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金发象征主义诗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李金发象征主义诗歌
【篇一:李金发象征主义诗歌】
本文从李金发的创作入手,评论了李金发在中国新诗史上的地位和作认为李金发引进和创作的象征主义诗歌在诗歌形式和诗歌意象方面具有开创性的意义和价值。
关键词李金发象征主义诗歌历史地位一提起李金发的名字, 许多人并不陌生, 因为他总是和一个诗歌流派紧密联系在一起。
这个诗歌流派在20年代中后期风靡一时, 虽然它不属于诗歌发展的主流, 但它断断续续地影响了中国新诗坛70余年, 迄今诗坛上最前卫的现代诗派, 仍能从它那儿追溯到或明或暗的承接关系, 它就是象征诗派, 而象征诗派的创始人和主要代表便是李金发。
象征主义并非中国产舶来品0,李金发则是介绍它到中国诗里来的正因为如此,当年名不见经传的20 余岁的李金发名噪一时, 尽管从他成名起批评便伴随着他, 而他的诗作虽多名作却极少, 但是, 他在现代中国的诗歌发展史上却占据着重要的位置, 他对中国新诗发展的贡献, 具有开创性的意义和价值。
象征主义产生于19世纪中叶的法国, 其先驱者是查理#波特莱尔charlesbaudelaire, 1821) 1967) 他以其诗集5恶之花6 和文学理论著作 5美学探奇6、5浪漫派艺术6, 从创作实践到理论倡导, 充分阐示了象征主义诗歌的主要特征: 在题材上, 他一反浪漫派末流歌咏风花雪月的陈词滥调, 把艺术的视野转向城市生活的喧嚣丑恶和现代人们内心的苦闷颓废。
他说: 在我看来,把恶之美提炼出来是有趣的。
0 在艺术方法上,他打破浪漫主义和现实主义传统的直抒胸臆和客观白描等艺术手段, 主张用有声有色的具体物象来暗示显现内心的微妙世界。
他认为人的内心活动与外在事物之间存在契合与感应的关系, 自然界的气象万千和草木风云都是可以向人们发出感应气息的象征的森林0。
波特莱尔的这些艺术原则,后来就成了象征主义诗歌流派以及整个现代诗派的基本倾向和艺术手法。
到19 世纪80年代, 象征主义作为一个新崛起的诗派正式形成, 代表人物是保尔#魏尔伦paulverlaine, 1844) 1896) (arthurrimbauol, 1854) 1891) 和史推方#马拉美 stphane mallrm 1842)1898) 。
通过他们的创作实践和理论追求, 法国象征主义形成了系统的理论和方法, 开始向世界范围扩
展, 到了 20 世纪20 年代, 已经演变成一个风靡一时的世界性的现代
派文学运动, 并感召和吸引了一个正在法国留学的中国青年李金发。
李金发 1900)1976) 又名李淑良, 广东梅县人。
他小学毕业后就到香
港罗马书院接受英国式的文化教育, 岁便远赴法国, 学习美术及雕塑。
李金发从年起开始写诗。
他此时受了种种压迫, 所以是厌世的, 思想是颓废的,神奇的, 以是鲍
特莱的 5恶之花6, 第十五卷第六期1999 年12 云南教育学院学报vol. 15 december1999 19 1920 他亦手不释卷,同情地歌咏起来, 此
时唯丑的人生) 李金发的这种颓废和悲观思想也可以从他的雕塑中得
到证明,曾有人进到他的雕塑间, 看到他的作品大都雕刻的是人类作
呻吟或苦楚之态, 令人如入鬼魅之窟。
1923年春,李金发把他的诗集 5微雨6 5食客与凶年6寄给周作人,
希望一经品题,声价十倍0。
两个多月后周作人回信, 给我许多赞美的话,称这种诗是国内所无, 别开生面的作品。
0 1925年,李金发的诗歌
开始在 5语丝6、5小说月报6、5文学周刊6 等刊物上陆续发表。
之后, 诗集 5微雨6、5为幸福而歌6、5食客与凶年6 也相继出版。
