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解决问题的策略教学研究报告
小学数学解决问题的策略研究结题报告
小学数学解决问题基本策略研究结题报告2012年1月课题“小学数学解决问题的基本策略研究”被山阳小学确立为校级课题,两年多来,本课题的研究与课堂教学实践研究紧密结合,有效促进了学生解决问题策略的形成,切实提高了学生解决问题的策略意识,完成了研究预设的目标任务。
现对课题研究情况总结如下:一、研究背景。
1.重视问题的解决是数学课程标准的一个显著特点。
数学课的根本目的是使所有学生获得解决他们日常生活中遇到的数学问题的能力。
小学阶段学生学习数学应立足于他们的终身学习和发展服务,让每一位学生学得有用的数学。
让学生从小能形成解决实际问题的基本策略就是以这一点为出发点。
本课题从学生学的角度,探索学生解决问题时选择基本策略的过程,形成了怎样的策略?对学生今后学习数学有什么样的实践意义?即对学生解决问题的策略形成的有效性进行研究。
通过研究达到提高学生良好的解决问题的能力,达到标准对学生的总体目标要求都具有很强的理论意义与实践意义。
2.国内外“解决问题”研究现状决定解决问题策略研究对实践课程标准的重要性。
20世纪80年代以来,国际数学教育界提出“问题解决”这一重要概念,明确提出“具有解决数学问题能力”是数学课程的重要目标之一。
面对知识经济时代和信息科技发展的需要,我国教育部2001年7月颁布的《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课程实验稿)》中,也明确规定:形成解决问题的一些基本策略,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发展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不难看出,“解决问题”不仅是数学学习的目的,而且也是数学学习的重要方式。
3.上海版教材的特点决定“小学数学问题解决基本策略的研究”的必要性义务制教育上海版教材中对问题解决没有单独列为“章节”,而是渗透、融合在各个知识点中;为了让学生建立更明确的问题解决策略,帮助学生更容易地解决问题,结合本课题,把上海版教材和苏教版教材相结合,把问题解决策略结合上海版教材中的问题一起实施、一起解决、一起研究,一方面提高教师教学的创造性和整合教材的能力,另一方面帮助学生掌握解决问题的策略,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小学数学“解决问题的策略”教学探究
小学数学“解决问题的策略”教学探究在“解决问题的策略”教学中,通过尝试探究、讨论交流、练习比较、质疑反思等系列活动,可以让学生“感悟策略→提炼策略→巩固策略→提升策略”,获得对策略本质的认识,从而有效应用策略解决问题。
标签:小学数学解决问题鸡兔同笼在教学调研中发现,学生在小学数学问题解决的方法上往往不自觉地套用模式,影响实践创新核心素养的发展。
为此,笔者基于苏教版小学数学教科书中“解决问题的策略”这一较有特色的内容进行教学探究。
本文以“鸡兔同笼”问题(这里的“鸡兔同笼”问题不限于经典的“鸡兔同笼”问题,还包括其变式题)教学为例,探究“解决问题的策略”的教学。
一、在尝试探究中感悟按照小学生的认知特点,他们需要经历主动尝试探究问题解决的过程与体验,感悟解决问题过程中的数学思想、方法,增强策略意识。
苏教版六年级下册教科书“鸡兔同笼”问题例题如下:例1 全班42人去公园划船,租了10只船正好坐满。
每只大船坐5人,每只小船坐3人。
租的大船、小船各有多少只?教学中,教师首先引导学生理解题意,找出条件、问题,分析数量关系。
题中数量关系式不太复杂,难点在于题中存在具有相依关系的两个未知量。
在学生理解题意后,教师鼓励学生独立尝试解决问题,初步感悟解题策略。
对于有困难的学生,适当进行辅导,引导其参照预设的算术方法中可能出现的三种解题思路之一找出答案并检验。
二、在讨论交流中提炼为培养学生的策略意识,在学生解答问题后,教师要及时组织讨论交流,回顾解决问题的过程,对解决问题过程中获得的经验和感受进行整理和提炼。
以例1教学为例,在学生尝试解答后,教師组织讨论交流,引导学生对自己运用的解题策略(思路)进行整理归纳,清晰地展示、说明自己的思考过程。
如:第一种思路是用画图的方法帮助解决问题;第二种思路是用列举(枚举)的方法解决问题,列举的时候要注意按一定的顺序;第三种思路是推算,假设大船和小船的只数同样多,都是5只,再根据总人数进行调整。
小学数学“解决问题的策略”研究
小学数学“解决问题的策略”研究引言小学数学作为基础学科,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解决问题是数学学习的核心,而学生能否高效地解决问题则取决于其掌握的解决问题的策略。
本文旨在探讨小学数学中解决问题的策略,为教师和家长提供指导和建议,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解决问题的技巧。
1. 解决问题的重要性解决问题是数学学习的关键,也是数学知识运用的终极目标。
通过解决问题,学生能够将抽象的数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培养逻辑思维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是数学教学中不可或缺的一环。
要让学生真正掌握解决问题的能力,需要引导他们掌握一定的解决问题的策略。
2. 解决问题的策略解决问题的策略是指学生在解决数学问题时采取的一系列方法和技巧。
在小学阶段,学生通常会通过试错、归纳、推理等方式进行问题解决,而解决问题的策略则是帮助他们更加系统和有效地进行问题解决的方法。
根据学生的认知心理特点和解决问题的需求,可以将解决问题的策略分为以下几个方面。
2.1. 理解问题解决问题的第一步是理解问题。
学生在解决数学问题时,需要仔细阅读题目,理解题目所描述的情境和要求,辨别问题的关键信息和条件。
理解问题是解决问题的基础,只有理解清楚了问题,学生才能有针对性地采取相应的解决策略。
2.2. 制定解决计划在理解问题的基础上,学生需要制定解决问题的计划。
制定解决计划是指根据问题的要求和条件,选择合适的数学方法和技巧,安排解决问题的步骤和顺序,并确定解决问题的大致思路。
对于简单的加减法问题,学生可以先选择用算术运算符号来解决,然后再根据题目中的条件进行计算。
对于复杂的问题,则需要学生通过分析问题的特点和要求,选择合适的解决方案。
2.3. 执行解决计划执行解决计划是指学生根据制定的计划,按照一定的步骤和顺序进行问题解决。
在执行解决计划的过程中,学生要注意逻辑推理,运用数学知识,注意细节,防止出现差错。
学生还需要通过计算和推理,检验解决结果的正确性。
小学低段数学关于“解决问题”策略的研究
小学低段数学关于“解决问题”策略的研究1. 引言1.1 研究背景在小学低段数学教育中,教师们常常面临一个共同的难题,那就是如何有效地引导学生解决日常生活中的各种数学问题。
学前儿童和小学生正处于数学认知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关键阶段,他们的思维方式和学习方式与成年人有很大的不同。
需要深入研究学前儿童和小学低段学生解决问题的特点以及相应的教学策略。
过去的研究多集中在高年级学生的数学解决问题能力上,对于小学低段学生的数学解决问题能力研究相对较少。
小学低段正是学生数学基础知识打下的重要阶段,如何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对于整个数学学习过程至关重要。
有必要深入研究小学低段学生解决问题的特点和相应的教学策略,以提高他们的数学学习兴趣和能力,为将来更深入的数学学习奠定基础。
