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导孩子养成良好行为习惯的方法和策略
如何培养小学生的良好生活习惯和行为规范
如何培养小学生的良好生活习惯和行为规范在小学阶段,培养孩子的良好生活习惯和行为规范至关重要。
这不仅有助于他们顺利完成学业,还能为他们今后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下面将介绍一些有效的方法和策略,帮助家长和教师培养小学生良好的生活习惯和行为规范。
一、塑造良好的日常习惯1.规律作息时间:让孩子每天养成固定作息时间,包括早睡早起、按时吃饭和做作业等。
家长可以制定作息计划表,并与孩子一起制定奖惩机制,激励他们按时完成任务。
2.个人卫生习惯:教育孩子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如勤洗手、刷牙、洗澡等。
可以通过给予表扬和奖励来鼓励他们,并与他们一起制定个人卫生计划表,提醒他们注意细节。
3.整理、清洁环境:教育孩子保持整洁的生活环境,要求他们每天整理床铺、桌面和书包等。
家长可以给予示范,与孩子一起制定整洁环境的规则,并建立奖励机制以激励孩子主动参与。
二、培养良好的饮食习惯1.均衡饮食:引导孩子养成均衡饮食的习惯,鼓励他们吃新鲜蔬菜、水果和富含营养的食物。
教育他们避免过多食用垃圾食品和含糖饮料,培养健康的饮食观念。
2.定时进餐:教育孩子养成定时进餐的习惯,规定固定的餐食时间,并避免在饭前吃零食。
家长可以与孩子一起制定营养均衡的饮食计划,并在家庭聚餐时加强亲子交流,培养孩子的餐桌礼仪。
3.节约粮食:教育孩子节约粮食,提醒他们不浪费食物。
可以与孩子一起参与家庭菜园种植,让他们亲身体验种植和收获的过程,培养他们对食物的珍惜与感恩之心。
三、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1.制定学习计划:家长和老师可以指导孩子制定适合自己的学习计划,包括每天的学习时间和具体的学习内容。
同时,要教育他们学会自我管理和调控,让他们逐渐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
2.良好的学习环境:为孩子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提供安静、整洁的学习空间,避免干扰和娱乐设备的诱惑。
同时引导孩子正确使用学习工具,如图书馆、互联网等资源,培养良好的信息搜索与整理能力。
3.激励与奖励:及时给予孩子鼓励与肯定,奖励他们在学习上的努力和成绩。
培养孩子好习惯的方法
培养孩子好习惯的方法
培养孩子好习惯的方法有以下几种:
1. 以身作则:家长是孩子最好的榜样,自己要先成为懂得坚持好习惯的人,例如准时完成工作、保持清洁卫生等,孩子会模仿家长的行为。
2. 设定规则和奖励制度:制定家庭规则,明确规定什么是好习惯和不良习惯,同时设置奖励制度,激励孩子坚持好习惯,如奖励信用点或小礼物等。
3. 培养日常习惯:鼓励孩子养成良好的日常习惯,如早睡早起、正确刷牙、整理房间、存放玩具等,通过反复强调和指导,让孩子充分理解和形成习惯。
4. 培养责任感:教育孩子要对自己的行为负责,让他们明白自己的举动会对他人产生影响,慢慢学会承担责任和考虑他人感受。
5. 给予积极正面的反馈和鼓励:鼓励孩子坚持好习惯时,给予及时的表扬和肯定,让孩子获得成就感和自信心,增强他们坚持好习惯的动力。
6. 培养自主性:给孩子提供一定的自主权,让他们自己制定目标和计划,培养他们形成自觉遵守好习惯的意识和能力。
以上方法需要家长长期坚持,耐心引导和指导孩子,帮助他们形成良好的习惯。
幼儿行为习惯纠正的有效策略
幼儿行为习惯纠正的有效策略幼儿的行为习惯是家庭教育中常见的难题,因为幼儿时期是习得行为规范和习惯的关键时期。
如何有效纠正幼儿的不良行为习惯,不仅需要耐心和技巧,还需要科学的策略和方法。
下面让我们一起来探讨几种有效的幼儿行为习惯纠正策略。
1.建立积极的沟通模式与幼儿建立积极的沟通模式是行为习惯纠正的重要第一步。
父母要学会倾听和理解幼儿的情绪和需求,以平等和尊重的态度与他们交流。
通过有效的沟通,可以更好地引导幼儿树立正确的行为观念。
2.设定明确的规则和奖惩机制制定明确的规则和奖惩机制有助于幼儿明确自己的行为边界,并对自己的行为负责。
规则要简明扼要,易于理解并能够有效执行,奖励和惩罚要有针对性和适度性,让幼儿在实践中体会到行为的后果。
3.榜样的力量父母是幼儿最好的榜样,他们会模仿和学习父母的言行举止。
因此,父母要时刻注意自己的行为举止,以身作则,做一个积极向上的榜样,给幼儿树立正确的榜样,从而引导他们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4.创设良好的行为环境环境对幼儿行为养成起着重要的影响。
父母要营造一个和谐宽松的家庭氛围,提供安全、舒适的生活环境,给幼儿提供良好的学习和成长条件,从而帮助他们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
5.多角度引导和教育针对幼儿不同的行为习惯问题,需要采取多种角度的引导和教育方法。
可以通过故事、游戏、音乐等形式,引导幼儿认识和改正不良行为习惯,让他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接受教育。
幼儿行为习惯的纠正是家庭教育中的一项重要工作,需要家长们付出耐心和心血。
通过建立积极的沟通模式、设定规则和奖惩机制、成为良好的榜样、创设良好的行为环境以及多角度引导和教育,可以帮助幼儿树立正确的行为观念,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为其健康成长奠定坚实的基础。
希望以上提到的有效策略能够帮助家长们更好地纠正幼儿的不良行为习惯,让家庭教育更加顺畅和愉快。
让我们一起为孩子们创造一个和谐温馨的成长环境,共同见证他们健康快乐地成长!。
如何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行为习惯?
