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社会学总结
刘豪兴《农村社会学》第3版笔记
刘豪兴《农村社会学》第3版笔记
《农村社会学》是刘豪兴教授的一部经典著作,全书共分为12章,主要探讨了农村社会的基本概念、发展历程、经济结构、社会关系、文化传承等方面的内容。
第一章为绪论,介绍了农村社会学的研究意义和基本概念。
第二章至第四章分别从农村社会的历史演变、经济结构和社会关系三个方面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和阐述。
第五章至第八章则从农村文化、教育和宗教等方面探讨了农村社会的文化传承和发展。
第九章至第十二章则从农村社会问题、治理和发展趋势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和分析。
在阅读本书的过程中,可以感受到作者对农村社会学的深刻理解和独到见解。
作者通过对大量实证数据的分析,揭示了农村社会的内在规律和发展趋势,为我们深入了解和研究农村社会提供了重要的参考和借鉴。
本书还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通过丰富的案例分析和实地考察,使读者能够更加深入地了解和认识农村社会的实际情况。
同时,本书的语言简明易懂,逻辑清晰,适合广大学生和研究者阅读和学习。
农村社会工作实践总结
农村社会工作实践总结一、引言社会工作是为了促进社会公正与改善社会福祉而进行的一项专业工作。
在农村地区,社会工作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旨在解决农村居民的社会问题,并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
本文将总结农村社会工作实践的经验与教训,并探讨在未来的工作中如何进一步加强农村社会工作。
二、实践经验总结1.了解农村社区的现状在进行农村社会工作实践之前,首先需要深入了解所在农村社区的现状。
包括农村居民的教育程度、经济状况、民生需求等方面的情况。
通过与农村居民的交流与调研,可以更好地了解他们的需求和困难,为未来的工作做好准备。
2.建立良好的社区合作关系农村社会工作实践需要与社区内的各种组织和机构建立合作关系。
这些组织包括政府部门、农村学校、社区卫生中心等等。
与这些组织紧密合作,可以为农村居民提供更全面、更有效的服务。
3.培养社区内的志愿者队伍社区内的志愿者是农村社会工作实践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通过培训和组织志愿者,可以扩大社会工作的影响力,提供更多的帮助和支持。
同时,志愿者也可以成为社区内的榜样,激励更多的人参与社会工作。
4.制定合理的社会工作计划在农村社会工作实践中,制定合理的计划是非常重要的。
通过制定计划,可以更好地安排资源和时间,确保社会工作的有效开展。
计划应该具体明确,包括工作目标、实施步骤和评估指标,以便对工作进行评估和改进。
5.加强农村居民的能力培养社会工作不仅仅是提供物质上的帮助,更重要的是帮助农村居民提升自身的能力和素质。
通过开展培训和教育活动,可以提高农村居民的职业技能、社交能力和自我管理能力,从而帮助他们更好地面对生活中的各种问题。
三、未来工作展望1.注重农村社会工作的可持续发展农村社会工作需要长期的支持和关注,以确保工作的可持续发展。
政府、社区组织和社会各界应加强合作,共同制定长远的发展规划,并提供必要的资源和支持。
2.制定差异化的服务策略由于农村地区的发展水平和需求差异较大,社会工作需要根据不同地区的特点制定差异化的服务策略。
农村社会学主要内容
农村社会学主要内容
农村社会学是研究农村社会结构、农民群体特征、农村社会变迁及其影响等内容的一门学科。
其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农村社会结构:农村社会结构是指农村社会中不同群体之间的相互关系和相互作用。
农村社会结构有其独特性,包括农民、地主、务农工人等不同社会群体的组成及其地位、角色、权力等方面的研究。
2. 农民群体特征:农民群体是农村社会的主体,研究农民群体特征是农村社会学的重要内容之一。
农民群体特征包括农民的职业、教育水平、收入水平、文化观念等方面的研究,以及农民群体的组织形式、农民与政府、农民与市场的关系等方面的探讨。
3. 农村社会变迁:农村社会在现代化进程中发生着深刻的变迁,农村社会学主要研究这种变迁的规律和影响。
农村社会变迁包括农村经济结构、社会结构、价值观念等方面的变化,以及农民生活方式和生活质量的提升等方面的变化。
这些变迁对农村社会带来了巨大的影响,需要进行深入的研究和理解。
4. 农村社会问题:农村社会学也关注农村社会中存在的各种问题,如农村贫困、农民收入低、教育医疗水平相对较低、社会保障薄弱等。
研究农村社会问题有助于制定政策和措施,改善农村社会的发展和农民生活的质量。
综上所述,农村社会学的主要内容包括农村社会结构、农民群体特征、农村社会变迁及其影响,以及农村社会问题的研究和探讨。
这些内容对于了解和改善农村社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农村社会学(第二版)第四章 农民及其社会特征
逻辑是人的理性思维的一种方式,行动的逻辑所指的便是理性人在做出行动选择之前 按照一定逻辑原则进行计算的过程,通常是行为决策的动因及过程。行动的逻辑主要 是微观经济学从微观层次来考察行动者经济活动规律的途径,通过对个体行为选择规 律的把握,可以进一步认识和把握社会经济系统里的运动规律。 社会行动逻辑主要包括三个基本逻辑元素: (1)个体行动的驱动力; (2)群体行动的动力; (3)社会性行动的合力。
资料来源:毛泽东.毛泽东选集: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66:5-9.
