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蛙蝌蚪期和变态期管理
林蛙幼、成蛙的放养管护
林蛙幼、成蛙的放养管护林蛙在森林中生活时间较长,而且一旦上山,中间从不回到水中生活,要求在湿润条件下生活。
越冬后的林蛙从5月份开始上山生活,变态后幼蛙在6月下来旬上山生活,直到9月下旬林蛙回归水中冬眠。
目前有大部分养蛙户忽视这段时间的管护和喂养,有的干脆放弃管护,林蛙的回捕率很低,所以养殖效益不好。
也有些养蛙大户加强管理采取有效措施,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每年收入几十万元以上。
现将他们的主要经验介绍如下:1、提高变态幼蛙的成活率变态幼蛙从变态池到放养山林要通过一段距离,往往因为这条通道条件不好而死伤大半,变态池与放养场距离要短,而且有潮湿的植被遮阳,有流水或喷水条件,人为造成一条绿色通道,防止通过干旱的农田或裸地,减少幼蛙死亡,同时提高幼蛙的生活能力。
另一方面要解决好幼蛙的开口食,防止饿死。
2、设专人经常检查围栏,防御天敌保持围栏的完好是防御天敌危害和防止林蛙逃逸的最好办法,要沿围栏内侧小道和中间作业道经常有人检查,发现有损坏或有鼠蛇洞穴要及时修补,保护林蛙健康成长。
3、千方百计扩大林蛙的饲料来源在放养场安设黑光灯或白炽灯泡,诱引远处昆虫,放置多个蒿草堆招引昆虫,在场内堆放人畜粪便或黄粉虫粪,繁殖昆虫和蝇蛆,场地挖沟养殖蚯蚓等,最好的办法是人工养殖黄粉虫,补充天然饵料的不足,特别是在干旱少雨的情况下,每天早晨投喂一次,喂食数量要按养蛙数量和饵料来源情况而定。
4、清理溪流中的大石块及阻水杂物清理河道使流水畅通,林蛙下山时能够顺利回归,快速进入冬眠池,在春季林蛙繁殖和上山期有充足的水源。
5、幼蛙和成蛙分开饲养由于林蛙不同年龄和个体大小之间有互食现象,所以人工饲养管理办法也不完全相同,在一个放养场内,用塑料膜围栏把当年幼蛙和育成蛙分区饲养管理。
幼蛙放养场要选择在遮阴良好、植被密布、枯枝落叶层和土壤腐质殖层较厚的地方,可供幼蛙食用的昆虫和幼小动物较多,加上人工喂食一部分黄粉虫的2-3龄幼虫,当年幼蛙的成活率较高。
林蛙蝌蚪期和变态期管理
04
总结与展望
总结本次研究工作成果和经验教训
成功培育出林蛙蝌蚪
01
通过科学的饲养管理,成功培育出大量健康的林蛙蝌蚪。
掌握了林蛙蝌蚪的生长发育规律
02
通过观察和记录,掌握了林蛙蝌蚪的生长发育规律,为后续研
究提供了基础数据。
发现了林蛙蝌蚪的疾病防治方法
03
在饲养过程中,发现并总结了林蛙蝌蚪常见疾病的防治方法,
03
蝌蚪期与变态期管理注意事项
保持水质清新与稳定
定期更换水体
定期更换水体,保持水质 清新,防止水质恶化对蝌 蚪生长造成影响。
保持水体稳定
保持水体稳定,避免水体 波动过大对蝌蚪生长产生 不利影响。
监测水质
定期监测水质,确保水体 各项指标符合蝌蚪生长要 求。
控制适宜水温与光照条件
控制水温
控制水温在适宜范围内,避免过 高或过低对蝌蚪生长产生不利影
林蛙蝌蚪期和变态期管理
汇报人: 2023-12-13
目录
• 林蛙蝌蚪期管理 • 林蛙变态期管理 • 蝌蚪期与变态期管理注意事项 • 总结与展望
01
林蛙蝌蚪期管理
蝌蚪培育池建设
01
02
03
选址
选择安静、避风、向阳、 近水源的地方,避免污染 和应激因素。
建设
修建水泥池或土池,面积 不宜过大,一般为20-40 平方米,水深1-1.5米。
消毒
新池需用清水冲洗后,用 100-200ppm的生石灰或 20ppm的漂白粉消毒。
蝌蚪放养密度与规格
放养密度
根据蝌蚪大小和培育池面积确定 放养密度,一般为每平方米放养 300-500只。
规格
选择健康、活力好、大小均匀的 蝌蚪放养。
林蛙养殖技术的七个要点
林蛙养殖技术的七个要点林蛙养殖作为新出现的水产类养殖项目,目前在一些地方已经成为产业,由于林蛙养殖需要场地的限制,而且林蛙养殖技术也要不断的学习和成熟,下面是林蛙养殖技术的七个要点。
