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本禹的事迹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上图是当地村民的住所。
这家人算是比较“富裕”的
“富裕”这个概念,在当地老 百姓眼中应该是这样的。
这个孩子14 岁,却不能坐在 中学的教室里。 他必须到小煤 窑背煤.今天他 看上去很干净、 很光鲜,是因为 小煤窑已经被 整顿关闭,他没 活可干. (你读完小学 以后做什么 呢?)
而这个孩子 只有10岁,他身 旁跟他 差不多 高的背篓,是他 每天的劳动工 具.他说他很想 而这个孩子只有10岁,他身旁跟他差不多高的背篓,是他每天的劳动工具。他说他很想上学 上学,可是家里 没有钱交纳每 年140元的学杂 费.
徐本禹出身在山东聊城一个贫 困农民家里。他到华中农业大学上 学时,甚至没有一件御寒的冬衣。 是同寝室一个学生的母亲给了他一 件夹衣。这是他第一次得到别人的 温暖。今天回想起来,他说,是这 件夹衣改变了他的价值观。当时他 只有一个念头:别人帮助了我,我 一定要帮助别人。
就在那个无法入眠的夜晚,徐本禹作 出了一生中最重要的一个决定:回到猫 场镇狗吊岩村帮助那些孩子。 当他把这 个决定通过电话告诉父亲时,电话的那 一端,父亲哭了。长久的啜泣之后,父 亲用发颤的声音说:“全家尊重你的选 择,孩子,你去吧,我们没有意见……” 当他把这个决定告诉学院领导时,大家 沉默了,都不敢正视他的眼睛。
猫场镇位于大方县西部,距县城51公里, 公路路况很差。全镇总人口32000多人, 其中苗、彝等少数民族占三分之二;耕 地面积17000多亩,农业主产水稻、玉米、 小麦、大豆、柑桔、花生等。去年上报 全 镇 农 业 总 产 值 4000 多 万 元 , 实 际 仅 2000 余 万 元 ; 上 报 农 民 人 均 纯 收 入 1400 元,实际仅600余元。走进猫场镇,触目 所见,当地农民的生存状态令人忧虑。
我们要讲的第一 所小学就在猫场镇 狗吊岩村.狗吊岩村 位于该镇西端,属 于喀斯特地貌,没有 成片的可耕地.村子 距镇上18公里,是崎 岖陡峭的机耕便道, 不通班车.全村今年 3月才通电,且供电 不能保证。至今不 通有线电话.狗吊岩 村有一所小学, 2003年以前一直在 这个岩洞里.
坐在岩洞 小学的教 室里,孩子 们每天的 视野就是 这样的. 直到2003 年10月在 香港慈善 人士的资 助下,孩子 们才迁出 了岩洞
——徐本禹
“如果眼泪是一种财富,徐本禹就是一个富有的 人,在过去的一年里,他让我们泪流满面。从繁华 的城市,他走进大山深处,用一个刚刚毕业大学生 稚嫩的肩膀,扛住了倾颓的教室,扛住了贫穷和孤 独,扛起了本来不属于他的责任。也许一个人力量 还不能让孩子眼睛铺满阳光,爱,被期待着。徐本 禹点亮了火把,刺痛了我们的眼睛。”
校学源自文库 长生第 。见一月
面天 ,,日 他徐是 出本大 任禹石 该来村 学到小 校学学 名校开 誉与学
8 30
8月30日是开学第一天,徐本禹 敲打铁条,这是学校上课的“铃声”。
一种无声的坚持
“我这个人,只要我决定做的事情, 一般不会改变。我去的时候就想好做两年 的支教志愿者,我就一定能坚持下来。”
——徐本禹
2004年4月,他回到母校华中农业大学做了一场报 告。谁也没料到他在台上讲的第一句话是:“我很孤独, 很寂寞,内心十分痛苦,有几次在深夜醒来,泪水打湿 了枕头,我快坚持不住了……”本来以为会听到激昂的 豪言壮语的学生们惊呆了,沉默了。许多人的眼泪夺眶 而出。报告会后,他又返回了狗吊岩村,每天沿着那崎 岖的山路,去给孩子们上课.
