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物流基本概念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07年至今中国物流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社会物流总费用居高不下,但物流企业利润率持续下滑
社会物流总费用与GDP的比率,是衡量一个国家物流运行效率和现 代化程度的重要指标。近年来,我国社会物流总费用与GDP的比率一直 在高位运行。2007年,比5年前的2003年只下降0.5个百分点,比2006年 的18.3%还上升0.1个百分点。与发达国家相比,这一比率仍高出1倍左 右。
人力资源的制约。现代物流是一个兼有知识密集、技术密集、资本 密集和劳动密集特点的外向型和增值型的服务行业。目前,我国物流企 业高端人才,尤其是复合型人才严重缺乏;同时操作性员工成本持续上 升,稳定性下降。 基础设施发展不平衡。从全国范围来看,我国物流基础设施存在重线轻 点,衔接不畅,区域不平衡的问题。道路、港口、机场、园区、仓库等 物流基础设施整合力度不够,没有形成快捷、畅通、高效的物流基础设 施网络。东、中、西部地区和城乡物流基础设施发展不平衡,难以适应 物流发展的需要。
目前,我国物流市场仍处在粗放经营阶段,初级物流服务多,高端 物流服务少;单一物流服务多,一体化物流服务少。大部分企业仍然在 离散的物流功能上过度竞争,把精力过多地放在成本降低和价格竞争方 面,提供的产品同质化严重,还不能满足物流需求社会化的需要。特别 是,我国物流企业起点低,发育慢,“小、散、差、弱”的现象还比较严 重。一些领先的物流企业从制造业需求出发,介入企业采购、生产、销 售流程,共享资源、共担风险,成为制造企业不可或缺的合作伙伴。但 总体上来看,我国物流企业在供应链管理的需求分析、模式创新、运作 执行和管理控制等方面还存在不小差距,难以满足上下游企业对供应链 服务的要求。
逆向物流是指不合格物品的返修、退货以及周转使用的包装容器从 需方返回到供方所形成的物品实体流动。比如回收用于运输的托盘和集 装箱、接受客户的退货、收集容器、原材料边角料、零部件加工中的缺 陷在制品等的销售方面物品实体的反向流动过程。其活动有以下五个方 面:返品处理、再制造、再营销、再循环和垃圾处理。
主要是一些地方的封锁和保护,对外地企业一定程度的歧视;一些 行业的垄断,对新进入者形成障碍;一些企业在竞标和承运中,报出远 远低于成本的价格,货主单位采取价格“一票否决”,使得许多企业退出 竞标;还有个别地方和企业诚信度缺失,“货运蒸发”“卷款走人”现象时 有发生,对整个物流行业健康发展极为不利。 (四)土地使用税大幅度提高
近年来,我国物流产业得到持续较快发展,需要相关的要素支撑。 随着物流企业经营规模不断扩大,业务范围持续扩张,相关要素的瓶颈 制约越来越明显。
资金的压力越来越大。缺乏企业正常发展所必须的融资渠道及流动
资金匮乏,已成为物流企业发展的瓶颈。目前我国银行信贷的抵押物仍 以不动产为主,对于民营物流企业的车辆、物流设备、应收帐款等抵押 担保业务还没有普遍开展起来。同时,行业“互保”、“联保”等增信机制 还没有建立,政策性担保手段还在探索中。社会担保体系的不健全,也 是物流企业特别是中小型民营企业取得银行贷款的一大障碍。
仓储企业是带有一定公共服务性质的微利企业,但土地使用税的大 幅提高使他们不堪重负。中国物资储运总公司反映,2006年交纳土地使 用税1353万元,2007年预计增至4778万元,将增长253%。这样的增长
速度,与其经营业务的增长不成比例。经过研究部分企业实情,由于上 述种种原因,物流企业普遍出现了经营收入迅速扩大,但实现利润并没 有相应增长,甚至下降的问题。长此以往,无疑将削弱我国物流企业发 展的后劲,影响我国物流产业的健康发展。
