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化课程内涵建设提高教学质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1年10月
深化课程内涵建设提高教学质量
文/陈萌萌
摘 要:课程是培养学生思维方式与教会学生学习的重要途径,是保证和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随着瓯江学院办学规模日趋稳定,学院办学从规模扩张向内涵转变成为必然,本文拟从应用型视角出发,探讨处于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的独立学院在教学方法,手段上总结和今后展望,意在切实加强课程内涵建设。
关键词:教学质量;课程内涵建设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117(2011)10-0186-02
科教纵横
随着瓯江学院办学规模日趋稳定,学院办学从规模扩张向内涵转变成为必然,而要持续推进教学改革,就必须厘清思路,找准教学改革切入点和突破口。
课程是培养学生思维方式与教会学生学习的重要途径,是保证和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因此,加强高等学校教学建设,深化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全面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必须以课程建设为基础,以课程教学改革作为教学改革切入口,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英国课程之父泰勒所提到课程的两个基本问题,课程主要在解决“教什么”的问题,教学主要在解决“如何教”的问题,教什么的问题主要在于课程体系如何构架,而如何教的问题主要定位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的运用方面。
课程体系构架是一项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浩大工程,包括实现培养目标需要哪些课程及其内容的深度与广度,各课程间在内容和呈现上如何互相配合和衔接等问题。
在此,就不多加以阐述。
本文将从应用型视角出发,探讨处于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的独立学院在教学方法,手段上总结和展望,即探讨如何教的问题。
一、目前课程教学方法上存在的普遍问题
随着课程教学方法改革深入,我们发现在课程教学方法改革实践中仍然存在很多困难和问题,主要有:
1、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单一
不同的教学方法,其功效各异,不同的教学目标应该选择相适应的教学方法。
例如,人们习以为常的“填鸭讲授法”的最大优点在于以最少的时间传递最大的信息量,显然在大班教学盛行、知识记忆为重的今天被广为采用,但是被动接受的知识很容易遗忘也是该教学方法的明显不足之处;“问题讨论法”的最大特点在于学习者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过程,学习者对讨论的核心问题具有理解透彻不易遗忘的功效,因而有助于应用型本科培养学生的思维;“实验法”、“实习法”的优势在于学习者的切身参与,体现“做中学”的理念,所谓“借助听的学习,有时是学习;而通过经历的学习则几乎总是在学习”描述的就是不同教学方法的功效,所以应该成为应用型本科教育经常采用的教学方法。
然而,一个令人吃惊的现实是,“填鸭讲授法”清一色的占据着大学的课堂,教师对教学方法的改革也没有人们想象中的那么积极,甚至可以说,很多仅仅停留在教师及管理者的思想认识上。
追其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教师利益的权衡是必须考虑的,为了改革习惯的教学方法,从以教师为中心转向学生为中心并不是每一位教师能为的,加上教学方案设计的巨大工作量,加之没有合适的教材等,使得教师对教学方法的改革缺乏主动性。
2、以教师为主体的传统教学模式,制约了课程教学方法改革的深化
部分教师目前仍习惯于满堂灌的课堂教学模式,教师主导作用和学生主体地位的教学理念,没有体现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往往在课堂教学中处于被动的地位。
教师将自身定位为“知识的传授者”这一角色,而相比较定位于“活动组织者”、“学习顾问”的却不多。
