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期乳腺癌患者化疗前后血清Th1Th2细胞因子变化趋势及意义
恶性肿瘤患者外周血调节性T细胞及Th1、Th2细胞的检测和临床意义
![恶性肿瘤患者外周血调节性T细胞及Th1、Th2细胞的检测和临床意义](https://img.taocdn.com/s3/m/ee25fcedfbb069dc5022aaea998fcc22bcd14333.png)
恶性肿瘤患者外周血调节性T细胞及Th1、Th2细胞的检测和临床意义张瑞萍;徐冰心;王社论;郑成中;董青;翟树森;周学慧;高云阁【摘要】目的:通过检测恶性肿瘤患者外周血中的淋巴细胞亚群、CD4+ CD25+调节性T细胞(Treg细胞)以及Th1、Th2细胞的数量,了解恶性肿瘤患者的免疫状态.方法: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90例恶性肿瘤患者(肿瘤组)及60例健康体检者(对照组)外周血中的淋巴细胞亚群、Treg细胞和以及Th1和Th2细胞数量.结果:肿瘤组外周血CD3+T细胞、CD4+T细胞和NK细胞的数量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而Treg细胞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肿瘤组分泌IFN-γ的Th1细胞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而分泌IL-4的Th2细胞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恶性肿瘤患者Treg细胞数量增多,Th1细胞数量减少,Th2细胞数量增加,这可能是其免疫功能处于抑制状态的重要原因.%Objective:To detect the levels of lymphocyte subsets、CD4+ CD25+ regulatory T cells(Treg cells), Thl and Th2 cells in peripheral blood of patients with malignant cancer, in order to study the immunologic function in those patients. Methods: The levels of lymphocyte subsets, Treg cells, Thl and Th2 cells in the peripheral blood of 90 cancer patients (cancer group) and 60 healthy volunteers(control group) were detected by flow cytometry. Results: Compared with the control group, the proportion of CD3+ T cells, CD4+ T cells and NK cells were significantly lower (P<0. 05), while Treg cells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P<0. 05) in the cancer group. The level of Thl cells which secrete IFN-γ were significantly lower in the cancer group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 (P<0. 05), while the level of Th2 cells which secrete IL-4 were significantlyhigher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 (P<0. 05). Conclusions: The immunologic function in patients with malignant cancer is suppressed. Elevated Treg cells and Thl/Th2 shift may play key roles in the suppression.【期刊名称】《中国临床医学》【年(卷),期】2012(019)006【总页数】3页(P602-604)【关键词】恶性肿瘤;淋巴细胞亚群;调节性T细胞;Th1细胞;Th2细胞【作者】张瑞萍;徐冰心;王社论;郑成中;董青;翟树森;周学慧;高云阁【作者单位】解放军第306医院肿瘤科,北京100101;解放军第306医院特种病科,北京 100101;解放军第306医院肿瘤科,北京 100101;解放军第306医院儿科,北京 100101;解放军第306医院肿瘤科,北京 100101;解放军第306医院肿瘤科,北京 100101;解放军第306医院肿瘤科,北京 100101;解放军第306医院肿瘤科,北京 10010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30.3肿瘤的发生、发展与机体的免疫状态密切相关。
细胞因子6项临床意义
![细胞因子6项临床意义](https://img.taocdn.com/s3/m/79ef2b8833d4b14e852468c7.png)
6 项细胞因子检测试剂盒检测靶标促炎因子: IL-6、IL-17、IFN-γ、TNF-α、抑炎因子:IL-4、IL-10、本项目涵盖由Th1、TH2、Th17、单核/巨噬细胞、树突细胞等多种细胞分泌的细胞因子,可更全面的反映疾病状态下机体免疫系统的改变。
重症疾病细胞因子水平是早期预警全身炎症反应综合证(SIRS)的灵敏指标,SIRS 发生时IL-6、IFN-γ、IL-10、TNF-α等细胞因子大幅升高,是反映SIRS 的关键细胞因子。
对于临床重症患者,如脓毒症、不明原因发热、急性胰腺炎、重症肺炎、围手术期等患者,若发生SIRS 不能及时治疗,则易引发ARDS 和MODS,死亡率高达40-60%,因此,越完善的因子种类更有利于反映患者的细胞因子风暴,进而警醒临床医生及时干预。
IL-4 是机体Th2 细胞特异性分泌的细胞因子,IFN-γ是机体Th1 细胞特异性分泌的细胞因子,临床中多用IFN-γ/IL-4 来反映机体Th1/Th2 漂移水平,Th1/Th2 漂移是评估肿瘤疾病病情的重要指标;自身免疫性疾病IL-17 几乎参与所有自身免疫疾病的炎症反应,是自身免疫性疾病炎症损伤评估的主要指标感染/炎症相关疾病IL-6、IFN-γ、TNF-α是感染患者主要升高的促炎因子,IL-4、IL-10 是机体最主要的抗炎因子,检测促炎/抗炎因子变化情况可评估感染病情进展及预后疗效。
细胞因子谱鉴别脓毒症和噬血细胞综合征(HLH)脓毒症:IL-6 显著升高,IL-10 升高较明显噬血细胞综合征:IFN-γ和 IL-10 显著升高革兰氏阴阳性菌细胞因子谱G-BIRCP:我们将 IL-6、 IL-10 同时高度增高>10 倍( X+S),定义为革兰氏阴性菌感染相关细胞因子谱( G-BIRCP)G+BIRCP:将 IL-6 为轻度增高>2 倍甚至>10 倍( X+S),但 IL-10 正常或增高值<10 倍( X+S)者,定义为革兰氏阳性菌感染相关细胞因子谱( G+BIRCP)噬血细胞综合征(HLH)细胞因子谱IFN-γ>100pg/mL, ,IL-10>60pg/mL ,且 IFN-γ水平高于 IL-10 水平。
Th1、Th2、Th17和Treg研究现状