• 中国1979年6月物资代表团赴日后回来引用,并开始使用。 • 1988年中国台湾也开始使用“物流”一词。 物流张力三角形
质量 速度
灵活性 价格
竞争性
8 “适” 8个适宜:适宜的数量 适宜的目标 适宜的地点 适宜的时间
适宜的质量 适宜的人员 适宜的信息 适宜的成本 我国标准的物流定义:
指物品从供应地向接受地的实体流动过程,根据实际需要,将运 输,储存,装卸,搬运,包装,流通加工,配送,信息处理等基本功能 有机结合,形成完整的供应链,为用户提供多功能,一体化的综合性服 务。 逆向物流:
二、社会化的物流需求不足,但专业化的物流服务能力不强 近年来,我国社会物流总额一直以25%左右的速度增长,大大高于
同期GDP的增速,但物流业增加值的增长幅度却低于社会物流总额5— 10个百分点。显示出我国专业化物流发育缓慢,社会化需求水平较低。 由于历史原因,许多大中型制造和商贸企业自营物流占有相当比例,普 遍拥有仓库、车队、装卸设备等物流资源,大量的物流需求分散在不同 的企业。同时,高度分散的物流市场、严重缺失的诚信体系,使物流外 包存在风险,对社会物流需求的扩张和升级形成制约。制造和商贸企业 不愿共享核心物流资源,物流外包局限在运输、仓储、配送等单一物流 环节,简单地以价格作为衡量外包的指标,也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社会 物流需求的聚集和释放。企业在高速增长的情况下,又找不到合适的外 包对象,纷纷增加物流资源投入,进一步抑制了社会物流化需求的扩 张。此外,受现有管理体制和政策的影响,企业分离外包物流业务面临 人员安置、财务成本增加等问题,企业缺乏外包动力。这些都是物流需 求社会化进程的严重障碍。
但是,社会物流总费用持续高位运行,并没有带来物流企业利润率 的上升。据初步调查,物流企业平均毛利率已由2002年的30%左右降低 到2007年的10%以下,仓储企业只有3-5%,运输企业只有2-3%。也就是 说,制造企业和流通企业增长的物流费用,并没有变为物流企业的利 润。
这一现象突出反映了我国物流运行中的结构性矛盾。一是运输费 用。2007年增长17.6%,占总费用的54.4%;其中道路运输费用增长 17.9%,占全部运输费用的63.2%。其中既有有油价上涨的因素,也有运 输组织化和物流信息化水平低下,各种运输方式不匹配、不衔接,难以 发挥综合优势的原因。二是保管费用。2007年增长21.2%,占总费用的 32.9%。其中利息支出增长16.6%,占全部保管费用的42.2%;仓储费用 增长19.9%,占全部保管费用的25.9%。反映出我国物流运作周转慢、效 率低的问题仍然没有明显改观。三是管理费用。2007年增长13.6%,占 总费用12.7%,反映出我国社会物流组织管理水平有待提升。 社会物流总费用,对国民经济的质量和效益影响极大。每降低一个百分 点,就可产生2000多亿元的直接经济效益。社会物流总费用的降低,依 赖于物流组织化和产业化程度的提高;而物流产业的发展,必须使其有 一个良性循环的发展环境。如果物流企业利润率越来越低,低到不足以 支撑基本的运作,那么,许多企业和资本将会退出这个行业。由此带来 的只能是产业化程度进一步降低,物流总费用继续走高。当前物流企业 利润率的下降是其发展环境中的一个突出问题,主要原因是成本上升较 快(例如油价、用工等),而物流企业的分散、弱小现状,在市场上难 以取得定价的话语权也是重要原因。因此,形成物流产业良性互动的发 展环境,还需要产业内外两个方面的努力。
