济繁荣将取决于网络空间的安全”。
在两个任期内,奥巴马政府相继推出《网络政策评估报告》《网络空间国际战略》《确保未来网络安全的蓝图——美国国土安全相关实体网络安全战略报告》《网络空间可信身份战略》等多个文件,一再重申网络安全已上升为美国家安全的核心问题,大刀阔斧地改革网络安全体制,将网络安全主管部门的行政级别一举提升至最高级,在白官和国务院设立“协调官”,统揽网络安全内外事务。
斯诺登事件心得体会
斯诺登事件心得体会在当代信息时代,个人隐私保护和国家安全之间一直存在着一道纷繁复杂的边界。
斯诺登事件摇撼了世界,揭示了国家监控网络和个人隐私之间的博弈。
作为一个普通人,我对斯诺登事件有着深刻的体会和思考。
首先,斯诺登事件让我意识到信息安全和个人隐私是大家共同关注的问题。
在数字化时代,我们离不开互联网和智能设备,但同时也暴露在了信息泄露和侵入的风险中。
斯诺登披露的文件揭示了美国国家安全局进行大规模监控的事实,这引发了人们对于个人隐私权利的重新评估和警惕。
我们应该思考如何在信息技术的发展中平衡开放与安全,保护个人隐私的权益。
其次,斯诺登事件引发了全球范围内的公众讨论和对权力滥用的关注。
国家安全和反恐怖主义是政府监控的合法理由,但监控的规模和方式是否超出了合理的界限,成为了争议的焦点。
斯诺登的举报揭示了美国政府对全球民众的大规模监听,引发了公众对于权力滥用的强烈愤慨。
这个事件呼唤我们对于政府监管行为进行更加严格的监督和制约,确保国家安全和个人自由之间的平衡。
第三,斯诺登事件催生了隐私保护和加密技术的发展。
在斯诺登之前,大多数人对于信息安全和隐私的重要性关注较少。
然而,斯诺登事件的曝光让人们认识到互联网的安全风险,隐私保护和信息加密的需求激增。
这推动了信息安全技术的发展和创新,例如加密通信工具的广泛应用,以确保个人和组织的通信不会被窃听或监控。
随着技术的进步,我们应该提高自身信息安全意识,学会使用加密工具来保护我们的隐私。
最后,斯诺登事件给了我启示,即我们每个人都应该敢于为自己的信仰和原则站出来。
斯诺登选择将真相揭示给全世界,付出了个人自由和安全的巨大代价,但他也因此引发了全球范围内的关注和思考。
我们应该敢于捍卫自己的价值观,敢于表达对于不公正行为的不满和抗议。
只有每个人都积极行动,才能共同维护一个更加公正和透明的社会秩序。
总结起来,斯诺登事件让我认识到信息安全和个人隐私的重要性,引发了对于权力滥用和隐私保护的关注,促进了加密技术的发展,并激励了每个人敢于捍卫自己的信仰。
棱镜门事件分析
2013年6月,前中情局职员爱德华·斯诺登将两份绝密资料交给英国《卫报》和美国《华盛顿邮报》,并告之媒体何时发表。
按照设定的计划,2013年6月5日,英国《卫报》先扔出了第一颗舆论炸弹:美国国家安全局有一项代号为"棱镜"的秘密项目,要求电信巨头威瑞森公司必须每天上交数百万用户的通话记录。
6月6日,美国《华盛顿邮报》披露称,过去6年间,美国国家安全局和联邦调查局通过进入微软、谷歌、苹果、雅虎等九大网络巨头的服务器,监控美国公民的电子邮件、聊天记录、视频及照片等秘密资料,各国舆论随之哗然。
人人都有隐私,如果个人隐私被非法公之于众,人无异于生活在玻璃屋里,只能在众目睽睽下惶惶不可终日。
公民享有隐私权,隐私权是指自然人享有的私人生活安宁与私人信息秘密依法受到保护,不被他人非法侵扰、知悉、收集、利用和公开的一种人格权。
隐私权作为一种基本人格权利,是受法律所保护。
如今世界,信息技术和传播媒介越发达,个人隐私被披露的可能性也就越大,我国也应该从中获得警示,借此次事件思考重视网络通讯的隐私保护,对公民负责。
同时加强国家信息安全的保护力度,不可让他国威胁自身安全。