中国林蛙俗称哈士蟆,主广东北,属国家二级保护动物,是我国**药用经济蛙种,雌蛙输卵管干制成的哈士蟆油是名贵的中药材,具有润肺养阴、补肾益精、健脑益智等功效。
中国林蛙的自然资源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日趋枯竭,近年来中国林蛙的人工养殖在其主产地东北已初具规模,并且正向着产业化、集约化方向发展。
一、蛙场选址:可在房前屋后,院子选择平整的地面做养蛙场,附近有地下水、河水、池水,土质黑土、黄土均可。
二、蝌蚪池的修建:在蛙场中选择一处地势平整,容易排水的地方建蝌蚪池。
首先将要建蝌蚪池地方的地面用土垫高15-20厘米,以便抬高地面利于排水,然后将池的四周用土堆成土坝,土坝高度在30厘米左右,再将池中及土坝上的小石子等杂物拣干净,以防弄坏塑料布,将两层或三层比较结实的塑料布铺到蝌蚪池上,将塑料布的四边用土压实,在塑料布上面放水,水深20-30厘米,这样蝌蚪池就建成了。
当然,蝌蚪池的宽度**好不要超过2米。
这样利于将池中脏水换掉。
面积的大小要根据引进种蛙的数量而定。
一般100对种蛙有10-15平方的蝌蚪池即可。
三、蝌蚪期的喂养:蝌蚪孵出后,首先吃包卵的卵膜,卵膜吃7-10天,吃完后再开始吃饵料,一般将7份玉米面和3份豆粉混合加入适量的水,煮熟后呈稍干状喂蝌蚪即可。
喂的时候将饵料直接投放到水中即可。
四、幼蛙及成蛙的喂养:蝌蚪经过50天左右的喂养就变成幼蛙,登陆上岸,变成幼蛙以后就要吃小虫,蚊蝇、黄粉虫、蝇蛆等。
只要温度适宜,小蛙就开始活动捕虫,每天用小黄粉虫或蛆虫饲喂,喂时将虫直接撒在蛙场四周的地面上。
实际养殖中,一般采用繁育黄粉虫或蝇蛆来喂养幼蛙及成蛙,黄粉虫用麦麸子繁养(饲养方法极简便,详见技术资料),蝇蛆可用1份猪、牛、羊血(任意一种)兑40-50份水加入少量麦麸子或玉米面放到室外的缸、盆、水泥池、土池中,3-5天自然产出大量的蛆,这种方法简便快捷,来得快,数量大。
动物科学考试重点——林蛙养殖
林蛙(一)分类:林蛙在动物分类学上属于脊椎动物门、两栖纲、无尾目、蛙科、蛙属。
林蛙又称蛤士蟆、黄蛤蟆、田鸡等,是我国集药用、食用、保健于一身的珍贵蛙种。
(二)分布:中国林蛙(吉林、四川、西藏、陕西、甘肃),黑龙江林蛙(黑龙江、内蒙古、辽宁等地),昭觉林蛙(四川、贵州、云南等地),日本林蛙(四川、贵州、云南等地)。
(三)生物学特性一、形态特征:中国林蛙体型短而宽,背腹扁平,体长40-50㎜,可分为头,躯干和四肢三个部分。
皮肤略显粗糙,体侧有细小痣粒,体色变化较大,不同季节体色有明显变化。
头后方“八”字形黑斑,前后肢背侧有环形黑纹。
二、生活习性:林蛙一方面保持着水生祖先的原始特征; 另一方面幼体经过变态发育成为成体时,开始出现一系列适应陆地生活的特征。
林蛙的成体虽然在陆地上生活,但由于皮肤缺乏防止体内水分蒸发的结构,因此只能生活在有淡水及其附近的比较潮湿的环境中。
林蛙特殊的血液循环系统以及较低的新陈代谢水平,其体温随外界温度变化而改变,属于变温动物。
林蛙一年的生活可分为森林生活期,冬眠期,繁殖期三个阶段。
(1)森林生活期:5月初到9月末10月初,共5个月左右的陆地生活。
林蛙与青蛙等蛙类不同,完全营陆栖生活,在森林生活期从不进入河流及水池。
森林类型:阔叶林,杂木林(东北),坡向:春天-阳坡,夏天-阴坡,活动范围:冬眠场及产卵场周围的山林,林蛙的森林生活期可分为上山期,森林生活期,下山期。
1、上山期:5月初到中下旬为上山期,历时约20-30天。
进入森林从山脚向山上移动。
2、森林生活期:5月下旬到8月末为森林生活期,历时约3个月,是林蛙的主要生长发育期。
经常单个的分散于森林各处,主要生活在阴坡。
善于跳跃,异常机警。
3、下山期:从9月份开始,气温降至15度以下林蛙开始从山上向山下移动。
多数迁移活动是在晚上进行,前后持续十天左右。
但在雨天,白天也有大批的林蛙迁移。
(2)冬眠期:从9月中旬至翌年4月中旬,约6个月左右。
林蛙吃什么
林蛙吃什么
林蛙是食、药两用的珍贵的两栖动物,养殖前景十分广阔,目前在我国北方地区养殖较多。
那么林蛙吃什么食物?林蛙要怎样饲养好?具体如下:
林蛙吃什么食物?
