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文言文教学论文
初中语文文言文教研文章(3篇)
第1篇一、引言文言文作为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丰富的历史和文化内涵。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文言文教学占有重要地位。
然而,在当前的教育背景下,文言文教学面临着诸多挑战。
本文将从文言文教学现状、问题及对策三个方面进行探讨,以期提高初中文言文教学质量。
二、文言文教学现状1. 教材内容丰富,但难度较大当前初中语文教材中的文言文内容涵盖了先秦、汉、唐、宋、元、明、清等时期的经典篇章,内容丰富。
然而,这些文言文篇章在语言、语法、文化等方面存在较大难度,给学生的学习带来了一定的困扰。
2. 教学方法单一,缺乏趣味性在文言文教学中,部分教师仍采用传统的“讲解法”,以教师为中心,学生被动接受知识。
这种教学方法缺乏趣味性,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 评价方式单一,忽视学生个性化发展在文言文教学中,评价方式主要以考试成绩为主,忽视了对学生个性化发展的关注。
这种评价方式不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三、文言文教学问题1. 学生对文言文缺乏兴趣由于文言文与现代汉语存在较大差异,部分学生对文言文学习缺乏兴趣,导致学习效果不佳。
2. 教师对文言文教学重视程度不够部分教师对文言文教学重视程度不够,导致教学效果不尽如人意。
3. 教学资源不足在文言文教学中,教学资源不足是一个普遍存在的问题。
如教材、教学辅助材料、网络资源等,都难以满足教学需求。
四、文言文教学对策1.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1)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如情景教学法、合作学习法等,提高课堂趣味性。
(2)结合生活实际,引导学生发现文言文的魅力,激发学习兴趣。
2. 提高教师教学水平(1)加强教师培训,提高教师对文言文教学的认识和重视程度。
(2)鼓励教师开展教学研究,提高教学水平。
3. 丰富教学资源(1)开发、整理适合初中生的文言文教学资源,如教材、教学辅助材料、网络资源等。
(2)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丰富教学手段。
4. 优化评价方式(1)采用多元化的评价方式,关注学生个性化发展。
中学文言文翻译教学论文
摘要:文言文作为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载体,在中学语文教学中占据重要地位。
然而,文言文教学一直面临着学生理解困难、翻译能力薄弱等问题。
本文从文言文翻译教学的意义、现状及对策三个方面进行探讨,以期为提高中学文言文翻译教学质量提供参考。
一、引言文言文是我国古代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丰富的内涵和独特的艺术魅力。
中学阶段是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关键时期,然而,由于文言文语言特点与白话文差异较大,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往往感到困惑,翻译能力较弱。
因此,加强中学文言文翻译教学显得尤为重要。
二、文言文翻译教学的意义1. 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通过文言文翻译,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文言文的语言特点,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2. 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
文言文翻译过程需要学生运用逻辑思维、批判性思维等,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
3. 传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
文言文翻译教学有助于学生了解古代文化,传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
三、文言文翻译教学的现状1. 学生对文言文理解困难。
由于文言文与现代汉语存在较大差异,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容易产生困惑。
2. 教师翻译教学方法单一。
部分教师仍采用传统的“逐字逐句”翻译法,导致学生缺乏对文言文整体意义的把握。
3. 缺乏有效的翻译训练。
学生在翻译过程中,往往缺乏有效的翻译技巧和方法的指导。
四、文言文翻译教学的对策1.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教师应结合文言文内容,运用多媒体、情境创设等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强化文言文基础知识教学。
教师应注重文言文词汇、语法等基础知识的讲解,为学生翻译奠定基础。
3. 优化翻译教学方法。
教师可采用“对比分析法”、“语境分析法”等,引导学生把握文言文整体意义。
