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二中2021届高考化学一轮讲练:电解原理的有关计算和新型化学电源【答案+详解】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电解原理的有关计算
1.用电解氧化法可以在铝制品表面形成致密、耐腐蚀的氧化膜,电解质溶液
一般为H
2SO
4
­H
2
C
2
O
4
混合溶液。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待加工铝质工件为阳极
B.可选用不锈钢网作为阴极
C.阴极的电极反应式为Al3++3e-===Al D.硫酸根离子在电解过程中向阳极移动
1.选C。

利用电解氧化法在铝制品表面形成致密的Al
2O
3
薄膜,即待加工
铝质工件作阳极,A项正确;阴极与电源负极相连,对阴极电极材料没有特殊要求,可选用不锈钢网等,B项正确;电解质溶液呈酸性,阴极上应是H+放电,C 项错误;在电解过程中,电解池中的阴离子向阳极移动,D项正确。

2.利用右图所示装置,以NH
3
做氢源,可实现电化
学氢化反应。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a电极为阴极
B.b电极反应式为2NH
3-6e-===N
2
+6H+
C.电解一段时间后,装置内H+数目增多
D.每消耗1 mol NH
3
,理论上可生成1.5 mol ArOHR
2.选C。

A项,由所示装置图可知,b电极上NH
3转化为N
2
,所以b电极
为阳极,a电极为阴极,正确;B项,b电极的电极反应式为2NH
3-6e-===N
2
+6H
+,正确;C项,a电极的电极反应式为+6e-+6H+===3,结合b电极的电极反应式可知,电解过程中H+数目不变,错误;D项,由两个电极的电极反
应式可得数量关系,所以每消耗 1 mol NH
3
,理论上生成 1.5 mol ,正确。

3.按如图所示装置连接,X、Y均为惰性电极,常温下,当Zn极质量减少3.25 g时,X极生成气体840 mL(标准状况),若此时烧杯中溶液的体积为500 mL,则此时烧杯中溶液的pH(不考虑生成气体溶于水及与溶液的反应)( )
A.11 B.12
C.13 D.14
3.选C。

装置中若转移1 mol电子,如果全部生成氯气则有0.5 mol氯气生成,如果全部生成氧气则有0.25 mol氧气生成。

现n(Zn)=3.25 g÷65 g·mol-1=0.05 mol,转移电子为0.1 mol,X极生成气体的物质的量为0.84 L ÷22.4 L·mol-1=0.037 5 mol,说明生成气体为氯气和氧气的混合物,设生成x mol氯气,y mol氧气,则x+y=0.037 5,2x+4y=0.1,解之得x=0.025,
y=0.012 5,由2NaCl+2H
2O=====
电解
2NaOH+H
2
↑+Cl
2
↑,可知生成0.05 mol NaOH,
则c(OH-)=0.1 mol·L-1,pH=13。

4.将两个铂电极插入500 mL CuSO
4
溶液中进行电解,通电一定时间后,某一电极增重0.064 g(设电解时该电极无氢气析出,且不考虑水解和溶液体积变
化),此时溶液中氢离子浓度约为( )
A.4×10-3 mol/L B.2×10-3 mol/L
C.1×10-3 mol/L D.1×10-7 mol/L
4.选A。

根据电解规律可知,阴极反应:Cu2++2e-===Cu,增重0.064 g Cu,设此时溶液中氢离子的物质的量为x,根据总反应方程式:
2Cu2++2H
2O=====
电解
2Cu+O
2
↑+4H+
2×64 g 4 mol
0.064 g x
x=0.002 mol,c(H+)=0.002 mol
0.5 L
=4×10-3 mol/L。

5.电解100 mL含c(H+)=0.30 mol·L-1的下列溶液,当电路中通过0.04 mol电子时,理论上析出金属质量最大的是( )
A.0.10 mol·L-1 AgNO
3
溶液
B.0.10 mol·L-1 ZnSO
4
溶液
C.0.20 mol·L-1 CuCl
2
溶液
D.0.20 mol·L-1 Pb(NO
3)
2
溶液
5.选C。

