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黄帝内经理论浅析失眠的病因病机及治疗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从_黄帝内经_理论浅析失眠的病因病机及治疗原则
从《黄帝内经》理论浅析失眠的病因病机及治疗原则
刁丽梅刘泰
广西中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广西南宁530023
摘要以《黄帝内经》理论为指导,从病因病机入手,探讨失眠的发病及治疗,以期更好地将经典的
精髓运用到临床。
关键词黄帝内经失眠病因病机治疗原则
失眠在《黄帝内经》中又称“不得卧”、“不得
眠”、“目不瞑”,是由于心神失养或不安而引起经常
不能获得正常睡眠为特征的一类病证。主要表现为睡
眠时间、深度的不足以及不能消除疲劳、恢复体力与
精力,轻者入睡困难,或寐而不酣,时寐时醒,或醒
后不能再寐,重则彻夜不寐。失眠在临床虽不属于危
急重病,但睡眠的过程对于人的身心健康都非常重
要,由于睡眠时间的不足或睡眠质量很差,醒后会出
现神疲乏力、头晕头痛、心悸健忘及全身无力等一系
列症状,会影响人们正常的工作、学习和生活,长期
的顽固性的失眠,还会使人们形成对安眠药物的依赖,久而久之,恶性循环。易患药源性疾病。临床上
若发挥中医药的优势,通过中医“审因查机”,针对
病因病机治疗,则会避免上述隐患,并可使失眠的病
症得到根本的治疗。
失眠在《黄帝内经》一书中多次出现,并初步形
成了关于失眠的理法方药的一套较为系统的理论,该书主要从阴阳气血方面究其病因病机,针对病因病机辨证用药。在临床中对失眠的治疗尤其是顽固性失眠的治疗有重要的指导意义。那么,《黄帝内经》是如何论述的呢?下面分别述之。
1正常睡眠的基础
卫气的正常运转,阴阳交泰是保证正常睡眠的基
础。在《灵枢·口问》中详细阐述了睡眠的基础: “卫气昼日行于阳,夜半则行于阴,阴者主夜,夜主卧……阳气尽,阴气盛则目瞑,阴气尽而阳气盛则寤矣。”从《灵枢·邪客》:“卫气者,出其悍气之慓疾, 而先行于四末分肉皮肤之间,而不休者也,昼日行于阳,夜行于阴,常从足少阴之分间,行于五藏六腑。
今厥气客于五脏六腑,则卫气独卫其外。行于阳不得入于阴,行于阳则阳气盛,阳气盛则阳跷陷,不得入
于阴,阴虚,故目不瞑。”从这段话中不难看出睡眠
与人体卫气的运行关系极为密切,卫气的性质是“慓疾而滑利”,白天运行于人的体表(昼日行于阳),夜
晚运行于人的体内(夜行于阴),如果人体的五脏六
腑运行异常,阻碍了卫气通行体内的道路,夜晚卫气
仍运行于体外,造成人体“阳盛阴亏”的状态,此时
机体就会出现不能闭目睡眠的状态。按《素问·生气通天论》的论述“是故阳因而上,卫外者也”,可见各种因素造成的卫阳运行的失常,阴阳不能交泰,就可导致睡眠障碍,反之,若阴
阳交泰,则起居适宜。
2引起失眠的病因病机及治疗原则
按照内经的理论,阴阳不通、阴阳不交是失眠症
的根本病机。导致阴阳不交失眠的原因大体可分为三类:一为阴液亏虚,机体阴液不足,不能敛阳,导致
阳气浮于外,故而失眠;二为阳气过盛,阳气太盛致
机体阴液相对不足,阴不制阳,阳气浮越于外而不
眠;三为外邪阻碍交通,即机体的湿痰瘀血等病理产