![Th1、Th2、Th17和Treg研究现状](https://img.taocdn.com/s3/m/445108d979563c1ec4da71bb.png)
Th1、Th2、Th17和Treg研究现状发表时间:2012-09-29T16:27:19.560Z 来源:《医药前沿》2012年第13期供稿作者:张文林1 张建军2 姚明荣3 母存富1 张熠1[导读] Thl/Th2平衡与体外循环(CPB):体外循环(CPB)理论与技术的发展是心脏外科前进的基石。
张文林1(通讯作者)张建军2 姚明荣3 母存富1 张熠1(1广元市第一人民医院心胸外科四川广元 628017)(2广元市第一人民医院感染科四川广元 628017)(3广元市第一人民医院检验科四川广元 628017)【关键词】T淋巴细胞辅助性调节性【中图分类号】R329.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2)13-0029-02初始CD4+T细胞主要分化为辅助性T细胞1(Th1)和辅助性T细胞2(Th2),可分别清除细胞内和细胞外病原体,并分泌炎症因子,从而促进机体炎症的发生[1]。
近年发现初始CD4+T细胞还可分化为调节性T细胞(Treg细胞)和辅助性T细胞17(Th17)[2]。
根据细胞的功能,迄今为止已经证明存在4种不同的CD4+T细胞亚群-Th1、Th2、Thl7和调节性T细胞(Treg)[3]。
现将Thl、Th2、Thl7、Treg细胞的研究现状作一综述。
1 Thl细胞/Th2细胞1.1 Thl/Th2分化Th细胞是适应性免疫应答主要参与者。
传统观念根据Th细胞分泌的细胞因子不同将其分为两型:一型能产生IFN-г的Thl细胞,在介导细胞免疫应答中起重要作用;另一型能产生IL-4的Th2细胞,它们与体液免疫应答有关[4]。
Th1/Th2细胞由共同前体细胞即CD4+T细胞分化而来,CD4+T细胞活化后,在IL-l2的作用下向Thl细胞分化。
IL-l2是CD4+T细胞分化为Th1细胞的决定因子。
IL-l2与IL-12R结合后诱导信号转导和STAT4分子的活化,可上调IFN-г,进而活化STAT1分子,并诱导Th1细胞分化特异性地转录因子T-bet[5]。
细胞因子检测与临床意义
![细胞因子检测与临床意义](https://img.taocdn.com/s3/m/2d1ec933001ca300a6c30c22590102020740f2d9.png)
细胞因子检测与临床意义细胞因子种类包括:白细胞介素、干扰素、趋化因子、肿瘤坏死因子、转化生长因子β 家族、集落刺激因子或生长因子。
细胞因子检测临床应用:1.脓毒症目的:评估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的状态检测因子:TNF-a、IIL-1、IL-6、IL-12、IL-8、MIF、sCD74、HMGB1等IL-6临界值为52.6 pg/mL时可诊断败血症,当其超过348.92 pg/mL时可诊断败血症休克,且28天病死率明显增高。
TNF-α随着脓毒症疾病进展而升高,TNF-α的高表达提示患者预后不良。
IL-8是强烈的中性粒细胞趋化因子,在早期预测脓毒症有重要价值,其诊断敏感度和阴性预测值均比PCT高。
IL-8还可以预示脓毒症患者存在多器官功能障碍可能,可作为脓毒症患者的死亡风险指标。
IL-10是机体关键的抗炎性细胞因子,IL-10升高与脓毒症不良预后相关,持续高表达的IL-10反映脓毒症处于免疫抑制状态。
HMGB1可促进促炎性细胞因子的释放,诱导中性粒细胞、DC等细胞活化。
HMGB1水平与脓毒症休克患者预后密切相关,HMGB1水平越高,患者的预后越差,HMGB1可作为脓毒症病情变化的重要监测指标。
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MIF)是一种具有多效炎症介质功能的细胞因子,包括抑制巨噬细胞迁移、化学趋化作用及促进白细胞在炎症部位募集。
脓毒症及脓毒症休克患者血清中MIF浓度显著升高,并与疾病严重程度相关。
2.感染炎症因子IL-6、TNF-α和抗炎因子IL-10等可用于急性感染的早期诊断、评价病情严重程度及判断预后。
IL-6的升高早于CRP和PCT,其持续时间长,2h达到高峰。
IL-6>1000ug/L,提示预后不良。
IFN-γ:病毒感染患者主要升高的细胞因子,IFN-γ显著升高、伴随IL-6、IL-1β、IL-8、IL-10和TNF-α等因子升高,多提示为病毒感染。
IL-6和IL-10>正常值的10倍以上,考虑革兰阴性菌感染。
耐多药结核患者外周血Th1、Th2、Th17细胞及其细胞因子水平变化
![耐多药结核患者外周血Th1、Th2、Th17细胞及其细胞因子水平变化](https://img.taocdn.com/s3/m/2bb975a879563c1ec5da71a0.png)
doi : 10. 3969/j. issn. 1002-266X. 2019. 26. 023 中图分类号:R52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66X(2019)26-0076-03
结核病是对人类健康危害严重的呼吸系统传染 性疾病,已成为了世界范围内关注的公共卫生问题 和社会性问题。我国结核病发病率位居世界第2 位,目前实施的结核病防治规划获得良好效果,但结 核病发病与死亡人数在法定报告传染性疾病中仍占 首位,这与耐药结核关系密切[1]。研究显示,结核 主要是T淋巴细胞特异性介导细胞免疫反应,因此 临床研究重点聚焦在细胞免疫分析。Thl主要介导 人体细胞免疫,可以分泌干扰素y(IFN-y)等细胞因 子;Th2则主要介导体液免疫反应,可以分泌白细胞 介素4(IL-4)、IL-5等细胞因子;生理情况下两者处 于平衡和协调之中,结核的发生与两者比例失衡密 切相关。Th17则属于CD4 +效应T细胞亚群,不同 于传统研究的Thl和Th2,具备独立的分化与基质, 可以产生IL-17.IL-10等细胞因子。目前,临床对于 耐多药结核(MDR-TB)患者中上述细胞亚群及其细 胞因子的报道较少见⑵。本研究分析了 MDR-TB 患者外周血Th1、Th2、Th17细胞及其细胞因子水平 变化,以期为临床提供指导和依据。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选取2017年1月~2018年12月 在天津市海河医院治疗的无耐药肺结核患者67例 (肺结核组).MDR-TB患者45例(MDR-TB组)。纳
山东医药2019年第59卷第26期
耐多药结核患者外周血Th1、Th2、Th17细胞 及其细胞因子水平变化
叶静,吴琦,杜钟珍,梅早仙,侯志丽,李志华,孙海柏 (天津市海河医院,天津300350)
细胞因子测定在肿瘤治疗中的作用与意义
![细胞因子测定在肿瘤治疗中的作用与意义](https://img.taocdn.com/s3/m/04a33637f342336c1eb91a37f111f18583d00c9e.png)
细胞因子测定在肿瘤治疗中的作用与意义细胞因子是一类介导和调节细胞之间相互作用和信号传递的蛋白质或多肽分子,它们在免疫反应、炎症应答、细胞生长、分化和凋亡等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随着肿瘤内环境的研究深入,越来越多的证据支持细胞因子在肿瘤治疗中的重要作用与意义。
本文将探讨细胞因子测定在肿瘤治疗中的作用与意义,并分析其潜在的临床应用前景。
一、细胞因子参与肿瘤的发生与发展细胞因子在肿瘤发生与发展的各个阶段发挥着不同的作用。
首先,细胞因子能够参与肿瘤的发生过程,其中某些细胞因子可以促进细胞的增殖和生长,例如促使细胞进入减数分裂期,抑制细胞凋亡等。