技术装备和信息化水平较低。目前,我国物流企业技术装备比较落 后,企业难以利用先进技术提高物流生产率。全行业物流信息化水平还 比较低,难以利用信息化手段整合物流流程,提高市场反应速度。物流 技术应用在模式创新和价值链重构中的作用日益突出,对我国物流科技 创新和应用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四、政策环境已有较大改善,但许多政策需要进一步落实 (一)已经出台的政策落实不够 1、营业税重复纳税的问题。 2、城市配送车辆限制问题。 3、物流企业 融资难的问题。 (二)物流产业发展中遇到的新问题缺乏相应的政策措施 1、促进制造业物流分离外包缺少鼓励性政策。 2、国内企业走出“国 门”缺少引导性政策。 3、外资物流企业对国内物流市场的控制力缺少约 束性政策。 (三)物流市场不正当竞争依然存在
物流的发展应以需求为基础,产业为依托。只有将分散的需求转化 为专业化、社会化的需求,才能推进物流的产业化运作。发展过程应该 是供需双方互相促进,共同合作的结果。如果供方总是以为需方不愿意 物流外包,需方又总是不放心供方的能力,就会陷于停滞不前的窘境。 任何产业如果离开了需求的推动,也就没有供应能力的提高;当然,专 业化的供应能力问题不解决,企业就不会把自己的需求转化为社会化需 求。 三、物流产业发展很快,但相关要素支撑不够
第一章 物流基本Leabharlann Baidu念 物流的由来
• 1921年,美国的阿奇•萧在《市场流通中的若干问题》一书中提 出“物流是与创造需要不同的一个问题”,并提到“物资经过时间 或空间的转移会产生附加价值” 。
• 1964年,日本池田内阁中五年计划制定小组的平原引进美国概 念,改作‘物的流通’。1965年,日本在政府文件中正式采用,简 称“物の流”。
现代物流的六大作用: 1、发展现代综合物流,有利于促进生产力发展。
2、有利于优化生产力布局和资源配置,促进经济结构调整。 3、现代综合物流是改善投资环境,扩大招商引资的重要措施。 4、现代综合物流是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的主要途径。 5、现代综合物流是公路、铁路、港口、航空运输的货源基础。 6、现代综合物流是现阶段实施港区一体化的有效途径。
社会物流总费用与GDP的比率,是衡量一个国家物流运行效率和现 代化程度的重要指标。近年来,我国社会物流总费用与GDP的比率一直 在高位运行。2007年,比5年前的2003年只下降0.5个百分点,比2006年 的18.3%还上升0.1个百分点。与发达国家相比,这一比率仍高出1倍左 右。
人力资源的制约。现代物流是一个兼有知识密集、技术密集、资本 密集和劳动密集特点的外向型和增值型的服务行业。目前,我国物流企 业高端人才,尤其是复合型人才严重缺乏;同时操作性员工成本持续上 升,稳定性下降。 基础设施发展不平衡。从全国范围来看,我国物流基础设施存在重线轻 点,衔接不畅,区域不平衡的问题。道路、港口、机场、园区、仓库等 物流基础设施整合力度不够,没有形成快捷、畅通、高效的物流基础设 施网络。东、中、西部地区和城乡物流基础设施发展不平衡,难以适应 物流发展的需要。
目前,我国物流市场仍处在粗放经营阶段,初级物流服务多,高端 物流服务少;单一物流服务多,一体化物流服务少。大部分企业仍然在 离散的物流功能上过度竞争,把精力过多地放在成本降低和价格竞争方 面,提供的产品同质化严重,还不能满足物流需求社会化的需要。特别 是,我国物流企业起点低,发育慢,“小、散、差、弱”的现象还比较严 重。一些领先的物流企业从制造业需求出发,介入企业采购、生产、销 售流程,共享资源、共担风险,成为制造企业不可或缺的合作伙伴。但 总体上来看,我国物流企业在供应链管理的需求分析、模式创新、运作 执行和管理控制等方面还存在不小差距,难以满足上下游企业对供应链 服务的要求。