林蛙在不同的生长阶段食性是不同的。
在蝌蚪时期,主要以植物性饵料为主,如甲藻、绿藻、蓝藻等浮游生物。
而后会逐渐转变成杂食性,取食多种水生浮游动物和植物。
到了蛙期则成为肉食性,主要以甲壳类、软体动物和昆虫类为食。
林蛙的饲养管理
1.蝌蚪的饲养
蝌蚪外鳃消失后即开始摄食,先以卵胶膜为食;第五天开始投放饵料。
一般以5-7天投放一次。
饲料可用豆渣、豆饼、玉米粉等植物性食物;动物性食物如鱼粉、蛙粉、肉末、畜禽内脏粉末均可饲喂。
2.变态期的饲养
蝌蚪在45-50天进入变态期。
此时林蛙的前肢逐渐长出、长全。
食性也有吃水中植物性饲料逐渐转变为食陆地上的动物性饲料。
此期仍可用蝌蚪池饲养,水深以20-30cm为宜,水面上放一些浮萍,以利林蛙呼吸。
同时也要给予一定的饲料,特别是变态期的蝌蚪中有些没有变态,必须进食饲料。
3.幼蛙的饲养
幼蛙阶段就要吃小虫,比如蚊蝇、黄粉虫、蝇蛆等。
只要温度适宜,幼蛙就开始活动捕虫,可每天用小黄粉虫或蛆虫饲喂,喂时将虫直接撒在蛙场四周的地面上。
4.成蛙的饲养
成蛙阶段要按商品蛙条件来进行饲养管理。
可以喂一些较大个体的饵料,如6-7龄的黄粉虫或蚯蚓等,同时要防天敌,防逃逸,防病害,提高育成蛙的商品率。
林蛙的管理方法
林蛙的管理方法林蛙的活动及采食时间主要集中于早晨的4~8时和黄昏的16~20时。
阴雨天林蛙活跃,活动量大,活动和采食时间相对延长。
因此,诱虫和补充人工饲料应选择在林蛙活动旺盛期进行。
1.蝌蚪的饲养管理蝌蚪的放养密度要合理,并随时进行调整,一般蝌蚪期的饲养密度平均每平方米不超过2000只。
蝌蚪饲养池中的蝌蚪应力求整齐,日龄大致相同,避免出现大吃小现象。
需要对蝌蚪进行转移时,要借助于尼龙网捞取,用水桶运送,动作要轻而快,以免引起蝌蚪死亡。
人工繁殖并饲养的林蛙蝌蚪数量大且密度大,在其生长发育过程中需要充足的饵料,以保证其成活率并能达到一定的体重。
1~7日龄的蝌蚪一般不投料。
8~14日龄的蝌蚪每万只投放动物性饲料(鱼粉或肉屑)250克,豆腐或细豆渣250克。
15~35日龄的蝌蚪每万只饲喂公式是:(动物性饲料250克)+玉米面250克乘以饲喂次数。
阴雨天停止喂食。
36~50日龄的蝌蚪进入变态期(以出现前肢为标志),此期应减少饲料投喂量及投喂次数,至停止饲喂。
51~60日龄,幼蛙由水中上岸采食,开始吃些微小昆虫。
此项可投放少许人工饲料如黄粉虫、蚯蚓等。
池水要注意水质和水温,要保证有充足的水流灌入蝌蚪饲养池。
当发现饲养池中有较多蝌蚪的头露出水面时,可推断池水缺氧,要及时向池内注入新水,替换池内废水。
池水不能超过24℃,若温度高,可以注入新水以降温,使池水温度低于24℃。
2.变态期的管理当蝌蚪生长到35天以后,进入变态期,这时应在池边放树枝,供幼蛙上岸栖息。
蝌蚪经过40多天生长,50天后变成幼蛙,由水中转到陆地生活,并开始采食一些微小昆虫。
60日龄以后,幼蛙全部上山,开始林中生活。
变态期要加强管理,禁止闲杂人员进入,并要防止畜禽、鼠类、蛇类及其它野生动物的危害。
进入变态期后,要适当地疏散,防止变态幼蛙在繁殖场附近密度过大,造成食物等生活条件无法满足而大批死亡。
其方法是在蝌蚪开始变态时,用网捞取置于水桶(桶中放水)中,迅速转运至变态池。
林蛙增养殖关键技术措施
/•2021年第6期74林蛙的一生要经过胚胎期、蝌蚪期、幼蛙期和成蛙期4个发育阶段,经历水中栖息(蝌蚪期、越冬期)和陆地栖息(幼蛙期、成蛙肥育期)两种生活环境变换。
蝌蚪期一般分为蝌蚪初期、中期、后期和变态期。
其中蝌蚪变态期是蝌蚪期最关键阶段。
本文综述了林蛙增养殖核心技术,并总结了林蛙增养殖中的几个关键时期的管理要点,以期为林蛙增养殖提供参考。
林蛙增养殖关键技术措施文/黄权1 刘新宇2林蛙是两栖动物,包括较多种或亚种。
目前通常所说的林蛙是指东北林蛙。
东北林蛙(Rana dybowskii Gunther )是分布在长白山脉的主要蛙种,可驯养利用,历史悠久,是水域和森林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较高的生态、经济和社会价值。
调查数据表明,全国现有蛙农约36400户,从业人员约52万,年产值约200亿元。
一、林蛙增养殖核心技术根据多年从事林蛙增养殖积累的经验,将林蛙增养殖技术总结为九个字,即“水、种、饵、林、繁、密、养、防、管”。
