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蛙的饲养技术
林蛙的养殖技术
林蛙的养殖技术林蛙我们对其都不陌生,有润肺养阴、健脑益智的功效,是集药用、食用、保健为一体的蛙种。
由于其本身的药用功效,遭受到大量的捕捉,导致它的数量愈发稀少,而市场对于其需求又极为庞大,所以很多的人开始人工养殖林蛙,那么林蛙该如何养殖呢?一起来看看吧。
1、搭建养殖场地林蛙喜欢没有强烈光照、湿润凉爽的环境中生活,对于养殖环境无特别的要求,可利用一闲散空地搭建养殖场地。
最好是地势较高、有清洁水源、排水方便的地区,也可利用河水、井水和自来水。
在搭建时用没有薄膜、网片或者修剪墙将养殖场地围成防逃网,高度在1.5米左右,还要做好防鸟网,顶部要做好遮阴避阳措施,场地中可适当的种植一些树木或植物进行遮阴保湿。
这样一个适宜林蛙的生存环境就搭建好了,在养殖场地中可挖掘几个小面积的池塘,供林蛙产卵和孵化之用,池面的水位在30-40cm即可。
2、饲料管理在蝌蚪孵化后,经过50天的左右后即可变为幼蛙上岸,这时幼蛙主要以小虫类为食,所以这时的饲料主要是小虫,蚊蝇、黄粉虫、蝇蛆等,到了温度适宜的时期,林蛙机会自行捕食。
将虫类均匀撒在养殖场地的四周地面,要另外生长快速,必须提供的充足的饲料,现在饲养一般使用黄粉虫和蝇蛆,而购买会增加养殖成本,一般养殖户会自行培育。
黄粉虫可用稻壳、米糠配,蝇蛆可用动物血加入玉米或稻壳,装入容器放置在室外,2-3天后即可繁殖出大量的蝇蛆,这种方法方便快捷,而且数量大。
3、养殖管理在每年四月时在养殖池中投放足够的蛙卵,在孵化后后要注意养殖密度,每平米建议不超过2000尾,在蛙卵孵化期,要注意水质的清新,及时换水。
要注意卫生环境,及时对孵化池消毒,如果消毒使用的是石灰粉或其他药剂,要在10天后等毒性消除后,在开始孵化,以免毒性正常蛙卵死亡。
在幼蛙变态后,及时将其引入养殖场地中饲养。
在饲养时哟注意温度和湿度,高温时及时增加湿度,来到达降温的效果,将湿度保持在70%以上,才能使林蛙能正常的呼吸,在养殖场地可安装喷灌设施,方便增湿。
怎样养好中国林蛙
在高温天气下,应增加通风换气次数,以降低养殖场内温度,保 持适宜的湿度。
防止潮湿
通风换气时应注意防止潮湿,避免空气中的水分凝结在墙壁和地 面,影响林蛙生长。
防止天敌侵害
封闭养殖场
为避免天敌进入养殖场, 应将养殖场殖场进行驱虫处 理,防止寄生虫对林蛙造 成危害。
饲养密度
根据养殖规模和环境条件合理调整饲 养密度,避免密度过大导致缺氧、营
养不良等问题。
饵料管理
合理安排饵料种类和投喂量,以促进 种蛙生长和繁殖。可投喂活饵料如蚯 蚓、黄粉虫等,也可添加适量的蛙类 配合饲料。
疾病防治
定期检查种蛙健康状况,及时发现和 治疗疾病,防止疾病传播。
种蛙繁殖
01
03
繁殖季节
03 养殖环境
应选择安静、远离污染源和人类活动的地方,以 保证林蛙生长环境的安静和卫生。
养殖池设计
01 养殖池大小
根据养殖规模和林蛙生长需求设计养殖池大小, 一般以10-20平方米为宜。
02 养殖池深度
根据林蛙生长阶段和习性设计养殖池深度,一般 以1-1.5米为宜。
03 养殖池形状
养殖池形状以长方形或圆形为宜,有利于林蛙活 动和生长。
蝌蚪的营养需求。
人工饲料
使用专门为蝌蚪配制的饲料,确保 饲料营养均衡,避免使用劣质饲料 。
投喂管理
根据蝌蚪生长阶段和摄食习惯,合 理安排投喂时间和投喂量,避免过 量或不足。
04
成蛙养殖
成蛙养殖池管理
养殖池选址
选择安静、避风、向阳、近水源 的地方,利于成蛙生长和繁殖。
养殖池规格
养殖池大小适中,一般以20-30 平方米为宜,水深1-1.5米,保
体质健壮
林蛙的养殖方法及注意事项
林蛙的养殖方法及注意事项摘要:林蛙是一种独特的养殖对象,它们具有高纪律性和适应性强的特点。
本文介绍了林蛙的养殖方法及注意事项,包括养殖环境的设定、饲养管理的要点以及常见问题的解决方法。
通过良好的养殖技巧和科学的养殖管理,可以提高林蛙的生长率和繁殖成功率,进而获得更高的经济效益。
正文:一、养殖环境的设定林蛙生活在比较特殊的环境中,因此在养殖过程中,对养殖环境的设定是非常重要的。
1. 温度和湿度:林蛙对温湿度要求较高,合适的温度为25℃至28℃,合适的湿度为60%至80%。
在养殖场中,可以设置温湿度调节器来控制养殖环境,保持恒定的温湿度。
2. 照明:林蛙偏爱暗淡的环境,因此在养殖空间中使用柔和的照明设备,并控制照明时间为每天6到8小时。
3. 水质:林蛙喜欢清澈的水质,建议使用过滤装置进行水质净化,保持水质清洁并控制水深在10至15厘米之间。
4. 掩体和栖息地:林蛙需要有适合的栖息地,可以放置树枝、岩石等供其隐藏。
此外,也可以设置隔板来划分养殖区域,使它们有个人空间。
二、饲养管理的要点1. 饲料:林蛙以昆虫和蛋白质为主食,可使用蛆虫、果蚁和杂虫等为其提供养分。
在喂食过程中,可以将食物喷洒水分后再喂给林蛙,以增加食物的湿度。
2. 喂食时间和频率:林蛙喜欢在夜间捕食,因此最好在晚上喂食。
喂食的频率一般为每周3至4次,每次保持适量,避免饥饿或过饱。
3. 饮水供应:林蛙需要长时间的浸水,因此需要提供充足的饮水源。
可以准备适量的扁底容器,放置于栖息地中,并及时补充新鲜的水。
三、常见问题的解决方法1. 疾病防治:林蛙容易感染真菌病和细菌感染等疾病。
可以使用药物进行预防和治疗,并保持养殖环境的清洁卫生。
2. 繁殖问题:林蛙的繁殖较为困难,需要模拟它们自然的繁殖环境,例如: 提供合适的产卵场所和温暖湿润的孵化条件。
3. 与其他生物的共生:林蛙有时会受到其他生物的威胁,特别是食肉动物。
可以设置隔离网或屏障来保护林蛙,避免与其他生物的直接接触。
林蛙的饲养管理技术大全
林蛙的饲养管理技术大全林蛙是一种经济价值极高的两栖动物,又是一种著名的滋补保健食品。
林蛙是食、药两用的珍贵蛙种,具有明显的润肺养阴、补肾益精、补脑益智等功能,是男女皆宜的保健品。