1.2 研究意义小学低段数学关于“解决问题”策略的研究在当前教育领域具有重要的意义。
首先,研究可以深入探讨学前儿童解决问题的特点,有助于了解其认知发展和思维方式,为设计针对性的教学活动提供依据。
其次,通过探讨小学低段数学解决问题的策略,可以有效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自信心,引导他们主动探索和思考数学知识,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同时,教师在教学中的引导策略和家庭与学校合作的策略也是关键因素,通过研究可以为教师和家长提供有效的指导方法,促进他们的合作与共同努力,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
最后,对小学低段数学解决问题的策略进行实践和评价,可以为未来的教学实践提供经验总结和借鉴,推动学校教育的不断发展和完善。
综上所述,本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价值,对于促进小学低段数学教育的发展和提高教学质量具有积极意义。
2. 正文2.1 学前儿童解决问题的特点1. 想象力丰富:学前儿童具有天然的好奇心和想象力,在解决问题时常常能够提出各种新奇的想法和方法。
2. 直观思维:由于学前儿童的逻辑思维能力尚未完全发展,他们在解决问题时更倾向于依靠直观的感觉和直觉直接得出解决方案。
小学低段数学关于“解决问题”策略的研究
小学低段数学关于“解决问题”策略的研究【摘要】本文旨在探讨小学低段数学解决问题的策略。
在我们介绍了研究背景、研究意义和研究目的。
在通过分析问题解决的步骤,探讨了解决问题的策略,并进行了案例分析和教学实践。
在对研究进行了总结,展望了未来的研究方向,并讨论了实际应用意义。
通过本文的研究,我们希望能够为小学低段数学教学提供有效的策略,帮助学生更好地解决数学问题,提升他们的数学学习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研究对于教育教学实践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也为未来的相关研究提供了一定的参考和借鉴价值。
【关键词】小学低段数学、解决问题、策略、研究、步骤分析、案例分析、教学实践、效果评估、研究总结、展望未来、实际应用意义。
1. 引言1.1 研究背景研究背景:在小学低段数学教学中,解决问题是一个重要的学习内容。
通过解决问题,学生可以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培养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创造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目前许多学生在解决数学问题时存在着困难,例如不知道如何正确理解问题、不知道如何选择合适的解题方法等。
研究如何有效地教授解决问题的策略,帮助学生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随着数学教学理念的不断更新和教学方法的不断探索,研究解决问题的策略也具有理论意义。
通过深入研究问题解决的步骤分析和不同的解决问题的策略,可以为教师提供有效的教学方法和策略,丰富数学教学的内容和形式,推动数学教学不断地向更高水平发展。
对小学低段数学关于“解决问题”策略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1.2 研究意义小学低段数学是学生接触数学教育的起点,数学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对于学生的整体数学学习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解决问题是数学学习的核心,是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数学知识和技能的关键。
通过解决问题,学生不仅能够提升数学思维能力,还能够促进学生的创新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和问题分析能力的提升。
在小学低段阶段,学生的数学基础较为薄弱,解决数学问题时通常会遇到各种困难和挑战。
小学数学“解决问题的策略”研究
小学数学“解决问题的策略”研究1. 引言1.1 小学数学“解决问题的策略”研究通过对小学数学“解决问题的策略”进行研究,可以帮助教师更好地引导学生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培养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创造力。
研究还可以通过实践教学案例分析,总结出比较有效的教学方法和策略,为教育实践提供参考。
本文将从数学问题解决策略的重要性、引导学生掌握问题解决方法、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提升学生的数学素养等方面进行探讨,并通过实践教学案例分析来具体展示研究成果。
将展望小学数学“解决问题的策略”研究的未来发展方向,探讨小学数学教育的启示,为小学数学教学提供有益的借鉴和指导。
2. 正文2.1 数学问题解决策略的重要性数目统计等。
感谢配合!在学习小学数学过程中,解决问题的策略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数学问题解决策略的重要性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数学问题解决策略能够帮助学生规划解题过程,减少思维跳跃,提高解题效率。
通过掌握有效的解题方法和技巧,学生能够在面对复杂问题时不至于手足无措,而是能够有条不紊地一步步解决问题。
数学问题解决策略可以帮助学生建立解题的逻辑思维框架,培养他们的推理能力和创造力。
在解决数学问题的过程中,学生需要通过分析问题、寻找规律、推理证明等步骤,从而锻炼自己的思维能力。
数学问题解决策略还能够帮助学生培养自信心和坚持不懈的品质。
在解题过程中,学生可能会遇到困难和挫折,但通过艰苦努力和不懈尝试,他们能够逐渐发现问题的突破口,找到解决问题的关键,从而提高自己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数学问题解决策略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只有通过不断的实践和训练,学生才能掌握有效的解题方法,培养良好的思维习惯,提高自己的数学素养。
在小学数学教育中,应当重视数学问题解决策略的培养,引导学生养成正确的解题思维和方法。
2.2 引导学生掌握问题解决方法引导学生掌握问题解决方法是小学数学教育中至关重要的一环。
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学生常常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而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可以帮助他们更好地应对挑战。
小学数学“解决问题的策略”研究
小学数学“解决问题的策略”研究【摘要】本文旨在探讨小学数学中解决问题的策略。
首先介绍了小学数学问题解决的基本策略,包括逐步分析、归纳总结等思维方式。
接着对小学生解决问题的思维模式进行了研究,分析了他们在解决问题时的思维过程。
通过实例分析,展示了小学生在实际问题中应用策略的过程。
针对如何培养小学生的解决问题策略,提出了相应的方法和建议。
