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物流基本概念
国际物流知识点 (1)

《国际物流》知识点1. 物流的概念。
( P1 )物品从供应地向接收地的实体流动。
根据需要,将运输、存储、装卸、搬运、包装、流通加工、配送信息处理等基本功能的有机结合。
2. 供应链的概念。
( P1 )供应链是满足客户相关的系列活动,不经包括采购,制造,分销和废物处理,还包括相关的运输,存储和信息技术,他可以被定位为:某些商品或服务的设计,开发以及传递给最终客户而进行的一系列有序的活动。
3. 现代物流的目的:在合适的时间 ,以合适的价格,在合适的地点来满足客户的需求 .4. 国际物流的概念。
( P2 )国际物流 ( International Logistics ) 是组织原材料,在制品,半成品和制成品在国与国之间进行流动和转移的活动。
5. 国际物流的实质:按照国际分工的原则,依照国际惯例,利用国际化的物流网络,物流设施和物流技术,实现货物在国际间的流动和交换,以促进区域经济的发展和世界资源的优化配置。
6. 国际物流的总目标是为国际贸易和跨国经营服务,使各国物流系统相互“接轨”。
即选择最佳的方式和路径,以最低的费用和最小的风险,保质,保量,适时的将货物从某国的供方运到另一国的需方,使国际物流系统整体效益最大。
1. 运输的基本功能是什么?( P7 )运输的基本功能是在两个特定的地点之间运送货物和材料,并确保按时到达,货物状况良好,成本合理。
2. 简答五种基本运输方式。
( P7 )公路运输,铁路运输,水路运输,航空运输和管道运输。
3. 简答公路运输的优点和缺点及适用性。
( P7—8 )答:( 1 ) 优点: 1.机动灵活,可实现门到门运输。
2.无须中转和反复装卸搬运。
3.运输速度较快。
4.运输网络分布广泛。
5.运输工具灵活多样。
( 2 )缺点: 1.运输能力较小。
2.运输能耗较高。
3.运输成本较高。
4.不适于运输大件货物和长距离货物。
( 3 ) 适用性:适于运输中短途货物,可与铁路、水路、航空联运,为铁路、港口、机场集疏运货物,可以实现城市内、城市间灵活快捷的“门到门”运输。
现代物流管理 第一章 物流的基本概念

第一章 物流的基本概念
第一章 物流的基本概念
学习目标 1、懂得物流的定义及其内涵; 2、了解现代物流的形式及其发展; 3、了解现代物流的功能; 4、掌握现代物流合理化的目标。
基本概念 现代物流 物流的职能
第一节 物流的定义及作用
一、物流的定义
传统的物流概念是指物质实体在空间和时间上 的流动。就是指商品在运输、装卸和储存等方面的 活动过程。
二、物流的价值
在流动的过程中,“物”的性质、尺寸、形状 都不应当发主改变。也就是说物流活动和加工活 动不同,不创造“物”的形式价值。
但物流克服了供给方和需求方在空间维和时 间维方面的距离,创造了空间价值和时间价值, 这就是物流活动的价值所在。
物流主要是通过创造时间价值和空间价值来 体现其自身价值的。另外在特定情况下,它也可 能创造一定的加工附加价值。
它一般由包装、装卸搬运、运输、储存保 管、流通加工、配送以及与上述职能相关的物 流信息等构成。
第二节 物流的职能
一、主体职能
物流的主体职能包括运输、储存和配送。
1、运输 物流过程中的运输,主要是指物流企业或受
货主委托的运输企业,为了完成物流业务所进行 的运输组织和运输管理工作。包括: (1)生产过程中的原材料运输,半成品、成品 的运输,包装物的运输;
2、储存
这里主要指生产储存和流通储存,包括:
(1)工厂为了维持连续生产而进行的原材料储存、零部 件储存;
(2)商业、物资企业为了保证供应、避免脱销所进行的 商品储存和物资储存;
(3)在回收物流过程中,为了分类、加工和运送而进行 的储存;
(4)在废弃物流过程中,为了进行分类和等待处理的临 时储存等。
一、主体职能
输); (2)实质储存(原材料、半成品及产成品的储
职高物流知识点总结

职高物流知识点总结第一章物流基本概念1.1 物流的定义物流是指物品在供应链中从生产地到消费地的流动和管理过程。
它涉及到货物的运输、贮存、包装、分拣和配送等各个环节,以及相关的信息流和资金流。
1.2 物流的重要性物流是现代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关系到企业的生产经营效率和市场竞争力。
良好的物流体系可以提高货物的流通速度,减少成本,满足客户需求,提高企业的盈利能力。
1.3 物流的发展趋势随着经济的全球化和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物流领域也在不断发生变化。
未来物流的发展趋势将是高效、智能、网络化、绿色化和个性化。
第二章物流基础知识2.1 供应链管理供应链是指一个产品从原材料采购到最终消费者手中的整个流通过程。
供应链管理是指对整个供应链进行优化,实现资源快速流动和信息的快速传递,以降低成本,提高效率。
2.2 仓储管理仓储管理是指对商品的贮存、包装、分拣等各项工作进行管理和协调,以满足生产和销售的需要。
仓储管理的目标是提高仓库的利用率和货物的周转速度,降低库存成本。
2.3 运输管理运输管理是指对货物的运输过程进行计划、组织、实施和控制,以确保货物能够按时、安全地到达目的地。
运输管理可以包括陆运、水运、空运等不同运输方式的选择和组织。
第三章物流技术应用3.1 自动化设备自动化设备是指可以自动完成各项物流作业的设备,如自动分拣机、自动堆垛机、自动搬运机器人等。
自动化设备可以提高工作效率,降低人力成本。
3.2 信息技术信息技术在物流领域的应用非常广泛,包括物流信息系统、物流跟踪系统、电子商务、物联网等。
信息技术可以实现对物流过程的实时监控和数据分析,提高运作的透明度和准确性。
3.3 电子商务电子商务是指利用互联网技术进行商品买卖和相关交易的商业活动。
它可以打破地域限制,降低交易成本,提高交易效率,对于物流行业的发展有着巨大的促进作用。
第四章物流管理4.1 物流成本管理物流成本管理是指对物流过程中的各个环节的成本进行分析和控制,以降低整体成本。
第一章 物流与物流管理概述 《物流与供应链管理》PPT课件