关于棱镜事件,中国是其中重点关注的对象之一,我们的信息安全受到了巨大的威胁。
据斯诺登透露,从2009年开始,“棱镜”项目对准了中国内地和香港的电脑系统,他们潜入政府、企业以及学校的电脑系统,进行秘密监视活动,美国政府网络入侵中国网络成功率高达75%,这与国内重要信息系统核心关键设备无法自主可控有密切关系。
这不禁让我们思考该如何来提高警惕,真正将安全放在第一位,将国家利益放在第一位,加快自主研发和做强做大,在偌大的技术天地中拥有一席之地。
爱德华·斯诺登收入稳定,生活富足,他为什么要曝光美国国家安全局的秘密项目,把自己置于危险境地呢?这个问题值得我们每个人去思考。
对于他的评价,从不同的立场,不同的方向,可能会得到不同的结论,因此没有绝对的标准。
浅谈棱镜门事件
浅谈棱镜门事件斯诺登引发的棱镜门事件在一直在持续发酵,引起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
小布什政府开始的棱镜监控项目得到曝光之后,国际舆论一片哗然,对美国的谴责之声不绝于耳。
从欧洲到拉美,从传统盟友到合作伙伴,从国家元首通话到日常会议记录,美国惊人规模的海外监听计划在前中情局雇员爱德华·斯诺登的揭露下,有引发美国外交地震的趋势。
爱德华·斯诺登,一个名不见经传的美国中情局雇员,为什么一下子会有这么大的影响力,这在于他手中掌握着美国秘密监控丑闻的大量资料。
和“维基解密”创始人朱利安·阿桑奇一样,斯诺登也被全球“召唤”。
前一阵看到一则新闻说,美国驻多国大使馆的楼顶上都有一个白色的建筑,人们猜测这里面就隐藏着美国的监听设备和信息处理设备。
如果说美国连自己的盟友德国都在监听的话,那么那些看似对它威胁更大的国家,诸如伊朗、朝鲜等就更不在话下了。
不过美国政府没有想到,半路杀出个斯诺登,让美国声誉遭到重创。
在我看来,棱镜事件是美国的全球全球霸权主义新的体现,美国可以借助其遍布全球各地的军事基地和盟友来监听自己想要监听的国家,其霸权主义十分明显,而且从未停歇。
此外,美国,一个到处宣扬自由与民主、强调人权的国家,它的这种行径着实让自己丢尽颜面。
毫无疑问美国是虚伪的,可以说它的双重标准一直存在,利益是它唯一不变的追求。
所以美国在监控他国和个人的同时,也在干涉着他国内政,因此这种行径遭到国际社会的一致谴责和唾弃。
我相信棱镜监听事件的影响还会持续一段时间,但肯定的是中国也在监控范围之内。
那么棱镜门事件对中国有什么影响呢?棱镜门事件爆发后,人们对自己的信息通讯是否安全产生了怀疑,我们打的电话,发的短信、E-MAIL会不会被监控?那些国际知名厂商的电信设备还值得我们信赖吗?从市场的反应来看,影响并不大,人们还是一如既往的热衷于苹果手机,还是会选择微软的软件。
不过对于官方来说,对国外电信设备的选择就比较慎重了。
由棱镜门事件引发的思考
由棱镜门事件引发的思考2013年,美国前中情局职员斯诺登揭露了美国的棱镜计划,引发了一大波风尖浪口的指责。
此事件到现在都让我记忆犹新,不得不倒吸一口冷气。
当时还一直关心斯诺登这个好人的结局和安全问题,但现在选了信息安全这个专业,所了解的和所重视的发生了改变,又重新认识了这件事。
棱镜计划(PRISM);是一项由美国国家安全局自2007年起开始实施的绝密电子监听计划,能够对即时通信和既存资料进行深度的监听,能直接进入美国网际网路公司的中心服务器里挖掘数据、收集情报,包括微软、雅虎、谷歌、苹果等在内的9家国际网络巨头皆参与其中。
这反映了信息安全的重要性。
无数公民的信息在无意之中被泄露。
其中不乏一些重要的商业和政治机密。
不愿意被人所看见的东西被暴露,带来的可能是信誉危机,商业危机以及一些道德危机,随之而来的更是一些无形的绑架。
被人监视而无能为力的愤怒感以及想要挣脱束缚之感。