如何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行为习惯?培养孩子良好学习和行为习惯:教育专家的建议良好的学习和行为习惯是孩子在学习和生活中取得全面成功的基石。
作为教育专家,我深知培养这些习惯的重要性,并乐意分享一些行之有效的策略,帮助家长们引导孩子养成良好的习惯。
一、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1. 制定合理的学习计划:帮助孩子制定明确、具体的学习计划,包括每日学习内容、时间安排、休息时间等。
计划的制定应与孩子的年龄、学习能力和兴趣相对应,并定期调整。
2. 共同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为孩子提供一个安静、整洁、光线充足的学习环境,尽量避免干扰和诱惑。
同时,也要注意学习桌椅的高度、书桌的摆放位置等因素,确保孩子学习的舒适度。
3. 培养科学的学习方法:教导孩子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例如提前预习、课堂认真听讲、及时复习、做笔记、归纳等。
帮助和鼓励孩子多分析,尝试不同的学习方法,找到适合自己的方法。
4. 培养专注和坚持:培养孩子专注的习惯至关重要。
帮助和鼓励孩子集中注意力,认真完成任务,避免频繁切换任务。
同时,要教会孩子面对困境时坚持不懈,并鼓励他们从失败中汲取教训。
5. 培养自主学习能力:鼓励孩子自主学习,帮助他们主动思考、探索和解决问题。
家长应尽量减少过多干涉孩子的学习,引导孩子养成良好的自学习惯,鼓励他们积极参加学习活动。
二、注意培养行为习惯的养成1. 立规矩,讲道理:从小树立良好的行为规范和规则,并用清晰的语言解释原因,让孩子明白行为背后的道理。
同时要坚守原则,对孩子的错误行为及时纠正,并做出适当的惩罚,但要避免过于严厉和惩罚。
2. 示范和榜样力量: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也是孩子模仿的对象。
因此,家长们要以身作则,用自己的行为去影响孩子,展现良好的行为习惯,例如尊重他人、讲礼貌、讲文明、爱护环境等。
3. 培养良好的情绪管理能力:帮助孩子学会控制和表达情绪,教导他们在遇到挫折和压力时采取积极主动的应对措施,例如深呼吸、转移注意力、与他人沟通等。
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与健康人格的有效养成策略
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与健康人格的有效养成策略小学生阶段是个孩子性格、行为习惯形成的关键阶段,良好的行为习惯和健康的人格特质对孩子的成长发展至关重要。
为了帮助小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健康的人格,家长和老师需要采用一些有效的养成策略。
本文将就此问题进行阐述。
一、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1. 树立榜样:家长和老师都要成为孩子的榜样,他们的行为习惯会对孩子产生深远的影响。
家长和老师应该注重自己的行为品德,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成为孩子学习的榜样。
2. 督促规矩:家庭和学校都需要建立一套清晰的规矩和制度,明确告诉学生什么是可以做的,什么是不可以做的。
在家庭中,父母可以和孩子一起制定家规,教导他们遵守规矩,经常检查督促。
3. 激励奖励:及时给予孩子适当的奖励和激励,使他们获得成就感和自信心。
家长和老师可以设置一些小目标,一旦孩子达到了这些目标,就给予奖励,例如表扬、小礼物等。
4. 多角度引导:在培养孩子行为习惯时,要从多个角度进行引导和教育,不仅可以进行口头教育,还应该通过身体力行、日常生活等各个方面来培养。
在教育孩子节约用水时,可以让孩子亲自动手关掉水龙头等。
5. 善于引导:要善于引导和帮助孩子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让他们明白什么是正确的行为习惯,学会做一个明辨是非的好孩子。
二、培养健康的人格:1. 培养孩子的自我意识:家长和老师要尊重孩子的个性,注重培养孩子的自我认识和自我主张能力,让他们明白自己的优势和不足,学会在日常生活中学会独立思考,独立做决定。
2. 培养团队合作意识:在班级和家庭中,要培养孩子的团队协作意识,孩子要学会和他人合作,尊重他人的意见和想法,学会团队精神。
3. 培养孩子的社交能力:教会孩子如何与他人相处,如何建立和维护自己的人际关系。
父母可以带孩子参加一些社交活动,扩大他们的社交圈子,培养他们的社交能力。
4. 培养孩子的责任心:要让孩子养成对自己的行为负责的习惯,让他们明白自己的行为会对他人产生影响,懂得承担责任。
如何培养孩子的良好习惯五个实用教育方法
如何培养孩子的良好习惯五个实用教育方法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培养他们良好的习惯是至关重要的,良好的习惯不仅可以促进他们的个人发展,还有助于他们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本文将介绍五个实用的教育方法,帮助家长培养孩子的良好习惯。
1. 榜样示范法榜样示范是一种有效的培养孩子良好习惯的方法。
家长可以通过自己的行为示范,让孩子模仿并学习。
例如,如果你希望孩子养成爱读书的习惯,你可以经常看书,放置书籍在易于孩子接触的地方,并且表达对书籍的热爱。
孩子会通过观察你的行为,并模仿你的行为养成类似的习惯。
2. 积极奖励法积极奖励是激励孩子养成良好习惯的一种有力方法。
当孩子表现出良好的行为时,家长可以给予积极的反馈和奖励。
例如,如果孩子每天按时收拾自己的房间,你可以表扬他们并奖励一些小礼物。
通过这种方式,孩子会感到自己的努力得到了认可,从而更加愿意保持良好的习惯。
3. 逐步培养法逐步培养法是一种有效的方法,帮助孩子逐渐养成良好的习惯。
家长可以将一个复杂的习惯分解成几个小步骤,逐步引导孩子去完成。
例如,如果你希望孩子能够独立完成作业,你可以先教他们如何整理学习用品,然后逐渐引导他们学会自主完成作业。
通过这种方式,孩子可以循序渐进地养成良好的习惯,避免因难度过大而放弃。
4. 规定约束法规定约束法是通过设定明确的规定和约束,引导孩子养成良好习惯的方法。
家长可以和孩子一起制定一些具体的规定,例如每天的作息时间、使用电子设备的时间限制等。
然后,家长要坚持执行这些规定,并对违反规定的行为进行相应的约束和制裁。
通过这种方式,孩子会逐渐养成自觉遵守规则的良好习惯。
5. 爱心教育法爱心教育法是一种注重情感培养的方法,通过培养孩子的情感能力,帮助他们养成良好的习惯。
家长可以和孩子建立起良好的情感连接,经常表达对孩子的关爱和理解。