物流管理中的金融管理在微观经济结构中的功能突出的表现为物流金融服务, 特别是在供应链中为第三方物流企业提供的一种金融与物流集成式的创新服 务,其主要服务内容包括:物流、流通加工、融资、评估、监管、资产处理、 金融咨询等。物流管理中的金融管理不仅能为客户提供高质量、高附加值的 物流与加工服务,还能为客户提供间接或直接的金融服务,以提高物流与供 应链管理的整体绩效和客户的经营及资本运作效率等。
➢ 物流企业的服务应在充分考虑客户需求的前提下,根据市场环境的变化和竞争格局加 以调整,要积极地通过客户沟通、客户需求调查确定物流服务目标。
第三节 主要学说趋势
一、主要学说
1.“黑暗大陆”学说
目前,被普遍认同的是美国物流管理协会(2004年已更名为美国供应链管理协会) 2000年所下的定义:
➢ 物流是为满足客户需要,对商品、服务及相关信息在源头与消费点之间的高效 (高效率、高效益)正向及反向流动与储存进行的计划、实施与控制的过程。
第一节 物流概述
1.供应物流
供应物流是指企业提供原材料、零部件或其他物品时,物品在提供者与需求者之间的 实体流动。
2.水平一体化物流
• 水平一体化物流是通过 同行业中各企业之间物 流合作以获得整体上的 规模经济,从而提高物 流效率。
• 例如,进行不同类型商 品的共同运输时,不同 企业可以用同样的装运 方式。
3.网络一体化物流
• 网络一体化物流是垂直 一体化物流与水平一体 化物流的综合体。
• 网络一体化物流中,一 体化、标准化、模块化 就是物流网络能发挥规 模经济作用的条件。
(五)配送管理
• 所谓配送管理,就是指在经济合理区域范围内,根据用户要求,对物品进行拣选、 加工、包装、分割、组配等作业,并按时送达指定地点的物流活动。
第1章 物流的概念 《物流学概论》PPT课件

(3)创造无中断、无绕道、无等待、无回流的增值活动流;
(4)及时创造仅由客户拉动的价值;
(5)不断消除浪费,追求完善。
精益物流的目标可概括为企业在提供满意的客户服务水平的同 时,把浪费降到最低程度。
(五)物流一体化理念
1.从纵向一体化到横向一体化
流的联盟与合作。
(七)绿色物流理念
环境共生型的物流管理就是要改变原来经济发展与物流、消费 生活与物流的单向作用关系,在抑制物流对环境造成危害的同时, 形成一种能促进经济发展和人类健康发展的物流系统,即向绿色的 物流、 循环型物流转变。
第二节 商流与物流
一、商品流通过程中三流地位的转变
商务是指以商品交换为中心的各种事物及管理活动,它包含商 品从生产到交换,从交换到消费的全过程中扣除纯生产和消费的各 个方面,如图1-3。
(3)不是货主向物流服务商偶然的、一次性的物流服务购销活 动,而是采取委托-承包形式的业务外包的长期物流活动;
(4)不是向货主提供的一般性物流服务,而是提供增值物流服 务的现代化物流活动。
3.物流外包 物流外包是“企业将其部分或全部物流的业务合同交由合作企
业完成的物流运作模” (GB/T 18354-2006)。
4.供应链管理 供应链是指“生产和流通过程中,涉及将产品或服务提供给最
终用户所形成的网链结构” (GB/T 18354-2006)。 供应链管理是“ 对供应链涉及的全部活动进行计划、组织、协
调与控制” (GB/T 18354-2006)。
5.全球化物流 全球化物流是企业全球战略的支持与保证,是世界范围内的物
物流活动由物资包装、装卸和搬运、运输、储存、流通加工、 配送、物流信息等七项工作构成,上述这些构成也常被称为“物流 活动的基本职能”。
物流师考试知识点.

物流师考试知识点第一章:物流基础知识★ 1、物流定义:物品从供应地向接收地的实体流动过程。
根据实际需要,将运输、储存、装卸、搬运、包装、流通加工、配送、信息处理等基本功能实施有机结合。
商流概念:对象所有权转移的活动。
商物分离概念:在合理的组织流通活动中,实行商物分离的原则是提高社会经济效益的客观需要,也是企业现代化发展的需要。
★ 2、物流的分类有哪些?答:(一)按照作用分类:1供应物流;2销售物流。
;3生产物流;4回收物流;5废弃物物流(二)按照物流活动的空间范围分类:1地区物流;2国内物流;3国际物流(三)按照物流系统性质分类:1社会物流;2行业物流;3企业物流。
£ 3、简述企业物流结构?答:(一)企业物流水平结构:根据物流活动繁盛先后次序,可将其分为四部分:1供应物流;2生产物流;3销售物流;4回收、废弃物物流;(二)企业物流的垂直结构:物流通过管理层、控制层和作业层三个层次的协调配合实现其总体功能。
4、企业物流合理化的途径有哪些?答:1各种设施在生产空间的合理布局;2合理控制库存;3均衡生产;4合理的培植和使用物流机械;5健全物流信息系统关于物流定义的说明:物品从供应地向接收地的实体流动过程。
根据实际需要,将运输、储存、装卸搬运、包装、流通加工、配送、信息处理等基本功能实施有机结合。
5、物流定义的说明6、互联网时代的物流特点:1经营全球化;2系统网络化;3供应链的简约化;4企业规模化;5服务一体化;物流科学的性质:1。
物流科学是综合性交叉学科;2。
物流具有系统科学的特征;3.物流属于应用科学的范畴。
第二章物流系统及其构成2-1物流系统及其存在的制约关系有哪些?答:1。
物流服务和物流成本间的制约关系;2。
构成物流服务子系统功能之间的约束关系;3。
构成物流成本的各个环节费用之间的关系;4。
各子系统的功能和所耗费用的关系2-2物流系统的模式是什么:答:输入、输出、处理、限制、反馈等功能。
现代物流管理的基本知识