而另一些细胞因子则具有抑制肿瘤生长的作用,抑制肿瘤相关细胞的增殖。
其次,在肿瘤发展的过程中,细胞因子参与了血管生成、肿瘤侵袭与转移等重要的生物学过程。
细胞因子的异常表达、分泌或活性的改变与肿瘤发生和发展密切相关。
二、细胞因子的测定与临床意义1. 评估肿瘤的预后和预测疗效细胞因子测定可以作为评估肿瘤预后和预测疗效的指标。
通过检测肿瘤相关细胞因子的表达水平,可以判断肿瘤的侵袭性程度、复发风险和预后情况。
同时,细胞因子的测定还可以用于指导肿瘤治疗方案的选择,预测药物疗效和个体化治疗。
2. 引导肿瘤免疫治疗免疫治疗作为肿瘤治疗的重要手段之一,通过激活和增强患者自身免疫系统来攻击肿瘤细胞。
细胞因子在免疫调节和过程中起关键作用,它们能够促进免疫细胞的活化和分泌,增强肿瘤特异性T细胞的活性、诱导抗体产生或激活自然杀伤细胞等。
因此,通过测定细胞因子的表达水平,可以明确免疫治疗的目标、调整治疗方案,提高疗效和减少不良反应。
3. 监测肿瘤治疗效果和预警并发症细胞因子的测定还可以用于监测肿瘤治疗效果和预警并发症的发生。
肿瘤治疗过程中,细胞因子的表达和分泌水平会发生变化,这可以用于评估治疗的疗效和监测疾病的进展情况。
同时,某些治疗手段可能导致细胞因子相关的并发症,通过测定细胞因子水平,可以进行早期预警和干预,减轻患者的不良反应。
乳腺癌患者Th1/Th2型细胞因子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乳腺癌患者Th1/Th2型细胞因子的表达及临床意义](https://img.taocdn.com/s3/m/d90762fff61fb7360b4c65cf.png)
:
1 9 4± 2 0±1 1
乳腺 癌 组
0期
4 9
5
I 期 Ⅱ期
Ⅲ期
Ⅳ 期
1 5 ± 2 1 7‘ 8
1 5
9
7 8±7 6 5±8
3 6士7’
2 2±9
3 6±6 4 7±7
6 9±1 1
7 8士9
2 9 8± 3 8 9±
长期生存率 等有 重要意义。
[ 键 词 ] 乳 腺肿 瘤 ; 胞 因 子 ; 胞 免 疫 关 细 细
[ 中图分类号 ] R 3 . 7 79
[ 文献标识码 ] B
[ 文章编 号] 10 -6 X(0 8 2 - 7  ̄2 0 22 6 20 )80 2 0
辅助性 T细 胞 ( h细胞 ) T 是机 体 重要 的免 疫 调
节 细胞 。人类 T h细胞 分为 T l T 2两个 亚群 , h和 h 二 者相 互 作 用 , 相互 拮 抗 , 持 着动 态 平衡 。近 年来 , 维 肿瘤 的 T l T 2免 疫 反 应 状 态 成 为 国 内外 研 究 的 h/ h
洗涤 3次。⑥每孔加入底物 A、 B各 5 l 0 混匀 ,7 3 ℃孵 育 1 i, 孔 加 终 止 液 5 l 0 rn 每 a 0 。于 波 长 4 0 5 n 处 测 每孔 光密 度 。⑦ 制 作标 准 曲线 或求 出标准 m 方程 , 根据标 准 曲线或 方 程 求 出每 孔 细胞 因子 的密
12 检 测方 法 . 采集 受试 者外周 血 2ml离 心取血 ,
清, 采用 E IA法 检 测 I- 、 干 扰 素 (F 一 ) I一 LS L2 一 IN 、L
对 照组
!
ASCI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及Th1、Th2型细胞因子的动态变化与意义
![ASCI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及Th1、Th2型细胞因子的动态变化与意义](https://img.taocdn.com/s3/m/6ba25c8cbceb19e8b8f6ba7a.png)
[ 摘要 ] 目的 探讨急性脊髓损伤 ( S I患者外周血 T淋 巴细胞亚群及 T ,l AC) h 、 型细胞 因子 的动态变化及 n
临床价值 。方法 对2 6例 A C 患 者用 流 式 细胞 仪 检 测 T淋 巴细 胞 亚群 表 达情 况 , 酶 联免 疫 吸附 测 定法 SI 用
s r m a in f a t e ra e h l e e fI 一 a d I 一 a inf a t ce e tte 1 t 3 d, t e u w s s i c nl d c e d w i l v lo L 4 n L 6 W sg i c n l i r a d a h s , r 7 h,1 t a f g i y s e s i yn s 4 h d y o
A C 患者 C 4 SI D+细胞 明显 降低 , D /C s 置: C ; D+倒
,l、 l n,, 细胞功能明显偏 移 , l细胞功能亢进 , h 细胞功能降低 。免疫干预有望成 为治疗 A C 的新途径。 n , n T, SI
D n mi c a g so mp o yes b esa dT lT 2y ec o ie e ih rl y a c h n e f l h c t u s t n h , h p y kn si p r ea T y t t n p
we e lb ld b mmu o u r s e c ee mie y f w c t mer n 2 CI ain s e u L 2,F , L a d I - r a e e y i n f o e c n e d tr n d b o y o t i 6 AS l t.S r m I 一 I N一 I 4 n L 6 l l y p e
细胞因子在感染性疾病中的作用
![细胞因子在感染性疾病中的作用](https://img.taocdn.com/s3/m/3a4fca78580102020740be1e650e52ea5518ceb6.png)
细胞因子在感染性疾病中的作用在我们的身体内部,存在着一个精妙而复杂的防御系统,以应对各种病原体的侵袭。
而细胞因子,就是这个防御系统中的关键角色之一。
当我们遭遇感染性疾病时,细胞因子会迅速行动起来,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细胞因子是一类由免疫细胞和某些非免疫细胞经刺激而合成、分泌的具有广泛生物学活性的小分子蛋白质。
它们就像是身体内部的“信使”,在细胞之间传递着各种信息,协调着免疫系统的反应。
在感染性疾病的早期阶段,细胞因子能够迅速启动免疫应答。
当病原体入侵机体时,巨噬细胞和树突状细胞等免疫细胞会首先识别病原体,并释放出一系列的细胞因子,如白细胞介素-1(IL-1)、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等。
这些细胞因子具有炎症介导作用,能够引起局部血管扩张、通透性增加,使得更多的免疫细胞能够快速到达感染部位。
同时,它们还能激活中性粒细胞等免疫细胞,增强其吞噬和杀伤病原体的能力。
白细胞介素家族中的许多成员在感染性疾病中都扮演着重要角色。
例如,白细胞介素-6(IL-6)在炎症反应中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
当感染发生时,IL-6 水平会迅速升高,它不仅能够促进肝脏合成急性期蛋白,增强机体的抗感染能力,还能调节免疫细胞的增殖和分化。
细胞因子还在调节免疫细胞的发育和分化方面发挥着关键作用。
例如,白细胞介素-2(IL-2)对于 T 细胞的生长、增殖和分化至关重要。
在感染过程中,IL-2 能够促进 T 细胞的活化和增殖,使其能够更好地识别和清除病原体。
而白细胞介素-12(IL-12)则能够诱导初始 T 细胞向 Th1 细胞分化,增强细胞免疫应答,有助于对抗细胞内寄生的病原体。
在感染性疾病的发展过程中,细胞因子的平衡至关重要。
