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高考语文文言文断句素材

合集下载

高考文言文断句断句方法及练习

高考文言文断句断句方法及练习

高考文言文断句方法第一步:通读全文,弄懂大意。

第二步:循序渐进,先易后难。

将能断开的先断开,逐步缩小范围,然后集中精力分析难断句与上下文的联系。

第三步:借助“特征”,巧妙断句。

规律一:找名词(或代词),定句读。

和现代汉语一样,名词或代词一般也常常作句子的主语和宾语,因此找出文中反复出现的名词或代词,就可以确定停顿的位置。

需要注意的是,文言文中,人名第一次出现时往往用全称,以后再出现就只提名不提姓了。

刻削之道/鼻莫如大/目莫如小/鼻大可小/小不可大也/目小可大/大不可小也/举事亦然/为其后可复者也/则事寡败矣。

规律二:找虚词,定句读。

古人写文章,不用标点符号,他们明辨句读,虚词就成了重要的标志。

⑴句首的语气词:“其、盖、凡、窃、诸、敬、唯、盍、夫、且夫、若夫”等前面可断句,常用于句首的相对独立的叹词,如嗟夫、嗟乎、呜呼等,前后都可断句;⑵句末语气词: “也、矣、欤、哉、耶、哉、乎、焉、兮、耳、而已”等后面可断句;⑶以、于、为、而、则等连词常用在句中。

④有些常用在句首的关联词:如“苟”“纵”“是故”“于是”“向使”“然而”“无论”“至若”“是以”“继而”“纵使”“然则”等前面大多可以断句;⑤常在句首的时间词:如“顷之”“向之”“未几”“已而”“斯须”“既而”“俄而”等,也可以帮助断句。

断句口诀:“曰”后冒,“哉”后叹,“夫”“盖”大都在句前。

“于”“而”一般在句间,“矣”“耳”后面画圆圈。

“耶”“乎”经常表疑问,“也”“者”作用要停顿。

天下事有难易乎/为之/则难者亦易矣/不为/则易者亦难矣/人之为学有难易乎/为之/则难者亦易矣/不为/则易者亦难矣。

规律三:对话、引文定句读文言文中对话、引文常常用“曰”“云”为标志,两人对话,一般在第一次问答出现人名,以后就只用“曰”,而把主语省略。

上常从容与信言诸将能不/各有差/上问曰/如我/能将几何/信曰/陛下不过能将十万/上曰/ 于君何如/曰/臣多多而益善耳/上笑曰/多多益善/何为为我禽/信曰/陛下不能将兵/而善将将/此乃信之所以为陛下禽也。

2016年高考语文最新复习课件:文言文 文言文断句方法

2016年高考语文最新复习课件:文言文 文言文断句方法
不留。 下雨天留客,天留我?不留。 下雨天留客,天留我不?留。 下雨,天留客;天留我不留! 下雨天,留客天,留我?不留。 下雨天,留客天;留我不?留。 下雨天,留客天,留我不留?
5



断句题是某些省考查文言文的传统
语文高考方式之一,也是我们大家学 习文言文的基本功见证之一。明辨句 读,要综合运用古汉语字词句及古代 历史文化等方面的常识,因而断句能 力高低,成了阅读文言 文能力高低的 一个重要标志。古人之所以重视断句, 是因为断句正确与否,直接影响对文 意的理解,断句失误,必然误解古文 原意。
文言文中,名词(或代词) 常作主语、宾语。主语前与 宾语后一般要断开。介宾短 语一般在句末。
吾 欲 发 兵 / 使 公 及 桓 楚 将 / 是 时 桓 楚 亡 在 泽 中/ 梁 曰 / 桓 楚 亡 /人莫 知 其 处/ 独 籍 知 之 耳
(《项羽本纪》)
1.汉 六 年 正 月/ 封 功 臣/良 未 尝 有 战 斗 功/高 帝 曰/运 筹 策 帷 帐 中/ 决 胜 千 里 外/ 子 房 功 也 /自 择 齐 三 万 户
据说旧时代有一个老头儿,有一女 一婿。发妻死后,他又续弦,生了 一个幼子。老头儿预立下遗嘱,说 明遗产的分配办法。他死后,大家 把遗嘱启封,女婿看了,想把遗产 全部据为己有,他怎样读?
七十老翁产一子人曰非是也家业尽付与女婿 外人不得干预
后妻不服,认为应该是把产业交给她的儿子,要告 到官府去。果然,县官判决遗产应该交给老头的幼 子。那又该怎样读?



这是一个寓言故事,主人公蜗牛想干什么?它干 了没有?最终是什么结果? 沿着材料分析,会明确:蜗牛想干“惊天动地” 的事,可因为两个目标都太遥远,使宏伟的计划流 产.放弃了大目标后的蜗牛“十分悲哀,什么也不肯 做,一蹶不振,死于草丛. 蜗牛的悲剧原因是什么? 一是立志不切实际,好高骛远,一是不肯脚踏实 地,从平凡的小事入手来实现自己的生命价值.这就 是寓意,是材料的主旨. 蜗牛的悲剧对人来说应该吸取哪些教训,有哪些 启迪? 这就是 确定目标要恰当,勇于拼搏,永不放弃; 正视现实,笑对人生; 干大事要从小事做起,人贵有实干精神. 心动不如行动

2016年高考文言文断句(精致版)

2016年高考文言文断句(精致版)

