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历正月初一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者如潮,气氛浓烈。
中元节
• 即农历七月十五日,俗称“烧包节”或“鬼 节”。旧俗自农历七月初一起,即有人陆续 鸣炮燃烛,迎接先祖亡灵归来,十三日至十 四日晚,则封纸钱焚包。在某些山乡,还有 人捐资于寺观举行“孟兰会”,以3至5日, 进行蒙山、放焰、放河灯等活动,为孤魂野 鬼超度。此俗渐疏,仅有少数老人为列祖列 宗烧冥钱。
甜酒茶 俗称“煮茶”。逢节气.婚礼,或办“三朝酒”.
寿酒时,境民习用甜酒冲蛋以待客。也有的在甜酒中煮红枣.荔
枝.桂元,再加圆鸡蛋的。后者主要是招待贵客。桃江县及南县
西部厂窑.武圣宫一带,也有用荷包蛋待客的。这些习俗均沿
袭至今。
南县人的最爱——槟榔
• 南县人说:“非槟榔不为礼”!
在南县的大街小巷,街头巷尾,不管是 一二十到五六岁的男人、女人,下至两岁至 十几岁的小孩。包里揣着、手里拿着,嘴里 嚼着的都是南县人最爱食品——槟榔。也是 南县人茶余饭后消遣之首选。因为它经济实 惠,味道可人,最重要的是它对熬夜的人起 提神醒脑的作用。当然它更是南县人交朋结 友的好朋友。
故称姜盐.芝麻.豆子。昔日,居民多用砂罐烧开水;50年代后,
主要用铝壶烧天水,用热水瓶盛开水。

擂茶 区境桃江.安化两县,喝擂茶早己成俗,几乎家家户
户备有陶制擂钵.擂钵架.擂茶棒(长约5尺的油茶木)。做擂
茶时,先将茶叶擂烂,次放芝麻.生姜.花生米,均擂成浆糊状,
再用白糖开水调制而成,像豆浆.仓库乳汁,Biblioteka Baidu起来清凉可口,滋
元宵节
• 即农历正月十五日。区境亦称上元节。民间于这 天晚上赛灯、闹元宵。居民多以居住地域为界, 出动龙灯、鱼灯、虾灯、狮子灯、虎灯、枙子灯 等,各具风采。湖区居民则于当晚点燃若干干柴、 火把,于河堤两岸蜿蜒飘游,火光通明,如同白 昼。另外,一些民间杂耍如踩高跷、耍流星、打 花鼓的,也都一齐出动,所到之处,鼓乐震天, 人群聚集,通宵达旦。元宵傍晚,按旧习要往祖 先坟地送“亮”。入夜,一部分山乡农户,皆点 燃蜡烛、油灯遍挂廊壁,并吆喝“虫鼠蚂蚁上天 去”,谓之“照虫蚁”。也有的用糯米磨碎滤浆 做成它子,内包糖心,或炸或煮,全家老少围坐 而食,叫作“吃元宵它”。城镇则有专店出售元 宵。解放以后“文革”期间元宵有关旧俗被禁止。 进入20世纪八十年代,各城镇多在元宵前两日举 行猜灯谜活动。“元宵”过后,无论城乡,正月 初一以来的休闲便告结束,而开始新的一年的正 常劳作。
益阳地花鼓
• 民间传统文化娱乐的歌舞之一,以鼓乐伴 奏而得名,俗称“花鼓”、“打花鼓”。 据地方资料表明,它源于明末清初, 是在本地民歌和民间小调的基础上,吸收 其它的游艺形式逐渐发展形成。 音乐以锣鼓打击乐、大筒、唢呐为主, 在锣鼓点子声中插以人和唱,情节奔放激 昂的“呐喊花鼓”。其表演形式可分对子 花鼓、双花鼓和群花鼓等。 对子花鼓是一丑一旦,双花鼓为两丑 一旦或两旦一丑,群花鼓有五丑五旦或十 丑十旦不等。其曲调大多是由民间山歌小 调演变而成,群众喜闻乐听。动作源于生 活,渗透着浓郁的乡土气息。
端午节
• 农历五月初五称“端阳节”或“蒲节”。 节日当天,区境家家户户均有吃粽子和绿 豆糕的习惯,有的还饮雄黄酒。大部分人 家还在门上挂菖蒲、艾叶或葛藤。有的还 用艾叶煮水给小孩洗澡,或用夏枯草煮蛋 吃。这些习俗传承至今,唯饮雄黄酒的习 俗渐疏。依旧俗,“端午”那天人们多停 下来休息,即俗说的“人歇端阳”。节日 前后,湖区各江河颇多龙舟竞赛,往往观
中秋节
• 指农历八月十五日。是晚,民间吃糍粑、 月饼,全家团聚赏月,此习相袭至今。桃 江县有“中秋”晚上“摸秋”的陋俗,即 一些年青人邀合一起,到农家园地偷摘瓜 果,主家见此亦不能责骂;还有的偷了瓜 后,用布包好送到极盼生育的人家,称作 “中秋送子”。
重阳节
• 指农历九月初九。又称老人节。民 间有游山登高之习。境内以会龙山、 碧云峰及浮邱山等处游人最多。此 节令前后,多有大风,因此农村向 有“年年九月九,无事莫到江边走”
广策0801班 第2组 组长:胡小丹
组员:何天孝、严帅、 郭茜、虢诗伟、陈珈丽
益阳人的饮食风俗
• 区境饮源于古俗,多以凉茶为常饮料。好来客,必先以开水 泡热茶相敬。节日和婚丧喜庆,宾客临门时无不置茶水相待。

