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主品牌全面升级,实现汽车产业“中国梦”
新时代推进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问题、思路与举措
新时代推进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问题、思路与举措一、本文概述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民营经济作为推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其地位和作用日益凸显。
然而,在民营经济高速发展的也面临着一些问题和挑战,如创新能力不足、产业结构不合理、市场环境不公平等。
因此,如何在新时代背景下推进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成为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本文旨在分析当前民营经济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提出相应的思路和举措,以期为我国民营经济的高质量发展提供参考和借鉴。
我们将对民营经济的发展现状进行概述,分析其发展特点和存在的问题。
我们将探讨推进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必要性和紧迫性,明确发展目标和方向。
我们将提出一系列具体的思路和举措,包括加强创新驱动、优化产业结构、改善市场环境、完善政策支持等,以期促进民营经济在新时代实现更高质量、更可持续的发展。
二、民营经济发展现状与问题分析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我国民营经济取得了显著的发展成就,成为推动经济增长、促进就业、改善民生的重要力量。
然而,在新时代背景下,民营经济发展也面临着一系列问题和挑战。
当前,民营经济发展呈现出以下特点:一是规模不断壮大,民营企业数量众多,成为推动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石;二是创新能力不断增强,民营企业加大研发投入,积极培育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三是国际化水平不断提升,民营企业积极参与国际竞争与合作,拓展海外市场。
然而,民营经济发展也面临着一些问题和挑战。
市场竞争激烈,民营企业在与国有企业、外资企业的竞争中处于不利地位,缺乏政策支持和资源保障。
融资难、融资贵问题突出,民营企业融资渠道有限,融资成本较高,制约了其发展壮大。
民营企业在转型升级、技术创新、品牌建设等方面也面临诸多困难,需要政府和社会各界给予更多支持和帮助。
针对以上问题,我们需要深入分析其原因,并采取相应措施加以解决。
要加强政策支持和引导,为民营企业创造更加公平、透明、可预期的市场环境,激发其创新活力和发展潜力。
加快建设制造强国
加快建设制造强国作者:苗圩来源:《人民论坛》2016年第01期【摘要】建设制造强国,是主动应对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重大战略选择,是面对经济发展新常态实现提质增效的客观要求,是实现“两个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战略支撑。
要坚持科学发展,全面深化改革,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进一步发挥制度优势,完善政策措施,不断营造制造业良好的发展环境。
【关键词】中国制造制造强国自主发展【中图分类号】D602 【文献标识码】A制造业是国民经济的主体,是立国之本、兴国之器、强国之基。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以下简称《建议》)明确指出,坚持制造兴国,实施《中国制造2025》,加快建设制造强国。
这是党中央站在增强我国综合国力、提高国际竞争力、保障国家安全和民族复兴的战略高度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
建设制造强国具有重大历史意义“十三五”时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调结构、转方式、促创新任务十分艰巨。
《建议》提出要加快建设制造强国,未来五年要基本实现工业化,进一步提升信息化水平,加快发展先进制造业,促进新产业新业态不断成长,推动产业迈向中高端。
这一重大战略部署,体现了中央对制造业战略定位的新认识,体现了中央重视实体经济、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培育发展新动力的坚定决心。
第一,建设制造强国,是主动应对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重大战略选择。