同时,家长也要注重培养孩子的同理心和责任心,让他们能够从内心认识到良好习惯的重要性,并主动去培养和维持这些习惯。
通过榜样示范、积极奖励、逐步培养、规定约束以及爱心教育等五个实用的教育方法,家长可以有效地培养孩子的良好习惯。
幼儿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有效方法与途径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幼儿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有效方法与途径
养成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有效方法和途径有很多。
以下是一些常见和有效
的方法和途径:
1. 规定明确的行为规范:为幼儿制定明确的行为规则和规范,例如礼貌用语、与人分享等,让幼儿知道应该如何做。
2. 培养自律意识:教育幼儿要有自律意识,了解自己的行为对他人的影响,并培养积极向上的品质。
3. 正面激励:通过赞扬、奖励等方式,鼓励幼儿展示良好行为习惯,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和动力。
4. 做出榜样:家长和教师应该成为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榜样,以身作则,展示正确的行为模范。
5. 游戏教育:通过游戏的方式,让幼儿在玩乐中学会良好的行为习惯,如团队合作、分享等。
6. 设立奖惩机制:为幼儿设立奖励和惩罚机制,让他们知道哪些行为是值得称赞的,哪些是不可接受的。
7. 家庭和学校的合作:家长和教师之间的密切合作是非常重要的,共同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
8. 分阶段培养:根据幼儿的成长发展,逐步引导他们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不断激发他们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第1页/共2页
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总之,养成幼儿良好行为习惯需要家长和教师的共同努力,要注重激励、引导和示范,让幼儿在积极健康的环境中成长。
如何引导孩子养成规范行为
如何引导孩子养成规范行为养育孩子是每个家长的责任和使命,而引导孩子养成规范行为更是培养他们健康成长的关键。
孩子的行为习惯和品德素养往往决定了他们未来的发展和成功。
因此,家长们需要在日常生活中采取一系列有效的方法和策略,引导孩子养成规范行为。
下面将从家庭环境、榜样示范、奖惩机制和沟通交流等方面,分享一些实用的方法和建议。
首先,家庭环境对孩子的行为养成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一个和谐温馨的家庭环境可以培养孩子的良好行为习惯。
家长们应该营造一个积极向上、亲密和谐的家庭氛围,让孩子在这样的环境中感受到爱和关怀。
家庭成员之间要相互尊重、理解和支持,避免在孩子面前发生争吵和冲突,给孩子一个和睦的家庭氛围,让他们学会尊重他人、理解他人,从而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其次,榜样示范是孩子学习规范行为的重要途径。
家长们要以身作则,做孩子的榜样,展现出正确的行为和价值观。
孩子往往会模仿家长的言行举止,因此家长要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做一个值得孩子学习的好榜样。
在日常生活中,家长可以通过自己的行为示范给孩子正确的行为准则,比如尊重他人、诚实守信、勤劳好学等,引导孩子学会模仿和学习。
此外,建立奖惩机制也是引导孩子养成规范行为的有效手段。
家长们可以设立一套明确的奖惩制度,对孩子的行为进行及时的奖励和惩罚。
奖励可以是物质奖励、口头表扬或者其他方式,让孩子感受到行为的积极性和正面影响;而惩罚则可以是适当的责罚或者限制,让孩子认识到不良行为的后果和影响。
通过奖惩机制,孩子可以逐渐形成正确的行为习惯,养成规范的行为模式。
最后,家长和孩子之间的沟通交流也是培养孩子规范行为的重要途径。
家长要与孩子保持良好的沟通,倾听他们的想法和需求,理解他们的内心世界。
在日常生活中,家长可以和孩子进行心灵沟通,分享彼此的喜怒哀乐,帮助孩子解决问题和困惑。
通过沟通交流,家长可以更好地了解孩子的需求和心理状态,及时发现问题并给予引导和帮助,促进孩子良好行为的形成。
培养学生养成良好习惯的方法和策略
培养学生养成良好习惯的方法和策略良好的惯对学生的成长和发展至关重要。
培养学生养成良好惯需要一些有效的方法和策略。
以下是一些可以帮助学生养成良好惯的建议:1. 树立榜样:学生常常通过观察和模仿他人来研究。
教师和家长应该成为良好惯的榜样,展示积极向上的行为和惯。
树立榜样:学生常常通过观察和模仿他人来学习。
教师和家长应该成为良好习惯的榜样,展示积极向上的行为和习惯。
2. 设定明确的目标:帮助学生设定明确的目标,并制定一些可行的计划来实现这些目标。
目标可以是小的日常惯,也可以是长期目标,例如时间管理或研究计划。
设定明确的目标:帮助学生设定明确的目标,并制定一些可行的计划来实现这些目标。
目标可以是小的日常习惯,也可以是长期目标,例如时间管理或学习计划。
3. 建立规律的日常生活:学生养成良好惯需要有规律的生活。
培养学生固定的作息时间、饮食惯和运动惯,有助于他们形成良好的生活惯。
建立规律的日常生活:学生养成良好习惯需要有规律的生活。
培养学生固定的作息时间、饮食习惯和运动习惯,有助于他们形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4. 激励和奖励:给予学生适当的激励和奖励可以增加他们养成良好惯的动力。
奖励可以是物质上的,如小礼物或奖金,也可以是肯定和赞扬的言辞。
激励和奖励:给予学生适当的激励和奖励可以增加他们养成良好习惯的动力。
奖励可以是物质上的,如小礼物或奖金,也可以是肯定和赞扬的言辞。
5. 提供清晰的规则和期望:学生需要清楚地知道什么是期望的行为和惯。
教师和家长应该制定明确的规则,并与学生进行沟通,确保他们了解这些规则和期望。
提供清晰的规则和期望:学生需要清楚地知道什么是期望的行为和习惯。
教师和家长应该制定明确的规则,并与学生进行沟通,确保他们了解这些规则和期望。
6. 提供支持和指导:学生在养成良好惯的过程中可能会遇到困难和挫折。
教师和家长应该提供支持,并给予适当的指导和建议,帮助他们克服困难。
提供支持和指导:学生在养成良好习惯的过程中可能会遇到困难和挫折。
如何培养幼儿的良好行为习惯
如何培养幼儿的良好行为习惯幼儿的良好行为习惯对于他们的成长和发展至关重要。
良好的行为习惯能够提高幼儿的自我管理能力和社交技能,对其未来的学习和生活具有长远的影响力。
