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基本概念全册
初中物理学科的基本概念介绍
![初中物理学科的基本概念介绍](https://img.taocdn.com/s3/m/27a95273effdc8d376eeaeaad1f34693daef1083.png)
初中物理学科的基本概念介绍物理学是一门研究自然界中各种物质、能量和相互作用的科学,它是自然科学中的一支重要学科。
而初中物理作为学生们初步接触物理知识的阶段,对于打下物理学基础非常重要。
本文将介绍初中物理学科的基本概念,帮助读者全面了解和掌握初中物理学科的核心内容。
第一概念:质量与重量质量和重量是物理学中最基本的概念之一。
质量是物体所固有的属性,是物体所含物质的量大小;而重量则是物体在受到重力作用时所表现出的力的大小。
质量用“m”表示,单位是千克(kg);重量用“F”表示,单位是牛顿(N)。
第二概念:力与力学力是物理学中的核心概念之一,它是描述物体与物体之间相互作用的性质。
力的大小用“F”表示,单位是牛顿(N)。
力学是研究力及其效果的学科,可以分为静力学和动力学两个方面。
静力学研究物体在平衡状态下的力学性质,而动力学研究物体在运动状态下的力学性质。
第三概念:速度与加速度速度是物理学中描述物体运动状态的重要概念,它可以用来描述物体在单位时间内所经过的路程。
速度的大小用“v”表示,单位是米每秒(m/s)。
而加速度则是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速度变化的大小,它可以是正值也可以是负值。
加速度的大小用"a"表示,单位是米每秒平方(m/s²)。
第四概念:能量与功能量是物理学中描述物体具有的做功能力的概念,它是物体所具有的运动能力、变形能力或热能等。
能量的大小用“E”表示,单位是焦耳(J)。
而功是描述力对物体作用时所做的工作,功等于力与物体运动方向上位移的乘积。
功的大小用“W”表示,单位也是焦耳(J)。
第五概念:温度与热量温度是物体内部分子或原子运动状况的指标,它是描述物体冷热程度的物理量。
温度的单位是摄氏度(℃)。
热量是物体与物体之间传递的热能,它是物体内能的一种表现形式。
热量的大小用“Q”表示,单位是焦耳(J)。
初中物理学科的基本概念涉及到了质量与重量、力与力学、速度与加速度、能量与功以及温度与热量等方面。
初二物理全册知识点归纳
![初二物理全册知识点归纳](https://img.taocdn.com/s3/m/328f767fa22d7375a417866fb84ae45c3b35c2a9.png)
初二物理全册知识点归纳第一章:物理量和单位在本章中,我们学习了物理学的基本概念,包括物理量和单位的概念,以及常用物理量的单位制。
物理量的定义物理量是用来描述物体的特征和性质的概念。
物理量分为基本物理量和导出物理量两类。
单位的定义单位是用来进行物理量测量的标准。
国际单位制(SI)是国际上通用的单位制,其中包括七种基本单位。
常用物理量的单位制常用物理量的单位制包括长度、质量、时间、速度等。
其中,长度的单位是米,质量的单位是千克,时间的单位是秒,速度的单位是米/秒。
第二章:运动的描述本章重点介绍了运动的描述方法和运动的规律,包括位移、速度、加速度等概念。
位移位移是指物体从一个位置到另一个位置的距离和方向变化。
位移的大小和方向可以用矢量表示。
速度速度是指物体在单位时间内所经过的位移。
速度的大小等于位移与时间的比值。
加速度加速度是指速度的变化率。
加速度的大小等于速度变化量与时间的比值。
运动的图像表示我们可以通过位移-时间图像和速度-时间图像来描述运动的特征。
第三章:力和运动在本章中,我们学习了力的概念和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
力的作用特点力是物体之间相互作用的结果,有大小和方向。
牛顿三定律牛顿三定律是描述物体受力和运动的基本规律。
其中,第一定律——惯性定律规定了当物体受到平衡力时,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第二定律——加速度定律规定了物体的加速度与作用力成正比,与物体的质量成反比;第三定律——作用-反作用定律规定了物体受到的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不同物体上。
惯性与质量物体的质量是描述物体惯性大小的物理量,质量越大,惯性越大。
摩擦力摩擦力是物体之间接触时产生的阻碍相对滑动的力。
第四章:能量和功在本章中,我们学习了能量和功的概念,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能量能量是描述物体活动性质和做功能力的物理量。
能量包括动能、势能和内能等形式。
功功是力对物体做功能量,它等于力在位移方向上的投影与位移的乘积。
功与能量的关系能量转化的过程中,能量可以相互转化,但是总能量守恒。
初中物理概念大全
![初中物理概念大全](https://img.taocdn.com/s3/m/45cc637d366baf1ffc4ffe4733687e21af45ff17.png)
初中物理概念大全
初中物理涵盖了许多重要概念和原理。
以下是一些初中物理涉及的主要概念:
1. 运动学:
- 运动的基本概念:速度、加速度、位移、时间等。
- 运动图像:匀速直线运动、变速直线运动等。
- 牛顿三定律:惯性定律、动量定律、作用反作用定律。
2. 力和压力:
- 力的概念:重力、摩擦力、弹力等。
- 重力与重量、质量的关系。
- 压力概念:单位面积上的力。
3. 能量:
- 功和能的关系:功的计算、机械能守恒。
- 功率:功对时间的衡量。
- 势能和动能:重力势能、弹性势能、动能。
4. 热学:
- 温度和热量:热传递方式(导热、对流、辐射)。
- 热量的传递和能量转化:热传导、热容、比热容、热机效率等。
5. 光学:
- 光的传播方式:直线传播、折射、反射。
- 光的成像:凸透镜成像规律、凹透镜成像规律。
- 光的颜色和色散:光的三原色、色散现象等。
6. 电学:
- 电荷和静电:电荷的概念、电场、静电力等。
- 电流和电路:电流的概念、欧姆定律、串联和并联电路。
