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掠走的中国国宝
盘点中国五大无价之宝,可惜全都下落不明!
盘点中国五大无价之宝,可惜全都下落不明!本文导读:然而能称上真正的史上无价之宝却不在我们的手里,被掠夺或被交易,流失到国外,随着我国国力的增强,已经赎回了一些,例如圆明园十二生肖兽首,已经不断回到祖国的怀抱。
但是还有一些本来就属于我们的无价之宝,现在有的不知所踪,有的在国外私人收藏家手中,更是叫价10亿美元,无人敢要啊!只能从史书记载里了解它们曾经的风采了,想想都令人痛心,自己家的东西却没机会欣赏,就和大清最后一位皇帝回去故宫自己家参观还要交门票一样。
第一件宝物,也是唯一一个化石宝贝,它就是北京人头骨化石。
自北京人头骨化石被发现后,让所有考古学家都兴奋不已,因为北京人头骨化石的发现证实了在几十万年前,就有了人类在古中国大地上生活了!也让国外专家打脸,说中国人的祖先是从欧洲移民过来的,北京人头骨化石的发现,无疑为科学家研究人类的起源和进化提供了更好的依据!所以北京人头骨化石实乃中国史上最具有价值的宝贝之一!然而,北京人头骨化石被发现到最后运送的途中,被日军拦路抢了,最后归属却不得而知。
传言日本将在中国掠夺的文物运回日本的途中,随船沉到大海里了,其中北京人头骨化石就在里面,所以到目前为止,也没有北京人头骨化石的下落!第二件宝贝就是完璧归赵里面的和氏璧,被秦始皇定位传国国宝,大起大落,时而现世,时而消失。
秦朝灭国以后,和氏璧也随之消失了!说是刘邦攻入咸阳后拿走,之后再也没有和氏璧下落,直到了五代十国时期,和氏璧有出现在人们的视野中,石敬瑭引入契丹人攻入洛阳,李从珂抱着和氏璧自焚。
和氏璧又神奇消失。
有人说和氏璧就在石敬瑭的墓里。
尘归尘,土归土,也许回到地底才是和氏璧的最好归宿,也许和氏璧早已经摔碎了,只是有心人故意扩大和氏璧的价值罢了!第三件宝贝就是明朝朱棣发动147位当时文豪才子巨匠编写的一部旷世著作《永乐大典》。
作为能与秦国时的《吕氏春秋》;汉朝的《史记》;清朝的《四库全书》齐名,固然有它的价值所在!《永乐大典》它包含了中国几千年来七八千种图书,历时6年才编写完成,它是世界最大最全的文化宝库。
中国文物史上的几次大劫掠
出北京 之 日此 种野 蛮行 为才终 主义列强从中国抢走的 ,二是当 且也是一座皇家博物馆 ,收藏极 止 。 时有一些来华的外国人从中围偷 为丰富 ,堪称文化宝库 。雨果 曾 经过这次洗劫 , 中国“ 自元 、 走的 ,三是外围人勾结当时的反 说 : “ 即使把我国( 法国) 所有圣母 明以来之积蓄, 上 自典章文物 , 下 动军阀和奸商以极低的价格买下 院的全部宝物加在一起 ,也不能 至国宝奇珍 , 扫地遂尽” 。北京城 偷运出境的。 而近2 0 年来 , 中同文 同这个规模宏大而富丽堂皇的东 “ 已失数百年来巍奂之美观, 旧迹 物走私海外亦形成高潮,仅从我 方博物馆媲美。” 留者, 仅一二者” , 致使“ 一座昔 日 国香港走私出境的文物就多得不 1 8 6 0 年圆明园被劫掠 、焚烧 充满着辉煌金漆房舍的北京城 ,
己U1 7/ 0 2
现在可只是一片罗列着萧条残物 子 、 集四部书中 , 有不少是宋代以
据 法新 社 报道 ,南非 和德 国
的 荒野 ” 。 连 侵略 者 也供 认 : “ 北 京 后佚失无存 的孤本 ;而文献中的 的研 究人 员对 自由 生活在 南 非纳
今已成为一强盗世界。”
毁 了一 座旷 世 名 园 ,对 人类 文化
也造成了巨大破坏 。
八 国联军
八国联军进入北京城后大肆
劫掠 , 城 陷不 久 , 各 国帝 国主 义侵
略 者特 许士 兵抢 劫三 日 ( 即自
1 9 0 0 年8 月1 6 日至1 8 目 ) 。实际上,
抢劫 活 动 早从 占领北 京 的第 一 日 就 已经 开 始 , 到8 月2 1 日德 国 军 队
黑水 城 文献
结 果是 , 当它们嗅 到 一种 来 自外 来雄 性犀 牛 的 气味 时 ,就 尝
流失在国外11家著名博物馆里的这些中国国宝,你知道多少?