毕竟,谁也不想为人所控制仅仅是因为信息泄漏这一弱点。
这反映了中国和另外一些国家在信息安全技术上的不足。
美国的技术无疑是最先进的,但是如此被动的成为待宰羊羔亦不是我们中国在日益壮大与富强时所应该出现的状况。
自主的创新与研发,在数据保护以及安全防御方面的建设,恰恰是我们目前迫切需要的。
而信息安全作为一种高端的新兴行业,尚且有许多待探索与潜力,是日后必将会将受到人们关注的一个重点领域。
有效的建立培养体系,培育出高校的信息安全精英才子,也是我国目前正在努力做和仍需加强的方面。
这也在另一个方面说明了中国所使用的信息技术,设备,服务以及系统大都是由参与棱镜计划的公司所提供的。
虽然可以加一些常规的安全加密,但是归根到底用户的信息还是由其公司的软硬件所处理的。
也就是光靠美国的一些苹果,谷歌等外国公司的装备来运行中国的网络空间是不行的。
为了解决这个软肋,归根到底要用自主可控的国产软硬件来替代进口。
当然这不能一蹴而就,而是一个过程。
在这个过程之中,要加强中国公司在国际上的竞争力,而为了达到这个,技术的创新和有步骤的实施,特别是移动操作系统的支持,才能保证在获取导航定位授时等服务是能运用自己的装备。
从国际法角度探讨斯诺登案件
2013年7月 1日,斯诺 登向俄罗 斯在内的 19个国家 提出避难。
2013年8月 1日,斯洛 登在俄罗 斯接受了 避难请求 后,进入 俄境。
三 震惊世界
棱镜
2015/11/14
计划
US-98任美国总统布什
·实施者:美国国家安全局 美国联邦调查局
·性质:绝密电子监听计划
2015/11/14
PPT模板下载:/moban/ 节日PPT模板:/jieri/ PPT背景图片:/beijing/ 优秀PPT下载:/xiazai/ Word教程: /word/ 资料下载:/ziliao/ PPT课件下载:/kejian/ 范文下载:/fanwen/ 行业PPT模板:/hangye/ PPT素材下载:/sucai/ PPT图表下载:/tubiao/ PPT教程: /powerpoint/ Excel教程:/excel/
机场国际中转区:谁的领土?该谁管辖?
1机场过境区的领土属性问题 2民航机场过境区对外国人的管辖权问题。
1中转区是当地国领土的一部分,属于继承所属国家司法管辖权 之内。由于转机只是一种临时性过境,为了方便旅客,许多国 家对外国转机旅客实行了免签证制度,但一般不允许出机场。 因此在此区域的乘客,要么是还未办理入境手续,要么是已经 办完了出境手续,要么是免于办理入境手续。国际中转区是机 场整体建筑的一部分,其状态并不是处在无人管辖中,该区域 在机场当局的规章制度下运作,遵循的是机场所属国法律。 2国际法上的国家管辖权是指国家对其领土内的一切人、物和所 发生的事,以及对在其领土外的本国人行使管辖的权利。普遍 性管辖权:根据国际法,国家对于危害全人类利益的国际罪行, 无论犯罪人的国籍如何,也无论他在何处犯罪,均有权实行管 辖。通常而言,只要明确了一国的领土所在,属地管辖也就确 定无疑。
斯诺登事件引发的思考
斯诺登事件引发的思考一个月前没有人知道斯诺登是谁,可是现在他和“棱镜”计划已经变得人尽皆知,家喻户晓。
两个星期前,29岁的美国青年斯诺登平静地曝光了美国政府的“棱镜计划”,并认为美国国安局在全球实施了超过6.1万起黑客行动,其中针对中国香港和内地的有数百起。
仅2013年以来,数据泄露事件又接连不断:香港八达通卡泄密、富士通ipad2后壳设计图泄密、RSA公司SecurID技术及客户资料被窃取和索尼公司的PlayStation用户数据外泄等等。
面对一次又一次的网络攻击案件,我不禁发出感概,中国的信息安全事业已经到了必须马上强大起来的时候了,不然的话我们的网络世界将会被人随意窥探和凌虐。