当前,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孕育兴起,特别是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深度融合,正在引发影响深远的产业调整,形成新的生产方式、产业形态、商业模式和经济增长点。
发达国家纷纷实施“再工业化”战略,试图重塑制造业竞争新优势,一些发展中国家也在加快谋划和布局,积极参与全球产业再分工,谋求新一轮竞争有利位置。
面对全球产业竞争格局的新调整和抢占未来产业竞争制高点的新挑战,我们必须前瞻部署、主动应对,在新一轮全球竞争格局中赢得主动权。
创新驱动、科技领先—我对中国式现代化的理解与认识
创新驱动、科技领先—我对中国式现代化的理解与认识创新驱动、科技领先,已经形成了当今时代发展的主流趋势。
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中国在过去几十年中实现了中国式现代化的跨越式发展,其中的一个显著特征就是创新驱动和科技领先。
首先,从中国式现代化的定义来看,它与西方现代化不完全相同,既包含了西方现代化的一些特点,又融合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因素。
与西方强调个人主义、重视市场经济不同的是,中国式现代化更注重集体主义和社会责任感,更加强调政府的指导与干预。
在中国式现代化中,创新驱动和科技领先是不可或缺的要素。
在近年来全球经济竞争愈发激烈的背景下,中国意识到了创新和科技领先的重要性。
针对国内创新与科技水平相对欠缺的情况,中国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政策与措施,例如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建设国家创新型城市、加大研发投入等。
这些政策的落实,有效地提升了国内的创新与科技水平。
其次,创新驱动、科技领先不仅仅是一种发展模式,也是一种基础性能力,它对于实现中国梦、实现民族复兴、提高国家软实力有着重要的意义。
中国崛起的道路中磕磕绊绊令我们认识到,经济的大小与国家综合实力并不总是完全一致的,经济与创新驱动及科技领先的合力才是强国之基。
创新驱动与科技领先可以在许多方面得到体现。
比如在工业制造领域,中国的新兴科技企业在传统产业升级转型上拥有新机遇。
例如,在新能源汽车领域,中国公司正在积极开发更加高效的电池技术,并且增加尝试并购和扩张。
在互联网领域,中国的互联网企业不断地研发和应用人工智能等高科技技术,进一步推动互联网向新的高度发展。
此外,在军事领域、航空航天领域、卫星等高科技领域,中国也取得了显著的进展,不断提升科技实力,拥有更强的国际话语权。
最后,创新驱动和科技领先的推动,教育也是其中的重点。
在中国,教育在创新驱动和科技领先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培养创新人才,是关系到未来创新能力的根本。
因此,中国教育从小学到大学不断地增加创新教育内容,注重学生的创造力和创新精神的培养,打造创新创业孵化平台,加强知识产权保护等一系列措施,旨在培养更多高水平的创新人才和科技人才,为国家发展提供更多的智力支撑。
强国战略:中国制造2025
27 -
33 -
50 比2015年下降18%
比2015年下降22% 比2015年下降23%
64 比2015年下降34%
比2015年下降40% 比2015年下降41%
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
62
65
73
79
第三章 任务和重点
战略任务和重点
实现制造强国的战略目标,必须坚持问题导向,统筹谋划,突 出重点;必须凝聚全社会共识,加快制造业转型升级,全面提 高发展质量和核心竞争力。
中国制造2025:与德国工业4.0异曲同工
苗圩表示:我们仔细分析了德国提出来的“工 业4.0”和“中国制造2025”,可以说,从大 的方向上来说,是不谋而合、异曲同工。二者 相同的地方,就是实现信息技术和先进制造业 进行结合,或者用互联网+先进制造业的结合, 带动整个新一轮制造业发展。
工业4.0的发展历程
2013年
0.88
2015年
0.95
2020年
1.26
2025年
1.68
比2015年提高2个百 比2015年提高4个百 分点 分点 7.5左右(“十三五” 6.5左右(“十四五” 期间年均增速) 期间年均增速) 70 72 82 84
关键工序数控化率5(%) 规模以上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下降幅度
绿色发展 单位工业增加值二氧化碳排放量下降幅度 单位工业增加值用水量下降幅度
建设制造强国任务艰巨而紧迫