马克思主义理论赋予农民概念的阶级内涵,概括起来主要包括: (1)农民阶级是一个受剥削、受压迫的阶级; (2)农民阶级主要由半自耕农、贫农和雇农构成; (3)农民阶级身处社会底层,分散且无组织。
农民阶级的界定与划分, 从认识论的角度看,揭示了阶级剥削和阶级压迫的不平等社会关系及社会结构; 从世界观的角度看,是为唤醒农民的阶级意识,为改变自己所遭遇的不平等而采取革 命行动。 所以,农民阶级理论有着明显的实践或行动取向,这一理论是为了动员和组织农民参 与革命实践而创立和发展的。
农民群体的一个具有较多共性特征的社会心理是趋同心理。与求异正好相对应,趋同 是尽量让自我与他人相同或相似。在趋同心理作用下,农民群体中的标新立异现象相 对少见。 农民群体的趋同心理有三个典型的形式: 一是攀比心理, 二是从众心理, 三是求同心理。
费孝通认为,中国乡土社会是一种“礼俗社会”,因为乡土社会的秩序建构主要依靠 “礼”和“俗”,而非法制。生活在乡土社会场域中的农民群体,自然也就形成了遵 循礼俗的社会心理特征。 风俗习惯的形成通常有三个基本条件: 一是共同的生活空间, 二是持久的时间积淀, 三是建构与遵从的人群。
概括起来,这些基本社会元素主要包括三个方面: 一是村落聚居, 二是农耕生计, 三是熟人社会。 这三个社会元素基本构成了农民群体社会生活环境的共性与典型性。
农村社会学(第二版)第七章 农业与农村经济
资料库7-1
资料来源:范德普勒格.新小农阶级:帝国和全球化时代为了自主性和可持续性的斗争.潘璐,叶敬忠,等译.北京: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3:6.
那么在中国,农业的未来发展又会怎样呢? 首先,从宏观层面上看,将农业农村置于优先发展地位,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是政策 所倡导的发展趋势。 其次,在微观层面上,众多的小农户将通过多种多样的灵活策略走出“过密化”的陷 阱。 再次,未来农业发展还需要变革。 最后,中国农业的未来需要走灵活多样的现代化道路。
制度变迁对农业发展的作用机制有三种: 一是限制机制, 二是激励机制, 三是引导机制。
二、市场化与农业发展
市场在某种意义上也是一种制度,是一种基于需求与供给关系而调节的自由交换机制。 传统农业以满足家庭消费需求为目的,不是为市场而生产。在市场转型过程中,市场 机制已成为影响和调节农业生产的重要机制。即便是小农户在生产组织方式方面未 变化,但他们的生产经营性质发生了一定变迁,农业从自我消费需求取向的经济活动 转变为市场导向的经济活动。
作为一种农业生产经营制度,集体农业的推行之所以带来了诸多问题,并没有对提高 农业生产效率、促进农业发展起到预期的作用,主要是因为集体农业存在着一些缺陷 或不足。 首先,集体农业在制度设计上存在先天缺陷。 其次,集体农业的另一个致命缺陷在于对农民自主性的限制。 最后,集体农业中的集体劳动和按劳分配方式难以形成有效的合作生产激励机制。
第四节 农村经济发展问题
一、农村经济发展的基本问题
农村经济发展受多方面复杂因素的影响,对这一复杂现象的认识和把握,关键在于抓 住其基本问题。所谓农村经济发展的基本问题,是指关系到农村经济发展的基础性、 根本性的问题,是诸多农村经济问题发生的基础和本源。只要抓住基本问题,就能认 识到问题的本质。
农村社会实践总结(通用5篇)
农村社会实践总结农村社会实践总结(通用5篇)农村社会实践总结1大学第二年的暑假,我到了位于Xx县Xx镇Xx村开始了为期三十八天的关于农村养老问题调查的社会实践活动,与村民互动进行了一系列的访谈追问,总的来说这个过程很值得。
炎炎夏日列日当头。
正是因为有这样的环境,正激起了我要在暑假参加社会实践的决心。
我想通过亲身体验社会实践让自己更进一步了解社会,在实践中增长见识,锻炼自己的才干,培养自己的韧性,更为重要的是检验一下自己所学的东西能否被社会所用,自己的能力能否被社会所承认。
想通过社会实践,找出自己的不足和差距所在。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中国社会逐渐步入老龄化,老年人口的不断增多,老年人各种社会问题与矛盾的突出越来越成为影响社会安定团结的因素。
老有所居,老有所养,特别是在农村,并且不只是马虎了事地苟活于世,而是幸福安康地养老,成为新的社会热点。
因此,我做了关于这一热点的农村养老的调查实践。
在家我事先做了一个方案规划,走访对象、问卷内容等都一一准备妥当,就只等我去实施了。
一直觉得走访的对象并不会对我们的到来与我们的访谈产生厌恶或不耐烦,因为我们采取的形式是平和、温馨的,老人家知道也感受到我们是在真心关怀他们,对他们好。
虽然这样得到我们想了解的信息会颇费时间与精力,但这也是双赢的好方法。
通过与老人的谈话,我们将得到的信息作分类与归档处理,找出哪些老人需要这样的帮助,哪些需要那样的帮助,哪些需要特殊关怀等,以便下一步对不同的老年人实行帮助、照顾与关怀,我也会适当地向政府反映我的调查结果,让他们表态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孤寡老人,使不同的老年人更好更幸福地安享晚年。
虽然在入户过程中有的老人对我们心存戒心或不理解,直接拒访,甚至出言不逊,不过我都能谅解,并锲而不舍的坚持上门。
拒绝一次,我第二天再来,再拒绝,我再上门,直至与老年人访谈为止。
因为我不能因为老年人一时的不理解而放弃他们,我的信念是一个都不能少!我相信的坚持能够得到百姓的支持拥护,与我笑脸相迎的,最终没有辜负我的热情。
农村社会学重点整
农村社会学重点整word名词解释1.农村社会学作为社会学的分支学科,是通过农村社会中个人的社会化与其行为来研究农村社会关系、社会结构与其特殊规律性的科学。
2.农村社会网络是农村社会结构的概念,是指由农村个体间的社会关系所构成的相对稳定的体系,农村社会就是由相互交织或平行的网络所构成的一个大系统。
3.农村社会组织是农村中为完成特定的社会目标,执行特定的社会职能并根据一定的规章、程序而进展活动的人群共同体;是农村社会从无序到有序开展的一种状态和过程,是一定社会成员所采取的某种社会生活方式。
4.农村社会流动是指农村社会成员在社会关系空间中从一个地位向另一个地位的移动。
它既表现为农村社会成员地位的变动,也表现为农村社会成员社会角色的转换。
5.社会控制广义的社会控制是指社会组织体系运用社会规以与与之相应的手段与方式,对社会成员〔包括社会个体、社会群体与社会组织〕的社会行为与其价值观念进展指导和约束,对各类社会关系进展调节和制约的过程。
狭义的社会控制是指预防和限制越轨或越轨行为的进展,惩罚和教育社会越轨行为的进展的过程。