1.清池消毒蝌蚪池在放养之前,要严格做好清池消毒工作。
将蝌蚪池放干水,清整干净,清除杂草、垃圾、石块、池周附生物等,要防止蝌蚪逃跑及防池漏水。
消毒可使用10%的生石灰全池泼洒,杀死池水及池泥中的水生植物及鱼类、水蛇等。
消毒后需要15天时间,待生石灰药效散失后重新注入新水才能放养蝌蚪。
2.放养密度刚孵出蝌蚪,放养密度可大一些,每平方米水面入养2500尾左右,随着蝌蚪生长发育,个体增大,在孵化后的第10天、第20天、第30 天进行分级饲养,逐渐使饲养密度降至每平方米500~100尾。
以后的密度为:刚变态的幼蛙100只每平方米,幼蛙50只每平方米,成蛙20 只每平方米,种蛙1组(即4雌1雄)每平方米。
3.饲料和投喂刚开食的小蝌蚪先以卵胶膜为其提供营养,之后就会采食其它食物。
孵化后5天即投食豆饼,也可放玉米面、糠麸加工的混合饲料和少量动物性食品,如肉屑、鱼粉等。
每亩水面每天可投放1kg混合饲料,也要投喂少量蔬菜、各种野菜和切碎的青草,以池内不空缺饲料为度。
如果饲料不足,蝌蚪之间会出现自相残杀现象。
蝌蚪孵出后3天开始投喂饲料,等一周后每3天喂1次,以后逐渐增至每天投喂一次。
在蝌蚪生长初期动物性饲料比例应高一些,孵化后的20~30天,蝌蚪生长发育加快,食量不断增加,应注意增加投料次数,也可适当增加清饲料的用量。
各时期投喂的饲料量视蝌蚪的来食情况而定,要充分满足需要,应以采。
林蛙的管理方法
林蛙的管理方法林蛙的活动及采食时间主要集中于早晨的4~8时和黄昏的16~20时。
阴雨天林蛙活跃,活动量大,活动和采食时间相对延长。
因此,诱虫和补充人工饲料应选择在林蛙活动旺盛期进行。
1.蝌蚪的饲养管理蝌蚪的放养密度要合理,并随时进行调整,一般蝌蚪期的饲养密度平均每平方米不超过2000只。
蝌蚪饲养池中的蝌蚪应力求整齐,日龄大致相同,避免出现大吃小现象。
需要对蝌蚪进行转移时,要借助于尼龙网捞取,用水桶运送,动作要轻而快,以免引起蝌蚪死亡。
人工繁殖并饲养的林蛙蝌蚪数量大且密度大,在其生长发育过程中需要充足的饵料,以保证其成活率并能达到一定的体重。
1~7日龄的蝌蚪一般不投料。
8~14日龄的蝌蚪每万只投放动物性饲料(鱼粉或肉屑)250克,豆腐或细豆渣250克。
15~35日龄的蝌蚪每万只饲喂公式是:(动物性饲料250克)+玉米面250克乘以饲喂次数。
阴雨天停止喂食。
36~50日龄的蝌蚪进入变态期(以出现前肢为标志),此期应减少饲料投喂量及投喂次数,至停止饲喂。
51~60日龄,幼蛙由水中上岸采食,开始吃些微小昆虫。
此项可投放少许人工饲料如黄粉虫、蚯蚓等。
池水要注意水质和水温,要保证有充足的水流灌入蝌蚪饲养池。
当发现饲养池中有较多蝌蚪的头露出水面时,可推断池水缺氧,要及时向池内注入新水,替换池内废水。
池水不能超过24℃,若温度高,可以注入新水以降温,使池水温度低于24℃。
2.变态期的管理当蝌蚪生长到35天以后,进入变态期,这时应在池边放树枝,供幼蛙上岸栖息。
蝌蚪经过40多天生长,50天后变成幼蛙,由水中转到陆地生活,并开始采食一些微小昆虫。
60日龄以后,幼蛙全部上山,开始林中生活。
变态期要加强管理,禁止闲杂人员进入,并要防止畜禽、鼠类、蛇类及其它野生动物的危害。
进入变态期后,要适当地疏散,防止变态幼蛙在繁殖场附近密度过大,造成食物等生活条件无法满足而大批死亡。
其方法是在蝌蚪开始变态时,用网捞取置于水桶(桶中放水)中,迅速转运至变态池。
林蛙养殖方案
林蛙养殖方案
林蛙养殖是一种高效、环保的养殖方法,以下是一个林蛙养殖方案的基本步骤:
1. 选址:选择适宜的区域进行林蛙养殖。
林蛙需要湿润的环境,一般选择离水源较近的地方。
2. 环境准备:在选定的地区,搭建适合林蛙生长的养殖环境。
可以建造水池或塑料池,用于养殖林蛙。
3. 种蛙选购:根据需要和市场需求,选择适合养殖的林蛙种类,并从正规的养殖基地或养殖户购买。
4. 养殖管理:对林蛙进行日常管理,如定期投喂适量的饲料,清理养殖环境等。
同时,控制水质、湿度和温度等因素,以保证林蛙的健康生长。
5. 防病防虫:定期进行病虫害防治工作,如消毒、清洁和防虫等,以保证林蛙的健康。
6. 市场销售:林蛙适合作为高蛋白食品或药材销售,可以选择与相关企业或商家合作,进行销售。
总之,林蛙养殖需要有一定的养殖技巧和经验,同时也需要关注市场需求和环境的变化,以保证养殖的效益和持续性。
林蛙养殖条件和方法
林蛙养殖条件和方法林蛙是一种常见的水生两栖动物,其养殖逐渐成为一种新兴的养殖业。
林蛙的养殖条件和方法对于提高养殖效益和保障蛙类健康非常重要。
下面将介绍林蛙的养殖条件和方法。
一、养殖环境1.水质条件:林蛙适宜生活在清澈、无污染的水质环境中。
水质的PH值应保持在6.5-7.5之间,水温保持在20-30摄氏度之间。
此外,水质中的溶解氧含量也是关键,应保持在5-7毫克/升。
2.养殖池塘:林蛙养殖池塘的选址应远离工业污染和农药污染区域,同时也要避免选择过于阴暗或过于开阔的地方。
池塘应具备良好的排水能力和防渗性能,避免因为积水过多或渗漏导致蛙类生活环境恶化。
3.水生植被:林蛙喜欢栖息在水生植被丰富的环境中,所以在养殖池塘中适当添加一些水生植物是有益的。
水生植物不仅能提供蛙类栖息的场所,还能吸收一部分废物,净化水质。
二、养殖管理1.种苗选购:养殖林蛙的首要条件就是选购健康的种苗。
种苗的体型要健壮,皮肤光滑无损伤,眼睛清澈明亮,肛门周围无肿胀等异常现象。
2.合理密度:林蛙养殖密度的选择要根据养殖池塘的面积和水质条件来确定。
一般情况下,每亩养殖面积可放养2000-3000只林蛙。
3.饲料供给:林蛙的饲料主要包括活饵和人工饲料。
活饵可以选择小鱼、虾、蚯蚓等,人工饲料则可以选择蛙用颗粒饲料。
饲料的投喂量要根据蛙类的生长发育情况和水质条件进行调整,避免过多或过少。
4.水质管理:定期检测和调整养殖池塘的水质是保障林蛙健康的重要措施。
及时清理池塘底部的淤泥和残渣,避免水质积累过多废物。
如果水质出现异常,如PH值偏高或偏低,应及时采取措施进行调整。
