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作文:石头与山头以及例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材料作文:石头与山头

林肯曾在给朋友的信中谈到幼年的一段经历:我父亲在西雅图有一处农场,上面有许多石头。正因为如此,父亲才以较低的价格买下了它。有一天,母亲建议把上面的石头搬走。父亲说,如果可以搬走的话,主人就不会卖给我们了,它们是一座小山头,都与大山连着。有一年,父亲去城里买马,母亲带着我们在农场劳动。母亲说:“让我们把这些碍事的东西搬走,好吗?”于是我们开始挖那一块块石头。不长时间,就把它们弄走了,因为它们并不是父亲想像的山头,而是一块块孤零零的石头,只要往下挖一英尺,就可以把它们晃动。

在你的生活中,有类似的经历或见闻吗?请以“石头与山头”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审题点拨]:先审话题,话题是“石头与山头”,有寓意,代表困难、障碍等;关系是如何不把“石头”看成“山头”。再审材料,对于这些对农场无利的石头,父亲认为是山头,不可移动;母亲认为是石头,可以搬走。不同的原因是什么呢?父亲道听途说,主观上放大了困难,没有亲自试一试;母亲透过现象看到了本质,主动去做,去尝试,去付诸实践。

[立意]:不要放大困难,要做,要尝试,才能成功。(透过现象认识本质后,去做。)

【写作提示】

本题立意角度:一、表象与本质一一材料中的“父亲”就是被表象迷惑而不去开挖。二、付诸实践最重要,如此才能透过现象看到本质。值得注意的是:“石头与山头”的话题是由材料引出的,而主旨也隐含在材料中,本则材料并不是讲“小与大”之类的问题。

[主要毛病]:1、立意不准。态度决定成败(拼搏、自信、勇敢、乐观悲观等);变换思维;积累、集体的力量;单纯论述简单与复杂、大与小;敢想才会赢;学会怀疑。2、表达不准A、不扣话题,全篇没有一处话题字眼,完全脱离话题谈实践。B、材料不当,这里的“实践”是面对眼前如“山头”般的困难不害怕,勇于去实践,发现本质(其实是“石头”),解决问题。C、事例不贴切,分析不到位。名人(残疾人)事例只说人物如何战胜困难,不结合话题分析。D、没有事例,纯个人观点,说服力不强。3、题目不好。4、卷面乱,错别字多。

石头还是山头

面对一处低价买来的,地表有许多石头的农场,你会怎样对待?美国总统林肯的父亲理所当然地认为它们是与大山连着的小山头,不予理睬,而林肯的母亲坚持它们只是些碍事的石头并尝试搬走它们。结果他和母亲只花了不长时间便把它们搬走了,因为那些真的只是些很容易晃动的石头。

是石头还是山头?相信每个人面对眼前的困难都会有所疑问。如果不经过亲身的实践而只是猜测,就很难得出正确的结论,就更别提能否解决这些困难了。

作为美国最有影响的总统之一,林肯的前半生似乎一直在重复同一件事,那便是失败——经商失败、竞选失败、议员失败、竞选州长失败……而其后半生却顺利得多了,一路披荆斩棘,用当选美国总统来昭示出他的成功。面对这样一份波澜起伏的履历表,应该有不少人在猜测林肯失败了一次又一次却依旧在坚持的原因。不想,那是因为他走对了第一步,即他明确地知道他所面对的不是山头而是石头。虽然遭遇了一次次的失败,但他清楚每一次失败都意味着他距离成功更近一步。

而究其根源,林肯怎么判断出那些困难是石头而不是山头呢?只因为他真正地去实践了。一个相貌丑陋的人,敢去竞选议员甚至总统,这恐怕是一般人想都不敢想的。而林肯,用十足的勇气迈出了第一步,他感觉到这“山头”是可以晃得动的。于是,他便大刀阔斧地朝着既定的目标继续向前迈进了。先前他母亲给了他最好的人生启示。

