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采集系统简介研究意义和应用
空气压缩机的数据采集系统的研究与开发
![空气压缩机的数据采集系统的研究与开发](https://img.taocdn.com/s3/m/3c47cb64abea998fcc22bcd126fff705cc175cb0.png)
空气压缩机的数据采集系统的研究与开发随着工业化的不断发展,空气压缩机已经成为众多工业领域不可或缺的设备之一。
空气压缩机的主要功能是将空气压缩成高压气体,用于各种生产制造过程中的动力驱动和气动工具的供给。
在实际应用中,空气压缩机的数据采集系统对于检测和监控设备运行状态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对于空气压缩机数据采集系统的研究与开发具有重要意义。
一、空气压缩机数据采集系统的功能首先我们需要明确空气压缩机数据采集系统的功能。
空气压缩机数据采集系统主要用于采集和记录空气压缩机的运行数据,包括压力、温度、流量、电流等参数。
通过对这些数据的采集和分析,可以实现对设备运行状态的实时监测和分析,及时发现设备故障和异常情况,并进行预警和处理,保证设备的正常运行和安全性。
目前,空气压缩机数据采集系统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数据采集传感器的选择、数据采集技术、数据传输和存储技术等方面。
在传感器的选择上,主要考虑传感器的精度、稳定性和适应性,以确保对空气压缩机各项参数的准确采集。
在数据采集技术方面,主要研究基于现场总线、Modbus、Profibus等通信协议的数据采集技术,以满足对多种参数的同时采集和传输需求。
在数据传输和存储技术方面,主要研究各种数据传输协议、网络通信技术和数据库存储技术,以便实现设备数据的远程传输和存储管理。
空气压缩机数据采集系统的研发面临着一些关键技术和挑战。
空气压缩机作为工业设备,其工作环境复杂,对于数据采集设备的耐高压、耐高温、防腐蚀和抗干扰能力提出了较高的要求。
空气压缩机的运行数据需要进行实时采集和传输,对于数据采集和传输技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空气压缩机数据的存储和管理也面临着较大的挑战,需要满足对大量数据的存储和管理要求。
对于设备数据的实时监测和分析,需要研发相应的数据处理和分析技术,以便及时发现和预警设备的故障和异常情况。
从以上研发方向可以看出,未来空气压缩机数据采集系统的发展将倾向于多参数数据采集、远程监测和智能化预警的方向发展,预计未来的数据采集系统将会成为空气压缩机的重要组成部分,提高设备的智能化和自动化水平。
通用多通道数据采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的开题报告
![通用多通道数据采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的开题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e025754977c66137ee06eff9aef8941ea66e4b4d.png)
通用多通道数据采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的开题报告1. 研究背景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各行各业对数据采集的要求越来越高。
在许多领域中,如工业控制、医学和环境监测等,需要采集多个传感器的数据以及其他相关信息。
因此,设计和实现一个多通道数据采集系统是非常必要的。
2. 研究内容本研究旨在设计和实现一种通用的多通道数据采集系统,包括以下主要内容:(1)硬件设计:确定硬件模块的类型和数量,设计电路板的电路图和布板图,选择合适的数字信号处理器和外部存储器等。
(2)软件设计:开发数据采集系统的控制软件,包括实时数据采集、存储、传输和显示。
为了提高效率和可靠性,需要使用高效的数据处理算法和数据压缩技术。
(3)系统集成:将硬件和软件集成为一个完整的系统,调试和测试系统以确保其性能和稳定性。
3. 研究目的和意义该系统可以应用于工业控制、医学和环境监测等领域中的数据采集和处理。
该系统具有以下优点:(1)多通道数据采集:可同时采集多个传感器的数据。
(2)易于扩展和配置:可以根据不同的应用需求,灵活地添加或删除硬件模块。
(3)高效可靠:采用高效的数据处理算法和数据压缩技术,提供高质量的数据采集和处理服务。
(4)简便易用:采用用户友好的界面,方便用户进行操作和管理。
4. 研究方法本研究采用以下方法:(1)文献调研:查阅相关文献,了解多通道数据采集系统的设计和实现方法。
(2)硬件设计:根据需求和文献调研结果,选择合适的硬件模块和组件,设计电路板的电路图和布板图。
(3)软件设计:开发系统的控制软件,包括实时数据采集、存储、传输和显示。
(4)系统集成:将硬件和软件集成为一个完整的系统,进行调试和测试,确保系统的性能和稳定性。
5. 预期成果本研究预期获得以下成果:(1)设计一种通用的多通道数据采集系统,可以采集多个传感器的数据并提供高质量的数据处理服务。
(2)实现数据采集系统的控制软件,包括实时数据采集、存储、传输和显示。
(3)进行系统测试和调试,确保系统的性能和稳定性。
空气压缩机的数据采集系统的研究与开发
![空气压缩机的数据采集系统的研究与开发](https://img.taocdn.com/s3/m/d9268d50a9114431b90d6c85ec3a87c240288a24.png)
空气压缩机的数据采集系统的研究与开发1. 引言1.1 研究背景空气压缩机是工业生产中常见的一种设备,其在许多领域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随着工业自动化程度的不断提高和数据化需求的增加,对空气压缩机运行状态进行实时监测和数据采集变得愈发重要。
而数据采集系统作为实现这一目标的关键技术之一,在空气压缩机的监测与维护中具有重要意义。
在过去的研究中,空气压缩机的数据采集往往依赖于传统的手动方式或者基于简单传感器的监测系统。
这些方式存在着数据采集不即时、数据准确性有限等问题,难以满足现代工业对数据采集精确度和实时性的要求。
开发一种高效、精准、实时的空气压缩机数据采集系统成为当前领域的研究热点。
本文旨在针对空气压缩机数据采集系统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研究与探讨,设计并开发出一套性能优越的数据采集系统。
通过该系统,可以实现空气压缩机运行状态的全方位监测,为工业生产提供可靠数据支持。
本研究将从系统概述、设计方案、组成部分、采集算法研究等方面展开讨论,旨在为空气压缩机数据采集系统的研究与开发提供有益参考。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是为了深入了解空气压缩机运行过程中的数据变化规律,为压缩机性能优化、故障预测和维护提供科学依据。
通过对数据采集系统的研究与开发,旨在实现对空气压缩机各项参数的实时监测和记录,提高设备运行稳定性和效率。
通过对数据采集系统的设计与优化,还可以提高数据采集的准确性和可靠性,提升数据处理的效率和精度,为未来的空气压缩机研究和应用提供基础支撑。