朱福良 广东工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第一章 物流基本知识
1.1 物流概论 1.2 物流科学的形成与发展
1.1 物流概论
1.1.1物流基本概念 1.1.2物流分类 1.1.3企业物流结构及合理化途径
1.1.1物流基本概念
(一)物流是社会经济的基础活动
▪ 由物物交换到货币的产生 ▪ 物质是人类的第一需求 ▪ 经济发展使物流科学走上历史舞台
▪ 成本,经济指标----经济学、技术经济学和数量经济学 ▪ 时空活动----工程技术科学 ▪ 定性、定量分析---应用数学、运筹学、计算科学 ▪ 互联网技术、信息技术
(二)物流科学的系统性
▪ 系统性是物流科学最基本的特性 ▪ 物流系统的界定是物流科学产生的标志 ▪ 物流系统符合一般系统模式 ▪ 物流科学与系统科学的结合是物流科学发
(二)物流与流通
1. 流通在社会经济中的地位
▪ 联接生产与消费的纽带 ▪ 生产持续发展的保障 ▪ 国民经济现代化的支柱
2. 流通的内容(1)
2. 流通的内容(2)
▪ 商物分离 ▪ 物流和商流的内容不同 ▪ 商物分离有利于物流合理化 ▪ 商物分离不是绝对的准则
(三)物流与生产(1)
1.生产系统的组成
(二)以Logistics命名的物流科学时代
▪ 物流成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企业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其领域扩展到供应、 生产、销售全过程。
▪ 个性化消费的时代,对物流的服务水平要求提高。 ▪ D.P概念不适应,改用LOGISTICS(1980年代中期)。 ▪ NCPDM的定义:Logistics是对货物及相关信息从起源地
到消费地的有效率、有效益的流动和储存进行计划、执行 和控制,以满足顾客要求的过程。该过程包括进向、去向、 内部外部的移动以及以环境保护为目的的物料回收。。
物流1物流概述

1、经济活动中包括生产、流通和消费三部分,其中流通又主要包括商流和物流。物流是物品从供应地向接受地的实体流动过程。根据实际需要,将运输、储存、装卸、搬运、包装、加工、配送、信息处理等基本功能实施有机结合
2、按物流活动在企业中的地位分类:供应物流、生产物流、销售物流、回收物流、废弃物流;按照物流活动的空间范围可以划分为:地区物流、国内物流和国际物流;按照系统性质可以分为:社会物流、行业物流、企业物流。
⑴ 美国营销协会20世纪50年代的定义
物流是对从生产阶段到消费或利用阶段物资的移动及货物处理活动的管理。
⑵ 日本通产省物流调查会20世纪60年代的定义
物流是制品从生产地到最终消费者的物理性转移活动。具体是由包装、装卸、运输、保管以及信息等活动组成
第二,物流和其他独立的经营活动一样,它不是总体的成本构成因素,而是单独赢利因素,物流可以成为利润中心型的独立系统。
(四)效益背反说
效益背反是物流领域中很经常、很普遍的现象,是这一领域中内部矛盾的反映和表现。
效益背反是指在物流系统中的功能要素之间存在着损益的矛盾,也即物流系统中的某一个功能要素的优化和利益发生的同时,必然会存在系统中的另一个或另几个功能要素的利益损失,这是一种此涨彼消、此盈彼亏的现象。
(二)物流的“冰山”说
物流成本冰山理论由日本早稻田大学的西泽修教授提出,是指当人们读财务报表时,只注意到企业公布的财务统计数据中的物流费用,而这只能反映物流成本的一部分,因此有相当数量的物流费用是不可见的。
物流成本正如浮在水面上的冰山,人们所能看见的向外支付的物流费用好比冰山的一角,而大量的是人们所看不到的沉在水下的企业内部消耗的物流费用,当水下的物流内耗越深反而露出水面的冰山就越小,将各种问题掩盖起来。见下图所示。
物流学概论重点1

第一章物流基础一、物流的定义(重点)定义:物流从供应地向接收地的实休流动过程。
根据实际需要,将运输、储存、装卸、搬运、包装、流通加工、配送、信息处理等基本功能实施有机结合。
(名词解释)对物流的认识至少应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物流中的“物”既包括有形的实体产品,也包括无形的服务;2、物流中的“流”是从起始点向最终点的动静结合的流动过程;3、以满足客户需求为目标,追求在正确的时间、以正确的数量、用正确的价格、把正确的产品或服务送到正确地方的正确客户手中。
物流信息在完成这个过程中的作用特别重要。
4、存在对物流活动全过程中各个环节的计划、实施、协调与控制。
二、物流的分类(一般)从物流在经济中的运行角度可划分为宏观物流与微观物流从物流的服务对象角度可划分为社会物流与企业物流;从物流活动的空间范围角度可划分为国际物流与区域物流;从物流活动的运作主体角度可划分为第一方、第二方、第三方和第四方物流;从物流活动所使用的技术方法角度可划分为一般物流与特殊物流。
三、宏观物流与微观物流的关系(重点)(1)内涵不同。
宏观物流是指社会再生产总体的物流活动,从社会再生产总体角度认识和研究的物流活动。
宏观物流主要研究内容包括物流总体构成,物流与经济发展的相互关系等,是从一个总体上看物流而不是从物流的某一个构成环节来看物流。
微观物流是指消费者、生产者所从事的实际的、具体的物流活动。
在整个物流活动之中的一个局部、一个环节的具体物流活动也属于微观物流。
(2)领域不同。
一般地,在大空间范畴内发生的物流活动,往往带有宏观性,属于宏观物流;在小空间范畴发生的物流活动,往往带有微观性,属于微观物流。
宏观物流,包括社会物流、国民经济物流、国际物流。
微观物流的研究内容贴近企业经营管理的实际,包括生产物流、供应物流、销售物流、回收物流及废弃物物流等。
(3)研究特点不同。
宏观物流:综合性和全局性。
微观物流:具体性和局部性。
四、区域物流(名词解释)区域物流就其地理概念而言,较国际物流的范围为小,即在某一地区内所进行的物流活动。
《物流基础教案》

