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朗读训练的做法
小学一年级朗读怎样进行朗读训练
![小学一年级朗读怎样进行朗读训练](https://img.taocdn.com/s3/m/d4b4c7d0b9f67c1cfad6195f312b3169a451eac9.png)
小学一年级朗读怎样进行朗读训练语言研究古今中外都非常注重读书,尤其是朗读。
在古代,书声琅琅已经成为学堂的代名词,有古训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三分文章七分读”。
在低年级阅读教学中,朗读也是一项十分重要的基本功训练。
那么,怎样进行朗读训练呢?我在不断地摸索、尝试中,总结了一些经验。
一、掌握朗读方法1、解决学生朗读中“一字一顿”的问题由于一年级孩子接触的文章比较少,阅读经验也较少,他们不知道该如何停顿。
有的孩子每个词都停顿,停顿的时间一样长,而有的孩子则一个字一个字地读。
因为停顿不当,造成朗读课文时读破句现象比较多。
所以,范读是引导孩子正确朗读的最好方法。
通过“范读”,可以让学生领会语句的停顿重音及语调的变化。
对于那些字数较多的长句子,我会进行范读,让学生听的同时,去体会文章的感情,创设意境。
2、改变“拖腔拖调”的现象学生刚开始研究朗读,有时为了更好地将感情表现出来,会出现“拖腔拖调”的现象。
这种现象包括轻者在词与词之间拖音,重者字与字之间也拖音,没有词的感觉。
针对这种情况,我采用听读、比读的方法,让学生自己评价,出现“拖腔”问题。
长期下去,孩子不但会评价,“拖腔拖调”的现象也会减少。
3、改变“轻声不轻”的现象像“着、的、了、吗”等助词、语气词,往往需要读得又轻又短,但孩子们不但不轻不短,反而读得又长又重,特别是遇到“的”、“地”、“得”、“着”字时,有的声调还会上扬。
二、培养朗读兴趣一年级学生年龄小,“有意注意”持续时间不长,单调的读书方法只能使学生昏昏欲睡。
要设计巧妙的教学方法,创设合理的情景,调动学生朗读的积极性,引起他们的兴趣。
在教学过程中,我让学生选择不同的形式来表现自己所读过的东西,如:讲讲、唱唱、演演、画画,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讲述故事:在课堂教学中,我们可以运用故事演讲的形式来训练学生。
例如,我们可以选择一些故事性较强的课文,如《雪孩子》、《小熊住山洞》、《夏夜多美》等,通过讲述故事的方式,不仅可以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掌握语文知识,还能引发学生的研究兴趣。
怎样加强小学生语文朗读能力训练
![怎样加强小学生语文朗读能力训练](https://img.taocdn.com/s3/m/d0de7c0679563c1ec5da7174.png)
怎样加强小学生语文朗读能力训练朗读能力是语文这门学科最为基础的能力之一,在小学的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们的朗读能力和朗读习惯十分重要,学生通过朗读能够准确地掌握课文内容,感受文章中所描述的情境,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感悟作者的意图,也能够通过有效的朗读让小学生不断地提高自己的语文成绩和语文能力。
一、深刻理解文章描写的内容课文描写的内容都有它当时的环境和历史背景,学生年龄小不能理解作者所描写的环境和历史背景,只是凭自己的想像,想当然的去读,他读不出文章感情也就不足为奇了。
怎样让学生理解文章内容呢?1、读中感知,学会质疑。
叶圣陶先生说,阅读一篇课文的第一步,应当是“读通全文”,“知道文章之大概”。
在这一阶段,要强化阅读的整体性,教师不要急着让学生去分段分层,或将注意力“聚焦”在某个局部上,而是要将全篇课文作为一个知觉整体去感知,从而获得一个充分的时间去读书,要求读得正确、流利、琅琅上口。
学生通过阅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弄清字、词的确切意思,用法等,大至篇章结构,人人都可以提出自己的疑问,然后由教师选择归纳成若干问题,师生共同讨论解决。
如学习《将相和》,学生通过阅读,提出下列疑问:这篇课文的前两个故事表面上是秦王与蔺相如唇枪舌剑的斗争,实际上是什么和什么斗争?是属于哪一方面的斗争?文中的三个故事都表现了蔺相如的什么品质?大家通过争论、辩解,终于晓知:秦王与蔺相如之斗,实际上是秦国与赵国之斗,是属于外交上的斗争,三个故事都表现了蔺相如以国家利益为重的可贵品质。
2、读中领悟,体验情境。
精读理解是体验式阅读过程中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必经阶段,理解是阅读实践的核心内容,没有理解的阅读是无效的阅读。
怎样才能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呢?长期以来似乎形成了这么一种偏见,必须依靠教师的讲,即逐段地作烦琐的内容分析,事实上,理解课文内容的主要途径乃是阅读主体——学生去原原本本地、老老实实地读书、思考、体验,所谓“披文以入情”,舍此别无它途,怎样在读中领悟,体验情境呢?遴选整合,悟其意。
农村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朗读训练
![农村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朗读训练](https://img.taocdn.com/s3/m/fc48a797370cba1aa8114431b90d6c85ec3a882d.png)
农村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朗读训练语文是学生学习的重要科目,而朗读是语文学习中的基础训练。
特别是在农村小学,语文教学中朗读训练更是非常重要,它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语文水平,还可以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和表达能力。
在农村小学语文教学中,朗读训练至关重要。
本文将探讨在农村小学语文教学中,朗读训练的重要性以及如何进行有效的朗读训练。
一、朗读训练的重要性1.培养正确的语音语调朗读训练可以帮助学生培养正确的语音语调,提高他们的语文表达能力。
在朗读训练中,学生不仅可以正确地读出文字,还可以通过老师的指导和示范,学习正确的语音语调,逐渐形成规范的朗读习惯。
