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交通大学微生物知识点总结汇总

合集下载

上海交通大学微生物学名词解释总题库

上海交通大学微生物学名词解释总题库

中文英文解释第一章绪论微生物microorganism 因个体太小,一般用肉眼看不清楚的生物。

这些微小生物包括:无细胞结构不能独立生活的病毒、亚病毒(类病毒、拟病毒、朊病毒);具原核细胞结构的真细菌、古生菌以及具真核细胞结构的真菌(酵母、霉菌、蕈菌等)、单细胞藻类、原生动物等。

但其中也有少数成员是肉眼可见的。

微生物学microbiology 研究肉眼难以看清的称之为微生物的微小生物生命活动的科学,分离和培养这些微小生物需要特殊技术。

第二章微生物的纯培养和显微技术菌落colony 单个微生物细胞在适宜的固体培养基表面或内部生长、繁殖到一定程度形成的肉眼可见的、有一定形态结构的子细胞生长群体。

菌苔lawn 固体培养基表面众多菌落连成一片时所形成的微生物生长群体。

纯培养物pure culture 由同一种微生物组成的细胞群体,通常是由一个单细胞生长、繁殖所形成。

培养基culture medium 供微生物生长、繁殖的营养基质,根据其中固化剂含量的不同可分为固体、半固体、液体3种。

无菌技术aseptic technique 在分离、转接及培养纯种微生物时,防止其被环境中微生物污染且其自身也不污染环境的技术。

培养平板culture plate 冷却凝固后的固体培养基在平皿中形成的培养基平面,常简称为平板(plate)。

富集培养enrichment culture 利用不同微生物间生命活动特点的不同,制定特定的环境条件,使仅适应于该条件的微生物旺盛生长,从而使其在群落中的数量大大增加,从自然界中分离到所需的特定微生物。

真菌fungi 有线粒体,无叶绿体,没有根、茎、叶分化,以无性和有性孢子进行繁殖的真核微生物。

第三章微生物细胞的结构和功能原核生物prokaryotes一大类细胞微小、只有“核区”(无核膜包裹的裸露DNA)的原核单细胞生物。

所有原核生物都是微生物,包括真细菌和古生菌两大类群。

原核生物与真核生物的主要区别是:①基因组由无核膜包裹的双链DNA环组成;②缺少单位膜分隔而成的细胞器;③核糖体为70S型。

上海交通大学微生物知识点总结汇总

上海交通大学微生物知识点总结汇总

微生物学总结微生物学总结绪论:一、名词解释:微生物:一切肉眼看不见或看不清的微小生物的总称。

它们都是一些个体微小,构造简单的低等生物。

二、简答、论述:1、为什么微生物一直不被人类所了解?因为它们⑴个体过于微小;⑵群体外貌不显;⑶种间杂居混生;⑷其形态与其作用的后果之间很难被人认识。

2、微生物的五大共性:⑴体积小,面积大;⑵吸收多,转化快;⑶生长旺,繁殖快;⑷适应强,易变异;⑸分布广,种类多。

3、巴斯德和科赫对微生物学的贡献:巴斯德:⑴彻底否定了“自生说”。

(曲颈瓶实验)⑵免疫学一一预防接种。

(鸡霍乱病)⑶证明发酵是由微生物引起的。

⑷发明巴氏消毒法。

科赫:⑴证实炭疽病菌是炭疽病的病原菌。

⑵发现了肺结核病的病原菌。

⑶提岀了科赫法则。

(证明某种微生物是否为某种疾病病原体的基本原则)⑷用固体培养基分离纯化微生物。

⑸配制培养基。

原核生物:一、名词解释:原核生物:指一大类细胞核无核膜包裹,只存在称做核区的裸露DNA的原始单细胞生物,包括真细菌和古生菌两大类群。

细菌:是一类细胞细短、结构简单、胞壁坚韧、多以二分裂繁殖和水生性较强的原核生物。

糖被:是包被与某些细菌细胞壁外的一层厚度不定的透明胶状物质。

分为荚膜、微荚膜、粘液层和菌胶团。

芽抱:某些细菌在其生长发育后期,在细胞内形成的一个圆形或椭圆形、厚壁、含水量低、抗逆性强的休眠构造,称为芽抱。

DPA-Ca:吡啶-1,6二羧酸钙盐的简称,芽抱皮层中的主要成分之一,可能与芽抱的抗逆性有关。

伴抱晶体:少数芽抱杆菌在形成芽抱的同时,会在芽抱旁形成一颗菱形、方形或不规则形的碱溶性蛋白质晶体,称为伴抱晶体。

菌落:将单个微生物细胞或一小堆同种细胞接种到固体培养基表面(有时在内层),当它占有一定的发展空间并处于适宜的培养条件下时,该细胞就会迅速生长繁殖并形成细胞堆,即菌落。