[应用体验] 4.请用斜线(/)给下面短文中的画线处断句。 及去周,老子送之,曰:吾闻富贵者送人以财,仁 者送人以言。吾虽不能富贵,而窃仁者之号,请送子以 言乎:凡当今之士聪明深察而近于死者好讥议人者也博 辩闳达而危其身者好发人之恶者也无以有己为人子者无 以恶己为人臣者孔子曰敬奉教自周反鲁道弥尊矣。远方 弟子之进,盖三千焉。 (选自《孔子家语》,有删改) 【解析】文段中有固定句式“无以……者”,可作 为断句的标志,然后根据主语、对话关系和句首句末语 气词进行断句即可。
【参考答案】 凡当今之士/聪明深察而近于死者/好讥议人者也/ 博辩闳达而危其身者/好发人之恶者也/无以有己为人子 者/无以恶己为人臣者/孔子曰/敬奉教/自周反鲁/道弥 尊矣。 【参考译文】 等到离开周国时,老子去送他,说:“我听说富贵 者拿财物送人,仁者用言语送人。我虽然不能富贵,但 私下用一下仁者的称号,请让我用言语送你吧!凡是当 今的士人,因聪明深察而危及生命的,都是喜欢讥讽议 论别人的人;因知识广博喜好辩论而危及生命的,都是 喜好揭发别人隐私的人。作为人子不要只想着自己,作 为人臣要尽职全身。”孔子说:“我一定遵循您的教 诲。”从周国返回鲁国,孔子的道更加受人尊崇了。从 远方来向他学习的,大约有三千人。
【解析】(1)句中紧密相连的相同词语是“臣”, (2)句中类似的词语是“子罕”和“玉人”,可以根据 顶真这一修辞来考虑断句。 【参考答案】 (1)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 以美于徐公。 (2)宋人或得玉/献诸子罕/子罕弗受/献玉者曰/以 示玉人/玉人以为宝也/故敢献之。 【参考译文】 (1)我的妻子偏爱我,我的妾怕我,我的客人想有 求于我,(于是)都认为(我)比徐公漂亮。 (2)宋国有人得了块玉,拿去献给当权的大官子罕。 子罕不接受。献玉的人说:“给做玉器的师傅看过,说 是件宝物,才敢进献的。”

文言断句 2016高考最新

文言断句 2016高考最新

标点留客
一位潦倒书生,到友人家中做客。刚巧连 日下大雨,书生在友人家住了好几天。其友 人想赶他走,就写了一张字条:“下雨天留 客天留我不留!”字条本意指“下雨天留客, 天留我不留。”书生看后,脑子一转,在字 条上加了几个标点,就变成了 :
下雨天,留客天,留我不?留。
其友人见状,便只能无可奈何地让书生继 续住下去。
探究三:下列语段断句有什么特点?
沛公曰孰与君少长良曰长于臣沛公曰君 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 (《鸿门宴》) 沛公曰∕孰与君少长∕良曰∕长于臣∕沛公曰∕君为 我呼入∕吾得兄事之 (《鸿门宴》)
窍门3:
察对话、引文定句读
对话、引语常用标志有:
“曰” “云” “言” “白” “语”“道” “谓” “对” 等。
断句前提: 读文段,通文意… …
断句前先通读文段。 领会文意后,凭语 感将能断开的先断开,先易后难逐步缩小范 围,然后再集中分析难断的句子。
方法指津: 第一步:通大意,先断易。
第二步:抓标志,巧断句。
探究一:下列语段断句有什么特点?
刻削之道鼻莫如大目莫如小鼻大可小 小不可大也目小可大大不可小也举事 亦然为其后可复者也则事寡败矣 刻削之道/鼻莫如大/目莫如小/鼻大可 小/小不可大也/目小可大/大不可小也 /举事亦然/为其后可复者也/则事寡败 矣。
考题发展趋势:
2005年以来,全国高考有多个省市对这一 能力进行了考察。特别是新课标全国卷, 2014、2015连续两年考察断句题。目前看, 断句题已站稳了新课标卷第4题位置。
定 目 标
1、初步探讨并总结出一些文言文断句简易 方法; 2、学会一点归纳思维并善加实际运用,以 提高语文学习效率;
对偶
返咸阳过宫墙过宫墙绕回廊绕回廊近椒 房近椒房月昏黄月昏黄夜生凉(《汉宫秋》 第三折[梅花酒]) 返咸阳/过宫墙/过宫墙/绕回廊/绕回廊/近 椒房/近椒房/月昏黄/月昏黄/夜生凉 (《汉宫秋》第三折[梅花酒])

2016年高考文言文断句

2016年高考文言文断句

想一想,练一练:
链接高考: 2012年湖南卷: / / / 秦穆之于晋相与之久也相信之深也相结 / / / 之厚也一怵于烛之武之利弃晋如涕唾亦何 有于郑乎
请用斜线(/)给下面文言短文中画线的部分断句。(限断6 处)(3分) (15湖北卷) 王慎中为文, 初 亦 高 谈 秦 汉/谓 东 京 以 下 无 可 取/已 而 悟 欧 曾 作 文 之 法/乃 尽 焚 旧 作 /一 意 师 仿 /尤 得 力 于 曾 巩/ 唐 顺 之 初 不服 其 说,久乃变而从之。
总结归纳四:
据修辞,定句读
古人行文,好用整饬对称的句式,其中常含有排比、 对偶、顶真、反复等修辞方法,断句时,可以根据这几 种修辞不同的形式特点,确定断开的位置。 ①句式结构整齐,字数大致相当:
排比、对偶特点:
②句子前后相承,前一句的宾语重复出现后成为下一 句中的主语:
顶真特点:
③同一个词语或句子在段落中多次出现,有连续和间 隔两种形式:
《愚公移山》:“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 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 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
《愚公移山》:“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 子\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 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
小结:文言断句的方法
1、先断易,看词性
实际 操作 中要 综合 运用
探究二:试给下列语段断句看有什么特点
/ / 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古之 / 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今之众人其 / / / 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 /
先 是/郡 将 欲 楼 居/材 旣 具/侯 命 取 以 为 阁/ 辟 其 门 而 重 之/ 凡 学 之 所 宜 有/无 一 不 备。(15浙江卷)

高考语文古文断句口诀

高考语文古文断句口诀

高考语文古文断句口诀
高考语文古文断句口诀有多种版本,以下是一种常见的版本:古文断句莫畏难,仔细琢磨只等闲。

文段休问长与短,熟读精思是关键。

内容大意全理解,始可动手把句断。

联系全文前后看,先易后难细分辨。

紧紧抓住“曰”“云”“言”,对话最易被发现。

常用虚词是标志,更有规律供参看。

习惯句式掌握住,固定结构莫拆散。

词性词义要精研,语法结构帮助判。

排比对偶与反复,修辞提供好条件;相同词语紧相连,一般中间要点断。

题目做完回头看,根据要求细检验。

打牢基础看课本,培养语感读经典;操千曲后晓声律,方法技巧勤练习。

这个口诀主要强调了古文断句的几个关键点:首先要熟读精思,理解文段内容大意;其次要联系全文前后看,先易后难细分辨;同时要注意抓住对话标志和常用虚词等规律;还要掌握习惯句式和固定结构等;最后要注意词性词义和语法结构的分析,以及修辞提供的条件等。