经过几十年的快速发展,我国制造业规模跃居世界第一位,建 立起门类齐全、独立完整的制造体系,成为支撑我国经济社会 发展的重要基石和促进世界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持续的技术 创新,大大提高了我国制造业的综合竞争力。载人航天、载人 深潜、大型飞机、北斗卫星导航、超级计算机、高铁装备、百 万千瓦级发电装备、万米深海石油钻探设备等一批重大技术装 备取得突破,形成了若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优势产业和骨干企 业,我国已具备了建设工业强国的基础和条件。 但我国仍处于工业化进程中,与先进国家相比还有较大差距。 制造业大而不强,自主创新能力弱,关键核心技术与高端装 备对外依存度高,以企业为主体的制造业创新体系不完善; 产品档次不高,缺乏世界知名品牌;资源能源利用效率低, 环境污染问题较为突出;产业结构不合理,高端装备制造业 和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滞后;信息化水平不高,与工业化融合 深度不够;产业国际化程度不高,企业全球化经营能力不足。 推进制造强国建设,必须着力解决以上问题。 建设制造强国,必须紧紧抓住当前难得的战略机遇,积极应 对挑战,加强统筹规划,突出创新驱动,制定特殊政策,发 挥制度优势,动员全社会力量奋力拼搏,更多依靠中国装备、 依托中国品牌,实现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的转变,中国速度 向中国质量的转变,中国产品向中国品牌的转变,完成中国 制造由大变强的战略任务。
躬身谋发展 实干开新局
躬身谋发展实干开新局作者:凌纪伟来源:《中国名牌》2021年第10期金秋九月,叠翠流金。
为期两天的2021中国企业家太阳岛年会于9月17日在哈尔滨落下帷幕。
这是一次提振东北全面振兴的信心之旅,这是一次助力构建新发展格局的思想涤荡。
共聚松花江畔,年会硕果盈枝。
一批院士、知名专家学者、企业家纷至沓来,一场场思想交锋启迪智慧,一系列项目考察签约落地,一个个案例征集、智库研究成果、倡议行动启动或发布。
立足全球视野,年会紧紧围绕“奋进‘十四五’ 开创新格局”主题,为企业融入新发展格局探路,为深度融合创新链与产业链献策。
问道太阳岛,奋进新征程,大家的信心更强了,干劲更大了,精气神更足了。
构建新发展格局是党中央统筹考虑国内外形势、面向未来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
近日发布的《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企业白皮书(2021)》显示,产业力量是新时代构建新发展格局的生力军,对加快构建具有高水平自立自强、内外经济循环畅通无阻的新发展格局具有重要支撑作用。
新华社党组成员、秘书长宫喜祥在致辞中说,企业是市场的主体,是我国经济活动的主要参与者、就业机会的主要提供者、技术进步的主要推动者,在国家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举足轻重。
“敢为天下先”是企业家的宝贵品质,在新产业、新业态、新商业模式不断涌现的态势下,企业家更需要也应当成为新时代高质量发展的探索者、奉献者。
立足新发展格局,东北振兴迎来新突破。
日前,《东北全面振兴“十四五”实施方案》获国务院批复同意。
有了这份“施工图”“时间表”,东北振兴翻开新篇章。
黑龙江省委常委、哈尔滨市委书记王兆力在致辞中表示,“十四五”时期,哈尔滨将当好东北振兴发展的重要支点、推动黑龙江高质量发展的主引擎,充分释放省会城市要素集聚和辐射带动功能,加快推动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取得新突破。
第一产粮大省,自然条件独特,“国之重器”云集……东北全面振兴的新征程上,黑龙江人的自信来自鲜明的比较优势和巨大发展潜力。
“民营经济是实现龙江经济高效发展重要力量,我们正在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持续优化营商环境,给大家放心投资、安心兴业,提供全方位服务保障。
《中国制造2025》(全文,2015年5月19日发布)
国务院关于印发《中国制造2025》的通知国发〔2015〕28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现将《中国制造2025》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国务院2015年5月8日(本文有删减)中国制造2025制造业是国民经济的主体,是立国之本、兴国之器、强国之基。
十八世纪中叶开启工业文明以来,世界强国的兴衰史和中华民族的奋斗史一再证明,没有强大的制造业,就没有国家和民族的强盛。
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制造业,是我国提升综合国力、保障国家安全、建设世界强国的必由之路。
新中国成立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制造业持续快速发展,建成了门类齐全、独立完整的产业体系,有力推动工业化和现代化进程,显著增强综合国力,支撑我世界大国地位。
然而,与世界先进水平相比,我国制造业仍然大而不强,在自主创新能力、资源利用效率、产业结构水平、信息化程度、质量效益等方面差距明显,转型升级和跨越发展的任务紧迫而艰巨。
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与我国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形成历史性交汇,国际产业分工格局正在重塑。
