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管理)重大科技项目
(项目管理)中国主要基金项目的标准英文名称
各级各类科研项目中英文规范名称国家级项目国家科技部“十一五”科技计划资助项目The National Key Technology R&D Program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计划): The National High Technology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Program of China (863 Program)“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原科技攻关计划): The National Key Technology R&D Program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 The National Basic Research Program (973 Program)“长江学者奖励计划”(批准号: ) The Cheung Kong Scholars Programme of China (No.)国防预研究基金(批准号: ) The National Defense Pre-Research Foundation of China (No.)国家博士后科学基金(批准号: ) The National Science Foundation for Post-doctoral Scientists of China (No.)国家超导技术联合研究开发中心(批准号: ) The National Center for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on Superconductivity of China (No.)国家创新研究群体科学基金. The Funds for Creative Research Groups of China (No.)国家高技术项目联合(批准号: ) The National High Technology Joint Research Program of China(No.)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批准号: ) The National High Technology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Program of China (863 Program) (No.)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新材料领域(批准号: ) The National High Technology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Program of China (863 Program) for Advanced Materials of China (No.)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惯性约束聚变领域(批准号: The National High Technology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Program of China (863 Program) for Inertial Confinement Fusion of China (No.)国家高性能计算基金(批准号: ) The National High Performance Computing Foundation of China(No.)国家国防基金(批准号: ) The National Defense Foundation of China (No.)国家核科学基金(批准号: ) The Nuclear Science Foundation of China (No.)国家基础研究“非线性科学”基金(批准号: ) The National Basic Research Foundation for “Nonlinear Science” of China (No.)国家教育部高等学校骨干教师基金(批准号: ) The Foundation for University Key Teachers from the Ministry of Education of China (No.)国家教育部光电子信息技术科学重点实验室(批准号: ) The Key Laboratory of Optoelectronic Information Technical Science, Ministry of Education of China (No.)国家教育部和国家人事部留学回国人员基金(批准号: ) The Scientific Research Foundation of the State Human Resource Ministry and the Education Ministry for Returned Chinese Scholars, China (No.)国家教育部高等学校优秀青年教师研究基金(批准号: ) The Foundation of the Ministry of Education of China for Outstanding Young Teachers in University (No.)国家教育部归国学者基金(批准号: ) The Foundation of the Ministry of Education of China for Returned Scholars (No.)国家教育部跨世纪人才训练基金(批准号: ) The Trans-Century Training Program Foundation for Talents from the Ministry of Education of China (No.)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批准号: ) The National Science Found for Distinguished Young Scholars of China (No.)国家科技部博士后基金(批准号: ) The Science Foundation for Post Doctorate Research from the Ministr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of China (No.)国家科技部攀登计划二号重点项目基金(批准号: ) The Grant for Key Research Items No.2 in “Climbing” Program from the Ministr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of China (No.)国家科技部攀登计划重点研究项目基金(批准号: ) The Grant for Key Research Items in “Climbing” Program from the Ministr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of China (No.)国家攀登计划(纳米晶体材料)(批准号: ) The National “Climbing” Program for Nanocrystalline Materials, China (No.)国家攀登计划(批准号: ) The National “Climbing” Program of China (No.)国家攀登计划基础研究(批准号: ) The National Basic Research in “Climbing” Program of China (No.)国家青年科学基金(批准号: ) The National Science Foundation for Young Scientists of China (No.)国家重大国际(地区)合作研究项目. The Major International (Regional) Joint Research Program of China(No.)国家重大基础研究项目(批准号: ) The National Major Fundamental Research Program of China (No.)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项目(批准号: ) The National Basic Research Program of China (973 Program) (No.)国家重点基础研究项目(批准号: ) The State Key Program for Basic Research of China (No.)