烯烃的亲电加成反应资料讲解
烯烃的化学性质-加成反应.

❖ 解释马氏规则:
第一种解释是诱导效应。
H3C
HX
X- + H+
+ -
慢
+
CH CH2 + H+
H3C CH CH3
+
H3C CH CH3 + X-
快
H3C CH CH3 X
第二种解释是正碳离子的稳定性。
❖ 各种烷基正碳离子的稳定性:
叔正碳离子> 仲正碳离子 > 伯正碳离子 >甲基正碳离子Βιβλιοθήκη ++
+
CH2
+
CH2 + Br- —Br
CH2 + …B-r…Br
CH2
H2C Br+ H2C
+ Br-
H2C
Br- +
Br+
H2C
H2C Br Br CH2
反式加成(antiaddition)
3. 加卤化氢
HX
.
.
C C + H+
.
.
X- + H+
.
+
. CH C .
.H
X.
X-
.C C.
反应的活泼性顺序:
.H
HI > HBr > HCl
➢ 当不对称烯烃与不对称试剂发生加成反应时, 加成方式遵循马尔可夫尼可夫(Markovnikov)规 则,简称马氏规则
➢ 马氏规则:极性试剂(如HCl)与不对称烯
烃发生加成反应时,氢原子总是加到含氢较多的 双键碳原子上。
H3C CH CH2 + H Br
H3C CH CH2 Br H
渗透化学反应机理的烯烃亲电加成教学设计

渗透化学反应机理的烯烃亲电加成教学设计烯烃亲电加成是有机化学中非常重要的一个反应类型,通过这个实验,可以深入了解反应机理、实验操作和实验技巧,能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实验设计和数据分析的能力。
以下是一份关于烯烃亲电加成反应机理的教学设计:二、实验原理烯烃亲电加成是指烯烃分子与电子不足的电泽试剂发生加成反应的过程。
一般来说,烯烃与亲电试剂发生加成反应,共价键会形成一个新的元素与烯烃发生了化学反应,因此得名亲电加成。
三、实验仪器和试剂1. 实验仪器:反应釜、冷凝管、恒温槽;2. 实验试剂:烯烃、亲电试剂、溶剂等。
四、实验步骤1. 实验前的准备:取一定量的烯烃和亲电试剂。
将反应釜放入恒温槽中加热至反应温度。
2. 反应操作:将烯烃和亲电试剂加入到反应釜中,开始反应。
根据反应情况,可以适当控制反应时间和温度。
3. 反应结束:反应结束后,将反应釜中的混合物进行处理,如冷却、萃取、结晶等。
4. 结果分析:对反应产物进行分析鉴定,得到产物结构和产率等数据。
五、实验内容1. 观察烯烃亲电加成反应的实验现象;2. 分析反应产物的结构和性质;3. 讨论烯烃亲电加成反应的机理和影响因素。
六、实验讲解1. 实验前的准备:向学生详细介绍实验仪器和试剂的使用方法,注意安全操作。
2. 反应操作:现场演示实验过程,让学生观察反应的变化过程,引导学生掌握反应条件和实验技巧。
3. 结果分析:对产物进行结构鉴定和数据分析,讨论产物的形成机理和影响因素。
七、实验评价1. 实验数据记录:让学生及时记录实验过程中的数据和观察结果,培养学生的实验记录和数据分析能力。
2. 实验报告:要求学生撰写实验报告,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和讨论,总结实验过程中的问题和经验。
八、实验注意事项1. 严格遵守实验操作规程,注意安全操作;2. 注意调控实验条件,保证实验流程的顺利进行;3. 讲解实验过程中要引导学生思考,培养学生的实验设计和数据分析能力。
亲电加成反应亲电加成反应

(还原反应) 氧化反应
KMnO4、OsO4、RCOOOH
(一) 亲电加成反应
亲电加成反应:通过化学键异裂产生的带正电的原子或基团 进攻不饱和键而引起的加成反应。即由亲电 试剂所引起的加成反应。
亲电试剂:能接受或共用其他分子电子的试剂。 如:卤素(X2)、卤化氢(HX)、H2SO4、H2O、 次卤酸(HOX)等等。
有以下两种反应途径:
(a)
H
Nu-
慢
R CH2 CH2 Ⅰ
快
RCH=CH2 + H
(b) 慢
H R CH2 CH2
Ⅱ
Nu快
Nu H R CH CH2
H Nu R CH CH2
生成较稳定的碳正离子中间体所需的反应活化能较低,则反应 速度更快,因而越容易形成产物。
(CH3)3C+ > (CH3)2CH+ > CH3CH2+ > CH3+
不同的加成产物:
CH3CHCH3
CH3CH=CH2 + HX
X CH3CH2CH2X
马氏规则
CH3CH2CH=CH2
+ HBr
Br CH3CH2CHCH3
(80%)
H3C H3C C CH2
+ HCl
H3C
H3C
C Cl
CH3
(≈100%)
卤化氢中的氢总是加到不对称烯烃中含氢较多的双键碳上
不对称烯烃与不对称亲电试剂HNu加成时,
F3C CH CH2
(Ⅱ)
-
Nu H
Nu
F3C CH CH2
(Ⅳ)
卤素是我们所熟知的诱导吸电子基团,根据题的 结果应生成反马氏加成产物,但是令人意外的是, 实验结果表明产物符合马氏规则,这又是什么原 因呢?
烯烃的加成反应