《物流基础教案》word版第一章:物流概述1.1 物流的定义与功能1.2 物流的分类与层次1.3 物流系统与物流目标1.4 物流行业的发展趋势第二章:物流系统分析2.1 物流系统的组成与结构2.2 物流系统的运作流程2.3 物流系统的优化方法2.4 物流系统的案例分析第三章:物流运输管理3.1 运输方式与选择3.2 运输网络与规划3.3 运输成本与控制3.4 运输合同与法规第四章:物流仓储管理4.1 仓储管理与仓储设施4.2 库存控制与管理4.3 仓储作业流程与优化4.4 仓储安全与质量管理第五章:物流配送与配送中心5.1 配送中心的规划与设计5.2 配送中心的运营管理5.3 配送运输策略与优化5.4 配送服务的质量控制第六章:物流包装与装卸6.1 包装的作用与类型6.2 包装材料与技术6.3 包装设计与管理6.4 装卸搬运管理第七章:物流信息系统7.1 物流信息的特点与需求7.2 物流信息系统的构成与功能7.3 物流信息技术的应用7.4 物流信息系统的案例分析第八章:供应链管理8.1 供应链概述与基本原理8.2 供应链设计与优化8.3 供应链合作伙伴选择与管理8.4 供应链风险与应对策略第九章:国际物流与海关事务9.1 国际物流概述与流程9.2 国际运输与清关9.3 国际物流合作与协调9.4 海关事务与贸易政策第十章:物流成本管理10.1 物流成本构成与计算10.2 物流成本控制策略10.3 物流成本分析与优化10.4 物流成本管理的案例研究第十一章:绿色物流与可持续发展11.1 绿色物流的概念与重要性11.2 绿色物流的实践与挑战11.3 可持续发展在物流中的应用11.4 环保物流设施与技术第十二章:物流法律法规12.1 物流法律法规概述12.2 物流合同法与货物运输法12.3 仓储法与配送法12.4 物流行业的主要法律法规案例分析第十三章:物流项目管理13.1 物流项目管理的特点与流程13.2 物流项目规划与组织13.3 物流项目风险管理13.4 物流项目的评估与审计第十四章:应急物流与救援物资管理14.1 应急物流的概念与特点14.2 应急物流的规划与响应14.3 救援物资的采购与管理14.4 应急物流案例分析与启示第十五章:未来物流趋势与创新15.1 物流行业的技术革新15.2 物流业务模式创新15.3 物流服务创新与消费者体验15.4 未来物流发展的挑战与机遇重点和难点解析本教案涵盖了物流领域的多个重点和难点,具体如下:重点:1. 物流的定义、功能和分类2. 物流系统的组成、运作流程和优化方法3. 运输方式选择、运输网络规划和运输成本控制4. 仓储管理、库存控制和仓储作业流程优化5. 配送中心的规划、运营管理和配送服务优化6. 物流包装、信息系统、供应链管理、国际物流和成本管理7. 绿色物流、法律法规、物流项目管理、应急物流和未来物流趋势难点:1. 物流系统的优化方法和物流目标实现2. 运输网络的规划和运输成本控制策略3. 仓储管理和配送中心的运营效率提升4. 供应链设计和合作伙伴选择的优化5. 国际物流的复杂性和海关事务处理6. 绿色物流实践和可持续发展策略7. 物流项目管理和应急物流的规划与响应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应着重讲解这些重点内容,并通过案例分析、实务操作等方式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相关难点。
现代物流基础教案