流失在国外11家著名博物馆⾥的这些中国国宝,你知道多少?⼩编之前曾经分两期介绍过我国主要博物馆的镇馆之宝,其实这只是我国浩瀚如海的奇珍异宝中很⼩的⼀部分,还有很多更精美绝伦,更具历史和⽂化价值的国宝级⽂物由于盗卖、⾛私和西⽅列强的掠夺⽽流失海外,⽂物的流失成了国⼈⼼中永远的痛。
据联合国教科⽂组织的数据统计,中国流失的⽂物多达164万件,被世界上47家博物馆和美术馆收藏。
真实的数量其实远不⽌这些,收藏在博物馆只是⼀部分,还有更多被掠夺的⽂物在私⼈收藏家⼿中,其确切的数字恐怕永远是个谜。
那么世界著名的博物馆和美术馆中究竟藏有多少中国国宝级⽂物呢?⼀、⼤英博物馆⼤英博物馆是世界五⼤博物馆之⼀,拥有藏品800多万件,其中青铜器、陶瓷、书画、⽟器、雕刻品等中国历代珍稀⽂物多达23000多件,其公开展⽰的只占其中的⼗分之⼀,主要陈列在33号展厅、中国⽟器厅(33号⼄馆)以及⼤维德瓷器展厅(95号展厅),展品囊括了中国⽂物的所有类别,从远古⽯器、商周青铜器到魏晋⽯佛经卷、宋元书画、明清瓷器⽆所不有。
这⾥所藏的中国绘画精品最多,包括东晋顾恺之的《⼥史箴图》唐代摹本、李思训《青绿⼭⽔图》、巨然《茂林叠嶂图》、李公麟《华岩变相图》、范宽《携琴访友图》等⼀些稀世珍品。
敦煌藏经洞全部4万多件经书中⼤英博物馆就藏得1.3万件。
在33号厅中央墙上有⼏⼗平⽅⽶的敦煌壁画,其割痕还依稀可见。
《⼥史箴图》唐代摹本唐代摹本《⼥史箴图》东晋顾恺之的《⼥史箴图》原件早已⽆存,世界上只剩两幅摹本,⼀幅为宋⼈临摹,被北京故宫博物院收藏,但笔意⾊彩并⾮上品。
另⼀幅就是唐代摹本,是当今存世最早的中国绢画,⼗⼤传世名画之⼀。
1860年,英法联军洗劫圆明园,被英军盗出并携往国外,1903年被⼤英博物馆收藏,成为该馆最重要的东⽅⽂物。
商 青铜双⽺尊这⾥馆藏的青铜器中,最引⼈注⽬的当属商代双⽺尊,公⽺形象惟妙惟肖。
西周康侯簋阿弥陀佛⽴像这尊隋代开皇五年(585年)阿弥陀佛⽩⾊⼤理⽯造像陈列于33号展厅楼梯间,⾼达6⽶,重约2吨,原位于河北曲阳县韩崔村崇光寺,上世纪三⼗年代流失海外。
被掠走的中国国宝
遭遇浩劫
• 咸丰十年(1860)英法联军攻占北京后,于10 月6日占据圆明园。中国守军寡不敌众,圆明园总 管大臣文丰投福海自尽,住在园内的常嫔受惊身 亡。英、法军队洗劫二天后,向城内开进。10月 11日英军派出1200余名骑兵和一个步兵团,再次 洗劫圆明园,英国全权代表詹姆士· 布鲁斯以清政 府曾将巴夏礼等囚于圆明园为借口,将焚毁圆明 园列入议和先决条件。10月18日,3500名英军冲 入圆明园,纵火焚烧圆明园,大火三日不灭,圆 明园及附近的清漪园、静明园、静宜园、畅春园 及海淀镇均被烧成一片废墟,安佑宫中,近300名 太监、宫女、工匠葬身火海。成为世界文明史上 罕见的暴行。
昔日的辉煌只能从这些倒塌的考究石料及其 建筑座基中窥得一二。如今的圆明园,满目疮痍, 仿佛一个破败的大石兽首铜像,又称圆明园十二生肖铜 兽首、圆明园十二生肖人身兽首铜像。圆 明园兽首铜像原为圆明园海晏堂外的喷泉 的一部分,是清乾隆年间的红铜铸像。1860 年英法联军侵略中国,火烧圆明园,兽首 铜像开始流失海外,现仅有少量得以收回, 因此已经成为圆明园海外流失文物的象征。
阅读感悟
• 1、读了雨果给巴特勒上尉的信,你想对雨 果说什么? • 2、为什么“这个奇迹已经消失了”?
• 根据我国有关部门不完全统计,在全球47个 国家二百多座博物馆中,中国文物不下百 万件,而且大多是精品。
• 圆明园的毁灭,不仅是中华民族的耻辱, 也是人类文明史上的一场空前的浩劫。不 只是圆明园,那一时期还有无数个园林遭 到毁坏,众多的国宝流失。今天当我们再 次看到这些曾经被掠走的中国国宝时,它 们向我们传递着以史为鉴,才能让我们不 再重蹈覆辙。
圆明园
• • • • • • • • • • • • • • • 英法联军的炮火 轰开了万园之园, 一双双数不清肮脏的手, 伸向了圆明园, 把秦砖汉瓦一齐搬进了船舱, 而后火舌爬满了圆明园, 爬满了一个民族的耻辱的记忆, 一个多世纪过去了, 那耻辱, 凝成铅字, 在教科书上,在讲台上, 向后一代讲述: 不要忘记, 也不能忘记的 那段屈辱的历史。
我国被掠的文物故事
我国被掠的文物故事《我国被掠的文物故事》嘿,小伙伴们!你们知道吗?咱们国家有好多好多珍贵的文物,本来应该好好地待在咱们自己的博物馆里,让咱们欣赏和了解历史,可它们却被掠夺走了!这事儿可太让人气愤啦!就说圆明园吧,那曾经是多么美丽辉煌的地方啊!里面的宝贝多得数都数不清。
可是那些可恶的侵略者,就像一群强盗,冲进了圆明园,能抢的抢,能砸的砸。
那些精美的瓷器、华丽的丝绸、珍贵的书画,好多都被他们粗暴地拿走了。
这就好比你有一个装满了心爱玩具的宝箱,突然有一天,一群坏人冲进来,把你的玩具全都抢走了,你说气不气人?还有很多佛像,原本安静地坐在咱们的寺庙里,接受着人们的敬仰和供奉。
可那些侵略者却不管不顾,把它们硬生生地搬走。
佛像那慈悲的面容,好像在诉说着自己的无奈和悲伤。
这难道不可悲吗?我曾经听老师讲过一个故事。
有一件特别特别精美的青铜器,上面刻满了漂亮的花纹,记载着咱们祖先的智慧和生活。
可是它却被侵略者抢走,运到了遥远的异国他乡。
就好像一个迷路的孩子,找不到回家的路,孤孤单单地待在陌生的地方。
咱们能不想办法把它找回来吗?我还听说,有一幅古老的画卷,画的是咱们祖国的大好河山。
那细腻的笔触,鲜艳的色彩,展现了咱们国家的美丽。
可它却被侵略者从墙上撕下来,卷起来带走了。
这就像是把咱们心中最美的风景给偷走了,难道咱们能甘心吗?咱们国家一直在努力追回这些被掠夺的文物。
很多专家和工作人员不辞辛劳,到处寻找线索,和那些收藏着咱们文物的人或机构交涉。
他们就像勇敢的战士,为了让文物回家,一直在战斗。
