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币升值因素分析对策建议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民币升值因素分析及对策建议[摘要]目的:为目前人民币升值造成的消极影响提出相关对策建议。方法:分析导致人民币升值的外因素以及人民币升值给我国经济造成的影响。结果与结论:在目前人民币升值过快、压力过大的情况下我们应该坚持主动性升值,继续完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坚持独立的货币政策以及加强与东南亚国家的金融合作,以保证我国经济持续稳定增长。

[关键词]人民币汇率升值

一、人民币升值的经济因素

(一)人民币升值的部因素1.利率因素

通常情况下,一国利率水平较高,在该国表现为债权的金融资产,如存款、贷款、债券、商业票据等的收益率也相对较高。短期资本及长期银行信贷大多以追求利率差额为主要目的。在其他条件不变时,本国利率上升将引起外国资本流入的增加,本币升值;相反,本国利率的下降则会引起外国资本流入的减少,本币贬值[1]。近几年,为了抑制经济过热现象,避免我国产生泡沫经济,央行采取一系列宏观调控措施,2007年共进行了六次加息,一年期基准存款利率由年初的2.52上调至4.14,增幅64%。央行多次对人民币加息的主观目的,是增加企业融资成本,抑制流动性过剩,给国经济降温。但客观上也提高了中外市场之间的利差,造成国际游资大量涌入,从而推动了人民币汇率的上升。

2.国际收支

国际收支差额及其大小对汇率有很大的影响作用。外汇收入大于支出,这在外汇市场上就表现为需要卖出的外汇数量大于需要买进的外汇数量,亦即外汇供过于求,外汇汇率就会下降[2]。根据中国海关总署1月11日发布的2007年我国外贸进出口数据,我国的对外贸易顺差达到2622亿美元的历史高位,较2006年的1774.7亿美元增长了47.7%,位居世界第一,我国经济连续多年的巨额经常项目和资本项目双顺差,造成外汇供给过剩。为了维持供求平衡,中央银行被迫不断加大对市场上外汇的购买力度,人为保持人民币对美元的汇率不变,造成外汇储备急剧上升,外汇供求矛盾得不到有效解决,供给过剩的客观现实持续存在,于是人民币升值压力问题便由此产生,而且达到了一种很严重的状态。

3.中央银行的直接干预

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中国对外经济摩擦日益加剧,但更多的还仅局限于微观经济摩擦。加入WTO以后,中国进入制度大调整阶段,制度性因素在中国经济发展中越来越受到关注。美日欧等国施压人民币升值,使得制度性经济摩擦在中国对外经济摩擦中的份额开始加重。中央政府为化解各国以及国际资本对人民币升值的期望和压力,逐渐摆脱钉住美元的模式,并为人民币成为硬通货做准备,采取了主动性升值的手段。2005年9月6日,银行间外汇市场美元对人民币汇率报收1美元对人民币8.0913元,与7月21日银行价8.2764相比,人民币累积升值幅度已经达到2.23%。2006年5月15日,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中间价首次突破了8:1的心理关口,达到1美元兑7.9982元人民币,这是自2005年7月21日汇改以来人民币汇率的新高点。2006年6月15日二度‘破八’,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中间价达到1美元兑7.9982元人民币[3]。而截至2008年7月4日,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中间价升为6.8529,较2007年底累计升值近6.2%。

(二)人民币升值的外部因素

一是美元持续走软,这是推动人民币汇率屡创新高的主要因素。美国为了缓解国经济矛盾凭借其世界第一经济大国和国际储备货币发行国的地位,发行了过多的货币,进行了美元的超额供给。而美国通过美元贬值,既能减轻其外债负担——历史上每次美元大幅贬值都能使美国债务减少三分之一,又能刺激其产品的出口,还能转嫁其国的经济危机,成为其对其他国家进行剥削的主要形式。中美人民币汇率之争的根本目的,就是美国希望通过人民币升值,阻碍中国商品大规模进入美国,减少美国的贸易逆差。施压人民币升值与美国对华反倾销政策一起,构成了布什政府对华经贸政策调整的新容。

二是国际上强烈的人民币升值预期。根据国际投资理论,一国货币升值通常会推动该国资产尤其是金融资产的价格上涨,此时最好的投资策略就是买进该国货币,并把这些资金投入到该国流动性较强的资产中,由此可享受货币升值带来的汇兑收益和资产上涨收益。自2003 年起,国际投机“热钱”基于相信在美国、日本、欧盟等国的强大压力下人民币一定会大幅升值的预期而大量涌入中国,导致对人民币需求增加,进一步加大了人民币升值的压力[4]。

二、人民币升值的政治因素

汇率制度的选择不单纯是供求决定价格的经济学问题,汇率的确定是各国利益集团、国家之间为争夺有利于己的政策而进行的斗争和

妥协。汇率是大国实现和巩固国际经济政治地位的重要工具之一,大国可以借助操纵汇率变动扭转双边贸易差额,在保持本国货币政策独立性的同时,影响甚至操纵别国的经济贸易政策,实现和巩固本国货币的国际化地位,继而在全球围获得铸币税收益。

(一)人民币升值的国际环境

中国与国际间的人民币汇率之争肇始于2002年,在随后的两年间达到白热化状态,成为上至各国政府下至专家学者的热门讨论话题。各国政府纷纷对中国施压,要求中国政府允许人民币升值,以帮助改善全球经常账户和资本账户的失衡状况;与此同时,大部分的海外重量级金融机构也将人民币持续升值列入其展望报告。

国际上引发关于人民币汇率问题的争论的是日本。日本认为“中国通过人民币钉住美元,输出通货膨胀”,人民币应该采取更为灵活的汇率制度;2003年以后,美国总统布什、时任美联储主席格林斯、财政部长诺斯等美国政府官员多次要求中国政府重新评估人民币的汇率,放弃与美元挂钩的汇率制度,放松外汇管制,暗示中国应实行浮动汇率制,并明确希望人民币升值。

2005年7月21日,中国开始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调整美元对人民币交易价格为1:8.11,使人民币汇率升值了2.1%;人民币汇率不再钉住单一美元,以便进一步形成更富弹性的人民币汇率机制。此后,国际上关于人民币升值的压力虽有所缓和,但呼声仍然很高。美国对人民币汇率问题的态度也由过去诺斯的软硬兼施转为较为温和,新任财政部长鲍尔森在2006年9月访华时在称赞中国经济取得重大进步的同时,强调“更强的力量应该对应着更大的责任”,同时“货币价值应该由开放的竞争性市场决定并反映经济的基本面”[5]。

(二)人民币升值是中美博弈的结果

根据“囚徒困境”,国家之间实现紧密合作主要取决于以下因素:(1)参与者相互作用的预期行为以及他们彼此联系的决策过程;(2)快速察觉并对对方的决策迅速反应的能力;(3)参与者有着较为相似的利益结构和偏好取向,都对长期利益期望更高。符合上述条件的博弈往往会形成合作,尤其是当博弈者经过多次的博弈以后,看到合作的远期收益明显优于背叛合作带来的短期利益时[5]。对中国来讲,人民币升值将带来政治和经济方面的一些效应,例如人民币升值会使贸易顺差和外汇储备增长放慢,从而给经济增长降温,但也可能造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