最后总结了本文的研究成果,分析了小学数学问题解决策略的重要性,并展望了未来在这一领域的研究方向。
本文旨在为小学数学教学提供一些启示和借鉴,帮助学生更好地解决数学问题。
【关键词】小学数学、解决问题、策略、思维模式、实例分析、培养方法、启示、建议、总结、重要性分析、展望1. 引言1.1 小学数学“解决问题的策略”研究概述小学数学“解决问题的策略”研究是一个旨在探讨小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如何有效地解决问题的领域。
随着数学教育的不断深入和发展,如何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成为教育工作者们关注的焦点之一。
小学数学“解决问题的策略”研究倡导通过探究解决问题的基本策略,揭示解决问题的思维模式,并通过实例分析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
通过深入研究小学数学问题解决的基本策略和思维模式,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数学知识,提高解决问题的效率和准确性。
研究还探讨了如何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为教育工作者提供了可操作的策略和方法。
本文将从多个角度对小学数学“解决问题的策略”进行深入研究,通过分析实例和总结经验,探讨未来小学数学解决问题策略研究的发展方向和趋势。
希望通过本文的研究和讨论,可以为小学数学教育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为学生解决数学问题提供更有力的支持和指导。
2. 正文2.1 小学数学问题解决的基本策略探究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面临各种各样的数学问题,如何有效地解决这些问题成为教师和家长共同关注的焦点。
小学数学问题解决的基本策略是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思维能力和创造力。
学生需要掌握各种数学概念和方法,并且能够灵活运用这些知识来解决问题。
小学数学“解决问题的策略”研究
小学数学“解决问题的策略”研究1. 引言1.1 研究背景数统计等。
【研究背景】的内容如下: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常常面临着各种各样的问题,如何有效解决这些问题成为了教师们关注的焦点。
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数学知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研究数学问题解决的策略显得尤为重要。
过去,教师们往往只注重教授解题的方法,忽视了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探讨小学数学问题解决的策略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是探索小学生在数学学习中解决问题的策略,分析其问题解决的思维过程和方法,帮助提高小学生的解决问题能力和数学思维能力。
通过研究问题解决的基本策略和流程,进一步了解启发式算法在问题解决中的应用,并通过案例分析展示具体解决问题的方法。
通过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帮助小学生在解决问题过程中思维更加灵活和敏捷,提高解决问题的效率和准确率。
通过本研究,旨在为小学数学教育提供有效的教学方法和指导,促进学生对数学学科的理解和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本研究也旨在为未来的研究提供参考和借鉴,进一步完善小学数学“解决问题的策略”的理论体系,推动数学教育的发展和创新。
2. 正文2.1 解决问题的基本策略解决问题的基本策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是理清问题的关键信息,明确问题的要求和限制条件,将问题分解为更小的子问题;其次是采用适当的方法和策略来解决问题,例如利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尝试不同的解题思路,建立数学模型等;第三是灵活运用逻辑推理、数学运算和图形分析等技巧,寻找问题的规律和特点,不断优化和调整解题思路;最后是进行反思和总结,在解题过程中发现和纠正错误,积累解决问题的经验和技巧,提高解决问题的效率和准确性。
这些基本策略可以帮助小学生在数学问题中迅速定位问题、有效分析问题、灵活解决问题,培养他们的问题解决能力和数学思维能力。
通过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和训练,小学生可以逐步掌握并运用这些基本策略,提高他们的数学学习水平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数学教学中培养小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策略的研究5篇
数学教学中培养小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策略的研究5篇第一篇:数学教学中培养小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策略的研究数学教学中培养小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策略的研究》结题报告一、课题界定:“解决问题的策略”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重要板块,对培养学生多个方面的能力发挥着十分重要作用,渗透在数学教学的各个环节,高年级的教学应该侧重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灵活性,并鼓励学生对不同的策略进行比较、分析、综合,从中选出最好的方案。
解决问题不只是获得具体问题的答案,更重要的是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获得的发展,使学生根据掌握的解决问题的策略解决生活中遇到的问题。
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有计划、有目的地运用各种方法进行思维训练。
如在解决问题的教学中应重点加强对数量关系、解题思路的训练,使学生逐步形成良好的思维习惯。
所以我申报了关于“数学教学中培养小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策略的研究”这一课题。
希望通过这一课题的研究,能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在平时的教学中,能时刻的关注对学生数学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把培养学生解决问题、分析解题思路和数量关系放在教学的首位。
二、课题研究需解决的问题在《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中,无论是总体目标还是分段目标,都明确表述了培养学生解决问题能力这一目标。
解决问题的能力是数学教学的重要标志。
