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我国普惠金融发展面临的问题及对策
浅析我国普惠金融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浅析我国普惠金融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1. 引言1.1 背景介绍我国普惠金融是指以服务“三农”、小微企业和低收入人群为主要对象的金融服务,是中国金融行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随着经济发展和金融改革的不断推进,我国普惠金融事业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同时也暴露出一些问题和挑战。
首先是缺乏普惠金融知识和意识。
很多农民、小微企业主和低收入群体缺乏对普惠金融的了解,对金融服务的需求与金融机构提供的服务不匹配,导致他们无法充分利用普惠金融资源。
其次是缺乏普惠金融产品和服务。
目前我国普惠金融产品种类较少,服务范围有限,很多地区和群体无法获得有效的金融支持。
普惠金融机构也面临着风险管理、盈利能力不足等问题,导致他们在服务“三农”、小微企业等领域的动力不足。
缺乏普惠金融监管和政策支持也是普惠金融发展面临的障碍。
现有监管体制不够完善,政策措施不够有力,导致普惠金融机构发展受阻,对普惠金融的监管和政策支持不到位。
针对以上问题,需要采取一系列的对策措施来推动普惠金融的发展,提高普惠金融的覆盖范围和服务质量。
在接下来的正文部分将从不同角度对普惠金融发展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以期推动我国普惠金融事业的健康发展。
1.2 问题意识我国普惠金融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普惠金融知识和意识的缺乏是一个严重的问题。
很多人对普惠金融的理解仍停留在传统的金融服务模式上,对于普惠金融的概念和作用并不清晰,缺乏对其重要性的认识。
这种现象导致了普惠金融在我国的发展缓慢,很多人依然没有意识到普惠金融能够为社会和经济发展带来的积极影响。
我国普惠金融产品和服务的不足也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目前,我国虽然在金融科技领域取得了一些进展,但普惠金融产品和服务的覆盖面和种类仍然有限。
很多地区和群体依然无法获得适合自己需求的普惠金融产品,这导致了普惠金融发展的不均衡性和不完善性。
我国普惠金融监管和政策支持方面也存在问题。
由于相关政策法规不够健全和完善,导致了普惠金融市场乱象丛生,一些不法机构和行为给普惠金融行业带来了很大的负面影响。
浅析我国普惠金融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浅析我国普惠金融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摘要】我国普惠金融发展中存在着金融资源分配不均衡、普惠金融产品服务不足以及监管不到位等问题。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需要加大金融资源下沉力度、创新普惠金融产品并加强监管力度。
当前,我国普惠金融发展虽取得一定进展,但仍面临挑战。
未来需要进一步优化政策措施,加强合作与创新,以推动普惠金融发展更好地服务于广大民众,促进经济可持续增长。
展望未来,随着我国金融科技的不断发展,普惠金融有望迎来更好的发展前景,为构建更加包容性的金融服务体系贡献力量。
【关键词】普惠金融发展、问题、对策、金融资源、服务、监管、下沉力度、创新、未来发展、存在问题、展望1. 引言1.1 背景介绍近年来,我国普惠金融发展取得了显著成就,得到了政府和社会各界的高度重视。
普惠金融的核心理念是让每个人都能够享有金融服务,让金融资源更加普惠、更加可及,从而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在全面推进普惠金融的过程中,我们也面临着一些问题和挑战。
我国金融资源分配不均衡,大部分金融资源仍然集中在一线城市和发达地区,中小微企业、农村和贫困地区等“脆弱群体”依然面临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
普惠金融产品和服务不足,没有覆盖到每一个需要帮助的群体,有些地方甚至还存在“金融荒漠”。
监管不到位也成为制约普惠金融发展的重要因素,一些金融机构依然存在违规经营、不良竞争等问题。
我们需要深入分析我国普惠金融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寻找有效对策,推动普惠金融事业取得更好的发展。
1.2 研究意义普惠金融是发展中国家金融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促进经济增长、减少贫困、促进社会公平等具有重要意义。
研究普惠金融的发展问题和对策,有助于深入了解我国金融发展的现状和面临的挑战,为政府部门和相关机构提供决策建议。
本文旨在对我国普惠金融发展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针对性的对策,从而推动我国普惠金融事业的健康发展。
通过研究普惠金融发展问题和对策,可以更好地促进金融资源的合理配置,提高金融服务的普及性和可及性,加强监管力度,推动我国金融业向高质量发展的方向迈进,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的目标。
浅析我国普惠金融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浅析我国普惠金融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1. 引言1.1 背景介绍我国普惠金融发展是贯彻落实国家对金融服务全民的方针政策,促进金融资源的合理配置,推动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近年来,我国政府不断加大对普惠金融的支持力度,通过一系列政策措施,逐步建立起了覆盖城乡各地的普惠金融体系。
随着我国经济不断发展,普惠金融事业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也面临着一些问题和挑战。
普惠金融服务尚未真正覆盖到所有需要者,金融资源分配不均衡,金融知识普及率低,金融机构服务能力有待提升等。
针对我国普惠金融发展中存在的种种问题,有必要进行深入分析,并提出有效的对策建议,以推动我国普惠金融事业迈向更加健康和可持续发展的方向。
2. 正文2.1 普惠金融发展现状分析在我国,普惠金融是指为农村、农民、中小微企业和低收入群体等服务的金融服务机构,其发展有利于促进经济发展,减少贫困人口,实现社会稳定。
目前,我国普惠金融发展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仍存在一些问题。
普惠金融服务覆盖面不广。