当然,具体的古文断句方法还需要结合实际情况进行灵活应用。

在做题时,可以根据题目要求和文段特点,综合运用各种方法进行断句。

同时,也要注意打牢基础和培养语感,多读经典古文,勤加练习,才能提高古文断句的能力。

文言文断句妙招+练习

文言文断句妙招+练习

高考语文文言断句的5个妙招名词性(一)明名词、代词文言文中,名词、代词常作主语和宾语,所以我们拿到一个文段后先找出其中的人名、地名、事名、物名、朝代名、国名、官职名、谥号等,找出其中的代词,如人称(自、吾、尔、汝、余、我、予、彼),谦称(寡人、臣、妾、朕、孤),敬称(君、公、卿、子、先生、足下),再考虑:什么人?办什么事?采用什么方式?取得什么结果?需要注意的是,文言文中,人名第一次出现时往往用全称,以后再出现就只提名不提姓了。

如《赤壁之战》中“初,鲁肃闻刘表卒”,先用全称,以下“肃径迎之”“肃宣权旨”就不再提姓了。

示例:管宁华歆共园中锄菜见地有片金宁挥锄与瓦石不异华捉而掷去之又尝同席读书有乘轩冕过门者宁读如故歆废书出看宁割席分坐曰子非吾友也。

分析:上面语段中,人名“管宁”“华歆”反复出现,应视为断句的重要标志。

再根据动词弄清人物之间的关系,知道发生了什么事。

答案:管宁华歆共园中锄菜/见地有片金/宁挥锄与瓦石不异/华捉而掷去之/又尝同席读书/有乘轩冕过门者/宁读如故/歆废书出看/宁割席分坐曰/子非吾友也。

(《世说新语·德行》)(二)明动词古汉语和现代汉语一样,主谓结构居多,但主语常省略,关键是抓住动词,以动词为中心,找前后结构关系,确定主干,整体把握句意,进而可以正确断句。

示例:有妇人昼日置二小儿沙上而浣衣于水者虎自山上驰来妇人仓皇沉水避之二小儿戏沙上自若分析:找出其中的动词“置、浣、沉、避、戏”,就能判断妇人、虎、二小儿分别做了什么事,就可以断开答案:有妇人昼日置二小儿沙上而浣衣于水者/虎自山上驰来/妇人仓皇沉水避之/二小儿戏沙上自若(苏轼《书〈孟德传〉后》)(三)明虚词古人的文章没有标点符号,为了明辨句读,虚词就成了重要的标志。

尤其是语气词和连词的前后,往往是该断句的地方。

1、句首的发语词和谦敬副词,“其、盖、凡、诸、唯、盍、夫、则、夫、且夫、若夫、窃、请、敬”等前面可断句。

2、常用于句首的相对独立的叹词,如“嗟夫、嗟乎、呜呼”等,前后都可断句;3、句末语气词,“者、也、矣、欤、哉、耶、乎、焉、兮、耳、而已”等后面可断句;4、有些常用在句首的关联词,“苟、纵、是故、于是、向使、然而、无论、至若、是以、继而、纵使、然则”等前面大多可以断句;5、常在句首的时间词,“顷之、向之、未几、已而、既而、俄而”等一般前后都可断句。

2016届高三文言文复习之断句全解

2016届高三文言文复习之断句全解
❖ 例2:呜呼∕其信然邪∕其梦邪∕其传之非其真 邪? (《祭十二郎文》)
❖ 例3: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 (《师说》)
总结归纳五:辨句式
❖ 文言文中的句式特别是文言文的固定结构可以 帮助我们断句。比如:
❖ 判断句式:“……者,……也”,“为、乃、 即、则”等
❖ 反问句式:“不亦……乎”,“孰与……乎”, “其……乎”,“安……哉”,“何……为”
❖ ⑶指示代词——文言常见的指示代词有 “此”“是”“斯”“兹”“夫”等,另 “之”“其”“彼”除作人称代词外,还 常作指示代词。
❖ 注意: ❖ 文言文中,人名第一次出现时往往用全称,
以后再出现就只提名不提姓了。例如《赤 壁之战》中,“初,鲁肃闻刘表卒”,先 用全称,以下“肃径迎之”“肃宣权旨”
湖阳公主新寡帝与共论朝臣微观 其意
❖ 如“有所”“无所”“有以”“无以”“以 为”“何所”“孰若”“至于”“足以”“得 无”“无乃”“何以”“于是”“然则”等。
❖ 记住文言文习惯上较为固定的词组,不要把它们
❖晏 平 仲 婴 者/ 莱 之
夷 维 人 也/事 齐 灵
公/庄 公/景 公/以 节 俭
力 行 重 于 齐/既 相
齐 /食
衣帛

❖ 被动句式:“为……所……”“受……于……”“ 见……于……”
❖ 其它固定句式:“如……何”“况……乎” “何(以)……为”
❖ 日积积累:
❖ 如“何……之有” (宋何罪之有?);“如……何” (如太行王屋何?); “唯……是……”(唯 余马首是瞻);“非唯……抑亦……”(非唯天 时,抑亦人谋。);“不亦……乎”(不亦说 乎?);“何……之为”(秦则无礼,何施之 为?);“无乃……乎(无乃不可乎?);“可 得……欤”(可得闻欤?);“得无……乎” (得无异乎?)