因而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是教育学与心理学研究所探讨的重要方面,尤其在小学数学教学活动中,处于一种核心地位。
然而教师对小学高年级学生数学解决问题能力的特点及如何培养他们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却不是很清楚。
作为新课程教学中的一个重要教学板块,“解决问题”伴随着数学学习的整个过程。
这对于课程改革、课堂教学改革以及教师的专业成长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积极探索新课程标准下的“解决问题的策略”教学的新方法值得每一位数学老师思考。
1、使学生有一定的数学意识,能主动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来理解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
2、掌握一些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
3、学会与人合作,并能与他人交流思维地过程和结果,并对自己的解题方案进行反思。
小学数学“解决问题的策略”研究
小学数学“解决问题的策略”研究小学数学是小学阶段学生学习的重要科目之一,数学解决问题的策略是小学数学教学的核心之一。
通过研究数学解决问题的策略,可以帮助提高学生的数学解决问题能力,促进他们的数学学习。
本文将从数学解决问题的策略的概念、重要性、目标、实现方式等方面展开研究,希望可以为小学数学教学提供一些有益的启示。
一、数学解决问题的策略的概念数学解决问题的策略是指解决数学问题时所采用的一系列方法和步骤。
它包括了问题的理解、分析、解决和验证等环节。
数学解决问题的策略是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形成的一种思维方式,它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解决数学问题,提高他们的数学素养。
数学解决问题的策略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具有重要的意义。
它可以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在解决数学问题的过程中,学生需要对问题进行分析、归纳、推理,这有助于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通过解决各种不同类型的数学问题,学生可以逐渐提高自己的问题解决能力。
数学解决问题的策略可以促进学生数学知识的应用。
通过解决问题,学生可以将学到的数学知识运用到实际问题中,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数学解决问题的策略可以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解决数学问题是一项具有挑战性的任务,通过解决问题,学生可以感受到数学的魅力,从而对数学产生兴趣,并且愿意主动学习数学知识。
数学解决问题的策略的目标是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解决问题习惯,提高他们的数学解决问题能力。
具体而言,数学解决问题的策略的目标包括:1.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学生要能够主动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从而能够更好地进行问题的解决。
2.培养学生的解决问题能力。
学生要能够熟练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技巧,灵活应用各种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3.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学生需要通过合作来解决问题,在交流合作中提高问题解决的效率和质量。
4.培养学生的反思能力。
学生要能够对自己解决问题的过程进行反思,总结经验,不断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苏教版小学数学解决问题的策略研究
苏教版小学数学解决问题的策略研究引言数学是一门抽象而又具体的学科,它不仅是一种工具,更是一种思维方式。
小学数学教育是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的重要阶段。
苏教版作为小学数学教材的一种出版体系,以其理念新颖、内容丰富的特点,深受教师和学生的喜爱。
本文将从苏教版小学数学教材的特点出发,分析解决问题的策略,并探讨如何在教学中更好地引导学生运用这些策略解决问题。
一、苏教版小学数学教材的特点1. 注重生活联系苏教版小学数学教材以生活为背景,注重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的联系。
教材中的问题多以生活中的情境为背景,贴近学生的日常生活,赋予问题更强的感染力和实践性。
2. 强调问题解决苏教版小学数学教材注重培养学生的解决问题能力,突出问题解决的重要性。
教材内容设计精心,题型多样,既有基础的计算题,也有启发性强的综合题,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掌握数学知识和技能。
3. 引导学生思考苏教版小学数学教材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强调数学的探究性和启发式教学。
教材中提出的问题常常涉及实际情境,要求学生通过思考、推理和探究找出问题的解决方法,从而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创新能力。
二、解决问题的策略1. 理清问题解决问题的第一步是理清问题的意义和要求。
学生在遇到问题时,首先要仔细读题,理解问题的背景和要求,确保自己对问题有清晰的认识和理解。
2. 寻找规律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提出问题的规律和特点是非常重要的。
学生需要从问题中寻找出现的规律,例如找出数列中的规律、计算图形的面积和周长的规律等,从而引导学生进一步解决问题。
3. 运用适当的方法解决问题的方法多种多样,学生需要根据问题的特点和要求选择合适的解决方法。
有些问题可以通过直接计算得到答案,有些问题需要进行逻辑推理,有些问题则需要进行图形判断和分析。
学生需要根据问题的情境和要求选择适当的方法进行解答。
4. 检查和验证在得出答案之后,学生需要对答案进行检查和验证。
检查答案是保证问题解决正确的重要一步,学生可以通过重新计算、类推检验等方法对自己的答案进行验证,确保答案的正确性。
【原创】小学数学“解决问题“有效策略研究课题开题报告
小学数学“解决问题”有效教学策略研究开题报告一、课题基本情况1.课题名称:《小学数学“解决问题”有效教学策略研究》二、课题研究的背景及意义(一)研究背景:1、学生发展需要小学数学“解决问题”教学是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知识、开发智力的一个重要方面,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占有重要地位,是素质教育要求下注重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体现。