在现代工业生产中,空气压缩机作为重要设备之一,其性能和稳定性直接影响到整个生产线的运行效率和质量。
本研究的目的是为了通过数据采集系统的研究和开发,进一步提高空气压缩机的运行安全性和效率,推动工业生产的可持续发展。
1.3 研究意义空气压缩机在工业生产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是许多生产流程的关键设备。
数据采集系统的研究与开发,对于提高空气压缩机的工作效率、保障设备安全运行具有重要意义。
空气压缩机的数据采集系统的研究与开发
![空气压缩机的数据采集系统的研究与开发](https://img.taocdn.com/s3/m/64925c1d76232f60ddccda38376baf1ffd4fe319.png)
空气压缩机的数据采集系统的研究与开发【摘要】本文通过研究空气压缩机的数据采集系统,探讨了其设计原理、组成及功能、性能测试和应用展望。
介绍了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引出了对该系统的深入探讨。
详细阐述了数据采集系统的设计原理和各组成部分的功能,阐明了系统的工作流程和数据处理方式。
然后,通过系统性能测试,验证了系统的稳定性和准确性。
展望了系统在未来的应用前景,并总结了研究成果,提出了进一步发展的方向。
通过本文的研究,为空气压缩机数据采集系统的应用和发展提供了有益的参考和指导。
【关键词】空气压缩机,数据采集系统,研究,开发,引言,设计原理,系统组成,功能,性能测试,应用展望,结论,研究成果,未来发展方向。
1. 引言1.1 研究背景空气压缩机作为工业生产中常见的设备之一,其在生产过程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对空气压缩机进行数据采集系统的研究与开发具有重要意义。
空气压缩机的运行状态直接影响工业生产的效率和安全性,而数据采集系统可以帮助监测和控制压缩机的运行情况,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调整。
通过对空气压缩机运行数据的采集和分析,可以提高生产过程的效率和可靠性,减少故障发生的可能性,降低维护成本。
目前,虽然一些空气压缩机已经配备了简单的数据采集功能,但由于数据采集系统设计和功能受限,其性能和应用范围有限。
有必要对空气压缩机的数据采集系统进行深入研究与开发,以满足不同工业生产环境对数据采集的需求,提高空气压缩机的运行效率和可靠性。
本文将对空气压缩机数据采集系统的设计原理、系统组成及功能、系统性能测试和系统应用展望进行详细探讨,以期为相关领域的研究和应用提供重要参考和借鉴。
1.2 研究意义空气压缩机的数据采集系统在工业生产中具有重要的意义。
通过实时监测压缩机运行状态和性能参数,可以有效提高工业生产的生产效率和质量,实现对压缩机运行状态的实时监控和精准控制。
对压缩机关键参数的数据采集和分析,有助于预测设备的故障和提前进行维护,从而降低设备损坏和停机带来的生产损失。
数据采集系统研究背景和意义
![数据采集系统研究背景和意义](https://img.taocdn.com/s3/m/f8f742d38bd63186bcebbc4c.png)
数据采集系统研究背景和意义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为了保障人们能够健康安全的使用各种资源,需要对各个资源供给设备实时的监控,例如电力供电系统、工业控制系统、网络等,确保这些直接关系人们生活的资源安全可靠。
国家电力监管委员会公告 2011 年第 3 号文件《2011 年供电监管报告》指出,在选取检查的 215 家供电企业中,总共发现供电质量问题涉及的企业有 133 家,这些企业存在着基础数量错误、漏录、运行事件错录以及电压监测点数不足,设置不合理等问题;一方面,造成电能质量问题的因素逐渐增加,另一方面人们对电能质量以及电能的可靠性要求越来越高;电能质量问题对电网和配电系统造成的直接危害和可能对人类生活和生产造成的损失也越来越大,电能质量的好坏直接关系到了国民经济的总体效益。
一个计算中心如果失去电源 3 秒就有可能破坏数小时的数据处理结果而造成上百万上千万的经济损失;在大型机器制造厂,1 秒的电压突降就有可能造成生产状况异常或者质量破坏。
因此一方面我们必须做好防范措施,另一方面必须要做好及时发现问题和及时解决问题的准备,这就迫切需要对供电系统能够实时准确的监控,出现问题能够及时得到通知并解决,确保出现的问题第一时间被解决,提高供电的质量。
在互联网发展的过程中也滋生了大量不稳定的因素,大量垃圾信息、大量网络攻击应运而生,据赛门铁克公司 2011 年的安全状况调查报告显示,在 2011 年的 12 个月中,71%的受访企业受到网络攻击,在遭受攻击的企业中,92%的企业因为遭受到攻击而导致损失,据 Imperva 对 2011 年 6 月~11 月对网络恶意程序的分析中指出每月被检测的网络应用程序要遭受到 13 万次~38 万次不等的攻击,最高时,每小时就会遭受 3 万 8 千次攻击;为了减少因网络攻击而遭受的损失,我们应该做好网络监控工作,及时发现网络中的垃圾和破坏信息,并且及时做出处理和防范工作。
而绝大部分监控系统都要能够及时正确的获取大量监控数据,因此对一种可靠及时的数据采集系统的需求越来越迫切,本研究课题基于这一点设计了一个基于硬件获取数据的数据采集系统。
电动汽车数据采集系统的研究的开题报告
![电动汽车数据采集系统的研究的开题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a2272c5d11a6f524ccbff121dd36a32d7275c742.png)
电动汽车数据采集系统的研究的开题报告一、选题背景和意义随着环保意识的普及和汽车市场的不断发展,电动汽车成为了现代社会的一种重要交通工具,各大汽车厂商也纷纷加强研发和生产电动汽车。
与传统的汽油车相比,电动汽车具有环保、能耗低等优点,但其数据采集和监测系统的完善度仍然存在局限。
因此,开展电动汽车数据采集系统的研究,对于推动电动汽车行业的发展,提高电动汽车的安全性与性能水平,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研究目标本研究旨在开发一种高效、可靠的电动汽车数据采集系统,包括以下具体目标:1.设计适用于电动汽车的数据采集装置,包括数据传输、存储、处理等功能;2.采集和分析电动汽车的运行数据,包括车速、电池状态、车辆位置、路线规划等信息;3.优化系统结构和算法,提高数据采集的效率和准确度;4.实现数据可视化和分析,方便用户对电动汽车的运行情况进行监测和管理。
三、研究内容和方法1.电动汽车数据采集的基本原理和方法研究,包括数据传输的方式、存储和处理的方法等;2.根据电动汽车的特点,设计一种适用于电动汽车的数据采集装置,实现车速、电池状态、车辆位置等数据的采集和传输;3.利用算法对采集的运行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提高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同时优化算法,提高系统的效率;4.开发数据可视化界面,实现对电动汽车运行数据的可视化和分析。
四、预期结果通过对电动汽车数据采集系统的研究,预期实现以下结果:1.设计一种适用于电动汽车的数据采集装置;2.完成电动汽车的运行数据采集和分析,增加对电动汽车的理解,提高电动汽车的安全性和性能水平;3.开发出美观、易用的数据可视化界面,方便用户对电动汽车的运行情况进行监测和管理。