李金发创作伊始便深受法国象征主义诗歌的影响和熏陶。
他曾明白
地说他最初是因为波特莱尔及魏尔伦给李金发的最大启示就是对丑
恶的现实人生的憎恶及对空幻的人生和艺术美的追求。
和波特莱尔
一样, 他用诗歌很甜蜜地说出腐败之死, 而且细话他们底坟墓的秘密
到美的耳朵内。
0 人若谈及我的名字, 倨傲里带点mchant 爱秋梦与
美女之诗人0概括了李金发的诗歌内容及他的追求之主要倾向。
悲哀和梦幻是李金发身处异地的痛苦心境的寄托, 也是他的诗歌的一
个重要主题。
他的诗中总是充斥着一种矛盾痛苦、愁绪忧思、悲观
厌世的情绪, 反复出现的是自我的没落衰颓形对生命欲揶揄的神秘及
悲哀的美丽0。
lu 在他的诗中, 有对美的追求渺茫的绝有对人生命运
悲苦的感叹,有对爱情失望之后的悲哀, 还有对死亡和坟墓的赞颂等。
如他那首著名的 5有感6, 他反复咏叹: 血在我们/脚上, 生命便是/死
神唇边/ 生命易逝0的老生常谈经过诗人极伤感极凄艳的表达, 给人
一种强烈的震撼, 仿佛进入到神秘、玄妙的幽微境界里, 感受到生的
无望和死的无常。
又如他的 5生活6, 诗中充满了死亡的形象: 无数
蝼蚁0销磨的尸首, 眼球0等。
诗人所要表达的主旨是: 生活的归宿
就是死亡, 人生的舞台无异于荒漠的大坟场。
现实如此, 作为诗人内
心世界象征的梦境与幻觉, 更充满了诡异和荒诞。
如 5寒夜之幻觉6,
全诗描写了冬夜在寒冷的感觉里产生的幻象, 巴黎亦枯瘦了,可望见之
寺如死神之手。
/seine 河之水, 奔腾在门下, 泛着无数人尸与牲畜。
0写得既惊骇恐怖, 又孤寂凄清, 让人毛骨悚然, 不忍卒读。
歌唱女性和爱情, 是李金发诗歌创作的又一个主题。
他曾说: 有生命
统一之快感的人。
能够崇拜女性美的社会,就是较进化的社会。
0 而
他自己愿永久做爱情诗, 因为女性美, 是可永久歌咏而不倦的。
0 lv
在他的第一部诗集5微雨6 爱情诗占了一半多。
而这集多半是情诗。
0李金发的爱情诗仍未脱离他失意痛苦的心境, 大多是一些回忆旧日
情爱, 吟诵今日悲苦之作, 但也有不少佳作。
如 6、5心愿6、5记取
我们简单的故事6等。
有的作品还因充满了异国情调而显得新奇别致, 李金发的诗歌内容较狭窄单一,多为矛盾痛苦、悲观厌世的哀歌,
少有明快活泼之作。
早在30 年代, 就有论者指出李金发的诗多描写
人生最黑暗的一面,最无望的部分, 诗人的悲观气氛比谁都来得显明
这个评论可谓一语中的。
李金发诗歌的艺术特征历来评述较多, 最早
较系统地进行概括的是苏雪林, 而近年来研究 53 1999 lw最具体深
入的是孙玉石, 5中国初期象征派诗歌研究6一书中, 对李诗的艺术特征作了四点概括: 第一,运用一种象征性的形象和意境, 来表现自己复
杂微妙的内心世界的感情, 5弃妇6,诗人在象征性的弃妇形象中熔铸
进了强烈的内心世界的感受, 抒写了对人生世事的感慨和不平。
/ 第二, 运用新奇的想象和比喻, 现复杂微妙的情境。
0如写山崖间奔跳着的小羊的叫声, 不说这声音象风的嘶鸣或象水的轻潺, 而是说他们的
叫声,多么象湿腻的轻纱。
0 5诗人凝视6)又如写灵魂的痛苦, 不说象
沙漠或秋天的落叶, 诗人从毫无关联的事物中找出了诗的联系, 让读
者乍读时不能完全弄懂他的意思, 但却能扩展诗的想象的天地。
/ 第三, 依靠艺术形象的暗示来表达感觉和情调。
0 在我们的脚上0,然后
说出有感0的内容, 生命便是死神唇边的笑0。
诗人创造出了一个暗
示性的抒情意象, 让人们自己去体会诗人要传达的感伤的生活哲理。
秋天殷红的落叶堆在地象鲜红的血溅在脚上,虽然是死亡的意象, 但
用这个意象来说明生命与死亡的关系, 有暗示性,又有新奇感。
/ 第四, 观念联络的奇特。
0 李金发为了追求诗歌意象的新奇, 最大限度地开