4. 增设翻译训练。
教师可设计多样化的翻译练习,提高学生的翻译能力。
5. 加强师生互动。
教师应鼓励学生提问、讨论,及时发现并解决学生在翻译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五、结论总之,中学文言文翻译教学对于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思维品质以及传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具有重要意义。
初中文言文有效教学策略论文
初中文言文有效教学策略论文初中文言文有效教学策略论文一、注重文言文朗读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
”苏东坡也曾说:“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精思于自知。
”这些都明明白白地告诉我们,必须反复地熟读文章,这充分表明了“读”在文言文教学中的重要性。
“读”大致可分为“认读、译读、品读”。
所谓“认读”是指“初中生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本”。
这个过程需要教师对所学文言文有一个正确的范读,除了让学生自由朗读外,更重要的是指导学生朗读,进而引导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的内容。
比如,教学《邹忌讽齐王纳谏》时,让学生有感情朗读,体会“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徐公何能及君也?”“徐公不若君之美也。
”“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吾孰与徐公美?”“吾与徐公孰美?”等人物对话。
“译读”是指训练学生借助注释和工具书正确地理解文言文的大意,并标注自己不懂或难以理解的地方。
让学生自己动手去理解翻译文章,能更好地加深他们对文章的理解,有利于高效课堂的构建。
“品读”是指教师立足于文言文课本,精心设计一些引导问题,培养学生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
比如,在《狼》这篇文章中,可以通过以下句式引导学生品味课本:①从文中,我读出了的狼。
②从文中,我读出了的屠户。
③从本文中,我感悟到了的道理。
通过以上三个环节让学生由浅入深、层层递进,在朗诵中感知、领悟所学文言文。
切记,一定要重视朗读在文言文教学中所起到的重要作用。
二、创新文言文教学情境《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生情境,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
”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时,应当适当地导入,创设相似的教学情境,让学生融入文言文的教学中来,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鼓励学生解决自己遇到的难题。
例如,在学习《木兰诗》时,教师可以先播放电影《花木兰》中的精彩片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研究文本的欲望。
初中文言文教学[论文]
初中文言文教学刍议[关键词]:语文古文学习语感新课改把注重中学生的语文素养的养成教育提上了日程。
无疑,文言文在这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古文在初中语文课文中占到了20%的比重。
但是,初中阶段的语文古文教学不容乐观,呈现出学生难以掌握,教师教学困难的现状。
原因就是学生的现实生活有别于古文的语言环境和古文的语法规则,学生对于古文学习的技巧和方法没有掌握。
达尔文说过,最有价值的知识是关于方法的知识。
文言文是传承祖国五千年文化的载体,我们要继承这一文化遗产,就要学习好文言文。
那么,在文言文课堂教学中,怎样才能让学生学好古文呢?一、应以“读”字当先,培养语感古语云,书读百遍,其义自现。
自古文人就强调多诵读。
现代文学生还可以作到课前的预习。
可是对于文言文,学生由于不懂,就存在抵触情绪。
笔者针对这一现状,就让学生课前带着任务读,课前将所要学习的古文必须读三遍以上,然后组员之间互相检查。
课上,教师范读,目的是为学生矫正读音,然后课上学生再齐读、分读、自己默读;课下,让学生争取能够全文背诵,即诵读。
通过这一系列的读,来掌握字的读音并培养起语感。
二、自主探索,赏析感悟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要注意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文言语感。
语感是语文文言文教学的关键所在,有了语感,学生对文言文就可以自主探究。
教师在讲授文言文时,一定注意不能因为学生不懂,就采用填鸭式的教学。
要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调动起来,让学生自己通过一定的方法和学习工具去研读去探索。
笔者的做法是将知识基础不同的学生进行平均分组,让学生小组在工具书和课文注释的帮助下,小组之间进行合作探究,解释疑问词句,翻译整篇课文。
教师在各个小组之间巡回答疑、指导。
对于出现的错误及时进行矫正。
然后课下,让学生自己对文言文翻译整理。
对于出现的问题,在下次课集中解决一次,并要求学生做好记录。
