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政治发展与政治文明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以后我国政治发展的道路? • 3.如何评价两岸三地我国政治发展的基本模 式?
主要参考文献
• 1.【美】派伊:《政治发展面面观》,天津
人民,2009. • 2.亨廷顿:《变化社会中的政治秩序》,三 联,1996. • 3.李功勤:《台湾政治发展史论》,台北, 2009.
三次文明转型的体系与环境
• • • •
• • •
1.第一次:自我中心主义的帝国体系与外 在环境的首次对决,强迫卷入世界化潮流 结果—传统帝国体系几近倾覆 2.第二次:政治体系的内在结构调整与边界维持 政治体系首次“主动”纳入世界化的尝试 结果—帝国体系的瓦解,政治体系的再造,从帝 制转向共和 3.第三次:政治体系的内部结构调整,功能校正 结果:面向现代化的尝试,在革命与现代化之间
(三)基本含义
• • • • • • •
1.政治体系有低级向高级演进 2.政治结构不断理性化、科学化 3.政治功能不断分化、不断增强 4.政治参与的广度和深度向纵深化发展 5.解决政治民主、政治变革与政治危机的一整套 理论体系 6.为政治不发达地区提供某种政治前景 政治发展就是政治体系不断迈向成熟的现代化过 程。
五、政治文明释义
• 政治文明—political civilization • (一)操作性定义:政治文明是人类
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创造出来的, 体现社会发展与进步的所有的政治产 品的总称。
(二)政治文明的基本要素分析
• 1.政治文明的反解:政治野蛮——专制、暴
政、恐怖 • 2.政治文明的中轴—政治制度 • 3.政治文明的依托—政治文化 • 4.政治文明的描述语:自由、民主、平等、 法治、宪政、人权、共和 • 5.终极追求—正义之善,王道之治
六、政治文明的中轴—政治制度
• • • • • • •
1.政治文明的中轴制度文明 制度—institution—建制—人们有目的建构的规则集 “制度+人”=制度化的政治产品 2.政治制度的一般层次 制度精神制度器物—“道器”之论 以老秤一斤十六两为例 相传,是根据天上的星斗而订的—北斗七星呈勺状,也叫七星勺;南 斗六星呈斗状,又叫六星斗。人们又给秤杆加上了福禄寿三星。北七 斗代表地,南六斗代表天,福禄寿代表良心,所以叫天地良心。秤一 拿起来就叫天地良心。 • 偷人一两:减福;偷人二两:去官;偷人三两:折寿;如果你胆敢偷 人四两:欺天 • 3.政治制度—在“道”与“器”之间,兼具行上行下的双重品格
七、中国政治文明的大致分期
• 是一个断代工程 • 1.中国大历史的眼光—macro-history—黄仁宇—历史的压

缩—以宇宙历为例。先秦文明:“周监于二代,郁郁乎文 哉!吾从周。” —“封建”礼治文明 2.秦汉—卫鞅变法汉武、昭之间(约300年)封建向 郡县过渡,实现国家转型—中国历史第一次大转型—唐德 刚—“历史三峡论” 郡县制帝国秦汉—清末—“千古犹行秦法政” —毛泽东 3.帝制民治—中国历史第二次大转型:1840-2040—唐 德刚
第七章:政治发展与政治文明
一、政治发展释义 (political development)
• (一)理论源头 • 政治发展理论源于20世纪50年代,60-70年
代进入系统化阶段,此后进入验证化阶段 • (二)理论流派 • 1.结构功能主义学派—阿尔蒙德、伊斯顿 • 2.社会发展过程学派—多伊奇、科特莱特 • 3.比较历史分析学派—布莱克、派伊