掘诗歌语言暗示的能力, 便刻意把一些表面上毫不相关的语言和事物, 形象和观念, 配在一起,造成一种奇特的抒情效果。
如 5夜之歌6 粉
红之记忆,如道旁朽兽, 发出奇臭0。
属于视觉观念的粉红0与属于
嗅觉观念的记忆0竟有颜色。
这种观念交错的使用, 虽然奇特, 但却为表达感情造成了一种特殊的
效果。
根据孙玉石的概括, 李金发的诗歌从艺术特征而言, 也继承了法国象
征主义的传统。
除此而外, 由于李金发是学美术的, 他常以美术的独
特视角来观察事物, 并把雕塑艺术的浑成凝重引入诗中, 这也是他的
诗风独特的一个原因。
和很多新生事物一样,李金发曾轰动了中国新诗坛。
实际上, 在他之前, 西方象征主义已随着其他文艺潮流一起被新文学的先驱者们介绍给
了中国读者, 如陈独秀、刘半农和少年中国学会的诗人群等, 已经在
他们的文章里偶尔提及或系统介绍了西方象征派的诗歌理论和创作。
但是, 真正通过诗歌创作而让人强烈感受到西方象征主义的, 却是李
金发。
因而, 他的诗歌很快引起文艺批评界的注意, 并且众说纷纭, 臧否不一。
归纳诸多评述, 大致有三种意见: 11 对李金发的诗歌持否定
的态度。
如胡适、梁实秋等人批评李金发的诗晦涩难懂, lx指责是人就得说人话,人话以明白清楚为第一要义0, ly 还发出感喟: 我真不懂
他们为什么要做人家看不懂的东西。
文学不是要取得读者同情的
么?0lz 21 对李金发的诗歌给以充分肯定和赞扬。
邵洵美针对胡适、
梁实秋的意见提出: 明白清楚. 在诗的疆域里是毫无意义。
0 评价象
征主义是艺术最高的理想,它非特没有堕落, 黄参岛称赞5微雨6 是
流动的,多元的, 易变的, 神秘化、个性化、天才不是普通的诗,可以一目了然的0。
称赞 5食客与凶年6 有紧切的辞句,新颖的章法, 如神来
之笔, 纵横驰骋, 句读上化人们所不敢化的欧化, 说中国人所欲言而不
能找到的法国化的诗句0。
较客观冷静地评析李金发的诗,指出李诗的优缺点。
苏雪林指出近代
中国象征派的云南教育学院学报rose 在新诗界中不能说他没有相当的贡献。
0并评论了李诗的特点: 第一为行文朦胧恍惚骤难了解0, 他
的诗没有寻常的章法,一部分一部分可以懂, 合起来却没有意思, 他要
表现的不是意思而是感觉或情调; 仿佛大大小小红红绿绿一串珠子,
他却藏起那串儿你得自己穿着瞧。
这就是法国象征诗人的手法; 第一
人介绍它到中国诗里0。
mu 从以上评述中可以看出, 对李金发诗歌
的评价可谓毁誉参半, 而对诗歌的争论,实则是象征派、现代派诗歌
与传统的现实主义、浪漫主义诗歌美学原则的分歧。
在李金发闯入新诗坛的20年代中期, 新诗界实际已处于无治状态, 五
四0新文学中风起云涌的自由体诗似已走向末路。
过分的自由使新
诗逐渐丧失了诗的美感力量, 说理的诗成了风而浪漫诗派的直抒胸臆由于过分宣泄感情而缺乏深沉的含蓄。
因而,李金发的诗与其说是因为其新异独特而大受读者青睐, 不如说是因为新诗坛的沉寂而期盼新鲜的空气, 新奇怪丽的歌声0 mv 正是新诗坛需要的。
而这一点, 便决定了李金发在中国新诗史上的地位。
李金发对新诗的贡献首先是引进了怪异0的诗歌形式。
他模仿法国象征主义的诗歌, 求朦胧晦涩,追求梦幻式的自由联想和虚无缥缈的神秘色调。
他用象征描写心境的悲凉, 表达灵魂的呼唤, 探幽发微, 句句是神秘, 处处是虚无。
在语言表达方式上, 全看在章法,造句, 意象的内容0, mw 多用暗示、隐喻, 还时常夹杂外文、文言虚字等。
因这种畸形怪异的形式,除了掩饰其内容浅陋正便于发泄他们世纪末的追求梦幻、逃避现实的颓废没落的感情0。
mx 实际上, 李金发的这种以隐晦为主要特点的创作还是有其不可低估的美学价值。
它不仅不同