5.疾病防治:林蛙养殖过程中,可能会出现一些常见的疾病,如红腿病、白点病等。
对于这些疾病的防治,可以采取隔离病蛙、清洁池塘、合理饲养和定期检查等方法进行预防和控制。
三、养殖技巧1.合理投饲:根据林蛙的饮食特点,可以采取定时定量投喂的方式,避免过度饲养或饥饿。
在投喂时要注意将饲料均匀撒开,避免出现食物过于集中或过于分散的情况。
林蛙怎么养殖
林蛙怎么养殖引言林蛙是一种生活在热带和亚热带地区的青蛙,因其独特的外表和可爱的叫声而受到人们的喜爱。
在近年来,林蛙养殖逐渐成为一种流行的业余养殖项目。
本文将介绍林蛙的养殖方法,包括养殖场所、饲养环境、饲料和养殖管理等方面的内容。
养殖场所选择林蛙需要一个舒适、湿润的生活环境才能正常生长和繁殖。
养殖者可以选择室内或室外环境来建立林蛙的养殖场所。
•室内养殖场所:室内养殖场所相对稳定,容易控制环境参数。
可以通过加湿器或喷雾器来保持适宜的湿度。
场所的温度控制在25-30摄氏度最适合林蛙的生长。
•室外养殖场所:室外养殖场所需要更多的空间,但充足的阳光和新鲜空气对林蛙的生长非常有益。
建立一个沉水池或塑料池作为林蛙的栖息地,并提供合适的遮荫以防止过度曝晒。
饲养环境搭建林蛙需要一个湿润的环境来模拟其天然栖息地。
以下是一些重要的环境因素需要注意:•水质:林蛙需要清洁的水质来生活。
保持水龄新鲜,定期更换水源,以避免水质污染。
•湿度:确保养殖场所的湿度维持在50%以上。
使用喷雾器或加湿器来保持湿度恒定。
•栖息地:在养殖场所提供足够的沉水植物和良好的遮蔽以提供林蛙的栖息地。
•飞虫防治:林蛙的主要食物是昆虫,因此需要定期进行飞虫防治,例如使用黄板或化学捕蝇器。
饲料选择林蛙属于肉食性动物,主要以昆虫和小型无脊椎动物为食。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林蛙饲料选择:•小型昆虫:例如蚊蝇、蟋蟀、蛇尾蝎等。
•蠕虫:例如蚯蚓、蚂蚱。
•幼虫:例如蝌蚪。
饲养者可以选择市场上已经加工好的昆虫食物,也可以自己捕捉野生昆虫作为食物。
养殖管理林蛙的养殖管理是确保其正常生长和繁殖的关键。
以下是一些重要的管理事项需要注意:•定期检查:定期检查林蛙的健康状况和环境条件,如体态、食欲、水质等。
•饲料管理:根据林蛙的年龄和生长阶段,提供适量的饲料,并确保饲料新鲜。
•温度控制:保持养殖场所的温度在适宜的范围内,以促进林蛙的正常生长。
•饲养容量控制:控制饲养数量,以避免过度拥挤影响林蛙的生长和健康。
林蛙的养殖方法与注意事项
林蛙的养殖方法与注意事项摘要:林蛙,又称为白蛙,是一种常见的养殖动物,具有一定的经济价值和生态意义。
本文主要介绍了林蛙的养殖方法和注意事项,包括饲养环境、饮食管理、疾病防控等方面的内容。
了解这些养殖方法和注意事项,有助于从事林蛙养殖工作的朋友提高养殖效益,并减少养殖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正文:一、饲养环境1. 水质管理:林蛙适应性强,对水质要求较低。
然而,水质清洁、新鲜仍然是保证其健康生长的重要环境因素。
饲养场所应保持干净卫生,定期更换水源。
2. 温度控制:林蛙适合在温暧湿润的环境下生长。
理想的温度范围是20℃-25℃,过高或过低的温度都会影响蛙的正常生长发育。
3. 适宜的光照:林蛙喜欢较暗的养殖环境,过强的光线可能导致蛙类的厌食和压力反应。
在养殖过程中,可以使用柔和的光照,降低光照强度。
二、饮食管理1. 合理的饲料配比:林蛙主要以昆虫为食,如蚯蚓、蝗虫、蛐蛐等。
在饲养过程中,要根据不同生长阶段和体重变化合理调整饲料种类和喂养量,确保其营养需求的平衡。
2. 饲养计划的制定:建议制定一套完整的饲养计划,对林蛙的饲料和喂食时间进行科学合理的规划。
规律的饲养习惯有助于蛙类的生长和发育。
3. 检查食物质量:为了避免给蛙类带来疾病或感染,必须检查所供应的饲料质量和卫生状况。
选择新鲜、无污染的饲料,定期检查购买来源,确保饲料的质量安全。
三、疾病防控1. 养殖场所的卫生管理:定期清理饲养场所的污物,保持环境干燥清洁,以减少疾病的传播。
同时,要隔离新引进的蛙类,避免可能带来的传染病。
2. 疾病早期识别和预防:及时观察林蛙的行为表现、饮食状况等指标,发现异常及时处理。
对于疾病的防控,可以使用预防性药物或接种疫苗,但要在专业指导下进行。
3. 合理的养殖密度:合理控制林蛙的饲养密度,避免过度拥挤,以减少疾病的传播和发生。
四、其他注意事项1. 合理选择养殖品种:根据市场需求和自身条件,选择适合当地养殖的林蛙品种。
了解并关注市场行情,及时调整品种选择,提高养殖效益。
林蛙的养殖方法和注意事项
林蛙的养殖方法和注意事项摘要:林蛙的养殖方法和注意事项是指在养殖林蛙时需要关注的一些方法和事项,包括饲养环境、饲料管理、疾病预防等方面。
本文通过对于林蛙的生态习性和养殖需求的分析,提供了一些常用且有效的养殖方法和注意事项,并给出了相关的建议和解决方案,希望能够对有意从事林蛙养殖的人们有所帮助。
正文:引言林蛙是一种适应性广泛,喜欢栖息在湿润环境下生活的爬行动物。
其需求的饲养环境和注意事项对于提高养殖效果至关重要。
本文将介绍林蛙的养殖方法和注意事项,希望对林蛙养殖爱好者有所帮助。
1. 养殖环境选择林蛙的养殖环境选择直接影响到养殖的成败。
首先要选择合适的温度和湿度。
林蛙喜欢在湿润的环境中活动,所以养殖场所要保持一定的湿度,并且保持较高的温度,一般在25℃~28℃之间为宜。
其次要保证空气流通,以维持充足的氧气供应和排除污浊空气。
2. 饲料管理林蛙是肉食动物,主要以昆虫、节肢动物及小型爬行动物为食。
在养殖过程中,可以使用一些常见的饲料,如蝇幼虫、蟋蟀、蚓虫等,也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适量添加鸟蛋或肉类制品等。
3. 关注健康状况防止疾病是林蛙养殖中非常重要的一环。
定期观察林蛙的健康状况,并及时发现异常现象,进行适当的处理。