2.提高阅读能力通过朗读训练,学生可以提高阅读能力。
朗读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章的含义,感受文章的情感,加深对文章的印象。
长期坚持朗读训练,可以提高学生的阅读速度和理解能力,从而更好地掌握语文知识。
3.增强自信心朗读训练可以帮助学生增强自信心。
通过不断的训练,学生可以逐渐提高自己的朗读能力,感受到进步的快乐,从而增强对学习的信心。
在农村小学中,由于学生的家庭环境和学习条件受限,他们往往缺乏自信心。
通过朗读训练,可以激发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培养他们的自信心。
4.促进情感交流朗读是一种情感的表达,通过朗读训练,可以让学生感受文章中的情感,从而更好地表达自己的情感。
在农村小学中,朗读训练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感受其中的情感,促进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增进师生之间的感情。
1.建立科学的朗读训练体系在农村小学语文教学中,应该建立科学的朗读训练体系。
这个体系应该包括朗读训练的内容、方法和评价标准等内容。
在农村小学中,朗读训练的内容可以包括课文朗读、散文诗歌朗读、名著名篇朗读等,通过这些内容的朗读训练,可以帮助学生不断提高朗读能力。
在朗读训练的方法上,可以包括师生互动、小组朗读、集体朗读等形式,让学生在不同的情境下进行朗读训练,从而更好地提高朗读能力。
在评价标准上,可以根据学生的朗读准确性、语音语调、情感表达等方面制定相应的评价标准,为学生提供指导和激励。
小学语文如何指导朗读的方法(五篇模版)[修改版]
![小学语文如何指导朗读的方法(五篇模版)[修改版]](https://img.taocdn.com/s3/m/0e030f7cce84b9d528ea81c758f5f61fb7362802.png)
第一篇:小学语文如何指导朗读的方法朗读是一门艺术,是提高小学生阅读能力的关键,也是加强小学生人际交往能力的基础。
那末接下来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小学语文如何指导朗读的方法,希翼对大家有所匡助。
小学语文如何指导朗读的方法一、教给学生朗读的技巧朗读是一门有声语言的艺术,是朗读者在理解作品的基础上用自己的语言塑造形象,反映生活,说明道理,再现作者思想感情的再创造过程。
这一过程就是让文章复生过来,赋予文章生命力。
让文章复生,所以朗读时需要有一定的基本技巧。
叶圣陶老先生也曾经说过:教是为了不教。
所以我们要教给学生古人云:授人鱼不如授人以渔。
叶圣陶老先生也曾经说过:朗读的技巧。
在教学中,教师要根据教材的实际和学生朗读水平的实际,加强对学生朗读方法的指导,强化朗读技巧的训练,不断提高学生的朗读水平。
一是从朗读方式上讲,要让学生能通过轻声朗读、放声朗读、诵读等方式训练学生对朗读技巧的感悟。
二是从朗读方法上讲,要让学生在朗读中能够注意停顿,声音的轻重、速度和节奏、语调等技巧来领略朗读的妙处,提高朗读的水平。
在朗读教学中,教给学生一些技巧是必要的。
对学生的朗读加以有效指导体现了一个出色教师应有的素质。
然而有的教师为了快速、简捷、短期内提高学生的朗读水平便直接传授学生朗读秘诀:什么地方重读,什么地方轻读,什么地方停顿长些,什么地方停顿短些,什么地方带着微笑读,什么地方读出伤心来……这是纯技术性的朗读技巧的灌输,至于为什么要这样读,教师不加解释,学生的朗读便成为了邯郸学步。
一旦脱离了老师的技术指导,他们就无所适从了。
所以,我们在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时,千万不能滑向形式主义泥潭,既要重视技巧,又要不唯技巧。
唯技巧即声音上形似,而没有内心的情感依据。
学生也有自己的思想,看法和生活经验,对句子的理解体味也各不相同,所以读出来的感情也就不相同。
如果我们不告诉学生应该在什么地方注意什么,而是创设一个情景,让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多体验,获得真切的感受,拥有情感的体验,那末,学生朗读动情时声音自然有高低之分,轻重缓急,有了变化就成为了艺术。
小学语文朗读教学的几点做法
![小学语文朗读教学的几点做法](https://img.taocdn.com/s3/m/9e22c52d7f21af45b307e87101f69e314332fafa.png)
小学语文朗读教学的几点做法语文朗读是小学语文教学中非常重要的一环,它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提高语言表达能力,还可以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理解能力。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要注重朗读教学的开展,从而使学生在语文学习中取得更好的效果。
在这里,我们将介绍小学语文朗读教学的几点做法。
一、培养学生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兴趣是朗读教学的首要任务。
如果学生对朗读没有兴趣,就很难取得好的效果。
在开展朗读教学时,教师要注重挖掘和培养学生的朗读兴趣。
可以通过讲解一些有趣的故事或者介绍一些有名的朗读作品,来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
教师还可以利用一些有趣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他们在学习中感到快乐和兴奋。
二、注重朗读技巧的训练朗读技巧是朗读教学的重点内容。
只有通过技巧训练,学生才能够在朗读时准确地表达文章的意思,才能够吸引听众的注意力。
在朗读教学中,教师要注重朗读技巧的训练。
可以通过讲解和示范的方式,向学生介绍一些朗读的基本技巧,比如停顿的掌握、语调的把握、语速的控制等。
还可以通过大量的朗读练习,来帮助学生掌握这些技巧,并在实践中不断提高。
三、注重声音的训练声音是朗读的基本素材,它的质量直接关系到朗读效果的好坏。
在朗读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声音的训练。
可以通过一些口齿训练和声音练习,来帮助学生改善说话的质量。
可以让学生进行一些口腔操练,来提高他们的发音准确性;可以让学生进行一些气息操练,来提高他们的声音品质。
