雕刻绘画,线条训练2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雕刻绘画,线条训练2
通过画简单的器皿提高对比例的把握能力。

正方形、圆形、椭圆、以及今天我们要画的器皿,它们有个共同点就是规整度较高,训练中也容易发现所画问题出在哪里,通过长期训练有助于提高眼力和造型能力。

把这些基本图案能画精准,也是雕刻器皿的重要基本功。

简单的器皿比如碗、杯子、茶壶、瓶子等,对零基础的玉友而言临摹起来难度并不是特别大的图案(区别于“写生”,写生可以作为后期提高的训练
方式)。

由于这些图案通常是具有一定立体感的,所以开始
训练之前,我们还是先做些基础训练,画些简单的立体图案——正方体,长方体,圆柱,圆锥等。

比如,咱们画个圆锥:当大家能把这些简单的立体图形,在没有三角板等工具辅助情况下,手绘得标准规整时,再进行如下简单器皿的训练。

各位玉友,在进行训练时,可以用直尺(三角板)辅助判断自己手绘的直线是否平直,与原画详细对比差异在哪,进行精细修整。

从简单方、圆,到立体图形,再到简单的器皿,大家要循序渐进,步步为营,只有对每幅简单图案精益求精的反复训练,才能对“画功”基础达到训练目的。

最后,三少
提一点,咱们这种画法和素描里面的结构素描类似,但是我们要求要能把每处线条交待更清晰,以便在雕刻时能明白每刀的具体意义;另外无需打明暗调子来衬托视觉上的立体感,
我们需要在画的过程中把立体效果呈现于脑海中,以便后面雕刻。

好,今天先分享到这,下篇三少为大家带来比例训练的初步应用提高。

在玉石雕刻中,画是根,而各种不同绘画对象中占据特殊位置的“手”是公认较为难画的,所以三少建议大家可以先从“手”画起;当然有些朋友会说,人物也难啊,为什么不从人物画起呢?由于跟三少练绘画的玉友,大多数是没有绘画基础的,直接在没有任何辅导下画人物不现实,也容易消磨大家的学习热情。

so...手,从画面复杂程度上而言,是比较简单的,但是从比例和线条要求上看是难度较高的。

正因为如此,我们选择“手”作为零基础比例应用的训练对象,也为我们下个小系列——线条训练,做个过渡。

我们先看上面的图样,依“整体思想”可以把“手”分为:手指、手掌(手心或手背部分)、和手腕,三个部分。

用前面的知识画这只手,大家可以跟三少分这样五步进行:第一步,对原图进行分割,并确定各部分的中轴线;确认无误后,可以进行下面临摹手绘环节。

第二步,标注中轴线,确定各部分比例关系;第三步,进行局部手指比例划分;第四步,核对比例无误后,进行线条填充;第五步,对照原画,擦去辅助线,精修线条,完工。

我们画的是婴儿手,能把种画画好后,可以尝试不同类型的手,比如侍女手,武将手,菩萨手等,体会下它们之间有何异同。

有人说:“玉雕首先是绘画的艺术,其次才是雕刻的艺术。

”作为中国最古老的雕刻品种之一,玉
雕将玉的刚和画的柔结合在一起,是两大艺术的绝美碰撞。

如果浓彩重笔的大写意是表现创作者思维激情与艺术想象
力的话,那么精雕细琢的工笔画则是表现创作者的精益求精。

玉雕师的作品在创作,设计中寻求将玉石的美表现得最自然,最充分。

他们将每一块用于雕琢的材料都从颜色、从形态上竭尽心智地创意与构图,使玉石的每一点颜色和每一个部位都最完美地表现出作品的主题和审美形象。

好的玉雕不输于一副好的画作,更在设计和构图上胜过画作,方寸玉石之上,玉雕师不仅要表现自己的雕刻技巧和整体设计,还要将自己的灵魂注入到玉石之上,让玉雕变活,让欣赏玉雕的人全身心投入,仿佛身临其境。

玉雕工艺悠久,因料施艺是其首要的工艺。

玉雕为工艺创作,无定形;玉雕需想象,并注于玉石之上,无涂改性。

每部作品均需从料性、颜色、形状等出发,最大限度地利用玉料,尤其在人物、花鸟、花卉、动物创作中更是因料设计,独辟蹊径。

玉雕中也有很多程式化的东西,例如:人物讲究立七坐五盘三半,这是对人体比例的要求:面部比例也讲究三庭五眼,雕琢人物和动物面部表情的诀窍有:要想笑,嘴角翘,意思是人物和动物嘴角上翘,其面部就会出现笑容;玉雕和画国画一样,在空间有限的情况下,构图要讲究、要激发灵感、要善于用意境化的表达方式,雕出的作品要给人留下想象的空间。