国家重点基础研究项目特别基金(批准号: ) The National Key Basic Research Special Foundation of China (NKBRSFC) (No.)国家重点基础研究专项基金(批准号: ) The Special Foundation for State Major Basic Research Program of China (No.)国家重点实验室(光技术应用于微加工实验室),上海光学及电子研究所(批准号: ) The State Key Laboratory of Optical Technology for Micro-fabrication, Shanghai Institute of Optics and Electronics, China (No.)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批准号: ) The National Natural Science Foundation of China (No.)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批准号: ) The Major Program of the National Natural Science Foundation of China (No.)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研究计划(批准号: ) The Major Research Plan of the National Natural Science Foundation of China(No.)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批准号: ) The State Key Program of National Natural Science of China(No.)国家农业产业技术体系项目(批准号: ) The National Project for Agricultural Technology System (No.)国家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项目(农业)(批准号: ) The National Special Research Fund for Non-Profit Sector (Agriculture)(No.)中央级公益性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资助项目(批准号: ) The Special Fund of Chinese Central Government for Basic Scientific Research Operations in Commonweal Research Institutes (No.)省部级项目教育部磁学与磁性材料重点实验室(批准号: ) The Key Laboratory for Magnetism and Magnetic Material of the Education Ministry of China (No.)教育部科学技术研究重大项目基金(批准号: ) The Foundation for Key Program of Ministry of Education, China(No.)教育部量子光学重点实验室(批准号: ) The Key Laboratory of Quantum Optics, Ministry of Education, China (No.)教育部留学回国人员科研启动基金(批准号: ) The Scientific Research Starting Foundation for Returned Overseas Chinese Scholars, Ministry of Education, China (No.)教育部重大项目基金(批准号: ) The Research Foundation from Ministry of Education of China (No.)科技部重大基础研究前期研究专项基金(批准号: ) The Special Program for Key Basic Research of the Ministr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hina (No.)空间研究基金(批准号: ) The Aerospace Research Foundation of China (No.)人工微结构和介观物理国家重点实验室(批准号: ) The State Key Laboratory for Artificial Microstructure and Mesoscopic Physics, Peking University, Beijing, China (No.)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批准号: ) The Natural Science Foundation of Beijing, China (No.)高等学校博士学科点专项科研基金(批准号: ) The Specialized Research Fund for the DoctoralProgram of Higher Education of China (No.)高等学校优秀青年教师教学、科研奖励基金(批准号: ) The Research Award Fund for Outstanding Young Teachers in Higher Education Institutions, China (No.)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批准号: ) The Natural Science Foundation of Guangdong Province, China (No.)黑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批准号: ) The Natural Science Foundation of Heilongjiang Province, China (No.)湖北省高等学校科研基金(批准号: ) The Scientific Research Foundation of the Higher Education Institutions of Hubei Province, China (No.)湖南省教育厅重点项目和青年项目The Research Foundation of Education Bureau of Hunan Province, China(No.)湖南省教育委员会青年骨干教师和国内访问学者基金(批准号: ) The Young Core Instructor and Domestic Visitor Foundation from the Education Commission of Hunan Province, China (No.)湖南省中青年科技基金The Science-Technology Foundation for Middle-aged and Young Scientist of Hunan Province, China (No.)湖南省自然科学基金(批准号: ) The Natural Science Foundation of Hunan Province, China(No.)霍英东教育基金(批准号: ) The Fok Ying-Tong Education Foundation, China (No.)霍英东教育基金会高等院校青年教师基金(批准号: ) The Fok Ying-Tong Education Foundation for Young Teachers in the Higher Education Institutions of China (No.)吉林省基础研究计划基金(批准号: ) The Jilin Provincial Research Foundation for Basic Research, China (No.)江苏省高校自然科学研究项目(批准号: ) The Natural Science Foundation of the Jiangsu Higher Education Institutions of China (No.)山西省归国学者基金(批准号: ) The Shanxi Provincial Foundation for Returned Scholars (Main Program), China (No.)山西省青年科技研究基金(批准号: ) The Natural Science Foundation for Young Scientists of Shanxi Province, China (No.)山西省青年学术带头人基金(批准号: ) The Shanxi Provincial Foundation for Leaders of Disciplines in Science, China (No.)