- 电磁感应和电磁场: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安培环路定理等。
以上只是初中物理涉及的部分重要概念,每个概念都有其更为详细和深入的理论和应用。
初中物理旨在让学生对物理世界的基本原理有一个初步的了解,并为后续学习打下基础。
初中物理知识点的全面核心概念梳理
![初中物理知识点的全面核心概念梳理](https://img.taocdn.com/s3/m/91e74771842458fb770bf78a6529647d27283422.png)
初中物理知识点的全面核心概念梳理物理作为一门自然科学学科,通过研究物质和能量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来揭示自然规律。
在初中阶段,学生们开始接触到一些基础的物理知识,这些知识对于他们理解世界、解决实际问题以及培养科学思维具有重要意义。
下面将对初中物理的核心概念进行全面梳理。
1. 运动与力1.1 运动的描述和计量- 运动:物体在空间中位置的变化。
- 运动状态:物体的位置、速度和加速度。
- 时空参照系:描述运动时参照的物体或者物体组合。
- 运动的计量:位移、速度和加速度的概念以及其计算公式。
1.2 力的基本概念- 力: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 力的计量:强度、方向和单位。
- 牛顿第一定律:作用力为零或合力为零时,物体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
- 牛顿第二定律:物体的加速度与合外力成正比反向成正比。
1.3 物体的受力与运动- 重力:地球对物体的吸引力。
- 弹力:弹性物体在形变状态下的恢复作用力。
- 摩擦力:物体表面之间的相互阻碍运动的力。
2. 动能与势能2.1 动能的概念与计算- 动能:物体运动时所具有的能量。
- 动能的计算:公式以及影响动能的因素。
2.2 势能的概念与计算- 重力势能:物体在一定高度处具有的能量。
- 弹性势能:弹性物体由于形变而具有的能量。
2.3 机械能守恒定律- 机械能守恒定律:在没有合外力的情况下,机械系统的总机械能保持不变。
3. 压力与浮力3.1 压力的概念与计算- 压力:单位面积上施加的力。
- 压强:物体受力单位面积上的压力大小。
- 压力的公式与计算。
3.2 浮力的概念与计算- 浮力:物体浸入液体或气体中受到的向上的力。
- 浮力的大小与物体在液体中排开的液体的体积成正比。
- 浮力的方向与物体排开液体的方向相反。
4. 波动与振动4.1 波的基本概念和特性- 波:能量传递的方式。
- 波的分类:机械波和电磁波。
- 波的特性:振幅、波长、周期、频率和波速的概念。
4.2 机械波的传播- 纵波和横波:根据介质振动方向与波传播方向的关系进行分类。
初中物理概念大全
![初中物理概念大全](https://img.taocdn.com/s3/m/5df95cd1680203d8ce2f2473.png)
物理量名称物理量符号单位名称单位符号公式质量 m 千克 kg m=ρv温度 t 摄氏度°C速度 v 米/秒 m/s v=s/t密度 p 千克/米³ kg/m³ p=m/v力(重力) F 牛顿(牛) N G=mg压强 P 帕斯卡(帕) Pa P=F/S功 W 焦耳(焦) J W=Fs功率 P 瓦特(瓦) w P=W/t电流 I 安培(安) A I=U/R电压 U 伏特(伏) V U=IR电阻 R 欧姆(欧)Ω R=U/I电功 W 焦耳(焦) J W=UI t电功率 P 瓦特(瓦) w P=W/t=UI热量 Q 焦耳(焦) J Q=cm△t比热 c 焦每千克摄氏度 J/(kg•°C) c=Q/m△t速度:v=s/t密度:ρ=m/v重力:G=mg压强:p=F/s(液体压强公式不直接考)浮力:F浮=G排=ρ液gV排漂浮悬浮时:F浮=G物杠杆平衡条件:F1×L1=F2×L2功:W=FS功率:P=W/t=Fv机械效率:η=W有用/W总=Gh/Fs=G/Fn(n为滑轮组的股数)热量:Q=cm△t热值:Q=mq欧姆定律:I=U/R焦耳定律:Q=I²Rt=U²/Rt=UIt=Pt(后三个公式适用于纯电阻电路) 电功:W=UIt=Pt=I²Rt=U²/Rt(后2个公式适用于纯电阻电路)电功率:P=UI=W/t=I²R=U²/R常用数据:真空中光速 3×10^8米/秒g 9.8牛顿/千克15°C空气中声速 340米/秒安全电压不高于36伏初中物理基本概念一、测量⒈长度L:主单位:米;测量工具:刻度尺;测量时要估读到最小刻度的下一位;光年是长度单位。
⒉时间t:主单位:秒;测量工具:钟表;实验室中用停表。
1时=3600秒,1秒=1000毫秒。
⒊质量m:物体中所含物质的多少叫质量。
主单位:千克;测量工具:秤;实验室用托盘天平。
初中物理概念汇总
![初中物理概念汇总](https://img.taocdn.com/s3/m/b8182b2e6edb6f1aff001f63.png)
初中物理概念汇总(一)光、电、热、力1.一切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振动停止,发声停止。
2.声音靠介质传播,声音在15℃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340m/s,真空不能传声。
3.声音的三要素是:①音调(是指声音的高低,它是由发声体振动的频率决定的,频率越大,音调越高)。
②响度(是指声音的大小,它跟发声体振动的振幅有关,还跟距发声体的远近有关,振幅越大,距发声体越近,响度越大)。
③音色(指不同发声体声音特色,不同发声体在音调和响度相同的情况下,音色是不同的。
)4.从物理学角度讲,噪声是指发声体做无规则振动时发出的声音;防止和减小噪音的方法:①声源处;②传播过程;③耳边。
5.光在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
光在真空的速度是3x108 m/s。
影子、日食、月食都可以用光在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来解释。
应用:影的形成、小孔成像、日食、月食的成因、激光准值等。
