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周神经阻滞
周围神经阻滞
预防深静脉血栓: 保持适当的活动, 避免长时间卧床
预防神经损伤: 避免过度拉伸或
压迫神经
预防药物不良反 应:严格按照医 嘱使用药物,注 意药物相互作用
04
恢复时间:周 围神经阻滞的 效果通常持续 一段时间,之 后神经功能会 逐渐恢复。
பைடு நூலகம்物作用机制
01
药物通过注射或口服进入体内
02
药物与周围神经上的受体结合
03
结合后产生生物效应,如阻断神经冲动传递
04
生物效应导致周围神经阻滞,从而减轻疼痛
阻滞效果
局部麻醉:阻断神经冲动的传导, 01 使局部组织失去感觉
麻醉效果:根据手术类型和
麻醉、全身麻醉等
患者个体差异,麻醉效果可
能会有所不同
慢性疼痛治疗
适应症:慢 性疼痛,如 关节炎、腰 痛、颈椎病
等
治疗方法: 周围神经阻 滞,通过注 射药物阻断 神经传导,
减轻疼痛
优点:操作 简便,疗效 显著,副作
用小
注意事项: 需在专业医 生指导下进 行,避免自
行操作
其他适应症
神经阻滞
01
04
神经冷冻:通过冷冻神 经,使神经传导功能暂 时丧失
03
神经电刺激:通过电刺 激神经,使神经传导功 能暂时丧失
02
神经阻滞剂:通过注射 神经阻滞剂,使神经传 导功能暂时丧失
局部麻醉:通过注射局 部麻醉剂,使神经传导 功能暂时丧失
4
药物选择
01
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药物
02
考虑药物的副作用和禁忌症
03
避免使用对患者有严重不良反应的药物
04
遵循医生的建议和指导,合理使用药物
外周神经阻滞
持续时间
现代麻醉学:罗哌卡因神经阻滞0.5~1.0% 4-7小时
患者男,50岁,60公斤。餐后3 小时因车祸急诊入院,诊断为:1、 左锁骨干骨折;2、左胫、腓骨骨折 并腘窝血管损伤;3、左第二掌骨骨 折;4、第3、4腰椎骨折;5、第3、 4肋骨骨折。拟行胫骨近端骨折切开 复位和左侧腘动脉探查取血管移植 术
股外侧皮N 股N
股 A、 V 腹股沟韧带 闭孔N前支
闭孔N后支
前 路 腰丛 的解 剖
Marhofer 等将磁共振用于“三合一” 股神经阻滞,观察注药后局麻药的分布。 结果提示,局麻药直接阻滞股神经, 向外侧扩散阻滞外侧皮神经,轻度向内阻 滞闭孔神经的前支;未见有闭孔神经后支 被阻滞及向头端扩散至腰丛。 从而,对Winnie推测的向头端扩散达 到腰丛,提出质疑。
患者男, 81 岁, 62 公斤。右 股骨颈骨折 2 天入院,拟行右侧人 工股骨头置换术(后外侧入路)。 曾于 21 年前和 15 年前两次患脑溢 血,右侧肢体不全瘫,运动性失 语;高血压病史 20 余年,口服药 物治疗。术前心电图、胸片及其 它 检 查 基 本 正 常 。
谢 谢
“三合一”阻滞
后入路
腰大肌鞘阻滞(L3) 腰大肌间隙阻滞(L45)
“三合一”阻滞?