山西省青年学者基金(批准号: ) The Foundation for Young Scholars of Shanxi Province, China (No.)山西省自然科学基金(批准号: ) The Natural Science Foundation of Shanxi Province, China (No.)上海科技启明星基金(批准号: ) The Shanghai “Phosphor”Science Foundation, China (No.)上海市“曙光”计划(批准号: ) The “Dawn” Program of Shanghai Education Commission, China (No.)上海市博士后基金(批准号: ) The Shanghai Postdoctoral Sustentation Fund, China (No.)上海市科委科技基金(批准号: ) The Shanghai Committee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hina (No.)上海市科学技术发展基金(批准号: ) The Shanghai Foundation for Development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hina (No.)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启明星基金(批准号: ) The Shanghai “Post-Qi-Ming-Xing Plan”for Young Scientists, China (No.)铁道部专项科研基金(批准号: ) The Special Research Foundation of the National Railway Ministry of China (No.)武汉工业大学材料复合新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批准号: ) The State Key Laboratory for Advanced Technology of Materials Compositization, Wuh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China (No.)香港“求实”基金The “Qiu Shi” Foundation of Hong Kong, China香港城市大学研究基金(批准号: ) The City University of Hong Kong Research Grant (No.)香港特别行政区研究拨款委员会(批准号: ) The Research Grants Council of the Hong Kong Government, China (No.)英中高级科学家交流基金(批准号: ) Supported by the Exquota Study Visit Funds China-U.K.(No.)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科学基金(批准号: ) The Science Foundation of China Academy of Engineering Physics, China (No.)中国工程研究院基金重大项目(批准号: ) The Key Foundation of China Academy of Engineering Physics, China (No.)中国国防科技预研项目(批准号: ) The Chinese Defence Advance Research Program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hina (No.)中国科学院“九五”基础性研究重点项目(批准号: ) The Key Basic Research Foundation of the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China (No.)中国科学院“九五”重大项目基金(批准号: ) The Funds for Key Program of the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in the National “9th 5-year Plan”, China (No.)中国科学院百人计划基金(批准号: ) The “100-Talent Project” of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China (No.)中国科学院基础研究重大项目(批准号: ) The Major Program for the Fundamental Research of the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China (No.)其它星火计划: China Spark Program,科技兴农项目火炬计划: Chinatorch Program,高新技术企业项目国家重点新产品计划: The National New Products Program国家软科学研究计划: The National Soft Science Research Program国际科技合作计划: International S&T Cooperation Program of China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课题: The State Key Laboratory Program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Chinese National Engineering Research Center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基金:Innovation Fund for Technology Based Firms本文引用地址: /blog/user_content.aspx?id=238393 (最后访问时间2010-3-24. 有修改.)。
关于科技计划项目管理的探讨
关于科技计划项目管理的探讨【摘要】科技计划项目管理是指利用科技手段进行计划、组织、指导和控制项目实施的过程。
本文将探讨科技计划项目管理的重要性以及其关键要素、流程、挑战、最佳实践和与创新的联系。
在未来,科技计划项目管理将越来越重要,需要不断适应新技术和趋势,提升管理效率和项目成功率。
通过本文的探讨,读者可以更好地了解科技计划项目管理的核心内容,掌握项目管理的技能和方法,为未来的工作提供有效的指导。
科技计划项目管理对于推动科技创新和项目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值得我们深入研究和探讨。
【关键词】科技计划项目管理、重要性、关键要素、流程、挑战、最佳实践、创新、未来发展方向、总结1. 引言1.1 什么是科技计划项目管理科技计划项目管理是指利用科技手段和管理方法对项目进行计划、组织、实施、监控和评价的过程。
它是在科技项目中采取系统的方法和技术来管理项目进度、成本、质量、资源等方面的活动。
在科技计划项目管理中,需要运用各种工具和技术来提高项目的效率和效果,从而实现项目目标。
科技计划项目管理包括对项目的需求分析、计划编制、进度控制、风险管理等多个方面的内容。
通过科技计划项目管理,可以有效地提高项目的管理效率、降低项目的风险,并确保项目能够按时、按质完成。
科技计划项目管理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寻求科技与管理的最佳结合方式,以确保项目成功实施并取得预期的成果。
在当今科技高速发展的时代,科技计划项目管理已经成为各行业不可或缺的管理方法。
1.2 科技计划项目管理的重要性科技计划项目管理的重要性在于它能够有效地指导和管理科技项目的执行过程,确保项目按时、按质、按量完成。
科技计划项目管理可以帮助项目团队识别和规避潜在的风险,提高项目的成功率。
它能够有效地协调各个部门之间的工作,确保资源的有效利用和协同合作。
科技计划项目管理还可以提高项目的透明度和可追溯性,让项目的进展和问题得以清晰地记录和管理。
科技计划项目管理还可以提高项目团队的执行效率和项目的整体质量,从而最大程度地实现项目的目标和利益。
“八五”国家重点科技项目(攻关)计划管理办法