现代物流基础教案第一章:物流概述1.1 物流的定义与功能解释物流的概念介绍物流的基本功能:运输、仓储、装卸与搬运、包装、配送、信息处理1.2 物流的分类按照物流范围分类:国内物流、国际物流按照物流性质分类:生产物流、销售物流、废弃物物流1.3 物流的目标与原则阐述物流的目标:降低成本、提高服务水平、提高物流效率介绍物流的原则:系统化原则、标准化原则、协同化原则、智能化原则第二章:物流系统2.1 物流系统的组成介绍物流系统的五个基本要素:物流资源、物流设施、物流活动、物流组织、物流信息2.2 物流系统的结构与功能讲解物流系统的物理结构:物流节点、物流线路、物流仓库介绍物流系统的功能结构:运输系统、仓储系统、配送系统、信息系统2.3 物流系统的优化解释物流系统优化的概念介绍物流系统优化的方法:线性规划、网络优化、库存控制第三章:物流运输3.1 运输概述解释运输的概念与功能介绍运输的分类:公路运输、铁路运输、航空运输、水运、管道运输3.2 运输方式的选择阐述运输方式选择的原则分析各种运输方式的特点与适用场景3.3 运输规划与管理介绍运输规划的方法与步骤讲解运输管理的内容与方法第四章:物流仓储4.1 仓储概述解释仓储的概念与功能介绍仓储的分类:普通仓库、冷藏仓库、危险品仓库4.2 仓储管理阐述仓储管理的内容与方法讲解仓储作业流程:入库、存储、出库4.3 库存控制解释库存控制的概念与意义介绍库存控制的方法:定期盘点法、ABC分类法、经济订货量法第五章:物流配送5.1 配送概述解释配送的概念与功能介绍配送的分类:自营配送、第三方配送、共同配送5.2 配送中心规划与管理阐述配送中心的功能与结构讲解配送中心的规划与管理方法5.3 配送运输管理介绍配送运输的特点与要求讲解配送运输规划与管理的方法第六章:物流包装与装卸搬运6.1 物流包装概述解释物流包装的概念与功能介绍物流包装的分类:内包装、外包装、中性包装6.2 物流包装材料与技术讲解物流包装材料的种类与性能介绍物流包装的技术:封口技术、贴标技术、真空包装技术6.3 装卸搬运概述解释装卸搬运的概念与功能介绍装卸搬运的分类:人工装卸、机械装卸、自动化装卸第七章:物流信息系统7.1 物流信息系统概述解释物流信息系统的概念与功能介绍物流信息系统的结构:数据采集系统、数据处理系统、数据输出系统7.2 物流信息系统的开发与管理讲解物流信息系统开发的步骤与方法介绍物流信息系统的管理:系统维护、数据安全管理、系统升级管理7.3 物流信息技术与应用讲解物流信息技术的种类:条码技术、RFID技术、GPS技术介绍物流信息技术在物流领域的应用案例第八章:供应链管理8.1 供应链管理概述解释供应链管理的概念与目标介绍供应链管理的基本原则:协同化、集成化、反应速度快、低成本8.2 供应链设计与管理讲解供应链的设计方法与步骤介绍供应链管理的方法:供应链协同、供应链优化、供应链风险管理8.3 供应链战略合作伙伴关系管理解释供应链战略合作伙伴关系的概念与意义介绍供应链战略合作伙伴关系管理的方法与技巧第九章:物流成本控制与管理9.1 物流成本控制概述解释物流成本控制的概念与目标介绍物流成本控制的分类:直接成本控制、间接成本控制、全成本控制9.2 物流成本计算与管理方法讲解物流成本计算的方法:作业成本法、责任成本法、目标成本法介绍物流成本管理的方法:成本降低、成本避免、成本转移9.3 物流成本控制策略解释物流成本控制策略的概念与意义介绍物流成本控制策略的种类:成本领先策略、差异化策略、集中化策略第十章:现代物流发展趋势10.1 物流全球化解释物流全球化的概念与影响介绍物流全球化的主要表现:国际物流合作、全球物流网络、跨国物流企业10.2 物流信息化解释物流信息化的概念与意义介绍物流信息化的主要内容:物流信息系统、物流信息技术、物流信息资源10.3 物流现代化与创新解释物流现代化与创新的概念与意义介绍物流现代化与创新的主要方向:物流技术创新、物流业务创新、物流管理创新第十一章:绿色物流与可持续发展11.1 绿色物流概述解释绿色物流的概念与重要性介绍绿色物流的目标与原则:减少环境污染、提高资源利用率、实施绿色包装与运输11.2 绿色物流实践与案例分析具体企业实施绿色物流的案例讨论绿色物流在循环经济中的作用与挑战11.3 可持续发展与物流阐述可持续发展理念在物流领域的应用探讨物流业如何实现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协调发展第十二章:电子商务与物流12.1 电子商务与物流的关系解释电子商务对物流的影响介绍物流在电子商务中的作用:支持在线购物、提高供应链效率12.2 电子商务物流模式讲解电子商务物流的特点与模式:直销模式、第三方物流模式、物流联盟模式12.3 电子商务物流解决方案探讨电子商务物流面临的问题与挑战介绍解决电子商务物流问题的策略与技术第十三章:安全物流与风险管理13.1 安全物流的重要性解释安全物流的概念与意义讨论安全物流在保护货物安全、防止欺诈方面的作用13.2 物流风险类型与识别介绍物流风险的类型:操作风险、运输风险、库存风险、信息风险讲解如何识别和评估物流风险13.3 物流风险管理策略解释物流风险管理的目标与方法探讨降低物流风险的策略:风险预防、风险转移、风险承担、风险规避第十四章:法律法规在物流中的应用14.1 物流法律法规概述解释物流法律法规的重要性介绍物流领域主要的法律法规:国际物流法、国内物流法、行业规范14.2 物流合同与货物运输法讲解物流合同的类型与内容介绍货物运输法的基本原则与要求14.3 物流纠纷处理与法律救济解释物流纠纷的解决途径探讨法律救济在物流纠纷处理中的应用第十五章:物流职业道德与职业发展15.1 物流职业道德的重要性解释物流职业道德的概念与意义讨论物流职业道德在行业发展中的作用15.2 物流职业道德规范介绍物流职业道德的基本原则与规范讲解如何在物流工作中实践职业道德15.3 物流职业发展前景探讨物流行业的职业发展路径分析物流职业发展的趋势与机遇重点和难点解析本文主要介绍了现代物流基础教育的教案内容,涵盖了物流的定义与功能、物流系统的组成与结构、物流运输、物流仓储、物流包装与装卸搬运、物流信息系统、供应链管理、物流成本控制与管理、现代物流发展趋势、绿色物流与可持续发展、电子商务与物流、安全物流与风险管理、法律法规在物流中的应用、物流职业道德与职业发展等十五个章节。
物流运输管理