这种方法,学生自己理解的古文要比教师灌输的效果要强百倍的。
三、掌握写作背景,深入理解每一篇文言文都有一定的写作背景,这是学生学习文言文,吃透文章的必须掌握的。
初中文言文教学问题及策略思考优秀获奖科研论文
初中文言文教学问题及策略思考优秀获奖科研论文文言文是中华文明的重要传承方式, 更是初中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学习文言文有助于学生真正了解中国数千年的文化与内涵。
但随着文言文教学地位的逐渐提升, 在教学过程中的问题也不可忽视。
本文将就初中文言文的教学现状略作探讨。
文言文作为中国古代汉语的书面语言, 有着悠久的历史, 以及丰富的积淀与内涵, 它伴随着我们中华民族千年的历史而来, 对于我们了解中华文化、文明等内容起着重要的作用。
随着近年来语文教学改革的深化发展, 文言文教学也逐渐受到重视, 教材内容的比重逐渐得到提升。
然而, 在中学生的语文学习过程中, 文言文却一直是个“老大难”的问题。
我们常常发现, 老师和学生们往往花了两三倍于其他内容的时间, 却收效甚微, 实际教学情况不尽如人意。
一、初中文言文教学的主要问题1.教学重点服务于应试需求, 忽视了文言文的真正精髓。
即使是在教学改革的大环境下, 仍然有很多师生被束缚在“应试教育”的框架中, 于是, 在他们眼中, 文言文的教学就被简单的定义为背诵和翻译, 一切以课本为主, 为了考试而学习, 忽略了课外内容的补充和提升, 从而导致了学生“知其然, 不知其所以然”的窘状, 这必然会影响学生的学习质量, 降低学生的学习兴趣。
文言文最大的闪光点其实在于它的字里行间所蕴含的古文化, 我们学习文言文的主要目的, 也是为了更好的了解、吸收、传承这些古文化。
如果仅把教学的重点局限于字句的释义、文段的背诵, 那其实就背离了我们学习文言文的初衷, 成了舍本逐末。
2.教学形式过于死板, 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我们一直在号召将课堂的主动权交给学生, 教师只需要起到一个引导者的作用, 然而, 在文言文的教学过程中, 大多数教师还是习惯于单方面的灌输和讲解, 学生则是马不停蹄地做笔记, 处于一个被动学习的状态。
这不仅不符合教学改革的要求, 也不利于文言文教学的良性发展。
诚然, 文言文的学习和现代文不同, 在理解上学生往往更困难, 需要教师更多的指导和解释, 但这并不意味着教学主动权的转移, 学生其实更需要发现问题的过程, 而不是仅仅为了寻求一个答案。
初中文言文教学论文
初中文言文教学论文文言文教学一直是初中语文教学的重头戏,也是既能展现教者语文功底又令教者无所是教的头疼戏。
在传统教学中,有的教师把文言文教成了古汉语,把一篇文质兼美的文章分解得支离破碎,一段一段地读,一句一句地讲,一字一字地解,整堂课学生都处于被动地位,他们自然会感到枯燥无味,毫无兴趣。
而今,在如火如荼的教改活动中,有的教师又脱离了双基,大讲特讲其艺术特色、人物形象。
这样以来,学生虽然听得津津有味,但是,当他们合起书本之后,却是一片茫然。
怎样才能教好文言文,成了语文教师的困惑。
我觉得,文言并重,才是中学文言文教学的王道。
文言并重,教好初中文言文,应采取如下策略:一、以诵读为突破口,培养文言语感。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只有反复朗读,才能领会文章的要旨。
对学生诵读要根据作品的特点,在节奏、语气、语调、语速等方面作好指导。
每次的读都要有不同的明确的要求,是读准字音、读清句读、读出语气、读出语势,还是在读中粗知大意、掌握思路、体味情感、感悟意境,都要给学生以具体明确的导向,从而达到“理解的朗读”这一目的。
《陋室铭》一文的教学,在幽雅的古乐曲中,声情并茂的朗读,让人不觉此室之陋,但觉此室之雅,眼前浮现环境之雅、人文之雅,领略作者旷达致远、不同流俗的可贵气质,达到“如出自己之口,如出自己之心”的效果。
二、以翻译为抓手,理解文言内容翻译是学生读通课文,理解内容,感悟思想的必经之路,以翻译为抓手,教给学生翻译的方法,教会学生翻译,继而理解文言内容。
1.先教给学生文言文翻译的方法。
文言翻译要做到五个字“留、删、调、补、换”,留:年号、地名、职称、器具等,可照录不翻译;替:用现代汉语词语替换古义词;调:调整倒装句的语序,如宾语前置、介宾短语后置、定语后置等;补:省略句中省略的主语或谓语;删:删去不译的词,如发语词等。
然后要求学生借助课下注释,小组学习翻译,教师巡回指导,答疑解惑。
2. 讲解突出重点,忌贪多求全。
学生阅读文言文虽然有一定的语言障碍,但决不会学外语那样毫无根基。
初中文言文教学有效方法论文
初探初中文言文教学的有效方法摘要:按新课标理念,初中文言文教学应以学生为主体,摸索一套有序、有趣、有味、有效的文言文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努力培养文言文语感,分项归纳积累,让知识系统化,加强迁移能力的训练,培养学生阅读文言文的能力,以达到教学效果的最优化。
关键词:初中语文文言文教学方法初中文言文教学是中学阶段教学的重点,也是难点。
九年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的初中语文课本中,文言文阅读约占四分之一,是升学必考内容;且更重要的是,文言文是中国古代文化的精髓之一,是华夏祖先留给我们的宝贵精神财富。
所以不论是从语言延续的角度,还是从文明传承的角度,我们实在有必要学好文言文。
新课准对初中阶段文言文教学提出了要求:背诵一定数量的文言文,积累常用文言文实词和虚词,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阅读浅显文言文,在理解字词、句子的基础上加强文言文的诵读,培养学生文言文语感,使学生充分感受人文精神和民族精神。