据统计数据显示,我国农村金融覆盖率仍有较大提升空间,很多偏远地区的农民和中小微企业仍无法享受到普惠金融服务,导致金融资源配置不合理,金融服务供给和需求之间存在不平衡。
普惠金融产品缺乏创新。
现有普惠金融产品主要集中在传统的储蓄和信贷业务,缺乏差异化和个性化的服务,无法满足不同群体的需求。
金融科技的应用还不够普及,普惠金融机构在产品创新和业务拓展方面面临一定的困难。
普惠金融机构发展不平衡。
一些地区的普惠金融机构规模小、服务质量低、经营不规范,与发达地区的差距较大,造成普惠金融资源分配不均衡,影响了金融服务的可及性和可持续性。
我国普惠金融发展还存在一些问题需要解决。
需要加大金融服务覆盖面,创新普惠金融产品,加强普惠金融机构建设,提高金融科技应用水平,促进普惠金融的可持续发展。
2.2 存在的问题我国普惠金融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1. 大多数普惠金融服务覆盖范围较窄。
浅析我国普惠金融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浅析我国普惠金融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一、普惠金融服务渠道不畅普惠金融服务的渠道主要是线上和线下两部分,但是线上普惠金融渠道的品质和效果实际还不够理想,同时,线下普惠金融服务的覆盖范围和深度还有待提高。
目前,互联网金融渠道虽然市场前景广阔,但一些不法分子以此进行欺诈、非法集资甚至诈骗,令普惠金融服务受到质疑。
对策:加大普惠金融线上服务平台的监管力度,增强安全保障体系,加强反欺诈机制建设和风险管理,提升互联网金融服务品质,优化外部服务环境,扩大服务范围,提高普惠金融服务线下渠道的覆盖面和深度,积极发展普惠金融的商务代理模式,提高普惠金融的服务效能和便捷度,让人们有更多的获得普惠金融服务的途径。
二、普惠金融的产品需求不明确因为受基础设施建设、技术水平、学识水平、地理位置等一系列因素制约,很多受欠发达地区的群众并不了解普惠金融产品的含义和作用,对其并没有明确的需求和诉求。
这也使得普惠金融产品的研究和开发比较被动,不致力于去真正解决群众的实际问题,许多产品的设计过度复杂,延迟了群众使用普惠金融的积极性与主动性。
对策:通过加强金融知识和普惠金融知识普及工作,激发群众对普惠金融产品的需求,改变产品设计中的理论取向,注重普惠金融产品的实际需求,创新开发以此为基础的普惠金融产品,促进普惠金融的需求多元化。
三、普惠金融资金运营难以为继在普惠金融的运营过程中,由于贷款人的风险限制,借款难度大。
同时,普惠金融机构在贷款监管与维护等环节上的成本也很高,这就需要普惠机构提供更增值的金融服务,以减少资金成本。
目前我国还没有建立完善的普惠金融担保机制,目前采用的手段又很单一,因此缺乏足够的信用担保和风险保障。
对策:加强普惠金融机构间的协作,开展跨机构联合质押,对于信用风险评估较低的借款人予以补贴,适应其还款能力实施普惠金融,同时加大对与贷款相关的政策支持,拓宽普惠金融机构与银行等金融机构的空间,加强风险担保机构的建设。
四、普惠金融融资成本高受融资成本高影响,仅少部分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能实行普惠金融,而商业银行则更偏向于创新型金融模式。
我国普惠金融发展存在的问题和对策建议
我国普惠金融发展存在的问题和对策建议随着国家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的普惠金融事业也在不断壮大。
普惠金融是指通过针对贫困人口和中小微企业的金融产品和服务,为其提供金融保障和支持,推动他们融入金融服务体系,促进社会公平和包容性增长。
目前我国普惠金融发展依然存在一些问题,需要采取一定的对策来加以解决和改善。
本文将从几个方面分析我国普惠金融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一、普惠金融服务覆盖面不广我国普惠金融服务的覆盖面相对较窄。
尽管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和措施,鼓励金融机构向农村、农民、中小微企业等薄弱群体提供金融服务,但在实际操作中,一些金融机构还是更愿意向有一定经济实力和较低风险的客户提供服务,而对于贫困人口和中小微企业的金融需求并不高。
导致这种情况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包括金融机构的盈利考虑、风险把控难度大、融资成本高等。
针对这一问题,我们可以采取以下对策:一是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引导金融机构扩大普惠金融服务范围。
政府可以通过加大财政资金投入、设立专项基金,以及给予税收优惠等方式,激励金融机构扩大对贫困人口和中小微企业的金融信贷支持。
二是加强对金融机构的监管和考核,引导其更多地关注普惠金融服务。
监管部门可以建立普惠金融服务考核机制,对未能达到一定普惠金融服务指标的金融机构给予相应的处罚或奖励,以此来推动其更好地履行普惠金融服务的责任和义务。
二、普惠金融产品创新不足我国普惠金融产品创新不足,无法满足贫困人口和中小微企业的多元化金融需求。
目前许多普惠金融产品仍然停留在传统的信贷、储蓄、支付等基础业务上,缺乏差异化和个性化的特色,无法更好地满足不同客户群体的需求。
一是鼓励金融科技创新,打破传统金融模式,为贫困人口和中小微企业提供更加多样化、便捷化的金融服务。
政府可以出台相关政策,支持金融科技企业开展普惠金融产品的研发和推广,鼓励金融机构与科技企业开展合作,共同探索普惠金融产品的创新之路。
二是建立健全的风险管理机制,促进普惠金融产品的健康发展。
浅析我国普惠金融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浅析我国普惠金融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1. 引言1.1 概述普惠金融发展重要性普惠金融是指让更多的人通过金融服务融入到经济社会发展中来,促进经济可持续增长和贫困人口脱贫致富。
在我国,普惠金融的发展对于促进经济结构调整、提高金融服务可及性、优化金融资源配置具有重要意义。
普惠金融可以促进金融资源向基层和农村地区倾斜,帮助农民、小微企业等群体获得更多的融资支持,推动地方经济的发展。
普惠金融可以提高金融服务的普及率和覆盖面,让更多的人享受到金融服务的便利,加快城乡、区域金融发展的均衡性。
普惠金融还可以促进金融创新和改革,推动金融机构更好地适应市场需求,提高金融服务效率和质量。
发展普惠金融对于推动我国金融业的健康发展,实现可持续经济增长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概述普惠金融发展重要性】1.2 阐明存在的问题和挑战我国普惠金融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和挑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我国普惠金融服务缺乏普及性,金融服务覆盖面并不广泛。