必须紧紧抓住这一重大历史机遇,按照“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要求,实施制造强国战略,加强统筹规划和前瞻部署,力争通过三个十年的努力,到新中国成立一百年时,把我国建设成为引领世界制造业发展的制造强国,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打下坚实基础。
《中国制造2025》,是我国实施制造强国战略第一个十年的行动纲领。
一、发展形势和环境(一)全球制造业格局面临重大调整。
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深度融合,正在引发影响深远的产业变革,形成新的生产方式、产业形态、商业模式和经济增长点。
各国都在加大科技创新力度,推动三维(3D)打印、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生物工程、新能源、新材料等领域取得新突破。
基于信息物理系统的智能装备、智能工厂等智能制造正在引领制造方式变革;网络众包、协同设计、大规模个性化定制、精准供应链管理、全生命周期管理、电子商务等正在重塑产业价值链体系;可穿戴智能产品、智能家电、智能汽车等智能终端产品不断拓展制造业新领域。
汽车零部件行业的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分析
汽车零部件行业的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近年来,我国汽车制造业以平均24.5%的速度高速增长,2013年第一季度我国整车产销量已经超过500万辆,全年预计可超过2000万辆。
伴随着中国汽车保有量的高速增长,汽车零部件产业也得以迅速发展。
在这种市场规模下,目前我国大约有35万余家汽车维修企业,其中有25万家仅是换换机油、换换三滤的“路边小店”,相对正规的维修厂有10万家左右,而为这35万家维修店或者企业提供零部件的供应商有70余万家。
这么看来,在我国无论是维修厂还是零部件供应商都拥有庞大的数量。
我国汽车零部件产业基本摆脱了过去那种数量多,规模小,质量差的格局,制造水平明显提高,全面形成了为国内整车厂供货配套的体系;其次,部分企业已经具备自主开发和系统供货的能力,开拓了海外市场进入了国际采购体系,出口量逐年增长;但我国零部件产业仍相当分散,在如何摆脱同质化竞争,实现更高的质量生产,并向价值链的上端迈进,进而自主研发以扩大自主产能,提高品质竞争力,是行业实现健康增长的关键。
随着汽车市场的迅速发展,中国汽车产业已经成为世界汽车领域最大的蛋糕。
在蛋糕越做越大的同时,中国汽车零部件企业也迎来爆发期。
中国汽车零部件制造业预计在未来五年里实现每年20%以上的增长。
在新车需求继续推动乘用车销量的同时,售后市场将会成为零部件行业新的增长引擎。
当前汽车行业正面临巨大的技术变革与产业变革,中国汽车产业发展面临的挑战,也倒逼汽车及其零部件企业对发展战略、发展方式做出调整和改变。
根据行业预测,中国乘用车2013-2018年的年均复合增长率将达7%,新车销量到2018年将达2500万辆。
而在国内2002-2013年的汽车保有量中,0-3年车龄的乘用车达到了5690万辆,其中约有90%的车辆在保修期内。
从目前来看,虽然中国汽车零部件市场潜力巨大,但本土零部件企业却面临被边缘化的危险境地。
现阶段汽车企业的核心供应商几乎绝大多数为外商合资或独资零部件企业垄断,中国零部件企业出路在何方,成为眼下产业面临的严峻问题。
技术奇瑞中国梦——奇瑞发布企业新战略和新品牌形象
转 变 和 国 际标 准产 品开 发 体 系 精益 标准 ) 三个部 分组 成。
: ^
●
■‘’- ■’ຫໍສະໝຸດ 奇 瑞 发 布 企 业 新 战 略和 新 品 牌形 象
4
月 1 6日 .一 场 主 题 为 “ 技术 ・ 奇 瑞 ・中国梦 ” 的奇瑞 汽 车企 业 新战 略
和 新 品牌 形 象 发 布 典礼 隆 重 举 行 。此 次 发 布 会 上 ,奇 瑞 汽 车
向外 界正 式公 布 了 企业 未 来 三 阶 段 的 战 略 目标 , 即 : 2 0 1 3 — 2 O 1 6年 ,稳 固在入 门级 汽车 市 场 的 领 先 地位 ,成 为 中 国最 好 的 品牌 汽 车 企 业 ;2 0 1 6 —2 0 2 0
车 企 业 。产 品 主 要技 术 性 能 达
奇瑞 多 年来 在技 术领 域 的 长 、 总 经 理 尹 同 跃 以 感 性 的
到 国际 一 流水 平 。根 据 奇 瑞 未 积 淀 可谓 首 屈 一 指 。从 其 累计 语 言 描 述 了 自 己 的梦 想 : “ 自 来 着力打造 “ 一个奇瑞 品牌” 获得近 6 0 0 0项 技 术 专 利 就 可 1 9 9 7年 进 入 汽 车 行 业 以 来 , 的 品牌 战 略 ,奇瑞 将通 过 对 现 见 一 斑。 奇 瑞 早 在 2 0 0 6年 就 奇瑞 人 便 矢 志 不渝 以打造 民族
T r ' H N O L OO Y’ C H E R Y・ T H E c H I N
占 圭
年 达 到 主流 跨 国汽 车企 业 的 体 系能 力 ,产 品 主 要 技术 性 能 达
到 国 际标准 水平 ; 2 0 2 0年后 成 为具 有 国 际竞 争 力 的世 界 级 汽 的建 立。 在 发 布 会 上 .公 司 董 事