6.农村社会保障是国家或社会通过国民收入再分配,对因各种原因暂时或永久丧失劳动能力或生活困难的农村社会成员给予一定的物质帮助或服务支持,以保障其基本生活需求,提高其生活质量的制度。
7.农村城市化是指农业人口脱离农业,逐步向城镇集中,从而使城镇人口和非农业产值比重逐渐增大的过程,也是由传统农村社会的存在形态向现代城市社会的存在形态变迁的过程8.城乡融合就是指在科学技术开展的带动下,社会生产力得到高度开展,城乡社区之间的本质差异逐渐消失,最终融为一体的状态和过程。
简短回答1.农村社会学研究的方******【实证主义方******,非实证主义方******,马克思主义方******。
〕实证主义方******孔德1.相社会与自然的同构性,认为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没有根本区别,社会开展过程在本质上与生物开展过程一样,只不过更为复杂而已。
农村社会实践报告范文(精选6篇)
农村社会理论报告范文〔精选6篇〕农村社会理论报告范文〔精选6篇〕农村社会理论报告1改革开放20xx年来,我国广阔农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在绝大局部农民解决了温饱问题之后,农村的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都获得了空前的开展。
这些成就的获得,是党领导广阔农民进展社会理论和改革探究的结果。
短短____走过的历程让中国感到振奋,让世界感到震惊。
但是,我们应当看到,随着政治体制和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中国城市和农村的差距在不断扩大,相比拟而言,虽然农民手中有了余粮,有了可支配的零花钱,可广阔农民在整个社会生活中仍然处于弱势,他们在知识构成、经济地位、社会关系、寻找就业时机、子女承受教育、医疗保健、市场竞争等方面仍然处于弱势。
长期以来,他们的状况得不到明显的改善,挫伤了他们的消费积极性,影响了整个中国社会的稳定,影响了全面建立小康社会的进程。
如何帮助农村弱势群体摆脱困境是我们当前需要研究的一大课题。
为增强学生党员的社会责任感和社会研究才能,学校开展了六看六想六教育寒假社会理论活动,针对自己本身的特点,我利于业余理论对农村弱势群体进展了一番调查,提出了自己的一些见解。
一、农村弱势群体的现状及成因分析^p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业人口占绝大多数,这一群体的状况如何,关系到整个国家的状况如何。
假如我们纵向比,确实感到农村的变化可喜,过去的农民完全依附在土地上,面朝黄土背朝天,终日劳作,却得不到根本的生活保障,而如今的农村,温饱问题根本解决了,而且还有不少农民走上了致富之路,过上了小康生活,但是大多数农民仍然仅仅是解决了温饱问题,生存的保障非常脆弱,开展的希望非常渺茫,大局部农民在社会活动中无优势可言,详细表如今以下几个方面。
1、大局部农民一直在温饱线上彷徨。
中国农村的改革是成功的,二十多年的时间,农民可以吃饱穿暖了,这是党的政策在农村的成功。
可我们应当到农户去看看,农民在最低的生活保障解决之后,却一直很难再向前开展一步,土地利用到了极限,无论再勤劳,有限的土地不可能产生再高的效益来,特别是一些偏远山区的农民,在风调雨顺的年境,解决温饱稍有节余,到了灾害年境,根本生存问题又摆在了面前。
农村社会问题心得体会
农村社会问题心得体会农村社会问题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一个重要而复杂的课题,我通过实地调研和观察,更深刻地认识到这些问题对农民的影响。
在农村大范围内存在的问题包括生活水平低下、教育资源匮乏、医疗条件艰苦、农民权益受损以及人才流失等。
首先,农村的生活水平普遍较低是一个突出的问题。
由于农村经济发展滞后,农民的收入很低,很多家庭没有固定的收入来源。
而且,农村基础设施的欠缺也使得农民缺乏便利的生活条件。
道路状况不好、供水供电不稳定等问题影响了农民的生活质量,让他们难以享受到城市居民所拥有的各种便利设施。
其次,农村教育资源有限。
虽然我国农村教育事业取得了一定的进步,但相比城市,农村学校的师资力量短缺,教育设施条件简陋。
有的村庄只有一所小学,中学就更凤毛麟角了。
这导致了农民子女受到的教育水平较低,限制着他们的发展和进步。
第三,农村医疗条件艰苦。
农户们看病的难题一直得不到根本的解决。
农村地区医疗资源匮乏,医院设备老旧,医生数量稀缺。
尤其是远离县城的一些偏远山村,需要几个小时的徒步才能到达最近的医疗机构。
这对于一些急需就医的患者来说,往往是不可能实现的,造成了一些可避免的伤亡。
此外,农民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是一个严重的问题。
土地流转、拆迁、劳动争议等问题频频发生。
很多农民无法得到公正的赔偿,无法保护自己的权益。
这使得农民对政府及法律的信任度降低,增加了社会不稳定因素。
最后,农村人才流失加剧了社会问题。
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推进,越来越多的年轻人选择离开农村,到城市谋求更好的发展机会。
这种现象导致了农村劳动力的减少,农田的管理和农业生产面临着严重的挑战。
同时,农村社会面貌的变化也给老人和留守儿童的生活带来了巨大的困扰。
针对上述问题,我认为应该采取以下措施来解决。
首先,政府应加大对农村的投入力度,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村居民的生活条件。
加快农村水电路网的建设,提高农民的基本生活保障。
其次,加大对农村教育的投入,提高农村学校的教学质量。
2024年农村社会实践活动总结(二篇)
2024年农村社会实践活动总结一、引言农村社会实践活动是指在农村地区开展各种社会实践活动,以促进农村地区社会发展和提高农民素质为目的。
在过去的一段时间里,我们组织了一系列农村社会实践活动,旨在了解农村的实际情况、解决农村发展中的问题以及促进农村产业和社会经济的发展。
在这个总结中,我将重点介绍我们组织的几个农村社会实践活动的具体内容和取得的成果。
二、实践活动内容及成果1. 乡村教育支持活动我们前往附近的乡村学校,为学生们组织了一次教育支持活动。
我们带来了教学用品和学习资料,给学生们上了一堂丰富的课程。
我们还组织了一次文艺表演,提高了学生们的文化素养。
此外,我们与学校老师进行了交流,了解了学校教育的现状和问题。