如果细胞因子的产生和调节出现异常,可能会导致病情的恶化。
例如,在某些严重的感染中,TNFα 和 IL-1 等细胞因子的过度释放可能会引发全身性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导致多器官功能衰竭。
相反,如果细胞因子的产生不足,可能会导致免疫功能低下,使得病原体难以被清除,从而使感染持续存在或反复发作。
细胞因子6项临床意义
![细胞因子6项临床意义](https://img.taocdn.com/s3/m/eb52cd3ecd7931b765ce0508763231126edb770a.png)
细胞因子6项临床意义6项细胞因子检测试剂盒检测靶标促炎因子:IL-6、IL-17、IFN-γ、TNF-α、抑炎因子:IL-4、IL-10、本项目涵盖由Th1、TH2、Th17、单核/巨噬细胞、树突细胞等多种细胞分泌的细胞因子,可更全面的反映疾病状态下机体免疫系统的改变。
重症疾病细胞因子水平是早期预警全身炎症反应综合证(SIRS)的灵敏指标,SIRS发生时IL-6、IFN-γ、IL-10、TNF-α等细胞因子大幅升高,是反映SIRS的关键细胞因子。
对于临床重症患者,如脓毒症、不明原因发热、急性胰腺炎、重症肺炎、围手术期等患者,若发生SIRS不能及时治疗,则易引发ARDS 和MODS,死亡率高达40-60%,因此,越完善的因子种类更有利于反映患者的细胞因子风暴,进而警醒临床医生及时干预。
IL-4是机体Th2细胞特异性分泌的细胞因子,IFN-γ是机体Th1细胞特异性分泌的细胞因子,临床中多用IFN-γ/IL-4来反映机体Th1/Th2漂移水平,Th1/Th2漂移是评估肿瘤疾病病情的重要指标;自身免疫性疾病IL-17几乎参与所有自身免疫疾病的炎症反应,是自身免疫性疾病炎症损伤评估的主要指标感染/炎症相关疾病IL-6、IFN-γ、TNF-α是感染患者首要升高的促炎因子,IL-4、IL-10是机体最首要的抗炎因子,检测促炎/抗炎因子变革情况可评估感染病情进展及预后疗效。
细胞因子谱辨别脓毒症和噬血细胞综合征(HLH)脓毒症:IL-6显著升高,IL-10升高较明显噬血细胞综合征:XXX-γ和IL-10显著升高1革兰氏阴阳性菌细胞因子谱G-BIRCP:我们将IL-6、IL-10同时高度增高>10倍(X +S),界说为革兰氏阴性菌感染相关细胞因子谱(G-BIRCP)G+BIRCP:将IL-6为轻度增高>2倍甚至>10倍(X+S),但IL-10正常或增高值<10倍(X+S)者,定义为革兰氏阳性菌感染相关细胞因子谱(G+BIRCP)噬血细胞综合征(HLH)细胞因子谱IFN-γ>100pg/mL。
对TH1和TH2的解读(原创)
![对TH1和TH2的解读(原创)](https://img.taocdn.com/s3/m/471cb906f08583d049649b6648d7c1c708a10b13.png)
对TH1和TH2的解读(原创)反复胎心消失?反复空孕囊?反复妊娠物落出?反复生化流产?出现这些情况,必须引起重视了,建议去医院检查筛选病因。
一般复发性流产的患者,筛查免疫方面问题时,医生会通过让其抽血检查Th1/Th2细胞因子,通过结果进行判读。
陆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重庆西南医院)中医与风湿免疫科牟方祥那么问题来了?Th1/Th2细胞因子到底是么有什么意义呢辅助性T细胞CD4+细胞又称为辅助性T细胞,是人体内T细胞的一个亚群,CD4+T细胞可根据其分泌细胞因子的功能不同,可分为Th1和Th2两亚群。
正常情况下,辅助性T细胞1 (Th1) 和辅助性T细胞2 (Th2) 两类细胞有一定的比例,两者协调,使人体免疫保持平衡。
但机体发生功能异常时,常表现出平衡偏向其中一方。
一旦Th1/Th2之间的平衡状态被打破,将可能导致反复流产的发生。
TH1细胞释放引起炎症和抗病毒作用的细胞因子,如IL-1、IL-2、TNF-α、TNF-β和干扰素-γ等,这些细胞因子可促进T细胞介导的免疫反应。
在复发性流产中Th1细胞因子功能:1、免疫杀伤作用;2、导致胚泡异常着床;3、胚胎生长受限。
TH2细胞可产生促进体液免疫反应的细胞因子,如IL-4,IL-5,IL-6,IL-10 和IL-13等,以及特殊的“封闭抗体”,以确保妊娠成功。
在复发性流产中Th2细胞因子功能:1、抗炎作用;2、有利于妊娠。
总的来说TH1细胞因子起到免疫杀伤的作用,而相反Th2细胞因子起到免疫保护的作用。
正常妊娠时,母体内Th2细胞占优势。
进而发挥免疫保护作用维持妊娠。
当患者体内Th1细胞因子增加,Th1 / Th2 比值变化向 Th1 偏离时,就可能损伤胎盘滋养细胞及胎儿导致RSA (反复流产)的发生。
母胎界面局部Th1型免疫抑制和Th2型免疫优势的免疫特征在诱导和维持母体对胚胎的免疫耐受中发挥重要作用。
注重这种特别的免疫偏离现象,加以确切的调控,才能保障10月怀胎的成功。
血清Th1Th2细胞因子检测在肺癌中运用价值探讨
![血清Th1Th2细胞因子检测在肺癌中运用价值探讨](https://img.taocdn.com/s3/m/93d7ec6902768e9951e738f1.png)
◇!点生0血清Thl,n12细胞因子检测在肺癌中应用价值探讨第2章结果2.1治疗前肺癌患者血清Thl/Th2细胞因子的水平肺癌患者治疗Thl类细胞因子IL-2、TNF的平均值分别为2.81pg/ml、3.86pg/ml显著低于对照组,IFN-Y平均值为11.46pg/ml,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别。
治疗前肺癌患者血清Thl类细胞因子整体上表现出降低趋势。
见表2—1和图2-1。
表2-1治疗前肺癌患者血清Thl/Th2细胞因子的平均值与正常对照的比较(pg/m1)圈2-1肺癌患者和健康人群Thl类细胞因子浓度比较Th2类细胞因子IL一6、IL一10的平均值分别为9.26pg/ml、6.OOpg/ml,显著高于正常对照,IL-4的平均值为5.38pg/ml,与正常对照无显著差别。
治疗前肺癌患者血清Th2类细胞因子整体上呈现出升高的趋势。
见表2.1和图2.2。
◇!土兰:血清Thl,rh2细胞因子捡测在肺癌中应用价值探讨圈2.2肺癌患者和健康人群血清Th2类细胞因子浓度对比从111l和Th2两类细胞因子的比值来看,IL一2/IL.4、IL.2/IL一6、IL.2/IL.10的比值均低于正常对照组,IL-2flb6、IL.2/IL.10降低的程度达到统计学差异。
见表2.2。
表2.2治疗前肺癌患者IL-2/IL.4、IL.2/IL-6、lL.2/IL.10的比值与正常对照的比较2.2治疗前肺癌患者血清Thl/Th2细胞因子的水平与临床特征的关系2.2.1治疗前肺癌患者血清IL.2水平与临床特征的关系治疗前血清Thl类细胞因子IL.2的浓度在不同性别中无明显差异(z=O.139,P=O.890);不同年龄段(小于60岁和大于60岁)的患者中血清IL一2浓度无明显差异(z=-O.629,P=O.531);晚期患者中血清IL一2浓度明显低于早期患者(Z=2.794,P=O.006);PS状态为2分的患者血清IL.2浓度明显低于Ps为0-1分的患者(Z=2.605,P=O.011);近期体重下降的患者血清IL.2浓度明显低于体重无明显下降的患者(Z=.3.179,P一0.002);血清LDH升高的患者血清IL一2浓度明显低于LDH正常的患者(Z=2.372,P=0.020)。
化疗对肺癌患者IL-2、IL-6、IL-8、IL-10、TNF-α影响及研究
![化疗对肺癌患者IL-2、IL-6、IL-8、IL-10、TNF-α影响及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d258334ed0d233d4b04e6996.png)