许多地方的农村和偏远地区仍然存在金融服务缺失的现象,很多居民无法享受到基本的金融服务,这导致了金融资源的不均衡分配。
现有的普惠金融产品缺乏创新性,很多产品的设计和功能都比较单一,无法满足不同层次、不同需求的人群。
缺乏差异化的金融产品,限制了普惠金融的发展。
我国金融知识普及不足,很多居民缺乏对金融知识的了解和认识,导致他们不知道如何正确合理地利用金融工具,从而错失了许多金融机会。
一些金融机构服务态度不够专业和亲和,很多人在办理金融业务时面临着冷漠、繁琐的服务流程,这给人们带来了不必要的困扰和阻碍。
金融监管体系不完善,监管措施不够严格,导致了一些金融乱象的滋生和蔓延。
这给普惠金融的健康发展带来了一定的风险和挑战。
【内容结束】2. 正文2.1 缺乏金融服务覆盖面广泛缺乏金融服务覆盖面广泛是我国普惠金融发展中存在的重要问题之一。
目前,很多地区的农村和偏远地区仍然存在金融服务覆盖不足的情况,导致农民和小微企业等群体难以获得贷款和其他金融服务。
我国普惠金融发展存在的问题和对策建议
我国普惠金融发展存在的问题和对策建议我国普惠金融是指通过金融手段,为广大城乡居民提供包括信贷、支付、保险、养老、理财等多方面的金融服务,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缩小贫富差距。
但是在普惠金融发展过程中,仍存在一些问题,需要针对性的对策和建议。
问题一:信贷服务不足在我国许多农村和偏远地区,由于缺乏信用信息和担保资产,导致金融机构不愿意提供贷款服务,使得这些地区的居民很难享受到对应的金融服务。
一些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也面临着融资难的问题。
对策建议:加强信用体系建设,完善个人征信和企业信用评估机制,提高金融机构对借款人的信用评级能力,降低信贷风险,增加信贷发放的意愿。
设立专门的普惠金融机构,提供针对性的小额信贷服务,为农村和偏远地区的居民以及小微企业提供贷款支持。
问题二:金融服务覆盖面不广在我国一些贫困地区,金融机构很少,甚至完全没有,导致居民无法享受到金融服务。
边远地区由于交通不便,也使得金融服务覆盖面较窄。
对策建议:建设普惠金融服务网点,加强金融服务网络建设,确保金融服务“最后一公里”的覆盖。
通过发展手机银行、互联网金融等新型金融服务模式,扩大金融服务的辐射范围。
鼓励金融机构开展金融服务下沉行动,通过与非银行金融机构、社会组织、村委会等合作,将金融服务送入贫困地区。
问题三:金融产品创新不足当前我国普惠金融产品主要以传统的银行贷款、存款、保险为主,缺乏针对不同客户特点和需求的差异化金融产品,难以满足客户的多样化金融需求。
对策建议:加大普惠金融科技创新力度,推动金融科技与普惠金融的深度融合,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手段开发出更加创新的金融产品,满足不同层次、不同领域的金融需求。
鼓励金融机构与科技公司、创业企业和社会组织合作,共同研发普惠金融产品,提高产品的可定制性和适应性。
问题四:金融素养普及程度较低我国部分地区和人群对金融知识和金融技能的了解较少,缺乏正确的金融理念和行为习惯,使得一些金融服务难以得到合理利用。
浅析我国普惠金融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浅析我国普惠金融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普惠金融是指为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的金融需求,推动金融服务向普通民众延伸的金融服务模式。
我国普惠金融发展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但也面临着一些问题。
本文将对我国普惠金融发展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我国普惠金融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之一是金融资源的不均衡分配。
目前,我国金融资源仍然主要集中在发达地区,农村和贫困地区的金融资源相对匮乏。
由于金融资源的不足,农村和贫困地区居民往往难以获得贷款和其他金融服务,无法满足他们的金融需求。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国可以采取一系列的对策。
加大对农村和贫困地区的金融资源投入,建设更多的金融机构和服务网点,提供更多的金融服务。
可以引入社会资本,鼓励社会组织和私营企业参与到普惠金融服务中来,以增加金融资源的供给。
我国普惠金融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之二是金融服务的不规范。
由于缺乏有效监管和管理,一些金融机构和从业人员存在违法违规行为,给广大民众带来了不良影响。
一些金融机构的信贷政策不合理,不利于满足中低收入群体的金融需求。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国可以采取以下对策。
加强对金融机构和从业人员的监管和管理,建立健全相应的法律法规,严惩金融违法违规行为,保护消费者权益。
加强对金融产品和服务的监管,确保它们符合市场规则和消费者需求。
我国普惠金融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之三是金融知识的缺乏。
由于长期以来金融教育的缺失,一部分居民缺乏正确的金融知识,不了解金融产品和服务,容易受到不法分子的欺骗。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国可以采取以下对策。
加强对金融知识的宣传和普及,提高居民的金融素养。
可以开展金融知识普及活动,提供金融知识教育和培训,让广大居民掌握基本的金融知识,增强他们的金融风险意识。
加强对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的宣传和教育,让居民了解自己的权益和权利,并提供相应的投诉渠道和维权服务。
我国普惠金融发展中存在金融资源不均衡分配、金融服务不规范和金融知识缺乏等问题。
为解决这些问题,我国可以加大对农村和贫困地区的金融资源投入,加强对金融机构和从业人员的监管和管理,提高居民的金融素养,加强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等。
浅析我国普惠金融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浅析我国普惠金融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普惠金融在促进经济的包容性增长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我国普惠金融仍然存在一些问题,限制了其发展和普及程度。
本文将对我国普惠金融发展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浅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一、问题分析1. 普惠金融服务的覆盖面不广目前,我国的普惠金融服务仍未能覆盖到所有地区和群体。