对于常见的疾病,如传染性疾病、消化系统疾病等,可以请专业兽医进行诊断和治疗。
此外,定期清理饲养环境,防止因脏乱引起疾病患病。
4. 繁殖与繁育林蛙具有较强的繁殖能力,在养殖中应重视繁殖工作。
优质种蛙的选取可以提高繁殖后代的质量。
在蛙卵孵化期,适宜的温度和湿度条件对蛙卵的孵化有着决定性的作用。
在幼蛙的养殖过程中,要注意幼蛙的饲养环境,提供适宜的温度和湿度,合理的饲料,以促进其成长和发育。
5. 注意环境保护在进行林蛙养殖的同时,也要关注和保护自然环境。
林蛙是一种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环境维护和平衡具有一定作用。
在养殖林蛙的过程中,要注意不对外界环境造成过多的破坏,并密切关注相关环保政策和法规。
结论通过对林蛙养殖方法和注意事项的介绍,我们可以看出,林蛙的养殖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需要我们关注许多因素。
林蛙的养殖技术
林蛙的养殖技术需要了解林蛙的两栖性、食性、繁殖习性、只有满足它们的习性才能养殖成功。
1.两栖性林蛙是典型的水陆两栖性动物,在其生长发育过程中,蝌蚪期和冬眠期在水中生活,而变态后的幼、成蛙的活动期在陆地生活,两栖生活的时间分别为6个月左右。
林蛙每年春天完成冬眠和生殖休眠以后,沿着溪流沟谷附近的潮湿植物带上山,开始营完全的陆地生活。
林蛙对栖息的森林类型有一定选择,喜栖在林内郁敝度大、枯枝落叶多、空气湿润的植被环境,如阔叶林或针阔混交林,林内有高大的乔木,中层灌木和低层蒿草的三层植被遮阴。
林蛙不喜息在针叶林内,特别是落叶枯林下。
林蛙对山林的方向也有一定选择,春季气温低,林蛙喜欢在温度较高的南坡活动;盛夏时节林蛙喜欢在山林的北坡活动。
林蛙在林中活动有一定范围,一般以越冬和产卵地为中心,向外1-2公里距离,否则林蛙找不到适合的越冬场所而死亡。
林蛙一般不越过山顶,但对低矮山岗也能越过。
林蛙在水中产卵,对产卵场所有一定选择,主要选择水层浅、水面小的静水区产卵。
产卵场地多是泥质水域,有石块、植物茎秆等残杂物,水质呈微酸性或中性,pH值为5.5-7.0。
蝌蚪期完全生活在水中,林蛙在5℃时开始产卵,蛙卵在水中受精、孵化并发育成幼蛙。
林蛙产卵的最适温度为8-10℃。
水中的溶氧量多少对蝌蚪和成蛙越冬的影响很大,水中溶氧量不足会使大量蝌蚪及越冬蛙死亡,水深是影响林蛙越冬成活率的关健因素。
当气温降到5-10℃时,林蛙开始下山入水冬眠,气温继续下降,水温降到3℃-5℃时,林蛙向深水域转移,进入长达4-5个月的深度休眠阶段。
林蛙越冬水深要在1-2米,在冰下有较深的流动水,才能安全越冬。
2、食性林蛙在蝌蚪期是杂食性,以植物性食物为主,在水中取食。
成蛙广食性,以昆虫的活体为主要食物,其次是蛛形纲、多足纲及软体动物。
幼蛙与成蛙的食物种类无大差别,幼蛙只能捕食小的昆虫。
由于蛙的极端近视,只能捕捉管近距离出现的活的动物性食物,而不能吃死的或不活动的食物。
林蛙的养殖
林蛙的养殖1. 引言林蛙,又称林蛙鼩,是一种生活在林地中的小型两栖动物。
由于其可爱的外观和独特的叫声,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养殖林蛙作为宠物或者观赏动物。
本文将介绍林蛙的养殖方法,包括合适的栖息地、饲养管理和繁殖技巧等。
2. 合适的栖息地林蛙适宜生活在温暖潮湿的环境中,因此在养殖林蛙时需要提供适宜的栖息环境。
以下是为林蛙准备合适栖息地的要点:•水源:林蛙需要充足的水源供应。
可以利用小型池塘或者水槽来供给蛙类足够的水量。
•栖息地:林蛙适合生活在草丛、花坛或者石缝等地方。
可以为林蛙提供腐叶、湿泥土和树枝等自然材料来营造合适的栖息环境。
•温度和湿度:林蛙适宜生活在28-30℃的温暖环境中,并且需要相对较高的湿度(80-90%)。
可以使用加热灯和雾化设备来调节栖息地的温湿度。
3. 饲养管理良好的饲养管理对林蛙的健康和生长至关重要。
下面是一些饲养管理的要点:•饲料选择:林蛙主要以昆虫为食,包括蚊子、蟋蟀、蚂蚱等。
可以在宠物商店购买标准的昆虫食品,也可以在家庭菜园里自行培育昆虫。
•饲喂频率:林蛙需要每天饲喂一次,但不要过量,以免导致消化问题。
每次喂食的量应根据蛙龄和体型来确定。
•营养补充:为了确保林蛙的健康,可以向食物中添加适量的维生素和矿物质补充剂。
可以咨询兽医或者宠物饲养专家来获取更详细的建议。
•定期清洁:保持林蛙的栖息环境清洁是必要的。
定期清理废物和更换水源可以减少病菌的滋生。
4. 繁殖技巧养殖林蛙最有趣的部分之一是观察它们繁殖的过程。
以下是林蛙的繁殖技巧:•繁殖环境:林蛙的繁殖环境需要模拟它们在自然环境中的繁殖条件。
提供充足的水源和栖息环境,增加温湿度和日照时间可能有助于促进繁殖。
•繁殖行为:林蛙会通过鸣叫和肢体动作来吸引雌蛙的注意,并邀请其前来产卵。
观察并了解林蛙的典型繁殖行为是十分有益的。
•产卵和孵化:雌蛙会在适宜的环境中产卵,一般是在水面上借助水草或者植物。
卵通常会在几周内孵化成蝌蚪,然后需要提供适宜的水生环境和饲料供应来照顾蝌蚪的生长。
林蛙养殖好时机,林蛙养殖技术详解
林蛙养殖好时机,林蛙养殖技术详解雪蛤大家都不陌生,但是你知道雪蛤就是林蛙吗?林蛙可以药用、保健和食用,还有滋阴润肺的功效,野生的林蛙遭到了大量捕捞,但是市场需求却日渐增大,人工养殖林蛙原来越多,下面专业人士就来给大家介绍林蛙养殖技术。
一、养殖场建造人工饲养林蛙有放养与圈养两种方法。
放养法为半野生半家养,即人工繁殖幼蛙,然后放养于一定面积的森林中生活。
圈养法是用围墙把林蛙控制在一定范围内进行饲养。
1、放养场的选建放养场宜选择河沟的两山间,有水源的山林里。
小溪水量不宜过大,也不宜太小,以宽1—1.5米,深30—50厘米为宜,或者有四季流水不断暖泉,以及冬季不能冻干涸的沟塘。
修建的繁殖场池,由产卵池、孵化池、蝌蚪饲养池及变态池组成。