聚合反应 亲电试剂:H+、Br+、lewis酸等
H
H2C
C H
C H
R
催化氢化 (还原反应) 氧化反应
α-H的卤代
KMnO4、OsO4、RCOOOH
(一) 亲电加成反应
亲电加成反应:通过化学键异裂产生的带正电的原子或基团 进攻不饱和键而引起的加成反应。即由亲电 试剂所引起的加成反应。
亲电试剂:能接受或共用其他分子电子的试剂。 如:卤素(X2)、卤化氢(HX)、H2SO4、H2O、 次卤酸(HOX)等等。
Cl CH CH2 + HCl
Cl2CHCH3
3/10/2020
碳正离子重排
由于不同碳正离子的稳定性有所差别,因此烯烃在与卤化氢加 成时可能发生碳正离子重排反应,重排成更稳定的碳正离子中 间体后生成的产物,其产物为反应的主要产物。碳正离子重排 可分为1,2-氢迁移和1,2-烷基迁移。
H Cl H3C
烯烃的化学性质
3/10/2020
姓名:陈晓东 职称:副教授 学院:药学院
一、烯烃的加成反应
加成反应:两个或多个分子相互作用,生成一个 加成产物的反应称为加成反应。
加成反应可以是离子型的,自由基型的和协同反应。 离子型加成反应是化学键的异裂引起的。分为亲电加成和亲核加成。
3/10/2020
亲电加成反应
注意:只要有碳正离子中间体出现,就可能有重排现象, 主产物为稳定的重排产物。
3/10/2020
3.与硫酸加成
是由氢离子作为亲电试剂引发的反应,遵循马氏规则
例如:
98%H2SO4
CH2=CH2 0~15℃
CH3CH2OSO 3H
H2O 90℃
CH3CH2OH +H2SO4
《烯烃亲电加成》课件

总结和要点
烯烃亲电加成是一种重要的有机化学反应,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通过了解其概念、反应机理、应用领域和实 例,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应用这一化学过程。
应用领域和重要性
烯烃亲电加成在有机合成中具有广泛的应用领域,可以用于构建有机分子的骨架、引入新的功能基团,以及合 成药物、天然产物和功能性材料等。
反应的步骤和条件
烯烃亲电加成通常包括亲电试剂的活化、亲电试剂与烯烃的反应、以及生成产物的后续处理等步骤。反应的条 件包括温度、溶剂和反应时间等。
实例和应用案例
《烯烃亲电加成》PPT课件
本PPT课件旨在介绍烯烃亲电加成的概念、反应机理、应用领域和实例,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在向大家详细阐述这一重要化学过程。
概述和定义
烯烃亲电加成是有机化学中的重要反应,指的是通过亲电试剂的加成,将亲 电试剂的反应团与烯烃的 π-键进行共轭加成。
反应机理和类型
烯烃亲电加成的反应机理涉及亲电试剂与烯烃之间的电荷云重叠,可以分为 电子亲电加成、共轭亲电加成和环形亲电加成等不同类型的反应。
亲电加成反应与卤素加成溴和烯烃亲电加成反应机理

亲电加成反应可以按照“环正离子中间体机理”、“碳正 离子中间体机理”、“离子对中间体机理”和“三中心过渡态 机理”四种途径进行。
亲电加成反应与卤素加成溴和烯烃亲电
13
加成反应机理
2. 烯烃的化学性质
(2)亲电加成反应
亲电试剂:寻求一对电子的酸性试剂(缺乏电子的试剂) 如:Cl2;Br2;I2; HX;H-SO4H;X-OH;I-Cl等
5
加成反应机理
1. 烯烃的结构
C H 3
C H 2 C H 3
C H 2CC H 2 C H 3 C H 3C C H C H C H 3 C H 3 C H CC H 2
C H 2 C H 2 C H 3 C H 3
C H 2 C H 2 C H 3
2-乙基-1-戊烯 4,4-二甲基-2-戊烯 3-甲基-2-乙基-1-己烯
烯烃的π电子易流动、极化,是一个富电子体系,因而易受 到亲电试剂的进攻, π键断裂发生亲电加成反应
亲电加成反应与卤素加成溴和烯烃亲电
14
加成反应机理
(1)环正离子中间体机理(反式加成)
卤素和次卤酸
E
+
E
C=C +E+Y-
Y-
C-C Y
环正离子中间体机理表明:该亲电加成反应是分两步 完成的反式加成。首先是试剂带正电荷或带部分正电荷部 位与烯烃接近,与烯烃形成环正离子,然后试剂带负电荷 部分从环正离子背后进攻碳,发生SN2反应,总的结果是试 剂的二个部分在烯烃平面的两边发生反应,得到反式加成 的产物。
RC N
H2
Ni
H2 RCOR'
Ni
RNO2
H2
Ni
R -C H 2N H 2
第六章烯烃亲电加成自由基加成

—C—H
比较标准
—C ← Y
+I 效应
δ- δ+
X是电负性大于H的原子(团), Y是电负性小于H的原子(团) 。
CH3 → CH=CH2 + H X
δ+
δ-
CH3CH—CH3 X
马代规则是 指 不对称试剂与双键发生亲电性加 成时,试剂中正电性部分主要加到能形成较稳定 正碳离子的那个双键碳原子上。 CH3—CH=CH2 + H+
CH3CHCH3
+
+
CH3CH2CH2 由试剂中H+首先进攻带有部分负电荷的碳原子而引 起的加成反应称为亲电加成 HX分子中的氢以H+ 质子形式发生反应,因此称为 亲电试剂
+ a Br CH3CH2CHCH3 CH3CH2CH=CH2+H-Br CH3CH2CH-CH3 b Br + Br CH3CH2CH2CH2 CH3(CH2) 2CH2Br
顺--1 , 2-二氯-1-溴丙烯 大 大 CH3 Cl CH3 C=C H Z 反
顺 b.p m.p 偶极矩
H5C2 HO
CH3 CH3 C=C H H 3.5℃ -139℃ 1.1×10-30 库伦米
C=C OH HO
CH3 H 反 H C=C CH3 0.9℃ -106℃ 0
C=C OH
有效
如 CH3CH2CH=CH2
CH3 CH3 C=C H H
H CH3 C=C CH3 H
127 氢化热(KJ/mol) 稳定性 最小
CH3 CH3CH-CH=CH2
120
CH3 CH3CH2C=CH2
116
最大
CH3 CH3C=CHCH3
126
119.2
《烯烃亲电加成》课件