主要集中在经济发达的城市地区,农村和偏远地区的普惠金融服务相对落后。
一些农村和偏远地区的贫困群体也难以享受到普惠金融服务,这导致了普惠金融的覆盖面不广。
2. 金融产品设计不够符合实际需求在我国,普惠金融产品的设计和推广并不够符合广大群众的实际需求。
一些金融产品过于复杂,难以理解和操作,导致普惠金融服务的普及性不足。
许多金融产品的利率和费用也较高,使得一些群众难以承担这些成本,降低了普惠金融的可及性。
3. 风险管理机制不健全目前,我国普惠金融的风险管理机制相对不健全。
由于缺乏专业的风险管理人才和技术支持,一些普惠金融机构在风险把控方面存在一定的薄弱环节。
这不仅增加了金融机构的运营风险,也使得普惠金融服务的可持续性受到一定影响。
4. 监管制度有待完善在我国,普惠金融的监管制度相对薄弱,监管缺乏针对性和有效性。
一些普惠金融机构存在违规操作和风险隐患,但由于监管缺位,这些问题难以及时得到解决。
需要加强监管制度建设,提高监管部门的监管能力和水平。
二、对策建议为了解决普惠金融服务覆盖面不广的问题,可以采取以下对策:一是加大在农村和偏远地区的普惠金融服务投入,支持建设普惠金融服务网络;二是鼓励金融机构开展农村金融服务,提升普惠金融服务的普及性和可及性。
为了提高普惠金融产品的普及性和可及性,可以采取以下对策:一是加强对普惠金融客户需求的调研,设计更加符合实际需求的金融产品;二是降低普惠金融产品的利率和费用,提高其吸引力和可持续性。
为了提升普惠金融的风险管理水平,可以采取以下对策:一是加强对普惠金融机构的风险管理培训,提高其风险管理能力;二是引进先进的风险管理技术和工具,提升普惠金融机构的风险管理水平。
我国普惠金融发展存在的问题和对策建议
我国普惠金融发展存在的问题和对策建议一、普惠金融发展问题1. 普惠金融服务覆盖面窄尽管我国金融机构进行了很多努力,但是仍然有很多区域的贫困人群无法享受到普惠金融服务。
特别是在一些偏远地区,金融机构的覆盖面相对较小,导致当地民众不能很好地享受普惠金融服务。
2. 普惠金融的产品创新不足普惠金融一直以来都是相对传统的金融模式,虽然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是却没有进行过足够的产品创新。
很多普惠金融的产品比较单一,让用户感到缺乏选择。
因此,如何在产品的创新上下功夫,还是需要进一步思考的问题。
3. 对中小微企业的服务不够普惠金融最初的目的是为了帮助困难群体,但是随着发展,它的服务范围已经扩展到了中小微企业。
然而,在服务中小微企业过程中,普惠金融机构却仍然存在服务不够细、不够全面的问题,缺乏对企业的深度了解和对企业发展的支持。
4. 防范风险的机制不完善普惠金融通常针对的是风险较高的人群或企业,因此在风险防范措施上需要更加重视。
但是现实情况是,普惠金融机构的风险防范机制并不是很完善,缺乏科学有效的风险评估和风险控制手段,容易发生坏账等不良后果。
二、对策建议首先,要加强金融机构的服务覆盖面,特别是在农村地区、偏远山区等地,需要提高对当地民众的金融服务覆盖率。
针对这种情况,可以采取加强金融机构社会责任的方式,对机构进行鼓励和奖励,提高它们在偏远地区的服务积极性。
同时,加强普惠金融的产品创新,推出符合人们需求的金融产品,提高人们对普惠金融的认可度。
创新并不是说发明新的产品,而是围绕个人和企业的需求,优化现有普惠金融产品,并开发针对特定群体的新颖创新型产品。
加强中小微企业的支持力度,包括对企业进行更加专业的搭建认知、风险管理、进口贸易、业务咨询等对企业发展上的全方面支持等,这样才能够真正引导企业走向成功路上。
此外,为了切实帮助中小微企业解决资金问题,在融资渠道上还可以通过增加政策和机制等方式,优化企业在普惠金融中的服务。
我国普惠金融发展存在的问题和对策建议
我国普惠金融发展存在的问题和对策建议我国普惠金融是指为普通市民和小微企业提供低成本、便捷的金融服务,是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我国普惠金融发展依然存在一些问题,需要采取对策来加以解决。
一、存在的问题1. 金融资源分配不均衡。
目前我国的金融资源主要集中在一线城市和发达地区,而中西部地区和农村地区的金融资源匮乏,导致普惠金融服务缺乏普及性和覆盖面。
2. 缺乏适用于小微企业的金融产品。
小微企业是我国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但由于其规模较小、信用等级较低,往往难以获得传统金融机构的融资支持,导致发展受到限制。
3. 普惠金融服务成本高。
传统金融机构以及部分互联网金融机构的运营成本较高,导致他们提供的普惠金融服务还是以盈利为主要目的,难以为广大民众提供低成本的金融服务。
4. 风险管控不足。
普惠金融服务覆盖范围广泛,服务对象涉及面广,而部分金融机构对风险的管控不足,容易导致坏账率上升,影响金融稳定性。
二、对策建议1. 加强金融资源的下沉。
政府可以制定相关政策,引导金融机构向中西部地区和农村地区下沉,并对其提供相应的奖励和扶持政策,以促进普惠金融服务的普及和覆盖。
2. 推动金融科技创新。
大力发展金融科技,探索建立适用于小微企业和普通市民的金融产品和服务,借助互联网和大数据等技术手段,提升普惠金融服务的效率和便捷性。
3. 鼓励金融机构转型。
鼓励传统金融机构和互联网金融机构转型,转变经营理念,兼顾盈利和社会责任,通过降低运营成本和创新服务模式,为普惠金融服务提供更加低成本的支持。
4. 完善风险管控机制。
加强监管部门对普惠金融服务的监管力度,建立健全的风险管理体系,规范金融机构的经营行为,防范和化解潜在风险,保障金融系统稳定运行。
我国普惠金融发展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依然面临诸多问题和挑战。
必须要政府、金融机构、社会各界及时采取有效的对策,不断完善和促进普惠金融服务,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提供坚实的金融支撑。
我国普惠金融发展存在的问题和对策建议
我国普惠金融发展存在的问题和对策建议我国普惠金融是指面向小微企业和普通市民的金融服务,目的是为了保障他们的金融权益,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
在我国普惠金融发展过程中仍然存在许多问题,如融资难、融资贵、金融服务不足等。
针对这些问题,我们需要采取一些对策建议来推动普惠金融的健康发展。
问题一:融资难融资难是指小微企业和普通市民在获取金融服务时面临的融资困难。
由于缺乏抵押品、信用记录不佳以及创业项目本身风险较高等原因,这些群体往往难以获得传统金融机构的融资支持。
对策建议:1.加大对小微企业和个体经营者的信用贷款支持力度。
鼓励金融机构对小微企业和个体经营者进行信用评估,并提供相应的信用贷款支持。
2.建立发展普惠金融的专门金融机构,通过专业化的服务和风险管理,弥补传统金融机构对小微企业和个体经营者的融资空白。
3.鼓励金融科技创新,通过大数据分析和人工智能技术,降低对小微客户的融资门槛和成本,提高融资的可获得性和可持续性。
问题二:融资贵融资贵是指小微企业和普通市民在获得融资时,面临着高利率、高手续费等问题,导致融资成本过高,影响了其生产经营和个人消费。
