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农武装割据通俗理解

合集下载

【高中历史】“工农武装割据”的形成ppt11

【高中历史】“工农武装割据”的形成ppt11

⑥农村根据地是在城市武装起义失败后才开辟出来; 其它根据地是在“工农武装割据”思想指导下建立, 从而星火燎原了;工农武装割据思想是毛泽东总结 出来的。 ⑦工农武装割据的形成,开辟了……道路,是马列 主义与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的产物 。 ⑧ 1931年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政府瑞金成立。 ⑨1931年毛制定了一条完整的土地革命路线:依靠 贫、雇农,联合中农、限制富农、保护中小工商业 者,消灭地主阶级,变封建半封建土地所有制为农 民土地所有制。
2、“工农武装割据”这一思想是怎样产生的呢 在井冈山斗争实践的基础上毛泽东通过三篇 文章概括出来的(实践——理论——实践)
为什么要进行“工农武装割据”? 1、中国是半殖民地的国家,外无独立,蒋介石 用反革命的暴力统治人民,内无民主,我们只 有用革命的暴力才能推翻它。 2、中国是落后的农业国,中国农民占全国人口 的80%,是革命的主力军。 3、中共从失败得到教训:敌人在城市里的力量 过于强大,革命必须转向农村,来对抗反革命。
注意:八七会议: 时间:1927年8月7日 地点:汉口 内容: 1)纠正了陈独秀的右倾投降主义错误; 2)确定了开展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 总方针; 3)决定秋收时发动武装起义; 4)毛泽东提出了“政权是由枪杆子中取得的”思想; 影响:八七会议给正处于思想混乱和组织涣散的 中国共产党指明了新的出路,为挽救党和革命作 出了巨大贡献。
3、为什么能够进行“工农武装割据”?
①中国是帝国主义间接统治之下的半殖民地 半封建的国家.(最基本条件) ②有良好的群众基础。(北伐战争的影响) ③革命形势继续发展。中国社会各种矛盾的 不断激化; ④有红军武装力量的存在 。(必要条件) ⑤有中共的正确领导,有群众基础,得到了 民心。(重要条件)
4、工农武装割据与军阀割据有什么区别?

工农武装割据知识点总结

工农武装割据知识点总结

工农武装割据知识点总结工农武装割据是指在革命运动中,工人、农民以及其他被压迫阶层组成的武装力量,在一定地区内建立起政权,与现存政府形成对抗关系,对当地进行政治、经济、军事上的割据。