还可以通过朗读练习,来帮助学生提高声音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四、注重情感的渲染情感是朗读的灵魂,它的表现直接关系到朗读效果的深浅。
在朗读教学中,教师要注重情感的渲染。
可以通过朗读材料的挑选和阅读,来培养学生的情感体验能力;可以通过朗读练习和角色扮演,来训练学生的情感表达能力。
还可以通过一些情感训练和情感引导,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章的情感,并在朗读中更好地表现出来。
五、注重背景知识的积累背景知识是朗读的理论基础,它的丰富程度直接关系到朗读效果的深度。
小学语文教学中朗读训练的有效措施
![小学语文教学中朗读训练的有效措施](https://img.taocdn.com/s3/m/41369866abea998fcc22bcd126fff705cd175c7f.png)
小学语文教学中朗读训练的有效措施朗读是语文教学中非常重要的一环,它不仅可以提高学生语言表达能力,还可以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理解能力。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进行有效的朗读训练成为了一个重要课题。
本文将介绍一些小学语文教学中朗读训练的有效措施,希望能对广大教师提供一些有益的参考和借鉴。
一、创设良好的学习氛围创设良好的学习氛围是进行朗读训练的基础。
教师可以在教室里挂一些与朗读相关的名言警句或者优秀作品的摄影作品,给学生一种浓厚的文学氛围。
可以播放一些与朗读相关的音乐,比如古典音乐或者朗诵音乐,让学生在朗读之前进入一个安静而祥和的学习氛围。
二、定期举办朗读比赛朗读比赛是一种鼓励学生朗读的有效方式,通过比赛的形式可以激发学生对朗读的兴趣。
可以采取班级内部选秀、校内比赛、校际赛等多种形式,让学生在比赛中展示自己的朗读技巧和魅力。
比赛还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的竞争意识,让他们在朗读中不断提高自己的表现水平。
三、注重朗读材料的选取在朗读训练中,选取合适的朗读材料非常重要。
朗读材料的内容应当贴近学生的生活和学习,能够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共鸣。
朗读材料的语言应当简洁明了,既要有一定的难度,又不能过于晦涩难懂。
朗读材料的氛围应当浓厚,能够让学生产生一种强烈的情感共鸣,从而更好地表达出来。
四、注重朗读技巧的训练在进行朗读训练的过程中,教师应当注重学生的朗读技巧训练。
要注意声音的高低、快慢和停顿的位置,还要注意语调的把握和情感的表达。
还可以通过模仿名家朗读、合唱等多种形式进行技巧的训练,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朗读的技巧。
五、重视朗读能力的评价朗读能力的评价是朗读训练中不可或缺的一环,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朗读表现进行评价和反馈。
评价可以包括声音的清晰度、语调的准确性、情感的表达、语速的掌握等多个方面,通过评价可以帮助学生及时发现自己的不足之处,及时进行纠正和提高。
六、增设朗读角在学校的语文角、图书馆等地方可以增设朗读角,让学生在课余时间自主选择朗读材料,进行自我练习。
小学三年级语文说课稿课文朗读技巧与语音语调的训练技巧
![小学三年级语文说课稿课文朗读技巧与语音语调的训练技巧](https://img.taocdn.com/s3/m/6ccd0aff64ce0508763231126edb6f1aff0071ad.png)
小学三年级语文说课稿课文朗读技巧与语音语调的训练技巧初试牛刀,小学三年级的语文学习是孩子们开始接触文学作品的阶段,其中朗读课文是培养孩子语言表达能力、文学素养和情感培养的重要环节。
本篇文章将就语文说课中课文朗读技巧与语音语调的训练技巧进行详细探讨。
一、课文朗读技巧课文朗读是培养孩子语言表达能力和阅读素养的重要途径。
下面介绍几种课文朗读技巧:1. 借鉴名人名句“四海为家”,这是中国古代文学名句,很好地表达了人们广泛、宽泛的家园观念。
在朗读课文时,我们可以借鉴名人名句的朗读方式,如模仿声音语调、节奏等,使课文朗读更有韵味。
2. 强调情感表达课文是情感的载体,朗读课文时要注意抓住文中的情感点,将情感融入到朗读中。
比如,在课文中出现“快乐”、“悲伤”等词语时,可以调整语音语调,使声音和情感相呼应,让学生能够感受到文本情感的真实。
3. 注意节奏与韵律课文朗读要注重节奏感和韵律感的培养。
通过合理的停顿、抑扬顿挫等手段,使课文朗读显得流畅自然。
在朗读过程中,可以适当加入口语表达方式,使语音更加生动有趣。
二、语音语调的训练技巧语音语调是语文学习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内容,它直接影响到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和阅读理解能力。
下面介绍几种语音语调的训练技巧:1. 字音的学习在语音语调的训练中,要注重对字音的学习。
通过反复朗读单字和词语,让孩子掌握正确的发音,并培养敏锐的听辨能力。
同时,可以引导孩子去模仿专业朗读者的语音,来提高自身的语音语调水平。
2. 反复朗读段落通过反复朗读课文中的段落,帮助孩子更好地把握语音语调。
可以先教会孩子正确的语音语调,并让孩子大声朗读几遍,然后让孩子逐渐降低音量进行内心朗读,培养出婉转动听的语音语调。
3. 跟读练习跟读是培养语音语调的有效方法之一。
可以选择一些经典的语音语调优美的诗歌或小故事,让孩子反复跟读,模仿其中的语音语调,并注重表达的准确性和流畅性。
三、总结语文学习中,课文朗读技巧和语音语调的训练技巧对于培养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和阅读素养非常重要。
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朗读指导
![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朗读指导](https://img.taocdn.com/s3/m/66cfe3584531b90d6c85ec3a87c24028905f854e.png)
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朗读指导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朗读是非常重要的一项技能,它有助于学生提高发音准确性、语调抑扬顺畅性以及语速协调性。