2016.5.19中共中央 国务院印发《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纲要》
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纲要》日期:2016年05月19日来源:新华社新华社北京5月19日电近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纲要》,并发出通知,要求各地区各部门结合实际认真贯彻执行。
《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纲要》主要内容如下。
党的十八大提出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强调科技创新是提高社会生产力和综合国力的战略支撑,必须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
这是中央在新的发展阶段确立的立足全局、面向全球、聚焦关键、带动整体的国家重大发展战略。
为加快实施这一战略,特制定本纲要。
一、战略背景创新驱动就是创新成为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科技创新与制度创新、管理创新、商业模式创新、业态创新和文化创新相结合,推动发展方式向依靠持续的知识积累、技术进步和劳动力素质提升转变,促进经济向形态更高级、分工更精细、结构更合理的阶段演进。
创新驱动是国家命运所系。
国家力量的核心支撑是科技创新能力。
创新强则国运昌,创新弱则国运殆。
我国近代落后挨打的重要原因是与历次科技革命失之交臂,导致科技弱、国力弱。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必须真正用好科学技术这个最高意义上的革命力量和有力杠杆。
创新驱动是世界大势所趋。
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产业变革和军事变革加速演进,科学探索从微观到宇观各个尺度上向纵深拓展,以智能、绿色、泛在为特征的群体性技术革命将引发国际产业分工重大调整,颠覆性技术不断涌现,正在重塑世界竞争格局、改变国家力量对比,创新驱动成为许多国家谋求竞争优势的核心战略。
我国既面临赶超跨越的难得历史机遇,也面临差距拉大的严峻挑战。
惟有勇立世界科技创新潮头,才能赢得发展主动权,为人类文明进步作出更大贡献。
创新驱动是发展形势所迫。
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传统发展动力不断减弱,粗放型增长方式难以为继。
必须依靠创新驱动打造发展新引擎,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持续提升我国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开辟我国发展的新空间,实现经济保持中高速增长和产业迈向中高端水平“双目标”。
2022-2022年全国两会对汽车行业热词分析
2022-2022年全国两会对汽车行业热词分析2022年中国汽车市场再创全球新高,产销量超过2300万辆,连续六年蝉联全球第一。
在这个浩大的数字背后是2022年汽车产销分别只是增长7.3%和6.9%,2022年全国车市整体回落,回归到个位数的增长。
如今就快到了2022年两会召开的时间了,下文是对2022-2022年全国两会对汽车行业热词分析。
2022年“两会”焦点:加快推动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实现“十二五”顺当开局。
汽车行业“两会”热词:兼并重组转型升级自主创新新能源汽车作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汽车产业实现由大到强的转型升级迫在眉睫,更是大势所趋。
无论是兼并重组还是转型升级,快速进展的汽车产业都被推向了风口浪尖。
汽车产业成为推动重点行业企业兼并重组的重要突破口,“十二五”期间推动科技创新、产业升级等任务,也与汽车行业坚持自主创新紧密相关。
值得一提的是,2022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提出大力推动新能源汽车产业进展。
更多相关内容请查阅发布的汽车行业分析及市场讨论报告。
提案议案及观点:1.全国人大代表、工信部部长苗圩:“十二五”将大力推动汽车行业兼并重组。
提倡通过兼并重组、淘汰落后产能来解决结构性产能过剩问题。
2.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副主任、工信部原部长李毅中:“十二五”汽车产业将由量到质转变。
“十二五”期间汽车产业进展的速度会放缓,重点从速度和规模更多地向技术创新上转移。
3.时任全国人大代表、上海汽车工业(集团)总公司副董事长陈虹:提升创新力量是汽车业转型重点。
通过提高创新力量提升企业和产品的核心竞争力,有效调整产业结构。
4.全国政协常委、清华高校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中心主任欧阳明高:新能源汽车标准法规应当中国化,建立中国自己的新能源汽车标准法规。
