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正常范围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正常范围

什么是人纤维蛋白原

人纤维蛋白原(human fibrinogen)是一种由肝脏合成的血浆蛋白,它在血液凝固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人纤维蛋白原由三个亚基组成:Aα、Bβ和γ,其中

Aα和Bβ亚基各有两个,γ亚基有一个。这些亚基通过非共价键结合在一起形成纤维蛋白原分子。

人纤维蛋白原的降解产物

人纤维蛋白原在体内会经过一系列的酶解反应而被降解为多个片段,这些片段被称为人纤维蛋白原的降解产物。降解产物可以通过测量其在血液中的浓度来评估血液凝固功能以及炎症反应的程度。

D-二聚体

D-二聚体是人纤维蛋白原降解的主要产物之一。它是由两个D区域通过非共价键结合而成的双链结构。D-二聚体在血液凝固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它能够促进纤维蛋白的聚合和血栓形成。正常情况下,D-二聚体的浓度较低,但在血栓形成或炎症反应等情况下会显著增加。

D-二聚体正常范围

D-二聚体的正常范围因实验室方法和参考值的不同而有所差异。一般来说,成人的

D-二聚体浓度应在0.5至2.0微克/毫升之间。然而,在某些特定情况下,如妊娠、肿瘤或肝病等,D-二聚体的正常范围可能会有所不同。

FDP(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

FDP是指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fibrinogen degradation products),它是由人

纤维蛋白原降解而成的多种片段。FDP包括D-二聚体、X和Y片段等。FDP在评估

血液凝固功能以及判断纤维蛋白溶解程度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FDP正常范围

FDP的正常范围因实验室方法和参考值的不同而有所差异。一般来说,成人的FDP

浓度应在5至45微克/毫升之间。然而,在某些特定情况下,如血栓性疾病或DIC (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等,FDP的浓度可能会显著增加。

测量人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的方法

测量人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可以通过多种方法进行,其中包括免疫学方法和凝集法等。

免疫学方法

免疫学方法是测量人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最常用的方法之一。这些方法基于抗体与特定降解产物结合的原理进行测量。例如,可以使用特异性抗体与D-二聚体或FDP 结合,并通过比色、荧光或化学发光等技术测定其浓度。

凝集法

凝集法是另一种常用的测量人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的方法。这些方法利用纤维蛋白降解产物对纤维蛋白聚集能力的影响进行测量。例如,可以使用特定的凝集试剂与降解产物反应,观察其产生的凝集现象,并通过比较凝集程度来评估降解产物的浓度。

临床意义

测量人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对于评估血液凝固功能以及判断炎症和血栓形成等疾病状态具有重要意义。

血液凝固功能

人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可以反映血液凝固功能的活性。在正常情况下,血液中的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浓度较低。然而,在出血或DIC等情况下,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的浓度会显著增加。

炎症反应

炎症反应是人体对损伤或感染等刺激的一种生理反应。在炎症过程中,纤维蛋白原被激活并开始降解,导致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的释放增加。因此,测量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可以作为评估炎症反应程度的指标。

血栓形成

血栓形成是一种异常的血液凝固过程,它可能导致血管阻塞和组织缺血等严重后果。在血栓形成过程中,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的浓度会显著增加。因此,测量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可以用于判断血栓形成的风险和评估治疗效果。

结论

人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是人体内纤维蛋白原降解的结果,其浓度可以通过免疫学方法和凝集法等技术进行测量。D-二聚体和FDP是人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中最常见的两个分子,它们在评估血液凝固功能以及判断炎症和血栓形成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通过测量人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的浓度,可以帮助医生诊断和监测相关疾病,并指导相应的治疗措施。

参考文献:

1.Weitz JI. Fibrinogen and fibrinolysis in arterial thrombosis: a

systematic review. Thromb Haemost. 2003;89(4):610-618.

2.Undas A, Ariëns RA. Fibrin clot structure and function: a role in

the pathophysiology of arterial and venous thromboembolic diseases.

Arterioscler Thromb Vasc Biol. 2011;31(12):e88-e99.

3.Mosesson MW, Siebenlist KR, Hernandez I, Lee KN, Christiansen VJ,

McKee PA. Evidence that alphaC regions of fibrinogen gamma chains modulate thrombin-catalyzed polymerization using mutant

recombinant fibrinogens. J Biol Chem. 2005;280(8):7170-7177.

4.Collet JP, Allali Y, Lesty C, Tanguy ML, Silvain J, Ankri A et al..

Altered fibrin architecture is associated with hypofibrinolysis

and premature coronary atherothrombosis. Arterioscler Thromb Vasc Biol 2006;26(11):2567-2573.

5.Bolliger D1, Seeberger MD2,Tanaka KA3 Pathophysiology and

treatment of coagulopathy in massive hemorrhage and

hemodilution.Anesthesiology 2010;113(5):1205-1219.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