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知语言学视角分析_墓园挽歌_中的移就辞格用法_韩俊芳
认知语言学视角的韩汉方位词的对称性研究
认知语言学视角的韩汉方位词的对称性研究作者:于广学来源:《现代交际》2020年第03期摘要:以认知语言学的相关知识为基础,依托字典和语料库,从义项出发,运用对比语言学的方法探究韩汉两种语言的方位词“왼/오른”“좌/우”“左/右”的基本义项,将语言的本体研究与文化等方面相结合,并试图从认知语言学的视角发现两种语言方位词在对称性方面的共性与差异性。
经对比发现,韩汉方位词“왼/오른”“좌/우”“左/右”在文化内涵层面,均呈现非对称性。
关键词:认知语言学 ;对称性非对称性中图分类号:H31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20)03-0089-02韩国语的“왼/오른”“좌/우”和汉语的“左/右”是一对意义基本的方位词,汉语称为方位词,韩国语则表述为空间词或是空间概念词。
相较于其他方位词的研究,关于韩汉“왼/오른”“좌/우”“左/右”方位词的对比研究还不够深入。
不论是韩语还是汉语,对空间方位词的对称性研究的相关论文很少,多数研究中对空间方位词的对称性研究只是一笔带过,并没有专门性的研究。
一、“왼/오른”“좌/우”“左/右”形式与意义上的对称性与非对称性左,甲骨文 ;为象形字,字形与“右” ;相反,像一只手伸向右边,表示“左手”,即面朝南方时身体东边一侧的那只手。
右,甲骨文 ;为象形字,字形与“左” ;相反,像一只手伸向左边,表示“右手”,即面朝南方时身体西边一侧的那只手。
我们对汉语词典中收录的“左/右”相关的词进行观察发现:汉语的“左/右”在词汇意义上基本上是对称的。
汉语中“左/右”在基本意义引申出来的意义上,并不是完全对称的,而是呈现出部分对称的形态。
其中,在表方位时,略微有些差异。
汉语中的“左”包含附近的意思。
但这一义项在现代汉语中很少使用,在古汉语中较为常见。
“左”的引申义有“偏斜、不正、錯误的”,但是“右”的引申义中并未包含与之对应的意义。
我们采用同样的方法,对韩国语“왼/오른”“좌/우”进行研究。
移就辞格的构式新解_辞格的认知研究
移就辞格的构式新解)))辞格的认知研究魏在江(西安外国语大学,西安710061)提 要:构式语法主要关注论元结构句式的性质、动词意义与句式意义的关系以及各结构之间的联系,构式的整体性、能产性、经济性特点为研究移就辞格提供了新思路。
本文认为,是构式赋予移就辞格中形式与意义的匹配理据。
离开构式,移就也就变得不可能和毫无意义。
移就是人们特殊的心理感受变通词语搭配上的意念关系,是构式赋予移就辞格中形式与意义的匹配理据。
从认知语言学的角度研究修辞,是修辞研究的新进路,可以使传统的修辞学研究再次焕发出勃勃生机。
关键词:移就;构式语法;认知语言学中图分类号:H 0-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0100(2009)06-0044-5A Constructiona l Approach to T ran sfer red E p ithetW e iZai 2jiang(,X i an 710061,Ch i na)Co nstruc tio n G ramm ar has brought ne w trend to recent li nguisti c st udies ./Constructio n i s m ean i ngfu,l 0and it var i es i n m ean i ng w it h diff e rent for m s .A llConstructi ons ,t herefore ,are for m 2m ean i ng pa irs .To study Rhetoric fro m t he cogn iti ve perspec 2ti ve is exp l ori ng .By t h is approach ,the si m plifi catio n i n rhetor i c st udy can be e li m i nated ,and trad iti ona l rhetor ic study rene wed .The present study co ncen trates o n the cogniti ve approach to transferred ep it het i n Engli sh and Ch i nese fro m t he pe rspecti ve of Co nstructio n G ramm ar ,and tr i es to introduce a ne w vie w to the study of rhetor i c devices .The furt her studyw ill be co m prehensi ve and specific co m parisons and ana l ysi s bet ween transferred epithet i n English and Chi nese ,w it h the a i m of d i scover i ng t he co mm on features and i nd i vi dua l o nes in rhetor i ca l devi ces .K ey word s :transferred epithe t ;Co nstructio n Gra mma r ;Cogniti ve Linguisitcs1 引言移就辞格一直受到修辞学家、语言学家的重视,仅从中国知网上看,从1994年至今研究移就的论文就达180篇之多。
认知语言学视角下狄兰·托马斯诗歌中的“死亡”隐喻研究
ENGLISH ON CAMPUS2023年12期总第660期认知语言学视角下狄兰·托马斯诗歌中的“死亡”隐喻研究摘 要:现代隐喻不仅被视为修辞格,更是一种重要的认知模式。
狄兰·托马斯是20世纪英国重要的超现实派诗人,其诗以死亡为一大主题,诗中含有大量关于死亡的隐喻。
本文试图从认知语言学视角出发,借助概念隐喻理论分析解读狄兰·托马斯诗歌中关于“死亡”的隐喻,从而发掘诗人对死亡的独到思考和认知。
关键词:认识语言学;概念隐喻;狄兰·托马斯作者简介:曾睿敏,天津商业大学外国语学院。
一、引言狄兰·托马斯是20世纪40年代英国诗坛最具影响力诗人之一,其深受浪漫主义和超现实主义的影响,诗歌意象斑斓,情感热烈,带有浓厚的宗教色彩。
其诗中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与人欲的思考和关于生死的哲学思想。