化疗对肺癌患者IL-2、IL-6、IL-8、IL-10、TNF-α影响及研究【摘要】目的探讨肺癌化疗后,血浆IL-2、IL-6、IL-8、IL-10、TNF-α水平变化及对Th1/Th2比值的影响。
方法:患者化疗化疗后1周期、2周期、3周期、4周期分别抽取外周血分离出血清,检测IL-2、IL-6、IL-8、IL-10、TNF-α。
观察其指标变化。
结果:化疗1-2周期后IL-2、TNF-α数值明显升高,IL-8、IL-10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化疗3-4周期后IL-8、IL-10下降更为明显。
【关键词】肺癌 Th1/Th2 IL-2;IL-6;IL-8;IL-10;TNF-α肺癌是世界上公认的癌症相关性死亡的首要原因[1],肺癌的发生发展与机体的免疫功能有密切关系。
机体免疫机制包括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
其中细胞免疫是抗肿瘤的主力。
辅助性T细胞(Th细胞)是机体重要的的免疫调节细胞。
人类Th细胞存在Th1、Th2两个不同功能的亚群,其中Th1细胞分泌IL-2、TNF-α,Th2细胞分泌IL-6、IL-8、IL-10等。
通过检测上述细胞因子,研究肺癌化疗后Th1/Th2比值变化,观察肺癌化疗后免疫功能状态。
1 对象和方法1.1 研究对象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肿瘤科(免疫)于2015年6月—2016年5月接受化疗的肺癌患者共20例,其中男性11例,女性9例,年龄在45岁~75岁之间,中位年龄60岁。
所发病例均病理证实为肺癌。
其中肺鳞癌8例,腺癌10例,小细胞2例。
符合国际肺癌研究协会(IASLC)2009年第7版分期标准Ⅲ~Ⅳ期。
给予GP、EP方案治疗,均达到部分缓解(PR)及少数完全缓解(CR)。
1.2 实验试剂IL-2、IL-6、IL-8、IL-10、TNF-α试剂是购自易科拜得公司产品,用酶联免疫吸附剂测定(ELISA)。
1.3 实验过程患者化疗化疗后1周期、2周期、3周期、4周期分别抽取外周血分离出血清,标准品按照说明书稀释5个梯度,各个梯度每孔加样量为50μL;分别设空白孔、待测样品孔。
th1细胞检测指标
![th1细胞检测指标](https://img.taocdn.com/s3/m/c7e04e71777f5acfa1c7aa00b52acfc788eb9f67.png)
th1细胞检测指标引言:TH1细胞是一类重要的免疫细胞,对于维持机体免疫平衡和抵抗感染起着关键作用。
TH1细胞检测指标是评估TH1细胞功能和炎症状态的重要方法,对于临床诊断和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详细介绍TH1细胞检测指标的相关内容。
一、TH1细胞概述TH1细胞是一类T辅助细胞,主要产生干扰素γ(IFN-γ)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促进细胞免疫应答和促炎作用。
TH1细胞的发育和功能受多个因素调控,包括细胞因子、共刺激分子和信号通路等。
二、TH1细胞检测指标1. IFN-γ水平:IFN-γ是TH1细胞的典型标志物,其水平可以反映TH1细胞的活性和功能。
检测方法包括酶联免疫吸附检测(ELISA)、流式细胞术和免疫组化等,常用于评估TH1细胞功能和炎症状态。
2. TH1/TH2比值:TH2细胞是另一类T辅助细胞,产生IL-4、IL-5和IL-13等细胞因子,具有抗炎和免疫调节作用。
TH1/TH2比值反映了TH1和TH2细胞在免疫应答中的平衡状态,常用于评估机体的免疫功能。
3. CD4+和CD8+细胞比例:CD4+和CD8+细胞是辅助T细胞和细胞毒性T细胞的典型标志,CD4+/CD8+比值可以反映免疫系统的状态和功能。
TH1细胞主要表达CD4+标志物,因此CD4+细胞的比例可以间接反映TH1细胞的活性。
4. Cytokine分泌模式:TH1细胞主要产生IFN-γ和TNF-α等促炎细胞因子,而不产生IL-4和IL-13等抗炎细胞因子。
通过检测这些细胞因子的分泌模式,可以评估TH1细胞功能的偏向性。
5. T-bet表达水平:T-bet是TH1细胞特异性转录因子,调控TH1细胞分化和功能。
检测T-bet的表达水平可以间接反映TH1细胞的活性。
常用的检测方法包括实时定量PCR和免疫组化等。
三、TH1细胞检测在临床中的应用1. 免疫相关疾病:TH1细胞与多种免疫相关疾病的发生和发展密切相关。
通过检测TH1细胞检测指标,可以评估患者的免疫功能状态,指导临床诊断和治疗选择。
th1反应与th2反应
![th1反应与th2反应](https://img.taocdn.com/s3/m/4092e23d1611cc7931b765ce0508763231127498.png)
TH1反应与TH2反应一、引言T H1反应和TH2反应是免疫系统中两个关键的免疫反应类型。
这两种反应在调节炎症过程、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详细介绍TH1反应和T H2反应的特征、调控机制以及与疾病发生发展的关系。
二、T H1反应T H1反应是一种针对细胞内病原体的免疫反应。
在TH1反应中,细胞因子IF N-γ的产生被认为是关键因子。
这种反应主要由T细胞介导,具有以下特征:细胞因子产生:1.TH1细胞分泌的细胞因子主要包括IF N-γ、TN F-β、IL-2等,这些细胞因子能够激活巨噬细胞和细胞毒性T细胞,增强宿主对细胞内寄生病原体的清除能力。
免疫应答类型:2.TH1反应主要针对细胞内病原体,如细菌、病毒等,通过激活细胞免疫应答来清除感染。
这种类型的免疫应答通常伴随着炎症反应,引发组织损伤和修复过程。
调节机制:3.T H1反应的发生受到多种因素的调节,包括细胞因子、转录因子等。
例如,I L-12和I L-18的产生可以刺激TH1细胞的分化和功能发挥,而转录因子T-b et则是TH1细胞分化的关键因子。
三、T H2反应T H2反应是一种针对细胞外病原体的免疫反应。
在TH2反应中,细胞因子IL-4、I L-5和I L-13的产生被认为是关键因子。
这种反应主要由T细胞介导,具有以下特征:细胞因子产生:1.TH2细胞分泌的细胞因子主要包括IL-4、I L-5、I L-13等,这些细胞因子能够激活B细胞和嗜酸性粒细胞,促进抗体产生和过敏反应的发生。
免疫应答类型:2.TH2反应主要针对细胞外病原体,如寄生虫等,通过激活体液免疫应答来清除感染。
这种类型的免疫应答通常伴随着抗体产生和过敏反应。
调节机制:3.T H2反应的发生受到多种因素的调节,包括细胞因子、转录因子等。
例如,I L-4的产生可以刺激T H2细胞的分化和功能发挥,而转录因子G AT A3则是TH2细胞分化的关键因子。
四、T H1反应与T H2反应的相互关系在某些免疫相关疾病中,TH1反应和TH2反应的失衡常常导致疾病的发生和发展。
乳腺癌的免疫细胞浸润及其意义
![乳腺癌的免疫细胞浸润及其意义](https://img.taocdn.com/s3/m/fc321facb9f67c1cfad6195f312b3169a551ea4c.png)
乳腺癌的免疫细胞浸润及其意义乳腺癌是女性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其发病率逐年上升。
在乳腺癌的研究中,人们越来越关注免疫细胞的浸润情况以及其在肿瘤发展中的意义。
本文将探讨乳腺癌中免疫细胞浸润的特点以及其对肿瘤的影响。