五、研究意义电动汽车行业的发展与创新需要科技的支持,本研究的意义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促进电动汽车行业的发展,提高电动汽车的市场竞争力;2.提高电动汽车的运行安全性和性能水平,为用户提供更好的用车体验;3.积累和理论知识和实际应用经验,为电动汽车数据采集和监测等相关领域的研究提供参考。
数据采集及信息集成系统设计与应用
![数据采集及信息集成系统设计与应用](https://img.taocdn.com/s3/m/989cb6fd64ce0508763231126edb6f1afe00717e.png)
数据采集及信息集成系统设计与应用1. 引言1.1 研究背景数据采集及信息集成系统设计与应用是当前信息化领域的一个重要研究方向。
在当今数字化时代,海量的数据涌入各个行业和领域,如何高效地采集和整合这些数据成为了许多组织和企业面临的挑战。
数据采集与信息集成系统的设计与应用,可以帮助组织和企业更好地管理和利用这些数据,提升决策效率、降低成本,从而获取竞争优势。
随着互联网和物联网等技术的不断发展,数据来源愈加多样化和分散化,传统的数据管理方法已经无法满足现代企业的需求。
研究如何设计高效的数据采集系统和信息集成系统成为了当务之急。
通过深入研究数据采集及信息集成系统的设计原理和技术方法,可以为企业提供定制化的数据解决方案,提升数据管理的效率和质量。
本文将对数据采集及信息集成系统设计与应用进行深入探讨,从研究背景、研究意义和研究目的等方面展开分析,希望可以为相关领域的研究者和从业人员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启发。
1.2 研究意义数据采集及信息集成系统的设计与应用在今天信息化社会具有重要意义。
数据采集系统设计可以帮助实现数据的快速采集和整理,提高数据的质量和准确性,为决策提供可靠的数据支持。
信息集成系统设计可以将来自不同数据源的信息进行整合和分析,帮助用户快速获取所需信息,提高工作效率和决策水平。
数据采集及信息集成系统的应用可以帮助企业优化运营流程,提高生产效率,降低成本,增强竞争力。
数据采集和信息集成系统设计与应用也对促进数据共享和协作有着重要的推动作用,实现各方信息的互通互联,促进信息资源的有效利用和共享。
研究数据采集及信息集成系统的设计与应用具有重要意义,能够推动信息技术的发展,解决实际问题,促进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
1.3 研究目的本研究的目的是针对数据采集及信息集成系统设计与应用进行深入探讨,通过系统地分析和研究,揭示该领域存在的问题和挑战,并探索解决方案。
我们旨在通过数据采集系统设计和信息集成系统设计的研究,提高数据采集和信息集成的效率和精度,为实际应用提供更加可靠的支持和保障。
临床电子数据采集系统简介
![临床电子数据采集系统简介](https://img.taocdn.com/s3/m/044cdb40852458fb770b56a3.png)
临床试验远程电子数据采集系统(EDC)目录1. 什么是临床试验远程电子数据采集系统(EDC)? (2)2. 国内外临床试验EDC使用情况如何? (2)3. 国际上有哪些知名EDC系统,哪个EDC系统使用的较多? (3)4. 国产EDC系统质量如何? (4)5. 国内临床试验常用的EDC有哪些? (4)6. EDC系统有哪些基本功能? (6)7. EDC的优势 (8)8. 大学、研究机构是否适合购买、建立自己的EDC系统? (9)9. EDC对临床研究有哪些积极地影响? (10)10. EDC系统的未来 (10)1.什么是临床试验远程电子数据采集系统(EDC)?在临床试验中,数据采集是一项重要环节。
数据能被准确、及时、规范地采集可以显著提高临床试验的质量,缩短研究的周期。
传统依靠纸质病例报告表(Case Report Form, CRF)来收集临床数据的方式存在着采集周期长,中间环节多,且无法保证数据的可靠性和安全性。
临床试验远程电子数据采集系统(Electric Data Capture, EDC),在临床试验中的应用可以有效解决纸质CRF的不足。
是通过互联网从试验中心(Sites)直接远程收集临床试验数据的一种数据采集系统。
EDC的前身是20世纪80年代末到90年代初之间诞生的远程数据录入(Remote Data Entry, RDE)系统。
[1]当时,RDE的使用需要在电脑上安装该软件系统,且需要提供及时的技术支持服务,这就增加了申办者的研究费用。
而研究者的同一台电脑又无法用于不同药厂的研究项目。
这些因素都限制了RDE的应用与推广。
20世纪90年代互联网技术的广泛应用使得RDE的缺陷得以克服,RDE与互联网技术相结合产生了功能强大的现代化临床试验电子数据采集系统——EDC。
EDC的产生使临床研究数据的收集方式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彻底改变了传统的数据收集模式以及数据管理流程。
2.国内外临床试验EDC使用情况如何?随着EDC与网络技术的进一步结合,使其得到研究者及申办方的广泛应用。
数据采集系统简介研究意义和应用
![数据采集系统简介研究意义和应用](https://img.taocdn.com/s3/m/105c225ef342336c1eb91a37f111f18583d00cf0.png)
数据采集系统简介研究意义和应用一前言1.1 数据采集系统简介数据采集,是指从传感器和其它待测设备等模拟和数字被测单元中自动采集信息的过程。
数据采集系统是结合基于计算机(或微处理器)的测量软硬件产品来实现灵便的、用户自定义的测量系统。
该数据采集系统是一种基于TLC549模数转换芯片和单片机的设备,能够把ADC采集的电压信号转换为数字信号,通过微处理器的简单处理而交予数码管实现电压显示功能,同时经过与PC的连接能够实现计算机更加直观化显示。
1.2 数据采集系统的研究意义和应用在计算机广泛应用的今天,数据采集的在多个领域有着十分重要的应用。
它是计算机与外部物理世界连接的桥梁。
利用串行或红外通信方式,实现对挪移数据采集器的应用软件升级,经过制订上位机(PC)与挪移数据采集器的通信协议,实现两者之间堵塞式通信交互过程。
在工业、工程、生产车间等部门,尤其是在对信息实时性能要求较高或者恶劣的数据采集环境中更突出其应用的必要性。
例如:在工业生产和科学技术研究的各行业中,常常利用PC或工控机对各种数据举行采集。
这其中有非常多地点需要对各种数据举行采集,如液位、温度、压力、频率等。
如今常用的采集方式是经过数据采集板卡,常用的有A/D 卡以及422、485等总线板卡。
卫星数据采集系统是利用航天遥测、遥控、遥监等技术,对航天器远地方举行各种监测,并依照需求举行自动采集,通过卫星传输到数据中心处理后,送给用户使用的应用系统。
1.3 系统的要紧研究内容和目的本课题研究内容要紧包括:TLC549的工作时序操纵,常用的单片机编辑C语言,VB 串口通信COMM控件、VB画图控件的运用等。
本课题研究目的要紧是设计一具把TLC549(ADC)采集的模拟电压转换成八位二进制数字数据,并把该数据传给单片机,在单片机的操纵下在实验板的数码管上实时显示电压值同时与计算机上运行的软件示波器连接,实现电压数据的发送和接收功能。