本文将介绍一些有效的方法和策略,以帮助家长和教育者培养幼儿的良好行为习惯。
1. 为幼儿树立明确的规则和期望为了培养幼儿的良好行为习惯,家长和教育者应该与幼儿进行沟通,并为他们设定明确的规则和期望。
规则和期望应该简单明了,并且能够符合幼儿的年龄和能力。
例如,要求幼儿尊重他人、分享玩具等。
同时,也要给予幼儿明确的奖励和惩罚机制,以激励他们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2. 以身作则,成为良好行为的榜样幼儿往往会观察并模仿成人的行为举止。
因此,家长和教育者应该以身作则,成为幼儿良好行为的榜样。
无论是在家庭环境还是学校环境中,成人应该展示出尊重他人、诚实守信、友善等良好行为,并且用积极的语言和态度与幼儿互动,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念。
3. 培养自我管理能力幼儿的自我管理能力是良好行为习惯的基础。
家长和教育者可以通过以下方法培养幼儿的自我管理能力:- 设定日常生活规则:如按时吃饭、睡觉、上厕所等。
并与幼儿一起制定和遵守这些规则。
- 提供清晰的指导:比如将物品归位、整理玩具等,并与幼儿一起完成这些任务。
- 培养孩子的自理能力:教会幼儿自己穿衣、洗脸、刷牙等基本生活技能。
鼓励他们自己完成这些任务,培养他们的自信心和责任感。
4. 使用积极的激励措施将积极的激励措施应用于幼儿的行为培养中,是一种有效的策略。
鼓励幼儿的良好行为,可以增强他们的自尊心和动力。
- 肯定和赞美:家长和教育者应该及时发现和肯定幼儿的良好行为,给予他们鼓励和赞美。
例如,称赞幼儿分享玩具、互相帮助等行为。
- 奖励机制:设定一些小的奖励机制,如星星贴纸、小礼物等,用以激励幼儿坚持良好行为。
5. 建立良好的家庭和学校环境家庭和学校环境对幼儿的行为习惯有重要影响。
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有助于培养幼儿的良好行为习惯。
如何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习惯
如何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习惯养成良好的习惯对孩子的成长和发展至关重要。
良好的习惯可以培养孩子的自律性、责任感和积极性,使他们在学习和生活中更加出色。
然而,要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习惯并非易事。
下面将介绍一些方法和策略,来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习惯。
一、树立良好的榜样作为父母或者照顾者,我们要树立良好的榜样。
孩子们常常模仿大人的行为和态度,因此我们应该自己首先养成良好的习惯,例如按时完成工作、保持整洁、良好的时间管理等。
我们的行为对孩子有重要的影响,只有我们自己做到了,孩子才会更愿意学习和效仿。
二、设定明确的目标为了帮助孩子养成良好习惯,我们可以帮助他们设定明确的目标。
例如,我们可以和孩子一起制定每日的学习计划,包括学习时间、任务和目标。
同时,我们也可以帮助孩子制定其他方面的目标,如运动、阅读等。
设定明确的目标可以帮助孩子有计划地去完成任务,培养他们的自律性和责任感。
三、制定规则和奖惩制度制定规则和奖惩制度是帮助孩子养成良好习惯的重要手段。
首先,我们应该与孩子共同确立规则,明确告诉他们哪些是可以做的,哪些是不可以做的。
在规则的基础上,我们可以制定相应的奖惩制度,以激励孩子遵守规则和养成良好习惯。
奖励可以是简单的表扬或者小礼物,而惩罚则可以是减少某些特权或者暂停某些活动。
四、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也是帮助孩子养成良好习惯的重要方面。
我们应该为孩子提供安静、整洁、充满阳光的学习环境。
孩子在一个宽敞、明亮的房间里更容易专注于学习。
同时,我们还可以为孩子准备一些学习工具,如书籍、文具等,让他们更加主动地参与学习。
五、培养时间管理能力良好的时间管理能力对于孩子养成良好习惯至关重要。
我们可以教导孩子如何合理安排时间,如制定日程表、设置定时提醒等。
同时,我们也要教育孩子分清重要与不重要的事情,帮助他们识别出优先级,避免浪费时间。
六、持之以恒的鼓励鼓励是帮助孩子养成良好习惯的动力。
我们要给予孩子持之以恒的鼓励和肯定,让他们感受到自己的进步和成就。
家长如何教育孩子养成好习惯
家长如何教育孩子养成好习惯孩子的成长过程中,良好的惯对他们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作为家长,我们有责任引导和教育孩子养成良好的惯。
下面是一些简单的策略,可帮助家长在教育孩子养成好惯方面取得成功。
1. 树立榜样家长是孩子最重要的榜样,他们会模仿父母的行为。
因此,我们需要自己先养成良好的惯,例如准时、有纪律性地完成任务,尊重他人等。
通过自己的行为示范,孩子会更容易接受并模仿这些惯。
2. 设立明确的规则为孩子制定明确的规则和期望,帮助他们理解什么是好惯,什么是不好的惯。
规则应该简单明了,并且适合孩子的年龄和发展水平。
确保规则可以被孩子理解和遵守。
3. 奖励和赞扬当孩子表现出良好的惯时,我们应该及时给予奖励和赞扬。
这可以是一个小小的奖品,一句鼓励的话语,或者是家庭活动的特殊待遇。
奖励和赞扬能够激励孩子继续保持好惯,并且增强他们的自信心。
4. 培养自律能力帮助孩子培养自律能力是非常重要的。
我们可以通过制定计划和时间表的方式,帮助他们管理时间,并按时完成任务。
同时,鼓励孩子自己做出决策,培养他们的自主性和责任感。
5. 建立良好的日常惯教育孩子养成好惯需要在日常生活中贯彻执行。
例如,每天定时睡觉和起床,保持良好的卫生惯,饮食均衡等。
这些日常惯的养成会使孩子在成长中受益终生。
6. 沟通和倾听与孩子进行良好的沟通非常重要。
倾听他们的想法和问题,给予他们正确的指导和建议。
在家庭中建立良好的沟通氛围,让孩子感到被尊重和理解,有助于他们更好地接受和遵守好惯。
7. 坚持和耐心教育孩子养成好惯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家长的坚持和耐心。
不要期望孩子一蹴而就,而是通过持续的引导和教育,让他们逐渐养成好惯。
要给予孩子足够的时间和空间来成长和改变。
通过以上策略,家长可以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惯。
记住,教育孩子养成好惯是一个渐进的过程,需要家长的付出和引导。
相信在家庭的呵护下,孩子们可以成为惯良好的人,并在未来取得成功。
父母怎么教育孩子养成好习惯
父母怎么教育孩子养成好习惯在孩子成长过程中,良好的习惯对于他们的发展至关重要。
作为父母,教育孩子养成好习惯的责任不可忽视。
本文将探讨一些有效的方法和策略,帮助父母们更好地教育孩子养成良好的习惯。
一、树立良好的榜样父母是孩子最重要的榜样。