工农武装割据不仅仅是一种暴力行动,更意味着被压迫阶层在争取权利和利益方面的一种有组织的行动。

其特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武装斗争:工农武装割据的基础是武装斗争。

工农武装割据的形成需依赖武装力量,通过暴力手段夺取政权,并以武装力量维护原已夺取的政权。

2. 地方性质:工农武装割据常常局限于特定地区内,形成局部的政治权力。

3. 平民武装:工农武装割据的主要力量来自工人、农民等被压迫阶层,通常采取平民武装组织。

4. 对抗现存政府:工农武装割据在政治上与原有统治者形成对抗关系,其主要任务是推翻原有政府,建立自己的政权。

5. 联合斗争:工农武装割据常需与其他革命势力相互配合,进行联合斗争。

二、工农武装割据的历史背景:工农武装割据的出现往往是历史发展的产物,在不同历史时期和不同国家地区,都有过被压迫阶层组织武装割据的案例。

以下是几个典型的历史背景:1. 中国工农武装割据的历史背景:中国是一个农业国家,农民在中国社会是重要的阶层,而农民长期以来受到地主的压迫。

在中国辛亥革命后,各地农民纷纷组织武装起义,建立工农武装割据。

2. 俄国革命的历史背景:在十月革命之前,俄国工人和农民就经常组织起义和暴动,形成了若干武装割据。

3. 西班牙内战的历史背景:1936年西班牙爆发内战,许多工人、农民和其他受压迫阶层组织武装力量,形成了许多工农武装割据。

4. 毛泽东时代中国农村的历史背景:在中国解放战争时期,毛泽东领导下的中国共产党发动了农村包围城市的战略,建立了许多农村武装割据。

三、工农武装割据的形式:工农武装割据的形式多种多样,它们既有共同之处,又有各自的特点。

以下是几种典型的形式:1. 农村武装割据:农村武装割据是最常见的形式。

很多国家的农民在遭受压迫后,常常组织武装割据,通过游击战等方式对抗地主或者政府的军队。

工农武装割据

工农武装割据

工农武装割据
1、工农武装割据名词解释:毛泽东等把马克思列宁主义运用于中国民主革命的实际而提出的建立红色政权的科学理论。

包括不可分割的无产阶级领导下的武装斗争、土地革命、建立革命根据地的思想。

2、“工农武装割据”思想是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毛泽东革命战略思想的中心。

这个理论指明了在当时情况下中国民主革命发展的道路,即中国革命在城市被强大的敌人所击败,暂时无法在城市取得胜利时,革命必须在反动统治薄弱的农村积聚力量,实行工农武装割据,以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城市,取得全国政权的道路。

也称“工农武装割据”的道路。

如何理解工农武装割据思想在中国革命中的重要作用

如何理解工农武装割据思想在中国革命中的重要作用

如何理解工农武装割据思想在中国革命中的重要作用近代中国是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性质的社会,这是近代中国最基本得国情。

近代中国社会的性质和主要矛盾,决定了近代中国革命的首要任务是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统治,从根本上推翻腐朽的政治上层建筑,变革阻碍生产力发展的生产关系。

但是,在一个以农民为主体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国度里进行革命,应该选择什么样的道路,这是中国共产党在领导中国革命的过程中必须回答的重大问题。

经过一系列艰苦卓绝的探索,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人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走出了一条不同于俄国十月革命的道路,即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

也就是我们所说的“工农武装割据”思想。

“工农武装割据”是毛泽东提出的关于中国革命新道路理论的一个科学概念。

它是指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以武装斗争为主要形式,以土地革命为中心内容,以农村革命根据地为战略阵地并把这三者密切结合起来,进行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革命斗争。

武装斗争是“工农武装割据”的主要斗争形式。

所谓割据,必须是武装的。

没有武装斗争,或者武装不够,革命根据地就无法生存,更谈不上发展。

没有红军与红军战争的胜利,土地革命无法进行,中国民主革命的任务便无法完成。

土地革命是“工农武装割据”的主要内容。

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封建的土地所有制严重阻碍了中国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是中国社会贫困落后的根源,因此,中国民主革命的主要内容就是发动农民起来进行革命,推翻这个不合理的土地制度。

在中国,只有进行土地革命,解决农民的土地问题,才能调动广大农民革命的积极性,红军才能得到广大农民的支持,革命根据地才能巩固和发展。

农村革命根据地是“工农武装割据”的主要阵地,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农民革命战争不同于旧式农民起义,红军不是“流寇”,必须有革命的立足点,农村就是中国民主革命的立足点和基地,是进行武装斗争和实行土地革命的依托。

三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是有机的统一体。

如何理解“工农武装割据”

如何理解“工农武装割据”

如何理解“工农武装割据”
项忠
【期刊名称】《中学政史地:初中适用》
【年(卷),期】2022()9
【摘要】现行统编《中国历史》教材八年级上册中,在介绍《毛泽东开辟井冈山道路》时,新增了“工农武装割据”的内容。

相当一部分学生对“工农武装割据”认识不清,甚至将它与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的“军阀割据”相混淆。

造成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是这些学生对这两种“割据”缺乏准确的认识。

这就涉及一个问题:如何理解“工农武装割据”?笔者认为,对于工农武装割据,可以从下面几个方面来理解。

【总页数】3页(P70-72)
【作者】项忠
【作者单位】湖南省岳阳市第十二中学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63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工农武装割据理论

