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SD和雷击保护设计规范

合集下载

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

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
或代替大地的导电体)的电位; 2. 引导地电流流入和流出大地(或代替大地的
导电体)。 接地的两种结构型式:
A型(单独的水平/垂直接地体) B型(利用建筑物基础钢筋或围绕建筑物的环型人 工接地体)
接地分析(1)
l 接地电阻是表征接地体向大地泄散电流的一个基本 物理参数,在接地设计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l 地分为保护性接地、功能性接地和重复接地。
l 影响接地电阻的主要因子:
l
影响接地电阻的最重要因素是接地电极周围
大地的电阻率,次要因子是接地电极的形状和尺寸

l 接地电阻的估算方法:
l
R=0.5ρ/ A
l
其中,A为建筑占地面积(m2)
l
ρ为土壤电阻率(Ω·m)
A型接地分析
1.不少于2个接地极 2.在土壤电阻率很低, 接地电阻很容易低 于10Ω时, 无 其他要求 3.土壤电阻率较高, 接地电阻不易达到 10Ω以下时, 对各类防雷建筑物的接地体有 一长度要求。
闪击击在大地或其上突出物( 例如,建筑物、防雷装置、户
2 术语
6.外部防雷装置 : 由接闪器、引下线和接地装置组成。 注 :外部防雷装置完全与被保护的建筑物脱离者称为独立 的外部防雷装置, 其接闪器称独立接闪器。
7、内部防雷装置: 由防雷等电位连接和与外部防雷装置的间隔距离组成。
8、接闪器: 由拦截闪击的接闪杆、接闪带、接闪线、接闪网以及金属屋 面、金属构件等组成。
③ 换土。
l
④采用降阻剂。
接地分析
在高频(如1MHz)下, Ω=Rf+2πfL 很大,接地线成了天线 问题一: 环路感应出高电位
Uoc/max=μ0b l H1/max/T1 问题二: 引下线长度为干扰频率的波长λ的λ/4或奇数位时产

电子产品的雷击浪涌与静电放电(ESD)防护方案

电子产品的雷击浪涌与静电放电(ESD)防护方案

由于全球经济与科技的发展,电子产品已迅速深入世界的各个角落。

然而,许多偏远地区基础建设不佳,或是气候极端的地方,电子产品遭受雷击的机率与能量提高,所造成电气过载(Electrical Overstress, EOS)的反修率也随之提升。

因此,如中国内地自家电下乡计划之后,不断的提高电子产品雷击耐受度(IEC 61000-4-5)的规格,从原有的1kV,渐渐提升到4kV,甚至已有产品要求6kV的规格。

雷击事件所产生的噪声是属低频(事件长度为20usec以上)但能量却很大的噪声,所以雷击保护组件的设计都着重在能宣泄大能量噪声,而非其反应速度上。

雷击保护组件目前还是以陶瓷材料所制作的组件如Varistor为主,因为其成本低又能宣泄大能量的雷击噪声。

不过这类组件因其反应速度很慢(大于35nsec以上),不可以同时拿来当静电放电(Electrostatic Discharge, ESD)保护组件。

至于ESD事件所产生的噪声是属高频(事件长度为60nsec以内)但能量很小的噪声,所以ESD保护组件的设计必须着重于其反应速度上,唯有反应速度在10nsec以内的保护组件才有ESD防护效果。

雷击保护组件的设计挑战在于要在有限的组件体积下,能宣泄最大能量的雷击噪声,而组件材料的选择会是设计重点。

ESD保护组件的设计挑战则是在设计组件的快速反应速度与反应后的低导通阻抗,唯有如此才能提供低箝制电压来保护系统的正常运作,而此类组件的设计重点会是在组件结构及其所用的制程上。

ESD保护组件现在则是以半导体材料与制程所制作的组件为主,因为其保护效果最佳、组件可靠度也最佳、成本也可因设计成Array式而降得很低。

晶焱科技拥有先进的雷击与ESD防护设计技术。

针对雷击保护,晶焱科技推出AZ3 系列雷击保护方案,提供低电容、高雷击耐受度的防护组件,供系统产品于雷击测试时最佳的防护效果。

另由于半导体组件快速反应的特性,因此同时提供ESD防护的功能,用户不需再额外添加ESD保护组件。

ESD基本原理和设计规则

ESD基本原理和设计规则
internal speaker, LCM latch/hook should have : Proper grounding protection to chassis.
2013年7月25日星期四
8

All screws: Have to be GND (especially for RAM door and mini-PCI cover...) If not possible, it is necessary to have less then 1mm Spacing for the traces around the non-GND screws boss, for sensitive trace (e.g. CLK trace….)
衡时产生的一种现象.静电现象是指电荷在产生与消失过 程中所表现出的现象的总称.
• •

一些ESD现象实例: 闪电 在干燥天气时,你触摸另一个人产生的电击感觉。 在铺有地毯的地板上行走后,手接触金属门把手产生的电 击。
2013年7月25日星期四
3
2. 静电的产生机理
一个充电的导体接近另一个导体时,就有可能发生
放电产生的直接电荷注入。
2013年7月25日星期四 13

尽可能使用多层PCB,尽量地将每一个信号层都紧 靠一个电源层或地线层。 要确保信号线尽可能短。信号线的长度大于12 英 寸时,一定要平行布一条地线。 确保信号线和相应回路之间的环路面积尽可能小。 对于长信号线每隔几厘米或几英寸调换信号线和