如果父母自己没有良好的习惯,很难期望孩子能够养成好习惯。
因此,父母首先需要自我反省并改正自己的不良习惯。
例如,如果父母希望孩子养成每天阅读的习惯,那么他们自己就要成为孩子的阅读榜样,每天自己先阅读一段时间。
只有通过自己的行动,父母才能真正影响孩子。
二、建立明确的规则和奖惩机制孩子需要明确的指导和规则来引导他们养成好习惯。
父母可以与孩子一起制定家庭规则,并明确告知他们规则的重要性和后果。
同时,父母还应该建立奖惩机制以激励孩子养成好习惯。
奖励可以是一些小礼物或特殊待遇,而惩罚则可以是限制某些特权或减少一些福利。
当然,惩罚也应该适度合理,不能过度严厉或残酷。
三、培养孩子的自律能力自律是孩子养成好习惯的关键能力之一。
父母应该帮助孩子建立自律的意识和能力。
例如,父母可以帮助孩子制定一个学习计划,要求他们按时完成作业和复习,培养坚持完成任务的习惯。
同时,父母还应该鼓励孩子自行安排和管理自己的时间,让他们在每天的生活中学会自主决策和管理自己的事务。
四、鼓励孩子从小事做起孩子养成好习惯的过程是一个渐进的过程,父母可以从小事做起,逐步培养孩子形成好习惯的能力。
例如,父母可以鼓励孩子每天整理自己的书包,培养整洁和有条理的习惯;又或者帮助孩子制定一个每天刷牙两次的计划,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通过从小事做起,孩子会渐渐明白良好习惯对他们生活的重要性,并逐渐扩展到更广泛的领域。
五、注重激励和赞赏孩子在养成好习惯的过程中,需要得到父母的激励和赞赏。
父母可以及时发现孩子的进步和努力,并给予积极的回应和奖励。
这些激励和赞赏可以是口头上的称赞,也可以是一些实质性的奖励。
通过积极的激励,孩子会更加有动力去坚持养成良好的习惯。
如何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行为习惯
如何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行为习惯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行为习惯是每个家长都应该关注的重要问题。
良好的习惯可以帮助孩子建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行为准则,为他们的未来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在本文中,我们将探讨。
一、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1. 设定明确的目标家长应该与孩子共同制定学习目标,让孩子明确自己的学习方向。
同时,目标要具有可衡量性、可实现性和可达成性,以便孩子能够逐步实现目标,感受到学习的成就感。
2. 建立合理的学习计划帮助孩子制定合理的学习计划,确保孩子每天有足够的学习时间。
学习计划应根据孩子的年龄、学科特点和实际情况进行调整,以保证学习效果的最大化。
3. 培养良好的学习方法教会孩子有效的学习方法,如预习、复习、总结、归纳等,让孩子掌握学习的主动权。
同时,鼓励孩子多参加课外活动,拓宽知识面,提高综合素质。
4. 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为孩子创造一个安静、整洁、舒适的学习环境,避免干扰和诱惑,让孩子能够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中。
5. 注重学习过程中的反馈家长应关注孩子的学习过程,及时发现和解决学习中遇到的问题。
通过与孩子的沟通,了解他们的学习需求,给予适当的指导和帮助。
6. 培养自主学习能力鼓励孩子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培养孩子的自主学习能力。
家长要信任孩子,给予他们足够的空间和时间去探索、实践。
二、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1. 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家长要教育孩子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让他们明白诚信、尊重、勤奋、感恩等品质的重要性。
通过家庭教育的引导,让孩子在日常生活中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2. 培养良好的作息时间帮助孩子建立规律的作息时间,保证充足的睡眠,让孩子身心健康、精力充沛。
3. 养成锻炼身体的习惯鼓励孩子参加体育锻炼,培养他们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
锻炼身体不仅有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还能提高他们的抗压能力。
4. 培养良好的饮食习惯关注孩子的饮食健康,培养他们良好的饮食习惯。
合理搭配膳食,让孩子摄入充足的营养,为生长发育提供有力保障。
如何引导孩子养成积极的行为习惯
如何引导孩子养成积极的行为习惯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良好的行为习惯是至关重要的。
这不仅有助于他们在学习和生活中取得成功,还能培养他们的自律性和责任感。
然而,许多家长在教育孩子养成积极行为习惯方面感到困惑。
本文将分享一些有效的方法,帮助家长引导孩子养成积极的行为习惯。
1. 以身作则家长是孩子最好的榜样。
要想孩子养成积极的行为习惯,首先要从自己做起。
家长应该展现出积极向上的态度和行为,比如保持乐观、坚韧、勤奋等。
只有家长自己具备这些品质,才能激励孩子去模仿。
2. 建立明确的规则和奖惩机制制定明确的规则对于引导孩子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至关重要。
规则要简明清晰,让孩子能够理解和接受。
同时,建立奖惩机制也是必不可少的。
奖励可以是物质奖励,也可以是口头表扬或其他方式,而惩罚则要适度和合理,不能过于严厉或过于宽容。
3. 培养孩子的自信心自信是孩子养成积极行为习惯的重要基础。
家长应该给予孩子足够的支持和鼓励,帮助他们建立自信心。
只有自信的孩子才会更有动力去尝试新事物、挑战自我,并且更容易接受失败并从中吸取教训。
4. 培养孩子的责任感责任感是培养孩子积极行为习惯的另一个重要因素。
家长可以通过让孩子参与家务、照顾小动物或其他方式来培养他们的责任感。
让孩子意识到自己的行为会对他人产生影响,并且需要承担相应的责任,这样他们才能逐渐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5. 培养孩子的自律性自律是保持积极行为习惯的关键。
家长可以通过制定计划、培养孩子良好的时间管理能力等方式来帮助孩子培养自律性。