于白话自由诗的明白晓而且在诗歌理想、诗歌情趣、诗歌风格方面也与传统诗歌大不相同。
特别是在诗界成为无治状态的20年代中期, 在白话自由诗日渐淡而无味的时候, 李金发的诗带来了新气息, 诗增加了新东西。
他的诗不同于新青年、新潮社、少年中国、文学研究
会的诗人群,不同于创造社的诗人, 不同于湖畔、浅草的诗歌, 不同于新月派。
他和与他同时代的诸多诗人都不同, 他就是他自己。
他的别开生面和独一无二使他开一派诗风, 从而铸定了他在历史上的地位。
李金发的第二个贡献是意象的创造。
李健吾说: 他们所要表现的,是人生微妙的刹那, 在这刹那犹如现代西欧一派小说的趋势)里面, 中外古今荟萃, 空时集为一体。
他们运用许多意象, 给你一个复杂的感觉。
一个, 然而复杂。
0 my 李金发的诗即是抓取瞬间意象, 记录个人灵感的创作。
墓坟、死、静寂、灰色的梦、金属的灵魂、飘泊的牧人、
衰草、游蜂、夜枭等是他最爱用的词汇和意象。
他的诗只写情绪, 并不叙事和刻划人物。
他的诗中通过一系列意象让瞬间的、不连贯的情绪流动着, 似梦的进行, 无声, 有色; 无形, 朦胧; 不可触摸, 可以意会。
因此, 他的诗一经发表, 不管是褒的人还是贬的人, 都异口同声地说, 李金发的诗给人一种不同寻常的新的感觉。
这种感觉正是这许多意象带来的。
象征诗派的出现是为修正或针对自由诗派的某些缺陷而来的, 在这一点上新格律诗派和它相同。
只是由于新格律诗派的主要倡导者和实践者闻一多、徐志摩无论是在诗歌理论还是创作上都较李金发成就
和影响大得多, 因而文学史对他们的地位和作用早有定论。
而李金发
则力量单薄, 他的出现是一支异军, 也是一支孤军, 没有团体, 没有阵地, 没有鲜明的主张和系统的理论。
但是, 李金发的创作活动略早于
新格律诗派, 他的创作出发点和新格律诗派是近似的 55 1999 都不满
意白话新诗的散漫无治的现状,都想为新诗寻找新的发展路子。
因此,
律诗派都对自由诗派进行了修正和超越,一重表现, 一重形式。
即象征
诗派偏重于对诗歌意象的探索, 新格律诗派偏重于对诗歌格律的探索。
而这无疑为新诗坛提供了足够的艺术经验。
象征和意象进入新诗, 使
自由诗派重形式革命而疏于艺术表现探索的缺陷, 由此得到了弥补。
一般的文学史书里都认为中国现代文学中存在着三大文学思潮, 即现
实主义、浪漫主义和现代主义。
这三大思潮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中所
占的地位是明显不同的, 有主流和支流的区别。
就第一个十年而言, 朱自清曾在 5中国新文学大系#诗集导言6 里把
新诗坛分为三派: 自由诗派、格律诗派、象征诗派。
把修正自由诗缺陷的象征诗派和格律诗派同时作为并列的两派, 见朱自清对新诗自身
建设和发展的重视,对当时和以后争议都颇多的格律诗、象征诗的重视。
他还在 5新诗杂话6 中认为自由、格律、象征新诗是在进步的0。
当然,这里的进步是指新诗的艺术表现。
不管是文学史上的三大主义0,还是朱自清的象征主义都占有重要的
一席。
从某种意义上说, 李金发可谓是典型的象征主义诗人, 他的创
作虽不成熟的成分居多, 但他很单纯0,除了象征主义, 他很少运用其
他创作方法。
而其后的现代诗派和九叶诗派则兼有浪漫主义、现实
主义、古典主义、表现主义和象征主义的色彩。
因而有人称李金发
是东方的波特莱还是有其道理的。
李金发对中国新诗的贡献还在于
他不仅开一派诗风, 而且引起了一些人对新诗发展道路的思索。
如周
作人在初读到李金发的诗时就大加赞赏, 后来他为刘半农的诗集 5扬
鞭集6 写序言就认为新诗的写法中象征)最有意思, 并指出新诗的发
展可以走中外融合的路子, 无疑是新诗发展中的一种重要见解。
总之, 李金发对中国新诗的贡献确有开创性意义和价值。
他拉近了中国诗