地线的位置来减小环路面积。
2013年7月25日星期四 14
确保电源和地之间的环路面积尽可能小,在靠 近集成电路芯片每一个电源管脚的地方放置一个

建筑物电子信息系统防雷技术规范

建筑物电子信息系统防雷技术规范

Ⅰ类试验的SPD条增加至37条,新增部分主要是SPD的性能指标 和试验参数
2.0.33 插入损耗 传输系统中插入一个浪涌保护器所引起的损耗,其值等于浪 涌保护器插入前后的功率比。插入损耗常用分贝(dB)来表示。 2.0.34 劣化 由于浪涌、使用或不利环境的影响造成浪涌保护器原始性能 参数的变化。 2. 0. 35 热熔焊 利用放热化学反应时快速产生超高热量,使两导体熔化成一 体的连接方法。 2.0.36 雷击损害风险 (R) 雷击导致的年平均可能损失(人和物)与受保护对象的总价值(人 和物)之比。
3.2.3 保护对象应置于电磁特性与该对象耐受能力相兼容 的雷电防护区内。(电磁兼容)
•3 雷电防护分区
建筑物外部和内部雷电防护区划分
4 雷电防护等级划分 和雷击风险评估
• 4.1 一般规定
• 4.1.1 建筑物电子信息系统可按本规范第4.2 节、第4.3 节或第4.4 节规定的方法进行雷击风险评估。
3 雷电防护分区
• 附录F 全国主要城市年平均雷暴日数统计 表”,是根据可获得的最新资料进行整理 归纳的,仅列出直辖市、省会城市及部 分城市的年平均雷暴日,供参考使用。 实际工程中还应收集、了解、考虑当地 气象统计资料。
3 雷电防护分区
• 广西区内城市的年平均雷暴日数: • 南 宁:78.1 d/a 柳 州:61.5 d/a • 河 池:58.3 d/a 来 宾:73.3 d/a • 贵 港:79.8 d/a 钦 州:94.3 d/a • 防城港:84.7 d/a 玉 林:90.6 d/a • 桂 林:63.9 d/a 梧 州:89.4 d/a • 贺 州:82.4 d/a 百 色:72.9 d/a • 崇 左:69.2 d/a 北 海:83.1 d/a

防雷防静电标准规范文件

防雷防静电标准规范文件

防雷防静电标准规范文件一、防雷防静电的重要性。

1.1 防雷的重要性。

防雷可绝不是小事儿,那是关乎生命和财产安全的大事。

雷电这玩意儿,能量巨大,就像一个脾气暴躁的大力士,一旦击中建筑物或者设备,那后果不堪设想。

可能会引发火灾,把好好的房子或者厂房一下子烧个精光,这就叫“一着不慎,满盘皆输”啊。

而且还可能对在建筑物里的人造成生命危险,每年因为雷击而出现伤亡的情况可不少见。

1.2 防静电的重要性。

静电这东西,虽然平时感觉不那么起眼,但是它要是闹起脾气来也够人头疼的。

在一些特殊的场所,像油库、化工企业之类的,静电就可能引发爆炸。

就好比一颗小火星,在火药桶旁边晃悠,一不小心就炸了。

在电子设备生产车间,如果有静电,那些精密的电子元件可能就会被瞬间击穿损坏,就像一个娇弱的小娃娃被大力士捏了一把,好好的元件就报废了。

二、防雷防静电标准规范的主要内容。

2.1 防雷标准规范内容。

在防雷方面,建筑物的防雷等级划分那是相当重要的。

不同用途、不同高度、不同地理位置的建筑物防雷等级不一样。

比如说医院、学校这些人员密集的地方,防雷等级要求就比较高。

防雷装置的安装也是有严格标准的,像避雷针的高度、接地装置的电阻值等。

避雷针就像是一个勇敢的卫士,要站得高才能把雷电这个“坏蛋”引开,接地装置电阻小才能让雷电的能量安全地导入大地。

2.2 防静电标准规范内容。

防静电呢,在一些容易产生静电的场所,要有防静电的设施。

像防静电地板,人走在上面就像走在一个温柔的保护垫上,不会产生静电。

还有防静电服,穿上它就像给工作人员穿上了一层防静电的铠甲。

对于一些设备的防静电要求也很严格,比如在电子设备运输和储存的时候,要有防静电的包装,不然那些电子设备就像没穿衣服的孩子,很容易受到静电的伤害。

2.3 两者的共性要求。

不管是防雷还是防静电,检测和维护都是必不可少的。

这就好比定期给车做保养一样,要经常检查防雷防静电装置是不是还正常工作。

如果发现问题不及时处理,那就是“养虎为患”,早晚会出大问题。

IP监控摄像机ESD-雷击防护

IP监控摄像机ESD-雷击防护

ShenZhen LangTuo Electronic Technology CO., LTD====================================================================== 近年来,监控摄像系统的实用、可靠性以及安全性成为制造厂商关注的焦点。

特别是伴随着网络监控的大面积应用,在许多使用场所中,前端IP监控摄像机需要面对户外各种复杂环境因素的影响,静电(ESD)以及雷击浪涌事件时有发生,导致摄像机损毁或短路引发起火危险,也造成产品的返修率居高不下,甚至出现严重的公共安全事故。

在这一状况下,电路保护器件的重要性日益突显,如何规范产品的保护规格等级,如何挑选保护组件,如何配合PCB板设计作到有效保护,如何进行保护组件的测试等等,都是值得厂商研究的课题。

而在实际应用中,IP网络监控摄像机通常可直接架设在现存的以太网络上,通过以太网提供电源(PoE功能)、影像、声音及控制等。

在网络布线上,户外拉线越长,受到ESD及雷击浪涌轰击的机率越大,设备也越容易产生损坏,因此IP监控摄像机的ESD/雷击浪涌保护组件已经出现了强烈的需求,客户已经无法接受经常损坏的产品。

“高返修率不仅造成维护成本的提高,也影响了企业的商誉,这些令到制造商开始在IP监控摄像机的各个端口设置了系统级的ESD/雷击浪涌保护组件,目的是为了保护系统内部脆弱的影音芯片或接口传输芯片等。

针对ESD/雷击浪涌保护组件,重点在于IP网络摄像机各种接口不同规格的TVS保护组件,针对信号电器特性研发适合于此接口的保护元器件,在不影响接口信号的正常操作下,若发生ESD/雷击浪涌事件时,能够有效率地将此能量宣泄。

无论是哪一种接口的保护器件,TVS二极管阵列必须依照信号的电器特性调整出最低的ESD箝制电压,并将TVS保护组件调整到耐受最大的能量冲击。

基于上述设计理念,浪拓电子不仅提供各种接口的ESD/雷击浪涌TVS保护元器件,更可为以太网络接口提供包括一次侧摆放两颗表面贴装SMD-GDT,二次侧摆放两颗TVS-BV03CW搭配电源部份使用SMAJ58A-TP,以形成一套完整的IP网络摄像机解决方案;在其它接口上(如视频接口、音频I/O、USB、RS232等),浪拓电子也有完整的解决方案。

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

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

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编辑讨论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属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自2011年10月1日起实施,其中第6.1.2条(款)等为强制性条文,必须严格执行。