“八五”国家重点科技项目(攻关)计划管理办法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国家计划委员会(已更名),科学技术委员会(已更名),财政部•【公布日期】1991.10.04•【文号】•【施行日期】1991.10.04•【效力等级】部门规章•【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基础研究与科研基地正文“八五”国家重点科技项目(攻关)计划管理办法(国家计委国家科委财政部1991年10月4日)一、总则第一条“八五”国家重点科技项目(攻关)计划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推动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以政府投资为主导的指令性计划,其宗旨是通过攻关解决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中长期重大的科学技术问题,促进传统产业的现代化和产业结构的优化;支持发展高技术并使其产业化;不断提高我国经济素质和人民的生活质量;增强国家的科学技术实力。
第二条“八五”国家重点科技项目(攻关)计划是国家科学技术发展计划的主体之一,并与其他科技计划相互衔接、相互协调。
第三条为保证《“八五”国家重点科技项目(攻关)计划》制定及管理的合理化、科学化、规范化,特制定管理办法。
二、计划编制第四条“八五”国家重点科技项目(攻关)计划的编制,在国务院统一部署下,由国家计委会同国家科委组织国务院各有关部门、地区共同完成。
第五条“八五”国家重点科技项目(攻关)计划的编制,主要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年规划和“八五”计划纲要的要求,以及《国家重点科技攻关项目的选择》(计科[1988]570号)和科学技术中长期发展纲要中提出的重大科学技术问题,综合国务院各有关部委和地区的建议,统筹考虑,提出“八五”国家重点科技项目(攻关)计划的总体方向和设想。
第六条“八五”国家重点科技项目(攻关)选择的范围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长期发展需要解决的带有全局性、方向性、基础性的科技问题;重大引进技术和设备的消化、吸收及国产化问题;对行业和地方经济发展起关键作用的科学技术问题及国际科技合作项目。
国家科技重大专项项目(课题)验收管理办法
附件:国家科技重大专项项目(课题)验收暂行管理办法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加强国家科技重大专项(简称重大专项)项目(课题)验收管理,保证验收工作的科学性、公正性和规范性,根据《国家科技重大专项管理暂行规定》、《民口科技重大专项资金管理暂行办法》、《国家科技重大专项知识产权管理暂行规定》,以及国家科技管理相关规定和国家有关财政财务管理制度等,制定本办法.第二条重大专项项目(课题)验收是重大专项组织管理的重要环节,旨在客观评价重大专项项目(课题)目标任务的执行和产出情况、资金使用的总体情况,促进创新成果的推广应用及产业化,提高资金使用效率,更好地推进重大专项顺利实施。
第三条重大专项项目(课题)验收以项目(课题)任务合同书、财政部批复的项目(课题)预算、重大专项有关管理规定和国家相关财政财务制度等为主要依据。
第四条重大专项项目(课题)验收包括任务验收和财务验收.任务验收和财务验收要统一部署、同期实施。
财务验收管理办法另行制定.第五条重大专项验收工作坚持实事求是、客观公正、注重质量、讲求实效的原则,确保验收工作的严肃性和科学性。
—1—第六条本办法适用于《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确定的民口重大专项项目(课题)验收工作。
第二章验收的组织第七条科技部会同发展改革委、财政部(简称三部门)负责重大专项项目(课题)验收的工作指导和监督检查.第八条在重大专项领导小组领导下,重大专项牵头组织单位负责项目(课题)的验收工作,重大专项实施管理办公室具体抓好验收的组织实施。
项目(课题)验收可通过组织验收专家组或委托具有相应资质的专业机构具体实施。
第九条项目(课题)任务验收专家组应由技术专家、管理专家和知识产权专家等共同组成,原则上不少于9人,确定1名组长;财务验收专家组应由财务专家、技术专家等组成,原则上不少于7人,确定1名组长.对于具有产业化目标的项目(课题),要有用户代表参加.第十条实行回避制度。
关于重大科技项目组织管理的思考
关于重大科技项目组织管理的思考重大科技项目组织管理是指在科技领域中,针对重大科技项目进行的一系列管理活动。
由于重大科技项目涉及到大量的科学研究、技术开发和创新等复杂的工作,因此需要进行科学有效的组织管理来确保项目的顺利进行和取得预期的成果。
首先,重大科技项目组织管理需要建立科学的项目组织架构。
在科技项目中,往往需要组建一个由科学家、工程师、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等组成的多学科、多专业的团队来进行合作研发。
因此,项目组织架构需要根据项目需要,明确各个岗位的职责和任务,合理分配人员,确保团队协作的顺利进行。
其次,重大科技项目组织管理需要建立有效的沟通和协调机制。
在项目中,涉及到各个阶段的不同任务和不同部门的协作,因此需要建立起良好的沟通和协调机制,保证信息的畅通和工作的协调。
这可以通过定期召开项目会议、建立项目管理平台等方式来实现。
另外,重大科技项目组织管理需要进行合理规划和资源管理。
在项目开始之前,需要进行充分的前期规划,确定项目的目标、范围和进度等,确保项目的顺利进行。
同时,项目管理人员还需要对项目的资源进行合理的管理,包括人力、物力、财力等方面的资源进行统筹安排,确保资源的合理分配和利用。
在重大科技项目组织管理中,风险管理也是一个重要的方面。
由于科技项目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项目管理人员需要从项目初期就开始进行风险评估和管理,制定相应的风险应对策略,降低项目风险对项目的影响。
另外,重大科技项目组织管理还需要进行绩效评估和改进。
项目管理人员需要建立一套合理的绩效评估指标体系,对项目成果进行定量和定性的评估,及时发现问题和不足。
同时,根据评估结果,及时调整项目的管理策略和措施,以提高项目的质量和效率。
总之,重大科技项目组织管理是一个复杂而关键的过程,需要科学有效的组织和管理。
只有通过合理的组织架构、有效的沟通和协调、合理的规划和资源管理、风险管理以及绩效评估和改进等举措,才能确保项目的顺利进行和取得预期的成果。
重大科技项目管理制度
重大科技项目管理制度一、前言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和进步,重大科技项目在现代社会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重大科技项目往往牵扯众多科研人员和资金,在推动国家经济和科技发展的同时也带来了相应的风险和挑战。
为了更好地管理和控制重大科技项目,提高项目的成功率和效率,建立一套科学合理的管理制度显得尤为重要。
二、重大科技项目管理制度的意义重大科技项目管理制度是指为了规范和规范重大科技项目管理行为而制订的一系列规章制度和操作规范。
建立健全的重大科技项目管理制度有助于提高项目的管理水平和效率,降低项目失败的风险,确保项目按时按质完成,实现项目的科技成果转化和经济产出。
通过建立管理制度,能够有效地保障项目的顺利实施,保障项目成果的产出和利用,实现项目的可持续发展。
三、重大科技项目管理制度的内容1、项目立项管理项目立项阶段是重大科技项目管理的第一步,是项目管理的基础。
在项目立项阶段,应该按照相关规定和程序,对项目的背景、目标、范围、进度、预算等进行详细的规划和评估,明确项目的需求和目标,确立项目的立项原则和决策机制,为项目的后续实施奠定基础。
2、项目组织管理项目组织管理是重大科技项目管理的重要环节,是项目管理的核心。
项目组织管理应该明确项目的管理机构和管理框架,确立各个管理层级和管理岗位的职责和权限,建立科学合理的项目管理组织架构,配备专业化的项目管理团队,提高项目管理能力和水平。
3、项目计划管理项目计划管理是重大科技项目管理的关键环节,是项目管理的重要内容。
项目计划管理应该根据项目的要求和目标,制定合理的项目计划和时间表,明确项目的工作任务和进度安排,建立完善的项目管理流程和操作规程,确保项目的各项活动有序进行。
4、项目资源管理项目资源管理是重大科技项目管理的重要环节,是项目管理的保障。
项目资源管理应该充分考虑项目的资源需求和资源配置,合理规划和利用项目的人力、物力、财力等资源,确保项目的资源得以合理分配和充分利用,保障项目的正常运转和顺利实施。
山东省科学技术厅、山东省财政厅关于印发山东省重大科技创新工程项目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