我常常想,如果这些文物都能回来,那该多好啊!咱们就能在博物馆里,亲眼看到它们,感受咱们国家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
小伙伴们,你们说是不是?咱们可不能忘记这些文物被掠夺的历史,要一起努力,让更多的文物回家!。
中国至今遗失的七大国宝,
6.泰阿剑
7.纯钧剑 • 1965年,一支考古队在挖掘春秋古墓时,却意外发现了一把沾
满泥土的长剑,剑身上一行古篆———“越王勾践自用剑”跃入 人们眼帘。拔剑出鞘,寒光耀目,而且毫无锈蚀,刃薄锋利, 20余层纸一划而破。这把剑全长为55.6厘米,其中剑身长 45.6厘米,剑宽5厘米。剑身满饰黑色菱形几何暗花纹,剑格 正面和反面还分别用蓝色琉璃和绿松石镶嵌成美丽的纹饰,剑 柄以丝线缠缚,剑首向外形翻卷作圆箍,内铸有极其精细的11 道同心圆圈。结合史书的描述,这把剑很有很可能就是传说中 的纯钧剑,但为慎重起见,科研者称其为勾践剑。
• 候风地动仪是中国古代侦测地震的仪器。 由东汉时期,南阳天文学家张衡在汉顺帝 永建七年(132年)发明,但已失传,据陈 毁于东汉战火。
• 现存的候风地动仪,是由各国考古学家, 根据古书记载与现代科学知识,所复原的 模型
5.候风地动仪
西汉·司马迁《史记·李斯列传》记 载“今陛下致昆山之玉,有随和之 宝,垂明月之珠,服太阿之剑。”, 说明秦始皇曾配此剑。秦始皇死后 将其陪葬。晋代,《晋书·张华传》 记载;「吴之未灭也,斗牛之间常 有紫外紫气。及吴平之后,紫气愈 明。华闻豫章人雷焕妙达伟象,乃 要焕宿,因登楼仰观。华曰:「是 何祥也?」焕曰:「宝剑之精,上 彻于大耳。」华曰:「在何郡」? 焕曰:「在豫章丰城。」华即补焕 为丰城令。焕到县掘狱屋基得一石 函,中有双剑,并刻题,一曰龙泉, 一曰泰阿。焕遣使送一剑与华,留 一自佩」。后来张华遭到政治诛杀, 他的剑也在人间悄然蒸发;从此, 泰阿在人间销声匿迹。
4.黄帝内经 • 《黄帝内经》是中国最早的医学典籍了,也是传统医学
四大经典著作之一,这是一本综合性的医书,包括了脉 象、藏象、经络、病因、病症、诊治等等集大成之作, 但可惜的是《黄帝内经》因为历史的原因流传下来的只 有十八卷,其他三十七卷已经遗失,如果能够找到遗失 的部分将会对医学有很大的帮助。
被掠走的国宝
圆明园
• 第二次火烧圆明园是清光绪二十六年,八国联军 使这里残存的13处皇家宫殿建筑又遭掠夺焚劫。 在文学作品中似乎把火烧圆明园的罪过,归咎于 慈禧太后垂帘听政之无能。听起来好象也有一些 道理,但并不确切。历史上的无数事实表明,一 个贫穷落后、弱小的国家和民族,只能处于被压 迫、被剥削、被凌辱、被掠夺的地位。火烧圆明 园的历史则再次证明:国家贫穷、落后、软弱就 要挨打。 现在,圆明园已辟为遗址公园,并正 对遗址进行保护性维修,恢复山形水系、园林植 被、桥涵闸路,部分古建筑也将重修。
圆明园
浩劫后的圆明园
浩劫前的圆明园
兽 首
2000万元
除此之外,还有 很多国宝,也被 帝国主义者掠夺 了,大家可以举 几个例子!
历史记录
*1900年1月14日,法国《北方醒报》登载一 个回国士兵的叙述:我们奉命在城中为所欲为 3天,想拿就拿,想杀就杀,抢了8天……
*法国侵略军的统帅佛尔雷,在北京抢劫的贵重 财宝装满40只大箱子,由法兵押送回国。 *俄国将军利涅维奇,将他在北京抢夺的十几 大箱珍宝运送回国。
少年强则国强!
少年智则国智!
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
• 火烧圆明园其实不仅是火烧圆明园,而是火烧京 西皇家三山五园。焚毁的范围远远比圆明园大得 多。 这三山五园是:万寿山、玉泉山、香山三 山,清漪园、圆明园、畅春园、静明园、静宜园 五园。 历史上侵略军火烧圆明园曾有两次。第 一次火烧圆明园是清咸丰十年,英法联军入侵北 京。英法联军园内,本意是将其夷为平地,但是 由于圆明园园子的面积太大,而且水域辽阔,水 中景点幸免于难。据同治十二年(1873年)冬查 勘,园内尚存有建筑13处。如,圆明园的蓬岛瑶 台、藏舟坞,绮春园的大宫门、正觉寺等。
被掠走的中国国宝
2.1《不能忘记的屈辱》精品课件第2课时
再添上一座座花园,一方方水池,一眼眼喷泉, 加上成群的天鹅、朱鹭和孔雀,总而言之,请假 设人类幻想的某种令人眼花缭乱的洞府,其外貌 是神庙、是宫殿,那就是这座名园。为了创建圆 明园,曾经耗费了两代人的长期劳动。这座大得 犹如一座城市的建筑物是世世代代的结晶。为谁 而建?为了各国人民。因为,岁月创造的一切都 是属于人类的。过去的艺术家、诗人、哲学家都 知道圆明园;伏尔泰就谈起过圆明园。人们常说: 希腊有巴特农神庙,埃及有金字塔,罗马有斗兽 场,巴黎有圣母院,而东方有圆明园。要是说, 大家没有看见过它,但大家梦见过它。这是某种 令人惊骇而不知名的杰作,在不可名状的晨曦中 依稀可见。宛如在欧洲文明的地平线上瞥见的亚 洲文明的剪影。 这个奇迹已经消失了。
“万园之园”昔日神韵
“万园之园”昔日神韵
“万园之园”昔日神韵
圆明园,坐落在北京西郊海淀区,与颐和 园紧相毗邻。它始建于康熙46年(1709 年),由圆明园、长春园、绮春园三园组 成。有园林风景百余处,建筑面积逾16万 平方米,是清朝帝王在150余年间创建和 经营的一座大型皇家宫苑。该园的主要园 林风景群有著名的“圆明园四十景”(如: 九洲清晏、澹泊宁静、方壶胜境等)。
圆明园太美了,如梦如幻、宛 若仙境。真想亲自去看看。可是我 们再也看不到了,因为它在1860年 被英法联军烧毁了,现在只剩下一 片废墟和残垣断壁。英法联军不仅 烧毁了这座“万园之园”,而且抢 走了园内无数的珍宝。
圆 明 园 的 残 垣 断 壁
圆 明 园 的 残 垣 断 壁
英法联军对圆明园的抢劫和烧毁
雨果在信中写道:
一个法国人为什么会无情地斥责自己国家 的军队呢?