工农武装割据理论

• 第三,“工农武装割据”思想孕育了人民 民主专政的思想。中国共产党在广大农村 革命根据地建立的革命政权,是人民民主 专政的雏形。工农民主专政,实际上是在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人民民主专政的具体尝 试,为在中国建立一个真正统一的人民共 和国积累了经验。
工农武装割据与军阀割据比较
• 两者都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产物,都 是军事割据,但是在本质上是不同的。 社会根源不同: • 军阀割据是分散的封建地主经济的产物, 是帝国主义分而治之的侵华政策的必然结 果。 • 工农武装割据形成的社会根源在于中国政 治经济发展不平衡,在城市,敌人的力量 非常强大,而在农村地区统治相对薄弱。
E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D
• 第二,“工农武装割据”思想发展了马列 主义关于无产阶级革命的理论。中国共产 党人没有简单地套用列宁的原理,而是把 马列主义基本原理和中国社会的具体情况 及中国革命的特点结合,提出了“工农武 装割据”思想。所以,“工农武装割据” 思想是马列主义暴力革命原则同中国革命 实践相结合的典范,是对中国人民革命实 践经验的概括和总结。
影响和前途不同: • 军阀割据:军阀割据连年混战给人民带来 空前灾难,是民主革命的主要对象。 • 工农武装割据:工农武装割据使广大民众 在政治上得到解放,经济上得到翻身,使 革命由“星星之火”形成“燎原之势”。
出现范围不同: • 军阀割据:军阀割据遍及全国,以城市为 统治中心。 • 工农武装割据:主要在南方农村地区发展。
形成背景不同: • 军阀割据:袁世凯死后,北洋军阀内部的 地方实力派失去了凝聚核心,由此形成了 军阀割据的局面。 • 工农武装割据:大革命失败之后,为了挽 救革命,中共确立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 民党反动派统治的总方针,发动武装起义, 创建革命根据地,形成了工农武装割据局 面。

工农武装割据思想的主要内容

工农武装割据思想的主要内容

工农武装割据思想的主要内容工农武装割据思想,是指在中国近现代史上,工农在特定历史条件下,以武装割据的方式进行抗争和革命斗争的思想和实践。

这一思想的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对割据的认识。

工农武装割据思想首先是对割据的认识。

割据,是指在一定的地域范围内,工农武装组织起来,建立起一定的政治、军事和经济基础,对当地实行自主管理和控制。

在中国近现代史上,由于国家政权的薄弱和民众的不满,工农武装割据思想得以产生并得到实践。

工农武装割据思想认识到,割据是一种抗争和革命的手段,可以为工农群众提供一个相对独立的生存和发展空间,同时也对国家政权构成一定的威胁。

二、武装斗争的重要性。

工农武装割据思想强调武装斗争的重要性。

在中国近现代史上,工农武装割据往往伴随着武装斗争,工农群众组织起来,以武装手段对抗封建统治和外来侵略。

武装斗争是工农武装割据的前提和基础,只有通过武装斗争,工农群众才能够取得一定的政治和军事地位,建立和维护割据的局面。

三、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建设。

工农武装割据思想强调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建设。

农村革命根据地是工农武装割据的物质基础和政治基础,是工农群众进行抗争和革命斗争的重要阵地。

在农村革命根据地上,工农群众可以实行土地改革和农民自治,建立农村革命政权,发展农村经济和文化,为革命事业提供物质和人力支持。

四、群众基础的重要性。

工农武装割据思想强调群众基础的重要性。

工农武装割据需要有广泛的群众基础,只有得到工农群众的支持和参与,才能够建立和巩固割据的局面。

因此,工农武装割据思想注重发动和组织广大的工农群众,动员他们积极参与抗争和革命斗争,为工农武装割据提供坚实的社会基础。

五、国际支持的重要性。

工农武装割据思想强调国际支持的重要性。

在中国近现代史上,工农武装割据往往需要得到国际社会的支持和帮助,才能够取得一定的成果。

因此,工农武装割据思想倡导积极争取国际支持,寻求国际援助,扩大国际影响力,为工农武装割据提供外部条件和保障。

如何理解工农武装割据思想在中国革命道路上的重要作用

如何理解工农武装割据思想在中国革命道路上的重要作用

论工农武装割据思想在中国革命道路上的重要作用“工农武装割据思想”是在中国革命进程中出现的一个重要的革命思想,对中国革命有着积极的引导作用。

那么该怎样理解“工农武装割据”思想在中国革命中的重要作用呢?一、工农武装割据思想的内容工农武装割据”是毛泽东提出的关于中国革命新道路理论的一个科学概念。

它是指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以武装斗争为主要形式,以土地革命为中心内容,以农村革命根据地为战略阵地的三者密切结合。

武装斗争是中国民主革命的主要斗争形式,是进行土地革命,巩固和发展革命根据地的最有力的工具;土地革命是中国民主革命的中心内容,农民是民主革命的主力军,满足了农民的土地要求,才能最广泛的动员和组织农民群众参加武装斗争,巩固和扩大革命根据地;农村革命根据地是中国民主革命的战略阵地,是开展土地革命,进行武装斗争的基础和依托。

