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八下语文6 《阿西莫夫短文两篇》课后习题参考答案
《阿西莫夫短文两篇》参考答案
《阿西莫夫短文两篇》参考答案:
1.(1)tún (2)zhě (3)xī (4)jié (5)sù (6)hài 2.(1)遗体、遗骨(2)逆流而上,向江河发源处走,比喻探索事物的由来。
(3)灾难、灾祸(4)细致精密(5)比喻事物多指诗文浑然天成,没有一点雕琢的痕迹。
也比喻事物完美自然,没有一点破绽或缺点。
(6).停止(7)都,全(8)漂浮(9)逆流而上
3.(1)美国科普作家阿西莫夫科普作品(2)自贡4.不同科学领域之间是紧密相连的。
在一个科学领域的新发现肯定会对其他领域产生影响。
5.可从恐龙的种类和其他的灭绝说法来谈,答案略。
6.略(例子切合要求,语言畅达即可)
7.(1)列数字(2)摹状貌(3)举例子。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6《阿西莫夫短文两篇》(课后解析)
6 《阿西莫夫短文两篇》(课后解析)一、参考答案:这两篇短文都谈到了恐龙的灭绝,第一篇短文谈到恐龙化石无处不在,是为了证明另一科学理论(“板块构造”理论)的正确;而在第二篇中,恐龙的灭绝则成为探讨的主题,“被压扁的沙子“则成了证据。
由此可见,作者会运用多角度、多侧面看问题的科学思维方法。
解析:在细读两文的基础上,抓住两篇文章的结尾段进行归纳。
二、参考答案:《恐龙无处不有》的论证思路:开篇提出不同科学领域是紧密相连的,各自的发现都有可能得到相互启发。
然后举南极发现恐龙化石的例子:南极发现恐龙化石一恐龙并不适应南极的气候→它们是如何超过大洋到另一个大陆去的呢?然后进行假设推理:是大陆在漂移面不是恐龙自己在迁移一提出大陆板块构造理论一推断最近一次“泛大陆”形成时,所有陆地都处在热带和温带环境中,适合恐龙生活一进一步推断“泛大陆“后来又分裂成四部分一于是每一块大陆都携带着自己的恐龙而去。
最后得出结论:在南极发现恐龙化石,为板块构造理论的成立提供了有力的证明。
《被压扁的沙子》的论证思路;起笔提出导致6500万年前恐龙灭绝的一个新观点,引出恐龙灭绝的两种学说“撞击说”和“火山说”,并揭示研究这一问题的重要意义。
然后分析斯石英的成因,重点说明其性质,通过严密的推理,肯定“撞击说”否定“火山说”,从而得出结论:恐龙灭绝的原因是外最体撞击地球。
解析:议论文的论证思路一般是:提出问题一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这两篇文章就是按照这一思路行文的。
三、参考答案:1.补充说明性文字,可以看出作者注重观察、善于发现、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与精神。
2.起补充说明的作用,意在强调此研究的现实意义。
3.使晦涩难懂的化学名词变得浅显,适合没有专业知识的读者理解。
4.对上文的补充,进一步证明上文所讲的道理,从句子里可以看出作者的幽默和思维的活跃。
解析:结合上下文,体会这些补充说明性文字的作用,体会论证语言的严密性。
四、参考答案:板块构造理论。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补充习题答案-6阿西莫夫短文两篇
初中语文补充习题(八年级下册)参考答案6阿西莫夫短文两篇【夯实基础】1.领域膨胀流逝褶皱追溯劫难携带陨石2. A3.A(“天衣无缝”比喻事物周密完善,找不出什么毛病。
用在这里语意不符。
)4. B(恐龙化石之所以遍布于世界各地,是因为大陆在漂移。
)【研习文本】一、整体把握1.《恐龙无处不有》依据在南极发现恐龙化石的事实,佐证了大陆漂移说;《被压扁的沙子》通过对“被压扁的沙子"的反思,证明外星撞击导致恐龙灭绝。
2.科学发现-观点产生-科学研究发现-印证观点。
这是一种由果到因的逻辑思路。
3.将来一旦面临这种事情,我们可以采取某种应急措施。
4.逻辑顺序,重在说明事理,在短小的篇幅内,将抽象的科学知识层层剖析,既严谨又深入浅出地解释清楚。
二、片段研读1.恐龙遍布于世界各地;恐龙不适合在南极生存。
2.不能去掉,“都”是全部的意思,表范围,在这句话中指在地球的大陆上全部发现了恐龙的化石,具体说明了恐龙确实遍布于世界各地。
3.举例子。
具体说明了大陆漂移说,否定了恐龙迁移说。
4.“泛大陆”是板块在一段时期内将所有的大陆汇聚在一起形成一个主要陆地。
【拓展阅读】1.总领全文,点出本文的说明对象,交代说明对象的特点。
2.介绍了两种昆虫的历史、个性、种类、寓意、鸣叫的原因。
3.引用、打比方,列数字。
生动形象突出地说明了纺织娘叫声既有节奏、又富有变化。
引用《诗经》里的诗句增添文学色彩,吸引读者阅读兴趣。
4.写出了昆虫的鸣叫特点;运用比喻,生动形象。
【文化传承】1.诗人绘春草之象,含春光易逝之意,寓伤春之情(或对春天逝去的无可奈何);诗人借草伤己(人生),以草表达倦游思归的苦闷心情。
2.①咏物抒怀或寓情于物:将初入仕途的年轻人踌躇满志、英姿勃发的风采寄寓于青青春草之中;将倦于宦游,春末思归的苦闷情绪寄寓于暮春之草的凄凉衰败之中。
②对比:将初春之草的生机勃勃与暮春之草的凄凉衰败形成强烈对比,暗含伤春之意。
③衬托:用遍地春草映衬出宦游少年的春风得意。