启示 1 :民族的也是世界的。圆明园是享誉 世界的文化遗产,理应得到全世界对它的珍 视和爱护。所以雨果会无情地斥责自己国家 的军队。 启示 2 :圆明园是世界奇迹、人类文明的精 华,英法联军的暴行必将会永久地被钉在历 史的耻辱柱上,被所有有正义感的人声讨。
追讨被日本劫掠的中华瑰宝
被日本劫掠的中华瑰宝把别人的东西放在自己家里私藏、展出,卑鄙、下流、无耻至极!中华五千年文明历史所积累的财富中的将近一半被日本从中国掠夺和消耗了!一、对中华文物的掠夺光绪二十年(1894年)甲午战争爆发后,日本政府根据顾问九鬼隆一的《战时清国宝物收集办法》颁布了《敌产管理法》,要求“搜集”被占领国的图书、文物。
在此背景下,大量中国文物被抢掠到了日本。
至今,日本仍是中国文物最大的流散地、收藏国,其国内大大小小的博物馆无不藏有中国宝物。
特别是“九一八”事变后,侵华日军各部都配备了“文物搜集员”,他们受过专门训练,具有一定的文物专业知识。
每占领一地,“文物搜集员”便对当地文物、古籍进行全面搜刮。
所谓的人类学家鸟居龙藏,1908年至1933年,先后三次在内蒙古及东北地区开展“人类学考古调查”活动,遭其光顾的有辽中京、辽上京、祖州、庆州、洞山石窟寺、辽庆陵等一大批辽代遗址。
鸟居龙藏的三次“调查”,盗得了大量中国文物并偷运回了日本。
现在在他家乡德岛市所建博物馆中,摆满了大量从赤峰境内挖出、弄到的珍贵文物,其中以辽庆陵中的随葬品最为珍贵。
日本人对集安高句丽古墓葬的盗掘,集中发生在1935年至1936年间,领头的是池内宏和滨田耕作俩人。
这俩人都是日本国内著名的考古学者,其中的滨田耕作被日本人称为“日本近代考古学之父”,但在中国人眼里,这位“考古学之父”却是一个盗墓贼。
在高句丽墓葬群中,最富艺术价值的是壁画墓,这些壁画墓被国际学术界称为东北亚地区的艺术宝库,不论是考古学价值还是人类学、历史学价值都很高,日本人一直觊觎这个“宝库”。
所以,池内宏和滨田耕作将“黑铲”首先伸向了这些壁画墓,已发现的几十座规格较高的壁画墓中,大部分都被池内宏和滨田耕作盗掘过。
日本人对墓内壁画的“研究”手段十分卑劣,能揭的揭下来,不能揭的拍成照片。
所有他们挖盗来的文物,一律运回了日本。
上世纪五十年代以来,中国考古工作者对日本人发掘过的高句丽墓葬进行复查并重新发掘,几乎没有出土什么文物,可见日本当年“考古”多么彻底。
《不能忘记的屈辱》教学课件
兽首
Page 13
二、被掠走的中国国宝
这几件珍品是 1860年在北京圆明园 被掠夺走的。2000年 我们用重金从国外买回 。 当你看到本属于我 们自己的东西,却要用 重金买回来时,你的感 受和心情是怎样的?
Page 14
兽首
三、日本屠刀下的血泪史
纪念9.18事件
Page 15
三、日本屠刀下的血泪史
纪念9.18事件
Page 16
三、日本屠刀下的血泪史
纪念9.18事件
Page 17
三、日本屠刀下的血泪史
◆看看日本侵略者的罪行。
南京大屠杀
Page 18
1、说说你还知道哪些侵略者
对我国所犯下的滔天大罪。 2、为什么圆明园会让侵略者 肆现在的老人仍然能清楚记得当年日本 侵略者给他们带来的苦难。我们去问问身 边的老人,听听他们的遭遇和控诉。
美丽的香港
Page
2
澳门夜景
澳门夜景
Page
3
一、破碎的山河
回顾过去,中华 民族蒙受了许多屈辱 ,我们的国土有的被 外国列强强行租借, 有的被它们强取豪夺 ,四散飘零。
Page
4
一、破碎的山河
1997年7月1日 1999年12月20日
Page
5
一、破碎的山河
从上面的三幅 图香港、澳门的名 称中,你发现了什 么? 香港和澳门都 是我们的领土,为 什么曾经被英国和 葡萄牙占领呢?