2022年“两会”焦点:提升经济进展的质量和效益理顺进展中的结构性冲突汽车行业“两会”热词:掌握增量重节能促升级PM2.5在2022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下称《报告》)中曾在提高产业集中度推动兼并重组、促进产业结构升级、加快新能源汽车进展等方面先后7次提及汽车行业。
《国家标准化发展纲要》
标准是经济活动和社会发展的技术支撑,是国家基础性制度的重要方面。
标准化在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中发挥着基础性、引领性作用。
新时代推动高质量发展、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迫切需要进一步加强标准化工作。
为统筹推进标准化发展,制定本纲要。
一、总体要求(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按照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要求,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优化标准化治理结构,增强标准化治理效能,提升标准国际化水平,加快构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标准体系,助力高技术创新,促进高水平开放,引领高质量发展,为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有力支撑。
(二)发展目标到2025年,实现标准供给由政府主导向政府与市场并重转变,标准运用由产业与贸易为主向经济社会全域转变,标准化工作由国内驱动向国内国际相互促进转变,标准化发展由数量规模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
标准化更加有效推动国家综合竞争力提升,促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在构建新发展格局中发挥更大作用。
——全域标准化深度发展。
农业、工业、服务业和社会事业等领域标准全覆盖,新兴产业标准地位凸显,健康、安全、环境标准支撑有力,农业标准化生产普及率稳步提升,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标准体系基本建成。
——标准化水平大幅提升。
共性关键技术和应用类科技计划项目形成标准研究成果的比率达到50%以上,政府颁布标准与市场自主制定标准结构更加优化,国家标准平均制定周期缩短至18个月以内,标准数字化程度不断提高,标准化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质量效益、生态效益充分显现。
——标准化开放程度显著增强。
标准化国际合作深入拓展,互利共赢的国际标准化合作伙伴关系更加密切,标准化人员往来和技术合作日益加强,标准信息更大范围实现互联共享,我国标准制定透明度和国际化环境持续优化,国家标准与国际标准关键技术指标的一致性程度大幅提升,国际标准转化率达到85%以上。
中国制造2025(全文)
中国制造2025制造业是国民经济的主体,是立国之本、兴国之器、强国之基。
十八世纪中叶开启工业文明以来,世界强国的兴衰史和中华民族的奋斗史一再证明,没有强大的制造业,就没有国家和民族的强盛。
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制造业,是我国提升综合国力、保障国家安全、建设世界强国的必由之路。
新中国成立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制造业持续快速发展,建成了门类齐全、独立完整的产业体系,有力推动工业化和现代化进程,显著增强综合国力,支撑我世界大国地位。
然而,与世界先进水平相比,我国制造业仍然大而不强,在自主创新能力、资源利用效率、产业结构水平、信息化程度、质量效益等方面差距明显,转型升级和跨越发展的任务紧迫而艰巨。
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与我国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形成历史性交汇,国际产业分工格局正在重塑。
必须紧紧抓住这一重大历史机遇,按照“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要求,实施制造强国战略,加强统筹规划和前瞻部署,力争通过三个十年的努力,到新中国成立一百年时,把我国建设成为引领世界制造业发展的制造强国,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打下坚实基础。
《中国制造2025》,是我国实施制造强国战略第一个十年的行动纲领。
一、发展形势和环境(一)全球制造业格局面临重大调整。
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深度融合,正在引发影响深远的产业变革,形成新的生产方式、产业形态、商业模式和经济增长点。