只有掌握了自己的行为和情绪,才能更好地控制自己,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6. 鼓励孩子树立目标目标是激励人前进的动力源泉。
家长可以帮助孩子设立一些小目标,并引导他们朝着目标努力。
当孩子达到目标时,及时给予肯定和奖励,这样可以增强他们继续前进的信心和动力。
7. 注重沟通和倾听与孩子进行有效沟通是引导他们养成积极行为习惯的重要手段。
家长应该倾听孩子的想法和感受,尊重他们的选择,并在必要时给予正确引导和建议。
如何培养幼儿的良好行为习惯
如何培养幼儿的良好行为习惯良好的行为习惯对于幼儿的成长和发展至关重要。
通过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幼儿可以建立积极的价值观、社交技能和自我管理能力。
以下是一些有效的方法,帮助家长和教育者培养幼儿的良好行为习惯。
1. 提供规范和指导:为幼儿提供明确的规范和指导,使他们知道什么是可接受的行为,什么是不可接受的行为。
这可以通过制定家庭规则、给予指令和示范等方式来实现。
同时,家长和教育者要有耐心和恒心,帮助幼儿逐渐理解规则并遵守。
2. 设立奖惩机制:设立奖励和惩罚机制可以激励幼儿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奖励可以是表扬、奖品或特殊的待遇,而惩罚可以是限制某些特权或者时间上的限制。
然而,奖惩机制应该公正和恰如其分,避免过度使用惩罚手段。
3. 榜样的力量:幼儿会模仿身边的成年人和同伴的行为习惯。
因此,成年人应该成为良好行为的榜样。
家长和教育者要注意自己的行为方式,并时刻给幼儿提供正确的示范。
4. 建立积极的沟通渠道:与幼儿建立积极的沟通渠道非常重要。
家长和教育者应该耐心倾听幼儿的想法和感受,给予他们理解和支持。
通过与幼儿的交流,可以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行为准则,并解决他们可能遇到的问题。
5. 制定明确的目标:与幼儿一起制定明确的目标,帮助他们专注于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
目标可以是小的、具体的行为目标,如每天按时收拾玩具、礼貌地与他人交流等。
同时,家长和教育者要给予幼儿合适的支持和鼓励,帮助他们实现目标。
6. 提供正面反馈:给予幼儿正面反馈,能够增强他们良好行为的意识和动力。
家长和教育者可以用鼓励的语言、微笑和拥抱等方式来表达对幼儿的赞赏和支持。
正面反馈可以激发幼儿的积极性,并让他们愿意继续保持良好的行为习惯。
7. 建立稳定的日常生活规律:有规律的日常生活可以帮助幼儿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制定固定的作息时间、饮食规律和活动安排,可以帮助幼儿建立自律和时间管理的能力,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
8. 提供适当的挑战和机会:幼儿需要适度的挑战和机会来发展和展示他们的技能。
如何正确引导孩子养成良好习惯
如何正确引导孩子养成良好习惯
正确引导孩子养成良好习惯需要耐心和持续的努力。
以下是一些建议:
1. 以身作则:孩子往往通过模仿父母或其他重要成年人的行为来学习。
作为父母,要成为孩子的榜样,展示出良好的习惯和行为。
2. 明确期望:与孩子沟通,明确你对他们的期望,并解释为什么这些习惯对他们的成长和发展重要。
3. 设定明确的规则和界限:制定家庭规则和界限,让孩子知道什么是可以接受的行为,什么是不可接受的行为。
4. 培养自律:帮助孩子学会自我管理和自我控制。
给予他们适当的自主权,让他们在一定范围内做出选择,并承担相应的责任。
5. 积极的反馈:当孩子表现出良好的习惯时,及时给予肯定和表扬,增强他们的积极性和自信心。
6. 持续的关注和指导:养成良好习惯需要时间和持续的努力。
在孩子养成习惯的过程中,要持续关注他们的进展,并给予必要的指导和支持。
7. 家庭氛围:营造一个积极、和谐、支持的家庭氛围,让孩子感受到家庭的温暖和关爱。
8. 培养良好的时间管理习惯:帮助孩子学会合理安排时间,养成按时完成任务的习惯。
9. 鼓励阅读:阅读是培养良好习惯和知识的重要途径。
鼓励孩子养成阅读的习惯,提供丰富的阅读材料。
10. 培养责任感:让孩子承担一些家务或责任,帮助他们培养责任感和自立能力。
最重要的是,要保持耐心和理解,每个孩子的成长过程都不同。
与孩子建立良好的沟通和信任关系,帮助他们逐步养成良好的习惯。
培养孩子良好习惯的10个策略
培养孩子良好习惯的10个策略孩子的习惯对其成长和未来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良好的习惯可以培养孩子的自律性,增强他们的责任感,帮助他们取得更好的学业和人际关系成果。
以下是培养孩子良好习惯的10个策略。
1.给孩子树立榜样作为父母,我们是孩子最重要的榜样。
我们的行为对孩子影响深远,所以我们要以身作则,展示良好的习惯。
如果我们希望孩子讲礼貌,我们首先要对别人保持礼貌;如果我们希望孩子爱读书,我们首先要养成读书的习惯。
2.设立明确的规则和期望给孩子设立明确的规则和期望,帮助他们知道哪些行为是正确和合适的。
这些规则和期望可以包括完成家庭作业、按时睡觉、保持整洁等。
将这些规则写下来,让孩子能够清楚地知道应该如何行动。
3.建立良好的日常例行习惯培养良好的习惯需要一个良好的例行习惯。
例如,每天早上起床后刷牙、洗脸、更衣等。
这些例行习惯可以帮助孩子养成一定的自律和时间管理能力。
4.让孩子参与制定目标和计划让孩子参与制定自己的目标和计划。
这可以培养他们的自主性和责任感。
同时,我们要提供必要的指导和支持,帮助他们实现这些目标。
例如,如果孩子希望提高数学成绩,我们可以制定学习计划,并定期查看孩子的进展。
5.表达肯定和鼓励当孩子展示良好习惯和行为时,我们要及时给予肯定和鼓励。
肯定和鼓励可以增强孩子自信心和动力,激励他们坚持下去。
例如,当孩子完成作业后,我们可以夸奖他们的努力和成果。
6.建立奖励机制建立一个奖励机制,激励孩子积极展示良好的习惯。
奖励可以是一件小礼物、额外的游戏时间或特殊的活动。
这会让孩子感到成就感,从而更加努力地养成良好的习惯。
7.督促和监督培养习惯需要持续的督促和监督。
我们要定期检查孩子的习惯是否得到保持和改善。
如果发现孩子有退步,我们要及时采取行动,以防止坏习惯形成。
8.创造适应孩子特点的环境每个孩子都有不同的特点和需求,我们要创造适应他们的环境。
例如,对于喜欢收纳整洁的孩子,我们可以为他们提供整洁的书桌和收纳盒。
培养小学生的良好习惯七个有效途径
培养小学生的良好习惯七个有效途径培养小学生良好的习惯是教育工作的重要任务之一。
良好的习惯不仅能够在学习中提高学生的效率,还能够在日常生活中培养他们的品德修养。
为了帮助小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我们可以采取以下七个有效途径。