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第 6 课《阿西莫夫短文两篇 》同步练习(含答案)
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第6课《阿西莫夫短文两篇》同步练习一、基础知识1.下列划线字的拼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A.褶皱(zhě)劫难(jié)骨骼(gé)B.遗骸(hái)蟾蜍(yú)撞击(zhuàng)C.两栖(xī)深渊(yuān)鸟臀(tún)D.追溯(suó)衍射(yǎn)溅到(iiàn)2.下列句子中加粗词语不能用括号内词语替换的一项是()A.大约经历(经过)了一亿年。
B.随着时间的流逝(消逝),北美又与亚洲和欧洲分开。
C.这些生物的命运比其他同类要悲惨(悲壮)得多。
D.这一地区的战争对平民来说是一场无法躲过的劫难(灾难)。
3.下列句子标点符号用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毫无疑问,6500万年前地球上曾经有过一次“大灭绝”,发生过一次“大劫难”。
B.“板块构造”理论很快为地质界几乎所有的问题提供了答案,如火山、地震、岛屿链、海洋深渊……等等,这些在以前一直是不解之谜。
C.北部就是现在的北美、欧洲和亚洲,南部是由现在的南美和非洲构成,最南部是现在的南极洲和澳大利亚,印度是剩余的一小部分。
D.如果二氧化硅(即非常纯的沙子)处于超高压的状态,那么它的原子相距很近,从而变得极为致密。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原创节目能否获得成功和良好反响,关键是能从观众观看愿望中寻找契合点。
B.前不久,“中国品牌日”活动在上海举行,向全世界展示了中国产品的魅力。
C.面对停车难的问题,多管齐下的治理方式,让青岛的停车现状大为提升。
D.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实现后,可以捕捉到用户心情、体温的变化,为用户提供更加个性化的服务。
5.依次填入下列句子横线上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①所有陆地______都处在热带和温带环境风,所以恐龙可以在泛大陆的不同地区舒适地生活。
②在过去的9年里,科学家们______对6500万年前恐龙灭绝的一个新观点争论不休。
2023年春八下语文第06课 阿西莫夫短文两篇 知识总结及习题(含答案)
第6课阿西莫夫短文两篇知识点01 文题解读“恐龙无处不有”:恐龙,古爬行动物,繁盛于中生代,在中生代末期灭绝。
用双重否定的形式,肯定了恐龙遍布世界各地的事实,引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被压扁的沙子”:“被压扁”是特征,“被压扁的沙子”是指斯石英,是本文的说明对象。
标题交代了斯石英的形成原因和特质,新颖别致,能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知识点02文体知识科普作品科普作品是一种以向大众普及科学知识为主要目的的作品。
“科普”就是科学普及的意思。
科普作品传统上以文字或图画为基本载体,现今也常以视频媒体等其他形式出现。
其主要功能和目的就是宣传普及科学知识,展现科学魅力。
知识点03 作者作品阿西莫夫(1920—1992)科普作家、科幻小说家,美国科幻小说黄金时代的代表人物之一,20世纪最顶尖的科幻小说家之一。
代表作有《基地》、《新疆域》等。
【知识拓展】相关背景这两篇文章选自《新疆域》(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1999年版)。
孟庆任译。
有改动。
6500年前,在地球上生活了1.6亿年的恐龙突然灭绝了,这成了生物史上的一大谜团。
美国科普作家阿西莫夫在不同领域的科学发现中受到启发,写成这两篇文章。
知识点04 字词积累1.字音:臀.(tún) 骨骼.(gé) 褶皱..(zhě zhòu) 遗骸.(hái)携.带(xié) 两栖.(qī) 彗.星(huì)潮汐.(xī) 劫.难(jié nàn) 陨.石(yǔn)追溯.(sù)2.词义:劫难:灾难。
致密:细致精密。
追溯:逆流而上,向江河发源处走,比喻探索事物的由来。
天衣无缝:形容事物(多比喻诗文、话语等)严密,没有一点儿破绽。
不解之谜:解不开的谜,比喻还没有弄明白的或难以理解的事物。
趋势:事物发展的动向。
漂移:漂流移动。
迹象:指表露出来的不很显著的情况,可借以推断过去或将来。
遗骸:古代留下的人或动物的骨头(多指尸骨)。
部编八下语文6 《阿西莫夫短文两篇》课后习题参考答案
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6 《阿西莫夫短文两篇》课后习题参考答案一、这两篇短文都谈到了恐龙灭绝,但选用的材料不同,所说明的主要问题也不同。
试结合课文做具体分析。
参考答案:这两篇文章都谈到了恐龙灭绝的原因,第一篇短文谈到恐龙的化石无处不有,是为了证明另一科学理论(“板块构造”理论)的正确;在第二篇短文中,恐龙灭绝的原因则成为探讨的主题。
由此可见作者具有多角度、多侧面看问题的科学思维。