水是指养蛙需要的水源、水质、水量和水文,用于林蛙的抱对产卵、孵化变态和越冬休眠;种是指养蛙所需的种蛙和蛙卵或蝌蚪及幼蛙;饵是指林蛙幼体(蝌蚪)和成体(幼蛙、成蛙)所摄食的青绿叶菜、混合饲料、配合饲料和活饵料,在养殖过程中或者一个阶段中使用的人工繁殖饵料、自然繁生饵料或者配合饲料;林是指林蛙山林放养或圈养需要的林地、林型、树种等,草本植被、枯枝落叶和腐殖质层或者围栏及肥育场;繁是指种蛙和卵团繁殖发育及其需要的条件;密是指种蛙、卵团、蝌蚪、幼蛙和成蛙的放养密度和放养模式;养是指综合养殖模式和技术;防是指养蛙过程中防逃逸,防病害,防污染,防盗窃;管是指养蛙过程中的日常管理。
“水、种、饵、林”是养殖林蛙的基本条件(第一层次);“繁、密、养”是养殖林蛙的关键技术(第二层次);“防、管”是养殖林蛙的管理措施(第三层次)。
二、林蛙越冬管理要点(一)林蛙越冬方式冬眠期林蛙易大量死亡,林蛙水下越冬水温以1℃~4℃比较适宜,保持水溶氧大于4mg/L ,水深大于2m ,确证林蛙安静不食不动,眠深眠透。
林蛙的人工繁殖与蝌蚪期饲养管理
林蛙的人工繁殖与蝌蚪期饲养管理作者:刘献磊来源:《科学种养》2013年第09期一、林蛙的人工繁殖技术1. 春秋季捕捉种蛙春季捕捉必须准确把握时间,4月上中旬为林蛙的出河期。
秋天捕捉种蛙最方便,捕捉时间较长,而且秋季林蛙数量多,有充分的选择余地。
秋季捕捉以9月下旬至10月中旬,在林蛙准备入水越冬前最为适宜,要避免损伤。
捕捉到的种蛙可临时用透气的麻袋或筐篓盛装,不能将种蛙放入不透气或透气性很差的袋子中,这样容易使其窒息死亡。
2. 种蛙选择捕捉到的种蛙要经过选择,一般要求为2~4年龄,体质健壮。
因输卵管的重量与体重呈正相关关系,所以要选择体型大的做种蛙。
两年生的种蛙体重不低于27克,三年生的不低于40克,四年生的不低于55克。
体色要求为标准的黑色,体背有“人”字形的黑色斑纹。
3. 种蛙越冬秋季捕到的种蛙,冬季可以用水库保存法或地窖保存法越冬。
采用水库保存法越冬时,将200~400只种蛙装入1个铁丝笼或竹篓中,在林蛙入水期,即10月中旬沉入水底,到第二年4月上旬再提出水面。
采用地窖保存法越冬时,挖1个2米多深的地窖,大小可视保存种蛙数量而定,在窖底放入石块,将种蛙放入,在石块上放1层稻草,窖上加盖,不必盖得很严,以免缺氧,冬季还要经常淋水使窖内保持湿润。
4. 产卵与孵化越冬后的种蛙或春季捕的种蛙,在水温达到5℃以上时,应按雌、雄蛙1∶1的比例放入产卵池内,放置密度为200~300对/米2,装好种蛙的产卵笼要立即放入产卵池并吊起,池水深40~50厘米,笼内水深保持10厘米左右。
待林蛙抱对产卵后,要经常检查,及时将所产的卵移到孵化池内。
也可以将种蛙直接放入产卵池内,在池埂上用树枝围成栅栏或用铁丝网、席子等修成围栏,防止蛙逃跑。
此种方法种蛙的放置密度以50对/米2为宜。
林蛙的最适产卵温度为10℃,产卵期如气温较低,可用塑料薄膜覆盖法提高产卵池的水温。
在适宜的温度下,种蛙放入产卵池5~12小时即开始产卵。
产卵时间集中在每天的0~8时,产卵高峰期在6~7时。
林蛙的养殖技术
林蛙的养殖技术需要了解林蛙的两栖性、食性、繁殖习性、只有满足它们的习性才能养殖成功。
1.两栖性林蛙是典型的水陆两栖性动物,在其生长发育过程中,蝌蚪期和冬眠期在水中生活,而变态后的幼、成蛙的活动期在陆地生活,两栖生活的时间分别为6个月左右。
林蛙每年春天完成冬眠和生殖休眠以后,沿着溪流沟谷附近的潮湿植物带上山,开始营完全的陆地生活。
林蛙对栖息的森林类型有一定选择,喜栖在林内郁敝度大、枯枝落叶多、空气湿润的植被环境,如阔叶林或针阔混交林,林内有高大的乔木,中层灌木和低层蒿草的三层植被遮阴。
林蛙不喜息在针叶林内,特别是落叶枯林下。
林蛙对山林的方向也有一定选择,春季气温低,林蛙喜欢在温度较高的南坡活动;盛夏时节林蛙喜欢在山林的北坡活动。
林蛙在林中活动有一定范围,一般以越冬和产卵地为中心,向外1-2公里距离,否则林蛙找不到适合的越冬场所而死亡。
林蛙一般不越过山顶,但对低矮山岗也能越过。
林蛙在水中产卵,对产卵场所有一定选择,主要选择水层浅、水面小的静水区产卵。
产卵场地多是泥质水域,有石块、植物茎秆等残杂物,水质呈微酸性或中性,pH值为5.5-7.0。
蝌蚪期完全生活在水中,林蛙在5℃时开始产卵,蛙卵在水中受精、孵化并发育成幼蛙。
林蛙产卵的最适温度为8-10℃。
水中的溶氧量多少对蝌蚪和成蛙越冬的影响很大,水中溶氧量不足会使大量蝌蚪及越冬蛙死亡,水深是影响林蛙越冬成活率的关健因素。
当气温降到5-10℃时,林蛙开始下山入水冬眠,气温继续下降,水温降到3℃-5℃时,林蛙向深水域转移,进入长达4-5个月的深度休眠阶段。
林蛙越冬水深要在1-2米,在冰下有较深的流动水,才能安全越冬。
