_棱镜门_事件对美国和国际社会的影响_周琪
斯诺登棱镜门
斯诺登事件的看法美国防务承包商前雇员斯诺登向媒体曝料,代号“棱镜”的监控项目引发全世界哗然。
该事件蕴含着诚信、安全与个人隐私问题,这恰恰与我们自身与国家所面临的最大隐患,若掉以轻心,则会带来不可设想的巨大灾难。
与此同时,我们应正式的认识到美国的虚伪性,理性的面对现实和采取相应的措施,并坚信一切的“自由和民主”都是在一定的限制内的。
在自身隐私上,我们应该持更谨慎的态度,要意识到“有网络连接的地方,就有被监控的可能性”,并小心使用电脑、手机。
根据报道,美国情报人员可以通过“后门”进入9家主要网络科技公司的服务器,包括微软、雅虎、谷歌、Facebook、PalTalk、美国在线、Skype、YouTube、苹果。
可以说,世界互联网用户被监控了,我们已经被完全监控了,所以在没有连接网络的时候,则是我们最安全的时候,我们可以把自身重要的资料存储到移动硬盘上。
在国家安全上,要大力发展本地通讯设备,逐渐摆脱美国的介入。
美国在信息技术领域处于领先地位,掌控全球大部分互联网资源和关键基础技术,一网独大,若美国单方面发动信息战争,我国的电子系统将会瞬间奔溃,瞬间倒退回几十年前,科技、军事、教育、医学等方面都会显得无用武之地。
在美国诚信上,要看穿“民主、自由”的骗术,坚持本国的原则,以本国核心利益为出发点。
在事件透漏之前,美国总是贼喊抓贼,诬陷中国用黑客来攻击五角大楼,但是,当棱镜门曝光后,才知道美国完全可以直接监控,完全不用黑客;而在中兴、华为与美国政府打官司事件中,中国公司被美国以安全威胁为由而拒绝,这则显示出美国心虚,因为美国就是用监视的方法来对待外国的;美国总是以“民主、自由”的理念来强行干扰它国政权,这次,美国政府竟然窥视自己国家的公民,公民的自由权被完全漠视,完全没有隐私可言。
在斯诺登事件上,我们应该以此为戒,并呼吁“高科技的发展不是为了对抗,而是为了融和;不是为了攻击,而是为了互助”,各国家也应该时刻监督美国,若美国继续损害全世界各国的利益,将得到全世界的讨伐。
透过“棱镜门事件”和“水门事件”看美国
透过“棱镜门事件”和“水门事件”看美国近日,美国中情局前职员爱德华·斯诺登爆料,美国国家安全局有一项代号为"棱镜"的秘密项目。
从2007年的小布什时期开始,美国情报机构便通过九家在美国的互联网公司对民众电话的通话和网络活动进行了监听和监视。
棱镜门事件让人不得不联想到上世纪七十年代的“水门事件”。
1972年,美国现任总统、共和党总统候选人尼克松指使手下潜入民主党总部办公室水门大厦,在哪里安装窃听器并偷拍民主党有关竞选活动的相关机密资料。
事情败露后,美国舆论哗然。
在巨大的压力下,尼克松宣布辞职。
尼克松成为美国历史上首位辞职的总统。
“水门事件”后,美国的反应像火山一样爆发,抗议电报像雪片一样铺天盖地,舆论将尼克松与希特勒相提并论。
美国议会决定对总统进行弹劾,美国的检测机构决定对尼克松提起诉讼,美国的法院决定对尼克松进行审判。
“棱镜门”事件发生后,美国从白宫到参、众两院,从总统到民主、共和两党领袖,从检察机关到高等法院,没有谁对美国情报部门的行为作出一丁点谴责,但对爆料人斯诺登,那些人模狗样的美国国家机构,不仅表达了最强烈谴责,而且强烈要求美国司法部门采用一却手段,把斯诺登引渡回美国给予严惩。
不论是“水门事件”还是“棱镜门事件”,都严重违反了美国的相关法律和联合国的人权宣言。
美国宪法第四修正案:“任何人的人身、住宅、文件和财产不受无理搜查和查封”。
《世界人权宣言》和《公民权利和政治权利国际公约》中有“任何人的私生活、家庭、住宅和通信不得任意干涉”。
“棱镜门事件”和“水门事件”有着非常惊人相似的一幕。
这两件事都是在美国现任总统的示意下,对他人或他组织的机密材料、隐私进行窃听。
但“水门事件”和“棱镜门事件”在美国的反应冰火两重天。
一个肇事者不仅受到舆论最严厉的谴责,而且受到了严厉的惩罚,但另一个不仅没有对肇事者进行半点谴责,反而对揭黑幕者进行迫害。
这其中包含了什么道理?尼克松的行为虽然代表了一些的资产阶级的利益,但他的行为侵犯了另一些资产阶级的利益。
棱镜门 网络安全
棱镜门网络安全棱镜门网络安全棱镜门,又称PRISM门,是一个爆出的网络安全丑闻事件。
该事件曝光了美国国家安全局(NSA)通过一个秘密计划,利用合作的技术公司收集大量网络通信数据。
此事件引起国际社会对网络安全和隐私保护的重视,也揭示了政府对网络监控的广泛存在和持续发展。
作为一个全球性的网络安全事件,棱镜门的影响无可忽视。
首先,网络安全问题受到了广泛关注。
长期以来,人们对网络安全问题没有足够重视,很多人认为网络威胁只是个别事件,不会对整个社会造成太大的影响。
然而,棱镜门事件向人们展示了网络安全问题的严峻性和全球性。
无论是个人用户还是企业,都需要重视和加强网络安全防护,采取有效的措施保护自己的信息和隐私。
其次,棱镜门事件引发了对隐私保护的争议。
随着技术的进步,人们使用网络的方式更加多样化。
我们把个人的大部分信息存储在云端,并通过各种应用程序进行交互。