二、这两篇短文都是从某一现象出发,通过分析事物间的内在联系,得出规律性的认识。
试任选其中一篇,分析其思路。
参考答案:【示例一】《恐龙无处不有》开篇提出不同科学领域之间是紧密相连的这一观点,以引起读者的兴趣,然后举南极发现恐龙化石的例子,提出寒冷的气候不适合恐龙生存,恐龙是如何越过大洋到另一个大陆上去的问题。
围绕这个问题,引出“板块构造”理论,说明是大陆在漂移而不是恐龙自己在迁徙,得出在南极发现恐龙化石这一事件为“板块构造”理论的成立提供了有力的证据的结论。
【示例二】《被压扁的沙子》开篇提出科学家们对恐龙灭绝的一个新观点争论不休,引起读者对这一曾经主宰过地球的生灵突然灭绝的原因的兴趣,然后说明科学家们研究的目的在于“尽可能多地了解这种事件所产生的影响,希望将来一旦面临这种事件,我们可以采取某种应急措施”,接着从地质学的发现论证造成恐龙灭绝的原因应该是撞击。
三、下列语句是作者在行文中放在括号里的补充说明文字。
试结合上下文,说说它们各自的作用。
1.如果看一张地图,并假定把非洲和南美洲拼合在一起,你就会看到它们拼合得多么天衣无缝。
2.万一哪天某个星体要撞击地球,我们也许会知道如何来避免这种撞击。
3.即非常纯的沙子。
4.你也可以在真空中对金刚石加热,从而把它恢复到原始碳的状态,但谁愿意这样做呢?点拨:回答本题首先一定要读懂括号前语句的含义,然后再分析括号内语句的含义,最后分析其对前面语句起什么样的作用。
参考答案:1.这一句补充说明了大陆漂移假说的一个最显而易见的证据,即南美洲与非洲海岸线惊人的吻合,这不是能用巧合来解释的,只能说明它们原来就在一起。
八年级语文下册第六课《阿西莫夫短文两篇》同步练习题-部编版(含答案)
八年级语文下册第六课《阿西莫夫短文两篇》同步练习题-部编版(含答案)作业分层一:语言运用与积累1.根据拼音写汉字(重点词语积累)(1)piāo yí (2)liú shì(3)zhě zhòu (4)xié dài (5)jié nàn (6)zhì mì(7)zhuī sù (8)tiān yī wú fèng2.根据意思写词语(重点词语积累)(1):漂浮的物体朝某个方向移动。
(2):随身带着。
(3):不能弄明白的事物。
(4):比喻事物没有一点破绽。
(5):形容冰雪漫天盖地。
3.下列划线词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A.这幅画原已破损,但经过郑师傅一天的精心修补和整理,简直是天衣无缝,一点破旧的痕迹都看不出来。
B.古生物学家发现原始人类遗骸化石,时间可追溯到180万年前,这表明人类最古老的祖先当时生活在该区。
C.正因为时间的流逝,才让人感受到其真正的意义;正因为时间的流逝,才让你我懂得时间之于生命的重要。
D.麦收时节,某市农业部门组织了近百名农机具修理能手奔赴田间地头,在这些修理能手的妙手回春之下,一批受损收割设备重新恢复了麦收作业。
4.下列句子表达有误的一项是()A.森林扑火实战演练的主要目的是为了通过演练提升森林防火指挥员和队员们的实战能力。
B.进博会不仅是采购、交易、洽谈、合作的舞台,更是观察中国对外开放政策措施成果及走向的窗口。
C.2019 年中国科幻产业总产值达658.71亿元,同比增长超四成。
D.一个人要成为真正的阅读爱好者,关键在于青少年时期要培养阅读兴趣。
5.下列文学文化常识有误的一项是()A.《阿西莫夫短文两篇》的作者阿西莫夫是法国科普作家、科幻小说家。
B.阿西莫夫的代表作有《基地》《新疆域》等。
课文《阿西莫夫短文两篇》属于科普作品。
C.《恐龙无处不有》依据在南极发现恐龙化石的事实,佐证了“板块构造”学说。
部编八下语文第6课《阿西莫夫短文两篇》(解析版)
第6课《阿西莫夫短文两篇》一、基础知识综合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随着时间的流誓,北美又与亚洲和欧洲分开,南美也与非洲相离。
(如果看一张地图,并假定把非洲和南美洲拼合在一起,你就会看到它们拼合得多么天衣无缝。
)印度向北移动,并且大约在5 000万年前与亚洲相碰撞,形成巨大的喜马拉雅山脉。
两个陆块在那里聚合并缓慢地褶皱变形。
南极和澳大利亚也已相互分离。
当大陆相互分离时,每一个大陆都xié带着自己的恐龙而去。
(1)给加点字注音,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
xié( )带碰撞.( )褶.皱( )(2)文中有错别字的一个词语是“_____”,这个词语的正确写法是“_____”。
(3)选文中“天衣无缝”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
(4)画线的句子运用了___________的修辞手法。
二、单项选择题2.下列文学常识中有误的一项是()A.说明文的说明顺序主要有时间顺序、空间顺序、方位顺序和逻辑顺序。
B.说明文的主要表达方式是说明,抒情和描写在说明文中也可以运用。
C.说明文的结构一般分为总分式和递进式。
事物说明文大都用总分式结构,事理说明文大都用递进式结构。
D.说明文中比较常见的说明方法有下定义、作比较、列数字、摹状貌、举例子、作诠释等。
3.下列各项说法未正确的一项是()A.南极洲恐龙化石的发现,为大陆漂移学说提供了一个强有力的证据。
B.恐龙化石之所以遍布于世界各地,是因为恐龙四处迁移。