放线菌:一类主要呈丝状生长和以抱子繁殖的革兰氏阳性细菌。

蓝细菌:一类进化历史悠久、革兰氏染色阴性、无鞭毛、含叶绿素 a (但不形成叶绿体)、能进行产氧性光合作用的大型原核生物。

上海交通大学微生物知识点总结汇总

上海交通大学微生物知识点总结汇总

微生物学总结绪论:一、名词解释:微生物:一切肉眼看不见或看不清的微小生物的总称。

它们都是一些个体微小,构造简单的低等生物。

二、简答、论述:1、为什么微生物一直不被人类所了解?因为它们⑴个体过于微小;⑵群体外貌不显;⑶种间杂居混生;⑷其形态与其作用的后果之间很难被人认识。

2、微生物的五大共性:⑴体积小,面积大;⑵吸收多,转化快;⑶生长旺,繁殖快;⑷适应强,易变异;⑸分布广,种类多。

3、巴斯德和科赫对微生物学的贡献:巴斯德:⑴彻底否定了“自生说”。

(曲颈瓶实验)⑵免疫学——预防接种。

(鸡霍乱病)⑶证明发酵是由微生物引起的。

⑷发明巴氏消毒法。

科赫:⑴证实炭疽病菌是炭疽病的病原菌。

⑵发现了肺结核病的病原菌。

⑶提出了科赫法则。

(证明某种微生物是否为某种疾病病原体的基本原则)⑷用固体培养基分离纯化微生物。

⑸配制培养基。

原核生物:一、名词解释:原核生物:指一大类细胞核无核膜包裹,只存在称做核区的裸露DNA的原始单细胞生物,包括真细菌和古生菌两大类群。

细菌:是一类细胞细短、结构简单、胞壁坚韧、多以二分裂繁殖和水生性较强的原核生物。

糖被:是包被与某些细菌细胞壁外的一层厚度不定的透明胶状物质。

分为荚膜、微荚膜、粘液层和菌胶团。

芽孢:某些细菌在其生长发育后期,在细胞内形成的一个圆形或椭圆形、厚壁、含水量低、抗逆性强的休眠构造,称为芽孢。

DPA-Ca:吡啶-1,6二羧酸钙盐的简称,芽孢皮层中的主要成分之一,可能与芽孢的抗逆性有关。

伴孢晶体:少数芽孢杆菌在形成芽孢的同时,会在芽孢旁形成一颗菱形、方形或不规则形的碱溶性蛋白质晶体,称为伴孢晶体。

菌落:将单个微生物细胞或一小堆同种细胞接种到固体培养基表面(有时在内层),当它占有一定的发展空间并处于适宜的培养条件下时,该细胞就会迅速生长繁殖并形成细胞堆,即菌落。

放线菌:一类主要呈丝状生长和以孢子繁殖的革兰氏阳性细菌。

蓝细菌:一类进化历史悠久、革兰氏染色阴性、无鞭毛、含叶绿素a(但不形成叶绿体)、能进行产氧性光合作用的大型原核生物。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微生物学题库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微生物学题库

医学微生物学试题精选1.细菌细胞的主要组成成分是(E)A.蛋白质B.多糖C.核酸D.脂类E.都不是2.细菌的代谢产物不包括(D)A.热原质B.毒素C.维生素、色素D.纤维素E.抗生素、细菌素3.使细菌细胞壁坚韧的细菌成份是(C)A.脂多糖B.外膜C.肽聚糖D.脂蛋白4.溶菌酶溶菌作用的机理是(A)A.切断肽聚糖中多糖支架β-1,4糖苷键B.竞争合成细胞壁过程中所需的转肽酶C.干扰细菌蛋白质合成D.干扰细菌DNA的复制5.青霉素的作用机理是(B)A.切断肽聚糖中聚糖骨架β-1,4糖苷键B.干扰四肽侧链与五肽交联桥的连接C.干扰细菌蛋白质合成D.损伤细胞膜通透性6.菌细胞膜与真菌细胞膜的不同之处在于细菌细胞膜不含(D)A.磷脂B.脂肪酸C.甘油D.固醇类物质7.依靠菌毛突变逃避免疫杀伤的是(B)A.肺炎链球菌B.淋病奈瑟菌C.流感嗜血杆菌D.福氏志贺菌E.铜绿假单胞菌8.在一般中性环境中细菌带负电荷,易与以下何种染料结合(B)A.中性染料B.碱性染料C.酸性染料D.以上均不对【解析】:碱性染料:电离后显色离子带正电荷,易与带负电荷的被染物结合。

由于细菌的等电点在pH2~5之间,在碱性、中性、弱酸性的环境中细菌均带负电荷,易与带正电荷的染料结合而着色。

常用的染料有碱性复红、结晶紫、美蓝等。

9.细菌革兰染色性不同是在于(C)A.细胞核结构不同B.细胞膜结构不同C.细胞壁结构不同D.中介体的有无10.革兰阳性菌的渗透压一般高达(E)A.5~6个大气压B.10个大气压C.10~15个大气压D.15~20个大气压E.20~25个大气压11.巴氏消毒法常用于消毒牛奶,其使用之温度时间为(E)A.71.7℃,30minB.62.8℃,30sC.62.8℃,15minD.71.7℃,30~60sE.71.7℃,15~30s12.对低温敏感的细菌是(B)A.肺炎链球菌B.脑膜炎奈瑟菌C.脆弱类杆菌D.伤寒杆菌E.布氏杆菌【解析】:也有些细菌如脑膜炎奈瑟菌、流感嗜血杆菌等对低温特别敏感,在冰箱内保存比在室温下保存死亡更快。