产卵池选择山间河流或暖泉附近,地势平坦,水源充足,土质以保水性能好的黄土为宜,总面积一般每亩投放以1000对左右,每个产卵池20—40平方米,池型视地形而定。
水深30—40厘米为宜。
孵化池应修在繁殖池场水源的中、下游水温较高处,面积不宜过大,4米X6米的长方形为好,水深50厘米左右。
饲养池用于饲养蝌蚪,面积20—30平方米,深40—50厘米,入水中及出水口要设在池子的同一侧,并用石块或塑料薄膜加固,防止被水冲塌。
为防止池中断水,可在水池中间或边缘修上安全坑,深度为30厘米,上口直径50厘米,呈锅底形或半圆形,坑内铺上塑料薄膜,用石头压上,防止浮起冲走,一旦池中供水中断,蝌蚪可集中到安全坑内,避免因缺水而干死。
变态池是放养进入变态期的蝌蚪,修在放养池地里,池型及面积同饲养池。
2、圈养场的选建一般选择气候冷凉潮湿,有森林、平地、坡地、河流,环境安静处。
饲养圈的大小,视饲养量而定,陆地面积每平方米大约容纳10只成蛙或5000只蝌蚪。
围墙一般用砖、铁丝网、塑料薄膜或木板修建,墙向内倾斜以70度为宜,高1.2—1.5米,墙基深50厘米。
二、饲养方法人工养殖的关键是选择种蛙。
一般选择体形大,体况健壮,无损伤,体背有“人”字型黑斑,腹部呈红、黄色,背部呈黑褐色,3—4龄的中国林蛙作种。
林蛙的养殖技术
林蛙的养殖技术林蛙肉质细嫩,鲜美可口,营养丰富,从雌性体内提取的林蛙油具有润肺养阴、补肾益精、补脑益智、提高人体免疫能力、美容养颜、抗衰老等独特功效。
因此特别受到人们的喜爱,那么林蛙应该怎么样养殖呢。
在养殖林蛙的同时我们需要注意什么问题呢。
接下大家就跟小编一起学习学习林蛙的养殖技术吧。
林蛙养殖技术林蛙对温湿度的要求在东北,林蛙的整个冬眠时间有5个多月,在漫长的冬眠期内,林蛙机体将秋天贮存的营养逐步转化并贮存到卵泡内,为蛙卵的发育和蝌蚪生长初期提供营养,自然情况下在冰层下越冬的温度约1~3℃。
从产卵到变态,温度从冰雪融化到28℃之间都能发生生命过程,但28℃是最高极限温度。
而在陆地生长阶段,年降雨量平均在600~1300毫米,平均气温在3.5~4℃,夏季林下相对湿度在80%以上,地表温度不能超过32℃,土壤表面相对湿度保持在85%~95%最佳。
林蛙的食物林蛙不同的生长阶段对食物要求不同。
蝌蚪时期,以浮游生物为食,在人工管理时,也可补喂蛋黄、动物血、鱼粉、豆渣和植物性饵料。
变态前后到幼蛙,以大型甲壳类、软体动物、水生昆虫等为食,包括圆形跳虫科、菱蝗科、粉虱科、蚁科、小甲虫类、小菱蝗、短星翅蝗虫、黑背蝗若虫以及微型甲虫如孤甲、跳甲、小步甲等。
在陆地上的蛙,主要捕食森林内的昆虫、软体动物、环形动物等,如叶蝉、蜡蝉、蝗虫、蟋蟀、蝼蛄、金龟子、鳞翅类、蝇蚊、蚯蚓等。
林蛙的养殖方式养蛙方式大体上分为“封沟式养蛙”和“集约式养蛙”两大类。
二者的主要不同处表现在林蛙的陆地生活阶段上。
封沟式养蛙就是充分利用自然环境条件,结合林蛙的自然生长,加强人工管护的一种养殖模式。
吉林省从1986年起大力推广封沟式养蛙模式,技术成熟,已被广泛采用。
而集约式养蛙则是把林蛙圈定在一定范围内,实行不同程度的高密度仿生态饲养,食物来源全部或部分靠人工饲喂动物蛋白饵料。
分半封闭、全封闭等多种方式。
有很多专家学者及有识之士一直在研究和探索这种养殖模式,偶有成功的典型,但在技术上仍有待于进一步完善,暂不到全面推广阶段。
林蛙的具体养殖技术
林蛙的具体养殖技术
下面给大家介绍的是林蛙的养殖技术,从林蛙蝌蚪的养殖,养蛙厂的建设以及饲养林蛙所需的饲料等方面全面的介绍林蛙养殖的技术。
希望能够给大家带来帮助。
成蛙期吃些什么饲料?如在养蛙场(池)内设置几盏灯,夜间开灯后,就可将远处的蚊蝇等昆虫引过来。
这几乎就不需人工喂多少饲料,也可人工繁殖蛆虫或黄粉虫喂养。
一、蛙场选址:
可在房前屋后,院子选择平整的地面做养蛙场,附近有地下水、河水、池水,土质黑土、黄土均可。
二、蝌蚪池的修建:
在蛙场中选择一处地势平整,容易排水的地方建蝌蚪池。
首先将要建蝌蚪池地方的地面用土垫高15-20厘米,以便抬高地面利于排水,然
后将池的四周用土堆成土坝,土坝高度在30厘米左右,再将池中及土
坝上的小石子等杂物拣干净,以防弄坏塑料布,将两层或三层比较结实的塑料布铺到蝌蚪池上,将塑料布的四边用土压实,在塑料布上面放水,水深20-30厘米,这样蝌蚪池就建成了。
当然,蝌蚪池的宽度最好不
要超过2米。
这样利于将池中脏水换掉。
面积的大小要根据引进种蛙的数量而定。
一般100对种蛙有10-15平方的蝌蚪池即可。
三、蝌蚪期的喂养:
蝌蚪孵出后,首先吃包卵的卵膜,卵膜吃7-10天,吃完后再开始吃饵料,一般将7份玉米面和3份豆粉混合加入适量的水,煮熟后呈稍干状喂蝌蚪即可。
喂的时候将饵料直接投放到水中即可。
四、幼蛙及成蛙的喂养:
蝌蚪经过50天左右的喂养就变成幼蛙,登陆上岸,变成幼蛙以后就
要吃小虫,蚊蝇、黄粉虫、蝇蛆等。
只要温度适宜,小蛙就开始活动捕。
林蛙的养殖管理技术
林蛙的养殖管理技术林蛙是一种蛙种,在我国北方有着广泛的分布范围,林蛙是一种集食用、药用两者为一体的纯天然食品。
其药用价值极高,并且林蛙提取的林蛙油是一种非常珍贵的食品,在我国非常受欢迎,有着强精壮阳、滋肾补肝等功效。
那么养殖林蛙该怎么管理呢?下面我就为大家带来了林蛙的养殖管理技术,一起来看看吧!1、及时遮阳林蛙是一种两栖动物,皮肤的保温保湿能力不强,并且林蛙的有一部分呼吸是以皮肤为主。
如果林蛙长时间处在太阳直射的环境下,其水分蒸发的速度就会大大增加,导致体温受到影响而迅速上升,极易脱水。
导致皮肤呼吸功能受阻,并且皮肤中的粘液还会因为紫外线的照射而逐渐变干。
使林蛙的呼吸受阻,降低皮肤的保护能力,引发各种疾病。
因此在养殖的时候要建立好遮阳棚,提高保温保湿性,还能为林蛙提供天然昆虫,有利于林蛙的生长。
2、防雨设施在夏季高温干旱的环境下,林蛙会为了降温而聚集在潮湿的环境中,并且喜欢淋雨。
但是林蛙如果长时间淋雨的话,对其生长是非常不利的,会提高林蛙的死亡率。