山东省科学技术厅、山东省财政厅关于印发山东省重大科技创新工程项目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山东省科学技术厅,山东省财政厅•【公布日期】2020.05.26•【字号】鲁科字〔2020〕44 号•【施行日期】2020.05.31•【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科学技术综合规定正文关于印发山东省重大科技创新工程项目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各市科技局、财政局,省直有关部门:现将《山东省重大科技创新工程项目管理暂行办法》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山东省科学技术厅山东省财政厅2020年5月26日山东省重大科技创新工程项目管理暂行办法第一条为进一步深化科技计划管理改革,组织实施好省重大科技创新工程(以下简称重大工程),充分发挥科技支撑引领作用,依据《山东省重点研发计划管理办法》(鲁科字〔2017〕185号)等有关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重大工程是山东省重点研发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聚焦山东省“十强”产业重点发展领域,以产业重大共性关键技术突破、重大创新产品研发和重大创新成果转化示范为重点,支持实施若干在行业领域具有重大影响力的引领性、系统集成性和产业链协同创新项目,加快推动关键核心技术、现代工程技术和颠覆性技术取得突破,支撑产业高质量发展。
第三条重大工程资金来源于整合设立的省级财政科技创新发展资金。
第四条重大工程项目采取竞争立项、定向委托、组阁揭榜等方式予以支持,根据需要适时调整支持方式。
第五条重大工程项目管理遵循公开公正、竞争择优、诚实信用的原则,自觉接受有关部门和社会的监督。
第六条揭榜制项目是指为调动全社会力量攻克我省产业发展急需解决的技术难题,加快推动重大科技成果转化,通过公开征集需求,组织社会力量揭榜的方式实施的重大工程项目。
揭榜制项目资金以企业自筹和吸引社会资本投入为主,省财政给予适当资助。
第七条揭榜制项目分技术攻关和成果转化两大类,发榜方为省科技厅。
(一)技术攻关类。
吉林省重大科技项目专项资金管理办法
吉林省重大科技项目专项资金管理办法吉林省重大科技项目专项资金管理办法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规范和加强省级重大科技项目专项资金管理,提高使用效益,根据《吉林省“十一五”科技发展规划纲要》,参照财政部、科技部《国家科技支撑计划专项经费管理办法》(财教[2006]160号),制定本办法.第二条重大科技项目专项资金(以下简称专项资金)来源省级财政拨款,主要用于吉林省境内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科研院所、高等院校、内资和内资控股科技型企业围绕我省主导产业与优势领域,以科技创新为重点开展的重大公益技术、产业共性技术、关键技术的研究开发与应用示范科技项目.第三条专项资金管理和使用原则1、集中资金,重点支持.专项资金集中用于支持能承接重大技术研究开发与示范应用任务的科研单位、高等院校和科技型企业,避免分散使用.对反映产业重大科技需求,具有明确市场应用前景,能够明显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项目予以重点支持.除特殊规定外,专项资金原则上不安排单个项目经费预算在40万元以下的项目.2、科学安排,合理使用.专项资金要严格按照重大科技项目的目标和任务,科学分配资金,合理编制经费预算,杜绝随意性.3、单独核算,专款专用.专项资金要纳入项目承担单位财务统一管理,单独核算,确保专款专用,并建立专项资金管理和使用的追踪问效制度.4、政府引导,多元投入.对重大科技项目的投入,应以项目承担单位自有(筹)资金为主,省财政根据重大科技项目的特点适当给予支持.第四条省科技厅建立重大科技项目(以下简称项目)管理数据库,将项目资金预算安排情况、项目承担单位的科研条件、项目负责人及科研人员等数据纳入数据库进行管理,对非保密信息及时予以公开,接受社会监督,完善项目公开公示制度.第二章专项资金开支范围第五条专项资金开支范围包括:设备费、材料费、测试化验加工费、燃料动力费、差旅费、会议费、国际合作与交流费、出版/文献/信息传播/知识产权事务费、劳务费、专家咨询费、管理费等1、设备费:是指在项目研发过程中购置的专用仪器设备,对现有仪器设备进行升级改造,以及租赁外单位仪器设备而发生的费用.专项经费要严格控制设备购置费支出.2、材料费:是指在项目研发过程中消耗的各种原材料、辅助材料等低值易耗品的采购及运输、装卸、整理等费用.3、测试化验加工费:是指在项目研发过程中支付给外单位(含项目承担单位内部独立经济核算单位)的检验、测试、化验及加工等费用.4、燃料动力费:是指在项目研发过程中相关大型仪器设备、专用科学装置等运行发生的可以单独计量的水、电、气、燃料消耗等费用.5、差旅费:是指在项目研发过程中开展科学实验、科学考察、业务调研、学术交流等发生的外埠差旅费、市内交通费等.差旅费开支标准应当按国家和省有关规定执行.6、会议费:是指在项目研发过程中为组织开展学术研讨、咨询以及协调项目或课题等活动而发生的会议费用.项目承担单位应当按照国家和省有关规定,严格控制会议规模、会议数量、会议开支标准和会期.7、国际合作与交流费:是指在项目研发过程中项目研究人员出国学习考察及外国专家来华工作的费用.其中:用于出国的费用,要严格执行《吉林省省直部门因公出国(境)经费管理暂行办法》(吉财行[2009]896号)的相关规定,实行省财政和省外办出国(境)任务审批联动机制.8、出版/文献/信息传播/知识产权事务费:是指在项目研发过程中需要支付的出版费、资料费、专用软件购买费、文献检索费、专业通信费、专利申请及其他知识产权事务费等.9、劳务费:是指在项目研发过程中支付给项目成员中没有工资性收入的相关人员(如在校研究生)和课题组临时聘用人员等劳务性费用.10、专家咨询费:是指在项目研发过程中支付给临时聘请的咨询专家的费用.专家咨询费不得支付给参与项目研究及管理的相关工作人员.以会议形式组织的咨询,专家咨询费的开支标准为,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称的专家每人每天500——800元;其他专业技术人员每人每天300——500元.会期超过两天的,从第三天开始,高级专业技术职称的专家每人每天300——400元,其他专业技术人员每人每天200——300元.以通讯形式组织的咨询,专家咨询费开支标准为,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称的专家每人每次60——100元,其他技术人员每人每次40——80元.11、管理费:是指在项目研发过程中对使用本单位现有有设备及房屋、日常水、电、气、暖消耗,以及其他有关管理费用的补助支出.核定管理费的标准为:项目专项资金在50万元以下的(含50万元),按7%核定;超过50万元至100万元(含100万元)的,按5%核定;超过100万元的按3%核定.管理费实行总额控制,由项目承担单位管理和使用.第六条项目在研发过程中发生的除上述费用以外的其他支出,应当在申请专项资金时单独列示,单独核定.第七条专项资金严禁用于支付各种罚款、捐款、赞助、投资等.第三章专项资金预算编制与审批程序第八条专项资金预算编制.项目申报单位在提交项目申报材料的同时,编制专项资金预算.专项资金预算按以下要求编制:1、预算编制应根据项目的合理需要,坚持项目目标相关性、政策支持相符性和经费投入合理性的原则.2、专项资金预算分为来源预算和支出预算.编制专项资金来源预算时,应同时编报单位自筹资金来源预算.单位自筹资金主要是自有货币资金、银行贷款及其它货币资金.项目申报单位已有的仪器设备、房屋等非货币形式的投入不能作为自筹资金来源.项目申报单位应提供自筹资金出资证明及相关财务资料.3、编制专项资金支出预算时,应同时编报单位自筹资金安排的支出预算.专项资金支出预算应按照专项资金开支范围确定的支出科目编制,同一支出科目原则上不得同时列支专项资金和自筹资金.专项资金支出预算应对各项支出的主要用途和测算依据进行详细说明.4、有多个单位共同承担一个项目,应当根据各单位承担的主要任务分别编制专项资金预算.5、专项资金预算应由项目负责人协助项目承担单位财务部门共同编制,并在项目承担单位内部公示一周,确无异议方可报送.6、编制项目预算时,应同时提供项目承担单位现有组织实施的条件和资源,以及从单位外部可能获得的共享服务,并针对项目实施可能形成的科技资源和成果,提出社会共享方案.第九条项目预算报送程序.中、省直项目申报单位,在提交项目申报材料的同时,向省科技厅报送专项资金预算(10份,下同);市(州)级项目申报单位,需经同级科技管理部门和财政部门同意盖章后报送省科技厅.第十条专项资金审批程序.对项目承担单位编制的项目预算,由省科技厅进行初审并提出专项资金安排建议数,送省财政厅审核确定专项资金补助数额.第四章专项资金预算执行与监督检查第十一条中、省直项目承担单位,其专项资金由省财政厅按项目研发周期拨付到项目承担单位;市(州)、县(市)级项目承担单位,其专项资金由省财政厅拨付到同级财政部门,再由同级财政部门按项目研发周期拨付到项目承担单位.省级财政拨付专项资金的指标文件抄送省科技厅和相关市县科技管理部门.市(州)、县(市)级财政拨付专项资金的指标文抄送同级科技管理部门并上报省财政厅、省科技厅备案.第十二条专项资金拨付,按照财政资金支付管理的有关规定执行.专项资金中涉及政府采购的,如设备购置费,按照政府采购有关规定办理.