2016高考文言文断句学生版

2016高考文言文断句学生版

2016高考文言文断句一、高考真题导入1、(2015全国卷新课标I)文言文阅读孙傅,字伯野,海州人,登进士第,为礼部员外郎。

时蔡袺为尚书,傅为言天下事,劝其亟有所更,不然必败。

偹不能用。

迁至中书舍人。

宣和末高丽入贡使者所过调夫治舟骚然烦费傅言索民力以妨农功而于中国无丝毫之益宰相谓其所论同苏轼奏贬蕲州安置给事中许翰以为傅论议虽偶与轼合,意亦亡他,以职论事而责之过矣,翰亦罢去。

靖康元年,召为给事中,进兵部尚书。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宣和末//高丽入贡//使者所过//调夫治舟//骚然烦费//傅言//索民力以妨农功//而于中国无丝毫之益//宰相谓其所论同苏轼//奏贬蕲州安置//B 宣和末//高丽入贡//使者所过//调夫治舟//骚然烦费//傅言//索民力以妨农功//而于中国无丝毫之益//宰相谓其所论同苏轼奏//贬蕲州安置//C 宣和末//高丽入贡使者//所过调夫治舟//骚然烦费//傅言//索民力以妨农功//而于中国无丝毫之益//宰相谓其所论//同苏轼奏//贬蕲州安置//D 宣和末//高丽入贡使者//所过调夫治舟//骚然烦费//傅言//索民力以妨农功//而于中国无丝毫之益//宰相谓其所论同苏轼//奏贬蕲州安置//2、(2015山东卷)文言文阅读武王问太公曰:“立将之道奈何?”太公曰:“凡国有难.君避正殿。

召将而诏之曰:‘社稷安危,一在将军。

今某国不臣,愿将军帅师应之也。

’“将既受命乃命太史卜斋三日之太庙钻灵龟卜吉日以授斧钺。

君入庙门,西面而立;将入庙门,北面而立。

君亲操钺持首,授将其柄,曰:‘从此上至天者,将军制之’。

复操斧持柄,授将其刃,曰:‘从此下至渊者,将军制之’。

见其虚则进,见其实则止。

勿以三军为众而轻敌,勿以受命为重而必死,勿以身贵而贱人,勿以独见而众,勿以辩说为必然。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将既受命/乃令太史卜斋/三日之太庙/钻灵龟/卜吉日/以受斧钺B、将既受命/乃令太/史卜斋三日/之太庙/钻灵龟/卜吉日/以受斧钺C、将既受命/乃令太史卜/斋三日/之太庙/钻灵龟/卜吉日/以受斧钺D、将既受命/乃令太史卜斋三日/之太庙/钻灵龟/卜吉/日以受斧钺二、小练习1、给文言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断句。

高三文言语段的断句共52页文档

高三文言语段的断句共52页文档

谢谢!
51、 天 下 之 事 常成 于困约 ,而败 于奢靡 。——陆 游 52、 生 命 不 等 于是呼 吸,生 命是活 动。——卢 梭
53、 伟 大 的 事 业,需 要决心 ,能力 ,组织 和责任 感。 ——易 卜 文言语段的断句
11、获得的成功越大,就越令人高兴 。野心 是使人 勤奋的 原因, 节制使 人枯萎 。 12、不问收获,只问耕耘。如同种树 ,先有 根茎, 再有枝 叶,尔 后花实 ,好好 劳动, 不要想 太多, 那样只 会使人 胆孝懒 惰,因 为不实 践,甚 至不接 触社会 ,难道 你是野 人。(名 言网) 13、不怕,不悔(虽然只有四个字,但 常看常 新。 14、我在心里默默地为每一个人祝福 。我爱 自己, 我用清 洁与节 制来珍 惜我的 身体, 我用智 慧和知 识充实 我的头 脑。 15、这世上的一切都借希望而完成。 农夫不 会播下 一粒玉 米,如 果他不 曾希望 它长成 种籽; 单身汉 不会娶 妻,如 果他不 曾希望 有小孩 ;商人 或手艺 人不会 工作, 如果他 不曾希 望因此 而有收 益。-- 马钉路 德。
55、 为 中 华 之 崛起而 读书。 ——周 恩来

2016高考文言文断句

2016高考文言文断句

• 二、找名词(代词),定句读
• 和现代汉语一样,名词或代词一般 也常常作句子的主语和宾语,因此 找出文中反复出现的名词或代词, 就可以确定停顿的位置。需要注意 的是,文言文中,人名第一次出现 时往往用全称,以后再出现就只提 名不提姓了。
• 三、察对话,定句读 • 文言文中对话、引文常常用“曰”“云”为 标志,两人对话,一般在第一次问答出现人 名,以后就只用“曰”,而把主语省略。遇 到对话,根据上下文判断对话双方,来断句。 • 例如《鸿门宴》中有这么一句: • 沛公曰孰与君少长良曰长于臣沛公曰君为我 呼入吾得兄事之(《鸿门宴》) • 这里总共三句话,能直接用“曰”断开的就 有三处,其余的可根据名词标志断开。
• 【答案】A • 【解析】注意抓住名词、代词、语气词, 特别注意年号、官职名。
• (2015山东)太公曰:“凡国有难.君避正殿。 召将而诏之曰:‘社稷安危,一在将军。今某国不 臣,愿将军帅师应之也’。 “将既受命乃命太史 卜斋三日之太庙钻灵龟卜吉日以授斧钺。君入庙门, 西面而立;将入庙门,北面而立。君亲操钺持首, 授将其柄,曰:‘从此上至天者,将军制之’。
(2015新课标2)会周师定淮南所住白土村地居疆场 数见军旅护儿常慨然有立功名之志及开皇初宇文忻等 镇广陵平陈之役护儿有功焉,进位上开府,赏物一千 段, • A.会周师定淮南所/住白土村/地居疆埸/数见军 旅护儿/常慨然有立功名之志/ 及开皇初/宇文忻 等镇广陵/平陈之役/护儿有功焉/ • B.会周师定淮南所/住白土村/地居疆埸/数见军 旅/护儿常慨然有立功名之志/ 及开皇初/宇文忻 等镇广陵/平陈之役/护儿有功焉 • C.会周师定淮南/所住白土村/地居疆埸/数见军 旅护儿/常慨然有立功名之志/及开皇初/宇文忻等 镇广陵/平陈之役护儿有功焉 • D.会周师定淮南/所住白土村/地居疆埸/数见军 旅/护儿常慨然有立功名之志/及开皇初/宇文忻等 镇广陵/平陈之役/护儿有功焉/