如何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挖掘文言文教学的有利因素,给文言文课堂教学注入生机,笔者认为,可以采取以下方法。
1、熟读成诵,培养语感农村学生小时文言积累少无语可“反刍”,文字生疏,且无停顿断句常识,要克服文言文之巩惧心理,首先是读书。
默读、吟读、诵读、范读、集体读,不一而论,但我认为,在教学中范读、默读、指名读、齐读是必不可少的。
诵读,口耳眼心都能用得上,能培养文言的语感,诵读必须在理解词义,了解句式的前提下进行。
只有在“一字一句,分晓真切”(朱熹语)的前提下,让学生反复诵读一篇篇文言作品,才能对文言文阅读能力的提高有意义。
在理解的基础上诵读,读到“使其言皆若出于吾之口”(朱熹语)即可。
文言文中有些字的读音,同我们今天语言中常见的读法不一样,特别是一些通假字。
这就需老师的范读,以加深记忆。
如墨子《公输》的“然臣之弟子禽滑厘等三百人……在宋城上而待楚寇矣”一句中,“滑”不读“huá”而应读“gǔ”。
司马迁《陈涉世家》一文中,“将军身被坚执锐”一句中的“被”应读“pī”。
初中文言文教学论文
浅谈初中文言文教学现在语文教学中的普遍现象为:“学生一怕文言文,二怕写作文,三怕周树人。
”文言文被排在首位,这不得不引发我们思考日常教学中的弊端。
文言文是初中语文的重要一环,也是学生掌握起来比较困难的内容。
由于文言文的内容距离现在的生活很遥远,语言表达形式也与现在的语言相去甚远,所以学生理解起来特别困难,一感到困难,学生就对文言文产生了惧怕心理。
如何让初中学生轻松入门,掌握方法,提高文言文的学习效果,是文言文教学中的重要课题。
我个人认为最主要的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通常我是采用以下形式:1.注重形式,激发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的兴趣一旦被激发,就会产生无穷的潜能,作为语文老师这一点尤为重要。
再加上文言文学起来比较枯燥,更应注意变化形式,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1.1 以故事传说引出课文,激发兴趣。
比如《木兰诗》,有花木兰的故事、人物是家喻户晓的,让学生讲讲他们知道的木兰的故事,谈谈对人物形象的看法,学生在把握历史背景及花木兰的人物故事后,对《木兰诗》所表达的思想内容理解也会简单快捷得多,特别在背诵时会感到亲切许多。
《卖油翁》的故事学生大多耳熟能详,可以在学生讲自己知道的故事以后,再来学习原文,古今对译很容易记住一些关键词以及课文的道理。
1.2 以成语名句引出课文,激发兴趣。
如“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一鼓作气”等,课前可询问学生是否知道这些成语的本意、引申意及出处,增强学习《核舟记记》及《曹刿论战》的兴趣。
引导学生掌握文中的成语,如,温故知新、豁然开朗、扑朔迷离、心旷神怡、水落石出、金玉其外、败絮其中,三顾茅庐等,而正是这些有生命力的词语能有效地吸引学生求知的热情。
教师只有抓住这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火”,才能点燃学生的求知欲望,相信教学效果会大大增强。
2.读法多变激发兴趣。
文言文教学要让学生觉得容易,首要任务是教学生会“读”。
俗语“读书百遍其意自现”用在我们的语文课堂上是再确切不过了。
初中三年文言文教学论文
初中三年文言文教学论文概要:初中三年文言文教学是一个完整过程,也是一个厚积薄发的过程,循序渐进,精耕细作,形成系统,不但使学生的文言文阅读水平有了质的飞跃,更能使学生领略到精妙的文学世界。
《广东省语文新课程标准》在文言文方面的要求是:能正确理解文章大意;能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的句子;对文章的一些观点和艺术方法能作简单的评价和分析。
但近几年,初中文言文教学走进了一个怪圈,学生学习文言文没兴趣,只是记忆翻译和名篇,没有互动,没有激情,教学显得零散,没有系统性。
不少学生读不懂古文、不愿看传统经典文学作品,缺乏读写技能、不懂中外传统文化和基本文史知识。
钱梦龙老师说:古文教学是语文教学改革的一个“死角”,古文教学需要创新。
我认为文言文教学要走出山重水复的境地,必须循序渐进,形成“注重诵读——加强积累——激活课堂——延伸课外”的系统性的教学方式。
通过这样的系统性教学,精耕细作,文言文教学一定会走出困境,迎来柳暗花明的教学新天地。
一、激发兴趣。
诵读感知安东尼·罗宾在《潜能成功学》中所写的:“人的潜能犹如一座待开发的金矿,蕴藏无比。
而我们每个人都有一座潜能金矿。
”在初中阶段每册书选入的文言文,都是有一定的内涵和难易程度区别。
因此,在上文言文课文之前,教师不要急于讲授,可采用恰当的方法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
如:声情并茂地朗诵文言文中的名篇,从情绪上感染学生;在此基础上,介绍我国古代的一些散文大家,在介绍时穿插一些有关他们的有趣的故事。
如:《夸父逐日》《后羿射日》《嫦娥奔月》等神话故事,将浅显易懂的文言文《夸父逐日》板书在黑板上,试着让学生翻译。
通过感知故事内容,学生学习文言文的情绪被调动起来,学起来自然能得心应手,甚至如入佳境,如鱼得水。
诵读千百年来人们从学习文言文的实践中总结出来的行之有效的好方法。
在文言文教学中,关键是如何让学生更容易地学懂。
初中学生诵读要学会大声朗读、慢慢细读、用心品读。
朱熹说:“学者观书,务须读得字字响亮,不可误读一字,不可少读一字,不可多读一字,不可倒读一字,不可牵强硬记,只要读数遍,自然上口,久远不忘”。