上海交通大学-环境微生物-微生物的基因重组

上海交通大学-环境微生物-微生物的基因重组
区别要点 基因转导发生的时期 普遍性转导 裂解期 局限性转导 溶原期
转导的遗传物质
供体菌染色体DNA 任何部位或质粒
完全转导或流产转导
噬菌体DNA及供体菌 DNA的特定部位
受体菌获得供体菌DNA 特定部位的遗传特性 转导频率较普遍转导增 加1000倍(10-4)
转导的后果
转导频率
受体菌的10-7
普遍性转导
转化过程
TRANSFORMATION direct uptake of biologically active DNA fragments
细菌转化

以反向遗传学 的角度来确定 未知基因的功 能。

基因变异使基 因功能的丧失, 应用于重组 DNA技术和细 胞内同源重组。
反向遗传学
反向遗传学是相对于经典遗传学而言的。 经典遗传学是从生物的性状、表型到遗传物质来研究 生命的发生与发展规律。 反向遗传学则是在获得生物体基因组全部序列的基础 上,通过对靶基因进行必要的加工和修饰,如定点突变、 基因插入/缺失、基因置换等,再按组成顺序构建含生物 体必需元件的修饰基因组,让其装配出具有生命活性的 个体,研究生物体基因组的结构与功能,以及这些修饰 可能对生物体的表型、性状有何种影响等方面的内容。
Genetic Recombination
一、原核微生物的基因重组
1. 转化 (Transformation)
2. 转导 (Transduction)
3. 接合 (Conjugation)
4. 原生质体融合 (Cytoplasmic fusion )
5. 溶源性转换 (Lysogenic conversion)
细菌的多重营养缺陷型杂交
实验
接合现象的发现和证实

上海交大网络课程检验微生物讲义

上海交大网络课程检验微生物讲义

第十二章弧菌科一、教学大纲要求(1)弧菌科的分类和特性。

(2)霍乱弧菌和副溶血弧菌的分类、临床意义、细菌特性、实验室检查和耐药性。

(3)气单胞菌和邻单胞菌的分类、临床意义、细菌特性、实验室检查和耐药性。

二、教材内容精要(一)弧菌属的分类及主要特点弧菌属(Vibrio)在分类上属于弧菌科,共有36个种,其中14种弧菌已被证明引起人类感染并可从临床标本中分离得到,包括引起肠道感染的O-1群霍乱弧菌、O139群霍乱弧菌、非O1群霍乱弧菌、副溶血弧菌、拟态弧菌、河流弧菌、霍利斯弧菌;引起伤口感染、中耳炎和败血症等肠道外感染的溶藻弧菌、辛辛那提弧菌、创伤弧菌、弗尼斯弧菌、少女弧菌、麦氏弧菌和鲨鱼弧菌。

其余为海洋性弧菌与人类感染无关。

本属除麦氏弧菌外氧化酶均阳性,能发酵葡萄糖,对弧菌抑制剂O/129敏感,钠离子能刺激其生长,其中有些种在无盐条件下不能生长;营养要求不高,许多致病性弧菌在普通培养基上可生长,在血平板上可呈现α、β溶血或不溶血菌落;在麦康凯培养基上,许多致病性弧菌可生长形成乳糖不发酵菌落。

(二)霍乱弧菌1.分类(1)血清分型霍乱弧菌(V.cholerae)有不耐热的H抗原和耐热的O抗原。

前者为共同抗原,特异性低,后者具有群特异性和型特异性,是霍乱弧菌分群和分型的基础。

根据O抗原的不同,霍乱弧菌现有155个血清群,其中仅O1群和O139群引起霍乱。

O139血清群是新出现的型别,与O1群抗血清无交叉反应,但可与O22和O155血清群产生交叉反应,遗传学特征和毒力基因与O1群相似。

O2血清群~O138血清群可引起人类的胃肠炎,无明显的季节分布,不引起霍乱流行,不被O1群霍乱弧菌多价血清所凝集,称之为非O1群霍乱弧菌,以往也称不凝集弧菌或非霍乱弧菌。

O1群霍乱弧菌的O抗原由A、B、C三种抗原成分组成,A是O1群的群特异性抗原,通过三种抗原成分的不同组合可分成三个型别:AB构成小川型、AC构成稻叶型、ABC构成彦岛型。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微生物学题库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微生物学题库

医学微生物学试题精选1.细菌细胞的主要组成成分是(E)A.蛋白质B.多糖C.核酸D.脂类E.都不是2.细菌的代谢产物不包括(D)A.热原质B.毒素C.维生素、色素D.纤维素E.抗生素、细菌素3.使细菌细胞壁坚韧的细菌成份是(C)A.脂多糖B.外膜C.肽聚糖D.脂蛋白4.溶菌酶溶菌作用的机理是(A)A.切断肽聚糖中多糖支架β-1,4糖苷键B.竞争合成细胞壁过程中所需的转肽酶C.干扰细菌蛋白质合成D.干扰细菌DNA的复制5.青霉素的作用机理是(B)A.切断肽聚糖中聚糖骨架β-1,4糖苷键B.干扰四肽侧链与五肽交联桥的连接C.干扰细菌蛋白质合成D.损伤细胞膜通透性6.菌细胞膜与真菌细胞膜的不同之处在于细菌细胞膜不含(D)A.磷脂B.脂肪酸C.甘油D.固醇类物质7.依靠菌毛突变逃避免疫杀伤的是(B)A.肺炎链球菌B.淋病奈瑟菌C.流感嗜血杆菌D.福氏志贺菌E.铜绿假单胞菌8.在一般中性环境中细菌带负电荷,易与以下何种染料结合(B)A.中性染料B.碱性染料C.酸性染料D.以上均不对【解析】:碱性染料:电离后显色离子带正电荷,易与带负电荷的被染物结合。