狄兰·托马斯个性化的“进程诗学”托起了其诗歌中生、死、欲三大主题。
威尔士诗歌研究者约翰·古德拜(John Goodby)将“进程诗学”的思想核心定义为“以一种力的方式体现世界客体与事件中不断同步的创造与毁灭”,从而奠定了诗人的生死观:生与死既是矛盾对立的, 又是循环共生的,生孕育着死,欲创造生命,死又重归新生,人生的演变与自然的交替,相辅相成。
诗人更迷恋的是宇宙万物的兴衰,关于死亡(death)和新生(rebirth)的意象在其诗中层出不穷。
狄兰·托马斯的生死循环观也充分表现在其丰富而具有创造性的关于“死亡”的概念隐喻中。
本文拟从认知视角出发,借助概念隐喻理论,结合诗性隐喻的特点来解读诗人对死亡的独特理解。
二、概念隐喻理论和诗歌中的概念隐喻(一)概念隐喻长期以来隐喻都被视为修辞学中的一种修辞手段,但概念隐喻理论(Conceptual Metaphor)的提出使大众从认知角度重新解读隐喻。
与“隐喻通常被看作语言文字的特征,而非思想和行为的特点”相反,Lakoff & Johnson在《我们赖以生存的隐喻》 (Metaphors We Live By) 提出“隐喻是思想和行动所依据的概念系统本身的基础”。
《墓园挽歌》中移就修辞的认知解读
《墓园挽歌》中移就修辞的认知解读答:移就修辞格是词与词之间的一种不合逻辑的超常搭配,这种词语搭配的变异具有很大的独创性和灵活性,能引起读者丰富的联想,使作品语言简洁,形象生动,意境鲜明.从认知语言学的角度研究修辞是修辞研究的新进路。
《墓园挽歌》是成功运用移就辞格的典范,从认知语言学的角度研究分析《墓园挽歌》一诗中的移就辞格用法,可以加深对诗人的情感表达和思维特征的了解以及对诗作本身的创新性和艺术性的认识。
认知语言学视角下韩汉语指小词的比较研究——以“ ”,“ ”和“-儿”,“-子”为中心
Abstract This article,from the perspective ofcognitive linguistics,uses the theory ofprototypes,metaphor theor y and met— onymy theory to analyze the typ ical small sufixes"-ol ,--0t and “一儿”,“一子”derived from the Korean—Chinese language refers to the study of small words to explore the similarities a n d diferences between the Han—Chinese small words and the formation of its pragmatic function m echanism .The research shows that archetype theor y ,metaphor theor y and m etonym y theory play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form ation of sm all—w ord functions in Korean—Chinese.Because of the intem al diferences and cultural diferences betw een the two languages,there are a lot of diferences. Keywords cognitive linguistics;refers to small words;prototyp e theory ;metaphor theory ;metonymy theory
莫言小说移就修辞分析
[作者简介]肖鹂,女,湖北武汉人,中南民族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汉语言文字学2011级研究生。
莫言小说移就修辞分析○肖鹂(中南民族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湖北 武汉 430074)[摘 要] 莫言是魔幻现实主义的代表作家,他擅长用各类修辞手段表现笔下人物形象,其中移就辞格是出现频率较高的修辞方式。
移就格帮助莫言创造出具有个人特色的语言效果,并使其小说中交错的时空和精神世界得以丰富和生动起来。
[关键词] 莫言小说; 修辞; 移就; 魔幻现实主义中图分类号:I206.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610(2013)08-0058-03 莫言是新时期积极进行语言实验的作家之一,他的小说作品并不着重强调故事情节,他认为文学作品更应突出感觉描写,用文字展现一幅可视、可听、可嗅的画面,让读者有身临其境之感,因此极具艺术审美价值。
可是,语言是离散的、理性的符号概括,是约定俗成的符号系统。
思想是连续、抽象的思维成果。
如何在两者之间的夹缝中取得更好的艺术效果呢?莫言利用不同的辞格平衡了两者之间的矛盾,并创造出了属于自己的语言风格。
在众多辞格中,莫言擅用移就。
在莫言的文学创作的四个主要阶段中,移就辞格几乎贯穿了他所有的小说作品。
表1选取了这四个阶段中的代表短篇小说作品,并对其中移就用法做了定量分析:表1第一阶段第二阶段第三阶段第四阶段透明的红萝卜红高粱战友重逢师傅越来越幽默947237 从表中我们可以看出,莫言对移就修辞情有独钟,这种辞格使其小说作品鲜明的风格得到体现,并且达到“陌生化”的审美效果。
何谓移就?移就是有意识地把适用于甲事物的词直接运用于乙事物。
不同于拈连的是,移就不需要两件事相提并论或同时出现,也不限于动词。
[1]410其本质是词义层面的超常搭配,也就是规范句法结构中语义上的超常搭配。
移就修辞格的优点在于精炼语言,增加行文的新鲜感,突出作者的个人特色,为故事奠定整体语境,最为重要的是,移就辞格非常适合魔幻现实主义流派,因为它可以更好的表现象征形象,使作者试图构建的多层空间,交错的世界,各具特色,生机盎然,感情丰富。
移就的认知分析及其翻译策略研究
移就的认知分析及其翻译策略研究
邓国栋
【期刊名称】《齐齐哈尔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年(卷),期】2009(000)003
【摘要】传统翻译理论对移就的翻译研究多以修辞为取向,把移就的翻译视为修辞层面的语际转换问题.本文尝试运用认知语言学的重要理论之一的概念整合理论来探索移就,并在概念整合理论框架下,从认知角度探讨移就翻译的尝试,提出移就心理空间的映射的移植的翻译策略.