腰丛前路阻滞,又名腹股沟血管旁阻滞。Winnie 1973提出 在腹股沟韧带下,围血管注药,同时按压注 射点下方,可同时阻滞股神经、股外侧皮神经及 闭孔神经,故又称为“三合一”阻滞。
周围神经阻滞护理课件
观察并发症
密切观察患者是否出现出血、 感染、神经损伤等并发症,及
时处理。
康复指导
指导患者进行适当的康复锻炼 ,促进神经功能恢复。
随访与记录
定期随访患者,记录护理过程 和效果,为后续护理提供参考
。
CHAPTER
03
常见并发症及处理
出血与血肿
总结词
出血和血肿是周围神经阻滞中常见的并发症,可能导致局部肿胀、疼痛和功能障碍。
目的
缓解疼痛、减轻炎症反应、促进 组织修复等。
适用范围与禁忌症
适用范围
适用于各种神经痛、神经炎、神经损 伤、关节疼痛、术后疼痛等。
禁忌症
局部感染、凝血功能障碍、对麻醉药 过敏等。
常用药物与操作方法
常用药物
利多卡因、布比卡因、罗哌卡因等局部麻醉药,以及糖皮质激素类药物等。
操作方法
在超声引导下,将药物注射到目标神经周围,注射时应避开血管和神经分支, 注射后应压迫止血并观察患者反应。
安全防护
使用适当的防护措施,如手套、口罩等,以减少职业暴露的 风险。
患者教育与沟通技巧
教育内容
向患者解释周围神经阻滞的目的、过 程、可能的风险和注意事项,以减轻 患者的焦虑和恐惧。
沟通技巧
使用通俗易懂的语言与患者沟通,耐 心解答患者的问题,建立良好的护患 关系。
CHAPTER
05
案例分享与经验总结
成功案例分享
成功案例一
患者因右手臂疼痛接受周围神经阻滞治 疗,经过精心护理,疼痛得到有效缓解 ,手臂功能逐渐恢复。
VS
成功案例二
一位长期腰痛的患者经过周围神经阻滞及 护理后,疼痛明显减轻,生活质量得到显 著提高。
失败案例分析
临床麻醉中常用的外周神经阻滞详解
效果评价标准
麻醉效果
评价外周神经阻滞的麻醉效果,包括起效时间、持续时间、麻醉 深度等。
镇痛效果
评价外周神经阻滞的镇痛效果,包括术后疼痛程度、疼痛缓解时间 等。
患者满意度
了解患者对外周神经阻滞的满意度,包括操作过程、麻醉效果和镇 痛效果等方面。
并发症与处理方法
1 2 3
神经损伤
外周神经阻滞可能导致神经损伤,表现为感觉异 常、运动障碍等。处理方法包括药物治疗、物理 治疗和手术治疗。
能障碍。
监测患者反应
密切监测患者的反应,如出现异 常情况应及时处理。
控制药物剂量
严格控制麻醉药物的剂量,以免 过量引起不良反应。
操作后的护理与观察
观察患者反应
观察患者是否出现任何不适或异常反应,如疼痛 、麻木等。
定期随访
对患者进行定期随访,以确保神经功能恢复良好 。
护理指导
对患者进行必要的护理指导,如保持舒适体位、 避免剧烈运动等。
局部血肿
外周神经阻滞可能导致局部血肿,表现为局部肿 胀、疼痛等症状。处理方法包括局部压迫、冷敷 等。
感染
外周神经阻滞可能导致感染,表现为局部红肿、 疼痛等症状。处理方法包括抗生素治疗、局部清 创等。
06
外周神经阻滞的未来发展与研 究方向
新技术与新方法的探索
超声引导技术
01
利用超声成像技术对神经进行可视化定位,提高神经阻滞的准
根据患者情况选择
心血管系统不稳定的患者 应选择对心血管系统影响 小的药物,如罗哌卡因。
根据阻滞部位选择
不同神经阻滞药物对不同 神经的阻滞效果不同,应 根据手术需要选择适当的 药物。
药物剂量与使用方法
剂量
根据患者的体重和手术需要计算药物剂量,一般从小剂量开始,逐渐增加至所需 浓度。
临床麻醉中常用的外周神经阻滞详解
• 外周神经阻滞简介 • 外周神经阻滞的常用方法 • 外周神经阻滞的麻醉药物与器材 • 外周神经阻滞的临床应用与效果 • 外周神经阻滞的并发症与处理
01
外周神经阻滞简介
定义与目的
定义
外周神经阻滞是一种通过局部麻 醉药物暂时阻断神经传导功能的 方法,通常用于手术麻醉或术后 镇痛。
感谢观看
适用范围与限制
适用范围
外周神经阻滞适用于各种手术麻醉和术后镇痛,尤其适用于需要长时间手术或 术后疼痛较重的患者。
限制