2、食性林蛙在蝌蚪期是杂食性,以植物性食物为主,在水中取食。
成蛙广食性,以昆虫的活体为主要食物,其次是蛛形纲、多足纲及软体动物。
幼蛙与成蛙的食物种类无大差别,幼蛙只能捕食小的昆虫。
由于蛙的极端近视,只能捕捉管近距离出现的活的动物性食物,而不能吃死的或不活动的食物。
东北林蛙变态期间的管理技术
东北林蛙变态期间的管理技术佟庆;崔立勇;刘志田;高凤林;王闯【摘要】东北林蛙是我国著名的经济蛙种,林蛙的输卵管即林蛙油是名贵的食品、补品、药品.东北林蛙主要分布在中国东北三省.东北林蛙的养殖大都在黑龙江、吉林和辽宁三省,是近30年才发展起来的养殖项目.林蚌养殖技术复杂,养殖环节多,养殖难度大,难点多.加之养殖者间技术交流的不畅,使林蛙养殖业的发展经历了很多的曲折.林蛙的变态期间的管理是十分重要,此阶段林蛙本身正处于身体结构的复杂转变,对外界环境要求高,管理难度大.本文依据养殖者多年的经验的总结和养殖研究中技术的积累而成,以期为林蛙养殖者提供参考.【期刊名称】《水产养殖》【年(卷),期】2012(033)006【总页数】2页(P45-46)【作者】佟庆;崔立勇;刘志田;高凤林;王闯【作者单位】黑龙江省合江林业科学研究所,黑龙江佳木斯154002;黑龙江省合江林业科学研究所,黑龙江佳木斯154002;黑龙江省合江林业科学研究所,黑龙江佳木斯154002;黑龙江省佳木斯市佳林东北林蛙养殖场,黑龙江佳木斯154002;黑龙江省合江林业科学研究所,黑龙江佳木斯154002【正文语种】中文东北林蛙是我国著名的经济蛙种,林蛙的输卵管即林蛙油是名贵的食品、补品、药品。
东北林蛙主要分布在中国东北三省。
东北林蛙的养殖大都在黑龙江、吉林和辽宁三省,是近30年才发展起来的养殖项目。
林蛙养殖技术复杂,养殖环节多,养殖难度大,难点多。
加之养殖者间技术交流的不畅,使林蛙养殖业的发展经历了很多的曲折。
林蛙的变态期间的管理是十分重要,此阶段林蛙本身正处于身体结构的复杂转变,对外界环境要求高,管理难度大。
本文依据养殖者多年的经验的总结和养殖研究中技术的积累而成,以期为林蛙养殖者提供参考。
随着蝌蚪后肢的肢芽的出现开始进入前变态期,后肢基本发育完成后开始前肢的发育,在四肢生出后,进入变态的顶峰期,在养殖中称之为变态期。
此期间蝌蚪尾部不断分解吸收,变短,最终消失,同时一些细微结构和内部构造也经历剧烈的变化,见表1。
长白山区林蛙孵化期和蝌蚪期饲养技术
CATALOGUE目录•孵化期饲养技术•蝌蚪期饲养技术•饲养管理•营养需求与饲料选择•环境控制与疾病防治•案例分享与经验总结孵化期的定义孵化期的时长孵化期概述温度控制湿度控制孵化温度与湿度控制饲料选择孵化期不需投喂任何饲料,因为卵在自然环境中依靠自身的营养物质发育。
投喂时机在蝌蚪孵化出后,可以开始投喂煮熟的鸡蛋黄或豆浆。
孵化期饲料选择与投喂保持孵化环境清洁、避免过度拥挤、及时清理死亡的卵和蝌蚪等措施可以预防疾病的发生。
疾病治疗一旦发现疾病,应立即采取隔离措施,并对症治疗。
常见的疾病包括水霉病、寄生虫等。
疾病预防孵化期疾病防治VS蝌蚪期概述蝌蚪期定义蝌蚪期是指林蛙卵孵化后,到蝌蚪变态成幼蛙之前的这一阶段。
这个阶段是林蛙生长的关键时期,需要精心饲养管理。
蝌蚪生长特点林蛙蝌蚪的生长发育分为三个阶段,分别是卵黄囊期、尾巴芽脱皮期和前肢生长期。
每个阶段的生长特点不同,需要针对性的饲养管理。
蝌蚪池建设与环境调控蝌蚪池选址蝌蚪池应建成南北长、东西宽的长方形,面积以20-30平方米为宜,水深保持在50-80厘米之间。
蝌蚪池建造环境调控投喂方法根据蝌蚪的生长阶段和摄食习惯,合理安排投喂时间和投喂量。
一般每天投喂2-3次,投喂量以每次投喂后2-3小时内吃完为宜。
饲料种类选择营养丰富、新鲜可靠的饲料,如鱼粉、蚯蚓、昆虫等。
饲料卫生注意饲料的卫生和安全,避免使用过期变质的饲料,同时注意饲料的营养均衡和适口性。
蝌蚪饲料选择与投喂蝌蚪疾病防治疾病预防疾病诊断与治疗日常管理孵化期蝌蚪期定期检查孵化期蝌蚪期孵化期记录卵的孵化时间、孵化率等数据,分析并优化孵化条件。
要点一要点二蝌蚪期记录蝌蚪的生长速度、成活率等数据,分析并优化饲养条件。
数据记录与分析饲养人员培训与素质提升维生素和矿物质林蛙需要各种维生素和矿物质来维持其健康生长和发育。
这些营养素应通过添加专门的饲料添加剂来提供。
林蛙的营养需求蛋白质林蛙需要足够的蛋白质来维持其生长和发育。
养殖林蛙蝌蚪期和变态期管理
养殖林蛙蝌蚪期和变态期管理1.蝌蚪期的饲养管理蝌蚪期是林蛙个体生活史中极为重要的时期,一般历时40~50天。
人工大棚是饲养蝌蚪的一种良好设施。