以下是一些朗读指导的方法:
模仿朗读:教师可以给学生播放标准的朗读录音,让学生听录音,模仿录音中的语音语调进行朗读。
通过反复练习,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正确的发音、语音语调等。
整体朗读:学生可以选择一篇短文或课文进行整体朗读。
在朗读过程中,要求学生注意准确的发音,流畅的语调,特别是注意停顿和语气的处理。
分段朗读:将一篇较长的文章分成若干段落,学生分段进行朗读。
这样的朗读方式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章的结构,更好地掌握文章的语言特点。
合作朗读:让学生组成小组,互相合作朗读。
在朗读过程中,可以互相指导和纠正发音错误,促进学生间的互动和合作。
音标训练:对于一些发音困难的词语,可以进行音标训练。
教师可以通过音标教学,帮助学生掌握正确的发音。
配音朗读:选择一些有趣的故事或片段,让学生进行配音朗读。
通过模仿角色的声音和情感表达,可以提高学生的语感和语音语调的准确度。
除了以上的方法,朗读指导还需要结合其他教学活动和教材内容进行综合训练。
教师可以通过课堂朗读、课外朗读活动等方式,培养学生对语文的兴趣和理解能力。
同时,给予学生及时的反馈和指导,帮助他们不断提高朗读水平。
小学语文如何指导朗读的方法
![小学语文如何指导朗读的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b0493b297f21af45b307e87101f69e314332fa1e.png)
小学语文如何指导朗读的方法小学语文教学中,朗读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通过朗读,可以提高学生的语感、表达能力以及对文本内容的理解。
以下是几种指导小学生朗读的方法:一、听读结合法听读结合法是指通过听读两种方式相结合的方法来进行朗读训练。
教师可以首先朗读一段文章,引导学生仔细听,理解文章的内容和情感表达,然后再让学生跟读。
在跟读时,教师可以逐句逐句地朗读,让学生模仿发音、语调,注意语速和停顿的位置,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文章。
二、分段朗读法分段朗读法是将一篇较长的文章分成若干个段落,让学生按照段落进行朗读。
这样做可以让学生更有针对性地进行朗读训练,提高朗读的流畅性和连贯性。
在分段朗读的过程中,学生可以先通读一遍,整体把握文章的内容和结构,然后再逐段逐句地朗读,注意语音语调的变化,根据情感变化做适当的停顿和语气调整。
三、情感朗读法情感朗读法是指通过表达情感的方式来进行朗读训练。
教师可以选择一些富有情感的文本,例如诗歌、故事等,让学生通过朗读来表达对文本中的情感的理解和感受。
在情感朗读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借助声音、语调、语速等来传达文章中所表达的情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本的情感内涵。
四、合作朗读法合作朗读法是指让学生以小组形式进行朗读练习。
教师可以把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选择一篇适当的短文进行朗读。
小组内的学生可以互相帮助、交流,共同完成朗读任务。
在合作朗读中,学生可以相互观摩,互相改进,提升朗读水平。
同时,合作朗读也可以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和合作精神,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积极性。
五、自由朗读法自由朗读法是指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适合自己的文本进行朗读练习。
教师可以提供一些优秀的文学作品或课外阅读书目,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
在自由朗读中,教师可以要求学生进行评述、感悟,分享自己的朗读感受和体会。
同时,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之间进行自由朗读展示,提供一个相互欣赏和学习的平台。
通过以上的朗读方法指导,可以帮助小学生提高朗读技巧,增强语感,培养阅读兴趣,从而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语文知识。
小学生语文朗读方法(五篇)
![小学生语文朗读方法(五篇)](https://img.taocdn.com/s3/m/985c8df8f424ccbff121dd36a32d7375a417c6f2.png)
小学生语文朗读方法朗读是小学阅读教学的重要活动,不出声地诵读,光靠看、光靠浏览,小学生是学不好语文的,所以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我们要充分重视朗读训练,提高学生的朗读水平。
一、正确认读,养成习惯在上新课之前,先让学生自己动手预习,看准字形,查找字音,先“读”为快。
宋代的朱熹曾对此提出过严格的要求:“凡读书,须要读得字字响亮,不可误一字,不可少一字,不可倒一字,不可牵强暗记,而是要多读数遍,自然上口,久远不忘记。
”因此,教师在引导学生朗读时,就要求学生把字音读准,朗读过程中,不添字,不减字,不颠倒重复字词,严格要求自己反复朗读,达到文畅气顺的地步,养成预习的好习惯。
这样就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也顺应了部分学生好动、多动的生理习惯。
二、熟练朗读,掌握节奏古人云“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
”在读准字音的基础上,进一步做到语言连贯、节奏分明、语速适中,语读清晰。
通过反复的朗读训练,让学生更好地体会文章的语言美。
然后准备一个语段,让不同的学生来读,比较其不同。
熟练朗读一定要跳出第一步——正确朗读的桎梏,由单个的文字换位到整篇的文章。
在诗词教学中,常常感觉开头难读,所以往往是为了读而读,不能尽快进入意境,读起来生硬造作。
这就会加大读的次数。
朗读量的加大,必定会引起质的变化,即对隐藏在文字背后精义的理解以及以后对其它文字的理解。