二数据采集系统开辟相关技术介绍2.1 TLC549结构及工作原理2.1.1 TLC549的概述TLC549 是以8 位开关电容逐次逼近A/D 转换器为基础而构造的CMOS A/D 转换器。
LMS SCADAS多功能数据采集系统简介
![LMS SCADAS多功能数据采集系统简介](https://img.taocdn.com/s3/m/ff95e959804d2b160b4ec0c1.png)
数据采集系统LMS SCADAS多功能数据采集系统当今,产品的研发周期越来越短,用于产品性能测试的时间越来越少。
在全球的各个行业中,试验部门正承受着巨大的压力——要用尽量少的时间和资源配合产品的设计与更新,完成尽可能多的试验任务。
LMS SCADAS数据采集系统能够保证完成各种类型的试验任务,并且其高性能、高效率的特点,可以让试验工程师更充分地利用资源,同时完成多项试验任务,大大地缩短试验周期。
LMS SCADAS硬件以其卓越的性能和高度的可靠性著称,无论是进行试验室测试还是现场测试都能保证最优的测试质量和精度。
LMS SCADAS硬件与LMS b和LMS Test.Xpress软件无缝集成,可以快速完成所有的测试设置,在保证最佳数据质量和精度的同时,高效地完成测试任务。
正由于LMS SCADAS硬件具有如此多的优点,全球范围内每天都有数以万计的用户正在使用LMS产品进行着测试工作,采集各种试验数据。
为您量身定制的LMS SCADAS解决方案——保证随时随地的完美表现LMS SCADAS硬件的最大优点是灵活性与可扩展性,有多种型号可供客户选择-从紧凑的便携式系统,全自动的智能记录仪,直至大通道数的试验室系统。
LMS SCADAS硬件支持多种传感器,具有多种信号调理功能,是进行噪声、振动、声学和耐久性等试验任务的理想前端。
最重要的是,LMS SCADAS 注重多功能性,即可以作为一个移动的前端使用,也可以作为独立的记录仪在外场使用。
同时,LMS SCADAS硬件还为在恶劣条件下进行声学测试或耐久性数据采集提供了统一的测试系统。
“LMS SCADAS系统注重于应用的多样性,使用户的投入获得最大的回报。
”•通用的硬件平台,同时适用于试验室测试、外场测试,并支持记录仪模式,独立地完成数据采集•专业用于噪声、振动、声学和疲劳耐久性能测试•集便捷性、灵活性及试验稳定性于一体•模块化设计,具有强大的可扩展性能,充分保证硬件投资的延续性•强大的并行信号处理能力,充分保证高通道数、大系统的可靠性和稳定性注重灵活性:LMS SCADAS解决方案能够满足您的任何测试需求专为噪声、振动与疲劳耐久性数据采集设计无论您想采集转速、加速度、速度、力、位移、应变、温度、声音、扭矩、压力、CAN,还是GPS数据;无论是某一单一信号,还是多种信号——LMS SCADAS均可提供一个灵活而成熟的解决方案。
航空数据采集与处理技术研究与应用
![航空数据采集与处理技术研究与应用](https://img.taocdn.com/s3/m/ff1d747686c24028915f804d2b160b4e767f81b4.png)
航空数据采集与处理技术研究与应用随着航空业的发展,航空数据的采集与处理技术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航空数据采集与处理技术是指通过各种传感器和系统,对飞机及其周边环境的各种参数进行实时采集,并对采集到的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以提供支撑空中交通管理、飞行安全监控以及航空公司的决策依据。
本文将重点探讨航空数据采集与处理技术的研究与应用。
航空数据采集技术是航空数据处理的前提,它主要通过各种传感器和数据采集设备,对飞机及其周边环境的各种参数进行实时采集。
传感器包括但不限于飞机姿态传感器、气象传感器、发动机传感器、地速传感器、轮胎压力传感器等。
这些传感器可以实时测量飞机的姿态、气象条件、发动机状态、地面速度、轮胎压力等重要参数,并通过数据采集设备将这些参数信息转化为数字信号进行进一步处理和存储。
航空数据处理技术是对采集到的航空数据进行整合、分析和处理的过程。
在航空数据处理过程中,主要应用了数据清洗、数据建模和数据挖掘等技术。
数据清洗是指对采集到的数据进行预处理,去除采集过程中产生的噪声和异常值,使数据更加准确和可靠。
数据建模是指根据航空数据采集到的各种参数,构建相应的数据模型,以便后续分析和应用。
数据挖掘是指利用各种统计学和机器学习算法对航空数据进行挖掘和分析,从中发现隐藏在数据中的知识和规律,为航空业提供决策支持。
航空数据采集与处理技术的研究与应用在航空业中有着广泛的应用价值。
首先,在空中交通管理方面,航空数据采集与处理技术可以实时监测飞机的位置、速度、高度等参数,为空中交通管制提供精确的飞行监控。
其次,在飞行安全监控方面,航空数据采集与处理技术可以对飞机的各种状态数据进行实时监测和分析,及时发现和解决潜在的飞行安全问题。
再次,在航空公司经营管理方面,航空数据采集与处理技术可以为航空公司提供客流统计、机务维修、航班调度等信息支持,提高航空公司的运营效率和服务质量。
在航空数据采集与处理技术的研究与应用中,还存在一些面临的挑战。
数据采集及信息集成系统设计与应用
![数据采集及信息集成系统设计与应用](https://img.taocdn.com/s3/m/c63792e5b1717fd5360cba1aa8114431b80d8e5f.png)
数据采集及信息集成系统设计与应用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大量的数据产生和积累已经成为了一种常态。
企业、政府以及个人都在不断产生着各种各样的数据,这些数据包含了丰富的信息和价值,对于决策和分析具有重要意义。
数据的产生和获取是一个持续的过程,并且数据通常来自于不同的来源和不同的格式,这就给数据的采集和集成带来了一定的挑战。
为了更好地利用数据,我们需要建立一套完善的数据采集及信息集成系统。
本文将对数据采集及信息集成系统的设计与应用进行探讨。
一、数据采集数据采集是指从各种数据源中收集数据,包括传感器、设备、系统、网络、文件等等。
数据采集的关键是实时性、准确性和全面性。
实时性是指及时获取数据,准确性是指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完整性,全面性则是指获取尽可能多的相关数据。
数据采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数据源的识别和连接、数据获取和传输、数据存储和保护。
1. 数据源的识别和连接数据源的识别和连接是数据采集的首要任务。
在实际应用中,数据源可能来自多个不同的系统和设备,具有不同的标准和格式。
需要通过识别各个数据源,并建立连接,以便后续数据的获取和处理。
这一过程通常需要借助于各种技术手段,包括网络通信、协议转换、数据解析等。
2. 数据获取和传输数据获取和传输是数据采集的核心环节。
在数据源识别和连接完成后,就需要从数据源中获取数据,并通过网络或其他途径传输到数据集成系统中。
数据的获取和传输需要考虑到数据的实时性、稳定性和安全性,避免数据丢失和泄露。
还需要考虑数据的压缩和优化,以减少带宽和存储空间的占用。
3. 数据存储和保护数据存储和保护是数据采集的重要环节。
获取的数据需要进行存储,以供后续的分析和应用。
需要确保存储的数据能够被安全地存储和访问,避免数据的丢失和篡改。
数据存储和保护需要综合考虑存储介质、存储容量、数据备份、数据加密等多方面的因素。
二、信息集成信息集成是指将来自不同数据源的数据进行整合和处理,形成一个统一的数据集。