高三语文总复习:文言文阅读之断句共25页文档

高三语文总复习:文言文阅读之断句共25页文档
23、一切节省,归根到底都归结为时间的节省。——马克思 24、意志命运往往背道而驰,决心到最后会全部推倒。——莎士比亚
25、学习是劳动,是充满思想的劳动。——乌申斯基
谢谢!Biblioteka 高三语文总复习:文言文阅读之断句
51、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52、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
53、富贵非吾愿,帝乡不可期。 54、雄发指危冠,猛气冲长缨。 55、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 池桑竹 之属, 阡陌交 通,鸡 犬相闻 。
21、要知道对好事的称颂过于夸大,也会招来人们的反感轻蔑和嫉妒。——培根 22、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韩愈

2016年高考文言文断句

2016年高考文言文断句

③句末语气词:也、矣、焉、耳耶、与 ( 欤 ) 、邪 ( 耶 )
哉等。在它们的后面一般断开。
④疑问语气词:何、胡、安、曷、奚、盍、焉、孰、
孰与、何如、奈何、如之何、若之何等。一般可构成
疑问句,只要贯通上下文意,就可断句。
⑤对话标志的词语:曰、云、言等。在它们的后面一
般要断开。
课堂练习
世之治也 乱也行善 也智者不 来防祸之 所志而已 行善者获 者不获福 以变数疑 所由至也 矣。 福为恶者 为恶者不 常道故循 遇不遇非 得祸及其 得祸变数 福之所自 我也守其
综合练习
钓台在浙东,汉严先生隐处也。先生风节,辉映
千古。予 夙 慕 之 思 得 一 游 为 快 顾 奉 檄 北
上草草行道中耳非游也然以为游则亦游
矣。
[选自(清)郑目奎《游钓台记》]
答案
予夙慕之 / 思得一游为快 / 顾奉檄北上 / 草草
行道中耳/非游也/然以为游/则亦游矣
2015年浙江卷 (限6处)(3分) 先是郡将欲楼居材旣具侯命取 以为阁辟其门而重之凡学之所 宜 有 无 一 不 备。 先 是/郡 将 欲 楼 居/材 旣 具/侯 命 取 以 为 阁/辟 其 门 而 重 之/凡 学 之 所 宜 有/无 一 不 备。
积善多者虽有一恶是为过失 未足以亡积恶多者虽有一善 是为误中未足以存人君闻此 可 以 悚 惧 布 衣 闻 此 可 以 改 容。
积善多者/虽有一恶/是为过失/ 未足以亡/积恶多者/虽有一善/ 是为误中/未足以存/人君闻此/ 可以悚惧/布衣闻此/可以改容。
综合练习
子 人 子 曰 墨 墨 乎 将 何 子 子 子 谁 故 曰 怒 墨 驱 驱 我 耕 子 耕 骥 亦 柱 曰 柱 也 以 子 我 子 耕 子 耕 将 曰 柱 为 柱 上 将 子 足 子 大 驱 曰 以 曰 行 骥 骥 责 我 驾 也 足 无 骥 子 以 愈 与 墨 责 于 牛 子 子

高考语文文言文断句(很实用)

高考语文文言文断句(很实用)

今有一人入人园圃窃其桃李众闻则
非之上为政者得则罚之此何也以亏人自 利也 今有一人,入人园圃,窃其桃李,众
闻则非之,上为政者得则罚之。此何也?
以亏人自利也。
★ 5.观修辞标志
排比 对偶 对称 反复 顶真
【课内回顾】
1、上食埃土下饮黄泉 2、奉之弥繁侵之愈急 3、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 不积小流无以成江 海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 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4、手之所触肩之所倚足之所履膝之所踦
(取材于《老子· 七十七章》)

2009北京卷
天之道/其犹张弓与/高者抑之/下者举 之/有馀者补之/不足者补之/天之道/损 有馀而补不足/人之道 /则不然/损不足 以奉有馀/孰能有馀以奉天下/唯有道者 /是以圣人为而不恃/功成而不处。 (取材于《老子· 七十七章》)
例如:找出句中几个名词,句子基本就 断开了。 刻削之道鼻莫如大目莫如小鼻大 可小小不可大也目小可大大不可小也 举事亦然为其后可复者也则事寡败矣。
刻削之道/鼻莫如大/目莫如小/鼻大 可小/小不可大也/目小可大/大不可 小也/举事亦然/为其后可复者也/则 事寡败矣。

人称:自、吾、尔、汝、余、我、予、彼 谦称:寡人、臣、妾、朕、孤 敬称:君、公、卿、子、先生、足下 包括人名、官名、谥号等 吕蒙正以宽厚为宰相太宗尤所眷遇有 一朝士家藏古镜自言能照二百里欲因公弟 献以求知其弟伺间从容言之公笑曰吾面不 过碟子大安用照二百里
⑵疑问代词——文言的疑问代词, 问人的有“谁”“孰”“何”; “何”也问事。问事的还有 “奚”“胡 “曷”“恶”“安”“焉”等。
⑶指示代词——文言常见的指示代 词有 “此”“是”“斯”“兹”“夫” 等,另“之”“其”“彼”除作人 称代词外,还常作指示代词。

高考文言断句(用)

高考文言断句(用)