三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是有机的统一体.毛泽东开宗明义地提出工农武装割据的概念。

他说:“一国之内,在四围白色政权的包围中,有一小块或若干小块红色政权的区域长期地存在,这是世界各国从来没有的事。

”(《毛泽东选集》第一卷,第48页。

)毛泽东这里所说的“红色政权区域”,和在另外地方所说的“红色割据”、“群众割据”等,是和“工农武装割据”同一含义的概念。

其内容包括:共产党领导下的武装斗争、土地革命、根据地建设,及其密切结合。

武装斗争是中国革命的主要斗争形式,没有一支相当力量的红军和红军战争的胜利,就不能创建革命根据地和进行土地革命;土地革命是中国革命的中心内容,是广大农民的要求,没有土地革命,红军战争就得不到群众的支持,根据地也就不能巩固和发展;根据地是革命和革命战争胜利发展的立足点和出发点,不建设革命根据地,武装斗争就没有后方的依托,土地革命的成果就无法保持。

这是湘赣边界斗争的主要经验。

二、工农武装割据思想的形成背景在经历大革命失败后,共产党独立领导武装斗争,先后领导了南昌起义、秋收起义等,但其直接结果都是“失败”,起义原计划是攻打湖南的省会长沙,但由于在大城市,国民党守备也十分强大,结果我们的进军不断失败,且损失惨重,在这种情况下,是继续按照中央的指示强攻大城市,还是另寻出路?在当时的紧急情况下,毛泽东果断决定放弃打长沙的计划,将各路部队集结在文家市。

工农武装割据

工农武装割据

想一想,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政权为什么能够在这 些地方存在? 它们大多位于地势险要处,易守难攻;这些地区一般 物产都较为丰富,便于筹粮筹款;共产党真正代表人民利 益,并实行了正确的政策(如土地革命),因而得到了农 民的广泛支持,使得革命政权能够在这些地方存在并稳固 下来。
1930年江西永丰兴国土地调查情况 阶级成分 地主、富农 中农 贫农 雇农、手工业者 所占人口比 6% 20% 60% 13% 所占土地比 80% 15% 5% 0%
八七会议
1.目的: 总结大革命失败的教训。
2.时间、地点: 1927年8月7日,汉口。 3.内容: 确立了土地革命和武装起义的方针;
毛泽东提出“枪杆子里出政权”的重要论断。
4.意义: 中国革命开始由大革命失败到土地革命战争
兴起的历史性转变。
《西江月》 军叫工农革命, 旗号镰刀斧头。 地主重重压迫, 农民个个同仇。 秋收时节暮云愁, 霹雳一声暴动。
第一个
最大
“工农武装割据”思想
武装斗争 党的领导 土地革命
根据地建设
“工农武装割据”是国共十年对峙时期,中共在领导武装起义、 创建人民军队的基础上,在广大农村进行土地革命、武装斗争、 根据地建设并以此来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一种斗争形式,也 是中国式革命必经的重要阶段。
观察地图,结合所学知识,从地理位置、自然环境等 方面,归纳这些革命根据地区域分布的共同特点。 大都建立在各省的交界处,这些地方大多位于山区, 敌人的力量比较薄弱,革命基础比较好,有利于革命队伍 的存在与发展。
思考1:南昌起义和秋收起义在中国执行了一条怎 样的革命道路? 以城市为中心的武装暴动(俄国人的道路)
思考2:这条道路在中国是否行得通?为什么? 不适合中国国情 思考3:适合中国国情的革命道路是什么?

工农武装割据的中心内容是

工农武装割据的中心内容是

工农武装割据的中心内容是工农武装割据的中心。

工农武装割据是指在特定历史条件下,工农群众为了反抗压迫和剥削,组织起来进行武装斗争,建立自己的武装力量,实行一定程度的割据,形成一定的政治、经济、军事和文化实力,对一定地区进行一定时期的统治。

工农武装割据的中心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武装斗争。

工农武装割据的核心是武装斗争。

在历史上,工农群众常常面临着地主阶级和资本家的压迫和剥削,为了争取自身利益和权利,工农群众组织起来,进行武装斗争。

他们可能建立农民军、工人武装等,与压迫阶级进行战斗,争取自由和解放。

二、政治建设。

工农武装割据的另一个重要内容是政治建设。

在割据地区,工农群众需要建立自己的政治组织和权力机构,制定一定的政治纲领和政策,组织人民群众进行民主管理和自我教育,实现民主决策和权力下放,推动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