[1]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适用于新建、扩建、改建建筑物的防雷设计。

中文名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外文名Design code for protection of structures against lightning 所属标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标准状态现行目录1 发布背景2 修订公告3 修订版本发布背景编辑本规范是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于2005年3月30日以建标函[2005]84号“关于印发《2005年工程建设标准规范制订、修订计划(第一批)》的通知”的要求,由中国中元国际工程公司会同相关单位对《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GB50057-95(2000年版)修订而成的。

本规范修订的主要内容为:1 增加了术语一章;2 变更防接触电压和防跨步电压的措施;3 补充外部防雷装置采用不同金属物的要求;4 修改防侧击的规定;5 详细规定电气系统和电子系统选用电涌保护器的要求;6 简化了雷击大地的年平均密度计算公式, 并相应调整了预计雷击次数判定建筑物的防雷分类的数值。

7.部分条款作了更具体的要求。

本规范中以黑体字标志的条文为强制性条文,必须严格执行。

本规范由住房和城乡建设部负责管理和对强制性条文的解释,由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负责日常管理,由中国中元国际工程公司负责具体技术内容的解释。

本规范在执行过程中,请各单位结合工程实践,认真总结经验,注意积累资料,如发现需要修改或补充之处,请将意见和建议反馈给中国中元国际工程公司。

本规范组织单位、主编单位、参编单位和主要起草人:组织单位:中国机械工业勘察设计协会主编单位:中国中元国际工程公司参编单位:五洲工程设计研究院中国气象学会雷电防护委员会北京市避雷装置安全检测中心中国石化工程建设公司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主要起草人:林维勇、黄友根、焦兴学、陶战驹、王素英、杨少杰、宋平健、黄旭、张文才、徐辉本规范主要审查人员:王厚余、丁杰、张力欣、方磊、欧清礼、尹君平、王云福、关象石、杨维林[2]修订公告编辑国家标准《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GB50057-2010,由国家机械工业局设计研究院会同有关单位进行了局部修订,已经有关部门会审,现批准局部修订的条文,自2011年10月1日起施行,原规范中相应的条文同时废止。

防静电(ESD)标准规范

防静电(ESD)标准规范

防静电(ESD)标准规范防静电容器(防静电周转箱,防静电元件盒等),元件架和运输车等器材上应有防静电标志,标志应置于明显且不易受到磨损的地方。

如图B:5.3.4 经过防静电液处理的物品和场所也应有防静电标志。

如图C:5.3.5 含有ESSD 的图纸资料,应有ESSD 标志。

5.3.6 设备的外部端口标志应符合GJB1649中第5.8.3条要求。

5.3.7 整机包装标志应符合GJB1649中第5.10条要求。

5.3.8 交付文件标志应符合GJB1649中第5.9.1条要求。

6. 静电敏感区域的工程环境防静电规范6.1 防静电工程环境的设计原则:设计防静电工程环境时,为达到静电防护的要求应遵循以下原则:6.1.1 抑制静电荷的积累和静电压的产生6.1.2 安全、迅速、有效的消除已产生的静电荷6.1.3 防静电工作区应按电子元器件静电敏感度确定防护所应达到的级别和程度。

一般的要求静电防护区内静电电压绝对值应小于100V 。

6.1.4 防静电区域应标明区域界限并在明显处悬挂警示标志。

6.1.5 在防静电工作区内禁止使用易产生静电荷的电荷源。

表一为常见的电荷源:表一类别电荷源 工作台表面油漆或浸漆表面、普通塑料帖面、普通乙烯及树脂表面 地板塑料及普通地板革、抛光打蜡木地板、普通乙烯树脂 工作鞋、帽、鞋普通涤纶、合成纤维及尼龙面料、塑料及普通胶第鞋 操作工具及设备 普通塑料盒、架、瓶、盘用品及纸制品、普通泡沫及一般电动工具、压缩机、喷射设备、蒸发设备等6.2 防静电工程环境的要求:6.2.1 环境的温度和湿度要求:温度应在15℃至30℃之间,湿度应在45%至75%之间,环境内应配备温度计和湿度计,并按要求做好点检记录。

如果环境内的空气过于干燥,应使用加湿器或其它办法来满足湿度要求,但应以不对产品造成有害影响为前提。

如果湿度高了应该开空调或抽湿机来使其满足要求。

温度计和湿度计使用要求:1) 对温度、湿度做监测的石英温湿度仪,必须放置在水平稳定的平面上。

电气设备防雷保护规范要求

电气设备防雷保护规范要求

电气设备防雷保护规范要求在现代社会中,电气设备的使用已经无处不在。

然而,随之而来的也是雷击事故频发的问题。

为了确保电气设备的正常运行,保护人身和财产安全,制定电气设备防雷保护规范是至关重要的。

一、防雷保护目标为了有效地避免雷电对电气设备造成的危害,在制定防雷保护规范时,需要明确以下防护目标:1. 保护人身安全:确保电气设备的安全运行,避免雷击事故对人身安全造成威胁。

2. 保护设备:减少雷击对电气设备的破坏,延长设备的使用寿命。

3. 防止业务中断:降低雷击导致供电中断所带来的生产和运营风险。

二、雷电环境评估在制定防雷保护规范之前,需要对该地区的雷电环境进行评估。

雷电环境评估包括测量地区的雷电频率、雷电流密度和雷电地形。

1. 雷电频率:根据历史雷电活动数据和附近地区的雷电频率,确定雷电频率的等级,从而确定适当的防雷保护措施。

2. 雷电流密度:了解雷电击中设备的概率和可能产生的雷电流密度,以确定设备的耐雷能力和详细的防雷设计要求。

3. 雷电地形:评估雷电地形对雷电活动的影响,例如雷电引雷装置的设置和地形调整。

三、防雷保护设施的设计基于雷电环境评估结果,可以设计合理的防雷保护设施。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防雷保护措施:1. 外部防雷保护:包括设置金属避雷针、重要设备和建筑物的接地系统、引雷装置以及对周边地形进行调整等。

2. 内部防雷保护:包括为设备提供合适的防雷保护间隔、安装防雷保护设备和接地导体等。

3. 设备维护与管理:定期检查和维护防雷保护设备,确保其正常运行。

四、防雷保护规范的执行为了确保防雷保护规范的执行,以下措施是必要的:1. 培训和教育:对从事相关工作人员进行培训和教育,提高他们的防雷意识和技能。

2. 检测和评估:定期对防雷保护设施进行检测和评估。

3. 管理和监督:建立完善的管理体系,加强对防雷工作的监督和管理。

五、案例以下是一个实际案例的防雷保护规范要求:1. 外部防雷保护:在建筑物顶部设置合适数量和高度的避雷针,并确保避雷针与建筑物的接地系统连接良好。

Ethernet 防雷及 ESD二极管保护设计

Ethernet 防雷及 ESD二极管保护设计

Ethernet 防雷及ESD 保护设计1.以太网Ethernet 防雷及ESD 保护设计以太网是现有局域网中最通用的通讯协议标准,由Xerox 公司创建并由Xerox、Intel 和DEC 公司联合开发的基带局域网规范。