外周神经阻滞可能存在一定的并发症风险,如局部麻醉药物过敏、神经损伤等, 因此在使用过程中需要严格掌握适应症和禁忌症。
02
外周神经阻滞的常用方法
颈神经丛阻滞
总结词
颈神经丛阻滞是临床麻醉中常用的外周神经阻滞方法之一,主要用于颈部手术的 麻醉和镇痛。
目的
减少手术过程中的疼痛,降低手 术风险,提高手术安全性,同时 减少术后疼痛和促进术后恢复。
历史与发展
历史
外周神经阻滞最早可追溯到19世纪 中期,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完善, 外周神经阻滞在临床麻醉中的应用越 来越广泛。
发展
目前,外周神经阻滞技术已经从单一 的臂丛神经阻滞发展到了多种神经阻 滞方法,如颈神经丛阻滞、腰神经丛 阻滞等。
环引起中毒反应。
神经损伤
注射针刺伤神经或药物对神经 产生毒性作用,导致神经功能
受损。
局部血肿
注射过程中损伤血管,导致局 部出血形成血肿。
感染
无菌操作不严格或术后护理不 当,引发感染。
并发症的预防与处理方法
01
02
03
04
严格控制用药剂量和注射速度 ,避免过量注射。
外周神经阻滞麻醉在下肢手术中的作用
下肢手术根据手术部位的不同,其麻醉方式也不尽相同。
对于小型手术,常采取局部麻醉或者辅助镇痛、镇静麻醉的方式,而大型的手术常采用全身麻醉、半身麻醉或者神经阻滞麻醉措施。
全身麻醉及半身麻醉是目前临床中使用较多的麻醉措施,有利于在手术过程中对患者进行呼吸循环的管理,但这两种措施在患者术后产生的并发症较多。
而神经阻滞麻醉措施可以实现患者的局部疼痛治疗,对患者身体影响较小,对于下肢手术的麻醉效果较好。
在手术全身麻醉过程中,麻醉师须对患者的体征指标情况进行实时监测,如果患者在术后有不适感,麻醉师还会对患者进行术后的镇痛治疗,以减轻患者痛苦。
为了防止手术麻醉过程中患者出现并发症,实现更好的治疗效果,结合患者的病情状态选取适宜的麻醉措施尤为重要。
外周神经阻滞麻醉的基本概念神经阻滞麻醉措施可分为外周神经阻滞麻醉措施和传统周围神经阻滞麻醉措施。
传统周围神经阻滞麻醉对麻醉部位没有客观指标,判断阻滞成功的关键在于麻醉师的经验水平和定位精准性,此种方式对于无法表达自身不适感的患者适用性较差,导致无法实现应有的麻醉效果。
外周神经阻滞麻醉方式通过借助神经刺激器的定位作用,将局部麻药直接注射于患者的神经干周围,暂时阻断其冲动的传导,对注射的区域产生麻醉作用。
该方式可以对神经进行精准定位,不需要诱发感觉异常,在麻醉过程中可以减少患者出现的并发症次数,发挥更好的麻醉效果。
相关研究表明,神经阻滞麻醉措施可以减少麻醉药物的使用量,对全身基础情况较差的患者和高龄患者可以发挥更好的效果。
外周神经阻滞麻醉还可以分为许多类别,包括腰丛神经阻滞、坐骨神经阻滞、股神经阻滞、闭孔神经阻滞等。
外周神经阻滞麻醉的措施与效果下肢神经主要分为腰丛神经和骶丛神经,其分布较广,而且一般情况下,下肢手术中涉及的手术部位范围较广,所以下肢手术的麻醉难度较大。
外周神经阻滞麻醉能够对患者手术部位进行局部麻醉,对患者的心脏和中枢神经系统的影响较少,阻滞时间持续更长,操作简单。
周围神经阻滞的定位方法
周围神经阻滞的定位方法满意的神经阻滞应具备三个条件:①穿刺针正确达到神经附近;②足够的局麻药浓度;③充分的作用时间使局麻药达到需阻滞神经的神经膜上的受体部位。
一、解剖标记定位根据神经的局部解剖特点寻找其体表或深部的标志,如特定体表标志、浅层的骨性突起、血管搏动、皮纹及在皮肤上测量到的定位点深层标志如筋膜韧带、深部动脉或肌腱孔穴及骨骼。
操作者穿刺时的“针感”,即感觉穿刺的深浅位置,各种深层组织的硬度、坚实感及阻力等。
局麻药注入到神经干周围后可浸润扩散到神经干表面,并逐步达到神经干完全阻滞。
但解剖定位只局限于较细的神经分支,如腕部和踝部神经阻滞成功率高,而较粗神经除了腋路臂丛通过穿透腋动脉定位外,其他很少使用。
二、找寻异感定位在解剖定位基础上,按神经干的走行方向找寻异感。
理论上,获得异感后注药,更接近被阻滞神经,其效果应更完善。
根据手术范围和时间等决定阻滞方法。