(手绘:昭君出塞)至明清时期,我国的玉雕制作工艺发展到了顶峰。

明代使用
三层透雕法,纹饰常见有松、竹、梅、缠枝花卉,麒麟、人物、鸟兽等纹饰,有的玉佩纹饰上还增添上了“福”、“禄”、“寿”等吉祥寓意的字样。

清代玉雕工艺、特别是在乾隆年间更有新的发展,这时在玉材选料、加工、磨光等工序上都更加讲究,雕琢得精细玲珑。

(清代透雕)明代陆子冈技压群工,盛名天下。

皇帝明穆宗朱载垕闻知后,特命他在玉扳指上雕百骏图。

他没有被难住,仅用几天的时间就完成了。

(陆子冈作品)在小小的玉扳指上刻出重山叠峦的气氛和一个大开的城门,而马只雕了三匹,一匹驰聘城内,一匹正向城门飞奔,一匹刚从山谷间露出马头。

仅仅如此却给人以藏有马匹无数奔腾欲出之感,他以虚拟的手法表达了百骏之意,妙不可言。

自此,他的玉雕便成了皇室的专用品。

玉雕无论表现什么内容都会给人一种美的享受,其题材广泛,内容丰富,所有的中国文化都可以选材。

因此创作者必须具备文史和绘画的硬功底,提高综合性的艺术素养。

难怪有人总结说:“要想学好玉雕,不妨先从学习绘画开始!”薄意是从浮雕技法中逐渐衍化而来,它比浅浮雕还要浅,因雕刻层薄且富有画意,故称薄意。

薄意作为寿山石雕刻技法上的专用名词,素以“重典雅、工精微、近画理”而著称,它融书法、篆刻、绘画于一体,是介于绘画与雕刻之间的独特艺术表现手法。

田黄石《岁寒三友》薄意摆件薄意最早可以追溯到1500多年前的南朝,从墓葬里出土的“石猪龙”,大小如拇指,躺卧其中,
全身仅刻出几道直式双线纹,来表达“石猪龙”的轮廓和形态,可以说是不大量破坏石质的薄意雏形。

当然,薄意的真正发展,跟中国文人画的兴起不无关系。

从明朝开始,当地一些雕刻大师考虑到寿山石的稀有性,就借鉴文人画的笔法,绘以博古的图案。

到清末,当地出现了一位薄意雕刻名家林清卿,他注重意境和气韵,“因材施艺,按色构图,避格取巧,掩饰瑕疵”,吸收中国画艺术精髓,熔雕、画于一炉,以刀代笔,别开生面地将薄意艺术提高到新的境界,发展成为了寿山石雕中独门别类的艺术形式。

荔枝洞石《梅竹双清》方章由于薄意浅刻如画,耗材甚微,所以特别适合于雕琢像田黄石、芙蓉石之类珍品原石。

此外印章石材的表面有时难免会有一些裂痕、砂格或不纯的色块、斑纹,即便是田石、水坑冻之类名贵石种也难求纯洁无暇。

倘若这些瑕疵出现在印体部位,则无法通过钮雕加以遮掩,倘若不施艺术处理,势必影响到石章的品级,而过分雕琢又容易损坏宝石的天生丽质。

在这种情况下,雕饰薄意于石面就成了最理想的装饰方法。

薄意雕刻,主要分为四个步骤:首先构图,在消磨成形的章面,发挥创作者丰富的想像力,进行构思设计,充分利用寿山石的纹理、俏色等特点,用毛笔在石面上描绘出图画。

张训平作高山石《富贵耄耋》薄意日字章其次勒线,描图定稿之后,用尖刀顺着形体的外轮廓勾勒出一道纤细、准确而明显的线条,要求把刀稳,运力均,落刀果断精确,刀锋
活泼流畅,刀痕深浅适中。