6.光的反射定律:反射光线(OB)与入射光线(AO)、法线(ON)在同一平面内,反射光线(OB)与入射光线(AO)分居法线(ON)两侧,反射角(∠γ)等于入射角(∠i)在反射时,光路是可逆的。
反射类型:(1)镜面反射:入射光平行时,反射光也平行,是定向反射(如镜面、水面);(2)漫反射:入射光平行时,反射光向着不同方向,这也是我们从各个方向都能看到物体的原因。
7.平面镜的成像规律是: (1)像与物到镜面的距离相等; (2)像与物的大小相等; (3)像与物的连线跟镜面垂直,(4)所成的像是虚像。
成像原理:根据光的反射成像。
成像作图法:可以由平面镜成像特点和反射定律作图。
平面镜的应用:成像,改变光的传播方向。
(要求会画反射光路图)8.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传播方向一般会发生变化,这种现象叫光的折射。
折射定律:折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法线在在同一平面内;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光从空气斜射入水或其他介质中时,折射角小于入射角;入射角增大时,折射角也增大。
当光线垂直射向介质表面时,传播方向不变。
初中物理物理知识汇总(全)
![初中物理物理知识汇总(全)](https://img.taocdn.com/s3/m/87e0f022793e0912a21614791711cc7930b7785e.png)
初中物理物理知识汇总(全)运动学运动的基本概念- 运动:物体位置发生变化的现象称为运动。
- 等速直线运动:物体在同一条直线上以相等的速度运动。
- 等加速度直线运动:物体在同一条直线上以相变加速运动。
- 曲线运动:物体在空间中运动轨迹是一条曲线。
牛顿运动定律- 牛顿第一定律:物体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若受到合力为零的作用,则物体将保持原来的状态。
- 牛顿第二定律:物体在受到作用力时,做加速度运动的力学关系。
- 牛顿第三定律:互相作用的两个物体,彼此之间的作用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热学热现象- 热量:物体发生的热现象为热量。
- 温度:反映物体冷热状态的物理量。
- 热传递: 热量的传递方式有三种,即导热,对流和辐射。
物态变化- 固体、液体、气体:物质存在的三种状态。
- 相变: 物质发生固液、液气、固气化或反相变的变化。
- 水的沸点和凝点: 水的沸点为100摄氏度,凝点为0摄氏度。
光学光的基本概念- 光线:光传播的方向。
- 光束:许多互相平行或近似平行的光线构成的集合体。
- 光的速度:光在真空中的速度为3×10^8m/s。
- 光的直线传播:光在同一介质中沿着一条直线传播。
光的反射和折射- 光的反射:光线遇到物体表面时反弹回来。
- 光的折射:光线穿过不同介质时发生偏转。
电学电荷和电场- 电荷:物体中的基本电荷带正电或负电。
- 电场:电荷周围产生的电场。
- 电荷守恒定律:一个系统内的总电荷始终不变。
- 电场线:用来表示电场方向的曲线。
静电场和电势- 静电场:仅由静止的电荷所产生的电场。
- 电势:电场强度的一种表现形式。
- 电势差:电荷在电场中从一点移动到另一点所采用的能量。
- 电:用来存贮电荷的装置。
磁学磁现象和磁场- 磁现象:物质中表现为磁力作用的现象。
- 磁场:任何使铁磁性物质受力的物理空间。
- 磁感线:用来表示磁场的方向的曲线。
- 电磁铁:用电时具有磁性吸引力的铁器。
以上就是初中物理的全部知识点汇总,希望可以帮到您。
八年级上册物理知识点全部
![八年级上册物理知识点全部](https://img.taocdn.com/s3/m/e2b90cdb9a89680203d8ce2f0066f5335a81670d.png)
八年级上册物理知识点全部物理是一门研究自然界中物体的运动规律、物理现象和物质性质的科学,是学习科学的基础。
在初中阶段,我们学习的物理知识点涉及很广泛,需要我们认真学习和掌握。
接下来本文将为您详细介绍八年级上册的物理知识点。
一、运动的基本概念1.物体的运动状态一般包括位置、速度和加速度三个方面。
2.运动可以分为匀速运动和变速运动,匀速运动的速度不变,而变速运动则速度会不断地变化。
3.运动可以分为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直线运动是指物体在直线上运动,而曲线运动则是指物体在曲线上运动。
二、运动的描述1.我们可以通过位置-时间图、速度-时间图和加速度-时间图来描述物体的运动状态。
2.位置-时间图是指在时间轴上以时间为横坐标,以物体位置为纵坐标形成的图像。
通过此图像可以了解物体在某一时刻的位置。
3.速度-时间图是指在时间轴上以时间为横坐标,以物体速度为纵坐标形成的图像。
通过此图像可以了解物体在某一时刻的速度。
4.加速度-时间图是指在时间轴上以时间为横坐标,以物体加速度为纵坐标形成的图像。
通过此图像可以了解物体在某一时刻的加速度。
三、力的概念1.力是一个物体或者物体系统之间的相互作用,是使物体发生运动或者改变运动状态的原因。
2.力的单位有牛顿(N),表示为F=ma,其中F为力,m为物体的质量,a为物体的加速度。
3.力可以分为接触力和非接触力,接触力是指物体之间通过接触产生的相互作用,而非接触力则是指物体之间通过远程作用产生的相互作用。
四、力的效果1.力可以引起物体的运动和停止。
2.力对物体的运动状态具有改变作用。
3.力可以使物体的运动方向发生改变。
五、功、能量和动能定理1.功(W)是对力作用的物体产生的影响进行描述的物理量。
2.能量是物体系统中的一种状态、储存和转换能够发生的物理量。
3.动能定理的公式是E_k=1/2mv^2,其中E_k表示动能,m为物体的质量,v为物体的速度。
六、波的基本概念1.波是指物质在空间中传播的扰动,在波的传播过程中不需要物质的移动,只需要能量的传递。
初中物理基本概念
![初中物理基本概念](https://img.taocdn.com/s3/m/6240cb5a6ad97f192279168884868762caaebbda.png)
