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消毒灭菌效果监测方案

合集下载

实验室消毒灭菌效果监测

实验室消毒灭菌效果监测

实验室消毒灭菌效果监测一、消毒灭菌效果监测(一)压力蒸汽灭菌效果监测1.化学监测法(1)化学指示剂监测方法:将既能指示蒸汽温度,又能指示温度持续时间的化学指示剂放入大包和难以消毒部位的物品包中央,经一个灭菌周期后,取出指示剂,根据其颜色及性状的改变判断是否达到灭菌条件。

(2)化学指示胶带监测法:将化学指示胶带粘贴于每一待灭菌物品包外,经一个灭菌周期后,观察其颜色的改变,以指示是否经过灭菌处理。

对预真空和脉动真空压力蒸汽灭菌,应进行B-D 试验。

结果判定:检测时,所放置的指示卡/管、胶带的性状或颜色均变至规定的条件,判为灭菌合格;若其中之一未达到规定的条件,则灭菌过程不合格。

2.物理监测法应每年用温度压力检测仪检测温度、压力和时间等参数,检测仪探头放置于最难灭菌部位。

3.生物监测法生物指示物为嗜热脂肪杆菌(ATCC7953或SSIK31株)芽孢。

试验用培养基为溴甲酚紫葡萄糖蛋白胨水培养基。

检测方法:将两个嗜热脂肪杆菌芽孢菌片分别装入灭菌小纸袋内或使用自含式生物指示剂,置于标准试验包中心部位。

分别在下排气压力蒸汽灭菌器灭菌柜室内,排气口上方放置一个标准试验包;预真空和脉动真空压力蒸汽灭菌器灭菌柜室内,排气口上方放置一个标准测试包;手提压力蒸汽灭菌器用带有指示菌的小型测试包,放于手提压力蒸汽灭菌器底部。

经一个灭菌周期后,取出标准试验包,无菌取出指示菌片,投入溴甲酚紫葡萄糖蛋白胨水培养基中,经56℃培养7d(自含式生物指示物按说明书执行),观察培养基颜色变化。

同时设阴性对照和阳性对照。

结果判定:每个试验组和阴性对照组指示菌片接种的溴甲酚紫蛋白胨水培养基都不变色,阳性对照组由紫色变为黄色时,判定为灭菌合格;否则灭菌不合格。

(二)干热灭菌效果监测方法1.化学监测法(1)检测方法:将既能指示温度又能指示温度持续时间的化学指示剂3~5个分别放入待灭菌的物品中,并置于灭菌器最难达到灭菌的部位。

经一个灭菌周期后,取出化学指示剂,据其颜色及性状的改变判断是否达到灭菌条件。

医院消毒灭菌效果监测制度

医院消毒灭菌效果监测制度

医院消毒灭菌效果监测制度一、使用中消毒剂生物监测每季度一次,其细菌含量须<100cfu/ml,无致病微生物,有记录;灭菌剂生物监测每月一次,不得检出任何微生物,有记录;戊二醛每周不少于一次化学监测,有登记;含氯消毒剂(如施康)每日化学监测。

二、压力蒸汽灭菌监测:(一)物理监测,每锅进行,且每天灭菌前进行B-D试验,合格后才能进行灭菌,有记录。

(二)化学监测,每包进行,包内放置化学指示剂,包外用化学指示胶带贴封,灭菌后必须达到规定色泽,才能使用。

(三)生物监测,每周进行,必须合格,有记录。

三、环氧乙烷气体灭菌,每锅进行物理监测,每包进行化学监测,每灭菌批次进行生物监测,有登记。

四、过氧化氢等离子灭菌:每锅进行物理监测,每包进行化学监测,每天进行生物监测,有登记。

五、灭菌植入型器械应每批次进行生物监测。

六、紫外线空气消毒,每日做好日常监测:灯管使用时间、累计照射时间、使用人签名;每周一次75%酒精擦拭,有登记。

强度监测每半年一次,有记录并上报院感科。

当强度低于70μw/cm2 时应及时更换灯管。

七、消毒后的内镜(如胃镜、肠镜、喉镜等)及其他消毒物品,应每季进行监测,不得检出致病微生物,有登记。

八、浸泡灭菌后的内镜(如腹腔镜、膀胱镜、胆道镜、胸腔镜等)活检钳和灭菌物品,须每月进行监测,不得检出任何微生物,有登记。

九、重点科室(如手术室、供应室、ICU、介入治疗室、层流室等)每月进行消毒后医疗器材、物体表面、消毒液及医务人员手的监测,有报告单备查。

十、医院污水排放要求达到国家标准,接触池出口总余氯每日监测不得少于2 次(采用间歇式消毒处理的,每次排放前监测)。

粪大肠菌群数每月监测不得少于1 次。

肠道致病菌中沙门氏菌的监测,每季度不少于1 次;志贺氏菌的监测,每年不少于2 次。

1。

2016消毒灭菌效果监测方案说明

2016消毒灭菌效果监测方案说明

2016年消毒灭菌效果监测方案为进一步规范我院的环境卫生学监测工作,有效预防医院感染,根据《医疗机构消毒技术规范(WST 367-2012)》、《医院消毒卫生标准(GB 15982-2012)》、《医疗机构空气净化规范(WST 368-2012)》、《医院洁净手术部建筑技术规范(GB 50333-2013)》《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和《血液透析相关治疗用水》等规范的要求,结合我院实际,特制定本方案。