二、被掠走的中国国宝
圆明园湖光水色,景致迷人,珍藏着无数 珍宝、名人字画。它不仅是中国历史上最精美 壮观的皇家园林,而且是世界闻名的博物馆、 艺术馆,被西方人誉为“万圆之园”。
Page
11
二、被掠走的中国国宝
流失海外国宝故事
流失海外国宝故事咱得先说说圆明园那些个宝贝兽首,那可都是咱中国的超级国宝啊。
想当年,圆明园那可是世界上最豪华、最壮观的园子之一,里面到处都是奇珍异宝。
这十二生肖兽首铜像,就摆在园子里,那是相当的威风。
它们一个个栩栩如生,就跟有灵魂似的,每到一个时辰,对应的兽首就会喷水,那场面,简直绝了。
可是呢,1860年,英法联军那一群强盗闯进了圆明园。
他们就像一群饿狼闯进了宝藏库,烧杀抢掠,无恶不作。
这些兽首啊,就被他们给抢走了。
从此,这些兽首就开始了它们漫长的海外漂泊之旅。
就拿鼠首和兔首来说吧。
它们被抢到国外后,就像没家的孩子似的,在各个藏家手里转来转去。
有些外国藏家啊,把它们当成了赚钱的工具,时不时地拿出来拍卖,想从咱中国人这儿大赚一笔。
咱中国人那肯定是想把自己的宝贝弄回来啊。
不过呢,这中间也有不少曲折的故事。
有一次拍卖鼠首和兔首的时候,咱中国这边很多人都特别气愤。
一个叫蔡铭超的中国人,他当时就做出了一个特别大胆的举动。
他参与了拍卖,然后竞拍成功了,可最后他却拒绝付款。
他为啥这么干呢?他就是想告诉那些外国人,这本来就是咱中国的东西,你们不能这么随随便便地就拿来拍卖赚钱。
这事儿当时可轰动了整个世界呢。
后来啊,经过咱们国家和很多爱国人士的不断努力,鼠首和兔首终于又回到了中国的怀抱。
这就像失散多年的孩子又回家了一样,让人特别激动。
还有其他的兽首呢,也在慢慢回归的路上。
这些兽首的流失和回归的故事,就像一部部生动的历史剧,让我们看到了过去中国遭受的苦难,也看到了现在中国强大起来后,对自己文化遗产保护的决心。
昭陵六骏那也是相当有名的国宝啊。
这六匹骏马,那可都是唐太宗李世民的心头好。
当年,这六骏的石刻就立在昭陵,那是纪念李世民打天下时骑过的六匹战马。
每一匹马都有自己的名字,什么特勒骠、青骓、什伐赤、飒露紫、拳毛騧、白蹄乌,光听名字就觉得特别霸气。
可是呢,在上个世纪初,中国那时候比较混乱,外国人就盯上了这些宝贝。
有个美国的文物贩子,他想把昭陵六骏弄到手。
法国藏中国十二大国宝级文物
法国藏中国⼗⼆⼤国宝级⽂物法国各地的博物馆、图书馆收藏中国历代⽂物约260万件,这些⽂物均是在近代殖民主义时期从中国⾮法掠夺所得。
鸦⽚战争是中国⽂物⼤规模流⼊法国的开始,在卢浮宫、法国巴黎市⽴博物馆、吉美博物馆等,藏有数⼗万件中国⽂物,其中许多是镇馆之宝。
其中,卢浮宫是法国收藏中国⽂物最集中的地⽅,仅其分馆吉美博物馆就收藏中国⽂物数万件,其中历代陶瓷器1.2万件,居海外博物馆中国陶瓷收藏之⾸。
法国⼤作家⾬果曾写道:有⼀天,两个强盗闯进了圆明园。
⼀个强盗⼤肆掠劫,另⼀个强盗纵⽕焚烧。
这两个强盗⼀个叫法兰西,另⼀个叫英吉利。
圆明园有“万园之园”的美誉,其中藏有⽆数精美的艺术品,如今在世界所有博物馆中,收藏和展览圆明园⽂物最多和最好的要数法国的枫丹⽩露宫,其中收藏了各种珍贵圆明园⽂物多达三万件。
为使国⼈铭记这段历史,本⼈就法国藏中国⼗⼆⼤国宝级⽂物进⾏盘点。
1. 商虎⾷⼈卣(巴黎赛努奇博物馆)此器⾼35.2厘⽶,造型是⼀只⽼虎张开嘴巴正在吃⼈,上⽅有⼀个提⼿,并雕刻有云雷纹。
盖上有⼀个⼩⿅,活泼可爱。
⽼虎的尾巴和两个⽖⼦构成三⾓⿍⽴。
虎⽿和虎⾝布满云纹,还有两个有神的圆眼睛,锋利的⽛齿。
虎⾷⼈卣存世仅两件,⼀件藏于⽇本泉屋博物馆,另⼀件就在巴黎赛努奇博物馆,是其镇馆之宝。
1920年流⼊法国,现藏于巴黎赛努奇博物馆。
此器制作⼯艺极为精美,装饰性风格出类拔萃,展现了中国古代⾼超的⼯艺⽔平,实属中国商周时期精美绝伦的艺术品,也是现存最知名、最有价值的为数不多的⼏件中国古代青铜器珍品之⼀。
2. 商象尊(巴黎吉美博物馆)这件象尊体形庞⼤,长96厘⽶、⾼64厘⽶、宽45厘⽶,背部开⼝的长宽为26和21厘⽶,属商末时期青铜器,腹外侧与头部刻有兽⾯纹,⽿、⿐、⾜部饰有鳞纹,应为湖南、湖北出⼟器。
从该尊背部的开⼝形状判断,其原先应有⼀个盖,且与伦敦⼤英博物馆和东京根津美术馆的藏品“双⽺尊”⼤致相同,遗憾的是顶盖已失和象⿐⼤部被毁。
六年级《被掠走的中国国宝》教案
追问:看到这些数据你有 行。
什么感想?
过渡:有一位法国的大文
豪也对此进行了斥责,我
们打开课本一起来看一
看。
二、探究被掠走的中国国
宝留给我们现代社会的遗
憾和悲哀
感悟历史留给今
学生阅读雨果写给巴特勒 天的代价,深入
上尉的一封信。
反思,抒发感
追问:一个法国人为什么 想。
会无情地斥责自己国家的
军队呢?
小结:雨果先生站在一
学生:圆明园的相关资料,被掠夺国宝的资料。 【课时安排】第1课时 【教学过程】
教学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学设想
流程
一、创设氛围 认识国宝 结合学生生活实 使现在和过去形
1. 导入新课:
际感受圆明园今 成鲜明对比。
课件:诗:《圆明园》 天的沧桑和昔日
教师诵读
的辉煌。
观看图片,引发
配图配乐展现圆明园昔日
国宝
园之园”的理解 习
小结并追问:圆明园不仅
是中国封建时代建筑艺术
的结晶,且为世界罕见的
博物馆和艺术馆,其被称
为“万园之园”。
问:你理解什么是“万园
之园”?