第十三条项目承担单位应按照省财政厅批复的预算执行,一般不予调整,确需调整时,应当按照原程序审批.第十四条项目承担单位应严格按照本办法规定的资金开支范围和标准,制定内部管理办法,加强对专项资金的监督和管理,对专项资金及其自筹经费分别进行单独核算.第十五条项目承担单位应当按照规定编制专项资金年度决算.专项资金从下达之日起至当年底不满3个月的,当年可不编报年度决算,其项目经费使用情况在下一年度的年度决算报表中编制反映.项目决算由项目承担单位财务部门会同项目负责人编制.项目决算于次年3月底之前报送省科技厅,由省科技厅送省财政厅备案.第十六条在研项目的年度结存专项资金,结转下一年度按规定继续使用.项目因故终止,项目承担单位财务部门应及时清理帐目与资产,编制财务报告及资产清单,报省科技厅,由省科技厅组织进行清查处理,结余经费(含处理已购物资、材料及仪器设备的变价收入)按照有关规定由省财政厅收回.第十七条专项资金形成的大型仪器设备等固定资产属于国有资产,由项目承担单位进行管理和使用,省科技管理部门有权调配用于相关科学研究;专项资金形成的知识产权等无形资产的管理,按国家有关规定执行.专项资金形成的大型科学仪器设备、科学数据、自然科技资源等,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开放共享,以减少重复浪费,提高资源利用效率.第十八条省财政厅和省科技厅对专项资金使用情况进行监督检查,也可委托中介机构进行财务检查或中期评估.财务检查和评估结果,将作为调整项目预算安排,按进度拨款的重要依据.第十九条项目完成后,承担单位及时向省科技厅提出财务验收申请.存在下列行为之一的,不得通过财务验收.1、编报虚假预算,套取国家财政资金;2、未对专项经费进行单独核算;3、截留、挤占、挪用或违反规定转拨、转移专项资金;4、提供虚假财务会计资料;5、未按规定执行和擅自调整项目预算;6、虚假承诺、自筹资金不到位;7、其他违反国家财经纪律的行为.第二十条项目通过财务验收后,承担单位应在一个月内及时办理财务结账手续.专项资金有结余,结余经费由省财政厅收回.第二十一条省财政厅、省科技厅应结合财务审计和财务验收,逐步建立科研项目经费的绩效评价制度.第二十一条项目预算执行过程中实行重大事项报告制度.在项目实施期间出现项目计划任务调整、项目负责人变更或调动单位、项目承担单位变更等影响项目预算执行的重大事项,项目负责人、项目承担单位应及时按省科技厅.第二十二条专项经费管理建立承诺和信用管理机制.承诺机制是指项目承担单位法定代表人、项目负责人编报项目预算时应共同签署承诺书,保证所提供信息的真实性,并对信息虚假导致的后果承担相关责任;信用管理机制是指省科技厅对项目承担单位、项目负责人、中介机构和评审评议专家在专项资金管理方面的信誉进行评价和记录.第二十三条对于项目预算执行中,不按规定管理和使用专项资金、不及时编报决算、不按规定进行会计核算的承担单位,省科技厅将会同省财政厅予以停拨专项资金或通报批评,情节严重的可以终止项目;对于未通过财务验收、存在弄虚作假、截留、挪用、剂占专项资金等违反财经纪律的行为,省科技厅和省财政厅可以取消有关单位或个人今后三年内申请省科研项目的资格,并向社会公告.同时建议有关部门给予纪律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移送司法机关追究刑事责任.第五章附则第二十四条本办法由吉林省财政厅和省科技厅负责解释.第二十五条本办法自下发之日起执行.此前发布的相关管理办法中与本办法相抵触的,以本办法为准.。
国家科技重大项目立项和管理暂行规程
国家科技重大项目立项和管理暂行规程1. 引言国家科技重大项目是指为了解决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具有较长期研发周期和较大风险的科技项目。
为了规范这些重大项目的立项和管理,国家出台了《国家科技重大项目立项和管理暂行规程》,该规程对项目的立项程序、管理机制、经费分配等方面做出了明确的规定。
本文将从深度和广度两个方面来探讨这一主题。
2. 国家科技重大项目的背景在探讨规程的具体内容之前,我们首先需要了解国家科技重大项目的背景。
随着科技的快速发展,国家对于科技创新的需求日益凸显,尤其是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背景下,对于解决一些关乎国家发展和安全的重大科技问题,启动一些长期、高风险的科技项目显得尤为迫切。
3. 《国家科技重大项目立项和管理暂行规程》的立项程序和条件国家科技重大项目的立项程序和条件是整个规程的核心部分。
按照规程,项目的立项需经过科技主管部门初审、专家评审、部委审定等程序。
项目的立项条件包括与国家战略需求紧密相关、具有较长期研发周期和较大风险、具有较高科技含量和经济效益等。
这些条件旨在确保项目的重要性和可行性,以及对国家科技发展的促进作用。
4. 国家科技重大项目的管理机制和经费分配除了立项程序和条件外,规程还对项目的管理机制和经费分配做出了详细规定。
项目的管理机制包括项目组织机构、研发进度管理、成果评价等内容。
经费分配方面,规程对项目经费的申请、使用、审计等进行了严格约束,以防止出现浪费和滥用经费的现象。
5. 总结和展望《国家科技重大项目立项和管理暂行规程》的出台,为国家科技重大项目的开展提供了更为规范和有力的支持。
通过本文的探讨,我对于国家科技重大项目的立项和管理有了更深入的理解,也对规程的具体内容有了更为清晰的把握。
未来,在国家科技重大项目的申报和管理中,我会更加注重规程的遵守,以确保项目的顺利进行和取得更好的效果。
6. 个人观点作为科技工作者,我对于国家科技重大项目非常关注。
规程的出台,对于规范和加强项目管理具有重要意义。
重大科技专项管理规程(试行)
重大科技专项管理规程(试行)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规范和加强重大科技专项(以下简称“重大科技专项”)管理,促进重大科技专项顺利实施,根据《科技计划管理办法》(川科政(2023)4号),制定本规程。
本规程是对《科技计划管理办法》关于重大科技专项管理的补充。
第二条重大科技专项围绕我省经济社会发展重大需求,聚焦省委省政府重大战略任务,着力攻克重大关键核心技术、研发重大创新产品、支撑重大工程建设、服务重大公益民生,为服务打造国家战略科技力量、推动我省现代化建设提供科技支撑。
第三条重大科技专项属科技计划的重点研发计划(重大科技专项)类。
重大科技专项下设项目,实施周期一般为3至5年。
重大科技专项项目可根据需要下设课题。
课题是项目的组成部分,按照项目总体部署和要求服务于项目目标。
第四条重大科技专项按照“政府主导,目标导向,集成推进,动态调整”的原则组织实施。
支持创新联合体、高能级创新平台、科技创新领军企业等牵头实施重大科技专项(项目)。
第二章组织与管理职责第五条重大科技专项由科学技术厅(以下简称“科技厅”)、推荐单位、牵头单位在履行科技计划工作职责的基础上分级管理,每个专项设立专家咨询委员会和执行专家组,每个项目设置跟踪专家。
筹协调,组织编制专项实施方案、制订管理制度,以及指南发布、项目征集、评审立项、检查评估、验收评价等工作。
第七条推荐单位负责管辖或授权范围内重大科技专项项目的组织申报、形式审查、推荐,参与项目全过程管理,督促检查项目组织实施,配合协调解决项目实施中遇到的困难,及时反映项目管理推进中的重大情况等工作。
第八条牵头单位负责具体组织实施项目,指导、督促合作单位围绕项目目标,落实任务分工;及时报送项目重要进展、重大成果;制订内部管理制度,规范使用资金,落实日常管理等工作。
第九条重大科技专项设立专家咨询委员会,由本专项领域高层次专家组成,其中设置主任1名、副主任1一2名。
专家咨询委员会负责为重大科技专项的组织实施提供咨询、监督和指导,主要职责为:(一)参与重大科技专项项目的评审、评估、检查、指导、验收等过程管理工作;(二)对重大科技专项项目承担单位提出的重大调整事项进行咨询论证,对专项实施过程中的重大问题进行咨询和指导;(三)对其他需要咨询的事项进行咨询。
重大科技创新项目的管理与实施
重大科技创新项目的管理与实施在当今高速发展的时代,科技创新已成为了国家发展的支撑力量。
为了提高科技创新的水平,许多国家都加强了科技创新的投入,实施重大科技创新项目已成为各国之间竞争的焦点。
那么,如何管理和实施重大科技创新项目呢?一、项目的立项和规划首先,项目的立项和规划是非常重要的一步。
在这一步骤中,需要进行分析研究确定项目的可行性,进而进行项目的目标和范围的明确,制定出详细的实施方案和时间表。
在这一步骤中还需要对项目进行风险评估,根据评估结果进行相应的风险应对措施的制定。
二、科技创新人才的引入和培养科技创新人才是重大科技创新项目实施的关键。
因此,在实施重大科技创新项目时,必须要引入优秀的科技创新人才,并注重培养和打造科技创新人才队伍,以确保项目的顺利实施。
在此过程中,可以通过建立创新人才培养计划,提供和完善人才培训机制,以实现科技创新人才的持续发展和持续创新。
三、加强团队协作和交流在重大科技创新项目实施中,团队协作和交流是非常重要的。
因为项目涉及多个领域和学科,需要多个团队协作来完成,因此,加强团队间的沟通和交流是非常有必要的。
可以通过举办科技创新交流会议、开展团队活动等方式,促进团队间的协作和交流。