在学习诗词的过程中,可以在学生预习之后,教师再帮他们标出重音和节奏,然后让学生分组试读,大声朗读,在反复朗读中逐渐掌握节奏,演绎抑扬顿挫的和谐美的音韵。
一篇诗词的含义,就会在学生反复地、大声地朗读中浮现于学生的脑际,成诵于学生的嘴边,就自然会与他们的生活经验、个人的联想与想象联系起来,就会让学生思维活跃,慢慢悟其真义。
三、感情朗读,体验情境让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读准了字句,掌握了音节,熟练朗读,从整体上把握文章脉络,透彻地领悟作者的思想感情,读出“神气”,与文中高尚的道德情操产生共鸣,并内化为自己的情感意志,即由文学、文章上升到文学,上升到对文化的品味、鉴赏的层次。
小学二年级语文教学中的朗读训练方法
![小学二年级语文教学中的朗读训练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a9c47944bb1aa8114431b90d6c85ec3a87c28b0b.png)
小学二年级语文教学中的朗读训练方法语文教育的核心目标之一是培养学生良好的语言表达和沟通能力。
而朗读是语文学习中的重要环节之一,通过朗读训练,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口语能力,还有助于塑造正确的语音语调与阅读习惯。
本文将探讨小学二年级语文教学中的朗读训练方法,以帮助教师提升教学效果,激发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与热爱。
一、启发式朗读法启发式朗读法是一种通过教师示范和引导学生自主思考的方式进行的朗读训练。
教师可以先选择一篇适合年级的文章,然后用正确的语音语调进行示范朗读。
接着,教师可以提出一些问题引导学生思考,例如:“为什么要读得慢一些?”“为什么在这个地方停顿?”通过与学生的互动,教师可以激发学生对朗读的兴趣,并帮助他们理解朗读的目的与技巧。
二、分组对读法分组对读法是指将学生分为小组,每个小组派选一名代表进行朗读,其他组员则进行同伴评价与反馈。
这种方法能够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倾听能力,同时激发学生对朗读的积极参与。
教师可以通过设定朗读标准和评价指标,引导学生进行互评,例如语音准确性、语速控制、情感表达等方面。
通过分组对读,学生可以相互借鉴、互相帮助,提高朗读的整体水平。
三、角色扮演法角色扮演法是通过让学生扮演不同的角色,模仿角色的语音语调进行朗读练习。
教师可以选择一些故事情节或对话,并将角色分配给学生。
学生扮演角色后,需要根据角色的性格特点和情感表达来进行适当的语音调节。
通过角色扮演,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文本的情境,提高朗读时的情感表达能力,同时也能培养学生的艺术欣赏能力。
四、课外朗读活动除了课堂上的朗读训练,教师还可以组织一些课外的朗读活动,拓展学生的阅读广度和深度。
可以组织小组或全班进行朗读比赛,鼓励学生广泛阅读,并选取自己喜欢的文章进行朗读。
为了增加趣味性,可以设置一些奖励机制,例如每周朗读之星、最佳配音等。
这样的活动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提高他们的表达能力和舞台表演能力。
五、多媒体辅助朗读在现代科技的支持下,多媒体设备可以成为朗读教学中的得力助手。
小学语文古诗教学中的朗读训练
![小学语文古诗教学中的朗读训练](https://img.taocdn.com/s3/m/d503e73f6d175f0e7cd184254b35eefdc8d315ed.png)
小学语文古诗教学中的朗读训练古诗是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遗产之一,小学教学中,古诗教学是必不可少的一环。
古诗朗读既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也是学生语文素养提高的重要途径。
下面从朗读训练的角度谈谈如何进行小学语文古诗教学中的朗读训练。
一、练好发音,准确地表达在古诗教学中,学生要考虑到每一个字的发音,准确地表达作者的意思。
对于初学者,老师应该多加指导,教学生正确的发音和字音。
在学习一首古诗时,可以先引导学生跟随朗读。
老师先读一遍,学生再跟着读,直到熟悉了整首诗。
在跟着读的过程中,老师要适时指正学生的发音。
在日常教学中,老师还可以用游戏的方式来练习学生的发音。
例如,早读课上选几个字或者句子,让学生互相挑战,看谁读得最好、最标准。
二、注意停顿,把握节奏古诗的朗读不仅需要准确的发音,还需要注意节奏把握。
在朗读的过程中,学生要注重停顿的位置,让每个字都有故事,让每句诗都有灵魂。
在学习古诗的过程中,老师可以分段指导朗读。
让学生注意每个句子的意思和节奏,把握好句子间的停顿。
在一些不太熟悉的句子中,可以让学生单独练习。
三、扬声抑扬,推起情感古诗不仅仅是文字的组合,更是作者的情感与思想的表达。
在朗读中,学生可以利用自己的声音,推动句子情感的传递。
在教学中,老师可以通过自己先朗读一遍,让学生听懂每句话的情感。
学生可以用响亮而有力的声音朗读,扬声抑扬,推起句子的情感,让整首古诗更有生命力。
四、认真领悟,深刻理解在朗读古诗的过程中,学生要认真领悟每一个字的意思,深刻理解古诗的背景和情感。
在古诗教学中,老师可以采用关键词讲解法。
指导学生通过关键词,深刻理解古诗的意思和内涵。
学生可以通过诵读、背诵加深自己对古诗的理解。
总之,朗读训练是小学古诗教学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通过朗读的训练,可以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提高学生对古诗的理解和领悟,更好地传承和发扬中华优秀的古代文化。
把课文读到脸上融进声音里——低年级朗读训练点滴做法
![把课文读到脸上融进声音里——低年级朗读训练点滴做法](https://img.taocdn.com/s3/m/cb601a6b6c85ec3a87c2c5bd.png)
把课文读到脸上融进声音里——低年级朗读训练点滴做法把课文读到脸上融进声音里——低年级朗读训练点滴做法吴忠市朝阳小学;张宁芳朗读训练是低年级阅读教学的重点。
教学中要通过不同形式的朗读训练来有效的学习课文。
《一封奇怪的信》是语文S版二年级上册的一篇阅读课文,课文情节简单明了,语言朴实无华,却包含深情。
为了落实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这一教学目标。