应尽可能用细针穿刺,针斜面宜短,以免不必要的神经损伤。
目前应用神经刺激器及超声引导神经定位,因此不需找寻异感定位。
三、神经刺激器定位(一)工作原理周围神经刺激器产生单个刺激波,刺激周围神经干,诱发该神经运动分支所支配的肌纤维收缩,并通过与神经刺激器相连的绝缘针直接注入局麻药,达到神经阻滞的目的。
目前临床使用的神经刺激器都具有较大可调范围的连续输出电流,电流极性标记清晰。
(二)绝缘穿刺针选择尽可能选用细的穿刺针,最好用22G。
选用B斜面(19°角)或短斜面(45°角)的穿刺针。
上肢神经阻滞通常选用5cm穿刺针,腰丛和坐骨神经阻滞选用10cm穿刺针。
神经刺激器的输出电流0.2~10mA,频率1Hz。
需一次注入大剂量局麻药时,用大容量的注射器与阻滞针相衔接,以确保在回吸和注药时针头位置稳定。
(三)操作方法将周围神经刺激器的正极通过一个电极与病人穿刺区以外的皮肤相连,负极与消毒绝缘针连接。
先设置电流强度为1~1.5mA,刺激频率为2Hz。
l外周神经阻滞在麻醉中的应用
外周神经阻滞在麻醉中的应用鲁开智曹剑陶国才第三军医大学西南医院麻醉科重庆 400038随着麻醉学的进步和发展,外周神经阻滞(Peripheral nerve blocks)已经成为麻醉学中的一个重要分支,重新引起人们的重视。
尤其是周围神经刺激器定位技术的日益普及, 新型长效局麻药罗哌卡因的问世,近年来外周神经阻滞用于手术麻醉和术后镇痛取得了显著进展。
现将我院应用神经刺激器定位神经阻滞的临床初步经验简介如下。
一、周围神经刺激器特点国外在临床上全身麻醉十分普及的同时,却出现了重视外周区域阻滞的趋势。
外周神经阻滞逐渐流行的原因包括:(1)ASAⅢ~Ⅳ级病人接受四肢手术量的增加;(2)门诊手术比例增加,加快临床周转的需要;(3)对机体病理生理影响小,病人偏爱;(4)节省医疗费用的需要;(5)便于有效的术后镇痛,无需特殊监测;(6)减少了围术期病人对阿片类药物的需求及其相关的副作用;(7)外周神经刺激器的应用提高了区域阻滞的成功率;可见, 将外周神经阻滞技术用于围术期麻醉和术后镇痛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
神经刺激器是利用电刺激器产生单个电脉冲刺激波,刺激神经干,诱发该神经的运动分支所支配的肌肉纤维收缩,帮助进行准确的神经定位。
主要包括电刺激器、神经穿刺针、电极及连接导线。
神经刺激器(B/BRAUN,TIMUPLEX01G)(如图1)可以发出频率1或2Hz的电流,强度变化范围为0~5.0mA。
神经穿刺针根据其长度分为25mm、50mm、100mm和150mm四个型号,不同部位的神经阻滞可依据其穿刺深度选择不同型号。
除针尖斜面外,针体通过特殊材料包裹成绝缘体,以避免针体对穿刺径路上组织不必要的电流刺激。
传统的神经阻滞是一种盲探式操作,它阻滞成功的关键在于正确定位及麻醉医师的经验,因无客观指标,有赖于病人的配合、针刺异感的出现,可引起病人的不适,并易发生术后神经损伤、出血、血肿等并发症,而对部分不能充分合作或无法表达异感的病人则往往导致阻滞麻醉失败。
《外周神经阻滞》课件
血管损伤
注射前先进行血管超声检查, 避开血管。
感染
严格遵守无菌操作规程,术后 定期换药,保持伤口清洁干燥
。
过敏反应
术前进行过敏试验,备好急救 药品和设备。
并发症的预防措施
提高操作技能
定期进行培训和考核,确保熟练掌握外周神 经阻滞技术。
术后护理
定期换药,保持伤口清洁干燥,观察有无并 发症迹象。
严格遵守无菌操作规程
《外周神经阻滞》 PPT课件
REPORTING
• 外周神经阻滞简介 • 外周神经阻滞的解剖学基础 • 外周神经阻滞的操作方法 • 外周神经阻滞的临床应用 • 外周神经阻滞的并发症与处理 • 外周神经阻滞的未来发展与展望
目录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PART 01
外周神经阻滞简介
REPORTING
定义与分类
定义