也 • 君子之爱若人也推及于其屋之乌 / / 而况 乎哉 然则 而况于圣人之弟乎哉然则祀者为舜 / / 非为象也不然古之桀骜者岂少哉 也 /
注:象,人名,传说中虞舜的弟弟。
君子喜爱这个人,会将爱推及到在这个 人屋子上停留的乌鸦,何况对于圣人的 弟弟呢?既然这样,那么兴建祠庙是为 了舜,而不是象啊。如果不是这样,那 么古代桀骜不驯的人难道还少吗?
练习:用斜线(/)给下面句子断句。
上 奉 臣 糠 之
食 之 闻 妻
埃 弥 贫 不
土/ 下 饮 黄 泉 繁/ 侵 之 愈 急 贱 之 交 不 可 忘/ 糟 下 堂
古人写文章非常注重语句的整齐对称,行文
Hale Waihona Puke 中常用字数相同的结构。察对称,定句读。
窍门4: 理对引,定句读
对话、引语常用标志有: “曰” “云” “言” “白” “语”“道” “谓” “对”等。
窍门1: 察名代,定句读。
阅读中,要随时标出文段中的重 要的名词,特别是专有名词,如人名、 地名、事名、物名、官名、族名、国 名、器物名、动物名、植物名、朝代 名、官职名等。 这些名(代)词常在句中作主语或 宾语,在它们的前后往往要进行断句。
用“/”给下列文言文段断句。
小鸟时来啄食人至不去三五之夜 明月半墙桂影斑驳风移影动珊珊可爱 然予居于此多可喜亦多可悲
答案:占城王古来/为安南所逼/弃国来求援/议 者欲送之还/直曰/彼穷来归我/若驱使还国/是 杀之也/宜遣大臣/即询量宜处置/
参考译文:尹直,字正言,泰和人。成化十一年,提 升为礼部右侍郎,他推辞不就,不被允许。遭遇父亲 去世服丧,丧期满,起用为南京吏部右侍郎,就地改 任礼部左侍郎。成化二十二年春天,被召回朝廷辅佐 兵部。占城王古来被安南逼迫,离开国家前来

高考语文复习专题-文言文断句

高考语文复习专题-文言文断句
例:况草野之无闻者欤独五人之皦皦何也
况草野之无闻者欤/独五人之皦皦(光洁,明亮 ) /何也
三、在标志前和后断句
1.在“顷之、少顷、须臾”等某些时间词; 例:狼不敢前眈眈相向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
前久之目似瞑意暇甚。 例:狼不敢前/眈眈相向/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 于前/久之/目似瞑/意暇甚。
2.呼词和应答词,如”诺、善、善哉、可、未可、否”;
例10: 向 为 身 死 而 不 受 今 为 宫 室 之 美 为 之 向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向为 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 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项王至阴陵/迷失道/问一田父/田父绐曰/左/左/乃陷 大泽中/以故汉追及之。
二、在标志前断句
1.“凡、夫、盖、凡、且夫、若夫”等发语词前可断句; 例3:夫五人之死去今之墓而葬焉其为时止十有一月尔 夫十有一月之中凡富贵之子慷慨得志之徒其疾病而死死 而湮没不足道者亦已众矣
夫五人之死/去今之墓而葬焉/其为时止十有一月耳/夫 十有一月之中/凡富贵之子/慷慨得志之徒/其疾病而死/ 死而湮没不足道者/亦已众矣/
君子之言寡而实/小人之言多而虚/君子之学也 /入于耳/藏于心/行之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身/君子之治也/始于 不足见/终于不可及也。
参考译文:君子的话少而真实,小人的话多而虚假。君子的 学习,传入耳中,记在心里,从自身做起。君子的治事,从 一些不易看到的地方开始,最终使人不能赶上。
3.察反复,定句读
反复,特别是间隔反复,在文言文中是相当常见的修辞 方法。
2.“曰、问、云、言”等表说的词后可断句;
文言文中对话 、引文常常用“曰”“云”为 标志,两人对话,一般在第一次问答出现人名,以 后就只用“曰”,而把主语省略。

2016高考语文专题复习 文言文断句 优秀

2016高考语文专题复习 文言文断句 优秀

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
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
子 子 孙 孙 无 穷 匮 也。
探究:下列语段断句,有什么特点
2、年老老而的男无人妻没曰有鳏妻[g子u的ān叫]老“鳏而”无(夫鳏曰夫寡)老,年 老而的无女子人曰没有独丈幼夫而的无叫父“曰寡孤”此(寡四妇者)天,下年老之而穷 没 (民有孤而子 儿无女)靠的.这叫者四“也种独。人”,,是幼世年界死上去穷父苦亲而的无叫依“靠孤的”人
A.范讽以言见幸/引尝言/太后事者遽得显官/欲引曼 卿/曼卿固止之/乃已。
B.范讽以言见幸/引尝言太后事者/遽得显官/欲引曼 卿/曼卿固止之/乃已。
C.范讽以言见幸/引尝言太后/事者遽得显官/欲引曼 卿/曼卿固止之/乃已。
D.范讽以言/见幸引尝言/太后事者遽得/显官欲引曼 卿/曼卿固止之/乃已。
文言断句步骤
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 鸡豚狗彘之畜勿失其时七十者可以 食肉矣百亩之田 勿夺其时数口之家 可以无饥矣
窍门4:修辞断句
顶真、排比、对偶是文言文中常 见的修辞方法。
句式整齐,四六句多。又是文言文的 一大特点。这一特点,又为我们断句提供 了方便。

君子之言寡而实小人之言多 而虚君子之学也入于耳藏于
“王浚为人志向太高,奢侈浪费不守名节,不可专任他,
B 对应文该中对画他波有浪所线抑部制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羊祜以知己/待之祜兄/子暨白祜/浚为人志高奢侈/不 节不可专任/宜有所抑之
B. 羊祜以知己待之/祜兄子暨白祜/浚为人志高/奢侈不 节/不可专任/宜有所抑之
C. 羊祜以知己待之/祜兄子暨白祜/浚为人志高奢侈/不 节/不可专任/宜有所抑之
有一年除夕,一个姓钱的财主请祝枝山题写对联 。祝枝山想:“这个财主平时欺压百姓,我何不借机 奚落他一番?”于是,他提笔写了两副对联送给财主, 明褒实贬,请你分别从褒、贬两个角度断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考文言文断句第一课时1、请为下列语段加上标点..。

鲁人身善织屦妻善织缟而欲徙于越或谓之曰子必穷矣鲁人曰何也曰履为履之也而越人跣行缟为冠之也而越人被发以子之所长游与不用之国欲使无穷其可得乎鲁人对曰夫不用之国可引而用之其用益广奈何穷也———鲁人身善织屦,妻善织缟,而欲徙于越。