本方案自2016年1月1日起实施。

一、监测标准(一)采样和检查原则1.采样后应尽快对样品进行相应指标的检测,送检时间不得超过4 h;若样品保存于O℃~4℃时,送检时间不得超过24 h。

2.常规监督检查可不进行致病性微生物检测,涉及疑似医院感染暴发、医院感染暴发调查或工作中怀疑微生物污染时,应进行目标微生物的检测。

3. I类环境为采用空气洁净技术的诊疗场所,分洁净手术部和其他洁净场所。

Ⅱ类环境为非洁净手术部(室);产房;导管室;血液病病区、烧伤病区等保护性隔离病区;重症监护病区;新生儿室等。

Ⅲ类环境为母婴同室;消毒供应中心的检查包装灭菌区和无菌物品存放区;血液透析中心(室);其他普通住院病区等。

Ⅳ类环境为普通门(急)诊及其检查、治疗室;感染性疾病科门诊和病区。

(二)诊疗器械、器具和物品清洗的效果监测1.手术器械:每月随机抽取消毒供应中心机械清洗、手工清洗的手术器械;将器械分为平面类、关节类、管腔类、结构复杂类四种类型,每类器械随机抽取5个清洗后样本进行ATP检测。

1.1采样时间:手术器械清洗后。

1.2采样部位:手术器械全表面。

1.3手术器械检测方法:1.3.1采样:对器械的全部表面进行采样。

1.3.2激活/震荡:将采样棒蓝色末端彻底按压进入管腔内液体中,激活反应水平窄幅震荡5秒钟。

1.3.3测量:将采样棒放入荧光检测仪中读取数值。

2.内镜:将内镜分为灭菌内镜、高水平消毒内镜两种类型分别抽样检测;每季度抽取科室25%内镜数量进行ATP监测。

消毒、灭菌效果监测的方法

消毒、灭菌效果监测的方法

消毒、灭菌效果监测的方法
实验室必须对消毒、灭菌效果定期进行监测。

灭菌合格率必须达到100%,不合格的物品不得离开实验室。

一、使用中的消毒剂、灭菌剂,应进行生物和化学监测。

生物监测:消毒剂每季度一次,细菌含量必须<100cfu/mL,不得检出致病微生物。

灭菌剂每月一次,不得检出任何微生物。

化学监测:应根据消毒、灭菌剂的性能定期监测,含氯制剂、过氧乙酸等应每日监测,对戊二醛的监测应每周不少于一次。

消毒灭菌物品的监测:应定期对消毒、灭菌物品进行随机抽检,消毒物品不得检出致病性微生物,灭菌物品不得检出任何微生物。

二、高压蒸汽灭菌效果监测。

高压蒸汽灭菌应进行工艺监测、化学监测和生物监测。

工艺监测应每锅进行,并详细记录。

化学监测应每包进行,对于高危险性物品需进行中心部位的化学监测。

预真空压力灭菌器每天灭菌前进行B-D试验,生物监测应每月进行,新灭菌器使用前必须先进行生物监测,合格后方可使用。

三、紫外线消毒效果监测
紫外线消毒应进行灯管照射强度监测和生物监测。

灯管照射强度监测每半年进行一次,不得低于70μw/cm2。

新使用的灯管也要进行监测,不得低于100μw/cm2
生物监测必要时进行,要求经消毒后的物品或空气中的自然菌应减少90.00%以上,人工染菌杀灭率应达到99.90%。

四、环境监测
环境监测包括对空气、仪器设备、物体表面和工作人员手的监测。

在怀疑有实验室污染时应进行环境监测。

监测方法和卫生标准见《医院消毒卫生标准》(GB15982-2012)。

第1 页/共 1 页。

消毒灭菌效果监测(5篇)

消毒灭菌效果监测(5篇)

消毒灭菌效果监测(5篇)第一篇:消毒灭菌效果监测消毒灭菌效果监测制度一、压力蒸汽灭菌效果监测:(一)工艺监测,又称程序监测,即按经过试验所确定的灭菌工艺和有关参数进行检查,以判断灭菌是否按照规定的条件进行,检查的主要项目有:物品的包装、物品的装载、灭菌温度、灭菌时间等,此法应作为常规监测方法,每次灭菌时均应进行。