初中语文文言文教学体会论文
初中语文文言文教学体会论文前言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越来越重视语言文化的传承和学习,而文言文作为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在中学语文教育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
然而,初中生对于文言文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常常不如现代汉语,而教师们对文言文的教学体会也各不相同。
因此,本文将从初中语文文言文教学的角度出发,分享一些我在教学过程中的体会和经验。
教学目标在初中阶段,文言文的教学应该注重以下几个方面:•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培养感受和理解文言文的能力;•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让他们能够运用文言文正确地描述人物形象、情感、地理环境等;•带领学生了解历史文化,理解人民智慧和民族精神,深入领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奇妙魅力。
教学方法1.从字词符号入手,认真理解语言的含义和构成。
我常常会和学生一起解析古文中的生僻字、繁复句式和深奥典故等等内容,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阅读和理解方式,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2.注重语感训练,加强口语和写作综合训练。
在教学课文时,我会课前让学生通过朗读、角色扮演等方式加强文言文句式的语感训练,帮助他们更好地掌握古文的表达方式。
同时,在课后我也会布置相应的写作任务,鼓励学生通过写作来练习语言的运用。
3.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增强学生的课堂参与感。
我常常会利用多媒体手段,比如PPT、视频等方式展示历史人物、文化背景等资料,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古文的背景与内涵。
教学体会兴趣是推动学习的最好动力,因此在文言文教学中注重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感是十分重要的。
具体来说,我有以下几点体会:1.在教学中注重个性化和多元化。
不同学生对于文言文的接受程度和兴趣程度不一样,因此我会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和引导方式来帮助他们更好地学习文言文。
另外,我也会加入一些趣味性的教学活动,如文言文歌曲、文言文诙谐语等等,来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
2.给予学生更多的探究空间和自主学习时间。
在教学中,我常常会布置文史题材的阅读作业,让学生在自己的独立阅读中体会文言文的“有味”,同时也考查他们的自主学习和思考能力。
初中文言文教学对策探析论文
初中文言文教学对策探析论文一、初中文言文教学的重要性(一)继承我国传统优秀文化的重要手段中华民族的传统优秀文化是通过文言文的形式记录下来并发扬光大的,所以我们要想透彻地了解前人的优秀思想以继承并发扬光大的话,必须首先从学习、了解并理解文言文开始,这样,才可以做到兼容并蓄、发扬光大,使得各方面的发展具有连续性。
(二)提高个人文学素养的必要措施文言文虽然是古人的东西,与我们相隔久远,而且一些用法也不符合现代人的语言习惯,但是白话文与古文可以说是一脉相承,有很多相同与沿用,且古文中包括了古人的思想精髓,如果学生加以熟读并理解的话,定会吸取前人的思想精髓并提高个人的文学素养。
(三)增强学生语文学习语感的途径古文是前人思想的结晶,蕴含着大智慧,当然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是具有连续性的,文言文与现代白话文之间并不是完全短篇的,它们之间也是存在千丝万缕的联系,很多文言文中字义、词义与用法在白话文中依然使用,所以我们必须加强文言文的学习,培养学生对字、词、句等的感知能力。
甚至笔者认为,我们完全可以加大文言文的课时量与教学比重,通过奠定坚实的文言文基础而自然过渡到白话文。
二、初中文言文教学中的问题(一)教学分散,学不能致用文言文是古人所使用的一种表达、记录的方法,在现代社会除了应付考试之外,几乎没有什么其他的用途,而且在整个语文教学中,留给文言文的课时又相当少,所以学生不重视、老师不重视的现象非常普遍。
教师往往采用分散教学的方法,将文言文与现代白话文进行穿插讲授,没有留出专门的课时与时间进行专题讲解,种种原因结合在一起,导致初中文言文教学分散,学不能致用。
(二)教学方法呆板单一在进行文言文教学时,教师首先会要求学生在课前阅读所要讲授的文言文,而后在课堂上会带领学生逐字逐句地进行解释翻译,最后将整个文意串起来解释一遍,再要求学生谈谈什么的。
这种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模式并不十分适合文言文的教学,因为文言文作为一门特殊的“语言”,需要学生在充分了解、理解的基础上掌握其行文习惯、常用模式等,而教师采用的上述传统的、呆板单一的教学方式不适合语言类科目的学习。
初中文言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研究论文