特别是在大雨天的时候,幼蛙的死亡率是最高的,主要是由于雨水不干净。
因此我们除了要建立遮阳设施之外,还要保证林蛙有安全不遇雨的进食场所,防止林蛙淋雨死亡。
在搭建防雨设施的时候可与遮阳设备灵活结合。
3、温度调整林蛙的体温是不断变化的,没有调整好养殖温度的话会对林蛙的生长造成很大的阻碍。
过高过低都会影响林蛙的生长发育,温度低于14度的时候,林蛙的食欲下降,长速变慢,超过32度的时候林蛙的新陈代谢功能紊乱,死亡率上升。
因此我们在养殖的时候一定要调整好温度,林蛙最适宜的生长温度在23度左右。
且我们每天都需要对林蛙检测温度,通过遮阳通风等工作调整温度,防止林蛙产生不良反应。
4、保持湿度刚刚也说了,林蛙的皮肤保湿能力不是很高,因此我们在养殖中还要做好保湿工作。
林蛙对湿度的要求会随着生长阶段的改变而有所不同。
例如在幼蛙变态期的时候,其湿度要保持在88%左右,两个月内的幼蛙要将湿度控制在81%左右,然后将湿度降低至75%左右。
林蛙养殖技术药用价值
林蛙养殖技术药用价值一、种蛙的选择模拟野生环境进行林蛙的养殖,要求种蛙的品种纯正,雌雄比例均衡(1∶1),蛙龄以2~4龄为好、体型大且具有较高的活跃度。
可在林蛙的产区捕捉野生林蛙作为养殖的种源,经过选优去劣,对一些较次的林蛙个体予以淘汰。
二、养殖场地的选择及建设林蛙养殖场地要求水源、空气、土壤均没有污染,且周边无噪声源,地势稍有坡度,以便于排水,确保场地内不积水。
地势低洼的位置不适合进行林蛙的养殖。
养殖场地内土质类型最好选择有较好渗水效果的沙壤土,确保大雨后雨水可以及时排走。
场地周边有充足的水源条件,包括天然溪流、井水、池塘水、自来水等,要求水源清澈、水质优良。
养殖场地选择好后即可进行建设,包括晒水池(用于提前准备林蛙饲养阶段需要的温度适宜、水量充足的水)、蝌蚪孵化饲养池(长、宽、高分别在4米、2米、0.5米左右,林蛙卵团的投放量为每平方米1~2团)、变态池(在蛙圈之间的中央区域设置,每个蛙圈均需要10平方米变态池1个,要求有排水、供水的管道,管道口处用网罩等密封住,每个变态池蝌蚪的投入量一般约2万尾)、越冬池(面积宜大,对于永久性越冬池,深度约1.2米,宽在3~4米,具体长度结合实际情况而定,池壁高 1.2米、宽50厘米,底部铺上水泥、沙石等)、饲料繁育室(饲养场地内空闲的屋子可作为饲料繁育室,黄粉虫的饲养密度为每平方米房间15~20 盘)、饲养圈(长、宽、高分别为15米、8米、1.3米)等。
场地内可种植南瓜、葡萄等遮阴植物,并在围墙处堆放破瓦乱石等,为林蛙栖息、繁殖、捕食等提供便利。
三、蝌蚪的养殖蝌蚪孵化之前的2周左右,将蝌蚪饲养池的杂物、垃圾等清理干净并选择漂白粉(用量45克/公顷左右)、生石灰(450千克/公顷左右)等进行消毒处理。
当药剂的毒性逐渐减弱、消失后即可进行蝌蚪的养殖。
孵化后6~10日龄的蝌蚪,用蛋黄水进行饲喂,控制在每万只蝌蚪蛋黄用量1个左右。
对于孵化后10~20日龄的蝌蚪,可选择经过煮熟处理的玉米糊以及复合饵料等进行投喂,投喂量为每日2次,每次投喂量控制在1~2小时吃完即可。
林蛙各阶段饲养管理要点
林蛙各阶段饲养管理要点引言林蛙是一种常见的观赏类两栖动物,其可爱的外貌和独特的叫声受到了许多人的喜爱。
为了确保林蛙能够健康成长并提供良好的生活环境,我们需要对其进行适当的饲养管理。
本文将详细介绍林蛙各个阶段的饲养管理要点。
1. 饲养前准备在开始饲养林蛙之前,我们需要做一些准备工作,以确保提供一个适合它们生活的环境。
1.1 准备合适的栖息地林蛙需要一个湿度适宜、温度稳定且有足够隐私的栖息地。
可以使用玻璃或塑料制成的容器作为栖息地,容器大小应根据林蛙数量和体型而定。
1.2 提供合适的底材选择合适的底材可以帮助保持湿度和清洁栖息地。
常见的底材包括泥土、落叶、植物碎屑等,这些底材可以模拟林蛙在野外的自然环境。
1.3 提供合适的水源林蛙需要一个清洁、新鲜的水源来饮水和洗澡。
可以使用浅盘或小水池作为水源,但要确保水的深度适合林蛙的大小。
1.4 准备合适的食物林蛙是肉食性动物,主要以昆虫为食。
在饲养前,我们需要准备一些适合林蛙食用的昆虫,如小蝌蚪、果蝇等。
2. 孵化期管理孵化期是林蛙从卵到幼虫的过程,需要特殊的管理措施来确保孵化成功。
2.1 温度控制在孵化期间,温度对于幼虫的成长至关重要。
我们需要保持孵化箱内的温度在24-28摄氏度之间,并使用加热器或恒温箱来维持恒定温度。
2.2 湿度控制湿度也是孵化成功的关键因素之一。
为了提供足够的湿度,我们可以在孵化箱内放置一些湿润的纸张或湿海绵,并定期喷水以增加湿度。
2.3 提供适当的光照在孵化期间,我们需要为幼虫提供适当的光照。
可以使用日光灯或紫外线灯来模拟自然光照条件。
2.4 定期清洁在孵化期间,我们需要定期清洁孵化箱,以防止细菌和霉菌滋生。
可以使用温水和无香味的清洁剂轻柔地清洁孵化箱。
3. 幼虫期管理幼虫期是林蛙从孵化到变态的过程,需要提供合适的饲料和环境。
3.1 提供足够食物在幼虫期间,林蛙需要大量的食物来支持其生长和发育。
我们可以给幼虫提供一些适合其口径大小的小昆虫,如小蝌蚪、小果蝇等。
全人工林蛙养殖技术大全
全人工林蛙养殖技术大全林蛙,是一种易危物种,也是我国著名的药用经济蛙种。
同时在滋补和美容方面价值也特别高。
现随着人民对营养观念的转变以及对健康长寿药物的重视,林蛙油市场容量较大,林蛙的养殖发展前景广阔,所以现在出现很多的全人工养殖,但因养殖难得大,成功少,失败多,在此提醒养殖林蛙的人要谨慎行事,避免不必要的损失,那我们该如何做好林蛙养殖呢?一、养林蛙殖场的选择林蛙对养殖环境要求非常高,建议选择在森林茂密、水源充足的地方,要保证水质清洁、不带病原生物、无污染和无有毒物质;土质没有污染,易于排水。
孵化池应选择向阳面,面积大小因地而宜,最好在离森林较近的位置,以利幼蛙变态后及时上山,且用塑料薄膜、砖、镀锌板等修建养蛙圈,防止林蛙逃跑。
二、林蛙养殖管理因人工繁殖方法的林蛙一年只繁殖一次,平均怀卵量为1000-2000粒/只。