根据金属活动性顺序表可知:Ag和Cu排在H后面,而Zn和Pb 排在H以前,所以Ag+、Cu2+的氧化性比H+大,应优先于H+放电而析出。

因为0.01 mol Ag的质量小于0.02 mol Cu的质量,所以C项正确。

6.用惰性电极电解一定浓度的CuSO
4
溶液时,通电一段时间后,向所得的溶
液中加入0.1 mol Cu
2(OH)
2
CO
3
后恰好恢复到电解前的浓度和pH(不考虑二氧化碳
的溶解)。

则电解过程中转移电子的物质的量为( ) A.0.4 mol B.0.5 mol
C.0.6 mol D.0.8 mol
6.选C。

电解硫酸铜溶液时,开始电解硫酸铜和水生成铜、氧气和硫酸,后来电解水生成氢气和氧气,如果只按照第一阶段的电解,反应只需要加入氧化铜或碳酸铜就可以,但是现在加入的是碱式碳酸铜,相当于加入了0.2 mol氧化铜和0.1 mol水,这0.1 mol水应该是第二阶段的反应产物,该阶段转移了0.2 mol电子,第一阶段转移了0.4 mol电子,所以共转移0.6 mol电子。

7.电解法降解NO-
3的原理如图所示,总反应为4NO-
3
+4H+=====
电解
2N
2
↑+5O
2

+2H
2
O。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电子通过盐桥向正极方向移动
B.电源的正极反应式为AsO3-
4+2H++2e-===AsO3-
3
+H
2
O
C.导线中通过1 mol e-时,理论上有1.2 mol H+通过质子交换膜
D.Ag­Pt电极附近溶液的pH减小
7.选B。

由题中信息,右端装置为电解池且Ag­Pt电极为阴极,左端装置为电源且该装置右边惰性电极为负极。

电子不能通过盐桥,A项错误;正极反
应式为AsO3-
4+2H++2e-===AsO3-
3
+H
2
O,B项正确;阴极电极反应式为4NO-
3
+24H
++20e-===2N
2↑+12H
2
O,阳极电极反应式为10H
2
O-20e-===5O
2
↑+20H+,因此,
导线中通过1 mol e-时,理论上有1 mol H+通过质子交换膜,C项错误;同时可推知Ag­Pt电极附近溶液的pH增大,D项错误。

8.用a、b两个质量相等的Pt电极电解AlCl
3和CuSO
4
的混合溶液[n(AlCl
3
)∶
n(CuSO
4)=1∶9]。

t
1
时刻a电极得到混合气体,其中Cl
2
在标准状况下为224
mL(忽略气体的溶解);t
2
时刻Cu全部在电极上析出。

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a电极与电源的负极相连
B.t
2
时刻,两电极的质量相差3.84 g
C.电解过程中,溶液的pH不断增大
D.t
2时刻后,b电极的电极反应是4OH--4e-===2H
2
O+O
2

8.选B。

根据a电极得到Cl
2,即2Cl--2e-===Cl
2
↑,则a电极为阳极,
与电源的正极相连,A错误;根据生成Cl
2
的体积可求得原混合溶液中含Cl- 0.02
mol,故CuSO
4为0.06 mol,t
2
时刻b电极上Cu完全析出,其电极质量增加0.06
mol×64 g/mol=3.84 g,B正确;Cl-和Cu2+放电时,溶液pH增大(考虑Cu2+水
解),当OH-(水电离)和Cu2+放电时,溶液酸性增强,pH减小,C错误;t
2
时刻
后,b电极的电极反应为2H++2e-===H
2
↑,D错误。

9.电解硫酸钠溶液联合生产硫酸和烧碱溶液的装置如图所示,其中阴极和阳极均为惰性电极。

测得同温同压下,气体甲与气体乙的体积比约为1∶2,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
A.a极与电源的正极相连
B.产物丙为硫酸
C.离子交换膜d为阳离子交换膜
D.a电极的反应式为2H
2O+2e-===H
2
↑+2OH-
9.选D。

由气体甲与气体乙的体积比约为1∶2可知,甲为氧气,a电极
发生反应:2H
2O-4e-===O
2
↑+4H+,乙为氢气,b电极发生反应:2H
2
O+2e-===H
2
↑+2OH-。