由于细菌的等电点在pH2~5之间,在碱性、中性、弱酸性的环境中细菌均带负电荷,易与带正电荷的染料结合而着色。

常用的染料有碱性复红、结晶紫、美蓝等。

9.细菌革兰染色性不同是在于(C)A.细胞核结构不同B.细胞膜结构不同C.细胞壁结构不同D.中介体的有无10.革兰阳性菌的渗透压一般高达(E)A.5~6个大气压B.10个大气压C.10~15个大气压D.15~20个大气压E.20~25个大气压11.巴氏消毒法常用于消毒牛奶,其使用之温度时间为(E)A.71.7℃,30minB.62.8℃,30sC.62.8℃,15minD.71.7℃,30~60sE.71.7℃,15~30s12.对低温敏感的细菌是(B)A.肺炎链球菌B.脑膜炎奈瑟菌C.脆弱类杆菌D.伤寒杆菌E.布氏杆菌【解析】:也有些细菌如脑膜炎奈瑟菌、流感嗜血杆菌等对低温特别敏感,在冰箱内保存比在室温下保存死亡更快。

上海交通大学-环境微生物-微生物生态

上海交通大学-环境微生物-微生物生态

乳酸
2 CH3COOH + 2 CO2 + H2S + 2 H2O
乙酸
红硫细菌
2 [CH2O] + H2SO4
2 CO2 + H2S + 2 H2O
硫还原细菌
CH3COOH + 4S + 2H2O
2CO2 + 4H2S
[CH2O] + 2 S + H2O
绿硫细菌
CO2 + 2 H2S
*
14
共生关系 (Symbiosis)
解作用,最重要的净化途径
*
29
4.土攘污染和土壤生物修复
分为重金属污染和有机污染; 改变土壤物理化学性质,破坏土壤生态群
落; 污染的特点:
隐蔽性、积累性、滞后性、不可逆性
*
30
土壤生物修复
原位处理
直接向污染地区接种微生物并提供氧气和营养物质, 从而实现污染物生物降解的生物修复工艺。
两种生物可以独立生活,也可以形成松散的联合, 对一方有利,或双方都有利。例如,土壤中纤维素 分解细菌和固氮菌、产甲烷菌与产乙酸菌、硫酸盐 还原菌与光合细菌之间的互生关系。
固氮 固氮菌
碳源
纤维素分解菌
乙酸
产乙酸菌
产甲烷菌
*
13
硫酸盐还原菌与光合细菌
硫酸盐还原细菌
2 CH3CHOHCOOH + H2SO4
许多微生物在其生命活动过程中,产生抗菌物质(抗 菌素和杀菌素),能抑制对它分泌物敏感的微生物,这 是一种特异性拮抗关系。
在酸菜、泡菜和青贮饲料的制作过程中,由于乳酸 细菌的旺盛繁殖,产生大量乳酸,使环境变酸而抑制 腐败细菌的生长,是一种非特异性拮抗关系。

上海交通大学-环境微生物-微生物的变异-精品文档

上海交通大学-环境微生物-微生物的变异-精品文档

原养型(野生型) 缺陷性(变异型)
+ -
苏氨酸原养型 thr+、亮氨酸原养型 leu+ 苏氨酸缺陷性 thr-、亮氨酸缺陷性 leu-
敏感株 (Sensitive) 耐性株 (Resistant)
S R
T1噬菌体敏感株 T1S、链霉素敏感株 strS T1噬菌体耐性株 T1R、链霉素耐性株 strR
影响翻译的一种无义突变
赖氨酸
终止因子
tRNA的抑癌基因的无义突变→错义突变的机制
形态结构的变异

环境的影响也可发生变异。如:炭疽芽孢
杆菌含微量青霉素培养基上,发生形态变异。

细菌的特殊结构如:荚膜(肺炎双球菌)、芽胞(炭
疽芽孢杆菌)、鞭毛(变形杆菌H-O变异)也可发生
二、突变类型

依据表型改变分为 1. 形态突变型:发生细胞形态变化或引起菌落形态改变 的突变型。 2. 生化突变型:一类发生代谢途径变异但无明显形态变 化的突变型。 3. 致死突变型:造成个体死亡或生活力下降的突变型 (半致死突变型)。 4. 条件致死突变型:在某一条件下具致死效应,而在另 一条件下无致死效应的突变型。如某些突变体的大肠 杆菌在40℃时不能生长,而在37 ℃则可以生长。
三、基因突变的特点

1. 不对应性 突变的性状与引起突变的原因间无直接的对应关系。
例如细菌在有青霉素的环境下,出现了抗青霉素的突变
体,经变量试验、涂布试验和影印试验等典型遗传学实 验证明,这类性状都可通过自发的和其他任何诱变因子 诱发而得,青霉素等因素仅是起了淘汰原有非突变型 (敏感性)个体的作用。