空气压缩机的数据采集系统的研究与开发
![空气压缩机的数据采集系统的研究与开发](https://img.taocdn.com/s3/m/c972529832d4b14e852458fb770bf78a64293a15.png)
空气压缩机的数据采集系统的研究与开发1. 引言1.1 研究背景空气压缩机作为广泛应用于工业生产和生活领域的关键设备,其稳定可靠的运行对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至关重要。
目前许多压缩机的监测和运行管理仍然依赖于传统的人工巡检和手动记录,存在监测不及时、数据不准确、运行管理无序等问题。
为了解决现有空气压缩机监测和运行管理存在的问题,研究和开发一种空气压缩机数据采集系统变得尤为迫切。
通过对空气压缩机运行状态、性能参数等关键数据进行实时采集和分析,可以实现对其运行情况的及时监测和管理,有助于预防故障发生、提高设备利用率、降低维护成本,从而提升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本研究旨在通过设计和开发一种高效可靠的空气压缩机数据采集系统,以提升空气压缩机的监测和运行管理水平,为工业生产和生活领域提供更为稳定和可靠的空气压缩机设备。
1.2 研究意义空气压缩机是工业生产中常用的一种设备,用于将空气压缩成高压气体,用于各种工艺中的气动设备或者用于输送气体。
数据采集系统是一种用于采集、存储和处理各种数据的系统,可以帮助工程师和研究人员更好地了解和控制设备运行状态,提高设备的效率和性能。
在空气压缩机的运行过程中,监测和采集各种数据是非常重要的。
通过数据采集系统,可以实时监测空气压缩机的压力、温度、转速等参数,及时发现设备的问题,并进行故障诊断和预防维护。
数据采集系统还可以帮助工程师分析设备的运行情况,优化设备的运行参数,提高设备的运行效率和性能。
研究和开发空气压缩机的数据采集系统具有重要的意义。
通过研究和开发数据采集系统,可以提高空气压缩机的运行效率,降低能耗,延长设备的使用寿命,减少维护成本。
还可以为工程师提供更多实时准确的数据,帮助他们更好地掌握设备运行状态,及时做出正确的决策,保证生产线的正常运行。
研究和开发空气压缩机的数据采集系统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应用价值。
2. 正文2.1 数据采集系统设计数据采集系统设计是空气压缩机数据采集系统的核心部分,其设计质量直接影响到系统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工业互联网中的数据采集技术研究与应用
![工业互联网中的数据采集技术研究与应用](https://img.taocdn.com/s3/m/e504b6c3d5d8d15abe23482fb4daa58da0111c18.png)
工业互联网中的数据采集技术研究与应用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工业生产的智能化需求增加,工业互联网作为新一代工业革命的重要组成部分,正日益受到广泛的关注和应用。
而在工业互联网中,数据采集技术作为数据获取和传输的基础,对于实现设备与设备、设备与系统之间的高效连接和数据交换至关重要。
本文将着重讨论工业互联网中的数据采集技术的研究与应用。
一、数据采集技术的概念和意义数据采集技术是指通过不同的传感器、采集设备或其他方式,将现实世界中的数据转化为数字信号,并将其传输到数据存储或处理系统中,以实现对数据的分析、应用和管理。
在工业互联网中,数据采集技术的关键任务是获取生产线上设备的实时状态信息,包括温度、湿度、压力、流量等各种参数,以及设备的运行状态、故障诊断等数据。
数据采集技术在工业互联网中的应用有着重要的意义。
首先,通过实时、准确地采集设备的状态信息,可以实现对设备的远程监控与控制,提高生产效率和质量,并及时发现和解决可能存在的问题。
其次,通过对大量采集的数据进行存储和分析,可以进行数据挖掘和深度学习,发现潜在的生产优化和运维改进的机会,实现智能化和自动化的生产管理。
此外,数据采集技术还可以实现设备故障预测和维护计划优化,降低维护成本和停机时间,提高设备可靠性和使用寿命。
二、数据采集技术的关键技术数据采集技术的关键在于如何高效、准确地获取设备的实时状态和运行数据。
以下是几种常用的数据采集技术。
1. 传感器技术:传感器是数据采集技术中最常见、最基础的设备。
通过将传感器部署在设备上,可以实现对各种参数的实时监测和采集,如温度传感器、压力传感器、流量传感器等。
传感器技术的关键在于选择合适的传感器类型和部署位置,并保证传感器的灵敏度和准确性。
2. 数据通信技术:数据通信技术是将采集到的数据传输到数据中心或云平台的关键环节。
常用的数据通信技术包括有线通信和无线通信。
有线通信采用电缆或光纤进行数据传输,稳定可靠,但受限于布线,适用于距离短、带宽要求高的场景。
数据采集及信息集成系统设计与应用
![数据采集及信息集成系统设计与应用](https://img.taocdn.com/s3/m/9fc232d0dbef5ef7ba0d4a7302768e9951e76e25.png)
数据采集及信息集成系统设计与应用一、引言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普及,各行各业的数据量都在不断增加,如何高效地采集和整合各种数据成为了企业和组织面临的重要问题。
数据采集及信息集成系统的设计与应用,对于提高数据处理效率和信息化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重点讨论数据采集及信息集成系统的设计原理和应用实践。
二、数据采集系统设计原理1. 数据采集系统概述数据采集系统是指将目标数据源中的数据转换成计算机能够处理的数据格式,并实现数据的传输和存储。
数据采集系统通常包括数据源接入、数据抽取和数据传输等环节。
在设计数据采集系统时,需要考虑数据源种类、数据格式、数据量、数据更新频率等因素。
2. 数据源接入数据源接入是指将数据采集系统与各种数据源进行连接和通信的过程。
数据源可能来自数据库、文件、传感器、网络接口等多种形式。
在设计数据源接入环节时,需要考虑数据源类型的多样性和连接稳定性,选择合适的接入方式进行数据采集。
3. 数据抽取数据抽取是指从数据源中提取数据的过程,通常包括数据过滤、数据转换和数据加载等步骤。
在设计数据抽取环节时,需要考虑如何高效地提取数据、对数据进行预处理和清洗,并将数据转换成目标格式。
4. 数据传输数据传输是指将采集到的数据传输到目标系统或存储介质的过程。
数据传输需要考虑数据传输的安全性、稳定性和效率,可以选择网络传输、文件传输或其他方式进行数据传输。
三、信息集成系统设计原理1. 信息集成系统概述信息集成系统是指将不同数据源中的数据进行整合和统一管理的系统。
信息集成系统可以将分散的数据整合成统一的数据视图,并提供统一的数据访问接口。
信息集成系统通常包括数据集成、数据存储和数据访问等部分。
3. 数据存储数据存储是指存储整合后的数据的过程,可以选择关系数据库、数据仓库、大数据存储等形式进行数据存储。
在设计数据存储环节时,需要考虑数据存储的安全性、容量和性能。
4. 数据访问数据访问是指用户对整合后的数据进行查询和分析的过程,通常需要提供统一的数据访问接口,方便用户对数据进行访问。
数据采集与分析技术应用