C.《被压扁的沙子》一文通过对“被压扁的沙子”反思,证明外星撞击地球是造成恐龙灭绝的原因。
D.两篇短文均将难懂的科学知识说得通俗易懂,原因是多用解释说明,还擅于用假设来引导读者去理解。
4.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不能用括号内词语替换的一组是()A.大约经历..(经过)了一亿年。
B.随着时间的流逝..(消逝),北美又与亚洲和欧洲分开。
C.这些生物的命运比其他同类要悲惨..(悲壮)得多。
D.以色列对加沙地区发动的防御盾牌行动对平民来说是一场无法躲过的劫难..(灾难)。
6 阿西莫夫短文两篇 课时作业(含答案) 2024-2025学年语文统编版八年级下册
6 阿西莫夫短文两篇1.阅读下面文字,回答后面的问题。
随着时间的流誓,北美又与亚洲和欧洲分开,南美也与非洲相离。
(如果看一张地图,并假定把非洲和南美洲拼合在一起,你就会看到它们拼合得多么天衣无缝。
)印度向北移动,并且大约在5 000万年前与亚洲相碰撞,形成巨大的喜马拉雅山脉。
两个陆块在那里聚合并缓慢地褶皱变形。
南极和澳大利亚也已相互分离。
当大陆相互分离时,每一个大陆都(xié)带着自己的恐龙而去。
(1)给加点字注音,根据拼音写汉字。
碰撞( ) 褶( )皱(xié)________带(2)文中有错别字的一个词语是“________”,这个词语的正确写法是“________”。
(3)文中“天衣无缝”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画线的句子运用了________的修辞手法。
(一)恐龙无处不有(节选)①在地球的其他大陆上也都发现有恐龙化石。
这些古老的爬行动物在南极的出现,说明恐龙确实遍布于世界各地。
②如果把这个发现与南极大陆联系起来,这比仅考虑恐龙来说重要得多。
恐龙如何能在南极地区生存呢?恐龙实际上并不适应寒冷的气候,但1986年在南极确实发现了这种古老的动物的化石。
③恐龙不可能在每一块大陆上独立生存,那么它们是如何越过大洋到另一个大陆上去的呢?④这一问题的答案是:是大陆在漂移而不是恐龙自己在迁移。
几十年前,人们发现地壳是由一些紧密拼合在一起但又在缓慢运动的大板块构成的。
一些板块被拉开,而另一些则挤压在一起,一个板块也许会缓慢地向另一板块下面俯冲。
“板块构造”理论很快为地质界几乎所有的问题提供了答案,如火山、地震、岛屿链、海洋深渊等等,这些在以前一直是不解之谜。
部编八年级语文下册第06课 阿西莫夫短文两篇知识讲解+巩固练习(含答案)
1知识1.作者简介。
阿西莫夫(1920—1992),美国著名的 和 。
他是一位生于俄罗斯的美籍犹太人,他发表的科幻小说和科普作品至今已有300多部,是公认的当今美国科幻小说家的泰斗。
代表作有《我,机器人》、《基地》系列、《钢窟》系列等。
第一次明确提出了著名的“ ”。
2.读准下面加点的字词。
骨骼.( ) 漂.移( ) 地壳.( ) 深渊.( ) 驮.着( ) 岛屿链..( ) 两栖.( ) 铱.( ) 潮汐.( ) 硅.( ) 追溯.( ) 褶皱..( ) 劫.难( ) 鸟臀.目( ) 蟾蜍..( ) 衍.射( ) 携.带( ) 3.理解下面的词语。
(1)遗骸:(2)褶皱:(3)劫难:(4)致密:(5)追溯:(6)天衣无缝:参考答案1.科普作家科学幻想小说家阿西莫夫机器人三定律2.gé piāo qiào yuan tuó yǔ liàn qī yī xī guī sù zhě zhòu jié tún chán chúyăn xié3.(1)遗留下来的骨骸。
(2)由于地壳运动,岩层受到挤压而形成弯曲。
(3)灾难。
重点1.为什么说恐龙无处不在?21986年1月,阿根廷南极研究所的专家在南极发现一些化石骨骼,而这些骨骼属于鸟臀目恐龙。
在地球的其他大陆上也都发现有恐龙化石。
这些古老的爬行动物在南极的出现,说明恐龙确实遍布于世界各地。
2.在南极发现恐龙化石说明了什么问题?说明是大陆在漂移而不是恐龙自己在迁移。
3.什么是“板块构造”理论?几十年前,人们发现地壳是由一些紧密拼合在一起但又在缓慢移动的大板块构成的。
一些板块被拉开,而另一些则挤压在一起,一个板块也许会缓慢地向另一个板块下面俯冲。
4.对于6500万年前恐龙的灭绝,科学界存在着哪两种对立的说法?各自的依据是什么?科学界对于恐龙在6500万年遭遇灭顶之灾,存在着的两种对立的理论是:“撞击说”和“火山说”。
部编版八下6《阿西莫夫短文两篇》练习及解析
部编版八下6《阿西莫夫短文两篇》练习及解析一、单选题(本大题共6小题,共12.0分)1.依次填入下列句子横线上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1)随着时间的_________,北美又与亚洲和欧洲分开,南美也与非洲相离。
(2)岩层的年龄为6500万年,因此可以________到恐龙灭绝的年代。
(3)似乎可以肯定地说,斯石英也________出现在压力极高的地壳深处。
(4)这一问题的答案是:是大陆在________而不是恐龙自己在________。
A. 流失推想一定漂移迁移B. 流逝追想一定迁移漂移C. 流逝追溯应该漂移迁移D. 流失追溯可能迁移漂移2.给下列句子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①由于用来运送乘客或运输货物的空间状若密封的胶囊,因此也被形象地称为“胶囊列车”②在此基础上,“特斯拉之父”埃隆•马斯克于2013年提出了“超级环”的设想,即超级高铁的雏形③这一概念最初于1997年由美国机械工程师奥斯特提出,并获得技术专利④超级高铁的学名叫超音速空气动力火车⑤它实际上是一种超导磁悬浮列车,是一种在近乎真空管运输系统中超高速运行的特殊交通工具。