它包括标准的以太网(10Mbit/s)、快速以太网(100Mbit/s)和10G(10Gbit/s)以太网。

它们都符合IEEE802.3。

2.以太网防护方案的应用背景由于电信业、工业控制业的竞争日益增加,电信服务、通讯产品供应商对电信设备供应商提供的高可靠性网络设备的需要也相对提高。

过压和各种静电的危害通常是由:雷击、临近电线引起的感应和直接与电源线碰接或用户设备故障所导致。

这些危害可能危及电信网络设备用户和维护人员。

因此电信设备供应商以增加设备的抗过压和过流的能力来降低电信系统维护成本和提高电信系统可靠性。

3.100M 以太网口100Mbps 快速以太网标准又分为:100BASE-TX 、100BASE-FX、100BASE-T4 三个子类。

以100BASE-TX 为例,它是一种使用 5 类数据级无屏蔽双绞线或屏蔽双绞线的快速以太网技术。

它使用两对双绞线,一对用于发送,一对用于接收数据。

在传输中使用4B/5B 编码方式,信号频率为125MHz。

符合EIA586 的 5 类布线标准和IBM 的SPT 1 类布线标准。

使用同10BASE-T 相同的RJ-45 连接器。

它的最大网段长度为100 米。

它支持全双工的数据传输。

PMA(Physical Media Attachment)采用MLT-3电平,编码遵循NRZ形式。

100Base-TX接口信号逢“1”产生电平跳变,而逢“0”时信号电平保持不变。

因此100Base-TX接口信号有三个电平,眼图中一个UI会出现2个“眼睛”。

保护方案一:特点:方案选择第一级使用GDT气体放电管,将泿涌电流通过开关式气体放电管泄放到大地,或放电管电极之关的惰性气体电光弧以热量形式消除, 中间充分利用网络变压器的电感特性,起到去藕和隔离作用.第二级使用ESD器件,它能够将残留的频率成分浪涌吸收,并且在IPP下钳位电压降到8V左右,这样以太网芯片就处于安全保护状态!如果防雷等级需要打空接(4,5,7,8)PIN,可采用和1,2,3,6PIN同样的设计。

防雷、防静电管理规范本

防雷、防静电管理规范本

防雷、防静电管理规范本一、引言本防雷、防静电管理规范旨在保证安全生产,有效预防雷电及静电危害,确保工作场所及设备的稳定运行。

本规范适用于各类工业、商业和住宅建筑,以及相关设备和电气设施使用。

二、防雷管理措施1.地线系统建设为确保设备安全可靠接地,所有建筑和设施应建立完善的地线系统,并保持良好接触。

地线的选择和架设应符合相关标准。

2.防雷装置安装所有易受雷电影响的建筑和设施,应安装防雷装置。

选用的防雷装置应符合国家标准,并定期进行检查和维护。

3.室外设备保护室外设备和设施应采取适当的防雷措施,如安装避雷针、避雷线等。

同时,还应制定完善的维护方案,确保设备的长期可靠运行。

4.雷电监测与预警为确保及时采取应对措施,建议在易受雷电影响的场所安装雷电监测与预警系统。

系统能够实时监测雷电活动,并发出相应的预警信号,提醒人员采取安全措施。

三、防静电管理措施1.静电防护区域划分根据工作场所的特点和需要,将区域划分为不同的静电防护区域。

在防护区域内应采取相应的防静电措施,如铺设导电地板、设置导电器等。

2.接地装置建设为避免静电电荷积聚,建议对易产生静电的设备和设施进行接地处理。

接地装置的建设应符合相关标准,并定期检查和维护。

3.静电消除在特定的工作场所,如液体储存区、易燃区域等,应采取静电消除措施。

常用的静电消除措施包括使用导电容器、接地棒等。

4.防静电设备选用对于易受静电干扰的设备,应优先选择防静电功能较强的产品。

在购买设备时,应查看产品的防静电性能参数,并参考相关标准进行选择。

四、管理与培训1.规范管理制度建立完善的防雷、防静电管理制度,并向全体员工进行宣传和解释。

制度应包括相关的操作规程、检查和维护要求等,以确保管理的执行性和有效性。

2.安全培训定期组织员工进行防雷、防静电安全培训。

培训内容包括相关法律法规、安全知识、应急处置等,以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和应对能力。

3.定期检查与维护定期对防雷、防静电设施进行检查和维护,确保其良好运行。

esd 设计 标准

esd 设计 标准

esd 设计标准
ESD(静电放电)是指在不恰当的条件下,人或物体带有静电电荷,然后通过电击或放电导致电子设备受损的现象。

为了防止电子设备受到ESD的损害,通常需要遵循特定的ESD设计标准和指南。

以下是一些与ESD设计标准相关的主要标准和指南:
1. IEC 61340 系列标准:国际电工委员会(IEC)发布了一系列与静电放电相关的标准,其中最知名的是IEC 61340 系列标准。

这些标准涵盖了静电控制的各个方面,包括工作场所、电子设备、材料和工艺。

2. ANSI/ESD S20.20:这是美国国家标准协会(ANSI)发布的一个标准,涵盖了ESD控制计划的要求,包括静电敏感设备的处理、存储和生产环境的规范等。

3. MIL-STD-1686:这是美国国防部发布的标准,用于控制电子设备的ESD。

虽然它主要适用于军用设备,但其中的原则和方法也可以应用于民用领域。

4. JESD625-B:这是半导体工业协会(JEDEC)发布的一个标准,涵盖了静电放电对半导体器件的影响以及ESD测试的方法。

5. ESDA 技术报告和指南:静电放电协会(ESDA)发布了各种技术报告和指南,包括ESD控制程序、测试方法和ESD设备等方面的建议。

这些标准和指南提供了关于如何设计、制造和测试电子设备以抵御ESD的指导。

在工业、电子制造和半导体行业,遵循这些标准是至关重要的,以确保产品在制造、运输和使用过程中免受ESD的损害。

不仅如此,许多组织和公司还会根据特定的应用领域和需求,制定自己的ESD控制计划和标准。

因此,具体的ESD设计标准可能会根据特定行业和应用而有所不同。

防雷、防静电管理规范本

防雷、防静电管理规范本

防雷、防静电管理规范本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确保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维护设备设施的正常运行,提出以下防雷、防静电管理规范。