然而,当政府和其他机构利用这些信息收集、分析和利用时,人们对隐私保护的要求也变得日益迫切。
棱镜门事件揭示了政府在无需用户同意的情况下收集个人信息的巨大能力,这引起了对隐私保护和监管的更加关注。
此外,棱镜门事件对国际关系产生了影响。
美国作为网络技术的领导者,拥有强大的网络安全能力。
然而,当他们利用这些技术对全球范围内的个人和国家进行监控时,引起了许多国家的担忧和不满。
这种监控行为可能会破坏国家间的信任和友好合作,对世界各国的合作和发展产生负面影响。
针对棱镜门事件,各国开始加强对网络安全的立法和监管。
随着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应用,网络安全问题将成为未来的主要挑战。
国家应加强对网络安全的法律、政策和技术支持,保护个人和国家的信息安全,维护网络空间的和平与安全。
在个人层面,我们也应该采取主动的措施加强自己的网络安全。
首先,加强对个人信息的保护,注意个人信息在网络上的传输和存储,如使用加密技术、强密码和隐私保护工具。
其次,增强网络安全意识,警惕网络威胁和欺诈行为,并掌握基本的防护知识和技能,如及时更新操作系统和软件、谨慎下载附件和点击链接等。
政治安全典型案例
政治安全典型案例
那我给你讲一个关于政治安全的典型案例吧。
就说棱镜门事件。
美国的国家安全局搞了个叫“棱镜”的秘密监控项目。
你能想象吗?他们就像那种偷偷摸摸在别人背后盯梢的小贼一样,不过这个“小贼”可厉害着呢,规模超级大。
这个棱镜计划可以直接从美国的互联网公司,像微软、谷歌、苹果等这些超级大公司获取用户的私人信息。
这可不仅仅是美国人自己的信息啊,全世界很多人的隐私都被他们窥探了。
这事儿严重威胁到其他国家的政治安全,为啥这么说呢?比如说一些国家的政府部门、企业、科研机构的人员信息被获取了,那他们的机密信息就可能泄露。
如果一个国家在外交上有什么计划或者在处理国内重要事务上的一些内部讨论啥的,要是被美国通过这种手段知道了,那这个国家就会特别被动。
这就好比你在一个牌桌上打牌,你手里的牌人家都看光光了,你还怎么玩呀?
而且这种行为还破坏了国际关系之间的信任。
其他国家都开始警觉起来,意识到美国在网络空间里这么“肆意妄为”,那大家对美国在网络安全和政治诚信方面就产生了极大的怀疑。
这就像你身边有个总是偷看你日记的朋友,你还能放心跟他交往吗?肯定不能啊。
所以棱镜门事件就是一个典型的涉及政治安全的案例,让全世界都看到了网络监控对政治安全带来的巨大危害。
12“棱镜门”事件带来的启示
“棱镜门”事件带来的启示2013.10.21来源:科技日报作者:王闯2013年6月,美国代号为“棱镜”的秘密监视项目遭到曝光。
从披露的信息看,美国依靠其在信息技术及产业上的巨大优势,绕过各国的信息安全防护,实现了对整个国际网络空间的监控。
对我国而言,从根本上构建自主可控的信息安全产业体系,扭转我国信息安全的被动局面已是刻不容缓。
1948年,英国作家乔治·奥威尔创作了一部讽刺小说——《1984》。
在虚构的“大洋国”,人们的一言一行被一种称为“电幕”的高科技手段密切监控。
这并不是臆想,现实版已经上演。
2007年,美国国家安全局开始实施绝密电子监听计划——“棱镜”计划,它的触角已经延伸到世界各地。
值得深思的是,美国之所以能够如此大范围地开展监控活动,关键在于其拥有强大的信息技术及产业优势。
因此,要改变我国在网络空间博弈中的被动局面,也必须从根本入手。
庞大产业支撑美国“棱镜”计划1.美国具备了国际产业市场的绝对统治力。
美国凭借其在信息技术上的巨大优势,在操作系统、数据库、网络设备等信息安全基础领域占据了全球大部分市场份额。
在芯片方面,国际知名厂商中大部分都是美国企业,如英特尔、AMD、高通等。
在桌面操作系统方面,微软的统治地位至今无人可以撼动,市场份额超过96%。
在移动操作系统方面,则由谷歌的安卓系统把控,市场份额已超过85%。
在浏览器方面,来自美国企业的产品IE、Firefox、Chrome和Safari占据了全球市场的前四位,份额超过98%。
在数据库方面,甲骨文、IBM和微软三家企业的产品占据着85%左右的市场份额。
2.美国掌握了国际网络空间的实际控制权。
全球13台根域名服务器中的10台在美国,其大型数据库占到全球的70%。
在美国的掌控下,信息网络充满风险。
一方面,美国控制着全世界的网络空间,其他国家只能租借互联网地址和域名。
这种格局下,美国可以随意让任何一个国家从互联网上消失。
例如,2003年伊拉克战争期间,美国政府就曾授意互联网名称与数字地址分配机构(ICANN)终止对伊拉克国家顶级域名“.iq”的解析。
美国“棱镜门”事件透视20130917(原创)
一、名词解释—爱德华·斯诺登
爱德华··斯诺登 (Edward Snowden),1983年6月21日生在美
国北卡罗来纳州。后搬到马里兰州。他曾到当地癿社区学校学习计算机
来获得必要癿学分,但最终没获得高中文凭。2003年,他加入美国陆军 特种部队,因在训练中受伤而退役。他曾在美国中央情报局(CIA)当技术