耐药性变异

耐药性变异:细菌对某种抗菌药物由敏感变为耐药的 变异。有些细菌还表现为同时耐受多种抗菌药物,即 多重耐药性。

微生物学第一章

微生物学第一章

细胞膜( membrane) 细胞膜(cell membrane)
或称胞质膜 细胞壁内侧,包绕细胞质 结构:磷脂、蛋白质, 不含胆固醇 功能:物质转运、生物合成、分泌和呼吸、信号 转导等
中介体(mesosome) 中介体(mesosome)
是部分细胞膜内陷、折叠、 卷曲形成的囊状物,多见 于革兰阳性细菌。
最外层,由数个至数十个低聚糖重复单位所构 成的多糖链。 菌体抗原(O抗原),种特异性 缺失,细菌变为粗糙型
革兰阳性菌
革兰阴性菌
G+ 菌与G- 菌细胞壁的比较 细胞壁 强度 厚度 肽聚糖层数 肽聚糖含量 磷壁酸 外膜 革兰阳性菌 较坚韧 20~80nm 可多达50层 50%~80% 有 无 革兰阴性菌 较疏松 10~15nm 1~2层 5%~10% 无 有
I
大肠埃希菌 产气杆菌 + -
M
+ -
Vi
+
C试验 C试验
+
(二)合成代谢产物
热原质(pyrogen) 热原质(pyrogen) –细菌合成的一种注入人体或动物体内能引起发热反 应的物质。本质:LPS –耐高温 –去除方法:250℃干烤、蒸馏、吸附剂等 –制备和使用注射药品过程无菌操作 毒素与侵袭性酶 色素 抗生素 某些微生物代谢过程中产生的一类能抑制或 杀死某些微生物或肿瘤细胞的物质 细菌素 维生素
(二)细菌的特殊结构 荚膜(capsule) 荚膜(capsule)
概念:某些细菌在其细胞壁外包绕一层黏液性物质, 为疏水性多糖或蛋白质的多聚体,用理化方法去除后 并不影响菌细胞的生命活动。 化学组成:多糖/多肽。 形成条件:营养丰富。 染色:不易着色,负染(墨汁)。
光学显微镜下荚膜
电子显微镜下荚膜

上海交通大学微生物学名词解释总题库

上海交通大学微生物学名词解释总题库

中文英文解释第一章绪论微生物microorganism 因个体太小,一般用肉眼看不清楚的生物。

这些微小生物包括:无细胞结构不能独立生活的病毒、亚病毒(类病毒、拟病毒、朊病毒);具原核细胞结构的真细菌、古生菌以及具真核细胞结构的真菌(酵母、霉菌、蕈菌等)、单细胞藻类、原生动物等。

但其中也有少数成员是肉眼可见的。

微生物学microbiology 研究肉眼难以看清的称之为微生物的微小生物生命活动的科学,分离和培养这些微小生物需要特殊技术。

第二章微生物的纯培养和显微技术菌落colony 单个微生物细胞在适宜的固体培养基表面或内部生长、繁殖到一定程度形成的肉眼可见的、有一定形态结构的子细胞生长群体。

菌苔lawn 固体培养基表面众多菌落连成一片时所形成的微生物生长群体。

纯培养物pure culture 由同一种微生物组成的细胞群体,通常是由一个单细胞生长、繁殖所形成。

培养基culture medium 供微生物生长、繁殖的营养基质,根据其中固化剂含量的不同可分为固体、半固体、液体3种。

无菌技术aseptic technique 在分离、转接及培养纯种微生物时,防止其被环境中微生物污染且其自身也不污染环境的技术。

培养平板culture plate 冷却凝固后的固体培养基在平皿中形成的培养基平面,常简称为平板(plate)。

富集培养enrichment culture 利用不同微生物间生命活动特点的不同,制定特定的环境条件,使仅适应于该条件的微生物旺盛生长,从而使其在群落中的数量大大增加,从自然界中分离到所需的特定微生物。

真菌fungi 有线粒体,无叶绿体,没有根、茎、叶分化,以无性和有性孢子进行繁殖的真核微生物。

第三章微生物细胞的结构和功能原核生物prokaryotes一大类细胞微小、只有“核区”(无核膜包裹的裸露DNA)的原核单细胞生物。

所有原核生物都是微生物,包括真细菌和古生菌两大类群。

原核生物与真核生物的主要区别是:①基因组由无核膜包裹的双链DNA环组成;②缺少单位膜分隔而成的细胞器;③核糖体为70S型。

上海交通大学-环境微生物-微生物的变异PPT117页

上海交通大学-环境微生物-微生物的变异PPT117页
上海交通大学-环境微生 物-微生物的变异
6、纪律是自由的第一条件。——黑格 尔 7、纪律是集体的面貌,集体的声音, 集体的 动作, 集体的 表情, 集体的 信念。 ——马 卡连柯
8、我们现在必须完全保持党的纪律, 否则一 切都会 陷入污 泥中。 ——马 克思 9、学校没有纪律便如磨坊没有水。— —夸美 纽斯
10、一个人应该:活泼而守纪律,天 真而不 幼稚, 勇敢而 鲁莽, 倔强而 有原则 ,热情 而不冲 动,乐 观而不 盲目。 ——马 克思
61、奢侈是舒适的,否则就不是奢侈 。——CocoCha nel 62、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 ,如日 中之光 ;志而 好学, 如炳烛 之光。 ——刘 向 63、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孔 丘 64、人生就是学校。在那里,与其说好 的教师 是幸福 ,不如 说好的 教师是 不幸。 ——海 贝尔 65、接受挑战,就可以享受胜利的喜悦 。—