第二条本规范适用于各类工业企业、商业机构、公共场所等场所的防雷、防静电管理工作。

第三条防雷、防静电管理工作应以国家规定的防雷、防静电标准为依据,根据具体的场所和设备特点进行实施。

第四条本规范应当有专门的管理人员负责,并定期进行评估和更新。

第二章防雷管理第五条企业或机构应制定防雷管理制度,明确责任人和管理流程。

第六条企业或机构应定期进行防雷设备的检查和维护,确保其正常工作。

第七条每个建筑物或设施应安装合适的避雷装置,根据场所的特点确定避雷装置的类型和数量。

第八条避雷设施的材质和工艺应符合国家规定并定期检测,以确保其可靠性和安全性。

第九条建筑物或设施的金属结构应接地良好,接地电阻不得超过规定的安全范围。

第十条避雷设施应与配电系统相连,并设有接地装置,以消除雷电对设备、建筑物和人员的危害。

第十一条在雷雨天气或雷电风险较高的区域,应及时采取必要的防护措施,如关闭室外设备、提醒人员迅速撤离等。

第十二条发生雷击事故时,应及时报警,并按照应急预案进行处理和救援。

第三章防静电管理第十三条企业或机构应制定防静电管理制度,明确责任人和管理流程。

第十四条对于易产生静电的场所或设备,应采取相应的防静电措施,如使用防静电地板、防静电衣物等。

第十五条防静电设备应经过专业检测,确保其效果和安全性。

第十六条工作人员应进行静电防护培训,了解静电的危害和防护方法。

第十七条在操作易燃易爆物品时,应采取特别的防静电措施,并定期对设备进行维护和检查。

第十八条对于静电危险较高的场所或操作过程,应建立静电防护区域,并设置相应的警示标识。

第四章监督与检查第十九条政府相关部门应对防雷、防静电管理工作进行监督和检查,确保其落实到位。

第二十条防雷、防静电设施的设计、施工和维护单位应具备相应的资质,并接受政府部门的监督。

第二十一条相关单位应配备专业人员,定期对防雷、防静电设施进行检测和维护,确保其正常运行。

雷电防护以及ESD、EMI、EMC设计

雷电防护以及ESD、EMI、EMC设计
19
电场感应与干扰
-
+
当某物体靠近另一带电物体时,就会被感应带电;一端带正电,而另一 端则带负电,所以感应带电也叫极化带电 。
U 2 − U1 V = 电场强度 E = d d
感应电压
V = E×d
U1、U2 分别为感应带电体的端电位,d为感应带电体的长度 20
电场干扰原理
当带电体的极性或 电场方向改变时, 感应导体中就会产 生位移电流。所以 位移电流也称极化 电流。 当导体的长度正好 等于半个波长的整 数倍时,就会产生 谐振,同时会产生 很强的电磁辐射。
带电体本质上就是一个带电的电容
带电体储存电荷的多少,与电强度的大小有关,以及与带电体电容的大小有 关。在电场中的任何导体都可以把它看成是一个电容,导体的表面积越大,以 及电容系数越大,电容的容量就越大。水的电容系数为81(仅次于硫酸的电容 系数),所以带电云体存储的能量很大。 22
任何一个带电体都可以看成是一个电容,一个孤立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导体的电容等于表面积 除以半径,即:
ESD(Electro Static Discharge)称为静电放电,雷电也属于 静电放电,因此雷电也是ESD。 地球每一秒钟大约有100多次闪电,每次闪电产生的能量可供一 个100瓦的灯泡点亮3个月。 在雨季,平均每6分钟就有一个人被雷电击中;每年有成千上万 的人因雷电击中而丧伤。 上海电视台平均每年要遭受33次大的雷击,最近遭受雷击的时间 是2010年4月13日 ,每次雷击都会使电子设备遭受不同程度的 损坏。 1992年6月22日,北京国家气象中心多台计算机接口因感应雷 击被毁,损失二仟多万元。 每年全世界有数千万个电器设备因雷电原因被损坏,并造成数 千亿元的经济损失。
M7

雷电防护工程设计与施工规范

雷电防护工程设计与施工规范

雷电防护工程设计与施工规范雷电是自然界中一种危害极大的自然灾害,其对人类、建筑、设备、财产等均有严重危害。

在工业、农业、航空、交通、通讯、医疗等领域中,对雷电防护的要求越来越高。

雷电防护工程的设计与施工,直接关系到人员生命安全和企业财产利益。

本文将从雷电防护工程设计的基础知识、施工规范与技术要求,系统地介绍雷电防护工程的设计与施工规范。

一、雷电防护工程设计的基础知识1. 雷电的基本概念雷电是云与地面或云与云之间发生极高电压和电荷分离而形成的放电现象。

由于其出现猛烈、急剧和不可预见,因此对人类、建筑、设备均有严重危害。

2. 雷电的影响雷电对人类和机器设备均有一定的危害,如电击、爆炸、火灾等,会严重影响人员的生命安全和企业的财产安全。

3. 雷电防护的重要性雷电防护无法完全避免雷击所造成的危害,但是可采取有效的措施,降低雷电对人类、建筑和设备的危害程度。

因此,正确的雷电防护工程设计和施工至关重要。

二、雷电防护工程设计的技术要求1. 雷电防护物的种类与选择雷电防护物一般分为避雷针、接地装置、金属屏蔽装置等物品。

在进行雷电防护设计时,必须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雷电防护物,以达到良好的防护效果。

2. 雷电防护设备的堵漏处理在进行雷电防护设计时,必须做好设备的堵漏处理,以免因设备漏电而可能造成的雷击危害。

同时,针对电缆、管道等设备,必须按照规范进行合理而有效的堵漏处理,以提高设备的实用效果。

3. 土壤特性分析土壤中的电导率直接影响接地的效果,因此必须对土壤的电导率和其他特性进行充分的分析和预测,以提高雷电防护接地的实用效果。

三、雷电防护工程施工规范1. 施工资质要求为保证雷电防护工程的质量,施工单位必须具备相关的施工资质、技术能力和经验,同时要严格遵守相关的规范和标准。

2. 施工前的准备工作施工前必须进行详尽的规划和设计,以充分的了解防护区域的特性,以确保设计的可行性和工作的安全性。

同时还需对施工区域进行清理,将施工区域内的物品进行移开或者保护,以免影响施工进度或者施工质量。

防雷、防静电管理规范文

防雷、防静电管理规范文

防雷、防静电管理规范文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加强对雷击、静电等自然灾害的防范和管理,保护人身和财产安全,维护正常生产秩序和社会稳定,制定本规范。