初中物理基本概念包括:
1. 匀速直线运动:速度等于运动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
的路程。
2. 频率:物体在1秒内振动的次数叫做频率。
3. 温度:物体的冷热程度叫温度。
4. 质量:物体中所含物质的多少叫做质量。
5. 密度:单位体积某种物质的质量叫做这种物质的密度。
6. 力: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7. 重力:地面附近的一切物体由于地球的吸引而受到的
力叫做重力。
8. 摩擦力:两个互相接触的物体,当它们发生相对运动时,就会在接触面上产生一种阻碍相对运动的力,这种力就
叫做摩擦力。
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表面上滑动时的摩擦力
叫做滑动摩擦力。
9. 压力:物理学中把垂直压在物体表面上的力叫做压力。
10. 浮力:浸在液体中的物体受到液体向上托的力,这个
力叫做浮力。
11. 压强:物体单位面积上受到的压力叫做压强。
初中物理定义大全总结
![初中物理定义大全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c3732075a9956bec0975f46527d3240c8447a193.png)
初中物理定义大全总结初中物理定义大全总结1. 物理: 物理是研究物质的性质、运动和相互作用的科学。
2. 物质: 物质是构成宇宙的基本要素,具有质量和占据空间的特征。
3. 运动: 运动是物体位置随时间的变化。
4. 相互作用: 相互作用是指物体之间的力或影响,使它们发生变化。
5. 力: 力是影响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可以改变物体的速度或形状。
6. 质量: 质量是物体所包含的物质量的多少,是物体惯性的度量。
7. 重力: 重力是地球或其他天体对物体的吸引力,是物体向下的力。
8. 弹力: 弹力是由于物体形变产生的恢复力,使物体恢复到原来的形状。
9. 摩擦力: 摩擦力是两个物体接触时由于摩擦而产生的阻力。
10. 动能: 动能是物体具有由于运动而产生的能量。
11. 功: 功是力对物体所做的作用,是力在物体上产生的位移乘以力的大小。
12. 功率: 功率是单位时间内所做功的大小,是衡量工作效率的指标。
13. 速度: 速度是物体运动的快慢,是单位时间内的位移。
14. 加速度: 加速度是速度的变化率,是单位时间内速度的改变量。
15. 能量: 能量是物体所具有的做工能力,能够做功或产生热量。
16. 热量: 热量是物体由于温度差而传递的能量。
17. 温度: 温度是物体分子热运动的强弱程度的度量。
18. 导热: 导热是物质中的热量传递的过程。
19. 传导: 传导是物质中分子间直接碰撞传递热量的方式。
20. 辐射: 辐射是物质通过发射和吸收电磁波来传递热量的过程。
这些物理定义可以帮助初中生理解物理的基本概念和原理,为学习更深入的物理知识打下基础。
初中物理基本概念
![初中物理基本概念](https://img.taocdn.com/s3/m/a32069801eb91a37f0115c4b.png)
初中物理基本观点第一章机械能1.一个物体能够做功,这个物体就拥有能(能量)。
2.动能:物体因为运动而拥有的能叫动能。
3.运动物体的速度越大,质量越大,动能就越大。
4.势能分为重力势能和弹性势能。
5.重力势能:物体因为被举高而拥有的能。
6.物体质量越大,被举得越高,重力势能就越大。
7.弹性势能:物体因为发生弹性形变而具的能。
8.物体的弹性形变越大,它的弹性势能就越大。
9.机械能:动能和势能的统称。
(机械能=动能+势能)单位是:焦耳10.动能和势能之间能够相互转变的。
方式有:动能重力势能;动能弹性势能。
11.自然界中可供人类大批利用的机械能有风能和水能。
第二章分子运动论初步知识1.分子运动论的内容是:(1)物质由分子构成;(2)全部物体的分子都永不暂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3)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
2.扩散:不一样物质相互接触,相互进入对方现象。
3.固体、液体压缩时分子间表现为斥力大于引力。
固体很难拉长是分子间表现为引力大于斥力。
4.内能:物体内部所有分子做无规则运动的动能和分子势能的总和叫内能。
(内能也称热能)5.物体的内能与温度相关:物体的温度越高,分子运动速度越快,内能就越大。
6.热运动:物体内部大批分子的无规则运动。
7.改变物体的内能两种方法:做功和热传达,这两种方法对改变物体的内能是等效的。
8.物体对外做功,物体的内能减小;外界对物体做功,物体的内能增大。
9.物体汲取热量,当温度高升时,物体内能增大;物体放出热量,当温度降低时,物体内能减小。
10.所有能量的单位都是:焦耳。
11.热量(Q):在热传达过程中,传达能量的多少叫热量。
(物体含有多少热量的说法是错误的)12.比热(C):单位质量的某种物质温度高升(或降低)1℃,汲取(或放出)的热量叫做这类物质的比热。
(物理意义就近似这样回答)13.比热是物质的一种属性,它不随物质的体积、质量、形状、地点、温度的改变而改变,只需物质同样,比热就同样。
物理概念初中全部
![物理概念初中全部](https://img.taocdn.com/s3/m/946bc568302b3169a45177232f60ddccda38e6a4.png)
物理概念初中全部篇一:初中物理主要包括以下概念:1. 物理学:物理学是研究自然界中物质运动和能量转换的科学。
初中物理主要研究物体的运动、力学、热力学、电磁学等基础知识。
2. 力:力是物体间相互作用的结果。
初中物理主要研究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等,以及力的作用效果,如平衡、运动、力的合成等。
3. 运动:运动是指物体在空间中的相对位置和方向的变化。
初中物理主要研究物体的运动状态、速度、加速度、运动的合成等。
4. 力学:力学是研究物体运动和力的科学。