通过这次活动,我们为农村学生提供了更多的学习资源,让他们感受到了教育的力量。
2. 农民技术培训活动我们在当地的农业合作社组织了一次农民技术培训活动。
我们邀请了专家来为农民讲授耕种技术和农作物管理知识。
我们还与农民一起实地考察了当地的农田,了解了农作物生长的问题和作物保护的方法。
通过这次培训活动,我们提高了农民的技术水平,增加了他们的收益。
3. 环境保护宣传活动我们进行了一次环境保护宣传活动,旨在提高农民的环保意识。
我们在农村地区设立了宣传点,向农民宣传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并发放宣传资料。
我们还组织了一次清理垃圾的活动,动员农民积极参与,保持村庄清洁。
通过这次活动,我们提高了农民对环保的认识,增强了他们的环保意识。
4. 农村妇女培训活动我们开展了一次农村妇女培训活动,旨在提高农村妇女的生产和经营技能。
我们邀请了专业的培训师来进行培训,教授妇女们家庭农场管理和养殖技术。
我们还组织了一次现场指导,帮助妇女们解决实际问题。
通过这次活动,我们提高了农村妇女的经济能力,增加了她们的收入。
三、活动评价及启示通过以上几个农村社会实践活动,我们取得了一些成果,但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
首先,我们的资源有限,无法覆盖所有农村地区;其次,我们对农村发展的了解还不够深入,需要加强与农民的交流与了解;最后,我们的活动宣传力度不够,需要加大宣传的力度。
大学生个人农村社会实践报告(合集5篇)
大学生个人农村社会实践报告(合集5篇)第1篇: 大学生个人农村社会实践报告1月24日至1月31日,我随广西玉林仁东寒假志愿团仁东分团来到玉林仁东镇大棚村社会实践。
对于从小就比较娇生惯养的我来说,是一次难得的经历。
短短的9天时间,感受了浓厚的乡村生活气息,也产生了很多感想。
大棚村是远近闻名的文明村,全村耕地面积1550亩,住户面积200亩,230户人家,800口人,其中党员19名。
村固定资产50万,村民每年平均收入1200元左右。
生活在附近乡村中属富裕水平。
甘村长自20__年上任以来,为村里的工作耗尽心血,给村里带来了大量收益,村子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提起周村长,村里的老少爷们儿们都直竖大拇指。
进村后,首先引起我注意的就是有序的道路和整齐的房舍,以及道路两旁一望无际的大蒜田,与我想象中的农村有着相当大的区别。
待融入到村中去以后,可以深切的感受到村里的治安情况相当好。
经济上的宽裕和生活上的安宁,使我毫不夸张的用了安居乐业来作为周家村给我的第一印象。
听村里的领导介绍,村里的主要收入于种植业,其中200亩潮菜收益可达每亩1000元左右,而大蒜更是达到了每亩20__元。
但当我们问到村中是否有自己的企业和项目时,村里领导向我们道出了苦衷:数年前曾有一罐头厂,在村里投入生产,但不到3年,罐头厂就因接连亏损而在村中消失,而其后的几次上项目的想法,都因缺资金少技术(尤其是少技术少人才)而夭折。
人才、教育在我心中留下了深刻的烙印。
在其后几天给村民上课的过程中,这个烙印日渐加深。
下乡过程中所见所闻很多,但我认为最重要的还是教育问题。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新时期农村的教育事业依然面临很多的问题,解决好这些问题将极大的促进农村的发展.这次社会实践的时间为9天,参加队员有20名。
在这短短的几天里,我们主要开展了四项较大的活动,下面我就简要的进行一下汇报。
一、“放飞孩子的梦想,托起明天的太阳”主题班会。
在关爱留守儿童的活动上,我们组主持的专题叫“关爱花朵,精彩大棚”,做这个活动我们的初衷是想借我们的行动展示给这些缺乏关爱的山村孩子们的父母一个感性的认识,那些礼都是村委出钱资助给我们活动的。
读农村社会学有感
读《农村社会学》有感摘要: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8亿多人是农民,从某些方面来讲,农民富则中国富,农民强则中国强。
农村的经济、社会发展关系着整个国家、社会的发展。
因此,采取各种措施大力发展农村社会十分迫切和重要。
但现今在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过程中还存在着许多不和谐的现象,本文着重针对农民工在城市遭受到的各种不平等现象进行分析。
关键字:农村社会学农民工农民工教育不平等现象大学生转户问题我最近读的书是由陆相欣主编,郑州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农村社会学》一书。
最初这本书吸引我的是它的书名,“农村社会学”一方面是研究农村社会的,我觉得这方面的内容比较贴近我的生活,所以会写得更真实,另一方面是社会学,这又与我的专业相关联,所以我选择了这本书。
首先,大致介绍一下本书的主要内容,这本书共分为13章。
第一章为绪论,主要讲农村社会学的含义和研究对象、农村社会学的产生与发展、学习农村社会学的意义;第二章主要研究农民、农业、农村的内容;第三章是研究村民自治的内容,主要包含村民自治的含义、村民自治的历史演进和意义、村民自治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第四章研究农村社区,包含有农村社区的涵义、农村社区的特点和功能、农村社区的发展;第五章研究农民工问题,包括含义、贡献与现阶段的尴尬境遇及解决农民工问题的思路和对策;第六章研究农村宗教,包括农村宗教的含义,发展及影响,农村宗教的未来及对策选择;第七章研究农村工业化,主要内容有农村工业化概述,中国农村工业化发展现状与模式及农村工业化发展趋势;第八章研究农村城镇化问题,包括其涵义,城镇化进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城镇化的发展思路及对策;第九章研究农村贫困问题及政府的扶贫措施;第十章探讨农村文化和教育问题,包括农村教育的历史、现状,及新思路;第十一章探讨农村婚姻和家庭问题;第十二章探讨农村社区保障问题,着重讲的是农村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第十三章研究农村社会调查与研究方法。
书中讲到“农村社会学的涵义目前还没有一个统一的定义和标准,袁亚愚在其《乡村社会学》一书中称“乡村社会学是以整个乡村社会及城乡关系为对象的社会学分支学科”,他除了认为农村社会学是研究“整个农村社会”之外,还特别强调了“城乡关系”。
农村社会学陆益龙考研笔记