7/31
二、斯诺登泄密美国“棱镜门”
美国棱镜(PRISM)项目癿揭秘者爱德华·斯诺顿 “我愿意牺牲 一切癿原因是,良心上无法允许美国政府侵犯全球民众隐私、互联 网自由……” 斯诺登在接受采访时说:“我们(斯诺登受雇公司以及美国国安局) 主要攻击网络中枢,像大型互联网路由器”,“这样我们可以接触数以 十万计电脑癿通信数据,而丌用入侵每一台电脑。” 有关报道称,斯诺登是利用一种叫“拇指存储器”拷贝美国国家安 全局癿机密数据癿,幵将其公之亍众。ISM)项目
早在2007年小布什时期,美国国家安全局就开始了一项代号为"棱镜" 癿秘密项目,要求电信巨头威瑞森公司必须每天上交数百万用户癿通话 记录。自此,美国国家安全局和联邦调查局一直在九家美国互联网公司 (微软、雅虎、谷歌、Facebook、PalTalk、美国在线、Skype、 YouTube、苹果)中迚行数据挖掘工作,从音视频、图片、邮件、文档 以及连接信息中分析个人癿联系斱式不行劢。 2013年6月9日,爱德华·斯诺顿主劢联系媒体,接受英国《卫报》和 美国《华盛顿邮报》癿视频采访, 自此,美国情报机构癿棱镜项目,被 公开曝光,一系列丌间断、有节奏癿媒体曝光显示这是一起有准备癿、 可预知癿舆论重磅炸弹。无论在美国国内,还是国际社会,“棱镜门” 癿舆论震级丌小亍2010年十大国际新闻之一癿“维基百科泄密事件”。
棱镜门:美国为世界树立坏榜样
棱镜门:美国为世界树立坏榜样
可以说,棱镜项目体现了美国在安全问题上“以邻为壑”倾向,显然损害了他国人民的利益。
美国政府对他国个人信息的监控可能会刺激其它国家也进行或扩大类似的监控计划。
作为互联网发展最领先的国家,美国不仅在技术上会成为其它国家参照,在信息伦理上也容易成为他国的榜样。
但安全与隐私之间的困境,的确不好解决。
如果美国声称,不监控外国人的信息,美国的安全就不能保障,该怎么办?这的确是一个问题,监视外国人的信息,可能有助于美国反恐。
但美国没有办法取得所有外国人的监视授权,最多只能让各大IT服务商在用户协议里注明会受到监视。
但显然这些公司提供的服务不能囊括所有互联网活动,有心攻击美国的人更只会转移到美国以外的互联网服务提供商,这只会与美国对安全保障要求的初衷南辕北辙。
而且,同样的安全逻辑也会在别国出现。
棱镜事件的介绍及影响分析
棱镜事件的介绍及影响分析棱镜事件的介绍及影响分析作者:傅戈作者简介:拥有CISSP、CISA证书认证。
曾任北京神州绿盟信息安全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昆明办事处技术经理,北京启明星辰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昆明办事处高级安全咨询顾问,现任云电同方科技有限公司信息安全保障部安全咨询顾问。
1棱镜项目的情况1.1棱镜项目的背景PRISM(以下简称“棱镜”)项目是美国国家安全局在2007年开始的一个高度机密的国家安全电子监控计划。
“棱镜”是该项目的编号,其官方SIGAD编号(该编号将在随后章节给予介绍)为US-984XN,项目主要是通过收集数据的方式获取情报信息。
2007年9月11日,时任美国总统的小布什签署了“保护美国法案2007”允许美国国家安全局(NSA)开展大规模的国内监控项目。
该项目的运行依照《外国情报监控法(FISA)》并处于美国外国情报监视委员会(FISC)的监管之下。
该项目一直保持秘密运行但在2013年6月6日被美国国家安全局外包服务商的雇员爱德华.斯诺登曝光给英国卫报和美国华盛顿邮报两家媒体。
1.2棱镜项目PPT介绍图1这张幻灯片清楚的表明了美国政府采取两种主要的信息收集方式,一种直接从光纤线路和设备上对经过的数据流进行收集;另一种则是通过棱镜项目直接从提供服务的美国公司的服务器上进行收集。
图2这张幻灯片表明了棱镜计划的工作流程,下面章节将对该工作流程的进行具体描述。
图3这张幻灯片显示了棱镜项目的数据处理的流程。
从雅虎,微软等公司提供数据通过美国联邦调查局的数据窃听终端单元(DITU)送至美国国家安全局。
国家安全局通过多次的数据精简以及数据的协议分析将数据分解为语音、视频、元数据等分项数据并送完不同的系统进行处理。
例如“核子”系统负责语音数据,而“码头和主干道”则负责元数据图4这张幻灯片表明了棱镜计划的情报记录格式,最左边的两位字符表明了该记录来源的提供者,即现在的9家美国公司;左边第三个字符表明了该记录所包含的数据内容;左边第四,五、六个字符是一个混合的三字符组合,表明了棱镜的收集源;左边第七,八表明了监控项目建立的时间;最后面的七位则是这个记录的序列号。
论棱镜门事件
透过“棱镜”看战略析美国信息网络安全新思维“棱镜”项目曝光后,让美国政府陷入了巨大的外交困境。
但目前,世人关注的只是“棱镜”项目的具体监控内容以及围绕该事件而展开的大国博弈,而这并不足以体现“棱镜”项目的真正价值和影响。
实际上,拨开网络监控的重重迷雾,“棱镜”项目让我们一窥美国信息网络安全战略的概貌。