1、物品的包装:(1)为防止灭菌后再污染,物品需经包装后方可进行灭菌处理。

(2)包装材料应允许物品内部空气的排出和蒸汽的透入。

市售普通铝饭盒与搪瓷盒,不得用于装放待灭菌的物品,应用自动启闭式或带通气孔的器具装放。

(3)常用的包装材料包括全棉布;一次性无纺布;一次性复合材料(如纸塑包装);带孔的金属或玻璃容器等。

对于一次性无纺布、一次性复合材料必须经国家卫生行政部门批准后方可使用。

新包装材料在使用前,应先用生物指示物验证灭菌效果后方可使用。

(4)布包装层数不少于两层。

用下排气式压力蒸汽灭菌器的物品包,体积不应超过30×30×25(cm3);用于预真空和脉动真空压力蒸汽灭菌器的物品包,体积不得超过30×30×50(cm3)。

金属包的重量不超过7kg,敷料包不超过5kg。

(5)新棉布应洗涤去浆后再使用;反复使用的包装材料和容器,应经清洗后才可再次使用。

(6)盘、盆、碗等器皿类物品,尽量单个包装。

包装时应将盖打开,若必须多个包装在一起时,所用器皿的开口应朝向一个方向;摞放时,器皿间用吸湿毛巾或纱布隔开,以利蒸汽渗入。

(7)灭菌物品能拆卸的必须拆卸,如对注射器进行包装时,管芯应抽出。

必须暴露物品的各个表面(如剪刀和血管钳必须充分撑开)以利灭菌因子接触所有物体表面。

有筛孔的容器,应将盖打开,开口向下或侧放。

管腔类物品如导管、针和管腔内部先用蒸馏水或去离子水润湿,然后立即灭菌。

(8)物品捆扎不宜过紧,外用化学指示胶带贴封,灭菌包每大包内和难消毒部位的包内放置化学指示物。

灭菌效果监测制度

灭菌效果监测制度

灭菌效果监测制度一、目的:1.1 实行严格的监控与管理,保证灭菌安全。

二、范围:2.1 适用于供应室。

三、职责:3.1 供应室:严格执行供应室灭菌监测制度。

四、依据:4.1 根据WS310.1-2016《医院消毒供应中心第一部分:管理规范》制定。

4.2 根据WS310.1-2016《医院消毒供应中心第二部分:清洗消毒及灭菌技术操作规范》制定。

4.3 根据WS310.1-2016《医院消毒供应中心第三部分:清洗消毒及灭菌效果监测标准》制定。

4.4 根据《消毒供应中心管理规范与操作常规》制定。

五、对第三方提供的灭菌资料必须核实和保留以下内容5.1 每次灭菌过程均应进行工艺监测,并有关键参数记录。

5.2配合院感科对医疗器械进行灭菌效果的监测。

5.3物理监测不合格的灭菌物品不得发放;并应分析原因进行改进,直至监测结果符合要求。

5.4 包外化学监测不合格的灭菌物品不得发放,包内化学监测不合格的灭菌物品不得使用,并应分析原因进行改进,直至监测符合要求。

5.5 生物监测不合格时,应尽快召回上次生物监测合格以来所有尚未使用的灭菌物品,重新进行处理;并应分析不合格的原因,改进后,生物监测连续三次合格后方可使用。

5.6 生物监测不合格物品已用于病人时,临床科室应建立个案资料,详细记录病人的情况,密切观察相关的临床表现,必要时进行检查和治疗措施。

5.7 按照灭菌装载物品的种类,可选择具有代表性的生物监测进行灭菌效果的监测。

5.8每个灭菌包应进行包外化学指示胶带、包内化学指示卡监测。

每周进行一次生物培养。

灭菌质量监测资料和记录的保存期应大于3年。

消毒灭菌效果监测制度

消毒灭菌效果监测制度

消毒灭菌效果监测制度(一)对使用中的消毒剂、灭菌剂进行染菌量和浓度检测1.染菌量监测消毒剂每季度1次,其细菌含量必须<100cfu/ml,不得检出致病性微生物。

灭菌剂每月检测1次,不得检出任何微生物。

2.浓度检测应根据消毒、灭菌剂的性能定期检测、如含氯消毒剂、过氧乙酸等应现用现配,每次配制后都应测试浓度,对戊二醛的监测应每周不少于2次,腔镜中心要每日监测。

(二)消毒灭菌物品进行消毒灭菌效果监测1.消毒物品每季度监测1次,不得检出致病性微生物。

2.灭菌物品每月检测1次,不得检出任何微生物。

3.消毒后的内镜(如胃镜、肠镜、喉镜、气管镜),细菌总数≤20cfu/件,并未检出致病菌为合格。

4.灭菌后内镜(如腹腔镜、关节镜、胆道镜、膀胱镜、胸腔镜)未检出任何微生物为合格。

(三)紫外线消毒:应进行照射强度检测和生物检测。

1.照射强度检测各科室应做好每支灯管应用时间、累计时间和使用人、监督人签名的登记。

检测灯管照射强度,新灯管的照射强度50≧ųW/cm2,使用中的灯管照射强度≧70ųW/cm2。

2.生物检测必要时进行(四)环境卫生学检测1.各科室按照要求每季度对本科重点区域的空气、物体表面及医护人员的手进行消毒灭菌效果监测。

2.医院感染管理科应每季度对重点科室及病房等进行环境卫生学检测,并做好检测统计分析。

3.判定标准:医院内感染检测监控目标医院感染发病率(现患率)≤10%。

医院感染现患率实查率≧96%。

③医院感染漏报率≤20%。

④抗菌药物使用率≤60%。

⑤清洁手术切口感染率≤0.5%。

⑥医疗器械消毒灭菌合格率100%。

⑦卫生手消毒后医务人员手表面菌落数应≤10cfu/cm2;外科手消毒后医务人员手表面菌落数应≤5cfu/cm2⑧Ⅰ、Ⅱ类环境科室物体表面细菌总数≤5cfu/cm2;Ⅲ、Ⅳ类环境科室物体表面细菌总数≤10cfu/cm2。

⑨Ⅰ类环境科室空气细菌总数≤4.0/皿(30min),Ⅱ类环境科室空气细菌总数≤4.0/皿(15min),Ⅲ、Ⅳ类环境科室空气细菌总数≤4.0/皿(5min)。

医院消毒灭菌的效果监测

医院消毒灭菌的效果监测

医院消毒灭菌的效果监测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和《医院感染管理方法》制定的《医院消毒技术规范》中规定的规范性附录一、手和皮肤黏膜消毒效果监测1、手卫生的消毒效果监测1.1采样时间在接触患者、进行诊疗活动前采样1.2采样方法被检者五指并拢,用浸有含相应中和剂的无菌洗脱液浸湿的棉拭子在双手指曲面从指跟到指端往返涂擦2次,一只手涂擦面积约30㎝2,涂擦过程中同时转动棉拭子;将棉拭子接触操作者的部分剪去,投入10ml含相应中和剂的无菌洗脱液试管内,及时送检1.3检测方法将采样管在混匀器上振荡20秒或用力振打80次,用无菌吸管吸取1.0ml代建样品接种于灭菌平皿,每一样样本接种2个平皿,平皿内加入已熔化的45℃~48℃的营养琼脂15ml~18ml,边倾注边摇匀,待琼脂凝固,置36℃±1℃温箱培养48小时,计数菌落数。