【总页数】2页(P72-73)
【作者】邓国栋
【作者单位】广东工贸职业技术学院,广州,51051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H315.9
【相关文献】
1.英语中移就修辞格的修辞效果分析及翻译策略研究 [J], 林红
2.关联理论和认知语境视角下的电影字幕翻译策略研究--基于《花木兰》和《乱世佳人》的个案分析 [J], 李科;张杰
3.移就·认知·语篇——从概念合成角度解读《荒原》中的移就辞格 [J], 吴丽丽
4.英语中移就修辞手法的辨析及其翻译策略研究 [J], 朱德红
5.关联理论和认知语境视角下的电影字幕翻译策略研究——基于《花木兰》和《乱世佳人》的个案分析 [J], 李科;张杰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移就修辞内在整合机制的认知阐释
移就修辞内在整合机制的认知阐释摘要:主要运用概念整合理论来探索移就辞格的内在整合机制。
移就修辞将2个不同空间的事物组合在一个新的合成空间,展现常规搭配所不能体现的结构意义。
移就修辞的内在整合类型表现为隐喻性整合、转喻性整合和复杂性整合。
概念整合理论对移就辞格有着很强的解释力。
关键词:移就修辞;概念整合理论;隐喻性整合;转喻性整合;复杂性整合认知语言学认为:现实世界是独立于人类范畴化之外的,我们是无法获得现实世界的,只能获得映射在语言世界中的现实结构,那么这种映射就是人类心智的产物,人们根据对世界的认知经验,形成概念结构,并在语言系统中映射为语义结构。
认知关系的变化进入到语言符号中就产生语义的变化。
在语义系统中有三种不同性质的语义特征:必有特征、可能特征、不可能特征。
当认知关系发生改变时,常规认知关系中的语义特征无法与不可能特征相匹配,但语义共现的规则要求句法组合必须接纳共现特征,因此句法组合只有通过增加或改换一定的语义特征的方式来接纳不可能特征。
移就修辞是一种运用广泛而独具魅力的语言现象,它的词语的移用就是通过语义改变来完成的。
近年来对移就修辞的研究已经引起外语学界的关注,从不同的视角对这一修辞现象的观察也越来越深入。
本文主要从认知语言学的角度,运用概念整合理论,对移就修辞的内在整合机制进行认知阐释,从而丰富移就辞格的研究。
一概念整合理论修辞既是一种言语交际行为,又是一种信息加工和处理的动态心理过程,它的意义的构建与理解离不开人的认知活动。
移就修辞的认知机制来源于人类语言加工过程中的概念整合。
概念整合是人们进行思维和活动,尤其是进行创造性思维和活动时的一种认知过程,对很多语言现象都具有强大的解释力。
概念整合理论探讨的是语言通过认知语义构建所产生的心理空间这个解释中介所反映的客观世界和场景。
该理论是从Fauconnier 的心理空间理论发展而来的。
概念整合是心理空间网络中组合认知模式下的一组认知机制,它牵涉到简单认知模式的临时组建和不同空间之间认知映射的建立。
辞格辨析的认知维度
辞格辨析的认知维度辞格,是指诗歌、文学作品的表现形式和结构。
在文学创作中,辞格的使用对于表达作者的思想和情感具有重要的作用。
在辞格的运用上,有时候会出现一些相似的用法,这就需要我们进行辞格辨析,从认知维度去理解和区分它们。
本文将从认知维度出发,探讨辞格的辨析。
一、从形式结构上进行辨析辞格在形式结构上的差异主要表现在其句法结构、押韵方式和节奏韵律等方面。
在这些方面的不同,往往能够帮助我们来进行辞格的辨析。
对比诗歌和散文,诗歌常常采用韵律押韵的方式进行表达,而散文则多以散文的句式和段落结构为主。
从形式结构上辨析辞格,需要我们对不同辞格的形式特点有充分的认知。
二、从表达情感内容上进行辨析辞格在表达情感内容上的差异,通常是依托于作者对于主题的把握和情感的表达。
有的辞格着重于对情感的细腻描绘和情感的表达,有的辞格则更注重于主题的阐释和思想的深刻。
通过从表达情感内容的角度进行辨析,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不同辞格的内涵和外延。
三、从文学传统和流派的影响上进行辨析不同的文学传统和流派在辞格的运用上往往存在差异。
汉赋和唐诗在辞格的运用上便有其独特的特点,古典文学和现代文学在辞格使用上也有不同的特色。
通过从文学传统和流派的影响上进行辨析,有助于我们更准确地把握辞格的运用原则和风格特点。
四、从语言风格和修辞手法的运用上进行辨析不同的辞格通常会采用不同的语言风格和修辞手法,这对于辞格的辨析很有帮助。