一、树立正确的榜样榜样的力量是巨大的。
作为教育者和家长,我们要时刻注意自己的行为举止,力求做到言行一致、身教重于言教。
我们应该坚守道德底线,遵守规章制度,并以身作则地树立良好的行为习惯,这样才能影响到小学生,让他们从小就接触到正确的习惯。
二、设定明确的目标培养习惯需要明确的目标。
我们可以和小学生一起制定可以量化的目标,例如每天读书一小时、保持教室整洁等。
通过设定明确的目标,小学生可以更好地意识到需要养成良好习惯的重要性,并且能够明确自己应该朝着什么方向努力。
三、制定详细的计划只有目标还不够,还需要制定详细的计划来实现这些目标。
我们可以和小学生一起制定每天、每周、每月的计划,详细规划他们应该在什么时间、什么地点进行什么样的活动。
这样一来,小学生就能够清楚地知道如何安排自己的时间,从而养成良好的时间管理和执行力习惯。
四、激发兴趣和动机培养习惯需要小学生内心的积极性和动力。
作为教育者,我们可以通过激发他们的兴趣,引导他们主动参与到活动中。
例如,我们可以设计趣味游戏、举办有奖竞赛等,让小学生在参与培养习惯的过程中感受到乐趣和成就感,进而增强对习惯的积极认同。
五、建立规范的环境良好的习惯需要在规范的环境下培养。
为了帮助小学生养成良好习惯,我们可以在学校和家庭中营造规范的环境。
例如,教室里放置公共物品的位置明确、书本摆放整齐等,可以让小学生养成整理物品和保持环境整洁的好习惯。
六、及时认可和奖励小学生在养成良好习惯的过程中需要得到及时的认可和奖励。
我们可以通过表扬、奖品、证书等方式,激励他们坚持养成好的习惯。
这样一来,小学生会更有动力并且更加坚定地养成良好习惯。
七、反思和改进培养习惯需要不断地反思和改进。
如何帮助孩子发展良好的行为习惯
如何帮助孩子发展良好的行为习惯孩子的行为习惯对其成长和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
良好的行为习惯不仅有助于塑造他们的个性和品格,还能帮助他们在学习、社交以及日常生活中更好地适应。
对于家长来说,如何有效地帮助孩子发展良好的行为习惯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
本文将探讨一些实用的方法和策略来帮助孩子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
1. 设立明确的规则和期望孩子需要明确的指导和界限,规则和期望能让他们清楚地知道哪些行为是可接受的,哪些行为是不可接受的。
家长应该和孩子一起制定家庭规则,并确保规则是合理、明确且适合孩子的年龄。
规则可以包括各个方面,如学习、卫生习惯和家庭责任等。
同时,家长要不断强调并监督规则的执行,以确保孩子遵守规则。
2. 给予正面的鼓励和奖励孩子对于积极的反馈和奖励非常敏感,家长应该善于发现孩子的良好行为并及时给予肯定和奖励。
这样能够让孩子感到自己的努力和付出得到认可,从而积极参与到良好行为的培养中去。
奖励可以是实物奖励,也可以是口头赞扬和鼓励,关键是要及时、真诚以及与孩子的努力相匹配。
3. 做出良好行为的榜样孩子是模仿学习的,家长要以身作则,做出良好行为的榜样。
无论是互相尊重、守时守信还是待人友善,都可以成为孩子学习的对象。
在日常生活中,家长要注重自己的行为举止,让孩子在模仿中学习到正确的行为习惯。
4. 建立有效的沟通与孩子建立良好的沟通是培养良好行为习惯的关键。
家长要耐心倾听孩子的需求和想法,理解他们的感受,并通过有效的沟通帮助他们解决问题。
同时,家长还要教导孩子正确的沟通方式,如倾听他人意见、表达自己的想法等,以培养他们的社交技巧和人际关系。
5. 培养自律和责任感自律和责任感是培养良好行为习惯的重要品质。
家长可以通过提醒孩子遵守各项规则、按时完成作业和任务等方式,帮助他们建立自律和责任感。
适当的自我管理和时间管理也是培养孩子自律的有效方法,比如制定学习计划和安排合理的休息时间。
6. 提供适当的反馈和引导家长在孩子发展良好行为习惯的过程中,应该及时提供反馈和引导。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引导孩子养成良好行为习惯的方法和策略作者:周胜香时间:2012年8月20日引导孩子养成良好行为习惯的方法和策略习惯,就是在某种时间、某个地方、某种条件下自然而然地表现出来的一种比较定型的动作和行为。
每个人都有自己多方面的习惯,如生活习惯、学习习惯、文明习惯、工作习惯、交往习惯等等。
习惯有良好习惯与不良习惯之分,良好的习惯是一个人心理素质良好的重要表现,是形成良好个性品质的重要基础。
人的各种习惯不是天生的,而是在后天的生活、学习、实践和环境中逐步形成的,一旦形成又是不大容易改变的。
改变对事物的认识比较容易,而要改变多年形成的习惯却比较困难。
不少家长为孩子种种不良习惯十分烦恼,在教育上感到困惑,究其原因大多是由于家长在孩子的早期忽略了良好习惯的培养与训练,良好的习惯必须自小开始培养。
如何正确的对孩子进行引导,帮助他们在关键期形成好的行为习惯呢?我认为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遵循科学的原则在孩子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中,不是任意进行的。
在教育过程中要遵循孩子的身心发按照规律和特点,具体的家长可以遵循以下5个基本原则:(一)、树立正确的家庭教育观什么样的教育观塑造出什么样的孩子,作为家长,一定要“该出手时就出手”,如:我的一个同事有一个正在上小班的女儿蓉蓉,有一次吃饭,她把最喜欢的番茄炒蛋拖到自己的面前,不准别人吃。
妈妈告诉她这么做很没礼貌,她索性甩掉筷子不吃了。
本以为打了胜仗的蓉蓉等着妈妈哄她吃饭,没想到妈妈不仅不理她,还把菜全部吃掉,将她冷落在一边不管。
过了一会儿,她见没有转机,就主动跟妈妈道歉,保证以后再也不这样了。
这时妈妈耐心地跟蓉蓉说:“这样做不是一个听话的孩子,很没有礼貌,别人会不喜欢!”然后重新做饭给她吃。
这“第一次”的教训不仅让蓉蓉改掉了这个毛病,从那之后,她凡事都会先让着别人。
只有不轻易放弃“第一次”的教育,才会杜绝以后的第二次,第三次……(二)、激励方法要适时、适当目前广大教师都认识到赏识教育对孩子发展的重要作用,注重通过赏识教育来培养孩子的自信心。
孩子的自信心来源于成人不断的激励和表扬。
当孩子有了良好的行为方式时,作为家长应适时、适当地给予表扬鼓励,使孩子获得一种被赏识的成就感,被肯定的喜悦感,从而强化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
反之,如果发现不良的行为习惯时,家长可以适当采取一点儿惩罚措施,让孩子在思想上有所触动,明确不良习惯的危害,从而改掉不良习惯。
另外鼓励和表扬是孩子成长过程中所需要的一种精神营养,更是一种强化良好行为习惯的好方法。
孩子爱听好话,喜欢被人称赞,而且在人们对他的评价中认识自己。
教育家陈鹤琴教授曾说过:“无论什么人,受激励而改造是很容易的,受责罚而改过是比较难的。
”凡是孩子行为习惯好的,有进步的,改正缺点快的给贴上小贴纸以示鼓励,促进其互相模仿行为。