细菌菌落总数计算方法:细菌菌落总数(cfu/㎝2)=平板上菌落数×稀释倍数/采样面积(㎝2)1.4手消毒效果应达到如下相应要求①卫生手消毒,监测的细菌数应≤10cfu/cm2②外科手消毒,监测的细菌数应≤5cfu/cm22 、皮肤的消毒效果监测采样时间按照产品使用说明规定的作用时间,达到消毒效果后及时采样采样方法用5㎝×5㎝的灭菌规格板,放在被检皮肤处,用浸有含相应中和剂的无菌洗脱液的棉拭子1支,在规格板内横竖往返均匀涂擦各5次,并随之转动棉拭子,剪去手接触部位后,将棉拭子投入10ml含相应中和剂的无菌洗脱液的试管内,及时送检,不规则的皮肤可用棉拭子直接涂擦采样检测方法将采样管在混匀器上振荡20S或用力振打80次,用无菌吸管吸取1.0ml待检样品接种于灭菌平皿,每一样本接种2个平皿,平皿内加入已溶化的45℃~48℃的营养琼脂15ml~18ml,边倾注边摇匀,待琼脂凝固,置36℃±1℃温箱培养48h,计算菌落数细菌菌落总数(cfu/cm2)=平板上菌落数×稀释倍数/采样面积(cm2)结果判定皮肤消毒效果的判定标准遵循WS/T313中外科手消毒卫生标准注意事项采样皮肤表面不足5cm×5cm,可用相应面积的规格板采样二、物体表面的消毒效果监测1. 采样时间在消毒处理后或怀疑与医院感染暴发有关时进行采样2.采样方法用5cm×5cm灭菌规格板放在被检物体表面,用浸有无菌0.03mol/L磷酸盐缓冲液(PBS)或生理盐水采样液的棉拭子1支,在规格板内横竖往返各涂抹5次,并随之转动棉拭子,连续采样4个规格板面积,被采表<100cm 2,取全部表面;被采面积≥100cm2。

消毒灭菌效果环境卫生学监测工作方案

消毒灭菌效果环境卫生学监测工作方案

消毒灭菌效果环境卫生学监测工作方案一、背景消毒灭菌是保障环境卫生的重要手段,对于减少细菌、病毒等病原体的传播具有重要作用。

消毒灭菌效果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卫生环境的质量,因此消毒灭菌效果的监测是环境卫生学重要的工作之一。

二、目的本工作方案旨在制定一系列消毒灭菌效果监测的措施,确保环境卫生的质量和消毒灭菌效果的稳定和有效。

三、监测内容1.监测对象监测对象包括各种消毒灭菌剂,如含氯漂白粉、紫外线灯、消毒剂等。

2.监测项目(1)浓度监测:监测消毒剂浓度是否符合标准。

(2)杀菌效果监测:监测消毒剂对不同细菌、病毒等病原体的杀灭效果。

(3)时间监测:监测消毒剂的作用时间,确保消毒灭菌的效果。

4.监测方法(1)浓度监测:采用比色法、浓缩法等方法检测消毒剂的浓度。

(2)杀菌效果监测:采用培养法、过滤法等方法检测不同细菌、病毒等病原体在消毒剂作用下的存活情况。

(3)时间监测:采用实验室实验和现场监测相结合的方法进行。

5.监测周期监测周期根据场所的不同和卫生情况的需要,可以每天、每周或每月进行一次。

四、解决问题的办法1.控制消毒剂的使用量和浓度,确保消毒灭菌效果稳定和有效。

2.对于使用不当或无法起到消毒灭菌效果的消毒剂,需要及时更换。

3.加强对操作人员的培训和管理,确保消毒灭菌操作规范且安全。

4.对于消毒灭菌效果不好或者存在其他问题的场所,需要及时进行整改。

五、考核方法将消毒灭菌效果作为环境卫生质量评估的重要指标,确保监测数据真实可靠,加强反馈和解决问题的监管机制,不断提高环境卫生水平。

六、总结消毒灭菌效果的监测,是环境卫生的重要工作之一。

本工作方案提出各种监测方法和周期,并强调了对操作人员的培训和管理,对于确保环境卫生质量和消毒灭菌效果具有重要作用。

2016年医院消毒效果监测

2016年医院消毒效果监测
Ⅰ类区域:细菌总数≤10cfu/m3, 未检出金黄色葡萄球菌、溶血性链球菌为消毒合 格; Ⅱ类区域:细菌总数 ≤200cfu/m3, 未检出金黄色葡萄球菌、溶血性链球菌为消 毒合格; Ⅲ类区域:细菌总数≤500cfu/m3,未检出金黄色葡萄球菌、溶血性链球菌为消毒 合格。




监测方法
空气消毒效果监测
采样及检查原则
培养基妥善保存、防止污染、及时取样
采样后必须尽快送检,时间不得超过4h; 标本不宜放置4℃冰箱保存 注明采集时间、采集人等信息
医院洁净手术部监测
医院洁净手术部按洁净度分为Ⅰ级(手术区100级、周边区1000 级)、Ⅱ级(手术区1000级、周边区10000级)、Ⅲ级(手术区 10000级、周边区100000级)、Ⅳ级(300000级)洁净手术室 和洁净辅助用房 监测项目:
监测方法
手消毒效果监测
物品和环境表面消毒效果的监测
采样时间:在消毒处理后进行采样。 采样方法:用 5cm×5cm 的标准灭菌规格板,放在 被检物体表面,采样面积≥100cm2,连续采样 4 个,用浸有含相应中和剂的无菌洗脱液的棉拭子 1 支,在规格板内横竖往返均匀涂擦各 5 次,并随 之转棉拭子,剪去手接触部位后,将棉拭子投入 10ml含相应中和剂的无菌洗脱液试管内,立即送检。 门把手等不规则物体表面用棉拭子直接涂擦采样。
医院消毒效果监测遵循的原则
监测人员需经过专业培训,掌握一定的消
毒知识,具备熟练的检验技能;选择合理的采
样时间(消毒后、使用前 );遵循严格的无菌操
作。
医院消毒质量监测主要部门
手术室、监护室、血透室、口腔科、内窥
镜室、烧伤病房、层流病房、产房与母婴同室、
注射室、治疗室、传染病门诊与病房、检验科

医院环境卫生学及消毒灭菌效果监测方案

医院环境卫生学及消毒灭菌效果监测方案

医院环境卫生学及消毒灭菌效果监测方案一、背景和目的医院环境卫生学及消毒灭菌效果监测是医院感染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医院是一个特殊的环境,患者群体的免疫功能普遍较低,容易受到各种病原体的感染。