抒情诗常常采用比喻、拟人、夸张等修辞手法,叙事诗则主要以叙事、描写为主,戏剧则是通过对话和舞台呈现来表达情感。
通过从语言风格和修辞手法的运用上进行辨析,我们可以更清晰地认识和区分不同辞格的特点和表现方式。
五、从作者意图和读者解读的角度进行辨析辞格的使用往往离不开作者的创作意图和读者的解读方式。
有的辞格更注重于表达作者的情感和思想,有的辞格则更注重于对读者的情感共鸣和认知触发。
通过从作者意图和读者解读的角度进行辨析,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不同辞格的表现功能和感染力。
认知语言学视角分析《墓园挽歌》中的移就辞格用法
认知语言学视角分析《墓园挽歌》中的移就辞格用法韩俊芳河北体育学院外语系,河北石家庄050041《墓园挽歌》是18世纪英国著名的浪漫主义诗人托马斯·格雷的代表作品之一。
托马斯·格雷的一生的作品并不是很多,其中《墓园挽歌》是最著名的一篇,所表达的内容是托马斯·格雷对人生短暂的沉思以及对默默无闻下层人民深切的同情。
数百年过去了,无论是《墓园挽歌》中所表达的深沉意境,还是所赞颂的主体人物,亦或是所使用的语言和修辞方法都一直被人们不断地探索和研究,发现了越来越多令人惊叹的一面。
近些年来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对《墓园挽歌》进行多方面的研究,大多数的研究主要从文本本身的意义出发,对其文本进行详细地解读,也有人从社会心理方面和社会动态方面着手分析,但是很少有人从语言特点上仔细地分析《墓园挽歌》。
《墓园挽歌》的语言非常有特色,其中有很多的地方都使用移就辞格中的移人与物的修辞和写作手法。
近年来在分析《墓园挽歌》的语言时,有很多人从认知语言学的视角去分析,发现了《墓园挽歌》的另外一种美。
本文将从认知语言学的视角分析《墓园挽歌》中的移就辞格用法,去欣赏《墓园挽歌》中优美动人的语言魅力。
一、托马斯·格雷《墓园挽歌》的简介《墓园挽歌》是托马斯·格雷最著名的作品之一,这首歌所表达的意境和本身的主要内容,以及诗歌所使用的修辞语言手法都是非常值得研究的,在研究《墓园挽歌》中移就辞格用法时有必要了解一下托马斯·格雷写作这首诗歌的背景、内容和意义。
首先看《墓园挽歌》的创作背景和内容。
托马斯·格雷是英国18世纪英国著名的诗人,因写作诗歌《墓园挽歌》而出名,他和他的朋友因常常写作这一类型的诗歌而被称为“墓园派”。
《墓园挽歌》这首诗歌本来是为托马斯·格雷的朋友查德·韦斯特的去世所写的哀悼诗,但是从全诗来看,这首诗所表达的内容完全超出了对一个人的哀思,而是对乡村中的一处墓地进行了详细地描述,表达的是对乡间人民辛苦劳作的深切同情,热切地赞扬了他们的淳朴和善良,表达了自己对权贵和虚荣的蔑视。
汉语移就辞格的认知研究
汉语移就辞格的认知研究
作为汉语传统辞格之一,移就获得了学者们的广泛关注,汉语移就辞格的研究也取得了大量的成果。
但是,以往的研究大多针对语言本身,分析汉语移就的结构、类别以及语义关系等等。
随着认知科学的发展,学界逐渐引入这种新理论来研究辞格问题,但是就我们的观察来看,这种研究主要集中在外语方面,汉语方面的研究还非常薄弱。
所以,本文尝试从认知理论出发,分析汉语移就辞格所反映的人类认知方式及其认知过程。
我们采用认知的相关理论,主要结合认知心理学的联想、Fanconnier的概念整合理论,用大量的例证对汉语移就辞格进行研究,重点分析其中的跨空间映射。
本文由以下五个部分组成:第一部分综述汉语移就的研究历史与现状,确定本论文的研究对象,简单介绍所采用的研究理论,并且说明本论文的研究意义。
第二部分主要确定汉语移就的定义及其研究范围,按照语义特点划分移就的类别,并分析不同类别所表现的特点。
第三部分是本文的重点,首先结合认知心理学分析汉语移就的心理学基础,即相似联想和邻接联想,然后运用三个例证、结合概念整合理论重点分析汉语移就中的三种跨空间映射,即投射映射、语用函数映射和图式映射。
第四部分从语言学和美学两个角度分析汉语移就所体现的多重价值。
第五部分分析移就和比喻、比拟这几种相似辞格之间的差异,力求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移就辞格。
语用学视角下的英语移就修辞格探析
青春岁月英语移就修辞格(transferred epithet)是英语语言中常见的一种修辞格,其基本特点是形容词的修饰对象发生转移,形容词的修饰对象或移物于人,或移物于物。