或谓之曰:“子必穷矣。

”鲁人曰:“何也?”曰:“屦为履之也,而越人跣行;缟为冠之也,而越人被发。

以子之所长,游于不用之国,欲使无穷,其可得乎?”2. 请为下列语段加上标点..。

宋人有酤酒者升概既平遇客甚谨为酒甚美县帜甚高著然不售酒酸怪其故问其所知问长者杨倩倩曰汝狗猛耶曰狗猛则酒何故而不售曰人畏焉或令孺子怀钱挈壶瓮而往酤而狗迎而齕之此酒所以酸而不售也———宋人有酤酒者,升概甚平,遇客甚谨,为酒甚美,县帜甚高,然而不售,酒酸。

怪其故,问其所知闾长者杨倩,倩曰:“汝狗猛耶?“曰:“狗猛则酒何故而不售?“曰:“人畏焉。

或令孺子怀钱,挈壶雍而往酤,而狗迓而龁之,此酒所以酸而不售也。

”二、合作探究。

断句是考查文言文的传统方式,是学习文言文的基本功。

明辨句读,要综合运用古汉语字词句及古代历史文化等方面的常识,因而断句能力高低,成了阅读文言文能力高低的一个重要标志。

对文言文断句,最基本的在于对通篇文章的领会。

所以,断句前首先要把文章通读几遍,以便对全文内容有整体的感知,把能断开的先断开,然后逐步缩小范围,再集中精力分析难断句,凭借和语境(上下文)的关系,作出相应调整。

切忌一边看一边点,这很可能产生误读、曲解。

此外,断句时,还应注意文章体裁、语言风格等。

如需加标点,则标点的使用、书写要规范。

在平时学习时,应该加强诵读训练,增强语感。

三、当堂训练。

1、请为下列语段加上标点..。

西施病心而颦其里其里之丑人见之而美之归亦捧心而颦其里其里之富人见之坚闭门而不出贫人见之挈妻子而去走彼知颦美而不知颦之所以美惜乎———西施病心而颦其里,其里之丑人见之而美之,归亦捧心而颦其里。

其里之富人见之,坚闭门而不出;贫人见之,挈妻子而去走。

彼知颦美而不知颦之所以美,惜乎!2、请为下列语段加上标点..。

宋人或得玉献诸子罕子罕弗受献玉者曰以示玉人玉人以为宝也故敢献之子罕曰我以不贪为宝尔以玉为宝若以与我皆丧宝也不若人有其宝———宋人或得玉者(定后) ,献(之于)诸子罕。

子罕弗受。

献玉者曰:“以(之)示( 给···看)玉人,玉人以(之)为宝也,故敢献之。

” 子罕曰:“我以不贪为宝,尔以玉为宝,若以与我,皆丧宝也,不若(不如)人有其宝。

”第二课时学习目标:掌握断句的基本技巧。

教学过程:一、课前预习。

1、请为下列语段加上标点..。

客有为齐王画者齐王问曰画孰最难者曰犬马最难孰最易者曰鬼魅最易夫犬马人所知也旦暮罄于前不可类之故难鬼魅无形者不罄于前故易也———客有为齐王画者,齐王问日:“画孰最难者?”日:“犬马最难。

”“孰最易者?”日:“鬼魅最易。

”夫犬马,人所知也,旦暮罄于前,不可类之。

故难。

鬼魅无形者,不罄于前,故易之也。

2、请为下列语段加上标点..。

楚人有卖其珠于郑者为木兰之柜薰以桂椒缀以珠玉饰以玫瑰辑以翡翠郑人买其椟而还其珠此可谓善卖椟矣未可谓善鬻珠也———楚人有卖其珠于郑者,为木兰之柜,薰以桂、椒,缀以珠玉,饰以玫瑰,辑以羽翠。

郑人买其椟而还其珠。

此可谓善卖椟矣,未可谓善鬻珠也。

二、方法总结:(一)读文段,通文意——文段休问长与短,熟读精思是关键。

内容大意全理解,始可动手把句断。

拿到一篇没有标点符号的古文,首先要通读全文,反复钻研,俗话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遍数读多了,其意义自然就理解了。

然后根据文章的内容,先断出几个大的段落或层次,把确有把握的地方断开来。

具体来说,就是走“四步路”:(1)先通读全文,了解文意,分析情节。

此时切勿动手标点,如一遍读完不能理解,可连续读上二至三遍,直至理解。

(2)根据文章的内容或层次,先断出几个大的段落或层次,此时注意句首、句末虚词,这样凭借段落、层次或句首、句末虚词,把确有把握的地方断开来。

(3)对每一段落或层次按照前后顺序,从头到尾地进行解剖,分出若干个句子,加上恰当的标点。

(4)通读全文,进行检查,对个别疑难之处,可根据上下文给以推断。

【例如】:湖阳公主新寡帝与共论朝臣微观其意主曰宋公威容德器群臣莫及帝曰方且图之后弘被引见帝令主坐屏风后因谓弘曰谚言贵易交富易妻人情乎弘曰臣闻贫贱之交不可忘糟糠之妻不下堂帝顾谓主曰事不谐矣这样,我们对上文经过通读,就能了解文意及层次。