因此,医院环境卫生学及消毒灭菌效果的监测对于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具有重要意义。

本方案旨在建立一套全面、科学、规范的医院环境卫生学及消毒灭菌效果监测体系,以确保医院环境的清洁和安全,提高医疗质量,保障患者和医务人员的健康。

二、监测范围和内容1. 监测范围:本方案适用于全院各科室,包括门诊、住院部、手术室、重症监护室、新生儿室、消毒供应室、实验室等。

2. 监测内容:包括空气、物体表面、医务人员手、使用中的消毒剂、无菌物品、紫外线灯管等的消毒灭菌效果监测。

三、监测方法和频次1. 空气消毒效果监测:采用沉降法,每月进行一次监测。

在采样前,清洁并消毒采样区域,然后将培养皿暴露在空气中一定时间,培养后计算菌落形成单位数量,以评估空气中细菌的数量。

2. 物体表面消毒效果监测:采用擦拭法,每月进行一次监测。

使用无菌棉签和消毒剂擦拭物体表面,将棉签放入培养皿中进行培养,计算菌落形成单位数量,以评估物体表面的清洁度和消毒效果。

3. 医务人员手消毒效果监测:采用涂抹法,每月进行一次监测。

在医务人员洗手或使用手消毒剂后,取一定量的消毒剂涂抹在培养基上,进行培养,计算菌落形成单位数量,以评估手卫生状况。

4. 使用中的消毒剂染菌量监测:每月进行一次监测。

从各科室使用中的消毒剂中取样,进行培养,计算菌落形成单位数量,以评估消毒剂的消毒效果。

5. 无菌物品消毒效果监测:每月进行一次监测。

从各科室的无菌物品中随机取样,进行培养,计算菌落形成单位数量,以评估无菌物品的消毒效果。

6. 紫外线灯管强度监测:每半年进行一次监测。

使用紫外线灯管强度测试仪测试紫外线灯管的强度,以确保其正常工作。

四、数据分析和处理1. 监测数据由院感科负责收集和整理,建立监测数据库。

消毒灭菌效果环境卫生学监测工作方案

消毒灭菌效果环境卫生学监测工作方案

消毒灭菌效果环境卫生学监测工作方案一、前言环境卫生学监测是现代卫生防控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对于消毒灭菌效果的监测更是关键。

消毒灭菌是防止病原体传播最直接有效的手段,因此监测其效果对于预防传染病流行具有重要作用。

本文旨在制定一份消毒灭菌效果监测工作方案,以提高环境卫生学监测的效率和准确性,保障公众健康。

二、工作流程1. 制定监测计划:根据不同地点、不同物品的不同特点,制定消毒灭菌监测计划。

要慎重考虑可污染物(如手术器械、婴儿玩具等)和不易清洁物品(如空调过滤器、床垫等)的消毒灭菌,同时对于特定区域和高风险人群要加强消毒灭菌监测。

制定计划时要考虑监测周期、监测点位、监测方法以及监测人员等各项细节。

2. 确定监测参数:监测参数主要包括温度、时间、浓度、消毒灭菌剂选择等。

要明确各参数的要求,如最低温度、最短时间、最低浓度等,以便评估消毒灭菌效果。

同时要选择适合监测参数的检测方法和设备。

3. 进行现场监测:监测时要严格按照计划进行。

对于现场监测,要保证操作规范,消毒灭菌剂使用正确,并且保障测量设备准确可靠。

监测过程中要遵循好记录,如监测点位、监测时间、消毒灭菌剂名称、消毒灭菌实验室分析结果等。

4. 分析监测结果:分析监测结果可以了解消毒灭菌效果,找出潜在问题。

监测后可以根据结果及时调整消毒灭菌工作,并且应根据监测结果制定防控措施,切实提高消毒灭菌工作的效果。

分析监测结果后应及时进行反馈,告知有关部门、个人和公众,使其了解检测结果并适时调整卫生习惯和消毒习惯。

5. 建立消毒登记台账:建立全面、准确的消毒登记台账。

消毒登记台账是用于记录每一个监测点的消毒灭菌效果的,要全部审核合格后才能记录登记。

由于登记台账必须进行数次确认,确保消毒灭菌结束后清洗等步骤已经顺利完成,对于双管齐下的冷灭菌法消毒,必须在常温常压下保存至少48小时方可启用。

消毒登记台账是反映监测效果最为真实的数据来源,也是公众关心的焦点,因此要保证登记记录准确无误。

《消毒灭菌效果、环境卫生学监测工作方案》

《消毒灭菌效果、环境卫生学监测工作方案》

《消毒灭菌效果、环境卫生学监测工作方案》方案为了加强医院消毒灭菌效果监测工作,提高消毒灭菌质量,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的发生,按照卫生部颁布的《消毒技术规范》定期对医院各临床科室的空气、医护人员的手、物体表面、使用中的消毒液、压力蒸气灭菌等进行现场采样监测。

具体监测工作方案如下:一、成立消毒灭菌效果、环境卫生学监测小组:组长:黄林青副组长:刘锋成员。

杨幸秀、万辉连、乐丽芬、李碧珍、黄育红、王四莲、杨丽春、xx惠、钟瑞芬。

二、消毒灭菌效果监测1、供应室应按照消毒与灭菌效果监测的要求与方法做好各项监测并记录备查,灭菌合格率必须达到100%,不合格物品不得进入临床使用。

(1)压力蒸汽灭菌器必须进行每锅物理监测,每包内、外化学监测,预真空(脉动真空)压力蒸汽灭菌器每天灭菌前进行b-d试验,生物监测每周监测一次,每月需送市或区cdc监测一次。