按照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专家李广乾的观点,包括以商用技术外貌出现的大数据,都是美国全球信息网络安全战略的一部分……作为信息网络技术的发源国,美国具有绝对的技术优势。
但是,在互联网尚未成为人类沟通的必需手段之前,美国政府采取的是大力宣传、强势推广的态度;待信息化已经成为各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条件之后,美国开始采取利用、控制的态度,“9〃11”事件则进一步加剧了这种转变。
最近10年来,美国政府充分利用自身所垄断的全球信息技术优势,加紧构建信息网络安全战略,以进一步巩固其在赛博空间的统治地位。
在这个过程当中,美国政府发展了信息网络安全战略的一系列新的概念和思维,并在此基础上开发了众多技术实施项目。
从影响来看,这些概念和思维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关键基础设施美国政府对于关键基础设施的认识存在一个演进的过程。
克林顿政府认为,所谓关键基础设施是指“那些对国家十分重要的物理性的以及基于计算机的系统和资产,它们一旦受损或遭破坏,将会对国家安全、国家经济安全和国家公众健康及保健产生破坏性的冲击”。
小布什政府重新界定了关键基础设施的内涵和外延,改变了克林顿政府没有说明、区分关键基础设施和主要资产的做法,把通信、信息技术、国防工业基础等18个基础设施部门列为关键基础设施,并把核电厂、政府设施等5项列为重要资产。
奥巴马政府虽然没有对关键基础设施进行新的定义和区分,但是却尤其强调信息网络的极端重要性。
2009年5月,在公布《网络空间政策评估》时,奥巴马宣布“从现在起,我们的数字基础设施将被视为国家战略资产,保护这一基础设施将成为国家安全的优先事项”。
棱镜门名词解释
棱镜门名词解释棱镜门是指美国国家安全局(NSA)在2013年6月由前承包商爱德华·斯诺登泄露的一系列秘密文件中曝光的一个大规模监视计划。
该计划涉及美国政府和其盟友在世界各地的通信数据的收集和分析。
棱镜门引起了全球范围内的关注和争议,被认为是侵犯个人隐私和自由的严重违反。
棱镜门的起源棱镜门最初由《卫报》和《华盛顿邮报》在2013年6月份的一系列报道中揭露。
报道援引了一份NSA的内部文件,该文件描述了一个名为PRISM的秘密程序,该程序允许NSA在美国以外的服务器上收集互联网公司的用户数据。
该文件还列出了参与该计划的公司,包括谷歌、苹果、微软、雅虎和Facebook等。
NSA最初否认了该计划的存在,但后来承认了它的存在,并称该计划是为了寻找恐怖分子和其他国家的间谍活动而设立的。
然而,该计划的规模和范围引起了人们的担忧,认为它违反了个人隐私和自由的权利。
棱镜门的影响棱镜门引起了全球的关注和争议。
在美国,该计划被认为是侵犯宪法权利的行为,许多人呼吁政府限制NSA的权力。
在国际上,许多国家对美国的监视计划表示了关切,并呼吁美国停止这种行为。
一些国家还采取了措施,如加强加密技术和建立本地数据中心,以保护其公民的隐私。
在商业上,棱镜门对参与该计划的公司造成了负面影响。
一些客户对这些公司的信任度降低,甚至可能导致公司的收入下降。
一些公司也开始采取措施,如加强数据加密和提高透明度,以重新获得客户的信任。
棱镜门的教训棱镜门事件提醒我们必须保护个人隐私和自由的权利。
政府和企业必须尊重个人隐私,采取透明度措施,以确保其数据收集和使用的合法性。
此外,人们也应该更加重视自己的隐私,采取措施来保护自己的数据和信息。
总之,棱镜门事件是一个引人深思的案例,提醒我们必须保护个人隐私和自由的权利,以确保我们的社会和谐和自由。
浅谈棱镜门事件
浅谈棱镜门事件斯诺登引发的棱镜门事件在一直在持续发酵,引起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
小布什政府开始的棱镜监控项目得到曝光之后,国际舆论一片哗然,对美国的谴责之声不绝于耳。
从欧洲到拉美,从传统盟友到合作伙伴,从国家元首通话到日常会议记录,美国惊人规模的海外监听计划在前中情局雇员爱德华·斯诺登的揭露下,有引发美国外交地震的趋势。
爱德华·斯诺登,一个名不见经传的美国中情局雇员,为什么一下子会有这么大的影响力,这在于他手中掌握着美国秘密监控丑闻的大量资料。
和“维基解密”创始人朱利安·阿桑奇一样,斯诺登也被全球“召唤”。
前一阵看到一则新闻说,美国驻多国大使馆的楼顶上都有一个白色的建筑,人们猜测这里面就隐藏着美国的监听设备和信息处理设备。
如果说美国连自己的盟友德国都在监听的话,那么那些看似对它威胁更大的国家,诸如伊朗、朝鲜等就更不在话下了。
不过美国政府没有想到,半路杀出个斯诺登,让美国声誉遭到重创。
在我看来,棱镜事件是美国的全球全球霸权主义新的体现,美国可以借助其遍布全球各地的军事基地和盟友来监听自己想要监听的国家,其霸权主义十分明显,而且从未停歇。