各国都在加大科技创新力度,推动三维(3D)打印、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生物工程、新能源、新材料等领域取得新突破。
基于信息物理系统的智能装备、智能工厂等智能制造正在引领制造方式变革;网络众包、协同设计、大规模个性化定制、精准供应链管理、全生命周期管理、电子商务等正在重塑产业价值链体系;可穿戴智能产品、智能家电、智能汽车等智能终端产品不断拓展制造业新领域。
我国制造业转型升级、创新发展迎来重大机遇。
全球产业竞争格局正在发生重大调整,我国在新一轮发展中面临巨大挑战。
中国梦 红旗
“新时代必须有自主研发的新红旗”
如果说有哪个国产品牌能同时牵动十几亿人的神经,在记者看来,唯有红旗有这样的影响力。这是因为,红旗不仅承载了一段荣耀的历史,一份珍贵的记忆,她还是国人对中国汽车的一份信仰。尽管十几年来,中国自主品牌有了长足的发展,但唯一敢于并有能力指向C级以上市场的自主豪华品牌,目前只有红旗。红旗一定意义上就是中国汽车工业的梦想,人们对红旗的期待根本上是对中国汽车工业的期待。因为唯有全自主的技术研发才能代表中国汽车工业的水平,才是中国人自己的东西。“新时代必须有自主研发的新红旗。”许宪平说。
红旗品牌战略发布是中国一汽践行承诺的关键一步,与公众共同尊享历久弥新璀璨归来的国车风采,向社会全面展示中国第一车的丰富品牌内涵和完整体系支撑,开启红旗品牌全新时代,描绘中国汽车工业的壮阔前景,憧憬民族高端轿车的美好未来。品牌战略发布会吹响号角,红旗H7正式进军高端豪华车市场。
打破垄断凭借实力说话
所以,对于即将发布的红旗H7,许宪平有着无限的荣誉感。在红旗H7的相关资料中,“国内首次开发”是多次出现的字眼。但在业内人士看来,最能证明红旗H7全自主身份的是其由自主开发得到的全套数据。“只有具备这些数据才能开发新产品,保持产品系列的活力。而这些数据是单纯引进技术成果所得不到的,只有从开发、测试、制造等各环节全过程自主开发才能获得。”业内专业人士解释说。
对于中国人来说,红旗不仅仅是一个轿车品牌,更代表我们国家和民族的荣誉,是象征中国梦的符号。打破合资品牌垄断,进军豪华车市场,在中国制造转型的浪潮中擎起“实干兴邦”的大旗,是红旗始终不忘的奋斗目标。
精于内,质量铸本。红旗H7研发项目依托科学完整的质量保证体系,推行全员、全岗位、全过程、全体系质量控制制度。质量保证体系自产品开发环节开始,贯穿到试验验证、供应商管理、生产管理等各个环节。以试验验证阶段为例,红旗H7样本量达到以往项目的4倍,累计试验里程300万公里。经安全碰撞试验,已经达到2012年欧洲5星标准。同时,严格评审认证,零部件与整车同步开发,标准高度统一,数据完全共享,确保采购件质量。在生产管理上,强化关键工序和重点环节监控,在国内首次应用整车一体化UCF检具,成功应用模块式电器系统检测等,确实保证红旗产品的制造质量。严格的质量保证体系切实保障了红旗的精品质量,以过硬的产品品质体现出红旗的高端定位。
15318066_砥砺奋进五年_触摸安凯“获得感”
0402客车市场■ 商 车砥砺奋进五年 触摸安凯“获得感”对安凯客车来说,十八大以来的五年,是不平凡的五年。
五年来,以产品品质为基础,以用户需求为导向,以多元化市场为指引,安凯客车不忘初心,锤炼品质、砥砺奋进,荣耀不断,各项工作均取得了不平凡的成绩,更是持续深耕行业痛点、难点,在产品、技术等方面焕发出了“全新活力”。
献礼十九大,一起来解读安凯客车成绩单,触摸安凯客车的“获得感”。
荣耀不断 勇立潮头营造品牌“获得感”2013年,在公司新一届领导班子的带领下,勇立潮头的安凯客车迎来了二次创业阶段。
安凯客车始终坚持“敬客经营、质量为本、求真务实”的核心价值观,以“工匠精神”制造更好的客车,大力推进产品创新、营销创新和管理创新,使公司的综合竞争力和社会影响力都得到极大提升,取得了令人瞩目的发展成果。
2012年以来,伴随自主品牌的崛起,安凯客车前瞻布局,在公路客车、公交客车、公商务客车、旅游客车、景区观光车、新能源客车、校车领域开展积极部署。
同时在新能源、燃料电池、智能驾驶技术等行业热点领域,安凯客车均实现了全新突破。
2013年,安凯客车在行业内首次推出新能源智能管理系统——“e 控”系统,引领中国新能源客车全面进入智能大屏时代;2014年5月,安凯客车发布了中国首个客车服务品牌——“安凯大家园”,率先将客车服务从“被动式维修”带入了“主动式关怀”的新时代;随后,安凯客车陆续推出新一代公商务客车——宝斯通K7以及定位于中长途公路、旅游客运的A6/A8系列产品;2017年,集世界领先客车技术于一身的全新A9上市,剑指高端客运、商务旅行、团体通勤等高端市场。
五年来,致力于中国客车绿色环保理念的传播与推广,“安凯美丽中国行”系列活动走过了五季,成长为中国客车行业持续时间最长、影响范围最广的大型品牌互动活动,为全国各地用户带来了先进的理念与产品,加速了中国客车产业转型发展。
发展进阶 新能源前瞻布局踏准“产业节拍”如果说核心技术的研发是安凯客车保持市场领先的制胜法宝,那么踏准新能源客车发展的节拍,则令安凯客车时时被市场机遇眷顾。
《中国制造2025》(全文)
中国制造2025制造业是国民经济的主体,是立国之本、兴国之器、强国之基。
十八世纪中叶开启工业文明以来,世界强国的兴衰史和中华民族的奋斗史一再证明,没有强大的制造业,就没有国家和民族的强盛。