首先,抓住了“奇怪”、“支援”这两个关键词,让学生从字面到联系自己生活,说说:你平时看到是信是什么样子的?这封信奇怪在哪?以及“支援”是什么意思?文中的小姑娘和叔叔是怎样支援的?同学们,汶川地震、玉树地震我们都是怎样支援他们的?全国人民是怎样支援他们的?轻轻唤醒学生的记忆,化难为易把抽象的理解为学生的切身体验,在理解了“奇怪”“支援”两个词之后,我这样处理了朗读训练。
片断一、师:谁愿意读读课文的第三自然段?;;生:指名学生读课文。
;;师:老师发现你在读这段时,一会儿双眉紧皱、一会儿眼睛眯成一条缝。
这是为什么?;;生:因为课文写“这是一封奇怪的信沉甸甸的,可是信封上却一个字也没写。
”很奇怪! ;;师:噢!看来你是把课文读到了脸上。
同学们想不想向他那样读读这段课文。
片断二、师:认真听老师读第9自然段。
听后说说你发现了什么?;;;生1:我听出老师把“这槐树籽是我和小明一起拣的。
我俩商量好了,这件事谁也不告诉!”读得像在说小秘密一样。
;;;生2:老师把“谁也不告诉”读得就像谁也不能告诉,告诉就好像少了什么。
;;;师:噢,这还是一个感叹句,要读出骄傲来。
;;;生3:老师把小女孩的话读的轻一些,中间的旁白读的重一些。
;;;师:小女孩的话读的轻一些读出小女孩的纯真可爱。
;;;生4:老师把“支援”“拣”读成重音。
;;……;;;师:同学们想不想知道老师是怎样读出来的吗?;;;生:想。
;;;师:老师读这段话时,觉得自己就是小姑娘,就在给叔叔讲自己的事。
这样进入角色,把课文融进声音里就能读出来了。
小学语文教学中朗读训练的有效措施
![小学语文教学中朗读训练的有效措施](https://img.taocdn.com/s3/m/52f13b5c6ad97f192279168884868762cbaebb11.png)
小学语文教学中朗读训练的有效措施小学语文教学中,朗读训练是非常重要的一环。
通过朗读训练,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还可以培养他们的语感和表达能力。
那么,如何制定有效的朗读训练措施呢?下面就来谈谈小学语文教学中朗读训练的有效措施。
一、选择适合学生的文本在进行朗读训练时,首先要选择适合学生的文本。
对于小学生来说,可以选择一些内容简单、情节生动、语言流畅的故事或课文,这样可以更好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他们更有兴趣进行朗读。
教师还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选择不同难度的文本,让每个学生都能找到适合自己的朗读内容。
这样既能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又能够保证朗读训练的有效性。
二、建立良好的朗读氛围在进行朗读训练时,教师还需要在课堂上建立良好的朗读氛围。
可以通过播放录音、朗读示范等方式,让学生感受到朗读的美妙和魅力,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教师还可以利用课堂上的朗读时间,组织学生进行小组朗读或者分角色朗读,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进行朗读训练,从而提高他们的朗读能力。
三、注重语音语调的训练语音语调是朗读训练中非常重要的一环。
通过语音语调的训练,可以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让他们的朗读更加地生动和自然。
在朗读训练中,教师可以通过示范、指导等方式,帮助学生掌握正确的语音语调。
还可以结合课文内容,让学生理解词语的音节、重音等规律,从而准确地表达出课文的意境和情感。
四、加强语言感知能力训练在朗读训练中,教师可以通过词语分解、句子模仿等方式,帮助学生理解课文的含义和语言特点,从而提高他们的语言感知能力。
还可以让学生多进行反复朗读,培养他们对语言的敏感性和准确性。
五、多角度评价学生朗读水平在朗读训练中,教师还需要多角度评价学生的朗读水平。
可以通过语音、语调、语感等方面进行评价,了解学生的朗读情况,从而有针对性地进行指导和训练。
教师还可以通过录音、互评等方式,让学生自我评价和相互评价,从而提高他们的朗读能力。
还可以将朗读情况纳入学业考评中,让学生有一定的压力,从而更加认真地进行朗读训练。
培养小学生语文朗读的能力
![培养小学生语文朗读的能力](https://img.taocdn.com/s3/m/9bf383f75ebfc77da26925c52cc58bd63186931f.png)
培养小学生语文朗读的能力语文朗读是小学语文教学中非常重要的环节,它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语文知识,提高语文素养,增强语言表达能力。
如何培养小学生语文朗读的能力,以下是一些具体的建议。
一、热爱朗读首先,要培养小学生语文朗读的能力,需要让他们热爱朗读。
学生朗读时如果缺乏兴趣,可能会有些机械,效果也会大打折扣。
我们可以引导学生发现朗读的乐趣和意义,例如读得好就能获得肯定和赞扬,读得好就能理解课文内容,读得好就能在交流中表达清晰、把握语气和节奏等等。
二、关注声音训练其次,想要让小学生有好的朗读能力,需要关注声音训练。
声音训练包括音高、音量、节奏、语调等方面,可以通过朗读诗歌、童话、故事等经典文本,让学生感受文字背后的韵律和情感,同时不断练习发声技巧。
三、耳熟能详的文本朗读时的文本是至关重要的,因为一个好的文本能够引起学生的兴趣,同时也会让他们更容易地理解和背诵。
我们可以为学生选择听起来耳熟能详、富有想象力的文本,比如《小蝌蚪找妈妈》、《小兔子乖乖》等。
四、理解和表达良好的理解能力也是朗读的重要因素之一。
朗读者需要理解课文内容、情节和意义,才能更好地表达出来。
在教学中,我们可以通过提问、讲解、分析等方式来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课文。
此外,培养学生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也是必不可少的,可以适时引导学生多读多写,通过不断练习来提升表达能力。
总之,培养小学生语文朗读的能力需要多方面的关注和努力。
通过引导学生热爱朗读、注重声音训练、选择好的文本、提高理解和表达能力等方面的积极探索和实践,相信我们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提高语文素养和表达能力。
如何加强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朗读训练
