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间设计理论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唯美的、纯美的观点:认为建筑是艺术,只有通过揭示建筑艺术
性,才能抓住建筑本质,即将建筑等同于艺术品的设计。
▪ 技术至上主义:认为通过建筑技术的不断更新与创造,来解决建
筑的本质问题。 如:住宅是居住的机器——皮阿诺、罗杰斯等人。
▪ 结构功能论:认为建筑的功能才是建筑的本质,只有将功能问题
在使用上满足人们的要求,建筑才能“用”。 如:功能主义 Modernism 格罗比乌斯 迈耶 Le Cobusia
序
国际主义:芝加哥学派——后国际主义——经济全球化—— 新的雷同(统一)。 以上前五种研究几乎主导了上世纪以来建筑学界对建筑设计 理论的系统研究,但从六种研究中均离不开对建筑空间问题 的系统阐述与分析,只有抓住空间这一最为核心的演变,才 能揭示建筑最本质的理论根源;才能更好地确立科学的建筑 观,找到最现实、最基本地解决建筑的根本方法。空间一直 是“功能-精神-技术”等的载体,各种新功能、精神、观 念、技术均通过空间反映出来。
第一章 空间设计总论
o 人的参与性 无论是外还是内部空间,都是“人性”的空间,着重要体现出人 的参与性,人可在空间内外部观赏和使用。
o 空间的动线:是空间形态创造的核心。主导空间运动的力线,称 动线,它有两种形式:对称线和非对称线。由于这些动线是空间 形态变化的动力。
o 空间的序列性 一个较复杂的空间组合,往往连续性的起伏与变化,具有序列感。 一般分为五个阶段:
• 起始阶段(前奏):开端,第一印象。 • 过渡阶段(引子):延伸、引导、诱导、期待。 • 高潮阶段(高潮):核心、中心、顶点。 • 过渡阶段(回味):联想、思索、回味。 • 终结阶段(尾声):良好的结束,画句号。
第一章 空间设计总论
人对空间的感知 ➢ 物理空间和心理空间 • 物理空间:实体所包围的、可测量的空间,即空隙和空虚。 • 心理空间:没有明确边界却可以感知到的空间,它来自物理形态
第一章 空间设计总论
空间最基本的概念
1. 对空间最早的阐述可追溯到二千年前老子《道德经》:“?? 以为器,当其无,有器之用,凿户牖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 用,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 即:实体是具体的物,空虚处起作用。实体之所以有数量,正 因为空虚处为之起作用,借助于“有”创造空间的“无”。
第一章 空间设计总论
对周围的扩张。 • 空间感实质是一种潜在的运动感,是人们对形态所具有的“视觉
势能”的感受,而不是大小、长短、正歪、明暗、鲜浊等的变化, 而是“?实与空荡”的变化。
第一章 空间设计总论
创造知觉力场
➢ 空间的紧张感
• 形态具备脱离原有状态的倾向,如同“箭头”有一种动或启动的可能, 主要用于创造动势和动态。
• 两个分离的形态构成一个整体的最大距离,超越这个距离,则因分散而 不成其为一个整体,小于这个距离,虽然能构成整体,但或者失去两个 形态分离的意义,或者虽是两个形态却感到拥挤、堵塞。多用于创造一 体感的张力组合。
空间设计理论
序
一、建筑设计的研究 从单一建筑设计(含室内设计)——群体设计——城市设 计——城市规划——区域规划。 均离不开空间设计。空间设计成为建筑设计的主角,成为 建筑学研究最重要,也难于研究,也是最普遍的问题。
序
二、学者研究(几种普遍的建筑设计理论) 古今建筑发展的过程中,是一种及其综合、各种矛盾交织在一起 的运动形式,就如何抓住建筑本质问题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各学 派纷繁嘈杂,各抒己见,目前建筑主流归纳为以下几种:
第一章 空间设计总论
➢ 空间的特征:限定性、通透性、参与性、动线、序列性五个方面。 o 空间的限定性:以“以之则为利,无之以为用”。空间是无限的,