第二条本规范适用于各类建筑、设备和工程施工等场所和活动,包括但不限于工业企业、办公场所、住宅区、室内场馆等。

第三条防雷、防静电管理应当遵循科学、合理、经济、可行的原则,以预防为主、综合治理为主线、科学施策为手段,确保防雷、防静电工作的有效性。

第二章雷电防护第四条各类建筑和设备应当按照国家相关技术标准和规范进行雷电防护设计和施工。

第五条雷电防护设施的设计和施工应当由具备相应资质和经验的单位进行,确保符合国家相关技术标准和规范要求。

第六条雷电防护设施应当包括建筑物的外部防雷装置、内部防雷装置和接地装置等。

第七条建筑物的外部防雷装置应当合理布置,确保覆盖范围内的雷电击中几率降低到合理范围。

第八条建筑物的内部防雷装置应当与外部防雷装置连接,有效分散雷电能量,降低雷电对人身和财产的威胁。

第九条建筑物的接地装置应当符合国家相关技术标准和规范要求,确保电流能够通过有效路径传导到地下,使人身和财产不受到雷电侵害。

第十条建筑物的防雷装置应当定期检查和维护,确保其良好的工作状态。

第十一条工程施工过程中,应当采取相应的防雷措施,确保作业人员的安全。

第三章静电防护第十二条各类场所和设备应当合理进行静电防护措施的规划和布置。

第十三条静电防护措施应当分为静电防护区、静电净化区和静电接地区。

第十四条静电防护区应当采取悬挂导电丝、导电地板等措施,确保静电能够引导到静电接地区。

第十五条静电净化区应当采取空气净化装置、静电消除装置等措施,有效降低静电积聚和释放。

第十六条静电接地区应当符合国家相关技术标准和规范要求,确保静电能够安全地释放到地下。

第十七条静电防护设施应当定期检查和维护,确保其良好的工作状态。

第四章管理与培训第十八条各单位应当建立健全防雷、防静电管理制度,明确责任,加强组织和协调。

A12.静电防护(ESD)设计规范

A12.静电防护(ESD)设计规范

静电防护(ESD)设计1. 静电产生的原因及危害ESD是静电放电的简称。

基本上,非导电体由于摩擦,加热或其他带静电接触而产生静电荷,当静电荷累积至一定的电场梯度时,便会发生弧光,或产生吸力。

此种因非导电体静电累积而以电弧释出能量的现象便称为ESD。

静电放电的能量,将破坏高密度的元件,使电子产品不知情的失去功能。

2. 静电防护的方法(1) 电子零件在运输,储藏及包装时要依照防静电的办法管理;(2)产品组立时,生产线员工及车间环境要有静电防护措施,如穿静电衣服,戴静电腕带,带静电指套并接地等;(3) 产品的结构设计应考虑防静电的措施,如加铝箔纸等。

3、ESD产生的机理要防止ESD,首先必须知道ESD是什么以及ESD进入电子设备的过程。

一个充电的导体接近另一个导体时,就有可能发生ESD。

首先,两个导体之间会建立一个很强的电场,产生由电场引起的击穿。

两个导体之间的电压超过它们之间空气和绝缘介质的击穿电压时,就会产生电弧。

在0.7ns到10ns的时间里,电弧电流会达到几十安培,有时甚至会超过100安培。

电弧将一直维持直到两个导体接触短路或者电流低到不能维持电弧为止。

3.1 ESD的产生取决于物体的起始电压、电阻、电感和寄生电容:1.可能产生电弧的实例有人体、带电器件和机器。

2.可能产生尖峰电弧的实例有手或金属物体。

3.可能产生同极性或者极性变化的多个电弧的实例有家具。

ESD可以通过五种耦合途径进入电子设备:1.初始的电场能容性耦合到表面积较大的网络上,并在离ESD电弧100mm处产生高达4000V/m的高压。

2.电弧注入的电荷/电流可以产生以下的损坏和故障:a. 穿透元器件内部薄的绝缘层,损毁MOSFET和CMOS元器件的栅极(常见)。

b. CMOS器件中的触发器锁死(常见)。

c. 短路反偏的PN结(常见)。

d. 短路正向偏置的PN结(少见)。

e. 熔化有源器件内部的焊接线或铝线(少见)。

3.电流会导致导体上产生电压脉冲(V=L×dI/dt),这些导体可能是电源、地或信号线,这些电压脉冲将进入与这些网络相连的每一个元器件(常见)。

防雷防静电标准规范文件

防雷防静电标准规范文件

防雷防静电标准规范文件一、防雷防静电的重要性。

1.1 防雷的意义。

防雷可绝不是小事儿,那是关乎生命和财产安全的大事。

雷电这玩意儿,能量大得很,就像一个超级暴躁的大力士,要是毫无防备,它能把建筑物给劈得七零八落,电子设备也得被它整得“一命呜呼”。

这就好比家里进了个不受控制的破坏狂,啥都给你砸个稀巴烂。

1.2 防静电的重要性。

防静电也不能小瞧啊。

静电就像个调皮捣蛋的小幽灵,平时看不见摸不着,可一旦发作起来,在一些特殊的环境里,比如加油站之类的地方,那可就是个大隐患,搞不好就引发火灾或者爆炸,就如同在火药桶旁边玩火,危险得很。