新教材打破了传统的以“应用题”作为一个独立教学领域的格局,而是涉及到:“数与代数”“图形与几何”“统计与概率”“综合与实践”的每一个方面,成为各部分知识有机联系的融合剂,在教学中不再是孤立的教学过程,而是融合在各个领域中,综合运用有关的知识与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积累学生的活动经验,提高学生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
2、新课程标准要求需要《数学课程标准》在解决问题方面明确地提出了――要“形成解决问题的一些基本策略,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发展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要求。
经过认真分析后我们发现:新课标关注的是学生对知识生成过程中的掌握与理解,注重的是学生的思维情况和数学学习能力,而我们在教学中只注重“双基目标”的达成,忽视了思维训练与学习能力的培养,在方法上以模仿套用代替创新与生成,忽视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最本质的东西――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也就是用数学的眼光看问题、分析问题,用数学方法思考问题、解决问题,其后果是学生的数学综合素质不过硬,不能在数学问题的解答上游刃有余。
3、教与学现状的需要通过教学实践,我们发现,“化整为零”的编排造成了许多教师错误认为“应用题教学已经边缘化”,错误认为“解决问题”的教学并不重要。
教师对“解决问题”教学的漠视与不得要领,导致了学生抽象思维能力、分析推理能力日渐薄弱,具体表现为“学生看不懂文字表述的实际问题”、“两步计算实际问题学生找不着思路”、学生两极分化情况严重,到中高年级部分学生已经不会解答应用题,对数学学习失去兴趣和信心等等。
苏教版小学数学解决问题的策略研究
苏教版小学数学解决问题的策略研究一、了解问题解决数学问题的第一步是了解问题,包括理解问题中涉及的数学知识点、关系和条件。
在苏教版小学数学中,问题可能涉及到的知识点有加减乘除、面积周长、分数比例等,学生需要通过认真阅读问题,了解问题的背景和条件,逐步梳理问题的逻辑关系和解题思路。
所以教师在教学中应该引导学生注重问题的文字描述和相关数学概念的联系,帮助他们建立对数学问题的直观认识和理解。
二、分析问题在了解问题的基础上,学生需要对问题进行分析,理清问题的逻辑思路和解题方法。
苏教版小学数学强调的是数学问题的启发式解决方法,即通过启发式的思维,引导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问题。
对于一个涉及到面积的问题,学生可以通过画图、列式、估算等方式进行思考,找出最合适的解题方法。
教师在教学中应该鼓励学生运用多种方式对问题进行分析,不断探索和实践,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他们的灵活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寻找解题方法四、实际应用苏教版小学数学注重数学知识与实际应用的结合,要求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不仅要掌握数学知识,还要能够将所学的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解决实际问题。
教师在教学中应该引导学生将所学的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相结合,注重数学的应用和实际意义,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五、总结反思解决问题的最后一步是总结反思,学生需要对解题过程进行总结和反思,包括复述问题、总结解题方法、对解题过程进行评价和改进等。
在苏教版小学数学中,解决问题的总结反思是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升华和提高,通过总结反思能够帮助学生加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提高他们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师在教学中应该引导学生不断总结、反思,并提供有效的指导和帮助,帮助他们不断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小学数学“解决问题的策略”研究
小学数学“解决问题的策略”研究引言小学数学教育是培养学生数学思维和解决问题能力的重要阶段。
而解决问题的能力不仅是数学教育的重点,也是学生终身受益的重要能力。
对小学数学“解决问题的策略”进行深入研究,不仅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成绩,更是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
本文将探讨小学数学“解决问题的策略”,并提出相应的研究方法和建议。
解决问题是数学教育的重要目标之一。
小学阶段的学生,通常在加减法、整数、分数、几何图形等方面遇到各种问题,通过灵活运用各种解决问题的策略,来解决各种数学问题。
解决问题的策略包括但不限于:找规律、逆向思维、图形解法、列方程、分解组合等。
1.找规律找规律是解决数学问题的重要方法之一。
学生可以通过观察数字之间的变化规律,来发现解题的规律,从而快速解决问题。
一道求“1、3、5、7、9组成的数列的第n项”的题目,学生可以通过观察数字间的差值,来找到解题的规律。
2.逆向思维逆向思维是解决数学问题的另一种方法。
通过逆向思考,学生可以找到问题的关键信息,从而迅速找到解题的方向。
一道“两个数的和是20,差是6,求这两个数”的题目,学生可以通过逆向思考,利用附加条件来解题。
3.图形解法图形解法是解决几何问题的重要方法。
通过画图解题,学生可以更直观地理解问题,并找到解题的思路。
一道“矩形的周长是20厘米,面积是16平方厘米,求矩形的长和宽”的题目,学生可以通过画图来解题。
4.列方程列方程是解决代数问题的重要方法。
通过将问题用方程形式表示,学生可以更清晰地理解问题,并用数学方法解决问题。
一道“小明的年龄是小红的2倍,三年后,小明的年龄是小红的1.5倍,求小明和小红目前的年龄”的题目,学生可以通过列方程来解题。
5.分解组合分解组合是解决问题的另一种策略。
通过将问题分解成若干部分,然后组合起来,学生可以更有效地解决问题。
一道“有12个苹果,要分给3个小朋友,每个小朋友至少要分到一个苹果,一共有多少种分法”的问题,学生可以通过分解组合来解题。
小学数学“解决问题”教学策略的实践研究
小学数学“解决问题”教学策略的实践研究摘要:随着新课改的深化和改革,小学生数学教学要求逐渐提高。
为了培养我院小学教育专业学生在未来的工作中,更好的辅导提升其授课学生的数学问题解决能力,需要帮助其结合自身的需求和生活经验,深化数学理解,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为此,我院在教学期间为学生大量引入具体生活事例融合课程,帮助学生提升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作为教育工作者可以完善有效的教学策略,引导学生参与真实生活中的数学问题解决过程,激发他们的兴趣和动手能力。
这样不仅有助于提高小学教育专业学生自身的数学解决问题能力,也能促进其在未来的教学工作中整体进步。