移就修辞离不开具体交际环境和语境,同时它又是一种会话含义的体现,移就的生成直接取决于说话者的意向性,话语意向性决定了说话人如何运用移就修辞格来实现其话语意义及交际目的。
本文从语用预设以及语用原则的角度,通过实例对英语移就修辞格进行语用分析。
一、语用预设与移就修辞格语用学(prag matics)这一概念最早由美国哲学家Charles M orris于20世纪30年代提出,研究的是“符号与符号解释者之间的关系”(M orris,1938)。
后来他又将语用学定义为“处理在一定行为内所发生的符号及其起源、用法和影响的符号学部分”(M o rris,1946)。
20世纪下半叶,语言学家注意到语言中的各种语用现象,开始从事语用学研究。
20世纪七八十年代,语用学成为语言学中一个相对独立的分支。
语用学是专门研究语言的理解、使用和语言合适得体的学问,它更关注语言使用者之间的相互关系和语言被使用时的语境,诸如目的、效果、意图、对话者的关系等要素。
语用学的研究不能孤立地从字面意义和对话的内容上去分析语义,还必须从人的行为上加以分析。
在实际的语言交际中,话语所表达的意思往往不仅限于所讲语句本身的意义,语境的不同话语所表达的意义也各不相同。
语用预设是语言学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一般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来理解:①语用预设是说话人对语境所作的设想。
说话人对自然语言环境有他自己的理解,有一些设想,并基于这些设想展开话语交际,语用预设是话语产生的背景信息。
②语用预设是一个言语行为的必要条件。
说话人在实施言语行为时预设了那些能使此言语行为恰当实施的必要条件。
③语用预设是交际双方所共有的知识。
语用预设还表现在说话人会预设他认为对方也拥有的知识。
语用预设的这种“共知性”(mutual knowledge)是交际得以成功的基础,没有这一共同拥有的背景知识,话语交际就不能顺利进行。
“移就”与“比拟”的心理基础比较
“移就”与“比拟”的心理基础比较
李国南
【期刊名称】《修辞学习》
【年(卷),期】2000()3
【摘要】在汉语辞格体系里,“移就”有时跟“比拟”纠缠不清。
首先。
由于移就格最常见的是把人的性状移属事物,所以有人认为它“与拟人相似”.尽管结构形式有异;再则,移就还可以将甲事物的性状移属乙事物,所以也常与拟物相混,如下面二例就被修辞学专著或修辞格辞典用作“移就”的范例:(1)北京太可爱了!开国之初,生机蓬勃。
虽然百废待兴,但已经是万紫千红的局面。
…………【总页数】2页(P29-30)
【关键词】移就;拟物;专著;古汉语;诗词;邻接联想;修辞格;辞格;汉语修辞学
【作者】李国南
【作者单位】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H05
【相关文献】
1.试论通感与移就、比喻、比拟等辞格的区别 [J], 赵娟
2.移就与比拟的区别--读《修辞学发凡》 [J], 刘盼
3.比拟与移就 [J], 洪丽娟
4.比拟和移就辞格的认知 [J], 顾嘉闻
5.移就及其与移觉、拈连、比拟的区别 [J], 朱文献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认知语言学视角分析《墓园挽歌》中的移就辞格用法
《墓 园挽 歌 》这一诗歌 中凸显 出来的意味 与关键 的 内容 ,加上诗歌 运 用的言语 、修辞 方式均 尤为特 殊 ,运
用 了移就辞格相 关的移人 于物 的修 辞方 式,这一修辞 方式不单使诗 歌 中的 言语 应 用更 为精准 ,且让诗歌 总
体在 情感 凸显期 间更为 自然 与独到。移就辞格 运 用的根 本是一 类关联性与 类似 性的 想象及类推 ,与认 知语
大众 的怜惜 。长 时间 以来 ,不 管是 《墓园 挽歌 》凸 的认识心理特性相符 口 。诗歌 即一类 “超常型 ”言语 ,
显的 深刻 内涵 ,亦或 是其 颂扬 的主导 角色 ,还是 运 《墓 园挽歌 》具 备大 量这一 经 由超 常分 配而产 生的
用的 言语及修 辞方 式 ,均被 大众 持续地 开 展调研 与 移就 辞格 ,其得 以应 用 ,与诗歌 各类 “超常 型”言
移就 辞格 的运用 方式 ,找 出了其 中极具特 点 的言语 即 “移 人于物” 。
魅力 。
在把 “人”移 到 “物体 ”期 间 ,修 饰词 A与被
二、 《墓 园挽歌 》有关 移人 于物 的运用 方式分 修饰 的单 词 B 中的 语义关 联性 (并 非浅显 的语法 关