初中物理主要研究物体的运动和力的关系,如牛顿定律、万有引力定律等。
5. 热学:热学是研究物质热现象的科学。
初中物理主要研究温度、热量、热传递、热力学定律等。
6. 电学:电学是研究电流、电压、电阻等电学概念和现象的科学。
初中物理主要研究电场、磁场、电流、欧姆定律、电功率等。
7. 光学:光学是研究光的性质和光的传播的科学。
初中物理主要研究光的反射、折射、透镜成像等。
8. 声学:声学是研究声音的产生、传播和接收的科学。
初中物理主要研究声音的性质、声音的传播、共鸣等。
9. 原子物理学:原子物理学是研究原子核和电子的运动和相互作用的科学。
初中物理主要了解原子核的结构、原子的构成、化学反应等。
拓展:1. 牛顿定律:牛顿定律是力学的基本定律,它指出力与物体加速度之间的关系。
牛顿第一定律规定物体在没有外力作用下会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即惯性。
牛顿第二定律指出物体所受的加速度与作用在物体上的力成正比,与物体的质量成反比,即 F=ma。
2. 万有引力定律:万有引力定律是牛顿力学的扩展,它描述了物体间的引力与质量之间的关系。
万有引力定律表明质量越大,它们之间的引力就越大。
爱因斯坦的广义相对论进一步指出引力是时空弯曲的结果。
3. 热力学定律:热力学定律是描述物质热现象的基本规律。
热力学第一定律规定热量不能自发地从低温物体传到高温物体,即热力学温度相同的两个物体之间不能发生热传递。
初中物理基本概念汇总
![初中物理基本概念汇总](https://img.taocdn.com/s3/m/9eb1d1996bec0975f565e205.png)
初中物理基本概念汇总八年级上册引言:1、科学探究所包含的要素有:⑴发现并提出问题;⑵做出猜想和假设;⑶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⑷通过观察、实验等途径来收集证据;⑸评价证据是否支持猜想和假设;⑹得出结论或提出新的问题;⑺在科学探究的过程中交流和合作也是不可缺少的。
第一章《声现象》1、声音是由于物体(振动)而产生的,(振动)停止发声就停止。
2、正在发声的物体叫做声源,固体、液体、气体都可以作为声源。
3、声音可以在固体、液体和气体中传播,但不能在真空中传播;能够传播声音的物质称为介质;我们通常听到的声音是通过空气传播的。
4、声音是一种波,我们把它叫做声波。
它能使物体振动,能粉碎体内小石,这些都表明声具有能量,这种能量叫作声能。
5、反映声音特性的三个物理量是响度、音调、音色,人们通常将它们称为声音的三要素。
6、音调是指声音的高低,音调的高低决定于声源振动的频率,声源振动频率越大,声音的音调越高。
7、声音振动的快慢常用每秒振动的次数---频率表示。
频率的单位为赫兹,简称为赫,符号为Hz。
频率= 例如:某人的心跳的频率是1.2Hz,其意义是:某人的心脏每秒跳动1.2次8、响度是指声音的强弱,振幅指声源振动的幅度;振幅越大声音的响度越大。
9、人们听到的声音的大小不仅跟振幅有关还与距声源的距离有关。
10、音调高的声音其响度不一定大,同理响度大的声音音调也不一定高。
11、即使在音调和响度相同的情况下,我们也能分辨出不同发声体发出的声音靠的是音色。
12、声音在15℃空气中传播速度是340m/s,声音在不同的介质中传播速度不同,其中在固体中最快,在液体中次之,在气体中最慢。
在一个充满水的长自来水管的一端敲击一下,在另一端可以听到三次声音,第一次是在自来水管中传播的,最后一次是在空气中传播的。
13、当代社会的四大污染是指固体废物污染、水污染、大气污染和噪声污染。
14、从物理学角度看:乐音是指物体有规则振动而产生的声音,其波形是有规律的;噪声是指无规则振动而产生的声音,波形是无规律的。
初中物理概念归纳总结大全
![初中物理概念归纳总结大全](https://img.taocdn.com/s3/m/49f40983ba4cf7ec4afe04a1b0717fd5370cb25e.png)
初中物理概念归纳总结大全物理作为一门自然科学,是研究物质运动和能量转化的学科。
在初中阶段,我们已经学习了许多关于物理的基础知识和概念。
本文将对初中物理的主要概念进行归纳总结,让我们来回顾一下我们学到的知识。
一、运动学概念1. 位置和位移位置是指物体所处的空间位置,通常用坐标表示。
位移是指物体从一个位置到另一个位置的变化量。
2. 速度和加速度速度是指单位时间内物体位置的变化量,可以用位移除以时间来计算。
加速度是指单位时间内速度的变化量,可以用速度的变化量除以时间来计算。
3. 时间和时间图像时间是物理学中的基本量,常用秒来表示。
时间图像可以用来描述物体位置、速度、加速度随时间变化的情况。
4. 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直线运动是指物体沿着一条直线运动,速度和加速度都是标量。
曲线运动是指物体沿着曲线运动,速度和加速度都是矢量。
二、力学概念1. 力和力的作用效果力是指物体之间相互作用时产生的物理量,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力的作用效果包括使物体运动、改变物体形状和改变物体的速度等。
2. 弹力和重力弹力是指物体被压缩或拉伸时产生的力。
重力是指地球对物体产生的吸引力。
3. 摩擦力和滑动摩擦力摩擦力是指物体表面之间相互接触时产生的力,可以分为静摩擦力和滑动摩擦力。
4. 牛顿运动定律牛顿第一定律:一个物体若静止,则保持静止;一个物体若做匀速直线运动,则保持匀速直线运动。
牛顿第二定律:物体的加速度与作用力成正比,与物体的质量成反比。
牛顿第三定律:任何作用力都有一个等大的相反方向的反作用力。
三、能量概念1. 功和机械能功是指力对物体做的作用,可以使物体改变动能或势能。
机械能是指物体具有的动能和势能的总和。
2. 功率和机械效率功率是做功的速率,可以用功除以时间来计算。
机械效率是输出功率与输入功率的比值。
3. 势能和重力势能势能是指物体由于位置或形状而具有的能力,可以分为重力势能、弹性势能和化学势能等。
4. 能量守恒定律能量守恒定律是指在一个孤立系统中,能量总量不变,只能在不同形式之间转化,不能被创造或消灭。
初中物理概念大全