2.1 防雷标准规范。

防雷的标准规范那是相当细致的。

从建筑物的防雷装置说起,就像给建筑物穿上一套坚固的铠甲。

接闪器得靠谱,就像一个勇敢的小战士站在屋顶上,把雷电吸引过来,然后通过引下线,就像一条条安全通道,把雷电的能量引入大地这个大仓库里储存起来。

而且防雷接地电阻得符合要求,这就像给能量的传输规定了一条严格的轨道,要是轨道不达标,能量就可能到处乱窜,引发危险。

2.2 防静电标准规范。

防静电的标准规范也有很多门道。

在有防静电要求的场所,像电子厂之类的,人员的着装都有讲究,得穿防静电的工作服,这工作服就像是一道防护墙,阻止静电在人体上积累。

地面也得是防静电的,就像给地面铺上了一层特殊的毯子,把静电这个调皮鬼给牢牢控制住。

还有设备的防静电要求,各种连接线、接地措施都得安排得明明白白,可不能像没头的苍蝇一样乱搞。

2.3 检测与维护。

这些防雷防静电的装置可不是安装好了就万事大吉了。

得定期检测,就像给它们做体检一样。

看看接闪器有没有受伤,引下线是不是畅通无阻,接地电阻有没有变大。

如果发现问题就得及时维护,不能拖着不管,不然就像小病不治拖成大病,到时候就麻烦大了。

三、遵循标准规范的好处与不遵循的危害。

3.1 遵循的好处。

3.2 不遵循的危害。

雷电与静电防护规程

雷电与静电防护规程

防雷、静电安全管理制度1、(目的)为加强防雷、防静电安全管理,防止事故发生,制定本规定。

2、合用范围本制度合用于XXXX企业所属各XXX、XX日勺建筑物、工业装置防雷、防静电的安全管理。

3、引用原则3.1《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GB50057.3.2《石油化工企业设计防火规范》GB50160.3.3《防止静电事故通用导则》GB/T12158.3.4《化工企业静电安全检查规程》HG/T230034、防雷、静电安全管理3.5新、改、扩建项目建筑物、工业装置的防雷、防静电设计必须报气象局审批,投入使用前申请进行防雷、防静电设施施工安装完毕状况检查,并通过防雷、防静电检测合格才能投入使用。

3.6建筑物、工业装置日勺防雷、防静电设施的检查、维护管理由各车间负责。

防雷、防静电接地电阻的检测由电仪车间负责。

3.7各车间生产装置区、生活区的防雷、防静电装置应建立技术档案,在防雷、防静电接地引下线处设置集团企业统一日勺明显标识编号。

3.8安全管理部门是防雷、防静管理责任部门每年组织一次全面检查,车间(分厂)负责平常检查维护管理。

3.9电仪车间负责防雷、防静电接地检测,出具测试汇报,对检测不合格,存在隐患防雷、防静设施发出整改告知,各车间负责整改。

3.10雷、防静设施档案日勺式样及内容规定由电仪车间提供,各车间负责完毕。

完毕后必须转一份到电仪车间以便每年日勺检测。

3.11雷、防静电接地的标识、编号由各车间完毕。

3.12一般民用建筑、工业装置(厂房)每年春季进行一次防雷、防静电接地检测,重大危险源、石油仓库、危险化学品仓库、爆炸品仓库、高大建筑、总变电站等每年进行二次防雷、防静电接地检测。

3.13仪车间防雷设施接地检测合格后,申请当地气象部门对重点防雷设施进行接地检测,并出具检测合格证。

4.10防雷、防静电接地装置应进行防腐处理,用黄、绿色油漆以间隔为IoOmm相间进行标识,制作直径15Onm1的圆形,白色底,黑色字图形上面编号,设置在接地点的建构筑物体上距离地面1.2m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目次前言 (6)1范围和简介 (7)1.1范围 (7)1.2简介 (7)1.3关键词 (7)2规范性引用文件 (7)3术语和定义 (8)4防雷电路中的元器件 (8)4.1气体放电管 (8)4.2压敏电阻 (9)4.3电压钳位型瞬态抑制二极管(TVS) (10)4.4电压开关型瞬态抑制二极管(TSS) (11)4.5正温度系数热敏电阻(PTC) (11)4.6保险管、熔断器、空气开关 (12)4.7电感、电阻、导线 (13)4.8变压器、光耦、继电器 (14)5端口防护概述 (15)5.1电源防雷器的安装 (16)5.1.1串联式防雷器 (16)5.1.2并联式防雷器 (16)5.2信号防雷器的接地 (18)5.3天馈防雷器的接地 (19)5.4防雷器正确安装的例子 (19)6电源口防雷电路设计 (20)6.1交流电源口防雷电路设计 (20)6.1.1交流电源口防雷电路 (20)6.1.2交流电源口防雷电路变型 (22)6.2直流电源口防雷电路设计 (23)6.2.1直流电源口防雷电路 (23)6.2.2直流电源口防雷电路变型 (24)7信号口防雷电路设计 (25)7.1E1口防雷电路 (26)7.1.1室外走线E1口防雷电路 (26)7.1.2室内走线E1口防雷电路 (27)7.2网口防雷电路 (31)7.2.1室外走线网口防雷电路 (31)7.2.2室内走线网口防雷电路 (32)7.3E3/T3口防雷电路 (36)7.4串行通信口防雷电路 (36)7.4.1RS232口防雷电路 (36)7.4.2RS422&RS485口防雷电路 (37)7.4.3V.35接口防雷电路 (39)7.5用户口防雷电路 (39)7.5.1模拟用户口(Z口)防雷电路 (40)7.5.2数字用户口(U接口)防雷电路 (41)7.5.3ADSL口防雷电路 (43)7.5.4VDSL口防雷电路 (44)7.5.5G.SHDSL口防雷电路 (45)7.6并柜口防雷电路 (46)7.7其他信号端口的防护 (47)8天馈口防雷电路设计 (47)8.1不带馈电的天馈口防雷电路设计 (47)8.2带馈电的天馈口防雷电路设计 (48)9PCB设计 (50)10附录A:雷电参数简介 (51)10.1雷暴日 (51)10.2雷电流波形 (51)10.3雷电流陡度 (52)10.4雷电波频谱分析 (52)11附录B:常见测试波形允许容差 (52)11.1 1.2/50us冲击电压波 (52)11.28/20us冲击电流波 (52)11.310/700us冲击电压波 (53)11.4 1.2/50us(8/20us)混合波 (53)12附录C:冲击电流实验方法 (54)13附录D:低压配电系统简介 (55)13.1TN配电系统 (55)13.2TT配电系统 (57)13.3IT配电系统 (58)13.4与配电系统有关的接地故障 (59)14参考文献 (60)前言本规范的其他系列规范:无与对应的国际标准或其他文件的一致性程度:无规范代替或作废的全部或部分其他文件:本规范代替原规范DKBA3613-2001.11《防护电路设计规范》与其他规范或文件的关系:本规范是DKBA3613-2001.11《防护电路设计规范》的升级与规范前一版本相比的升级更改的内容:对前一版的内容进行了优化,并全面增加了多种信号端口的防护电路。