初中文言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研究论文初中文言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研究论文摘要:在语文学习体系当中,阅读教学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
特别对于初中学习而言,阅读教学在其中所占的时间相当多,学生及教师在学习当中所花时间及下的功夫层面也最大。
因此,从一定程度上来讲,阅读教学质量的好与坏决定着语文教学水平的优与良,它关系着教学要求与效果是否能与预期相符。
而文言文作为初中阅读教学当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必须引起广大学生及教师的高度重视及关注。
关键词:初中文言文阅读教学方法长久以来,我国在中考和高考当中都加入了大量文言文,然而,广大教师却总认为其是难中之难,普遍对其缺乏有效认知,无论是在课堂指导还是课后辅导,都表现出了极大的不适应性。
随着新课标的推行,在现行语文教学当中,又将文言文篇幅进行了扩大,已由以往的20%增长至40%,与此同时,难度也在同步增加。
也正因为如此,有效的文言文教学方法至关重要,本文将从初中的角度来探讨关于文言文教学的方法,旨在不断提高初中文言文教育水平,全面帮助学生更好掌握文言文学习之法。
1 当前初中文言文教学存在的不足我们知道,文言文是我国传统文化当中不可忽视的一部分,是我国古代人们实现交流与创作的有机载体,古人云“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由此可见,掌握历史是何等的重要。
然而,就当前我国初中文言文教学来讲,仍然存在多方不足,影响了学生对于文言文的掌握,具体而言,包括以下几点:1.1轻视引导性,注重诵读在我国初中文言文教学体系当中,长久以来,一直实行的是以课堂背诵为主的形式,尤其是一些经典文章,更是必须全篇背诵。
很多课文甚至是在讲课之前就要全篇对其进行背诵,在这个过程当中,学生对课文的主旨、意境以及所阐述思想都没有充分体会,随着时间的加剧,学生会对这种枯燥的学习模式产生厌恶之感。
新课标当中也对学生背诵做出了一定要求即优秀诗文背诵80 篇。
笔者认为,诵读也要讲求方法,科学的诵读就在于追求情境,变枯燥之文为学生渴求之点,可以让学生甘之如饴的诵读才最佳。
初中文言文教学教学策略论文
初中文言文教学教学策略论文初中文言文教学教学策略论文(一)情景再现理解大意情景教学法可以把学生带到生活中的某个情景当中,让学生们体会到作者所处的年代背景以及社会环境,使学生们能够正确地理解文言文的课文大意。
例如,在学习《桃花源记》时,教师使用多媒体给学生们播放这篇文章年代期间一些典型事件,让学生领会主人公在当时背景下向往美好而又和平生活的追求,感受到作者的心声。
之后,教师再要求学生进行文本解读,根据学生学情进行适时的点拨指导。
通过这样的教学策略,使学生们理解作者想要表达的思想情感,体会到文言文作品的内涵。
(二)逐字逐句进行翻译文言文与我们当今学习的内容的区别就是文字的组合方式不是我们经常接触的类型,使学生们不知道从何下手,教师可针对学生学习中出现的问题进行解决,带领学生逐字逐句地进行翻译,让学生们循序渐进地进行理解。
例如在学习《陋室铭》时,教师对句子中的每一字都进行翻译,然后,让学生们翻译整句话的含义,这样学生就会把文言文内容用现代的语文知识解释出来,使学生们容易理解。
通过这样的教学策略,能够让学生们找到学习文言文的方法,培养学生正视学习文言文的态度,懂得学习是一个漫长的过程,需要不断地积累、总结,认识到欲速则不达的'道理,积极掌握学习文言文的方法、技巧,丰富积累面,夯实文言文基础。
(三)前后呼应贯穿全文学习语文知识的时候,一定要理解作者安排文字的先后顺序的意图,学习更多的文字衔接关系。
例如在学习《爱莲说》时,教师可以先给学生们讲授课文的大意,再让学生们进行阅读,通过小组的形式查找资料进行翻译,学生们在学习的过程中,会找到课文中承上启下的桥梁部分,再根据文章的结构,按照事情一定的发展顺序贯穿全文。
若是学生在翻译文章前边、中间或是后面任何一个位置出现了疑难问题的时候,不要担心和纠结,根据课文的大意进行分层次、分结构地分析,这样就很容易解决了心中的困惑。
通过这样的教学策略,使学生们找到合适的学习方法,在文言文学习中遇到困难不退缩,克服种种困难,并在教师精心指导下,培养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认真分析,综合判断,找到解答问题的思路和方法。
初中文言文教学论文
初中文言文教学论文初中文言文教学论文新课程对文言文的教学要求是“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诵读古代诗词,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味和审美悄趣”。
评价学生阅读古代诗词和浅易文言文,重点在“考察学生记诵积累的过程,考查他们能否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诗文大意,而不应考查对词法、句法等知识的掌握程度”。
基于上述要求,笔者认为初中文言文教学可以采取如下教学策略:一、指导诵读,激发兴趣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
熟读或背诵一定数量的文言篇目,有助于加深对文言文的文意理解,培养语感。
文言文的诵读,最基本的要求是读准字音,句读正确。
还要能读出文言文的情昧,在读中发现问题。
要读出情味,就要体会文章表达的情感,揣摩语言的运用;要在读中发现问题,就要有自己的独立思考,就要在读中有自己的发现。