此外,美国,一个到处宣扬自由与民主、强调人权的国家,它的这种行径着实让自己丢尽颜面。
毫无疑问美国是虚伪的,可以说它的双重标准一直存在,利益是它唯一不变的追求。
所以美国在监控他国和个人的同时,也在干涉着他国内政,因此这种行径遭到国际社会的一致谴责和唾弃。
我相信棱镜监听事件的影响还会持续一段时间,但肯定的是中国也在监控范围之内。
那么棱镜门事件对中国有什么影响呢?棱镜门事件爆发后,人们对自己的信息通讯是否安全产生了怀疑,我们打的电话,发的短信、E-MAIL会不会被监控?那些国际知名厂商的电信设备还值得我们信赖吗?从市场的反应来看,影响并不大,人们还是一如既往的热衷于苹果手机,还是会选择微软的软件。
不过对于官方来说,对国外电信设备的选择就比较慎重了。
棱镜门事件分析
“棱镜”折射的危机2013年6月,前中情局(CIA)职员爱德华·斯诺登将两份绝密资料交给英国《卫报》和美国《华盛顿邮报》,并告之媒体何时发表。
按照设定的计划,2013年6月5日,英国《卫报》先扔出了第一颗舆论炸弹:美国国家安全局有一项代号为"棱镜"的秘密项目,要求电信巨头威瑞森公司必须每天上交数百万用户的通话记录。
6月6日,美国《华盛顿邮报》披露称,过去6年间,美国国家安全局和联邦调查局通过进入微软、谷歌、苹果、雅虎等九大网络巨头的服务器,监控美国公民的电子邮件、聊天记录、视频及照片等秘密资料。
美国舆论随之哗然。
开始了解这个事件,我首先想到的一个问题:在这个时代到底存不存在真正的隐私?人人都有隐私,如果个人隐私被非法公之于众,人无异于生活在玻璃屋里,只能在众目睽睽下惶惶不可终日。
公民享有隐私权,隐私权是指自然人享有的私人生活安宁与私人信息秘密依法受到保护,不被他人非法侵扰、知悉、收集、利用和公开的一种人格权。
隐私权作为一种基本人格权利,是受法律所保护。
美国对于自己的种种行为不仅为没有主动承担责任,反而诬陷其他国家,转移公众注意力,他所取得的效果讲师更加让世界人民感到失望与愤怒。
如今世界,信息技术和传播媒介越发达,个人隐私被披露的可能性也就越大,我国也应该从中获得警示,借此次事件思考重视网络通讯的隐私保护,对公民负责。
同时加强国家信息安全的保护力度,不可让他国威胁自身安全。
当从该事件的始端来分析。
911事件以来,美国国内对反恐的呼吁之声越来越强烈,他给美国扩大监视行动提供了及时的借口。
美国相关情报部门通过“棱镜”(PRISM)互联网信息筛选项目直接接触九大互联网企业的用户数据,侦查用户行为。
这些互联网企业主要包括微软、谷歌、脸谱、苹果、雅虎等,而这些科技巨头则向美国两大情报机构开放服务器,使美国政府能够轻而易举地监控全球。
强大的技术支持,让他在全球互联网有绝对的话语权,使美国有能力去监视任何他想监视的对象,使人们几乎毫无隐私可言。
棱镜门事件分析
“棱镜”折射的危机2013年6月,前中情局(CIA)职员爱德华·斯诺登将两份绝密资料交给英国《卫报》和美国《华盛顿邮报》,并告之媒体何时发表。
按照设定的计划,2013年6月5日,英国《卫报》先扔出了第一颗舆论炸弹:美国国家安全局有一项代号为"棱镜"的秘密项目,要求电信巨头威瑞森公司必须每天上交数百万用户的通话记录。
6月6日,美国《华盛顿邮报》披露称,过去6年间,美国国家安全局和联邦调查局通过进入微软、谷歌、苹果、雅虎等九大网络巨头的服务器,监控美国公民的电子邮件、聊天记录、视频及照片等秘密资料。
美国舆论随之哗然。
开始了解这个事件,我首先想到的一个问题:在这个时代到底存不存在真正的隐私?人人都有隐私,如果个人隐私被非法公之于众,人无异于生活在玻璃屋里,只能在众目睽睽下惶惶不可终日。
公民享有隐私权,隐私权是指自然人享有的私人生活安宁与私人信息秘密依法受到保护,不被他人非法侵扰、知悉、收集、利用和公开的一种人格权。
隐私权作为一种基本人格权利,是受法律所保护。
美国对于自己的种种行为不仅为没有主动承担责任,反而诬陷其他国家,转移公众注意力,他所取得的效果讲师更加让世界人民感到失望与愤怒。
如今世界,信息技术和传播媒介越发达,个人隐私被披露的可能性也就越大,我国也应该从中获得警示,借此次事件思考重视网络通讯的隐私保护,对公民负责。
同时加强国家信息安全的保护力度,不可让他国威胁自身安全。
当从该事件的始端来分析。
911事件以来,美国国内对反恐的呼吁之声越来越强烈,他给美国扩大监视行动提供了及时的借口。
美国相关情报部门通过“棱镜”(PRISM)互联网信息筛选项目直接接触九大互联网企业的用户数据,侦查用户行为。
这些互联网企业主要包括微软、谷歌、脸谱、苹果、雅虎等,而这些科技巨头则向美国两大情报机构开放服务器,使美国政府能够轻而易举地监控全球。
强大的技术支持,让他在全球互联网有绝对的话语权,使美国有能力去监视任何他想监视的对象,使人们几乎毫无隐私可言。
_棱镜门_事件对美国和国际社会的影响_周琪
·35·中国党政干部论坛2013.07“棱镜门”事件对美国和国际社会的影响美国国内关于维护国家安全和公民权利关系,显露出美国政府在两者之间做选择的两难困境。