对策建议:1.引导金融机构降低对小微客户的融资成本。
通过政策引导和利率市场化改革,督促金融机构降低对小微客户的融资成本,提高融资的可负担性和可持续性。
2.支持金融科技创新,通过金融科技手段降低融资成本。
鼓励金融科技企业开展融资服务,通过技术创新和业务模式创新,降低融资成本,提高融资效率。
问题三:金融服务不足金融服务不足是指小微企业和普通市民在获得金融服务时,面临着服务内容单一、服务范围狭窄等问题,无法满足其多元化的金融需求。
对策建议:1.鼓励金融机构扩大普惠金融业务范围。
通过政策引导、激励机制等手段,鼓励金融机构开展多样化的普惠金融服务,包括信贷、支付结算、保险、投资理财等。
2.加强金融科技与普惠金融的融合发展。
鼓励金融科技企业开展普惠金融业务,为小微企业和普通市民提供更加便捷、多样化的金融服务。
浅析我国普惠金融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浅析我国普惠金融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我国普惠金融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主要包括:金融资源配置不均衡,金融机构服务定位不清,普惠金融产品设计不够完善,普惠金融监管不到位等。
金融资源配置不均衡是普惠金融发展中的一个突出问题。
大部分金融资源集中在经济发达地区和大中城市,农村地区和经济欠发达地区的金融资源相对匮乏。
这导致了农村和经济欠发达地区居民难以获得贷款、保险和其他金融服务,制约了这些地区的经济发展。
金融机构服务定位不清也是普惠金融发展中的一个问题。
在一些地区,银行等金融机构过于注重盈利和高收益的业务,导致普惠金融的服务意愿不强。
一些金融机构对于农村地区和农民等特定群体的金融需求了解不足,无法提供符合他们实际需求的金融产品和服务。
普惠金融产品设计不够完善也是一个问题。
目前,普惠金融产品主要集中在小额贷款、小额存款和农村保险等方面,对于个人创业、民营企业融资等其他金融需求的支持力度不够。
部分产品的利息较高,且审批流程繁琐,限制了普惠金融的实际效果。
普惠金融监管不到位也是一个问题。
一方面,一些金融机构存在违规操作,不合理收费等问题,对消费者利益造成损害。
普惠金融监管部门在发现问题后的处理迟缓,无法及时解决投诉和纠纷,缺乏有效监管措施。
针对上述问题,可以采取以下对策来促进普惠金融发展。
需要加强地方金融机构的能力和服务水平,通过扶持建设和人才培养,提高农村地区金融机构的服务能力。
建立多层次的金融服务网络,将金融资源更好地配置到农村地区和经济欠发达地区。
需要金融机构树立正确的服务理念,提高普惠金融的服务意识。
金融机构应加大对农村和农民等特定群体的了解,根据他们的实际需求设计出合适的金融产品和服务。
需要加强普惠金融产品的研发和创新,提高其便利性和实用性。
可以利用科技手段,通过互联网和移动支付等技术手段,推出更多便捷的普惠金融产品。
需要加强对普惠金融的监管和执法力度,保护消费者的权益。
监管部门应加大对金融机构的监督检查力度,对违规操作和不合理收费等行为进行严厉执法,确保普惠金融能够真正惠及广大人民群众。
浅析我国普惠金融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浅析我国普惠金融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我国普惠金融是指以直接面向中小微企业和普通民众的金融服务为主要目标,通过技术和管理创新,实现金融服务的普及和可持续发展。
近年来,我国政府大力推动普惠金融的发展,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也面临着一些问题和挑战。
本文将从我国普惠金融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和对策进行分析和探讨。
一、问题分析1. 金融服务覆盖面不足目前,我国普惠金融服务的覆盖面还不够广,很多中小微企业和农村居民还无法获得足够的金融支持。
这主要是由于金融机构在服务中小微企业和农村居民方面的积极性不足、风险控制过度谨慎等原因导致的。
2. 融资成本较高在我国,中小微企业融资成本相对较高,难以获得低成本融资支持。
这是由于我国金融机构对中小微企业的信用评级较低,融资成本相对较高。
3. 金融产品不够多样化目前,我国普惠金融产品种类相对单一,无法满足中小微企业和农村居民多样化的金融需求。
这限制了普惠金融的可持续发展。
二、对策建议1. 加大政策支持力度政府应该出台更多支持中小微企业和农村居民的金融政策,包括给予税收优惠、财政支持、降低融资成本等方面的支持,鼓励金融机构增加对中小微企业和农村居民的信贷投放。
2. 提高金融机构服务意识金融机构应该增强服务中小微企业和农村居民的意识,加大对这些领域的金融服务投入。
可以通过设立专门的普惠金融部门、加大金融科技应用等方式提高金融机构的服务能力。
3. 加大金融科技创新力度金融科技可以降低金融服务的成本,提高服务效率,扩大金融服务的覆盖面。
政府和金融机构应该加大金融科技的投入,推动普惠金融服务的升级和创新。
4. 设立普惠金融机构政府可以鼓励设立专门的普惠金融机构,提供定制的金融服务,提高中小微企业和农村居民的金融服务获得感。
这些机构可以具备更好的定价和风险控制能力,提供更多的金融产品。
5. 加强金融监管政府应该加强对普惠金融领域的监管,规范行业发展,保护金融服务对象的权益,防范金融风险。
要加大对普惠金融的扶持力度,鼓励更多的金融机构加入普惠金融服务。
我国普惠金融发展存在的问题和对策建议
我国普惠金融发展存在的问题和对策建议
我国普惠金融发展存在的问题主要包括:金融服务的覆盖不足、普惠金融产品和服务的缺乏、利率过高、信息不对称等。
对此,我提出以下对策建议:
一、扩大金融服务的覆盖范围
1. 建立更多的金融机构,加大对农村和偏远地区的覆盖,提供更多优质金融服务。
2. 加强金融科技创新,通过互联网和移动支付等技术手段,拓宽金融服务的渠道,解决地域限制问题。
二、推动普惠金融产品和服务的开发
1. 鼓励金融机构开发适合中小微企业和农户的普惠金融产品,满足其融资需求。
2. 引导金融机构创新金融服务模式,提供教育金融、医疗金融等特色普惠金融产品。
三、合理调整普惠金融利率
1. 加强对金融机构的监管,降低普惠金融产品的利率水平,保证普惠金融的可持续发展。
2. 鼓励金融机构与政府合作,降低普惠金融项目的融资成本,减轻贫困人口的债务负担。
四、加强信息透明和保护消费者权益
1. 建立普惠金融信息共享平台,提高金融服务的透明度,降低信息不对称带来的风险。
2. 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加强普惠金融监管,对违规行为进行严厉打击,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五、提升金融素质,普及金融知识
1. 加强金融教育,提高普通民众的金融素质,增强对金融风险的防范意识和理性投资意识。
2. 加大对农村地区金融知识普及的力度,提高农民对金融服务的认知和利用能力。
要推进我国普惠金融的发展,需要政府和金融机构共同努力,加大政策支持和资金投入,完善监管体制,提高金融服务的覆盖面和质量,以实现金融服务的普惠化和可持续发展。