农村社会学陆益龙考研笔记
1. 农村社会学的定义和领域:农村社会学是研究农村社会及其相关问题的学科,主要关注农村地区的社会结构、社会关系、社会变迁和社会问题等方面。
2. 农村社会学的历史和发展:农村社会学作为一个学科相对较新,发展起步较晚。
在中国,农村社会学的兴起和发展与新中国的农村改革和农村发展密切相关。
3. 农村社会学的研究方法:农村社会学的研究方法多样化,包括田野调查、问卷调查、统计分析、文献研究等。
田野调查是农村社会学的主要研究方法之一,通过实地观察和深入访谈,获取农村社会的真实情况。
4. 农村社会学的主要理论:农村社会学的研究中涉及到许多重要理论,如乡村社会结构理论、农业经济与乡村发展理论、农民工问题理论等。
5. 农村社会学的研究内容:农村社会学的研究内容涉及广泛,包括农村社会结构、农村社会关系、农村社会变迁、农村社会问题等方面。
这些内容与农村经济、教育、文化、政治等因素密切相关。
6. 农村社会学的应用价值:农村社会学的研究对于推动农村发展、改善农村社会状况、加强农村管理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研究成果可以为政府制定农村政策提供参考,为解决农村社会问题提供指导。
7. 农村社会学的未来发展:未来,农村社会学将面临更多挑战和机遇。
随着农村地区快速发展和农村社会结构的变迁,农村社会学将需要不断探索新的研究问题和方法进行深入研究。
同时,农村社会学也需要与其他学科进行交叉融合,形成更全面的研究视野。
大学生2024年农村社会实践个人心得总结(二篇)
大学生2024年农村社会实践个人心得总结农村社会实践是大学生培养社会责任感和实践能力的重要途径,通过参与实践活动,我深刻体会到了农村的发展现状和问题,并对自己的成长和发展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以下是我对这次实践活动的个人心得总结。
首先,通过农村社会实践,我对农村社会的发展现状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
我发现,农村地区存在着许多问题,如基础设施建设不完善、农民收入低、教育资源匮乏等。
这些问题制约了农村社会的发展,也使得农民的生活质量难以提高。
同时,我也认识到,农村社会的发展面临着许多机遇,如农业产业化、农村电商等新兴产业的发展。
这使得我对农村社会的未来充满了希望,也更加坚定了我为农村发展贡献力量的决心。
其次,通过农村社会实践,我提高了自己的实践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实践过程中,我积极主动地与农民交流,了解他们的实际需求,并通过调研和访谈收集了大量的数据和资料。
通过分析和总结这些数据,我能够更准确地判断问题的本质,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
同时,我也学会了与团队成员合作,共同完成任务。
在与农民和团队成员的互动中,我逐渐提高了自己的沟通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再次,通过农村社会实践,我培养了更多的社会责任感和同理心。
在与农民的接触中,我深刻感受到了他们的辛劳和困扰。
他们为了生计不得不辛勤劳作,但仍然面临着收入不稳定、教育资源匮乏等问题。
这使我更加珍惜自己拥有的机会和资源,也更加愿意为他们提供帮助。
在实践中,我积极参与了一些农村发展项目,如帮助建设农村图书馆、推动农村教育发展等。
通过这些实践活动,我逐渐认识到,每个人都应该为社会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尤其是对于那些处于弱势地位的人群。
最后,通过农村社会实践,我也取得了一些个人的成长和发展。
在实践过程中,我面对各种困难和挑战,但我始终保持积极的心态,努力解决问题。
通过与农民和团队成员的交流和合作,我学会了更加坚韧和耐心,也更加独立和自信。
这些成长和发展将对我未来的学习和工作产生积极的影响。
读农村社会学有感
读农村社会学有感最近接触了一本《农村社会学》,从中了解了不少农村的现状,也认识到了自己对农村的陌生和无知,深深感叹农村社会是不断变化的,也是需要关注和探讨的话题。
对于很多城市人来说,农村是个充满着未知和神秘感的地方,很少有机会去了解和了解这里的社会生态结构以及发展趋势。
由于经济等发展的不平衡,农村地区在许多方面与城市地区存在很大的差异。
我读《农村社会学》就是想要深入了解农村社会的实际情况,了解农村社会的变化以及未来的发展方向。
读过《农村社会学》后,我对农村社会有了更全面的认识,也认识到了自己在这个领域中的所知有限。
这本书真正让我深入地了解了农村社会在不同方面的现状,包括就业、教育、文化等诸多方面。
在现代化的进程中,农村社会正经历着巨大的变化。
虽然在一些方面出现了迅速的变化,但是在另一些方面仍然存在不少的问题。
从就业的角度来看,农村社会的发展模式具有很大的特点。
自古以来,农村社会一直以农业为主要产业。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农村社会也在慢慢发展其它的产业,当然这种转变是需要时间的。
因此,在农村的就业环境中,职业选择范围很窄。
当代农村的发展已经改变了过去的模式,现代化的农业和乡村旅游等都成为了当代农村发展的重要产业。
随着现代化理念的推进,农村社会的经济现状逐渐向多元化发展,对于农民们来说提供了更多的创业机会。
从教育的角度看,尽管我国教育事业在过去几年中得到了很大程度的改善,但农村地区的教育匮乏依然存在。
农村学校的教育水平与城市学校相比确实存在不小的差距。
这也导致了一些农村孩子无法接受更高深的教育,他们的教育机会相对较少。
在这种情况下,一些农村的年轻人不得不选择留在农村,因为它们缺乏均等的受教育机会,甚至是一个不错的工作领域。
从文化的角度来看,《农村社会学》这本书告诉我们,农村社会虽然面临着现代化的洗礼,但仍然存在着传统文化与爱国情感的传承。
农村居民们在保护自然环境和农村文化的传承上,表现出了特殊的文化自信心和爱国信念。
农村社会学重点知识点
农村社会学重点知识点第一章 绪论1.农村社会学的含义、研究对象与基本内容;2.新常态下我国农村发展的重要任务。
1.农村社会学与相邻学科的关系;2.学习农村社会学的意义。
1.我国农村社会学的产生与发展;2.新时期我国的农村社会学。
重点掌握掌握了解第二章 农村居民与社会交往1.社会的构成要素;2.农村社会成员的含义与构成3.人的社会化的含义及必要性;4.社会交往的含义和农村居民交往的特点。