02
CATALOGUE
烯烃的结构与亲电加成活性
烯烃的结构与电子云分布
烯烃的结构
由一个碳碳双键和两个碳氢单键组成 。
电子云分布
碳碳双键上的电子云分布不均匀,π电 子偏向于双键的一侧,形成电子的富 集区,称为π电子的极化。
烯烃的亲电加成活性
亲电加成反应
在催化剂的作用下,烯烃与亲电试剂(如氢离子、卤素离子等)发生加成反应 。
性质
烯烃亲电加成反应具有区域选择性和 立体选择性,通常在酸性或碱性条件 下进行,涉及电子的转移和重排。
烯烃亲电加成的反应机理
第一步
亲电试剂向烯烃双键靠近,形 成π络合物。
第二步
π络合物中的正电荷向烯烃的π 电子云移动,形成碳正离子中 间体。
第三步
碳正离子与亲电试剂发生亲核 加成反应,形成新的碳-碳键。
加成活性
由于π电子的极化,烯烃的碳碳双键容易受到亲电试剂的攻击,发生亲电加成反 应。
影响烯烃亲电加成活性的因素
取代基的影响
烯烃分子中的取代基对亲电加成 活性有显著影响。当取代基为吸 电子基团时,加成活性增加;反 之,当取代基为给电子基团时,
加成活性降低。
温度和压力的影响
温度和压力对亲电加成反应也有 影响。一般来说,温度升高和压 力降低有利于亲电加成反应的进
烯烃样品制备
将烯烃化合物进行适当的提纯 和标记。
实验操作
在规定的条件下,将烯烃和亲 电试剂混合,观察并记录反应 过程。
实验准备
确保实验场地安全、整洁,准 备好所需的试剂和仪器。
亲电试剂的准备
准备好适量的亲电试剂,确保 其质量和纯度。
结果分析
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得出结 论。
实验操作注意事项
[精彩]烯烃的化学性质
![[精彩]烯烃的化学性质](https://img.taocdn.com/s3/m/4a29f60f54270722192e453610661ed9ad515515.png)
烯烃的化学性质烯烃的化学性质很活泼,可以和很多试剂作用,主要发生在碳碳双键上,能起加成、氧化聚合等反应。
此外,由于双键的影响,与双键直接相连的碳原子(α-碳原子)上的氢(α-H)也可发生一些反应。
一.加成反应在反应中π键断开,双键上两个碳原子和其它原子团结合,形成两个σ-键的反应称为加成反应。
(一)催化加氢烯烃在催化剂作用下,低温低压既与氢加成生成烷烃。
(二)亲电加成在烯烃分子中,由于π电子具流动性,易被极化,因而烯烃具有供电子性能,易受到缺电子试剂(亲电试剂)的进攻而发生反应,这种由亲电试剂的作用而引起的加成反应称为亲电加成反应。
对电子具有亲和力的试剂叫做亲电试剂。
亲电试剂由于缺少电子,容易进攻反应物上带部分负电荷的位置,由这类亲电试剂进攻而发生发反应称为亲电反应。
亲电试剂通常为路易斯酸。
如:H+Br+、Cl+、H3O+、RC+=O、Cl2、Br2、I2、HCl、HBr、HOCl、H2SO4、F3C─COOH、BF3、AlCl3等烯烃的亲电加成反应历程烯烃的亲电加成反应历程可由实验证明RCH=CHR + H2RCH2CH2RCH2=CH2Br2NaCl(水溶液)CH2-CH2Br BrCH2-CH2CH2-CH2Br Cl Cl Cl无实验说明:1.与溴的加成不是一步,而是分两步进行的。
因若是一步的话,则两个溴原子应同时加到双键上去,那么Cl –就不可能加进去,产物应仅为1,2-二溴乙烷,而不可能有1-氯-2-溴乙烷。
但实际产物中竟然有1-氯-2-溴乙烷,没有1,2-二氯乙烷。
因而可以肯定Cl –是在第二步才加上去的,没有参加第一步反应。
2.反应为亲电加成历程溴在接近碳碳双键时极化成 ,由于带微正电荷的溴原子较带微负电荷的溴原子更不稳定,所以,第一步反应是Br δ+首先进攻双键碳中带微负电荷的碳原子,形成溴鎓离子,第二步负离子从反面进攻溴鎓离子生成产物(反面进攻的证明见P 142~144)。
第一步第二步在第一步反应时体系中有Na +、Br δ+,但Na +具饱和电子结构,有惰性,故第一步只有Br δ+参与反应,因而无1,2-二氯乙烷生成。
亲电加成的一般机理 ppt课件