![初中物理概念大全](https://img.taocdn.com/s3/m/b2239359de80d4d8d15a4fcb.png)
初中物理概念大全一、测量⒈长度L:主单位:米;测量工具:刻度尺;测量时要估读到最小刻度的下一位;光年的单位是长度单位。
⒉时间t:主单位:秒;测量工具:钟表;实验室中用停表。
1时=3600秒,1秒=1000毫秒。
⒊质量m:物体中所含物质的多少叫质量。
主单位:千克;测量工具:秤;实验室用托盘天平。
二、机械运动⒈机械运动:物体位置发生变化的运动。
参照物:判断一个物体运动必须选取另一个物体作标准,这个被选作标准的物体叫参照物。
⒉匀速直线运动:①比较运动快慢的两种方法:a 比较在相等时间里通过的路程。
b 比较通过相等路程所需的时间。
②公式:1米/秒=3.6千米/时。
三、力⒈力F: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物体间力的作用总是相互的。
力的单位:牛顿(N)。
测量力的仪器:测力器;实验室使用弹簧秤。
力的作用效果:使物体发生形变或使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改变。
物体运动状态改变是指物体的速度大小或运动方向改变。
⒉力的三要素: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叫做力的三要素。
力的图示,要作标度;力的示意图,不作标度。
⒊重力G:由于地球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
方向:竖直向下。
重力和质量关系:G=mg m=G/gg=9.8牛/千克。
读法:9.8牛每千克,表示质量为1千克物体所受重力为9.8牛。
重心:重力的作用点叫做物体的重心。
规则物体的重心在物体的几何中心。
⒋二力平衡条件:作用在同一物体;两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一直线上。
物体在二力平衡下,可以静止,也可以作匀速直线运动。
物体的平衡状态是指物体处于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处于平衡状态的物体所受外力的合力为零。
⒌同一直线二力合成:方向相同:合力F=F1+F2 ;合力方向与F1、F2方向相同;方向相反:合力F=F1-F2,合力方向与大的力方向相同。
⒍相同条件下,滚动摩擦力比滑动摩擦力小得多。
滑动摩擦力与正压力,接触面材料性质和粗糙程度有关。
【滑动摩擦、滚动摩擦、静摩擦】7.牛顿第一定律也称为惯性定律其内容是:一切物体在不受外力作用时,总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初中物理最全知识点
![初中物理最全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62d228a90875f46527d3240c844769eae009a3dc.png)
初中物理最全知识点1.运动与力-运动的描述与属性:位移、速度、加速度-力:力的定义、力的分类、力的合成与分解-牛顿第一定律:惯性与静止状态-牛顿第二定律:力、质量和加速度的关系-牛顿第三定律:作用力与反作用力2.动力学-动量:动量的定义、动量守恒定律-冲量:冲量的定义、冲量-动量定理-动能:动能的定义、动能定理-功:功的定义、功率3.压力与浮力-压力:压力的定义、压强、液压原理-浮力:浮力的定义、浮力原理、浮力与物体的浮沉关系、浮力的应用4.热学-温度与热量:温度的定义、摄氏度与开氏度、热量的定义与传递-热传导:热传导的基本方式、导热系数、热传导的应用-热膨胀:热膨胀的原理、线膨胀、面膨胀、体膨胀、应用5.光学-光的传播与反射:光的传播方式、光的反射定律、平面镜的成像、镜像与实物的关系-光的折射与全反射:光的折射定律、全反射的条件与应用-光的色散与光的成像:光的色散现象、凸透镜与凹透镜的成像6.声学-声的产生、传播和特性:声波的产生方式、声波的传播方式、声音的特性(音调、音量)和频率、倍音-声的反射与共鸣:声音的反射定律、共鸣的原理-声音的质量与音乐:声音的音质、音乐的基本要素(节奏、旋律、和声)-噪声的危害与防护7.电学-电荷与电场:电荷的性质、电场的概念、电荷之间的相互作用-电流与电路:电流的定义、电路的基本组成(电源、导体、负载)、欧姆定律-电阻与电功率:电阻的概念与分类、电阻与电流的关系、电功率的计算-静电感应与静电电荷的消除8.磁学-磁场与磁力:磁场的概念与性质、磁力的产生与应用-磁效应与电磁感应:磁效应的概念和应用、电磁感应的概念和应用(发电机、电动机)-磁场的力线:磁力线的定义和性质、磁感应线和磁场的关系9.相互作用及能量转化-弹力:弹簧的弹性力、胡克定律-摩擦力:滑动摩擦力与滚动摩擦力、静摩擦力与动摩擦力-高度势能与机械能:高度势能的概念与计算、机械能的守恒与转化10.常见仪器的使用与原理-显微镜的使用与原理-望远镜的使用与原理-电流计和电压表的使用与原理-弹簧测力计的使用与原理-杠杆原理与应用。
物理知识点全面总结初中
![物理知识点全面总结初中](https://img.taocdn.com/s3/m/354d3570e3bd960590c69ec3d5bbfd0a7956d5af.png)
物理知识点全面总结初中一、力和运动1. 力的概念:力是物体间相互作用的一种方式,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或形状。
2. 力的分类:重力、摩擦力、弹力、支持力、拉力、推力、浮力等。
3. 力的合成与分解:多个力作用于同一点,可以合成一个等效的合力;同样,一个力也可以分解为几个分力。
4. 牛顿运动定律:- 第一定律(惯性定律):物体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除非受到外力作用。
- 第二定律(动力定律):物体加速度与作用力成正比,与物体质量成反比,加速度方向与合力方向一致。
- 第三定律(作用与反作用定律):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不同物体上。