⑴蝌蚪期的饲养:蝌蚪为杂食性,主要采食对象有水藻类、杂草、野菜、蔬菜、各种动物肉及内脏等。
在人工饲养条件下,为培育高质量的幼蛙群,应投饲一定量的人工饲料,具体方法如下:1~7日龄:主要吃卵胶膜,不用人工饲料。
8~14日龄:吃植物性饲料,以豆浆和煮熟的羊蹄叶、山芝麻等嫩叶为主。
每日投喂1次,投量为250克/平方米。
15~29日龄:吃幼嫩的椴、榆树叶,羊蹄叶,蒿草等,结合喂精料(玉米粉:豆饼粉:鱼粉:骨肉粉为1:1:0.5:0.5)或用营养价值相当的鱼饲料。
日投1~2次,精料投量为500~1000克/平方米。
30日龄:变态期停食,停用人工饲料。
蝌蚪的饲料以植物性饲料为主,精、粗饲料的比例约为1:2,可将饲料直接投放到饲养池水边或水中的采食板上。
⑵蝌蚪期的管理:①密度调节。
人工饲养蝌蚪的密度在10日龄左右时,每平方米水面放养4000~5000只;至15~20日龄时,将密度控制在每平方米水面放养2500~3000只;25~30日龄时,每平方米水面应放养1500~2000只。
②同池蝌蚪的日龄一致性原则。
人工养殖蝌蚪时,密度高,易造成蝌蚪间相互残食现象,一般为大吃小。
蝌蚪开食后对后期的卵团危害极大,它们可以很快地咬破未孵化的卵膜,造成卵大量死亡。
因此,必须同期的卵团放在同一孵化池内,以确保同池蝌蚪日龄的一致。
③饲喂。
饲喂蝌蚪要定时、定点,同时饲料要保质、保量。
料量不足,则蝌蚪相互残杀,一般是大的咬住小的,或者是几只蝌蚪围攻1只蝌蚪,直至将其吃掉。
料量过剩,则严重污染水质,引起池水溶氧量降低,易造成蝌蚪大量死亡。
④池水管理。
池水管理蝌蚪期管理的重点,其主要内容可概括为“水质、水量和水温”。
蝌蚪期要保证充足的水源,随时排灌。
池水面要求平稳,注水要平缓。
在蝌蚪生长初期,通过灌水调节水温,在每天下午的14~15时进行。
林蛙养殖好时机,林蛙养殖技术详解
林蛙养殖好时机,林蛙养殖技术详解雪蛤大家都不陌生,但是你知道雪蛤就是林蛙吗?林蛙可以药用、保健和食用,还有滋阴润肺的功效,野生的林蛙遭到了大量捕捞,但是市场需求却日渐增大,人工养殖林蛙原来越多,下面专业人士就来给大家介绍林蛙养殖技术。
一、养殖场建造人工饲养林蛙有放养与圈养两种方法。
放养法为半野生半家养,即人工繁殖幼蛙,然后放养于一定面积的森林中生活。
圈养法是用围墙把林蛙控制在一定范围内进行饲养。
1、放养场的选建放养场宜选择河沟的两山间,有水源的山林里。
小溪水量不宜过大,也不宜太小,以宽1—1.5米,深30—50厘米为宜,或者有四季流水不断暖泉,以及冬季不能冻干涸的沟塘。
修建的繁殖场池,由产卵池、孵化池、蝌蚪饲养池及变态池组成。
产卵池选择山间河流或暖泉附近,地势平坦,水源充足,土质以保水性能好的黄土为宜,总面积一般每亩投放以1000对左右,每个产卵池20—40平方米,池型视地形而定。
水深30—40厘米为宜。
孵化池应修在繁殖池场水源的中、下游水温较高处,面积不宜过大,4米X6米的长方形为好,水深50厘米左右。
饲养池用于饲养蝌蚪,面积20—30平方米,深40—50厘米,入水中及出水口要设在池子的同一侧,并用石块或塑料薄膜加固,防止被水冲塌。
为防止池中断水,可在水池中间或边缘修上安全坑,深度为30厘米,上口直径50厘米,呈锅底形或半圆形,坑内铺上塑料薄膜,用石头压上,防止浮起冲走,一旦池中供水中断,蝌蚪可集中到安全坑内,避免因缺水而干死。
变态池是放养进入变态期的蝌蚪,修在放养池地里,池型及面积同饲养池。
2、圈养场的选建一般选择气候冷凉潮湿,有森林、平地、坡地、河流,环境安静处。
饲养圈的大小,视饲养量而定,陆地面积每平方米大约容纳10只成蛙或5000只蝌蚪。
围墙一般用砖、铁丝网、塑料薄膜或木板修建,墙向内倾斜以70度为宜,高1.2—1.5米,墙基深50厘米。
二、饲养方法人工养殖的关键是选择种蛙。
一般选择体形大,体况健壮,无损伤,体背有“人”字型黑斑,腹部呈红、黄色,背部呈黑褐色,3—4龄的中国林蛙作种。
东北林蛙蝌蚪期管理与疾病防治
摘要:东北林蛙是东北林区重要的生态指示性两栖动物,也是重要的经济动物,具有药食同源的特性。
其主产于东北各地,尤以长白山及周边地区野生资源量最为丰富。
东北林区的养殖模式主要是半人工的封沟养殖模式,随着养殖业的不断发展,科学合理的养殖至关重要。
蝌蚪期是东北林蛙养殖的关键时期,本文就东北林蛙在蝌蚪期养殖、管理、病害防治方面需要注意的问题进行了说明,希望能够对林蛙养殖提供帮助。