1.农村社会的结构;2.农村儿童-青少年社会化遇到的问题;2.社会角色的含义与扮演。
1.农村社会的类型;2.社会交往的基本类型。
重点掌握掌握了解第三章 农村初级群体1.社会群体的含义;2.初级社会群体的含义与功能;3.农村家庭的功能;4.家族的功能;5.邻里的功能。
1.社会群体的特征;2.农村家庭的结构与特点;3.家族的含义、特点;4.邻里的含义、特点;5.农村家庭建设。
1.我国农村家庭变迁重点掌握掌握了解第四章 农村社会组织1.社会组织的含义、构成要素;2.农村经济组织的管理方式;3.村民委员会的性质、主要职能。
1.社会组织的目标、类型及运行。
1.现阶段乡(镇)政权组织的构成及其特点;2.农村基层行政与社会组织的历史演变。
重点掌握掌握了解第五章 农村社区与城镇化1.社区的含义、构成要素;2.农村社区的特点、主要类型与发展;3.农村城镇化的含义、必然性及其道路。
1.社区的类型;2.我国农村城镇化发展的对策。
1.城镇化中的社会规划。
重点掌握掌握了解第六章 农村生活方式1.生活方式的含义与构成要素;2.决定或影响生活方式的主要因素;3.实现农村生活方式现代化的主要途径。
1.农村劳动方式、消费方式、婚姻方式、文化娱乐方式。
1.农村丧葬方式和农村生活方式的发展目标。
重点掌握掌握了解第七章 农村社会分层与社会流动1.社会分层的含义、功能与理论;2.社会流动的含义、类型与功能。
1.农村社会流动的动因和我国农村社会流动的结构性特征。
【优质】农村社会学总结 (4500字)-范文word版 (10页)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整理,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立即删除!==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方便编辑和修改! ==农村社会学总结 (4500字)第九章农村卫生第一节中国农村卫生事业的发展一、民国时期的农村卫生(一)、农村卫生的含义是指农村社会和个人为增进人体健康,预防疾病,创造符合生理、心理要求的社会环境、生产环境、生活条件所采取的措施。
(二)、农村的卫生状况处在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的民国时期,中国农民被三座大山压的喘不过气来,期间急性传染病的流行在中国的城乡可以说是此起彼伏。
霍乱、鼠疫(黑死病)等旧中国农村卫生落后的主要原因一是经济落后、贫困、饥饿困扰。
二是卫生资源资源匮乏,农村缺少医院,农民难以求医。
三是农民缺乏科学卫生常识,往往轻视疾病。
四是农民积累久远的卫生旧习惯、迷信思想根深蒂固,患了病听天由命。
(三)、农村卫生组织中国首创的农村卫生组织是1928年夏由上海吴淞国立中央大学医学院和上海市卫生局合办的吴淞镇卫生公所。
1929年河北定县实验区设立卫生教育部办理农村卫生事业。
此后,全国各地纷纷组建了一批农村卫生组织。
二、农村卫生教育的实验(一)定县的农村卫生教育实验其突出的业绩有三个第一,疾病的预防。
-种痘(天花病)第二,注重妇婴卫生,提倡节制生育。
第三,保健制度的创建。
三级保健制度:村设保健员、联村设保健所、县设保健院。
(二)邹平县的农村卫生教育实验1934年9月下旬,梁漱溟主持的山东乡村建设研究院与齐鲁医学院合作,成立了“山东乡村建设研究院医院”,实行“诊疗与卫生并重”方针。
建立三级卫生网络、培养接生员三、新中国的卫生革命(一)传染病的防治其一,传染病流行状况。
鼠疫、天花、回归热其二,建立传染病防治机构。
1954年开始建立卫生防疫站、普及预防注射。
其三,传染病防治的成就。
消灭和控制几十种传染病。
世界银行:“中国在控制传染病死亡率方面所获得的成功,大大超过了其他许多发展中国家所取得的成就”(二)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农村合作制度起源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根据地的卫生合作社。
农社科工作总结
农社科工作总结
回顾过去一年的农村社会科学工作,我们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也面临了一些挑战。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不断探索创新,努力提升农村社会科学工作的水平,为农村发展和农民生活改善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首先,我们在农村社会科学研究方面取得了一定进展。
通过深入调研和实地考察,我们对农村社会经济发展、农民生活状况、乡村治理等方面进行了系统分析和研究,为政府决策和农村工作提供了有力的理论支撑和实践指导。
其次,我们在农村社会科学普及和宣传方面做出了努力。
通过举办各类讲座、培训班和宣传活动,我们向广大农民普及了农村社会科学知识,提高了他们的科学素养和文化水平,增强了他们的发展信心和脱贫致富意识。
同时,我们也积极参与了农村社会管理和服务工作。
我们组织开展了各类社会调查和服务活动,为农村群众解决了实际困难,提供了必要的帮助和支持,增强了农村社会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然而,我们也要清醒地认识到,农村社会科学工作还存在一些不足和问题。
比如,研究成果的转化和应用还不够充分,农村社会科学知识的普及和宣传还有待加强,农村社会管理和服务水平还有待提高等。
这些问题需要我们进一步努力,加强农村社会科学工作的实效性和可持续性。
总的来说,农村社会科学工作是一项重要的工作,它关系到农村的发展和农民的福祉。
我们要不断加强理论研究,提高科学素养,深化改革创新,努力提升农村社会科学工作的水平,为实现乡村振兴和农村全面建设现代化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村社科工作总结
村社科工作总结
村社科工作是指在农村地区开展的社会科学研究和实践活动。
这项工作涉及到
农村经济、社会、文化、教育、卫生等方面的问题,对于推动农村发展、改善农民生活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在过去的一段时间里,我们开展了一系列村社科工作,取得了一些成绩,也遇到了一些困难和挑战。
首先,我们在农村经济方面开展了一些调研和实践活动。
通过对农村产业结构、农民收入水平、农村金融服务等方面的调查研究,我们发现了一些存在的问题和矛盾。