目前国内信息安全投入占整个IT 投入的比重仅为1%左右,远落后于欧美国家8%-12%的水平,整体投入不足使得国内众多部门与企业的信息处于脆弱的保护下。
由于信息安全对于国家安全的战略性意义,十二五规划纲要高度强调了网络与信息安全保护的重要性,提出要健全法律法规、完善标准体系、实施安全等级保护与风险评估等制度,构建信息安全保密防护体系,确保国家网络与信息安全。
目前我国信息安全产业尚处于发展初期,国家策对于行业发展至关重要,在策推动下,信息安全市场将由府、金融、电信等传统领域向国防、能源、教育、交通、医疗卫生行业以及中小企业快速拓展,整个行业有望迎来高速发展期,年均增速有望达到20%以上。
国务院发布的十二五规划纲要,描绘了未来五年我国经济会发展的宏伟蓝图,其中信息技术行业由于位列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并对推动经济会其他各领域的发展意义重大,从而成为十二五规划的重要内容。
规划纲要提出要全面提高信息化水平,加快建设宽带、融合、安全、泛在的下一代国家信息基础设施,推动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推进经济会各领域信息化。
与此前的规划草案相比,正式规划高度强调了对于信息安全领域的重视,细化了对于电子务系统建设的要求,突出了对于地理信息产业的关注,并增加了鼓励高技术服务业发展以及推动数字城市建设的内容,我们认为信息安全行业将在策的鼓励和要求下获得更为明确的发展前景,今后国内各企业、政府部门、各行业将需要大量的信息安全人才。
谈谈你对美国棱镜们事件及斯诺登的看法
谈谈你对美国棱镜们事件及斯诺登的看法美国国家安全局自2007年起开展以棱镜为名的绝密级电子监听项目,过去6年,美国国家安全局和联邦调查局通过进入微软、谷歌等9大网络巨头的服务器,监控美国公民的电子邮件、聊天记录、视频等秘密资料。
该事件因为前中情局的雇员爱德华·斯诺登的揭露,引起了全球的关注。
“棱镜门”事件引发了全球的关注,褒贬不一。
对斯诺登的评价也一样,很难有绝对的标准。
我想说说个人的观点。
1、美国官方主张以叛国者来认定斯诺登的行为另一方面,有相当的美国民众认为斯诺登是爱国者,对于他的评价,没有绝对的标准。
我们可以从以下方面来对他评价:(1)斯诺登属于高薪阶层,不会为钱出卖个人前程,之所以会曝出“棱镜门”事件,是因为其难以承受内心道德的压力。
(2)斯诺登公布了个人信息,要知道导致国家秘密的外泄,是要冒着要承担刑事责任的危险。
可以看出他既不是一个爱国者,也不是一个间谍,只是一个真实的美国人,良心上无法允许美国政府侵犯全球民众隐私、互联网自由,说出了真相而已。
正如曼宁曾经讲的,他之所以把大量情报交给阿桑奇,是因为作为一个情报分析官,每天面对大量血腥的资料,并且资料与美国政府所声称的不同,他的内心难以承受。
斯诺登不幸成为美国情报部门的“异端”,徘徊于公民自由与国家利益之间,最终选择了自由。
在合法性上,犯罪是不二选择;然而,无论其行为对美国当局造成多大损害,却符合美国自由、平等、独立、进取精神,故而有可宥之处。
2、对于棱镜门事件:3、(1)对于美国,向来标榜自己的自由、人权至上,更是喜欢用这样的旗号干涉中国事务,然后此次事件的披露,再次将美国的高姿态推上了风口浪尖。
自由和人权似乎在这个时候就显得极富讽刺意义了。
因此我们国内民众更是该看清美国这虚伪的一面,客观而清醒的认识美国,认识自由、人权这四个字的含义。
(2)棱镜门”事件对于美国政府宣称的网络安全、网络自由和一贯标榜的形象是明确的揭露。