想获得成功不能一味地使蛮力,要先通过实践判断出自己是否真的有能力战胜困难,不要高估自己也不要过于畏惧,否则就会酿成“大跃进”式的悲剧或是成为类似于“套中人”的“戴着眼罩的人”,被眼前看似是天大的困难吓怕了,甚至连靠近都不敢,一辈子局限于眼前的世界。

是石头还是山头?没有人知道答案,除非你真正地弯下腰,试着晃动,拔出它。不要被眼前的风景所迷惑,作出正确的判断,再加以努力,经历了100次失败之后,成功或许就在第101次。

【写作提示】

这是一道“多则材料”的新材料作文题,审题时应认真阅读材料,概括出材料的主旨,然后围绕材料主旨,确定一个积极健康的立意。(多则材料的主旨必须涵盖每一则材料。)

作文题中两则材料讲了孔子及其弟子的两个故事,第一则讲的是孔子表扬学生见义勇为后收取贵重酬谢礼品,第二则讲的是孔子批评学生赎回奴隶后不到官府报销。两个学生一个是救人,一个是赎人,概括起来都是善举;一个学生收取报酬遭到人们非议却得到孔子表扬,一个学生私人掏腰包得到人们夸奖却受到孔子的责备。

可见孔子是赞成善举得到酬报,不让行善之人蒙受损失的。这里会产生一个疑问:一向倡导儒家道德的圣人为什么这样看重钱财?解答这个疑问正是完成这篇作文的关键之所在,即如何看待道德与利益的关系。德与利的关系完全对立吗?这得看谁是最大受益者。

个人虽收受了贵重酬劳,但最大受益者却是国家和社会。袁隆平教授接受500万元的首届“最高科学荣誉奖”,金牌运动员获得重奖,难道我们会认为他们丧失了道德吗?国家设此重奖,是激励更多的科学家、运动员们为国作出更大贡献。据此,可这样立意:

⑴从做好事者一方来讲:做好事者不必藏藏掖掖,更不应苛求做了好事都不得留名不得图报;

⑵从受助者和得救人一方来讲: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蒙惠而不萌感恩之心理当受到谴责,而恩将仇报则禽兽不如。做好事者接受感激也是对受助者人格的尊重,不让受助者脆弱的自尊旧伤添新创,让人家老感到欠情无以回报甚至连机会都不会有也是残忍的。所以,只要不是主观上的故意,接受回报,于公于私,都大有好处。圣人的见解很有现实意义。

一、审题:

1、读材料,抓主旨

一个学生收取报酬,遭到人们非议,却得到孔子表扬;

同样是善举,

一个学生私掏腰包,得到人们夸奖,却受到孔子责备。

为什么?

因为孔子以多数人、社会甚至国家利益为重。(以人为本)2、选角度,定立意

材料中的任何一个人、事、物都可以作为一个角度,但并不是所有角度得出的立意都是切题的。因此,得出立意后,应选择其中切题的、并有把握写好的立意来作文。

另外,从全面的角度得出的立意一般都切题,可优先考虑选用。(1)从孔子的角度

①以人为本②尊重人的生命和尊严,这是首要的③要透过现象看到本质,才能正确指导人

(2)从行善者的角度

①要遵守社会规则②符合社会规则的小贪未尝不可或:为了生命(为了让更多人得到救助),宁可背负贪名。③破坏社会规则的小善不可为。或:行小善应以多数人、社会甚至国家利益为重。或:行小善应以大局为重。④道德高尚并不排斥利益

(3)从人们的角度

①看问题做事情应透过现象看到本质②多数人的意见(看法)并不总是正确的。③不应人云亦云

(4)从被救者、受助者的角度

①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②好人应得好报③表扬善行更应是有形的物化。

二、选立意,定中心,设置分论点

三、联系历史和现实,选用论据

四、写作

【例文】满分作文

道德旗帜下的沉思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