许多教师只重教学任务,而较少关心学生的主观感受,造成了“授”与“学”的严重脱钩。
其最主要的弊病是呆板、单调,教师在课堂上唱独角戏,一言堂,照本宣科,把教学大纲规定的知识内容单向地灌输给学生,而不问学生接受如何。
学生对上这种课不感兴趣,提不起精神。
好学生被动地记笔记,不动脑筋;差一点的上课打瞌睡、看闲书、写短信、玩游戏,更胆大的干脆逃课。
且不说这里还有教师上课内容过于艰深,学生根本听不懂;条理不清、没有重点、平铺直叙、语言难懂等问题。
其次,是师生之间没有互动,教师教、学生学,相互很少交流、教师不知道学生姓名,除了通过考试,也不了解学生学习情况,谈不上因材施教。
3、部分教师投入到课堂教学方法改革方面的时间少、精力不足
目前教师对教学投入的时间和精力都不足。
教法改革意味着教师必须以实现新的教学与培养目标,对自己原本已经熟悉的习惯的教学内容、形式,教学方式、方法、手段等重新审视考虑,做出新的选择,设计、协调配合,以求方案的最优化。
这种破旧立新、富有开拓创新性的活动,无疑需要投入大量的时间和精力。
而因袭传统、按老办法教书,照本宣科、“满堂灌”是最容易、省时间、省精力的办法。
4、现有师资素质难以适应新的教学方法
我院师资队伍中有一部分人是从二级学院分流过来的老教师,在教学观念上难以适应;专业课教师双师素质达不到应有的水平,而且在日常教学工作的运行中,专业理论课教师实践能力低,实践课教师专业理论水平不高;教师结构单一,难以全面实施课程教学方法改革。
5、学生原有的学习方法和习惯对教师教学方法改革的实施起着直接制约作用
在应试教育模式下步入大学校园的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普遍欠缺,依赖性的学习习惯依然潜在并具有强劲的势力和巨大的惯性。
地方院校学生素质参差不齐,一些学生直言不讳地要求老师按部就班、全面系统详细讲授。
尽管大部分学生希望能讲授与自学相结合,但由于自学能力差或怀疑自己的能力,实际效果并不理想,甚至远达不到要求。
此外,相当一部分学生的学习目标定位存有偏差。
重知识接受轻能力培养,重专业知识技能轻综合素质与能力,重实用操作技能轻自主创新意识。
学生的自主意识淡薄,顺从依附心态明显,尤其缺乏质疑、批判、创新的精神。
学生期望教法改革和考试改革在很大程度上是出于对“满堂灌”和“死记硬背”的厌倦与恐惧,对于教法改革的实质与意义,思想认识上有明显的差距。
因此,在教学活动中难以营造民主平等的学习和学术氛围,致使一些老师的教改设想在学生那里推不开、行不通。
6、学校设施和组织模式的制约
除了教师和学生因素以外,教学方法改革要求班级规模
186 2011.10
2011年10月科教纵横
适当,具备各种现代化教学手段、允许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方式(讲授、讨论、习题、实验、实习等)。
这就会对学校的设备和生师比等条件提出要求,关系到学校物质投入等方面问题。
教学方法改革还会引起教务管理上许多矛盾。
例如,不同教学方式穿插使用要求教室和课时分配频繁变更,增加教务人员的工作负担,等等。
牵一发而动全身,这些问题涉及学校投入与组织模式。
二、课程内涵建设思路
近年来,针对我院实际情况,在课程建设方面,我们做了如下几方面工作:
1、以项目为载体,推进课程教学模式改革
已形成精品课程、重点课程、一般课程三条主线,有层次,分重点的课程建设总体思路。
现有省精品课程建设项目一门,温州市精品课程一门,校级精品课程5门,院精品课程20门(包括在建10门)。
通过项目的研究和实践,鼓励教师开展研究性教学、合作性学习、案例式教学、现场教学、讨论式教学等教学模式。
2、以学院为主导,助推课程教学模式改革
学院出台《温州大学瓯江学院课堂教学改革方案》,鼓励各系逐步推进课堂教学改革。
如本学期,针对于公共基础课程及工学加强专业技能的教学模式改革,学院会同相关系努力推进。
出台《基于网络学习平台的〈大学英语〉分级教学改革方案》,从2010级学生开始,大学英语课程实施分级教学,改变过去以教师讲授为主的单一课堂教学模式,采用基于计算机和课堂的英语多媒体教学模式,引导学生进行个性化自主学习(网络教室),要求学生利用网上资源自主学习,充分发挥大学英语网络课程教学平台的作用。
思想政治理论课采取专题、现场研讨、案例教学等教学模式;工学系加强专业实践技能等。
3、加强了数字化信息建设力度,拓宽课程教学时间和空间
学院目前设有精品课程网络平台,并明确规定精品课程必须建有课程网站,并在评审时对网站建设中师生互动性良好的课程给予政策倾斜。
充分利用校本部网络教学平台资源,要求院重点课程必须建有网络课程,目前,此项工作还在进一步推进中。
我们期待以教学方式方法改革立项为依托、以课堂教学方式方法改革为重点的课程教学改革能促使教师摆脱个体经验和习惯性的教学思维定式的束缚,更加科学的导学施教,教师根据不同课程的特点采用启发式、互动式、研讨式、案例式等多样化的教学方法,推进教学方式由传授型向研讨型转变,促进学生的学习方式由接受性向探究性转变。