当达到性成熟的林蛙在4月中旬左右解除冬眠后,会进入产卵场开始抱对交配。
雌性林蛙产卵后将进行半个月左右的生殖休眠,从而再转入森林谋生种蛙,所以在4月上旬至中旬是最佳捕捞期。
9月下旬至10月中旬,林蛙数量较多,在林蛙准备冬眠时最适宜捕捞。
在经过选种后,秋季捕的种蛙冬季要集中越冬贮存,可采用水库保存法或地窖法。
越冬后的种蛙在水温5℃以上时,应按1:1雌雄比例放入产卵笼内,装好后应立即放入产孵池,池水深度需40-50cm。
笼子吊起,笼内水深保持10cm左右。
等抱对产卵后,把同一时期的卵及时放到同一孵化池,避免生出蝌蚪时出现大吃小现象。
孵化池中每平方米不超过10-15团,初期水温需保持6℃以上。
后期为15-20℃最高不能25℃。
一般孵化出蝌蚪需要15-20天即可,刚孵化出时可采用高密度放养,在出生后第10、20天及30天分别进行几次疏散,使每立方不超过500-1000只。
出生5-7天的蝌蚪即可喂食,饲料可由豆饼、玉米面、青菜、糠渣等构成,但需粉碎加热熟制后饲喂(饲料需放在饲料板上,饲料板放置在水边,防止饲料直接放入水中污染水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林蛙的饲养技术林蛙又称雪蛤,集药用、食补、美容功能于一体,富含多种维生素、微量元素和氨基酸,经济附加值较高。
那么林蛙要怎么饲养?下面店铺就带大家一起来详细了解下林蛙饲养技术吧。
林蛙饲养技术选种采卵选种目前养蛙主要以种卵为主,以种蛙为辅,大都采于野生,一是自捕(采),二是收购。
春季采集种卵,省时、省力、费用低,是目前养殖户普遍采取的方法,在天然水泡,沼泽水甸子等静水区用撮网捞取卵团,捞捕时间原则上越早越好。
产出不久的卵团体积小,卵团弹性大,不易散开,运输方便。
林蛙产卵高峰期一般在早晨5~8点,因此捞取蛙卵最佳时间应在上午6~11点。
目前尚无种蛙的选择标准,根据林蛙的生长周期和近几年的实践经验,种蛙应选择3~4龄的,体质健壮、体重在50克左右,体色标准即黑褐色比较好。
春采种卵林蛙一般在每年4月初至4月中旬出河,4月中旬到4月末,水温在10℃~11℃时便开始产卵,因此春季采集种蛙应抓紧时间,到河流、沼泽或野外自然泡子中捕捉。
秋采种蛙每年9月中旬到10月中旬是林蛙下山入河时间,在此期间可捕到大量的种蛙。
捕捉种蛙应以网捕、手捉和瓮子捕捉等方法,严禁用药捕、电击等方法捕捉。
收购通过购买种卵、种蛙补充自捕量的不足,也是许多养殖户解决种源的一条重要途径。
春季收购种蛙时应注意掌握好雌蛙排卵时间,准备翌年产卵,且须掌握好回捕时间和方法。
运输种卵运输工具可用水桶,远距离运输或产出时间较长的蛙卵应在桶内撒少量的水,避免卵团互相粘连。
在运输种蛙时不需要装水运输,无论何种方法取得的种蛙,都要避免损伤,种蛙须用麻袋或篓筐装,绝不能用线绳、铁丝等穿眼、鼻孔及上下额。
长途运输时要用笼筐盛装,在笼内加盖稻草等覆盖物,并经常洒水,保持湿度;中途必须用干净河水冲洗,避免蛙体干燥造成死亡。
春季运输时要掌握好运输时间,不能长途运输,如果超过5~6天,种蛙就会不经“抱对”而排未受精卵。
产卵方法人工修建的产卵场与天然产卵场有较大的区别,而且人工繁殖种蛙密度大,林蛙不愿意在产卵场内产卵,所以必须在人工控制下,强制在产卵场内产卵。
可选择笼式产卵法和圈式产卵法。
笼式产卵法用细铁丝或枝条编成笼子,将好的种蛙按雌雄1∶1比例放入其中,然后把笼子放到产卵池中,适当调节水的深度使笼内水深保持在15厘米左右。
产卵笼应放在静水区,远离出水口和入水口,种蛙配对后,在水温10℃左右时,7~8个小时便可产卵。
要注意掌握准确的时间,及时把蛙卵移送到孵化池,并把产卵后的种蛙取出送往休眠场。
如果产卵池、孵化池与饲养池按统一标准修建,可选择中上游的几个池子作为产卵池。
圈式产卵法在产卵池四周用塑料膜或铁丝网围住。
塑料膜或铁丝网高1~1.5米,向内倾斜45~60度角,或在上端向内折成直角,下端用土压实。
按雌雄1∶1比例投放种蛙,密度为每平方米10~15对为宜。
为了提高配对速度,可再加入10%~20%左右的雄蛙,产卵后也应及时移送卵团和种蛙,如果产卵池、孵化池、饲养池按统一标准修建,可将整个繁殖场围起来,便于管理。
孵化方式实践证明,采用自然孵化法比较好。
自然孵化是蛙卵依靠自然水温孵化、与天然野生蛙孵化方法基本相似,即将卵按每平方米15团数量放在孵化池中,任其自然孵化、生长。
孵化过程中应注意几个问题:一是孵化时,要将卵团放在浅水区,待卵团膨胀后再移到深水区。
如果直接放到深水区,由于卵团未膨胀,浮力小易沉底,受污染,加上深水区水温低,孵化速度慢,蛙卵易损废。
二是在孵化初期要采取同侧入水,出水和封闭(半封闭)式灌水法,以保持水面的稳定和水的温度。
池内水深在20~30厘米左右,夜间因气温较低要覆盖。
三是要注意防止卵团被污泥污染。
以蒿秸、枝条等在池面上搭成小方格,将卵团控制在一定的区域,避免漂浮到池边被污染。
四是要注意防止天敌侵害,要及时驱逐家禽,特别是家鸭和青蛙等天敌。
五是孵化期注意保持环境宁静,避免振动池埂,不可搅动孵化池内的蓄水。
六是孵化期水温应控制在10℃~15℃左右,经专家实验研究结果表明,这个水温雌蛙比例可提高20%~30%。
天敌防范昆虫龙虱及其幼虫(水蜈蚣)、水斧虫、松藻虫、水虿等昆虫。
主要危害蝌蚪,在放养前每平方米用生石灰0.1公斤将其杀灭,在进水口安装网片,防止这些昆虫随水流进入池中。
鱼类鲶鱼、月鳢、乌鳢、鳜鱼、黄鳝等肉食性鱼类。
蝌蚪、幼蛙会被大量吞食,放养林蛙前应彻底清池、消毒,不留这些凶猛之鱼,发现池中有这些鱼时,及时捕死。
蛙类虎纹蛙、黑斑蛙、蟾蜍等。
清池要彻底、多巡池,及时清除。
爬行类蛇类、甲鱼、乌龟等,用竹竿、铁叉将蛇打死,用猪肝、蚯蚓将甲鱼、乌龟诱钓出来。
鸟类苍鹭、翠鸟等,可扎草人恐吓。
哺乳类老鼠,可用鼠药、鼠夹、电子捕鼠器清除。
疫病防治红腿病红腿病是林蛙的主要病害,该病由病毒引起。
病蛙腹部及腿部肌肉呈点状出血,肌肉呈红色,活动迟钝、拒食。