热茶 境民每遇客人进屋,不论亲疏,必先奉热茶一杯,以
为客气.知礼。不少人用开水泡茶叶,并加姜.盐和芝麻.豆子,
地花鼓常与龙灯伴演,俗称“龙灯花鼓”或“围龙花鼓”。常在节日、婚庆、寿诞接地花鼓到家欢 庆。也表演“小放牛”、“捉泥鳅”、“扯萝卜菜”、“补缸”等节目。尤以春节为盛,遍及城乡, 成群结队沿门演唱。主家则放鞭炮相迎,并赠送红包、茶点、香烟。
味甘醇,四季可饮,尤以暑季为盛。有客来时,用大碗盛满,客
随喝随添,客人喝得起多,主人越是高兴。这是接待常客。若
有稀客来,一边喝擂茶,一边还摆上自制的茶食,如油炸红薯
片.炒黄豆,炸巧果皮.爆米花.酸刀豆.辣椒萝卜等。80年代后,
夏季喝擂茶的习惯在区境其他城镇居民中,也日渐流行。亦有
个体户专卖擂茶者。

之说。
小年
• 农历十二月二十四日,俗称“小年 节”。依旧俗,住户人家要在先晚 送“司命菩萨上天”。同时略备酒 肴聚餐,以作过年准备。亲友亦开
始互赠过年礼物。
除夕
• 指农历年的最后一个夜晚。除夕日家家户户 换门神、贴春联、敬祖宗,全家人聚集“吃 年饭”。进餐后饭菜均须有剩。入夜要在堂 屋烧旺火(以树蔸为主)。俗说:“堂火越 旺,富贵越长”。人们围火,直至天亮时分, 称“守岁”,表示对光阴的留恋。守岁时, 长辈给小孩赠“包封”,称“压岁钱”。城 镇居民烧堂火之习已失。
南县的槟榔有干壳子跟湿壳子之分。
春节
• 全年最隆重的节日。农历正月初一,晨起鸣 炮开门,俗称“开财门”。 。一早出门拜 天地,叫做“出天行”。此俗在农村至今仍 盛。西南山丘区习惯于外出捡把薪柴回家, 以示“进财”。拜年的程序是:集全家于一 堂,先拜祖先灵位,次拜父母长辈,再平辈 互拜。初一这天各家各户不向屋外倒渣屑、 泼废水,意为“聚宝”。早餐后,近邻相互 上门恭贺新年。初二,女婿要携礼往岳家拜 年,俗谓“初一崽,初二郎”。亲友邻里自 初二或初三起,大多互邀筵宴,称“办春 酒”。此俗自20世纪70年代逐渐淡漠。民间 的龙灯、狮子、地花鼓等也从年初陆续出动, 称“闹春”,直至正月十五日为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