事件极大地冲击了美国迄今为止一直占据的全球互联网安全领域里的主导权和话语权,颠覆了美国在这个领域里主张的道德基础周 琪中国社科院美国研究所美国政治研究室主任英国《卫报》和美国《华盛顿邮报》分别于6月5日和6日根据一名29岁的美国人爱德华·斯诺登提供的信息报道,美国国家安全局和联邦调查局2007年启动了一个代号为“棱镜”的秘密监控项目,通过进入微软、谷歌、苹果、脸谱、雅虎等九大网络公司的服务器,跟踪用户的电子邮件、聊天记录、视频及照片等上网信息,以此全面监督用户的行动。
这一报道在美国和全球引起了可谓“一石激起千层浪”的效应。
“棱镜门”事件令美国政府非常尴尬,从总统奥巴马,到众议院情报委员会主席、白宫发言人以及美国国家安全局局长兼美军网络司令部司令,都先后在各种公开场合为政府辩护,他们提出的理由有三:其一,奥巴马政府没有滥用权力,其行为得到了国会的授权,是合法的;其二,网络监控措施是“让国家免受恐怖威胁的重要手段”,在过去的一些年里曾帮助挫败了50起恐怖阴谋;其三,网络监控主要是针对外国人的。
政府的辩解并没有令美国人信服,它再一次引起美国国内关于维护国家安全和公民权利关系之争,显露出美国政府在两者之间做选择的两难困境。
根据盖洛普公司6月12日公布的民调结果,受访者中有53%的人不支持美国政府以反恐名义获取电话和网络记录,37%的人表示支持,其余10%的人未置可否。
反对者中有30%的人认为,无论有什么样的前提条件,这类监控项目都是不正确的。
一些旨在保护人权的非政府组织也提出了强烈的谴责,认为即使是为了反恐或得到国会授权,这些项目都侵犯了公民的基本权利。
另外,美国的行动也惹恼了自己的欧洲盟友。
欧盟司法委员维维亚娜·雷丁于10日致信美国司法部部长埃里克·霍尔德,指出“‘棱镜’这类项目及其所依据的法律可能会给欧盟公民的基本权利带来严重的负面影响”,要求美国政府澄清欧洲公民是否是“棱镜”项目的实施对象,欧洲人能否发现他们的数据被截获。
“棱镜门”事件及其影响
“棱镜门”事件及其影响棱镜计划(PRISM)是一项由美国国家安全局(NSA)自2007年起开始实施的绝密电子监听计划,该计划的正式名号为“US-984XN”。
英国《卫报》和美国《华盛顿邮报》2013年6月6日报道,美国国家安全局和联邦调查局于2007年启动了一个代号为“棱镜”的秘密监控项目[1],直接进入美国网际网路公司的中心服务器里挖掘数据、收集情报,包括微软、雅虎、谷歌、苹果等在内的9家国际网络巨头皆参与其中。
[2]据美国中情局前职员爱德华·斯诺登爆料:“棱镜”窃听计划,始于2007年的小布什时期,美国情报机构一直在九家美国互联网公司中进行数据挖掘工作,从音频、视频、图片、邮件、文档以及连接信息中分析个人的联系方式与行动。
监控的类型有10类:信息电邮,即时消息,视频,照片,存储数据,语音聊天,文件传输,视频会议,登录时间,社交网络资料的细节,其中包括两个秘密监视项目,一是监视、监听民众电话的通话记录,二是监视民众的网络活动。
2013年7月1日晚,维基解密网站披露,美国“棱镜门”事件泄密者爱德华·斯诺登(EdwardSnowden)在向厄瓜多尔和冰岛申请庇护后,又向19个国家寻求政治庇护。
这些国家包括奥地利、玻利维亚、巴西、中国、古巴、芬兰、法国、德国、印度、意大利、爱尔兰、荷兰、尼加拉瓜、挪威、波兰、俄罗斯、西班牙、瑞士、委内瑞拉。
2013年(癸巳年)6月,前中情局(CIA)职员爱德华·斯诺登将两份绝密资料交给英国《卫报》和美国《华盛顿邮报》,并告之媒体何时发表。
按照设定的计划,2013年6月5日,英国《卫报》先扔出了第一颗舆论炸弹:美国国家安全局有一项代号为"棱镜"的秘密项目,要求电信巨头威瑞森公司必须每天上交数百万用户的通话记录。
6月6日,美国《华盛顿邮报》披露称,过去6年间,美国国家安全局和联邦调查局通过进入微软、谷歌、苹果、雅虎等九大网络巨头的服务器,监控美国公民的电子邮件、聊天记录、视频及照片等秘密资料。
谈谈你对美国棱镜们事件及斯诺登的看法
谈谈你对美国棱镜们事件及斯诺登的看法美国国家安全局自2007年起开展以棱镜为名的绝密级电子监听项目,过去6年,美国国家安全局和联邦调查局通过进入微软、谷歌等9大网络巨头的服务器,监控美国公民的电子邮件、聊天记录、视频等秘密资料。
该事件因为前中情局的雇员爱德华·斯诺登的揭露,引起了全球的关注。
“棱镜门”事件引发了全球的关注,褒贬不一。
对斯诺登的评价也一样,很难有绝对的标准。
我想说说个人的观点。
1、美国官方主张以叛国者来认定斯诺登的行为另一方面,有相当的美国民众认为斯诺登是爱国者,对于他的评价,没有绝对的标准。
我们可以从以下方面来对他评价:(1)斯诺登属于高薪阶层,不会为钱出卖个人前程,之所以会曝出“棱镜门”事件,是因为其难以承受内心道德的压力。
(2)斯诺登公布了个人信息,要知道导致国家秘密的外泄,是要冒着要承担刑事责任的危险。
可以看出他既不是一个爱国者,也不是一个间谍,只是一个真实的美国人,良心上无法允许美国政府侵犯全球民众隐私、互联网自由,说出了真相而已。