NaOH
H OH
O
➢ 机理:
Cl H
分子内 SN2
(p237-242)
H O H OH
O
OH在Cl邻位,反应较容易
2020/10/22
亲电加成的一般机理
23
4. 烯烃亲电加成取向(反应的区域选择性) —— Markovnikov规则(马氏规则)
HBr CH3CH2 CH CH2
CH3 CH CH2
2020/10/22
亲电加成的一般机理
24
烯烃亲电加成反应小结
XX R CH CH2
邻二卤代烷
X
R CH CH3
HX
卤代烷
X2
H OSO3H
O S O 3H
R CH CH3
硫酸氢酯
H2O
OH X
X2
R CH CH2 H2O
b-卤代醇
O R CH CH2
取代环氧乙烷
2020/10/22
R CH CH2
H R'C O O H OCOR'
H 2O H
HOR' H
OH R CH CH3
醇
OR' R CH CH3
醚
R CH CH3 酯
亲电加成的一般机理
25
5. 亲电加成反应机理 (I)—— 经碳正离子的加成机理
① 与HX的加成机理
CC + HX
机理:
双键为电子供体 (有亲核性或碱性)
CC HX
碳正离子中间体
是电子供体是电子供体与亲电试剂结合与亲电试剂结合与氧化剂反应与氧化剂反应烯烃加成的三种主要类型烯烃加成的三种主要类型亲电加成亲电加成自由基加成自由基加成催化加氢催化加氢均裂均裂重点重点烯烃的亲电加成反应烯烃的亲电加成反应electrophilicaddition一些常见一些常见的烯烃亲电的烯烃亲电加成反应加成反应xclbrxclbrccl亲电试剂亲电试剂硫酸氢酯硫酸氢酯醇醇烯烃与烯烃与hhxx的加成的加成clbrhcl150hbr30br80卤代烃消除卤代烃消除的逆反应的逆反应烯烃与烯烃与hhosooso33hh硫酸的加成硫酸的加成合成上应用合成上应用水解制备醇水解制备醇通过与硫酸反应可除去烷烃通过与硫酸反应可除去烷烃卤代烃中的少量烯烃杂质卤代烃中的少量烯烃杂质
烯烃的亲电加成反应

烯烃的亲电加成反应
烯烃的亲电加成反应是有机化学中的一种重要反应。
在此反应中,烯烃分子与亲电试剂之间发生加成反应,形成一个新的碳-碳化合物。
这种反应有许多应用,例如合成天然产物和药物分子等。
通常情况下,烯烃的亲电加成反应可以分为两种类型:电子不足烯烃和电子富烯烃。
对于电子不足烯烃,通常使用亲电性较高的试剂,如卤代烃、硝基化合物、醛类等作为试剂。
例如,使用氯代烃作为试剂,可以将烯烃的一个双键上的氢原子取代为氯原子,生成一种新的卤代烃。
而使用硝基化合物作为试剂,则可以将烯烃上的一个双键上的氢原子取代为硝基,形成一种新的硝基化合物。
对于电子富烯烃,一般使用亲电性较低的试剂,如酸、酚、膦酸等作为试剂。
例如,使用硫酸作为试剂,可以将烯烃的一个双键上的氢原子取代为硫酸基,形成一种新的硫酸酯。
总的来说,烯烃的亲电加成反应是一种重要的有机反应,可以实现高效的合成化学。
该反应已经被广泛应用于天然产物的合成、药物分子的合成以及其他化学领域。
- 1 -。
兰州大学化学化工学院有机化学课件 第7章 烯烃 亲电加成反应

C
C
cis-2-丁烯
trans-2-丁烯
如果一个双键碳上连有两个相同的取代基,则不存在顺反异构体,例如:
H H C C
CH3 Cl
H3CH2C H C C
CH3 CH3
7.3.2 Z、E命名
cis、trans(顺、反)命名体系只适用于双键碳上各有一个相同的
原子或相同取代基的烯烃,当烯烃分子含取代基不同的三取代或四 取代双键时,无法用cis、trans或顺、反来命名其构型,可采用Z、E 命名
u=
2 x C数 +2-(H数 + X数 )
2
(2)含C、H、O的有机分子 由于氧形成两个键,不影响分子的碳氢个数,因此计 算分子的饱和度时,可以忽略氧的存在。
(3)含C、H、N的有机分子
由于氮形成三个键,因此有机氮化合物比相应的烃多一个氢,例如, C-C变成C-NH-C或C-H变成C-NH2均多了一个氢,如果含两个氮则 多两个氢,于是在计算不饱和度时,应从氢数中减去氮的数目。
+
CH3CH2CH=CH2
热裂过程是自由基反应,涉及到多种自由基,产物很复杂。
CH3 CH3CH2CH2CH3
+
CH2 CH3CH3
CH4 +
CH3CH=CH2 2CH2 =CH2 + H2 CH3CH2CH=CH2+ H2
CH3CH2 + CH2CH3 H + CH2CH2CH3 CH3
7.2 烯烃和其它有机分子的不饱和度
因此正电荷不再是定域在一个原子上,而是离域到更大的空间,即 产生了p-σ超共轭作用(见图7.4),因此稳定了碳正离子。
碳正离子上的烷基越多,超共轭作用发生的机会越多,碳正离子的 稳定性越大。
烯烃总结

烯烃总结概说1烯烃的特征反应是亲电加成反应,烯烃作为亲电试剂和亲核试剂进行加成反应,加成反应可分为离子型的,自由基型得,协同型得,其中离子型的反应又可以分为亲电加成和亲核加成。
烯烃主要研究的是亲电加成即离子型的加成反应。
2亲电加成的机理可以分为环鎓离子机理,碳正离子机理,离子对机理,过渡态机理。
一.机理环鎓离子机理1与卤素的加成:环鎓离子机理,2步,第一步为速率控制步骤,第二步开环成为动力,注意此环所有原子子均满足八隅体,电负性小,体积大容易成环。
2 羟汞化—脱汞反应:2步,第一步与醋酸汞正离子形成汞金属鎓离子,水进攻汞鎓离子,使其开环,生成有机汞化醇,第二步,脱汞,在硼氢化钠碱性溶液中C-Hg变为C-H键。
3烯烃与次卤酸反应产物为邻位卤代醇2步,卤素首先与烯烃亲电加成形成环鎓离子,第二步,水作为亲核试剂进攻碳原子开环,注意:负电性物质与碳正离子的反应是竞争性的,其中卤素原子的竞争优势大于水。
碳正离子机理1 烯烃与氢卤酸的反应 2步第一步双键的质子化,形成碳正离子,对于不对称烯烃符合“马氏规则”—H加在含氢原子多的C上,此步骤为速率控制步骤,形成碳正离子吸热,此步骤的正反应活化能大于逆反应的活化能。
第二步负离子进攻C正离子形成加成产物。
碳正离子机理可以生成2种产物,顺式和反式。
注意:在有C正离子生成的反应中可能会有重排的发生,重排的动力是生成更稳定的碳正离子,如果不是更稳定,或者未使结构更加稳定化,则重排不会发生,反过来,一个产物若是重排产物,则要考虑器机理有可能是碳正离子机理。
2 与酸的反应ⅰ与硫酸的反应与浓硫酸也是按照碳正离子机理反应的,生成硫酸氢某酯,该酯在有水存在下加热水解生成醇—间接水合法。
也可以与有机酸生成酯,醇或酚生成醚,酸性都弱,所以常在强酸下催化才能完成.ⅱ与水的反应水是一种很弱的酸,与烯烃反应时常常加质子强酸催化,先双键质子化,再生成烊盐,最后失去质子,即机理仍为碳正离子机理。
§6烯烃的亲电加成反应历程和马氏规则