再不能看到了。
师:“万园之园”是西方 因为它被毁了, 通过对比带来的
对圆明园的赞誉,我们就 只剩下一片废墟 巨大反差以及目
一起来看看在西方人眼中 和残垣断壁。 睹侵略者的野
六年级《被掠走的中国国宝》教案 主题教学目标 一、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了解和探究近代以来列强对中国的侵略给中华民族带来的屈辱、 苦难和危害,让学生体会中国曾经山河破碎、家园被劫、人民受辱的悲 惨命运,增强学生的民族自尊心,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二、知识目标: 1.通过课前调查、课堂探究分析等活动, 让学生知道近代以来中 国曾经遭受到列强的侵略和凌辱,山河破碎、家园被劫、人民受辱。 2.通过对大量事实的了解,让学生知道外国列强曾在中国烧杀抢掠, 残害生命,犯下了不可饶恕的滔天罪行。 三、能力目标: 通过课前调查、课堂探究等活动,让学生学会搜集整理历史资料, 学会从生活中去学习和了解历史的方法。 教学重点和难点 1.通过课堂探究活动,让学生知道近代以来中国曾经遭受到列强的侵 略和凌辱,山河破碎、家园被劫、人民受辱。 2.通过学习,让学生知道外国列强曾在中国烧杀抢掠、残害生命,犯 下不可饶恕的滔天罪行,增强民族自尊心,激发学生爱国主义情感。 ●教学准备:中国政区图、电脑课件 ●教学安排:三课时 【本课教学目标】 1.知识: 通过了解流失的国宝和圆明园的沧桑,让学生知道中国曾遭受的屈 辱,以及屈辱的历史在我们现代生活中所留下的遗憾和悲哀。 2.能力: 通过了解历史史实,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 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了解近代以来列强对中国的侵略给中华民族带来的屈辱,增强 学生的民族自信心,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教学重点】 通过了解流失的国宝和圆明园的沧桑,让学生知道被掠走的中国国 宝对我们现在生活的影响,以及带给我们现代人的历史感受。 【教学难点】 通过了解近代以来列强对中国的侵略给中华民族带来的屈辱,增强 学生的民族自信心,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教具准备】 教师:圆明园被毁的视频、国宝图片。
中国流失海外的十五大极品珍稀文物
中国流失海外的十五大极品珍稀文物1、圆明园十二生肖兽首铜像圆明园是清代大型皇家园林,始建于1707年(康熙四十六年),建筑面积达20万平方米,一百五十余景,有“万园之园”之称。
在清室150余年的创建和经营下,曾以其宏大的地域规模、杰出的营造技艺、精美的建筑景群、丰富的文化收藏和博大精深的民族文化内涵而享誉于世,被誉为“一切造园艺术的典范”,被法国作家维克多·雨果称誉为“理想与艺术的典范”。
十二生肖兽首铜像原为圆明园海晏堂外的喷泉的一部分,是清乾隆年间的红铜铸像。
当时乾隆看到西方的喷泉后,感觉十分神奇,于是就想让西方的传教士结合中国的特色打造一批中国的喷泉,称之为大水法,于是命令意大利传教士郎世宁制作。
郎世宁结合中国的传统文化,设计了十二生肖的样式,并推荐法国耶稣会神父蒋友仁监督修建,再由清朝宫廷匠师制作。
十二生肖是立在海晏堂前的扇形水池喷水台南北两岸12石台上。
南岸分别为子鼠、寅虎、辰龙、午马、申猴、戌狗;北岸则分别为丑牛、卯兔、巳蛇、未羊、酉鸡、亥猪。
这些肖像皆兽首人身,头部为铜质,身躯为石质,中空连接喷水管,每隔一个时辰(两小时),代表该时辰的生肖像,便从口中喷水,起到了报时的作用;正午时分,十二生肖像口中同时涌射喷泉,蔚为奇观。
圆明园兽首铜像为什么如此珍贵? 因为乾隆盛世,清王朝国力强盛,工艺水平处在巅峰。
一是它所用的铜是专门为宫廷所炼制的合金铜,内含诸多贵重金属,与北京故宫、颐和园陈列的铜鹤等所用铜相同,颜色深沉,内蕴精光,历经风雨而不锈蚀,堪称一绝。
二是是由专门为皇帝服务的宫廷造办处工匠们精心制作的,铸工精整,表面还以精细的錾工刻划,动物绒毛等细微之处皆一凿一凿锻打而成,清晰逼真,鼻、眼、耳等重点部位及鼻上和颈部皱褶皆表现十分细腻,不见一丝马虎,展现出极高的工艺水准。
铜像融合了西方造型艺术的特点。
截至2019年11月,牛首、猴首、虎首、猪首、鼠首、兔首、马首在内的七尊圆明园流失的兽首铜像通过不同的方式回归祖国。
我国文物被掠夺的故事
我国文物被掠夺的故事我国文物被掠夺的故事自古以来,中国是一个文明古国,有着灿烂的文化传统。
为了保护这些文物,我们国家投入大量的维护和保护,但是在历史上,仍有许多文物被掠夺的故事。
这些故事可以分为几类。
一、战争抢夺在历史上,战争是文物被掠夺的主要原因之一。
在1949年的解放战争中,国共两军都有破坏文物的行为。
联合国军群众在使用卢旺达路段366桥大年夜利用了由红军保护的古城门楼,切断了通向武汉的主通道三峡江,难以估算的文物财宝都在那一天消失了。
二、盗墓掘坟盗墓掘坟也是文物被掠夺的主要原因之一。
历史上有不少盗墓人员为了得到文物而在陵墓或古墓掘了出来,这不仅严重破坏了文物,而且也破坏了文物的历史遗迹。
在许多失窃的文物中,就有大量的古墓和古陵的文物。
比如,秦始皇的陵墓就曾多次被盗,铁骑洪七也曾经去过。
三、外国掠夺在19世纪中后期,外国侵略者掠夺了大量的中国文物。
当时,中国正处于半殖民地状态,没有能力保护自己的文化遗产。
外国掠夺者不仅窃取了中国文化的珍贵遗产,而且也毁坏了许多宝贵的文化遗产。
1928年,英国人从拆毁黑龙江省牡丹江上游的故宫经营的灵岩寺收购来了一个武士头盔,怎么也无法释券为何图案是被天然磨制或雕刻而成的。
四、民间丢失在历史上,民间丢失也是文物流失的主要原因之一。
因为各种原因,民间无法保护和维护自己的文物,导致文物丢失。
尤其是在文化大革命中,民间文物保护不力,丢失的文物数量极大。
总之,文物是国家和人民的重要财产,我们要格外珍视文物,保护好自己的文物。
同时,也要加强文物法规的完善和执法力度,确保文物能够得到充分的保护。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够让我们的文化遗产得到充分的保护,世代相传。
被掠走的中国国宝
浩劫前的 圆明园
对比圆明园这 两幅图景,你 有什么感想?
这几件国宝是1860年被外国列强从 北京掠夺走的。2000,我国又用重 金从外国买回来的
当看到被掠夺 的国宝需要用 重金买回时, 你的心情如何?
根据我国有关部门不完全统计, 在全球47个国家200多座博物馆 中,中国文物不下百万件,而且 大多是精品。
他们为什么可以这 样肆无忌惮地夺走 我们的国宝呢?