物流运输管理第一章一、基本概念(名词解释)1、运输:运输是用设备和工具,将物品从一地点向另一地点运送的物流活动,其中包括集货、分配、搬运、中转、装入、卸下、分散等一系列操作。
2、物流:是指为满足用户需要而进行的原材料、中间库存、最终产品及相关信息从起点到终点间的有效流动,以及实现这一流动而进行的计划、管理、控制过程。
物流过程包括包装、装卸、运输、储存、流通加工、配送和信息处理等内容。
运输在物流过程中承担了改变空间状态的主要任务,它是改变物品空间状态的主要手段。
运输只是物流过程中的一个组成部分。
(核心组成部分)。
3、运输市场:所谓运输市场是运输生产者和运输需求者之间进行运输产品交易的场所和领域,是运输活动的客观反映。
狭义的运输市场指的是运输承运人提供运输工具和运输服务来满足旅客或货主对运输需要的交易活动场所。
广义的运输市场,是指一定地区对运输需求和供给的协调与组织,包括一定的交易场所、较大范围的营业区域和各种直观或隐蔽的业务活动。
二、问答1、运输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1)运输是生产过程在流通领域内的继续2)运输是联接产销、沟通城乡的纽带3)运输是加快和促进社会再生产连续不断进行的条件4)运输是保证市场供应、满足生产建设、实现社会生产目的的基本条件2、运输的基本功能:物品移动:运输的主要目的就是以最短的时间、最低的成本将物品转移到规定地点。
运输的主要功能就是产品在价值链中实现位移,运输可以创造空间效用和时间效用。
短时储存:运输的另一功能是对物品在运输期间进行短时储存。
就是将运输工具(车辆、船舶、飞机、管道等)作为临时储存设施。
运输原理:规模经济:特点是随装运规模的增长,使单位重量的运输成本降低。
另外,通过规模运输还可以获得运价折扣,也使单位货物的运输成本下降。
距离经济:是指每单位距离的运输成本随距离的增加而减少。
距离经济的合理性类似于规模经济,尤其体现在运输装卸费用上的分摊。
3、运输与物流的关系:运输只是物流过程中的一个组成部分。
现代物流管理

1 7
二、物流系统评价的原则
1.客观性 2.整体性 3.要坚持可比性和可操作性原则 4.在定性分析的基础上坚持量化原则
1 8
三、物流系统评价指标体系
一物流系统评价指标体系的组成
1.物流生产率 2.物流质量
二物流系统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
第一建立物流系统的目标体系 第二根据目标体系确定评价指标体系 第三考虑各评价对象的影响因素修改评价指标体系
1 1
第四节 物流合理化目标
一、距离短 二、时间少 三、整合好 四、质量高 五、费用省 六、安全、准确、环保
1 2
第二章 物流系统
第一节 系统的概念
一、系统的定义
由相互作用和相互依赖的若干部分要素组成的具有特定功 能的有机整体为系统
二、系统的一般模式
1 3
三、系统的特征
1.集合性 2.相关性 3.目的性 4.动态性 5.环境适应性
9
三、国外物流管理的差别与借鉴
1、日本:成本物流独树一帜
l物流概念的导入和形成期1956一1964年 物的流通
2物流近代化时期1965一1973年 大量物流设施建设/经济高度成长、大量生产、大量销售
3物流合理化时期1974一1983年 真正从系统整体的观点来开展降低物流成本运动/输省流通对策部公 布了物流成本算定统一基准
4 8
二、装卸搬运的方法
按装卸作业对象分类的方法
单件、集装、散装
按装卸作业手段和组织水平分类的方法
人工与机械
按装卸作业特点分类的方法
间歇与连续
按装卸作业方式分类的方法
水平与垂直
4 9
第四节 装卸搬运的原则和合理化
一、装卸搬运的原则
装卸搬运是物流过程中的重要环节它在生产领域及各个物流环节中起 着支持和衔接的重要作用因此装卸搬运的合理与否直接影响到整个物 流系统的效率和经济效益
物流管理 物流配送管理 物流基本概念

物流配送管理第一章物流基本概念一、概述人类社会由政治、经济、文化等构成,其中经济是由生产、流通和消费所构成,而流通包括了物流与商流。
商流是对物质所有权的转移,即物质的所有权从生产者转移到商家的手中,最终再转移到消费者手里。
而物流则是指物质从生产者到消费者之间的物理性流动、所以物流活动隐含在人类所有的活动之中。
因此,自人类文明开河以来,物流便开始存在于人们的日常生活之中,可以说是无处不在,无时不有的。
物流的主要目的是按尽可能低的运作成本,将原材料和在制品送人庞大的社会制造设施中去,然后再将制成品通过市场的物流渠道送到客户的手中。
物流的基本活动主要包括运输、装卸搬运、存储、(流通)加工、分拣、包装、配送、信息处理等环节,这些过程致使物流系统十分庞大和复杂,例如:在美国,仅物流市场渠道就涉及到大约150万个零售商和46万个以上的批发商。
为了给这些企业运送产品和物料,支持企业的运转,1992年美国注册了1490万辆商用载货汽车,1994年美国在制造、批发、零售和货物存储保管等方面的投资总额超过了38930亿美元,由此可见物流系统的庞大和复杂。
二、物流的定义物流(Logistics)一词源于美国,1915年阿奇·萧在《市场流通中的若干问题》一书中提到物流一词,并指出“物流是与创造需求不同的一个问题”。
因为在20世纪初,西方一些国家已出现生产大量过剩、需求严重不足的经济危机,企业因此提出了销售和物流的问题,此时的物流主要指的还是销售过程中的物流。
物流的概念从1915年提出起,经过80多年的发展,由于侧重面的不同,关于物流的基本定义很多,一直还没有一个统一的定义。
美国物流协会(CLM)1962年将物流定义为:以最高效率和最大成本效益,满足顾客需要为目的,从商品的生产地点到消费地点,对包括原材料。
在制品、最终成品及其相关信息的流动与储存,进行设计、实施和控制的过程。
美国密西根大学的斯麦基教授倡导的物流的主要目标为:完美的质量、合适的数量、恰当的时间、适宜的地点。
现代物流概论知识点