A. ④③②⑤①B. ⑤③④①②C. ⑤③①④②D. ④⑤②③①3.将下面的句子组成一段连贯的话,排序合理的一项是()①实际上,猪是很聪明的动物,“智商”远高于牛、羊等家畜。
②然而事实并非如此。
③例如,英国曾有一头小猪,在六个月大的时候,就具备了与人握手、从1数到8等技能。
④人们常用笨得像猪形容某人很愚笨。
⑤科学家还认为,猪与狗、黑猩猩、人类等高智商物种一样,具有认知能力。
A. ④②①⑤③B. ①②③⑤④C. ④①②③⑤D. ①②⑤③④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表意明确的一项是(3分)A. 黄梅戏发源于湖北黄梅县,曲调悠扬委婉,优美动人,具有芬芳的泥土气息,深受大众喜爱。
B. 在身体虚弱和严重缺氧的情况下,登山队员摸黑进行高山行军,这不仅相当危险,而且很困难。
C. 乾清官是皇帝处理日常政务,批阅各种奏章,后来还在这里接见外国使节。
八年级语文下册第6课《阿西莫夫短文两篇》同步练习(含答案)
八年级语文下册第6课《阿西莫夫短文两篇》同步练习一、选择题1.《恐龙无处不在》第四自然段举了青蛙、蟾蜍的例子,原因是()。
A.作者熟悉青蛙、蟾蜍。
B.作者喜欢青蛙、蟾蜍。
C.是我们熟悉的两栖动物,有代表性,简明易懂。
D.作者举不出别的例子。
2.下列划线字的拼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A.褶皱(zhě)劫难(jié)骨骼(gé)B.遗骸(hái)蟾蜍(yú)撞击(zhuàng)C.两栖(xī)深渊(yuān)鸟臀(tún)D.追溯(suó)衍射(yǎn)溅到(iiàn)3.《被压扁的沙子》一文说明的中心是()A.不同科学领域之间是紧密相连的。
在一个科学领域的新发现肯定会对其他领域产生影响。
B.恐龙灭绝的原因是“撞击说”和“火山说”。
C.斯英石只出现在沙子强烈挤压的地方。
D.造成恐龙灭绝的原因不是火山活动,而应该是撞击。
4.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的标点符号,最恰当的一项是()11月6日,第六届中国戏曲文化周以①和合共美①为年度主题,在秋意盎然的园林中移步换景,与生旦净末擦肩而过,看唱念做打样样精通;在专业剧场看名家名剧,“皮黄”“水磨”唱出百味人生②专家大咖共聚一堂,畅谈戏曲未来③一场与戏曲跨越时空的约会又将如约而至。
在形式④内容方面全面升级。
A.“” ;。
,B.《》;…… 、C.“” ;…… 、D.《》;。
,5.下列各句中有语病的一项是()A.全社会要大力弘扬家国情怀,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倡爱家爱国相统一,让每个人、每个家庭都为中华民族大家庭作出贡献。
B.精神文明建设的“五个一工程”推出一大批思想精深、艺术精湛的作品,提高了人民精神文化生活,用高尚的精神鼓舞人。
C.中华诗词可以说是我们精神文化的土壤,它具有恒久的魅力,能够穿越千百年给现在的我们以精神寄托。
D.青少年应当把自己的梦想与民族的梦想紧密相连,刻苦学习,在追逐梦想的过程中为中国梦的实现贡献力量。
八年级语文下册课后习题参考答案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课后习题参考答案八年级下册第一单元1.社戏 鲁迅思考探究一 通读全文,仿照示例,用四字短语概括本文所写的几件事。
参考答案:平桥概况;伙伴游玩;无船出行;赵庄看戏;停船吃豆;深夜返回;再谈吃豆二 作者在叙述事件的过程中,融合了描写、抒情、议论等多种表达方式。
以本文所写的某件事为例,具体分析这些表达方式各自的作用。
参考答案:全文有几处出现多种表达方式综合运用的语段,下面试做分析。
如课文开篇一段,讲述了“我”的外祖母的家乡平桥村的情况,用的都是描叙语句,大概说了几件事:一是“我们鲁镇的习惯”,二是“我”随母亲来平桥村的缘由,三是平桥村的地理概貌、村民状况。
层次非常清楚,语言非常简略。
“但在我是乐土:因为我在这里不但得到优待,又可以免念‘秩秩斯干幽幽南山’了”,是充满感情的议论语句,尤其是“乐土”二字分外醒目,表达了“我”对平桥村的热爱和怀念,以及对自己在城里读书生活的厌倦。
又如课文最后两段,讲述了“我”再次吃豆的经历和感觉。
六一公公不仅不指责孩子们偷豆,反而给“我”家送来新豆,并且夸奖“我”有见识,说明他这个人除了心地善良外,还有一些可爱的虚荣心,想博得他人的夸赞。
最后一段关于吃豆的议论,是全文的总结性议论,表达了“我”内心想法:“我”觉得那夜的豆好吃,觉得那夜的戏好看,是因为有那种特殊的经历,让“我”感到新鲜、愉快。
这一议论句起着点明主旨的作用。
三 豆是很普通的豆,戏也是让“我”昏昏欲睡的戏,但是文章最后却说是“好豆”“好戏”,对此你是怎样理解的?参考答案:“我”最难忘的是平桥村的环境和乡民。
此地有美丽的风光、自由的空气,还有朴实、率真的老人和孩子,人与人之间有着亲密和谐的关系。
“我”还目睹了他们的劳动本领、办事能力。