析
联 性 )就 体 现 为 “A运 用 到 阐释 B” ,比如 , “沉
词者托 马斯 ·格 雷所 著 的一首 诗歌 。托马 斯 ·格 雷 一 类 非 比寻常 的修饰方 法 ,即单词 分配 的创编性 应
的诗歌 较少 ,而 《墓 园挽 歌 》即尤为 有名 的一首 , 用 n 。 “移就 修 辞”各 类短 语 的超常 分配 冲破 了言
表述 的内涵是 作者 对于人 生易逝 的思 索与对 于底 层 语 的常 规 制约 ,配备 了较 大的语 义作 用 ,并 与大众
认知视角下的现代汉语辞格系统研究
认知视角下的现代汉语辞格系统研究
本文在对比分析前人现代汉语辞格分类系统的基础上,采用定性分析、对比统计分析、图表展示等方法试图从认知角度重新构建辞格体系。
通过界定辞格性质、对辞典和论著中的辞格进行比较甄别,论文确认了138个辞格并进而依据大同归并、大异分立的原则将之梳理为72个作为本文的研究对象。
从生成的角度看,辞格是特定修辞动机、思维方式等形成的认知模型向不同辞格物质要素投射形成的“认知——语辞”关系模式。
本文在模拟辞格言语生成过程的基础上,综合分析认知模型,修辞动机、辞格结构、修辞效果等要素,认为认知模型在辞格生成过程中起着关键的贯通作用,上承表达者的修辞心理动机、下接言语的特定结构,是研究辞格的很好平台,故以认知模型为分类标准,将
72个辞格分成基于隐喻认知模型形成的辞格、基于转喻认知模型形成的辞格、
基于序列认知模型形成的辞格、基于分合认知模型形成的辞格、基于逻辑认知模型形成的辞格、基于变焦认知模型形成的辞格、基于摹拟认知模型形成的辞格等
7类。
最后,具体分析每类辞格的特征,形成二级辞格系统。
论文的创新价值:一、从认知角度界定辞格的本质;二、构建认知模型平台,沟通辞格生成的心理机制与语辞结构,以之为标准构拟了新的辞格分类系统,较好地解决了以往分类系统中“问题辞格”的归属。
三、在梳理辞格成员的基础上形成本文的辞格对照表。
“移就”表达功能浅说
“移就”表达功能浅说
郎玲球
【期刊名称】《当代修辞学》
【年(卷),期】1986()2
【摘要】在现代文学作品中,往往有这样一种语言现象,就是有的词语改变了它原有的固定用法,改变了它的搭配关系,从语法角度分析不合规范,从逻辑关系来看也不合情理,但它在具体语言环境中却恰到好处,有特殊的艺术魅力。
这是一种极好的修辞方法。
陈望道先生在《修辞学发凡》中说:"
【总页数】3页(P41-42)
【关键词】移就;辞格;何其芳;艾青;大堰河;土色
【作者】郎玲球
【作者单位】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H05
【相关文献】
1.浅说英语委婉语的表达及社会功能 [J], 杨波
2."移就"审美浅说 [J], 董瑞庚
3.浅说移就的特点和妙处 [J], 刘建华
4.多功能移虫取浆机将改变手工取浆移虫的历史 [J],
5.移嫁新格浅说 [J], 冯德骥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墓园挽歌》中移人与物的用法 《墓园挽歌》这首诗歌所使用的修辞手法有很多种,其中 最具有特色的就是移就辞格的用法,移就辞格中的移人与物 手法在《墓园挽歌》这首诗歌中经常出现,让整首诗在情感表 达上更加的贴切和自然。 在《墓园挽歌》中的第二节有这样两句诗:“只听见嗡嗡 的甲虫转圈子纷飞,昏沉的铃声催眠着远处的羊栏”。 在文 学写作中“昏沉的”一般形容和描写人和有生命的东西,但 是本诗却把它用来形容铃声,而不是来形容和修饰羊群。 在 作者的意识里铃声给作者的感受就是昏沉的, 所以作者就 直接根据当时夜幕降临之后肃穆安静的墓园情景, 把自己 的感受写了出来,用“昏沉的”来修饰铃铛声表现作者心中
一 、托 马 斯·格 雷 《墓 园 挽 歌 》的 简 介 《墓园 挽 歌 》是 托 马 斯·格 雷 最 著 名 的 作 品 之 一 ,这 首 歌 所表达的意境和本身的主要内容,以及诗歌所使用的修辞语 言手法都是非常值得研究的,在研究《墓园挽歌》中移就辞格 用 法 时有 必 要 了 解 一 下 托 马 斯·格 雷 写 作 这 首 诗 歌 的 背 景 、 内容和意义。 首先看 《墓园挽歌 》的创作背景和内容 。 托马斯·格雷是 英 国 18 世 纪 英 国 著 名 的 诗 人 ,因 写 作 诗 歌 《墓 园 挽 歌 》而 出 名,他和他的朋友因常常写作这一类型的诗歌而被称为“墓 园派”。 《墓园挽歌》这首诗歌本来是为托马斯·格雷的朋友查 德·韦斯特的去世所写的哀悼诗 ,但是从全诗来看 ,这首诗所 表达的内容完全超出了对一个人的哀思,而是对乡村中的一