希望以上建议对教育工作者提供一些参考和帮助。
关键词:小学数学;解决问题;教学策略通过提升小学生数学问题解决能力,不仅增强智力开发,还培养学习兴趣。
因此,教师应将学生置于主体位置,提高学生学习主动性和参与性,让他们在学习中不断发现、提出和解决问题。
一、小学生"解决问题"过程中的不足在教学过程中,针对小学生数学“解决问题”学习中的困难和问题进行了专门调查。
结果显示,学生在学习“解决问题”时主要存在审题能力、分析能力、应用能力方面的问题,这造成了解题困难,并最终影响了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
首先,在审题能力方面,小学生虽然认识的汉字已经足够应用,但在审题能力上却存在着收集信息能力较差的问题。
许多情况下,学生阅读完一遍题干后,往往无法清晰地筛选出题干中的有用信息。
他们需要在教师的点拨或者提示下才能够找到问题的重点,缺乏有意识地进行针对性思考的能力,审题的效率和能力都比较低。
其次,在“解决问题”的分析能力方面,学生在教师教过的题目上解答起来比较顺手。
然而,一旦出现数量关系或语言顺序的变化,学生的解题效率就会明显降低。
原因在于教师在教学中经常会告诉学生一些“规律”,例如遇到“多”就用加法,遇到“倍”就用乘法。
虽然学生能够正确给出答案,但对“解决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却理解不清,这影响了学生分析能力的提升。
小学数学解决问题教学的策略研究
小学数学解决问题教学的策略研究摘要:小学数学解决问题是数学学习中的重要环节。
本文以小学数学解决问题的教学为研究对象,以探究小学数学解决问题教学的策略为研究目的,从问题意识、解决策略和评价方法三个方面对小学数学解决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探讨。
该研究表明,在小学数学解决问题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策略和给予学生正确的评价方法是非常重要的。
问题意识是指学生思考问题时的敏感度和主动性。
在小学数学解决问题教学中,我们应该教育学生,让他们认识到数学解决问题的过程是通过不断地提问来实现的。
因此,意识到问题的存在是解决问题的前提。
小学生的认识水平有限,需要教师通过生动的示范和具体的实践帮助他们提高对问题的敏感度和认识问题的能力。
在教学中,教师应从日常生活、实际情境中引导学生产生问题,使学生能够形成爱提问的习惯,如:“叶子为什么是绿色的?”“月亮为什么圆?”“火车为什么能行驶?”等等。
随着问题的逐渐提高,学生的问题意识也会逐渐得到培养。
进而,学生能够在数学问题中看到问题,提问问题,并正确地处理问题。
解决策略是指在数学解决问题中所采用的一种思维方法或行动方式。
在小学数学解决问题教学中,教师应该引导学生自主探究解决问题的策略和方法。
首先,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兴趣爱好,通过有趣的问题、实际情境等启发学生探索策略,如:问题解法、找规律、抽象与推理、归纳法等,然后采用具体的实践操作,让学生亲手尝试,通过失败而得到反思,在失败中寻找策略和方法。
最后,通过讲解和讨论,让学生更好地理解策略和方法。
例如,在小学二年级数学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小狗重量”的问题来引导学生使用抽象与推理的方法解决问题。
首先,让学生将8只小狗的重量编号为A、B、C、D、E、F、G、H;然后,让每只小狗配对,构成4个对,得到A+B=C+D=E+F=G+H=14kg,再通过推理得到A+D=G+J=12kg;最终,让学生自行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并进行讨论和讲解。
苏教版小学数学解决问题的策略研究
苏教版小学数学解决问题的策略研究随着数学教育的不断发展,教育界对小学数学教育的重视越来越高。
而苏教版小学数学教材作为国内数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一直引领着小学数学教育的发展方向。
解决问题是数学学习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是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重要途径。
本文将对苏教版小学数学解决问题的策略进行研究,旨在探讨如何通过苏教版小学数学教材,开展有效的问题解决教学,提高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
1.问题情境丰富多样苏教版小学数学教材中,问题情境设置丰富多样,既有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也有与学生生活密切相关的问题,这样的问题情境有利于学生的接受和理解。
在三年级的《运算与法则》中,有一道问题是:“小芳买了1袋米,重8千克;小玲买了3袋米,重24千克。
这些米加一起多重?”这样的问题情境使学生能够将数学知识与日常生活相结合,激发学生的兴趣,增加学习的趣味性。
2.问题设置贴近生活实际苏教版小学数学教材中,问题的设置贴近生活实际,便于学生理解,并能够引发学生的思考。
在四年级的《分数》一章中,有这样一道问题:“一块绳长8.4米,剪成3段,第一段是2米,第二段是2.6米,问第三段是多长?”这样的问题具有一定的挑战性,能够促使学生思考并解决问题。
3.注重启发式教学在教学过程中,苏教版小学数学教材注重启发式教学,通过问题设置和引导,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探究欲,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1.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善于利用问题情境丰富的特点,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师可通过提问、展示一些有趣的问题情境等方式,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能够在愉快的氛围中学习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技巧。
2.设置启发性问题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善于设置启发性问题,引导学生主动探究。
启发性问题能够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教学《小数的加减法》时,可以设置这样一个问题:“小明和小华一起做数学作业,小明做对了的题目数是小华的2.5倍,如果两人一共做对了24道题目,问小华做对了多少道题目?”这样的问题能够引起学生对于解决问题的思考。
小学数学“解决问题的策略”研究
小学数学“解决问题的策略”研究1. 引言1.1 研究背景小学数学“解决问题的策略”研究的背景可以追溯到教育学和心理学领域对学生问题解决能力的重视。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学生所面临的问题越来越复杂多样化,传统的机械式记忆和计算已经无法满足现实生活中的需求。
教育界提出了培养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重要性。
而小学数学作为基础学科,数学解决问题是数学学习的核心内容之一。
通过解决问题,学生可以将抽象的数学知识与具体问题相结合,提高数学学习的实用性和趣味性。