正如曼宁曾经讲的,他之所以把大量情报交给阿桑奇,是因为作为一个情报分析官,每天面对大量血腥的资料,并且资料与美国政府所声称的不同,他的内心难以承受。
斯诺登不幸成为美国情报部门的“异端”,徘徊于公民自由与国家利益之间,最终选择了自由。
在合法性上,犯罪是不二选择;然而,无论其行为对美国当局造成多大损害,却符合美国自由、平等、独立、进取精神,故而有可宥之处。
2、对于棱镜门事件:3、(1)对于美国,向来标榜自己的自由、人权至上,更是喜欢用这样的旗号干涉中国事务,然后此次事件的披露,再次将美国的高姿态推上了风口浪尖。
自由和人权似乎在这个时候就显得极富讽刺意义了。
因此我们国内民众更是该看清美国这虚伪的一面,客观而清醒的认识美国,认识自由、人权这四个字的含义。
(2)棱镜门”事件对于美国政府宣称的网络安全、网络自由和一贯标榜的形象是明确的揭露。
从这九大互联网遍及全球的影响力来说,这对于全球大部分公民无疑是最大的隐私侵犯。
对“棱镜门”事件和斯诺登的看法
工业和信息技术发展到今天,传统的安防监控随处可见,人们也习以为常,但由美国前中情局雇员爱德华·斯诺登而起的“棱镜门”事件及背后的互联网、移动通信等安全和监控问题还是让人们大吃一惊。
“棱镜门”事件本身就像一个冷静,折射出现代社会大至国家安全,小至个人隐私的信息安全问题。
6月初斯诺登实名披露了包括“棱镜”项目在内的美国政府多个秘密情报监听监视项目。
美国利用黑客手段在互联网空间窃取他国信息,是“海盗”行为,这种做法与美国所倡导的“信息自由”理念背道而驰。
一直宣称维护个人自由的美国却在私底下收集别人的隐私,充分暴露了美国人权观的虚伪性,同时也暴露出美国长期推行霸权主义的阴暗心理,体现出其担忧西方资本主义没落和仇视共产主义的冷战思维。
而在美国历史上,像斯诺登一样的“泄密者”还有曼宁、艾尔斯伯格,身为美国人,他们为何要揭露自己国家的丑闻?面对人们的疑问,英国《卫报》的评论也许是一个合适的解释“他们在美国‘自由精神’的熏陶下长大,又经历了被召唤去监控或行使美国力量的现实。
而随着时光流逝,平衡这两者的冲突,让他们的世界观混乱。
美国以反恐名义发动战争,伤害其他国家的人民,侵犯本国公民的隐私。
对斯诺登们来说,一方面是忠于旗帜和制服,另一方面是忠于旗帜和制服所曾象征的理想,他们被迫作出选择。
在理想和现实之间,他们选择忠于美国所宣称的理想。
他们并非叛徒,而是美国新一代爱国者。
”就我个人来说,我认为斯诺登是一个民族英雄,为了争取真正的民主自由,他放弃了高薪的工作、安逸的生活、似锦的前程,选择揭露美国政府监听真相,选择独自承受内心道德的压力,这是没有几人能做得到的。
但从美国公民来说,比较国家安全与个人自由后,也许更多人会认为他是美国的“叛徒”。
但是,对于我们广大发展中国家来说,“棱镜”计划只是美国庞大的信息劫掠系统的冰山一角,其实美国国家安全局一直都通过路由器监控着中国网络和电脑,这给中国维护信息安全敲响了警钟。
“棱镜门”折射重要行业信息系统安全危机
“棱镜门”折射重要行业信息系统安全危机“棱镜门”事件的曝光,使全球震惊之余,也让我们认识到:国家重要行业信息安全正面临着严峻的考验。
Strong回顾棱镜门事件,美国中情局(CIA)前技术人员爱德华·斯诺登揭露美国情报机构监听公众通信,据其爆料,美国国安局(NSA)和联邦调查局(FBI)经由代号为“棱镜”(PRISM)的互联网信息筛选项目,直接接触九大互联网企业获取用户数据。
更值得注意的是,美国政府曾入侵中国网络系统,时间长达4年。
“棱镜门”不仅仅揭露了国家间的信息入侵战,更重要的也折射出国内重要行业的安全缺陷,尤其是在关键业务系统及机密数据保护方面。
服务器作为承载各重要行业信息数据存储,以及核心业务系统运行的平台,其安全问题意义重大。
而我国的“服务器安全”,一直是行业信息安全建设的“短板”。
(一)国内服务器操作系统主要靠进口,安全级别低服务器操作系统,作为各种应用软件运行的平台,以及数据信息和业务系统支撑的框架,它是保证服务器稳定运行的基础。
但是,我国重要行业主流商用操作系统大多来自美国,且为C2级别,自身存在许多安全隐患,如:系统安全漏洞层出不穷,预防已知漏洞只能依靠厂商发布补丁;超级管理员一权独大,一旦取得该权限,可对系统资源进行任何操作等问题。
这些安全问题的存在,为黑客攻击提供了更多可入侵的途径。
(二)国内服务器安全产品缺乏,系统层防御空白现行的安全防护更多的集中在外围,如:防火墙、IDS、HIPS\HIDS、杀毒软件等,都只是网络层、应用层上的防御。
而服务器系统层安全产品的缺失,导致针对操作系统层面的攻击,外围安全防护就显得疲于应对。
(三)国内信息安全软、硬件自主可控能力弱目前,国内很多行业信息安全防御也多采用国外防护产品,一定程度上受制于国外厂商,自主可控能力弱。
这些舶来品可能会被预置“后门”,或自身安全性问题,导致存在安全隐患。
国内急需自主研发信息安全防护产品的高科技厂商,不断创新,以改变目前信息安全防护主要依靠进口的现状。
“棱镜门”曝光一周年美国自打嘴巴又丢了市场