5. 运动的描述:- 速度:描述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单位是米每秒(m/s)。
- 加速度:描述物体速度变化快慢的物理量,单位是米每秒平方(m/s²)。
- 匀速直线运动:速度大小和方向均不变的运动。
- 匀加速直线运动:加速度保持不变的直线运动。
二、能量和功1. 能量的概念:物体由于其状态或位置而具有的做功的能力。
2. 能量的分类:- 动能:由于物体运动而具有的能量。
- 势能:由于物体位置或状态而具有的能量,如重力势能、弹性势能。
- 内能:物体内部分子热运动所具有的能量。
3. 能量守恒定律:在一个封闭系统中,能量不能被创造或消灭,只能从一种形式转换为另一种形式,总能量保持不变。
4. 功的概念:力作用于物体并使物体沿着力的方向移动时所做的工。
5. 功的计算:功等于力与物体在力的方向上位移的乘积,公式为 W =F × d × cosθ,其中θ 是力与位移方向的夹角。
三、机械1. 杠杆原理:通过改变力臂长度,可以改变力的大小和作用效果。
2. 滑轮系统:利用滑轮改变力的方向和大小,实现省力或改变力的方向。
3. 斜面原理:通过增加作用距离,减小所需的力来移动物体。
4. 机械效率:有用功与总功之比,反映了机械做功的效率。
四、热学1. 温度的概念:表示物体冷热程度的物理量。
初中物理知识点大全 PDF
![初中物理知识点大全 PDF](https://img.taocdn.com/s3/m/9f8cd877b207e87101f69e3143323968011cf4b1.png)
初中物理知识点大全 PDF初中物理知识点大全:1.物理学的基本概念2.运动学3.力学4.热学5.光学6.电学7.声学1.物理学的基本概念物理学是自然科学的一个分支,它主要研究物质的运动、能量的转化、力的作用、波动等物理现象的规律性。
物理量:用来描述物理现象的量物理单位:用以量度物理量的单位2.运动学运动:物体从一个位置到另一个位置的过程叫做运动匀速直线运动:速度恒定变速直线运动:速度随时间变化匀加速直线运动:加速度恒定运动的描述:位置、速度、加速度3.力学牛顿第一定律:物体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时,没有合外力作用于物体牛顿第二定律:F=ma,物体受到的合外力F等于物体的质量m乘以加速度a牛顿第三定律:对于相互作用的两个物体,彼此之间的作用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力的两个物体的质量不同4.热学温度:物体热平衡状态下的热力学状态量,表示物质的热运动状态热量:物体传递热的过程中,由于热传递所使得的物体的内能的变化量传热方式:传导、辐射、对流热力学第一定律:能量守恒热力学第二定律:热能不能自发地由低温物体传递到高温物体5.光学光的传播:直线传播、反射、折射、散射、干涉、衍射、偏振光的成像:凸透镜、凹透镜、平凸透镜、平凹透镜眼的成像:眼球对图像的反射、折射、成像6.电学电荷:物体电荷的基本分子电场:电场的强度和电势电势差:单位电荷在电场中从一个位置到另一个位置移动的能量差电流:电荷流动或移动的电量电阻:电流通过导体时遇到的阻力7.声学声波的传播、反射、干涉、共振声源:振动体声音的特性:音调、音强、音色。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凹透镜发散后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一定相交在虚焦点上;
(7)平面镜成像时,反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一定经过
镜后的像; (8)画透镜时,一定要在透镜内画上斜线作阴影表示实心。
7. 实像:是实际光线汇聚而成的像,能用光屏承接,人眼睛可以看到它。
8. 虚像:是实际光线的反向延长线汇聚而成的像,不能用光屏承接,但人眼睛可以看到它。 第五章 热现象
4. 凸透镜成像:
(1) (2) (3)
F
F (1 /)
(2/)
f
(1) 物体在二倍焦距以外 (u>2f) ,成倒立、缩小的 实像 (像距: f<v<2f) ,如照相机;
(2) 物体在焦距和二倍焦距之间 (f<u<2f), 成倒立、 放大的实像 (像距: v>2f) 。如幻灯机。
(3) 物体在焦距之内( u<f ) ,成正立、放大的虚像。
2. 光的折射规律:光从空气斜射入水或其他介质,折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上;折射光线和 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折射角小于入射角;入射角增大时,折射角也随着增大;当光线垂直射向介质表
面时,传播方向不改变。 (折射光路也是可逆的)
3. 凸透镜:中间厚边缘薄的透镜,它对光线有会聚作用,所以也叫会聚透镜。
1. 机械运动:物体位置的变化叫机械运动。
2. 参照物:在研究物体运动还是静止时被选作标准的物体
(或者说被假定不动的物体
3. 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同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取决于所选的参照物。
4. 匀速直线运动:快慢不变、经过的路线是直线的运动。这是最简单的机械运动。 5. 速度:用来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
1. 温度:是指物体的冷热程度。测量的工具是温度计。
2. 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的热胀冷缩的原理制成的。
3. 摄氏温度 (℃ ):单位是摄氏度。 1 摄氏度的规定: 把冰水混合物温度规定为 0 度, 把沸水的温度规定为 100 度,在 0 度和 100 度之间分成 100 等分,每一等分为 1℃。
.(2)平移法:
(3)替代法:有些物体长度不方便用刻度尺直接测
量的,就可用其他物体代替测量。如
(a)怎样用短刻度尺测量教学楼的高度,请说出两种方法?