三、课程内涵建设探索
1、改革路径的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的有机结合。
所谓自上而下是指本次课程改革将依据培养目标展开,重在课程体系的构架,内容的选择等,涵盖课程建设标准评估和拟定,包括在课程体系的改造中,对专业总学分、实践教学学分比重、课程自由度和适应性等提出明确要求等。
对教师教学方法的设计和教学方法的改革提出分阶段的目标和工作要求。
所谓自下而上是指课程改革同时引向教师的教学实施层面而展开,注重教学方案的设计和教学方法的应用。
2、制订科学、合理的改革政策。
课堂教学改革的成败与否,管理部门出台的改革政策的科学性、有效性如何至关重要。
由教务部牵头,让学院的课程教学模式改革推行以理论研究为指导。
3、探索建立柔性的教学管理运行机制。
由于教学改革需要,各专业的教学组织形式差异较大,给教学安排提出了特殊要求,也给日常教学管理带来了很大困难,接下来着力改变传统教学执行计划管理的刚性做法,充分考虑这些专业在教学进度安排、组织安排的差异性和时间上的灵活性,加强信息化手段的利用,创新教学组织形式,在排课、教师课时计算等方面突破常规做法,为他们提供个性化的服务和保障,逐步探索建立柔性的教学管理运行机制。
4、进一步加强课程的培养、示范和带动作用
精品课程是学校的优质课程,目前,学院有省精品课程1门,市精品课程1门,校精品课程5门和院精品课程13门(包括在建)。
学校通过邀请精品课程负责人举办专题讲座、上公开观摩课、担任青年教师教学导师等一系列的活动和措施,充分发挥精品课程的示范辐射作用,有意识开展多种教学模式的改革和交流,引导学生进行多途径的自主学习,同时进一步推进精品课程在教学内容、方法和手段等方面不断加强建设,从而带动全校课程建设改革走向深入,全面提高教学质量。
5、实践教学模式的改革与研究。
强化实践教学是培养应用型人才的重要途径,注重学生实践能力培养是独立学院的主要特征。
而实践中,实践教学存在课程建设落后、教学内容老化、随意性大等问题,实践教学的现状与独立学院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要求相去甚远。
大家对教学模式的研究,大多局限在课堂教学模式(理论教学)领域,但一门课程既有理论学习部分,更有实验与实践操作部分。
实践教学其实是对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深化和细化,深入的研究实践教学模式,将为独立学院实现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提供积极有效的支持。
所以,独立学院要尤其重视实践教学模式的改革与创新。
实践教学体系本身内容庞杂,实践教学模式相对于课堂教学模式来说,更加丰富灵活,对于独立学院来说,更有改革与作为的空间。
6、加大信息化建设力度。
信息化建设作为教学改革一种重要手段,我们应该继续加以重视和加强。
一方面,要积极推进数字化教学资源建设,全面实施数字化学习平台建设,改变传统的课程教学模式,拓展课程教学的时间和空间。
另一方面,在教学管理上,拟打算引进适合我院实际的教学改革项目系统,简化办事程序。
作者单位:温州大学瓯江学院参考文献:
[1]杜先能.加强教学基本建设推进人才培养模式改革[M].《中国大学教学》,2010.
[2]杨培强.以质量工程为抓手推进本科教学内涵建设[M].《中国大学教学》,2010.
[3]范慧慧.围绕课程的创新人才培养理念和实践[M].《中国大学教学》,2010.
[4]郑家茂.注重教师教学发展提高大学教学品质[M].《中国大学教学》,2010.
[5]潘维真.高校课程管理改革的理性思考[M].《教育评论》,2008.
[6]加强民办高校课程建设的几点思考[M].《企业家天地(理论版)》,2010.
[7]我国高校课程建设存在的问题与建议——从高校中观课程类型、功能及其关系的视角[M].《中国成人教育》,2010.
[8]加强高校课程建设的基本途径[M].《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10.
[9]国际高等教育开放课程对我国高校课程建设的启示[M].《职业技术》,2010.
[10]重庆市高校课程建设存在的问题与分析[M].《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10.
[11]民办高校课程建设须向内涵型转变[M].《中国高等教育》,2010.
[12]高校课程建设的研究与实践[M].《高等理科教育》,2010.
2011.10 1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