![如何加强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朗读训练](https://img.taocdn.com/s3/m/fc58df17a8114431b90dd867.png)
二 、训 练 “ 读 ” 的 技巧 。
通 过语言训练 理解课 文的 内容 ,体察作者 的
《 小学语文教学 大纲 》几经修订 ,都无 情意 , 感受传达 的理念 。需要说明 的是 ,“ 有 例外地把 “ 正确、 流利 、 有感情地 朗读课 文” 感情地 朗读 ”并不等 于 “ 有感 情+朗读” 。
( 三 )要训练学生边读边想 边读边 想是指 学生 “ 在 阅读 的 同时 能够
“ 读 ”或 “ 读”不到位 ,学生语感的培养和听 作为小 学语文教 学第一位 的基本要 求。那么 说渎写技能的训练便成了无本之木 , 无源之水。 如何帮助学生达到这一要求 呢? ( 一) 重 视范读的作用
作 者所记叙 的事情或描 绘 的景 物之 中闪
烁着作 者对生 活的理解 和体验 。语 文教学要
旨方面看,还是从 阅读教学论和阅读认知心理 语。第六 ,多读可以感 悟写作技法 。 方 面分析 ,小学语文 阅读教学的核心 和灵魂都 应该是一个 “ 读”字 。 “ 读”是培养学生综合
性语文能力 的客观要求和最重要 的途径 。忽视
不动 笔墨不读 对于这 些不 良状 况 ,我们必须 大刀 阔斧 等 。其 中最 常用 、最 实用 的是 示范法 。所 谓 淡乏 味等等 。二是培养 学生 “ 地 进行改 革。 《 小学语 文教学大 纲 》明确指
“ 示范 法” ,可 以由教师 范读 ,也可 以用 朗 书 ”的习惯 ,指 导学生在读 书过程 中适 当进
的主体作 用 ,与学生评论 相结 合 ,放手让 学
练好 “ 读 ”功 。那 么 ,如何过好读 书关 呢? 下面谈谈 笔者 的一些. 准确发音 ,感受音韵
、
明确 “ 读”的意义
出: “ 要让学生充分地读 ,在读 中整体感知 , 读磁带 代替教师 范读 ,还 可以让 朗读水 平较 行 圈点勾 画 ,以把握 阅读 内容 的重点 、要 点 在读 中有所感悟 ,在读 中培 养语感 ,在 读 中 高 的学生范读 。以真情 实感 激发学生的情感 , 和找 出理解 方面 的疑难 之处 。三是要让 学生 受到情感 的熏 陶。” 并且 , 《 大纲 》在 “ 教 使语 言文字变 为鲜 明的形 象或场景 ,使学生 熟悉 了解 并学会运 用速读 、 跳读 、 精读 、 略读 、 赏读等多 种读法 ,并逐 步学会 能够根据 自己 学 内容和要求 ”中对低 、中、高年段都 提 出 虽在教室之 中 ,却有身临其境之感 ,与教师 、
小学语文教师指导学生朗读的几点做法
![小学语文教师指导学生朗读的几点做法](https://img.taocdn.com/s3/m/fcab4250be23482fb4da4c78.png)
本 , 书 要 富 有 情 感 , 朗 读 中要 自然 地 读 出语 句 的 轻 重 、 读 在 徐 缓 、 扬 顿 挫 。如 《 林 山水 》 文 中 描 写 漓 江 水 的 一 段 : 漓 江 抑 桂 一 “ 的水 真静啊 , 得 让你感 觉不 到它在 流动 ; 江的水 真清 啊 . 静 漓 清 得 可 以看 见 江 底 的 沙 石 : 江 的水 真 绿 啊 , 得 仿 佛 那 是 一 漓 绿 块 无 瑕 的翡 翠 。” 这 段 中 运 用 了排 比 、 喻 等修 辞 方 法 . 绘 在 比 描 了漓 江 水 的 静 、 、 三 个 特 点 朗读 “ 静 啊 ” . 的 时候 要 清 绿 真 时 读 轻轻地拉长声 音 , 给人 幽 静 的 感 觉 : 真 清 啊 ” 的 时 候 也 应 该 “ 读 少轻点 , 声音应 稍微 高点 . 气 中要略 带惊奇 的感觉 . 出 但 语 读 人们看 到江底 沙石 的那种惊 奇和欣 喜 :真绿 啊” “ .声 音 响 亮 些 . 满 些 , 出 绿 色 带 给 人 们 的 充 满 生 机 的感 觉 用 这 种 方 饱 读 法 朗 读 . 林 山水 的美 已经 陶 冶 了大 家 . 家 会 自然 而 然 地 热 桂 大 爱 山 水 . 爱 祖 国 . 感 在 这 一 刻 得 到 升 华 热 情
二 、 教 学 时 采 用 多 种 手 段 激 发 学 生 的 朗 读 兴 趣 在 兴 趣 是 最 好 的 老 师 . 学 生 主 动 朗读 的 动 力 。 因 此 培 养 是
兴 趣 . 我 们 的课 堂 教 学 “ 声 琅 琅 ” 我 们 小 学 语 文 课 堂 教 让 书 是 学 的 追 求 。在 教 学 过 程 中 , 者 注 重 创 设 民 主 、 笔 和谐 、 松 的 课 宽
小学语文课上5种朗读的教学方法
![小学语文课上5种朗读的教学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992284c9370cba1aa8114431b90d6c85ec3a8821.png)
小学语文课上5种朗读的教学方法朗读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中重要的教学方法,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也有利于陶冶情操,奠定语文知识基础。
小编整理了相关内容,希望能帮助到您。
小学语文课上5种朗读的教学方法01要保证读书时间,让学生充分地读教师(或学校)可根据年级、学情、教材特点规定每节课的朗读时间,并自我监控达成度。
要留有充分时间让学生正确地读课文,要求用普通话,声音响亮,吐字清楚,读准字音,不读破句,特别是自学性朗读,要让全班学生都读完、读好,切不可做个读的样子,匆匆过场,草草收兵。
在初步理解基础上的表达性朗读,要留够时间让学生试读、练读,读出感觉,读出味道,读出情趣,切不可未准备好就仓促上阵;要留读后评议的时间,通过评议,强化对朗读的激励功能、诊断功能和调节功能。
精心设计问题,让繁琐冗长的“讲讲、问问、答答”让位给读。
说实在的,有的课文浅显易懂,语言平平,实在不必“循规蹈矩”在“分析”的漩涡里打转转,还是多读读吧。
应调动全体学生参与02朗续训练,必须想方设法调动全体学生全身心地投入。
特别是低段学生,年龄小,有意注意持续时间短,单调的阅读方法只会使学生读得口干舌燥,昏昏欲睡。
要适当地创设情境,创设气氛让学生愿读、乐读、争着读。
如学生朗读时放些相应的背景音乐,有时请学生配配画外音,也可把学生的朗读现场录音进行比赛等等。
03理解与朗读相互依存在阅读教学中,把朗读与理解截然割裂的现象并非罕见,分析前读一遍,讲解完后再朗读一遍,甚至根本没去理解,就要求学生读出感情来。