1. 免疫细胞浸润的特点乳腺癌的发生与免疫系统的紊乱有一定关系。
在肿瘤组织中,常常可以观察到大量的免疫细胞浸润。
这些免疫细胞主要包括淋巴细胞、巨噬细胞、自然杀伤细胞等。
淋巴细胞是免疫细胞中的重要成分,其中CD4+T细胞和CD8+T细胞在乳腺癌中起到关键作用。
CD4+T细胞可以分化为Th1和Th2细胞,Th1细胞能够产生干扰素-γ等细胞因子,抑制肿瘤生长。
而Th2细胞则能够产生白细胞介素-4等细胞因子,促进乳腺癌细胞的增殖和浸润。
巨噬细胞是吞噬和杀伤肿瘤细胞的重要免疫细胞,其数量的增加与乳腺癌的恶性程度呈正相关。
此外,自然杀伤细胞也能够识别和杀伤肿瘤细胞,但在乳腺癌中,其免疫活性往往受到抑制。
2. 免疫细胞浸润对肿瘤的意义乳腺癌中的免疫细胞浸润与肿瘤的预后密切相关。
研究表明,免疫细胞浸润水平越高,患者的预后越好。
这是因为,免疫细胞能够通过释放细胞因子、调节肿瘤微环境等方式,抑制肿瘤的生长和转移。
在乳腺癌的治疗中,免疫细胞浸润也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例如,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已被广泛应用于乳腺癌的治疗中。
这些药物能够阻断肿瘤细胞与免疫细胞之间的抑制信号,恢复免疫细胞的活性,从而提高治疗效果。
此外,免疫细胞浸润还能够作为乳腺癌的预后评估指标和治疗靶点。
通过分析患者肿瘤组织中的免疫细胞浸润情况,可以预测患者的生存期和肿瘤的侵袭性。
同时,免疫细胞浸润还可以作为靶向治疗的依据,选择适合的药物和治疗策略。
3. 未来的研究方向虽然免疫细胞浸润在乳腺癌研究中的意义已逐渐被认识,但目前仍存在许多问题需要解决。
首先,乳腺癌中不同类型免疫细胞的比例和功能尚不清楚,需要进一步的研究。
其次,免疫细胞与肿瘤细胞之间的相互作用机制尚未完全阐明,仍需深入探索。
乳腺癌患者血清中Th1/Th2细胞因子的免疫变化
![乳腺癌患者血清中Th1/Th2细胞因子的免疫变化](https://img.taocdn.com/s3/m/3329e0c6da38376baf1fae56.png)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20 0 8年 l 月 第 2 2 6卷
第 6期
・
6 79 ・
・
经验交流 ・
乳腺癌 患者 血清 中 T l h h / 2细胞 因子 的免疫 变化 T
罗媛 烨 邱 黎 霞 郭满 盈
中图分 类号 R 3 .,703 7 79R 3 .
文献标识 码 B
文章编号 17 — 92 0 )6 0 7 — 1 6 4 12 (0 8 — 6 9 0 1 0
疫 活 动 状 态 , 乳 腺 癌 的 防 治 提 供 一 些 免 疫 学 依 据 为 1 资 料 与 方 法 11 对 象 4 . 0例 乳 腺 癌 患 者 为 我 院普 通 外 科 2 0 — 0 7年 04 20
态, 当某 些 因 素 导 致 其 失 衡 时 , 可 导 致 T lr2转 化 . 发 即 h厂h 诱 机 体 免 疫 紊 乱 等 一 系 列 的病 理 变 化 . 中包 括 肿 瘤 的发 生 与 其 发 展 。 在 肿 瘤 宿 主 中 . 机 体 11 型 细 胞 占优 势 时 则 提 示 机 若 11 体 将 处 于 良好 的 抗 肿 瘤 状 态 . T 2型 细 胞 占优 势 时 将 保 护 而 h 肿 瘤 发 生 免 疫 逃 逸 。 组 检 测 发 现 , 本 与对 照 组 相 比 。 腺 癌 乳 患 者 血 清 I_ L 2和 IN -水平 显 著 降低 f P 00 )血 清 I- F 一y 均 < .1, L4
的 抗 原 提 呈 等 正 常 生 理 条 件 下 .机 体 T 1 h h / 2类 细 胞 因 子 处 于 平 衡状 T
"IN -代表 , 1型细胞 因子 , y F 一y ( ) I ’ h 自细胞 介素I ( 一 )白细胞 4I 4、 L
化疗前后肺癌患者CD4+细胞因子水平的观察
![化疗前后肺癌患者CD4+细胞因子水平的观察](https://img.taocdn.com/s3/m/f884ffeaa0c7aa00b52acfc789eb172dec639970.png)
化疗前后肺癌患者CD4+细胞因子水平的观察朱海波;翟晋芳【期刊名称】《山西医药杂志》【年(卷),期】2006(35)10【摘要】目的观察化疗前后Th1、Th2细胞分泌的细胞因子表达的变化,探讨其与疗效的关系.方法采取小细胞肺癌(SCLC)、非小细胞肺癌(NSCLC)两组患者化疗前及化疗后2周静脉血标本,用Th1、Th2细胞因子标记流式细胞技术检测干扰素(IFN)-γ、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细胞介素(IL)-2、IL-4、IL-6、IL-10,分别比较SCLC及NSCLC患者化疗前后外周血CD4+细胞分泌细胞因子水平的变化.结果小细胞及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外周血CD4+ T细胞分泌IFN-γ、TNF-α、IL-2、IL-4、IL-6、IL-10、Th1/Th2(γ/4)水平化疗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局部晚期和晚期肺癌患者的化疗,不能纠正Th1/Th2漂移,对中晚期肺癌尤其是化疗患者,改善机体免疫功能,重建机体防御系统是很重要的治疗措施.【总页数】3页(P885-887)【作者】朱海波;翟晋芳【作者单位】山西省肿瘤医院,030013;山西省肿瘤医院,030013【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3【相关文献】1.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化疗前后T细胞亚群临床观察 [J], 朱富新2.肺癌患者首次化疗中应用循证护理的临床效果及化疗前后生存质量观察 [J], 李淑芳3.中晚期肺癌患者外周血CD4+细胞因子水平的观察 [J], 朱海波;苏文忠4.健择联合顺铂化疗对非小细胞肺癌患者CD4+细胞因子水平的影响 [J], 莫伟强;吴健乾;陆启光5.破壁灵芝孢子粉对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化疗前后免疫功能影响的临床观察 [J], 王跃辉;曲卓慧;赵卓勇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呼吸道合胞病毒肺炎血清TH1、TH2细胞因子、总IGE水平变化及意义
![呼吸道合胞病毒肺炎血清TH1、TH2细胞因子、总IGE水平变化及意义](https://img.taocdn.com/s3/m/05e91adaf605cc1755270722192e453610665b0c.png)
呼吸道合胞病毒肺炎血清TH1、TH2细胞因子、总IGE水平
变化及意义
周卫芳;季伟;朱灿红
【期刊名称】《苏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年(卷),期】2003(023)002
【摘要】用酶联免疫法(ELISA)检测外周血IFN-ν、IL-4及总IgE.结果RSV肺炎外周血IFN-ν明显低于非RSV肺炎组,而RSV肺炎组的的IL-4则明显高于非RSV肺炎组(P<0.05),RSV肺炎组的IgE稍高于非RSV肺炎组(P>0.05).认为RSV肺炎的患儿类同于支气管哮喘患儿,存在着明显的免疫功能紊乱,而非RSV肺炎虽然IgE较高,免疫紊乱相对不明显.