本规范由EMC研究部提出。

本规范主要起草和解释部门:EMC研究部本规范主要起草专家:EMC研究部:张静(34763)本规范主要评审专家:整机工程部:熊膺(8712)、罗新会(9398)、王庆海(31211)、孟繁涛(15133),张静松(5073)、唐栓礼(9469)本规范批准部门:整机工程部本规范所替代的历次修订情况和修订专家为:规范号主要起草专家主要评审专家DKBA3613-2001 .11 熊膺(8712) 徐贵今(7764)、谢春生(2635)、孟繁涛(15133)、唐栓礼(9469)、张静松(5073)、陈敦利(4678)、防护电路设计规范1范围和简介1.1范围本规范规定了防护电路的设计原则。

本规范适用于公司通信产品各端口的防护电路设计。

1.2简介通信产品在应用的过程中,由于雷击等原因形成的过电压和过电流会对设备端口造成损害,因此应当设计相应的防护电路,各个端口根据其产品族类、网络地位、目标市场、应用环境、信号类型以及实现成本等多种因素的不同所对应的防护电路也不同,本规范在电源口、信号口和天馈口的防护电路设计上给出了指导。

1.3关键词防护、气体放电管、压敏电阻、TVS管、TSS管、退耦、接地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规范的引用而成为本规范的条款。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规范,然而,鼓励根据本规范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规范。

序号编号名称1 IEC 61000-4-5 Eletromagnetic compatibility(EMC)-Part 4:Testing andmeasurement techniques-Section 5:Surge immunity test2 ETS 300 386 Electromagnetic compatibility and Radio spectrumMatters(ERM); Telecommunication network equipment;ElectroMagnetic Compatibility(EMC)requirements3 ITU-T K.20 Resistibility of telecommunication equipment installed in atelecommunications centre to overvoltages and overcurrents4 YD/T 5098-2001 通信局(站)雷电过电压保护工程设计规范5 ITU-T K.21 Resistibility of telecommunication equipment installed incustomer premises to overvoltages and overcurrents6 ITU-T K.44 Resistibility tests for telecommunication equipment exposedto overvoltages and overcurrents7 ITU-T K.45 Resistibility of access network equipment to overvoltagesand overcurrents8 DKBA1260-2003.07 10/100BASE-TX以太网防护电路设计指导书9 DKBA1139-2002.09 硅瞬态抑制器件可靠应用指导书3 术语和定义防雷器:一些标准中又称为电涌保护器(Surge Protective Devices,SPD),是可安装在设备端口用于对各种雷电电流、操作过电压等进行保护的器件。

它至少含有一个非线性元件。

防雷器的残压:雷电放电电流流过防雷器时,其端子间呈现的电压。

被保护端口自身的抗过电压水平必须高于防雷器的输出残压并有一定的裕量,防雷器才能真正起到保护设备的作用。

1.2/50us冲击电压:雷击时户内走线线缆上产生的感应过电压的模拟波形,用于设备端口过电压耐受水平测试,主要测试范围:通信设备的电源端口和建筑物内走线的信号线测试。

1.2/50us(8/20us)混合波:是浪涌发生器输出的一种具有特定开路/短路特性的波形。

发生器输出开路时,输出波形是1.2/50us的开路电压波;发生器输出短路时,输出波形是8/20us的短路电流波。

具有这种特性的浪涌发生器主要用于设备端口过电压耐受水平测试,主要测试范围:通信设备的电源端口和建筑物内走线的信号线测试。

10/700us冲击电压:雷击时户外走线线缆上产生的感应雷过电压的模拟波形。

用于设备端口过电压耐受水平测试时用的波形,主要测试范围:建筑物外走线的信号线(如用户线类电缆)的测试。

8/20us冲击电流:雷击时线缆上产生的感应过电流模拟波形,设备的雷击过电流耐受水平测试用标准波形,主要用于通信设备的电源口、信号口、天馈口。

10/350us冲击电流:直击雷电流模拟波形。

目前通信设备端口的防雷测试较少使用。

4 防雷电路中的元器件4.1气体放电管图4-1 气体放电管的原理图符号气体放电管是一种开关型保护器件,工作原理是气体放电。

当两极间电压足够大时,极间间隙将放电击穿,由原来的绝缘状态转化为导电状态,类似短路。

导电状态下两极间维持的电压很低,一般在20~50V,因此可以起到保护后级电路的效果。

气体放电管的主要指标有:响应时间、直流击穿电压、冲击击穿电压、通流容量、绝缘电阻、极间电容、续流遮断时间。

气体放电管的响应时间可以达到数百ns以至数µs,在保护器件中是最慢的。

当线缆上的雷击过电压使防雷器中的气体放电管击穿短路时,初始的击穿电压基本为气体放电管的冲击击穿电压,放电管击穿导通后两极间维持电压下降到20~50V;另一方面,气体放电管的通流量比压敏电阻和TVS管要大,气体放电管与TVS等保护器件合用时应使大部分的过电流通过气体放电管泄放,因此气体放电管一般用于防护电路的最前级,其后级的防护电路由压敏电阻或TVS管组成,这两种器件的响应时间很快,对后级电路的保护效果更好。

气体放电管的绝缘电阻非常高,可以达到千兆欧姆的量级。

极间电容的值非常小,一般在5pF以下,极间漏电流非常小,为nA级。

因此气体放电管并接在线路上对线路基本不会构成什么影响。

气体放电管的续流遮断是设计电路需要重点考虑的一个问题。

如前所述,气体放电管在导电状态下续流维持电压一般在20~50V,在直流电源电路中应用时,如果两线间电压超过15V,不可以在两线间直接应用放电管。

在50Hz交流电源电路中使用时,虽然交流电压有过零点,可以实现气体放电管的续流遮断,但气体放电管类的器件在经过多次导电击穿后,其续流遮断能力将大大降低,长期使用后在交流电路的过零点也不能实现续流的遮断;还存在一种情况就是如果电流和电压相位不一致,也可能导致续流不能遮断。

因此在交流电源电路的相线对保护地线、相线对零线以及相线之间单独使用气体放电管都不合适,当用电设备采用单相供电且无法保证实际应用中相线和中线不存在接反的可能性时,中线对保护地线单独使用气体放电管也是不合适的,此时使用气体放电管需要和压敏电阻串联。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