上海交通大学微生物课件第2章

上海交通大学微生物课件第2章

一、细菌 1、一般个体形态和排列
球状
基 本 形 态
杆状
螺旋状
一般细菌的大小范围:
0.5 ~ 1 mm (直径) 0.2~ 1 mm (直径) X 1~ 80 mm(长度)
0.3~ 1 mm (直径) X 1~ 50 mm(长度)
(长度是菌体两端点之间的距离,而非实际长度)
A、球状 细胞个体呈球形或椭圆形,不同种的球菌在细胞分
非细胞型 (病毒)
微生物
细胞型
古生菌(Archaea) 细菌(Bacteria)
真核微生物(Eukarya) 又称真细菌(eubacteria),包括普通细菌、放线菌、蓝细菌、 真菌(酵母、霉菌、蕈菌等)、 枝原体、立克次氏体和衣原体等 单细胞藻类、 原生动物等
古生菌在进化谱系上与真细菌及真核生物相互并列,且与后者关 系更近,而其细胞构造却与真细菌较为接近,同属于原核生物。 本教材将古生菌与真细菌合并介绍。
裂时会形成不同的空间排列方式,常被作为分类依据。
B、杆状
细胞呈杆状或圆柱形,一般其粗细(直径)比较稳定, 而长度则常因培养时间、培养条件不同而有较大变化。
炭疽病的病原菌 -----------炭疽杆菌
破伤风梭菌
C、螺旋状 弧菌
螺旋菌
螺旋体菌
弧菌:
菌体只有一个弯曲,其程度不足一圈, 形似“C”字或逗号,鞭毛偏端生。
试管、瓶子、培养皿等
常用的灭菌方法: 第6章第5节
高压蒸汽灭菌 高温干热灭菌
2、接种操作
无菌操作: 火焰附近(酒精灯、煤气灯)进行
2、接种操作
无菌操作: 在无菌箱或操作室内无菌的环境下进行
二、用固体培养基分离纯培养
液体培养基; 培养基: 固体培Hale Waihona Puke 基;半固体培养基;琼脂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微生物学总结微生物学总结绪论:一、名词解释:微生物:一切肉眼看不见或看不清的微小生物的总称。

它们都是一些个体微小,构造简单的低等生物。

二、简答、论述:1、为什么微生物一直不被人类所了解?因为它们⑴个体过于微小;⑵群体外貌不显;⑶种间杂居混生;⑷其形态与其作用的后果之间很难被人认识。

2、微生物的五大共性:⑴体积小,面积大;⑵吸收多,转化快;⑶生长旺,繁殖快;⑷适应强,易变异;⑸分布广,种类多。

3、巴斯德和科赫对微生物学的贡献:巴斯德:⑴彻底否定了“自生说”。

(曲颈瓶实验)⑵免疫学——预防接种。

(鸡霍乱病)⑶证明发酵是由微生物引起的。

⑷发明巴氏消毒法。

科赫:⑴证实炭疽病菌是炭疽病的病原菌。

⑵发现了肺结核病的病原菌。

⑶提出了科赫法则。

(证明某种微生物是否为某种疾病病原体的基本原则)⑷用固体培养基分离纯化微生物。

⑸配制培养基。

原核生物:一、名词解释:原核生物:指一大类细胞核无核膜包裹,只存在称做核区的裸露DNA的原始单细胞生物,包括真细菌和古生菌两大类群。

细菌:是一类细胞细短、结构简单、胞壁坚韧、多以二分裂繁殖和水生性较强的原核生物。

糖被:是包被与某些细菌细胞壁外的一层厚度不定的透明胶状物质。

分为荚膜、微荚膜、粘液层和菌胶团。

芽孢:某些细菌在其生长发育后期,在细胞内形成的一个圆形或椭圆形、厚壁、含水量低、抗逆性强的休眠构造,称为芽孢。

DPA-Ca:吡啶-1,6二羧酸钙盐的简称,芽孢皮层中的主要成分之一,可能与芽孢的抗逆性有关。

伴孢晶体:少数芽孢杆菌在形成芽孢的同时,会在芽孢旁形成一颗菱形、方形或不规则形的碱溶性蛋白质晶体,称为伴孢晶体。

菌落:将单个微生物细胞或一小堆同种细胞接种到固体培养基表面(有时在内层),当它占有一定的发展空间并处于适宜的培养条件下时,该细胞就会迅速生长繁殖并形成细胞堆,即菌落。