从这九大互联网遍及全球的影响力来说,这对于全球大部分公民无疑是最大的隐私侵犯。
小学生优秀记事作文:我对“棱镜”事件的看法
小学生优秀记事作文:我对“棱镜”事件的看法如果你在ipad或iphone上发了一条信息或一张图片给对方,或着在QQ邮箱上发给对方一些温暖的祝福,那么你可要注意了,在你身后有一个隐形的监控器,这个监控器就是美国国家安全局。
它能够把你身上所有信息都不费吹灰之力找出来,也能够把你与朋友之间的聊天对话了解得一清二楚。
而这个披露真像的人,就是斯诺登。
斯诺登是一位前美国国家安全局的成员。
自从他自从他揭露了美国国家安全局的机密后,美国便派出了大量人来追捕他,美国国家安全局长发言时将斯诺登称作“叛国者”。
对此,我有以下看法:爱德华·斯诺登身为一名美国人,虽然揭露了美国国家安全局的机密,但他并不能所以而戴上“叛国者”的罪名。
据不完全统计,居住在美国的公民有过半人支持斯诺登的做法。
斯诺登这样做的确背叛了美国国家安全局,但他并没有背叛祖国。
美国国家安全局就好像一个小偷,在你不经意间把你身上的信息“偷”走了,这样做十分可恶,因为他会摸清楚你包含的所有信息,你的隐私全部暴露在他的眼皮底下,你与朋友的聊天,私人之间的密谈,给家人民的鼓励与叮嘱,一夜之间就仿佛变成公开的。
这种做法哪有人愿意?这种做法哪有人性?恍惚间,美国国家安全局成了无赖、流氓。
换一个说法,美国国家安全局这样做也有它的道理。
在抓捕恐怖分子时,“棱镜门”起了很大的作用。
一般那些袭击过美国的人,都会藏在一个较为偏僻的地方,很少出行,很少打电话,的联系方式只有网络。
而美国国家安全局就能够通过网络来了解这些人的下落,从而将犯人擒拿。
所以说,美国国家安全局的这种做法并非都是错,仅仅对于美国公民乃至拥有电脑的人来说是不公平的,是道德的。
既然斯诺登把“棱镜”事件公开了,那我就要劝劝美国国家安全局:不要利用自己的先进技术来偷看别人的隐私了,不要滥用自己的设备来欺骗别人的,把它多用在反恐战争中吧!它虽然没有刀剑般的锋利,也没有子弹般的巨大威慑力,但它却能够在背后施展出强大的水平,将一切密谈掌握在手中,击退敌人。
斯诺登事件心得体会
斯诺登事件心得体会斯诺登事件发生以来,我认为最大的心得体会就是政府监控已经无处不在,我们的隐私已经受到严重侵犯。
在斯诺登爆料中,我们了解到美国国家安全局(NSA)以及其他各种情报机构在各个国家进行大规模的监控活动,甚至是对盟友国家的盯梢。
这让人感到震惊和恐慌,因为我们一直以为隐私是受到保护的。
然而,斯诺登的爆料告诉我们,政府已经通过科技手段,对每个人的通讯、网络行为等进行广泛的监控和搜集。
这不仅仅是对恐怖分子、犯罪分子的监控,更是对普通人的日常生活进行的跟踪和记录。
这一点在我看来是非常可怕的,因为这意味着我们的自由和个人权利已经受到了严重的侵犯。
在这个数字化时代,我们的个人信息和隐私已经成为了一种商品,被政府和各大科技公司用来获取经济利益或者其他政治目的。
我们在互联网上的每一次搜索、每一次社交媒体的发言都被记录下来,被用来分析和研究我们的行为和喜好。
这不仅仅是对我们自由的一种侵犯,更是对我们个人尊严和人权的践踏。
斯诺登的爆料让我们意识到这个问题的严重性,并激发了全球范围内的隐私保护运动。
斯诺登成为了一个英雄,他为了揭示真相,为了保护我们的隐私权利不顾个人安危。
然而,与此同时,他也成了美国政府追捕的对象,不得不流亡在外。
从斯诺登的事例中,我明白了两个道理。
首先,我们不能把隐私权简单地交给政府或者科技公司,我们必须要有意识地保护自己的信息和隐私,采取一些保护措施,避免被广泛的监控和搜集。
其次,我们需要推动政府和立法机构出台更严格的隐私保护法律和监管措施,确保我们的隐私得到合理的保护。