外周神经阻滞是一种通过局部麻 醉药对周围神经干或其分支进行 阻滞,使其支配区域产生麻醉作 用的方法。
其他临床应用场景
外周神经阻滞在康复医学中也有应用,如物理治疗、康复训练等。通过神经阻滞可 以缓解肌肉紧张、减轻痉挛等症状,促进康复进程。
在某些特殊情况下,外周神经阻滞还可以用于治疗某些神经系统疾病,如神经痛、 神经官能症等。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具体内容可以根据您的需求进行调整优化。
PART 05
外周神经阻滞的并发症与 处理
神经刺激器
神经刺激器是一种有效的辅助定位工 具,能够通过刺激神经引发肌肉收缩 ,帮助确定神经位置,减少盲穿的风 险。
临床应用前景展望
疼痛治疗领域
外周神经阻滞具有较好的镇痛效果,未来在疼痛治疗领域的应用将更加广泛,如术后镇痛、慢性疼痛 治疗等。
超声引导下外周神经阻滞培训课件
• 适应症:髋、大腿前部和膝盖的手术
• 禁忌症:1.极度脊椎前凸2.凝血功能障碍
• 局麻药:25~35ml
•超声引导下外周神经阻滞
•34
腰丛超声解剖
•超声引导下外周神经阻滞
•RAD = 桡神经
•ULN = 尺神经
•超声引导下外周神经阻滞
•16
•MED = 正中神经
超声引导下上肢神经阻滞
• 臂丛神经发自C5-T1脊神经根腹侧支,从 颈部走形至腋窝顶。臂丛是一个复杂的 神经网络,通常从近端到远端被描述成 :根(肌间沟区) ,干和股( 锁骨上区), 束(锁骨下区)及终末分支(腋窝区)。
•46
超声引导下股外侧皮神经阻滞
• 适应症:大腿前外侧至膝关节的皮肤, 臀部外侧及坐骨粗隆下大腿上2/3的皮肤
• 探头:6~13MHz高频线形超声探头 • 探头位置:平行腹股沟韧带,髂前上棘
内下方 • 目标:局麻药在阔筋膜与髂筋膜之间扩
散 • 局麻药:2~5ml
•超声引导下外周神经阻滞
•47
• 定位
• 总体来说,臂丛神经支配上肢的感觉和 运动,但是也有几处例外:如胸外侧支 (C5-7)和胸内侧支(C8,T1)支配胸 肌;胸长神经(C5-7)支配前锯肌;胸 背神经(C6-8)支配背阔肌;肩胛上神 经支配冈上肌和冈下肌。
•超声引导下外周神经阻滞
•17
臂丛支配区域
•超声引导下外周神经阻滞
•18
超声引导下肌间沟入路臂丛神经阻滞
•52
臀下区入路-坐骨神经
•超声引导下外周神经阻滞
连续外周神经阻滞(CPNB)
北京积水潭医院麻醉科
李世忠
整理ppt
1
外周神经阻滞临床应用已有百余年 历史,主要用于肢体手术。
• 1964年Ansbro首次阐述连续外周神经阻滞
(Continous Peripheral Nreve Blocks,CPNB) 技术,1970年CPNB才得以广泛应用。
• 我国近3-5年才开展此项技术。
7
CPNB成功的关键是定位准确,神经刺激定 位和超声引定位技术的应用为CPNB实施提 供了有利的先决条件。
整理ppt
8
关于CPNB的用药选择
◆各种用于单次神经阻滞的局麻药如罗哌卡 因、利多卡因、布比卡因等均可作为CPNB 的用药。
◆罗哌卡因对中枢、心脏毒性小,且有“感 动”分离的特点,尤其利于患者术后下床 活动和功能锻练。
◆因此,罗哌卡因用于CPNB优于其它局麻药。
整理ppt
9
CPNB的给药方式
• 电子镇痛泵便于调节,优于机械泵。 • 我院一般用0.15~0.25% Ropivacaine 250ml。 • 持续背景输注:4-5 ml/h • Bolus: 5-6 ml/次 • Lock-out: 30 min
整理ppt
• 据Perris 1990-2002年超过1000例臂丛神经
阻滞临床分析,其成功率为97.9%,1990 年为89.7%,而1998年则提高到98.4%。
整理ppt
5
超声引导定位:
• 1978年La grange等报道首例超声引导定位
实施外周神经阻滞。
• 临床应用超声频率为2.5Hz~15mHz,频率越高则空
10
整理ppt
11
CPNB用于术后PCA时APS的管理十 分重要
外周神经阻滞并发症.