圆明园历史上一共被烧了2次,分别是在第 二次鸦片战争和清末的八国联军侵华!其 中具有毁灭性意义的是第二次,第一次只 能说是烧了圆明园,而第二次才能说是烧 毁了圆明园.电影“火烧圆明园”说是在咸丰 帝时期烧毁的是与历史有一定出入的.火 烧圆明园的原因很简单,就是因为清王朝 没有答应西方列强的要求,而当时的皇帝 主要是在圆明园活动的,所以列强就以火 烧圆明园来给清政府以警告.
1860年10月,侵略军对圆明园进行了疯狂的掠夺,他们 抢走了无数珍宝。那些搬不走的大瓷器,被他们砸得粉碎。 最后,他们放火烧了圆明园。大火烧了3天3夜,使得圆明 园变成了一片废墟。
浩劫后 的圆明 园
圆明园坐落在北京西郊,与颐和园毗(pi)邻,由圆明园、 长春园和绮春园组成,也叫圆明三园。圆明园是清代著名 的皇家园林之一,面积五千二百余亩,一百五十余景。建 筑面积达16万平方米,有“万园之园”之称。清朝皇帝每 到盛夏就来这里避暑、听政,处理军政事务,也称“夏 宫”。
பைடு நூலகம்
历史记录
• 1900年1月14日,法国《北方醒报》登载一 个回国士兵的陈述:我们奉命在城中为所 欲为3天,想拿就拿,想杀就杀,抢了八 天…… • 法国侵略军的统帅佛尔雷,在北京抢劫的 贵重财宝装满40只大箱子,由发兵押送回 国。 • 俄国将军利涅(nie)维奇,将他在北京抢夺 的10几大箱珍宝运送回国。 • ……
中国遗失五大国宝 一件可买下整个日本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
中国遗失五大国宝一件可买下整个日本
导语:文物是老祖先留下的珍贵文化遗产,中国流失的国宝太多太多,如十二生肖,各种金银珠宝等。
在我国近代满清政府的腐败无能下,导致大量珍贵国
文物是老祖先留下的珍贵文化遗产,中国流失的国宝太多太多,如十二生肖,各种金银珠宝等。
在我国近代满清政府的腐败无能下,导致大量珍贵国宝因战乱、抢夺、偷窃等诸多原因而遗失海内外,有的甚至被彻底破坏、下落不明……殊不知,中国遗失的五大珍贵国宝,一件就可以买下整个日本。
1、丢失国宝:十二生肖兽首
丢失年代:1860年
何谓十二生肖兽首:众所周知的十二生肖,其全称为“圆明园十二生肖人身兽·首铜像”,在当年每昼夜十二个时辰轮流喷水,俗称“水力钟”。
丢失过程——1860年,英法联军一把火将这个世界建筑史上少有的奇观建筑群付之一炬,无法计数的宝藏随着英法联军的掠夺流失海外。
英国官员统计,当时流失宝物就可达600万英镑的天文数字。
如今,那些字画、珠宝、佛像,甚至是皇家玉玺都被当年的英法联军后人据为己有,而经过后期民间收藏家的转手已经踪迹难寻,甚至大量珍贵藏品如今都在枫丹白露宫展出,成为了堂而皇之被占有的稀世珍宝。
回归之路——“十二兽首”作为工艺品无与伦比的精致,其回归之路也最为曲折。
目前,牛、虎、猴、猪、马5件青铜兽首已分别在2000年和2003年和2007年由爱国人士出资抢救回国,收藏于保利艺术博物馆。
现已知鼠首、兔首2009年2月在法国一家拍卖行拍卖,龙首目前在台湾,保存完好,但短期内不会现身。
蛇首、羊首、鸡首、狗首
生活常识分享。
国宝流失的七大事件
国宝流失的七大事件从19世纪中期到20世纪初期,中国文物的流失贯穿了七个不容忽略的重要历史事件――1860年,英法联军抢掠、焚烧了有“万园之园”之称的圆明园,大火三日不绝,清朝皇室收藏的世代珍品遭到毁灭性抢夺和破坏。
1900年,八国联军侵入北京,包括《四库全书》、《永乐大典》在内,无数宫廷所藏的珍贵文物和古籍遭列强洗劫。
经此浩劫,北京“自元明以来之积蓄,上至典章文物,下至国宝奇珍,扫地遂尽”。
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西北是世界各国探险家的“乐园”。
一些探险队在未经中国政府许可的情况下,在此肆意盗窃文物,非法发掘古文化遗址。
仅以古代丝绸之路的必经重镇敦煌为例:敦煌石窟,历时千余载,拥有宝藏无以计数,仅藏经洞出土文书5万余件,多是历史上佚失无存的孤本,弥足珍贵,但几十年间敦煌数度遭盗抢,几经劫难,敦煌遗书在中国国内现仅存两万件,英、法、日、美、俄、瑞典、奥、韩诸国均有敦煌文物收藏,数量无从估计。
殷墟甲骨,为中国殷商后期的王室档案,内容几乎涉及了3000年前殷商时代的方方面面。
但自出土之日起,殷墟甲骨即惨遭流失,被以各种名目搜购、席卷。
目前所知殷墟甲骨约20万片,流失海外的近3万片,遍及日、美、英等12个国家。
1922年,清朝末代皇帝溥仪将六大箱共1200余件书画精品盗运出宫。
这批文物珍品随他辗转北京、天津、长春等地,时间长达22年,途中被不时变卖,最终存于长春“小白楼”中的剩余文物精品又遭兵匪哄抢。
经查,这1200余件宫廷文物精品绝大部分流失海外。
1928年,军阀孙殿英率部野蛮盗掘了清东陵乾隆和慈禧陵,墓中所聚国之瑰宝被洗劫一空,绝大部分被孙殿英用于购买军火而散失异域他乡,损失浩大,至今无法估算。
日军侵华战争也给中国的文化遗产带来一场浩劫,其中最著名的是北京猿人头盖骨的失踪,至今无从查寻。
值得注意的是,侵华日军在南京大屠杀期间,进行了三个月有计划、大规模的疯狂文化大掠夺。
当时中国最高科研部门的中央研究院以及原中央图书馆、清凉山国学图书馆由于日军抢掠,损失了大量珍贵文献和藏书。
谁是掠夺中国国宝最多的国家
作者: 无
作者机构: 不详
出版物刊名: 政工学刊
页码: 63-63页
主题词: 中国 国宝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 侵华时期 八国联军 古代文书 博物馆 文物
摘要: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统计,在世界上47个国家超过200家博物馆中,就展示着160多万件中国国宝,而散落在海外民间的中国国宝更是不计其数。
日本是第一个掠夺中国文物也是掠夺最贪婪的一个国家。