CH3OCH2CH2
+
CH3OCH=CH2 HCl
CH3OCHCH3
+
对于不同的烯烃,当烯烃双键上连接的烷基越多,双键 碳上的电子云密度就是越大,越容易被亲电试剂进攻,反应 就越容易进行,反之,当双键上连接有吸电子基团时,亲电 加成反应难以发生。
定性和过度态的稳定性是一致的,从而可以依据碳正
离子的稳定性来判断反应的取向。在完成化学反应时, 有时无法确定哪个产物是主产物时,必须写出中间体, 从中间体碳正离子的稳定性来推测主要的产物。
CF3CH=CH2
HCl
CF3CH2CH2 CF3CHCH3
+
+
CF3CH2CH2Cl (主) CF3CHClCH3 (次)
CH3CH=CH2
CH3CH=CHCH3
CH3CH=CHCH3
CH3CH=CH2
CH2=CHCl
CH2=CH2
CH2=CH2
CH2=CHCl
CH3 CH3CCH=CH2 CH3
CH3 CH3CCH=CH2 CH3
HCl
H
+
CH3 CH3CCHCH3 CH3
+
Cl
-
CH3 CH3CCHClCH3 CH3
§6
烯烃的亲电加成反应历程和马氏规则
一、烯烃的亲电加成反应历程
Br2/CCl4 (干燥无水)
CH2=CH2 ( 干燥 )
反应几乎不发生
1d 水
Br2的颜色立即褪去
玻璃仪器
+
CH2=CH2
Br2/CCl4
反应顺利
玻璃仪器内壁涂一层石蜡
烯烃的亲电加成反应的原理

烯烃的亲电加成反应的原理
烯烃的亲电加成反应是指烯烃与亲电试剂发生加成反应的化学过程。
烯烃由于其π键的存在,具有较高的反应活性,容易与亲电试剂发生反应。
亲电加成反应的原理可以通过电子云重叠和电荷转移来解释。
当烯烃与亲电试剂接近时,烯烃的π电子云与亲电试剂中的正电荷部分发生重叠,形成一个过渡态。
在这个过渡态中,烯烃的π电子会向亲电试剂的正电荷部分转移,形成新的化学键。
这个反应过程可以分为两个步骤:亲电试剂的进攻和π电子的重排。
在进攻步骤中,亲电试剂的正电荷部分与烯烃的π电子云发生相互作用,形成一个新的中间体。
在重排步骤中,反应中间体中的原子重新排列,形成最终的产物。
需要注意的是,亲电加成反应的具体机理取决于亲电试剂的性质和反应条件。
常见的亲电试剂包括卤代烷、卤代酯、醛、酮等。
这些亲电试剂与烯烃的反应可以形成不同类型的产物,例如加成产物、环化产物等。
总而言之,烯烃的亲电加成反应是通过烯烃的π电子与亲电试剂发生重叠和电荷转移,形成新的化学键的过程。
这个反应在有机合成中具有广泛的应用,可以用于构建复杂的有机分子结构。
第三章-烯烃和炔烃-亲电加成反应

2S2
2Px1 2Py1 Pz
3SP2 Pz
.
a)SP2杂化轨道由1/3s轨道和2/3p轨道组成;
b)成键能力较sp3杂化轨道弱,但比未杂化轨道强
c)杂化轨道对称轴在同一平面,夹角120°,未杂化 2p轨道垂直这一平面。
3、π键:
未杂化的p轨道沿对称轴平行方向(“肩并肩”)重 叠成形成π键,构成π键的电子叫做π电子。
C2H5C CC2H5 P-2 催化剂
C2H5 C
H
C2H5 C
H
液氨钠与二取代乙炔反应得反式产物
C2H5C
Na , 液NH3
C(CH2)3CH3
- 78 。C
C2H5 C
H
H
C (CH2)3CH3
烯炔与氢加成优先发生在三键上
H2 RC C (CH2)n-CH=CH2 Pt-BaSO4 喹啉 CHR CH (CH2)n-CH=CH2
CH2 CHCH2C CH
+ Br2
-C20C。lC4
CH2 CHCH2C CH Br Br
4,5-二溴-1-戊炔
(2)加卤化氢 烯烃与卤化氢加成生成一卤代烷
C = C + HX
C-C
HX的反应活性:
HX
HI > HBr > HCl > HF (HF加成无实用价值 )
如乙烯的加成
CH2=CH2 + HX → CH3CH2X
C
C
4. 键与 键的差异: 键
①存在的情况
键
a.可以单独存在
键必须与键共存仅存
b.存在于任何共价键中 在于不饱和键如双键等
②成键方式 沿对称轴平行方向“肩并
沿轴向“头碰头”重叠 肩”重叠
不对称烯烃与亲电试剂的加成反应