外周神经阻滞并发症北京大学第四临床医学院北京积水潭医院孙晓雄外周神经阻滞并发症主要有三个方面:1.神经阻滞导致的并发症:气胸、膈神经麻痹、喉返神经麻痹、硬膜外阻滞、全脊麻、局部血肿等。
2. 局麻药误入血管或药量过大致急性中毒。
3. 穿剌操作、局麻药所致的神经损伤。
一、神经阻滞(一)颈丛和臂丛阻滞1. 气胸易发生于肌间沟和锁骨上臂丛阻滞,系穿剌针方向不正确,进针过深所致,气胸发生慢,有时数小时才出现胸闷, 胸痛,呼吸困难症状。
X线检查可见肺压缩,若在25%以内可严密观察;若超过25%,需行胸腔穿剌抽气,必要时需作闭式引流。
2.喉返神经麻痹针刺过深阻滞迷走神经所致,表现:声音嘶哑或失音,重者呼吸困难。
3.出血及血肿颈丛阻滞可穿破颈部血管,臂丛阻滞可穿破锁骨下血管,腋部血管,而引起出血或血肿。
穿剌中应强调回抽,一旦有血、气、液,须立即拔针,局部压迫,改变方向后再穿剌。
避免反复多次穿刺,尤其在应用抗凝药时。
意外穿破动脉时,应局部压迫5min。
采用连续法时,应使用短斜面针。
抗血小板治疗时,若无自发出血,不是NB的禁忌症。
4. 高位硬膜外麻醉或全脊麻主要见于颈丛阻滞或肌间沟臂丛阻滞。
穿剌针可经过椎间孔误入硬膜外腔或蛛网膜下腔。
多半与进针过深,进针方向与横突平行有关。
一旦发生,循环呼吸将抑制,需立即复苏处理。
5 对呼吸功能的影响膈神经阻滞膈神经主要来自颈2-3神经,同时接受颈4-5的神经.经前斜角肌前面下降。
颈丛阻滞和斜角肌间沟神经阻滞时,局麻药可经前斜角肌的前方扩散到膈神经,出现胸闷和呼吸困难。
有认为肌间沟阻滞时即使采用稀释的局麻药,因单侧膈神经阻滞而引起同侧膈肌麻痹的发生率达100%,并伴有25%的肺功能下降。
锁骨上阻滞的膈神经阻滞发生率约为40%~60%。
大多病人无自觉症状,一般无需处理。
少数病人主诉气短,需吸氧。
6. “窃血”(steal)现象:断指再植术后采用臂丛阻滞镇痛,若神经阻滞在手术之后才开始应用,可能发生再(移)植指(趾)血管发生“窃血”现象。
外周神经阻滞
进针技术
短轴(out-of-plane)技术:指探头的长轴与神经的长轴垂直所 获得的神经的横截面图像。 长轴(in-plane)技术:将探头从短轴视野旋转90°,即可获 得神经的纵截面图像。
不论选择何种技术,目的是引导穿刺针避开周围结构,比如 说血管、胸膜,同时保证局麻药在正确的筋膜层内,围绕目 标神经扩散。
肌间沟
解剖学标志: 胸锁乳突肌,其 后缘确认肌间沟 (前斜角肌和中 斜角肌),C6颈 椎水平(环状软 骨水平) 超声图像:
肌间沟
操作方法: 穿刺针向内、向后、向下方推进,使穿刺针稍偏向 C6颈椎横突,(可连接神经刺激器,诱导肩部、前 臂或手部产生运动)
• 患者取平卧位,头向对侧旋转45°。 • 将探头置于颈部环状软骨水平。在横截面上可以看 见神经根结构;图像的最适深度为3-4cm。 • 神经根显示为位于前中斜角肌之间的圆形或椭圆形 低回声结构。颈内静脉及颈动脉位于其内侧,胸锁 乳突肌位于其浅层。
解剖学标志: 腹股沟韧带下方,股动脉外侧1~2cm处 超声图像
辅助检查 操作方法:
神经刺激器:穿刺针与神经刺激相连接,垂直皮肤刺入穿刺针, 直至出现刺激神经而引起的髌骨运动。 超声引导: 患者取平卧位,腿置于中立位。 探头沿腹股沟皱褶的纵长放置。视野深度通常为1-3cm。 • 典型的股神经位于一个三角形的高回声区域内,走行于搏动的 股动脉外侧,髂腰肌浅层,髂筋膜深层。股静脉位于股动脉内 侧。