一种精神的感召
"徐本禹的精神,是无私奉献的精神。贫困地区缺乏人才, 他能带头从大城市来到贵州边远贫困工区支教,为青年知识 分子树立了一面旗帜,给我们贫困地区的干部群众带来了希 望和信心。"
——中共贵州省委书记钱运录
“我认为志愿者应该成为一种桥梁,而不是单纯支教。” “我一直在考虑如何才能在支教的同时,利用自己所学的知 识为当地经济的发展做一点事情,在更大程度上发挥志愿者 的作用和价值。”
徐本禹支教的大石小学共有三个建筑物,
一幢木楼,据说是解放前国民党修的,它
是学校最主要的教学楼,四个年级的学生 在里面上课;第2个建筑物是一个帆布蓬, 里面有两个年级在上课:第3个是远处一个 用树棍搭的小木棚,是厕所。
2002年暑期,一个大四学生从千里之外的武汉 来到这里搞社会调查,他走进了岩洞,给孩子们 讲了许多大山之外的事情。 他的名字叫徐本禹, 当时是华中农业大学农业经济专业的学生。 当暑期结束返校时,孩子们一直把他送到好几公 里外。每个孩子都流下了眼泪。一个孩子仰着头 问道:“ 大哥哥,你还要来吗?” 徐本禹噙着 眼泪,点了点头。他没有告诉孩子们,他正在准 备考研究生。徐本禹以372分的优异成绩考取了 研究生,他的导师是华中农业大学经济贸易学院 院长王雅鹏教授。同时,他因为学业优秀获得 6000元国家奖学金。但当天晚上,他彻夜未眠。 猫场镇狗吊岩村孩子们的眼光一直在他脑海中闪 现。
——2004年《感动中国》颁奖词。
来自水珠的阳光
——乡村教师徐本禹
摄影师的相机不是最好的,
拍摄出的照片从艺术角度说 也不是最好的,但是照片的 内容确是最感动人的 …
这些照片讲述的是一个 大学毕业生的故事 …
大方县位于贵州省西北部的乌蒙 山区,隶属毕节地区,距贵阳200多公 里。全县人口90万,除汉族外,还有 彝、苗、白、仡佬、蒙古、布依、满 等少数民族。全县面积3500多平方公 里,辖10个镇、8个乡、18个民族乡, 县府驻大方镇。农业主产玉米、油菜、 马铃薯、水稻等,特产有生漆、皱椒、 烤烟。区域经济落后,交通、通讯、 能源等基础设施薄弱,农民生活非常 贫困。
华中农业大学研究生处反复讨论,作出了一个决定: 支持并为他保留两年的研究生学历。他的事迹感动了许 多人,也吸引了许多追随者。可是,狗吊岩村实在太穷 太苦了。不仅物质文化生活极度贫乏,而且这里是一个 封闭的信息孤岛,不通公路,不通电话,晚上靠油灯照 明,连寄一封信也要走18公里崎岖的山路才能找到邮所。 而文化背景的巨大差距造成的心理和话语障碍又使他们 久久不能融入这个环境。追随他的志愿者一个一个地离 去。
大学四年帮人无数。 把身上仅剩十元寄给骨癌患者。
把身上仅剩的二元车费给路边残疾人十元。
2003年春天申请去贵州义务支教两年。 临行前,他从自己刚获得的6000元国家奖学金中拿出2400 元交给辅导员老师,请她给自己一直资助的湖北沙市孤儿许星 星每月寄100元作为生活费。
8月30日早上,徐本禹在开学第一天走 访大水乡的贫困户,看望一位受资助得以上 学的8岁小男孩。他的行动引起社会关注,使 得当地有188位儿童受到资助。
“我愿做一滴水, 我知道我很微小, 当爱的阳光照射到我身上的时候, 我愿意毫无保留地反射给别人 。”
——徐本禹
一种简单的善良。
2000年的春天,400元特困补助,200元捐给了希望工程, 100元捐给了山东聊城师范学校一名特困生。
2001年3月,主持人许戈辉录制节目后给他500元。他把其中 的200元给班上一名特困同学,100元寄给山东曾资助过的特困 生,100元寄给湖北沙市孤儿许星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