不对称烯烃与亲电试剂的加成反应引言:不对称烯烃与亲电试剂的加成反应是有机化学中一类重要的反应,它能够在不对称合成中起到关键的作用。
本文将从反应机理、应用以及发展前景等方面对不对称烯烃与亲电试剂的加成反应进行探讨。
一、不对称烯烃与亲电试剂的反应机理不对称烯烃与亲电试剂的加成反应通常遵循亲电加成机理。
首先,亲电试剂通过与烯烃中的π电子形成共轭体系,形成中间体。
接下来,中间体经历质子化、重排或其他转化,形成最终的产物。
整个反应过程中,由于烯烃的不对称性,使得产物有可能呈现不对称结构,从而实现不对称合成的目的。
二、不对称烯烃与亲电试剂的应用不对称烯烃与亲电试剂的加成反应在有机合成中具有广泛的应用。
首先,该反应可以用于制备具有药物活性的天然产物和药物分子。
通过选择合适的烯烃和亲电试剂,可以实现高效的不对称合成,从而提高目标化合物的产率和立体选择性。
其次,该反应还可以用于合成手性配体和手性催化剂,这对于不对称催化反应具有重要意义。
此外,不对称烯烃与亲电试剂的加成反应还可应用于合成有机金属化合物、功能性材料等领域。
三、不对称烯烃与亲电试剂的发展前景随着有机合成方法学的不断发展和进步,不对称烯烃与亲电试剂的加成反应也在不断演化。
一方面,研究人员通过引入新型的烯烃和亲电试剂,不断扩展该反应的反应底物范围。
另一方面,通过设计和合成新型的手性配体和催化剂,提高不对称烯烃与亲电试剂的加成反应的立体选择性和产率。
此外,一些新颖的反应策略如不对称烯烃环化反应、不对称烯烃逆向加成等也为该领域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
四、总结不对称烯烃与亲电试剂的加成反应是一类重要的有机合成方法。
通过研究该反应的机理、应用以及发展前景,我们可以看到其在不对称合成中的重要性和潜力。
未来的研究将继续探索新的反应底物和催化剂,以提高该反应的效率和立体选择性,从而为有机合成化学提供更多的可能性。
参考文献:[1] Trost B M, Van Vranken D L. Asymmetric addition of organometallic reagents to alkenes: aldol and allylation reactions [J]. Chemical Reviews, 1996, 96(8): 395-422.[2] Doyle M P, Duffy R, Ratnikov M, et al. A highly enantioselective route to chiral α-alkylated carbonyl compounds: catalytic asymmetric epoxidation followed by ring opening[J].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Chemical Society,1998, 120(11): 2637-2638.。
渗透化学反应机理的烯烃亲电加成教学设计

渗透化学反应机理的烯烃亲电加成教学设计
1. 烯烃的基本结构和性质
2. 亲电加成反应机理的基本原理
3. 烯烃亲电加成反应的实例
一、烯烃的基本结构和性质
烯烃是一种具有双键结构的不饱和烃类化合物,由于其双键的存在,使得烯烃具有多种独特的物理和化学性质,例如反应活性高、易于氧化和聚合等。
二、亲电加成反应机理的基本原理
亲电加成反应是指在分子中存在亲电中心的分子(通常是带正电荷的离子、阳离子或分子中的负极性区域)与双键化合物发生反应,通过亲电加成反应引入新的官能团。
以烯烃为例,在反应中,烯烃的π电子云受到亲电中心的攻击,形成新的化学键。
亲电加成反应是一种热力学可逆反应,通常可得到1,2-亚加成物或1,4-群迁移产物等。
三、烯烃亲电加成反应的实例
以氢卤酸与烯烃的加成反应为例进行教学。
步骤如下:
1. 显示化学反应方程式:生成1,2-氯化物
2. 建立模型来比喻化学反应中的亲电中心:用磁铁和小球模拟亲电中心
3. 模拟化学反应:将具有双键的烯烃置于磁铁附近,在磁铁的引导下,烯烃的π电子云受到氢卤酸中的亲电中心(用小球表示)的攻击,生成1,2-氯化物
4. 分析反应过程:通过分析模拟化学反应的过程,学生可以了解亲电加成反应机理的基本原理和烯烃亲电加成反应的实例。
该教学设计可以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同时也能够加深学生对渗透化学反应机理的理解,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成效。
烯烃 亲电加成 自由基加成