接着铲地,用平刀、铲刀以及斜口刀等多种刀具,削刮勒线以外的空余石面,让景物部分微微隆起石面。

如果是自然形的印材,铲地要随着石形的凹凸而起伏。

若是四方形的印章,底地则必须平坦完整,印体的转角线应保持垂直。

最后雕饰,使用各种雕刀,在突起的景物平面上浅刻雕饰,表现出物体的质感、阴阳向背,使其富有立体感,达到笔墨渲染的韵趣。

林文举作田黄石《弥勒达摩》薄意扁章薄意雕刻“以薄取胜,以简见长”,因此刀法应灵活多变,洗练概括,落刀准确,以一当十。

雕刻完毕之后,还需要对某些细节,如花蕊、叶脉、苔点、枝干以及人物、动物的眼睛、鬓发等部分,用尖刀或半尖刀阴刻、抽丝,精细修饰,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雕好的薄意犹如一幅微微浮起的国画,取材广泛,讲求意境。

著名的书画金石家潘主兰先生指出:“薄意者技在薄,而艺在意,言其薄,而非愈薄愈佳,固未能如纸之薄也;言其意,自以刀笔写意为尚,简而洗脱且饶韵味为最佳,耐人寻味以有此境界者。

”水洞高山石《霜叶红于二月花》薄意方章寿山石雕刻派系“西门派”最为令人称道的是薄意雕刻艺术,这都归功于“西门派”薄意大师林清卿登峰造极的成就,其名声与风格蜚声中外,名扬四海,一直流传影响至今。

继林清卿之后,“西门派”有王炎拴、王雷庭,“东门派”有林友清、林寿煁父子,都精于薄意雕刻。

林清卿的薄意从实践中总结了一套“掩拙扬俏”处理斑
驳瑕疵的经验:“刻当相石。

凡不色俏,则宜花卉;凡石呈裂痕,宜山水,以尽石势。

下刀之先,心开一境,以尽画意诗情。

”他充分运用了中国传统画的构图方法,用毛笔描绘石头,安排布局、勾点、波折,运用自如。

不论是山水、人物或花鸟,超逸不俗,俱臻化境,叹为观止。

内容上则多取脍炙人口的民间传说与历史典故,章法上繁简有致,格局清新。

林清卿作田黄石《赤壁夜游》薄意章林清卿的薄意作品真正
达到了“心开一境技不薄,清新隽永意无穷”的至高境界。


至今日,我们依然可以从观赏中获得妙不可言的艺术享受。

目前雕刻行业内,“不会画画,可不可以学好雕刻?”这是个
比较有争议的话题。

为这个话题,我也曾经迷茫过,不少没有绘画基础,没有学习过素描的工匠太多了。

但他们做什
么是什么,乍一看雕的都很像,这真会让你感到很诧异了。

做雕刻的要不要学习绘画?为这事和雕工们争执过,议论过。

随时间的推移,阅历的增长,现在是越来越感觉,绘画对雕刻的重要性。

(我上小学时候就喜欢绘画,后来经商二十多年,期间一直坚持,有时间就画几笔。

随着东海水晶行业的快速发展,作为东海本地人,自然开始转向做水晶工艺品方面。

加上有些绘画的基础,所以对雕刻产生了极大的兴趣。

开始自己琢磨,从来没有经过老师指点和正规专业学校培训过)经过了几年的自学雕刻的过程,这里说一下自己的感受,绘画对雕刻有多大帮助。

1:首先你上手快,比没有绘画基
础的人最少快一倍的时间。

当然要看你勤奋程度,那可能还要快。

雕刻没有到两年,雕的一个作品。

富贵平安链条瓶2: 相石,省石,设计作品的过程是一种享受,你可以把一块石头设计出十个甚至二十个设计稿,可以把雕刻范围扩大,因为有绘画基础,人物、山水,器皿都没有问题。

在设计稿中挑选出最好的,在去动手雕它。

也是你对这块原石的尊重和负责。

非常多雕刻艺人对设计都感到头疼的事,手里不管有多少块,什么样的,很少去考虑,全部做成佛,金蟾等传统题材。

很多好料都可惜浪费了。

这一点充分说明脑里没有货,用到的时候,会感觉力不从心,绞尽脑汁。

平时的一些小东西,基本都是以俏色俏形为主。

3 : 人物、花鸟、山子、器皿包括牌子等我都尝试做过。

虽说做的不精细,那是工艺和会使用工具,上机没有达到一定时间。

比如:什么工具做线条?什么工具,用什么方法把底子推平?每个雕工使用工具和方法都不一定相同,就要看你雕刻时间和经验了。

你没有绘画基础,美术功底,只能跟着师傅,师傅做什么,你也做什么,或者做观音就专门做观音,做花鸟就只做花鸟,情况是不是这样的?这样做的好处,做的多了,工自然就细致了。