(2)灭菌器新安装、移位和大修后应进行物理监测、化学监测和生物监测。

物理监测、化学监测通过后,生物监测应连续监测三次,合格后灭菌器方可使用。

预真空(脉动真空)压力蒸汽灭菌器应进行b-d测试并重复三次,连续监测合格后,灭菌器方可使用。

2、使用科室对使用中消毒剂进行浓度监测,根据消毒、灭菌剂的性能定期监测,如含氯消毒剂每日监测一次,戊二醛每周监测二次(胃镜室每天使用前监测一次),使用中灭菌剂、消毒剂细菌污染监测每月一次。

3、紫外线消毒进行日常监测(灯管应用时间,累计照射时间,做好记录和签名)紫外线灯管每周擦拭一次,每半年监测照射强度一次。

三、环境卫生学监测1、环境卫生学监测包括对空气、物体表面和医护人员的监测。

2、对手术室、供应室、产房、新生儿病房、母婴室、口腔科、内窥镜室、治疗室、换药室、检验科等重点部门每月进行环境卫生学监测一次。

四、二级监测1、科室医院感染监控护士每月应协助检验科做好消毒灭菌效果、环境卫生学监测工作,对不合格项目及时查找原因,进行整改后复查,监测资料记录完整备查。

消毒灭菌效果监测培训记录

消毒灭菌效果监测培训记录

消毒灭菌成效监测培训记录时间:2016 年6 月26 日地址:手术室办公室主持人:陈一平内容:1、每个月敌手术室、重症监护病房(ICU)、产房、母婴室、重生儿病房、血液透析室、供给室无菌区、治疗室、换药室等要点部门进行环境卫生学监测。

当有医院感染流行,思疑与医院环境卫生学因素有关时,应进行监测。

2、消毒剂每季度一次,其细菌含量一定<100cfu /ml ,不得检出致病性微生物,灭菌剂每个月监测一次,不得检出任何微生物。

3、各样灭菌后的内窥镜、活检钳和灭菌物件,一定每个月进行监测,不得检出任何微生物。

4、无菌用物、各物体表面、医务人员的手、各种导管、婴儿导管、婴儿奶瓶、奶嘴及其余用品一定每个月抽样监测。

5、对超标项目一定仔细查找原由,针对问题提出有效的整顿举措,并进行复查。

第六节细菌培育正常指标环境类型范围空气物体表医务人使用中无菌物面员手的消毒液Ⅰ类层流干净手术≤10 ≤5 ≤5 ≤100 无菌室、层流干净无致病无致病无致病病房菌菌菌Ⅱ类一般手术室、≤200 ≤5 ≤5 ≤100 无菌产房、婴儿室、无致病无致病无致病一般保护性隔菌菌菌离室、供给室无菌区、烧伤病房、重症监护病房Ⅲ类儿科病房、妇≤500 ≤10 ≤10 ≤100 无菌产科检查室、无致病无致病无致病注射室、换药菌菌菌室、治疗室、供应室洁净区、急诊室化验室、各种普通病房和房间Ⅳ类传得病科及病─≤15 ≤15 ≤100 无菌房无致病无致病菌菌备注:1、进入人体无菌组织、器官或接触损坏皮肤、黏膜的医疗用品一定无菌2、接触黏膜的医疗用品细菌菌落数≤20cfu ∕g 或≤20cfu ∕100cm2 ,不得检出致病菌。

3、接触皮肤的医疗用品细菌菌落数≤200cfu ∕g 或≤200cfu ∕100cm2 ,不得检出致病菌。

第七节影响压力蒸汽灭菌成效监测压力蒸汽灭菌器是当前最常用、最经济的一类灭菌器材,合用于耐高温、耐高湿的医疗器材和物件的灭菌。

依据排放冷空气的方式和程度不一样,分为下排气式和预真空压力蒸汽灭菌器两大类。

医院消毒灭菌效果监测方法和方法最新优质PPT课件可编辑全文

医院消毒灭菌效果监测方法和方法最新优质PPT课件可编辑全文
B、化学监测及方法 要求:3 ~ 6个月一次;主要监测使用
中灯管的照射强度 。新灯管要 进行抽样监测。
三、紫外线消毒效果监测
监测方法:
?①采用紫外线消毒灯强度监测 化学指示卡 (必 须经过卫生部批准认可,并在有效期内使用);
?注意擦干净紫外线消毒灯管并将其打开 5分钟;
? 将紫外线消毒灯强度监测化学指示卡垂直平放 于灯管一米处,有图案一面朝上,照射 1分钟, (照射后,图案正中光敏色块由乳白色变成不 同程度的淡紫色,)观察指示卡色块的颜色与 其标准色块比较,读出照射强度。
样,并将棉拭子投入 5ml的无菌洗脱液中。
(将采样液混匀后再接种需-厌氧培养管(共6管其中一管作阳性 对照;霉菌培养管4管。接种量为1ml/管,培养基用量15ml/管)
四、医疗器械消毒灭菌效果监测
?各种医疗用品消毒灭菌效果的监测
4、培养:
在待检样品的需-厌氧培养管中,接种预先准备的金黄色 葡萄球菌阳性对照管液1:1000稀释1ml,将需-厌氧培养管 及阳性与阴性对照管均于30~35℃培养5天,霉菌培养管与阴 性对照管于20~25℃培养7天,培养期间逐日检查是否有菌生 长,如加入供试品后培养基出现混浊或沉淀,经培养后不能 从外观上判断时,可再取培养液转种入另一支相同的培养基 中,培养48~72小时后再观察有无菌落生长,并在转种的同 时,取培养液少量,涂片染色,用显微镜观察是否有菌生长。
使用 紫外线消毒灯的 注意事项 :
3、紫外线灯在使用过程中,应该保持清洁, 一般每二周用酒精棉球擦拭一次,发现灯 管表面有灰尘、油污时应该及时擦拭;
4、用紫外线灯消毒室内空气时,房间内应 保持清洁干燥,温度低于20℃或高于40 ℃、相对湿度大于60 %,应该适当延长
照射时间; 5、用紫外线消毒物品时,应使照射表面受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6年消毒灭菌效果监测方案为进一步规范我院的环境卫生学监测工作,有效预防医院感染,根据《医疗机构消毒技术规范(WST 367-2012)》、《医院消毒卫生标准(GB 15982-2012)》、《医疗机构空气净化规范(WST 368-2012)》、《医院洁净手术部建筑技术规范(GB 50333-2013)》《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和《血液透析相关治疗用水》等规范的要求,结合我院实际,特制定本方案。