放线菌:一类主要呈丝状生长和以孢子繁殖的革兰氏阳性细菌。

蓝细菌:一类进化历史悠久、革兰氏染色阴性、无鞭毛、含叶绿素a (但不形成叶绿体)、能进行产氧性光合作用的大型原核生物。

支原体:一类无细胞壁、介于独立生活和细胞内寄生生活间的最小型原核生物。

二、简答、论述: 1、细菌细胞壁的功能:⑴固定细胞外形和提高机械强度,使其免受渗透压等外力的伤害。

⑵为细胞的生长、分裂和鞭毛运动所必须。

⑶阻拦大分子有害物质进入细胞。

⑷赋予细菌特定的抗原性以及对抗生素和噬菌体的敏感性。

页·11共 页1·第微生物学总结2、磷壁酸的功能:+,提高细胞膜上一些合成酶的活力;贮Mg ⑴通过分子上的大量负电荷浓缩细胞周围的藏元素。

⑵调节细胞自溶素的活性,防止细胞因自溶而死亡。

⑶作为噬菌体的特异性吸附受体。

+细菌特定的抗原。

⑷赋予G ⑸增强某些致病菌对宿主细胞的粘连,避免白细胞吞噬。

+-3、G 细菌和G 细菌的区别:-+4、G 细菌和G 细菌细胞壁的区别:5、原核生物细胞壁的特殊结构:⑴肽聚糖结构只出现于原核生物中,胞壁酸、磷壁酸、D-氨基酸以及二氨基庚二酸(m-DAP)都是细菌以及与细菌相近的原核生物细胞壁中特有的成分。

⑵具有两种D-氨基酸(D-Ala和D-Glu),有助于抵抗普通蛋白酶和肽酶的分解作用。

6、革兰氏染色的机制:细菌由于其细胞壁较厚、肽聚糖网层次多和交练致密,故遇脱色剂乙醇处理时,因失水而使+G网孔缩小,再加上它不含类脂,故乙醇的处理不会溶出缝隙,因此能把结晶紫与碘的复合物牢牢留在壁内,使其保持紫色。

细菌细胞壁外膜中脂质含量很高,肽聚糖层,遇脱色剂乙醇时,以脂质为主的外膜迅速溶解,-G这时薄而松散的肽聚糖网不能阻挡结晶紫与碘的复合物的溶出,因此细胞褪成无-+色,这时再经沙黄等红色染料复染,就使G细菌呈现红色,而G细菌仍保持紫色。

7、细胞膜的生理功能:⑴选择性的控制细胞内外营养物质和代谢产物的运送。

⑵是维持细胞内正常渗透压的结构屏障。

⑶是合成细胞壁和糖被有关成分的重要场所。

⑷膜上含有与氧化磷酸化或光合磷酸化等能量代谢有关的酶系,是细胞的产能基地。

⑸是鞭毛基体的着生部位。

8、糖被的功能:⑴保护作用;⑵贮藏养料;⑶作为透性屏障和离子交换系统;⑷表面附着作用;页·11共页2·第微生物学总结⑸细菌间的信息识别作用;⑹堆积代谢废物。

、鞭毛的构造(G):-9基体:L环、P环、S-M环,Mot蛋白(旋转动力)、Fli蛋白(控制方向)钩形鞘鞭毛丝10、放线菌是一类丝状分枝细菌的依据:⑴原核;⑵菌丝直径和细菌相仿;⑶细胞壁成分为肽聚糖;⑷产生有鞭毛的孢子;⑸噬菌体相同;⑹生活环境的pH值相近,微碱性;⑺DNA重组方式相同;⑻核糖体70s;⑼对溶菌酶敏感;⑽可抑制细菌生长的抗生素对放线菌同样有效。

真核微生物:一、名词解释:真核生物:是一大类细胞核具有核膜,能进行有丝分裂,细胞质中存在线粒体或叶绿体等多种细胞器的生物。

包含真菌、显微藻类和原核生物。

真菌:具细胞壁,无根茎叶分化,不含叶绿体,靠寄生或腐生方式生活的一类真核微生物,少数单细胞,大多数菌体呈丝状。

页·11共页3·第微生物学总结酵母菌:单细胞,以出芽方式繁殖,细胞壁常含甘露聚糖,常生活在含糖量教高、酸度较大的水生环境中的单细胞真核微生物。

霉菌:菌丝体较发达又不产生大型肉质子实体结构的真菌。

子实体:指在其里面或上面可产生无性或有性孢子,有一定形状和构造的任何菌丝体组织。

蕈菌:能形成大型肉质子实体的真菌,包括大多数担子菌类和极少数的子囊菌类。

二、简答、论述:1、霉菌的代表种类:⑴毛霉属:由无隔多核的菌丝构成菌丝体,产生无性的孢囊孢子和有性的接合孢子,蛛网状菌落。

具有很强的分解蛋白质的能力。

用于淀粉酶的生产,柠檬酸发酵。

主要分布于土壤、肥料中。

⑵根霉属:匍匐菌丝可分化出吸收营养的假根及产无性孢囊孢子的孢囊梗,有性繁殖产生接合孢子。

产生淀粉酶、糖化酶,是酿酒工业的菌种。

⑶曲霉属:有隔多核菌丝,具足细胞,经由菌丝分化成的分生孢子头产生无性的分生孢子,有的种有性繁殖产生子囊和子囊孢子。

用于制酱、酿酒、制醋曲等。

广泛分布在谷物、空气、土壤及各种有机物上。

⑷青霉属:有隔多核菌丝体产生帚状分枝的分生孢子梗。

产生青霉素。

分布于发霉的水果上。

病毒、亚病毒:一、名词解释:病毒:由核酸和蛋白质等少数几种成分组成的超显微“非细胞生物”,营寄生生活。

裂解量:平均每一宿主细胞裂解后产生的子代噬菌体数称做裂解量。

效价:每毫升试样中所含有的具侵染性的噬菌体粒子数。

感染复数:每一敏感细胞所能吸附的相应噬菌体的数量。

自外裂解:由于超感染复数的外源噬菌体引起的,不能产生子代噬菌体的裂解。

一步生长曲线:定量描述烈性噬菌体生长规律的实验曲线。

溶源性:温和噬菌体侵入相应宿主细胞后,由于前者的基因组整合到后者的基因组上,并随后者的复制而进行同步复制,因此,这种温和噬菌体的侵入并不引起宿主细胞裂解,此即称溶源性。