探索小学数学解决问题的策略对于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和解决问题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目前,关于小学数学解决问题的研究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
如何更有效地引导学生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策略,如何针对不同阶段学生的特点制定具体的解决问题方案等,都是当前研究亟需解决的问题。
开展小学数学“解决问题的策略”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研究背景结束】。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是为了探究小学数学教育中解决问题的策略,帮助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更好地运用和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提高他们的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研究数学解决问题的基本策略和步骤,可以帮助教师更好地指导学生,让他们更快地理解和掌握知识。
研究小学生解决问题时常见的困难,可以帮助教师更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帮助学生克服这些困难。
培养小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是数学教育中的重要目标,通过研究和总结解决问题的策略,可以为教师提供更多的教学方法和策略,帮助学生更好地发展他们的数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推动小学数学教育的发展。
2. 正文2.1 数学解决问题的意义数学解决问题的意义是数学教育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它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提高数学的学习兴趣和成绩,还可以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意识。
通过解决问题,学生可以动脑筋、思考,找到问题的根本原因和解决方法,从而提高他们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解决问题还可以帮助学生培养耐心和毅力,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同时也可以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数学知识,从而提高学习效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数学解决问题基本策略研究》课题小结顺昌县实验小学黄利荣从214年“小学数学解决问题的基本策略研究”这一课题确立以来,两年多来,本课题的研究与课堂教学实践研究紧密结合,有效促进了学生解决问题策略的形成,切实提高了学生解决问题的策略意识,完成了研究预设的目标任务。
现对课题研究情况总结如下:一、研究背景。
1.重视问题的解决是数学课程标准的一个显着特点。
数学课的根本目的是使所有学生获得解决他们日常生活中遇到的数学问题的能力。
小学阶段学生学习数学应立足于他们的终身学习和发展服务,让每一位学生学得有用的数学。
让学生从小能形成解决实际问题的基本策略就是以这一点为出发点。
本课题从学生学的角度,探索学生解决问题时选择基本策略的过程,形成了怎样的策略?对学生今后学习数学有什么样的实践意义?即对学生解决问题的策略形成的有效性进行研究。
通过研究达到提高学生良好的解决问题的能力,达到标准对学生的总体目标要求都具有很强的理论意义与实践意义。
2.国内外“解决问题”研究现状决定解决问题策略研究对实践课程标准的重要性。
20世纪80年代以来,国际数学教育界提出“问题解决”这一重要概念,明确提出“具有解决数学问题能力”是数学课程的重要目标之一。
面对知识经济时代和信息科技发展的需要,我国教育部2001年7月颁布的《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课程实验稿)》中,也明确规定:形成解决问题的一些基本策略,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发展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不难看出,“解决问题”不仅是数学学习的目的,而且也是数学学习的重要方式。
3.北师大版教材的特点决定“小学数学问题解决基本策略的研究”的必要性义务制教育北师大版教材中对问题解决没有单独列为“章节”,而是渗透、融合在各个知识点中;为了让学生建立更明确的问题解决策略,帮助学生更容易地解决问题,在上述背景下,提出了小学数学解决问题的基本策略研究的课题,让学生面对实际情景自己阅读、收集信息,用数学的语言、数学的思考方法来解释一些复杂的现实情景,用数学的眼光来寻找生活中的数学问题,用数学的角度来制定解决问题的策略,并且用数学的逻辑推理把获得的结果放回到实际情景中去检验,以此来实现培养学生数学素质的最终目的。
三、课题界定。
问题:是指没有现成方法可以解决的情景状态。
数学问题:是指不能用现成的数学经验和方法解决的一种情景状态。
解决问题:是一种非常有意义的学习活动。
首先解决问题是学生进行数学思考的历程,解决问题的实质是数学思考,数学地思维。
其次解决问题也是一种积极探索和克服障碍的活动过程。
它所采用的途径和方法是新的,至少其中某些部分是新的,这些方法和途径是已有数学知识和方法的重新组合。
这种重新组合通常构成一些更高级的规则和解题方法,因此数学解决问题的过程又是一外发现和创新的过程。
第三数学问题一旦得到解决,学生通过解决问题的过程所获得的解决问题的方法就成为他们认知结构的一个组成部分,这些方法不仅可以直接用来完成同类学习任务,还可以作为进一步解决新问题的已有策略和方法。
解决问题的策略:是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动态过程,是人们对要解决的问题进行深入的思考,并寻找各种方法加以解决,从中找到解决问题的有效途径(或最有效的解决问题的方法)的充满智慧的思维活动的过程,这中间有学生的分析、思考、选择、判断、对比、优化等一系列复杂的思维活动。
“策略”应诠释为一种选择的过程,而不仅仅是一个个具体的方法。
四、研究目标。
1、促进小学生数学学习中解决问题策略的掌握。
通过研究,概括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解决问题的具体策略,让学生通过学习,掌握解决问题的基本策略,体验解决问题的基本策略,促进学生解决问题策略的形成,同时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发展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2、组织编写“解决问题基本策略”的校本课程。
借助苏教版国标本教材,通过研究和实施小学数学解决问题策略,进行校本课程的组织编写,探索出有效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策略的途径与方法。