![数据采集与分析技术应用](https://img.taocdn.com/s3/m/4e64e50d30126edb6f1aff00bed5b9f3f90f72fa.png)
数据采集与分析技术应用在现代社会中,数据采集与分析技术应用的重要性日益突显。
这项技术可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自己所处的环境和社会,更好地分析和预测未来的趋势和事件。
以下是本文对数据采集与分析技术应用的阐述和探讨。
数据采集是什么?数据采集是指将某些特定数据从不同来源获取并存储在数据中心或其他数据存储库中,以供分析和利用。
数据采集的方式多种多样,可以通过各种传感器,例如GPS定位设备、温度计、压力计、加速器和设备监控系统,以及基于网络的数据收集方式等方式进行。
数据采集并不仅仅是获取数据,还需要对数据进行处理、管理和分析。
数据采集的应用领域:数据采集技术已经广泛应用于许多领域,其中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在企业领域,数据采集技术可以用于监测和管理生产过程、优化供应链、分析客户需求和行为、预测市场趋势以及制定销售策略。
2. 在科学和医疗领域,数据采集技术可以用于研究、诊断和治疗疾病。
例如,通过收集大量的病人数据,医院可以进行数据分析和建模,以诊断患者的病情,同时可以通过数据挖掘技术找到患者的风险因素,并进行更好的预防治疗。
3. 在城市规划和管理领域,数据采集技术可以帮助政府和城市规划师了解交通流量、环境和公共设施使用情况,并为市民提供更好的城市规划和服务。
数据分析是什么?数据分析是将收集和存储的数据转化为有意义的信息的过程。
通过这种过程,数据分析师可以识别和评估数据趋势、关系和模式,并提供对组织或个人决策具有决定性意义的见解。
数据分析的应用领域:数据分析技术可以应用于多个领域,以下仅列举其中几个应用场景。
1. 在教育领域,数据分析技术可以帮助学校监测学生的学习表现、预测特定课程或学习领域的难度、提供定制化的学习材料和方法、以及优化学生的学习路径,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和成绩。
2. 在金融领域,数据分析技术可以帮助金融机构识别风险和机会、评估客户信用、识别欺诈行为、预测市场发展趋势等,从而提高该机构的业务效率和风险掌控能力。
数据采集系统软件设计及其应用
![数据采集系统软件设计及其应用](https://img.taocdn.com/s3/m/398f9b00c381e53a580216fc700abb68a982adad.png)
数据采集系统软件设计及其应用摘要:社会进步需要计算支持,然而数据采集是数据计算的前提条件,为保证数据采集的全面性和有效性,应优化数据采集系统,通过合理设计数据采集系统软件来满足现代化测控要求,促进社会可持续发展。
本文在数据采集系统介绍的基础上,分析系统软件设计,最后重点探究系统应用。
旨在为相关设计人员提供借鉴,从整体上提高数据采集系统软件设计水平,确保系统软件有效应用。
关键词:数据采集系统;软件设计;应用引言:随着数据采集需求的提高,数据采集系统软件设计工作要动态创新,基于需求分析,科学制定设计软件,确保设计工作精细化落实,使设计后的数据采集系统能够满足多元化需求。
新时期下,深入分析数据采集系统软件设计及其应用具有探究性意义和现实性意义,具体阐述如下。
1.数据采集系统的介绍1.1概念及特点所谓数据采集系统,指的是基于功能模块收集数据源、分析数据源、选定数据的过程[1]。
信息时代下,数字化技术大量出现,并且电子扫描系统动态更新,一定程度上实现数据的广泛采集,并保证数据审核的准确性,为相关工作开展提供科学决策和优质服务。
数据采集系统具有通用性,满足电气量或非电气量的采集需要;共享性,即基于WindowsNT平台完成数据强力且快速处理任务,确保数据在网络平台及时共享;分布式,即数据结构为分布式、模块化,实现了系统快速升级和便捷维护;个性化,立足现实情况自行开发系统,达到成本低廉、适用性强等效果。
1.2分类及功能数据采集系统分为两类,对于设备类系统,指的是借助数据采集工具完成信息自动化采集,其中,测量系统是必要组成部分;对于网络类系统,指的是利用信息化工具获取网页信息、处理数据,再次传递新的数据信息[2]。
系统功能总结为四方面,具体功能为:动态获取产量数据、故障类型等,接下来传至数据库系统;接收与物料相关的信息;传递数量信息、名称信息等;记录并分析测量数据,借助图形方式直观显示,为数字化设计与实践提供依据。
基于Lab VIEW的网络数据采集系统研究
![基于Lab VIEW的网络数据采集系统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6332fea2846a561252d380eb6294dd88d0d23d31.png)
基于Lab VIEW的网络数据采集系统研究1. 引言1.1 研究背景近年来,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普及,网络数据采集系统在各个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网络数据采集系统可以实现对网络数据的实时监测、收集和处理,为各行业提供了方便快捷的数据获取途径。
目前市面上的网络数据采集系统大多功能单一、操作繁琐、性能不稳定等问题,导致实际应用效果不尽人意。
本研究旨在利用Lab VIEW技术,设计和实现一套高性能、稳定性强的网络数据采集系统,通过对系统性能进行优化,提高数据采集的实时性和精确性。
通过实验结果与分析,探讨该系统在不同应用场景下的表现,并展望其在未来的应用前景。
通过这一研究,将为网络数据采集系统的设计与应用提供重要的参考和借鉴。
1.2 研究意义网络数据采集在现代工程领域中具有重要的意义。
随着物联网技术的发展和普及,大量的传感器数据需要被采集、传输和处理。
而基于Lab VIEW的网络数据采集系统能够有效地实现数据的采集和监控,为工程实践提供了便利。
首先,网络数据采集系统的研究意义在于提高了数据采集的效率和精度。
Lab VIEW作为一款强大的图形化编程软件,可快速开发对数据处理和分析需求较高的系统,实现多种设备的数据采集与集中管理,为工程师提供了更为便捷的数据采集和监控手段。
其次,网络数据采集系统的研究具有推动工程技术进步的作用。
通过建立高效、稳定的网络数据采集系统,能够实现对工程实时数据的监测和分析,为工程领域的创新与发展提供重要支持。
同时,Lab VIEW技术的应用也有助于科研人员更好地理解数据采集系统的原理和性能,推动相关技术的发展与应用。
总之,基于Lab VIEW的网络数据采集系统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在工程领域中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通过深入研究网络数据采集系统的设计与优化,可以为工程实践提供更为高效、精确的数据采集解决方案,推动工程技术的进步与发展。
1.3 研究目的本研究的目的是探讨基于Lab VIEW的网络数据采集系统在实际应用中的可行性和效果。
OPC技术在数据采集与智能监控系统中的研究与应用的开题报告
![OPC技术在数据采集与智能监控系统中的研究与应用的开题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867d904e7dd184254b35eefdc8d376eeaeaa17fa.png)