因此文言文的诵读,不仅是用口,更强调要用心。
我在教学《醉翁亭记》这篇散文时,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声画同步,让学生伴随着音乐节奏进行朗读。
当舒缓悠扬的音乐响起时,学生们一个个主动拿起课本:环滁皆山也。
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
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哪也。
……上课时学生精神振作,兴趣浓厚,热情高涨,看得出学生已完全沉浸于这种美的享受之中。
二、引导品味,掌握方法文言文教学要遵循语文学习规律,可以引导学生像鉴赏古玩那样品味其中的古典风昧。
其实,不少文言文名篇都是优美的散文,文章音韵和谐,对偶押韵,读来如风行水上,琅琅上口。
有的句式整齐,有的骄散结合,间或运用多种艺术修辞手法,艺术性较高。
优美的语言芳香四溢,沁人心脾,如饮醇酒,如品甘酸,令人耳目一新,心旷神怡。
学习这样的文言名篇,简直就是一种美的享受。
如《桃花源记》、《岳阳楼记》、《陋室铭》、《爱莲说》等,篇篇都为我们描绘了一幅幅生动形象的图画,体现出一种艺术的崇高美感。
例如,文言文教学中运用比较法,可以就文本挖掘比较源,引导学生进行篇内的用词、用法、意蕴等方面的自相比照。
初中文言文教学问题及策略论文
初中文言文教学问题及策略论文摘要:从长时段视角看,学习文言文的意义,不仅仅在于是学习一门古代语言技能,更是通过文言文阅读古典文献,并传承中国古代传统文化,而从作为中国人的角度来说,师生都应该有一定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结合自身多年的教学经验及阅读相关文献,笔者发现当前初中文言文教学存在的问题还是比较多,教学现状不容乐观。
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当前文言文教学过程中的法宝,教师想要解决问题,一定首先要发现问题,寻找问题的根源,并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关键词:初中;文言文;教学;问题无论是从教师的立场还是学生的角度而言,文言文在初中阶段都算得上是一门重难点兼具的学习模块。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也要求学生能够通过借用古汉语字典等工具书的办法阅读浅显的文言文。
一、当前初中文言文教学存在问题(一)满堂灌依然为主流教学方式满堂灌教学法在中国存在时间相对较长,在一定程度上,它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展立下了汗马功劳,同时,我们不得不承认,在当前这样瞬息万变的国际环境下,与时俱进才是大趋势。
在新课改背景下,建构主义、掌握学习、学习金字塔等基础教学理论都明确提出了具体问题具体分析、采用更加民主的教学方式的建议,且各种教学实验和观察也证明,师生间的平等互助、合作的关系更能促进学生个体发展。
而一旦教师讲得多,学生自然就会动脑少,这样无形中就会造成学生思维上的懒惰和机械性记忆,其学习方式自然是接受式学习,很少有自我发挥的空间和意识,这对于学生的长远发展极其不利。
(二)文言文课时分配存在问题翻开初中语文教材,以一学期为周期,其课程一般分为六个单元,其中两个单元为文言文,换言之,将教学时间按比例分配,一学期二十周内的文言文上课时间不应该超过4周,但是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我们发现花在文言文教学上的时间几乎是一学期的一半。
而教师的教学方法也一般是这样的过程“读→背→翻译分析”,甚至有些课文至少要花费三个课时。
从总体上看,文言文的学习战线拉得过长,教师忙的不亦乐乎,学生学的精疲力尽,这样的做法实际上就类似于“题海战术”,虽然有效,但是花费了太多的时间和精力,且给学生留下了“文言文太难太麻烦”的印象,颇有些事倍功半,甚至是得不偿失的味道。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的服务,优质的文档,谢谢阅读/双击去除
初中文言文教学论文
浅谈初中文言文教学
作者/李云娟
初中语文课本中的课文以我国现代作品为主,但古代作品也占一定比例。
文言文是我国古代文化的重要载体,是现代汉语的源头。
学好文言文是继承民族优秀文化的需要,也是学好语文的需要。
怎样让学生读懂文言文,喜欢文言文,这是语文教师时常感到头疼的事。
如果教师能为学生找到一条学习文言文的"捷径",就能使其顺利通过文言文这一关,并能领略到古代文化的精髓。
一、要重视兴趣唤起参与热情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提到: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习兴趣是学生在心理上对学习活动产
生爱好、追求和向往的倾向,是推动学生积极主动学习的直接动力。
孔子说得好:"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只有"好之""乐之",方能有高涨的学习热情和强烈的求知欲望,方能以学为乐,欲罢不能。
要想让十几岁的学生对"之乎者也"感兴趣,没有灵活应变的办法难以奏效。
所以我本着让学生参与的原则,根据教材的不同特点,采取不同教法。
如,教学《工之侨献琴》时,由学生发挥想象用自己的话讲述这个故事,那么这课语言简洁,道理深刻的特点就不用多费口舌了;教学《岳阳楼记》时,我充分利用多媒体,为学生展示一幅幅迷人的自然风光图,并配以优美的音乐,给图画配上精当的解说,通过视觉和听觉的巧妙配合,把学生领入了如诗如画的风景中。