例如《鸟的天堂》,其中有一句:“这是一棵大树。
”怎样才算正确地读?想必有的人把重音落在“这是”上,有的一见“大”字,就把重音落在“大”上,显然,对上下文的理解还未到位。
只有联系上下文有关句子,弄清楚这句话是在什么情况下说的,经过比较,应重读“一棵”,从而强调上文说的“许多棵”、“二棵”都是错误的。
朗读到位了,对榕树之大体会也更深了。
精选练点,锤锤有声04叶圣陶先生把有感情的朗读叫做“美读”,“设身处地读、激昂处还它个激昂,委婉处还它个委婉……务期尽情发挥作者当时的情感,美读得其法,不但了解作者说些什么,而且与作者的心灵相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语文朗读训练的几点做法
摘要:要读好一篇文章,必须先深入阅读,理解其内容,体会其思想感情,才能在朗读时以声传情,准确地表情达意。
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必须紧扣课文,从字词句入手,分析文章的层次结构,理清作者的感情变化线索,还要联系实际,阅读时才能把握朗读基调和语气。
因此,品味文章的典型句段,在咬文嚼字中体味作者的感情,是提高审美趣味和阅读能力的有效方法。
对重点词语的理解必须联系上下文,放到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去,通过扮演角色,了解句与句之间的联系,弄懂每个自然段的意思就很关键。
关键词体会感情品味语言以听促读扮演角色
小学语文教学大纲指出:“学习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这是小学教学中读的基本目标,也是衡量一节语文课任务完成的标准。
”但是由于缺乏经验和方法,我们经常看到这样的现象:当学生读得不符合要求时,有的教师只是简单地提一下“重读,这里要注意读出感情”等要求后,让学生再读一次就过去了。
长此以往,不仅会影响学生朗读水平的提高,也影响到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因此,必须改变这种状况,切实提高学生的朗读水平。
一、体会作者思想感情,达到读者与作者心灵的共鸣
要读好一篇文章,一定让学生把握朗读基调。
通过深入阅读,理解其内容,体会其思想感情,才能在朗读时以声传情,准确地表情达意。
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必须紧扣课文,从字词句入手,分析文章的层次结构,理清作者的感情变化线索,还要联系实际,阅读
时才能把握朗读基调和语气。
如《卖火柴的小女孩》这篇课文,通过描写一个小女孩大年夜在街上卖火柴的事情,反映了资本主义剥削制度的罪恶,表现了作者对穷苦人们的同情。
根据该文的内容及中心思想,朗读该文的基调就应该确定为低沉缓慢。
朗读时又要根据每擦一根火柴小女孩内心的情感“悲——喜——绝望”的变化适当变换语气、速度和语音,这样才能生动地表现出文章的感情基调。
二、咬文嚼字,品味语言,训练朗读技巧
读是学生获得知识的主要来源,通过读,学生也同时获得了说话的样本和写作的范例。
这些技巧都必须在品析词句段、体会感情中掌握。
(一)选择感情浓烈的句段
课文中某些句段,比较集中地体现了作者某方面强烈的思想感情。
比如《梅花》一文中“多少年过去了,我每次看到外祖父珍藏的这幅梅花和给我的手绢,就想到这不只是花,而且是身在异国的华侨老人一颗眷恋祖国的心”,这句话要求学生体悟华侨老人对祖国的无限眷恋和思国之情。
(二)选择含义深刻的句段
课文中部分句、段是一个重要的知识点,蕴含某方面的哲理,需要引导学生在反复的朗读中思考、讨论,才能理解、领悟。
如《“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一文中“从我心底知道,‘精彩极了’也好,‘糟糕透了’也好,这两个极端的断言有一个共同的出发点—
—那就是爱。
在爱的鼓舞下,我努力地向前驶去。
”通过有感情地朗读体会这句含义深刻的句子,感悟作者在两个极端的爱下努力向前驶去。
(三)选择描写精彩的句段
课文诸如运用了比喻、排比等手法,或者具有总起、过渡等作用的句段,都是学生学习语言表达方法的好素材。
如朱自清先生的《匆匆》,这篇优美的散文,是一篇很好的朗读素材,让学生在读中理解并珍惜时间的可贵,从现在做起,把握好今天,走向更美好的明天。
三、以听促读,从模仿入手,提高阅读水平
在深入了解课文内容时,通过对语言、文字、句段的训练,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以听促读提高阅读水平。
对重点词语的理解必须联系上下文,放到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去。
了解句与句之的联系,弄懂每个自然段的意思,这就要求学生边听边小声跟着模仿。
因此,教师对教材中准确的词语、优美的句式、生动的片段,要多作范读,突出语言特点。
坚持这样的练习,就能慢慢促使学生掌握普通话的标准发音,进一步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增强语感,提高阅读水平。
如读《十里长街送总理》,教师用哀婉的语调描绘情境:“人们常常幸福地看到周总理,看到他矫健的身躯,慈祥的面庞。
然而今天,他静静地躺在灵车里,越去越远,和我们永别了!”教师悲伤的语气,悲痛的表情,把文中人们送别总理的感人情景展现在学生
面前,把无限悲痛和深切怀念的感情传导给学生,使学生入情入境,从而激发学生深深热爱和缅怀总理的思想感情。
教师的示范性朗读很大程度上激发了学生的阅读兴趣,并成为朗读的样板。
所以,语文教师要努力提高自身的朗读水平,做好朗读的指导和示范。
四、扮演角色,在活动中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
新课程标准要求我们,要经常组织学生听朗读,包括教师的范读和录音范带。
小学生模仿力和记忆力是非常强的,在他们听的过程中,会在头脑里形成一个朗读的“模式”,从而更好地感受语言,积累语言材料,了解不同的语言表达方式,学会准确地用语言表达自己的观点,抒发自己的情感,使语言表达得到良好的发展。
所以,当学生听过示范朗读之后,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齐读、个别读、分组读、自由度、分角色朗读等各种朗读方式的尝试。
总之,通过多种形式,多种方法的融合训练,学生的朗读水平有了一定的提高。
当然,不管什么方法,前提还是激发出学生的朗读兴趣,能够坚持不懈地主动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