三、经济建设。

工农武装割据还需要进行经济建设。

在割据地区,工农群众需要组织生产和建设,发展生产力,改善生产关系,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实现财富的公平分配和共同富裕,推动社会主义经济的发展。

四、文化建设。

工农武装割据还需要进行文化建设。

在割据地区,工农群众需要开展文化教育和宣传工作,普及科学知识和文化常识,提高人民群众的文化素质和道德水平,培养社会主义新人,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的繁荣和发展。

五、国防建设。

工农武装割据还需要进行国防建设。

在割据地区,工农群众需要建立自己的国防力量和军事机构,提高国防意识和军事素质,加强国防建设和军事训练,保卫家园和保卫人民,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

综上所述,工农武装割据的中心内容包括武装斗争、政治建设、经济建设、文化建设和国防建设。

这些内容相互联系、相互促进,构成了工农武装割据的基本内涵,是工农群众为了反抗压迫和剥削,争取自由和解放,进行自我救赎和自我解放的重要内容。

工农武装割据基本内容

工农武装割据基本内容

工农武装割据基本内容
工农武装割据是指在革命时期,工人、农民及其它被压迫阶层组织自己的武装力量,建立自己的政权并在一定的地区和一定的时间里掌握实际的政治、经济和军事权力,开展对敌斗争的革命机会主义的一种形式。

其基本内容包括:
1.自己组织武装力量:工人、农民等被压迫阶级在组织革命武装时,必须与其它革命阶级密切配合,只有在联合斗争中才能形成真正强大的力量。

2.建立自己的政权:只有通过自己的政治力量,才能够掌握地方政治、经济和军事权力,从而对敌斗争取得主动。

3.革命的机会主义形式:工农武装割据是为争取革命的胜利而采用的一种战斗形式。

它的实施应该与当时革命斗争的特定环境、发展阶段及任务要求相适应。

工农武装割据名词解释

工农武装割据名词解释

工农武装割据名词解释
工农武装割据,是指农民和工人组织起来,发动抗议和武装暴动,反抗政府和统治者,成立自己的政权。

工农武装割据,是一种革命性的政治行为,它意味着阶级斗争和社会运动的发展。

此类历史上著名的割据政权包括:南安普敦政权、于都政权和秦晋政权等。

南安普敦政权是英国历史上第一个割据政权,士兵组成的军队统治了南安普敦地区,这种军事政权一直延续到今天,成为英国王室的特质。

于都政权也是著名的割据政权,由于都政权实行的是极端的资本主义政策,使得社会贫富差距显著增大,造成了社会混乱,后来此政权于1850年被灭亡。

秦晋政权则是中国古代最为著名的割据政权,它也是一个军事政权,曾统治一个时期,最终于秦国被消灭。

从外国历史上的割据政权来看,在起步阶段,大多数割据政权都是由军事政权组成的,在此阶段,士兵统治,缺乏专制国家的秩序管理,武装力量占据统治地位,政治分裂,司法混乱。

后期,伴随着经济、政治和文化等方面的发展,割据政权发展为专制国家,士兵依靠政府机构,依法维护社会秩序,建立社会统治机制,实行中央集权政治。

因此,工农武装割据政权是剑指社会变革的有效手段。

它可以抗衡不公正的统治,挽救社会上被压迫的群体,维护公正的社会秩序,推动经济的繁荣发展。

自古以来,工农武装割据政权就给人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因此,在实施割据政权的同时,必须完善法律法规,坚持民主原则,监督军事政权,避免暴政和封建专制的复辟。

工农武装割据

工农武装割据

“工农武装割据”来源:中国台湾网“工农武装割据”——1927年大革命后,国民党统治集团将捕杀的网罗张遍了全中国,从1927年3月到1928年上半年,被杀害的共产党员和革命群众达31万之多,全党党员人数由中共五大时的57900多人锐减到10000多人,革命的主观力量大为消弱,工农运动走向低落,中国革命转入低潮。

中国共产党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困难。

敢不敢坚持革命?怎样坚持革命?是中国共产党人和革命群众必须回答的两个根本性问题。

有些同志甚至怀疑这样的红色政权能否存在下去,红旗还能打多久,产生了悲观的情绪。

1928年10月5日,毛泽东写了《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一文,以及同年11月25日,他写给中共中央的报告即《井冈山的斗争》,对上述问题作出了明确而详细的回答,创造性地提出并阐明了“工农武装割据”的思想。