如此,学生大都表现得热情高涨,学习效果也就不言而喻了。
这样,学生对文言文不再望而生畏,而是兴趣横生。
文言文虽然难学,但它毕竟是汉语的一种书面语,它的许多基本词汇及基本的语法特点,至今仍在支撑着现代汉语的大厦,许多有生命力的东西,仍然活跃在现代汉语中,若在讲解中适时予以点拨,学生必然感兴趣、难忘。
譬如成语,大多是从古代走到现代的,它包含着丰富的古代汉语知识。
讲到词类活用时,可列举"莫名其妙"的"名",名词作动词用;提到古今异义现象时,成语"赴汤蹈火"中的"汤",古义为"热水",今义为"菜汤".特别是贡川方言就是永安话,而永安话是古代汉语的"活化石",许多上古时代的用语现在仍然在用。
如"跑"说"走";"锅"说"鼎";"筷子"说"箸";"不知道"为"安达地"等等,不一而足。
这些学
生并不陌生,在上课时经教师一点拨,学生倍感新鲜、亲切,就有了参与学习的热情。
二、要重视语感的培养与训练
作为语文教师,应重视对学生的语感培养与训练。
文言文的语言表达形式与白话文不同,与口头语言也有不小的差距。
而初中学生除了课本外几乎没有其他语言环境,感性知识少,语感欠缺。
而要让学生领略古人表达与今人类似的思想感情而运用的比今人要精美凝练的语言形式,我认为熟读背诵是"捷径".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
"所以在教学中要让学生多读,()在读中疑、读中悟、读中品、读中诵。
具体做法是:
1.加强形式多样的读。
有教师范读,有全班读,有个别读,有分角色读,也有男女比赛着读。
通过多种形式,让他们熟悉课文。
2.鼓励学生品读精彩语句。
教材所选文言文不乏精彩之处,让学生圈画、反复地朗读,不但有助于学生理解句子的意思,更有助于学生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
3.加强诵读。
俗话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做诗也会吟。
"对文言文的诵读更是如此。
背诵是学生学文言文的任务之一。
语文新课
标也提到:评价学生阅读文言文,重点在于考查学生记诵积累的过程。
能背诵一定数量的名篇、佳句,不但能丰富学生的知识底蕴,体验培养语感,而且能激发学生热爱祖国文化遗产的热情。
三、要重视学生动手、学会积累
"积土成山""积水成渊",知识的积累是能力提高的基础。
有计划地进行积累,不仅可以丰富学生的古汉语的语言材料和知识,而且能转化为能力,提高文言文的阅读水平。
所以在诵读的基础上,从初一开始要求学生准备一本笔记本,建立"文言文知识库",有计划、有重点、有针对性地进行整理。
每课要求掌握的实词、虚词,人人必须整理,但对每课的整理积累,不能局限于该篇,而应回顾、翻查以前学过的意义和用法,并随着新课的学习去丰富。
例如,在教《陋室铭》这课时,讲到"何陋之有?"这句中的"之"字用法,复习了前面的"之"字的五种用法:(1)代词:他、它、这件事;(2)动词:去、往;(3)结构助词:的;(4)主谓之间,不译;(5)句尾凑足音节,无意义。
然后再讲这句中"之"的用法是宾语前置的标志,不译。
最后归纳"之"字有六种用法。
这样这个例子起到了"线"的作用,把我们学过的知识串起来,学生也体会了学会积累带来的极大益处。
四、要重视学生学习的主动权
苏霍姆林斯基说:"让学生体验到一种自己在亲身参与掌握知识的情感,乃是唤起少年特有的对知识的兴趣的重要条件。
"可是在教学中教师总怕学生这也"不知",那也"不懂",因而对一篇文言文,从字、词的理解,到句子的翻译,再到思想内容的概括无所不讲,学生成了盛装知识的容器,学生在被动中接受老师的所谓知识的传播。
语文新课标明确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不应以老师的讲解、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而应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
其实,对文言文的教学同样可放手让学生去学,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
纵观教材中的文言文,大多注释详尽,学生完全可借助注释及工具书去读、去悟。
教师提出问题,让学生自主合作探究。
在此过程中,教师只作点拨、解疑,让学生从自己的动脑、动口、动手中达到知识学习的目的。
五、要重视渗透品德教育
语文新课标提到: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不应把它们当外在的、附加的任务,应该注重熏陶感染,潜移默化,把这些内容贯穿于日常的教学过程之中。
在文言文教学中,我也不忘这一职责。
如《愚公移山》对"愚公移山"移还是不移开一次辩论会;学《陋室铭》问:"在当今物质生活日益丰富的今天,你如何看待作者的‘惟吾德馨’的情操";上《工之桥献琴》提问:"在我们社会类似工之桥献
琴这样的事有吗?请举一例等。
通过问题,让学生思考、讨论,促其品德教育。
"教师给块蓝天,学生就能飞翔。
"总之,文言文教学应能突出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主动学,并加强学生的学法指导,定能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最后,小编希望文章对您有所帮助,如果有不周到的地方请多谅解,更多相关的文章正在创作中,希望您定期关注。
谢谢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