也是无形的,必须把广漠的空间作为分隔,才能使之无限变为有限, 无形变为有形,即空间借助于实体的形的存在而成为有用的形。 • 一般人们仅注意实体,空间形态是在不知不觉中被感受的,它传递 的是实体之间的相互关系,表现出张力的变化,“气”的动力。 • 认识空间是人类意识进化的表现,古代仅注重实体,而今空间被当 代设计所重视。 • 限定的元素: • 面:具有分隔作用。 • 线:排列的线,纵横交织的网格都表现出限定的效果,但线的限定 弱于面。
• 一维空间:即“无”、“空”。
• 二维空间:平面、平出“量”的感觉,空间量、雕塑是三维空 间??。
• 四维空间:体量本身运动部分的空间、被挪动时的空间。观赏或 使用者的空间,作用于周围的空间即“势空间”或知觉力场,加 入了时间因素。
2. 空间的概念 ➢ 虚与实的辨正关系。在一幅书法中,笔画之间的“空虚”为虚,
虚中有实,实中有虚,相互联系,互为补充,构成“字”体。
➢ 空间:即相对于实体而存在的一种虚渺的感觉。
➢ 空间图解:
➢ 空间的研究已成为几乎所有视觉造型艺术设计研究的主要问题之 一。如:书法、美术、雕塑、建筑、装潢等。
➢ 空间的类型:
第一章 空间设计总论
o 内外的通透性 空间的形态不是一成不变的,它具有一种“流动性”。空间以围 合与分隔来分又可变为:外空间和内空间,它们之间就有一种通 透性。
• 内部空间:空间形态能够让人进入其内部并从事各种活动,称 “内空间”,它既包围空间又被空间所包围。
• 外部空间:在空间体(内空体和实体)的外部观看其外表形态并 领略许多空间体作为分离限定的效果的空间。即无顶盖的空间, 包围“内部空间”的空间,称“外空间”,内外部空间具有渗透 与流动性。
序
▪ 精神分析学派:通过哲学、文学等潮流,来揭示建筑的实质。
➢ 后现代主义(Post-Modernism):强调文脉、象征、隐喻、符号、 语意等方面,主要受文学流派的影响。
➢ 结构主义:后结构哲学流派。德里达 ➢ 宗教神学建筑:“颠倒”、“颠覆”、“破坏”等。
▪ 有机环境决定论:与生物学的交叉。
赖特(Wright):有机建筑论。 当代: ➢ 绿色建筑:与自然环境、高科技、材料优化、低能耗、低资源浪费 整合建筑。 ➢ 生态建筑:改善生态环境。 ➢ 景观建筑:形象美化与景观。 ➢ 仿生建筑:悉尼歌剧院。
性,才能抓住建筑本质,即将建筑等同于艺术品的设计。
▪ 技术至上主义:认为通过建筑技术的不断更新与创造,来解决建
筑的本质问题。 如:住宅是居住的机器——皮阿诺、罗杰斯等人。
▪ 结构功能论:认为建筑的功能才是建筑的本质,只有将功能问题
在使用上满足人们的要求,建筑才能“用”。 如:功能主义 Modernism 格罗比乌斯 迈耶 Le Cobusia
序
国际主义:芝加哥学派——后国际主义——经济全球化—— 新的雷同(统一)。 以上前五种研究几乎主导了上世纪以来建筑学界对建筑设计 理论的系统研究,但从六种研究中均离不开对建筑空间问题 的系统阐述与分析,只有抓住空间这一最为核心的演变,才 能揭示建筑最本质的理论根源;才能更好地确立科学的建筑 观,找到最现实、最基本地解决建筑的根本方法。空间一直 是“功能-精神-技术”等的载体,各种新功能、精神、观 念、技术均通过空间反映出来。
第一章 空间设计总论
o 人的参与性 无论是外还是内部空间,都是“人性”的空间,着重要体现出人 的参与性,人可在空间内外部观赏和使用。
o 空间的动线:是空间形态创造的核心。主导空间运动的力线,称 动线,它有两种形式:对称线和非对称线。由于这些动线是空间 形态变化的动力。
o 空间的序列性 一个较复杂的空间组合,往往连续性的起伏与变化,具有序列感。 一般分为五个阶段:
• 起始阶段(前奏):开端,第一印象。 • 过渡阶段(引子):延伸、引导、诱导、期待。 • 高潮阶段(高潮):核心、中心、顶点。 • 过渡阶段(回味):联想、思索、回味。 • 终结阶段(尾声):良好的结束,画句号。
第一章 空间设计总论
人对空间的感知 ➢ 物理空间和心理空间 • 物理空间:实体所包围的、可测量的空间,即空隙和空虚。 • 心理空间:没有明确边界却可以感知到的空间,它来自物理形态
第一章 空间设计总论
空间最基本的概念