(b) 怎样测量学校到你家的距离 ?
(c) 怎样测地图上一曲线的长度?( 请把这三题答案写出来 )
(4)估测法 :用目视方式估计物体大约长度的方法。 第二章 运动和能量
1
1
4. 利用回声可测距离: s 2 S总 2 vt总
5. 乐音的三个特征:音调、响度、音色。 (1)音调 :是指声音的高低,它与发声体的频率有关系。
(2)响度 :是指声音的大小,跟发声体的振幅、声源与听者的距离有关系。
6. 减弱噪声的途径: (1)在声源处减弱; (2) 在传播过程中减弱; (3)在人耳处减弱。 第四章 光的反射
)叫参照物 .
6. 速度的定义:在匀速直线运动中,速度等于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公式:
v s速 t
度的单位是:米 /秒;千米 /小时。 1 米 /秒 =3.6 千米 /小时 7. 变速运动:物体运动速度是变化的运动。 8. 平均速度:在变速运动中,用总路程除以所用的时间可得物体在这段路程中的快慢程度,这就是平均速
6. 漫反射和镜面反射一样遵循光的反射定律。 7. 平面镜成像特点: (1)像与物体大小相同
入射光线
法线
反射光线
(2) 像到镜面的距离等于物体到镜面的距离
(3) 像与物体的连线与镜面垂直
(4) 平面镜成的是虚像。
8. 平面镜应用: (1) 成像 (2)改变光路。
镜面
光的折射
1. 光的折射: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一般发生变化的现象。
物理基本概念 初二
第一章 走进实验室
1.长度的测量是最基本的测量,最常用的工具是刻度尺。 2.长度的主单位是米,用符号: m 表示,我们走两步的距离约是
1 米,课桌的高度约 0.75 米。
3.长度的单位还有千米、分米、厘米、毫米、微米,它们关系是:
1
千米
=1000
3
米 =10
米;
1
分米
=0.1
米
=10-1
度。用公式: v
s
;日常所说的速度多数情况下是指平均速度。
t
s
s
9. 根 v 可求路程: s vt 和时间: t
t
v
第三章 声现象 1. 声音的发生:由物体的振动而产生。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 2. 声音的传播:声音靠介质传播。真空不能传声。通常我们听到的声音是靠空气传来的。 3. 声音速度:在空气中传播速度是: 340 米/秒。声音在固体传播比液体快,而在液体传播又比空气体快。
5. 光路图:
空气
空气
空气
水
水
水
பைடு நூலகம்
6.作光路图注意事项:
(1).要借助工具作图; (2)是实际光线画实线,不是实际光线画虚线;
(3) 光线要带箭头,光线与光线之间要
连接好,不要断开; (4) 作光的反射或折射光路图时,应先在入射点作出法线
(虚线 ),然后根据反射角与入射
角或折射角与入射角的关系作出光线; (5) 光发生折射时, 处于空气中的那个角较大; (6) 平行主光轴的光线经
1. 光源:能够发光的物体叫光源。
2. 光的直线传播:光在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 3. 光在真空中传播速度最大,是 3× 108 米 /秒,而在空气中传播速度也认为是
3× 108米 /秒。
4. 我们能看到不发光的物体是因为这些物体反射的光射入了我们的眼睛。
5. 光的反射定律: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上,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反射角 等于入射角。 (注:光路是可逆的)
米
1 厘米 =0.01 米 =10 -2 米; 1 毫米 =0.001 米 =10 -3 米
1 米 =10 6 微米
1 微米 =10 -6 米。
4.刻度尺的正确使用:
(1).使用前要注意观察它的零刻线、量程和最小刻度值;
(2).用刻度尺测量时,尺要沿着所测长度,不利用磨损的零刻线;
(3).读数时视线要与尺面垂直,在精确测量时,要估读到最小刻度值的下一位; (4). 测量结果由数字和单位组成。
5.误差:测量值与真实值之间的差异,叫误差。误差是不可避免的,它只能尽量减少,而不能消除,常用 减少误差的方法是:多次测量求平均值。
6.特殊测量方法:
(1) 累积法:把尺寸很小的物体累积起来,聚成可以用刻度尺来测量的数量后,再测量出它的总长度,然后
除以这些小物体的个数,就可以得出小物体的长度。如测量细铜丝的直径,测量一页纸的厚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