25
认知语言学对文本语言的解读非常的精细。 认知语言学的原 则是人的语言能力是和认知能力相关的,并不是一种独立的 能力,而是跟人的一般认知能力紧密相关的。 认知语言学强 调在认知的过程中对语言做出解释,语言的组织要参照个人 认知模式、认知域和认知范畴,即语言的组织是需要拥有渊 博的百科知识的。 认知语言学认为人的认知观即认知能力不 仅包括经验观,还包括隐喻观和寓比观,同是也认为人的认 知方式也包括隐喻。 因为语言具有范畴化,所以语言结构本 身并不能准确无误地反映出客观世界的真实面貌,那么就要 用隐喻的方式来表达我们语言无法准确表达的心情和客观 世界。 认知语言学还认为语义分析具有独立性。 语义等同于 概念化,一个想要表达意义的人,就是说话人大脑里闪现的 概念。 也就是说意义存在于人的大脑之中,不仅仅受外界客 观世界的影响, 而且最主要的是要靠自己主观世界的影响。 其次是移就辞格用法的概念。 移就辞格的用法一般分为三 类,即移人与物、移物与人和移物与物,也就是说在写作时用 描写某一个特定事物的词语用来描写其他不同类型的事物, 其中最常用的手法就是移人与物。 例如,在周而复的《上海的 早晨》这篇文章中有一句话“她们被幽闭在宫闱里,穿着美丽 端庄的服装, 可是陪伴着她们的只有七弦琴和寂寞的梧桐 树。 ”在这句话中用“寂寞”这个词来描写梧桐树,“寂寞”本身 是一种用来表达人感受的词汇,用在这里能够从正面衬托出 宫闱里的人的孤独和寂寞。 移人与物、移物与物时和移人与 物是同一个道理,即把描写事物的词语有意识地移用来描写 人和修饰某一特定事物的词语有意识地移用来修饰另外一 种事物。 在《墓园挽歌》中就把大量描写人的性格、情感等的 词语用来描写物体,即移人与物的修辞手法。
的无力感,进一步地突出了“铃声”“羊群”和墓园的形象。 而 且认知语言学中也提到人的语言的运用与人的认知和经验 有着非常大的关系,正是作者这种深刻的经历和感触,才让 作者用这样的语言表达灵感。 在该诗的另外一处还有一个 非常有意思的移就辞格的用法, 就是在诗的第七节中的一 句“往常是他们一开镰就所向披靡,顽梗的泥板让他们犁出 了垄沟”。 在此句诗中“顽梗的”一般是用来形容和修饰人的 品格和性格的,即某个人顽梗的坚强不屈的性格。 而在此句 诗中作者竟然用来修饰泥板的坚硬, 用泥板的坚硬突出农 夫性格的坚毅和精力的充沛,形成了一种鲜明的衬托,给读 者带来了一种别样的心理感受。 并且此处的描写还可以与 诗后面所描写的内容相互呼应, 此处所描写的农夫挥汗如 雨的劳动情景与后面的“在荒凉的墓园中沉睡”形成了鲜明 的对比, 更加突出了作者对劳动人民所抱有的伤感和同情 之情。 还有在表达主旨的第十一节诗中有这样的两句诗“荣 誉的声音能激发沉默的死灰, 献媚能叫死神听软了耳根”。 在这里面“沉默的”一般来形容人,但是却用来修饰“死灰”, “死灰”本来就是无声无息的,用“沉默的”来形容就更进一 步突出墓园的肃穆和安静, 让人们近距离地感受到死亡的 冰冷无情, 任何人包括有钱有权的权贵都无法逃脱死神的 魔爪。 这恰巧照应了本诗的主题思想,即无论多有钱有权, 多谄媚多荣耀,都不能够逃脱死神的魔爪,所以说人生的真 正意义就是活着的时候要辛勤、善良、坚毅和勇敢。 诗中还 有很多将人的情感转移到物体上的词汇,例如“出神入化的 七弦琴”“仁慈的大门”“无精打采的时间”等等,这些词汇的 使用将大量寂静的物体活泛了起来, 让这首挽歌不再肃穆 和冰冷,而是充满了生命感。
综上所述,《墓园挽歌》 这首诗歌不论是在创作背景、内 容上,还是在写作形式、手法上,亦或是其所表达的深沉感情 都非常值得我们对其进行深入地研究,尤其是诗歌所使用的 移就辞格这种独特的修辞手法。
二、认知语言学和移就辞格的概念 认知语言学研究移就辞格对文本语言和修辞的研究影 响非常大,为我们提供了另外一个崭新的视角重新去看待文 本和解读文本。 首先看认知语言学的基本概念。 认知语言学的概念产生 于二 十 世 纪 八 九 十 年 代 ,创 立 者 是 乔 治·雷 科 夫 、马 克·约 翰 逊等三人。 认知语言学是一门专门研究语言的产生、理解和 运用的学科,具体来说认知语言学坚持从体验中得到使用和 运用语言的观点,从自身的经验和认知出发,以研究意义和 目的为中心, 选择和使用自己语.16412/ki.1001-8476.2016.30.013