本方案自2016年1月1日起实施。

一、监测标准(一)采样和检查原则1.采样后应尽快对样品进行相应指标的检测,送检时间不得超过4 h;若样品保存于O℃~4℃时,送检时间不得超过24 h。

2.常规监督检查可不进行致病性微生物检测,涉及疑似医院感染暴发、医院感染暴发调查或工作中怀疑微生物污染时,应进行目标微生物的检测。

3. I类环境为采用空气洁净技术的诊疗场所,分洁净手术部和其他洁净场所。

Ⅱ类环境为非洁净手术部(室);产房;导管室;血液病病区、烧伤病区等保护性隔离病区;重症监护病区;新生儿室等。

Ⅲ类环境为母婴同室;消毒供应中心的检查包装灭菌区和无菌物品存放区;血液透析中心(室);其他普通住院病区等。

Ⅳ类环境为普通门(急)诊及其检查、治疗室;感染性疾病科门诊和病区。

(二)诊疗器械、器具和物品清洗的效果监测1.手术器械:每月随机抽取消毒供应中心机械清洗、手工清洗的手术器械;将器械分为平面类、关节类、管腔类、结构复杂类四种类型,每类器械随机抽取5个清洗后样本进行ATP检测。

1.1采样时间:手术器械清洗后。

1.2采样部位:手术器械全表面。

1.3手术器械检测方法:1.3.1采样:对器械的全部表面进行采样。

1.3.2激活/震荡:将采样棒蓝色末端彻底按压进入管腔内液体中,激活反应水平窄幅震荡5秒钟。

1.3.3测量:将采样棒放入荧光检测仪中读取数值。

2.内镜:将内镜分为灭菌内镜、高水平消毒内镜两种类型分别抽样检测;每季度抽取科室25%内镜数量进行ATP监测。

2.1采样时间:内镜清洗后。

2.2采样部位:内镜外表面及内腔面。

2.3软式内镜检测方法:2.3.1内镜外表面的检测方法:2.3.1.1取样:取末端10cm长的外表面进行采样,对采样棒施加适当压力,旋转采样棒,以“Z”形取样。

2.3.1.2激活/震荡:将采样棒蓝色末端彻底按压进入管腔内液体中,激活反应水平窄幅震荡5秒钟。

2.3.1.3测量:将采样棒放入荧光检测仪中读取数值。

2.3.2内腔:吸引/活检管道的检测方法2.3.2.1准备:把检测工具包中的连接管,塞子连接到位。

2.3.2.2冲洗管腔:用40ml的无菌水冲洗要采样的腔道,并用60ml的空气冲洗腔道,收集所有灌洗用水。

2.3.2.3激活/震荡:用水质采样棒对灌洗用水采样,立即激活并水平窄幅震荡5秒钟。

2.3.2.4测量:将采样棒放入荧光检测仪中读取数值。

3结果判断:1、依据中国疾控中心环境所关于“3MTMClclean-TraceTM清洁监测管理系统用于医疗器械清洗效果评价的研究报告”结果显示:对清洗后手术器械ATP残留量进行测定时,“ATP值”≤150RLU可作为判定清洗合格的推荐阈值。

2、依据Michelle J, Alfa PhD, Iram Fatima MSc, et al. Validation of adenosine triphosphate to audit manual cleaning of flexible endoscope channels. American Journal of Infection Control:2012(1-4).研究结果证实:胃肠镜管路“ATP值”≤200RLU可作为判定清洗合格的推荐阈值。

(三)灭菌效果监测1.压力蒸汽灭菌效果的监测1.1压力蒸汽灭菌效果的监测包括物理监测法、化学监测法、B—D测试和生物监测。

1.1.1物理监测法:每次灭菌应连续监测并记录灭菌时的温度、压力和时间等灭菌参数。

温度波动范围在+3℃内,时间满足最低灭菌时间的要求,同时应记录所有临界点的时间、温度与压力值,结果应符合灭菌的要求。

1.1.2化学监测法:1.1.2.1应进行包外、包内化学指示物监测。

具体要求为灭菌包包外应有化学指示物,高度危险性物品包内应放置包内化学指示物,置于最难灭菌的部位。

如果透过包装材料可直接观察包内化学指示物的颜色变化,则不必放置包外化学指示物。

通过观察化学指示物颜色的变化,判定是否达到灭菌合格要求。

1.1.2.2采用快速压力蒸汽灭菌程序灭菌时,应直接将一片包内化学指示物置于待灭菌物品旁边进行化学监测。

1.1.3 B-D试验1.1.3.1测试方法:预真空(包括脉动真空)压力蒸气灭菌器应每日开始灭菌运行前进行B-D测试,测试前先预热灭菌器,将B-D测试包水平放于灭菌柜内灭菌车的前底层,靠近柜门与排气口底前方;柜内除测试包外无任何物品;在134℃温度下,时间不超过3.5min,取出测试包,观察B-D测试纸颜色变化。

1.1.3.2结果判定:B-D测试纸均匀一致变色,说明B-D试验通过,灭菌器可以使用;变色不均匀说明B-D试验失败,可再重复一次B-D测试,合格,灭菌器可以使用;不合格,需检查B-D测试失败原因,直至B-D测试通过后该灭菌器方能使用。