歌和西方现代主义诗歌的距离, 为中国现代主义诗歌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无论是深受他影响的现代诗派, 还是把中国现代主义诗歌创作推
至世界文坛的九叶诗派, 都可在李金发这里找到内在联系和承传关他确实是中国象征主义乃至现代主义诗歌创作的第一人。
注释: mu朱
自清 5中国新文学大系#诗集导言6 3恶之花4草拟之序言6 微雨4
及其作者6 李金发5仰天堂随笔#从周作人谈到 mw李金发5诗问答
6 李金发5巴黎之夜景#译者附识6 波特莱尔研究6,张闻天译。
lv 李金发 5女性美6 lw孙作云 lx胡适 5谈谈 ly梁实秋 5致李金发信6mv mx唐弢5中国现代文学史6
my 卞之琳先生作6责任编辑 56云南教育学院学报
【篇二:李金发象征主义诗歌】
摘要:李金发在中国新诗史上的意义,既表现在他所创造的色调奇
异的诗歌文本上,又表现在他所倡导的诗歌理论上。
他所提出的注
重个人化的内心体验、把美作为诗歌创作的惟一目的、注重心灵世
界的象征性传达、强调中西沟通等诗学主张,奠定了中国象征主义
诗学的基础。
关键词:李金发;象征主义;内心体验;唯美主义;新诗理论史
在20 世纪中国新诗发展史上,李金发首先是作为诗人而被书写的。
显赫的诗名遮蔽了李金发作为诗歌理论家的一面。
李金发尽管没写
下专门的诗歌理论著作,却在诗集序跋、给诗友的书信、答问,以
及若干篇文章中阐释了他的诗学主张。
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这已
是颇为新潮的理论了,不仅为解读他那些通常被认为晦涩难懂的诗
作提供了钥匙,而且对于我们清理新诗史上时断时续绵延不绝的象
征派诗学思潮,也有着很大的助益。
李金发是将象征主义诗学主张移植入中国的第一人。
尽管“象征倾向”在早期白话诗人的作品中已经有所露头,比如在鲁迅的《野草》、
郭沫若的《女神》,以及沈尹默、周作人、周无、田汉、宗白华等
人的诗中,已能明显地感受到象征主义诗歌的味道,但是真正将象
征主义诗歌引进到中国诗坛的是李金发。
还是在30 年代初,苏雪林
就指出:“近代中国象征派的诗至李氏而始有,在新诗界中不能说他
没有相当的贡献。
只这一点李氏的诗便值得我们讨论了。
”[1]李金发
是在法国留学期间开始写诗的。
1923 年春天,他把已编完的诗集
《微雨》和《食客与凶年》寄给不曾谋面的北大教授周作人,两个
月后收到周作人的复信,称他的诗是“国内所无,别开生面的作品”。
周作人还把这两部诗集编入新潮社丛书,后由北新书局出版。
这两
部诗集“在中国文坛引起一种微动,好事之徒多以‘不可解’讥之,但
一般青年读了都‘甚感兴趣’,而发生效果,象征派诗从此也在中国风
行了”。
[2]
李金发在中国新诗史上的意义,既表现在他所创造的色调奇异的诗
歌文本上,又表现在他的诗学思想上——他最先提出了中国古代诗
歌所不具备、在他之前的中国新诗的前驱也未曾提出的新鲜的诗学
主张。
本文不拟对李金发的诗歌文本做具体分析,而是想侧重谈一
下李金发的诗学思想,看看他给我们的新诗理论界带来了哪些新的
东西,希望能引起对李金发的诗学思想的重视,并进而对他在中国
新诗理论史上的位置给予恰当的评估。
我认为李金发不仅是西方象征主义诗学的移植者,同时也是中国象
征主义诗学的构建者。
在李金发的诗学主张中,最有特色的主要有
这样几项——
一、注重个人化的内心体验
李金发留学时代,西方现代派文学思潮正风起云涌。
当时的西方,
城市经济急速膨胀,机械文明空前发达,人们日益陷入贫富差距拉大、生存竞争激烈,以及战争灾难的阴影之中。
曾经让人类以强烈
的自信俯视寰宇的理性精神遭到了深刻的怀疑,诗人们在人性被扭