• 肌皮神经通常位于肱二头肌及喙肱肌之间。
学生示范
实践
盲法
优点:前臂和手部手术,完善镇痛 操作简单 解剖标志易于辨别 不需要异感 所有入路中最安全 缺点:肩部、上臂麻醉效果不完善 操作时需要手臂外展(肩部疼痛、前臂骨折时体位 受限) 血肿,血管内注射(罕见)
下肢外周神经阻滞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麻醉科李水清写在课前的话下肢外周神经阻滞技术不论是单独应用还是与全身麻醉联合应用,都是全身麻醉、蛛网膜下腔阻滞和硬膜外腔阻滞之外一种十分有用的阻滞方法,许多时候,下肢神经阻滞的具体操作,并不像想象当中的那样困难,尤其是在外轴神经刺激器的协助下,或者B超的引导下来进行操作,更可以提高阻滞的效果,避免并发症的发生,近年来,随着这些技术的发展和完善,下肢外周神经阻滞在麻醉和镇痛领域的应用,越来越广。
一、神经刺激器的介绍解析:左边的这幅图就是历史上曾经出现过的各种各样的外周神经刺激器,他们的体积有大有小,有采用脚踏的,也有采用手控的,现在随着技术的进步和工艺的改进,许多的外周神经刺激器,都变得体积精巧,功能齐全,便于使用。
解析:国内应用的外周神经刺激器,都是进口的品牌,有德国的贝朗和德国的宝雅。
这两个牌子的外周神经刺激器,功能齐全,都能够满足临床上下肢外周神经阻滞的需要。
外周神经刺激器有三个重要的参数,输出电流,脉冲宽度和刺激频率。
输出电流强度要求恒流输出,调节方便。
不同的组织结构,电阻是不同的,因此电流在通过不同的层次的阻滞结构时,有可能会出现衰竭或者变化。
而外周神经刺激器一个最重要的功能,就是能够避免这种衰竭和变化。
即设定的是1毫安的电流,通过不同层次的阻滞结构时,发放的电流始终是1毫安。
应用神经刺激器,许多时候是要观察刺激神经以后,所引发的目标区域肌群的运动,来反推我们的针尖是否到达了一个合适的位置。
而刺激肌肉运动,所需要引发的运动纤维,只需要有短的脉冲电流就可以刺激发生。
在做下肢的外周神经阻滞时一般设定的预设参数是:电流强度1个毫安,脉冲宽度0.1毫秒,刺激频率2个赫兹。
注意事项1 神经刺激器不是神经探测器,刺激电流强度与针尖距离的关系遵循库仑定律.2电极片的摆放,电极片的摆放可以和刺激针形成一个完整的电流回路。
而且,不能够影响我们的具体操作。
在做下肢外周神经阻滞时,经常可以把电极片放在下腹部,或者下腰部。
老年手术患者外周神经阻滞优、缺点比较有哪些启示
老年手术患者外周神经阻滞优、缺点
比较有哪些启示
【术语与解答】
老年患者外周神经干(丛)阻滞是临床麻醉常用方法之一,临床上常用的有颈神经丛与臂神经丛阻滞。
【麻醉与实践】
老年患者外周神经干(丛)阻滞优、缺点如下:
1. 优点
外周神经干(丛)阻滞操作较简便,且局麻药用量相对较少,一般对患者生理功能影响小,加之费用低,适合于某些颈部及上肢的中、小手术,尤其适用于全身情况差,实施全麻风险高的患者。
2. 缺点
临床实践证实,该麻醉方法应用范围局限,而且外周神经干(丛)解剖位置及走向不易经体表准确定位,而麻醉医师进行操作时往往通过反复穿刺寻找“异感”,尤其是临床经验不足的年轻麻醉医师容易造成并发症发生。
此外,如不慎穿刺损伤血管,可引起出血、血肿,可造成周围组织、器官受压,甚至局麻药中毒等严重并发症。