这一切都是“我”童年在时城镇未曾见到过的,在后来的人生路途中也很少再见到。
由于这种心理的、情感的因素,让“我”觉得那晚的戏是“好戏”,那晚吃的豆是“好豆”。
另一方面,俗话说,距离产生美。
《阿西莫夫短文两篇》课后同步作业答案
《阿西莫夫短文两篇》课后同步作业答案
《恐龙无处不在》
1.(4分)骼 zhě qī携
2.(3分)依据在南极发现恐龙化石的事实,佐证了大陆漂移假说。
(通过南极恐龙化石的发现来证明“板块构造”学说。
)
3. (4分)①“驮”字形象写出了大陆漂移的样子,使抽象的理论变得生动、有趣、易懂。
(2分)②“携带”运用拟人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每一块大陆分离时带走恐龙的情况,把抽象的道理说得通俗易懂。
(2分)
4.(3分)不同领域的科学发现可以互相启发,从而有新的发现;要学会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的方法。
《被压扁的沙子》
1.(4分)金刚石与斯石英形成的原因相同,碳原子在超高压状态下,被挤压得异常紧密,变得极为致密,从而形成金刚石。
2.(4分)“在通常条件下”是在一般条件下的意思,起修饰限制作用,突出强调了在通常条件下,金刚石中的碳原子需要数百万年,但不排除特殊情况,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3.(4分)运用列数字的说明方法,列举了加热斯石英的温度和时间的数据,具体准确地说明了升高温度可以加快原子之间相互分离程度,使斯石英变为普通沙子。
4.(4分)不矛盾。
“肯定”是指地壳深处压力极高,斯石英肯定能够出现;
“似乎”是指地壳深处情况复杂,探测不明,无法确认,只能用“似乎”来估计推测。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 6.《阿西莫夫短文两篇》同步练习(附答案)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6《阿西莫夫短文两篇》同步练习学校: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考号:__________1. 下列带点词语的拼音有误的一项是()。
A.褶(zhě)皱劫(jié)难B.遗骸(hái)蟾蜍(yú)C.两栖(qī)深渊(yuān)D.追溯(sù)衍(yǎn)射2. 下列词语有错误的是()。
A.流逝时间流逝流失水土流失B.熔化岩石熔化融化冰雪融化C.导致导致失败倒置本末倒置D.漂移大陆漂移飘逸白云飘逸3. 依次填入下列句子横线上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①所有陆地______都处在热带和温带环境风,所以恐龙可以在泛大陆的不同地区舒适地生活。
②在过去的9年里,科学家们______对6500万年前恐龙灭绝的一个新观点争论不休。
③如果你反温度升得足够高,就______使这种变化加快。
④似乎可以肯定地说,斯石英也______出现在压力极高的地壳深处。
A.似乎常常可肯定B.似乎一直可应该C.几乎常常可能应该D.几乎一直可能肯定4. 选出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
A.海峡两岸“三通”的正式启动,标志着两岸关系取得了历史性重大突破。
B.我们应该防止类似“三鹿奶粉事件”的情况不再发生。
C.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是目前中小学教学工作的当务之急。
D.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虽然给我们带来了发展的机遇,而且使我们面临严峻的挑战。
5. 选出缩句正确的一项( )。
任何由火山携带而来的斯石英都被转化为普通的二氧化硅。
A.由火山携带而来的斯石英都被转化为普通的二氧化硅。
B.斯石英被转化为二氧化硅。
C.斯石英都被转化为普通的二氧化硅D.任何斯石英都被转化为普通的二氧化硅。
6. 选出没有运用说明方法的一项()。
A.例如,在1986年1月,阿根廷南极研究所宣布在詹姆斯罗斯岛发现了一些化石骨骼。
B.可以这样比喻,板块背上驮着许多大陆,当板块向一个或另一个方向运动时,大陆也随之一起运动。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6阿西莫夫短文两篇课课练及答案.docx
【若缺失公式、图片现象属于系统读取不成功,文档内容齐全完整,请放心下载。
】6阿西莫夫短文两篇知能演练活用夯基达标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潮汐.(xī)劫.难(jué)天衣无缝.(fènɡ)B.褶.皱(zhě) 地震.(zhèn) 海洋深渊.(yuān)C.追溯.(sù) 陨.落(yǔn) 地壳.运动(ké)D.彗.星(huì) 衍.射(yǎn) 两栖.动物(xī)2.选择恰当的词语填空。
(1)是大陆在(漂移迁移)而不是恐龙自己在(漂移迁移)。
(2)由于原子之间结合得极为致密,所以这种反弹变化进行得非常(缓慢迅速)。
3.下面这段文字横线处应填入的一组句子,排序恰当的一项是()南极也有自己的恐龙、两栖动物和其他在恐龙时代繁盛的植物和动物。