OPC技术在数据采集与智能监控系统中的研究与应用的开题报告一、研究背景与意义随着现代工业生产的快速发展,工业生产现场的数据采集与监控技术也在不断创新和发展。
传统的数据采集方式存在着信息不及时、维护成本高等缺点,难以满足工业现场高效的数据采集与监控的需求。
而OPC(OLE(Object Linking and Embedding) for Process Control)技术的引入,实现了不同设备厂商的数据通信与互联。
OPC技术具有高效快捷、低成本、易于维护等优势,成为工业数据采集与监控领域的热门技术。
本研究旨在探究OPC技术在数据采集与智能监控系统中的应用,提高工业生产现场的数据采集效率与可靠性,精准地掌握生产过程的实时状况,为企业节约成本、提高效益、优化生产流程提供有力支撑。
二、研究内容本研究将围绕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深入探究:1. OPC技术的基本原理和技术特点;2. 数据采集与智能监控系统中OPC技术的应用;3. 基于OPC技术的数据采集与智能监控系统的设计与实现;4. 实现结果的测试与分析。
三、研究方法及步骤本研究的主要研究方法为实验研究,具体步骤如下:1. 对OPC技术的基本原理和技术特点进行理论研究;2. 分析比较不同设备厂商的OPC通信协议;3. 设计数据采集与智能监控系统的系统架构,选择OPC服务器、数据库等相关技术,并进行系统开发和实现;4. 进行实验,测试系统的数据采集效率与可靠性;5. 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和总结,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
四、研究成果预期本研究预期能够研究出基于OPC技术的数据采集与智能监控系统,提高现场数据采集效率与数据可靠性,为企业节约成本、提高效益,为相关领域的学术研究提供参考与借鉴。
RFID数据采集系统的研究的开题报告
![RFID数据采集系统的研究的开题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aa87e730e97101f69e3143323968011ca300f7a8.png)
RFID数据采集系统的研究的开题报告一、选题的背景和意义随着智能制造和物联网技术的发展,RFID技术(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射频识别)越来越广泛地应用于生产、物流、仓储和零售等领域。
RFID技术能够实现对物品的自动识别和跟踪,提高了生产、物流和销售等环节的效率和精度,降低了企业成本,提高了企业竞争力。
为了更好地利用RFID技术,需要建立一套完整的RFID数据采集系统,以采集和管理RFID标签数据,实现对物品的追踪、监控和管理。
目前市场上存在一些商用的RFID 数据采集系统,但由于各种因素,这些系统往往难以满足企业的需要,需要根据实际情况研发定制化的RFID数据采集系统,以实现企业的生产、物流和管理的自动化和信息化。
本研究旨在研究RFID数据采集系统的设计和实现方法,解决RFID数据采集系统在实际应用中遇到的问题,为企业提供一套高效、精确、可靠的RFID数据采集系统,提高企业效率和竞争力,具有一定的实践价值和应用前景。
二、研究的内容和目标(1)研究RFID标签数据的基本特点和采集原理,分析RFID技术在生产、物流和管理等领域的应用现状和发展趋势,了解RFID数据采集系统的基本需求和技术难点。
(2)设计RFID数据采集系统的硬件和软件结构,实现RFID标签数据的实时采集、传输、存储和管理功能,包括抗干扰、高效识别、多标签读取、传输安全等方面的设计和实现。
(3)进行RFID数据采集系统的测试和验证,验证系统的稳定性、可靠性、精确性和数据安全性,通过实际应用场景的测试和验证,评估系统的性能和实用性。
(4)综合分析RFID数据采集系统的优势和不足,提出优化方案和改进意见,进一步完善RFID数据采集系统的功能和性能。
三、研究的方法和步骤(1)调研和文献阅读:了解RFID技术的基本原理和应用现状,分析市场上已经存在的RFID数据采集系统的特点和局限性,确定研究的重点和方向。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前言1.1 数据采集系统简介数据采集,是指从传感器和其它待测设备等模拟和数字被测单元中自动采集信息的过程。
数据采集系统是结合基于计算机(或微处理器)的测量软硬件产品来实现灵活的、用户自定义的测量系统。
该数据采集系统是一种基于TLC549模数转换芯片和单片机的设备,可以把ADC采集的电压信号转换为数字信号,经过微处理器的简单处理而交予数码管实现电压显示功能,并且通过与PC的连接可以实现计算机更加直观化显示。
1.2 数据采集系统的研究意义和应用在计算机广泛应用的今天,数据采集的在多个领域有着十分重要的应用。
它是计算机与外部物理世界连接的桥梁。
利用串行或红外通信方式,实现对移动数据采集器的应用软件升级,通过制订上位机(PC)与移动数据采集器的通信协议,实现两者之间阻塞式通信交互过程。
在工业、工程、生产车间等部门,尤其是在对信息实时性能要求较高或者恶劣的数据采集环境中更突出其应用的必要性。
例如:在工业生产和科学技术研究的各行业中,常常利用PC或工控机对各种数据进行采集。
这其中有很多地方需要对各种数据进行采集,如液位、温度、压力、频率等。
现在常用的采集方式是通过数据采集板卡,常用的有A/D 卡以及422、485等总线板卡。
卫星数据采集系统是利用航天遥测、遥控、遥监等技术,对航天器远地点进行各种监测,并根据需求进行自动采集,经过卫星传输到数据中心处理后,送给用户使用的应用系统。
1.3 系统的主要研究内容和目的本课题研究内容主要包括:TLC549的工作时序控制,常用的单片机编辑C语言,VB 串口通信COMM控件、VB画图控件的运用等。
本课题研究目的主要是设计一个把TLC549(ADC)采集的模拟电压转换成八位二进制数字数据,并把该数据传给单片机,在单片机的控制下在实验板的数码管上实时显示电压值并且与计算机上运行的软件示波器连接,实现电压数据的发送和接收功能。
二数据采集系统开发相关技术介绍2.1 TLC549结构及工作原理2.1.1 TLC549的概述TLC549 是以8 位开关电容逐次逼近A/D 转换器为基础而构造的CMOS A/D 转换器。
它们设计成能通过3 态数据输出和模拟输入与微处理器或外围设备串行接口。
TLC549 仅用输入/输出时钟(I/O CLOCK )和芯片选择(CS )输入作数据控制。
TLC549 的I/O CLOCK 输入频率最高可达 1.1MHz 。
TLC549 提供了片内系统时钟,它通常工作在4MHz 且不需要外部元件。
片内系统时钟使内部器件的操作独立于串行输入/输出的时序并允许TLC549像许多软件和硬件所要求的那样工作。
I/O CLOCK 和内部系统时钟一起可以实现高速数据传送以及对于TLC549 为每秒40,000 次转换的转换速度。
TLC549的其他特点包括通用控制逻辑,可自动工作或在微处理器控制下工作的片内采样-保持电路,具有差分高阻抗基准电压输入端、易于实现比率转换(ratiometric conversion)的高速转换器,定标( scaling)以及与逻辑和电源噪声隔离的电路。
整个开关电容逐次逼近转换器电路的设计允许在小于 17μs的时间内以最大总误差为±0.5 最低有效位(LSB)的精度实现转换。