防治方法将染病林蛙捞出,单放进一个池中,将池水配制成5%的高锰酸钾溶液浸泡24小时,然后再放入正常池中;或放在10%~15%的盐水中浸泡5~10分钟,2天后可治愈;还应对池水消毒,即先把蛙移入另一池中,再用1%的硫酸铜溶液全池喷洒。
肿腿病该病因腿部受伤后被细菌感染而引起。
病蛙腿部水肿呈瘤状,影响摄食,致使蛙营养不良而死亡。
防治方法把病蛙腿部放入30×10-6的高锰酸钾溶液中浸泡15分钟,同时喂服四环素,一日2次,每次半片,连服2天。
胃肠炎本病主要由于蛙摄食了腐败变质饲料而引起,病原为细菌,传染性强,死亡率高。
病蛙发病初期活动异常,躁动不安,不分昼夜围着饲养圈跳,颜色变成青色,有个别死亡。
发病后期,大量病蛙不进食,病蛙反应迟钝,垂头弓背,机体消瘦,此时治疗难度很大,损失也会加大。
解剖病蛙可见腹腔积水,胃肠壁严重充血、发炎。
蝌蚪发病后多浮于水面。
防治方法要立即清除所有死蛙,加强蛙场消毒,用欧速灵20×10~6浸泡连续治疗恢复到正常进食时,可用5公斤黄粉虫拌维生素A胶丸100粒、土霉素纯粉10克、兽用环丙沙星25克、多种维生素5克、酵母片40片混合拌匀,饲喂病蛙7~10天。
注意事项确保孵化池蓄水充足春旱时,水源得不到保证,要确保孵化池蓄水充足,严防干涸。
可将孵化池中间挖一深坑,使整个孵化池呈“漏斗”状,水少时蝌蚪可躲进深水坑,不至于因干涸而死亡,遇春旱时要每天巡视一遍孵化池,及时补水。
注意放养密度蝌蚪初孵出时,每平方米水面不超过4000只,不宜过密,如果密度过大可随时往其他池中疏散转移,以后随蝌蚪日龄增大,每平方米水面放养数量应逐渐减少。
选择适宜的上山路径幼蛙上山时,尽量使幼蛙避开陡坡或石壁,要人工辅助幼蛙转移至缓坡处上山。
如果幼蛙上山道路不畅,群集一处,容易招引天敌,难觅食物,会造成幼蛙大量死亡。
适当补充饲料幼蛙初上山时,密度过大,林中自然生长的昆虫不够众多幼蛙采食,可在幼蛙较密集处,投放一定量的低龄黄粉虫,补充野生昆虫不足的问题。
提防人畜践踏在幼蛙上山时,可阶段性封山,禁止人员进山采集山菜和林下放牧,以免幼蛙被人、畜践踏致死。
林蛙养殖管理技术1、林蛙的越冬管理当外界气温降至10℃以下时,林蛙的活动减少,不再取食。
随着温度逐渐降低,林蛙开始冬眠。
林蛙的冬眠方式有二种:一种是在陆地上直接冬眠,另一种是在水中越冬。
外界陆地直接冬眠时,场地中要铺盖枯草、瓦砾等,蛙可钻进土缝、枯草和瓦砾底下越冬,蛙场地要经常洒水,保持土壤的湿润。
这种越冬方法比较简单,在南方地区林蛙可以安全越冬。
水中越冬,可以在室内也可以在室外,蛙进入冬眠期以后,就不食不动,在水中只要靠皮肤呼吸就能满足自身的耗氧需要。
越冬池中要放置树根、瓦砾等供林蛙躲藏。
池水要保持清新,定期换水、消毒,同时要保持池周围安静,不要惊扰林蛙,影响冬眠。
这种越冬方法比较安全,即使特别寒冷的天气林蛙都可安全越冬。
2、林蛙的抱对产卵第二年春天,(3月底4月初,各地区并不相同),气温升至10℃左右时林蛙即从冬眠中复苏,开始鸣叫。
这时要将林蛙从越冬池中取出,按雌雄比例1∶1放置于产卵池中抱对产卵。
产卵池水深15-20cm左右,密度为30对/平方米,产卵池中要设置隐蔽物,池底要求平坦、无污泥。
产卵高峰期为凌晨4-5点左右,白天一般不产卵。
3、卵的孵化蛙卵产出后,卵团吸水膨胀,隔2-3小时后,可以捞出放于孵化池中进行孵化,不是同一天产的卵不可放于同一池中孵化。
应注意卵团不能捞出太早,否则会影响受精率。
孵化池要求水质清新、无污染、溶氧充足,池底要干净无污泥,若卵团沾有污泥后会影响孵化率。
孵化池水深在20cm左右,白天可适当降低水位,有利于水温上升,缩短孵化时间。
卵团孵化后期,蝌蚪已基本成形,这时不能进行移动或运输。
如果移动或运输会造成蝌蚪提前出膜,产出畸形蝌蚪,影响蝌蚪成活率。
4、蝌蚪的饲养管理卵团经过5天左右时间的孵化,蝌蚪就会陆续从卵胶膜中出来,这时的蝌蚪以自身的卵黄为营养,不需要喂食。
蝌蚪出膜一周后即开始投喂人工饵料,开始以泼洒豆浆、蛋黄浆为好,以后逐渐投喂煮熟的玉米粉、麸皮、青菜、鱼粉、猪肺等饲料。
前期以植物性饲料为主动物性饲料为辅,后期以动物性饲料为主植物性饲料为辅。
植物性饲料有利于蝌蚪个体的生长,动物性饲料有利于蝌蚪的发育变态。
蝌蚪的饲养密度前期以1000只/平方米为宜,以后随着蝌蚪的长大要根据蝌蚪的大小进行分池,降低密度。
分池时同样大小的蝌蚪在同一池中饲养。
前期投喂饵料每天一次,量以池中略有剩余为宜。
量不能过多或过少,过多则在水中腐败变质影响水质,过少则蝌蚪不能吃足影响生长发育。
后期每天投喂两次,量也以池中略有剩余为好。
饲料中蛋白质的含量要逐渐增加。
从开始投喂饵料以后要经常换水,并要定期消毒。
蝌蚪经过30天左右的养殖,就开始长出后肢进入变态期,以后再逐渐长出前肢。
鳃开始萎缩,逐渐改用肺呼吸,尾巴逐渐变短直至消失,此时变态成幼蛙,在陆地生活。
5、幼蛙的养殖管理蝌蚪进入变态期以后,要在尾巴消失之前将变态的蝌蚪转至预先消毒好的幼蛙池的水坑中养殖,让其变态。
这时蝌蚪的放养密度为200只/平方米。
刚变态的幼蛙,靠吸收尾巴的营养来生活,不需要投喂饵料。
幼蛙的尾巴完全吸收以后,要开始投喂2-3月龄的小黄粉虫或1-2日龄的蝇蛆,并且用灯光引诱天然昆虫为辅助饵料。
投喂时间为早晨和傍晚各一次,投喂量以场地中略有剩余为宜。
并注意不要投进水坑中。
幼蛙进池后,每天要根据场地中土壤的情况及时洒水,场地中既要保持潮湿但又不能有太多的积水。
同时洒水的时间也要与投喂饵料的时间相隔2小时左右。
阴天、雨天可少洒水或不洒水,晴天多洒水,炎热的夏季每天要洒2-3次水。
场地中要定期用漂白粉进行消毒,特别是夏秋炎热的季节更要注意。
投喂的饵料要保持清洁,定期加抗菌素拌料投喂,同时饵料也要多样化,不能单一。
每天要进行巡池,观察蛙的生长情况,以及是否有敌害、逃逸等情况,发现问题及时补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