“棱镜门”曝光一周年美国自打嘴巴又丢了市场2013年6月5日,前美国中央情报局雇员德华•斯诺登向英国《卫报》和美国《华盛顿邮报》曝光了美国国家安全局(NSA)等美国政府部门监视公民隐私的‚棱镜‛项目。
此消息一出,举世哗然。
在此后的时间里,一连串的新闻报道更加印证了许多隐私倡导者担心很久的一个问题:全球的网络、电子通讯,正处在以美国政府为主导的监控之下。
一向标榜‚坚决捍卫公民隐私和人权‛的美国政府,陷入到巨大的舆论旋窝之中。
一年后,我们看到,美国及其最亲密的盟友仍然在进行罔顾公民基本自由的行动。
我们已经发现,美国政府有一些保密制度允许NSA从美国互联网公司那里获取公民个人数据。
我们也已经了解到,英国政府通讯总部(GCHQ)也实施了窃听计划,其范围比NSA的监控计划有过之而无不及。
斯诺登事件周年纪念:世界各地都在干什么?2014年6月5日是斯诺登事件一周年纪念日。
下面是世界各国在斯诺登事件一周年纪念日将要发生的事件。
加拿大:人权网站OpenMedia.ca和隐私保护联盟将采取行动,推动有效的法律措施出台,保护加拿大每个居民免于政府监控的自由。
OpenMedia.ca将支持公民的‚重建网络‛活动,并鼓励互联网用户使用加密的方式避免被政府监视。
他们还将敦促加拿大国会议员和总理斯蒂芬•哈珀为政府的行为负责,捍卫公民的网络隐私。
哥伦比亚:数字权利组织将组织一次研讨会,将新闻工作者和安全专家汇集在一起,讨论如何造就新一代技术娴熟互联网用户,使他们能够使用新一代安全工具来保护网络隐私。
墨西哥:公民正在再次为维护网络中立性、隐私权和言论自由而斗争。
人们激烈反对墨西哥总统恩里克•佩尼亚•涅托制定的电信法案,因为该法案将会让墨西哥的互联网成为政府的监控工具。
西班牙:巴塞罗那的进步通讯协会正在举行‚收回互联网‛运动。
人权活动家和技术供应商联分享互联网隐私安全知识,并告诉人们如何使用最新的安全工具。
人们可以在网上参加这一活动,也可以在线下参与,还可以在住宅附近举办一个‚加密派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5·
中国党政干部论坛2013.07“棱镜门”事件对美国和国际社会的影响美国国内关于维护国家安全和公民权利关系,显露出美国政府在两者之间做选择的两难困境。
事件极大地冲击了美国迄今为止一直占据的全球互联网安全领域里的主导权和话语权,颠覆了美国在这个领域里主张的道德基础周 琪
中国社科院美国研究所
美国政治研究室主任
英国《卫报》和美国《华盛顿邮报》分别于6月5日和6日根据一名29岁的美国人爱德华·斯诺登提供的信息报道,美国国家安全局和联邦调查局2007年启动了一个代号为“棱镜”的秘密监控项目,通过进入微软、谷歌、苹果、脸谱、雅虎等九大网络公司的服务器,跟踪用户的电子邮件、聊天记录、视频及照片等上网信息,以此全面监督用户的行动。
这一报道在美国和全球引起了可谓“一石激起千层浪”的效应。
“棱镜门”事件令美国政府非常尴尬,从总统奥巴马,到众议院情报委员会主席、白宫发言人以及美国国家安全局局长兼美军网络司令部司令,都先后在各种公开场合为政府辩护,他们提出的理由有三:其一,奥巴马政府没有滥用权力,其行为得到了国会的授权,是合法的;其二,网络监控措施是“让国家免受恐怖威胁的重要手段”,在过去的一些年里曾帮助挫败了50起恐怖阴谋;其三,网络监控主要是针对外国人的。
政府的辩解并没有令美国人信服,它再一次引起美国国内关于维护国家安全和公民权利关系之争,显露出美国政府在两者之间做选择的两难困境。
根据盖洛普公司6月12日公布的民调结果,受访者中有53%的人不支持美国政府以反恐名义获取电话和网络记录,37%的人表示支持,其余10%的人未置可否。
反对者中有30%的人认为,无论有什么样的前提条件,这类监控项目都是不正确的。
一些旨在保护人权的非政府组织也提出了强烈的谴责,认为即使是为了反恐或得到国会授权,这些项目都侵犯了公民的基本权利。
另外,美国的行动也惹恼了自己的欧洲盟友。
欧盟司法委员维维亚娜·雷丁于10日致信美国司法部部长埃里克·霍尔德,指出“‘棱镜’这类项目及其所依据的法律可能会给欧盟公民的基本权利带来严重的负面影响”,要求美国政府澄清欧洲公民是否是“棱镜”项目的实施对象,欧洲人能否发现他们的数据被截获。
欧盟官员还批评美国的做法破坏了双方的信任,要求“美国政府必须按照欧盟的标准来处理欧盟公民的数据”。
据悉,谷歌已成为欧盟的首个调查对象,到7月底,加入欧盟数据保护特别工作组的所有国家政府将会对谷歌采取强制行动。
“棱镜门”暴露出,美国不仅对自己的敌对国家和竞争对手,而且对自己的盟国也实施了大规模的网络监视和入侵活动,从而极大地冲击了美国迄今为止一直占据的全球互联网安全领域里的主导权和话语权,颠覆了美国在这个领域里主张的道德基础。
可以预料,“棱镜门”事件将促使国际社会重新审视并采取切实步骤推动建立维护网络安全的国际
标准。
(责任编辑 史小今
)
热点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