【总页数】2页(P211-211,215)
【作者】周卫芳;季伟;朱灿红
【作者单位】苏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呼吸科,苏州,215003;苏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呼吸科,苏州,215003;苏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呼吸科,苏州,215003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725.6
【相关文献】
1.婴幼儿喘息性支气管肺炎潮气呼吸肺功能及血清Th1/Th2细胞因子水平变化 [J], 陈洪
2.Graves 病患者血清 Th1/Th2细胞因子水平变化及意义 [J], 苏冬月;薛磊;庞妩
燕
3.哮喘患者血清Th1/Th2类细胞因子水平变化及意义 [J], 谢华健;周小敏;林奇栋;陈壮荣
4.肺炎支原体肺炎急性期患儿血清Th1/Th2类细胞因子水平变化及临床意义 [J], 孙立锋;鞠云飞;陈星;冯益真;王金荣
5.干扰素α-2a治疗慢性乙肝患者血清Th1/Th2亚群细胞因子的水平变化及意义[J], 谷斌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乳腺化疗th方案
![乳腺化疗th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8853cd3d17fc700abb68a98271fe910ef12daef8.png)
引言乳腺癌是女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
当乳腺癌被诊断出来时,化疗是常规的治疗方法之一。
化疗th方案是根据乳腺癌的分期和患者的具体情况而设计的,以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并减轻病痛。
本文将讨论乳腺化疗th方案的具体内容和实施步骤。
乳腺癌分期乳腺癌的分期是基于肿瘤大小、淋巴结受累和是否有远处转移等指标确定的。
根据分期的不同,乳腺癌的治疗方案也会有所不同。
一般来说,分期越早的乳腺癌患者治疗效果越好。
化疗th方案的目标化疗th方案的主要目标是通过使用化学药物杀死癌细胞或阻止其生长和扩散,以提高患者的生存率。
化疗可以在手术前(新辅助化疗)或手术后(辅助化疗)进行。
除了作为独立的治疗方式之外,化疗还常常与手术、放疗或靶向治疗等其他治疗方法联合使用,以获得更好的治疗效果。
化疗药物选择化疗药物的选择取决于乳腺癌的分子亚型、疾病分期和患者的身体状况。
常用的化疗药物包括:•帕博利珠单抗(Pertuzumab)•曲妥珠单抗(Trastuzumab)•多柔比星(Doxorubicin)•紫杉醇(Paclitaxel)•卡铂(Carboplatin)•氟尿嘧啶(Fluorouracil)化疗药物通常以药物联合治疗的方式使用,以提高治疗效果并减少耐药性。
具体的药物组合和剂量应根据医生的建议进行调整。
化疗方案实施步骤1. 评估患者的身体状况在实施化疗th方案之前,医生会进行一系列的检查,包括病史询问、体格检查、血液检查和心电图等,以评估患者的身体状况,确定治疗的可行性和安全性。
2. 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根据患者的分期、分子亚型和身体状况,医生会制定个体化的化疗th方案。
方案中包括化疗药物的选择、剂量和给药周期等。
3. 给药周期化疗通常以一个给药周期为基本单位进行。
每个给药周期包括化疗药物的给药和恢复期。
恢复期是为了让患者的身体有足够的时间来恢复和修复受损的组织。
4. 监测治疗效果在化疗过程中,医生会定期监测患者的治疗效果。
监测方式可以包括临床检查、影像学检查和实验室检查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晚期乳腺癌患者化疗前后血清Th1/Th2细胞因子变化趋势及意义作者:段海波庞丹梅曹硕来源:《中国现代医生》2014年第09期[摘要] 目的了解晚期乳腺癌患者化疗中Th1/Th2细胞因子的变化趋势,探讨Th1/Th2的变化与化疗近期效果的关系。
方法使用流式微阵列术检测乳腺癌患者化疗前1周内、第一疗程第20天、第二疗程第20天、第四疗程第20天Th1(IL-2、TNF、IFN-γ)/Th2(IL-4、IL-6、IL-10)细胞因子的浓度,同时采用RECIST标准评价化疗近期疗效。
结果 126例乳腺癌患者化疗有效率为59.52%。
化疗有效患者中血清Th1类细胞因子浓度逐渐升高,其中IL-2、TNF 的增高程度有统计学意义(P=0.005和0.001)。
Th2类细胞因子在化疗过程中均逐渐下降,其中IL-4、IL-6的下降程度有统计学意义(P=0.01和0.001)。
化疗无效病例中,血清Th1类细胞因子未见上升趋势。
而Th2类细胞因子则随着化疗的进行均呈现升高趋势,其中IL-4、IL-6升高的程度有统计学意义(P=0.001和0.005)。
结论晚期乳腺癌患者存在Th1/Th2失衡,无效化疗会促进Th1/Th2失衡,而有效化疗可逆转Th1/Th2失衡。
[关键词] 晚期乳腺癌;Th1/Th2细胞因子;化疗[中图分类号] R737.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9701(2014)09-0022-03近年来辅助性T淋巴细胞1(helper T lymphocyte 1,Th1)/辅助性T淋巴细胞2(helper T lymphocyte 2,Th2)细胞比例变化与肿瘤免疫的关系已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
已知Th1类细胞因子包括IL-2、TNF、IFN-γ等,主要参与细胞免疫;Th2类细胞因子包括IL-4、IL-6、IL-10等,主要与体液免疫有关。
细胞免疫是抗肿瘤免疫的主要机制,体液免疫仅在某些情况下起协同作用。
Th1/Th2相互调节,相互制约,处于一种动态平衡。
如果Th1和Th2极化发生偏移,容易诱发病理改变[1]。
本研究应用流式细胞仪检测乳腺癌患者化疗前及化疗中血清Th1/Th2细胞因子的水平,了解化疗中Th1/Th2的变化趋势,探讨Th1/Th2的变化与化疗近期效果的关系。
1 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2010年1月~2013年6月我院初诊复发转移性乳腺癌病例共157例,所有病例均经组织病理学检查后确诊。
其中126例患者接受了2个疗程以上的化疗。
126例患者的中位年龄55(39~78)岁,年龄≥60岁的占40.2%。
骨转移56例(44.44%),肺转移33例(26.19%),肝转移28例(22.22%),多发转移34例(26.98%)。
在治疗前1周内,第一疗程第20天、第二疗程第20天、第四疗程第20天采全血2 mL检测Th1(IL-2、TNF、IFN-γ)/Th2(IL-4、IL-6、IL-10)细胞因子的浓度。
1.2 检测方法1.2.1 主要试剂和仪器试剂为人细胞因子(IL-2、IL-4、IL-6、IL-10、TNF、IFN-γ)重组蛋白冻干粉(BD公司)。
实验仪器为FACS Calibur型流式细胞仪(BD公司)。
1.2.2 检测步骤首先按操作规程制作Th1/Th2细胞因子标准品和捕获微球,之后将这些试剂和待测样品加入相应的试管准备孵育和检测。
为了校准流式细胞仪和定量待测样品,每次试验都要求同时设置标准组和质控组。
①加入50 μL连续稀释的标准液到各标准管;②加入50 μL各种待测样品到相应待测管;③室温下避光孵育3 h;④每管加1 mL洗涤缓冲液并离心,200×g,5 min;⑤小心吸出各检测管中的上清,弃去;⑥每管加300 μL洗涤液,重悬微球沉淀物;⑦振荡试管,立即上流式细胞仪检测、分析。