在此基础上,我们提出了一些改进措施,比如推动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加强对农民的技术培训、扶持农村金融服务等。
这些举措得到了当地政府和农民的支持,为农村经济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其次,我们在农村社会方面也进行了一些工作。
我们关注农村社会保障、农村
妇女儿童健康、农村环境保护等问题,通过开展一些调研和宣传教育活动,提高了农民的社会保障意识,增强了农民的环境保护意识,促进了农村社会和谐稳定的发展。
但是,我们也面临着一些困难和挑战。
比如,由于农村地区的基础设施薄弱,
我们在开展调研和实践活动时遇到了交通不便、通讯不畅等问题。
另外,由于农村居民的文化水平普遍较低,我们在开展宣传教育活动时也遇到了一些困难。
总的来说,村社科工作是一项具有挑战性的工作,但也是一项充满希望的工作。
我们将继续努力,克服困难,取得更多的成绩,为农村的发展和建设贡献自己的力量。
希望在未来的工作中,能够得到更多的支持和帮助,共同推动农村的发展和进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九章农村卫生第一节中国农村卫生事业的发展一、民国时期的农村卫生(一)、农村卫生的含义是指农村社会和个人为增进人体健康,预防疾病,创造符合生理、心理要求的社会环境、生产环境、生活条件所采取的措施。
(二)、农村的卫生状况处在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的民国时期,中国农民被三座大山压的喘不过气来,期间急性传染病的流行在中国的城乡可以说是此起彼伏。
霍乱、鼠疫(黑死病)等旧中国农村卫生落后的主要原因一是经济落后、贫困、饥饿困扰。
二是卫生资源资源匮乏,农村缺少医院,农民难以求医。
三是农民缺乏科学卫生常识,往往轻视疾病。
四是农民积累久远的卫生旧习惯、迷信思想根深蒂固,患了病听天由命。
(三)、农村卫生组织中国首创的农村卫生组织是1928年夏由上海吴淞国立中央大学医学院和上海市卫生局合办的吴淞镇卫生公所。
1929年河北定县实验区设立卫生教育部办理农村卫生事业。
此后,全国各地纷纷组建了一批农村卫生组织。
二、农村卫生教育的实验(一)定县的农村卫生教育实验其突出的业绩有三个第一,疾病的预防。
-种痘(天花病)第二,注重妇婴卫生,提倡节制生育。
第三,保健制度的创建。
三级保健制度:村设保健员、联村设保健所、县设保健院。
(二)邹平县的农村卫生教育实验1934年9月下旬,梁漱溟主持的山东乡村建设研究院与齐鲁医学院合作,成立了“山东乡村建设研究院医院”,实行“诊疗与卫生并重”方针。
建立三级卫生网络、培养接生员三、新中国的卫生革命(一)传染病的防治其一,传染病流行状况。
鼠疫、天花、回归热其二,建立传染病防治机构。
1954年开始建立卫生防疫站、普及预防注射。
其三,传染病防治的成就。
消灭和控制几十种传染病。
世界银行:“中国在控制传染病死亡率方面所获得的成功,大大超过了其他许多发展中国家所取得的成就”(二)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农村合作制度起源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根据地的卫生合作社。
1950年,召开了第一届全国卫生工作会议,决定有步骤地发展和健全全国基层卫生组织,要求农村的每个乡都要有医疗卫生组织。
1959年开完全国农村卫生工作现场会议后,合作医疗进入了快速发展阶段。
同时,城市中的医院领导响应党和政府的号召;一是,有计划的抽调医务人员下乡巡回医疗;二是,帮助农村培养赤脚医生。
1976年,全国90%以上的生产大队实行了合作医疗制度,第二节农村健康问题一、影响健康的因素1.环境2.生活方式及个人行为3.卫生医疗条件4.早期儿童营养状况5.遗传因素二、农村的主要健康问题(一)威胁农民健康的主要疾病血吸虫、SARS、禽流感、艾滋病三、儿童健康(一)计划免疫1.计划免疫就是根据传染病流行病学的规律,按不同的年龄进行有计划地预防接种,以达到预防传染病流行的目的。
50年代开始普及、70年代《全国计划免疫工作条例》(二)营养和体重营养不良是中国经济落后地区儿童的主要健康问题。
(三)婴幼儿死亡率和孕产妇死亡率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是儿童营养不良的表现,也是衡量一个国家儿童状况的一项重要指标。
第三节农村卫生服务体系一、农村卫生服务体系的框架与意义中国农村卫生服务体系是指农村卫生机构、卫生队伍和县、乡(镇)、村三级医疗预防保健网的有机构成。
二、当前卫生服务存在的问题与原因一是农民受重大传染病、地方传染病危害严重,城乡居民健康水平差距拉大。
二是农村卫生资源严重短缺。
三是中西部农村卫生机构落后。
四是农民看不起病、吃不起药、因病致贫、因病返贫问题突出。
五是农村卫生专业技术人才匮乏、卫生服务水平低下。
六是农村合作医疗名存实亡。
造成上述问题的主要原因一是资金投入不足,政府用于农村卫生的投资和事业费比例偏低。
二是体制改革滞后、运行机制不活。
三是农民缺乏基本医疗保障。
四是对农村公共卫生安全缺乏公益性的科学认识,存在“市场失灵”和”政府失效“问题。
三、农村卫生服务的重大举措:卫生下乡(一)卫生下乡的含义含义:卫生下乡是指遵照中宣部等十部委的精神,职能部门组织城市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送医送药下农村,为农民的健康开展医疗卫生服务的活动,是城市反哺农村的一种形式。
(二)卫生下乡的活动的内容活动包括:1)医务人员下乡,巡回医疗,送医送药下乡;(2)减免农村贫困患者医疗费用;3)在农村社区、学校、家庭等开展健康教育;(4)扶持乡村卫生组织,为农村培训、培养医务卫生人员;(5)参与和推动当地合作医疗事业(三)卫生下乡的阶段性成绩1.降低了孕产妇死亡率和新生儿破伤风发病率2.加大对艾滋病,结核病等传染高发地区的支持力度3.加强对农村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救治能力的建设4.积极推进农民健康促进活动,普及疾病预防和卫生保健知识,引导和帮助农民建立良好的卫生习惯。
第四节农村医疗保障制度一、农村医疗保障制度的含义含义:农村医疗保障制度是指社会成员因受到疾病威胁或需要进行预防时,由社会提供供各种形式的卫生服务,保障农村居民获得基本医疗和预防保健服务的一种综合性制度。
农村合作医疗是整个农村医疗保障制度的主体与核心部分。