1.1.4生物监测法1.1.4.1监测方法:将生物指示物置于标准试验包的中心部位,标准试验包由1 6条41cm×66cm 的全棉手术巾制成。

制作方法:将每条手术巾的长边先折成3 层,短边折成2 层,然后叠放,制成23cm×23cm×15cm大小的测试包。

经一个灭菌周期后,在无菌条件下取出标准试验包的指示菌片,投入溴甲酚紫葡萄糖蛋白胨水培养基中,经56℃±1℃培养7d(自含式生物指示物按产品说明书执行),观察培养结果。

1.1.4.2结果判定:阳性对照组培养阳性,阴性对照组培养阴性,试验组培养阴性,判定为灭菌合格。

阳性对照组培养阳性,阴性对照组培养阴性,试验组培养阳性,则灭菌不合格;同时应进一步鉴定试验组阳性的细菌是否为指示菌或是污染所致。

1.1.4.3注意事项:标准生物监测包置于灭菌器排气口的上方或生产厂家建议的灭菌器内最难灭菌的部位,并设阳性对照和阴性对照。

如果一天内进行多次生物监测,且生物指示剂为同一批号,则只设一次阳性对照即可。

1.1.4.4监测频次:应每周监测一次;灭菌植入型器械应每批次进行生物监测,生物监测合格后,方可发放;采用新的包装材料和方法进行灭菌时应进行生物监测。

2过氧化氢低温等离子灭菌的效果监测2.1物理监测:每次灭菌应连续监测并记录每个灭菌周期的临界参数如舱内压、温度、过氧化氢浓度、电源输入和灭菌时间等灭菌参数。

2.2化学监测:每个灭菌包均使用包内、包外化学指示物,包内化学指示物置于最难灭菌部位。

2.3生物监测:采用嗜热脂肪肝菌芽孢作为指示菌株。

每天至少监测一次。

将嗜热脂肪杆菌芽孢单独放入专门的低温纸包装中,置于灭菌器最难灭菌的部位(最里面的左、右上角部位)进行监测。

设阳性、阴性对照。

(四)空气的消毒效果监测1.采样时间:Ⅰ类环境在洁净系统自净后与从事医疗活动前采样;Ⅱ类、Ⅲ类、Ⅳ类环境在消毒或规定的通风换气后与从事医疗活动前采样;怀疑与医院感染暴发有关时采样。

2.监测方法:采用洁净技术净化空气的房间可选择平板暴露法和空气采样器法,参照GB50333《医院洁净手术部建筑技术规范》要求进行监测。

空气采样器可选择六级撞击式空气采样器或其他经验证的空气采样器。

检测时将采样器置于室内中央0.8m~1.5 m 高度,按采样器使用说明书操作,每次采样时间不应超过30min。

房间大于10m2者,每增加10 m2增设一个采样点。

2.1洁净房间空气质量的监测:2.1.1采样要求:Ⅰ级洁净手术室和洁净辅助用房检测前,系统应已运行15min,其他洁净房间应已运行40min,在确认风速、换气次数和静压差在正常范围后,再检测空气中的细菌菌落数。

2.1.2 采样方法2.1.2.1当送风口集中布置时,应对手术区和周边区分别检测;当送风口分散布置时,按全室统一布点检测。

测点可均匀布置,但应避开送风口下方。

同时设培养基对照和操作过程对照。

整个操作应符合无菌操作的要求。

2.1.2.2沉降法采样时,用直径9cm的培养皿,在空气中暴露30min, 36℃±1℃恒温箱培养48h, 培养皿中的菌落数(CFU)代表空气中沉降下来的细菌数,以个/皿表示。

2.1.3采样高度:2.1.3.1采样点可布置在地面上或不高于地面0.8m的任意高度上;2.1.3.2在手术区检测时无手术台。

2.1.4布点方法及结果判断:见下表。

结果。

2. 眼科专用手术室周边区比手术区可低2级。

洁净辅助用房的分级标准法互相换算的结果。

2.2未采用洁净净化空气的房间。

2.2.1室内面积≤30m2,设内、中、外对角线三点,内、外点距墙壁1米处;室内面积>30m2,设四角及中央五点,四角的布点位置应距墙壁1米处,将普通营养琼脂平皿(Φ90mm)放置各采样点,采样高度为距地面0.8m~1.5m;采样时将平皿盖打开,扣放于空气中菌落总数(CFU/m 3)= ×1000…(A1)平皿旁,暴露规定时间(Ⅱ类环境暴露15min ,Ⅲ、Ⅳ类环境暴露5min )后盖上平皿盖及时送检。

将送检平皿置36℃±1℃恒温箱培养48h,计数菌落数,若怀疑与医院感染暴发有关时,进行目标微生物的检测。

2.2.2布点方法室内面积≤30m 2布点图 室内面积>30m 22布点图2.3计算方法平板暴露法按平均每皿的菌落数报告:CFU/(皿·暴露时间)。

空气采样器法计算公式[如式(A .1)]:采样器各平皿菌落数之和(CFU )采样速率(L/min )×采样时间(min ) 2.4结果判断2.4.1 洁净手术部,空气中的细菌菌落总数符合GB50333的要求(2.1.4布点方法及结果判断)。

其他洁净场所细菌总数≤4CFU/(30min ·直径9cm 平皿)。

2.4.2非洁净手术部(室)、产房、新生儿室、烧伤病房、重症监护病房、血液病病区空气中的细菌菌落总数≤4 CFU /(15min ·直径9cm 平皿)。

2.4.3儿科病房、母婴同室、妇产科检查室、人流室、治疗室、注射室、换药室、输血科、消毒供应中心、急诊室、化验室、各类普通病室、感染疾病科门诊及其病房空气中的细菌菌落总数≤4 CFU /(5min ·直径9cm 平皿)。

3.注意事项:采样前,关闭门、窗,在无人走动的情况下,静止10min 后采样。

4.监测频次:4.1对感染高风险部门如手术部(室)、产房、导管室、层流洁净病房、骨髓移植病房、器官移植病房、重症监护病房、新生儿室、母婴同室、血液透析中心(室)、烧伤病房等每季度进行监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