现代物流概论知识点第一章物流基础知识定义:商流——对象物所有权转移的活动称为商流。
商流活动一般称为贸易或交易。
物流——物品从供应地向接受地的实体流动过程。
根据实际需要,将运输、仓储、装卸搬运、包装、流通加工、配送、信息处理等基本功能实施有机结合。
供应物流——生产企业、流通企业或消费者购入原材料、零部件或商品的物流过程称为供应物流。
销售物流——生产企业、流通企业售出产品或商品的物流过程称为销售物流。
生产物流——从工厂的原材料购进入库起,直到工厂成品库的成品发送为止,这一全过程的物流活动称为生产物流。
回收物流——在生产及流通活动中对一些资材进行回收并加以利用的物流活动称为回收物流。
废弃物物流——对生产和流通过程中所产生的无用废弃物的处理过程的物流活动称为废弃物物流。
社会物流——一般指流通领域所发生的物流,是全社会物流的整体,因此又称之为大物流或宏观物流。
它的一个标志是:它是伴随商业活动(贸易)发生的,也就是说物流过程和所有权的更迭是相关的。
企业物流——在企业经营范围内由生产或服务活动所形成的物流系统称为企业物流。
商物分离的概念:由于它们各自具有不同的活动内容和规律,因此在经济活动中,进行商品交易活动的地点并不一定是商品实物流通的最佳路线必经之处。
商流一般要经过一定的经营环节来进行业务活动,而物流则不受经营环节的限制,根据商品的种类、数量、交货要求、运输条件等,以最短的物流路线,按时保质地送到用户手中实现商物分离的原则是提高社会经济效益的客观需要,也是企业现代化发展的需要。
两大关系:商流与物流商流和物流都是流通的组成部分,两者结合才能有效地实现商品由供方向需方的转移过程。
物流是产生商流的物质基础,在交易实施的步骤上商流是物流的先导,从全局来看商流和物流总是相伴发生的。
物流与生产加工活动和物流活动是生产系统的两个支柱。
物流为生产的连续性提供了保障。
生产系统必须向物流要效益才能改善自身的发展条件。
物流状况对生产环境和生产秩序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资金的压力越来越大。缺乏企业正常发展所必须的融资渠道及流动
资金匮乏,已成为物流企业发展的瓶颈。目前我国银行信贷的抵押物仍 以不动产为主,对于民营物流企业的车辆、物流设备、应收帐款等抵押 担保业务还没有普遍开展起来。同时,行业“互保”、“联保”等增信机制 还没有建立,政策性担保手段还在探索中。社会担保体系的不健全,也 是物流企业特别是中小型民营企业取得银行贷款的一大障碍。
但是,社会物流总费用持续高位运行,并没有带来物流企业利润率 的上升。据初步调查,物流企业平均毛利率已由2002年的30%左右降低 到2007年的10%以下,仓储企业只有3-5%,运输企业只有2-3%。也就是 说,制造企业和流通企业增长的物流费用,并没有变为物流企业的利 润。
这一现象突出反映了我国物流运行中的结构性矛盾。一是运输费 用。2007年增长17.6%,占总费用的54.4%;其中道路运输费用增长 17.9%,占全部运输费用的63.2%。其中既有有油价上涨的因素,也有运 输组织化和物流信息化水平低下,各种运输方式不匹配、不衔接,难以 发挥综合优势的原因。二是保管费用。2007年增长21.2%,占总费用的 32.9%。其中利息支出增长16.6%,占全部保管费用的42.2%;仓储费用 增长19.9%,占全部保管费用的25.9%。反映出我国物流运作周转慢、效 率低的问题仍然没有明显改观。三是管理费用。2007年增长13.6%,占 总费用12.7%,反映出我国社会物流组织管理水平有待提升。 社会物流总费用,对国民经济的质量和效益影响极大。每降低一个百分 点,就可产生2000多亿元的直接经济效益。社会物流总费用的降低,依 赖于物流组织化和产业化程度的提高;而物流产业的发展,必须使其有 一个良性循环的发展环境。如果物流企业利润率越来越低,低到不足以 支撑基本的运作,那么,许多企业和资本将会退出这个行业。由此带来 的只能是产业化程度进一步降低,物流总费用继续走高。当前物流企业 利润率的下降是其发展环境中的一个突出问题,主要原因是成本上升较 快(例如油价、用工等),而物流企业的分散、弱小现状,在市场上难 以取得定价的话语权也是重要原因。因此,形成物流产业良性互动的发 展环境,还需要产业内外两个方面的努力。
• 中国1979年6月物资代表团赴日后回来引用,并开始使用。 • 1988年中国台湾也开始使用“物流”一词。 物流张力三角形
质量 速度
灵活性 价格
竞争性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8 “适” 8个适宜:适宜的数量 适宜的目标 适宜的地点 适宜的时间
适宜的质量 适宜的人员 适宜的信息 适宜的成本 我国标准的物流定义:
指物品从供应地向接受地的实体流动过程,根据实际需要,将运 输,储存,装卸,搬运,包装,流通加工,配送,信息处理等基本功能 有机结合,形成完整的供应链,为用户提供多功能,一体化的综合性服 务。 逆向物流:
2007年至今中国物流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社会物流总费用居高不下,但物流企业利润率持续下滑
社会物流总费用与GDP的比率,是衡量一个国家物流运行效率和现 代化程度的重要指标。近年来,我国社会物流总费用与GDP的比率一直 在高位运行。2007年,比5年前的2003年只下降0.5个百分点,比2006年 的18.3%还上升0.1个百分点。与发达国家相比,这一比率仍高出1倍左 右。
二、社会化的物流需求不足,但专业化的物流服务能力不强 近年来,我国社会物流总额一直以25%左右的速度增长,大大高于
