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经济学电子教案(全)农业经济学钟甫宁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农业经济学

(钟甫宁主编教材)

教案

导论

教学目的了解农业的概念、地位与特点,以及了解农业的部门特点、农业经济学的学科特点,明确农业经济学的使命。

教学内容农业的概念、地位与特点,农业的部门特点、农业经济学的学科特点,明确农业经济学的使命

教学重点和难点农业经济学的学科特点,农业经济学的使命

教学方法讲授,讨论

教学时数 2

教学过程

第一节农业的部门特点

一、农业的概念

农业是人类利用生物有机体的生命力,把自然环境中的物质和能量转化为生物产品即农产品,以满足人类社会需要的一种生产经济活动。

我国改革开放前,狭义的农业即小农业是指种植业,广义农业即大农业是指农(种植)、林、牧、渔业。

在现代,狭义的农业,专指动植物生产的产中部门(动植物生产部门);而广义农业概念,则包括动植物生产的产前(农业生产资料供应部门)、产中、产后(包括流通、加工、销售等部门)在内的农业产业系统。不包括农村中的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即农村的非农产业。

二、农业的地位

农业是人类社会的衣食之源和生存之本,也是人类社会其他经济、政治和文化等活动的基础。也只有当从事农业生产的劳动者能够提供剩余农产品时才有可能。可见,农业具有这种特殊重要性决定了农业是国民经济首要的基础产业,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具有基础地位和特殊的重要作用。

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也说明了农业的特殊重要性。在古代,农业可以说是社会上唯一的生产活动;在近代和现代,即使在实现工业化之后的资本主义发达社会以及社会主义社会,农业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基础地位和作用,仍然是不可忽视和不能取代的。

在我国,农业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基础地位和作用,不仅源于农业是一切社会的经济基础,是我国的基础产业,而且源于农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重要性:1、我国是有13亿人口的大国,而且9亿多在农村,农业人口比重大。2、我国人口众多,必须以自力更生为主解决农产品特别是粮食供给(安全)问题。3、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历来是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根本问题。

三、农业的特点

1、经济再生产过程与自然再生产过程的有机交织,是农业生产的根本特征。

2、土地的特殊重要性。

3、农业生产的季节性、周期性以及与自然条件的高度相关性。

第二节农业经济学的学科特点

一、农业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1、农业经济,是指农业中经济活动和经济关系的总称。

农业经济活动的最基本规律是农业生产方式的运动规律。生产方式包括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两方面。

2、农业经济学是运用经济学原理研究和分析农业经济问题及农业经济运动规律的部门经济学。

二、农业经济学的学科地位

农业经济学在经济科学中既是部门经济学,又是应用经济学。它和其他经济科学相互交织,相互渗透。

经济学是农业经济学的理论基础;农业经济学又是农业经济学科体系中的基础学科,是各农业经济学科的理论基础。

三、农业生产的特殊性

由于土地等自然资源的差异和不可移动性,决定了农业生产具有区域性、季节性、周期性,以及受自然条件影响而具有的不确定性和外部性。

四、农产品的特殊性

农产品具有三个显著特点:一是农产品短期一次性收获与周年均衡消费的矛盾;二是农产品可以经过不同程度的加工而在不同阶段可以进入最终消费;三是农产品尤其是食品事关国计民生和消费者健康安全。

五、农业生产者的特殊性

发达国家的农民主要为市场而生产;绝大多数发展中国家的农民同时为市场和自身消费而生产;农民是生产者和消费者的双重身份在做出农业生产决策时必然同时考虑市场需求和自身消费需求。农业生产者的福利即收入分配问题是农业经济学研究的重点领域。

第三节农业经济学的使命

农业经济学既是部门经济学,又是应用经济学。其任务是运用经济学原理研究农业、农村和农民的经济问题,科学揭示农业经济运动规律并运用这些规律来探讨为发展农业经济服务的对策与途径。

教材以外增加2007年中央一号文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积极发展现代农业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2008年10月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等学习内容。

第一篇农业生产要素及其配置

第一章农业的生产要素

教学目的了解农业生产要素及其构成,理解农业生产要素的作用、特点及其如何利用

教学内容农业生产力的要素的构成,农业土地,农业劳动力,农业资本,农业技术进步

教学重点和难点农业现代化的历史任务

教学方法讲授,讨论

教学时数 6

教学过程

第一节农业生产要素的构成

一、农业生产的投入与产出

1、农业生产要素的投入一般包括自然资源、劳动力、资本和科学技术;

2、农业生产要素的产出包括有形的农产品和无形的服务。

3、农业生产函数: Y=F(R,L,K,T)

4、实现农业生产利润最大化的条件: pMP(X)=w

二、边际产品递减规律和边际技术替代率递减规律

1、边际产品递减规律

2、边际技术替代率

3、边际技术替代率递减规律

三、农业生产要素的内涵与分类

1、农业生产要素,是指为了获得人类需要的农产品而在农工业生产中投入和使用的资源、条件和手段。

2、农业生产要素的分类及功能

(1)自然资源

(2)劳动力

(3)资本

(4)科学技术

第二节农业土地

农业资源一般可分为土地资源、气候资源、水资源和生物资源。

一、土地在农业生产中的作用和特点

1、土地,是指包括陆地和水域以及与之相联系的土壤、岩石、地貌、气候、水文、植被等组成的一个自然综合体。

2、土地的作用:土地是财富之母,土地是人类一切物质财富生产都必不可少的条件,尤其是农业生产所必需的大量的基本生产资料。

3、土地资源的经济特征

土地具有面积上的一定性。

土地使用得当,土壤肥力或生产能力可以不断提高。

土地位置的不可移动性和严格的区域性。

二、土地区位利用

1、农业区位理论

2、农业土地利用的区位过程

三、土地集约经营

1、土地集约经营的内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