斯诺登事件是一个警钟,提醒我们隐私保护的重要性。
我们不能被动地接受政府的监控和搜集,我们必须积极行动,保护我们的隐私和个人权利。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生活在一个自由和安全的社会中。
斯诺登“棱镜门”事件给中国信息安全发展带来的新启示
斯诺登“棱镜门”事件给中国信息安全发展带来的新启示第一篇:斯诺登“棱镜门”事件给中国信息安全发展带来的新启示斯诺登“棱镜门”事件给中国信息安全发展带来的新启示2013年,“棱镜门”等事件震惊了世界,各国纷纷调整在网络空间的战略部署,网络空间格局面临重大变革。
展望2014年,网络空间竞争将更加激烈,国家间网络冲突将逐步浮现,这给我国信息安全带来严峻挑战。
我从三个方面给出了判断分析和对策建议。
一、对2014年形势的基本判断(一)全球爆发大规模网络冲突的风险将进一步增加随着网络空间地位的日益提升,世界各国逐步明确在网络空间中的核心利益,不断加大在网络空间的部署,爆发国家级网络冲突的风险不断增加。
首先,网络空间“军备竞赛”初见端倪。
联合国裁军研究所6月份的调查结果显示,已有46个国家组建了网络战部队,而欧美一些国家仍在加强网络部队建设,如美国3月份表示将新增40支网络小队。
其次,世界各国网络空间安全投入不断加大。
市场研究公司asdreports最新研究显示,2013-2023年间美国网络安全开支将达940亿美元,其后是欧洲250亿美元,亚太230亿美元,中东228亿美元,拉美16亿美元。
再次,网络冲突已经成为现实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
3月初,马来西亚与菲律宾黑客相互进行网络攻击,以配合两国地区武装冲突;2013年以来,亲叙利亚总统的黑客组织“叙利亚电子军”频繁出击,为政府军争取利益。
最后,“棱镜门”引发网络空间新型对抗。
随着6月份“棱镜”项目的揭露,美国及其盟国打造的网络空间监控体系呈现在世人面前,国际社会开始针对这些监控行为采取反制措施。
如,印度政府9月份要求全国50多万官员在官方通信中禁用美国的电子邮件服务;9月份,巴西计划和阿根廷共同建立专属互联网体系,以摆脱美国的监控。
2014年,世界各国会进一步加强网络空间部署,网络摩擦也会不断增多,对我国网络安全形势带来严峻的挑战。
(二)贸易保护“安全壁垒”将波及整个信息技术产业2013年以来,贸易保护“安全壁垒”被广泛使用,其影响范围正不断被扩大。
棱镜门事件有感
棱镜门事件有感据美国中情局前职员爱德华·斯诺登爆料:“棱镜”窃听计划,始于2007年的小布什时期,美国情报机构一直在九家美国互联网公司中进行数据挖掘工作,从音频、视频、图片、邮件、文档以及连接信息中分析个人的联系方式与行动。
监控的类型有10类:信息电邮,即时消息,视频,照片,存储数据,语音聊天,文件传输,视频会议,登录时间,社交网络资料的细节,其中包括两个秘密监视项目,一是监视、监听民众电话的通话记录,二是监视民众的网络活动。
2013年7月1日晚,维基解密网站披露,美国“棱镜门”事件泄密者爱德华·斯诺登(Edward Snowden)在向厄瓜多尔和冰岛申请庇护后,又向19个国家寻求政治庇护。
这些国家包括奥地利、玻利维亚、巴西、中国、古巴、芬兰、法国、德国、印度、意大利、爱尔兰、荷兰、尼加拉瓜、挪威、波兰、俄罗斯、西班牙、瑞士、委内瑞拉。
据法新社报道,美国“棱镜门”项目泄密者爱德华·斯诺登的律师周四(1日)表示,斯诺登当前已经离开了莫斯科机场,此前他刚刚获得了有限期为一年的俄罗斯临时难民身份。
斯诺登6月23日由香港飞抵莫斯科,随后便滞留在谢列梅捷沃机场中转区。