同期GDP的增速,但物流业增加值的增长幅度却低于社会物流总额5— 10个百分点。显示出我国专业化物流发育缓慢,社会化需求水平较低。 由于历史原因,许多大中型制造和商贸企业自营物流占有相当比例,普 遍拥有仓库、车队、装卸设备等物流资源,大量的物流需求分散在不同 的企业。同时,高度分散的物流市场、严重缺失的诚信体系,使物流外 包存在风险,对社会物流需求的扩张和升级形成制约。制造和商贸企业 不愿共享核心物流资源,物流外包局限在运输、仓储、配送等单一物流 环节,简单地以价格作为衡量外包的指标,也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社会 物流需求的聚集和释放。企业在高速增长的情况下,又找不到合适的外 包对象,纷纷增加物流资源投入,进一步抑制了社会物流化需求的扩 张。此外,受现有管理体制和政策的影响,企业分离外包物流业务面临 人员安置、财务成本增加等问题,企业缺乏外包动力。这些都是物流需 求社会化进程的严重障碍。
目前,我国物流市场仍处在粗放经营阶段,初级物流服务多,高端 物流服务少;单一物流服务多,一体化物流服务少。大部分企业仍然在 离散的物流功能上过度竞争,把精力过多地放在成本降低和价格竞争方 面,提供的产品同质化严重,还不能满足物流需求社会化的需要。特别 是,我国物流企业起点低,发育慢,“小、散、差、弱”的现象还比较严 重。一些领先的物流企业从制造业需求出发,介入企业采购、生产、销 售流程,共享资源、共担风险,成为制造企业不可或缺的合作伙伴。但 总体上来看,我国物流企业在供应链管理的需求分析、模式创新、运作 执行和管理控制等方面还存在不小差距,难以满足上下游企业对供应链 服务的要求。
主要是一些地方的封锁和保护,对外地企业一定程度的歧视;一些 行业的垄断,对新进入者形成障碍;一些企业在竞标和承运中,报出远 远低于成本的价格,货主单位采取价格“一票否决”,使得许多企业退出 竞标;还有个别地方和企业诚信度缺失,“货运蒸发”“卷款走人”现象时 有发生,对整个物流行业健康发展极为不利。 (四)土地使用税大幅度提高
仓储企业是带有一定公共服务性质的微利企业,但土地使用税的大 幅提高使他们不堪重负。中国物资储运总公司反映,2006年交纳土地使 用税1353万元,2007年预计增至4778万元,将增长253%。这样的增长
速度,与其经营业务的增长不成比例。经过研究部分企业实情,由于上 述种种原因,物流企业普遍出现了经营收入迅速扩大,但实现利润并没 有相应增长,甚至下降的问题。长此以往,无疑将削弱我国物流企业发 展的后劲,影响我国物流产业的健康发展。
人力资源的制约。现代物流是一个兼有知识密集、技术密集、资本 密集和劳动密集特点的外向型和增值型的服务行业。目前,我国物流企 业高端人才,尤其是复合型人才严重缺乏;同时操作性员工成本持续上 升,稳定性下降。 基础设施发展不平衡。从全国范围来看,我国物流基础设施存在重线轻 点,衔接不畅,区域不平衡的问题。道路、港口、机场、园区、仓库等 物流基础设施整合力度不够,没有形成快捷、畅通、高效的物流基础设 施网络。东、中、西部地区和城乡物流基础设施发展不平衡,难以适应 物流发展的需要。
技术装备和信息化水平较低。目前,我国物流企业技术装备比较落 后,企业难以利用先进技术提高物流生产率。全行业物流信息化水平还 比较低,难以利用信息化手段整合物流流程,提高市场反应速度。物流 技术应用在模式创新和价值链重构中的作用日益突出,对我国物流科技 创新和应用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四、政策环境已有较大改善,但许多政策需要进一步落实 (一)已经出台的政策落实不够 1、营业税重复纳税的问题。 2、城市配送车辆限制问题。 3、物流企业 融资难的问题。 (二)物流产业发展中遇到的新问题缺乏相应的政策措施 1、促进制造业物流分离外包缺少鼓励性政策。 2、国内企业走出“国 门”缺少引导性政策。 3、外资物流企业对国内物流市场的控制力缺少约 束性政策。 (三)物流市场不正当竞争依然存在
第一章 物流基本概念 物流的由来
• 1921年,美国的阿奇•萧在《市场流通中的若干问题》一书中提 出“物流是与创造需要不同的一个问题”,并提到“物资经过时间 或空间的转移会产生附加价值” 。
• 1964年,日本池田内阁中五年计划制定小组的平原引进美国概 念,改作‘物的流通’。1965年,日本在政府文件中正式采用,简 称“物の流”。
物流的发展应以需求为基础,产业为依托。只有将分散的需求转化 为专业化、社会化的需求,才能推进物流的产业化运作。发展过程应该 是供需双方互相促进,共同合作的结果。如果供方总是以为需方不愿意 物流外包,需方又总是不放心供方的能力,就会陷于停滞不前的窘境。 任何产业如果离开了需求的推动,也就没有供应能力的提高;当然,专 业化的供应能力问题不解决,企业就不会把自己的需求转化为社会化需 求。 三、物流产业发展很快,但相关要素支撑不够
逆向物流是指不合格物品的返修、退货以及周转使用的包装容器从 需方返回到供方所形成的物品实体流动。比如回收用于运输的托盘和集 装箱、接受客户的退货、收集容器、原材料边角料、零部件加工中的缺 陷在制品等的销售方面物品实体的反向流动过程。其活动有以下五个方 面:返品处理、再制造、再营销、再循环和垃圾处理。
现代物流的六大作用: 1、发展现代综合物流,有利于促进生产力发展。
2、有利于优化生产力布局和资源配置,促进经济结构调整。 3、现代综合物流是改善投资环境,扩大招商引资的重要措施。 4、现代综合物流是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的主要途径。 5、现代综合物流是公路、铁路、港口、航空运输的货源基础。 6、现代综合物流是现阶段实施港区一体化的有效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