四、加强资金管理重大科技创新项目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因此,加强资金管理也是非常关键的一步。
在资金管理上,重要的是要明确资金的使用方向和计划,制定出详细的资金筹措计划和资金使用计划,并建立科学的资金管理制度和流程,以确保资金的安全和有效使用。
五、注重创新成果转化重大科技创新项目实施的最终目的是实现创新成果的转化和应用。
因此,注重创新成果的转化和应用也是非常关键的一步。
可以通过建立创新成果转化机构和专项转化基金,以实现创新成果的快速应用和商业化。
总之,重大科技创新项目的管理和实施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多个方面的协作和配合,更需要注重科技创新人才的引入和培养、加强团队协作和交流、加强资金管理、注重创新成果的转化等多个方面的工作,才能确保项目的顺利实施和成功完成。
国家及部分省市重大科技专项管理办法
国家及部分省市重大科技专项管理办法国家及部分省、市重大科技专项管理办法 1、国家科技重大专项管理暂行规定 2、广东省重大科技专项项目管理暂行办法 3、浙江省重大科技专项计划管理(试行)办法 4、湖南省科技重大专项管理办法 5、湖北省重大科技专项资金管理暂行办法 6、陕西省重大科技专项管理暂行办法 7、武汉市重大科技产业化专项管理暂行办法1、国家科技重大专项管理暂行规定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21―2021年)》(简称《规划纲要》),保证《规划纲要》确定的国家科技重大专项(简称重大专项)任务的顺利实施,加强重大专项管理,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组织实施科技重大专项若干工作规则的通知》,特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重大专项是为了实现国家目标,通过核心技术突破和资源集成,在一定时限内完成的重大战略产品、关键共性技术和重大工程,是我国科技发展的重中之重,对提高我国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具有重要意义。
第三条重大专项的组织实施由国务院统一领导,国家科技教育领导小组统筹、协调和指导。
科技部作为国家主管科技工作的部门,会同发展改革委、财政部等有关部门,做好重大专项实施中的方案论证、综合平衡、评估验收和研究制定配套政策工作。
第四条重大专项组织实施管理的原则:(一)明确目标,突出重点。
重大专项围绕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关键领域和重大问题,强调坚持自主创新,突出重点,力争实现有限目标。
(二)创新机制,统筹资源。
集成和优化配置全社会科技资源,深化体制改革,充分发挥部门、地方、企业、研究机构和高等院校等各方面积极性,加强科技大协作和优势科技资源的有效整合,促进各类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
(三)明确权责,规范管理。
在重大专项实施方案制定、启动实施、监督管理、验收和成果应用等各个环节,坚持科学、民主决策,建立健全权责明确的管理制度和机制。
(四)定期评估,注重成效。
建立健全重大专项监督评估与动态调整机制,对重大专项的执行情况与成效进行跟踪检查。
科技创新2030—重大项目组织实施管理暂行规定
科技创新2030—重大项目组织实施管理暂行规定近年来,我国政府十分重视科技进步对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要作用。
为继续推动科技创新,支持科技成果转化,繁荣创新文化,组建科技创新2030重大项目,提高国家科技创新能力,根据国家有关政策规定,特制定本规定,以实施重大项目组织实施管理。
一、重大项目组织实施管理纲要1、重大项目组织实施工作由国家制定目标,分解到部门、企业、地方等按照规定要求组织实施。
2、各级领导干部要发挥政治引领作用,按照市场需求,督促企业及地方政府按时完成重大项目组织实施。
3、国家要通过法律法规授权行政机构、行政管理机构和市场监管机构对重大项目组织实施情况进行管控。
4、重大项目组织实施应突出政策导向,形式多样,提供一定的经济奖励及政策性安排等,支持重大项目组织实施的发展。
5、各级政府部门应当采取有效措施,推动重大项目组织实施的有序进行。
同时,要及时对重大项目组织实施中出现的问题进行整改,以确保科技创新2030重大项目组织实施的有效实施。
二、重大项目组织实施管理工作1、科技创新2030重大项目组织实施管理工作要把政策导向落实到位,依法严格管理。
把政策落实好,就能够保证组织实施过程中更规范、更有序,加强资金管理及企业运营等,使重大项目组织实施达到预期目标。
2、科技创新2030重大项目组织实施管理工作要积极推动科技领域的技术改造,推动规范及科技市场的有序运行,推动重大项目组织实施过程中的科技创新,尤其是加强对社会经济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3、科技创新2030重大项目组织实施管理工作要重视地方政府的作用,做好政策衔接,使科技创新2030重大项目组织实施更加规范,更加有序,更加高效。
三、重大项目组织实施管理工作应尽快推进1、科技创新2030重大项目组织实施管理工作应尽快推进,使全社会有更多的机会参与科技创新2030重大项目,加快实现普惠利用科技成果的进程,推动科技创新2030重大项目经济可持续发展,繁荣经济社会发展。
改革重大科技项目立项和组织管理方式
改革重大科技项目立项和组织管理方式在咱们这个日新月异的时代,科技真的是一个不可或缺的角色。
就像生活中最好的朋友一样,科技常常帮我们解决各种各样的问题。
但是,要想让那些重大的科技项目顺利立项和管理,可不是一件简单的事儿哦!我跟你说,这里面的门道可深了去了,简直就是个“八卦园”!立项这块儿,得有个明确的方向。
就好比咱们去饭馆吃饭,点菜之前得知道自己想吃什么。
搞科技项目也是这个理儿,得搞清楚市场需求,别到最后搞了个四不像,谁也不想吃。
就像咱们常说的“饭要一口一口地吃”,项目的立项也得一步一步来,不能急功近利。
这年头,大家都在追求快,却往往忽略了基础,这就容易走上歪路,结果是一场空。
然后说到组织管理,这就像咱们一起聚会,得有人负责定地点、买零食、准备饮料。
要是每个人都来一通乱搞,那这个聚会肯定办得一团糟。
科技项目也是如此,团队成员各司其职,大家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
别小看这个“协同”,真正能打出漂亮的成绩来。
团队里如果有个“指挥”,就像是个乐队的指挥,才能让每个人的声音都和谐统一,不然可就成了“杂音”一片,听得人头疼。
再说说资源配置。
资源就像咱们打游戏时的装备,有了合适的装备才能打出好成绩。
科技项目需要的人力、物力、财力,得合理分配。
就算是把好钢用在刀刃上,能事半功倍。
现在很多项目预算经常超支,搞得大家心慌慌。
其实只要好好规划,钱花得明明白白,事儿就能顺利多了。
项目的跟踪管理也特别重要。
就像我们看比赛,得时不时地看看比分,调整战术。
科技项目进展中,要定期评估,看看方向对不对,进度快不快。
就算是偏离了航道,也能及时纠正,避免大海捞针的尴尬。
想想吧,谁愿意花费了心血,最后却看不到任何成果呢?当然了,创新也是这个游戏里不可或缺的一环。
科技项目不创新,就像饭里没盐,吃起来淡而无味。
我们要鼓励团队成员跳出思维的框架,勇敢尝试新想法。
一个小创意可能就能引发一场“科技革命”。
这就要求管理者要有开放的心态,给大家提供一个宽松的环境,别总是板着脸。
科技创新2030—重大项目组织实施管理暂行规定
科技创新2030—重大项目组织实施管理暂行规定2030年是国家向科技创新迈出的重要步骤,为实现中国未来的高质量发展而迈出的阶段性里程碑。
为了推动科技创新2030政策的落实,我们拟定了《科技创新2030重大项目组织实施管理暂行规定》(以下简称“本规定”),以维护国家利益、促进科技发展。
一、本规定所称的重大项目,是指具有较高技术水平,具有显著成果且投入资金超过500万元的项目,包括研发、应用开发、解决重大技术难题和重大应用示范项目,以及其他技术创新项目。
二、组织实施重大项目的开发者,必须具备专业能力,拥有相应的科技创新平台,并确保在科技创新中具备合理的定价体系,以及符合国家及行业标准的质量和安全要求。
三、实施重大项目的组织及实施管理,应综合考虑项目的范围、周期、投资成本和利益构成等,设立项目管理团队,明确责任、分工和管理程序,确保项目的有序实施。
四、重大项目实施过程中,应加强项目管理与监督,确保项目实施的有序、顺利、规范。
具体管理内容包括确定项目实施详细规划、定期进行各类施工交底检查、完善责任管理体系、组织实施施工与评审程序、加强及时组织验收、以及确保切实实施安全生产等内容。
五、国家对重大项目的实施应充分考虑行业现状、项目条件和利益构成,实施时要科学施工,合理分配资源,加强管理,促进项目实现质量可持续发展。
六、为了确保重大项目的实施质量,应设立项目质量保障机制,把握质量管理的目标,加强对项目质量的管理,确保项目实施及时、质量达标。