十三、政治制度的理性探索
• 1.制度与环境的适切性 • 2.制度移植与制度再造:美-墨模式,美-菲
模式;四小龙;日本模式; • 3.制度创新与制度替代 • 4.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开发研究 • 合民心+合国情+合时用 • 5.价值理性+工具理性+结构理性
问题与思考
• 1.如何评价我国近现代政治发展的基本道路? • 2.如果你是一位政治家,那么你将如何设计
九、中国共和政制生长的机缘
• • • • • • • •
1.资产阶级共和政制的初次尝试 1911—1928(辛亥革命—国民党 一党独裁政制的确立,共和梦的倾覆) 2.无产阶级民主共和政制的生长 A.体系的移植及初步生长—1921-1931 B.体系生长的主线—争取民主1931-1949 C.体系的确立—共和政体在大陆的设立1949 3.共和政制的主要命题:政党政治与民主化进程
三、西方国家政治发展的不同道路
• 1.渐进—妥协式:英国、瑞典、丹麦、芬兰、荷
• • • •
兰、比利时等—上下层互动 政治秩序比较稳定、新旧体制相互包容、改革并 不消解传统 2.激进—革命式:法国、西班牙、葡萄牙、俄国 等—自下而上的政治运动 暴力色彩浓厚、政治斗争激烈、政治结构断裂与 再造 3.保守—改良式:德国、意大利、日本——自上 而下的政治运动 封建势力强大、依靠保守力量通过战争解决
秋,洋务派以师夷长技以制夷,中体西用 • 2.1898-1928(戊戌变法—国民政府南北一统)全盘引植 西方制度,包括在纸面上引入宪政安排,形成“六法体 制”。与此同时,进行了关于议会民主、代议制度以及地 方自治等各项制度实践和试验,全盘西化 • 3.1978-2010(十一届三中全会—)政治体系 • 的自主革新,特色论的政治文明
???
• 1.政治发展有没有一个统一的方向或者普世
化的模式? • 2.你是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的政治发展理论 的基本结论的?
二、西方国家政治发展的基本路向
• 1.国家民族化:封建割据国家——君主专制
国家——民族国家 • 2.政治民主化:广泛的自由民主政体的建立 • 3.社会福利化:不断丰富和完善社会福利制 度 • 4.经济自由化:自由化的市场经济体系的形 成
政治发展的结构-功能模式图
提取 政 治 结 构 分 化 国 家 能 力 增 强 分配 公 民 政 治 参 与 增 加
管制
象征
十二、政治现代化的关键-制度化
• 1.强有力的政党制度的是提高
制度化水平的核心 政党—party—participate—组织化政治参与的工 具 2.提高政治制度化缓解现代化过程中必然出现 的大众政治参与压力政治稳定最终实现社会 的现代化 3.亨廷顿:一个政治体系的组织与程序的适应性、 复杂性、自立性和凝聚性,是界定其制度化程度 的4个主要变量—政治系统的“乘积原理”[0,1]
当代中国共和政制的结构与功能
• 1.共和政制的主导力量 • 2.共和政制的制度中轴—中轴原理 • —丹尼尔贝尔—政治参与的首要法则 • 3.共和政制与意识形态的共生 • —如何创建社会主义政治文明? • 阿尔都塞—“理论实践”与科学理论—认识
论的断裂—如何缓解理论产品与实践检验 限度之间的内在紧张
十、现代化的一般发展路径
• “现代化是发展中的社会为了获得发达的工业社会所具有的一些特点,
• • • • • • • • •
而经历的文化与社会变迁的,包容一切的全球性过程”—马格纳雷纳 现代化通常被理解为以下的社会过程: 1.科技化 2.工业化 3.经济自由化 4.政治发展:大众广泛参与到政治 体系中来,政治效能感增强 5.都市化 6.世俗化:宗教或者类似宗教的力量減弱, 理性文化发达,人们对于社会的认知和判断靠的是说理而非说教:to reason not to sermon

四、发展中国家的政治发展
• (一)基本特征 • 1.后发性:时序较后 • 2.外压性:外部压力较大 • 3.交叉性:与经济发展同时进行 • 4.应对性:应对示范、比较被动、受殖民主
义和传统文化的双重制约
(二)问题及起因
• • • • • • • • •
1.社会动荡 2.公权独裁 3.政府无能 4.两极分化 5.政治腐败 解释 1.阿尔蒙德:政治体系的能力与社会要求脱节 2.亨廷顿:现代化过速的所造成的不适应 3.派伊:发展中国家的六大危机(认同危机、合法性危机、 贯彻危机、参与危机、整合危机、分配危机)
Biblioteka Baidu
• •
中国政治文明第二次大转型的特质
• 1. 梯度性(升降与徘徊) • 2.过渡性,前有传统政治的余绪,后有现代民主 • • • •
的愿景 3.权力与权威的不断对决与衡平, 权力向权威的让渡 4.法治国家的前景 legal system rule of law
八、中国近现代政治文明进程
• 中国近世以降三次政治文明演进的格式 • —许章润 • 1.1860-1895(第二次鸦片战争—甲午海战)危急存亡之
十一、未来30年中国 政治文明的主线
• 2010-2040:政治发展 • 政治发展的面向Almond & Huntington结构功能主义+比较历史研究+实证主义 • 政治发展的主线 • “政治结构分化+政治体系功能增强+政治 文化世俗化”(公民政治参与能力增强) • 政治发展是“现代化的政治性后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