则a极与电源的正极相连,产物丙为硫酸,产物丁为氢氧化钠,c为阴离子交换膜,d为阳离子交换膜。

10.以石墨电极电解200 mL CuSO
4
溶液,电解过程
中电子转移物质的量n(e-)与产生气体总体积V(g)(标
准状况)的关系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电解前CuSO
4
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为2 mol/L
B.当n(e-)=0.4 mol时,所得溶液中c(H+)=2 mol/L
C.当n(e-)=0.6 mol时,V(H
2)∶V(O
2
)=3∶2
D.向电解后的溶液中加入16 g CuO,则溶液可恢复为电解前的浓度
10.选B。

电解CuSO
4
溶液时,阳
极反应式为2H
2O-4e-===O
2
↑+4H+,阴极反应式为Cu2++2e-===Cu,由图示可知
阴极上还有氢离子放电,电极反应式为2H++2e-===H
2
↑。

A.当转移0.4 mol电
子时Cu完全析出,n(Cu2+)=0.4 mol
2
=0.2 mol,根据Cu原子守恒得c(CuSO
4
)
=c(Cu2+)=0.2 mol
0.2 L
=1 mol/L,错误;B.当转移0.4 mol电子时,生成n(H
2
SO
4
)
=0.2 mol,所以c(H+)=0.2 mol×2
0.2 L
=2 mol/L,正确;C.当转移0.4 mol电子
时生成的气体完全是氧气,当转移电子0.4~0.6 mol之间时生成的气体是氢气
和氧气,则生成 n(O
2)=
0.6 mol
4
=0.15 mol,生成n(H
2
)=
0.2 mol
2
=0.1 mol,
相同条件下,气体摩尔体积相等,所以其体积之比等于物质的量之比,则V(H
2
)∶
V(O
2
)=0.1 mol∶0.15 mol=2∶3,错误;D.要使电解后的溶液恢复原状,应该
采用“析出什么加入什么”原则加入物质,根据以上分析知,阴极上析出Cu、H
2

阳极上析出O
2
,所以只加入CuO不能使溶液恢复原状,错误。

11.一种石墨烯锂硫电池(2Li+S
8===Li
2
S
8
)工作原理如图。

下列有关该电池
说法正确的是( )
A.B电极发生还原反应
B.A电极上发生的一个电极反应为2Li++S
8+2e-===Li
2
S
8
C.每生成1 mol Li
2S
8
转移0.25 mol电子
D.电子从B电极经过外电路流向A电极,再经过电解质流回B电极
11.选B。

在原电池中,电解质中的阳离子移向正极,所以A是正极,发生还原反应, B是负极,发生氧化反应,故A错误;A是正极,发生得电子的还
原反应:2Li++S
8+2e-===Li
2
S
8
,故B正确;正极反应式:2Li++S
8
+2e-===Li
2
S
8

每生成1 mol Li
2S
8
转移2 mol电子,故C错误;电子从B电极经过外电路流向
A电极,但是电子不会经过电解质,故D错误。

12.锌碘液流电池具有高电容量、对环境友好、不易燃等优点,可作为汽车的动力电源。

该电池采用无毒ZnI
3
水溶液做电解质溶液,放电时将电解液储罐中的电解质溶液泵入电池,其装置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M是阳离子交换膜
B.充电时,多孔石墨接外电源的正极
C.充电时,储罐中的电解液导电性不断增强
D.放电时,每消耗1 mol I-
3
,有1 mol Zn2+生成
12.选C。

金属锌是负极,多孔石墨是正极,由于放电时电解液中两种离
子I-
3/I-应在正极与储罐中循环,结合I-
3
+2e-===3I-知Zn2+应通过M转移到正
极上,故M是阳离子交换膜,A正确;充电时原电池的正极与电源正极相连,B 正确;充电时正极的电极反应式为3I--2e-===I-
3
,离子浓度减小,导电性减弱,C错误;负极上电极反应式为Zn-2e-===Zn2+,由电极反应式知D正确。

13.我国科学家研发了一种室温下“可呼吸”的Na­CO
2二次电池,将NaClO
4
溶于有机溶剂作为电解液,钠和负载碳纳米管的镍网分别作为电极材料,电池的
总反应为3CO
2+4Na 2Na
2
CO
3
+C。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放电时,ClO-
4
向负极移动
B.充电时释放CO
2,放电时吸收CO
2
C.放电时,正极反应为3CO
2+4e-=== 2CO2-
3
+C
D.充电时,正极反应为Na++e-=== Na
13.选D。