七、为加强重大项目管理,安全监督,应建立项目安全与质量监督机制,按照国家安全监督规定,建立安全、质量、环保等监督与整改体系,定期进行安全检查,对超标及违反安全规定的现象责令整改,确保重大项目的安全运行。
八、本规定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经过相关部门研究,现将《科技创新2030重大项目组织实施管理暂行规定》公布,以促进科技创新2030政策的落实,实现国家高质量发展的目标。
我们将继续在科技领域进行投入,积极探索提升科技创新能力的新模式,以不断推进科技创新2030政策的实施。
科技项目管理办法
科技项目管理办法XX公司科技项目管理办法类别:二级管理制度版本:试行编码:XX公司科技项目管理办法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加强集团公司科技项目管理,规范各类科技项目的管理流程,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适用于集团公司及其专业化中心、分公司、全资子公司、控股子公司及实际控制的子公司(以下均简称成员单位)科技项目的管理。
第三条各成员单位应依据本办法制定单位内部科技项目的管理制度。
第四条科技项目是指围绕集团公司生产经营和发展建设所实施和开展的具有特定技术目标的科技任务或科技活动。
第二章项目分类第五条按照集团公司科技创新活动特点,科技项目分为科技重大专项(科技重大项目、重大研究课题)、科研项目(研究开发项目、研究课题)和技术改进项目。
一)科技重大专项是指服务于集团公司技术创新战略、体现集团公司发展意志和长远利益、能够产生原始创新成果和核心竞争力的科技项目;二)研究开发项目是指运用基础研究或应用研究成果、方法和有关知识,为解决生产经营实际问题、实现产品生产而开展的具有新产品、新方法、新技术和新材料等创新特征的科技项目;三)研究课题是指针对没有明确方针的科技发起,经由过程技术调查、技术咨询、技术尝试等工作,肯定科技发起的可实施程度和方针,使科技发起成为科技项目而开展的研究义务或研究活动。
可能成为科技重大专项的研究课题,定义为重大研究课题;四)技术改进项目是指在不改变现有工艺流程和结构情况下,通过提升产品、工艺和设备的技术质量性能,达到指标进步、成本降低等经济效果的科技项目。
技术改进项目的投资回收期一般控制在三年以内。
第三章项目立项XXX各成员单元依据集团公司科技主管部门下达的集团公司级科技项目立项指导书、本单元科技发展计划和生产谋划需要,构造策划科技项目,体例项目申报书,开展项目立项论证和决策,推荐集团公司级科技项目。
一)依据项目技术难度,各成员单元可自行构造或委托技术中心总工程师室构造相关专业委员进行技术论证,形成立项技术论证意见;二)依据立项技术论证意见,按照本单元技术决策流程进行项目立项决策,形成立项技术决策意见,明确项目种别、方针义务、项目负责人以及是否推荐为集团公司级科技项目;三)成员单元向集团公司科技管理部门申报集团公司级科技项目。
科技部所属科技计划体系及项目管理
• • • •
• • •
科技项目管理流程
• • • • • • • • • • • 三、开展研究 项目负责人每半年提交一次《进展情况调查表》(一般为2月和8月)和《经 费使用表》,由科技处和财务处联合进行检查。 项目负责人要合理安排进度,若有调整,及时提交《变更申请表》。若未能 按时完成,将影响申报新项目。 四、提交鉴定 系统内的项目只须进行鉴定,系统外的项目一般需要先鉴定后验收。 (一)随时做完,随时准备好鉴定材料。 (二)鉴定材料准备完毕,及时提交鉴定申请。 1、提交《科技成果鉴定申请表》 2、技术资料册包含:工作报告、技术报告、验证报告、查新报告、应用证明 (用户报告)、计划任务书等。 3、由科技处组织专家进行鉴定。专家委员会一般为7人,其中2名必须为系统 外专家。 4、验收一般由下达项目的单位组织目管理
陆国栋
浙江大学 博士生导师 杭州市大学生创业导师
主要汇报内容
1 科技部科技计划体系 2 国家科技支撑计划
3 十二五科技规划 4 科技项目管理流程
科技部科技计划体系
“十二五”科技计划体系:科技计划+重大专项 科技计划 4+3
R&D条件建设 973计划
国家重点实验室 国家工程中心 院所开发专项
863计划
• 产业化和环境建设
4
支撑计划
+
3
星火 新产品 火炬 创新基金 推广 科技兴贸 农转资金
科技基础 条件平台
• 技术引导工程 • 国家软科学研究 • 国际科技合作计划
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攻关计划) 计划宗旨:
— 面向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需求,解决国民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中的重 大科技问题;
科技项目管理流程
• • • • • • 二、批准立项 (一)科技委组织专家审查《项目建议书》 审查内容包括: 1、技术路线:科学性、合理性、先进性。 2、项目负责人:能力、资格。 (承担两个项目以上未完成的,或有一个项目超出规定完成期限的,不能再 作为新项目的负责人) 3、承担单位:是否具备相应的科研条件。 (二)项目负责人提交《项目计划任务书》和《经费预算表》 (三)项目负责人领取《经费使用表》。 财务处将科技经费拨付给项目承担单位后,项目负责人必须根据相应项目的 “经费管理规定”使用科技经费。同时注意以下3点: 1、妥善保管《经费使用表》 2、根据经费预算合理安排使用经费。 3、经费在鉴定完一个月内停止使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附件2
重大科技项目
执行情况总结报告
项目名称:
承担单位(公章):
内蒙古自治区科学技术厅编制
二〇一〇年五月
重大科技项目执行情况总结报告
编写题纲
一、项目主要开展内容
简要介绍项目开展的主要内容、实施进度(在项目整体介绍基础上,需按课题分别说明)。
二、项目执行总体情况
1、根据合同计划安排及设定的阶段目标,对比说明各项考核指标完成情况,研发任务的实施进度,示范工程(系统、基地)建设进度。
2、任务与目标、计划安排是否需要调整及调整原因;所涉及的调整情况(承担单位、负责人、经费预算等已调整和申请调整情况)。
3、对任务与目标实现的预期(根据目前的进展,说明能否完成预定的目标任务及其依据)。
三、项目投入和支出情况
1、投入情况:须对照项目目标任务和年度实施计划,详细说明项目人、财、物各项投入的计划及实际投入情况;配套经费和其他配套措施落实情况。
2、支出情况:按照预算科目详细说明项目经费支出情况(按项目经费及其中专项经费支出进行说明),并列出5万元以上购置/试制设备的明细、单价和该设备在项目实施中的用途)。
四、成果及其应用情况
1、阶段成果
重点介绍已取得的或正在取得的阶段性重要成果,并按成果的重要程度递减顺序填写(在内容编制上,按以下3方面进行阐述)。
(1)成果所解决的关键技术问题,成果的创新点;并从技术经济角度与同类技术进行比较(与原有国内外工艺的比较,降低现有产品或工艺的成本情况;在能源和原材料利用方面开辟的新渠道;对环保的明显贡献,节能减排、节水节材等方面的数据指标等)。
(2)成果的意义与作用:说明该成果解决了急需的哪些重大关键问题;成果的应用范围(包括应用的行业或领域、目标用户的类型、成果可能的应用途径及推广方式)。
(3)所取得专利、软件著作权、技术标准以及新产品、新品种等科技成果的名称、特点、完成单位、主要完成人、应用效果、申请或批准时间等情况(与附表二、三、四结合)。
2、成果应用及已取得或预期的效益
以典型事例和数据,说明通过成果转化或技术转让直接获得的经济收益;通过新产品、改进原有工艺而产生的产量或销售增长;在重大工程建设或重大技术装备开发中发挥的作用;对促进相关产业发展、区域发展,或社会发展发挥的作用;对提升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和国际市场竞争力的作用等。
五、组织管理经验
重点对组织管理的主要措施、保障机制、产学研联合方式、管理的效果等进行经验总结。
六、项目实施的经济、社会与生态效益
对项目实施的综合效益进行评价。
七、存在问题与建议
在组织实施、落实相关条件(资金、配套工程等)、完成目标任务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附表重大科技项目监理信息统计
附表一参与单位统计表
总数:个
备注:
1、课题参与单位是指在课题任务书和预算书中涉及的一级参加单位;
2、单位性质包括:事业型研究单位、其他事业单位、大专院校、企业、转制为企业的科研院所、其他几种类型。
附表二课题科技成果简介表
备注:
项目执行期间的鉴定成果,1个成果一张表,多个成果可加页
附表三成果、专利、标准统计表
附表四新产品、新材料、新工艺、新装置、计算机软件等
附表五发表论文统计表
填表说明:
论文为会议论文者,请在“刊物名称”一栏填写会议名称及论文集出版
社名称,“年,卷(期):起止页”一栏填写年及论文集起止页。
SCI、
EI收录论文请标注出来。
附表六出版著作统计表
附表七试验基地、中试线、生产线统计表
附表八技术集成与技术研制统计表。