(3)立体专一性反应(stereospecific reaction)
H CH3
H CH3
B r2
+
Br
H
CH3
H
b
a
CH3 Br
B r
a H H C H 3 C H 3 B r
b
H
CH3
Br
Br
H
CH3
CH 3
H
Br
Br
H
CH 3
外 消 旋 体
C3H Br H H Br
C3H
H
CH3
CH3 H
B r
B r2
+
Br
cC H 3H H C H 3
H
CH3
B r
CH3
d H
c
Br
d
H CH 3
Br
Br
CH 3 H
C 3 H HBr HBr
C 3 H
内 消 旋 体
CH 3
Br
H
Br
H
CH 3
由立体构型不同的反应物(顺-2-丁烯和反-2-丁烯)产生立体 构型不同的产物(外消旋体和内消旋体)的反应,称为立体 专一性反应(stereospecific reaction)
CH3CH CHCH3
O
O
Mn O O-K+
CH3CHCHCH3 OHOH
MnO2
CC
OO Mn
OO
② 在酸性溶液中
R'
= R CH C R,,
H 2 O
C C +M n O 2 OH OH 顺 式 加 成
KMnO4 H+,
R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烯烃的亲电加成反应烯烃的亲电加成反应烯烃的亲电加成反应与烯烃发生亲电加成的试剂,常见的有下列几种:卤素(Br2,Cl2)、无机酸(H2SO4,HCl,HBr,HI,HOCl,HOBr)及有机酸等。
1.与卤素加成主要是溴和氯对烯烃加成。
氟太活泼,反应非常激烈,放出大量的热,使烯烃分解,所以反应需在特殊条件下进行。
碘与烯烃不进行离子型加成。
(1)加溴:在实验室中常用溴与烯烃的加成反应对烯烃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如用5%溴的四氯化碳溶液和烯烃反应,当在烯烃中滴入溴溶液后,红棕色马上消失,表明发生了加成反应,一般双键均可进行此反应。
CH2=CH2+Br2→BrCH2CH2Br卤素与烯烃的加成反应是亲电加成,反应机制是二步的,是通过环正离子过渡态的反式加成,主要根据以下实验事实:(a)反应是亲电加成:是通过溴与一些典型的烯烃加成的相对反应速率了解的:可以看到,双键碳上烷基增加,反应速率加快,因此反应速率与空间效应关系不大,与电子效应有关,烷基有给电子的诱导效应与超共轭效应,使双键电子云密度增大,烷基取代越多,反应速率越快,因此这个反应是亲电加成反应。
当双键与苯环相连时,苯环通过共轭体系,起了给电子效应,因此加成速率比乙烯快。
当双键与溴相连时,溴的吸电子诱导效应超过给电子共轭效应,总的结果起了吸电子的作用,因此加成速率大大降低。
(b)反应是分二步的:如用烯烃与溴在不同介质中进行反应,可得如下结果:上述三个反应,反应速率相同,但产物的比例不同,而且每一个反应中均有BrCH2CH2Br产生,说明反应的第一步均为Br+与CH2=CH2的加成,同时这是决定反应速率的一步;第二步是反应体系中各种负离子进行加成,是快的一步。
(上述三个反应,如溴的浓度较稀,主要产物为溴乙醇和醚。
)(c)反应是通过环正离子过渡态的反式加成,而且是立体选择性的反应(stereoselectivereaction)。
所谓环正离子过渡态,是试剂带正电荷或带部分正电荷部位与烯烃接近,与烯烃形成碳正离子,与烯烃结合的试剂上的孤电子对所占轨道,与碳正离子轨道,可以重叠形成环正离子,如形成活性中间体环正离子,这是决定反应速率的一步。
所谓反式加成,是试剂带负电荷部分从环正离子背后进攻碳,发生 S N2反应,总的结果是试剂的二个部分在烯烃平面的两边发生反应,得到反式加成的产物。
如下所示:所谓立体选择性反应是指一个反应可能产生几个立体异构式(如顺式加成产物与反式加成产物),优先(但不是百分之一百)得到其中一个立体异构体(或一对对映体),这种反应称立体选择性反应(参看3.21,5)。
上述溴与烯烃的加成,是立体选择的反式加成反应。
以上结果是通过很多实验事实总结得到的。
如溴与(Z)-2-丁烯加成,得到>99%的一对苏型外消旋体:如反应是顺式加成则得到以下产物:实验结果,顺式加成得到的赤型产物<1%。
因此溴与(Z)-2-丁烯的加成是通过环正离子过渡态的反式加成。
习题5-4写出溴与(E)-2-丁烯加成的反应机制、主要产物,并用费歇尔投影式表示,主要产物是苏型的还是赤型的?下面列举溴与环己烯体系的加成反应:溴与环己烯反应如下:在环己烯(i)中,双键及其两个邻接的碳原子C-6,C-1,C-2,C-3在一个平面上,因此C-4,C-5在环平面的上面和下面,如(ii)所示。
在加成反应中,为了易于表达,常把它写成半椅型构象如(iii)或(vii),(iii)与(vii)达成平衡。
(iii)与Br2加成,首先得(iv),Br-从离去基团背后进攻C-1,得反式加成产物即具有双直键的二溴化物(v)(Br-C-C-Br四个原子排列是反式共平面),Br-与(iv)中的C-1结合,是使构象最小的改变,即C-3,C-4,C-5,C-6的碳架改变最小,维持原来的椅型构象;如与C-2结合,要转变成另一椅型构象如(ix),这时需要能量较大。
加成的最初产物是双直键的二溴化物(v),一旦生成后,很快地发生椅型-椅型的构象体互相转换,形成双平键的二溴化物(vi),(v)与(vi)达成平衡。
一般化合物双平键构象稳定,占优势,但(v)与(vi)两种构象几乎相等,因为双直键的二溴化物有1,3-双直键的相互作用,但双平键的二溴化物中Br-C-C-Br为邻交叉型,有偶极-偶极的排斥作用,以上两种作用力能量几乎相等,互相抵消。
(vii)同样也能发生加成反应得(ix),(ix)与(x)达成平衡。
(iii)与(vii)能量是相等的,反应机会也是均等的,因此(v)与(ix)是等量的,(v)与(ix)均有光活性,总的结果,得到一对外消旋体。
从这里可以了解:原料无光活性,反应产物也无光活性,即使产物有手性,但因得外消旋体而无光活性。