3.转变“教”、“学”方式。
通过本课题的研究与实践,规范数学教师课堂教学行为,引导教师在参与课题研究过程中丰富和提升自身的专业素养,努力形成扎实、朴实、有效的课堂教学风格,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形成本校数学学科的发展特色。
4.形成研究报告,通过专家组结题,展示研究成果。
五、研究内容。
小学生须初步学会从数学的角度提出简单的问题,并能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解决问题,探索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并试图寻找其它方法,发展应用意识,能借助计算器,学会与他人合作等方式形成解决问题的一些基本策略,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发展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并能与他人交流思维的过程和结果。
关于小学生解决问题基本策略研究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内容:1.小学阶段在数学学习中学生掌握哪些解决问题的基本策略。
2.小学阶段学生怎样选择与优化解决问题的基本策略。
3.“小学生数学学习中解决问题的基本策略”校本课程的开发。
六、研究方法。
本课题具有鲜明的理论联系实际的特点。
在课题研究过程中,我们采用了调查法、行动研究法、经验总结法等。
我们力图用教育教学理论来指导小学数学教学实践,从而探索实施课程标准背景下“小学数学解决问题基本策略研究”的研究成果。
七、研究过程。
第一阶段:申报紧紧依据课题申报申请表的要求,进行课题方案的设计。
广泛收集有关“小学数学解决问题基本策略研究”方面的文献资料。
拟定课题实施方案,进行了开题以及申报工作。
第二阶段:注重开拓重视实践研究的过程,是学习的过程、实践的过程、开拓创新的过程。
按照课题计划,边研究比较“苏教版”和“上教版”教材,上教版数学教材没有专门编写一个“解决问题基本策略”的单元,小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缺乏系统的有关解决问题策略的学习,会影响小学生问题解决时策略的应用以及对解决问题策略的应用体验,影响小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提高。
因此策划设想在我校三至五年级三个年级中依次填入列表法和画直观图(包括画线段图)、枚举法和倒推法、替换法假设发和替换法。
采用列表法后信息齐全清晰,填表整理能帮助学生把握住实际问题里的数学内容,有利解决问题;画图法能引导学生借助直观进行分析,由于有了直观为依托,方便学生形象思维,帮助解决问题;枚举可以把问题中出现的状况逐个罗列,从而完整、不重复、不遗漏地找出问题的答案;逆推的方法可以根据所得到的结果一步步倒推,依据这种结题思维解决问题,发展学生的逆向思维;遇到比较困难的的问题时可以假设替换,例如在公园租用大船和小船的问题,可以把大船上的人数替换成小船上的人数,然后看看全部的人数中包括了放多少份小船的人数即可可以解决问题;转化是解决问题的常用策略。
转化能把新颖的问题变成已经认识、已能解决的问题,从而创造性地利用已有的知识、经验;转化能把复杂的问题变成较简单的问题,从而便捷地找到问题的答案。
利用校本课程在教学实践中边实践边反思,在每个教学策略的教学中场采用这样的教学模式:创设情境—启发引导一尝试反馈一交流讨论一内化感悟一交流总结一巩固解决问题。
经历了几个学期的学习和体验,学生有了初步的解决问题的策略意识,掌握了一些解决问题的基本策略,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了,利用策略解决问题的意识增强了。
第三阶段:总结反思,积聚研究成果。
课题研究过程扎根于实践。
结合苏教版,研究教材和尊重教材编写意图,结合学生数学解决问题策略的形成过程,恰当处理教材,设计学生需要的、乐于探究的、适合学生发展的数学活动,达成教学目标,优化学习过程,提高解决问题形成的有效性。
在课题研究过程中,自觉进行校本课程的编写工作,积极在教学中实践,主动撰写课题研究随笔;先后进行课程开发、教材分析、教学设计、课堂教学实践讨、教学反思、撰写教学案例和撰写结题报告等活动。
八、研究成果。
1.甄别小学数学解决问题的“策略”与“方法”。
正确认识“策略”是什么,才能准确把握教学目标,也才能设计出科学合理的教学活动,促进学生解决问题策略的有效形成。
这是研究小学生解决问题策略形成的理论基石。
通过研究,我们发现学生策略的形成主要表现在:学生在教学活动中体验方法的具体内容,体验方法的使用要领,体验方法的价值,体验方法的广泛应用,使学生掌握方法,赞赏方法,形成策略。
为达成教学目标,从以下两点研究总结学生策略形成的过程。
第一,抓住一个“点”,让学生经历解决问题的过程。
综观现在解决问题的策略教学的课堂教学或教学设计,总觉得缺点什么。
就拿列表方法解决问题来说吧:都是教师告诉学生要解答这题先要列表,然后让学生依据现成的表格把表填完整,再根据表格思考数量关系并解答。
但是为什么要列表?学生还是不清楚,只是老师说“要列表”,所以学生就按老师的要求列表,可能不能有这样的情况发生:以后解题时,老师没有说,因此就不列了,也就是学生并没有形成这样的策略,没有把列表变成自己的自觉行动。
教材中的“解决问题的策略”,是学生用智慧解决问题的全过程,不应该是仅仅局限在“方式方法”的这个具体的点上。
但是,教学应该通过这个“点”,让学生经历解决问题的过程,理解掌握具体的“方式方法”,并能灵活地运用,真正体会到“策略”的价值。
第二,突出一个“面”,让学生参与策略的形成过程。
这里所指的“面”,一方面是指教师在教学一种策略时应从整体上把握教村内容,让学生在掌握方法的基础上形成策略。
另一方面是指整个小学数学阶段不同策略的相互渗透与运用。
策略的形成可能是一个学期能养成的,也可能是整个小学阶段或更长的时间形成的,是具有全面性、整体性和时效性。
例如,“画线段图”解决问题的策略,“列表”解决问题的策略等。
教学中通过“引发需要——尝试交流——回顾方法——感悟策略”等几个主要环节。
让学生对实际问题的解决中从直观的操作解决过度到方法的抽象,反思提升,实现了学生经历知识的建构过程,实现了学生思维的有效发展。
使学生养成自觉选择解决问题的策略,具有择优的品质。
策略是学生为解决问题而展开数学思维时的尝试、选择、优化的过程。
我们需要努力的去把握学生思维的动向、把握学生思维的脉搏。
对于学习数学来说,策略是学生解决一类问题时选择方法的意识。
方法是策略的构成要素,策略是方法的概括。
策略必须通过方法的展示来感悟和提炼。
如果我们能学会“求异+求同”的思维方式,也许我们可以减少许多类似的困惑,增强对新理念、新教材的把握和处理能力。
因此在教学中将“策略”诠释为一种选择“方法”的过程更确切。
2.小学生在数学学习中体验和掌握解决问题基本策略的实践。
从三年级起,每学期穿插进一个或者两个“解决问题的策略”。
让小学生掌握和体验一些解决问题的基本策略,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发展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是《数学课程标准》确定的课程目标之一,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贯彻落实课程目标。
3、校本课程的形成是小学数学解决问题基本策略研究的基石本课题通过实践研究,开发一门“小学数学解决问题基本策略”的校本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