最重要的是老师必须事事处处以身作则,以自己的行动潜移默化地影响孩子。
鼓励和表扬应该适时适度,这样才能达到鼓励和表扬的预期目的(三)、发挥家长的榜样作用“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
”而孩子最直接的榜样则来自于成人,尤其是家长。
蒙台梭利说:“在孩子的周围,成人尽量以优美的语言,用丰富的表情去跟孩子说话。
”孩子的行为习惯是在成人的影响和帮助下形成的。
父母具备良好的行为习惯,孩子就会耳濡目染,潜移默化,从中得到熏陶,受到启发,从而形成好的习惯。
家长的一举一动都逃不过孩子的眼睛,必须以身作则,时时刻刻给孩子起到良好的示范作用。
俗话说,“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儿童时代是模仿力最强的时期,他们的学习从模仿开始,由于他们的认识能力,分辨是非的能力非常有限,因此,在学前班,老师一定要以身作则,做出榜样,正面诱导是十分重要。
(四)、要有坚决的态度在孩子面前,家长和老师必须有主见,做每一件事都要态度坚决。
家长自己拿不定主意,孩子就会受到影响。
家长的态度一定要前后一致二、掌握科学的教育方法和策略作为儿童教育工作者,除了加强学校与家长的沟通,坚持上述基本原则外,还应该有比家庭更为系统的、专业的方法和策略,保证孩子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
(一)、确定规范,进行系列化教育。
学前班要建立一日常规,进行系列化教育。
3~6岁儿童是个性品德形成的关键期,由于儿童的可塑性很大,他们的个性品德在形成过程中会经常出现反复,所以教育内容应该做到系列化。
根据儿童的特点和发展情况,制定了儿童一日活动常规,常规规定了孩子们在一日生活、学习中应做到的,应遵守的一些规则,确定了儿童时期在衣、食、住、行、与人交往等方面应有的文明行为和习惯的标准(二)、与家庭形成合力,为孩子改造成年人的世界。
今天培养孩子的习惯是非常困难的,最大的困难在于我们的父母,甚至爷爷、奶奶,也包括老师,本身可能就有很多不良的习惯。
我们可能也不完全知道什么是好习惯,我们是带着很多兽性长大的。
我们本身就有可能带着很多的旧思想、旧文化、旧风俗、旧习惯。
如用眼睛挑东西,不要用手挑东西的习惯。
我们买东西谁不去挑、不去捏,可是你捏完他捏,他捏完之后可能不买了,最后别人怎么买?我们可没想这些问题。
这是条件反射,挑选什么东西都想试一试、捏一捏。
这一陋习也直接影响到了孩子们,班里吃水果时让孩子们自己拿,谁不挑一挑、比一比,每次总是挑了这个还是觉得那个好“这山还望那山高”。
日本教育家福泽谕吉说:“家庭是习惯的学校,父母是习惯的教师。
”要让孩子的行为习惯取得良好的成效,就必须建立起家庭、学校联合一致的教育网络。
通过家长会、家长学校讲座,让家长进行系统的儿童德育理论学习;家教专刊、家教小园地时刻发挥着它们的宣传和交流作用,让家长观看、了解、参与学前班的教育,使家长自觉、积极地配合我们的教育工作。
只有让孩子做到了在家与在校一个样,良好习惯的养成才有真正的意义。
(三)、要尊重儿童的权利和参与,让孩子充分地参与。
在儿童的习惯养成过程当中,有一个危险存在,那就是习惯养成的过程变成了奴役儿童的过程。
就是大人在研究习惯,大人在定规范,强迫孩子去做、去执行,这就很可怕。
因为真正的教育是自我教育,儿童是主人,我们就是要发挥他们的主人作用。
儿童参与有一个阶梯,阶梯有五层:第一层是操纵;第二层是装饰;第三层是象征性的参与;第四层是成人指派;第五层是与儿童商量;因为孩子有选择权:我愿意养成什么习惯,比如爱运动的习惯,有礼貌的习惯……内向的孩子你不能培养成外向的孩子,慢性的孩子不能培养成急性的,习惯养成要讲究规则,要尊重差异。
(四)、帮助儿童建立自信心陶行知先生说过:“与其把儿童当作天津鸭儿填入零碎知识,不如给他们几把钥匙,使他们可以自由的去开启文化的金库和宇宙之宝藏。
”我们引导儿童学会学习,培养儿童的学习能力;培养友爱、勇敢、克服困难、讲礼貌、守纪律的品德行为等方面的一系列教育行为,却忽视了能影响儿童个性发展的一个核心问题——自信心。
所谓自信心,是由积极自我评价引起的自我肯定并期望受到他人、集体和社会尊重的一种积极向上的情感倾向。
自信心强的儿童能积极主动地参加各种活动,能积极地与他人交往,与同伴建立起良好的关系,能勇敢地面对困难,大胆尝试。
在学前班中,也有相当一部分幼儿缺乏自信心,认为自己在某些方面甚至很多方面不如别的儿童,往往表现在活动中不敢主动地要求参加集体游戏活动,不敢主动提出自己的意见和建议,不敢在众人面前大胆地表现自己;面对新事物、新活动常常害怕、退缩等。
所以老师要重视儿童自信心的培养,从而保证儿童良好行为习惯的形成。
(五)、在生活中培养儿童的良好习惯在孩子形成良好行为的过程中,父母的责任是根据孩子的年龄特征给予引导,在有准备的环境中耐心地培养,使他的一举一动逐渐向良好的行为发展。
习惯的养成是行为积累的结果,孩子从某种行为中获得了成功感,自然就会重复这种行为,从而变成他的习惯。
三、培养孩子良好习惯的步骤。
(一)、要认识习惯的重要性。
根据儿童的思维具有形象性的特点,我们可以通过讲故事的方式,让儿童通过故事中的人物特征来认识行为的好坏,了解成人的态度.明白什么样的行为是好的,什么样的行为是不好的,以及良好行为习惯的重要性.(二)与孩子一起讨论制定行为规范。
要让孩子自己说:习惯这么重要,我特别需要形成一个什么什么习惯。
要一个一个地定培养目标。
只有这样才能从根本上使儿童自觉主动地去遵守家规、班规,并且去追求这些目标。
(三)、进行榜样教育。
身边的成人是儿童的榜样,包括家长,包括老师,也包括小朋友。
教师在工作中应该注意以身作则,同时要约束周围的人,以正确的形象展示给儿童,充分发挥榜样的教育作用。
总之,教育儿童,一定要把培养好习惯放在重要位置,再监督孩子坚持进行行为训练,家长和教师更要以身作则,以榜样的力量潜移默化的影响孩子,使孩子将来成为一个对家庭、对社会负责的人,实现与社会的良好互动。
可以相信,在幼儿时期养成了好习惯,孩子在以后的人生路上一定会很轻松。
参考文献:①、《幼儿园教育》,李季湄、肖湘宁,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5年版。
②、《教师与儿童发展》,庞丽娟,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③、《学前教育论稿》,赵寄石,南京大学出版社,2000④、《幼儿社会性发展与教育》,杨丽珠、吴文菊,辽宁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年⑤、《幼儿教育心理学》,潘日文、侯桂兰,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2006年⑥、《公关心理学》,张云,复旦大学出版社,1995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