若穿刺针刺破胸膜则可导致气胸或肺脏表层损伤。
该麻醉方法若定点欠准确,容易产生阻滞不全或失败。
【提示与注意】
由于颈神经干(丛)靠近颈椎,且与颈部的血管、喉、气管临近,加之非直观性操作穿刺,临床实施颈神经干(丛)阻滞容易引发相关并发症及意外,故需注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外周神经阻滞
解剖
一、颈神经丛的解剖
1.颈丛:C1~4前支组成
二、臂丛解剖
1.臂丛:C5~T1前支组成
臂丛各根穿出前、中斜角肌间隙后,形成上(C5、6)、中(C7)、下(C8、T1)三干三干穿过第一肋和锁骨下后,组成臂丛的三个束(外侧束、内侧束、后束)外侧束和内侧束汇合形成正中神经
后束延续形成桡神经
内侧束延续形成尺神经
腋神经和肌皮神经在腋窝上部出鞘
2.上肢浅表周围神经分布
3.上肢神经的功能
1)肩部外展——腋神经
2)屈肘——肌皮神经、桡神经
3)屈腕——桡神经、正中神经、尺神经
4)屈曲手指——桡神经、正中神经、尺神经
三、腰丛+骶丛解剖
1.腰丛:T12部分+L1~3+L4部分(均为前支)
腰丛位于腰大肌和腰方肌之间的腰大肌间隙内
2.骶丛:腰骶干+S1~3
坐骨神经+股后皮神经
3.下肢浅表周围神经分布
1)股外侧皮神经(L1~3)——大腿外侧、臀部
2)股神经(L2~4)——大腿前内侧、膝关节周围、髋关节守卫
3)闭孔神经(L2~4)——大腿内侧
4)坐骨神经(L4~S3)——在腘窝出分为胫神经、腓总神经
5)股后皮神经——大腿后侧、臀部
6)隐神经——股神经主干的延续,支配小腿内侧
7)胫神经——足底、足内侧
8)腓总神经——小腿外侧、足背、足趾
9)腓肠神经——足外侧
操作要点
一、颈丛阻滞
1.颈浅丛:沿胸锁乳突肌后缘中点,在皮下注入5~10ml局麻药。
2.颈深丛:由乳突尖至第6颈椎横突(chassaignac结节)作一连线,在此连线上乳突下约4.5cm为第4颈椎
横突,以此为进针点。
二、臂丛阻滞
1.肌间沟:适于锁骨、肩部、肱骨近端
2.锁骨上:均可
3.锁骨下:不适于肩部
4.腋路:不适于肩部、上臂、肘部
三、腰丛、骶丛阻滞
1.下腹部手术:髂腹下神经+髂腹股沟神经
2.髋部手术:经腰大肌间隙阻滞要神经丛
需麻醉出髂腹下、髂腹股沟神经以外的全部腰神经
3.大腿手术:二合一阻滞(腰大肌间隙腰丛阻滞+坐骨神经阻滞)
需麻醉:股外侧皮神经、股神经、闭孔神经、坐骨神经
4.大腿前部手术:股外侧皮神经+股神经
5.下肢手术止痛:股外侧皮+股神经+坐骨神经
6.膝关节开放手术:二合一阻滞(腰大肌间隙腰丛阻滞+坐骨神经阻滞)
需麻醉:股外侧皮神经、股神经、闭孔神经、坐骨神经
7.膝远端手术:坐骨神经+隐神经
并发症
一、颈丛阻滞并发症:
1.局麻药误入椎动脉
2.血管和神经损伤
3.全脊麻
4.高位硬膜外麻醉
5.膈神经阻滞
6.喉返神经阻滞
7.颈交感干阻滞
名解
1.Bier阻滞
又称静脉局部麻醉。
肢体近端上止血带,由远端静脉注入局麻药,以阻滞止血带以下部位的麻醉方法。
2.三合一阻滞
一次性注药阻滞腰神经丛三个主要分支(股外侧皮神经、股神经、闭孔神经)。
3.二合一阻滞
腰大肌间隙腰丛阻滞+坐骨神经阻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