“工农武装割据”是毛泽东提出的关于中国革命新道路理论的一个科学概念。

它是指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以武装斗争为主要形式,以土地革命为中心内容,以农村革命根据地为战略阵地的三者密切结合。

武装斗争是中国民主革命的主要斗争形式,是进行土地革命,巩固和发展革命根据地的最有力的工具;土地革命是中国民主革命的中心内容,农民是民主革命的主力军,满足了农民的土地要求,才能最广泛的动员和组织农民群众参加武装斗争,巩固和扩大革命根据地;农村革命根据地是中国民主革命的战略阵地,是开展土地革命,进行武装斗争的基础和依托。

三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是有机的统一体。

“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1927年6月2日,王国维自沉于北京颐和园昆明湖。

两年后,陈寅恪为纪念这位国学大师,写下了《清华大学王观堂先生纪念碑铭》:“……来世不可知者也,先生之著述,或有时而不彰。

先生之学说,或有时而可商。

惟此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历千万祀,与天壤而同久,共三光而永光。

”其中,“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的口号迅速流传开来,成为那个时代知识青年极为热衷的座右铭。

高中历史最易错考点系列:考点 工农武装割据思想

高中历史最易错考点系列:考点 工农武装割据思想

工农武装割据思想★★★○○○“工农武装割据”是毛泽东提出的关于中国革命新道路理论的一个科学概念。

它是指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以武装斗争为主要形式,以土地革命为中心内容,以农村革命根据地为战略阵地的三者密切结合。

(一)含义:“工农武装割据”是指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把土地革命、武装斗争、根据地建设三者结合起来。

(二)关系:武装斗争是中国民主革命的主要斗争形式,是进行土地革命,巩固和发展革命根据地的最有力的工具;土地革命是中国民主革命的中心内容,农民是民主革命的主力军,满足了农民的土地要求,才能最广泛地动员和组织农民群众参加武装斗争,巩固和扩大革命根据地;农村革命根据地是中国民主革命的战略阵地,是开展土地革命,进行武装斗争的基础和依托。

三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是有机的统一体。

(三)“工农武装割据”的具体内容:1.武装起义(1)南昌起义:1927年8月1日,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第一枪,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武装斗争、创建人民军队和武装夺取政权的开始。

(2)秋收起义:1927年9月,毛泽东领导湘赣边秋收起义。

2.土地革命(1)方针确定:1927年8月7日,召开汉口会议,确定开展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统治的总方针。

(2)内容:打土豪,分田地,废除封建剥削。

(3)意义:广大贫苦农民政治上翻了身,经济上分到了土地,革命积极性空前高涨。

3.根据地建设(1)理论:毛泽东的“工农武装割据”思想.(2)实践:①经济:努力发展生产,粉碎国民党政府的经济封锁。

②军事:从1930年10月起,毛泽东、朱德领导红军三次粉碎敌人的“围剿”。

③政权:1931年11月,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成立,定都瑞金。

(3)成就:到1930年夏,农村革命根据地有十几块,红军达十万人,革命的星星之火已发展成燎原之势.(四)基本依据(1)必要性:这是由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基本国情决定的;反革命力量主要集中在大城市,在农村的统治相对薄弱;农民是中国革命的主力军,无产阶级必须深入农村,发动农民起来革命.近代中国的特殊国情、特殊的城乡关系,决定了中国革命战争的特殊规律.(2)可能性:中国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国民革命的影响;全国革命形势继续向前发展;相当力量的正式红军的存在;共产党组织的有力和它的政策不错误。

工农武装割据

工农武装割据

工农武装割据从1928年10月到1930年1月,毛泽东及时总结了井冈山斗争的经验,毛泽东在《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井冈山的斗争》、《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等阐释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理论时形成了关于“工农武装割据”的思想。

所谓“工农武装割据”,就是指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以土地革命为基本内容,以武装斗争为主要形式,以农村革命根据地为战略阵地的三者密切结合。

工农武装割据否定了“城市中心论”,提出了“以农村为中心”的思想,是实现农村包围城市的必由之路,为实现中国革命重心从城市转向农村提供了有效的形式(或途径),标志着具有中国特色的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理论的基本形成。