关键词:东北林蛙;蝌蚪期;管理;病害防治基金项目:吉林省公益性科研院所基本科研项目(GY-2019-1):提高林内单位面积载蛙量技术研究中图分类号:S947.2文献标识码:ADOI 编号:10.14025/ki.jlny.2019.17.045勾天兵,崔铁花,姚旭东,张士俊*(吉林省林业科学研究院,吉林长春130033)东北林蛙蝌蚪期管理与疾病防治1东北林蛙的发展现状我国东北林区具有适合林蛙繁育、栖息的丰富森林资源,为大力开展林蛙产业提供了优越的资源条件。
随着天然林保护工程的进一步实施和林业企业转型的需要,发展林下经济,开发替代产业,培育新兴支柱产业已成为林业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
目前,东北林蛙养殖方式主要采取“人工助繁,天然放养,封沟管理”为主的生态养殖方式。
其所依托的技术支撑仍沿用传统养殖技术,特点是以人工助繁蝌蚪为主,即孵化期投放足够多的卵团,在蝌蚪期辅以人工管理,以求用数量优势达到增加种群数量的目的,所以,蝌蚪期科学喂养和病害管理尤为重要。
2温度蝌蚪期即从鳃盖完成期后开始到变态为止,正常条件下为35天左右。
温度是东北林蛙受精卵孵化最为重要的影响因子之一,极端高温和极端低温都会影响蝌蚪的正常发育,林蛙的卵孵化后蝌蚪期最适宜温度为14.05±2.38℃[1]。
张士俊(2015)在提高林蛙雌雄比例技术的研究时认为,通过换水和遮阴能降低蝌蚪饲养池水体温度,避免高温出现,控制水体高温不超过22℃,就可以实现提高雌蛙比例的目的,雌蛙比例可提高25.8%以上[2]。
林蛙蝌蚪的饲养管理
林蛙蝌蚪的饲养管理蝌蚪的饲养好与坏,直接影响到整个养蛙的成败。
当前蝌蚪期饲养技术不过关,造成蝌蚪大量死亡,有的全场毁灭。
主要原因是食物严重不足,供水污染,水中溶氧缺泛,放养密度过大,病害严重。
因此,要养好蝌蚪须抓好以下四个技术环节:1、合理放养密度根据蝌蚪的日龄,确定合理的放养密度。
一般情况是蝌蚪日龄小,放养密度可大一些,蝌蚪日龄大,放养密度要小一些。
蛙卵孵化时每平方米水面放入3-5团蛙卵,孵化成蝌蚪后要疏散,15日龄前每平方米水面放养3000只,超过此密度会出现水质污染,溶氧不足及争夺食物现象,中午时有大批蝌蚪的头顶出水面。
15-25日龄每平方米放养2000只,25日龄到变态初期每平方米放养1500只左右。
要经过几次疏散,疏散蝌蚪时要防止碰伤,快速放入新水池。
目前生产中普遍存在着密度过大问题,有的每平方米水面放入十几团蛙卵,放养5000多只蝌蚪,死亡现象较重,一般蝌蚪体形小,变态幼蛙瘦弱,当年成活率低,大部分二年不能育成商品蛙,生产周期推迟一年。
所以要想培育健壮的大蝌蚪,必须合理放养密度。
2、科学喂食蝌蚪除自然取食外,要人工喂一定数量的饵料,采集一些植物饵料,如羊铁叶酸模、月风草幼苗、车前子、蒲公英等;精饲料主要有玉米面、米糠、豆饼粉和一些动物性饲料。
一般采用混合饵料;玉米面占50%,豆饼粉20%(可用豆浆代替)糠麸7%,鲜植物茎叶20%,骨粉3%。
把这些饲料加水煮,制成玉米糊,冷却后喂食蝌蚪,有的还加入一些鱼粉,但要注意鱼粉的质量和含盐量,防止中毒。
根据蝌蚪生长天数和摄食量不同,确定每次投饵量,一般以每次投料能被蝌蚪吃完,稍有剩余为好,防止投入太多,污染水质。
投饵方法有堆状投放和分散投放,糊状饵料都采用堆状投法,沿池边成堆状投放,植物茎叶和动物性饵料采用分散投放。
前期每天投饵一次,都在早晨投放,中后期每天投两次,第一次早6时投放,第二次下午3时投放。
3、灌水技术水是蝌蚪生存的基本条件,蝌蚪必须在有水的条件下才能摄取食物吸收水中的溶氧。
林蛙各阶段饲养管理要点
林蛙各阶段饲养管理要点引言林蛙是一种常见的观赏类两栖动物,其可爱的外貌和独特的叫声受到了许多人的喜爱。
为了确保林蛙能够健康成长并提供良好的生活环境,我们需要对其进行适当的饲养管理。
本文将详细介绍林蛙各个阶段的饲养管理要点。
1. 饲养前准备在开始饲养林蛙之前,我们需要做一些准备工作,以确保提供一个适合它们生活的环境。
1.1 准备合适的栖息地林蛙需要一个湿度适宜、温度稳定且有足够隐私的栖息地。
可以使用玻璃或塑料制成的容器作为栖息地,容器大小应根据林蛙数量和体型而定。
1.2 提供合适的底材选择合适的底材可以帮助保持湿度和清洁栖息地。
常见的底材包括泥土、落叶、植物碎屑等,这些底材可以模拟林蛙在野外的自然环境。
1.3 提供合适的水源林蛙需要一个清洁、新鲜的水源来饮水和洗澡。
可以使用浅盘或小水池作为水源,但要确保水的深度适合林蛙的大小。
1.4 准备合适的食物林蛙是肉食性动物,主要以昆虫为食。
在饲养前,我们需要准备一些适合林蛙食用的昆虫,如小蝌蚪、果蝇等。
2. 孵化期管理孵化期是林蛙从卵到幼虫的过程,需要特殊的管理措施来确保孵化成功。