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制造业,是我国提升综合国力、保障国家安全、建设世界强国的必由之路。
新中国成立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制造业持续快速发展,建成了门类齐全、独立完整的产业体系,有力推开工业化和现代化进程,显著增强综合国力,支撑我世界大国地位。
然而,与世界先进水平相比,我国制造业仍然大而不强,在自主创新能力、资源利用效率、产业结构水平、信息化程度、质量效益等方面差距明显,转型升级和跨越发展的任务紧迫而艰巨。
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与我国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形成历史性交汇,国际产业分工格局正在重塑。
必须紧紧抓住这一重大历史机遇,按照“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要求,实施制造强国战略,加强统筹规划和前瞻部署,力争通过三个十年的努力,到新中国成立一百年时,把我国建设成为引领世界制造业发展的制造强国,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打下坚实基础。
《中国制造2025》,是我国实施制造强国战略第一个十年的行动纲领。
一、发展形势和环境〔一〕全球制造业格局面临重大调整。
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深度融合,正在引发影响深远的产业变革,形成新的生产方式、产业形态、商业模式和经济增长点。
各国都在加大科技创新力度,推动三维〔3D〕打印、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生物工程、新能源、新材料等领域取得新突破。
基于信息物理系统的智能装备、智能工厂等智能制造正在引领制造方式变革;网络众包、协同设计、大规模个性化定制、精准供给链管理、全生命周期管理、电子商务等正在重塑产业价值链体系;可穿戴智能产品、智能家电、智能汽车等智能终端产品不断拓展制造业新领域。
我国制造业转型升级、创新发展迎来重大机遇。
全球产业竞争格局正在发生重大调整,我国在新一轮发展中面临巨大挑战。
中国制造2025,迈向制造强国之路
中国制造2025,迈向制造强国之路作者:暂无来源:《时代汽车》 2015年第11期工业和信息化部部长苗圩工业化是现代化的核心,制造业做大做强是中国完成工业化进程的必由之路。
19 世纪中叶以来,中华民族无数仁人志士满怀实业兴国梦想,探寻工业强国之路。
新中国成立60 多年,中国制造起步于一穷二白,筚路蓝缕、从小到大,建立了门类齐全的现代工业体系,规模跃居世界第一,支撑我国实现了从贫穷落后的农业国到现代化工业国、再到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经济大国的转变。
在新的历史时期,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中央领导集体以全球视野和战略眼光,立足治国理政全局,提出实施制造强国战略。
作为未来10 年引领制造强国建设的行动指南和未来30 年实现制造强国梦想的纲领性文件,《中国制造2025》全面开启了中国制造由大变强之路。
瞄准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增强发展制造业的战略定力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敏锐把握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阶段特征和历史变化,生动描绘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宏伟蓝图,发出了向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时代号召,具有强大的战略统领和目标牵引作用。
实现中华民族的奋斗目标,需要保持经济持续发展和社会不断进步。
只有发展起来坚实的物质基础,才能让梦想成为现实。
近现代以来,制造业始终是一国经济发展并走向强盛的基础。
美、德、日等发达国家的强国之路,均基于规模雄厚、结构优化、创新能力强、发展质量好、产业链国际主导地位突出的强大制造业。
许多发展中国家和地区摆脱贫穷与落后,实现对发达国家和地区的追赶甚至超越,也是通过推动工业化、发展制造业来实现的。
2008 年国际金融危机再次证明,没有坚实的制造业支撑,必将导致经济体的不断虚化和弱化。
鉴此,发达国家纷纷实施“再工业化”战略,吸引和鼓励高端制造回流本土;新兴经济体不甘落后,希望借助更有利的比较优势,编织制造大国梦想。
作为一个拥有十几亿人口的发展中大国,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必须在“双向挤压”的挑战中杀出一条血路,化挑战为机遇,强筋固本、夯实根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