《墓园挽歌》是 18 世纪英国著名的浪漫主义诗人托马斯· 格雷的代表作品之一 。 托马斯·格雷的一生的作品并不是很 多,其中《墓园挽歌》是最著名的一篇,所表达的内容是托马 斯·格 雷 对 人 生 短 暂 的 沉 思 以 及 对 默 默 无 闻 下 层 人 民 深 切 的 同情。 数百年过去了,无论是《墓园挽歌》中所表达的深沉意 境,还是所赞颂的主体人物,亦或是所使用的语言和修辞方 法都一直被人们不断地探索和研究,发现了越来越多令人惊 叹的一面。 近些年来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对《墓园挽歌》进行多 方面的研究, 大多数的研究主要从文本本身的意义出发,对 其文本进行详细地解读,也有人从社会心理方面和社会动态 方面着手分析,但是很少有人从语言特点上仔细地分析《墓 园挽歌》。 《墓园挽歌》的语言非常有特色,其中有很多的地方 都使用移就辞格中的移人与物的修辞和写作手法。 近年来在 分析《墓园挽歌》的语言时,有很多人从认知语言学的视角去 分析,发现了《墓园挽歌》的另外一种美。 本文将从认知语言 学的视角分析《墓园挽歌》中的移就辞格用法,去欣赏《墓园 挽歌》中优美动人的语言魅力。
总之,从上面三个方面我们看出《墓园挽歌》中使用了很 多的移就辞格的修辞方法,这种把表达人物情感的词汇用在 了描写物体上的方法, 不仅让诗歌的语言显得非常的凝练, 还让整首表达严肃主题的诗歌充满了生命感和活力,同时还 给人一种生动和耐人寻味的感觉。 同时认知语言学认为人的 认知方式也包括隐喻,这与移就辞格的本质是一样的,就是 一种相似性和相关性的联想和类推。 所以从认知语言学的视 角去分析《墓园挽歌》中的移就辞格用法,能够从另外一种崭 新的角度重新理解文本中使用移就辞格的妙处。
认知语言学视角分析《墓园挽歌》中的移就辞格用法
韩俊芳 河北体育学院外语系,河北石家庄 050041
[摘要] 从认知语言学的角度分析移就辞格为文本语言和修辞的研究提供了一个崭新的视角。 《墓园挽歌》这首诗歌所 表达的意境和本身的主要内容以及诗歌所使用的修辞语言手法都非常的独特,使用了移就辞格中大量的移人与物的 修辞手法,这种写作手法不仅让诗歌的语言运用更加凝练 ,而且让整首诗在情感表达上更加贴切和自然 。 移就辞格用 法的本质就是一种相似性和相关性的联想和类推,与认知语言学中所包含的隐喻观如出一辙。 [关键字] 《墓园挽歌》;移就辞格;视角分析
教 育 ,2013(3).
yū wén jiàn shè
语 文 建 设 10 2016.
·
学文文语教关 术化学言学注
26
纵
横
[参考文献]
[1] 牛 桂 玲.《墓 园 挽 歌 》中 移 就 修 辞 的 认 知 解 读[J].河 南 社 会 科 学 ,2013 (7).
[2] 高 海 艳.论 《墓 园 挽 歌 》中 的 隐 喻 分 类 及 其 陌 生 化 功 能[J].海 外 英 语 , 2014(14).
[3] 林静.从文体学角度分析《墓园挽歌》[J].成功,2010(9). [4] 丁峻,吴晓龙.文体学视域下《墓园挽歌》多 译本比 较研 究[J].中 国轻 工
[作 者 简 介] 韩 俊 芳 (1975-), 女 , 汉 族 , 河 北 张 家 口 人 , 英 语 语 言 文 学 硕 士,河北体育学院外语系讲师。 研究方向:英语语言学和应用语言学,跨 文化交际等。
处墓地进行了详细地描述,表达的是对乡间人民辛苦劳作的 深切同情,热切地赞扬了他们的淳朴和善良,表达了自己对 权贵和虚荣的蔑视。 第二,《墓园挽歌》创作的形式是一首四 行体诗,分为一百二十八行和三十二小节,每一个小节都是 一个四行诗句,读起来朗朗上口,给人一种均匀和流畅的感 觉。 该诗看起来结构整齐,精致考究;读起来和谐优美,既哀 婉又悲伤,充满了古典主义诗歌的特点,同时又富有浪漫主 义情怀。 第三,《墓园挽歌》所表达的诗歌情感最大的特点就 是不仅是一个简单缅怀一个人的哀悼诗,而是表达了作者对 劳动人民疾苦的同情,体现了民主平等的情感和朴素的人文 主义情怀。 作者对劳动下层人民的疾苦、勤劳以及抗争描写 地非常多,极其同情他们的生活状况,同时对当时的权贵非 常的厌恶, 用辛辣的笔锋去讽刺和挖苦了强取豪夺的权贵, 表达了作者对当时不平等现象的不满。 第四,《墓园挽歌》的 写作手法上使用了很多的艺术手法和修辞手段,这首诗中所 使用的有明喻、暗喻、双观和借代等多种修辞手法,尤其是移 就辞格的使用更是非常的广泛,是整首诗中最具有特色的地 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