2.1 温度控制在孵化期间,温度对于幼虫的成长至关重要。
我们需要保持孵化箱内的温度在24-28摄氏度之间,并使用加热器或恒温箱来维持恒定温度。
2.2 湿度控制湿度也是孵化成功的关键因素之一。
为了提供足够的湿度,我们可以在孵化箱内放置一些湿润的纸张或湿海绵,并定期喷水以增加湿度。
2.3 提供适当的光照在孵化期间,我们需要为幼虫提供适当的光照。
可以使用日光灯或紫外线灯来模拟自然光照条件。
2.4 定期清洁在孵化期间,我们需要定期清洁孵化箱,以防止细菌和霉菌滋生。
可以使用温水和无香味的清洁剂轻柔地清洁孵化箱。
3. 幼虫期管理幼虫期是林蛙从孵化到变态的过程,需要提供合适的饲料和环境。
3.1 提供足够食物在幼虫期间,林蛙需要大量的食物来支持其生长和发育。
我们可以给幼虫提供一些适合其口径大小的小昆虫,如小蝌蚪、小果蝇等。
封沟养殖林蛙提高各生长期成活率的措施
封沟养殖林蛙提高各生长期成活率的措施封沟养殖林蛙,完全依靠自然条件,而不加强人为管理时,易造成林蛙孵化后各生长期成活率低的现象,这直接影响了经济收入。
因此,要想更好的发展山区封沟养殖林蛙这一产业,就要重视林蛙孵化后各生长期成活率的提高。
一、提高蝌蚪成活率的措施此期若饲养技术不过关,易造成蝌蚪大量死亡。
其原因主要是饲喂不当、管理不细、水污染、水中缺氧、放养密度过大等。
因此,要养好蝌蚪提高蝌蚪成活率须抓好以下工作:1、放养密度要合理目前生产中普遍存在着密度过大问题,密度过大会出现水质污染,溶氧不足及争夺食物现象,中午时有大批蝌蚪的头顶出水面,死亡现象较重。
这样育成的幼蛙瘦弱,当年成活率低,且大部分二年不能育成商品蛙,生产周期也推迟一年。
因此,要根据蝌蚪的日龄,确定合理的放养密度。
15日龄前放养密度为3000只/ m²,15-25日龄为2000只/ m²,25日龄到变态初期为1500只/ m²左右。
疏散蝌蚪时要防止碰伤,快速放入新水池。
2、合理灌水、保证水温适宜蝌蚪15日龄前,晴暧白天浅灌水,水深10~15cm左右,以增高水温;夜间和阴雨天深灌水保温,水深30cm,采取串灌法或者全封闭、半封闭式灌水。
15日龄后,蝌蚪食量大,耗氧量增加,采用开放式流水灌注法,加大水流量、流速,保证水中溶氧量和水的清洁,严防水温超过28℃,造成蝌蚪死亡。
此期既要防止断水,又要预防洪水冲毁池塘,使蝌蚪大量流失。
灌水时水流速度要缓慢,保持池水平静和水温持相对稳定,水温变化幅度过大会引起蝌蚪的不适,摄食量减少,变态推迟。
山区日照后水温才上升。
因此,换水时间应在中午或下午为好。
3、科学喂食发育不同期的蝌蚪,食性和食量不同。
周龄前蝌蚪以卵胶膜为食;7~10日龄摄食少量软嫩食物,可补喂少量加工成2—3厘米、煮软的羊铁叶、黄花菜、山芝麻等,每天上午投喂一次即可;10~20日龄左右还要加喂谷物类精料,玉米粉、豆饼粉、麦麸按2:1:1比例,适当加工入少量鱼粉(注意鱼粉的质量和含盐量,防止中毒),煮成糊状,冷却后投喂,每日投放两次;20—35天左右,蝌蚪食量达到高峰期,且择食性不严格,除食植物料外,还特别喜食动物性饵料。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林蛙蝌蚪期和变态期管理
l.蝌蚪期的饲养管理
蝌蚪期是林蛙个体生活史中极为重要的时期,-般历时4O~5O天。
人エ大棚是饲养蝌蚪的-种良好设施。
⑴蝌蚪期的饲养:蝌蚪为杂食性,主要采食对象有水藻类、杂草、野菜、蔬菜、各种动物肉及内脏等。
在人エ饲养条件下,为培育高质量的幼蛙群,应投饲-定量的人エ饲料,具体方法如下:
l~7日龄:主要吃卵胶膜,不用人エ饲料。
8~l4日龄:吃植物性饲料,以豆浆和煮熟的羊蹄叶、山芝麻等嫩叶为主。
每日投喂l次,投量为25O克/平方米。
l5~29日龄:吃幼嫩的椴、榆树叶,羊蹄叶,蒿草等,结合喂精料(玉米粉:豆饼粉:鱼粉:骨肉粉为l:l:O.5:O.5)或用营养价值相当的鱼饲料。
日投l~2次,精料投量为5OO~lOOO克/平方米。
3O日龄:变态期停食,停用人エ饲料。
蝌蚪的饲料以植物性饲料为主,精、粗饲料的比例约为l:2,可将饲料直接投放到饲养池水边或水中的采食板上。
⑵蝌蚪期的管理:
①密度调节。
人エ饲养蝌蚪的密度在lO日龄左右时,每平方米水面放养4OOO~5OOO只。
至l5~2O日龄时,将密度控制在每平方米水面放养25OO~3OOO只。
25~3O日龄时,每平方米水面应放养l5OO~2OOO只。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