单个领域容易做出影响力,也能赚到钱。

这种做法,你永远是在工匠的层面上。

谈不上创新,更不要说成名成家成大师了。

喜欢钓鱼,一高兴雕刻一条大鲤鱼。

满足一下钓不到的遗憾。

我不说全国,范围太大,现在说说我们东海市场,
但以小见大,可以说明这个道理。

就我们东海水晶雕刻市场雕刻艺人构成情况做一下分析,去发现问题。

做龙虾的过程分享照着模型,尝试用水晶,圆雕方法雕刻毛主席现在我做最多的一个产品:知足“俏艺坊”是我注册的商标东海雕刻艺人大概由三种人构成:第一种:这部分人是经过拜师出来的,现在占绝大多数。

有的是福建和河南的艺人,从小就到玉石雕刻厂学习雕刻,从学徒做起,即传统的师徒制。

这一部分人员从业门槛较低,在工艺方面更显成熟,到了任何雕刻厂都能极快上手。

但是在对作品创新、设计及艺术文化方面,由于很少经过专业美术设计培训,都侧重于“工”方面,很少时间用在“艺”上,也有生活经济原因,所以此类从业人员所占比重过大以后,造成整个市场上的产品千篇一律。

市场很多这种商品第二种:就是我们这批人。

东海由于做雕刻工艺品过程短,接近二十年左右。

也就近年有所改观。

本地人,真正做雕刻二十年经历的,寥寥无几。

开始时是福建和河南的雕刻艺人来东海做,在十年前,他们都是比较保守的,是每家关起门来做。

不是圈里或熟悉的人,是不给顺便参观的。

收徒弟还要几千元的拜师费并且没有工资,还要帮师傅做二到三年活,才可以出师,自己自立门户。

我们这批雕工当时有三十来岁、有四十来岁的,各方面原因也不容许去拜师学艺了。

只能靠自学,自悟。

那时市场行情好,买的料子稍微好一些,简单雕刻,在市场也能卖个不错的价钱。

所以成就
我们这一批雕工。

如果按现在的市场工艺水准,这一批雕工很多人单凭“工”是生存不了的。

这批人有个优点:从艺路上,思想不受各老师或门派的约束,思想放得开,就是按自己的喜好去做,能坚持下来,进步反而很快。

缺点:大多数人都没有美术基础,综合素质不高,设计能力差,生搬硬套。

所以很难看到有特点,有思想的作品。

市场上太多这些工艺品第三种:就是专业的玉石雕刻人员,毕业于各高校的相关专业。

经过专业的速写、素描、白描练习。

这部分人员综合素质相对较高,对于文化、绘画艺术等方面有基础、有思考与见解,这些人在以后的水晶玉石雕刻道路上要比前者更占优势。

但是这部分从业人员目前还非常少,所以市场上能做出有文化内涵,有灵魂、有特点的作品太少了。

平时忙中偷闲画从市场雕刻产品和从人员的综合素质判断。

问题还是出自没有美术功底,美术功底包括绘画、艺术修为等。

在圆雕里,我认为最有用的是素描,它几乎是所有艺术形式最基础的训练,可以培养人的艺术审美观和眼到手到的能力,严格的造型训练、还能培养人艺术表达的能力。

能叫你准确的掌握你所雕刻物体的形态,从而完善你的作品。

打个比方,你在雕刻一只青蛙时,你按别人的模型做时,做的一摸一样。

如果你素描好,你就会比模型做的更加完美!做浮雕,代表性的玉牌,绘画中白描一定要多练。

画多好,雕出作品一定也不会差。

杨勇大师作品只有美术功底好,才能天马行空、游刃
有余地表达自己的艺术空间,可能简单的几笔几刀,就能展现出成熟和完美,即使夸张和变形,也能传神,如果没有这样的基础,只靠单纯的熟练和模仿,那么永远也只能停留在工匠的层面上。

雕刻行业,雕刻技巧是需要刻苦练习,通过上机和运用工具的经验,只要时间达到都会做的很好的。

最重要的还是文化、美术功底,你的文化、美术功底有多深,雕刻作品的境界就有多高!“工”和“艺”俩者相辅相承,共同提高,才能称得上是作品,精品。

不然也就是商品、工艺品而已!以上是我根据市场情况和我的自身经历,说说自己的想法和观点。

声明一下:我的“工”做的不细致,还要沉淀下来,认真练练自己的“工”,一直就没有把自己的东西称为作品,做到现在也没有感觉一件是完美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