这是中国革命史上具有决定意义的新起点,是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无产阶级及其政党领导新民主主义革命走向胜利的正确道路。

1927年8月7日,中共中央在湖北汉口秘密召开紧急会议,确定了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总方针。

八七会议后,党在各地组织发动了多次武装起义。

毛泽东作为中央特派员到湖南改组省委,并于9月9日发动和领导了湘赣边界的秋收起义。

秋收起义后,毛泽东率领起义部队进至井冈山,打土豪分田地,建立革命政权,开展游击战战争,创造了以宁冈为中心的工农武装割据局面。

1928年10月,毛泽东在论述了红军与根据地存在和发展的理由时指出:“虽有很好的工农群众,若没有相当力量的正式武装,便决然不能造成割据局面。

所以‘工农武装割据'的思想,是共产党和割据地方的工农群众必须充分具备的一个重要思想。

”实行“工农武装割据”就是在党的领导之下,将武装斗争、土地革命、建立革命政权三者结合在一起。

土地革命是中国民主革命的中心内容。

农民是民主革命的主力军,只有开展土地革命,消灭封建土地所有制,才能最广泛地动员和组织农民群众参加武装斗争,建立、巩固和扩大革命根据地。

武装斗争是中国革命的主要斗争形式。

没有武装斗争就不能进行有效的土地革命,即使进行了也不能巩固成果。

工农武装割据名词解释

工农武装割据名词解释

工农武装割据名词解释“工农武装割据”是指一种政治制度,它使用军事力量来支持宣称的领导者建立一个独立的政权形式,而独立的政权又管理着一个国家或政权的一部分。

“工农武装割据”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古代。

在中国古代,一些将军可能会以武装力量从中央和当地统治者夺取领土,然后声称自己为“英雄”,并将自己当作一个独立政权的领导人。

在日本古代,甚至还有一组被称为“武士的帮派”的组织,它们被认为是当时国家的代表,并用武装力量来要求当地支持他们的主张,因此他们也实际上是一种“工农武装割据”的形式。