然而,这些生物的命运比其他同类要悲惨得多,因为板块把它们向南携带到了极地。
大约经历了一亿年,夏天短而且冷,最后成为冰天雪地。
①气候变得越来越寒冷②气候逐渐变冷③动物的种类和数量也大量减少④植物慢慢越来越稀少A.②④③①B.②④①③C.④②③①D.①③④②4.指出下列句子所运用的说明方法。
(1)“板块构造”理论很快为地质界几乎所有的问题提供了答案,如火山、地震、岛屿链、海洋深渊等等,这些在以前一直是不解之谜。
()(2)位于南极中心部位的南极洲是全球的大冰箱。
()(3)一立方英寸被压扁的沙子比一立方英寸普通的沙子要重得多。
()(4)如果在850 ℃的温度下把斯石英加热30分钟,它将变为普通沙子。
()5.填空。
(1)本课两篇短文的作者是,他是国作家、科幻小说家。
(2)《恐龙无处不有》依据在南极发现恐龙化石的事实,佐证了;《被压扁的沙子》通过对“被压扁的沙子”的反思,证明。
课内品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6~9题。
①在过去的9年里,科学家们一直对6500万年前恐龙灭绝的一个新观点争论不休,这个问题最终也许会得到解决。
《阿西莫夫短文两篇》(解析版)-八年级语文下册课内外拓展延伸阅读(部编版)
第6课《阿西莫夫短文两篇》一、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后面的题目。
大型动物灭绝的后果①地球上曾经出现过很多体形巨大的动物,比如恐龙、猛犸象、大地獭、柱牙象、北美野牛、蓝鲸等,如今它们要么已经灭绝,要么数量大减,濒临灭绝。
最新研究发现,大型动物的灭绝,导致地球营养元素无法再像过去那样广泛而均匀地扩散,其影响至今仍然可见。
②虽然没有准确的定义,但通常情况下所谓“大型动物”( Megafauna)指的是体重在45公斤以上的动物,地球上最近的一次大型动物集体灭绝出现在1.2万年之前,也就是上一个冰期结束之后,至少有120种大型动物在这一时期永远地从地球上消失了。
气候变化是这场浩劫的原因之一,但最主要的因素应该是人类的猎杀。
③如果说河流是地球的动脉血管,那么这些大型动物就是地球的毛细血管,动脉固然重要,但毛细血管同样很重要,它们的存在保证了地球上的每一块地方都有机会获得宝贵的营养元素,满足植物的生长。
④陆地需要依靠动物来运输营养物质,这个道理很容易理解,但为什么海洋也需要呢?即使有了洋流也还不够吗?答案很直接:还真是不够。
营养物质通常比重较大,时间久了就会沉入海底,所以大部分海洋的表面都极度缺乏营养物质,所以才会有“蓝色沙漠”的说法。
⑤2015年10月26日发表在《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上的一篇论文显示,鲸和海豚这类体形较大的海洋动物,同样可以为表层海水提供营养物质,因为它们大都在深海觅食,在浅海排泄。
⑥这篇论文是由一组来自世界各地的科学家共同完成的。
研究人员发现,从300年前开始商业捕鲸之后,海洋中鲸的数量下降了66%~90%,其中体形最大的蓝鲸在300年前约有35万头,如今只剩下了几千头。
鲸和海豚等大型海洋哺乳动物种群数量的减少,导致被从海底运到海面上的磷元素下降了75%,即从过去的每年35万吨下降到了现在的8万吨。
⑦除此之外,海鸟和洄游鱼类也会把来自海洋的营养元素带到陆地上去。
同样拿磷元素来说,300年前每年都有15万吨磷元素被带上陆地,如今这个数字下降了96%,只剩下大约6000吨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6 《阿西莫夫短文两篇》课后习题参考答案一、这两篇短文都谈到了恐龙灭绝,但选用的材料不同,所说明的主要问题也不同。
试结合课文做具体分析。
参考答案:这两篇文章都谈到了恐龙灭绝的原因,第一篇短文谈到恐龙的化石无处不有,是为了证明另一科学理论(“板块构造”理论)的正确;在第二篇短文中,恐龙灭绝的原因则成为探讨的主题。
由此可见作者具有多角度、多侧面看问题的科学思维。
二、这两篇短文都是从某一现象出发,通过分析事物间的内在联系,得出规律性的认识。
试任选其中一篇,分析其思路。
参考答案:
【示例一】《恐龙无处不有》开篇提出不同科学领域之间是紧密相连的这一观点,以引起读者的兴趣,然后举南极发现恐龙化石的例子,提出寒冷的气候不适合恐龙生存,恐龙是如何越过大洋到另一个大陆上去的问题。
围绕这个问题,引出“板块构造”理论,说明是大陆在漂移而不是恐龙自己在迁徙,得出在南极发现恐龙化石这一事件为“板块构造”理论的成立提供了有力的证据的结论。
【示例二】《被压扁的沙子》开篇提出科学家们对恐龙灭绝的一个新观点争论不休,引起读者对这一曾经主宰过地球的生灵突然灭绝的原因的兴趣,然后说明科学家们研究的目的在于“尽可能多地了解这种事件所产生的影响,希望将来一旦面临这种事件,我们可以采取某种应急措施”,接着从地质学的发现论证造成恐龙灭绝的原因应该是撞击。
三、下列语句是作者在行文中放在括号里的补充说明文字。
试结合上下文,说说它们各自的作用。
1.如果看一张地图,并假定把非洲和南美洲拼合在一起,你就会看到它们拼合得多么天衣无缝。
2.万一哪天某个星体要撞击地球,我们也许会知道如何来避免这种撞击。
3.即非常纯的沙子。
4.你也可以在真空中对金刚石加热,从而把它恢复到原始碳的状态,但谁愿意这样做呢?