1.3 化疗方案及评价方法所有患者均为一线化疗,卡培他滨(1.0 g/m2,bid,d1~14)+多西他赛(75 mg/m2,d1)方案化疗47例(37.30%),吉西他滨(1000 mg/m2,d1、d8)+紫杉醇(175 mg/m2,d1)方案化疗34例(26.98%),单药多西他赛(75 mg/m2,d1)方案化疗20例(15.87%),紫杉醇(175 mg/m2,d1)+卡铂(AUC=6,d1)方案化疗25例(19.84%)。
疗效参照RECIST实体瘤疗效标准进行评价,分为完全缓解(CR)、部分缓解(PR)、稳定(SD)、进展(PD),有效率(RR)=CR+PR,每两周期评价一次疗效。
1.4 统计学方法应用SPSS17.0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分析,Th1/Th2细胞因子浓度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
细胞因子化疗前后的比较采用重测数据的方差分析,P <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126例患者共接受542个疗程化疗,中位治疗4个疗程。
化疗总体有效率为59.52%,其中CR 5例,占3.97%;PR 70例,占55.56%;SD 35例,占27.78%;PD 16例,占12.70%。
在75例化疗有效的病例中,血清Th1类细胞因子IL-2、TNF和IFN-γ浓度在化疗过程中均逐渐升高,其中IL-2、TNF的增高程度有统计学意义(P=0.005和0.001)。
与之相反的是,血清Th2类细胞因子IL-4、IL-6、IL-10在化疗过程中均逐渐下降,其中IL-4、IL-6的下降程度有统计学意义(P=0.01和0.001)。
见表1。
在51例化疗无效病例中,血清Th1类细胞因子IL-2、TNF、IFN-γ随着化疗的进行均未见上升趋势,P值分别为0.80、0.81和0.86。
而Th2类细胞因子IL-4、IL-6、IL-10则随着化疗的进行均呈现升高趋势,其中IL-4、IL-6升高的程度达到统计学意义(P=0.001和0.005)。
见表2。
3 讨论现已知,辅助性T细胞(helper T lymphocyte,Th)根据其功能不同分为Th1和Th2两个亚群。
Th1主要通过分泌IL-2、TNF、IFN-γ、LT来介导细胞免疫和炎症反应,抗病毒、肿瘤和细胞内寄生菌感染,参与抑制物排斥;Th2主要通过分泌IL-4、IL-5、IL-6、IL-10、IL-13来促进B细胞增殖,产生抗体和超敏反应。
肿瘤发生后,细胞免疫是抗肿瘤的主要方式,而体液免疫通常仅在某些情况下起协同作用[2]。
研究表明以IL-2、IFN-γ介导的Th1为主的细胞免疫在清除肿瘤及获得记忆性细胞免疫中发挥重要作用[3]。
一旦Th1/Th2细胞失衡,Th2细胞及其分泌的细胞因子IL-4、IL-10等占优势,则提示机体抗肿瘤反应受抑制,机体的抗肿瘤免疫将受到严重干扰[4]。
晚期肿瘤患者免疫功能处于抑制状态,调节性T细胞增多、效应T细胞减少、抗原提呈细胞功能低下。
化疗药物易致淋巴细胞减少,且通过诱导凋亡杀死靶细胞,而凋亡的肿瘤细胞曾被认为不能有效激活免疫细胞,甚至能诱发免疫耐受,因此化疗之后机体的免疫功能低下。
Beyer等研究[5]发现慢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患者予以氟达拉滨治疗后,其体内Treg细胞数量明显减少;吉西他滨与奥沙利铂等联合治疗转移性结肠癌患者Tr细胞也明显减少[6]。
因此我们认为,化疗可能使肿瘤组织内的APCs负载更多的肿瘤抗原,并给肿瘤内的CD8+T细胞提供协同刺激信号。
有效的化疗能够导致肿瘤的减灭,从而改变效应T细胞与靶细胞的比例。
一些化疗药,如多柔比星和甲氨蝶呤均具有上调Fas配体的转录作用[7];还有些化疗药通过改变凋亡途径,导致不仅不会破坏机体免疫功能,反而有可能对免疫系统起到增益作用。
本研究75例乳腺癌患者化疗后有效的病例Th1类细胞因子IL-2、TNF、IFN-γ的浓度出现不同程度的升高,其中IL-2、TNF升高较化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Th2类细胞因子的浓度出现明显降低,其中IL-4、IL-6降低程度较化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以上提示化疗有效病例患者的Th1类细胞因子整体升高、Th2类细胞因子整体下降的趋势。
这种变化趋势使得治疗前失衡的Th1/Th2比例关系得到纠正。
而51例化疗无效病例的Th1/Th2变化趋势与上述相比正相反,此种现象与马学真等[8]的研究基本一致,说明无效化疗对肿瘤负荷无改变,使得本已失衡的Th1/Th2比例关系进一步向Th2偏移;有效化疗后,降低了肿瘤负荷,减少了肿瘤源性的免疫抑制,促进Th2向Th1偏移,从而提高了患者的细胞免疫功能。
研究证实,晚期乳腺癌患者化疗前后细胞因子Th1/Th2发生了漂移,能否根据化疗前后Th1/Th2细胞因子变化特点,进行针对性的免疫治疗,以修复Th1/Th2类细胞因子的免疫失衡,这也是我们需要进一步研究的课题。
[参考文献][1] Wan YY. Multi-tasking of helper T cells[J]. Immunology,2010,130(2):166-171.[2] Knutson KL,Disis ML. Tumor antigen specific T helper cells in cancer immunity and immunotherapy[J]. Cancer Immunol Immunother,2005,54(8):721-728.[3] Satyam A,Singh P,Badjatia N,et al. A disproportion of Th1/Th2 cytokines with predominance of TH2,in urothelial carcinoma of bladder[J]. Urol Oncol,2011,29(1):58-65.[4] Agarwal A,Agrawal U,Verma S,et al. Serum Th1 and Th2 cytokine balance in patients of superficial transitional cell carcinoma of bladder pre- and post-intravesical combination immunotherapy[J]. Immunopharmacol Immunotoxicol,2010,32(2):348-356.[5] Ziegler SF,Buckner JH. FOXP3 and the regulation of Treg/Th17 differentiation[J]. Microbes Infect,2009,11(5):594-598.[6] Chapoval S,Dasgupta P,Dorsey NJ,et al. Regulation of the T helper cell type 2 (Th2)/T regulatory cell (Treg) balance by IL-4 and STAT6[J]. J Leukoc Biol,2010,87(6):1011-1018.[7] Yang S,Haluska FG. Treatment of melanoma with 5-fluorouracil or dacarbazine in vitro sensitizes cells to antigen-specific CTL lysis through perforin/granzyme- and Fas-mediated pathways[J]. J Immunol,2004,172(7):4599-4608.[8] 马学真,姚远,王斌. 晚期肺癌患者胸水及外周血Th1、Th2细胞功能的分析及意义[J]. 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2004,11(3):212-214.(收稿日期:2014-0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