浅析我国普惠金融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浅析我国普惠金融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一、问题1. 客户教育缺失在我国,大多数人对金融知识的了解仍停留在简单的储蓄和消费,对于更加复杂的金融产品和服务往往一知半解。
因此,在普惠金融发展过程中,客户教育的缺失成为了一个大问题,导致了许多客户没有足够的金融知识来判断他们是否需要某项金融产品或服务,也无法正确了解金融产品的利弊和风险。
2. 金融服务不平衡在我国,金融服务的发展不平衡,城市和农村之间存在较大差距。
城市居民拥有更多的金融机构和产品选择,而农村居民则面临着金融资源匮乏的问题。
这也导致了农村居民更难以享受到普惠金融带来的好处。
3. 风险控制能力不足在普惠金融中,风险管理是非常重要的一环。
然而,我国普惠金融机构对于风险控制的能力还有待提高。
由于客户需求多样化,金融产品的创新增多,这些新产品所带来的风险也需要不断地建立和完善风险管理系统来抵御。
二、对策普惠金融机构应该积极主动地开展教育宣传工作,提高客户金融知识水平。
建立和完善金融知识普及网络平台、开展金融知识普及教育讲座、书籍发放等方式可以有效提高客户金融知识水平。
普惠金融机构应该积极开展农村地区的金融服务工作,实现金融服务资源的均衡分配,完善农村金融市场的发展,增强乡村金融的供给能力,让更多的农民获得金融服务。
普惠金融机构应该实现风险管理的标准化和体系化。
应该建立全方位、全时空的风险监管机制,强调金融风险控制和风险评估的重要性,对不同风险类型进行专业的分析、诊断和防范,从而实现风险的有效控制。
结语普惠金融具有很好的社会价值和经济意义,是当前国家金融发展的重点。
然而在发展中还存在许多问题,需要各方面共同努力,才能够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普惠金融目标。
浅析我国普惠金融发展面临的问题及对策
浅析我国普惠金融发展面临的问题及对策普惠金融概念最早源于XXX2005小额信贷国际年,彰显理念创新、制度创新和实践创新等内涵,引入我国后很快进入国内理论研究的视野和政策实践范围。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正式将发展普惠金融作为我国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
使金融服务惠及所有市场主体和社会群体,是推进普惠金融发展的基本原则和目标,体现了共享发展的新理念,有利于促进金融业可持续均衡发展。
普惠金融在我国从理论到实践,需要不断深化,着力破解实践探索中出现的难题,并研究可行的解决对策。
一、当前我国推进普惠金融面临的突出问题一)金融服务覆盖不均衡,结构性排斥有待全面化解在各国普惠金融发展实践中,普遍都存在结构性排斥问题,我国突出表现为经济欠发达地区金融发展滞后、农村金融服务缺失、中小企业融资难、金融资源配置不均衡、弱势群体受到金融排斥。
近年来,我国小额信贷进入快速发展阶段,但市场化程度不够,发展深度不足,商业性机构发展不到位,公益性机构发展政策缺乏,成为我国建设普惠金融体系面临的突出问题。
金融服务覆盖不均衡,呈现发达地区与欠发达地区城市与农村大企业与中小企业大客户与小散客户的二元结构特征,而这种二元结构充分反映了我国现有金融体系存在的结构性排斥问题,即越是需要金融支持的主体,获得金融服务反而越困难。
在政策激励不足的情况下,出于利润最大化的内在要求,商业性金融机构更青睐于大中型企业和城市优质客户,而不愿投向小散和低端客户,因此贫困地区更容易受到排斥。
普惠金融应具有全面性、公平性和包容性特征,要使所有拥有金融需求的人都平等地享受金融服务,使金融发展成果惠及所有人群,更好地促进经济发展。
三)输血型借贷主导而造血型借贷不足,金融供给侧导向有待改善科学合理的普惠金融制度不仅能授之以鱼,而且能授之以渔。
当前,我国个体借贷的主要用途包括:首选购房和新建、修建房屋等安居型用途;其次是购买生产资料、扩大生产经营等财富增长型目的;最后是教育、医疗及婚丧嫁娶等生活型、应急型支出。
我国普惠金融发展面临的问题及对策
我国普惠金融发展面临的问题及对策
我国普惠金融发展面临的问题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融资难、融资贵。
很多小微企业、农村居民等金融服务对象,由于缺乏抵押物、信用不良等各种原因,难以获得银行贷款等融资
服务,或者只能接受高利率的非法或非正规借贷。
2. 政策支持不充分。
在监管政策和资金支持方面,对普惠金融
发展的支持力度还不够充分,政策的精准化、细化还有待加强。
3. 金融基础设施不健全。
缺乏完善的信用评估机制、金融信息
服务平台等基础设施,很多金融服务对象难以获取到足够、准确的
金融信息,同时也难以获得更多的金融服务。
针对以上问题,可以采取以下对策:
1. 设立普惠金融专项基金,为小微企业等贫困人群提供融资支持,或实行政策性融资贴息。
2. 加大政策支持力度,进一步完善金融监管政策,做好针对小
微企业和贫困人群的金融服务政策。
3. 推动金融基础设施建设,鼓励发展内部评级机构、征信机构
等金融信息服务平台,完善信用评级体系、征信数据库等基础设施。
4. 联合金融科技企业,发展普惠金融业务,通过技术手段提升
金融服务效率、降低服务成本,为贫困人群提供更多、更好的金融
服务。
浅析我国普惠金融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浅析我国普惠金融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1. 引言1.1 背景介绍普惠金融是指通过金融工具和服务,使更多的人群能够享受到金融服务,提高他们的金融包容性和融入社会的能力。
我国自2006年提出推动普惠金融发展以来,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也存在着一些问题。
金融服务渠道不够多样化,很多偏远地区和农村地区的居民依然难以获得有效的金融服务。
金融科技应用不足,远程服务和智能化服务的开发不够,无法满足不同群体的金融需求。
监管不够严格,导致一些金融机构存在违规操作和风险隐患。
金融服务普惠性有待提升,一些弱势群体如农民工、贫困人口等在金融服务领域依然存在较大的空白。
本文将从拓宽金融服务渠道、加强金融科技应用、加强监管与规范以及提升金融服务普惠性等方面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对策,以促进我国普惠金融事业的健康发展。
1.2 问题概述在我国普惠金融发展过程中,虽然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也面临着一些问题和挑战。
普惠金融服务覆盖面不足,很多地区和群体仍然难以获得有效的金融服务。
金融科技应用还不够普及和深化,缺乏创新力和发展动力。
监管体系有待完善,存在着监管漏洞和制度不完善的问题。
金融服务的普惠性有待提高,有些金融机构仍然存在歧视性和不公平的现象。
这些问题的存在,制约了我国普惠金融的健康发展,甚至可能导致金融不平等的加剧和金融风险的增加。