此间美方持续向俄方施压,要求交出受到间谍罪指控的斯诺登,但遭俄方多次拒绝。
我通过一系列的新闻报道觉得,斯诺登面对美国政府的种种,不道德的侵犯他国通信,以及信息安全的行为敢于曝光,让世人认识到美国政府的真面目,十分钦佩,他就是一个英雄,他也为此背负了叛国者的罪名,也许永远都不能和自己的家人再见面。
我也要做一个正直的人,面对强权和黑恶势力的不法行为,敢于不法势力作斗争。
欢迎您的下载,资料仅供参考!致力为企业和个人提供合同协议,策划案计划书,学习资料等等打造全网一站式需求。
“棱镜门”引发的思考
“棱镜门”引发的思考1.美国所宣称的自由、人权之类的理念是虚伪的,特别是当看到美国对人权实施双重或多重标准的时候,民众更是该看清美国这虚伪的一面。
斯诺登认为政府做了不正义的事情,比如侵犯个人隐私,损害公众自由——注意:个人隐私是公民自由的必要条件之一,没有隐私就没有自由。
对于美国,向来标榜自己的自由、人权至上,更是喜欢用这样的旗号干涉中国事务,然后此次事件的披露,再次将美国的高姿态推上了风口浪尖。
美国政府一边宣传“互联网自由”,一边却在肆无忌惮的收集一般民众的个人隐私,“互联网自由”成为美国让民众放松警惕的幌子。
美国政府表面上声称“网络无国界”,但在具体决策时仍是“国家利益优先”。
自由和人权似乎在这个时候就显得极富讽刺意义了。
因此我们更是该看清美国这虚伪的一面,客观而清醒的认识美国,认识自由、人权这四个字的含义。
奥巴马为“棱镜门”进行了辩解,他说,“棱镜”项目只是用来监控外国人的,并不监控美国人(所以它并未侵犯美国人的隐私和自由)。
如果监控美国公民是侵犯了自由和人权,那么监控外国公民,为什么就没有侵犯自由和人权呢?除非美国经常挂在嘴上的自由和人权,是只适用于美国人的,对世界其他各国人民是不适用的。
如果是这样,那你们的“普世价值”从何谈起?“普世人权”又从何谈起?2.美国实际掌控着全球互联网的绝对“话语权”。
美国一边大喊自己是网络进攻的“受害者”,一边又不断向明显处于劣势的国家发动网络进攻。
美国凭借其技术和资源优势,长期以来一直把网络攻防力量作为新军种来建设,把网络空间介入作为介入新方式来运用,把网络威慑作为战略威慑新手段来发展,积极推行以攻代防、以攻促防的先发制人战略,极力巩固网络霸权地位。
如今,互联网已成为全球亿万人共同使用的重要基础设施,创造一个良好的网络环境,符合全世界的共同利益。
因此,除了自建网络产业,竖起严密防线,最重要的还是通过国际合作,共同应对来自网络的威胁。
比如通过联合国这一主渠道,推动建立公正、民主、透明的互联网国际管理机制,构建和平、安全、开放、合作的网络空间。
棱镜门事件
国际社会对于“棱镜门”反应
棱镜计划曝光后世界上大多数国家都对美国的行为表示震惊,强烈反对该项计划, 谴责美国的行为,要求美国立即出面澄清。但是极度重视隐私权的日本,却对国际舆 论热议的“监视门”无甚共鸣 ,而俄罗斯、厄瓜多尔、委内瑞拉等国家则表示会考虑 给予斯诺登政治庇护,2010年维基解密网站的爆料人阿桑奇现就在厄瓜多尔的英国大 使馆避难,中国外交部表示美国应该向国际社会做必要解释,认为美国的行为是无益 于解决网络安全问题。
简要介绍
• • • • • •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棱镜计划揭秘者 棱镜门事件概要 美国的反应 国际社会的反应 棱镜门事件的影响 我对棱镜门事件的看法