电池放电时,ClO-
4
向负极移动,A项正确;结合总反应可知放
电时需吸收CO
2,而充电时释放出CO
2
,B项正确;放电时,正极CO
2
得电子被还
原生成单质C,即电极反应式为3CO
2+4e-===2CO2-
3
+C,C项正确;充电时阳极发
生氧化反应,即C被氧化生成CO
2
,D项错误。

14.以氨作为燃料的燃料电池,具有能量效率高的特点,另外氨气含氢量高,
易液化,方便运输和贮存,是很好的氢源载体。

NH
3­O
2
燃料电池的结构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a极为电池的正极
B.负极的电极反应式为2NH
3-6e-+6OH-===N
2
+6H
2
O
C.当生成1 mol N
2
时,电路中通过的电子的物质的量为3 mol D.外电路的电流方向为从a极流向b极
14.选B。

选项A,a极上NH
3发生氧化反应生成N
2
,a极是原电池的负
极,A错误;选项B,负极发生氧化反应失去电子,2 mol NH
3变为1 mol N
2
失去
6 mol电子,所以电极反应式为2NH
3-6e-+6OH-===N
2
+6H
2
O,B正确;选项C,
生成1 mol N
2
失去6 mol电子,C错误;选项D,外电路的电流方向是从正极到负极,即从b极流向a极,D错误。

15.CO无色无味有毒,世界各国每年均有不少人因
CO中毒而失去生命。

一种CO尾气分析仪的工作原理如
图所示,该装置中电解质为氧化钇­氧化钠,其中O2-
可以在固体介质NASICON中自由移动。

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负极的电极反应式为CO+O2--2e-===CO
2
B.工作时电极b作正极,O2-由电极a向电极b移动
C.工作时电子由电极a通过传感器流向电极b
D.传感器中通过的电流越大,尾气中CO的含量越高
15.选B。

根据题意可知,a电极为负极,电极反应式为CO+O2--2e-
===CO
2,b电极为正极,电极反应式为O
2
+4e-===2O2-,总反应为2CO+O
2
===2CO
2。

工作时电子由电极a通过传感器流向电极b,O2-由电极b向电极a移动。

传感器
中通过的电流越大,说明单位时间内通过的电子越多,尾气中CO的含量越高。

16.某新型电池工作原理如图所示,放电时总反应为Al+
3NiO(OH)+NaOH+H
2O===NaAlO
2
+3Ni(OH)
2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
A.放电时,正极的电极反应式为
NiO(OH)+e-+H
2O===Ni(OH)
2
+OH-
B.充电时,阴极的电极反应式为
AlO-
2+3e-+2H
2
O===Al+4OH-
C.放电时,Na+向负极移动
D.充电时,当电路中通过2 mol电子时,阳极质量减少2 g
16.选C。

选项A,由放电时总反应方程式及工作原理图知,铝电极是负
极,NiO(OH)电极是正极,放电时,正极上NiO(OH)得到电子转化为Ni(OH)
2
,正
确;选项B,充电时,铝电极连接电源的负极,作阴极,AlO-
2
转化为Al,正确;选项C,放电时,Na+向正极移动,错误;选项D,充电时,阳极每消耗1 mol
Ni(OH)
2
就生成1 mol NiO(OH),电路中通过1 mol电子,阳极质量减少1 g,正确。

17.H
2S是一种剧毒气体,对H
2
S废气资源化利用的途径之一是回收能量并
得到单质硫,反应原理为2H
2S(g)+O
2
(g)===S
2
(s)+2H
2
O(l) ΔH=-632 kJ·mol
-1。

如图为质子膜­H
2
S燃料电池的示意图。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电池工作时,电流从电极a经过负载流向电极b
B.电极a上发生的电极反应式为2H
2S-4e-===S
2
↓+4H+
C.当反应生成64 g S
2
时,电池内部释放632 kJ热量
D.当电路中通过4 mol电子时,有4 mol H+经质子膜进入负极区
17.选B。

H
2
S发生氧化反应,电极a是负极,电子从电极a经过负载流
向电极b,电流方向与电子流向相反,A错误;电极a上H
2
S发生氧化反应生成
S 2,电极反应式为2H
2
S-4e-===S
2
↓+4H+,B正确;燃料电池中化学能主要转化
为电能,C错误;当电路中通过4 mol电子时,有4 mol H+经质子膜进入正极区,D错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