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壁赋讲课课件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这样结尾有什么深刻含义?
这样结尾是向政敌的一种暗示: 我虽然遭受迫害,贬滴黄州,但 我的日子过得并不错,既不寂寞 也不苦恼。这实际上是一种抗议。
3、苏轼的悲从何而来?
• 从歌声中来
•从箫声中来
(政治失意)
(箫声幽怨)
•从历史人物中来
•从个人境遇中来
(人生无常)
(生命短暂)
4、 由悲而悟,苏轼有了哪些悟?
3.讨论:如何评价作者的观点?
谈谈对自己的启示。
他的人生态度是乐观的,作者表明的观点是希 望一个人不要发无病之呻吟,不要去追求那种看似 超脱尘世其实却并不现实的幻想世界;而适应现实, 在目前这种宁静恬适的环境中不妨陶醉在大自然的 怀抱中。但也有负面因素,主张随遇而安也可能导 致斗志的消减。 但苏轼是在走出监狱到达流放地而几乎丧失自由 的情况下说这番话的,反映了他的坦荡、旷达和强 烈的生活信念,值得肯定的方面是主流。
2.词中的"美人"指什么?歌词表达主人 怎样的情怀?
明确: “美人”指所倾心的对象,代 表一种理想的追求。它表现了作者的 政治感慨,是作者在遭受贬谪之后, 仍然坚持对生活的执着态度,坚持对 朝廷政事关切而不甘沉沦的情怀。
3.作者是怎样描写萧声之悲的? 明确:作者借助夸张,想象,运 用精细的刻画和生动的比喻,化 抽象为具体,把洞箫那种悲咽低 徊的哀音表现得十分形象、真切。
自题金山画像
苏轼
元丰三年春被贬到黄州 任团练副使,实则等于 充军。
既没有像贾谊那样“抑郁而终”,
也没有像陶潜那样“归隐田园”。
心似已灰之木, 身如不系之舟。 问余平生功业, 黄州惠州儋州。
特别的精神世界 儒:积极入世,忧国忧民,平生倾慕贾谊。
佛:精通佛理,不计得失,常与僧人来往。
道:好学老庄,齐万物,一死生,追求内心调和 儒家的积极入世态度与佛道的超然物外、与 世无争的态度是矛盾的,但又奇妙地统一在苏轼 身上。当儒家思想遭遇挫折时,苏轼却能峰回路 转,在佛道二家思想中找到精神归宿。
赤壁赋
散文:与欧阳修并称欧苏,唐宋八大家之一 诗:与黄庭坚并称苏黄
旷 世 奇 才
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为豪放词的创始人 书法:为宋初四大书法家,
苏、黄(庭坚)、米(沛)、蔡(襄)
绘画:“朱竹”别具一格;
文学理论:提出写文章要如“行云流水” 的文艺观。
特别的事
一度下狱, 三度贬官。 命途多舛, 生活坎坷。 但他
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
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
本段展示了一个怎样的 境界?表现了作者什么样的 情怀 ?
2.
本段展示了一个友人相聚、 泛舟江上、畅饮美酒、咏诗诵 文、迎风赏月的舒畅飘逸、超 然物外的境界。在黄州苏轼过 的实际上是一种囚犯生活,处 境相当困难。居然有如此雅兴, 夜游赤壁。表现了他听任自然, 乐观旷达的情怀。反映了他超 然物外、洒脱不羁的道家思想。
人生苦短
蜉蝣天地
第三段通过“客曰”,由眼前的 “江水”“明月”想到曹操、周瑜 两个英雄人物,是写景;再由他们 的“而今安在哉”,揭示人生短促 之“悲”,是议论;引出曹操、周 瑜,更加见己身之渺小,自然生出 “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 的感慨,是抒情。
第四段
1.本段感情色彩如何?本段主要写什么内容?
第三段
1.本段感情色彩如何?主要写了什么? 客是如何阐发当时的情怀的?
本段写对“客”的回答,阐发了 怀古伤时之情,感情色彩甚为悲 伤。
情 怀 阐 发
对比: 古今人物——曹操,吾与子 赤壁江山触发他想到历史上的英雄 人物,当年何等英雄,而今安在? 何况吾辈渔樵江渚之上! 比喻: 人生短暂,感触生悲 蜉蝣(天地) 粟(沧海) 哀(吾 生) 羡(长江) 理想与现实的矛盾 理想: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 现实:不可乎骤得
主要写苏子批评客的观点,阐发 了自己的人生感悟。本段的感情变 为喜悦。
2.作者是怎样劝慰客人,使他从悲情中解脱 出来? (1)从“变”与“不变”的角度,借水的 流逝,月的盈虚,来说明人个体生老病死, 总在变化,人类代代相承,有时永恒的。 (2)物个有主,故人不能有非分之想,僭 越之心。 (3)大自然中拥有无尽宝藏,故吾与子 共同享用这份天然的馈赠。
第一段 1、第一节描绘了怎样的景?此时作 者心情如何? 景:皓月当空,碧水万顷,月光朦 胧,清风徐徐,景象澄沏,如梦境 一般。 情:“乐”。舒畅飘逸,飘飘欲 仙,超然物外,陶醉于良辰美景。
一、良辰:七月既望
二、美景:
乐在 何处
1.清风徐来,水波不兴
2.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
3.白露横江,水光接天 4.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 三、豪情:
一:变与不变 二:取与不取


逝者如斯

盈虚如彼

生老病死
不变
未尝往也
卒莫消长
代代相承
取与不取:
以坦然的心境欣赏“江上 之清风,山间之明月” ———旷达乐观
பைடு நூலகம் 通过泛游赤壁 时主客之辩,反 映了作者由故作 旷达到陷于苦闷, 又由苦闷到解脱 的思想过程,表 现了作者虽身处 逆境却仍然旷达 乐观的人生态度。
积极进取,直面人生 听任天命,随遇而安
达穷 则则 兼独 济善 天其 下身
没有经过战斗的舍弃是虚伪的,
没有经过苦难的超脱是轻佻的。
——傅 雷
启示:面对逆境,要把眼光放长远 一些,胸怀放宽广一些。
第五段
1.本段感情色彩如何?主要写了哪些内容?
本段感情色彩为“喜”,照应了开头 超然欲仙的快乐。主要写客人听了苏 子的话,身心释然,主客开怀畅饮, 兴尽酣睡。
1.文章第二段作者的感情从乐到悲,悲从何 来?
(1)来自作者遭受贬谪后的苦闷,触景 生情,见茫茫月色江水,产生知音天各一 方之叹,在“扣舷而歌”中,已包含淡淡 的哀愁。 (2)来自客人幽怨悲凉催人泪下的洞箫 声 。
香草美人
最早出自屈原《离骚》 香草美人:1、高洁的品质
2、圣明的君主
3、美好的理想
•古往今来,许多文人面对宇宙和历史时 都感到短暂悲哀。
1. 曹 操:对酒当歌,人生几何 2. 陈子昂: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3. 许 浑:英雄一去豪华尽,惟有青山似洛中
4. 苏 轼: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5. 杨 慎: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
2.第三段是怎样将情、景、理结合在一起 的? 议论 写景 抒情 孟德遗诗 安在哉 主 古人事迹 第 问 孟德遗迹 悲之 三 段 客 缘由 渔樵江渚 平凡渺小 答 现实人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