逆向物流是指不合格物品的返修、退货以及周转使用的包装容器从 需方返回到供方所形成的物品实体流动。比如回收用于运输的托盘和集 装箱、接受客户的退货、收集容器、原材料边角料、零部件加工中的缺 陷在制品等的销售方面物品实体的反向流动过程。其活动有以下五个方 面:返品处理、再制造、再营销、再循环和垃圾处理。
主要是一些地方的封锁和保护,对外地企业一定程度的歧视;一些 行业的垄断,对新进入者形成障碍;一些企业在竞标和承运中,报出远 远低于成本的价格,货主单位采取价格“一票否决”,使得许多企业退出 竞标;还有个别地方和企业诚信度缺失,“货运蒸发”“卷款走人”现象时 有发生,对整个物流行业健康发展极为不利。 (四)土地使用税大幅度提高
近年来,我国物流产业得到持续较快发展,需要相关的要素支撑。 随着物流企业经营规模不断扩大,业务范围持续扩张,相关要素的瓶颈 制约越来越明显。
资金的压力越来越大。缺乏企业正常发展所必须的融资渠道及流动
资金匮乏,已成为物流企业发展的瓶颈。目前我国银行信贷的抵押物仍 以不动产为主,对于民营物流企业的车辆、物流设备、应收帐款等抵押 担保业务还没有普遍开展起来。同时,行业“互保”、“联保”等增信机制 还没有建立,政策性担保手段还在探索中。社会担保体系的不健全,也 是物流企业特别是中小型民营企业取得银行贷款的一大障碍。
仓储企业是带有一定公共服务性质的微利企业,但土地使用税的大 幅提高使他们不堪重负。中国物资储运总公司反映,2006年交纳土地使 用税1353万元,2007年预计增至4778万元,将增长253%。这样的增长
速度,与其经营业务的增长不成比例。经过研究部分企业实情,由于上 述种种原因,物流企业普遍出现了经营收入迅速扩大,但实现利润并没 有相应增长,甚至下降的问题。长此以往,无疑将削弱我国物流企业发 展的后劲,影响我国物流产业的健康发展。
• 中国1979年6月物资代表团赴日后回来引用,并开始使用。 • 1988年中国台湾也开始使用“物流”一词。 物流张力三角形
质量 速度
灵活性 价格
竞争性
8 “适” 8个适宜:适宜的数量 适宜的目标 适宜的地点 适宜的时间
适宜的质量 适宜的人员 适宜的信息 适宜的成本 我国标准的物流定义:
指物品从供应地向接受地的实体流动过程,根据实际需要,将运 输,储存,装卸,搬运,包装,流通加工,配送,信息处理等基本功能 有机结合,形成完整的供应链,为用户提供多功能,一体化的综合性服 务。 逆向物流:
二、社会化的物流需求不足,但专业化的物流服务能力不强 近年来,我国社会物流总额一直以25%左右的速度增长,大大高于
同期GDP的增速,但物流业增加值的增长幅度却低于社会物流总额5— 10个百分点。显示出我国专业化物流发育缓慢,社会化需求水平较低。 由于历史原因,许多大中型制造和商贸企业自营物流占有相当比例,普 遍拥有仓库、车队、装卸设备等物流资源,大量的物流需求分散在不同 的企业。同时,高度分散的物流市场、严重缺失的诚信体系,使物流外 包存在风险,对社会物流需求的扩张和升级形成制约。制造和商贸企业 不愿共享核心物流资源,物流外包局限在运输、仓储、配送等单一物流 环节,简单地以价格作为衡量外包的指标,也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社会 物流需求的聚集和释放。企业在高速增长的情况下,又找不到合适的外 包对象,纷纷增加物流资源投入,进一步抑制了社会物流化需求的扩 张。此外,受现有管理体制和政策的影响,企业分离外包物流业务面临 人员安置、财务成本增加等问题,企业缺乏外包动力。这些都是物流需 求社会化进程的严重障碍。
但是,社会物流总费用持续高位运行,并没有带来物流企业利润率 的上升。据初步调查,物流企业平均毛利率已由2002年的30%左右降低 到2007年的10%以下,仓储企业只有3-5%,运输企业只有2-3%。也就是 说,制造企业和流通企业增长的物流费用,并没有变为物流企业的利 润。