在中世纪,由一小群贵族领导的贵族政治也是一种“工农武装割据”。

尤其是在欧洲大陆,一组较大的贵族家庭扎根于某一地区,并较少受到当时中央集权政府的限制,他们被赋予了巨大的行政和军事权力,以及可以操纵农业和经济开发的领土。

这些贵族家庭在他们控制的地区内建立了一种新的政治制度,宣称他们自己是独立的政权,并由他们自己的领导人执政,从而形成了一种“工农武装割据”的政治框架。

“工农武装割据”的概念在现代仍然存在,但是也有一些不同之处。

现代的“工农武装割据”不太可能是由一个贵族集团或军队领导的,而更有可能是一个组织或政治群体组成的,并声称以反传统政权的方式来实现一种新的政治秩序。

这种新的政治秩序也可能涉及到更多的联邦政府结构,而不是一个中央集权政府结构,但概念仍然和历史上的“工农武装割据”类似。

总而言之,“工农武装割据”是一种利用军事力量建立独立政权的政治制度。

它可以追溯到古代,在现代仍然存在,但表现形式也有所不同。

它可能是由一个贵族集团,一支军队或一个政治群体领导的,并声称以反传统政权的方式来建立一个新的独立政权。

在历史上,“工农武装割据”发挥了重要的作用,而在现代,它仍然是一个重要的政治现象。

工农武装割据

工农武装割据

1、三次武装起义最重要的意义是在于 A.打响了反抗国民党统治的第一枪 B.建立了第一个苏维埃政权 C.中共开始有了独立武装力量 D.确立了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
2、三次武装起义中得出的深刻教训是 A.必须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 B.必须建立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 C.必须建立新型的人民军队 D.走适合中共国情的革命道路
毛泽东杰出贡献的史实。
①“八•七”会议上提出“政权是由枪杆子中取得的”的论断 ②领导秋收起义,失败后第一个分析敌强我弱的形势, 改变攻打城市的计划,转兵敌人势力薄弱的山区,又在 三湾改编起义部队,确立党对军队绝对领导的原则。 ③第一个率领起义部队上井冈山,创建井冈山根据地, 点燃工农武装割据的星星之火。 ④与朱德会师,创建了中国第一支工农红军——第四军。 ⑤与朱德一道开辟中央革命根据地,并胜利进行一至三 次反“围剿”。 ⑥第一个全面总结井冈山斗争经验,写了三篇文章,从 理论上透彻地分析了中国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的原 因,开辟了农村包围城市的正确道路,指导了其它革命 根据地的斗争,导致了星火燎原之势。
武装斗争、土地革命、根据地的建设 是什么关系?
武装斗争:要得到源源不断的兵源,就要得到农民支持, 也就要给农民土地,还要有军费、落脚点等物质基地,就 要有根据地。 土地革命:封建地主土地私有制是国民政府统治的根基 , 必须废除;农民得到土地就会踊跃参军为自己而战,积极 参加根据地的建设。 根据地:根据地是土地革命和武装斗争的基地。没有根 据地就无法进行土地革命,武装斗争也会因此而变成流 寇式的武装斗争,缺乏群众基础而失败。 总之,三者互相依存、促进。
3、与南昌起义相比,秋收起义开始 使用工农革命军的旗号,这表明中国 A.革命的对象发生了变化 B.革命的主力发生了变化 C.革命的策略发生了变化 D.革命的性质发生了变化

毛泽东思想名词解释

毛泽东思想名词解释

毛泽东思想名词解释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

具体说,就是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更进一步地和中国实践、中国历史、中国文化结合起来,使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实现民族化和具体化。

2、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是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

3、邓小平理论:是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原理同当代中国实践和时代特征相结合的产物,是毛泽东思想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继承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

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二个重大理论成果。

4、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三个重大理论成果。

它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的继承和发展,反映了当代世界和中国的发展变化对党和国家工作的新要求,是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推进我国社会主义自我完善和发展的强大理论武器,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

5、科学发展观:党的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提出了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这是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指导思想的重大发展,是统领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根本指针。

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关于发展思想的继承和发展。

是在准确把握世界发展趋势、认真总结我国发展经验、深入分析我国发展阶段性特征的基础上提出的,是对经济社会发展一般规律认识的深化,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

是马克思主义与当代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的产物,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

1、思想路线亦称认识路线,指的是人们的认识所遵循的方向、途径、原则和方法。

一个政党的思想路线,是指这个政党确立自己的指导思想并支配自己行动的认识路线。

解决思想路线问题是党确立正确的政治路线以及各项方针政策的前提和基础。

2、实事求是“实事”就是客观存在着的一切事物,“是”就是客观事物的内部规律性,“求”就是我们去研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工农武装割据通俗理解
把中国历史上的工农武装割据简单地理解概括起来,不难发现,这一过程实际上是指农民叛乱或地主军队脱离官方支持,以及其他势力兴建自己的政权。

受了这些武装力量支持,农民叛乱或地主组织在政治上形成了一个竞争势力,从而对朝廷造成了持久的威胁。

在这个解释中,工农武装割据是指在政治上栽培武装力量而建立的政权,而不是军事形势。

一般而言,武装力量包括农民叛乱、地主军队、议会军队等等。

这些力量所对应的政权经常会占据中央政府的政治地位,它们也通常会在地方形成独立的政治实体,以地方政治为主。

在中国历史上,工农武装割据的发生有着悠久的历史。

从古代开始就有农民起义,后来又轮番出现了地主军队组织的武装反抗活动。

最为出名的是黄巢的农民起义、张角的党项起义、南宋的落花起义以及金朝的军阀割据。

在这些农民反抗和地主上升的背景下,另一个类型的武装割据壮大起来,也就是议会武装割据。

这种武装割据更多的是几个地方势力结合在一起,组成一个实体而独立于中央政府的政治力量。

最著名的是明朝和清朝的官派内阁,以及明王朝的分裂武装割据。

这些工农武装割据的发生,对中国历史发展产生着深远的影响。

它们改变了中央政府的权力格局,使得中央政府不再是唯一的政治中心,反而被这类武装力量所取代。

这种形式的政治体系直到清朝下台,
才有所改变。

同时,工农武装割据也对中国社会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尤其是乱世之中,这些武装力量及其形成的新政权通常会把大量的土地关联起来,从而建立起一种贵族农业制度,并逐步形成了典型的中国式的农民社会。

综上所述,工农武装割据是中国历史上一个时期最为突出的现象,也是中国历史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的发生,改变了中国的政治格局,也影响了中国社会的发展,为中国传统社会打下了基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