如溴与具有光活性的4-甲基环己烯进行加成反应结果如下:(i)有光活性,它的半椅型构象(ii)与(iii),由于(ii)中甲基类似平键,(iii)中甲基类似直键,因此平衡有利于(ii),主要由(ii)进行反应,经(iv),得有光活性的(v),(iii)反应仅得少量(vi),因此有光活性的反应物,可得有光活性的产物。
(vii)也有光活性,主要构象为(viii),与Br2反应经(x)得有光活性的(xi),也得少量(xii)。
如果用(RS)-4-甲基环己烯反应,主要得到一对由(v)与(xi)组成的外消旋体及少量由(vi)与(xii)组成的外消旋体。
因此消旋的反应物,得到消旋的产物。
由于(i)、(vii)有光活性,反应后产生了新的手性碳,得到了不等量的非对映体,如(i)产生(v)与(vi),(vii)产生(xi)与(xii)。
这种在手性因素制约下的化合物,被试剂作用产生新的手性碳原子所组成的不等量的两个光活异构体——非对映体,这是不对称合成,或称手性诱导合成的又一例子。
这在3.21,5节中已进行了介绍。
习题5-5写出下列化合物与溴的加成产物。
习题5-6苯乙烯()在甲醇溶液中溴化,得到1-苯基-1,2-二溴乙烷及1-苯基-1-甲氧基-2-溴乙烷,用反应机制说明。
习题5-7 4-三级丁基环己烯在甲醇中溴化,得45∶55比例的两种化合物的混合物,分子式都是C11H21BrO,预言这两个产物的立体结构,并提出理由。
(2)加氯:氯对烯烃的加成反应,与溴一样,是亲电的、二步的、通过环正离子过渡态的反式加成。
但有少数例外,如与1-苯丙烯的加成反应,得如下结果:可以看出,上述加成反应,溴以反式为主,而氯以顺式为主,不同的加成产物是与不同的反应机制有关。
溴对1-苯丙烯的加成,主要通过环正离子过渡态,而氯对1-苯丙烯的加成,主要通过离子对过渡态或碳正离子过渡态。
所谓离子对过渡态,即试剂与烯烃加成,烯烃的π键断裂形成碳正离子,试剂形成负离子,这两者形成离子对,这是决定反应速率的一步,π键断裂后,带正电荷的C——C键来不及绕轴旋转,与带负电荷的试剂同面结合,得到顺式加成产物:所谓碳正离子过渡态,试剂首先离解成离子,正离子与烯烃反应成碳正离子,这是决定反应速率的一步,π键断裂后,C——C键可以自由旋转,然后与带负电荷的离子结合,这时结合就有两种可能,即生成顺式加成与反式加成两种产物:那末为什么溴与1-苯丙烯加成,以反式为主,而氯与1-苯丙烯的加成以顺式为主,原因主要是通过不同的反应机制进行的,而根据哪一种反应机制反应,与试剂、底物的结构及溶剂均有关,与过渡态的势能即活性中间体的稳定性有关。
中间体环正离子是由卤原子上孤电子对轨道与碳正离子轨道重叠形成的(参看5.4,1,(1)),环卤鎓离子具有弯曲键的三元环结构,且所带正电荷又在电负性较大的卤原子上,比较不稳定;但由于形成一个C——X共价键,且成环原子均为8电子构型,因此增加了环卤鎓离子的稳定性,故溴与氯对烯烃的加成一般均通过环正离子过渡态。
但如果卤原子与碳正离子轨道重叠形成弱的C——X键,如下所示:环正离子较不稳定,这时反应可以按离子对过渡态或碳正离子过渡态进行,其产物的比例也与相应活性中间体的稳定性有关。
溴原子比氯原子电负性小,体积大,溴原子的孤电子对轨道容易与碳正离子的p轨道重叠形成环正离子:然后Br-在离去基团的背后进攻C-1,以反式产物为主。
而氯原子电负性较大,提供孤电子对与碳正离子成键不如溴原子容易,在1-苯丙烯类化合物中,碳正离子的p轨道正好与苯环相邻,可以共轭,使正电荷分散而稳定,在此情况下,氯对烯烃的加成主要通过离子对过渡态及碳正离子过渡态,故产物以顺式为主:此外,溶剂对产物比例也有影响,如溶剂的极性等等。
总之,在一般条件下,溴、氯对烯烃的加成反应是通过环正离子过渡态的反式加成,只有在特定条件下,如底物为1-苯丙烯类化合物,溴加成仍以反式为主,而氯加成却以顺式为主。
碘与烯烃一般不发生反应,但氯化碘(ICI)或溴化碘(IBr)比较活泼,可定量地与碳碳双键发生反应,因此,利用这个反应,可以测定石油或脂肪中不饱和化合物的含量。
不饱和程度一般用碘值来表示的。
碘值的定义是:100g汽油或脂肪所吸收的碘量(克)。
2.与酸的加成无机酸和强的有机酸都较易和烯烃发生加成反应,而弱的有机酸如醋酸、水、醇等只有在强酸催化下,才能发生加成反应。
(1)加卤化氢:一般用中等极性的溶剂如醋酸,它既可溶解烯烃,又可溶解卤化氢。
体系中要避免有水,因水与烯烃在酸性条件下也能发生加成反应。
卤化氢的反应性:HI>HBr>HCl。
加成反应如下所示:CH2=CH2+HI→CH3CH2ICH2=CH2+HBr→CH3CH2BrCH2=CH2+HCl→CH3CH2Cl(a)反应有立体选择性:加成反应一般得到以反式加成为主的产物:(b)反应有区域选择性:卤化氢与不对称烯烃加成时,产物有两种可能:(i)符合马尔可夫尼可夫(Markovnikov,V.V.,1868)规则;以后简称马氏规则,(ii)反马氏规则。
从实验得知,产物符合马氏规则。
所谓马氏规则,“即卤化氢等极性试剂与不对称烯烃的离子型加成反应,酸中的氢原子加在含氢较多的双键碳原子上,卤素或其它原子及基团加在含氢较少的双键碳原子上”。
因此这个加成反应是区域选择性的反应(regiospecificreaction)。
所谓区域选择性,是指当反应的取向有可能产生几个异构体时,只生成或主要生成一个产物的反应。
上述反应主要得到(i)。
根据马氏规则,卤化氢与乙烯加成得一级卤代烷外,其它烯烃均得二级、三级卤代烷。
马氏规则是总结了很多实验事实后提出的经验规则,现在可以用电子效应来解释,即酸与烯烃加成的位置与形成的碳正离子的稳定性有关,如按(i)式加成,活性中间体为二级碳正离子(iii),如下所示,(iii)上有两个甲基的给电子诱导效应与超共轭效应;如按(ii)式反应,活性中间体为一级碳正离子(iv),只有一个乙基有给电子的诱导效应与超共轭效应:由于(iii)比(iv)稳定,因此过渡态的势能低,活化能低,反应速率快,故按(i)进行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