需要通过一系列对策和措施来解决这些问题,进一步推动我国普惠金融事业的发展。
【内容结束】2. 正文2.1 普惠金融发展中存在的问题金融服务覆盖面不足。
在我国很多偏远地区和农村地区,普惠金融服务还未完全普及,很多农民和小微企业依然无法享受到金融服务带来的便利。
金融产品创新不足。
目前我国普惠金融产品多为传统的贷款、储蓄等产品,缺乏针对小微企业和低收入群体的个性化金融产品,无法满足他们多样化的需求。
金融法律制度不完善。
我国的普惠金融发展缺少相应的法律保障,金融机构和服务对象在权益保护等方面存在不确定性,影响了普惠金融的健康发展。
浅析我国普惠金融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浅析我国普惠金融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我国普惠金融是指一种可以为社会中低收入群体以及小微企业提供金融服务的金融体系,以满足他们的金融需求,促进他们的经济和社会发展。
近年来,我国普惠金融得到了政府的高度重视,各种政策和措施也陆续出台,但是在实际发展过程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浅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一、普惠金融服务体系尚不完善我国普惠金融服务体系虽然在近年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是整体上仍然不够完善。
首先是服务网络不够健全,特别是在农村地区,金融服务网络覆盖率低,金融服务机构的数量和质量也有待提高。
其次是产品和服务的创新不足,多数普惠金融产品依然停留在传统的取款、存款、贷款等基本服务上,对小微企业和低收入群体的真正需求尚未得到满足。
针对这些问题,我们可以提出一些对策。
要加大对农村地区的金融服务网络建设力度,鼓励金融机构增加对农村地区的投入。
鼓励金融机构加大对普惠金融产品和服务的创新力度,推动普惠金融向智能化、数字化方向发展,提高小微企业和低收入群体的金融服务体验。
二、普惠金融法律法规体系亟待完善我国的普惠金融法律法规体系相对滞后,缺乏针对普惠金融业务的专门监管法律法规,普惠金融业务发展缺乏规范性的指导,容易出现乱象和风险。
要解决这一问题,首先需要建立完善的监管体系,强化对普惠金融业务的监管力度,严格规范普惠金融业务的准入条件和经营行为,加强风险防范和处置。
要加快建立健全普惠金融机构的退出机制,对于那些违法违规或风险过高的机构要能够及时予以处罚或清退,保护消费者和市场的合法权益。
三、普惠金融市场竞争不充分我国的普惠金融市场竞争程度不高,一些地区甚至出现了垄断的局面,市场份额被少数几家大型金融机构垄断,导致市场内的产品和服务缺乏多样性和创新性,给消费者带来了局限。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可以采取多种对策。
首先是鼓励金融科技企业的发展和进入,提高市场的竞争程度,促进产品和服务的多样化和创新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析我国普惠金融发展面临的问题及对策普惠金融概念最早源于联合国2005 小额信贷国际年,彰显理念创新、制度创新和实践创新等内涵,引入我国后很快进入国内理论研究的视野和政策实践范围。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正式将发展普惠金融作为我国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
使金融服务惠及所有市场主体和社会群体,是推进普惠金融发展的基本原则和目标,体现了共享发展的新理念,有利于促进金融业可持续均衡发展。
普惠金融在我国从理论到实践,需要不断深化,着力破解实践探索中出现的难题,并研究可行的解决对策。
一、当前我国推进普惠金融面临的突出问题( 一) 金融服务覆盖不均衡,结构性排斥有待全面化解在各国普惠金融发展实践中,普遍都存在结构性排斥问题,我国突出表现为经济欠发达地区金融发展滞后、农村金融服务缺失、中小企业融资难、金融资源配置不均衡、弱势群体受到金融排斥。
近年来,我国小额信贷进入快速发展阶段,但市场化程度不够,发展深度不足,商业性机构发展不到位,公益性机构发展政策缺乏,成为我国建设普惠金融体系面临的突出问题。
金融服务覆盖不均衡,呈现发达地区与欠发达地区城市与农村大企业与中小企业大客户与小散客户的二元结构特征,而这种二元结构充分反映了我国现有金融体系存在的结构性排斥问题,即越是需要金融支持的主体,获得金融服务反而越困难。
在政策激励不足的情况下,出于利润最大化的内在要求,商业性金融机构更青睐于大中型企业和城市优质客户,而不愿投向小散和低端客户,因此贫困地区更容易受到排斥。
普惠金融应具有全面性、公平性和包容性特征,要使所有拥有金融需求的人都平等地享受金融服务,使金融发展成果惠及所有人群,更好地促进经济发展。
( 二) 民间借贷与信用借贷并存,劣币驱逐良币效应有待根除民间借贷属于非正式金融,主要受地缘、血缘关系影响,受社交关系支配,受潜规则主导,与现代信用借贷截然相对。
民间借贷在我国发展历史悠久,但负面影响也很明显,其无序地滋生蔓延势必影响现代信用借贷的正常发展,并产生劣币驱逐良币效应。
目前,我国许多农民只是在存取款时才与金融机构发生联系,通过贷款解决所需资金问题并非农民首选,而是更愿意选择非正式的民间借贷。
从个体借款来源看,农民更倾向于向亲朋邻里借款,之后才是银行贷款,而部分农户甚至首选高利贷借款。
这说明我国的普惠金融整体建设仍相当滞后,导致农民利用传统的以社交关系网络为依托借钱的意识较强烈,而通过正式渠道、使用现代金融手段的意识不强。
而这种情况在贫困地区表现更为明显,甚至民间高利贷在相当一部分贫困户中仍旧存在。
由于高利贷存在利滚利等加重负担的滚雪球效应,在一定程度上会加剧贫困,而这是与现代金融发展相违背的。
民间借贷对普惠金融的驱逐,本质上是一种选择性排斥,根源在于金融服务供给缺失和陈旧观念的影响。
( 三) 输血型借贷主导而造血型借贷不足,金融供给侧导向有待改善科学合理的普惠金融制度不仅能授之以鱼,而且能授之以渔。
当前,我国个体借贷的主要用途包括: 首选购房和新建、修建房屋等安居型用途; 其次是购买生产资料、扩大生产经营等财富增长型目的; 最后是教育、医疗及婚丧嫁娶等生活型、应急型支出。
城镇居民借款的主要用途是购买住房,而住房也是农村居民集中支付中的重要内容。
此外,受传统观念及其他因素影响,近年来农村婚嫁费用急剧攀升,尤其是男方需要提供的彩礼费用居高不下,在很多地区甚至超过住房负担。
在贫困地区,因彩礼高企而去借钱,进一步加深贫困的恶性循环现象同样较为突出。
因此,对于生活困难群体,如何更好地发挥普惠金融的作用,引导增加生产型、造血型借贷,减少支出型、输血型借贷已成为当务之急。
对此,在推进普惠金融、满足低收入群体金融服务需求过程中,需要从金融供给侧方面发挥调节功能,使普惠金融形成长期、可持续的机制; 不是追求一次性的输血型短期效应,而是基于可持续的造血型长期效应。
但当前,部分地区和机构在实践运作中,还存在非此即彼的简单化思维倾向,要么强调输血功能而将政策性救济和补助等同于普惠金融措施,要么强调造血功能而将有偿的市场化资金运作方式等同于普惠金融手段。
