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数学课堂如何有效提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小学数学课堂如何有效提问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智者问得巧,愚者问得笨. ”课堂提问是传授知识的必要手段,是训练思维的有效途径,是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之间常用的一种相互交流的教学技能. 问题设计得好,应用得当,对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开拓学生的学习思路,发掘学生的学习潜能,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及创新精神都有积极的作用.

一、提问要有明确的指向性

课堂提问有效首先要结合学生的认知特点,做到问题的指向明确、针对性强,不能不着边际、过于空泛,使学生不知从何回答,这样的提问会适得其反,不但收不到提问的效果,而且会导致学生思维的紊乱.

1.提问要有明确的目标

提问目标明确,是进行有效教学的基础. 一节课是由数十个问题组成的,设想如果教师提问时没有明确的目标,课堂上随意发问,信口开河,问题表述不清,那么,只能是浪费时间,这节课当然就无效可谈了. 例如在教学“三位数退位减法”时,教材显示的情境图是民间故事185本,童话210本,儿童小说335本. 一位教师在教学时是这样引入的:“同学们,你能根据这些信息提出一些数学问题吗?”学生积极思考提出了许多问

题,如:民间故事和童话书一共有多少本?童话书和儿童小说一共有多少本?儿童小说比民间故事多多少本?民间故事比童话书少多少本?…… 虽然学生的思维很活跃,课堂气氛也很热烈,但本节课的重点是掌握退位减的计算方法,情境图只是起到一种导入的作用,没有必要把所有问题都提到. 因此,我认为可以这样对学生提问:“你能根据这些信息提出一些用减法来计算的数学问题吗?”这样的提问就具有明确的指向性,课堂教学能顺利地进行.

2.提问要有启发性

启发性是课堂提问的灵魂,设计启发性问题,能激发学生思维的火花. 因此,教师所设计的问题要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去探索、去发现. 教师要把教材知识点本身的矛盾与已有知识、经验之间的矛盾当作提问设计的突破口,让学生不但了解是“什么”,而且能发现“为什么”. 例如在教学一道练习题“小明3分钟跳267下,小芳2分钟跳194下,谁跳得快一些?”时,我设计了这样的提问:能直接比较吗?为什么?怎样才能使他们可以直接比较呢?通过这些有序的启发提问,给学生提出了思考探索的方向,使课堂教学更加顺利,更有效.

二、提问要有适度的开放性

1.问题本身具有开放性

针对一些较容易的知识点,或有一些知识学生已有生活经验基础时,提问具有一定的开放性,学生思维的空间会更广,思路

也会更活跃. 如:在教学“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课后练习时,我一开始设计了问题:你能在边长为1厘米的方格纸上画一个长方形和一个正方形吗?画好后同桌交流:说说你画的长方形长是多少,宽是多少?正方形的边长呢?同桌画的一样大吗?学生比较盲目,无从下手. 听了指导老师的点评,我才意识到问题太零碎,不够开放. 于是,我重新设计了问题,画好后直接交流:你们画的长方形和正方形一样大吗?为什么?学生的思维空间更加自由开放,探索的兴趣也更加浓厚.

2.留给学生自主探索的空间

探索是数学的生命,问题是数学的心脏,因此教师在课堂上所提的问题,要能引发学生探索的欲望 . 例如在教学“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验证长方形边和角的特点时,学生根据已有经验猜想得出了“对边相等,四个角都是直角”,通过提问:长方形到底是否具有这两个特征呢?你能亲自动手验证一下吗?学生的学习兴趣一下子就被激发起来,产生强烈的学习愿望,积极主动地投入到有效的学习中来.

三、提问要具有明显的层次性

提问要有一定的层次性. 《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对于接受能力不同的学生,让他们回答不同层次的问题,能让学生在数学上都有不同的发展,也能激发起各个层次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至于对数学产生害怕心理.

1.提问要有利于启迪学生的思维

针对难度较大或学生以前从未接触过的问题,教师设计的问题一定要有层次性,有坡度,可以把问题分解为由易到难、由浅入深的一系列精细化的小问题,通过问题层层推进逐个解决,促进学生的思维. 例如我在教学“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练习第3题时,要求:你能用一张长方形纸折出一个最大的正方形吗?我先让学生尝试操作,有困难的同桌轻声讨论. 在汇报交流时,我设计了4个有层次性的问题:你是怎么折的?这样折出的就是正方形吗?为什么?现在你折出的正方形的边长是原来长方形的什么呢?通过4个有层次性的提问,逐步推进,既启迪学生的思维,强化学生的认知,同时也增强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2.提问要有利于促进学生自主探索

提问要有思维的含金量,要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有一定的促进作用,能够体现一定的新旧知识的关联处,延伸提问. 如:我在教学“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时,先引导学生猜想、实验操作、验证,得出了长方形的特征,随后我利用知识的迁移,设计了一个问题:你能用刚才学到的方法自己去发现正方形的特征吗?学生通过自主探索、合作交流,自己发现了正方形的特征. 学生参与的兴趣很浓,积极性很高,在对比中不断完善了知识的结构.

3.提问要有时空的拓展性

在过去的传统学习中,大多数学生都是在教师提问下进行数学学习的,缺少提出问题和研究问题的意识. 爱因斯坦说:“提

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 ”因此,教师的提问应该为学生提供后继学习的思维能源,让他们有更广大的学习空间. 如在学习完《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之后,我设计了一个提问性的小结:“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点,其他图形又有怎样的特点呢?同学们可以像今天一样动手试一试,相信在自学的过程中一定会有更大的收获. ”这样的课堂收尾无疑给学得好的学生一个大大的启发,引导他们在课堂学习之后,能自己形成新的认知网络.

总之,课堂是我们教学的主阵地,要切实地提高教育教学效率,课堂就是我们的主战场. 在实践中,教师要联系实际,优化提问内容,把握提问时机,讲究提问技巧,不断提高自己提问的能力,同时也要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和发现问题的能力,真正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构建高效课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