物阻碍了“阴阳交通”的道路,阴阳不交则失眠。
《灵枢·营卫生会》:“黄帝曰:老人之不夜瞑者,
何气使然。少壮之人,不昼瞑者何气使然。歧伯答
曰:壮者之气血盛,其肌肉滑,气道通,营卫之行,
不失其常,故昼精而夜瞑,老者之气血衰,其肌肉
枯,气道涩,五藏之气相搏,其营气衰少,而卫气内
伐,故昼不精,夜不瞑。”文中提到老人之不夜瞑者,
是因其营阴衰少,卫阳内伐,阴阳不交,日间阳气不
足故无精神,夜间阳不能入阴故不瞑。那么如何治疗
呢,《黄帝内经》中谈到治法时说:“补其不足,泻其
有余,调其虚实……”阴虚者补阴,阳盛者泻阳。临
床上,若能以此为原则治疗疾病则能解决很多疑难问
题。
按《黄帝内经》中所述,导致外邪阻滞的因素主
要有三种:即内因,外因,不内外因。外因主要由六
淫邪气引起,内因主要由脏腑失调、痰湿、七情引
起,不内外因主要由外伤劳力引起等。
《素问·太阴阳明论》曰:“故犯贼风虚邪者,阳
·73·浙江中医杂志2008年2月第43卷第2期受之,……阳受之,则入六府……入六府则身热不时
卧,上为喘呼。”从这段话中可以看出,若临床上失
眠患者已出现一派阳明热盛之象:身大热、口大渴、
汗大出、大便秘结等症状时,若仍是用酸枣仁、柏子
仁等以养心安神为治疗原则治疗该病则谬矣,而是应以清阳明经实热为主,邪热去则神安。
《素问·生气通天论》云:“因于寒,欲如运枢,
起居如惊,神气乃浮。”提到寒邪也可导致失眠:机
体感受寒邪,卫阳达于肌表与寒邪抗争,阳气不能达内,则神气浮越,阳不入阴,故起居失常,不能正常
入睡。此时的治疗首先应驱邪外出,去其病因,然后再加用补阳药物来补充人体的阳气,从而使阴阳交通,起居如常。
关于各种脏腑功能失调引起失眠的病机,在《黄
帝内经》中也有描述。
《素问·太阴阳明论》:“食饮不节起居不时者,
阴受之。”《素问·逆调论》:“阴阳者,胃脉也,胃者六府之海,其气亦下行,阳明逆不得从其道,故不得
卧也,下经曰:胃不和则卧不安。”脾主升,胃主降,
不良的饮食及睡眠习惯最易损伤机体的阴液,阴液不足,阳明胃经不降反升,阳不能入阴,故不得卧也。
这种情况治疗上应以养胃阴、降胃气为主,调和脾胃,胃和则
卧安矣。
《素问·刺热论》:“肝热病者,小便先黄,腹痛
多卧身热,热争,则狂言及惊,胁满痛,手足躁,不
得安卧……”《素问·痹论》:“肝痹者,夜卧则惊, 多饮,数小便,上为引如怀。”《素问·大奇论》:“肝雍,两胁满,卧则惊,不得小便。”肝藏血,血属阴,
肝经热盛,肝失藏血,阴不制阳,故见上述一派阳热
之象,阳不入阴,则不得安卧。治疗上,应以清热养
阴为主,佐以安神之品。
“夫不得卧,卧则喘者,是水气之客也,夫水者,
循津液而流也,肾者水藏,主津液,主卧与喘也……”。肾为水脏,不但蕴一身之真阴真阳,并且有
化气利水之功,若肾气不足、水道不利,则不仅真阴真阳不能交通,水也会成为水邪,阳碍气机运行,上
凌心肺,故见喘而不得卧。此时治疗上应培补肾气利水安神。
《素问·水热穴论》:“故水病,下为胕肿大腹,
上为喘呼,不得卧者,标本俱病,故肺为喘呼,肾为
水肿,肺为逆不得卧,分为相输俱受者,水气之所留也。”水湿之气滞留于机体内,阻碍机体阴阳的交通运行,也会影响到睡眠。治疗上,首先应利水祛邪,
水邪祛则心神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