日本开始掠夺中国的国宝始于明代的倭寇,真正开始大规模的掠夺中国文物是在八国联军侵华时期。
他们将司令部设在北海静心斋,大肆掠夺北海文物,万佛楼内大小1万尊金佛就被悉数掠走。
敦煌发现的4万件古代文书,其中约1000卷流入日本,。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品德与社会》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不能忘记的屈辱》第二课时《被掠走的中国国宝》教学设计
九江市永修县新城小学王猛
主题教学目标
一、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了解和探究近代以来列强对中国的侵略给中华民族带来的屈辱、苦难和危害,让学生体会中国曾经山河破碎、家园被劫、人民受辱的悲惨命运,增强学生的民族自尊心,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二、知识目标:
1.通过课前调查、课堂探究分析等活动,让学生知道近代以来中国曾经遭受到列强的侵略和凌辱,山河破碎、家园被劫、人民受辱。
2.通过对大量事实的了解,让学生知道外国列强曾在中国烧杀抢掠,残害生命,犯下了不可饶恕的滔天罪行。
三、能力目标:
通过课前调查、课堂探究等活动,让学生学会搜集整理历史资料,学会从生活中去学习和了解历史的方法。
教学重点和难点
1.通过课堂探究活动,让学生知道近代以来中国曾经遭受到列强的侵略和凌辱,山河破碎、家园被劫、人民受辱。
2.通过学习,让学生知道外国列强曾在中国烧杀抢掠、残害生命,犯下不可饶恕的滔天罪行,增强民族自尊心,激发学生爱国主义情感。
教学准备:中国政区图、电脑课件
教学安排:三课时
【本课教学目标】
1.知识:通过了解流失的国宝和圆明园的沧桑,让学生知道中国曾遭受的屈辱,以及屈辱的历史在我们现代生活中所留下的遗憾和悲哀。
2.能力:通过了解历史史实,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了解近代以来列强对中国的侵略给中华民族带来的屈辱,增强学生的民族自信心,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教学重点】
通过了解流失的国宝和圆明园的沧桑,让学生知道被掠走的中国国宝对我们现在生活的影响,以及带给我们现代人的历史感受。
【教学难点】
通过了解近代以来列强对中国的侵略给中华民族带来的屈辱,增强学生的民族自信心,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教具准备】
教师:圆明园被毁的视频、国宝图片。
学生:圆明园的相关资料,被掠夺国宝的资料。
【课时安排】
本主题共三课时,本课完成话题“被掠走的中国国宝”相关教材内容,为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氛围,认识国宝
1.导入新课:
(展示课件:《圆明园》)
教师诵读,配图配乐展现圆明园昔日的辉煌。
《圆明园》
英法联军的炮火
轰开了万园之园,
一双双数不清肮脏的手,
伸向了圆明园,
把秦砖汉瓦一齐搬进了船舱,
而后火舌爬满了圆明园,
爬满了一个民族的耻辱的记忆,
一个多世纪过去了,
那耻辱,
凝成铅字,
在教科书上,在讲台上,
向后一代讲述:
不要忘记,
也不能忘记的
那段屈辱的历史。
(板书主题:不能忘记的屈辱)
小结:圆明园不仅是中国封建时代建筑艺术的结晶,且为世界罕见的博物馆和艺术馆,其被称为“万园之园”。
追问:你理解什么是“万园之园”吗?
师:“万园之园”是西方对圆明园的赞誉,我们就一起来看看在西方人眼中圆明园是什么样子的。
(课件展示“西方人眼中的圆明园”)
问:这如梦如幻,宛如仙境的圆明园你想看么?但你还能看到吗?你只看到了什么?为什么?
(展示课件:残垣断壁的图片,英法联军对圆明园的抢劫)
2.被掠夺走的国宝
过渡:(看到同学们悲愤的表情)
师:被焚毁的是我们的“万园之园”,被砸毁的是那些拿不走的奇珍异宝,被他们掠走的是我们的国宝。
(板书课题:被掠夺走的中国国宝)
追问:
·什么是国宝?
·国宝对于国家的重要性是什么?
·你知道哪些圆明园的国宝被掠走了?
(课件:铜兽首)
追问:原来他们是做什么用途的?
(课件:三维动画恢复海晏堂)
师:这些国宝都是被人割下的完整雕像的头,来看看它们的遭遇,同学们有什么想法吗?
师:引导并小结。
不只是“万园之园”圆明园,这一时期还有多少个园林遭到毁坏以及众多国宝流失。
(课件:统计国宝流失的情况)
追问:看到这些数据你有什么感想?
过渡:有一位法国的大文豪也对此进行了斥责,我们打开课本一起来看一看。
二、探究被掠走的中国国宝留给我们现代社会的遗憾和悲哀
学生阅读雨果写给巴特勒上尉的一封信。
追问:一个法国人为什么会无情地斥责自己国家的军队呢?
小结:雨果先生站在一个“世界公民”的角度,盛赞了圆明园的美轮美奂、举世无双,指出它在艺术价值和世界上的重要地位。
他愤怒地谴责了英法联军毁灭世界奇迹、践踏人类文明精华的滔天罪行,表达了雨果对被掠夺的中国人民的深切同情和敬重。
深层讨论:
(课件:寻回失落的国宝)
追问:
·当你看到被掠夺的国宝,需要用重金买回时,你的感受和心情是什么?
·我们在享受和平生活的今天,是否应该忘记那段屈辱的历史?我们应该怎样对待历史?
师:从学生的发言中总结提炼
(板书:爱国情)
小结:屈辱的历史背后有着历史的原因,不能忘记这些屈辱,了解过去,引以为鉴,才能让我们不再重蹈覆辙。
类似的悲剧,类似的屈辱,类似抒写在国宝中的痛楚往事,我们不想再有。
今天这些曾经被掠走的中国国宝在无声展示中传递给我们历史的反思和警示。
让历史永远都不会重演!我们要以史为鉴。
(板书:以史为鉴)
【板书设计】
不能忘记的屈辱
被掠走的中国国宝
爱国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