TLC549C 的工作温度范围为 0 ℃至 70 ℃。
2.1.2 TLC549的工作原理TLC548、TLC549均有片内系统时钟,该时钟与I/ O CLOCK是独立工作的,无须特殊的速度或相位匹配。
其工作时序如图2所示。
当CS为高时,数据输出(DATA OUT)端处于高阻状态,此时I/O CLOCK不起作用。
这种CS控制作用允许在同时使用多片TLC548、TLC549时共用I/O CLOCK,以减少多路(片)A/D并用时的I/O控制端口。
一组通常的控制时序为:(1)将CS置低。
内部电路在测得CS下降沿后再等待两个内部时钟上升沿和一个下降沿后,然后确认这一变化,最后自动将前一次转换结果的最高位(D7)位输出到DATA OUT端上。
(2)前四个I/ O CLOCK周期的下降沿依次移出第2、3、4和第5个位(D6、D5、D4、D3),片上采样保持电路在第4个I/O CLOCK下降沿开始采样模拟输入。
(3)接下来的3个I/O CLOCK周期的下降沿将移出第6、7、8(D2、D1、D0)个转换位,(4)最后,片上采样保持电路在第8个I/ OCLOCK周期的下降沿将移出第6、7、8(D2、D1、D0)个转换位。
保持功能将持续4个内部时钟周期,然后开始进行32个内部时钟周期的A/D转换。
第8个I/O CLOCK后,CS必须为高,或I/O CLOCK保持低电平,这种状态需要维持36个内部系统时钟周期以等待保持和转换工作的完成。
如果CS为低时I/ O CLOCK 上出现一个有效干扰脉冲,则微处理器/控制器将与器件的I/ O时序失去同步;若CS为高时出现一次有效低电平,则将使引脚重新初始化,从而脱离原转换过程。
在36个内部系统时钟周期结束之前,实施步骤(1)-(4),可重新启动一次新的A/D转换,与此同时,正在进行的转换终止,此时的输出是前一次的转换结果而不是正在进行的转换结果。
若要在特定的时刻采样模拟信号,应使第8个I/OCLOCK时钟的下降沿与该时刻对应,因为芯片虽在第4个I/ O CLOCK时钟下降沿开始采样,却在第8个I/O CLOCK的下降沿开始保存。
2.2 VB通信控件MSCOMM2.2.1 通讯方式MSComm 控件通过串行端口传输和接收数据,为应用程序提供串行通讯功能。
MSComm 控件在串口编程时非常方便,程序员不必去花时间去了解较为复杂的API函数,而且在VC、VB、Delphi等语言中均可使用。
Microsoft Communications Control(以下简称MSComm)是Microsoft公司提供的简化Windows下串行通信编程的ActiveX控件,它为应用程序提供了通过串行接口收发数据的简便方法。
具体的来说,它提供了两种处理通信问题的方法:一是事件驱动(Event-driven)方法,一是查询法。
MSComm控件两种处理通讯的方式:事件驱动方式和查询方式。
(1) 事件驱动方式事件驱动通讯是处理串行端口交互作用的一种非常有效的方法。
在许多情况下,在事件发生时需要得到通知,例如,在串口接收缓冲区中有字符,或者 Carrier Detect (CD) 或 Request To Send (RTS) 线上一个字符到达或一个变化发生时。
在这些情况下,可以利用 MSComm 控件的 OnComm 事件捕获并处理这些通讯事件。
OnComm 事件还可以检查和处理通讯错误。
所有通讯事件和通讯错误的列表,参阅 CommEvent 属性。
在编程过程中,就可以在OnComm事件处理函数中加入自己的处理代码。
这种方法的优点是程序响应及时,可靠性高。
每个MSComm 控件对应着一个串行端口。
如果应用程序需要访问多个串行端口,必须使用多个 MSComm 控件。
(2) 查询方式查询方式实质上还是事件驱动,但在有些情况下,这种方式显得更为便捷。
在程序的每个关键功能之后,可以通过检查 CommEvent 属性的值来查询事件和错误。
如果应用程序较小,并且是自保持的,这种方法可能是更可取的。
例如,如果写一个简单的电话拨号程序,则没有必要对每接收一个字符都产生事件,因为唯一等待接收的字符是调制解调器的“确定”响应。
2.2.2 MSComm控件的常用属性MSComm控件有很多重要的属性,但首先必须熟悉几个属性:CommPort 设置并返回通讯端口号Settings 以字符串的形式设置并返回波特率、奇偶校验、数据位、停止位PortOpen 设置并返回通讯端口的状态。
也可以打开和关闭端口Input 从接收缓冲区返回和删除字符Output 向传输缓冲区写一个字符三硬件电路及程序的设计3.1硬件电路组成框图3.2 C程序设计思想3.2.1TLC549正常工作控制sbit Clock = P1.2; //时钟口线sbit DataOut = P1.1; //数据输出口线sbit CS = P1.0; //片选口线3.2.1读取AD转换结果CS=1;Clock=0;CS=0;Wait4us;for (i = 0; i < 8; i ++) //输入采样转换时钟{ Clock = 1;Clock = 0;}CS=1;Wait10us; //等待转换结束CS=0;Wait4us;for(i=0;i<=8;i++){ Clock=1;if (DataOut)ConvertValue +=1;ConvertValue <<=1;Clock = 0;}CS = 1;da=ConvertValue;3.2.3串行通信与PC机的数据传输SCON= 0x40; //串口方式1PCON=0; //SMOD=0REN=1; //允许接收TMOD= 0x20; //定时器1定时方式2TH1= 0xe6; //12MHz 1200波特率TL1= 0xe6;TR1= 1; //启动定时器3.3 VB程序设计思想3.3.1 VB窗体界面的设计本程序用一个窗体分别为Form1仿照示波器显示,如下图:四结语本设计基于VB平台的串口通信控件设计实现了单片机和PC的串口通信,通过PC的软件示波器显示数据采集器采集的电压数据。
本程序可以通过对话框对要连接的串口和其参数进行设置。
初步实现了电压数据的硬件显示和软件实时显示。
本设计还存在着很多不足和可改进之处:(1) 需要提高VB语言代码的效率,要力求用最简洁的程序实现多种功能。
(2) 实时性有待提高,本程序在滤波和抗干扰部分没有做进一步处理,显示的电压图线会有毛刺。
谢辞本设计是在庞娇老师的悉心指导和严格要求下完成的。
老师渊博的知识、丰富的经验、踏实认真的工作作风、严谨的治学态度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在我设计的过程中,每当遇到问题时,老师总是认真地讲解,直到我听明白为止,正是有了老师悉心指导,我的设计才能顺利地完成。
在论文即将完成之际,向我的导师老师致以诚挚的谢意和感激之情!谨向所有关心我的老师、同学和朋友表示衷心的感谢!附录(Ⅰ)带串行控制 8 位模数转换器一、概述1.1 一般说明TLC548 和TLC549 是以8 位开关电容逐次逼近A/D 转换器为基础而构造的CMOS A/D 转换器。
它们设计成能通过3 态数据输出和模拟输入与微处理器或外围设备串行接口。
TLC548 和TLC549 仅用输入/输出时钟(I/O CLOCK )和芯片选择(CS )输入作数据控制。
TLC548 的最高I/O CLOCK 输入频率为2.048MHz ,而TLC549 的I/O CLOCK 输入频率最高可达 1.1MHz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