这一现象突出反映了我国物流运行中的结构性矛盾。一是运输费 用。2007年增长17.6%,占总费用的54.4%;其中道路运输费用增长 17.9%,占全部运输费用的63.2%。其中既有有油价上涨的因素,也有运 输组织化和物流信息化水平低下,各种运输方式不匹配、不衔接,难以 发挥综合优势的原因。二是保管费用。2007年增长21.2%,占总费用的 32.9%。其中利息支出增长16.6%,占全部保管费用的42.2%;仓储费用 增长19.9%,占全部保管费用的25.9%。反映出我国物流运作周转慢、效 率低的问题仍然没有明显改观。三是管理费用。2007年增长13.6%,占 总费用12.7%,反映出我国社会物流组织管理水平有待提升。 社会物流总费用,对国民经济的质量和效益影响极大。每降低一个百分 点,就可产生2000多亿元的直接经济效益。社会物流总费用的降低,依 赖于物流组织化和产业化程度的提高;而物流产业的发展,必须使其有 一个良性循环的发展环境。如果物流企业利润率越来越低,低到不足以 支撑基本的运作,那么,许多企业和资本将会退出这个行业。由此带来 的只能是产业化程度进一步降低,物流总费用继续走高。当前物流企业 利润率的下降是其发展环境中的一个突出问题,主要原因是成本上升较 快(例如油价、用工等),而物流企业的分散、弱小现状,在市场上难 以取得定价的话语权也是重要原因。因此,形成物流产业良性互动的发 展环境,还需要产业内外两个方面的努力。
技术装备和信息化水平较低。目前,我国物流企业技术装备比较落 后,企业难以利用先进技术提高物流生产率。全行业物流信息化水平还 比较低,难以利用信息化手段整合物流流程,提高市场反应速度。物流 技术应用在模式创新和价值链重构中的作用日益突出,对我国物流科技 创新和应用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四、政策环境已有较大改善,但许多政策需要进一步落实 (一)已经出台的政策落实不够 1、营业税重复纳税的问题。 2、城市配送车辆限制问题。 3、物流企业 融资难的问题。 (二)物流产业发展中遇到的新问题缺乏相应的政策措施 1、促进制造业物流分离外包缺少鼓励性政策。 2、国内企业走出“国 门”缺少引导性政策。 3、外资物流企业对国内物流市场的控制力缺少约 束性政策。 (三)物流市场不正当竞争依然存在
物流的发展应以需求为基础,产业为依托。只有将分散的需求转化 为专业化、社会化的需求,才能推进物流的产业化运作。发展过程应该 是供需双方互相促进,共同合作的结果。如果供方总是以为需方不愿意 物流外包,需方又总是不放心供方的能力,就会陷于停滞不前的窘境。 任何产业如果离开了需求的推动,也就没有供应能力的提高;当然,专 业化的供应能力问题不解决,企业就不会把自己的需求转化为社会化需 求。 三、物流产业发展很快,但相关要素支撑不够
第一章 物流基本Leabharlann Baidu念 物流的由来
• 1921年,美国的阿奇•萧在《市场流通中的若干问题》一书中提 出“物流是与创造需要不同的一个问题”,并提到“物资经过时间 或空间的转移会产生附加价值” 。
• 1964年,日本池田内阁中五年计划制定小组的平原引进美国概 念,改作‘物的流通’。1965年,日本在政府文件中正式采用,简 称“物の流”。
现代物流的六大作用: 1、发展现代综合物流,有利于促进生产力发展。
2、有利于优化生产力布局和资源配置,促进经济结构调整。 3、现代综合物流是改善投资环境,扩大招商引资的重要措施。 4、现代综合物流是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的主要途径。 5、现代综合物流是公路、铁路、港口、航空运输的货源基础。 6、现代综合物流是现阶段实施港区一体化的有效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