曲的强烈痛感中,在找不到方向的绝望、恐慌与困惑中转向自己的
内心,试图在幻想中,在最底层的潜意识中去追寻、重建人生的终
极意义。
西方现代派的基于个人写作的文学思潮,给正在新诗创作
路上启步的李金发以重要影响。
从外部环境说,在法国的生活使他
脱离了中国大革命正在酝酿和爆发的现实,听不见祖国人民在苦难
中的呻吟,也听不见北伐军的呐喊与炮火;从内部因素说,基于个
人写作的文学思潮,也正契合了他的创作个性。
李金发曾坦言过他
对诗歌写作的态度:
我平日做诗,不曾存在寻求或表现真理的观念,只当它是一种抒情
的推敲,字句的玩艺儿。
[3]
我作诗的时候,从没有预备怕人难懂,只求发泄尽胸中的诗意就是。
……我绝对不能跟人家一样,以诗来写革命思想,来煽动罢工
流血,我的诗是个人灵感的纪录表,是个人陶醉后引吭的高歌,我
不能希望人人能了解。
[4]
这些话鲜明地表现了李金发当时的思想状态,以及他关于诗歌的审
美价值取向。
李金发的着眼点不在于外部世界的风风雨雨,而在于
诗人的心灵世界,包括感觉的异常、情绪的变化、生命的体验乃至
灵魂的困惑、心理的障碍等等。
他认为任何人生的悲欢离合,极为
人所忽略的人生断片,都可以成为创作的好材料,都可以暗示人生,
但作为艺术,诗却不必以“真理”为追求的目标和责任,诗的价值并
不因“时代意识”、“暗示光明”、“革命人生”等空洞的名词而决定,
甚至可以“只当它是一种抒情的推敲、字句的玩艺儿”。
他把诗歌创
作当作“个人灵感的纪录表”和“个人陶醉后引吭的高歌”,应该说这
是基于文学本位的对诗歌的很深刻的理解。
可惜的是,当时的中国
面临着深刻的阶级矛盾与民族矛盾,革命浪潮一浪高过一浪,民族
危机不容回避。
在救亡图存压倒一切的大背景下,在诗人们大都积
极呼应时代的召唤,投身到现实的火热斗争中去的时候,李金发的
这种对诗歌个人化的表述就显得很是苍白无力了。
建国以后直到“文革”期间,诗歌更是被捆绑在“为政治服务”的机器上,李金发的主张
就不仅是“不合时宜”,而且自然被扣上“资产阶级的颓废文艺观”的
帽子而被打入冷宫了。
只是到了新时期以后,随着文学上的拨乱反正,李金发的这些主张才有可能重见天日。
如果说新时期初期朦胧
诗人更多地还是体现了一种集团意识,那么到新生代诗人以后,尤
其进入90 年代以来,“个人化”写作的势头愈加明显。
诗人们冲破了
集体命名对个人的遮蔽,各自按自己的美学观和对诗的理解去静静
地写自己的诗,他们强调的是一个既与传统的主流文化不同,又与
其他诗人相异的一种个人独特的话语世界,从而进一步促使诗向自
己的本体复归。
当然,除去对80 年代的“群体写作”及其集体模仿行
为的反拨外,个人化的写作也是对进入90 年代以后商品社会以及后
工业社会的机械复制的一种反抗。
进入现代社会后,人与人的交流
变得越来越不易沟通。
商品经济的大潮,社会围绕物质轴心的旋转,大众物质欲望的膨胀??给诗人带来强大的精神压力与生存压力。
作
为社会的精英,诗人若想避免与流俗合流,保持自己的精神自由与
人格独立,就必须在创作中强化自己的“个人”色彩,也就是说,透
过诗人独具的话语方式与话语姿态,让诗人自身的形象兀立起来。
应该说,李金发在20 年代提出的个人化写作原则,到了90 年代才
逐渐为诗人所理解和接受。
李氏诗歌理论的超前意识可见一斑。
二、把美作为诗歌创作的惟一目的
李金发在法国留学的时代,也正是唯美主义盛行的时代。
包括象征
派诗人在内的艺术家都坚信,美是一种至高无上的价值,艺术自身
就是目的。
他们不是把艺术看成传播、召唤和鼓动的工具,而是把
它看成独立的形式结构,这种结构本身又是封闭的和完整的。
这样
一来,重要的是艺术的内在形式结构,至于艺术创作的社会和道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