1. 对空间最早的阐述可追溯到二千年前老子《道德经》:“?? 以为器,当其无,有器之用,凿户牖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 用,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 即:实体是具体的物,空虚处起作用。实体之所以有数量,正 因为空虚处为之起作用,借助于“有”创造空间的“无”。
第一章 空间设计总论
对周围的扩张。 • 空间感实质是一种潜在的运动感,是人们对形态所具有的“视觉
势能”的感受,而不是大小、长短、正歪、明暗、鲜浊等的变化, 而是“?实与空荡”的变化。
第一章 空间设计总论
创造知觉力场
➢ 空间的紧张感
• 形态具备脱离原有状态的倾向,如同“箭头”有一种动或启动的可能, 主要用于创造动势和动态。
• 两个分离的形态构成一个整体的最大距离,超越这个距离,则因分散而 不成其为一个整体,小于这个距离,虽然能构成整体,但或者失去两个 形态分离的意义,或者虽是两个形态却感到拥挤、堵塞。多用于创造一 体感的张力组合。
空间设计理论
序
一、建筑设计的研究 从单一建筑设计(含室内设计)——群体设计——城市设 计——城市规划——区域规划。 均离不开空间设计。空间设计成为建筑设计的主角,成为 建筑学研究最重要,也难于研究,也是最普遍的问题。
序
二、学者研究(几种普遍的建筑设计理论) 古今建筑发展的过程中,是一种及其综合、各种矛盾交织在一起 的运动形式,就如何抓住建筑本质问题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各学 派纷繁嘈杂,各抒己见,目前建筑主流归纳为以下几种:
第一章 空间设计总论
➢ 空间的特征:限定性、通透性、参与性、动线、序列性五个方面。 o 空间的限定性:以“以之则为利,无之以为用”。空间是无限的,
也是无形的,必须把广漠的空间作为分隔,才能使之无限变为有限, 无形变为有形,即空间借助于实体的形的存在而成为有用的形。 • 一般人们仅注意实体,空间形态是在不知不觉中被感受的,它传递 的是实体之间的相互关系,表现出张力的变化,“气”的动力。 • 认识空间是人类意识进化的表现,古代仅注重实体,而今空间被当 代设计所重视。 • 限定的元素: • 面:具有分隔作用。 • 线:排列的线,纵横交织的网格都表现出限定的效果,但线的限定 弱于面。
• 一维空间:即“无”、“空”。
• 二维空间:平面、平出“量”的感觉,空间量、雕塑是三维空 间??。
• 四维空间:体量本身运动部分的空间、被挪动时的空间。观赏或 使用者的空间,作用于周围的空间即“势空间”或知觉力场,加 入了时间因素。
2. 空间的概念 ➢ 虚与实的辨正关系。在一幅书法中,笔画之间的“空虚”为虚,
虚中有实,实中有虚,相互联系,互为补充,构成“字”体。
➢ 空间:即相对于实体而存在的一种虚渺的感觉。
➢ 空间图解:
➢ 空间的研究已成为几乎所有视觉造型艺术设计研究的主要问题之 一。如:书法、美术、雕塑、建筑、装潢等。
➢ 空间的类型:
第一章 空间设计总论
o 内外的通透性 空间的形态不是一成不变的,它具有一种“流动性”。空间以围 合与分隔来分又可变为:外空间和内空间,它们之间就有一种通 透性。
• 内部空间:空间形态能够让人进入其内部并从事各种活动,称 “内空间”,它既包围空间又被空间所包围。
• 外部空间:在空间体(内空体和实体)的外部观看其外表形态并 领略许多空间体作为分离限定的效果的空间。即无顶盖的空间, 包围“内部空间”的空间,称“外空间”,内外部空间具有渗透 与流动性。
序
▪ 精神分析学派:通过哲学、文学等潮流,来揭示建筑的实质。
➢ 后现代主义(Post-Modernism):强调文脉、象征、隐喻、符号、 语意等方面,主要受文学流派的影响。
➢ 结构主义:后结构哲学流派。德里达 ➢ 宗教神学建筑:“颠倒”、“颠覆”、“破坏”等。
▪ 有机环境决定论:与生物学的交叉。
赖特(Wright):有机建筑论。 当代: ➢ 绿色建筑:与自然环境、高科技、材料优化、低能耗、低资源浪费 整合建筑。 ➢ 生态建筑:改善生态环境。 ➢ 景观建筑:形象美化与景观。 ➢ 仿生建筑:悉尼歌剧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