合作医疗的组成及其体系在合作医疗资金的筹集,分配,补偿中,涉及到合作医疗管理方、卫生服务提供方和合作医疗参加方。
这三方面的联系,相互影响,构成了一个整体,这个整体就是合作医疗组成体系。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进展和目标2002年10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卫生工作的决定》明确指出:要“逐步建立以大病统筹为主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到2010年,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要基本覆盖农村居民”。
“从2003年起,中央财政对中西部地区除市区以外的参加新型合作医疗的农民每年按人均10元安排合作医疗补助资金,地方财政对参加新型合作医疗的农民补助每年不低于人均10元”,“农民为参加合作医疗、抵御疾病风险而履行缴费义务不能视为增加农民负担”。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仍存在不足★社会满意度低★保障水平低★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宣传不到位★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程序过于繁琐(二)统筹医疗制度三)医疗保险制度(四)儿童计划免疫保障制五)妇幼保健保偿责任制第十三章农村社会分层第一节农村社会分层概述一、社会分层概述概念:就是按照一定的社会区分指标将人们区分为高低不同的等级序列。
实质:是社会资源(财富、收入、声望、教育机会等)在社会中的不均等分配。
包括:社会分层结构和社会流动二、社会分层的标准社会分层是如何划分?卡尔·马克思(1818-1883):阶级结构学说马克斯·韦伯(1864-1920):多元社会分层理论(一)马克思主义的社会分层标准阶级结构学说:用阶级来表示社会分层。
生产资料的所有制关系为阶级划分的根本标准。
具体讲①对生产资料的关系不同★②社会劳动组织中所起的作用不同③领取社会财富的方式和多少不同(二)韦伯的社会分层标准多元分层理论:“社会不是一元分层体系”划分社会层次的三个标准:财富(经济)、地位(社会)、权利(政治)理由:任何社会这三种都是稀缺的,因此人们总是追逐这些。
这三个标准都是互相联系,相辅相成。
每一个都可以单独作为社会分层的标准阶级理论与多元社会分层理论的不同点多元社会分层理论:将社会成员的社会差别解释为个人特征方面的差别。
职业地位、收人等。
阶级理论:社会地位的不平等根源于以财产关系为核心的生产关系。
阶级地位——有产阶级和无产阶级,阶级不平等——统治阶级和被统治阶级。
(三)目前社会分层的主要标准阶级结构学说:它无法明确的把阶级社会中许多并不占有生产资料而其生活状况和社会地位又明显高于一般人的群体划归到某一阶级。
多元社会分层:农民的职业地位、收入地位、社会地位和政治地位之间无相关性。
以职业为标准,同时联系收入等标准。
职业、收入、权力、教育程度等。
阶级和阶层阶级:在一定的社会生产关系中处于相同地位的人们所组成的一种大的社会集团。
阶层:根据人们不同的社会特征进行多角度划分而形成的社会地位阶梯。
区别:①阶级是关系的概念,即对抗关系。
而阶层是更多注重社会不平等的外在表现。
②阶级是经济关系,而阶层是多元关系(经济、政治、社会地位等)三、中国农村社会分层的历史变迁(一)解放前农村的阶级与阶层1.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的观点1923年7月,陈独秀发表《中国农民问题》①地主、②自耕农(含富农)、③半无产阶级、④农业无产阶级(佃农)1925年12月毛泽东发表《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①地主阶级和买办阶级;革命的敌人②中产阶级(民族资产阶级);③小资产阶级;亲密程度不同的朋友④半无产阶级;⑤无产阶级。
革命的主体目的:说明革命的动因、对象、力量,动员群众推翻旧社会。
(二)土地改革时期的农村阶级、阶层分析1、1950年进行土地改革,为了给土地改革和成分划分提供依据,当时的政务院发布了《关于农村划分阶级成分的决定》。
农村人口被划分为13个阶级、阶层:根据这个文件,农村人口被划分为13个阶级、阶层:(1)地主、恶霸、军阀、官僚、劣绅、破产地主、管公堂;(2)资本家:手工业资本家、商业资本家;(3)开明绅士;(4)富农、反动富农;(5)中农、富裕中农;(6)知识分子;(7)自由职业者;(8)宗教职业者;(9)小手工业者;(10)小商小贩;(11)贫农;(12)工人、手工工人;(13)贫民、游民。
土地改革后的农民分化:一小部分农户生活陷人因难;另一部分农户很快富裕中央认为“与社会主义目标不相符舍”从互助组、初级社、高级社到人民公社。
(三)集体化时期的农村社会阶层政治身份等级成为划分农村社会阶级与阶层的主要标准。
形成以“身份制”“单位制”“行政制”为特征的制度结构体系。
城乡分割的二元社会结构:城市户口、农村户口第二节当前农村社会分层的现状与趋势一、改革开放以来农村分化的条件农民分化的原因:①联产承包家庭经营体制的形成和发展是中国农民分化的基本前提;②非农业与城镇、市场的发展,为离开土地的农民提供了新的载体与生存空间;③城市的社会经济体制改革和国际产业结构的升级,也为中国农民分化提供了契机。
二、改革开放以来的农村社会分层2O世纪80年代的农村社会阶层①农业劳动者阶层。
②农民工阶层。
③雇佣工人阶层。
④农村知识分子阶层。
⑤个体工商业户与个体劳动者阶层。
⑥私营企业主阶层。
⑦乡镇企业管理者阶层。
⑧农村社会管理者阶层。
三、农村社会分层中存在的问题及发展趋势存在的问题:1、农村社会阶层分化面临着诸多问题农民劳动者、农民工、个体工商户及个体经营者、知识分子2、农村社会阶层发育中的不均匀农村个体劳动者和个体工商户增长缓慢;区域发展的不平衡3、农村工问题正在发生深刻转换亦工亦农向全职非农转变;由城乡流动向融入城市转变;由谋求生存向追求平等转变趋势:1.农村人口不断向城市转移 2.农民阶层结构趋于简单化 3.农业劳动者及农业工人将成为最主要的阶层,且在比例较小 4.农民真正成为一个职业第三节农民工阶层一、农民工阶层的概念及其特征农民工阶层:一般统称那些具有农村户口身份,而在城镇或非农领域务工的劳动者阶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