亚病毒:凡在核酸和蛋白质两种成分中,只含其中之一的分子病原体,称为亚病毒。

包括类病毒(只含RNA,植物中发现)、拟病毒(包裹在真病毒中)和朊病毒(只含蛋白质)三类。

二、简答、论述:1、病毒的三类典型形态:螺旋对称(TMV),二十面体对称(腺病毒),复合对称(T偶数噬菌体)。

2、病毒蛋白质的作用:⑴结构功能(核衣壳)⑵吸附(糖蛋白刺)⑶破坏宿主细胞的细胞膜与细胞壁(神经氨基酸酶)⑷增殖(DNA、RNA聚合酶,RNA复制酶,逆转录酶,合成病毒蛋白质所需的酶。

)页·11共页4·第微生物学总结3、病毒增殖的基本特点:⑴无生长过程;⑵不是以二分裂繁殖;⑶由病毒基因组的核酸指令宿主细胞复制大量病毒核酸,继而合成大量病毒蛋白质,最后装配成大量病毒并从宿主细胞中释放出来。

4、噬菌体繁殖的过程:⑴吸附(尾丝尖端与特异性受体接触,尾丝散开,附着在受体上,刺突、基板固着于细胞表面。

)⑵侵入(尾鞘缩短将尾管推入宿主细胞,核酸注入宿主细胞。

)⑶增殖(核酸复制,蛋白质合成。

)⑷装配(DNA分子缩合,包裹上衣壳,和尾部连接,再装上尾丝。

)⑸释放(由于溶菌酶和脂肪酶的作用,宿主细胞裂解,子代噬菌体释放出去。

)营养、培养基:一、名词解释:碳源:一切能满足微生物生长繁殖所需碳元素的营养物。

氮源:一切能满足微生物生长繁殖所需氮元素的营养物。

能源:能为微生物生命活动提供最初能量来源的营养物或辐射能。

生长因子:是一类调节微生物正常代谢所必须,但不能用简单的碳、氮源自行合成,需要从外界吸收的有机物。

单纯扩散:疏水性双分子层细胞膜在无载体蛋白参与下,单纯依靠物理扩散方式让许多小分子、非电离分子尤其是亲水性分子被动通过的一种物质运送方式。

促进扩散:指溶质在运送过程中,必须借助存在于细胞膜上的底物特异载体蛋白的协助,但还不消耗能量的一类扩散性运送方式。

主动运输:指一类需提供能量并通过细胞膜上特异性载体蛋白构象的变化,而使膜外环境中低浓度的溶质运入膜内的一种运送方式。

集团移位:指一类既需特意性载体蛋白的参与,又需耗能的一种物质运送方式,其特点是溶质在运送前后还会发生分子结构的变化。

培养基:是指由人工配制的、适合微生物生长繁殖或产生代谢产物用的混合营养料。

水活度:在天然或人为环境中,微生物可实际利用的自由水或游离水的含量。

选择性培养基:根据微生物的特殊营养要求或其对某化学、物理因素的抗性而设计的培养基,具有使混合菌样中的劣势菌变成优势菌的功能,广泛用于菌种筛选等领域。

鉴别培养基:一类在成分中加有能与目的菌的无色代谢产物发生显色反应的指示剂,从而达到只需用肉眼辨别颜色就能方便的从近似菌落中找出目的菌菌落的培养基。

二、简答、论述:1、水对生命系统存在和发展的重要性:⑴优良的溶剂,可保证几乎一切生物化学反应的进行;⑵可维持各种生物大分子结构的稳定性;⑶参与某些重要的生物化学反应;⑷优良的物理性质:高比热、高汽化热、高沸点、固态时密度小于液态。

页·11共页5·第微生物学总结、培养基的分类:3按成分分:⑴天然培养基⑵组合培养基⑶半组合培养基按外观的物理状态分:⑴液体培养基(不含琼脂)琼脂)⑵固体培养基:①固化培养基(1%~2% ②非可逆性固化培养基③天然固态培养基④滤膜琼脂)⑶半固体培养基(0.5% ⑷脱水培养基按对微生物的功能分:⑴选择性培养基:①加富性选择培养基②抑制性选择培养基EMB培养基)⑵鉴别性培养基(新陈代谢:简答、论述:1、肽聚糖生物合成的步骤:(一)在细胞质中的合成N-乙酰胞壁酸由葡萄糖合成N-乙酰葡糖胺和UDP-N-乙酰胞壁酸五肽)由N-乙酰胞壁酸合成((二)在细胞膜上的合成(杆菌肽和万古霉素可以阻断合成)Park核苷酸聚合成肽聚糖单体。

(三)在细胞膜外的合成丙氨酸的结构类似物)D-丙氨酰-D-肽聚糖单体组成肽聚糖。

(青霉素是生长及控制:一、名词解释:于是其原生质的总量就不断增加,生长:当微生物体的同化作用的速度超过了异化作用时,出现了个体细胞的生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