爱德华·斯诺登,1983年6月21日出生在美国北 卡罗来纳州,后来搬到马里兰州。他高中没毕业,曾 到当地的社区学校学习计算机来获得必要的学分,最 终没获得高中文凭。2003年,他加入美国陆军特种部 队,但因在训练中受伤离开部队。退役后,他被安排 在美国中央情报局(CIA)当技术助理。2007年,作 为中情局信息技术员,他被派驻瑞士日内瓦工作,曾 在那里接触到一些机密文件。2009年,斯诺登离开中 情局,开始为NSA承包商工作。随后,他作为博斯公 司雇员在国安局工作4年,开始接触并复印监听计划 的机密材料。 他在得到监听计划的机密材料后,斯诺登向国安 局主管请假,他称需要离开几周治疗癫痫病。当他收 拾行囊时,他告诉女友要离开几个星期,但对离开的 原因却含糊其辞。2013年5月20日,斯诺顿放弃年薪 20万美元的工作,抛下在夏威夷的同居女友和父母, 只身前往香港。 斯诺登在揭秘棱镜计划后随即遭到美国的全球通 缉,因为他的行为激怒了美国政府,让美国政府陷入 一个尴尬无比的境地,遭到通缉是必然的,还可能面 临叛国罪或者间谍罪等罪名的起诉目前斯诺登正身处 俄罗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斯诺登及棱镜门事件对美国的核心价值观造成了冲击,他挑战了美国人的【美国梦】。
美国的行为逻辑终究逃离不了国家利益的范畴
基辛格在《大外交》中说到美国国家利益的三大利益:国家安全利益、经济利益和美国价值观的传播。
其中第一位是国家安全,第二位是经济利益。
这两个是眼前的现实利益,价值观传播则是崇高理想,长远追求。
美国的对外政策就是围绕其国家利益展开的,当国家安全利益和经济利益与价值追求发生冲突时,美国毫不犹豫会便置后者于不顾。
所以,美国的对外政策就是围绕其国家利益展开的,当国家安全利益和经济利益与价值追求发生冲突时,美国毫不犹豫会便置后者于不顾。
二.斯诺登及棱镜门事件不会拆毁美国人真正价值观【帝国梦】。
监听属于美国核心价值观与现实政策的妥协,但不会摧毁美国核心价值观当人们面对恐惧与安全威胁的时候,为了获得立即的安全感,他们会在公民自由上作出一定的妥协。
如果“9•11“类似规模的恐怖袭击事件再发生一次,那么美国人民届时的矛头无疑还将指向政府,政府对于自己“不作为”可能遭到指摘的担心,显然高过被发现使用监控手段的尴尬。
相对于担心国家以阻止“9•11”等类似事件发生为名义而滥用职权窃取隐私,人们更加畏惧的是“9•11”事件本身。
随着各类恐怖事件接踵而至,半数美国人认为斯诺登这个新版“深喉”应该受到法律的惩治似乎变得不难理解。
美国政府一贯标榜自由民主,人民对于自己的隐私权利和言论自由也是有一种“神经质”的敏感。
所以,当人们面对恐惧与安全威胁的时候,为了获得立即的安全感,他们会在公民自由上作出一定的妥协。
但这种妥协只是一个短期效应,美国社会对于个人权利的看重是有条件的。
三.【安全】,仍然是美国统治这手中的一张大牌,【国家利益】永远是美国人的核心利益,【帝国梦】才是美国人真正的核心价值观。
棱镜门中的美国人价值观在分裂
斯诺登目前成为美国政府的主要叛徒,但在部分民众眼中,他是英雄,他让民众知道被监视的真相。
但在美国社会对恐怖主义的担心依然可观的情况下,更多美国民众既会赞叹斯诺登担当人权斗士的勇气,又会愤慨他的行为有悖于国家利益。
而这恰恰凸显了美国人在价值观上的分裂,是长期坚守的公民自由更重要还是日趋严重的国家安全更重要,美国人也许会很矛盾和迷茫,但在是否牺牲部分自由换来生命的安全的问题上,大部分美国人的答案又是统一的。
近期对于隐私安全问题的广泛探讨,加上任何一个美国人都无法忘记“9•11“事件所带来的伤痛,令美国舆论在感性和理性的双面判断中更加备受煎熬。
所以,斯诺登不会摧毁美国人的核心价值观,美国对外的政治逻辑始终无法逃离国家利益的范畴。
而某些中国人对美国价值观过度神圣化的心态需要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