事实上,普惠金融既不是单纯的政策性救济和补助,也不是完全的自由化市场措施,而是强调在正确理念指导下,在金融机构与受众之间建立起长期的信用合作关系,由此形成具可持续发展效应的长效机制。
( 四) 普惠金融服务的可得性受到制约,逆向资金流动有待扭转首先,普惠金融服务的可得性受到制约。
我国幅员辽阔,普惠金融需要覆盖的地域范围广大,而有些地区金融基础设施建设受地理地质等自然条件限制较大,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和维护成本较高,物理网点布设依然存在较大困难,且实际造成了金融服务的空间性排斥。
金融服务最难到达的地方往往也是地理空间障碍最大的地方。
同时,通讯和网络设备工具落后、匮乏,现代通信知识缺乏,现代金融知识有限且实际操作能力差,相关费用承担能力弱,这些因素又实际造成机会性排斥。
在空间性排斥和机会性排斥的共同作用下,实质上制约着普惠金融服务的可得性。
其次,金融机构吸储多于放贷态势未变,逆向资金流动有待扭转。
虽然近年来金融机构不断加强业务拓展,居民可选择金融服务的渠道有所增加,但总体看,面向金融服务普惠程度低,供给渠道仍显不足,借贷产品结构单一,贷款利率偏高,存在价格性排斥,导致借贷实际发生率不高。
此外,金融服务人性化不足,信贷手续繁琐,贷款抵押品标准过高,实质造成条件性排斥。
在主要依靠熟人担保而非财产性担保的情况下,金融机构出于风险防范考量,采取的限制性措施较多,间接抑制了信贷的实际发生。
而出于生活必需和应对风险的考虑,低收入群体更注重储蓄。
因此,就弱势群体及其面对的金融服务而言,呈现明显的吸储多于放贷的格局,弱势群体存多借少进而产生相反的资金逆向流动。
尤其在农村地区,大量积累资金流向非农领域,农村资金抽水机效应不同程度地存在,加剧了城市和农村间金融服务的供给失衡。
可以说,条件性排斥因素是造成逆向资金流动现象的主要原因。
( 五) 普惠金融目标群体意识不强,金融消费者保护机制有待健全虽然各级政府、管理部门和金融结构对普惠金融发展高度重视,不断加大金融普惠措施的制定和实施力度,但普惠金融主要的惠及目标群体老少边穷地区、小微散用户及特殊群体等主动使用金融手段的意愿不强烈,甚至存在较强的自我排斥问题。
20xx 年,对河南省农村金融服务状况的调查显示,农户贷款发生率只有39. 8%,从未申请过贷款的农户占比达37%,其中40 ~ 49 岁年龄段农村劳动力没有贷款经历的占比达46%。
普通民众对除基本储蓄业务之外的其他金融服务缺乏了解,对新业务不熟悉、接触少,对程序过繁、过多的金融服务业务存在畏难甚至拒斥心理。
此外,民众金融风险意识普遍缺乏,盲目轻信、跟风从众等非理性行为较为突出。
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金融消费者保护机制建设滞后,亟待加强。
由于个体在面向复杂的金融市场时面临明显的信息不对称问题,在缺乏有效监管制度和金融消费者保护制度的情况下,普通民众容易被诱导或误导而采取不理性的金融行为,进而造成与自身承受能力不相称的重大损失。
目前,世界上很多国家,包括发达国家和部分发展中国家,都建立了比较完善的制度措施,倡导金融知识普及与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加强立法和监管,注重政策的一致性,提升信息的公开透明度,而这些措施既有利于克服民众对银行和整个金融体系的不信任感,也为普惠金融的实现铺平了道路。
近年来,我国境内发生的金融消费者利益受损事件不断,并继续呈多发、频发态势,信息泄露、网络欺诈、信用卡恶意套现等问题频出,地下钱庄、非法吸收公众存款、非法借贷拆借、非法高利转贷、非法典当、私募基金及P2P 挤兑倒闭事件等,给民众造成了巨大的金融财产损失,这已与普惠金融的目标要求完全相背,金融消费者风险意识亟待提高,金融消费者保护机制急需完善。
二、破解普惠金融发展难题的着力点及对策( 一) 突出重点群体,提高普惠金融的精准度农民、城镇低收入人群、贫困人群和残疾人、老年人及小微企业、大学毕业生、自主创业者等特殊群体是当前我国金融服务的薄弱环节,也是推进普惠金融的重点服务对象。
这些特殊群体的借贷要求大多具有小、散、多、急的特点,容易受到正规金融传统服务条款的排斥,而公益性小额信贷等又往往被忽视。
因此,需要整合各类金融资源,持续扩大金融服务覆盖率,不断拓展普惠金融服务的广度和深度。
突出重点群体,特别是加强对农村和城镇低收入群体及中小企业的金融服务供给,在注重均衡性的前提下,引导金融资源向弱势群体倾斜,切实提高普惠金融服务的覆盖面。
拓宽金融服务供给渠道,充分发挥政策性金融、商业金融、合作金融的互补作用,建立健全功能齐全、优势互补的普惠金融体系。
加快建立和完善信息档案系统,掌握需求特点,突出问题导向,着力加强公益性金融支持,使信贷投放更加精准。
( 二) 突出基础性建设,提高金融服务的可得性对于由地理可及性障碍引起的金融排斥,应着力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在地理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尽可能增加服务网点。
在地理环境严重受限的地区,加强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发展无分支网点银行业务。
在此基础上,扶持和引导农村金融机构在乡镇及村组扩面增点,延伸服务半径,加大面向农村地区尤其是贫困地区的三农资金投放,鼓励农村信用社、农业银行、邮政储蓄银行等涉农金融机构发挥各自优势,开展错位竞争和有序竞争,促进金融机构以合理成本和收益服务贫困地区、边远地区的农业现代化,进一步放活欠发达地区和老少边穷地区金融市场。
同时,建立健全现代化支付清算体系和行之有效的保障体系。
( 三) 突出金融创新,提高金融产品和服务的辐射度金融创新是实现普惠金融的重要途径。
充分借助互联网和现代信息技术,以市场和实际需求为导向,科学定位目标客户并细分业务,推出更多辐射度高的普惠金融创新产品和服务,努力将多样化、多层次、多方面的金融需求主体全面纳入普惠金融体系中。
充分发掘虚拟资源,以大数据和云计算为基础,积极推进互联网+ 普惠金融创新,精简业务流程手续,全面提升小额取现、账户转账和信息査询等服务的便捷性,高质量地满足民众基本的金融服务需求。
在有效管控风险的前提下,支持商业银行与互联网企业、电信运营商等广泛开展宽领域、高水平、深层次的合作,创新服务模式、渠道和业务产品,借助互联网技术和电信运营商等增强支付结算、资金融通等服务功能。
创新发展小额信贷业务,促进商业性小额信贷和公益性小额信贷均衡发展,推动小额贷款公司与大型金融机构深化合作,实现小额贷款公司的网络优势与金融机构的资金优势的有机整合。
适度加强对公益性小额信贷的支持力度,更好地发挥普惠金融的作用。
( 四) 突出政策导向,构建有效的普惠金融激励机制尽管我国连续出台了一系列普惠金融扶持政策,但从实际执行情况看,部分扶持政策由于地方配套措施没有及时跟进等原因,未能很好地发挥作用,与发展普惠金融的目标要求还存在较大差距,仍需出台更多有针对性的激励扶持政策,使之既符合金融企业追求赢利和防范风险的双重目标,又不偏离普惠金融服务对象的现实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