本文是讲湖阳公主新寡,帝为他物色丈夫之事。

主要分两层:一是“微观”湖阳公主之意,了解女方的意向;二是询问宋弘,了解男方的态度。

基本上了解文章的大意之后,便可按照从大到小,逐层、逐句标点。

【答案】湖阳公主新寡,帝与共论朝臣,微观其意。

主曰:“宋公威容德器,群臣莫及。

”帝曰:“方且图之。

”后弘被引见,帝令主坐屏风后,因谓弘曰:“谚言:‘贵易交,富易妻’,人情乎?”弘曰:“臣闻‘贫贱之交不可忘,糟糠之妻不下堂’。

”帝顾谓主曰:“事不谐矣。

”二、标名(代)词,定主宾在阅读中,要随时标出文段中的名词和代词,如人名、地名、官名、族名、器物名、动物名、植物名、时间等。

因为名词一般为文章陈述、描写、说明或议论的对象,名词(代词)一般用作句子的主语和宾语,在它们的前后往往要进行断句。

因此,找出文中反复出现的名词或代词,就基本上可以断出句读了。

我们在文言文阅读中常见代词基本有下面三种:⑴人称代词:吾、我、予、余、朕、孤、寡人、臣、仆、妾等词,代说话或写文章的人,即今之所谓第一人称代词。

其中“我”字,不仅各时代的文言皆用,而且一直用到现在。

其余的在现代汉语中都不用了。

尔、汝、女、若、乃、而、子、君、公、阁下、陛下、足下等,代受话人,是第二人称代词,相当于现代汉语的“你”“您”。

其中“阁下”“陛下”有外交用语中还用。

之、其、彼,代谈话或为文所及的第三者,是第三人称代词,今作“他”或“它”,不仅代人,还可以代事代物。

“或”相当于现代汉语“有的人”,“有时”;“莫”,相当于“没有谁”,是无定指的代词;“相”作互指代词,相当于“相互”“彼此”,也可以偏指,代“你”“我”“他”。

与“相”的偏指现象极相似的还有“见”字,多代“我”,即《辞源》所谓“表示他人行为及于己”。

⑵疑问代词——文言的疑问代词,问人的有“谁”“孰”“何”;“何”也问事。

问事的还有“奚”“胡“曷”“恶”“安”“焉”等。

⑶指示代词——文言常见的指示代词有“此”“是”“斯”“兹”“夫”等,另“之”“其”“彼”除作人称代词外,还常作指示代词。

注意:文言文中,人名第一次出现时往往用全称,以后再出现就只提名不提姓了。

例如《赤壁之战》中,“初,鲁肃闻刘表卒”,先用全称,以下“肃径迎之”“肃宣权旨”就不再提姓了。

【例如】刻削之道鼻莫如大目莫如小鼻大可小小不可大也目小可大大不可小也举事亦然为其后可复者也则事寡败矣。

《韩非子•说林下》【注释】(1)刻削:雕刻。

道:指道理,规律。

2)举事:做任何事情。

然:这样。

(找出句中几个名词,句子基本就断开了。

)【答案】:刻削之道/鼻莫如大/目莫如小/鼻大可小/小不可大也/目小可大/大不可小也/举事亦然/为其后可复者也/则其事寡败三、看虚词,找位置——常用虚词是标志,更有规律供参看。

刘勰在《文心雕龙》中提到:“至于夫惟盖故者,发端之首唱,之而于以者,乃札札句之旧体,乎哉矣也【者】,亦送末之常科。

”由此可见,文言虚词(特别是语气词),往往是该断句的地方。

⒈对话、引文定句读——紧紧抓住“曰”“云”“言”,对话最易被发现。

文言文中对话、引文常常用曰、云、言、谓为标志,在它们的后面一般都要断开。

两人对话,一般在第一次问答出现人名,以后就只用“曰”,而把主语省略。

遇到对话,根据上下文判断对话双方,以确定使用的标点。

如2004年北京卷,材料中有三处“其父曰”,应在“曰”后停顿。

【例如】拙于用大惠子谓庄子曰魏王贻我大瓠之种我树之成而实五石以盛水浆其坚不能自举也剖之以为瓢则瓠落无所容非不枵然大也吾为其无用而掊之庄子曰夫子固拙于用大矣《庄子·逍遥游》【注释】(1)拙:笨。

拙于:不善于。

2)惠子:姓惠名施,宋国人,曾做过梁国相国,是先秦的思想家,据说是庄子的好友。

3)魏王:即梁惠王,早年建都于安邑,国号为魏;后来,害怕秦的强大,被迫迁都大梁,改国号为梁,同时僭号称王,故魏王有时也称梁惠王。

瓠:葫芦。

4)树:栽培种植。

成:成活。

5)剖:破开。

6)瓠落:平浅的样子。

7)枵然:虚大。

8)掊:击破。

【答案】:惠子谓庄子曰:“魏王贻我大瓠之种,我树之成而实五石,以盛水浆,其坚不能自举也。

剖之以为瓢,则瓠落无所容。

非不枵然大也,吾为其无用而掊之。

”庄子曰:“夫子固拙于用大矣!”【译文】惠施对庄子说:“魏王送给我一棵大葫芦的种子。

我把它栽种活了,结的葫芦能装下五石东西。

我用这个大葫芦去装水或酒,由于它皮薄易脆,承受不了这么大的重量。

把剖开来做舀水的瓢,又嫌太平浅,盛不了多少水。

葫芦不是不大啊!可是,我认为它没有什么用处,就把它砸碎了。

”庄子说:“先生,你真是不善于利用它这个大的特点啊!”⒉语首发语词:夫、盖、至若、若夫、初、唯、斯、今、凡、且、窃、请、敬等常用于一句话的开头,在它们的前面一般要断开。

⒊句尾语气词:也、矣、焉、耳等经常用于陈述句末尾;耶、与(欤)、邪(耶)、乎等经常用于疑问句末尾;哉、夫等经常用于感叹句末尾。

它们的后面一般要断开。

⒋疑问语气词:何、胡、安、曷、奚、盍、焉、孰、孰与、何如、奈何、如之何、若之何等词或固定结构之后,一般可构成疑问句,只要贯通上下文意,就可断句。

⒌复句中的关联词:虽、虽然、纵、纵使、向使、假使、苟、故、是故、则、然则、或、况、而况、且、若夫、至于、至若、已而、于是、岂、岂非,在它们的前面一般要断开。

⒍其它的如:以、于、为、则、而,往往用于句中,在他们的前后一般就不断句;(“而”表转折而且后面为一个比较长和完整的句子时,“而”字前面要断开)【例】于是余有叹焉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夫夷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者少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

(王安石《游褒禅山记》)【解析】我们看加点的虚词,可置于句末的有:焉、也、焉、也;句首的有:夫;分句首的有:以、则、则、而、而、故。

这一段标点,如果顿号不计,共12处标点,有10处可依据以上虚词断开。

“游者众”后的分号,可根据文言句式整齐的特点断开。

“非常之观”是由于主语较长而作的停顿。

【例】襄子曰不及纣二日耳不亡何待优莫曰桀纣之亡也遇汤武今天下尽桀也而君纣也桀纣并世焉能相亡然亦殆矣(《新序•刺奢》)【解析】这一语段中的位于句首的虚词有:而、焉、然;句末的虚词有:也、也、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