点拨:回答本题首先一定要读懂括号前语句的含义,然后再分析括号内语句的含义,最后分析其对前面语句起什么样的作用。
参考答案:
1.这一句补充说明了大陆漂移假说的一个最显而易见的证据,即南美洲与非洲海岸线惊人的吻合,这不是能用巧合来解释的,只能说明它们原来就在一起。
2.这是俏皮话,但也并非无稽之谈。
星体撞击地球虽然极为罕见,但在地球的历史上确实发生过。
作者做这样的假设,意在强调这一研究的现实意义。
3.这一句话是对二氧化硅的解释,一方面指出二氧化硅即沙子的学名,另一方面也强调只有非常纯的沙子才能称得上是“二氧化硅”,一般的沙子都含有杂质。
4.这一句话以金刚石经过高温加热可以变为普通的碳,类比斯石英经过高温加热可以变为普通的沙子。
也许没有人会在意斯石英的还原问题,但没有人会愿意把金刚石变为碳,因为金刚石太珍贵了。
此处的幽默也表现了作者思维的活跃。
四、阅读下面的材料,说说材料中描述的现象与课文中的哪个理论是相联系的。
深海沟是在大陆与大洋之间靠大洋一侧的地方。
地球上水深超过6000米的海沟共24处,其中19处在太平洋中。
全球最深的海沟是马里亚纳海沟,水深约11034米。
海沟是板块构造活动的杰作。
一个板块向下俯冲到另一板块之下时,一边下垂,一边上翘,这中间就形成了海沟。
所以说海沟是板块构造俯冲带开始的地方,也是板块构造挤压活动的场所。
这里好像是一个枢纽,一方面海洋板块的岩石俯冲下去;另一方面大陆板块翘起来。
点拨:本题考查的是对材料归纳、推断的能力。
回答本题一定要学会抓住材料的主要内容与关键词。
本段材料是介绍地球上深海沟由板块撞击而形成的过程,所以可以与课文中的“板块构造”理论相关联。
参考答案:
这是“板块构造”理论的一个例证。
《恐龙无处不有》一文中自第6段起阐述了这一理论的主要内容。
本题的材料,说明了大洋板块与大陆板块会在分
界处相互作用,从而形成海沟。
因此,材料中所描述的现象与课文中“板块构造”理论是相联系的。
五、恐龙灭绝的原因到底是什么?课文为我们提供了两种假说,其实还有多种相关的假说。
课外搜集整理资料,写一篇小短文阐述你的认识,并相互交流。
点拨:本题考查课外拓展延伸的能力。
回答本题,我们需在熟悉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对问题做系统的分析,可以借助网络、图书馆查阅与之相关的资料,然后去分析、归纳。
参考答案:
【示例】关于恐龙灭绝原因的观点有很多,有一种观点认为,恐龙的灭绝和6500万年前的一颗大陨星有关.据研究,当时有一颗小行星坠落在地球表面,引起一场大爆炸,把大量的尘埃抛入大气层,形成遮天蔽日的尘雾,导致植物的光合作用停止,恐龙因此灭绝了。
小行星撞击理论,很快获得了许多科学家的支持。
后来,人们在墨西哥的尤卡坦半岛发现一个陨星撞击坑,这进一步证实了这种观点。
但也有许多人对这种小行星撞击论持怀疑态度,因为蛙类、鳄鱼以及其他许多对气温很敏感的动物都生存下来了。
这种理论无法解释为什么只有恐龙灭绝了。
迄今为止,科学家们提出的对于恐龙灭绝原因的假想已不下十几种,比较富于刺激性和戏剧性的“陨星碰撞说”不过是其中之一而已。
除了“陨星碰撞说”以外,关于恐龙灭绝的主要观点还有气候变迁说、物种斗争说、大陆漂移说、地磁变化说、被子植物中毒说、酸雨说等。
上述这些假说,在科学界都有较多的支持者,但是,每一种说法都存在不完善的地方。
因此,恐龙灭绝的真正原因,还有待人们进一步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